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3:12:17

再生剂范文篇1

关键词路面沥青再生剂研制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治废料、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国外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开始再生剂研制工作,迄今为止,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已有许多种再生剂应用于路面再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利用技术,并达到标准化的程度。目前国外再生剂正逐步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的,当时所研制的再生剂主公路,这项工作至今基本上还处于停滞状态。而今一些高等级公路已陆续进入了维修或改建期,开发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剂这一工作已提到公路工作者的议题。

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和常州市化工研究所的合作下,研制出了针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的新型再生剂。

本次研究中所用旧料为宁连路高速化改造工程中的翻挖旧沥青混合料,路面已使用七年,所用沥青为克拉玛依AH-70。旧料经破碎、用三氯乙烯抽提、高速离心去矿粉、回收等工序后,得到旧沥青,其基本物理性能与国标AH70#比较如下:

与普通AH70#沥青比较,旧沥青的针入度下降、软化点上升、延度减小。

1再生剂的开发

1.1基本思路

从化学组分的角度分析,我们要使老化沥青恢复原有性能,就要向其中加入一定的分子量小的组分,使组分重新协调。资料显示过去曾有人试图通过比较旧沥青组分和优质沥青的组分,来决定旧沥青中应添加的组分,进而找到与这种组分匹配的再生剂,但这种尝试并没有成功,其原因是:

1由于沥青的化学结构极其复杂,即使化学组分相同的沥青,因油源基属及生产工艺不同,其性能也有很大变化。

2要找到某种固定组分的再生剂,从工艺上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对设备和工艺要求很高,成本亦高。所以必须寻找其它途径。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所使用的再生剂很多就是一些石油工业生产出的轻质油如润滑油、柴油、机油、减五油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一些省份用此再生剂铺筑了许多再生路面。

但是只用轻质油分来再改性旧料,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好。首先,轻质油分在自然界风、热、光等的作用下极易挥发,其中芳香分易于发生氧化、缩合、共聚等反应,分子量会很快变大。所以加入的油分并不能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沥青中,对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也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其次,对于反应式:油分主要是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来说,油分的过量加入,会加快这种不可逆反应的进程,也就是起了加速老化的作用。再者,油分与沥青质的溶度参数相差较大,加入油分后虽能起到降粘的作用,并不能保证形成稳定的高分子浓溶液。所以,用轻油再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其自身的抗老化性能较差,用此混合料铺成的再生沥青路面,有效服务期较短,一般2年左右就又趋于老化。

为使加入的油分能稳定存在于再生混合料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油分。通过大量的试制,我们开发了一种A型再生剂,它是一种增粘树脂与轻油相混溶的合成物,实验证明此种混溶物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

12机理分析

如何防止再生剂中的轻油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期自然环境下稳定存在于沥青中而不发生挥发和老化,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让轻油与所合成的增粘树脂混溶,以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分子溶液。

1沥青之所以能形成稳定的高分子浓溶液,是由于极性化合物与沥青质有较强的结合力,它围在沥青质的周围,使沥青质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小颗粒而不发生凝聚,进而保持沥青质在芳香分和饱和分中处于悬浮状态。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沥青在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的迁移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极性化合物,而且迁移过程中极性化合物会渐渐变为非极性化合物,这样包围沥青质的极性化合物会越来越少,沥青质就会发生凝聚,表现为老化特征。我们合成的增粘树脂其分子本身含有许多不饱和键,有很强的极性,能有效的包裹沥青质,加入到沥青中后,使沥青中的极性化合物增多,这样可有效延缓沥青质发生凝聚的时间,也就推迟了老化发生的时间。

2增粘树脂属于胶持的一部分,加入增粘树脂后,相对来说,沥青中胶质含量就大,对于组分迁移:油分主要是芳香分→胶质→沥青质,从化学反应平衡来说,也就减缓了油分向胶质的迁移。进而推迟老化的发生。

1.3再生剂的合成

再生剂的合成工艺关键是增粘树脂的合成,我们选用的主要原料是1-4丁二烯与丙烯酸脂系列物主要是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乙脂等,在160~170℃的条件下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共聚。进而再与轻质油份在100℃左右进行混溶。所选用的轻质油分是由几种粘度低、不易挥发的轻质油混合而成。

2再生剂基本性能

21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我国八十年代初生产的再生剂,为与我们研制的再生剂进行比较,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我们也合成了一种轻油型再生剂,即将0号轻柴油和30号机械油按60∶40比例混合,此配比是我国八十年代初曾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再生剂配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A型再生剂与此轻油型再生剂分别进行相关性能试验,结果如表2:

从60℃的粘度比较,轻油型再生剂比A型再生剂要小得多,这是因为A型再生剂中加入了粘度较大的增粘树脂。国外许多资料显示,将再生剂放入薄膜烘箱,在163℃、5小时的情况下,再生剂中的轻质油分挥发,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组分迁移,向老化方向发展。对不同的老化程度,试验后的再生剂出现不同程度的粘度增大、重量减少,所以以试验前后的粘度比和重量损失率来评价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

从表2的试验结果可看出,A型再生剂的试验前后粘度比和重量损失率都比轻油型小,所以我们可以说A型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要优于传统的轻油型再生剂。

22再生后的沥青基本性能

再生剂的功能就是要恢复已老化沥青的各种性能,将再生剂与老化的沥青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

从表3可看出,再生剂用量为5%~11%时,老化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延度之所以变化不大,可能与所用的老化国产克拉玛依沥青的含蜡量偏高有关。

可见再生剂的加入能明显改善老化沥青的性能,改善程度与再生剂的掺量有关。

23再生后的沥青抗老化性能

分别将A型再生剂和轻油型再生剂按不同比例加入老化沥青粘度为458pa.s中,进行薄膜烘箱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

由于轻油型再生剂的粘度比A型再生剂的小许多,所以掺加到老化沥青中时,使老化沥青的粘度降低到相同水平,轻油型再生剂的掺加量要比A型再生剂的小。我们试验时按普通的掺量范围向老化沥青中加再生剂。对比薄膜试验前后的粘度比、针入度比、延度、重量损失率,结果很明显,掺入了A型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比掺入轻油型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要好。

另外,我们将此试验数据与国家规范相对比,对AH-70#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规范中规定:薄膜烘箱试验后,质量损失08%,针入度比55%,延度25℃50cm。对比之下,A型再生剂加入到老化沥青中后经过薄膜烘箱试验,针入度比和质量损失能达到要

求,而试验后的延度比规范值小,这是因为老化沥青掺入再生剂后的延度不够理想67~88cm。

从上面的试验数据我们还可看出,用A型再生剂再生的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还是比普通沥青要差。这是因为再生沥青中再生剂与旧沥青的相容性毕竟没有同基质的新沥青的相容性好。从再生后的老化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来看,本次开发的再生剂要优于传统再生剂,但与普通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尚有差距。

24再生后的沥青与新沥青混合后的基本性能

将加入3%再生剂后的旧沥青与新AH70#壳牌按不同的比例相混溶,测定基本性能结果如表5:

可以看出,与新沥青混溶后沥青性能基本能达到AH70#的指标要求,同时薄膜烘箱试验后的性能亦能达到要求。

3结论

通过本次沥青路面再生剂的研制开发,可得出以下结论:

31我国八十年代的再生剂主要是针对渣油路面再生的,本次开发的再生剂是针对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在保证其它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向油分中混溶增粘树脂来提高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基本解决了我国传统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这一弱点,为我国今后再生剂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2再生剂开发中试验所用的旧沥青均为同一种沥青,有其局限性。事实上,再生剂对不同组成的旧沥青的再生改性作用是不同的,本文所述的再生剂开发主要是提供一种再生剂开发的思路,如果具体到大规模的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则应根据旧沥青的性能有针对性地研制生产实用的再生剂。

33现在国外许多再生剂的生产是从石油工业中直接提取树脂和油分,这种再生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我国的再生剂开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34很多国家有再生剂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标准,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我国对再生沥青路面的重视,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沈钟王果庭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9

2JMSmith著田福助译化工热力学世界图书出版社1990.3

再生剂范文篇2

关键词路面沥青再生剂研制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治废料、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国外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开始再生剂研制工作,迄今为止,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已有许多种再生剂应用于路面再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利用技术,并达到标准化的程度。目前国外再生剂正逐步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的,当时所研制的再生剂主公路,这项工作至今基本上还处于停滞状态。而今一些高等级公路已陆续进入了维修或改建期,开发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剂这一工作已提到公路工作者的议题。

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和常州市化工研究所的合作下,研制出了针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的新型再生剂。

本次研究中所用旧料为宁连路高速化改造工程中的翻挖旧沥青混合料,路面已使用七年,所用沥青为克拉玛依AH-70。旧料经破碎、用三氯乙烯抽提、高速离心去矿粉、回收等工序后,得到旧沥青,其基本物理性能与国标AH70#比较如下:

与普通AH70#沥青比较,旧沥青的针入度下降、软化点上升、延度减小。

1再生剂的开发

1.1基本思路

从化学组分的角度分析,我们要使老化沥青恢复原有性能,就要向其中加入一定的分子量小的组分,使组分重新协调。资料显示过去曾有人试图通过比较旧沥青组分和优质沥青的组分,来决定旧沥青中应添加的组分,进而找到与这种组分匹配的再生剂,但这种尝试并没有成功,其原因是:

1由于沥青的化学结构极其复杂,即使化学组分相同的沥青,因油源基属及生产工艺不同,其性能也有很大变化。

2要找到某种固定组分的再生剂,从工艺上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对设备和工艺要求很高,成本亦高。所以必须寻找其它途径。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所使用的再生剂很多就是一些石油工业生产出的轻质油如润滑油、柴油、机油、减五油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一些省份用此再生剂铺筑了许多再生路面。

但是只用轻质油分来再改性旧料,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好。首先,轻质油分在自然界风、热、光等的作用下极易挥发,其中芳香分易于发生氧化、缩合、共聚等反应,分子量会很快变大。所以加入的油分并不能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沥青中,对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也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其次,对于反应式:油分主要是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来说,油分的过量加入,会加快这种不可逆反应的进程,也就是起了加速老化的作用。再者,油分与沥青质的溶度参数相差较大,加入油分后虽能起到降粘的作用,并不能保证形成稳定的高分子浓溶液。所以,用轻油再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其自身的抗老化性能较差,用此混合料铺成的再生沥青路面,有效服务期较短,一般2年左右就又趋于老化。

为使加入的油分能稳定存在于再生混合料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油分。通过大量的试制,我们开发了一种A型再生剂,它是一种增粘树脂与轻油相混溶的合成物,实验证明此种混溶物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

12机理分析

如何防止再生剂中的轻油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期自然环境下稳定存在于沥青中而不发生挥发和老化,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让轻油与所合成的增粘树脂混溶,以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分子溶液。

1沥青之所以能形成稳定的高分子浓溶液,是由于极性化合物与沥青质有较强的结合力,它围在沥青质的周围,使沥青质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小颗粒而不发生凝聚,进而保持沥青质在芳香分和饱和分中处于悬浮状态。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沥青在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的迁移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极性化合物,而且迁移过程中极性化合物会渐渐变为非极性化合物,这样包围沥青质的极性化合物会越来越少,沥青质就会发生凝聚,表现为老化特征。我们合成的增粘树脂其分子本身含有许多不饱和键,有很强的极性,能有效的包裹沥青质,加入到沥青中后,使沥青中的极性化合物增多,这样可有效延缓沥青质发生凝聚的时间,也就推迟了老化发生的时间。

2增粘树脂属于胶持的一部分,加入增粘树脂后,相对来说,沥青中胶质含量就大,对于组分迁移:油分主要是芳香分→胶质→沥青质,从化学反应平衡来说,也就减缓了油分向胶质的迁移。进而推迟老化的发生。

1.3再生剂的合成

再生剂的合成工艺关键是增粘树脂的合成,我们选用的主要原料是1-4丁二烯与丙烯酸脂系列物主要是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乙脂等,在160~170℃的条件下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共聚。进而再与轻质油份在100℃左右进行混溶。所选用的轻质油分是由几种粘度低、不易挥发的轻质油混合而成。

2再生剂基本性能

21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我国八十年代初生产的再生剂,为与我们研制的再生剂进行比较,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我们也合成了一种轻油型再生剂,即将0号轻柴油和30号机械油按60∶40比例混合,此配比是我国八十年代初曾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再生剂配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A型再生剂与此轻油型再生剂分别进行相关性能试验,结果如表2:

从60℃的粘度比较,轻油型再生剂比A型再生剂要小得多,这是因为A型再生剂中加入了粘度较大的增粘树脂。国外许多资料显示,将再生剂放入薄膜烘箱,在163℃、5小时的情况下,再生剂中的轻质油分挥发,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组分迁移,向老化方向发展。对不同的老化程度,试验后的再生剂出现不同程度的粘度增大、重量减少,所以以试验前后的粘度比和重量损失率来评价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

从表2的试验结果可看出,A型再生剂的试验前后粘度比和重量损失率都比轻油型小,所以我们可以说A型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要优于传统的轻油型再生剂。

22再生后的沥青基本性能

再生剂的功能就是要恢复已老化沥青的各种性能,将再生剂与老化的沥青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

从表3可看出,再生剂用量为5%~11%时,老化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延度之所以变化不大,可能与所用的老化国产克拉玛依沥青的含蜡量偏高有关。

可见再生剂的加入能明显改善老化沥青的性能,改善程度与再生剂的掺量有关。

23再生后的沥青抗老化性能

分别将A型再生剂和轻油型再生剂按不同比例加入老化沥青粘度为458pa.s中,进行薄膜烘箱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

由于轻油型再生剂的粘度比A型再生剂的小许多,所以掺加到老化沥青中时,使老化沥青的粘度降低到相同水平,轻油型再生剂的掺加量要比A型再生剂的小。我们试验时按普通的掺量范围向老化沥青中加再生剂。对比薄膜试验前后的粘度比、针入度比、延度、重量损失率,结果很明显,掺入了A型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比掺入轻油型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要好。

另外,我们将此试验数据与国家规范相对比,对AH-70#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规范中规定:薄膜烘箱试验后,质量损失08%,针入度比55%,延度25℃50cm。对比之下,A型再生剂加入到老化沥青中后经过薄膜烘箱试验,针入度比和质量损失能达到要求,而试验后的延度比规范值小,这是因为老化沥青掺入再生剂后的延度不够理想67~88cm。

从上面的试验数据我们还可看出,用A型再生剂再生的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还是比普通沥青要差。这是因为再生沥青中再生剂与旧沥青的相容性毕竟没有同基质的新沥青的相容性好。从再生后的老化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来看,本次开发的再生剂要优于传统再生剂,但与普通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尚有差距。

24再生后的沥青与新沥青混合后的基本性能

将加入3%再生剂后的旧沥青与新AH70#壳牌按不同的比例相混溶,测定基本性能结果如表5:

可以看出,与新沥青混溶后沥青性能基本能达到AH70#的指标要求,同时薄膜烘箱试验后的性能亦能达到要求。

3结论

通过本次沥青路面再生剂的研制开发,可得出以下结论:

31我国八十年代的再生剂主要是针对渣油路面再生的,本次开发的再生剂是针对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在保证其它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向油分中混溶增粘树脂来提高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基本解决了我国传统再生剂的抗老化性能这一弱点,为我国今后再生剂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2再生剂开发中试验所用的旧沥青均为同一种沥青,有其局限性。事实上,再生剂对不同组成的旧沥青的再生改性作用是不同的,本文所述的再生剂开发主要是提供一种再生剂开发的思路,如果具体到大规模的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则应根据旧沥青的性能有针对性地研制生产实用的再生剂。

33现在国外许多再生剂的生产是从石油工业中直接提取树脂和油分,这种再生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我国的再生剂开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34很多国家有再生剂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标准,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我国对再生沥青路面的重视,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沈钟王果庭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9

2JMSmith著田福助译化工热力学世界图书出版社1990.3

再生剂范文篇3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热地再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道路行业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增多,并对道路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养护是保证道路质量的重要措施,地热再生作为道路施工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建设资源的节约,进而提升道路的性能。所以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的应用,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而实现道路工程建设目标。

1就热地再生技术的概述

就地热再生是指针对老化、损坏的路面,对其进行一系列的作业,包括现场加热、翻松、添加再生剂等,并进行就地拌合以及就地摊铺一种施工工艺。对于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分为整形型、复拌型以及家铺型三种。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主要针对道路出现的车辙、推移、光面以及泛油以及行车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修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无法解决道路结构上的问题,只能做到表面修补。

2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2.1施工前准备。在施工之前,应做好路况调查,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收集原路面在新建时,有关结构层次、所有的材料等相关资料。②判断道路病害是否由基层结构性破坏引起的,是否适合采用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③做好原路面养护的相关资料调查。④应做好病害预处理工作,并将其情况记录下来,并提出给相关部门。⑤对车辙情况进行合理的测量,对于新料的添加量,进行合理的估算。同时还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包括原路面性能状况,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杂物进行清理,保证施工现场平整、干净。2.2室内试验。2.2.1取样。在对原路面进行施工时,不同施工单位,对于原材料、配合比使用都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原路面受破坏时,破坏状况也存在不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取样的困难。因此必须控制取样的质量,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路面混合料,若路况出新较大的差异,则应采用分别取样的方式。2.2.2原混合料的沥青含量以及级配测定。应测定回收的旧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①离心分离法;②回流式抽提仪法,同时对于矿料级配,应进行合理筛分。对比施工时和破坏后生产配合比之前存在的差异。2.2.3旧沥青的回收与指标测定。采用阿布森法,进行沥青的回收,在回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沥青存在矿粉以及三氯乙烯,否则会对沥青指标测定造成不利影响。完成沥青的回收后,对其软化点、延度以及粘度等指标进行合理测定。同时对于沥青老化状况,还应进行检查。2.2.4再生剂指标测定与选择。再生剂的使用对沥青路面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使用再生剂之前,应对再生剂指标进行测定,对于各种再生剂,其性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再生剂。2.2.5再生剂掺量确定。在沥青混合料,应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再生剂,实现沥青再生。在使用再生剂时,首先应确定再生剂的类型,然后在还应合理确定再生剂的掺量。在确定再生剂的掺量时,通常采用试配的方式,先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经验,确定再生剂的掺量,然后进行试配,观察掺加再生剂后的沥青各性能指标,并对再生剂的掺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沥青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符合施工要求。2.2.6新沥青混合料的添加。采用就地热施工技术,在施工时,会使用原路面的沥青混合料,但是还需要适当的增加的新沥青混合料,对于新的沥青混合料的添加,其级配参数以及沥青含量等,还应充分考虑原路面检测参数状况,通过新沥青混合料的添加,以此提高原路面材料的性能以及质量。

3就地热再生技术具体施工

3.1加热作业。在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后,开始进行施工,首先应利用机组进行加热作业,在加热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设备的均进速度,一般情况下,在加热作业过程中,两辆加热车辆同时进行,并尽量缩短这两辆加热车辆的距离,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证加热作业的施工质量。3.2再生剂喷洒。完成加热作业后,还应进行再生剂的喷洒,应根据原路面沥青材料监测结果,合理确定再生剂的喷洒量,在喷洒时,必须保证再生剂喷洒全面、准确以及均匀,进而充分发挥再生剂的作用。3.3原路面耙松。在原路面耙松过程中,对于耙松气压,应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施工规范的要求。同时应注意合理选择耙松装置,避免在耙松过程中,使集料的形状以及尺寸发生改变。3.4整形作业。完成耙松后,应进行初步整形,对于接缝处的混合料,可以采用再生设备结合人工进行,为后续的摊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3.5摊铺、碾压作业。加铺型是一种常见的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在道路中应用的较为广泛,采用加铺型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应将少量的新沥青混合料,铺设在热再生层的表面,这样对于原有的设计标高值与设计路面参数不会发生改变。完成摊铺作业后,开始进行碾压,应严格按照一定的施工工序进行道路的碾压,使其能够达到良好的层间热粘结效果,进而达到要求的施工强度。3.6施工质量检测。完成道路施工后,且路表温度降低到50℃以下时,可以对路面进行清理,同时应对道路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4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管理

(1)建立岗位责任制。应为施工人员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加以解决。(2)合理选择加热设备。加热设备对沥青的加热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必须合理选择加热设备。在选择加热设备时,还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原路面结构以及施工工艺等等,目前加热设备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液体燃料的均加热设备、电能加热设备以及液体燃料加热设备等。(3)接缝处理。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接缝的处理非常中,接缝处理主要包括纵向接缝处理、施工后的接缝处理以及起步接缝等。在纵向接缝过程中,由于应保证该缝为热接缝,由于接缝容易出现缺料情况,因此应加强人工补料。在起步接缝时,对路面进行耙松,并使其横向接头形成直线,然后施工细料进行填补。完对于施工后的接缝处理,其处理方式与起步接缝的方式相同。

5总结

总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可以使用原道路材料进行施工,因此大大了节省资料,降低道路修补的工程造价,同时通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还可以提高路面的质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路面修补过程中,还应加大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的应用力度,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以此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作者:蓝 军 单位:浙江林苑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马登成,马尉倘,吕春芬.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外公路,2015,06:61~66.

[2]王芳,张帅.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6,05:14~16+59.

[3]江成云.浅谈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HIR)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3,08:379~380.

再生剂范文篇4

关键词: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沥青材料引起耐高温、抗老化、行车噪声小、平整性高等优势,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我国近年来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货车运输交通量和荷载等级也在不断提高,车辆重载超载问题使得沥青路面病害问题不断,开裂、唧浆、坑蚀、破损等随处可见。为了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每年都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沥青路面的修补、翻新等工作,而常规的方法就是将破损路段的沥青路面进行铲除,然后从工厂或者拌合站运输新拌合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现场的重新摊铺和压实施工。这种施工技术不仅需要拌制新的沥青混合料,而且需要将原有破损的沥青路面层运输出去,不仅需要耗费运输资金,而且在城市道路中更存在拥堵交通的问题,另外现场铣刨路面所产生的噪声和环境等污染,在日渐城市化的现在问题愈加严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对损害严重的沥青路面进行修护更换的新技术,直接将废弃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现场热拌合和摊铺,不仅充分利用了破损路面的沥青混合料,还能进行现场直接拌合压实,极大地方便了路面修复施工及缩短了建设周期,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施工工艺。文章以随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工程为依托,分析就地热拌再生技术的原理和优势,介绍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和要点,并明确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为类似道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修复提供参考。

1依托工程概述

随岳高速公路北起湖北随州淮河镇,与河南焦桐高速相接,南至湖南岳阳市道仁矶镇,途径湖北随州、京山、天门、仙桃、监利等地市。全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m。路面面层结构4cm改性沥青砼SMA-13+6cm改性沥青砼AC-20C+8cm改性沥青砼AC-25C。该高速公路在运营使用多年后,第LQ-1合同段出现大量沥青路面病害,需要进行大范围的修补施工,通过工艺分析,拟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处治面积达到7.3万m2。

2旧沥青路面的病害施工处理

在进行就地热再生前,原路面的严重病害均应处理完毕。通过调研分析,本高速公路路段的沥青路面病害情况及处理方式包括:(1)车辙超过4cm的路段先进行铣刨处理:用精铣工艺铣去辙槽两侧隆起部分,一方面使辙槽深度尽可能降低到4cm之内;另一方面使整个路面的平整度提高,使再生深度基本一致。(2)深坑槽的处理。当坑槽深度(包括损伤部分的深度)超过再生深度4cm时,需要对坑槽采用热修补的方式进行单独处理。(3)裂缝的处理。①当缝宽度大于0.5cm且深度超过5cm时,应沿裂缝中线开1cm宽、6cm深的槽,凿平槽的下表面,先用改性乳化沥青分次灌缝,直至乳化沥青灌满至槽底为止,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干燥后,用高温的改性沥青灌满裂缝;②当裂缝宽度小于0.5cm时,用改性乳化沥青分2~3次灌缝处理,直至裂缝灌满为止,不宜用填缝胶灌缝;③对于原来已用填缝胶处理的路段,在就地热再生施工前1~2d,应先把填缝胶钩出,再按上面①、②方法分开处理。(4)旧路面补丁的处理。当旧路面补丁较多较大,原用修补材料级配不良时、新的坑槽与裂缝较多时,应挖除4cm原修补材料,用与原路面级配一致的热沥青混合料重新修补。

3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

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工艺的主要流程是:旧路段加热→再生剂的喷洒→旧沥青路面的铣刨→新旧料的复拌→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碾压,以下对上述关键工艺进行要点分析和质量控制分析(见图1)。

3.1旧路段的加热

(1)工艺要点。温度是就地热再生施工中质量好坏的关键,应严格控制。旧路段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旧路面过度老化,温度过低将使原路面级配在铣刨过程中被破坏而影响路面强度。再生混合料温度过低会使路面空隙变大,降低混合料相互间粘结力,影响路面压实度和渗水系数。施工过程中用远红外测温枪随时检测温度,保证加热温度全程受控。加热机组对旧路面加热,应遵循匀速、均衡的原则。原路面必须充分加热:路表面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00℃,路面内4cm处的的温度不应低于100℃,翻松拌均后的旧路面材料温度不应低于130℃,也不应高于170℃。(2)质量控制技术。主要技术:①为了保证加热机加热板的加热温度被充分利用,把加热板的四周使用防火布围起来,在加热板与路面接触时起到了密封保温的作用,使燃料燃烧的热能充分被旧路面吸收;②对于部分维修的旧路面本身就有泛油的现象,经过加热后旧路面就有大量的沥青上浮到路面,这时需要铲除表面的沥青,减少了旧路面多余沥青的含量,杜绝了再生后的路面发生泛油的现象;③加热机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其轮胎上就沾满了油泥,应及时跟踪处理,防止局部油斑现象的发生;④当路过桥梁的伸缩缝加热时,一定要保护好伸缩缝,在伸缩缝上覆盖隔热板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温度过高对伸缩缝产生破坏作用。

3.2再生剂的喷洒

(1)工艺要点。再生剂保存在铣刨机的存储罐中,且通常加热到110~130℃时喷洒再生剂于混合料中,然后在大于130℃高温的条件下进行拌和,这样有利于再生剂在松散材料中的扩散,根据施工的需每天加满存储罐。(2)质量控制技术。主要技术:①经过改进后的再生剂喷洒装置与铣刨机行走的速度联动并可自动控制,能够准确的按照设计剂量喷洒,减少了人为因素、行走速度变化的影响;②再生剂在喷洒时加热到恒定的温度,在施工前预热再生剂到恒定的温度,再开始施工并喷洒再生剂;③改装后的再生剂喷洒系统能保证再生剂添加量的准确性、均匀性,既不多加也不少加;④再生剂控制量由铣刨机的操作手进行控制,质量检测员在开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进行剂量标定。

3.3旧沥青路面的铣刨

(1)工艺要点。铣刨宽度及深度按设计要求,当机械操作手根据设计要求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好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后由系统自动控制施工,再由操作手根据路况进行人工细调。现场质检人员随时检查铣刨的宽度及深度,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要保证铣刨无夹层,纵向接缝顺直。铣刨找平采用托杠两侧纵坡仪控制。(2)质量控制技术。主要技术:①路面铣刨的厚度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再生后的路面含油量,所以必须保证铣刨路面的厚度达到4cm左右,由操作手在机器运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铣刨的厚度;②为了保证路面施工后的美观性,在铣刨时沿着路面的线形进行铣刨,由操作手控制铣刨机的前进速度、方向;③铣刨面保持较好的粗糙度,铣刨深度变化时采取缓慢渐变的方法,铣刨时操作手随时检查、随时调整。

3.4新旧料复拌

(1)工艺要点。为了能够准确的控制,外掺料通过与HIR车组前进速度关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加入到松散材料中,由再生复拌机强制拌和。为了满足设计及施工的要求,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时,数量要准确,拌和速度要均匀,这样才能保证新旧混合料拌合均匀。新沥青混合料在工地拌和站进行拌和,使用运料车运送到施工现场(见表1)。(2)质量控制技术。主要技术:①复拌机新料添加系统改为联动系统,根据机组运行速度来控制所添加的量,新料添加的量根据每车实际添加的运料量进行理论计算核实;②复拌后的混合料如果在摊铺机的料斗中发生余料现象时,此时可适当加厚摊铺路面的厚度,直到复拌的混合料与摊铺时的混合料用量一致。当摊铺机的料斗缺料时,要及时检查铣刨深度是否与设计值偏离等导致缺料并及时调整;③对于旧路面有沉陷、坑槽地方,应采用冷铣刨热摊铺的方式处理,使用新拌沥青混合料填平压实后再进行热再生处理。对于拥包、推移的路面采用冷铣刨机把凸出的面层处理掉,使用新拌沥青混合料填平压实后再进行热再生处理。

3.5混合料摊铺

(1)工艺要点。经过再生拌和后的混合料由摊铺机根据路面设计的横坡就地摊平。摊铺时松铺系数大致为1.20,以原路面为基准面;摊铺找平采用两侧自动平衡梁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工监控,实时调整;摊铺过程中应加强接缝处的控制,确保新老路面平顺连接。(2)质量控制技术。主要技术:①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必须和再生复拌机保持一样的行进速度,摊铺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避免中途停滞,摊铺速度为1.5~2.5m/min,温度不低于130℃;②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宽度、厚度、平整度、横坡度、温度等摊铺质量,出现离析及边角缺料等不合格现象时人工及时找补处理;③摊铺机无法作业的施工面,如横断面不符合要求、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以及人工构造物接头等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开始摊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加热,加热温度不低于100℃;④摊铺后的路面接缝由现场的工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接缝处混合料偏少时,添加少量细料后再进行碾压工作。

3.6混合料碾压

混合料摊铺后,必须紧跟着在尽可能高的温度状态下开始碾压。除必要的加水等短暂歇息外,压路机在各阶段的碾压过程中应连续不断的进行。同时也不得在低于规范的温度状态下反复碾压,以防磨掉石料棱角或压碎石料。碾压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每次碾压应直至摊铺机跟前,初压应紧跟摊铺进行,但不得出现推移、发裂等现象;应先碾压横缝再压纵缝,逐次向中心推移;接缝出现局部蜂窝、离析处及时用细料填补复压。

4结束语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沥青路面修复的现代化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旧有沥青废弃料,高效率地在现场实现拌合、摊铺和碾压,经济且环保。依托随岳高速公路LQ-1合同段的沥青路面病害问题,采用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施工,首先对旧沥青路面的病害进行施工处理,其后详细分析了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为类似病害沥青路面的修复及性能维持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作者:孟凡勇 单位:枣阳市市乡公路管理段

参考文献:

[1]蒋双全,杨博,董刚.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现状[J].西部交通科技,2009,(2):63-66.

再生剂范文篇5

1实验部分

1.1原料与仪器

1.1.1原料新沥青:辽河AH-90高升工地;再生剂:自制;废旧沥青:鞍山千山公路废旧沥青混合料中提取。

1.1.2仪器LY型沥青延度测定仪:无锡市石油仪器设备厂生产;沥青针入度试验机: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SYD-2806E全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器: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82型沥青薄膜烘箱:无锡市石油仪器设备厂。

1.2样品制备

将回收好的废旧沥青称重后放入恒温烘箱中,升温至85℃使其熔融,按m(再生剂)∶m(新沥青)∶m(废旧沥青)=9∶10∶100,加入再生剂和新沥青,搅拌均匀,赶出其中的气泡,制得符合JTGF40—2004中2-2气候分区中A类90#沥青标准的再生沥青[6,7]。1.3样品的老化实验采用旋转薄膜烘箱加速模拟自然老化的方法,分别将2个内径(55±1)mm,深(35±1)mm的圆筒形金属器皿装(50±0.5)g的再生沥青和新沥青。将其放入(5.5±1)r/min的旋转烘箱中,对再生沥青和新沥青进行老化实验。在150、163和180℃3个温度下分别老化5、10、15、20和30h后,测定重量、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

2结果与讨论

2.1再生沥青主要理化性质测定

辽河AH-90高升工地新沥青及再生沥青主要性质见表1。由表1可见再生沥青符合JTGF40—2004中2-2气候分区中A类90#沥青标准。

2.2再生沥青老化后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沥青的老化首先表现在其使用性能的衰退,随着老化温度的提高和老化时间的延长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都有明显改变。图1~图3列出了再生沥青在不同老化温度下以及不同的老化时间内,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的变化。老化时间/h图3再生沥青延度随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的变化由图1可见,随着老化温度的升高和老化时间的延长,再生沥青的软化点快速升高。在同一温度下不同老化时间里,软化点近似呈线性增长,老化速率没有明显改变。在相同的老化时间里,温度越高软化点升高速率越快,这说明温度对沥青软化点的升高起着加速的作用。在高温下沥青更容易老化。由图2可见,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针入度在有规律的减小,在老化前20h针入度减小很快基本呈线性变化,20h以后针入度变化逐渐平缓。而由图3可以看出延度在老化前15h,尤其是前10h下降非常快,说明沥青的延度在老化初期变化速率较快,在中、后期再生沥青的延度基本不变。由图2、图3可以看出老化前期阶段是沥青老化的主要时期,这里称为老化加速期。老化加速期之后称为老化稳定期。在同一温度老化过程当中,软化点变化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针入度和延度有显著的老化加速期。由此可知降低沥青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速率,缩短老化加速期,提高老化稳定期主要理化性质,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提高,延长沥青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

2.3再生沥青与新沥青的抗老化性对比

为了比较再生沥青抗老化综合性能的优劣,对再生沥青和新沥青作抗老化对比实验,实验采用失重系数法。经薄膜烘箱实验后,试样失重数据及失重率(即样品的失去的质量占样品老化前质量的分数)结果见表2、表3,并在不同老化温度下对老化时间与失重率作图,见图4、图5。•由表4可见,老化温度越高,λ越大,180℃失重系数>163℃失重系数>150℃失重系数,即表现出高温下失重增大的性质。这可能与高温下沥青发生裂解导致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引起挥发量增大有关。另外,由于失重率均为正值,由此可见这几种沥青的老化是以蒸发损失轻组分引起沥青变硬为主的。从失重系数λ的大小还可以看出,新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再生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这可能是由于再生沥青中的再生剂含有较多的轻组分或小分子组分引起的。

3结论

(1)以辽河AH-90高升工地沥青为再生沥青的补充沥青,选用自制废旧沥青再生剂,m(再生剂)∶m(新沥青)∶m(废旧沥青)=9∶10∶100制备出符合JTGF40—2004标准中2-2气候分区中所要求的A类90#沥青。

再生剂范文篇6

关键词: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余热利用实验性能分析

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电力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华东电网、南方电网、华中电网空调制冷负荷比重均已超过了30%,开发研究新型节能、节电的空调系统显得非常紧迫。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以低值热源为供能能源,所需的热源温度可在80℃左右,不仅可以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也可利用包括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且,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蓄存,蓄能潜力很大,比冰这常用的蓄能材料的蓄能能力高3~5倍。因此,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越来越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液体除湿空调的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主要局限于理论模型研究、数值模拟和单体除湿器、再生器的性能分析,如H.M.Factor、P.Gandhidasan等人对液体除湿的传热传质进行数值研究[1][2],Öberg等人建立除湿塔、再生塔实验台,来研究影响单体设备工况的因素[3],较少涉及整体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本文以实际的整体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用以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调整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使系统稳定运行,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在稳定工况下的实际运行特性。

1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实验装置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是由除湿器、蒸发冷却器、溶液冷却器、溶液加热器、再生器、集热器及蓄能水箱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见图1。被处理空气(新风或空调室内回风)在除湿器1内与液体除湿剂进行热质交换,被处理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液体除湿剂吸收后成为干燥的空气,然后进入蒸发冷却器2,经历等焓加湿过程,随空气含湿量增加,空气的干球温度降低,达到空调所需的送风温度状态。同时,除湿剂溶液也进行包括吸湿和再生两个循环过程。吸湿时,溶液泵5输送的高浓度除湿剂溶液,经冷却器3降温后进入除湿器1,低温高浓度除湿剂溶液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小于被处理空气的水蒸气分压,除湿剂溶液就从空气吸收水蒸气,使空气干燥,完成除湿过程;除湿剂溶液吸收水蒸气后,变为稀溶液,为使吸湿过程延续,除湿剂溶液需再生。再生时,稀溶液由溶液泵5送入溶液加热器6,经加热后进入再生器7,在再生器内加热的溶液与外界环境空气接触,此时除湿剂溶液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大于再生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引入的环境空气将除湿剂稀溶液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带走,实现除湿剂溶液的浓缩再生。

1.除湿器2.蒸发冷却器3.溶液冷却器4.集液器5.溶液泵6.溶液加热器

7.再生器8.太阳能集热器9.蓄能水箱

图1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原理图

2实验研究方案及方法

2.1实验系统结构

按图1所示的系统搭建实验装置,除湿器和再生器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采用填料塔结构,填料为不锈钢规整材料,填料的比表面积350m2/m3,填料的平均当量直径0.01m,填料高度1.0m。

蒸发冷却器的截面尺寸0.09m2,湿膜的平均当量直径0.01m,湿膜长度0.15m,湿膜的比表面积350m2/m3。

溶液冷却器的冷却换热量在0~12kW范围内可调,溶液加热器的加热量在0~18kW之间可调。

2.2实验研究方案

根据除湿器和再生器单体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到除湿器和再生器的优化运行参数,除湿器运行时的基本参数值是,溶液的入口温度30℃、入口浓度40%、入口流量900L/h,处理空气的入口温度35℃,入口湿度20g/kgDA,入口流量400m3/h。再生器运行时的基本参数值是,溶液的入口温度60℃、入口浓度40%、入口流量320L/h,再生空气的入口温度为26℃、入口湿度15g/kgDA。然后以整个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实验对象,参照单体设备的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工作参数,待系统进入稳定运行,测定空调系统运行参数,研究溶液浓度、热源温度与供冷量、能耗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实验方案要求,测量内容主要有:环境空气温度、湿度,冷却水进出水温度,进出除湿器和再生器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量,溶液参数测量,进出除湿器和再生器溶液的温度、流量、浓度等;能耗参数测量,溶液加热量、冷却量,风机、溶液泵的功耗等。

温度测点共15点,用0.3mm的T型热电偶作测温元件。温度测点包括温度和湿度测点。温度测点有环境空气温度、进出除湿器和再生器空气的温度、进出除湿器和再生器溶液的温度、集液器内溶液的温度、溶液冷却器进出冷却水温度、溶液加热器进出水温度。湿度采用测各点的湿球温度,结合该点的干球温度,换算出含湿量,有环境空气湿度、进出除湿器和再生器空气的湿度等。

空气流量采用毕托管与微压差计测量,根据各点空气气流的动压,换算出空气流速及管道内空气的流量。水和溶液流量采用转子流量计测量。浓度的测量采用先测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溶液的浓度与密度对照表,查出溶液浓度。

采用美国HUIPO公司的数据采集仪采集温度、流量等参数,用三相电测量表测量电量参数,浓度和空气动压测量采用非电信号测试手动输入。实验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处理的程序编制软件采用VB编写,通讯通道采用计算机的COM口,所有数据在计算机界面上显示并被保存在数据库内。

3实验数据与分析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的目的是测试系统在稳定运行时,系统匹配的工况参数,来分析溶液浓度、热源温度与供冷量以及能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验过程中,以稳定冷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即首先调节并稳定除湿、加湿部分的工况,实现送风状态的稳定,然后调节再生器的入口工况,如再生温度、再生溶液流量等参数,使除湿器与再生器实现浓度变化的平衡。浓度变化是否平衡,用检测除湿侧与再生侧单位时间内的传质量是否平衡来确定。

经80℃的热水加热的再生溶液,在以上所得出的优化的参数条件下工作,经过调节,溶液温度稳定在61℃左右,此时除湿量差在零附近波动,除湿与再生基本达到湿平衡,系统运行达到稳定。本实验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系统的参数值为:空气的入口温度:35℃;空气的入口湿度:20g/kgDA;除湿空气流量:386m3/h;再生空气流量:360m3/h;溶液的除湿温度温度:30℃;溶液的浓度:40%;溶液的除湿流量:950L/h;溶液的再生流量为300L/h左右,加湿水温度:15℃。稳定工况测定的部分实验参数的变化曲线见图2至图5。

从图2可见,通过调节再生溶液温度和再生溶液流量,大致经过30分钟,系统的除湿量和再生空气带走水蒸气量达到平衡。在该时间段,再生溶液的温度变化正好和除湿与再生绝对湿度的差值变化趋势相反,从图3可见,开始时热源温度较高,再生溶液温度上升,再生效果增强,再生空气带走水蒸气量增多,溶液浓度增大,将有利于除湿;同时,集液箱内的溶液温度上升,除湿器溶液入口温度也跟着上升,溶液除湿效果受到影响。综合溶液浓度增加有利于除湿和除湿溶液温度上升削弱除湿两方面的因素,当空气入口湿度20g/kgDA,要求经等焓加湿降温后温度为20℃时,从图4和图5可以发现,在系统调整时,开始加热量加大,冷却量增加,但除湿量,即制冷量,变化不大,反而系统的热力系数受到影响。因此,从实验的结果可见,在一定的处理空气入口湿度和经等焓加湿后其空气要求温度条件下,对一个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来说,有一个合适的热源加热量和一个最佳的再生溶液温度。

由实验值可见,当热源温度在80℃的条件下,再生溶液的入口温度稳定在61℃,其它入口参数基本稳定在设定工况,系统运行稳定;送风温度(即加湿后空气温度)为20℃左右,满足空调系统使用要求;系统在20℃送风温度条件下,当热源的加热量稳定在7.5kW时,可制取冷量在5kW左右,热力系数在0.6上下波动;再生空气带走大量的溶液热量,该系统的水冷却量仅是制冷量的1.3倍,在6.5kW左右,与其他的利用热源驱动的制冷方式,冷却量也较明显的减少。

图2除湿与再生绝对湿度变化差

图3部分参数测试值的变化

图4热力系数的变化(kW/kW)

图5加热量、制冷量和冷却量的变化

由实验的结果可见,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在系统达到稳定运行时,除湿器和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循环量并不是1:1的,在本实验条件下除湿器和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循环量3:1左右时,系统趋于稳定,当驱动热源发生变化或送风温度的限定条件不同,达到稳定的除湿器和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循环量比也会不同;该系统驱动热源在80℃的条件下,制冷的热力系数在0.6上下,有较好的热力性能;这种空调系统用80℃左右的驱动热源是低品位热源,一般的工业废热、余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均可作为驱动热源,因此,只要有一般废热、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场所都可以推广应用,节能空间巨大。

4结论

a.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在合适的参数下工作,空调的送风温度可达20℃,该温度基本满足一般舒适性空调送风温度的要求。因此液体除湿空调从送风状态而言,具有应用的可行性。

b.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在80℃的热源温度条件下,能提供空调系统所需的送风温度和制冷量,有较好除湿空调系统的系统热力性能,在类似的用低温热源驱动的空调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

c.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驱动热源是低品位热源,只要有一般废热、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场所都可以推广应用,应用前景广阔,节能空间巨大。

参考文献

1.H.M.FactorandGershonGrossman.Apackedbeddehumidifier/regeneratorforsolarairconditioningwithliquiddesiccants.SolarEnergy,1980:541-550.

再生剂范文篇7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

众所周知,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由于原材料中增加了铣刨料(RAP料),其施工工艺受到一定影响,故应加强对RAP料的控制,包括含水量、级配、沥青含量检测,且需重点测试再生沥青的粘度和针入度[1-2]。RAP料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拌和与施工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施工规范,且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也还不充分。因此,全面总结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总结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推广应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实践,从施工机械、试验仪器要求,原材料堆放要求,再生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等方面探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热再生沥青路面的修筑质量。

1RAP料质量控制

由于铣刨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于部分粗铣刨工艺,RAP料中常会掺杂一定比例的大颗粒RAP料或RAP料的成团料,所以要求RAP料运至拌和厂后应进行2次破碎和筛分。根据实践经验及相关调研结果[3-5],建议采用11mm方孔筛将RAP料首先分成粗、细2部分,然后采用33或31mm筛网将超粒径颗粒分离出来并进行2次破碎。实践表明,对RAP料进行2次破碎和筛分能够对RAP的级配进行有效控制,极大地提高再生混合料的质量。对于RAP料的处理,在拌和厂将其破碎后也可考虑采用更多的筛网进行分级,如将破碎后的RAP料筛分后分成3级。RAP料经破碎和筛分且其级配满足生产要求后即可送至拌和楼生产,也可以先堆放储存备用。在自重、温度和旧沥青共同作用下RAP料很容易再次结团,因此RAP料堆放不宜过高(以不超过2.5m为宜),且机械设备不得在料堆上行走和停留。为减少RAP料中的水分对再生混合料质量的影响(RAP料含水量不宜超过3%),应对RAP料堆进行覆盖。此外,RAP料应堆放在坚硬场地上,并需有良好的排水、防雨和通风条件,且堆放附近须严禁明火,并远离易燃物品。

2集料质量控制

集料堆放和装运方式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集料的均匀性和矿料级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生产过程中,应首先确保集料的级配稳定(包括RAP料的级配)。集料堆放和装运不规范是导致集料离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须确保集料堆放场地硬化、整洁,需有完善的排水设施,以防止集料2次污染。此外,还须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集料串场,且细集料应设防雨棚,防止受潮结团。集料堆放方式取决于集料特性,细集料和单一粒径的粗集料可采用各种方法堆放。而具备一定级配的集料,堆放过程中为防止离析应分层堆放,不应堆成锥体状。正确堆放方式有以下3种:小料堆分散堆料、分层水平式堆料、分层斜坡式堆料。采用正确方式堆料可以减少集料离析,保证材料的均匀性。集料装运过程中,也应采取分段式来回装料。常采用3段法装料,以减少集料离析。

3再生混合料拌和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拌和,关键环节是对RAP料的加热,要求热再生拌和设备有可靠的RAP料加热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6-8]。间歇式沥青拌和楼改装后可用于拌制再生沥青混合料。目前,常见厂拌热再生拌和楼采用高位滚筒对RAP料进行单独加热,然后将其投入拌缸与新集料混合。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RAP料的充分加热,提高再生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此外,最新厂拌热再生拌和楼增加了高位拌缸,主要考虑到再生剂添加及RAP料再生过程需要。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拌和时,建议采用独立的RAP料加热设备。由于受到施工性能的影响,RAP料加热温度一般可达到80℃以上,故要求RAP料经加热进入拌缸后,应先与热的新集料搅拌5~10s,目的是对RAP料进行2次升温,然后再加入新沥青并拌和。拌和时间在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且无花白料的基础上适量延长。工程实践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热再生混合料的总拌和时间一般比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延长约15s。对于大比例RAP料掺量的厂拌热再生方式,若旧料中的沥青经与新沥青调和后仍无法达到相应的指标要求,则需在再生料中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对RAP料中的旧沥青进行性能恢复。掺再生剂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中,涉及到再生剂的添加方式的确定。本文将再生剂掺加工序分为2种:一是将再生剂直接加入经干燥筒加热的旧料中拌匀,并按顺序添加新矿料、新沥青和新矿粉;二是将再生剂先与新沥青按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到旧料中拌匀,再按顺序添加新矿料和新矿粉。RAP料上料通常用2个冷料仓进行,分别输送粗细RAP料,且经热再生设备加热后按配合比将加热后的RAP料与适量再生剂、新集料、沥青同时投入拌缸中拌和。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生产情况来确定再生剂添加方式。实际生产中,由于RAP料用量增加,拌和楼的拌和时间应在小比例RAP料掺量的基础上延长10~15s较为合适。沥青加热温度应按沥青的粘温曲线来控制,集料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90~210℃(RAP掺量在30%以内,掺量更高时温度会高于此值)。试拌后进行检测、调整、确定,主要应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满足《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再生混合料出料温度应比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5℃,沥青混合料正常出料温度应在155~170℃,超过190℃者需废弃,热沥青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混合料存在质量问题,则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对拌和工艺予以纠正。为了更好地保证生产质量,每d生产结束后,要求用拌和楼打印出每盘混合料的各档料参配比例,并核算1d的混合料总产量,实现总量控制。按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抽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并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按每d产量计算平均厚度,并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

4再生混合料运输和摊铺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运输过程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一般可比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高5~15℃,正常出料温度在155~170℃。运料车装料时应前后移动,采取3段法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为了保证混合料的到场温度和避免环境污染,运料车应用篷布覆盖,直到卸料结束才可以揭开篷布。要确保摊铺机匀速前进,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运料车不得撞击摊铺机。现场碾压工艺、摊铺速度、找平方式及纵横向施工缝的设置等应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要求。现场应实时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摊前摊铺机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且必须拼接紧密,不许有缝隙,以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5结语

本文总结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料破碎、筛分及其储存,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再生料拌和楼生产控制各环节,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各环节的技术要点,提出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对类似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作者:何柳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亚军.再生剂对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效果的比较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5(4):58-62.

[2]盛兴跃,熊巍,文海.沥青热再生剂路用性能的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7(1):47-50.

[3]桂勘,桂岗.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4(1):49-52.

[4]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5]张文会.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

[6]蔡全辉.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应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再生剂范文篇8

关键词:垃圾;再生骨料;水利;应用

1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达20亿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50%,水利工程的旧混凝土建筑物拆除,也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了水源,同时也污染了环境,特别是一些有害的垃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水利工程发展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大力发展建筑垃圾在水利工程上的应用,以解决废弃旧混凝土的处理,便于节约天然骨料资源,减少废弃混凝土的清运和处理费用。

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简介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建筑垃圾)经过破碎、清洗、筛分按级配分级后,生成的混凝土骨料。再将这些骨料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砂石等材料,再加入水泥、外加剂、掺合剂、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骨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骨料全部为再生骨料;粗骨料为再生骨料、细骨料为天然砂;粗骨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骨料为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替代部分粗骨料或细骨料。研究表明[1],再生粗骨料的循环利用次数、颗粒粒径、替代率及水灰比等会影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新拌混凝土中掺入再生粗骨料会影响和易性和含气量,再生粗骨料的体积密度和容重随再生粗骨料循环利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值下降越大,坍落度经时间损失值越大,再生混凝土坍落度随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0%~100%范围内,随着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值下降,水灰比在0.4~0.6范围内,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合适级配的再生骨料,直接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质量。

3再生骨料的生产

由建筑垃圾生产绿色水工程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科研小组研制的滚碾式再生细骨料制砂机,制备出级配合理、粒形良好、针片状含量少、石粉含量可控、级配连续、粒径较好的高品质再生细骨料,该科研小组针对传统建筑垃圾制砂机存在可控性差、易造成骨料内伤等缺点,再生粗骨料改性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再生混凝土应用领域较窄等问题,滚碾式再生细骨料制砂机以及再生粗骨料品质提升工艺,实现再生粗、细骨料高品质提升;以再生粗、细骨料为基础配制大骨料低热再生混凝土、再生细骨料面层混凝土、再生透水混凝土等系列再生工程骨料,不仅可以实现系列绿色再生材料在水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也可以改变相关规范缺乏的现状。针对目前再生粗骨料物理及化学强化方面存在缺陷,通过改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体系及外加剂技术,提高再生粗骨料与砂浆界面过度区强度,实现再生粗骨料高品质提升。高品质再生细骨料生产装备及系统,与传统技术相比,节省投资30%~50%。该设备解决了传统固液分离装置存在的只能对部分粒径大小的颗粒物进行处理的局限性。

4再生骨料混凝土组成

本次试验的再生混凝土由增强剂、水泥、骨料等组成,各组分材料的选择要求如下:增强剂:选择混凝土快速增强剂。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酸盐水泥。骨料:选用建筑垃圾制造的小石5mm~20mm、中石20mm~40mm、大石40mm~80mm,以及细度模数在2.2~3.0的天然砂。水:凡符合GB5749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和,不得使用

5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制参数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初步拟定:按工程要求强度在20MPa,最适宜的水灰比为0.5。具体配合比参数如表1所示。

6再生骨料在水利工程的应用实例

6.1项目概况。广西桂林市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临桂新区机场路以北片区湖塘水系连通工程中试项目,位于桂林市临桂新区,为Ⅱ等工程,护岸等主要建筑物按2级建筑物设计。本工程的建设,将实现青狮潭水库灌区西干渠与沙塘河连通,秧塘支渠与兰塘河、蔡塘河连通,沙塘河与蔡塘河连通,大大改善了本片区及下游中心区水系的水生态环境,使水系水质达到III类控制目标,临桂新区机场路以北片区将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并与下游基本建成的中心区湖塘水系融为一体,构建了整个临桂新区湖塘水系新格局。是结合城市规划、水生态景观及防洪排涝要求,通过沟通现状鱼塘、水塘、低洼地形成河道水域,营造临桂新区机场路以北片区景观水域,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工程。6.2方案设计。本项目采用C20再生混凝土浇筑水域两侧挡土墙,墙背砂卵石回填,迎水面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大卵石,堤顶浇筑10cm厚C20再生骨料混凝土,镶嵌小卵石形成亲水步道。具体实施情况见图。

7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

7.1基础开挖清理。按照图纸测量放样,开挖土方。清除挡土墙用地范围内的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7.2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料、拌和及运输。(1)基础混凝土浇筑采用C20再生骨料搅拌机拌制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入料。(2)搅拌机在挡土墙旁边直接拌制,采用溜槽直接灌入仓内。若现场温度在25℃以上时,需25min~30min内完成。(3混凝土浇筑、模板安拆严格按照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施工。(4)再生混凝土拆模后,标准养护28天。8结语经过严格的施工管理,上述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达到了22.1MPa。通过对再生骨料的优化,可以减轻建筑垃圾的堆放,变废为保,在现有自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开发再生骨料在水利工程的应用,利国利民,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再生剂范文篇9

关键词:太阳能;再生;硅胶;智能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人们对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合适,还要求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处在较低水平,因而对除湿机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除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干燥剂除湿率及机械性能问题,能源利用率及传热问题,除湿区和再生区之间、转芯和风道之间的结构、密封问题,整个装置的轻巧性、拆装性和成本问题等,实际应用中都需要加以考虑。为此,研发一种节能、环保、高效、低噪声、体积轻巧的新型除湿系统迫在眉睫。

1除湿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常用的空气除湿方法有冷却除湿法、压缩除湿法、溶液吸收除湿法和固体吸附除湿法[1]。其中,固体吸附除湿是将固体除湿材料装载在空气流道内对流过的空气进行除湿,除湿材料经加热再生后又可继续吸附,具有处理空气量大、除湿能力强、结构简单且无污染等优点。固体除湿主要包括转轮除湿[2-4]和固定床除湿,主要能耗均为再生耗能[5]。再生耗能的来源和能源形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节能效果。传统的电加热存在能源利用率低、对吸附剂造成损坏等缺点[6]。为了降低再生过程中的能耗,提高再生效率,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能量来源提出了各种加热再生方法,包括太阳能辐射再生、超声波再生、电渗再生以及微波再生等。有研究表明,通过太阳能系统可满足室内50%的能源消耗[7]。采用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将显热和潜热分开处理,能实现节能和舒适性的要求[8]。

2除湿系统结构设计

2.1整体设计

除湿系统由除湿筒体、转动驱动部件、通风机与柔性连接件、电控组件、支架等组成。其中除湿筒体由太阳能加热外筒、电加热内筒(两筒内填充硅胶干燥剂)、风筒等构成;转动驱动部件主要由步进电机、加速器、轴承及相关连接与固定件等构成;电控组件主要由电机、加热等控制元件等构成。整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2.2工作原理

太阳能再生式除湿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除湿系统结合了太阳能再生方式及转轮除湿和固定床除湿的优点,在结构设计上采用迎光再生侧与背光除湿侧1∶1的多层筒状结构,两侧面积越接近,均匀性越好,所需的再生温度也越低。外层为太阳能加热筒,筒中设置真空夹层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太阳能加热筒利用太阳能热辐射的能量加热硅胶使其再生,当夜晚或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内层电加热筒对硅胶进行辅助加热。通过这种多层筒状结构,可为除湿系统中的硅胶再生持续集中供热。背光侧硅胶吸附饱和后转动到迎光侧进行脱附再生,原迎光侧的硅胶则相应转动到背光侧对空气除湿,由此可实现硅胶的边吸附边脱附,从而缩短再生时间,降低能耗,减弱噪声提高除湿系统整体性能。

2.3除湿转筒

为了使太阳能利用率最大化,太阳能加热筒双层有机玻璃间为真空层,内层有机玻璃筒外壁包裹高吸收率、低发射率的太阳能热吸收膜。有机玻璃筒端设置法兰,以便与不锈钢筒连接。太阳能加热筒设计结构如图3所示。电加热筒采用不锈钢筒作为支撑,不锈钢外壁加设2块肋片将转筒分为迎光侧再生区和背光侧除湿区,同时配备智能温控仪,控温更精准。外壁包裹如图4所示硅橡胶加热带,直接加热筒间填充的变色硅胶使其再生。电加热筒结构如图5所示。特殊结构转轴(如图6所示)上两圆盘分别与电加热筒筒端采用平头螺丝连接。太阳能加热筒与电加热筒再通过筒端法兰结构连接,筒间填充硅胶干燥剂。组装出的除湿系统转筒部分如图7所示,筒端部开有通气孔,内衬托有既防漏硅胶又能通风的内丝网。

2.4控制系统设计

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带动联轴器另一端的转轴旋转。通过计算机编写程序输入研控驱动器,实现转筒的间歇式旋转。计算机连接GRM200G等远程控制模块,对PLC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软件远程对太阳能除湿器进行及时控制和研判。当除湿系统除湿效率达不到要求时,可通过计算机或手机更换模式和增大除湿系统功率。该情况下的大数据会反馈到控制系统,在以后出现类似情况时,除湿系统会自动加大功率。远程操控过程如图8所示。为了增加进气量,提高除湿系统除湿效率,在转筒左侧加设进风口与风机相连,为装置供风。最后综合实际性能及成本因素,对电机及风机进行优选计算。步进电机参数见表1。因为硅胶堆积,风仅能从孔隙流动,风量达不到最大,故选用JQ12032L12B型风机,其参数见表2。

2.5壳体设计

风筒固定于支架上,筒内加装分隔板将风道均分为上下两部分,与转筒再生区和除湿区位置相对应。转筒法兰上开沟槽连接风筒,采用O型密封圈进行动态密封。转轴两端靠轴承及轴承座固定于支架。在风筒下侧设置进风口和送风口,风机引流的湿空气经干燥除湿后送到室内;再生区风筒右侧开通风孔,硅胶脱附再生后释放的水蒸气由此排出。风筒通风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9风筒通风示意图

3系统创新性

(1)采用间歇转动连续工作形式,延长单侧工作时间,使硅胶吸附脱附充分,同时保持连续工作,达到最大除湿效率。与传统转轮式除湿系统相比,该系统综合了转轮式和固定床式除湿系统的优点,在高效除湿的同时保证了连续工作。(2)除湿机体为多层筒状覆膜转筒,增加了硅胶的填充量,提高了除湿量。在有机玻璃筒中采用真空+太阳能热吸收膜集热,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3)为保证除湿系统在夜间或阴天等太阳能资源少而湿度大的情况下仍高效运行,在转筒迎光侧内侧设置电加热器,辅助太阳能加热。与传统的侧边设置加热器相比,内侧设置集热器增加了传热面积,强化换热,提高了脱附效率。(4)系统各部分采用组合式安装,装配方便,拆卸灵活,便于维修,延长了使用寿命,还利于材料更换。(5)采用倾斜安装方式,使太阳能辐照角度达到最佳。通过轻巧简单的支架设计,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脱附效率。

4结语

再生剂范文篇10

1.1络合萃取法

以有机叔胺为萃取剂,首先有机叔胺与硫酸反应生成离子缔合体,再与水相中的带磺酸基团的阴离子结合,进入有机相,萃取完成后,加入稀碱液进行反萃,实现有机物的回收和萃取剂的重复利用。常用的络合萃取剂体系为三辛烷基叔胺(N235)-正辛醇-煤油。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处理快速高效,可回收废水中的部分产品来降低综合成本,但在萃取过程中,有机溶剂会溶解和夹带到水相中,在增大运行成本的同时会带来二次污染。

1.2液膜分离法

液膜分离法综合了固体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的优点,在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萃取剂形成油包水的液滴,水相中的污染物透过膜层进入萃取相,分层后萃取相破乳得到浓缩液并回收萃取剂。该方法处理过程简单,处理成本低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如何选取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找到适合处理DSD酸氧化废水的乳状液膜体系,包括寻找高效的破乳手段等,都还未见成熟的应用实例。

1.3高级氧化法

氧化法可使化合物结构转变,降低色度、CODCr和TOC浓度,提高m(BOD5)/m(CODCr)值,高级氧化技术(AOP)可在水溶液中产生以羟基自由基为主的强氧化自由基,快速分解难降解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主要包括Fenton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8-11]。该方法是处理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通过强氧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CO2和H2O,但处理成本过高,消耗量大,且往往需要与其它处理方法联用才能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1.4树脂吸附法

随着新型树脂材料的出现,树脂吸附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的处理中,相对早期的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选择性强,物化稳定性好,解吸再生较为容易,尤其是大孔吸附树脂,比表面积大,极易再生]。该方法可回收一部分产品,部分实现了资源回收,树脂经脱附剂再生后可重复使用,但由于DSD酸氧化废水CODCr浓度高,设备投资较大,树脂再生频繁,处理费用高,不利于工业化的实现。

1.5蒸发-干燥-焚烧法

通过多效蒸发的方法将氧化废水浓缩、冷析、压滤回收部分DNS酸,滤液经喷雾干燥和焚烧,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得到副产品硫酸钠。该方法虽然能大规模有效地处理DSD酸废水,但处理能耗高,焚烧尾气需再经过复杂处理后方可排放,且投资大,处理费用高。

2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