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3:19:40

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范文篇1

一、当前村务公开工作的现状

1、各村都建立了村务公开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上都具有统一的模式,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公开的内容不及时、不全面;村级财务结帐不及时、财务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民主理财来看也不到位。

二、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必须着重抓好五个到位:

1、思想认识必须到位。2、制度建设必须到位。

村务公开范文篇2

一、当前村务公开制度中存在问题

国在村务公开制度的规范方面,1.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出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方法对村务公开制度做了规定,但对具体“怎样公开”如何保证公开的真实性以及没有按规定进行村务公开应承担什么责任,则缺乏明确规定和一定的规范性,同时,对公布时间也没有作出规定。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导致在现实运用中缺乏可操作性。如有的村年初工作年末公开;有的村在公开栏上换日期不换内容;有的村则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不及时公开,致使内容不完整。尽管一些群众对一些关键信息、热点和焦点问题提出意见,但是公示的内容仍是遮遮掩掩,拈轻怕重。

除了制度自身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外,2.缺乏有效完善的村务公开监督机制。一个制度的良好运行。还必需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内部监督上,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监督制约机制,而即使建立了这一机制,由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缺乏相对独立的组织保证,基于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极易受其影响,有些甚至听命于村两委会主要领导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因而有时也就形同虚设。

相关人员需要承担责任,3.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2条虽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时。却没有对相应责任进行具体规定,责任条款在实践中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再如《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17号文件)对未依法进行村务公开行为所规定的处分,也不过是党内纪律奖励,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因此,由于一些与村务公开相关的制度没有配套完善,建立和落实上的缺位导致了考核与奖罚的不到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的思考及建议

已在国广大农村得到普及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进—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一项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民主管理制度。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系统修订村务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据了解,1.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村委会组织法修订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修订村委会组织法时,应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一般顺序、特殊顺序以及监督救济机制等,以推动村务公开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因地制宜,2.鼓励各地进行制度创新。地方在推行村务公开时。积极创新,寻求最适合本村的村务公开机制。特别是公开形式上,不宜单一采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的形式,应多结合流动公开方式和媒体公开方式。如网上公开、短信平台等公开性更广、更快捷的方式。村庄面积小,村民关系紧密的地方,则可以多采取当面公开、交流的方式。公开的内容方面,地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应当根据外地区的实际,制定公开内容目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制度创新上也要注意防止因村务公开的顺序不严谨,出现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处于主动地位,进而弱化村务公开作用的情况。

应该建设一个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监督体系,3.完善村务公开监督机制。要完善村务公开监督机制。以发挥最佳的监督效能。①加强村民的自我监督机制,并明确村务监督机构的地位、职能及其与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关系,以更有效地开展村务监督。②加强外部监督,如各级纪检、纠风、村务公开办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定期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村务公开违法行为,要通报批评或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进行惩办。③坚持审计监督,加强乡镇政府的审计职能,定期组织力量对各村的账目进行集中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子,要随时进驻进行重点审计等。④完善民主监督,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尤其要反对重形式轻反馈、有公开内容无落实措施的现象。⑤要做好法律监督,通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村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和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能,适时进行督察,确保落实。⑥发挥好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具(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宣传资料)作用,大力宣传好的典型;对不公开、假公开或应付差事走过场的要进行曝光,通过社会舆论为村务公开发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村务公开范文篇3

根据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部署,20**年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精神和中办17号文件精神,围绕健全和完善制度、抓好工作落实这个主题,着眼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着眼于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制度的政治优势,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完善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一、深入学习宣传中办17号文件,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服从和服务于农村工作大局上取得新进展

(一)围绕大局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税费改革、两减免三补贴、保护耕地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

(二)深入学习贯彻中办17号文件。认真贯彻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开展学习贯彻中办17号文件的调研督查活动。继续举办中办17号文件讲习班、培训班,分层、分批培训村务公开协调机构工作人员,指导各地培训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农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三)加大中办17号文件的宣传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继续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中办17号文件精神。指导各地农村采取黑板报、宣传画、小册子、公开栏、节庆日、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知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狠抓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得到有效落实

(四)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建设。切实规范村务公开的时间、形式和基本程序,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五)继续推进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指导各地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及其议事规则,追究违反决策程序所应承担的责任,把村干部的权力置于村民监督之下,落实农民群众的决策权。

(六)继续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指导各地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指导各地按照规范的内容、程序进行村委会工作移交。规范财务开支审批程序,实行民主理财,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落实农民群众的参与权。

(七)继续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监督权。

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扩大群众的有序参与,使农民群众在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八)拓展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途径。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并有效发挥作用。推动农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有效运作。积极发挥村级民主听证会的作用。

(九)创新村务管理模式。探索在村务管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已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农村,探索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新路子。探索村庄撤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多情况下村级民主决策的有效形式。

(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总结推广“民主日”、“村情民意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经验,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呼声,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切入点,调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启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解决突出问题,创造性地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十一)全面调查了解工作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情况抽样调查。针对当前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土地征用补偿费不到位和截留挪用问题、财务管理混乱和缺乏透明度问题、税费减免和粮食直补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村干部违背决策程序随意处置集体资产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办法。

(十二)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研究制定示范活动方案和命名表彰办法。研究制定示范县(市、区、旗)、示范乡(镇)、示范村标准,在下半年适当的时候命名表彰一批示范单位。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统一命名表彰示范县(市、区、旗),地方村务公开协调机构命名表彰示范乡(镇)、示范村。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十三)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督促各地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和申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加大对一些重点、难点事项的督办力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及调查处理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研究。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协调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力度提供组织保证

(十四)健全和完善工作协调机构。督促各地建立健全由党政领导挂帅,纪检、组织、财政、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农业、国土、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村务公开工作协调机构,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并保证开展工作的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加强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和沟通,使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五)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目标任务分工》(村发[20**]6号),督促检查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县乡党委、政府建立党政领导责任制,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列入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督促各相关单位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十六)建立工作联系点。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别与一个县(市)建立联系点,定期指导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协调小组办公室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旗)或乡(镇),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观测点,定期跟踪、观测,掌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有关现象和数据,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用于指导面上的工作。

村务公开范文篇4

一、当前村务公开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些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不按规定的制度执行,应付检查,摆摆样子,村公开栏成了“应付栏”,没有养成公开的习惯,或是公开内容停留在某年某月,或是上面检查就公开,不检查就不公开。

二是“云深不知处”。公开不彻底,玩数字游戏,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避重就轻,个别热点问题公开时“蜻蜓点水”,涉及到其他收支项目一笔带过,对成绩夸夸其谈,对失误避口不谈,给群众灌“迷魂汤”。

三是“真做假时假亦真”。甚至有个别村在村务公开中作假,欺骗群众,特别在是一些不敢、不能公布的敏感问题上做文章,以“假”代“真”,村务公开成了假公开。

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村务公开栏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村务公开成了让人看不懂、摸不透的村“雾”公开栏,村务公开变成了“公开难”,成为应付检查、遮人耳目的“花瓶”。

二、遂川县的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遂川县不断创新公开的方式,丰富公开的内容,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四大村务公开机制,引入群众参与和监督村务公开工作,形成真公开、全公开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点题式”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的内容由群众点题。过去,由于村务公开群众没有“点菜权”,不适合群众“口味”,很多群众对村务工作漠不关心,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从而为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大开了方便之门。该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点题式”村务公开制度,在村务公开栏中增设“点题栏”、“评议栏”,群众可在“点题栏”中将自己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写在栏内,村务公开内容就根据群众的点题进行公开。为了提高“点题式”村务公开的效果,防止群众点题干部不闻不问,该县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村务公开必须做到“群众随时点、干部限时答”,群众对公开内容有意见,可留言在“评议栏”中进行评议或是要求重新公开。“点题式”村务公开真正使村民对村务公开有了参与权、评判权、监督权,不但提升了村务公开的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而且增强了对群众的吸引力。

(二)、建立村“误”公开制度,村“误”也公开。长期以来,村务公开工作报喜不报忧,很大程度影响了群众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鉴于此,该县率先在巾石乡试点建立了村“误”公开制度,要求各村每季度刊出一期“村误公开专栏”,主要公布村委会的工作失误,特别是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工程发包,以及群众关心的计划生育、村级财务管理等问题的工作失误。对问题不遮不掩,对失误不偏不袒,取得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三)、建立村务公开民主听证招待会、票决制度,村务事由村民定。该县发动群众登上村务工作“唱戏台”,参与对村务工作的监督、决策,在黄坑乡试点建立了村务民主听证招待会制度,招待会既是村务公开的一种形式,也是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决策的一个平台。会上不仅面对面向群众解说村务,而且现场提请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听证。村务民主听证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自由参与,人人都有发言权,听证内容由根据群众“点题”选定。同时,该县还在新江乡试点开展了村务票决制,对重大村务,采取群众投票决定的方法进行村务决策,村务事村民定,群众既明白又放心,使许多原来村干部头疼的事不再头疼。

(四)、建立村务公开发言人制度,村务公开有了能说话的“嘴”。由于村民文化水平有限,村务公开内容有时光写在黑板上,还是有很多群众看不懂。为了让群众看得懂弄得清,该县在衙前镇建立了村务发言人制度,根据村落分布格局,在村里聘请3-5个文化水平好、群众威信高的老干部或是老党员为“村务公开发言人”,“村务公开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解说、宣传村务公开内容。以前,村级财务问题是最让村干部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村务公开了,群众也是似懂非懂,有群众戏称:“远看密密麻麻,近看稀里糊涂”,因此,造成群众意见多反映大。自从配备村务发言人后,村务公开有了能说话的“嘴”,由于解说宣传及时,群众心中人人都有了一本帐。

三、几点启示

遂川县村务公开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群众放心、干部舒心的效果,主要是他们抓住了村务公开工作的“牛鼻子”,用创新的办法突破了瓶颈,很借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启示一:村务公开服务的主体要明。村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为农民群众参与村务活动提供平台,激发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责任感,使农民群众在村务工作享有充分的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提高村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村务公开面对的对象是群众,因此,村务公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群众展开,群众的满意就是村务公开的最高要求,要把群众的要求当作第一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当成第一呼声,把群众的意愿当作第一意愿,村务公开的内容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公开,形式要让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这样才能把村务公开栏建成群众的“明白栏”、“放心栏”。

启示二:村务公开工作的关键是要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特点,形成以制度抓管理的村务公开模式,必然能促进村务公开工作的长足发展。所以,要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村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结合实际,统筹操作性、科学性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村务公开范文篇5

一、开展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做法

1、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我们建立和健全了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并严格加以贯彻落实。在镇一级,凡是涉及到人事问题、重大开支、中心工作,镇三套班子都要召开班子会议讨论。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加以实施。在村一级,各村街也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对于村一级的重大开支、重要事项都召开“两委”成员或者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会议,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从而使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本村街的决策得以深入贯彻。

2、我镇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到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主要是采用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开。在镇村重大决策、上马重大项目的时候,还采用墙报、广播、宣传车、标语横幅等工具及时向群众公开。镇政务公开栏主要内容包括:镇班子领导分工、镇财务收支情况、重大基建项目情况、土地征用开发和宅基地审批情况、农民负担项目及收费开支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中小学收费情况、重大政务活动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几个方面。镇直属单位的政务公开内容有十项: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业务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收税(费)标准及依据、财务费用、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服务承诺及效果、工作实绩评比、为群众办实事情况等。村务公开内容包括:村班子领导分工、村财务收支情况、重大基建项目情况、土地征用开发和宅基地审批情况、农民负担项目及收费开支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中小学收费情况、重大政务活动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山庄铺面承包、上级补贴、捐物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3、对于经营性收入、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承包、征用和流转收入,各村街都经过村街“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后,再根据集体意见作出决策。土地权属证书、农民负担卡发放、国家政策性补贴、支持款物、村内“一事一议”内容等情况都通过村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布。

二、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典型经验

我镇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单位是:镇党委政府和上奇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1、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把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及时部署。

2、组织机构健全。镇成立了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及时充实力量,收集整理材料,设计版面,力争简洁,一目了然。

3、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一是每一版公开栏公开前,都提交给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审议,公开后认真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采用设立意见箱的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做到公开程序规范。二是公开的事项力求全面、准确、具体,做到公开的内容规范;三是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做到公开的时间规范;四是在便于群众聚集和观看的地方建立固定的公开栏,做到公开的阵地规范;五是每一期公开栏都建立档案,做到公开管理规范;

4、每次公开后,镇村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复,真正让群众参与对镇、村有关事务的管理,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

三、各级党政干部、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评价

根据调查反映,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群众对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欢迎的,也认为实行了政务公开和村务工作,政府、村(居)委会的工作更加透明了,方便了群众办事、纳税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避免干群矛盾,还村干部一个清白,促进了农村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此外,群众也可以很好地了解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大增强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

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

1、公开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公开的透明度还不够。有个别村还存在一种形式主义,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村务公开没有反映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将一些比较敏感的数字不公布,从而导致村务公开没有真正发挥宣传、监督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个别干部思想上有顾虑,害怕数字公开之后会受到群众质疑,造成工作被动。解决的方法还是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切实对村干部进行教育,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

2、公开的时间不及时。由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有个别村的村务公开栏不及时更新,一年四季老面孔,群众无法进行监督了解。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把村务公开执行情况与年底考核挂钩。

3、不重视公开后的信息、意见收集整理,从而使村务公开长期停留在低水平,没有明显进步。这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由镇组织督查组,对各村街村务公开情况进行评比,提高其积极性。

村务公开范文篇6

一、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党的**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基层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正确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推行村务公开为基础,坚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村务公开的内容和方法

村务公开要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如新上的经济项目,村里的财产和财务收支,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提留统筹方案及其他农民负担(包括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集体土地和经营实体的承包,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工资奖金和功绩过失情况及其他公共事务等等。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村民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村务公开的内容,真正做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以一定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村集体经济组织要认真执行各项财务制度。

公开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便于群众了解。公开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如采用张榜公布,有线广播,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各村都应在本村适当的地方,建立专门的公开栏,进行张榜公布。

公开的时间要及时。需要公开的事项要尽早向村民公开,也可以采取定期公开的形式。一般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至多不得超过三个月。有些时限较长的事项,可以每完成一个阶段,即公布一次进展情况。每一件较大事项完成之后,要及时向群众公布结果。

要善于运用村务公开这种有效形式,切实加强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的目的是: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村里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每一次村务公开后,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及时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要及时予以答复;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应坚决予以纠正。要真正让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

三、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

实行民主管理,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人口少且居住集中的村,应定期召开村民会议;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村,可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要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及其条件、职责、权利,制定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并按规定严格执行。

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规定民主议事的内容,凡属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纠正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

要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村委会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都要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对于党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应由村支部党员大会并吸收部分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或测评可结合年终工作总结每年进行一次。评议中,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成员都要作述职报告,在此基础上,由评议者评出称职或不称职,由乡镇党委考核认定。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要进行组织调整。

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需要选举产生的村级组织负责人,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以及党内法规的规定,按期实行民主选举。未经县(市、区)委批准,无故拖延选举的,要追究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在选举中,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志,任何人不得指定选举某人或不选举某人,任何人不得以不正当方式拉选票。要坚决杜绝各种"贿选"行为的发生,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使工作有序,办事有据,真正做到"有章理事",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使村干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措施。因此,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议事会制度;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公开、财务监督制度;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等等。总之,凡是需要公开的村务工作和被列入民主管理范围的工作,都要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办事。

各项制度建立以后,要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得随意更改,更不允许违反制度规定。为此,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评议组织并授予必要的监督权和评议权,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要张榜公布。需要改进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公布于众并认真执行。

五、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帮助和指导村级组织把有关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并经常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各乡镇要制订规划,搞好试点,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实行分类指导,逐步完善。要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纳入乡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乡村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选先进和奖惩的依据。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由组织、民政部门牵头,纪检监察、人事、农业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开。已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要完善、充实、巩固、提高;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

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乡村干部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群众观点,澄清各种疑虑和模糊认识,提高自觉性,增强主动性,认真负责地搞好这项工作。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分类指导,全面推开,不断完善。要把发扬民主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既要保证农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又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防止宗族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干扰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村务公开范文篇7

一、冷静反思,公开从“被动”到“主动”

我村虽然以前已经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务公开栏,制订村务公开制度,村中的财务和事务对群众进行公开。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怕事难做,怕麻烦多,怕受制约的心理,造成公开不及时、不完整,数字较粗糙笼统等,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级班子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2002年我村在区委、区政府派出的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两委换届。我们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发扬民主,由群众自己组织提名,通过“两推一选”和村委直选群众选举出了满意的两委班子领导。新的班子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共同探讨过去村两委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的主要症结:村务公开不彻底,只流于形式,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我们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主动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一是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在规定公开的内容外,根据村实际,及时调整公开的内容,如村民土地转让金,集体资产发包等情况,都必须纳入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形式上除了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要根据本村的实际,利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开公栏、村民会议等形式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一般至少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要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三是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

经过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后,增加了透明度,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的监督变成村民多数人的监督,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让村民从村务公开中理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二、抓住关键,财务从“混乱”到“清楚”

由于以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村干部乱开支乱报帐的问题比较严重,连续两届村总支负责人被开除党籍。新的班子到任后,主动采取措施,在推进村务公开的道路上找准症结、重点突破。

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热点和难点。过去两届村委出现问题主要症结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为使村级财务真正向群众公开,全面向群众公开,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破解难题,我村拟订了《XXXX村财务及资产规范化管理办法》,在每年年初对村“两委”办公经费、兴办集体企业经费和公益事业投入等项目奖金都编制预算,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公布执行。在编制年度预案时,要先将编制的预案草案公布在村务公开栏,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在获得会议半数以上通过后方能编入预算。年终决算,由村民理财小组对全年的财力支出进行审核汇总后编制成决算草案,提呈村民代表会议审查通过。年终决算时如果超出预算,村“两委”要对超支部分一一作出原因分析分析,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接受村民代表质询和审议,在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的过程中辅以村务公开、村理财小组审计等方法进行监督。2003年,村民代表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家园”的议案,认为应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预算,村两委会议讨论后认为这个议案是关系到全村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有要求,村有经济能力,建议增加预算支出180万元作为硬化村主要道路,并把这个建议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我村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三年以来,平均每年村财务开支节约13万元,村招待费从后来每年四万多元降至5千元以下,既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误解,也还了村干部清白,得到了村干部、村民的一致拥护。通过抓好财务预决算,现在财务收支这个原来的“热点”问题不热了,群众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加快发展上,形成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想发展、抓发展、共发展的团结局面。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以每年10%的增幅递增,200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4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99%的农户住上砖混结构的楼房,98%的农户进行厕所的改造,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100%的农户安装了闭路电视,80%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

三、还权于民,管理从“独断”到“民主”

我们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决策、监督机制,集思广益,较好地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使我村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由虚向实,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一是实行村民大会和村级代表议案制度。由村民代表对涉及村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建议(议案),村委会对村民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办法和答复。对其中合理的议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形成可行性方案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搞村党委、村委会说了算。如2002年,村“两委”考虑到村纸厂在村中间不利于排污,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了群众生活质量,村委把纸厂的问题,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过了3次村委大会反复讨论,形成了把纸厂的设备转让,把纸厂租给机电学校使用的决议。这一决议减少了村集体不良投资80万元,并使村集体每年获得了10万元的稳定收入。由于事先征求群众意见,各个环节公开民主,群众较为满意。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行,实现了权力下移,还权于民,由过去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变成了群众参与,集体决策,保证了村民的权利,调动了民主管理积极性,村民对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全村共投资240万元硬化13条村水泥路,投资10万元安装300盏路灯,投资60万元建设村老人院,投资380万元建设了3幢小学教学大楼及学生运动场,还加大了图书馆、灯光球场、老年娱乐室等文化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空间。同时加大“平安村”创建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成立了村警务室,组建了村治安联防队,有效地减少了偷、盗、抢现象,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村务公开范文篇8

一、我区各村(居)实施村务公开存在的不足

1、村务公开的形式单一。现在各村(居)村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是村(居)内的宣传栏。村(居)将每月的资产负债表、低保户补助等情况往墙上一贴,再拍张照片留档,就当作完成了村务公开的任务。这样的做法实际上难以达到公开村务的效果。一是有时间阅读村(居)公告栏的主要是年纪较大的长者,年轻人多数没时间阅读,导致村务公开的群众覆盖面窄。二是以资产负债表等形式公开财务,很多人根本看不懂,对其内容一知半解,更容易引起误会。

2、村务公开的内容随意。现在大部分村(居)缺乏对现行政策的学习,对于村务公开的内容到底包括哪些心里没底,想到了就公开,想不到就不公开,导致公开的信息很不全面;还有的村(居)对待公开的内容“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而对于村(居)干部开支的招待费、旅游费用支出、干部奖金等敏感性问题,则唯恐让群众知晓,千方百计加以掩饰。

3、村务公开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各村(居)普遍实行事后公开,没有形成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公开,公开后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的机制。对于村集体经济特别是财务的预决算确定、集体重大投资的可行研究、工程项目招投标实情等,在公开栏难以看到,广大群众对村干部重要决策的公开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二是对于公开的时限没有统一规定,有的信息在公告栏朝贴夕撕,群众根本来不及浏览就已被撕走。三是信息公开不及时,对于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的时间公开,导致信息反馈迟延。

4、村务公开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是各村(居)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职能要么虚化,没有真正参与监督,要么处处与村(居)唱对台戏,事事掣肘村(居)工作的开展。二是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考核与奖罚不配套,各村(居)抓不抓落实,落实得好与坏一个样,打击了村(居)落实村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三是上级对村务公开多头管理,九龙治水,实际却变成了没有一个部门负责抓监督。

二、村务公开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探讨

1、村(居)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村务公开的目的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于防止干部暗箱操作,缓解农村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村(居)干部没有认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对村务公开这一民主管理制度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因而导致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把村务公开变成自觉行动。有的村干部知道村务公开会让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和证据被村民知道,影响自己在村内的威信,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

2、村务与村民的主体地位没有摆正。村民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主体,是“主人翁”,村务工作应该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和维护广大村民的利益而开展。但是,在现实中,个别村的村民不但认为他们是村务中的“主人”,而且也是村干部的“主人”。他们利用其手中的选举和被选举权,不但要当村委的“家”,而且要当村领导班子的“家”。对支部、村委的工作求全责备,持不信任态度,认为村干部所做的事都是为己谋私利,有的群众甚至打着“民主”幌子制造事端干预村领导班子的正常工作,这些都导致村务公开的推行受阻。

3、上级部门监督力度不足。中央颁布了村务公开的政策,我省、市、区也出台了村务公开的实施办法,但到了村一级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是镇街一级只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仅以发个文件、开个会议、建个公开栏的形式,却没有进一步去抓监督考核的环节。村务公开与村干部的考核不挂钩,使村务公开成为虚设。

4、村务公开的工作机制存在缺陷。按照顺德区委办公室于2005年9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镇(街道)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小组成员由村委会副主任、会计、文秘等人员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选举产生。这些领导机构本身就是村务公开的执行机构,导致了村务公开全凭村领导的意志行事。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或与村领导班子同声同气,完全不能发挥监督作用;或事事与村领导对着干,反而影响了村务公开工作的推进。

5、相关政策缺乏系统汇编,令村居应接不暇。关于村务公开的规定,不仅有国务院及省、市、区级的文件规定,甚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还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了确定。这些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林林总总,而且很多文件没下发到居村一级,导致他们对于村务公开的具体规定不明晰,难以贯彻执行。

6、村务公开缺乏相应的行政经费支持。顺德虽然地处珠三角,经济相对发达,但是并非所有的居村都有充裕的行政费用开支。要切实搞好村务公开,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是扩宽村务公开的渠道,而这又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一些自身收入少的村(居)只能利用成本较低的宣传栏进行公开,导致了村务公开的形式单一。

三、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的对策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法制观念,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将村务公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尽快进行汇编,下发致各村(居),并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使村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村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开展村务公开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养成接受群众监督、尊重群众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2、完善村务公开各项运行机制。一是强化事前公开意识,形成“村务大事讨论决定之前村民要了解,讨论决定中村民要参与,讨论决定后的执行情况村民要监督”的机制,全力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形式多样化。二是设立村务公开咨询接待制度,每月固定一至两天为村务公开咨询接待日及答复日,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做好村务公开的档案工作,每期村务公开的档案要及时立卷,以保证村民事后查阅。

3、完善制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一是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作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内要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如本村内没有相关人员,可向外地聘请,并支付相应报酬,以保证监督小组能理解村务公开的信息,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二是将村务公开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村干部岗位职责考核的内容之一,每年由镇街一级对各村(居)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挂钩。对村务公开做得不好而引起群众不满,造成较坏影响的,要追究镇街及村(居)两级有关人员责任,使村务公开真正达到目。

村务公开范文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真实性。一些村的村干部为了工作需要、本村利益或是为了一己私利考虑,采取变通票据、伪造支出等办法,尽量躲避政策性警戒限制以及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检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造假手段获得准入和许可,这主要体现在招待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等方面支出。

缺乏透明度。少数村的村务公开形式化、抽象化,对村民普遍关心的财务支出、山场林地等集体资产的处置、招待费、村干部的收入等热点采用“模糊概念”,遮遮掩掩,搞“半公开”。如财务公开中按大项支出公开,明细不公开,特别是在“其它”支出栏内,隐藏着的恰恰是村干部不便公开、不想公开、不能公开的事项,也正是村民最关心、最想知道、最放心不下的东西。这种公开如“雾里看花”,留给群众的只能是糊涂和猜忌。

缺乏经常性。个别村级组织惧怕群众监督,以工作忙为借口,将村级事务如财务收支情况、农村土地发包情况、宅基地批复情况、计划生育指标、电费电价等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拖延时间不及时予以公布,待事过境迁,成为既成事实时才予以公布,有的村一年仅公布一、二次,甚至一次也不公开。这种滞后公开、扎堆公开的做法,失去了其应有的时效性。

缺乏实效性。不少村级组织把村务公开当作“例行公事”,不注重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有的村公开后不能认真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群众的质疑不予理睬,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使村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等等。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认识不到位,态度不正。部分村干部没有按科学发展观办事,认为搞村务公开纯粹是背包袱、找麻烦、套枷锁,不利于放开手脚干工作;还有的村干部认为,农村潜在的矛盾和纠纷很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百姓懂的东西越多、知道的东西越多,毛病就越多,上访告状的也就越多,要想息事宁人,就得捂着、盖着。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导致落实村务公开行动上的消极。

工作有失控,管理僵化。在调研中了解到,造成村务假公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性管控失当问题。如对村级实行“零招待”问题,政策规定的初衷是为了给农民减负,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但是现如今“零招待”根本“零”不了也是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来自无偿服务、支援、赞助等往来增多,加之村屯地处偏远的居多,难免有情理之中的应酬和招待。这种情况下硬性规定“零”,只能逼迫其造假,甚至可能被少数村干部所利用,在造假中浑水摸鱼。“造假”往往是彼此心照不宣,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变通”。这些事一旦公开就会露出破绽,容易引起群众的质疑和上访。有些村干部不无后顾之忧地说,这种假的东西如事发时间短还能解释得清,且有人证和物证,如时间太久就很难为自己找回清白。

管理不科学,缺乏监督。有的村务公开是花架式,至于实际上公没公开也不重实效,导致一些村对上敷衍,对下拖延,不能按照村民组织法规定严格要求正常公开;有的主管部门则在财务审计上把关不严,未经村民理财小组签字的也能过关,从而助长和架空了村民理财工作,姑息放纵村干部任意行事,违背了村务公开工作的原则,对因管理失当引发的假公开等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三、改进村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村务公开工作是增加村级事务管理透明度、增强干部廉洁自律实行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高认识,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村务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监督到位,真正把公开落到实处,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2、保障权益,确保村民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一是要充分尊重村民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积极营造出民主监督的社会氛围;二是要把村务公开与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融为一体,通过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落实村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维护和保障村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村务公开范文篇10

氛围浓厚,认识统一。从安靖镇政府领导的介绍中和实地的调查走访中我们注意到,该镇的镇机关以及大部分自然村对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方桥村村委会附近的食品店老板是这样说的,“自前年起,镇上开始强调村务公开工作,经常能够看到县领导、镇领导下乡视察工作时通过村务公开栏仔细了解村里的情况。有可能是纪委的同志每个月都会开小车到村委村来开启廉政建设意见箱,所以村里的公开一点都不得马虎。”

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安靖镇党委、政府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郫县人民政府网站()随时向外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方桥村委会设有公开登记簿,设立了固定公开栏,每个小社也在其居住地设立小社公开栏,不仅仅是用来公开项目,而且起到了传达通知和精神的作用。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安靖镇在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在第一时间内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方桥村在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对于这一点,不管是安靖镇还是方桥村,做的都是非常的标准和及时的。

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我们继续走访了镇党委和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方桥村两委班子、部分农户、村内个体商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从调查看,近年来,安靖镇、方桥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

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安靖镇、方桥村两级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设在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1~2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的实际;公开内容不完整;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敏感"问题(如征地补偿款、国家水稻补助等)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再有的就是小社的公开栏不正规,监管不力,大部分没能充分的利用这一基层资源。方桥村三组,八组做得好,基本项目全部公开的很到位,一组、六组、七组公开栏常年空白,二组、四组的公开栏成了广告栏,牛皮癣广告贴满了整个公开栏,没有人及时的清理,给村里的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二是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目前方桥村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名义上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方桥村一位50多岁的中年村民赵某在我们的走访中说:“村里开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监督组会议比较受重视,每次开会几乎全部到齐,一般被选作村民代表和监督组成员的都是村里相对有钱有势或者是村干部的家属,村里的工作和政策对他们的发财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参与比较积极。但是每年两次的村民大会能到齐三分之一的村民就不错,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去了,也不能推翻他们已经商量好的结果,得实惠的还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随后我说:“这是作为每个村民的基本权利,你们都不去争取,怎么会改变呢。”“我们不是不懂政策,而是在方桥村制度定的好,可是执行起来太困难。这是是绝对的人治大于法治。”是啊,这是我国基层民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要根治必须要从源头上抓起。

三是多头管理,渠道不顺畅。

围绕农村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比如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工作,有组织部、民政局、农经站、纪委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村务公开栏分别挂着乡人大联络组的意见箱,县信访局的意见箱以及县纪委的廉政举报箱,三个意见箱着实使老百姓非常的迷惑。

四是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

目前,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乡镇政务公开的主体是乡镇党政机关和干部以及行政行为,监督的主体是乡镇人大和上级党政机关。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五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

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镇里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比如说,交大新校区征地的补偿款以及“以租”的租金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虽然乡里可能也很为难,但是总是不能给予村民一个心服口服的答复和解决办法,使部分村民误解并受煽动,有些过激的行为,导致省委省政府正常办公秩序被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扰,这些问题都值得安靖镇政府深思。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心态各异,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由此导致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司空见惯;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从客观上看,有的基层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乡镇、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

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对此,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乡镇、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