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贴法十篇

时间:2023-03-14 21:41:11

对联贴法

对联贴法篇1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 耳穴贴压; 五音疗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xiety effects of the joint pentameter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8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were assess anxiety symptoms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40 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aken god door, heart, sympathetic, and subcortical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joint pentameter.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wo period of treatment.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S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xiety;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Pentameter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d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局部坏死,以持续而剧烈的胸痛为特征,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情凶险。由于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有调查显示,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精神心理异常者高达75.9%,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2]。这种焦虑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使病情加重,康复时间延长,同时还加重了家属的心理、生活负担。目前已有研究对患者的焦虑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少采用中医护理解决。本研究采用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对AMI患者焦虑情绪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0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筛选出有焦虑症状的患者80例作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命名及诊断标准;(2)意识清楚,对医务人员依从性较好;(3)无严重的心、脑、肾、肝脏、内分泌疾病的患者;(4)对耳穴贴压可以接受,无过敏者;(5)完成SAS量表后,经评估分值>50分者;(6)年龄40~80岁,男女不限;(7)同意参加此项研究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不同意接受研究者;(2)外耳有溃疡、湿疹等皮肤破损、炎症者;(3)意识不清、精神失常者;(4)完成SAS量表后,经评估没有焦虑。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中学24例,大专及以上22例。婚姻状况:在婚68例,离异、丧偶各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情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心理安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1)耳穴贴压:患者入院后由护士向其讲解耳穴贴压的目的和方法,根据干预的目的和辨证分析结果,确定选取神门、心、交感、皮质下等耳穴。方法:于入选后当天开始耳穴贴压,用耳棒取耳穴敏感点,并用压痕作为标记。用75%乙醇酒精棉球对全耳廓消毒,棉球不可过湿,贴压时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止血钳夹取沾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压痕贴敷好,用指腹轻轻将贴压好的穴位压实,指腹呈顺时针方向带动穴贴处皮肤旋转,以患者有酸、麻、胀、痛、热感或微感刺痛为度。嘱患者每天定时反复按压刺激穴位3~5次,每次每穴1~2 min。按压时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若患者不便可由研究者来操作。每次贴压一侧耳穴,隔天更换,两耳交替。(2)五音治疗:根据中医整体理论和五音疗法理论,采用宫调(DO)式乐曲《春江花月夜》、《闲居吟》、《秋湖月夜》等,嘱患者全身放松、闭目养神,音量不超过50分贝,并尽可能保持环境安静。五音治疗每天上午30 min,晚间30 min。耳穴贴压、五音治疗均1周为一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效果评价[3]。该自评量表分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正常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1,P

3 讨论

耳穴贴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医腑脏经络理论,《内经》记载:“耳者,宋脉之所聚也。”耳与十二经络关系最为密切,耳廓虽小,却是诸经通过、终止、汇合的场所[4]。由于经络与耳廓关系密切,通过刺激耳穴可引起相应经络感传,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使其功能趋于平衡。二是神经学基础,耳廓表面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是耳穴与五脏六腑、四肢联系的重要途径。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耳穴,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改善机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便可促进疾病痊愈、达到临床治疗作用。本研究选取的耳穴为神门、心、交感、皮质下,其中神门耳穴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要穴,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的功效。心主神明,可益气宁神,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皮质下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的要穴,用于治疗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交感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调节作用,起到镇静安神效果,主治眩晕、失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上诸穴合用,可起到运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使气血平衡,经气通畅,扶正祛邪,改善人体精神状态和免疫功能,达到镇静安神、调畅气机、理气开郁、缓解焦虑的功效。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史记》有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中国传统的五音疗法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把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与五行、五脏、五志相对应以调节身心的音乐疗法。临床研究发现,通过音乐产生的特定频率、节奏,可调节人体大脑皮质,提高神经和神经体液的兴奋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消极的情绪状态转化为积极情态。基于这种原理,音乐治疗被广泛用于某些身心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失眠、头痛、焦虑、忧郁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陆柳雪等[5]指出术后进入ICU的患者聆听音乐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由中度减为轻度,SA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NA等[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音乐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水平和紧张状态,对患者的精神情绪发挥调节作用,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本研究利用五音配五脏、五脏配五行、五行配五志、五脏相生的道理,采用宫调(DO)式乐曲对AMI患者焦虑情绪进行治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身心同治、形神合一的文化治疗优势。

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4.57±6.9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7±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耳穴贴压和五音疗法是祖国传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无任何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Huffman J C,Smith F A,Blais M A,et al.Anxiety, independ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s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cardiac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 cardial infarction[J].J Psychosomat Res,2008,65(6):537-563.

[2] Ramos I,Fernande P F,Fai I.Predictive factor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chaemic cardiopathy[J].Eur J Epidemiol,2001,17(8):835-840.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0-152.

[4]单秋华.耳穴贴压疗法[M].济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

[5]陆柳雪,谭耀坤,陈立新,等.音乐疗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15(6):81-83.

[6] AE-NA Choi,Myeong Soo Lee,Hyun-Ja Lim.Effects of group music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relationship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 pilot study[J].J AVTERN Complem Med,2008,14(5):567-570.

[7]刘小红.耳穴贴压对肛肠科围术期病人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3):805.

[8]黄家芹.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疗法临床治验三则[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98-99.

对联贴法篇2

1、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如果还有横批的话,最中间的上部则为对联的横批,对联上下联贴法。

2、简单来说,对联是从右往左贴,与我们一般的习惯性左到右不太一样,这主要是古人的传统写法导致的,大家只要知道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即可,看的时候,从右往左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对联贴法篇3

关键词:粮食补贴政策;灰色关联分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1-0014-05

一、引言

粮食补贴是各国政府保护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最主要、最常用的市场手段。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实施多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为主的综合性收入补贴和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生产性专项补贴以及最低收购价补贴相结合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1]。自200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粮食补贴政策。粮补政策的实施对粮食供给能力及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 850万t,较上年增产2 690万t,增幅5.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0%[3]。这是我国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增收,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平稳健康发展。

粮食补贴政策总体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实施效果并不太理想。等(2005)通过对安徽省5个县抽样调查获取的农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直接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净收益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4]。张冬平等(2005)从“增产增收”的矛盾入手,分析指出直补政策有助于粮食增产但不足以形成持续的动力[5]。李瑞锋、肖海峰(2006)认为粮食补贴政策传递了中央政府对农民进一步关心的信息,这项政策的外部性要远远大于其政策本身,粮食补贴的政策效应在逐步弱化[6]。另外,对粮食补贴政策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肖国安(2005)认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施后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补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的波动[7]。韩喜平等(2007)认为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比实施生产资料补贴政策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更有成效,比价格支持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更有效率[8]。

以上研究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政策效应正逐步弱化。目前文献针对各项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影响关系的强弱问题,以及各项补贴政策之间的协同影响问题,在理论与实证分析中鲜有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不同的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揭示出各项补贴政策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得出主要影响因素。

二、关联度分析的原理

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是一种有效处理不确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方法,是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9]。实质上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几何关系比较,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分析和确定要素间的影响程度或要素对系统行为的贡献程度。由于关联度分析方法是对发展趋势作分析,因此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分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数据分布规律,避免了回归分析需要有较好分布规律的大量样本的要求。这种着重于“少数据建模”的分析方法,更适合于某项技术方法或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但有可能由于政策实施初期阶段信息尚未完全确定而造成估算精度不高。

关联度分析一般包括下列计算步骤:(1)原始数据变换;(2)计算关联系数;(3)求关联度;(4)排关联序;(5)列关联矩阵。在应用中是否进行所有步骤,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设有m个时间序列,{X1(0)(t)},{X2(0)(t)},…,{Xm(0)(t)},t=1,2,…,N

上式中,N为各序列的长度即数据个数,这m个序列代表m个因素(变量)。另设定时间序列

{X0(0)(t)},t=1,2,…,N

该时间序列称为母序列,而上述m个时间序列称为子序列。关联度是两个序列关联性大小的度量,根据这一观点,可给出关联度的量化模型,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2.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 求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所谓灰色关联程度,实质上是曲线间几何形状的差别程度。计算公式为:

4. 求关联度r。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值不止一个,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

5. 列关联矩阵。记第一个母因素x1和第一次子因素y1的灰色关联度为r11,第一个母因素x1和第二个子因素y2的灰色关联度为r12,以此类推,形成母因素和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矩阵:

R=r11 r12 r13r21 r22 r23r31 r32 r33r41 r42 r43(3)

三、粮食补贴政策效用的关联度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是2004-2008年,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3-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以及对相关网站数据的搜集整理。其中,2008年的粮食产量来自中国金融网,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见表1、表2。

2. 指标选取。

(1)粮食补贴种类。

1)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额。我国于2002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将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调整为直接补贴农民。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实行普惠制,即按照各种补贴方式进行补贴,无论大农户还是小农户,无论种植何种粮食作物,无论产量高低,广大农民都能根据相同的补贴标准享受到粮食补贴带来的利益。

2)农资综合直接补贴额。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是指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的综合性直接补贴政策,目的在于弥补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支出,稳定种粮成本,保证农民的种粮收益。

3)良种补贴额。良种推广补贴政策通过对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种粮农民、对参与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种粮农民的补贴,全面提高种粮农民的种田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良种补贴主要着眼于引导农民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

4)农机具购置补贴额。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为重点,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具购置补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以此来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

(2)粮食补贴效用指标。

1)粮食总产量。有学者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农业资源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以粮食产量为最终标示的粮食产出功能。粮食增产水平是当前反映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指标。本文选取粮食增产率进行衡量,该比率越高说明粮食生产能力保障越好,粮食补贴政策越有成效。

2)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粮食补贴政策对于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很大成效,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收上。目前在我国农民的农业收入中种粮收入比重最高,农业收入的提高体现种粮收入的提高。本文选用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增长率来衡量补贴政策对农业收入的影响,该比率越高,说明粮食直补政策在促进农业增收方面更有成效。

3)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衡量农民收入的一个科学指标,它反映农民一年内实际收入水平和扩大再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是当前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核心指标。在实际计算中我们使用扣除物价因素后的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农民的收入变化的水平及生活改善状况。

(二)关联度的计算

本文搜集了2004―2008年全国各项粮食补贴政策补贴额和我国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情况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关联度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表2。

根据2004―2008年相应指标的统计数据,确定母因素分别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额(x1)、农资综合直接补贴额(x2)、良种补贴额(x3)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额(x4),而子因素是反映粮食补贴政策效果的指标,主要有粮食总产量(y1)、农民人均农业收入(y2)和农民人均纯收入(y3)。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同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影响,得到母子因素的关联度,形成灰色关联度矩阵。

R=0.5209 0.5915 0.74140.6615 0.6994 0.63260.5796 0.7427 0.50030.5873 0.7168 0.5334(4)

(三)关联分析综述

1. 从灰色关矩阵的数据可以看出,粮食补贴政策是影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促进增产增收的作用有限。这可能是由于补贴力度不够、补贴方法针对性不强造成的影响,同时粮食补贴资金的落实与监管存在一定难度,这也直接弱化了粮补支农的效果。

2. 从灰色关联矩阵来看r11

3. 从矩阵第二行数据r22>r21>r23可以看出,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虽然实施时间较晚,但在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尤其是农业增收)方面的效果比较均匀。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过高,增长过快,使得农民不愿意种粮,同时种粮的农民粮食增产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被生产资料的价格侵蚀掉了。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是指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的综合性直接补贴政策,目的在于弥补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支出,稳定种粮成本,保证农民的种粮收益。

4. 矩阵第三、第四行数据表明,良种补贴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效果类似,并且在促进农业增收方面效果最佳(r32>r31>r33,r42>r41>r43)。生产性专项补贴是直接针对农业生产进行的补贴,与直补政策相比,对农业增收更有效率。与良种补贴相比(r43>r33),农机具购置补贴更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主要由于农资综合直补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从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相比,农民从事其他非农产业更有助于

提高收入。

四、政策建议

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两大目标。目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总体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效果并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各项补贴政策,发挥不同补贴政策的协同效应,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一)加大补贴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农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根据收入最大化原则进行的。如果粮食补贴力度弱到不能够平衡粮食生产收入与其他生产收入,农户就会减少粮食生产或放弃粮食生产。对于粮食生产者来说,为自己生产粮食的同时,也为社会作贡献,特别是为非农产业的人口提供粮食商品服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国家来讲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会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在提高直接补贴力度上,最低限度的补贴水平要达到农业资源在粮食与非粮食生产竞争性用途上的收益临界水平。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直接补贴政策的“农民收入平价”原则,尽量地提高补贴水平,使种粮收入有实质性提高。

(二)整合补贴政策

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传递了中央政府对农民进一步关心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这项政策的外部性要远远大于政策本身,从而推动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全面发展。但在农民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发现,粮食补贴并没有带来其预期收入的相应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会逐渐较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趋势,因此,加大农资综合补贴与生产性专项补贴显得很有必要。同时,结合实行粮食的价格支持――目标价格,即每年年初,政府根据工农产品的比较关系,确定当年的目标价格,当年市场价高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或委托的企业)按市场价收购,顺价销售,政府不需要支付补贴政策;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支付补贴政策按目标价收购,这时农民的收益不会减少。实施目标价格的必然结果是供大于求,此时,必须实施配额生产,每年使一部分土地实现休耕,以确保供求平衡[10]。通过对现行农业补贴方式的完善和创新来更好地发挥各项补贴政策的协同效应,保障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综合支农手段

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稳定的核心命题。利用金融杠杆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问题。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建立资本充足、功能俱全、服务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业金融资源配置严重缺失,金融支持效率十分低下,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成长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农业灾害的大部分损失由农民自己承担。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间接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风险转移机制,有助于促进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及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保险,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提高农业保险的投保率,拓宽农业增产与农民收入保障手段。

我国应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支持手段,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切实保证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作为我国粮食改革政策措施之一,粮食补贴政策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使该项政策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持续性,形成稳定的补贴体系。

参考文献:

[1]傅贤治,侯明利.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研究[J].学术交流,2008,(9):68-72.

[2]佚名.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52850万吨V连续5年增产[EB/OL].,2009-02-12.

[3]戎明迈.[农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首度下降[N].南方都市报,2009-02-03.

[4],谭向勇.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1):44-48.

[5]张冬平,赵翠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应、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05,(1):5-6.

[6]李瑞锋,肖海峰.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及完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92-95.

[7]肖国安.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12-17.

[8]韩喜平,荔.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80-84.

[9]楼裕胜.农村金融发展对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8,(6):82-84.

[10]肖国安,等.中国粮食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the Food Subsidy Policies

Si Xiaojie

(School of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对联贴法篇4

论文摘要:美国号称“农业世界冠军”,离不开财政金融与保险的大力支持、政府财政支持:强力度、多样化补贴(直接补贴、销售环节补贴、农业长期性补贴和作物保险补贴),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业补贴方式和补贴重点发生转变;农业金融体系支持、农场主合作金融机构起主导作用,政府农业信贷机构起辅助作用,农业保险体系做有力保障。因此,我国应当持续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财政补贴力度,依法规范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职能,加快建立依法规范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体系。

随着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和政府七个“一号文件”出台,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但我国农业仍然还是弱质产业,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美国作为农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凭借仅占总人口2.5%的农业人口,生产出占世界1/5的粮食,且人均占有量(2001年达1180公斤)世界第一,号称“农业世界冠军”。美国农业合作社的雏形诞生于1810年,1890年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产品大量出口,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加强,农业合作社出现迅速发展态势。近年来,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据资料表明,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达1010亿美元,截至201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有望到达的1130亿美元,而其中的70%出口额是由农业合作社完成的,可见美国农业合作社地位的重要性。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离不开美国政府长久以来在财政、金融以及农业保险三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借鉴美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强有力支持的经验,有助于我国政府在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同时为政府制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一、美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

美国农业合作社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强力度、多样化财政扶持,主要表现在税收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两方面。

在农业税收方面,政府提供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表现为延期纳税、减税和免税。早在19世纪末,美国联邦政府就豁免了农民合作社的全部税赋,直到1951年,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实力逐渐增强,部分农业合作社开始纳税,但增收的税额平均只占工商企业的1/3。

在农业补贴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美国农业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农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为了鼓励农业生产,避免农业危机重现,美国政府一直以强力、多样化补贴政策推动农业的发展。近30年来,美国农业部的年度财政预算在整体联邦预算中,一直维持在3%-6%。美国农业补贴涉及农产品生产、贮存、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多角度、多样化的全面性补贴。

美国财政对农业合作社的多样化补贴主要表现在直接补贴、销售环节补贴、农业长期性补贴和作物保险补贴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补贴。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农业直接补贴达1.31亿美元,对于农业合作社中的农场主还给予经营建设贷款补贴。此后,直接补贴逐步差额补贴、储藏补贴、营销贷款补贴和奶制品转产等多种项目。

第二,销售环节补贴。对于农业合作社或者农户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运输、维修给予财政补贴,同时还针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以及包装管理给予相当数额财政支持。

第三,农业长期性补贴。一是政府对科研、教育进行补贴。美国为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农业现代化,在1977年的联邦预算中,与州合作的农业推广经费就已达到2.4亿美元。二是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网络补贴。1930-1969年,美国政府出资88亿美元用于发展农村交通运输、供电和通讯事业。2002年《农业法》规定,政府投资10.3亿美元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村电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作物保险补贴。农业合作社里的农场主受到自然灾害得到联邦保险公司保费的同时,还能获得政府给予的补贴。1980年起,政府给予的补贴额占保险费的40%-60%。1981-1993年政府对农户的保费补贴年均为1.3亿美元,1994-2003年保费补贴年均增加到12.29亿美元。

二、美国农业金融体系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

美国农业金融机构主要有政府农业信贷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场主合作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三家机构各司其职,共同为推动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不断贡献力量。在虽然农业信贷机构和农场主合作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大多是来源于政府提供的资本金、预算拨款、贷款周转资金和部分借款,但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又是以农场主合作金融机构为主,以政府农业信贷机构为辅。

(一)农场主合作金融机构在农业合作社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农场主合作金融机构主要有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联邦土地银行组成,他们专门为从事农场主或农业合作社贷款。一是联邦中期信贷银行由12个农业信用区建立的12家联邦中期信用银行组成,主要解决农民中短期贷款难问题,其通过吸取都市的资金来用于农村,并设立专门提供给农业合作社的中短期的动产农业抵押贷款,以促进农牧业的生产与经营。同时,通过联邦中期信贷银行之间可以互相拆借,扩大了融资渠道。二是联邦土地银行由12个农业信用区的联邦土地银行及其下属的合作社组成,主要办理长期不动产贷款,主要向个体农场主贷款,贷款期限为法定的5-40年。联邦土地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州和地方政府发放债券以筹集资金来满足农业对资金的更旺盛需求。

(二)政府农业信贷机构在农业合作社发展中起辅助作用

美国的政府农业信贷机构主要由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小企业管理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等组成,是一个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们的资金都有国家财政拨款。其主要职能是扶持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业项目投资,如农民家计局提供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水利开放、土壤保护)贷款,帮助新创业农民或合作社发展,国家提供贴息进行贷款扶持;又如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主要针对农村的电业合作社和农场发放贷款,以支持农村电力、通讯基础设施事业的发展,

三、美国农业保险体系对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有力保障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在60多年中不断自我发展完善,其发达的农业保险体系主要由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和农险查勘核定组成。

第一个阶段(1938-1980年):形成国家主导的单轨经营模式,以自由参加为原则。1938年国会通过了《联邦作物保险法》,正式确立开始实施农作物保险计划,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成立联邦作物保险公司(简称fcic)实施农作物保险。在这一阶段,美国的农业保险是坚持以自由参加为原则的。

第二个阶段(1980-1999年):形成国家、私营共同承担的双轨经营模式,逐步开始实行强制性保险。1980年至1999年,联邦政府给农作物保险的财政补贴总额累计达到150亿美元,仅1999年就达到22.4亿美元,并且还提供税收优惠政策。1994年修改的《农作物保险改革法》还将保险范围扩展到在美国生产的任何农产品(包括水产养殖),并增加了一些列新农业保障制度和保险项目:

首先,增加了一些新的保障制度。一是建立了巨灾风险保障制度,农民只要按规定缴纳了手续费(贫困农民可以免交)就可以获得保障水平为平均产量50%的赔偿。二是在巨灾风险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更高级的保险制度——多风险保险制度,投保产量可以达到平均产量的85%。三是针对不可保的农作物还实施非保险农作物灾害援助计划(nap)。四是区域风险保险计划(grp)。

其次,增加了保险项目。一是团体收益保险,以县为单位参加投保。二是作物收益保险,即使市场价格下跌同样能获得保险补偿。三是农场总收入保险,农场总收入低于保险金额即可获得赔偿。四是收益保证保险(专门为牲畜饲养者设计,牲畜饲养者一般可投保预期收益的65%-75%)。五是收入保护保险(当投保人种植的某种作物的收获量或评估产量与收获期的市场价格的乘积低于保险保障的收入水平时,由农险查勘核定后,由fcic提供补偿)。

同时该法又规定,对于不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将无法得到政府的其他福利,体现出一定的强制性。

第三个阶段(2000-):完全形成以私营或民营为主的单轨制度,联邦保险公司转而经营再保险业务。经常长期的努力,到2000年,农作物保险面积占可保面积的76%。为了进一步鼓励参与农作物保险的私营公司开发新产品,同年通过《农业风险保障法》,进一步提高保费的补贴率,并计划在未来5年里拨款82亿美元用于农业保险,其中80%用于保费补贴。目前,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已经完全形成了以私营或民营为主的单轨制度,联邦保险公司转而经营对私营或民营保险机构的再保险业务。

四、几点启示

(一)要持续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财政补贴力度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仍然是弱质产业,亟待加强。我国第二轮农业合作社发展应当全面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这就要求向所有发达农业国家学习,政府在财政上给予合作社持久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的补贴额度仅为我国农产品总值的2%(而美国却相当于其农产品总产值的50%),还远远没达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近几年,随着7个“一号文件”的出台,财政用于“三农”的补贴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各年度并不均衡,出现部分地区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给农业注入新鲜“血液”,以保证持久稳定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农业补贴方式主要有减免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等,并且大部分补贴集中于流通领域,对于wto规定的“绿箱”政策补贴中的“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补贴、退休与转产补贴、资源停用补贴和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六种补贴方式也都未开展。因此,只有持续大力加强农业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方式,扩大农业补贴途径,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以增加农业的综合实力。

(二)要依法规范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职能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是由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组成,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权责重叠现象。目前对金融机构的功能和职责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必须尽快出台《农村金融法》或《农业信贷法》,依法规定各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和支农职责,以此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职责分明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要加快建立依法规范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目前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开办了少数农业保险,而对于新成立的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开设了农业保险,但由于农业保险的赔付比率过高,很少开设农保项目。2003年农业保险的险种由100多个减少到30多个,虽然我国从2004年开始逐步试点推行农业保险,但农业保险的全面推广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政府支持。所以:

第一,我国要加快《农业风险保障法》立法。我国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尚未建立,因此有必要加快《农业风险保障法》立法,对农业保险性质定位、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责任以及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原则、政策扶持的投放力度等问题都应当作出明确规定,并要逐步试点对某些项目实行强制性保险,以促进农业保险体系的规范化发展。为了推动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业风险保障法》应当特别规定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优先参保条款。

第二,我国的农业保险应该依法规定政府的主导责任。作为农业大国,政府有责任尽快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并应依法规定政府通过财政、税收和再保险等手段推动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凤荣.美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09(7).

2、洪民荣.美国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农村金融研究,2009(10).

3、陈宝森.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与多哈回合谈判[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3).

4、余丽燕.美国农业合作社筹资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4).

5、美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研究回顾——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评析[db/ol].中国保险网,2008-05-30.

对联贴法篇5

关键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趋势

Abstract:DozensofagriculturalsubsidylawshavebeenissuedintheUnitedStatessincethefirstsystematicagriculturallawwasimplementedin1933.Alotoflong-termsubsidiesforagricultureareconductedandthesubsidysystemwithcharacteristicsisformed.

Keywords:theUnitedStates;agriculturalsubsidypolicy;changingtrends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但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自3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正式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大多是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1933年大危机期间,为拯救农业,美国出台了第一部系统的农业法。此后,随着农业发展要求、市场行情、甚至政治因素的变动,美国又对农业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在不断调整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以后,经过70多年的调整和充实,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又复杂的政策体系。

不同的农业法中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一部新农业法的出台都意味着美国的农业补贴在作相应的调整。专家认为,总体看来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33~1995年,可以称为价格补贴政策阶段。农业补贴政策以限制农产品播种面积、政府建立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农业补贴直接与市场价格相挂钩;

第二个阶段是1996~2001年,可以称为收入补贴政策阶段。补贴与当年市场价格脱钩,直接计入农民收入;

第三阶段是2002年以后,可以称为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既保留了收入补贴,又保留和创造了一些价格补贴手段。

一.1933~1995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类型

(一)直接补贴

1.灾害补贴。灾害补贴,是联邦政府向遭受干旱、洪水、冰雹或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财政援助,即对农业灾害给予直接的补贴和成本补贴。

2.目标价格与价格差额补贴。目标价格,是美国政府实施农产品价格干预时采取的一种支持性价格,它的高低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来决定。它与市场平均价格之差乘以销售量的积,即是差额补贴。差额补贴主要提供给与政府签订休耕计划和销售合同的农场主,在合同面积之内生产的农产品可以获得价格支持。享受差额补贴的农产品,主要是占收获面积绝大部分的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及乳制品等基本商品。这是政府对生产者实行的目标价格保护,当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或规定价格)时,生产者可以得到差价补贴。

3.休耕补贴。休耕补贴是美国农业限产计划的重要内容。限产计划始于1933年(包括播种面积配额和销售限额)。根据1956年农业法制订的土地银行计划,确立了耕地面积储备和土壤保护储备。前者是允许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短期停耕土地的计划;后者是农场把一部分土地长期退出耕种,用于植树和保护土地的目的,而每年都可以获得补贴。实施土地银行计划初期,尚未达到削减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的目的。1960年又转向一种新的自愿生产控制计划,在1961年的紧急饲料谷物计划中,明确规定农场主应停耕至少20%的耕地,且必须将这些耕地用于土壤保护目的的情况下,农场主才可获得停耕土地正常产量50%的现金或实物补偿。以后陆续通过的一些农业法对休耕计划作了一些修订,但基本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把耕地面积减少的额度和结构,同某种或某几种重要农产品的期末库存与消费量之比的高低联系起来,以达到即控制农产品供应,又保护农产品价格的目的。

尹凤梅: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趋势分析4.储藏补贴。美国农业的问题在于农产品过剩。为了减少收获季节农产品的上市量,美国政府建立了农产品储备计划。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由政府向农场主支付一定的储存费,使农场主暂时把农产品储存起来,等待有利的销售价格。凡参加自我储藏项目的生产者,可以得到长期贷款,同时可以就其储存的产品得到一定比率的补贴。

5.土地转产的实物补贴,这是对参加土地转产项目的农场发放的实物补贴。

6.奶制品转产补贴,1984~1985年美国政府对于放弃出售牛奶的生产者给予补贴。补贴按生产者往年出售牛奶数量的5%~10%发放,每50公斤补贴10美元。

(二)投入品补贴

1.农场储藏设施补贴。对于农场储藏设施建设,政府给予低息贷款作为支持,利率与商品信贷银行贷款利率相同。这种补贴主要给予作物生产者。

2.农场贷款补贴。农场主家庭管理机构提供生产者低息贷款,包括农场经营、防灾和救灾、处理经济危机、保持所有权、放牧、土地改良、水资源保护和灌溉设施建设所需贷款。

3.作物保险补贴。为了减轻因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美国联邦自己对农业或农牧场主提供作物保险。1938年,美国国会授权拨款1亿美元,建立了联邦作物保险公司,为农场主提供全风险作物保险。联邦作物保险公司对由于气候和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险,农场主支付保险费。目前,美国的作物保险补贴分为三类:一是全风险保险补贴,对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而减产的作物提供政策性保险。二是“区域—单产”保险补贴,即向单位面积产量接近的地区提供作物保险,保险费和赔偿费都按统一的标准支付。三是“气候—作物”保险补贴,这是一种对具有某些特殊气候因素地区提供的保险补贴。从1980年起,政府对这部分保险费给予补贴,补贴额占保险费的40%~60%。

4.燃料税补贴。1983年前,政府对农业生产者在所有非高速公路上消耗的柴油和汽油免收联邦税;1983年后,政策有所改动,农业用油完全免税,其它用油则部分免税。

5.紧急饲料补贴。在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牲畜饲料损失的情况下,一定比例的外购饲料的费用可由商品信贷银行支付,最高可达50%。

6.放牧费补贴。林业管理机构和土地管理局对西部16个州在公共草场上放牧收取的放牧费低于一般市场价,这一补贴主要用于牛肉生产。

(三)市场价格支持

1.不归还贷款收益。当商品信贷公司(CCC)提供的无追索权贷款到期后,生产者可选择不归还贷款和利息,而以抵押作物偿还。若贷款的本息高于当时作物的市场价值时,这相当于政府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收购农产品。

2.液体牛奶补贴。美国许多地区对牛奶实行价格支持,例如最低价格政策、多余牛奶收购政策等。这些政策导致液体牛奶价格居高不下,牛奶价格甚至高于加工后的奶制品。

3.牛肉收购补贴。由于某种原因,政府在一些年份指定商业信贷银行以一定的价格办理收购牛肉事项,这时的收购价有利于生产者。

(四)营销环节支持

1.运输补贴。联邦政府对于内陆水路和铁路的运行、维修和运输系统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2.检查补贴。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均需接受检查,检查费用包括联邦粮食检查机构、食品安全机构、包装管理机构的开支。政府对这类机构的开支给予政策支持。

(五)长期性补贴

1.农业科研推广补贴。美国注重构建实现农业现代化所必需的、完整的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体系。联邦政府拨款成为农业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用于农业科研的公共拨款占农业GDP的百分比,从1960年代的1.6%上升到1980代前期的2.4%。同时,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也予以资助。1977年联邦预算中,与州合作的农业推广经费为2.4亿美元。

2.农业资源保护和保护性利用的补贴。1934年的干旱和1935年春季席卷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尘暴”,促使美国开始注意土壤破坏的灾难性后果,并采取相应措施和支付财政补贴予以保护。美国从1930年代的土壤资源保护、1970年代初开始的治理水资源污染,逐步发展为综合保护农业资源。包括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有机物和耕地的生产能力,积蓄、合理利用天然降水和天然湖泊,保护森林等等。

3.研究支持、咨询支持、病虫控制支持、营销支持。这部分经费用于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具体运用在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业研究及推广服务、经济研究、国家农业统计上作、动植物卫生检查等项目。

(六)促销补贴

1.农产品出口补贴。为了降低农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实施农产品出口补贴。其中,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出口时都有政府的补贴。1985年“粮食保障法”规定,补贴10亿美元用于增加美国谷物的出口,夺回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此外,美国还扶持建立不同产品的行业团体、协会,开发世界市场。1953年,联邦政府成立了农产品外销局,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发市场。为实现这一目标,农产品外销局极富创造性地与有关行业团体、协会合作,并给予财政援助,以充分调动其销售农产品的积极性。到1980年,与农产品外销局合作的各类团体、协会已达50个以上。

2.食品补贴。为扩大国内需求并实现社会公平,美国尝试过许多针对“目标人口”的营养补贴计划,如食品券计划、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补充食品计划,学校的早餐和午餐计划,直接食品分配计划等。1988年,这些计划花费了212亿美元。因为低收入家庭粮食需求的弹性较大,所有这些计划都有助于提高对粮食的需求。

(七)其它支持

1.税收补贴。联邦所得税法规定对一些收入实行减税和免税政策。在计算PSE时,这部分补贴按各种农产品的产值分配。

2.州立项目支持。州政府对农业科研、推广、信息、营销和检查等服务给予经费支持。

就具体农业补贴政策而言,无追索权贷款政策、液体牛奶补贴、目标价格与价格差额补贴、作物保险补贴比较典型。

二.1996~2001年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内容

WTO农业协定生效后,美国对其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体现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修改法》(以下简称《1996年农业法》)中,主要调整如下:

(一)取消目标价格和价格差额补贴,实行多种收入支持措施

美国《1996年农业法》规定,从1996年起取消长期实行的农产品目标价格和价格差额补贴,2002年后将停止向农场主提供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支持方面的补贴,使美国农业“完全过渡到市场经济”。政府将引导农场主参加期货交易和农业合作组织,并推行作物收入保险计划,通过社会环节来化解和分担农民的市场风险,以保证农民收入稳定。

(二)设立过渡性的弹性生产合同补贴,以直接固定收入支持替代国内价格支持

为了弥补“农产品口标价格和价格差额补贴”取消后对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作为过渡,在1996~2002年间设立“弹性生产合同补贴”。只要农场主自愿执行政府制定的环境资源保护计划和沼泽地保护条款等法规,并一次性签订7年“弹性生产合同”,即可得到补贴,其补贴额按平均补贴基准和农民种植合同面积计算。此外,美国已经将补偿性支付与谷物种植者脱钩,进而使“黄箱”价格支持转变为“绿箱”对农民直接固定支付。

(三)土地休耕保护计划

土地休耕保护计划最早是根据1985年的“食品安全法案”提出的,当时的目标是休耕4500万英亩耕地。“联邦农业发展与改革法”延长了这项计划,计划到2002年,休耕保护土地3640万英亩。按照这项计划,农民可以自愿提出申请,与政府签订长期合同,将那些易发生水土流失或者具有其他生态敏感性的耕地转为草地或者林地,时间为10~15年。该计划对每个农民的补贴数额在50~50000美元之间,平均全国为5000美元。这项政策的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鱼类和动物的栖息地,改善水体质量,保护十壤,改善农村景观等。进入计划的土地一是要体耕,退出粮食种植,二是要采取植被绿化措施,包括种植多年生的草类、豆科草类、灌木或林木。

(四)取消对农场主储备的补贴

美国以前的政策形成了存粮于民的体系,但国家财政补贴负担很大,于是,《1996年农业法》仅保留用于国际人道主义食品援助的400万吨粮食储备,而取消了对农场主储备的补贴。

(五)导入市场丧失补助政策

1998年美国农业收入,受国际市场谷物价格持续下落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比美国农业史上农业收入最高的一年1996年减少了21%。美国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于1998年10月实施市场丧失补助政策。1999年市场丧失补助支出28.57亿美元;2000年农业支持计划中用于市场丧失补助的支出为55.4亿美元,约为1999年的2倍。

(六)解除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限制

农场主若不参与政府的农业计划,他一直拥有完全的种植自由。但对参加政府计划的农场主而言,其种植自由曾受到种种限制。实施1996年农业法之后,只要耕地不被非农业占用,农场主有权在其所有的耕地面积上种植除水果蔬菜以外的任何农产品,却不影响其获得收入补贴的权利。农场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自己决定种植什么和种植多少,但市场风险完全自己承担。

(七)终止农产品供给管理

艾德温·扬(E.Young)认为,美国1996年农业法案的主要调整之一是取消小麦、稻米、饲料粮与棉花种植休耕计划,从而结束了长期实行的农产品供给管理政策。

(八)修正无追索权贷款率的确定方法

《1996年农业法》保留了基本的无追索权贷款,但要求农场主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从政府那里取得贷款的抵押。对小麦,饲料粮、棉花、大米、油料等各种农产品的贷款率作了具体修改,确定了最低保护价的上限,此标准低于1990年农业法案的水平,政府的用意是不承担大量库存。

三.2002年以后的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一)2002年美国农业法规定的主要农业补贴政策

美国2002年5月出台的农业法名称为《2002年农业保障和农村投资法》(以下简称《2002年农业法》),实施期为2002~2007年的6年,有10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定的主要农业补贴政策大多集中于“商品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条款之中,其中“商品补贴”条款中,主要通过“贷款差额补贴”、“固定收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措施,对种植小麦、饲料谷物、棉花、大米、油籽的农民构建“三级收入安全网”,提供巨额收入补贴。对乳制品、食糖、花生生产者继续提供价格,贷款补贴和进口保护。

1.商品补贴。商品补贴也叫农业补贴,是美国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农业补贴。依据《2002年农业法》,今后10年的年均补贴将主要通过直接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3种形式进行。

(1)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一种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固定补贴。农民可以自愿参加,政府以农民预先确定的作物面积和产量为基础对具体商品提供一个固定的补贴。《2002年农业法》将大豆、花生和其他油籽纳入了补贴范围,扩大了对农民收入的支持范围。同时,还将羊毛、水果、蔬菜等纳入补贴范围,这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扩大了补贴的范围。

(2)销售贷款差额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是政府保证农民顺利出售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即政府预定一个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以此价格贷款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如能在市场卖到这个价格,政府就不给予补贴。如农民卖的价格低于预定价格,二者之差就是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2002年农业法》将花生、羊毛、蜂蜜、杂豆等品种纳入了销售贷款差额补贴范围。

(3)反周期波动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是《2002年农业法》新设计的一种补贴制度,即农民在收获后的10月份可得到上限为35%的计划支付,待翌年2月份可再得35%的支付,到12个月的市场运销结束后结账。当农产品的实际有效价格低于政府确定的目标价格时,政府向农民提供反周期补贴。该补贴与市场价格成反向运动。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补贴增加,反之则减少。反周期波动补贴保证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意味着政府为农民分担了生产风险,刺激农产品出口。《2002年农业法》将大豆、其他小品种油籽、花生纳入了反周期波动补贴的范围。

2.资源保育补贴。根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计划在2002~2007年再投资220亿美元用于农业资源保育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田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农田与牧场环境激励项目等。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提供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的非保护农作物灾害援助计划、农作物灾害支付计划、紧急饲料计划、青饲料援助计划、牲畜赔偿计划及树木援助计划;提供用于生产结构调整的投资补贴,以优惠利息给农民提供短期或长期贷款,给各州拨款,帮助偿还贷款有困难的农民。

3.农产品贸易补贴。根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计划在2002~2007年,投资8.75亿美元用于提高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机会和拓宽国际市场;每年投资4.78亿美元用于援助那些因国外有关农产品实施出口补贴而受到损失的美国出口商;每年对新增生物技术项目投资6的万美元,用于商签双边动植物和转基因议定书及快速对付非关税措施对出口造成的影响。此外,美国农业部还将向美国出口商免费提供国际农产品综合信息服务。

除直接的出口补贴外,美国还实施了规避出口补贴的间接出口补贴,即出口信贷。美国每年提供的额度约为30亿美元。依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在2002~2007年将继续提供出口信贷,以促进加工品和高价值的农产品出口,同时还将还款期由180天延长为360天。

由此可以看出2002年美国农业法规定的主要农业补贴政策呈现出大幅度提高农业补贴水平、调整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补贴分配相对集中等特点。

(二)美国《2003年农业援助法案》规定的农业补贴政策

2003年2月20日,美国总统签署了《2003年农业援助法案》,向遭受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损失的生产者提供补贴,包括作物灾害计划、牲畜补偿计划和牲畜援助计划三种农业补贴政策。该法案再次扩大了农产品补贴范围,及时修补了《2002年农业法》执行中的一些漏洞,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2002年因气候反常等原因导致美国受补贴农产品减产,价格上扬,使许多农产品的贷款差价补贴和反周期补贴悬空,资金节余,而遭受产量损失的生产者却不能尽享高价的收益,于是美国通过该法案把节余的资金用于救灾补贴,以保证美国农民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农业补贴。这样会使美国农民形成“农业收入稳定”的预期,从而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为了做到与WTO规则相一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更是朝着WTO规则所规定的方向调整,从总体趋势来看,其调整呈现出了主张取消一切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补贴方式逐渐由价格支持向收入支持转移,逐步削减农业流通补贴额度,把流通领域和中间环节的补贴改为农民的直接补贴,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等。

参考文献:

[1]张桂林,宋宝辉,MichaelReed.美国联邦政府农业补贴上[J].世界农业,2003(11).

[2]李平.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支持力度[J].中国农村经济,2002(6).

[3]张时霖.美国农业保险制度[J].世界农业,1999(11).

[4]周建华,胡跃红.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求索,2006(2).

[5]陈亚东.美国农业补贴立法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农村经济,2005(7).

对联贴法篇6

1.滚签银票,放大信用。

滚动承兑、贴现是票据业务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典型的做法是关联企业用循环保证方式以低额保证金来倒逼银行承兑,甚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联手,自行承兑,自行贴现,你开我贴,我开你贴,相互对开、对贴,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形成了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承兑-再贴现的怪圈。最典型滚签银票方式是母(子)公司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其敞口部分由其中一方提供担保,再到银行去办理贴现业务,贴现资金很快“回流”至母(子)公司承兑项下保证金账户,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完成票据资金的循环。如:某上市公司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笔、金额1400万元,承兑汇票敞口由母公司提供担保保证,承兑收款人为母公司,出票当日,持票人(收款人)到银行办理贴现,提供的贴现跟单资料已在别处重复多次使用,当天贴现资金全额转入出票人账户,后转入保证金账户,用于再次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2.签发商票,套取信用。

某些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常以虚拟经营成果,虚构经营现金流,提高银行授信的信用等级,获取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资格,利用关联交易优势,以内部价格虚立的购销贸易合约,以“一女多嫁”方式虚构交易的商业发票,“倒逼”银行办理大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贴现资金以最快方式转入承兑保证金账户,作为再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项下保证金来源或承兑到期商业汇票,完成贴现资金循环周转,套取了银行信用资金。如: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上市某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签发一张800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收款人为某股份有限公司,出票当天,持票人即收款人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办理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并占用了8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由母公司提供关联担保,并向银行提供了母子公司间虚构的、有瑕疵的贴现票据跟单资料,骗得了银行的贴现资金。贴现后的资金很快转入出票人母公司账户,后又转入银行承兑保证金账户,为滚签融资票据作好了准备。

3.内外联手,先贴后签。

某些农信社、商业银行为争客户、拉票源,仅重视票据的票面要素,忽视对票据交易真实背景的审查,甚至为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违规与企业联手“倒票”,未见商业汇票先贴现。企业以关联交易优势,利用关联公司先贴现,后将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转作保证金,再签发商业汇票,以无承兑保证金套取银行信用。如:某民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与某经贸有限公司为控股型关联企业。2005年11月18日和2005年11月21日,某信用社在未见商业汇票的情况下,将贴现资金分两次汇入持票人(汇票收款人)某经贸有限公司账户中,当天又转入出票人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承兑保证金账户,交存保证金后,签发差额银行承兑汇票。

关联票据行为往往是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空转”,不仅使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体经济而形成超常增长,保证金派生存款将会虚增扩大,形成信贷泡沫,甚至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金融稳定。为此,我们建议:

1.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关联交易、内部人交易票据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加强对集团企业贷款的风险监管,要掌握集团客户经营状况,合理预测集团客户票据量,严格控制对关系人的授信,不得违规向关联企业签发票据,并加强对关联企业票据授信业务的审查和监督。

2.要强化合规管理,杜绝票据业务虚增和票据资金空转现象。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票据业务相对应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对没有真实贸易背景或不能确认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不予办理承兑、贴现和转贴现,切实杜绝票据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循环“空转”行为。

对联贴法篇7

关键词:加味白头翁汤;痛泻宁贴;穴位贴敷;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笔者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例,采用加味白头翁汤肠内滴注和痛泻宁贴穴位贴敷二联治疗,并与单纯加味白头翁汤肠内滴注治疗相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等,探讨中医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均符合徐国路,李石主编《现代消化病学》(1999年)[1]临床诊断标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二联治疗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基础临床症状积分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味白头翁汤肠内滴注治疗,方剂组分为白头翁20g,黄连15g,黄柏15g,秦皮10g,茯苓10g;二联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痛泻宁贴穴位贴敷治疗,以足三里、脾俞、天枢及大肠俞为主穴,每次贴敷6h,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进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评价,评价内容临床症状积分减分率,分为痊愈、有效及无效3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5.0作为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和二联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3.3%;二联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对联贴法篇8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熏蒸;艾灸;拔火罐;经穴推拿;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LIDH)是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之一,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LIDH人群发病率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2]。2017年,LIDH被列为八大慢性疾病之一,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LIDH严重时会导致活动受限,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4]。目前,大多数LIDH患者在发病初期选择保守治疗方式来缓解症状[5],而西医治疗复发的风险较高,治疗费用昂贵,且患者对其疗效满意度较低[6]。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是保守治疗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穴位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熏蒸、艾灸、拔火罐、经穴推拿等。本文就目前应用于LIDH的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应用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中医适宜技术来改善LIDH患者症状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LIDH患者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意义

中医理论认为,LIDH属于中医“腰腿痛”的范畴。年龄的增加会导致肝肾亏虚、气血失养,以及不断遭受积压、牵引、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变性,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少数患者腰部感受到风寒湿邪后即可引起腰肌痉挛、椎间盘内压增高,使已经退变的椎间盘突出。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禀赋不足,标实为瘀血阻络,肝肾亏虚导致筋骨不健,加上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经络受阻、血脉气机瘀滞,不通则引发疼痛[7]。有研究表明,应用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缓解LIDH患者的症状,强化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易行、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8-9]。大部分LIDH患者可经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后得以缓解或治愈。

2中医适宜技术在LIDH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1拔火罐联合中药热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病机为肝肾亏损、气机不畅,当腰部外伤或劳损后,诸邪乘虚侵袭,引起气血瘀滞、经脉痹阻,腰府失濡养,不通则痛。拔火罐疗法可以通过吸真空的物理原理,作用于局部腧穴,促进气血流通,除湿散寒。中药热熨是通过热力将辨证论治开具的中草药药效发散至穴位或局部,从而发挥药力[10]。两者结合既能通过物理的负压和热力效应促进气血流通,又能将中草药的药效发散至病灶,通过气血流通加快药效的发散速度。目前两项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应用已有文献报道,一般采用具有活血化瘀、强肝健肾及去除外邪的中药组方,将药效经热力作用通过体表发散至体内,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疼痛。洪杰等[11]对194例LIDH疼痛患者的研究发现,对97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激素、拔火罐等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热熨,即利用当归、红花、赤芍、刘寄奴、独活等20味中药的药性,以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缓解疼痛症状;再经过中药热熨,以温经通络,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使骨质代谢加快,增强药力;治疗20d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也有其他研究证实,对血瘀气滞型LIDH患者进行拔罐联合中药热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12]。因此,拔火罐联合中药热熨对于缓解LIDH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良好效果,但对于其他临床症状的效果尚不明确。

2.2艾灸联合中药熏蒸

风、寒、湿等外邪的侵入可引起局部的经脉痹阻,为寒湿型腰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因素,故需用温热疗法祛除外邪。艾灸疗法可通过温热效应将药物作用于腧穴而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13]。而同样具有温热效应的中药熏蒸疗法也是通过蒸汽所带来的热力效应,达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对蒸汽中中药成分的吸收[14]。目前已有文献对两项中医适宜技术的联合应用效果进行报道,利用艾灸的温经通络及祛散湿寒作用,结合中药熏蒸的祛风除湿作用,达到缓解因风、寒、湿引起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疼痛症状。陈华萍等[15]对48例寒湿型腰腿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配合中药熏蒸,结果发现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患者疼痛较治疗前缓解。因此,将艾灸和中药熏蒸联合用于治疗寒湿型LIDH患者的疼痛症状会产生积极效果,但用于其他类型LIDH患者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2.3穴位贴敷联合经穴推拿

人体穴位是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经穴位给药,既可发挥药物效果,又可刺激相应穴位。而经穴推拿也有刺激相应穴位的作用,通过点、按、揉等方法疏通经络以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气血不通所致的疼痛症状。而且穴位贴敷可以作用于经穴较长时间,以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疼痛。肖欣等[16]对98例LIDH患者开展对照研究,观察组49例患者在牵引、推拿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王志文等[17]对30例非手术疗法LIDH患者在骨科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经穴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发现其能有效改善LIDH引起的腰腿疼痛。以上研究均表明,穴位贴敷联合经穴推拿在LI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可以考虑将其纳入LIDH患者的常规治疗护理方案中。

2.4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

中药熏蒸可通过热气将药物发散作用于机体,同时通过热力疏通阻滞的经络而缓解寒湿痹阻、血瘀气滞、肝肾亏虚所致的疼痛。疏通经络后,选取一定的腧穴,并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敷贴,通过药物对经络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利用中药熏蒸的药物发散作用进行温经通络,联合药力作用持久的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牛雪荣等[18]将92例LI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发现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LIDH引起的疼痛。但目前相关文献有限,还需要更多研究验证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对于缓解LIDH患者疼痛的长期疗效。

2.5中药热熨联合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的药物可刺激机体、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联合具有热力作用的中药热熨,可以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经络调节等功能。目前已有报道利用中药热熨的热力与药效,结合药力作用更为持久的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腰痛、肢体酸麻痛感及放射性疼痛等临床症状。陈琼华等[19]对118例气滞血瘀型LIDH患者采用中药热熨结合中医护理,结果发现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提高LIDH患者的满意度,改善腰腿疼痛症状。这提示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可通过加强穴位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提高LIDH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两种技术的剂量组合尚不明确。

2.6艾灸联合穴位贴敷

艾灸借助艾叶燃烧产生的热能、光能对腧穴进行刺激,通过经络传导激发经络之气,发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温阳补气、消瘀散结、拔毒泄热之功效。而穴位贴敷是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直接外敷,使药物成分通过皮肤直接到达穴位[20]。同样具有温热效应与药效的艾灸疗法也可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提升穴位贴敷的中药成分吸收,达到协同减轻疼痛的效果。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利用艾灸温经通络配合药力作用持久的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李敏仪[21]在应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110例LIDH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发现,实施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满意度和疼痛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LIDH患者实施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能帮助其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2.7中药热熨联合经穴推拿

经穴推拿主要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压力,回纳突出部位和协助关节复位,能够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和水肿,从而放松腰腿部肌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配以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热熨,更能达到治疗效果。蒋治莉等[22]运用中药热熨结合穴位按摩对气滞血瘀型LIDH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黄勇平等[23]也发现,中药热敷配合中医推拿手法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腰腿疼痛,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综上,中药热熨与经穴推拿相结合,在经穴推拿疏通经络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热熨的热力效应与药物作用从而强化治疗效果,对气滞血瘀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腿疼痛有效,但对于其他类型LIDH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对联贴法篇9

2、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3、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4、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5、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

6、写法区分: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对联贴法篇10

【关键词】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临床治疗;应用领域

亲水性凝胶贴剂(巴布剂)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使用方便的新型外用贴敷剂,属于经皮给药系统,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加入药物,涂布于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70年代首先在日本出现,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开展了其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1]。

传统的医用敷料主要包括海绵、纱布等,与传统的敷料相比,水凝胶贴剂能促进伤口更好地愈合、 减轻患者的疼痛, 改善创面的微环境、 抑制细菌的生长。并特别适用于常见的体表创伤,如擦伤、 划伤、 褥疮等各种皮肤损伤。改变了纱布易与皮肤伤口组织粘连,换药时常常破坏新生的上皮和肉芽组织,引起出血,不但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且使病人疼痛难忍的缺点。

1. 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的制备要点

1.1 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基质材料

水凝胶贴剂的制备基材,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而这些高分子基材又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合成复合高分子材料[2]。

其中,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透明质胶,海藻酸盐,壳聚糖,胶原蛋白,明胶,纤维素,葡聚糖,甲壳素,琼脂糖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酸(PAA),聚乙二醇(PVA),聚乙烯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己内酯(PCL),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GMA),聚乳酸(PLA),聚氨酯(PU)等;天然―合成复合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壳聚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胶原蛋白,聚丙烯酸等。每一种高分子材料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针对不同的治疗要求进行选择。

1.2 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的制备方法

贴剂的制备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基质的制备和含药骨架贴片的制备[3]。

1.2.1 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1 化学交联的方法

化学交联法是制备水凝胶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指在化学交联剂的作用下,通过共价键将高聚物链结合而成的网状结构,加热不溶不熔,也称为永久性水凝胶。孙莺等介绍了一种新型羟化聚天冬氨酸-乙基纤维素PASP―EC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过程,所制备水凝胶具有较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4]。

1.2.1.2 物理交联的方法

物理交联的水凝胶是通过分子缠绕、离子键、氢键及疏水作用等物理方法进行交联,形成的水凝胶也称为可逆水凝胶。物理交联目前报导中使用最多的是“反复冷冻解冻法”和“冻结部分脱水法”[5]。制备过程不需要交联剂,生产出来的胶体具有低毒(甚至无毒)、易生物降解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生物医学、药学等领域。关静等以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原料,用物理交联方法制备的水凝胶烧伤敷料具有使创面处于湿性环境,有明显镇痛作用,降低组织代谢,减轻创面水肿程度的作用[6]。

1.2.1.3 辐射交联的方法

辐射交联是指通过电子束照射、―光子照射,使链状高分子聚合物交联,形成水凝胶的过程。具有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引发剂、交联剂,产物纯度高,操作较方便,容易控制聚合物基材的形状和结构等优点。用辐射交联法生产出来的水凝胶较适合运用于医学材料领域。但由于辐射制胶法对设备要求很高,需要电子直线加速器或60Co治疗机,因此使其广泛运用受到了限制。饶志高采用辐射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水凝胶膜,该水凝胶膜透明度好、气泡少,溶胀度较高,并具有十分理想的抗张强度,可为临床不同类型的伤口提供性能适宜的新型水凝胶伤口敷料[7]。Keys[8]和Branca[9]等分别通过伽马射线和高能电子束辐照条件下制备了适用于蛋白质输送的星形 PEG 水凝胶。并分别证明所制备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吸液性和溶胀性。

1.3 水凝胶含药骨架贴剂的制备工艺

凝胶含药骨架贴剂的制备主要是在优选处方后, 按处方量和先后顺序加入主药和辅料,以一定的搅拌速度和温度使其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反应结束取出,超声脱泡,在一定的温度用模具铺成薄片,膜厚由胶浆加入量控制。干燥,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在烘箱中干燥至表面固化有弹性,取出冷至室温,脱模,叠合保护膜,切割,即制得具有一定大小和含药量的贴剂[3]。李伟泽等采用设备满负荷规模生产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研究物料加入顺序、物料混合时间、静置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对于膏体涂布切割的难易程度和巴布剂的质量如凝胶强度、柔软性、黏性、残留、冷流与无纺布渗析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3个不同的中药复方提取物进行验证[10]。田孝才等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水凝胶的骨架材料,制备新型目标药物水凝胶贴剂,然后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填充剂、保湿剂、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等含量作为试验因素,以剥离强度和黏着力作为考核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优选制备目标药物水凝胶贴剂的最优方案[11]。雷宇将甲巯咪唑制成水凝胶贴剂能避免首过效应,降低毒副作用,且相比于市售软膏剂有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优点[12]。

2.亲水性凝胶贴剂的医疗应用

水凝胶类似于生命组织材料,表面粘附蛋白质及细胞能力很弱,在与血液、体液及人体组织相接触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既不影响生命体的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又可以通过水凝胶排出。水凝胶比其它任何合成生物材料都接近活体组织,它在性质上类似于细胞外基质部分,吸水后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摩擦和机械作用,显著改善材料的生物学性能[13]。因此,是一类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医用材料。

2.1 创面敷料

伤口感染是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当伤口发生感染时,全身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而伤口换药所用敷料的选择对控制局部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水凝胶的优点是可吸收渗液形成凝胶,且吸收渗液后的凝胶不会沾粘伤口,可加速上皮细胞生长,加速新微血管增生;隔绝细菌侵犯,抑制细菌繁殖。Hajek M 等用藻酸钙纤维制成 Sor balgon 水凝胶,该敷料与伤口渗液接触后形成光滑的凝胶体,可有效清创且使伤口表面的细胞残屑、细菌、微生物等被包裹、锁定在凝胶体中,而且在藻酸钙与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凝胶的同时将钙离子释放,伤口表面钙离子的大量集结可加速创面止血,促进创面愈合[14]。范小莉等研究了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敷料,并证明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敷料具有较好的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生长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15]。

2.2 防粘连材料

在外科手术后,易发生组织粘连,这既是外科领域常见的临床现象,也是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如果粘连现象在腹腔、盆腔骨骼等手术中出现,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腹部、盆腔等均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甲状腺手术后引起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因盆腔组织粘连而导致的女性不育症[16]。为防止粘连,过去常用黏稠的高分子水溶液、聚硅烷片、聚四氟乙烯片、羊膜、再生胶原膜、氧化纤维素布等,但这些材料会引起血栓,残留材料易引起组织损伤,过早被体内吸收,不够柔软,且对目标部位的固定困难等。近年来,为了解决上述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有众多研究者开始使用水凝胶基材作为原料,制备贴剂类防粘连材料。天津大学高春娟开发了一种在壳聚糖中引入天然蛋白质大分子(MIJ) 以提高壳聚糖的降解速度,同时还在复合膜中加入生物相容性大分子(JEC),以提高复合膜的亲水性,改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的壳聚糖复合膜材料。所制备壳聚糖复合膜材料具有优良的防粘连效果[17]。

2.3 药物缓释方面的运用

药物缓释是一种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定向释放的技术。水凝胶常常被应用于该领域当中,主要是利用物理包埋固定化技术,将酶、药物等与聚合物单体的水溶液在室温下进行聚合和交联。水凝胶包埋药物之后,通过口服或植入的方式进入基体,药物在自身扩散和水凝胶降解的双重作用下,可以长期而缓慢地以所需剂量释放出来,长效的发挥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药物对身体其它部位的毒副作用。目前对于水凝胶在药物释放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医药界的一大热点,成功研制了大量产品。岳凌等研制一种能加速伤口愈合的水凝胶药物缓释膜,应用冷冻―解冻法,将硫酸庆大霉素引入PVA/PEO的水凝胶中,并且证明掺加药物的水凝胶膜在6 h内药物快速释放达高峰,累计释放率为 59.57%[18]。张彦对新型聚乳酸一聚乙二醇水凝胶胸腺五胧药物缓释进行了研究,将水溶性的五肽一胸腺五肽,通过直接混合的方法包裹在水凝胶之中,未曾引入任何的有机溶剂或其它杂质,很好的保护了药物的药理学性能[19]。

3.结束语

水凝胶贴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外用医用贴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市场前景,但目前该产品的生产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要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就需要透彻了解产品中各组分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因此,除了对水凝胶贴剂的基质辅料、基质处方、制备工艺、质量和质量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基质交联机制和药物释放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冰函. 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生物评价 [D]. 吉林:吉林大学, 2011.

[2] 陈向标. 水凝胶医用敷料的研究概况 [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1, 40(1): 66-68.

[3] 钱丽萍, 林绥, 阙慧卿. 近年来贴剂的研究进展 [J]. 海峡药学, 2009, 21 (6): 26-29.

[4] 孙莺, 黄洪亮, 孙鑫, 胡和丰, 倪欢. 一种新型聚天冬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J]. 化工科技: 2012, 20(5):14-18.

[5] 李一凡, 刘 捷, 李政雄. PVA水凝胶制备、改性及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J].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2: 5-6.

[6] 关静, 黄姝杰, 志宏, 继民, 程鹏, 张西正. PVA水凝胶烧伤敷料的制备方法研究 [J]. 生物材料, 2005, 26 : 611-619.

[7] 饶志高. 新型高溶胀性水凝胶膜的研制及其治疗放射性烧伤的实脸研究 [D].苏州: 苏州大学, 2008.

[8]Keys K B, Andreopoulos F M, Peppas N A. Poly(ethy-lene glycol) star polymer hydrogels[J]. Macromol-ecules, 1998, 31(23): 8 149-8 156.

[9] Branca C, Magazu S, Maisano G, et al. 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 oxide hydrogels by electron radi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m, 2006, 102(1): 820-824.

[10] 李伟泽, 张光伟, 赵宁, 孔朋, 焦晓彪. 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工艺技术攻关研究 [J]. 中草药, 2012, 43(10):1928-1933.

[11] 田孝才, 聂亚楠, 汪济奎. 一种医用水凝胶贴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J]. 中国胶粘剂, 2012, 21(12):20-24.

[12]雷宇, 甲巯咪唑水凝胶贴剂的工艺优化及影响因素考察 [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13] 杨连利, 梁国正. 水凝胶在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及应用 [J]. 材料导报, 2007, 21(2): 112-115

[14]H ajek M, Sedlar ik K M. Adv antag es of alg inate bandag es for coverage of extensive and poo rly healing wounds[J]. RozhiChir, 1992, 71( 3 - 4) : 152

[15]范小莉, 肖蔓, 吴英琼. 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术后感染伤口治疗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 20(2):209-211.

[16]谢新艺, 吕鹏举, 颜林. 可吸收医用防粘连材料及其性能要求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 5:10-18.

[17]高春丽. 术后防粘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