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制度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0:40

村务公开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篇1

二、村务公开原则上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项,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都要予以公开。其范围包括村务决策、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公开内容应当严格按照村务公开目录进行。

三、村务公开要遵循“实用、方便、明确、简捷”的原则,以固定的村务公开栏为主,还可以通过“公开日”、“质询日”、“民主听证会”、“村务简报”、“明白纸”、广播等形式,有条件的村应当通过电视、网络、触摸屏等形式公开。条件不具备的村,要实行电话公开。

四、村务公开栏应设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公开栏的设置、规格、防护设施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设计,应具备防雨防风条件,便于经常更新。

五、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分别在各自然村公开村务。

六、规定的事项,应当每季度公开一次。其中,财务收支情况应当逐项逐笔公布;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当每月公布一次;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公开。

七、 村务公开应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办理时限比较长(一年以上)的重大事项,应分阶段公开。

八、 村务公开栏的内容应至少保留10日;公开时间少于10日的,应当重新公布。

九、村务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对公开内容,由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审核后,进行公开。必要的事项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按程序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监督下进行。

十、村务公开应当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提出方案。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

(二)审查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确定。

( 三)公布方案。村民委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村务不公开 假公开的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县监委实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并运用检查结果实行奖惩。对村务公开真实、全面、及时、规范的给予表彰,对不公开、假公开的实行责任追究。

一、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能认真改进的记录在档;

二、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较为严重,短期内又没有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的,实行诫勉谈;

村务公开制度篇2

(一)党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目标任务。包括: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及落实情况;重大决策、决定、决议执行情况等。

2、思想建设。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党支部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党建主题活动情况;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等。

3、组织建设。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工作职责;民主生活会及整改情况;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情况;年度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党建目标管理考核情况;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奖惩情况等。

4、作风建设。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及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等;

5、工作动态。包括:年度财务收支及重要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以及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二)党务政务公开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凡是涉及党的秘密事项,或者有关事项尚处在秘密阶段,不列入党务政务公开内容。

(三)党务政务公开,主要采用党务政务公开栏和有关会议、印发文件、不定期通报、简报、文字告示等载体向群众公开相关内容的形式。

(四)党务政务公开,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将长期的、程序的公开内容与动态的、阶段性的公开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等方式。

(五)党务政务事项的公开时间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如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情况;年度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奖惩情况等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七天。

(六)有关事项公开前,应当按内容分别报经党组织书记和分管负责人审定批准。

(七)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或方式,不得侵犯法律规定的公民个人名誉权、人格权和隐私权。

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村务、财务公开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制定本制度。

(一)村务财务公开内容。

1、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

2、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

3、水、电等费用的收缴情况;

4、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

5、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分配和使用情况;

6、宅基地使用、村民建房审批情况;

7、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政策,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8、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政策的落实情况;

9、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

10、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12、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和村干部报酬情况;

13、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

14、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二)村务公开方法。

按规定的有关内容,经村务民主监督委员会逐项审核,在便于群众规看的地方设立村务公开栏,及时向村民公布。村级财务必须做到逐笔逐项公开明细账目。

(三)村务公开时间。

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每月15日至20日为村务财务统一公开日。

村务公开制度篇3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7——9人组成,由村民代表会议在村代表中推选产生。组长由小组成员推选产生,小组成员任期与村委会换届同步,可连任。小组成员中应妆有具备一定文化和财会知识的村民组成。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监督小组成员。

村务监督小组主要职责:

一、督促村民委员会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

二、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

三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

四、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的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肋开展对集体财务审计。

小纪镇吉汉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工作职责

1、监督村民委员会的财务收支和管理工作。

2、监督、核查财务制度、财务计划、承包合同及其他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

3、按期审核财务账目,对收支项目存在疑问的,有权提出质询,要求当事人解释并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或举报。

4、凡向村民收取的费用以及土地补偿等收益,一切支出经进理财小组审核签字盖章后才能报销入账。

5、监督财务公开情况,对财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6、年终总结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并向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代表会报告。

小纪镇吉汉村档案管理制度

一、文书档案:上级来文均需登记编号,本村一切会议有专人记录,上级文件和本村制定的各种报表资料及会议记录,年终分别装订成册,立卷归档。

二、会计档案:有关财务方面的账、据、表,按月装订,年终入档。会计因工作,按要求移交自已保管的会计资料。

三、村民档案:实行一组一册。村民的政治表现,例如受村委会或上级政府表彰嘉奖及先进事迹,反之受村委会或上级政府惩罚及原因,均记入档案。

村务公开制度篇4

90年代初期,招远市在对农村工作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了村民议事制度,迈出了农村民主管理的第一步。这一制度的推行,首次赋予了广大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干群关系一度紧张,揭干、上访等现象不断,一些村务工作虽然经村民议事会议议过,但群众仍然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导致一些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经过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民主议事的决策过程没有完全透明。在一些重大事情决策上虽然有村民代表参与,但由于多数村民不能直接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对决策的起因、办法、依据了解不全面,不透彻。而且虽然结果公开了,但多是事后公开,群众对决策产生的真实性有怀疑,甚至误解。二是决策实施过程缺乏监督约束。一些事情尽管经过村民会议进行了民主决策,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群众的参与和有效监督,有的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走了样,变了调,把“好经”念歪了。甚至有的村民议事决定的一套,干部执行的是另一套,把村民议事当成了摆设。三是缺乏完整有效的督查评估机制。一些村民议事确定的事项虽然实施了,但事情的结果如何,干部的工作如何,最终没有说法和交待,到头来群众糊涂,干部也不明白,致使群众对干部产生怀疑,对村民议事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市里组织了有关部门深入到农村进行调查,摸排问题,查找原因,研究措施。在总结分析金岭镇党员、村民两会议事制度,夏甸镇阳光政务制度,欧家夼村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要彻底解决农村中的一些矛盾,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在农村全方位推广村务公开,让村民参与到村务决策、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村民才会信服、支持,村民议事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为此,在对前段村民议事制度进行重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招远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把村务公开渗透到村民议事制度的全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健全体制,创新模式,在村务公开中规范完善民主议事制度

98年以来,招远市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到了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村务公开工作与村民议事制度紧密结合,配套实施,民主议事制度得到规范完善,村务公开工作也取得良好效果。

(一)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前民主决策的真实性。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扩大村民议事的范围。按照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都要由村民议事决定,都要及时、全面公开的原则,将原有的11项议事内容扩大到22项。大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小到一户宅基地的审批和一宗救济款的发放,凡是老百姓关心的事都通过村民议事来决定,决定后全部进行公开。二是改进村民议事的程序。过去民主议事的程序是由“村两委会议”提出议题,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直接决定。这种做法,由于村民事前对所议事项不了解,往往形成的决议或者为少数人意见所左右,或者是最终议来议去没有结果。对此,在议事程序上做了改进: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召开前5日内,将议题以明白纸或广播、专栏的形式进行公开,让全体村民充分酝酿讨论,而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意见收集上来,多数村民同意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通过,多数不同意的取消此项决策,相反意见基本持平的,再重新研究,提出新的议题。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强化决策内容的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凡是经过村民议事会议决策的事项,实行全过程公开,尽可能具体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在公开的方式上,以公开栏为主,同时还采取有线广播、发放入户通知单、明白纸等方式,力求方法多样,效果直接,扩大公开的辐射面和农民的参与面。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村民议事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群众高兴地说,以前村里决定的事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公道不公道,心里全明了。

(二)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中民主监督的有效性。重点规范和完善了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对话制度。主要是对村民议事会议形成的一些决议,由具体责任人,定期将执行情况在相关的会议上进行汇报,与群众进行沟通对话,接受群众质询,听取群众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是公开议政制度。除了召开会议、开辟公开栏让群众参与监督外,市里还采取在镇、村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政务监督信箱、聘请监督员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公开参政议政。三是定期审计制度。主要是对村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以及其它基金、资金收支情况,村级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定期财务审计,由镇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村理财小组成员具体实施,重点审计有无违规使用资金问题。审计结束后,将结果2日内向全体村民公开。20__年,金岭镇吴家村支部书记私人买了一部车,公私并用,费用个人负担。但有些群众不了解实情,认为车是村里买的,事前没有经过村民议事同意,对此议论纷纷。镇里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对村财务进行审计,及时地将真实情况做了公开。群众了解真相后,反而认为私车公用,费用由个人出不合理,于是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将支书的私家车做为工作用车,村里补给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消除了群众的误解,还了干部清白,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群众对村干部由怀疑到理解、佩服、支持,使村里的一些工作都得到顺利开展。

(三)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后民主评议的科学性。民主议事决定的事项办得怎么样,干部工作干的如何,最终都交给群众来评议,由群众下结论。每年年终,各村都把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向全体村民张榜公开,而后,由镇里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评议。主要评议以下内容:一是村民议事会议决定的事项落实怎么样,哪些应该给予肯定,哪些应该改进,哪些属于工作失误。二是通过一年来的运行,村民议事会议确定的一些制度、办法、办事程序有没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三是对干部一年来工作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威信以及班子的团结情况等进行评议。四是评议干部有无不廉洁行为。对工作方面评议出来的意见,要求村 两委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在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中同时向群众公开。对干部的评议,各村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把干部的工作政绩、廉洁自律行为等方面内容同年度工资、奖金挂钩,同干部任免挂钩。这种做法,既保证了村民议事制度的最终落实,又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压力感和危机感。近几年来,招远市通过年终评议调整村级领导干部124名。

三、措施到家,落实到位,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几年来,招远市坚持以村民议事制度为抓手,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涵,村务公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全市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__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8.6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0元,增长6;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21.8,上访案件下降了13。在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村级事务的决策更加科学了。村民议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广大群众能够直接参与村务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村里的事由村民自己说了算,因而,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十分高涨。实践证明,群众参与越多,决策就越趋向科学、合理,失误就会越少。近几年来,全市村民议事会共议事10000多场次,研究各种难点热点问题2800多件,其中被村民议事会肯定并形成决议的2520件,占90;修订完善的196件,占30;被否定的84件,占3。

村务公开制度篇5

一、基本做法和经验

1.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

各地在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注重抓了五个方面的规范:

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二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三提五统、两工使用、集体经营项目、公益建设、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级干部报酬、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对涉及村上重大村务的公开,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

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兰州市红古区、天水市北道区村村都设立了永久性室外公开栏,做到严肃醒目,美观大方,群众随时都可以知晓村务,监督村务。同时完善了村务工作档案,重新订立了各种会议记录本,群众意见登记薄等,便于上级督促检查村务公开情况,有利于群众随时查阅监督。

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上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

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金塔县建立了村务公开对照监督卡,就公开的项目、期限、方式、责任人等先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2.以清理财务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必须先行到位。针对全省村级财务会计科目乱、白条抵账多、财务收支透明度差的状况,省农业厅及时制定下发了《推行村级财务公开,规范财会管理工作的示范方案》,同时抽调专人在陇西和民乐两县先行试点。他们对两县1993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清理,共涉及金额1.19亿元,其中清理出违纪资金52.41万元,农户拖欠款255万元,收回集体资金103.02万元,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遗留问题,为全面公开财务奠定了基础。

各地在财务清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欠款回收和整章建制;抓住了“四个环节”,即清财、处理、兑现、建账;实行了“三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薄,统一会计凭证。部分县市在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索财务公开办法。兰州市红古区在推行村务公开中,针对部分村级经济实力强,村上掌管着一定数量的资金,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群众对一些财务收支有意见的实际,专门制定了“财务双代管”的办法,其基本内容是,以乡村财务清理结果为依据,由乡镇农经站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代管各村会计账务,各村设立复账,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不变,村上各项开支一般需经“两委”负责人共同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备案后方可支付,一次性支出数额在3千元以上的,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否则,银行不予划账支付,乡镇农经站不予记账。乡镇农经站每月与各村核对一次账务,每季度对村财务状况审计一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实行“财务双代管”办法,有效地制约了村级财务中收支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村务公开经常化

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干部才能知道怎样搞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怎样去监督。已经推行村务公开的县市,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村委会会议议事规则,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以及村务民主管理制度等。

在推行村务公开中,一些县市还把村务公开延伸到乡镇政务公开,公开乡镇政府及“七站八所”的办事规则、收费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努力做到向群众收费有法可依,为群众办事有章可循,促进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增强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天水市秦城区要求各乡镇专门设立政务公开栏,公布乡镇政府近期的重要工作、税费征收标准、水电费收缴等内容,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乡镇政府和“七站八所”的工作进行视察评议,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实行村民代表公议议事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形式。过去,许多村里的事情是干部说了算,现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大事,村民有了对村务管理发表意见的新场所,民主管理有了新载体。村上一般按7-10户村民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他们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通过他们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反映群众的呼声,监督村上干部的工作,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初步成效

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1.实行村务公开,为民主选举奠定了基础

村务公开使村上的工作经常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对干部的工作评价有了客观依据。一些村结合村务公开进行民主选举,一批得到群众认可、廉洁奉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干部被重新选进了“两委”班子,同时调整改选了一些财务不民主,办事无规章,无开拓进取精神的村级班子,村组班子的整体功能和个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民主选举中,村民渴望加快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得到充分体现,他们更加拥护那些市场经济观念强、为农村脱贫致富做出贡献的村干部,群众因为有了可以信赖的带头人,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发展经济和参加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2.实行村务公开,为民主管理创造了条件

在实行村务公开后,绝大多数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把重大决策、工作结果、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交给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民代表积极发表对村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避免了村务工作中的失误和不公正,真正体现出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3.实行村务公开,强化了民主监督功能

过去群众对村干部意见最大的是财务不民主、不公开。推行村务公开后,群众能够经常了解村务活动,有了对村上财务的知晓权,原来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一些具体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增强了对干部的信任感。部分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通过实行“财务双代管”等民主监督办法,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兰州市红古区上街村拥有窑街电厂建设征地款上千万元,群众一度对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忧心忡忡,通过实行“财务双代管”,及时公布财务收支状况,有效地实施了财务监督,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少乡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实行村务公开后,我们感到时时、事事都有群众监督,群众的抵触情绪少了,干部的责任感强了。”

4.实行村务公开,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焕发了干部群众的创造热情

村务公开的民主管理的实践,使村组干部更加注重发扬民主,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干部的工作,关心村上的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呈现出群策群力改变乡村面貌的新气象。皋兰县在村务公开中,依靠民主决策振兴乡镇企业,共复活企业23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7家,引进新建企业5家,使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获得新生。

5.实行村务公开,加强了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各地在推行村务公开中,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基层干部,约束村民行为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体现了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促使村民按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村务公开的经常化、规范化,促使民主管理向纵深发展。同时促进了民主管理向上延伸,推进乡镇的政务公开,乡镇政府和“七站八所”的执法、行政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各地在推行中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决。一是群众对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热情很高,但怕制度定了,办法有了,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变成“形势来了一阵风,形势过后没人问”的状况;二是一些村的公开内容不够真实、全面,群众担心搞不好会摆了花架子、走了过场;三是个别县市在制定有关制度中,没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四是个别乡村的公开阵地不完善,有的把公开栏设在村委会办公室内或者将公开内容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易受风雨侵蚀,不便于群众经常阅读和监督村务。因此,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督促检查,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认识

要继续在广大村民和乡村干部中宣传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推行村务公开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关乎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的重大任务,绝不是权宜之计。只有让群众真正掌握了村务的知晓权,才能实现由群众广泛参加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广大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必然经历从推行到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推行力度,及时总结经验,抓住有力时机,力争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第二,要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的监督作用

村民监督小组是实现群众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村务公开的内容,必须事先经过监督小组的核实审查,使公开的内容真实、准确、全面;并且要经常督促,按期公布,使这一制度经常坚持下去,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村民监督小组不仅要监督办事结果的公开,并且要把监督贯穿于村务工作的全过程,使村务工作自始至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

第三,有关部门要经常开展对村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工作

乡党委、人大等组织要发挥组织监督检查的功能,随时了解村务公开情况,倾听群众意见,经常督促检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那些不及时公开村务,搞假公开、半公开的村,要采取由乡镇农经站审计财务、民主评议村务、定期通报村务公开情况等形式,督促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第四,积极推行“财务双代管”等办法

兰州市红古区在实行村务公开中,采取了“财务双代管”办法,这对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有效监督,克服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收支随意的现象,增强村组财务的透明度是一种好办法,应进行推广。

村务公开制度篇6

【关键词】信息化 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形式

实行村务公开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村务公开的发展程度与村务公开形式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务公开形式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发展的民主需求,现实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制约了村务公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必须解决传统村务公开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村务公开形式。

现实困境:传统村务公开形式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村务公开形式是展示村务公开内容、传递国家政策、实现村民与国家互动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村务公开形式比较单一,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46个村、3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5.8%的农户认为村务公开的形式一般选择是“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仅有4.2%的农户表示该村的村务公开采用了电视转播、理财小组公布、口口相传等方式。①在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村务公开形式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农村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和农民流动加剧所带来的挑战,使村民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村务,这成为村务公开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困境。

传统村务公开形式存在的问题。一是设置不当,查询不便,维护管理成本较高。由于各种原因,当前,以村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的村庄,有的公开栏被锁在了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内或村委会大院内,有的被风吹雨淋变得模糊不清,以致于村民不能很好地了解村务。此外,由于公开栏誊写不便,维护管理成本高,部分农村的公开栏无人管理,常年不更新,被村民称为糊涂墙或“空开栏”。

二是覆盖面窄,上下联动机制欠缺。传统村务公开形式无论是公开栏、广播还是“明白纸”等,所公开的内容大多是村级这一层面的公共事务、党务以及政务,而一些涉及县乡(镇)级或更高一级的事务或政策等却没有向村民公开。这一方面使得上情无法下达,造成村民对国家政策、方针的误解或不信任;另一方面,使得下情无法上传到上级党委政府那里,造成上级党委政府无法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来监督村干部。

三是公开内容不持久,缺乏时效性。即以传统形式公开的村务信息存在不易保存或保存时间不长、公开的内容陈旧、更新慢等问题。传统的村务公开形式如公开栏大多数是以墙壁或黑板等方式为载体,村务信息直接誊写或粘贴在公开栏上,由于风吹日晒、人为破坏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公开的内容模糊不清、信息丢失等现象,使村民无法识别。此外,由于村干部疏于管理或不重视村务公开工作等原因,目前仍有很多村的村务公开出现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现象,导致村民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村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决策和监督。

四是信息传播模式不当,监督和反馈困难。传统的村务公开形式是一种单向无反馈(或称之为弱反馈)的信息传播模式,即通过设立公开栏的形式进行村务信息的,村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既无法反馈他们的意见和评价,也无法检查信息、反映具体事实的真实度和准确性。②

五是公开标准不统一,整体发展不平衡。当前村务公开的公开程序、时间、形式不说在全国范围内就连一个省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虽然受我国农村复杂现状的限制,但是某种程度上也受村务公开形式的影响。

传统村务公开形式面临的挑战。一是农村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使村民不愿通过传统村务公开形式来了解村务。近年来,信息与通信技术普及应用,使农村信息传播速度和渠道有了很大提高。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从原有的报纸、公告栏等媒介向电视、网络、BBS、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转变,传统村务公开形式由于不可流动、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查询不变,逐渐不适应当今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模式。二是农村社会空心化,精英外流,使村民不能通过传统村务公开形式来了解村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和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流入城市,使农村人口逐渐空心化,乡村精英日益脱离村庄生活。传统村务公开形式受时空的限制,不能及时满足乡村精英和农民工的知情权,这让村务公开陷入无人参与和监督的困境。

发展思路:村务电子信息化是突破村务公开现实困境的有效方式

电子信息化可以弥补传统村务公开形式的不足。一是可以增强公开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电子信息化形式(如网络公开、短信公开等)不仅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让村民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查询村务公开的内容,而且有助于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使村干部维护和管理村务公开的成本大大降低。

二是可以拓宽公开的覆盖面,丰富公开内容。与传统形式相比,村务电子信息化特别是村务网上公开既能够覆盖到村一级,也能够覆盖到地市一级,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村务公开全覆盖和四级信息公开联动。另外,以电子信息化形式公开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农民群众关心的所有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可以提高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持久性。首先,以电子信息化形式公布的村务基本是由上级政府配专人到各村收集资料,按严格的程序进行核实和审批。一方面确保了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村干部滞后公开村务和不愿公开村务现象的发生,使村务能够及时地与村民见面;其次,电子信息化形式保存村务信息,使公开的内容更持久,便于进城务工村民查询过往的村务信息。

四是可以改变村务信息传播模式,增强互动性。电子信息化形式的村务公开一般都设置了专门的群众监督和反馈平台,使群众在查询村务信息的同时,对有疑问的事项,可以立即在线咨询或以QQ、留言等多种方式及时反馈和沟通。改变了传统村务公开形式只能查看不能立即反馈和监督的缺陷,有利于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五是可以促进村务公开制度的均衡发展。电子信息化形式的村务公开通过制定具体的公开规章和细则,明确规定公开的具体内容、时间和程序,使村务公开标准更加统一,程序更加规范,有助于村务公开制度均衡的发展。例如山西省运城市在创建“农廉网”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服务平台、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制度设计、统一监督运行和统一联系方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而且有利于提高村务公开制度的整体平衡性。

推进村务电子信息化在农村具有现实基础。一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村务电子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条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拥有量正在迅速增加,涉农网站数量有所提高,农村网民规模发展迅速。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实现96%的乡镇通宽带,91%的行政村能上网。同时,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已在14个省份11986个乡镇开展,共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11724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107695个,乡镇涉农信息库8422个,村级网上信息栏目53178 个。③

二是农民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为村务电子信息化提供了动力源泉。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农村基层民主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近些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来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农民的民主意识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推动了传统村务公开形式向电子信息化形式的转变。

三是村务电子信息化试点的扩大,为村务电子信息化提供了实践基础。早在1998年,广东南海市所有行政村在实现财务电算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来,村务电子信息化就在全国各地开始试点和推广。近些年,广东德庆县村务电子信息平台的建立、浙江温岭数字化农村的实施以及山西阳光农廉网的构建等,都是各地农民在面对信息化浪潮下利用现代科技深化村务公开的有益探索,这些实践探索为村务电子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

政策建议:构建村务电子信息化的具体途径

加强上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路径与西方社会不同,走的是一条“规划的社会变迁”的道路,必须以政治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政府在乡村社会的发展中注定要扮演主导角色。④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到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的制度创新往往起源于人民内部,但最终确立和推广却离不开上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指导。村务电子信息化是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村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其建立和推广也必须有上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在村务电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村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管理的意义,加大村务电子信息化的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形式让村干部和广大村民了解村务电子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意义和作用,并重视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其次,要成立村务电子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⑤再次,要加强制度供给。例如,山西运城市在严格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农村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农廉工作实践,制定并出台《公开资料报送制度》、《公开资料通报审核制度》、《县、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大厅工作规章》、《网络中心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考核制度》、《农廉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及针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失职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村务电子信息化建设,建成阳光农廉网。最后,政府要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日常性指导、监督和检查,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各村开展村务电子信息化建设。

提升村民的信息素养。村民的信息素养是建设村务电子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它包涵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意识,即村民对村务信息做出的一种能动性反应,表现为对村务信息的重视程度、敏感度以及如何分析和处理村务信息;二是信息知识,即村民自身所储备的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如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三是信息能力。即村民获取、传递、吸收、加工和处理村务信息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民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务电子信息化的发展。

要提高村民的信息素养必须从构成村民信息素养的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途径如下:第一,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农业技术、专业技术和实用的经济知识与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第二,扩大农村网民的规模,加快建设涉农网站;第三,积极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农民。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扩大村民的参与范围,拓宽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注重乡村精英的推动。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国家制度只不过是政治国家与非政治国家的协调。⑥在现实背景下,这种协调作用得以实现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然而,在大多数政治体系中对政治事务极感兴趣、关心并了解政治,活跃于政治事务的人,一般来说往往是少数,简言之,大多数人是无政治性的。”⑦村务公开制度在农村的贯彻和执行,除了上级政府的指导外,乡村精英是影响村务公开质量的政治人物。因此,村务电子信息化作为村务公开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其建立和推广应得到乡村精英的支持。要让乡村精英主动介入村务电子信息化并发挥政治决策和监督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体制内精英即村“两委”成员的民主意识和村务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使其主动、科学地公开村务;其次,必须调动体制外精英(即非在任的村组干部、村民代表或村民党员以及对普通村民有号召力,对在任村组干部有约束力的“大社员”)⑧参与村务公开的政治热情,可以通过大力宣传村务电子信息化使体制外精英更好地了解村务公开的现行做法;同时要不断丰富村务公开内容,将农民群众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体告知村民,以提高乡村精英对村务公开的兴趣。

因地制宜地搭建村务电子信息平台。村务电子信息平台是村务公开内容的具体媒介。当前,从各地村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看,村务电子信息平台主要有村务信息公开网站(如山西阳光农廉网)、有线电视视频点播、手机短信、电信114询问台等。在信息网络化时代,虽然村务电子信息化已成为今后村务公开的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村务电子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的客观事实,村务电子信息平台的建立应在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分步骤推进。另外,还要注意公开形式的多样化,这一点可借鉴广东德庆县电子村务的建立模式,当地设置了互联网络、手机短信、手机WAP网站、电话语音查询、“三合一”终端机等方式,让村民方便查询村务⑨。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注释】

①张世花,吴春宝:“村级民主监督:组织运行现状及绩效分析—对全国246个村庄3656户农户的调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②李广,王继新,袁方成:“村务公开制度与村务信息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6期。

③闵春发:“以信息化推进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④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

⑤杨绍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访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组长、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求是》,2006年第10期。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316页。

⑦[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31页。

村务公开制度篇7

一、马江镇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开内容不全面

当前马江镇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公开了一些村务,但公开的内容大部分是有选择的,在公开过程中避实就虚玩“迷藏”,弄那么几张纸,写了几项就贴了出去。上级要求公开的内容和群众关心的、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意公开或少公开,只把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项目写进公开栏。在公布农民最关心的财务问题时,公布的数字很笼统,只公布收支几大项,具体把钱花到了哪里、怎么花的群众就不知道了。涉及农民负担、扶贫款发放和计划生育等群众敏感应该详细公开的内容,只公开一些“枝节”,对村干部不利的部分则抛之脑后,置之不理。有相当多的内容仍然没有公布,如村集体支付的请客送礼,吃喝招待费,个人消费公款报销等不正当开支。更有甚者,有的村根本就没有实行村务公开。

(二)公开内容不真实

内容失真是指公布账目与实际不符,含有水分,可信度低。“明白墙”变成了村官们不廉洁的挡箭牌,成为弄虚作假的护身符。马江镇长远、红旗、长联、末头、塘富、东冲、西冲、麻芫、毛家等地村民对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的较多,特别是涉及财务方面的内容,部分村民认为虚假的东西较多,属欺骗村民,应付上级检查。

(三)公开流于形式

村务公开工作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公开不及时,随意性大,不少村没有定期公开。公开方式单一,有的地方会议不讲、广播不响,仅有的一块“公开栏”也被各类广告所充斥。

第一,村干部一手定公开。在什么地方公开、由谁公开根本就不征求群众意见,对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完全由领导自己说了算,领导认为可以公开的就公开。手脚“不干净”的不敢公开也就不公开了。有的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没有发挥作用,个别领导干部一点头,就定了公开的内容,会计弄张纸往墙上一粘就完事。

第二,拖延公开的时间。对公开的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三个月一次、半年一次的,甚至于一年一次的也有,时间长短由个人定。还有的公开不及时,把6月份应该公开的内容拖到了12月才公开,这里就失去了便于老百姓监督的作用。有的地方看着老百姓脸色来公开,老百姓要是不问,村里就像没事一样,一年也不公开一次,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成了一本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第三,公开栏形同虚设。上面部署的很多很细,可是具体指导监督的却很少,有些村的村务公开栏,样子做得挺好看,也花了不少钱,可是仔细看看里面公开的内容,却让人有些糊涂,在年末看公开栏,里面的内容竟然是年初的,还有的公开栏变成了“空白栏”,一年四季在这里都很难看到几个字,马江镇不好群众笑称是:“远看栏有样,近看字无踪”。还有的村就根本没有公开栏。

第四,审核不及时,账目不公开。有的村频繁更换财会人员,出现了“一茬干部一茬会计”,甚至“一茬干部几茬会计”的现象。且人换账不交,多数不进行账目核算和审计,对群众更是秘而不宣。乡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给一些干部违法乱纪留下可乘之机。

(四)监督不严格

有的不按程序要求进行,而是随心所欲,必然影响公开的质量;有的不敢大胆监督村务公开执行情况,审核把关不严,展开经常、有效的监督流于形式;有的以种种借口,采取种种行为,阻挠公开、搞假公开的人,却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平安过关;有的对暴露出的经济问题不查处,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形象,使群众对村务公开失去了信心。

二、完善马江镇村务公开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

只有在政府推动和外在压力下,才能催生高质量的村务公开。从村务公开的推行到对村务公开的监督,都离不开上级部门的重视。所以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同样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工作。对于公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马江镇镇政府都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给予解决,对问题比较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干群矛盾突出的村,可以采取派出工作组的办法,专门进行解决。同时,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堵塞漏洞。

(二)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和政治素质

知识与文化水平决定着公民的民主能力,文化水平低使农民在掌握政治信息、利用参政渠道时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难以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转变为政策要求。一般说来,文化水平越高的公民,也就拥有越多的民主意识和精神,民主能力也就越高。只有现代的村民才能有现代的民主政治。文化素质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它的高低主要通过教育程度来衡量。目前在马江镇文盲半文盲仍占很大的比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民群众参与政治的能力,致使相当部分村民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在此种情况下,村务公开制度若没有外部强有力的推动,便会被农民传统的政治认知所扭曲,并可能造成村务公开的失范。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马江镇村民的政治素质较低,缺乏作为民主政治主体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竞争意识,政治责任感不强。相反却存在崇官、怕官的“顺民”思想,总是寄希望于“清官”、“好官”,不敢或不愿为实现自己利益和意愿而主动行使民利,更不知道自己也有权力监督干部。虽然有时也萌生一些政治要求,却又不知是否应该表达和如何表达,这种顺民意识使得农民只是被动地接受村干部的命令,盲目听从村干部的安排,而不论村务处理是否得当。这些都无疑会影响村务公开制度的贯彻执行。(三)增强乡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

增强乡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是村务公开制度化的关键所在。乡村干部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乡村干部作为基层政权的执政者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管理者,对解决农村各种矛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江镇一些地方干群矛盾紧张,从干部方面来看,主要是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同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想真正推行村务公开,就必须提高乡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注重加强马江镇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国村务公开已经初步建立起配套的制度体系,有了村务公开的规范,使工作有序,办事有据,为村务公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一制度体系的建立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还有待于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健全与完善。

第一,村务公开责任制度。把村务公开作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村务公开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干部、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将评议、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选先进和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二,村民委员会村务公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村务的办事制度。建立村务公开方面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者具体实施制度,财务管理方面的民主理财、干部亲属回避、会计员凭证上岗、承包项目公开招标等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预算审批审核、集资管理、农民负担明白卡、专项审计、举报查处制度,宅基地审批方面的民主评议、群众监督、收费审核制度,计划生育方面的准生证报批发放、超生罚款审核、计生款返还账目审查制度,电费收缴方面的群众代表参与抄电表制度等。

第三,村民组织的办事制度。主要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民主议政日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以及村民委员会所属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等。

(五)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机制是村务公开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来自内部的群众监督,是村务公开制度化的基础或首要条件。但是,至少在现阶段,如果没有外部的监督机制,村务公开同样难以推行。因为村务公开的推行及其制度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利用村务不公开而的人,肯定会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一些地方之所以村务公开难以推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村庄外部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因而主观性较大,容易受人为因素所左右。另外,从长远来看,如果在“自治权”和“制衡权”之间没有建立对等的平衡关系,“自治权”就有可能无节制地膨胀,而难以健康地延续下去。

第一,加强外部监管。健全以马江镇人大、纪委为主的监督体系,每季度对各村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经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到各村进行检查督促,促使各村的村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实。

第二,强化舆论监督。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搞得好的典型经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对那些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搞得不好的反面典型,要公开曝光。

第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纪检、纠风、村务公开办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定期全面检查。各级各部门要把责任追究贯穿于村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对无动于衷、敷衍应付、弄虚作假、欺瞒群众、公开不全面不及时等行为,群众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举报,并负责调查核实并做出答复,要通报批评或责令其限期改正,半数以上的群众对村务公开的事项不同意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并重新公布;对于批评后仍不抓不管、不见起色的要追究纪律责任;对于工作不力、不负责任,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解决,由此引发群众屡次上访告状或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以及有打击报复行为的,可以建议村民会议对村民委员会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罢免;对村务公开中发现有挥霍、侵占、挪用、贪污集体财物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其中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做到真实、完整、规范,保存期限与村财务账簿相同。

参考文献:

[1]周汉华:《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仇保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随谈,红旗出版社,2000年版。

[5]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编:《农村村务公开工作资料汇编》,1997年版。

[6]孙立国:《村务公开与农村小康建设问题的思考》载《农民致富之友》,2007年第3期。

[7]毛永忠:《村务公开:实行农村民主管理的关键环节》载《政策瞭望》,2006年第12期。

[8]庄海舟:《村务公开的监督机制探讨》载《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胡序杭:《关于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建设的思考》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村务公开制度篇8

一、坚持“三到位”,确保全公开、实公开

村务公开就是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不能流于形式,否则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影响干群团结,为此,我们坚持“三到位”,确保村务公开落到实处。

一是村务公开的内容到位。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我们注意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公开到位,我们认为,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村务都应当公开,只有全公开、实公开才能达到群众满意。我们在规定公开的内容外,拓宽村务公开内容,根据本村实际,主要公开内容包括:财务内容,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村民自治公开内容,村干部工作目标、误工补贴标准、人数、项目承包方案等;政务公开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征用地补偿、道路建设、救灾救济款物使用、粮食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等,同时,还及时公开党务内容,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使我村的村务公开向纵深发展。

二是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到位。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内容”的要求,除了在村委会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根据本村的实际,在人群密集、醒目的地方设立临时公开栏和召开村民会议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一般至少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

三是村务公开监督到位。为确保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如实的公开给群众,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成立了坪里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普通村民、党员、又有各级驻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前、公开中、公开后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公开内容的真实性,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版权所有

二、统一管理,实现“村账镇管”

为加强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治理腐败,2003年,镇政府成立了村级财务室,将农村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到村级财务室统一管理。村级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坚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帐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付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定期公开制度,层层严格把关,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有些村干部大手大脚的不正之风和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为农村集体资产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本村、组财务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以黑板报的形式,在村务公开专栏内每季度公开一次,具体方法如下:(一)收入按款项来源单项公布;(二)支出按事项分类逐一公布;(三)重大事项按明细公布。结果表明,这种公布方式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具体地了解、掌握本村组的政务和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完善制度,提高民主管理质量版权所有

我们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集思广益,较好地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落实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议事权交给群众,管理权赋予群众,实现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同时,我村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成功申报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评比,强化了村民法律意识,使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愈来愈强,主动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村先后20次组织党员群众参加法律培训班、科学文化技术培训班,使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村里事务决策的正确与否,有无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是能否取得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村把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放在首位,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意识,建立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规定凡村、组重要事项都必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这样既减少了决策上的失误,也体现了民情民意,发挥了群众的议事权、监督权。2004年,我村钩形里组欲创建“小康文明示范社区”,经村委会讨论,交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后施行,该组村民都非常支持配合创建工作,拆毁房屋两间,筹资7万余元美化了小区环境,新建了标准篮球场、活动室,2005,该社区获得了省“村落社区建设示范点”光荣称号。

村务公开制度篇9

一、切实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务公开工作,自觉将村务公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成立了“XX镇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负责指导、监督我镇村务公开工作;各村委会也相应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和监督机构,为村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

我镇结全各村委会的实际,指导村委会及时制定出《村委会工作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民主监督制度》、《村委会自治标准》、《村委会自治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具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的高效合理运作体系。并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制定村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村务公开工作依法依章进行。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镇村务公开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公开的形式、公开时间等,使我镇的村务公开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

四、提高村务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村民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和监督意识。村务公开是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新一届村委会产生后,要继续在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搞好政务公开,做到统一公开时间,固定公开地点,突出公开热点,规范公开程序。还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的要求,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公开的内容,规定公开时间,规范和完善程序,健全配套制度,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五、加强对村干部和村委会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村务公开的水平。

为提高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整体素质,解决换届以来各村存在的问题,从我镇举办了村“两委”干部培训班  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东省村务公开条例》等内容,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法及职责有了进一步理解。培训采取领导授课、座谈讨论、互相交流、面对面谈心等形式,解决了“两委‘班子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村“两委”干部摆正了位置,端正了态度,增强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坚定了为民办实事的决心,消除了相互之间的误解、增进了团结,牢固树立了团结是进步发展的前提的思想。并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改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认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各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村务公开制度篇10

一、切实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务公开工作,年初便将村务公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成立了镇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指导、监督全镇村务公开工作;各村委会也相应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和监督机构,为村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各村实际,我镇指导各村委会及时制定关于村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高效运作体系。并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确保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制定村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村务公开工作依法进行。

经认真调查研究,我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镇村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公开的形式、公开时间等,使我镇的村务公开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

四、提高村务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村民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和监督意识。村务公开是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在继续做好统一公开时间、固定公开地点、突出公开热点、规范公开程序的基础上,还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要求,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公开的内容,健全配套制度,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五、加强对村干部和村委会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村务公开的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质量,解决村两委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我镇先后举办了两期村“两委”干部公开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文件,使农村基层干部对自身工作范围及职责有了进一步理解。培训采取领导授课、座谈讨论、互相交流、面对面谈心等形式,解决了“两委”班子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村干部进一步改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认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各村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