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13:54:06

卫生管理论文

卫生管理论文篇1

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行×列的χ2检验”方法,对7个不同重点行业之间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通过4个方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设定7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制定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情况方面,设定3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设置率;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情况方面,设定2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开展率;职业卫生管理其他情况方面,设定3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开展率)的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

2.1接害职工及重点行业分布调查本市全部接触危害企业1117家,实际接触危害职工总数为51215人。以实际接触有害因素人数多少确定排在前7位重点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其他行业,重点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总数为45607人,占全部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总数(51215人)的89.1%。

2.2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7个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等7项指标综合平均制定率仅为60.7%,但不同行业间制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5,P<0.01);其中,金属制品业最低(33.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最高(77.5%)。

2.3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情况以企业有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计为有效。7个重点行业3项指标综合平均设置率为70.0%,但不同行业间制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P<0.0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最低(5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最高(89.7%)。

2.4重点行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开展情况职业危害评价、控评效果评价平均开展率分别为29.5%和28.1%,7个重点行业2项指标综合平均开展率仅为28.8%,且不同行业间开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P<0.00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最低(14.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最高(61.5%)。2.5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其他项目情况3项指标综合平均率为77.2%,且不同行业间制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01);其中,其他行业最低(6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最高(90.1%)。

3讨论

卫生管理论文篇2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融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计生指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其管理创新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地引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坚持业务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创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它是融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计生指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要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应该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管理创新的重点则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综合实力,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1.1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今社会,不管实际的管理状况如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始终是时代的强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要靠实力、靠服务,最根本的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事关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责任重大。工作做得好与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对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够把我们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就有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保障。

1.2是科学地引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在树立“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观念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公益性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走质量安全服务型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和巩固社区卫生工作的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

1.3是要坚持业务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业务建设是单位服务能力的强大支称,文化建设是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它包括一个单位外在的面貌和内在的秉性、素质两大方面。单位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广大工作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工作热情,这将极大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进步,提高社区卫生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水平。

2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1要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在创新实践中,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才是中心发展的策略,把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有现代知识、有创新能力、整体素质高、作风过硬的队伍作为重要目标,把培养工作人员情感、增强归属感及发扬团队精神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力量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战略。

为此,要大力促进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要迅速转变“坐堂行医”的被动服务为积极上门主动服务,树立服务对象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深入,上门服务。要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经营观念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等。我们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形势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主人翁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工作人员立足本职讲奉献,将服务承诺变成自觉的行为。要抓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加强培训力度,围绕“专、精、强”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坚持把思想教育与干部职工的职责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岗位练兵、自学成才、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同时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职工代表与主任直接对话沟通联心会等活动。要通过开展这些具有开拓性、多样性、创新性的活动,增强人本教育的效果,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2.2要把抓好激励机制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在激励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一是精神激励。对有突出成绩的科室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进行宣传表彰。要通过举办各种评比和竞赛活动,评出先进典型,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工作人员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努力奋斗。二是情感激励。我们要从业务、生活、学习、保障各方面关心职工,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学历学位提高的成人教育学习,对于基础较好、工作踏实的业务骨干重点培养,有计划地送他们到有关部门去学习进修,回来后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励其不断进步,迅速成长。三是物质激励。要制定绩效考核、经济奖励、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奖励机制,坚持分配与绩效挂钩,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还要设立主任基金,每年对受上级部门表彰的先进科室和个人、优秀论文奖等给予重奖。在奖金分配上向工作在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原则,奖励的目标直接倾向工作责任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科室和个人,真正体现劳动和技术的价值。

2.3要真正把优质服务工作做到实处。以“适合服务对象的才是最好的”作为服务理念,将服务对象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把服务对象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努力实现“人性化流程、亲情化沟通”目标。

卫生管理论文篇3

1.1现场调查方法和评价依据对北京铁路沿线25个给水所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格进行现场调查。以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1997)和北京市卫生局文件:京卫疾控字[2003]87号“城镇简易自来水厂和自备水源卫生要求”为评价依据。

1.2监测资料搜集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

1.3检验方法及评价依据自备井水的采集、保存以及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评价依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测得的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标准的判为合格,若有1项不符合标准即判为不合格。1.4统计方法各指标合格率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直接计算概率法(n﹤40)。

2结果

2.1基本概况本次调查北京铁路沿线给水所25个,每个给水所有1-3眼自备井,共有自备井35眼。取水设备类型全部为管井,采取浅层或深层地下水,井深12m至500m不等。消毒方式全部采用加氯消毒。储水设备为水泥构筑水塔或水泥蓄水池。输水管线材质主要为铸铁管,管网长度数百米。自备井主要分布在京原线、丰沙线、京包线、京通线、京山线、京九线、京广线等铁路沿线,供水人群为铁路职工、家属以及附近居民。每个供水所供水人口为数十人至上千人不等。

2.2给水所档案管理情况25个给水所全部配备了专职管水员,共有专职管水员75名,其中71名持有效体检合格证明,占94.67%。但有12个给水所未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8个给水所无管水员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记录,22个给水所无储水设施清洗记录(详见表1)。

2.3自备井水泵房卫生管理情况如表2所示,全部给水所有卫生制度、供水工艺流程图,但部分给水所卫生制度和供水工艺流程图未悬挂在给水泵房,而是在地面堆放,部分许可证超过有效期限,部分水泵房内地面及墙壁未贴瓷砖,室内存放杂物,地面积水,消毒药品标识不合格,30m防护带内有渗水坑、种植作物等。

2.4水质检测结果2.4.1自备井水质单项超标情况2012年对35个自备井检测水样35件,合格13件,合格率37.14%。检测项目32项,其中4项指标出现超标情况,按超标严重程度依次为硝酸盐(以N计)、菌落总数、总硬度、氟化物,超标件数分别为16件(45.71%)、7件(20.00%)、3件(8.57%)、2件(5.71%)。超标情况见表3。2.4.2自备井水质检测结果与井深的关系见表4。在35个自备井中,有22个井深﹤100m,13个井深﹥100m。13个井深超过100m的自备井,其水中硝酸盐(以N计)100%合格,而井深﹤100m的自备井水中硝酸盐(以N计)的合格率为27.27%,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井深是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因素。2.4.3自备井水质检测结果与地区的关系见表5。在35个自备井中,有5个位于京原线和丰沙线所经过的山区,其水质检测全部合格,而位于平原地区的自备井,其水中硝酸盐(以N计)合格率只有46.67%,与山区相比自备井硝酸盐(以N计)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自备井所在地区是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因素。

3讨论

3.1应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北京铁路沿线自备井水质调查表明,北京铁路沿线自备井水质检测结果总体合格率较低,为37.14%,其中硝酸盐(以N计)超标率为45.71%,居不合格项首位,与北京市某区2007年调查结果一致[2]。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层堆积物中,含水层由砂、砂砾石、砂卵石、圆砾构成,非含水层由砂质粒土、粘质沙土、粘土及淤泥、人工填土构成[3]。地层防护性较差,地表污染物较易通过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渗作用入渗到地下含水层,造成污染。北京市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平均为28.58亿m3/年,占地下水补给来源的74.72%[4],加之长期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环境污染增加,可能导致地下含水层硝酸盐含量增高。本次调查还显示,井深不足100m的自备井水中硝酸盐(以N计)合格率明显低于井深超过100m的自备井(P﹤0.01),丰沙线、京原线所在山区自备井水中硝酸盐(以N计)合格率高于平原地区(P﹤0.05),提示井深和自备井所在地区是硝酸盐合格率的影响因素。针对北京铁路沿线自备井硝酸盐氮超标的现状,主管单位应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在平原地区积极引进市政管网供水或开采深层地下水,提高沿线职工饮水质量。本次调查,菌落总数的超标率为20.0%,是仅次于硝酸盐的污染指标。调查发现,一些水泵房的消毒液无商标,无生产日期,30m防护带内有渗水坑、种植作物,有些自备井不能做到30m防护,紧邻居民居住区,还有的自备井泵房内堆放各种杂物,地面积水等,这些情况都易导致自备井水被微生物污染,应加强管理。本次调查,位于京山线的2个自备井的氟化物超标,可能与自备井所在地区地质环境有关[1]。应采取深度净化处理,改善水质。

卫生管理论文篇4

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一、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二、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卫生管理论文篇5

居家护理发展不均衡,管理制度不规范:我国大陆地区的居家护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地市都处于对居家护理的探索状态,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家庭护理服务市场比较混乱。目前大陆地区开展的居家护理服务主要有2种方式:①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为患者提供一般常见病的居家护理服务;②通过医院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服务,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及专科护理指导,但惠及人群有限,患者仍需定期到医院[2]。中国港台地区的居家护理服务受国外影响,发展较为完善。中国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居家护理,目前已形成由政府、非营利机构、营利机构和社区共同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8]。中国台湾的居家护理是由专业的医师及居家护师构成有组织、有系统的医疗服务团队,为个体提供合适与阶段性的居家护理。服务对象包括出院后仍需继续照顾的患者,长期患病需居家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能在家中进行医疗措施者。在中国香港,有庞大的社工、义务团体作为后盾,保证医院延伸(居家)护理工作的顺利运作[2]。医疗保险体系不完善:我国尚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居家护理的费用没有纳入社会保险报销范畴。出院后医保支付比例比住院时低,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的护理项目没有被覆盖,使得患者选择居家护理的意向降低。且三级医院尚无居家护理的规范收费项目。居家护理人才缺乏:居家护理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在我国,居家护理主要由社区护士承担。面对迅速增长的居家护理需求,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居家护理培训,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能力欠缺的问题。社会对社区护士的不信任: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使得大多数人对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社区家庭护理工作的开展。

2在我国发展居家护理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的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四二一”模式已经非常普遍,独生子女婚后要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负担很重,导致家庭护理功能下降。三级医院虽然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由于病房床位紧张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很多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不能很好地享受到有效和有限的医疗资源。加之医疗报销制度的改革和有些家庭因经济困难对医院住院的费用难以支付,有些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希望能在家庭中得到治疗和护理。因此实施老年患者居家护理,为其提供安全而熟悉的环境,更有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其经济负担和家庭压力[2]。

3在我国发展居家护理的建议

3.1加大政府对于居家护理的政策支持:在英国和日本,政府在居家护理服务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居家护理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居家护理队伍得以壮大,居家护理模式渐趋完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长期护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居家护理服务体系。表明我国政府已开始重视居家护理的发展。

3.2建立健全我国的居家护理的相关法律体系:可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和社会问题。建立居家护理服务相关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政策。包括居家护理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人员配备与管理、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执业监管等,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保障护士安全,保证居家护理服务顺利进行[9]。

3.3规范居家护理管理,健全制度:所有居家护理服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持证上岗,以保证居家护理的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全居家护理各项制度,如访视制度、入户安全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与患者或家属)、消毒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查房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10]。

3.4成立由医院与社区共同组成的居家服务互助指导小组:从大中型公立医院选拔具有5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和护士及社区医生、护士组成居家护理服务团队,为出院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并由大医院医护人员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关键技术指导。大中型公立医院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居家护理的优势在于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延续性、便捷性、实效性的护理服务。既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出院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也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既节省了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也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同时还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帮助患者监测疾病相关指标,提高患者出院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高品质服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节约国家医疗资源[11]。

3.5重视对居家护理人才的培养:各级护理院校应借鉴国外经验,开设居家护理、老年护理学等必修课程,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居家护理人才。政府还应通过提高社区居家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减轻其工作压力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护理学生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正规、系统的护理培训,使居家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使其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家护理服务。

3.6合理调整居家护理收费价格:合理的居家护理收费是保证“居家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借鉴德国的经验,根据每天需要护理的时间来划分护理的等级标准,根据护理等级确定护理费用。同时,为充分调动居家护理服务人员积极性,可适当提高居家护理的收费价格。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居家护理的合理经济补偿机制,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让更多老人接受居家护理[12]。

3.7对居家护理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可通过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由居家护理人员和患者实行互评机制,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居家护理报酬的支付考核范围,以提高居家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水平。

3.8加大居家护理宣传,增强人们对居家护理的认识: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社会介绍居家护理的优势,提高人们对居家护理的认识,转变人们的传统健康观念,提高人们的防病、保健意识,从而促进居家护理更好地发展。

卫生管理论文篇6

1.1卫生经济学集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20世纪50年代,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目前已形成了业内公认且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卫生经济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经济体制下对卫生经济学的运用是不同的,国外的卫生经济学教材分析的实例可能解决不了我国的问题。在我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更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可以说,卫生经济学是与我国医改工作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本门学科能够帮助回答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改革目标。从卫生经济学的这一学科特点来看,本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讲解整套理论体系,而是应该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给他们用理论去发现表面现象下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1.2卫生经济学是融多学科特点于一身的交叉学科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典型的交叉学科,在其理论体系中,借鉴引用了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保险、管理学、财务管理、社会医学、甚至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从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卫生经济学融合多学科的这一特点使卫生经济学课程的部分章节与相关课程的章节有重复讲授的问题,比如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等,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迷惑:为什么相同的章节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中重复出现?这个特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对卫生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全面的把握和认知,了解相同的章节在不同的课程当中都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进行鉴别性的学习,也就是在不同的课程当中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同一个知识点。

1.3卫生经济学课程的各章节既能独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又相互联系

卫生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几乎任何一个章节都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比如卫生总费用一章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有专门的一支研究团队,几十来年一直进行相关研究。而从卫生经济学整个学科来看,各章节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卫生筹资的实践需要卫生总费用核算作为支撑,与医疗机构与卫生服务补偿息息相关,影响到了卫生服务市场的运行,而医疗领域的补偿问题又受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整个体系形成了网状的联系。卫生经济学的这一特点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任课教师不仅要了解卫生经济学以外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对卫生经济学内部的知识体系也要有非常系统的了解。

2改进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2.1教师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由于卫生经济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均较突出,所以为了能将卫生经济学的知识系统全面的传授给学生,任课教师须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参与卫生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或者了解相关研究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卫生经济学知识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真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做到科研教学互相促进。教学实践表明,在卫生经济学课堂中加入一些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甚至研究过程中的趣事,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2.2重视课程组成员的集体备课

虽然教师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非常重要,但由于卫生经济学的各章节都可作为深入研究的领域,而课程组成员的研究方向往往集中在不同的领域,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要求每位任课教师精通本门课程各章节,并对所有内容都有深入研究也不现实。若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课程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的方式。一方面,术业有专攻,课程组成员间集体备课时可相互交流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心得和成果,获得的本学科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知识体系以外的内容,比如课堂安排,教学技巧等,也可以进行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3注意与相关课程组的沟通,处理好交叉章节的讲授

对于卫生经济学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的问题,需要课程组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组进行统一沟通协调,在本专业同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安排各章节的讲授,或进行一定的取舍,或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讲授,尽量做到不重复讲授。如医疗保障一章的内容,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偏重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化建设,而卫生经济学则更偏重从医疗保障体系的筹资和支付角度进行讲解,若卫生事业管理为先设课程,那么在卫生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中可以从复习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化建议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都为哪些人支付了。

2.4引导学生发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间相互联系,但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可能不会及时主动地发现卫生经济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仍然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而引导的过程不仅是机械的说教,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开展,如“提高卫生服务的价格,会引起卫生服务需求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卫生服务需求的角度回答,或从诱导需求的角度回答,或从卫生人力资源特殊性的角度回答,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分析同一个问题,得出相似的结论。再如在卫生资源配置一章中讲到医疗病床使用率在2000年达到最低值,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卫生筹资角度、卫生总费用角度、医疗保障制度角度寻找原因,都能得出我国2000年的卫生筹资公平性较差的结论,同时还能将各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2.5每章课程的讲授开始于一个特定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卫生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已被业内认可[2],通过案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规做法是在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引入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开始每章知识体系的讲授之前,先引入一个特定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社会民众讨论热烈的话题,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好能够贯穿整个章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本章的各个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整章内容。如对于疾病经济负担一章的学习,让学生从普通感冒带来的各种负担开始思考,进而思考每种负担的大小、数据的来源及可得性、感冒最终的负担如果很大或很小对卫生政策制定者有什么提示等问题,从而将疾病经济负担一章的知识点全部涵盖在内。

2.6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分析我国医改工作的实际问题

卫生管理论文篇7

现状一: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中心城区及辖区内的各区县近十年来,建成了大大小小商业住宅区大约在317个,还有拆迁安置区和单位企业自建住宅区等,这些区建成后,形成了新的人群居住群体,并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范围,营造了新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现行的住宅区比原来的行政村规模、居住户数和人口都要大,在第一轮基层医改中,所有行政村都建有村卫生室,但现在的新建住宅区,数量之多、规模增大,而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却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之中,致使在新环境中生活的居民,缺少最基本的,最便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往往一有病痛或是一些中老年人的慢病患者,只能往大医院跑,进而造成综合性医院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就医难问题。现状二:截止2013年底,黄山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6万,占全市总人口17%,而城市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27%。这些老年人绝大部分都居住在社区或新建小区,这部分老年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与慢性病或老年病相随,平时就需要医疗卫生保健;此外,还有15%左右儿童,他们需要日常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现在的新建住宅区里没有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他们期盼能建立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三:据统计,黄山市2013年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为719人,肿瘤死亡1337人,高血压死亡474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568人,此外还有大量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患者,而这些人群又是当前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每年都需要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完整的健康和疾病监测档案。由于现行的城市人口聚集,大量的新建住宅区投入使用,原有的居民进行了一轮大迁徙,给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老年人、慢病患者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不全,档案完整性差,有些档案成摆设或死档,不能为现住居民提供有效的基础健康资料,这也预示着新居民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建立城市住宅区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

2.1黄山市经过十多年的基层医改,已经积累了一整套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建立了惠顾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保障机制建立。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2.2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及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中指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加快新建住宅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设是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制度”基本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真正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作用。2.3黄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并培养了一大批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员-全科医生,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作用,即可解决目前新建社区卫生保健网络缺乏问题,又可最大限度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

3建议

卫生管理论文篇8

【论文摘要】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存在诸多缺失。弥补公共卫生领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必须发挥政府的公共经济职能,同时培育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保障系统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

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存在诸多缺失,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保障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公共卫生保障体制改革要达到三个目标:其一,要根据需求(反映收入和健康状况的需求)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更有效地为整个社会服务;其二,要引入社会效率高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卫生医疗服务的质量;其三,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第一和第三个目标更注重公平性,需要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充足的财政投入,第二个目标更注重效率,需要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实现。所以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也体现为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补充。

1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保障系统的投入

从1998年起,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到2002年的5年间累计已经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了经济增长优先的目标,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非典疫情的突然出现,不仅使得忽略这些问题的代价在短时间内集中显性化,而且对宏观经济造成了更大损害。这迫使我们重新评估以前的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模式,财政政策目标转型也就成为必然。今后的财政职能必须向公共财政转变,更多的关注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如公共安全、公共健康、环境保护等。

2通过政策干预纠正公共卫生保障领域中的“市场失灵”

公共卫生保障部门是一个不能简单听凭市场调解的领域。这是因为,第一,医疗保健的需求弹性非常低,价格的高低对需求的影响极小。卫生需求的低弹性和服务的随机性,让市场需求来确定医疗的价格将会使卫生保健的费用很快超出社会和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第二,很多疾病的危害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病人本身,而可能是整个社会。就拿非典事件来说,它造成的危害不仅是患者的生命危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国家,甚至全球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其危害之大,单凭市场调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由国家和国际组织做出统一部署和安排。第三,医疗服务行业含有专业条件的限制性,一定范围内的垄断性,医生和病人知识的不平衡性及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第四,在以知识经济为特色的21世纪,国家承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这不仅可以保护人力资源、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由于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来纠正其“市场失灵”,并确保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以保证社会福利和公平目标的实现。政府介入该领域,实行价格规制,让医疗企业依法经营,可以实现医疗保障普遍供应的社会公平原则,实现政府保护消费者利益、向弱势人群提供保障,加大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应由政府来介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国家对这一领域进行垄断经营,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配置失效,同时也会造成该部门的低效率。在公共卫生领域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医疗服务领域既可以由国有企业经营,也应该让非国有企业进入。这既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提高了效率。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了服务收费,这标志着公共卫生部门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改革,但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却缺少充分的竞争,病人面临的选择非常有限,并且医疗机构对公众提供的基本信息缺少规范而且非常不充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允许病人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引入不同付费方法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在改革付费的方法中,应当加强对医院的成本制约机制。各国医疗保障系统改革的经验表明,成本制约的关键不在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方,而在于供给方。如上所述,我国通行的“按服务付费”的付费办法,会产生“供给诱导需求”。这种付费方法与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补偿机制相结合,更成为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在医疗服务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开展竞争,能够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这些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4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保障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不同,公共卫生保障系统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动性。OECD1987年的报告曾把各国公共卫生保障系统模式简要分类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新西兰为代表的NHS(NationalHealthService)模式,即国民医疗制度,其最大特征是医疗机构国有国营,医疗费用基本上由政府支付。二是以德国、法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制度,又称为陴斯麦模式(BismarckModel),其特征是强制保险,雇佣者和个人共同负担保险金,医疗机构既有公有又有私有。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保障模式,又称消费者模式,其特征是个人和企业负担保险金,医疗机构完全私有。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实行社会统筹保险与国家财政保障相结合的公共卫生保障模式,医疗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卫生防疫系统的建设和疫情的防控主要由政府负担。

5参考文献

1李长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现状与策略[C].北京:中国卫生发展论谈-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0-11

卫生管理论文篇9

摘 要 采用成本法,以福建省和黑龙江省为现场,测算2001年妇幼保健机构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消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重医疗、轻保健的现状导致了妇幼卫生服务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妇幼保健服务与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关系等,并提出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独立性,调整卫生资源配置方向等建议和意见。关键词 妇幼卫生服务项目 成本 全时等值人员数(工时) 一、前 言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我国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比例上升,促使妇幼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由于妇幼卫生保健需求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既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又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的民族发展。因此,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应该对妇幼卫生保健事业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课题以福建省为项目省份,以黑龙江省为对照省份,通过现场调查,开展妇幼卫生机构项目成本测算研究,反映妇幼卫生机构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所消耗的卫生资源,为政府分析评价妇女卫生保健消耗,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和范围,调整妇幼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来源与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各级各类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福建省抽取泉州、莆田、龙岩和厦门4个市,黑龙江省抽取哈尔滨、牡丹江、黑河、鹤岗、绥化地区5个地市作为本次调查样本。每个城市选择2个县,每个县选择1个乡。共调查妇幼卫生保健机构47所,其中包括省级妇幼保健院2所,市级妇幼保健院9所,县和区级妇幼保健院18所,乡卫生院18所。通过机构访谈调查,了解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全部服务内容,在妇幼保健业务人员的协助下,对全部服务内容进行项目归类,建立项目成本测算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对妇幼保健机构服务项目成本进行试测算。 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决算报表》和《卫生统计报表》。部分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 三、结果与方法 1.建立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成本测算指标体系 根据现场调查,在妇幼保健服务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按照服务性质不同,将妇幼保健服务分为有收费(低成本收费)的服务项目(称为有偿服务)和无收费的服务项目(称为无偿服务)。有偿服务项目包括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儿童保健、婚前检查等项目;无偿服务项目包括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信息统计和专项调研等。 2.确定测算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成本的方法和步骤 本次调查首次采用了“全时等职人员数”测算妇幼保健机构项目成本。全时等职人员数是指每一名职工从事某项服务时所消耗的时间相等于多少全职工作时间(8小时)的职工人数。 妇幼保健机构项目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从事全部业务活动所消耗的费用总额。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设备折旧。①计算直接成本。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妇幼保健机构的总工时=妇幼保健机构在职职工人数×8小时×全年有效工作时间252天。单位工时成本=该机构工资总额/妇幼保健机构总工时。将单位工时成本作为计算各个服务项目工时总成本的依据。根据每名职工从事某一项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时间不同,计算全时等值人员数。按照职称不同确定不同加权值,最后确定出某项服务的加权有效工时总额。根据专业设备购买价值以及各种设备用于某项服务的利用程度,采用20%的折旧率计算各个服务项目的折旧额。各个服务项目的直接成本消耗来源于现场调查。②分摊间接成本。根据妇幼保健机构总支出确定间接成本总额。按照各个服务项目有效工时占全年总有效工时的比例,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项目中。③汇总各项服务项目成本总额。根据各个项目直接成本测算结果和该服务项目分摊的间接成本,汇总计算各个服务项目成本总额。并分别汇总有偿服务项目成本总额和无偿服务项目成本总额。 四、分析与讨论 1.妇幼保健机构成本分析 根据妇幼保健机构成本测算

卫生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教学;PBL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49-0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就是培养进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推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手段单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PBL教学法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对为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本文主要就是PBL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在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1 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对其理论知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求学生正确的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于目前的相关卫生政策以及组织和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实践是紧密结合的,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此同时,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造成严重的教与学的脱节,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1.2 PBL教学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PBL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实际的现场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对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好的适应了管理工作,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新的工作,实现理论知识的一种转化。PBL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时,综合运用不同的信息,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融汇贯通,在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

2 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

2.1 进行典型案例的制定

对典型案进行编写以及精选是现实PBL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其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关键。一个经典的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现代卫生事业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明确相关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管理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卫生管理能力。所以,编写以及精选教学案例时,要按照目的性以及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相关原则,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对教学的理论内容以及结构和方法有极深刻的理解,还要在平时不断进行素材的积累和更新,善于在不同的管理案例中发现典型性以及启发性,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这样才能让案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对案例进行进行解释说明

老师在进行相关案例的研究时,首先要向学生说明PBL教学法的意义以及实施步骤,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目的,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案例的大概讲解,让学生判断自己要站在当事人或是局外人的角度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在进行卫生事业管理的绪论时,讲述新近发生的医疗改革事例,并对医改的相关背景以及医改前后的卫生服务进行对比,然后结合卫生事业管理的教材,对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进行总结,让学生感觉到这些知识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研究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前,要先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案例的时间,然后按照学生的平均知识水平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引导,鼓励每个学生都进行发言,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在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通过小组内的分析和交流,学生就可以进行相互启发,促进小组内的共同提高。

2.4 小组报告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

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选派代表进行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报,在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然后基于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在整个组间交流完成后,老师要对各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如在讲解卫生服务质量的管理时,让学生针对案例分析如何进行医疗质量的管理,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发言,最后老师要对卫生质量管理的基本的构架以及实施的问题进行综合的评价,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强化,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结语:

PBL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具有先进性以及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的基础上,PBL教学法提倡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PBL教学法中灵活多言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角色的转换,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积极的应对各种管理难题。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尉淑丽. PBL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2).

[2] 刘宇,王跃民,裴建明. 结合实际合理运用PBL教学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02).

[3] 沈传华. 浅谈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