卫生信息管理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4:09

卫生信息管理

卫生信息管理篇1

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作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搜集和采集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大限度保证信息数据分析的科学性,降低信息的失真概率,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保证一定区域内的医疗质量水平,提升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在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卫生部门建立相应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相关的卫生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水平,尤其是在区域化的管理中能够发挥该系统自身的优势,提升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压力必定会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地的医疗卫生需求,提升该地区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还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2提升信息管理质量

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人工搜集信息相对较慢,效率和质量也不能够达到信息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快速的调出相关信息,保证监测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减少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掌握更多的该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该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比如在对农村进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时,管理人员只需要做好信息的录入工作,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掌握该地区妇女儿童的大致健康状况,根据数据实行科学的管理计划,提升农村地区人口健康状况,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提高数据准确性

卫生信息管理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卫生计生局的档案管理工作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实现了信息化,档案信息化正处在发展的阶段,而完善档案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巨大的任务,由于具有高度专业化和技术性强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产生以及管理档案的新型软件的诞生与发展,我国各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逐步向技术化、信息化发展,对于卫生计生局的档案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变革。因此,是对当前工作的一种挑战,也因此需要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理念和设备的技术更新。很多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还不能对其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疏忽与漏洞。因此,提升卫生计生局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迫在眉睫。目前档案管理在网络上建立的管理系统已经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这为加快档案信息化建立提供了良好基础,从而加速了实现快速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1.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内涵与意义

(1)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主要是指卫生计生局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作为保障,以先进技术和设备作为媒介,改变传统档案管理的体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定量化、系统化,形成相对规范的体系,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档案的新型软件的诞生,为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网络与管理软件的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会呈现出很多的优势,这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无法比拟的。

第一,提高档案管理的保存时间,更具有实用性。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的信息保存时间更加长久。传统的纸质档案容易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查询信息比较费劲。而且,纸质档案在较潮湿环境下会很容易发霉,对信息良好的保存会存在很大的影响,这就导致很多重要的信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消失、遗漏等现象的出现。实行档案的管理信息化后,就可以将档案备份,并将档案储存到电子磁盘中,这样不但能节省档案的存储空间,还保证了档案信息的永久性,提高效率。

其次,提高工作效率,查找方便、便捷,更具有高效性。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的信息更加丰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这是传统的纸质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使用及查询一份档案的程序是比较复杂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根据关键字搜索,快速查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程序简单,用时少,而且不会影响到其他档案的管理。

2.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卫生计生局的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领导不能完善、系统地了解档案的管理制度,因此,领导必须对单位档案的管理足够重视,才能有效地对档案进行管理。

(2)缺乏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在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中是比较少的,很多目前在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的培训,因此,很难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虽然现在得网络已经很普及,但很多卫生计生局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没有得到全面的信息化。纸质档案一损坏,很多重要的信息就随着损失了,且无法补救。

3.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会受到传统档案管理的一些影响,因而会显现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信息化档案管理基础薄弱。良好的高科技设备,是做好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虽然很多档案馆也配备了硬件设施,但是应该认识到的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流于形式。

(2)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待完善。通过具体的实践调查可以发现,现在市面上的档案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完成一定的管理工作,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瑕疵。

(3)专业人才队伍缺乏严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多年纪较大,且没有档案管理的专业背景,人员配备也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等现象,都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4.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卫生计生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经济效益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1)加强领导对卫生计生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领导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保密性问题。领导层还应对管理档案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胜任档案管理的工作。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促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卫生计生局应该就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周密的规章制度,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

(3)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个数字化的档案馆。档案部门应该制定出一个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实施平台。除此之外,档案部门应该对视频、录音档案等档案和现行的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有效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4)档案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仅要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应该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作为档案现代化的主要标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水平之上,是与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相适应。

卫生信息管理篇3

关键词: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区域平台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网络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架构支持[1],国家、省、市各级疾控都建设了相应的疾病控制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疾控综合业务平台、健康体检系统、检验信息系统、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职业危害监测系统等[2-6]。这些系统和平台涉及疾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大大提高[7-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防病控病形势,现有的一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亦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监测信息系统没有覆盖全部疾控业务,例如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以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为代表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覆盖面小,信息欠准确,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以肿瘤、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基础监测数据分散,信息反馈慢。己建成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集中在监测数据的收集,缺少分析利用。同时由于各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利用,存在信息孤岛[9-14]。根据疾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以整体、标准、实用、安全和可扩展为原则,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统一接口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使各级业务系统和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高效利用与数据共享[11-12]。

2建设思路

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体系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各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运行的免疫规划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卫生检验检测系统、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医院诊疗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国家和省系统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孤岛”有机联合,加大数据的收集与共享,实现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用分析,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该信息平台使用标准化接口,不仅覆盖传统的传染病疫情,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与评估,五大卫生领域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免疫规划综合检测与评估,区域早期症状主动监测与评估等[15-18]。

3建设内容

3.1基础业务工作管理开发与集成

基于工作需要,开发疫苗冷链监测、生物制品管理、症状监测等新业务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通过开发通用、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基础业务工作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可供相关部门方便接入,实现区域内防病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3.2数据中心建设

以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房为核心,建设一个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配备综合通讯系统、高性能信息存储、处理等系统设备,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多层体系结构,深度防御功能的硬件架构,将设备和应用表达为数据层,业务逻辑、表示层、用户层;设计涵盖重大传染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在内的多个数据库、知识库,建立数据交换、存储与认证平台。

3.3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

采用局域网和广域网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平台的范围和信息触角。以担负基层数据采集的监测哨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覆盖本地区监测哨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域监测网络,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着重研究虚拟专网(VPN)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的应用,探讨监测点建立和长效管理的机制。采用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主动监测,对各监测点如全市网络直报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监测点等实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采用相同的数据内容采集和报告标准,并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

3.险分析评估系统的研究

以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等系统的集成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影响人群生活、学习、工作等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监测,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做深入研究,提升对相应数据的挖据、分析和利用。

4平台建设与应用体会

4.1技术架构

平台建设采用B/S结构,以J2EE开发环境为基础。采用分层设计、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按照传统设计方式总体分为:数据层、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数据持久层采用Java标准的JPA2.0技术标准,并采用Hibernate3进行具体实现。业务逻辑层选用的是Java标准体系中的EJB3.1技术,表现层采用JSF2.1技术并通过第三方类库PrimeFaces进行技术展现。平台建设重点主要包括核心数据的存储、处理和集成、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集成3部分。

4.2建设情况

对全市疾控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初步整合,依托全市免疫规划数据中心及数字化门诊系统,完成了儿童免疫接种溯源功能和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分析与评估功能;通过汇聚全市各县市区疫苗冷链监测数据,实现疫苗存储安全及冷链设备风险分析、预警、及评估功能;实现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数据的集成,并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公共场所等检测分析模型,进行日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对全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全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要求,建立了全市从业人员健康证实时查询(包括APP端应用)、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对全市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统一采集,开发了相关分析模型;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实现了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本地化落地,完成了传染病的数据自动采集和监测分析评估功能。

4.3应用情况

通过对全市各级疾控部门相关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改变了以往各个业务系统彼此独立、信息互不交换的弊端。以往有关部门和领导需要了解相关业务数据时,需要通过某个具体系统的使用人员登录系统获得,信息具有滞后性。通过该平台,根据预先分配的用户权限即可实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对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疫苗冷链、职业卫生、健康危害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时、全程监管。各级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慢病系统与医院诊疗系统对接直接采集病例信息、健康体检数据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换共享、健康证信息与辖市区疾控、卫生监督所交换共享、预防接种系统与疫苗冷链系统对接实现疫苗溯源管理。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各种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以直观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图、地图等多种形式,对该市疾控工作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分析展示和预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该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提高信息系统共享、数据深入挖据利用、扩大网络覆盖面等方面准备进一步深化建设。

5结语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按照立足规划、统一标准、以业务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原则,进行了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探索,初步实现了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防病控病相关信息得到有效收集、快速传递和分析利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规范和提高该市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随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与覆盖,将能够提高市区两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能力,促进联动应急机制的形成,为地区级开展公共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对有效控制各类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各类疾病发病率、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依据有重大意义。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疾控业务本身有其特点涉及多部门、多用户、多地域,较为复杂,除了系统本身的建设,还涉及到相关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模式、业务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必须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业务数据采集标准要统一,该平台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亦较大。文章结合该市区域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公共卫生业务平台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维,于中华.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影响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2):141-142.

[2]张业武,赵自雄,郭岩,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17-19.

[3]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11-14.

[4]蔡碧,张迟,赵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与实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47-50.

[5]戴坤富,唐明亮,程小迎,等.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1):125-127.

[6]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等.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6(9):1115-1130.

[7]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6(4):45-47.

[8]吴冰冰,张玉玺,左志平.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43-1043.

[9]简德友,陈言.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联动信息平台系统的建立与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37-1038.

[10]陈林利,方红,赵燕萍,等.基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疾控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5):411-413.

[11]赵一,李凤,毋丹丹,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6:197-198.

[12]潘淼,肖义萍.门诊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系统的使用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1):94-95.

[13]夏寒,夏天,徐建时.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应用与数据共享[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87-1089.

[14]马家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医疗),2014,10:36-38.

[15]张睿,杨永明,于萌,等.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12):6-10.

[16]吴亚,顾嘉奇,沈婷,等.苏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架构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2):60-62.

[17]曹若明,刘翀,耿兴义,等.济南市“数字疾控”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4):465-466.

卫生信息管理篇4

第二条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开办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向上网用户提供医疗卫生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是指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是指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医疗卫生信息。

第四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

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第五条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所提供的医疗卫生信息必须科学、准确,注明信息来源。登载或转载卫生政策、疫情、重大卫生事件等有关卫生信息时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医疗卫生及健康相关产品的广告信息,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审批的内容进行登载,不得扩大功效或宣传治疗作用。

禁止制作、和登载含有封建迷信内容的信息和虚假信息。

第六条任何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医疗卫生网站以及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在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或办理备案手续之前,应当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第七条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网站,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网站类别、内容、服务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网站设置地点、预定开始提供服务日期、申办机构性质、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2、申办机构资质证明。

3、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10个工作日内通知申办机构在规定期限内补齐,逾期不补齐或者所补材料仍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放弃申请。

第九条初步审查合格后,正式受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正式受理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网站。获准同意的网站,应在其网站主页上同时标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编号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号。

第十条已获准开办的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开办者主体或者域名、地点、内容等需要变更的,应向原审核同意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未经卫生部批准,任何医疗卫生网站,均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名称。

第十二条卫生部将依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相关的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指派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开展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网站及其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中,如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如不改正,按照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和卫生行政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卫生行政部门建议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关闭网站。

卫生信息管理篇5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县级卫生系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也日渐提上日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提及,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将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其重要性,其次分析现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8301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信息化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卫生系统也加入了这场改革,本文将重点讨论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的管理。1 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的作用1.1 降低成本县级卫生系统财务采用信息化最大的好处将是能降低成本,一旦财务信息化采用后,全县的卫生系统实行信息化及网上操作,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环节,有效地节约资源和成本,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县级卫生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所以,县级卫生系统实行财务信息化后的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大大降低成本。届时,很多工作步骤如财务数据的计算、分类、存储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一个命令或多个指令来完成,完全不需要手工操作,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1.2 便于监督以往的县级卫生系统多数是采用人工采集数据、计算数据、录入数据及会计做账,因此在工作的效率方面有所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的财务经济犯罪正式因此滋生,因为,人工的账目很容易篡改,且不被人察觉。特别是在县级卫生系统,很多的领导都没有精力来管理这一部分,这样滋生了很多患者的病例结算出错的情形,一旦县级卫生系统实行了财务信息化,则具体的财务人员会将所有的有关数据全部输入电脑进行储存和自动计算,将避免人工的接触和篡改,特别是有些财务系统实行授权制度,因此很多的重要数据资料没有权限将没法篡改,在这个基础上,将有利于卫生系统的领导和其他方面的权限领导能够及时地适时地对卫生系统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其真实性和公正性。2 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现状分析2.1 认识不足国内很多县级卫生系统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县级卫生的工作人员对财务信息化了解甚少,其中多数都认为在县级卫生系统没有必要施行财务信息化,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多余的浪费资金的行为,认为在这些县级地区,由于当地医疗条件限制和区域卫生环境的限制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财务信息化,而有的地区虽然进行了财务信息化管理,都是表面的或局部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施行财务信息化,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另外,另一个方面就是,很多医院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的了解不足,没有充分真正地将财务信息化与县级卫生系统的工作结合起来,没有从意识上来根本地认识到财务信息的作用,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对推行财务信息化则不是尽心尽力,因而导致县级卫生系统的信息利用率低下,也就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放缓。2.2 资金紧张国内很多县级卫生系统没能推行财务信息化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按其现有的体制,由于其业务量有限,有的还要依靠上级部门的拨款,所以资金很紧张,而财务信息化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才迟迟没能提上日程。2.3 人才缺失县级卫生系统的财务信息化一旦实行,则必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才来操作这类新兴的财务系统,或者说,需要一部分的人才来对原有的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但对于这一块的人才缺口一直很大,现有的很多县级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学历有限,因而对新型的财务系统及财务信息化的了解有限,更别谈具体的操作,所以比较依赖于相关的财务培训,当然如果县级卫生系统有专门的财务信息化方面的管理人才则是最好,而事实上人才都不愿意去底层去工作,不乐意去县级的卫生系统去发挥真才实干,因此这方面的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宣传工作只有依赖于有关机构的专门的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缺失也是县级卫生系统迟迟没有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原因之一。3 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3.1 转变认识当务之急,应该普及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教育内容,加大各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是县级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及领导能够及时地清醒地转变认识,意识到财务信息化的作用及对卫生系统所带来的好处,只有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认清事实后,才有利于今后相关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当然这部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将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中间技术人才。3.2 建立信息化财务系统转变认识之后,县级卫生系统则应该抓紧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及经济资源来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财务系统,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以核算为基础,以管理为目标”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因此则需要搭建财务软件运行所必需的运行平台,搭建主机和网络环境系统,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计划,来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要适时地逐步地推进财务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实现把各级单独核算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纳入该财务信息化系统,从而对整个卫生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可以将卫生系统的财务方面的功能模块设置为常用的六大功能模块:总账、报表、往来款、固定资产、工资薪金、现金银行票据。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财务信息化核算岗位责任制与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在建立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系统的同时,我们要实时地将基本的会计工作岗位根据日常工作的需要进行重新的划分与整合,来更好地配合财务信息化工作,一般可以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稽核和档案管理。同时,要加强会计内控,在进行人员设置时,要符合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要求。3.3 重视培养专业人才一方面,县级卫生系统要注重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类主要是从内部选拔培养而来,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合格的人才能热情饱满地投入到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上去。同时,在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所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针对所有的财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财务人员的素质将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最终能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因此,对这块的人才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管理和思想教育。同时,通过施行财务信息化,能使一部分财务人员从日常繁琐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中摆脱出来,从而是他们起到一个管理员、监督员、分析员而不是记录员的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技术的发展,这方面的人才将会成为紧缺型人才,拥有人才者,将拥有前途和商机。3.4 政府支持当然,依靠县级卫生系统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财务系统信息化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此,当地政府要予以全力支持,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也可以据以拨款支持,来辅助有实际经济困难的县级卫生系统完成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与卫生系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互助,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的群众服务。通过推行县级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财务信息化建设成效将会逐步显现,将会更一步地推动区域甚至是全国卫生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步伐,造福一方百姓,促进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参考文献[1]黄曼丽,王宏.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徐俊菊.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3]邵庆东.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设计与实现[J].医院管理杂志,2007.[4]范国华.浅谈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J].经济师,2008.

卫生信息管理篇6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也可称为海量。如何有效的利用医疗卫生图书信息为当今医疗卫生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化

引言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承载了与医疗有关的所有信息,是医疗卫生活动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直接反映。在医疗方面,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显得十分重要,如今应当做的就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器械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了医学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它和过去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孤立零散的东西,而是整体的,规模巨大并且组织严密的信息系统。将这种信息化系统运用于医疗卫生图书管理,便能极大的在时效性、共享性方面改善以往的管理。

1医疗卫生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医疗事业工作者来说,需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也需要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教训与方向,彼此之间,专业之间,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而阅读经验与知识总结而出的书籍便是一个很好地方式。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大量丰富信息的需求。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他们能更便捷更有针对性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与信息[1]。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的医疗信息知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了解有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遇到紧急情况时更是能够运用知识对病人进行及时抢救,为家人甚至陌生人的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而非医疗专业的人们往往没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这方面知识的查询和学习。实用性、客观性、及时性对于大多数人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整合的图书管理,能够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知识,更有针对性学习。

2医疗图书信息化事业发展将推动医疗器械事业的发展

2.1加强医疗图书信息化建设

如今,医疗问题成为所有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系统解决了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问题。积极引进现代前沿技术,加强图书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对图书的整理与信息对的更新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有关图书的管理水平。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精良先进的医疗器械,有了扎实的知识功底,技术人员才能够探索到一条制造高端精密仪器的道路。医疗仪器方面的检测人员才能够准确的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病情,比如做完CT后需要对检测出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够发现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此时,图书管理系统又为医疗器械检测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有这样一个完备的图书管理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们能够互通有无,将更加精密的仪器投入市场并将其效应发挥到最大。

2.2提高医疗图书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然对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定需要加大投入,培养出一只高素质高效率的图书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积极拓宽图书信息管理的人才渠道,打牢图书信息管理人才的基础,并且注重医疗卫生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建设,是这个团队具有强大的力量。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宣传,鼓励更多的人重视起医疗卫生知识的学习并且了解新型的图书管理系统,让普通老百姓能学会通过新型图书管理渠道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国家与政府必须对这方面工作投入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支持,让此项工作能够快速及时落实到实处,授惠于民。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积极学习新型医疗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尤其是医疗卫生方面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通过这个渠道让先进的医疗卫生知识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并且引导身边的人也加入到新型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行列中来[2]。

2.3积极创新医疗图书信息化管理方式

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紧跟时代潮流是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然。对于我们来说,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摸索出一条高效的管理方式成为首要任务。首先,我们需要提供跟多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利用这个管理系统来为自己服务;第二,我们要将信息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杜绝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让医疗卫生有关知识更加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山的健康顾问。最后,我们要努力实现知识网络跨地区,跨时段的联合,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加以整合,形成一张紧密的知识网络,让图书信息管理朝着及时、规范、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结语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化管理对于医疗事业的前进与发展每一步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幸福生活。而其发展与完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支持与所有医疗工作者的合作奋斗。

参考文献

[1]钱旦敏,董建成,蒋葵,胡新平.区域医疗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48-51+59.

卫生信息管理篇7

一、具体作法

为确保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稳步实施,我们精心制定了硬件设施、业务培训、数据整理、审核督导等具体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着重抓好四个环节。

(一)抓硬件设施。为确保网络直报和预防接种管理系统的开通,年月份,县卫生局进一步明确,卫生院必须将省配的电脑放置在公共卫生管理所,公卫人员负责保管使用,不得挪作他用。目前我县预防接种门诊登记室均配备了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基本硬件和软件,如台式电脑、激光打印机,刷卡器、杀毒软件,个乡镇预防接种门诊还自筹资金配置了手提电脑下村巡回接种。

(二)抓系统培训。采用了7种方式进行反复培训和现场指导,包括首次集中培训2天,现场一对一的指导,安装完毕后巡回现场指导2个月、在系统正式运行后1—个月内再对接种点操作人员进行了2次强化集中培训,同时对各接种单位进行网络远程指导和视频软件培训。培训人员进行了笔试和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合格者统一发放培训合格证。通过反复培训、指导和考核,防保人员基本上快速、完整地掌握了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

(三)抓数据录入。在实施过程中,防保人员忘我的投入到系统的建设中,白天在外查找儿童,核对资料,晚上录入数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历史儿童的资料录入和信息整理,已经录入年以来出生的儿童2216个,占到目标儿童的95%,发放儿童免疫金卡7000余张,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个案信息数据库。

(四)抓审核督导。县中心建立了台系统的管理机,实时从本地中心数据库下载各个防保单位录入儿童的完整信息,实时了解到防保单位录入儿童的数量、信息的完整性,并统计分析接种率、不合格接种名单、应种未种名单、逾期未种名单,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和数据上传完整性,在系统实施的初期每天多次上管理机巡查,掌握各接种门诊的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门诊进行改正,同时也利用该系统对应种未种和逾期未种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者电子卡清理,有力的促进了儿童接种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格接种率的提高。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坚持“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讲评”,在QQ群上数据通报,在每月的例会上,对上月数据质量进行通报讲评,分析症结,提出整改措施。根据上网儿童的接种针次和目标儿童接种率和合格率等指标下拨预防接种经费补助。

二、初步成效

(一)提升了专干的素质。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促进专干管理理念的转变,树立了效率意识理念,增强了专干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紧迫感,形成了人人学业务、学计算机操作的良好风气,培养了一批既懂计划免疫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高了免疫接种率。以往儿童应种情况推算基本上是接种医生根据经验进行的,极易出现错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只需将接种方案一次性设置完毕,就能依据儿童的出生时间、上次接种时间、门诊日时间、疫苗间的冲突及间隔等精确地推算出本次应种疫苗和下次应种疫苗,并向儿童提供预约单,从而使接种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可通过系统统计查询功能,直接查出超期未接种儿童,便于合理安排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此外,计算机会自动调用数据库的数据,从而使本县儿童不论在哪个接种点都能够接种,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的功能,方便了专干对流动儿童的管理。通过利用系统查漏补种和卡片整理,各个预防接种门诊在册儿童的五苗单苗接种率到达了95%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三)规范了资料管理。以往免疫资料的记录、整理、统计、分析全都是手工进行,工作量大、手续繁杂且缺乏快速的统计手段并且由于采用纸张记录,时间一长会产生破损,影响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本系统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薄、表、册、证的管理,所需数据及报表全部由电脑自动生成,完成上传与下载,不仅快速准确,而且还可长期保存,根据需要随时调用、统计、分析、查询、考评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获得过去手工难以统计出的信息,及时指导儿童免疫接种,为计划免疫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外,接种数据一旦上传后,便不能修改,因此既减轻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杜绝了弄虚作假现象。

(四)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信息管理系统是县疾控中心的“千里眼”、“放大镜”,可通过网络任意查询评价个案资料,考核所选范围的接种率,抽查基层各接种点工作的详细情况、实现网上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为下一步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导与决策。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得到基层接种点的各类反馈信息以及疫苗接种数据、流动儿童的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其分布情况,提前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真正达到防病灭病的目的。

三、主要体会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信息化建设取的前提。加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重视,才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县委县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非常重视,年安排免疫规划专项经费20万元,年0万元,今年5万元。卫生局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问,局领导还经常深入解决问题,督查督办,对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是信息系统运转正常的关键。人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不管多先进的电脑,都是要人来操作的。要稳定基层防保人员,乡级要有专人负责,要选择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承担此项工作。只有抓好了计算机培训,让每一个从事预防接种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电脑为免疫规划工作服务。

(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保障。系统运行以来,对开展情况进行多次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不断提高系统运行质量。为全面、及时了解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通过QQ群远程维护等方式,及时解答、解决问题。

卫生信息管理篇8

[关键词] 卫生执法;信息化管理;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44- 02

卫生执法在我国存在已有一段历史,作为卫生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卫生监督部门的改革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卫生执法机构也逐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给卫生执法机构带来了重大改变,但我们不能被改变而冲昏了头脑,要清醒地对待、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及主要内容

1.1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卫生执法结构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上都处于不平衡状态,重视程度不够、技术不过关、资金短缺,这些都是我国执法结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所要面对的问题[1]。部分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缺少统一信息标准,导致系统中的功能相互独立,共享性差,这些都给改革造成严重的阻碍。

1.2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整合我国各个地区执法结构的信息资源,以及执法结构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该项目主要任务就是使国的卫生执法信息能够具有统一标准及统一传输规范[2]。目前,国家卫生监督中心有建立了简易的卫生执法系统,并在一些省市运作。上海、深圳等地又根据统计口径、当地业务实际自行开发了卫生执法系统。这些尝试虽然都是按照国家的卫生执法管理标准设计,但操作上又大不相同,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出现同省城市间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统计标准不一致现象。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些墙壁,通过电子系统真实反映地区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统计和发掘信息。因此,可尝试首先以省为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国性的卫生执法系统建立起雏形,当技术成熟后再以全国为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工作平台。

2 数据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方面

以前,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以及运行规则是信息化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各个卫生执法机构各自为政。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软件,同时可以依据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标准化,这样不但方便各个卫生执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3]。在同一个省、市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发业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等数据系统,将当地的卫生执法机构进行垂直化信息管理,使资料具有统一的标准。这样可以使卫生执法机构数据通过系统进行共享,方便了卫生执法机构的办公。

2.2 资金方面

目前我国在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脚步。有些地方卫生执法机构的业务管理系统已经开发了第一期,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足,却因运维资金不足而无法更新。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是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一定要加大对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程度,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并加强对资金去向的监督,确保资金用在了信息化管理改革上。

2.3 业务数据方面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革,承担的工作职责也不断变化。但因各地改革进程不一样,导致机构职能不尽相同。例如深圳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在《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实施后,仍承担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这与全国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职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数据共享上,我们可以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按照《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手册(2012版)》的标准设置系统,可通过属地增加工作模块的方式,既结合当地的业务工作数据采集实际,也有效地建立全国垂直管理的数据体系。

3 有关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对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技术,争取资源配置

计算机在我国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取得巨大成功,我国政府部门在网络规划方面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因此,卫生执法机构要合理地运用我国现有的技术和平台,要本着节约成本,合理建设的宗旨建立信息化系统。对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依据实际条件建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先行先试,为全国卫生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积累经验。但在技术、指导思想等方面的要求要同我国政府部门已存在的网络相适应,对网络接口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系统之间出现相互排斥现象。

3.2 注重数据库建设

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注重数据库的建设,这也是我们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成果,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卫生执法机构工作人员要配合系统设计人员建立合理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配置要超前配置。当数据库建立后,再建立合理、安全可靠的系统,卫生机构执法人员就可以利用系统进行高效工作了。

3.3 培养专业人才,壮大队伍

在卫生执法结构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卫生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各个机构要重视人才培养,针对计算机人才制定相关的政策,对计算机人才采取特定的考核以及引进措施,避免计算机专业人才流失。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信息建设队伍。

4 结束语

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件漫长且艰巨的任务,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卫生执法机构信息化改革的重视程度,以前的种种不合理制度也逐渐得到相应的解决。随着我国卫生监督队伍的不断壮大,卫生执法机构的业务和行政管理能力正在不断强化中。相信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将会走向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书文.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0):11-12.

卫生信息管理篇9

[关键词] 信息时代;医院卫生材料;核算管理;新形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9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170- 01

0 前 言

卫生材料是指病人在经过检查及治疗后使用过的逐渐发生变化或消失的实物,卫生材料属于医院重要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如今,医院经营模式逐渐由宏观的粗放型转变为微观的核算型,医院卫生材料的成本也不小,达到百分之十以上。所以,如何对医院的卫生材料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医院卫生材料核算管理当中信息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医院的卫生材料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介入卫生材料、治疗的卫生材料、特殊卫生材料以及一次性的卫生材料。我国一些综合性医院卫生材料的种类更多,甚至有数千种之多。由于卫生材料的价格不同,不同种类的卫生材料在采购上也不同。所以,不但卫生材料的管理会比较困难,而且不易材料核算。

第二,在医院实施的新型会计制度,将卫生材料分成单独计价与非单独计价两种模式进行核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难度依然较大,卫生材料在使用情况上存在着多种差异,部分用于消耗,部分用于收费,有时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对卫生材料进行分类核算的归类时需要的工程量比较大。医院为了加强对卫生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核算,逐步建立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现代化运营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解决了医院原有核算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对卫生材料的科学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成本。

第三,医院卫生材料需求量大,一般发票很难和货物同时送到,而且由于情况比较紧急,也无法第一时间对实物、发票进行核对。如果没有及时对货物做好入库前的评估工作,可能导致实物与发票出现偏差。此外,在核算这一环节如果缺乏严谨性,难以明确科室卫生材料消耗情况,并且出现收支对不上的情况,对医院实际消耗的成本评估造成影响。

2 卫生材料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核算管理模块

2.1 科室申购审核模块

医院各科室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制定购买计划,并在设备科进行报备。而后设备科对所有科室的购买计划进行汇总,交由设备科科长、分管的副院长、院长逐级进行审批。对需要新购买的材料,先由医院专门的招标委员会组织招标。购买计划在审批成功后,信息系统根据系统中的供货商信息,把各科室计制定的卫生材料形成相应的备货单据,提示相应的供货商,并对卫生材料购买。

2.2 货到处理的管理模块

供货商将卫生材料送到后,需要将货物的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如名称、数量以及单价等。供货商依据医院的采购备货单将货物发出,仓库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统计情况对货物进行清点及核对。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将信息反馈到供货商。货物的检查上,可以由专门的检查部门对货物进行监督检查,所有的检查确定无误后,再将货物的基本情况输入到数据库中。

2.3 卫生材料配送仓储模块

医院人员根据货到处理模块对货物进行核对工作,之后生成货物入库单据,并将送到货物的具体情况发给各科室。同时,计算机可以自动对库存进行管理,有效、及时地统计库存量,这样可以方便医院制定采购计划,使采购更加科学。

2.4 医院账务核算管理模块

计算机系统对货物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之后自动生成货物信息单,这可以方便日后的核对工作以及账目的管理。这一模块主要是医院各科室所使用的卫生材料进行管理,其提供的一系列稻荩可以让医院管理卫生材料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也提高了卫生材料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5 产品证件维护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

在产品证件维护管理的模块系统中,可以对所购产品的证件、供应商的信息以及产品的保质期进行检查和提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购买不合格的产品,保障医疗物品安全。在数据统计分析这一模块中,可以对各种卫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对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出合理科学的使用量。

卫生信息管理篇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学管理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卫生服务管理,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应引入信息化概念,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实现对人群健康的预防保健,疾病的诊断,治疗分析及各种数据资源查询和共享,建成一个可以浏览,报告并附带决策支持系统的最终用户访问工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系统分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社区医疗中心(站)概况,门诊管理,病历管理,病人查询,药品管理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等。该系统为局域网(LAN)。主要针对两个层面,一是卫生厅、局上报主管部门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考核管理,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科室考核管理。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概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数据浏览,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可以根据要求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授予相应的权限。②社区门诊管理,身份证登记,挂号与预约,门诊收费和门诊业务等整个过程。③家庭病房管理,家庭病房登记,病人基本信息,相应医疗费用及病案管理。④药品管理,对药品的购、用、制情况及分布于药库、药房、制剂室等部位的各种药品的物流和相应财流进行有效的管理。⑤经济管理,价表管理、预交金、收费、结算、结账等实行全方位的卫生经济管理,增加收费的透明度,避免欠费、漏费、错费现象,而且实现了会计收费帐务管理,价目管理,成本核算等一体化管理。⑥综合信息管理,可利用直观的图表方式,查询任意时期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医疗工作综合信息,经济管理综合信息,病人综合信息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动化服务系统,该系统为广域网(WAN),依据Internet为病人提供最佳医疗服务平台,包括预约服务,健康档案及网上查询服务,特殊人群保健服务,健康教育和咨询,医疗会诊,双向转诊服务等。①预约服务,系统提供,提供有效用户填写申请,预约医生,家庭病房或上门服务,确定就诊时间,就诊联系方式及就诊地点等信息。②健康档案及网上查询服务,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记录体检及诊治信息,方便医患查询,实现居民在线获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就诊资料病历资料以及医务常用化验参考值查询。③特殊人群保健服务,孕产妇保健(包括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儿童计划免疫,老年人保健,传染病人等特殊人群。④健康教育和咨询,根据不同时期,地域对各种多发病,常见病及突发性病症进行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及常见医学问题的咨询。⑤医疗会诊,双向转诊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低廉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及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会诊和双向转诊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自动化监督管理系统

自动化监督管理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依据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监督管理规范和评价体系,然后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局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自动化软件,软件包括市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区卫生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模块。

自动化监督管理系统内容:①行政办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申请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审核系统,区社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审核系统,区卫生局审批系统,市卫生局和社管中心的备案系统。②评价系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要求,在进行专家咨询后基础上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监督管理的总体目标,并进行连续性分解,得到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对于同一层评价目标,依据专家的评分结果,计算每层初始权重系数和归一化权重系数,按照评价指标自上而下的层次,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综合各层指标和计算的权重系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指标权重分配表》。③查询系统,包括基本情况查询,人员查询,行政办理结果查询。④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统计分析数据库的生成方法,机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三项内容。

总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自动化建设,第一,可以显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而且能够丰富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第二,信息自动化可以快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第三,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自动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标准化,人性理念,注重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拓展性。

参考文献

1 靳鹏,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医学信息,2006,(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