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0:50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1

2007年5月1日,我国第一部规范管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全国性规章――《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全面完善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各项制度。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再生资源”定义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具体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诸如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等特殊再生资源品种的回收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不适用该《办法》。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制度

考虑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特殊状况,《办法》加强了行业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定。《办法》第七条规定了商务部门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备案制度。主要是为了使主管部门全面掌握从业主体的基本情况,以便做到对回收主体“有的放矢”地实施管理。

为有效遏制和查处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违法犯罪活动,《办法》第八条规定了公安部门对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备案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办法》的备案制度都是事后备案,并非许可式备案,且各项备案不收取任何费用。

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登记制度

公安部1994年的《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1994]第16号)规定了生产性废旧金属的收购登记制度,但内容不够完善。为此,《办法》第十条对登记制度作出进一步规定,不仅明确了回收物品的具体登记事项,还区分了单位交售和个人拾捡两种情况,分别规定须查验登记的交售主体的有关信息,以及登记资料的保存期限。回收登记制度便于主管部门追溯生产性废旧金属的来源,从而有效遏制与查处如盗窃生产性废旧金属等破坏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体制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为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机制,《办法》确立了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办法》明确,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同时,按照职能管理的原则,《办法》对发展改革、公安、工商、环保、规划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为保证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设施用地布局合理,与城市规划、环保要求等相协调,《办法》规定,各地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应当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公安、工商、环保、规划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办法》中并未规定统一适用的具体规划标准,而是指导性地规定,制定规划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

《办法》与《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的关系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国家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积攒交售再生资源。

第五条国家鼓励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回收处理再生资源,鼓励开展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

第二章经营规则

第六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七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前款所列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通过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交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中应当约定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

第十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出售人为单位的,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出售人为个人的,应当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

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依法予以扣押,并开列扣押清单。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不是赃物的,应当依法及时退还;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再生资源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应当遵守相关国家污染防治标准、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旧货收购、销售、储存、运输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旧货流通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居民、企业建立信息互动,实现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务。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第十六条商务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国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具体的行业发展规划和其他具体措施。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设置负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经贸)、公安、工商、环保、建设、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包括社区回收、中转、集散、加工处理等回收过程中再生资源停留的各类场所。

第十八条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第十九条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履行如下职责:

(一)反映企业的建议和要求,维护行业利益;

(二)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自律性规范;

(三)经法律法规授权或主管部门委托,进行行业统计、行业调查,行业信息;

(四)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回收标准。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应当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条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凡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二款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如实进行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依据《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本办法所称“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建筑、铁路、通讯、电力、水利、油田、市政设施及其他生产领域,已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

第三条凡在本县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统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均应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浪费、厉行节约,保护、积攒和交售再生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五条县供销商务局负责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的管理工作,县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办公室设在县供销商务局,具体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县工商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县环保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县住建局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县发改、税务、市容园林管理、物价、技术监督、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供销商务局应当指导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开办者组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监督企业执行六部委颁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制定行业规范维护行业利益。

第七条开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市场、网点,必须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从业标准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注册登记时应当在经营范围中注明回收再生资源的类别。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应当向县供销商务局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县供销商务局办理变更手续。

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向县供销商务局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县公安局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公安局办理变更手续。

备案事项包括登记注册名称、日期、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营场所、性质、经营范围、营业期限等。

第八条县供销商务局、发改局、公安局、住建局、工商局、环保局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点面结合加工利用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第九条从事再生资源分拣、集散、储存、加工、交易的经营者,应当进入依法设置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经营。

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设立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布局合理,符合城市功能和环保要求;

(二)具备储存、利用和加工功能;

(三)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

(四)使用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

第十条设置回收站点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环境卫生设施统一规划布局,不得影响周边环境;

(二)有围墙、顶棚等必要的防扩散、防渗漏设施,不得影

响市容环境;

(三)占地面积与回收业务相适应;

(四)对回收物品及时清运,回收站至中转站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间配备相应的封闭式运输设备。

第十一条在铁路、矿区、油田、港口、机场、施工工地、军事和金属冶炼加工企业附近,不得设点收购废旧金属。

第十二条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得妨碍周边居民的生活,且符合环保部门有关要求。回收的废旧金属必须场内堆放,严禁场外堆放;

(二)封闭式经营场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营业房及仓库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三)具备与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注册资本;

(四)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熟悉废旧金属业务知识。

第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建立收购台帐,如实记录回收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同时,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出售人为个人的,应当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

收购、出售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四条除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外,其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

第十五条禁止回收下列物品:

(一)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石油、电力、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公用设施、消防设施等专用器材;

(二)枪支弹药、易燃易爆、有放射性、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各种危险品;

(三)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

(四)公安部门通报寻查的赃物及嫌疑物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禁物品。

第十六条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现有出售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七条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应符合国家城市环保要求,不得形成二次环境污染。

第十八条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的,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凡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的,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未向县供销商务局备案的,由县供销商务局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三款未向县公安局备案的,

由县公安局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如实进行登记的,由县公安局依据《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6号)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公安局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发现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而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县公安局给予警告,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或屡教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管理、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堵疏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实施联合整治行动,依法查处废旧收购行业无照经营、流动收购摊点无序、收销赃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镇、村、社区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维护废旧收购行业正常秩序,提升中心镇文明形象,促进废旧收购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

二、整治目标

废旧收购业整治目标:基本杜绝固定场所无照收购站点,明显减少流动收购摊点,有效控制收销赃违法犯罪活动,逐步规范行业管理。

废旧收购业整治重点:查处无照经营的固定收购站点,查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流动收购摊点,打击收销赃违法犯罪活动。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实施,根据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整治工作实际,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镇再生办)和镇综治办负责全镇废旧收购业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牵头工作。

各村(社区)和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内废旧收购业的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村(社区)职责:要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综治书记具体负责整治工作,认真调查摸底、做好宣传发动、及时沟通信息、全力配合有关部门联合清理整治。

各职能部门职责:

(一)镇综治办:参与组织整治工作,协调法庭、公安、城管等相关工作部门,打击废旧收购业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与镇再生办一道,督促推进全镇整治工作。

(二)派出所、岳王派出所:按照管辖区域配合城管部门和工商部门查处无理取闹、暴力抗法事件,严历打击收赃、销赃、偷盗工业原料、破坏生产设施、公共设施等违法行为,收销赃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三)工商分局:对固定场所的无照经营予以查处,固定场所无照经营收购站点基本杜绝。

(四)城管中队:对未经批准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流动收购摊点予以查处,流动收购摊点明显减少。

(五)镇环保办:负责回收站点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查处污染环境的回收站点。

(六)镇三产办: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快规划全镇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制定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镇集散交易中心的建设。

(七)镇建管所:与镇再生办一道,做好全镇收购网点规划及落地工作,查处利用违章建筑收购废旧现象。

(八)国土资源分局: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中的供地工作,查处违规违章占地从事废旧收购现象。

(九)中心交管所:对在内河未办有关手续利用船只从事废旧收购现象的查处。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村(社区)对各自辖区内的废旧物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查清网点数量、网点分布、网点名称与地址、从业人数、有照无照等情况。并于前上报镇再生办。

(二)宣传发动阶段

1.借助各宣传教育阵地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广大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支持和监督,为清理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召开全镇清理整治工作部署专项会议,明确各村(社区)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各村(社区)深入辖区内废品收购站点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整治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发放宣传材料。镇两个派出所、城管、工商、环保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固定场所无照收购站点、流动收购摊点、有销赃违法活动的站点,下发停业通知书。

(三)清理整治阶段

为确保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整治取得实效,整治工作采取属地管理整治和部门集中整治联动的方式。

1.村(社区)对各辖区内的无照经营废旧物资回收站点、违法经营户、流动收购摊点等进行地毯式上门告知、规劝,力争自查自纠。

2.在镇再生办、综治办的牵头下,镇两派出所、城管、工商、环保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适时组织开展阶段性的全镇统一整治行动,并加强日常监督和巡查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和严管力度,具体行动方案另行商议后制定。

3.在执法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和“钉子户”应及时上报镇再生办和综治办,经集体商议,组织协调后,统一行动,联合执法。

(四)巩固提高阶段

在集中整治阶段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镇再生办和综治办牵头镇两个派出所、工商分局、城管中队、环保办等部门,加大对重点整治地区的清理整治和巡查监控力度,巩固整治成果,对集中整治阶段遗留问题和工作难点进行攻坚,对局部存在的反弹现象随时查处,确保整治工作目标实现。

(五)长效管理阶段

由镇再生办、镇综治办牵头镇两个派出所、工商分局、城管中队、环保办对开展废旧收购行业整治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认真总结经验、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度,形成管理,疏导、规范、整治的良性互动。

五、措施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这次清理整治是针对我镇废旧物资回收市场存在的无证经营、流动摊点无序及收赃、销赃和由此引发的盗窃、破坏公共和工业生产设施、污染环境、影响民生等突出问题而进行的,抓好清理整治对于规范全镇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的秩序、净化镇域环境、消除事故隐患、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把这次清理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疏堵结合,规范设置

根据市再生资源总体规划安排,采取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规范整编原有网点相结合的办法,抓紧试点,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及时推广,尽快形成回收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废旧收购业的混乱无序问题。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要围绕整治目标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条块结合、统筹兼顾、整合力量、统一行动的要求,努力提升联合执法的整体效应。

(四)注意方法,把握政策

在整治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又要把握政策,注意方法,防止激化矛盾。要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处置准备,维护社会稳定。

(五)信息畅通,加强联系

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向镇再生办和综治办通报有关信息,按时、准确报送有关统计数据。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5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全区所有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重点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者。

二、检查内容

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管理有关办法,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检查。

(一)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有无固定的经营场所,是否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办理相关的备案登记。

(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回收场所是否为封闭式院(房),棚顶美观完整,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卫生保洁设施。

(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是否场地硬化,干净整洁,无污水沉积,无异味,并做好病媒生物防治。

(四)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回收的物品是否入室入棚进场,不存在露天堆放,是否按类别划定区域,分类存放,且各区域应有醒目的标志牌。

(五)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对回收和出售的物品是否经营规范,有完整的台账记录。

(六)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是否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违法收购赃物或嫌疑物品,市政、环卫、电力、通讯、交通系统的专用设施和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危害物品,医疗垃圾,擅自处理固体废物等。

(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是否占道堆放废品、占道收购、分拣、整理垃圾。

(八)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回收物品的运输,是否捆扎严密,是否存在抛撒遗漏现象。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专项大检查活动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济发展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专项大检查活动日常工作。

四、任务分工

专项大检查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由区经济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镇办组织实施。通过专项大检查,彻底消除再生回收行业安全生产隐患,使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规范经营,安全经营,坚决取缔经营不规范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再生资源经营者。具体分工如下:

(一)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专项大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对未进行备案登记的经营者查处。

(二)工商分局牵头负责依法取缔无照经营和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实施管理和查处。

(三)环保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查处。

(四)公安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中的治安管理,负责对废旧金属回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实施管理和查处,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消防安全实施监管。

(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机要保密科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违规收购带密文件进行查处。

(六)区安监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查处。

(七)各镇办依照市综合执法局授权,负责对占道经营予以查处。

五、组织实施

这次专项大检查活动时间从6月23日开始,7月2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成立机构,制订方案(6月23日至6月27日)。

各镇办和相关部门立即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抽调专人,迅速开展工作。

第二阶段:摸底排查和专项治理阶段(6月28日至7月10日)。

各镇办在7月5日前,对辖区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造册,要按照专项检查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快进行整治,对发现的危险品,必须专人看管,组织专业人员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处置,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不符合检查内容要求的回收网点,要坚决予以取缔。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按照检查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安全排查工作,确保工作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7月11日至7月20日)。

区上将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全区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开展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达不到整治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对这次专项大检查进行自查和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7月20日前上报区经济发展局。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办、相关职能单位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大检查活动,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在一线指挥、指导,确保整治活动扎实开展。特别是城区各办事处,要把这次专项大检查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再生资源行业双创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抓好具体落实。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区专项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力度,做好整个检查整治活动的督促协调工作。各镇办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认真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专项检查和治理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办公设备; 再制造; 循环经济; 生产者责任延伸

作者简介:苏世伟(1974- ),男,南京林业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

聂影(1959- ),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09―05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可工业化开采的矿产资源很大一部分已不在地下,而是以废旧物资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周围,构成了“都市矿山”。发展废旧产品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可兴起一个独立的产业――资源再生产业(也有人称第四产业)。废旧物资是全球唯一在增长,并且迟早要取代地下矿藏资源的“富矿”,同时也是“开采”成本低廉的“富矿”。通过采用高技术,发挥我国密集劳动力的特点,可使富集的废旧物资实现产业化开发的程度,而且开发成本、环境代价均远低于开采原生矿产资源。用再生资源取代原生资源,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大势所趋。

一、循环经济与再制造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系列的产业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实现途径。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它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地球看成是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表现形式,是一种线性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则强调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按“物质代谢”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集约性的增长方式。从产业形态看,循环经济通过发展资源节约产业、 综合利用产业、 废旧物资回收产业,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提供保障。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循环经济得到持续较快发展。

循环经济的层次可包括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区域)和全球(国际)循环4个层次。其中,全球(国际)循环是全球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高层次,它是企业循环、产业园区循环和城市(区域)循环向更大区域扩展的产物。它根据全球的资源分布和物资分配等情况,以各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的最终具体体现。全球(国际)循环具有规模大、利用率高、加工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低的特点。可以在全球成立由输出和输入国参加的类似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机构,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如把“劳动密集”的拆解、翻新程序放在欠发达国家,而需要“技术密集”的稀有废金属提纯则可以放在发达国家。这一“优化组合”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就业。否则,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强大的拆解、分检能力却没有货源;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却无力进行前期的分检和拆解。因此,“资源再生产业”由发达国家向人力资源丰富又有巨大市场需求的欠发达国家转移,形成全球性的国际大循环是一种必然趋势。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可以认为再制造产业是以废旧产品高科技维修为主要活动的产业。再制造出来的产品是新产品,不是旧产品,其质量与原产品相当或高于原产品。再制造产业是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的产业。再制造产业适应了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将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它将是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

二、发展办公设备再制造的必要性分析

1.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国家“十五”规划提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构建节约型社会。当然,国家所提出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都适用于办公设备产业。同时,发展办公设备再生利用业最容易实现循环利用和环保,也适应目前全球的绿色浪潮和资源节约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由国家信息产业部与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共同起草,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出台,该法规将成为中国电子产品的环保“绿卡”。该法规中规定所有的电子产品等进入重点监管目录,选择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易于降解和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生产者应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责任。因此,发展环保型再生办公设备与耗材产业,大力推行“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是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再生资源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办公设备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办公设备市场销售量及社会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废旧办公设备与耗材的淘汰率大大提高。发达国家复印机的使用年限一般为4年,前3年的淘汰率为10%,从第4年到第7年将达到40%左右。按此比例测算,各类复印机每年的淘汰数量将达到20~70万台左右,激光打印机的淘汰数量将达到70~250万台左右,激光多功能复合机的淘汰数量将达到12~40万台左右,彩色激光打印机淘汰数量将达到4~10万台左右,喷墨打印机的淘汰数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台左右。如把以上办公设备每年淘汰数量加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2006年,我国废弃的墨粉卡盒超过850万个,喷墨墨盒500万个,总体积超过70万立方米左右。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消耗1亿只墨粉卡盒组件/墨盒,将会产生3.5万吨需要处理的废料、500吨的废墨粉和残留墨水,固体废物堆积成山,无法自然降解,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将造成整个环境生态体系污染。

3.生产者责任延伸的要求

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管理产品废弃物的责任从地方政府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移给生产者,可以使目前由整个社会承担的产品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处置等环境成本转给生产者承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就有动力设计更易于回收处置和再利用的产品,以降低产品废弃物管理的成本,从而促进生产者进行环境友好产品设计,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环境危害的目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改变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强调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通过明确生产者对产品废弃物管理的责任,通过综合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激励生产者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工艺,一方面,促使企业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使产品废弃物更容易被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以利于对废弃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成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因此,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改变生产者成本的结构,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利益的驱动力,促使企业采用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建立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强制、政府引导或企业自发的方式实行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德国、瑞典、日本等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它们关于包装废弃物、废旧汽车和废旧电子电气产品等废弃品的法律已经生效和实施。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动者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单纯采用行政的手段或者号召的方式使我国经济实现向循环经济的转变,这就需要顺应世界的潮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促使企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使企业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和第一推动者。当然,这种改变在短期内会增加一些企业的经济负担,但在资源日益贫乏、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经历这种改革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三、发展办公设备再制造的可行性分析

1.综合利用技术进展迅猛

现代办公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满足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成本和服务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并注重环境因素,使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和资源消耗最少。这些技术包括:节约能源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材料选择技术。

节能技术就是产品结构、功能、工艺应用新理论新技术,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少,能量损失最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十分关注电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多少及其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待机功耗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美国仅推行使用“能源之星”环保标志所节约的能源就可达260 亿KW・h,相当于10 个大型电厂的发电量。从节能角度出发,办公设备在设计上应有自动待机、休眠和自行关机等功能,并能满足“能源之星”的测试需求。

可拆卸性结构设计是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产品报废(或淘汰)后,较多的零部件拆卸方便,便于回收与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省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并将此作为产品性能和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产品设计中应关注以下事项:在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和外形,组成产品的零部件材料种类尽可能少;采用易于拆卸或分离的连接方法,如螺纹连接、搭扣式连接等;拆卸部位的紧固件数量要尽可能少,类型应统一,有利于减少拆卸工具种类,简化拆卸工作。

新型材料的出现,可以在满足功能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环境兼容性的材料。在制造、使用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新产品在材料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产品设计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以便产品废弃后的有效回收、利用;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选用回收材料,以及所用材料应易回收、利用、再制造或易于降解,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特性的材料。

2.资源循环利用在经济上是有利可图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的经济正沿着原材料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循环经济的模式向前发展,环保产品及再生使用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办公设备与耗材要做到循环再利用,要使设计、制造、使用、再生形成一个闭环,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办公设备与耗材是最容易体现循环经济模式。不管是原装办公设备生产企业,还是再制造生产企业都将是大有作为的。

再制造产品能充分提取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在多数办公设备产品中,产品附加值占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为原料,采用先进表面技术和其它加工技术对其磨损或锈蚀部位进行修复和强化,能充分提取报废零部件的附加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再制造还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再制造采用专业化、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在对废旧产品的全面拆解、鉴定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按新品的标准恢复零部件的性能。加之,再制造在时间上比原始制造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期间科技的进步能够使再制造产品及时得到改造和升级,产品质量能够等同甚至高于新品。所以,再制造向人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顾客购买再制造产品能够比购买新品减少45%~50%的花销。

办公设备再制造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瑞典学者Wendy Kerr 于2000 年,对澳大利亚施乐复印机再制造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在复印机的全寿命周期内,再制造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而开展面向拆卸和再制造设计的产品,可更多地节约原材料。

3.资源循环利用使服务质量达到最优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输入和输出经济系统的物质流,优化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运行(即高使用)。世界第二届零排放大会组织者波利说,人们如今不再期望地球提供更多的资源,而是期望用地球提供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换句话说,传统线性经济除了资源输入的高开采和污染排放的高输出之外,一个重要的经营理念是一切为了生产和销售新的产品,强调更新换代,从而造成产品使用的短效性(即低使用)。而循环经济的经营理念就是优化物品利用的长期性,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人们可以把中心概念建立在交换价值之上的线性经济叫做生产经济,而把中心概念建立在使用价值之上的循环经济叫做职能(服务)经济。生产者不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服务,使用者无须购买和拥有物品,只需在一个为满足其需求而组织起来的体系中支付服务费用就可以了。因此,大量出现的再制造产品有可能使服务质量达到最优,从而真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的过渡。

随着办公设备(典型的产品就是复印机)在发达地区服务型经营模式的普及,复印机的市场保有量迅速增加,产品的第一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大量优质可再生的旧设备有待合理处理和利用,新的特殊资源出现了。作为循环经济典范的施乐复印机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著名的复印机制造巨头之一。近年来它在美国等地已经很少生产“新的”复印机(当然新设备、新元件仍然需要生产,但只是需要时投入),而是转向重点为已经在服役的复印机提供维护和保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在维修中用一些新技术的部件来取代一些已经不再使用的部件,然而并不改变机器的其他部分。换言之,在施乐公司,“新复印机”的概念变得模糊了,它让位于一种源自不同部件的组装的运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每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强度被优化了。

4.我国发展办公设备再制造业的优势

以复印机为代表的办公设备,仅发达国家每年就新增800万台,其中新用户占15%,老用户增加使用占45%,老用户更新淘汰占40%,而市场保有量高达3000万台。保守估计全球复印机更新达320万台/年,这些物美价廉的旧机器完全可以成为再制造产品的丰富资源。旧复印机产品的价值,如同美国的汽车产业一样,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会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产生有益的作用。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导致客户对产品淘汰周期、技术更新速度、环保标准等要求的认同不一。再加上世界各国环保法案的相继推出,必然要求生产厂商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负责,复印机的环保处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旧复印机环保处理必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些价格低、相对配置高的旧复印机必将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循环再生利用是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难度的产品,全球公认只有在中国制造才最有竞争能力,纷纷向中国转移(美国、日本、韩国及港台地区工厂向中国转移),中国的复印机相关市场随着世界复印机市场脉搏跳动而跳动。2007年,全球卖出264亿美元鼓粉盒组件,其中循环再生利用的耗材占34%,年复合增长率为13%。如果全球2亿个激光鼓粉盒组件、10亿个墨盒有50%在中国循环再生利用,则能形成300亿美元的产值和提供30万个就业机会,并能拉动国内相关零配件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再制造产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方向,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助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推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完善再制造法律体系

我国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促进物质的循环,以减轻环境负荷,从而谋求实现经济的健全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该法就处理“循环资源”(可处理的废弃物)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一般国民所应承担的责任:政府负责制定构筑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计划,首先在中央环境委员会颁布的指导原则下,由环境部拟定规划草案,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规划应作为政府制定其他规划的基础;地方政府具体实施限制废弃物排出并对其进行分类、保管、收集、运输、再生及处理等措施;企业负有减少“循环资源”产生并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和处理的义务,即对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负责;国民则尽可能延长消费品的使用时间,并对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回收工作给予配合。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效果,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可以从过去主要促进废物再生利用扩大为通过清洁生产,以促进减废和尽可能对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进行再利用;《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废弃物减量化和再利用,垃圾产生最小化、垃圾分类及回收等条款;《绿色采购法》规定政府等单位负有优先购入环保型产品的义务,对象包括文具、办公设备等产品,还应促进国家机构和地方当局积极购买对环境友好的再循环产品,包括再生打印纸、节能型复印机等;通过有关法律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促使生产者关注产品淘汰之后的再制造问题,鼓励初始制造使用环境友好型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再制造设计,提高产品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引入能再制造的理念,充分考虑报废期的资源化问题,减少不可利用的废弃物数量,并增加再制造毛坯,提高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2.健全产业政策,加强产业监管

办公设备再制造应该实行特种行业管理,严格执行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企业认证制度、产品和市场监管制度、原材料来源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再制造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严格控制企业准入。一是实行再制造企业认证制度,资质认定标准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经认证的企业方可从事废旧办公设备的进口、回收、拆解和再制造业务。二是设定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准入条件。由国家认证机构对再制造特殊工艺、特殊技术和特殊设备实行认证制度。由环保总局等部门制定再制造生产过程的环保标准,严防拆解、翻新废旧产品过程中产生新的重金属污染和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污染。规范再制造产品销售体系,加强产品跟踪与售后服务。三是制定再制造企业布局规划和区域控制方案。

严格产品监管,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一是制定再制造产品国家标准。鼓励符合国家认证规定的生产商和再制造商,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相应领域的国家标准,并力争成为世界标准,把握行业发展主动权。按照产品质量法,严把再制造产品质量关。二是实行强制性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再制造产品必须获得国家认证认可机构颁发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CC证书)才能获准销售。

完善原材料来源监管制度、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一是保证有资质企业的原材料(报废零部件)数量稳定、来源可靠、渠道合法。二是完善有关再制造产品的进口政策,严格废旧产品的进口审批程序,避免国外旧机器、零部件等“洋垃圾”打着再制造的旗号进入国内,扰乱本国市场。三是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国家重点扶持建设若干个管理手段先进、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处理中心。鼓励大型再制造企业建立大型(跨地区)连锁(零部件)回收网络、租赁服务网络、物流体系及回收加工基地,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刘新梅、尚英姿、张云. 基于环境保护的再制造行为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8,(04):22~24.

[2] 徐滨士、李仁涵、梁秀兵. 绿色再制造工程的进展[J]. 中国表面工程,2001,(02):1~4.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7

    法发[20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省、自治区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

    为保证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依法及时执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就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时,需要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的,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协助执行事项。

    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执行时,除复制有关材料所必需的工本费外,不得向人民法院收取其他费用。登记过户的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二、人民法院对土地使用权、房屋实施查封或者进行实体处理前,应当向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该土地、房屋的权属。

    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到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土地、房屋权属情况时,应当出示本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并出具协助查询通知书。

    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到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查封、预查封登记手续时,应当出示本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并出具查封、预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三、对人民法院查封或者预查封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办理查封或者预查封登记。

    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土地使用权、房屋时,不对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进行实体审查。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认为人民法院查封、预查封或者处理的土地、房屋权属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审查建议,但不应当停止办理协助执行事项。

    四、人民法院在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并复制或者抄录的书面材料,由土地、房屋权属的登记机构或者其所属的档案室(馆)加盖印章。无法查询或者查询无结果的,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五、人民法院查封时,土地、房屋权属的确认以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登记或者出具的权属证明为准。权属证明与权属登记不一致的,以权属登记为准。

    在执行人民法院确认土地、房屋权属的生效法律文书时,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权利人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变更、转移登记手续。

    六、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属同一权利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同时查封;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属不一致的,查封被执行人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

    七、登记在案外人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登记名义人(案外人)书面认可该土地、房屋实际属于被执行人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如果登记名义人否认该土地、房屋属于被执行人,而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认为登记为虚假时,须经当事人另行提起诉讼或者通过其他程序,撤销该登记并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之后,才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八、对被执行人因继承、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取得,但尚未办理过户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的查封,执行法院应当向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交被执行人取得财产所依据的继承证明、生效判决书或者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由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后,办理查封登记。

    九、对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已经受理被执行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房屋的过户登记申请,尚未核准登记的,人民法院可以进行查封,已核准登记的,不得进行查封。

    十、人民法院对可以分割处分的房屋应当在执行标的额的范围内分割查封,不可分割的房屋可以整体查封。

    分割查封的,应当在协助执行通知书中明确查封房屋的具体部位。

    十一、人民法院对土地使用权、房屋的查封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期限届满可以续封一次,续封时应当重新制作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续封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再续封的,应当经过所属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且每次再续封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查封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继续查封手续的,查封的效力消灭。

    十二、人民法院在案件执行完毕后,对未处理的土地使用权、房屋需要解除查封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定解除查封,并将解除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

    十三、被执行人全部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该土地使用权进行预查封。

    十四、被执行人部分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对可以分割的土地使用权,按已缴付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认被执行人的土地使用权,人民法院可以对确认后的土地使用权裁定预查封。对不可以分割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全部进行预查封。

    被执行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全部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在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同时,应当将被执行人缴纳的按照有关规定应当退还的土地出让金交由人民法院处理,预查封自动解除。

    十五、下列房屋虽未进行房屋所有权登记,人民法院也可以进行预查封:

    (一)作为被执行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且尚未出售的房屋;

    (二)被执行人购买的已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的房屋;

    (三)被执行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

    十六、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和所附的裁定书办理预查封登记。土地、房屋权属在预查封期间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预查封登记自动转为查封登记,预查封转为正式查封后,查封期限从预查封之日起开始计算。

    十七、预查封的期限为二年。期限届满可以续封一次,续封时应当重新制作预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预查封的续封期限为一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再续封的,应当经过所属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且每次再续封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十八、预查封的效力等同于正式查封。预查封期限届满之日,人民法院未办理预查封续封手续的,预查封的效力消灭。

    十九、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宗土地使用权、房屋进行查封的,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为首先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人民法院办理查封登记手续后,对后来办理查封登记的人民法院作轮候查封登记,并书面告知该土地使用权、房屋已被其他人民法院查封的事实及查封的有关情况。

    二十、轮候查封登记的顺序按照人民法院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查封法院依法解除查封的,排列在先的轮候查封自动转为查封;查封法院对查封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全部处理的,排列在后的轮候查封自动失效;查封法院对查封的土地使用权、房屋部分处理的,对剩余部分,排列在后的轮侯查封自动转为查封。

    预查封的轮侯登记参照第十九条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二十一、已被人民法院查封、预查封并在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查封、预查封登记手续的土地使用权、房屋,被执行人隐瞒真实情况,到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转让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确认其行为无效,并可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撤销不合法的抵押、转让等登记,并注销所颁发的证照。

    二十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对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预查封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在查封、预查封期间不得办理抵押、转让等权属变更、转移登记手续。

    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明知土地使用权、房屋已被人民法院查封、预查封,仍然办理抵押、转让等权属变更、转移登记手续的,对有关的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和直接责任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

    二十三、在变价处理土地使用权、房屋时,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同时转移;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归属不一致的,受让人继受原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二十四、人民法院执行集体土地使用权时,经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后,可以裁定予以处理,但应当告知权利受让人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征用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有关税费。

    对处理农村房屋涉及集体土地的,人民法院应当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后再行处理。

    二十五、人民法院执行土地使用权时,不得改变原土地用途和出让年限。

    二十六、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协商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裁定将被执行人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经评估作价后交由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但应当依法向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变更、转移登记手续。

    二十七、人民法院制作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转移裁定送达权利受让人时即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明确告知权利受让人及时到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房屋权属变更、转移登记。

    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据生效法律文书进行权属登记时,当事人的土地、房屋权利应当追溯到相关法律文书生效之时。

    二十八、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时适用本通知。

    二十九、本通知下发前已经进行的查封,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计算期限。

    三十、本通知自2004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倡导清洁、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创造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优良人居环境,为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实现现代化创新之城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1.属地推动,全民参与。落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所需资金,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提高市民认知度、参与度。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结合本街实际,合理确定分类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通过建立示范试点,发挥示范典型引领作用,逐步全域实施。

3.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政府和市场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协同推进、有效衔接。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统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

(三)工作目标

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100%全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各级学校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到2019年底,全街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容器、亭棚的配置基本完成,餐厨垃圾的收运能力大幅提升,非工业源有害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和再生资源的计量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正确率明显提高,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

二、实施区域及分类方式

1.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公共机构、相关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相关企业有食堂的,必须对“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2.居民小区。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以“四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居民小区内有餐饮业态的,将“餐厨垃圾”纳入分类。居民小区设置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暂存点,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有物业管理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无物业管理小区,属地社区为管理责任人。

3.商业综合体及餐饮企业。商业综合体及餐饮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以“四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经营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4.涉农社区。涉农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农户源头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两次四分”法,即居民(农户)源头将垃圾分为“会烂垃圾”和“不会烂垃圾”,涉农社区保洁员对”不会烂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为“好卖垃圾”和“不好卖垃圾”。会烂垃圾采用建设阳光堆肥房的方式集中处理,“好卖垃圾”达到一定数量后送到指定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垃圾”按照“户集、村收、街运、区中转、市处理”模式统一运送至焚烧厂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定点投放。属地社区为管理责任人。

三、分类要求

1.“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的主要品种和投放暂存、收运处置方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执行。

2.生活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分类投放容器的配置要求,按照《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附件4)。

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责任人的职责按照《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附件4)。

4.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根据实施区域情况,采取由社区和物业公司直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或者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和《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办法》等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办法并组织检查考评。(责任单位:城管办)。

(二)强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1.多渠道广泛宣传。向辖区各机关单位、各企事业单位、各文明单位、各小区、各商业体、各中小学(幼儿园)、沿街商户发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致市民一封信》进行广泛宣传(责任单位:城管办、物业办、文明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持续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责任单位:组宣办、文明办、城管办)。充分发挥各社区作用,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垃圾分类手册、一封信等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责任单位:各社区)。

2.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2019年底之前,将街道机关大楼、万科城小区(扩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建设成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社会公众、广大学生参观,不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责任单位:党政办、社区、物业办、文教卫体办)

3.抓好学校学生教育。强化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从幼儿园、中小学校抓起,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树立垃圾分类绿色理念,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局面,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责任单位:文教卫体办)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

发挥村居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作用,并积极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等协调对接,协同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必须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负责本单位(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服务和统计等工作。(责任单位:文明办、物业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

(四)打造垃圾分类街道示范片区

以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引导、培育基层创新等为重点,将机关大楼、水岸星城、万科城、星悦广场、伟星城农贸市场打造为2019年区生活垃圾分类街道示范区域,实现管理主体责任、垃圾分类类别、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系统全覆盖,不断扩大居民户覆盖率。(责任单位:社区、社区、党政办、经发办、物业办、城管办)

(五)推进“两网融合”,建立可回收物资源高效利用渠道

采用“互联网+”的方式,整合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赋予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监管职责,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为;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纳网管理,不在登记备案名录内的企业,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再生资源的回收(责任单位:经发办)。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整合个体回收人员,建设统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采用社区预约回收、定期上门收集、集中分拣转运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市民交售可回收资源(责任单位:经发办、建设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

(六)建立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依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加快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安全处置分类后的家庭源危险废物(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垃圾分类后的有害垃圾,必须使用交通部门统一指定的专业危废运输车辆进行运输,送到指定的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

(七)扩大餐厨垃圾收处能力和覆盖面

规范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建立完善以饭店、宾馆、食堂、农贸市场为主要收运对象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由餐厨垃圾收运公司定时定点收运(责任单位: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市监所、城管办)。逐步在实行垃圾分类好的居民小区引导开展居民餐厨垃圾分类,将分类出的餐厨垃圾集中装入餐厨垃圾桶,由餐厨垃圾收运公司送至指定餐厨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置(责任单位:物业办、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

(八)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根据《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和生活垃圾分类年度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转运车辆、容器的采购和设置。2019年8月底前,依照《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配齐各类收集容器、亭棚。2019年12月底前,配置分类运输车辆,满足垃圾分类运输的需求,建设兼具餐厨垃圾集中转运点、有害垃圾集中转运点、可回收垃圾和再生资源投放点功能的垃圾转运站,实现“一站多用,多点合一”。同时,每年12月底前完成下个年度的分类车辆和容器购置工作。(责任单位: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城管办、物业办)。

(九)建立垃圾分类计量和评价体系

结合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采用“互联网+”智慧分类模式,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垃圾分类计量系统,作为示范片区垃圾分类减量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城管办、物业办)。构建我街生活垃圾分类评价体系,重点评价责任单位与具备资质企业的合同签订率、执行率,分类容器的设置率、完好率,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等重要指标,以及宣传品设置、计量台账建立等情况(责任单位: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城管办、物业办)。

(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相关部门、社区、股份合作社积极组织力量加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非法倾倒生活垃圾行为,非法倾倒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严打击无资质、无许可从业现象和违规将业务交给无资质、无许可的单位和个人的现象,从严打击使用违规车辆从事运输的现象,从严打击未按规定方式倾倒垃圾的现象(责任单位:执法中队、派出所、城东派出所、交警大队)。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以及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具体成员名单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管办,具体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监督与指导。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总责,各社区、各股份合作社及街道相关部门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建立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向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2.强化经费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由街道财政予以安排和保障,用于居民小区、村庄分类桶更新与配置、分类垃圾袋、分类运输车辆采购(含改造)、分类督导员配备等所需经费由街道财政承担。街道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全街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等。各级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和学校的垃圾分类桶更新与配置、分类垃圾袋采购等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9

根据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要求,为更好地把创卫整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考核和国家专家组暗访,依照有关法律规章和部门职能,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管理职责。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对占道经营的处置

对占用机动车道经营的和占用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乱停放车辆的,由市公安交警部门取缔;对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骑楼下)经营的,由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取缔;对经批准实行分时、定点占用城市道路经营的,谁批准谁收费由谁管理,并实行许可准入。对未经批准以及未取得合法手续的,一律由收费(批准)部门取缔。

二、关于对农贸市场的监管

工商行政部门是农贸市场的监管部门。对经过审批设置的农贸市场,工商行政部门应实施市场准入监督管理,未取得准入资格的,工商部门不予登记;对应纳入食品卫生前置审批(含应取得而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熟食,由卫生部门实施许可后方可入场经营;不需要卫生许可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实行登记管理。市场开办者(即业主)应遵守有关规定办市场;对违规办市场的,工商管理部门应依法查处。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应督促市场开办者完善市场内环卫设施,配备保洁人员,健全保洁管理机制;市场开办者(即业主)应加强保洁管理,确保场内干净整洁。

三、关于对发廊的监管

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等部门关于做好我省娱乐服务场所审批登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89号)要求,对从事的发廊,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对正当经营按摩的,由工商部门登记管理;对既经营美容美发(器具齐全)又有按摩项目的,由卫生、工商部门分别实施卫生许可和登记管理。

四、关于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

按中编办、省编办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职责划分,以生面加工、沙河粉制售、小榨油作坊为主要类型的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日常监管;其生产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条件和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情况,由市卫生局负责监管。

五、关于对市区闲置土地的监管

市区国有储备土地的环境卫生由国土资源局负责清理,并进行简易绿化;对已拍卖但未建设的闲置土地,由国土资源局监管,督促业主清理环境卫生,实施简易绿化;业主不配合的,由市城管局组织强行实施简易绿化;对已出让并已办理施工许可的土地,由市建设局负责监管,督促业主清理环境卫生。

六、关于对市区乱搭建的处置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市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公共场所周边存在未经批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乱搭建的违章建筑物,由城乡规划局组织相关部门依法拆除。

七、关于对饮食业油烟污染的处置

对建成区范围内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和居民区开办的饮食业,违法违规排放油烟污染环境的,由市环保局依法查处。

八、关于对废品收购站的监管

再生资源回收(废品收购站)由经贸部门牵头整治。其它部门的职责是:发改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示范;工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城乡规划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乡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九、关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市健康教育所负责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技术指导;学校健康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医院健康教育由卫生部门负责;媒体的健康教育由宣传部门负责;影剧院、网吧、卡拉OK厅等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由文广新局负责;社区、街道健康教育由区政府、区爱卫办负责;行业健康教育由相应部门负责,如公交车、出租车、车站等由交通部门负责(其中汽车客运东站、西站由韶运集团负责),粤北工业开发区内工业企业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大型商场由工商部门督促业主实施。

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篇10

支持范围:

(一)城市能源储备及运行安全保障。重点用于支持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煤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能源储备;电力迎峰度夏、燃气迎峰度冬等。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重点用于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开发应用。鼓励支持石油制品替代能源、氢能等新能源的应用。

(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用于支持本市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的实施。

(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重点用于支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具有推广意义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

(五)合同能源管理。重点用于支持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为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前期节能诊断服务,以及企事业单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开展的技术改造。

(六)建筑交通节能减排。重点用于支持节能65%的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试点示范工程,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等。支持交通企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交通工具,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等。

(七)清洁生产。重点用于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在行业内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清洁生产项目审核等。

(八)水污染减排。重点用于支持污水处理厂COD超量削减、脱磷除氮改造、污染源截污纳管、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鼓励节约用水等。

(九)大气污染减排。重点用于支持电厂燃煤机组烟气超量脱硫、控制扬尘污染和推广商品砂浆、垃圾焚烧厂烟气污染超量削减、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能力建设等。

(十)固体废物减量。重点用于支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收集、鼓励包装减量化等。

(十一)循环经济发展。重点用于支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电厂脱硫废渣等资源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等。

(十二)节能减排产品推广及管理能力建设。重点用于支持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如节能照明、无磷洗涤剂等),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宣传等。

(十三)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用途。

专项资金主要采用补贴或以奖代补方式。补贴或以奖代补费用按照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实际节能量和减排量、传统能源替代量、资源综合利用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测算。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沪发改能源〔2014〕87号)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2013年-2015年投产发电的新能源项目。

支持范围:风电1、陆上风电项目2、海上风电项目;光伏1、光伏电站(全额上网)2、分布式光伏项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包含个人光伏发电);市政府确定的其他新能源工程及示范项目。

支持方式:对于风电、光伏项目,根据实际产生的电量(风电按上网电量,光伏按发电量)对项目投资主体给予奖励,奖励时间为连续5年。单个项目的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修订)》(沪发改环资〔2010〕031号) 本办法支持:工业、城建、农林和生活等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如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机电产品再制造、电子废弃物、废铅酸电池、危险废物以及其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回收网络建设。国家重点支持、需要地方配套的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市政府要求重点支持的其他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采取一次性“以奖代补”资助方式。标准如下:对纳入上述支持范围的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资助标准按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与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相关部分投资总额)的20%执行,单个项目资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申报条件:

(一)由在本市注册并落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符合本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

(三)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及布局导向;

(四)项目投资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农林类项目,投资额原则上应在200万元以上;

(五)项目已按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文件,已于申报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建成投产并稳定运行,已发挥资源环境效益,已办结国家规定的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竣工验收手续;

(六)项目示范和推广作用明显,能够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效益显著,不对公众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七)资金和纳税信用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上海市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沪发改环资(2011)073号)

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切实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和低碳意识。该资金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并按照《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管理。本办法有效期5年。

申请此项资金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工作须列入市政府年度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或国家明确要求地方开展的。

2、经费预算在部门年度预算中未予安排的,原已通过部门预算渠道安排的仍维持不变。

3、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开展与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相关的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具备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2、具备实施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项目的能力。

3、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状况等。

采购方式及组织形式:

1、对于单个项目资金预算超过100万元的,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会同市节能减排办,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等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国家有保密要求不宜公开招标的除外)。

2、对于单个项目资金预算小于100万元的,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或单一来源采购等政府采购方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市政府文件已指定相关机构承担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