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3:09

团队精神重要性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1

关键词:团队精神 生存与发展 凝聚力 企业文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67—02

当今世界,凭借个人英雄主义成就一个伟大企业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整体性的人才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时代正在到来。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现在也经常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都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什么企业,要保证高效率运转,依靠的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就不可或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能使全体员工不辞劳苦、精诚团结、兢兢业业,能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团队精神,它会使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相互猜忌,产生离心力,难以协调配合,甚至互相埋怨,推卸责任,结果最终导致企业走向失败。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加快,团队精神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理想途径。

一、团队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经济领域的集团化倾向也愈演愈烈,企业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利用团队的力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做大做强,持久发展。21世纪,充满机遇与挑战,这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建设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精神,对所有向往成功的企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偶然的产品开发或者是灵光一现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的观点,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使企业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即: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据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新技术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高新技术可以买到;人才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人才可以网罗;企业管理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管理方法可以学习;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品牌可以创造出来;创新也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只要有了人才就可以创新。

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在日本整体经济不景气之时,著名的松下电器也面临货品积压的问题,此时裁员成为当时日本公司普遍的做法,而松下的做法恰恰相反,工人一个也不裁,但即日起生产减半,改成半日工作制,工人仍然拿全天的工资。大家一起努力销售库存商品。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只用了两个月就把所有的库存全部售罄,工厂恢复了正常生产,企业又一次快速发展起来。松下公司的成功之法,使全世界企业家认识到,有效的团队合作、生生不息的团队精神将左右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成为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二、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迫使现代企业不敢松懈,全力应对,以加快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反应速度。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员工,更要有优秀的团队。

1.团队精神强化了企业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其实是一个组织具有共同价值观在文化上的反映。也可以这样说,团队精神就是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员工会普遍感到稳定和安心,会因为被尊重、被重视而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自觉地担负自己的责任,自动加压,竭诚服务,无私奉献。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彩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员工的思想,引导员工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2.团队精神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在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依靠员工个人的努力来实现,因而个体实现目标的努力被放置到一起,于是产生了比较效应,比较的过程产生了工作标准,每个人都会自动向这种标准看齐,先进的被鼓励,落后的被鞭策,于是团队精神就有了激励功能。当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认同及受到团队精神的感召时,团队精神就能够激励员工,不断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使其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以达到团队合作的最佳效应。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2

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信念,也就是所有员工都心悦诚服的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方面的。目前,在我国企业建设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

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作。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队一致向前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要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如果没有协作原则,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利益,那么最终难以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整体实力很难得到提高。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分工协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但是良好的分工协作又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念状况。有些企业内部有些人难以同别人协作,就是因为在价值观念上不承认协作原则,看不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只看到个人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理念的存在而仅靠个人英雄主义,则必然会危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总体的有效协作,最终必然使生产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利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团队精神重视发挥人的比较优势,坚持优势互补原则,把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组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些不同的比较优势需要组合,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团队精神,都互相看不起对方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形下比较优势是难以组合的。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要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将比较优势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因为没有团队精神的理念基础,任何再好的不同优势都难以实现有效组合。因此对于企业有效提高竞争力来讲团队精神理念极为重要。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有的企业内部队员互相瞧不起,看不到对方的优势,因果内战不断,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企业中人们的矛盾只能以团队精神来协调。即使有些矛盾是原则性的,也必须能过团队精神达到统一。不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要服从于有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大家要以团队精神为重。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体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团队精神并不是忽视人们的个人能力,而是要强调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也要依靠组织力量,这二者必须要有效结合,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个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能力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如果没有能干小事的人帮助,他们最后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发展的企业发展会很快,团队精神差的企业往往发展很慢,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只强调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老子说:“城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这可以说是有关人本思想的最早诠释,也足见“人”这一要素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必然遵守这个客观规律,尤其是有关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问题,世界著名的企业莫不强调人在团队精神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团队是由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的员工组成的,只有从员工本身着手,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谈及团队精神的发挥。每个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含心理、生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若被满足了,员工自然会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保证团队精神最大化发挥。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的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尽量满足每个员工不同层次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将极大的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忠诚团队的信心与决心。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3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

1、引言

现代科技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为了让当代学生让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作为大学教育者,要结合实际,从让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缩短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差距,使当代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2、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2.1团队的概述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2.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www.133229.COm具体而言: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3、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3.1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3.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3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w.egan(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业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4、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4.1.2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4.1.3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4.1.4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4.2、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4.2.1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4.2.2大学生自身时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4.2.3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4.2.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5、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5、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实践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要求大学教育要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当代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5、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5.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当代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当代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5.4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5.5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5.6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3.6开展好团队的活动。

5.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当代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当代大学生社团,以当代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5、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5、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竞赛活动

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6、结语

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在现实中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5】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刘杰.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1(5)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4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

1、引言

现代科技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为了让当代学生让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作为大学教育者,要结合实际,从让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缩短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差距,使当代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2、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2.1团队的概述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2.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 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 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 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 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 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3、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3.1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3.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3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 W. Egan(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业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4、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 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4.1.2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 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4.1.3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 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 (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 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4.1.4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4.2、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4.2.1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 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4.2.2大学生自身时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 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4.2.3 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 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 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4.2.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5、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5、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实践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要求大学教育要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 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当代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5、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5.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当代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当代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5.4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5.5 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5.6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3.6 开展好团队的活动。

5.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当代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当代大学生社团,以当代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5、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5、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竞赛活动

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6、结语

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在现实中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 3 ) .

【5】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刘杰.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1(5)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5

论文摘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前提,团队精神又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高度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特点,充分挖掘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有效资源,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环境,利用班级和各类社团等同伴教育的良好平台,强化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要求,开展团队知识的理论教育、团队意识的活动教育、团队精神的合力培育。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刻分析了这一状况,即当前我国面临着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格局下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出现的“三峰叠加”局面。在这个大的社会就业背景下,加之近几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要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强力推动、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着实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我们更应重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毕竟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就业市场上“打铁还须自身硬”。“标本兼治”的促就业方案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举措。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现代社会生产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它对劳动者团结合作的要求比以往任何社会都要高,因此团队精神成为现代社会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已经成为共识。“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基本条件几乎都百分之百地强调这么一点:必须具有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创造力、忠诚度和沟通与表达能力是未来企业人才标准排在首位的四条。”团队精神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帮助大学生快速融入并适应社会,同等条件下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获得就业机会;相反,团队精神较差的大学生即使其他素质再好,也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许多研究者都高度重视团队精神,把它作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晖与尹哲提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四因素说”,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子主要分为4类: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社会因素,就业意向”,把团队精神置于“非智力因素”系列;郑雨兰与严鸣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中提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5要素说”,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是由知识掌握、特殊知识应用、工作能力、工作精神以及身心素质这五个要素决定”,把团队精神置于工作精神之中;楼锡锦等人把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认为基础竞争力包括团队精神;赵志川,陈香兰在《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含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基本层次,把团队精神置于基本工作能力层次;等等这些观点共同地强调了团队精神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正相关性。

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突出特点

目前,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状况的整体评价不一:一些人对其感觉乐观,根据大学生在5.12抗击汶川震灾和2008年北京奥运中的良好表现,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总体较好;而另一些人则对此持悲观态度,为此担忧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直观把握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本人以问卷形式抽样调查了衡阳师范学院400名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实证地收集到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以下5个突出特点。

1.团队认知较好但缺乏系统性。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接触过团队组织形式,他们或多或少地明白团队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团队精神的内涵。调查表明,91%的大学生明确“团队机制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70%的学生能部分说出团队精神的社会功能,78%的学生能简单地说出“团队”与“群体”之间的区别,93%的毕业生了解团队精神而且认为团队精神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没有接受正规的团队理论培训,因此直接导致他们的团队知识非常零散。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团队知识不够系统,有待专业化的理论培训”。

2.团队情感易形成但缺乏持久性。在日常学生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这两样种情况:开始不愿意接受自己所在团队的学生,经过短时间的磨合他们很快就能融入其中;最初非常热爱自己所在团队的学生后来转而对其冷落甚至生发厌倦感。这就是大学生圃队情感缺乏稳定性的直观表现,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团队情感他们都容易形成,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迁移,缺乏持久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l5%的毕业生反映自己四年如一地参加同一个社团,绝大部分的被调查学生都表示有过“讨厌自己曾经热爱的社团”和“热爱自己曾经不喜欢的宿舍或班级”的经历。

3.团队价值取向知行不够统一。团队价值取向包括个人利益优先和团队利益优先两种基本形式。由于课内学生接受的都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因此,他们理论上知道应该坚持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普遍表现出以个人利益为重而轻视或忽视团队利益的趋向。我们调查发现,90%左右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一般情况下在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团队利益”,而在实际案例分析中,70%的学生表明“先看两者能否兼顾,如果不能就舍弃团队利益来保护自身利益”的倾向,只有5%左右的学生表明“即使个人利益受损也必须维护团队利益”的决心。

4.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身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从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事方式,而且,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接受的多是以竞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因此,现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合作意识淡薄,不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意义。调研结果表明,64%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竞争优于合作”,43%的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多地依赖自我而非他人”。

5.团队奉献精神讲条件。奉献精神是团队精神的崇高境界,然而,现代大学在团队学习和工作中往往把奉献精神与获取各种具体条件结合起来,他们的团队奉献精神不再具有大公无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纯洁性和高尚性,而更趋功利性。86%的学生表示“愿意为团队和其他成员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必须建立在自身能够获得同等报酬的基础上”;54%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资源

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其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因此,教育者在开展团队精神培育工作时,应充分发挥各种有效资源的积极特性,包括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环境,利用班级和各类社团等同伴教育的良好平台,强化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要求等。

1.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环境。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机遇和挑战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得益于宽松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有人将其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春天”,它同时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育赢得了大好时机。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心,同时也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该文件和随后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其他各项文件所体现的全部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的重点,也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给予了关注,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近5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高校都出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的配套文件,从教育领导和管理、教育课程建设、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大好时机。所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此为契机,充分意识新时期团队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度自觉担当起培育大学生良好团队精神的使命。

2.利用班级和各类社团等同伴教育的良好平台。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和成熟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表现出可塑性极强的特点。他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行为习惯也表现出害怕孤独、趋向从众的倾向,这就是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为团队精神的同伴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教育者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团队精神教育之间互动共进的同伴教育。在班级和社团活动中,教育者主要扮演组织者和策划者的角色,其中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以及活动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是靠学生的互动来实现。在校期间,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平台,也是实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良好平台。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宿舍和社团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利用班级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采用的方式。每一次班级活动的开展班主任都都应该有意识地地将其作为学生合作意识的训练和培养,首先制定活动的目的,然后进行分组,明确组员在活动中的任务和角色,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最好在进行活动结果的评定中,把组队之间的协作精神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因素。各类学生社团在繁荣高校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依靠学生的共同兴趣而建立起来的,它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调查发现,98%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至少参加过一个社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有效利用社团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搭建良好平台。

3.强化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要求。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其中第七条就是“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里讲到的“和他人协调的能力”亦即团队精神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懂得如何跟别人相处”,他道出了团队精神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团结合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个性人格的形成。因此,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大学生是受教育层次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善于及时捕捉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信息,促进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是大学生群体共同的自觉追求,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个体只有遵守社会生活规范,融人社会群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才能被社会接纳。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体现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全方位的共同发展。不管从哪个角度对全面发展进行分析,我们都应把团队精神归为当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必须围绕“2l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和组织,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即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还能促进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平等、民主、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其互学互助提供友好的合作基础,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比个人学习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现代社会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封闭的自我学习,必须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快速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路径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职责,对此教育者必须改进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从团队知识的理论教育、团队意识的活动教育、团队精神的合力培育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团队精神。

1.团队知识的理论教育。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良好的理论修养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也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意义。当前,一些大学生团队精神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团队理论功底的缺失。团队知识理论教育的目的是用团队理论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因此在开展团队精神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教育。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的成熟首先是将理论知识化作理论涵养,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知识的理论教育,及时要对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讲授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包括团队精神的基本概念、团队精神的基本内容、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培育团队精神等等。为使大学生对团队精神理论教育欣然接受,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坚持自我教育与外在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三贴近”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团队精神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结合时代特征把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深他们对团队精神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大学生提升团队精神的自觉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好法律基础》等课程中可以联系到团队精神的理论。比如,在讲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我们可以讲述团队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必然性及价值;在讲授“人的本质”问题时,可以把“人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良好团队精神有助于建立“平等、互助、协作、友爱、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结合起来。注意把团队知识穿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能更好地促使大学生实现团队知识的内化,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针对性。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校;篮球选项课;团队精神

1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趋向多元化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在我国,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而大学阶段是连接学子们由学校步入社会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团队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个人成长,关系到所在工作团队的发展,并对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同时,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任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学生团队精神现状,以团队精神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团队精神的强化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篮球选项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调查

针对大学篮球选项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设计《大学篮球选项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考虑篮球选项班学生学习的实际,从团队精神认识程度、团队的凝聚力、篮球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团队精神认识程度调查

关于团队精神认识程度,在 300名篮球选项班学生中,只有 15.06%的学生认为对团队精神重要,认为重要的占26.02%,认为不太重要的占 28.21%,不重要的占30.68%。调查数字表明,篮球选项班学生团队精神的认识方面存在不足,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团队精神是不重要的,应加强篮球选项班学生对团队精神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2)团队合作意识的调查

在调查中只有17.53%篮球选项班学生承认总是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比较艰难的任务,25.47%的同学选择经常,30.95%的篮球选项班学生选择很少,26.02%选择从来没有。当你遇到困难时会与同学一起解决么?其中20.27%的学生选择总是,23.28%的学生选择经常,34.52%学生选择很少,21.91%的学生选择从来没有。这说明大学篮球选项班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大学篮球选项班学生群体中,团队精神两极分化较大,有相当多的学生团队意识欠缺,表明当前强化大学篮球选项班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紧迫性。

(3)团队的凝聚力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为了集体的利益,30.68%篮球选项班学生可以放弃个人利益,23.56%的学生不确定,45.75%学生不会放弃个人利益,说明篮球选项班学生在利益面前大部分人不会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利益。同意班级其他同学得到荣誉我也很高兴的高中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1.64%,不确定的占 15.06%,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占63.28%,说明篮球选项班学生自私心理比较严重。29.31%的学生相信为班级争得荣誉是每个人的责任,20.54%的学生生不确定 ,50.13%的学生不同意。36.16%的同学很在意别人眼里班级的形象,21.36%的学生不确定,42.46%的学生不同意这一观点。从以上几组数据说明当前篮球选项课学生集体观念比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站在集体立场上思考问题,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团队凝聚力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4)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篮球教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教学培养效果并不明显,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其发展。篮球教师以及学校没有很好的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进行智力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如何改善篮球教学现状培养新型合作型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3.2 大学篮球选项课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

3.2.1 对篮球选项班学生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篮球选项课实施团体精神的基本组织单位,它的组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合作小组组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以及篮球选项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编组。在篮球选项课中,一般采用成绩按好、中、差结构,个人能力强、弱的标准进行分组,一方面由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受益,能力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和成员间的全面发展,其他差异能够开阔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视野,从而使得各异质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思维的广度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另一方面由于组间同质,使得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能够增强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合理划分小组的人数、结构。小组人数的构成对学生的参与度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在篮球选项课中以6人为一组最为适合。一方面可以两两配对,三三配对练习,或者进行半场及全场的竞赛,另一方面有利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积极互赖关系的建立。

3.2.2 个人身体素质与篮球技术的团队考核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通常是组员中篮球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担任。在上篮球选项课进行个人动作技术学习时,组长要辅助老师进行教学,针对小组中身体素质差、动作技术差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帮助。在课余时间,要主动组织自己小组内水平差的同学进行课余练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激励,促使他们主动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及篮球水平。教师在进行考核时,不要只对个体进行考核,而是对整个小组进行考核。教师通过了解不同学生内在的需要,把激励目标、教育目标、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对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团队、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奖励表扬,用成就感和荣誉感调动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不利于集体、不利于团队、不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动机和行为进行批评惩罚。

3.2.3 多举行“准系队”比赛

大学体育课一般都是以系为单位安排上课,而在同一次体育课会有不同的系别的同学一起上课,而在同一系之中也会有不同班级的同学。这样每一次篮球选项课都可以把上课学生以系别或以班级分为多支篮球队进行组织比赛。这样的队并不是各个系别精选出来的队员组织的球队,只要是篮球选项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简称“准系队”,给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代表本系与外系同学进行篮球比赛。通过“准系队”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凝聚力,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团队精神对于集体的重要性。激励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团队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

4 结论

(1)当前篮球选项课学生团队精神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篮球教学中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篮球教学虽然本身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能力但是还没有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

(2)大学篮球选项课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培养途径为:对篮球选项班学生科学分组、个人身体素质与篮球技术考核与团队考核挂钩、多举行“准系队”比赛。

(3)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强化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精神属于意识性问题,所以运用简单的说教方法很难达到强化效果,更多地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内容。篮球选项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篮球运动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乃木越著.孔子与现代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26-27.

〔2〕刘一民.论团队精神〔J〕.安徽体育科技,2003,4.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13-14.

〔4〕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M〕.江苏高教,2006,5.

〔5〕黄瑞国.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和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6〕赖雄鳞.论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J〕.西安科技学院,2002.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7

【关键词】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99-02

1 团队和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它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把团队视为“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其次,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每个成员都视为“一家人”,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相互宽容,见大义容小过,彼此信任;再次,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和全力行动;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物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充满活力热情。

2 培养团队精神始于学生时代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所以应该在学生时代就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待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学校是一个大的团队,一个班级,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社团里的协同合作,运动队中的勇猛拼搏,无一不需要具备这种团队精神。当每个同学付出汗水和智慧,共同为自己的集体赢得荣誉的时候,他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付出的快乐,还有从大家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中获得的感动。这种感动甚至会伴随他一生,有了这种共同的经历或考验,在学生时代结成的友谊也会更加坚固。

3 在竞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的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队精神相矛盾吗?不会,相反,强调竞争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只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管理,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灌输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让集体更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问题所带来的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4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几点做法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在可能的情况下,设计可行性方案,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4.1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群体意识。社团多是学生们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因而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强化群体意识,是养成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4.2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具有团队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典范:作为教师也是社会人,同样要与他人打交道。教师作为班级这个团队的一员,既要与学校同事合作,也要与学生合作。因而,在学生管理中要采取民主管理,发挥班、团干部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力合作,才能搞好班级管理。而在日常教学中,也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教学中的主体,实现与学生的有效合作。同时,在具体授课采众长,把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环,承上启下,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8

【关键词】军事训练;大学生军训;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5.5

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模式,已经被普遍引入到全国各高等院校。对大学新生进行军训,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其爱国热情,引导其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快速融入到新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骄子、民族的希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当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剑更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需。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军队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将其借鉴和运用到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的实践当中来,能够拓宽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的水平。

一、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

高校军训已不仅仅是技术战术训练和身体的磨练,更重要的思想和意志的磨练,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之一。高校军训除了基本的军事训练、爱国思想教育及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外,更重要的是以军训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而言,团队就是坚持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以为集体争光添彩为荣。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反映了一个集体的心理特征、思想情感。团队精神不仅是一个集体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是维护一个集体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差,自私性较强,而且面临的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仅仅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缺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那么他们将很难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担负起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重任。因此通过军训对他们进行团队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借助军事训练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一)要做好军训思想动员,营造浓郁的军训氛围

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对于军训本身大部分大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军训的真正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军训思想动员就显得尤为重要,军训思想动员不仅是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军训,更是让大学生明白参加军训的重大意义,以及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动员过程中,要明确主题,做到有的放矢,不仅要有校长的全校动员,更要重视教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班级小范围的动员。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感慨和想法,让大学生之间互相动员,让每一个大学生自己制定目标,签订承诺书,并互相监督,对于在军训中出现的“迟到早退、不听指挥”等违背团队原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要以集体荣誉为最高准则,在军训过程中要以实际行动为班级争荣誉;此外,要高度重视对军训中团队教育氛围的营造,在军训场地、食堂、宿舍、图书馆、教室等校园的所有公共场所都要张贴悬挂军训标语和宣传口号,让每位大学生切身感受团队教育的氛围。其次,选配优秀教官,提高团队教育的个人感召力。教官是军训的具体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官水平的高低对于军训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大学生不同于军人,在大学生中开展军训面对的是特殊的对象,在军训中还要适时地开展团队教育,所以,教官不仅要熟练掌握军训的基本操作要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军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团队教育。优秀的教官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积极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模范地执行命令,严格落实条例和规章制度,认真负责,给大学生树立仿效的样板,时时处处作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开展团队教育工作。

(二)创新军事训练方式方法,增强团队教育效果

当前,高校军训的方式比较陈旧,多是机械枯燥的训练,以准军事人员的身份来要求大学生,使得很多大学生对军训缺乏热情,甚至充满了恐惧和不满。大多数教官要求大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树立团队精神,但却很少与大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官在军训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方式方法,减少枯燥的队列练习的时间,增加富有乐趣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军训内容,减少教官的军训时间,增加大学生自训的时间,让大学生通过扮演教官的角色去切身感受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各种军事竞赛和富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让大学生在“教中练,在练中教”,寓教于乐,这样大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力量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唯其如此,才能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团队,真正把团队精神付诸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三)制定长效机制,确保团队教育的持久效果

借助军训对大学生进行团队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提升,不是在短短十几天军训中就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军训过程中团队教育的持久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军训理论课是对军训中团队教育的一种延伸,如果说军训侧重团队教育的身教,那么军事理论课则更侧重言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理论课课堂上的运用,通过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团队教育越来越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国防文化建设,发货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和导向功能,不断传播和强化团队精神。此外,利用清明、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去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现场教育,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为创建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来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再培养。以军事、军人、军队为主题召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并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军训过程中团队教育的效果,在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生涯中不断保持和延伸,确保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和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9

【关键词】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把个体置身于团队之中达到的忘我境界,与团队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共荣辱;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的获取与团队目标的实现,团队其他成员的利益相结合;忠诚于团队,负责于团队,服务于团队,奉献于团队的一种被团队成员所认知并被团队成员所践行的一种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团队精神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育团队精神有利于实现团队组织的共同目标,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任何企业的发展必须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组织目标并告之团队中的每一名员工。具备团队精神的团队,会围绕企业目标众志成诚,团结一心,协同作战,最终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加快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

其次,培育团队精神有利于营造团队内部和谐上进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氛围育人”,置身于一个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民主宽容、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志同道合,宛如一个大家庭的和谐工作环境里会使员工工作热情高涨,使其潜能得以最大发挥,工作体验更深。通过获得工作上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被认可的骄傲感,更进一步激发其锐意进取、奉献团队的动力,进而产生工作高效的状态。

如何培育团队精神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在培育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应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培育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文化

首先,要科学确立团队目标。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达成职工对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忠诚的重要方式。一个有想像力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石,而目标也使得团队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如进入世界五百强,成为世界一流的煤炭企业等等,使全体成员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团队,团结协作,不断为实现目标奋斗。

其次,要学会激励团队成员。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内心渴求成功,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激励员工的方法有很多,但必须要以工作业绩为主制定一整套内部提拔员工的标准,激励员工有更多贡献。比如设立竞争性的奖励制度,对团队成员设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鼓励彼此间的竞争。

第三,要学会赞赏团队成员。牢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的良训,真诚地告诉他们对他们的欣赏以及肯定他们为团队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大量事实证明,对于领导的赞美,能使领导心情愉悦,对你越发重视;对于同事的赞美,能够联络感情,增强团队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对于下属的赞美,能使你赢得下属的敬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

二、注重发挥团队领导的典范作用

一要身正垂范。身正垂范是制约领导典范作用发挥的有力保障,作为团队领导,是群羊中的领头羊,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牢牢把握着团队前进的方向,因而应具有高度的规则意识,规则一旦制定了就不折不扣的率先身正垂范,遵守规则才能赢得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尊敬,才能打消部分员工“特殊化”念头,使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形成团队良好的风气和氛围,进而增强对规则的执行力,使团队产生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就是领导典范作用的最好概括。

二要知人善任。这是团队领导关怀、爱心、耐心、善用、信任的体现,一方面可以体现其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另一方面可以显现其敏锐洞察力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使团队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可以使团队成员各安其岗,各扬其长,互补其短,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三、注重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首先,畅通渠道,信息共享。在团队成员间建立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可以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相互信任,不会有压抑的感觉,促进团队成员间“默契”的形成,增进理解,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可以避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存在,进而形成团队合力,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这是建立高效团队的前提。

其次,尊重个性,区别对待。团队成员间由于教育背景、成长历程、工作经验等不同导致每个成员间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在团队管理中区别对待每一个成员,并精心设计与其个性特长相应的培训,会使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不断发展并发挥出来,会使其产生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协作意愿,个人业绩的上升必将带动团队业绩的整体进步,这同时也是团队尊重个人的表现,会以点带面,带来团队整体效应的提升。

四、注重“三种意识”培养

一要注重培养服从意识。团队的成员必须服从团队的组织目标及规章制度,毫无条件的执行团队决策者的命

令。美国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的服从准则,锻造了无数的优秀企业家,给予了服从最好的印证。只有团队成员绝对的服从,才能思想统一、行动统一,进而提升团队战斗力。

二要注重培养责任意识。团队成员必须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是构建团队精神的根本;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是团队成就卓越的必备条件,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所有的团队成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实现组织目标为职责,围绕组织目标去行动,才能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要注重培养主动意识。“机会总是垂青有所准备的人”,主动的工作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是百分百努力还是敷衍了事,只有视工作为快乐,端正态度,主动工作,锐意进取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才能把握一次又一次的机遇,才能分享团队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注重优秀团队制度建设

“不依规矩,难成方圆”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良好的制度为团队精神的树立提供了环境保证。只有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而无适合团队的优秀制度做保障,难免会使团队精神的长效性打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西游记》中孙悟空最终成为斗战圣佛与紧箍咒不无关系,紧箍咒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制度的化身。也正是由于紧箍咒的存在,孙悟空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在求取真经的道路上,团队成功取得真经,其个人价值才得以体现。我们团队成员间竞争、激励、奖惩等都要有相关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这会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团队精神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室;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1

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像散沙一样被日益激烈的竞争浪潮所淘汰。在事业单位科室工作中,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历来很少受到重视。为了顺应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活力,在事业单位科室管理中引入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举措,很有必要。

一、团队精神的含义

团队精神是一种集体意识,是团队所有成员都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简单来说,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三识”的综合体,它反映团队成员的士气,是团队所有成员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基石,是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团队进步的内在力量

团队精神尊重每个成员的兴趣和成就,要求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实现团队目标为己任。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合作协同,目的是最大发挥团队的潜在能量。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二、事业单位科室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和企业团队建设一样,事业单位科室团队,不仅要有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有统筹有方的组织者、领导者,更需要有一个激励士气的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能推动科室的运作和发展

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科室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地维护科室的集体荣誉并以科室声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单位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科室成员之间的亲和力

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科室,能使科室成员具有高涨的士气,容易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形成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在高涨士气、团结友爱的氛围下,团队成员会自觉地为科室做贡献,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科室工作的整体效能

通过发扬团队精神,能使科室内耗减少,增强凝聚力。科室成员不应总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互相推诿成员之间团团转之上,这样会损害科室成员之间的有爱氛围和凝聚力。

三、事业单位科室团队精神建设存在问题

1.事业单位科室里面团队精神意识薄弱,科室员工合作协同比较少

长期以来,大多数事业单位科室管理实行职责分工,工作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了科室成员之间合作协同比较少,他们往往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很少关心其他成员的工作,这样导致了科室员工团队精神意识不强,合作协同较少。

2.科室成员缺乏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事业单位科室作为单位专业部门,工作服务对象既有上级领导,又有下面的基层部门,甚至接触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但员工工作往往缺乏归属感,自我成功自豪感,员工的工作热情被削减,不能维持高昂斗志。

3.科室缺乏向心力

由于科室成员多是单打独斗完成工作,员工多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合作协同比较少,成员的集体感和向心力薄弱。

4.科室领导缺乏亲和力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制度形成了单位科室领导对上负责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对下在科室内组织员工把工作完成,对员工多是关心工作上的事情,缺乏对员工的人性关怀。

四、事业单位科室团队精神建设的措施

1.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科室在个人工作的基础上的合作协同

团队精神的培养主要取决于科室领导者,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首先要加强沟通,增强凝聚力。沟通能够激发团队潜能,也是合作的基础,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源泉。另外,不断激励与焕发科室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对科室的认同感。激励应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科室领导应创新激励模式,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2.加强科室管理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进行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的归属感

在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应营造一种相互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氛围。在上下级关系方面,应强化同事、朋友关系,弱化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科室领导既要关心员工的工作,也要关心员工的生活。科室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聚会、拓展训练、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等形式,创造科室员工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以此缓解工作压力,增加员工向心力和友谊,加强信任。科室领导也应了解员工的思想,倾听员工的心声,力所能及解决员工的困难。在工作方法上,应注重人性化管理,不搞生硬命令,不作甩手掌柜,不束缚员工手脚。

3.科室成员互相学习

科室应成为学习型组织,要在科室内部营造互相学习氛围,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团队学习氛围。尽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学习机会,让员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员工要更新观念,互相学习,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对提升自身能力有力的因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科室领导要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团队领头羊的作用

科室领导是带领科室进行日常管理,实现目标的全面负责人,他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是计划的制定者,又是实施计划的领头人。作为领头羊,其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与时俱进,对一切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永远保持一种职业的敏感和渴求。通过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夯实提高自身领导力的根基。

5.团队精神建设需要适当授权

和企事业单位一样,在科室内部团队管理过程种,上下级之间需要一定程度的授权。在日常工作张,领导者如果是各种权力和利益一把抓,就得不得到员工的信任,最终会形成官本位主义和官僚文化,科室员工也会产生互相推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战英.新时期办公室主任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09.

[3]汪择,团队的核心竞争力[J].团队管理,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