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培训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0:10

幼儿美术培训

幼儿美术培训篇1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长的思想存在问题对幼儿而言,学什么是没有什么判断能力的,基本上是由家长说了算。如果家长的导向是正确的,那的确值得庆幸,但是大部分家长的思想和期望值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家长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在家长看来,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学画画,就是要通过学习让他画得像、画得真实,却又希望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家长们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画面,当部分比较有新意的教师,引导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意向画出较有童趣的画面时,家长们就在抱怨:白学了那么久,画得什么也不像!殊不知正是这些“上帝”的要求,使得较有思想的教师也不敢大胆地教孩子,他们的生存也怕得罪“上帝”啊!家长的审美导向直接导致教师的错误教学方法。二是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跟风学习。当部分家长看?

到别人的孩子在学画画,听说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时,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画画,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加入了幼儿学美术的热潮,从而导致接受美术教育的幼儿人数倍增,而培训效果甚微。其次,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市场是跟着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的。毕竟是各类培训机构,不是义务教育机构,他们也要为自己的生存前后思量,孩子不知道什么,大人这个“上帝”却不能得罪。于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明显地脱离幼儿的年龄、心智发育特征。在培训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希望孩子画得像的需求,总是事先画好一幅画,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画面的制作过程和技法,甚至还现场表演整个画面的绘画过程,然后让学生临摹。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包办、代替了幼儿的认知过程,使幼儿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务的认知能力,自然就无法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临摹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脱离了老师的范画就什么都不会画了,绘画的思想也被禁锢在老师的一招一式中,也就是部分家长所说的“死画'广泛应用在幼儿美术培训课堂上的这种技法式的传授方法,对于高中和大学的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学习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幼儿,这不能不说是误人子弟的教法。正是这种教法,使得有些懂行的家长在抱怨:孩子没上美术培训班之前还比较有想象力,画的东西还很有创意和童趣,可上了培训班之后,只会画死东西了!

作为占幼儿美术教育很大比重的培训机构来说,该如何规范和监管,它自身又如何处理好生存发展和办学质量的关系呢?这确实是左右为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

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幼儿美术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的资质审定,使其实行持证办学,在办学硬件上得到保障,教学人数实行小班化,师资队伍实现持证上岗执教制度等。

大部分培训机构为了笼络生源,总是打着某某名师的旗帜,把学生连哄带骗地招收来后,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却玩起了偷梁换柱的伎俩,聘用不够格的低廉的工作人员,来滥竽充数地施教这种师资队伍确实令人担忧。早期美术教育虽然是低幼阶段的教育,可是对教师的要求却不能低。幼儿美术教育有特定的规律和要求。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教幼儿学美术比教成人更难。教师除了精通美术技能外,更应该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该由有水平,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任教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对混迹于幼儿美术教育队伍中那些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清除,管理部门应严把培训机构师资队伍资格审查关。

二、培训机构应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征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首先要在观念上认可,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幼儿美术教育也同样如此。由于孩子尚小,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幼儿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家长观念的教育。学校的美术课,因为没有功利因素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可以自由地按照课标、按照幼儿发育特征和心智需求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而具有功利性的培训机构,就不一样了,他们为了吸纳生源,无条件地按照家长们的需求,不断更改和制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笔者认为,各类培训机构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之前,应针对家长做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特点的培训和介绍。使家长明白美术活动对幼儿和成人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对成人来说,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美术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131家长们可能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可能却并不在行。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并提出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法和学法,不仅扫清了正常教学的拦路虎,更是保证了幼儿美术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培训机构应监督教师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家长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的作品,在课堂上就以教师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他们总是事先画好示范画,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课堂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作画步骤和制作方法,然后亲自动笔示范绘画过程,最后让学生跟着示范画临摹,就连使用什么颜色和造形都要求一模一样,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思想僵硬、呆板;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的,他们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自己则在一旁闲坐,放任自流,这样不加以引导的教学,孩子也无法得到培养。

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宄它。幼儿对美术感兴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说因为画出的画好看,有的说蜡笔的颜色很漂亮……美术不仅仅只有绘画,而是由多种形式组成,从幼儿兴趣入手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接受和喜欢不同的美术形式,才有利于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美术的全面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关系,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的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运用引导、发现、讨论、思考等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技能是美术活动的手段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材料和画种上,因势利导。这才是符合幼儿心理感受和智力发育的教学关系。

四、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培训机构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树立优秀典型。他们所树的典型往往是:能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取得可见的成绩,这种急于求成的短期技法式教学所形成的“即时效应”是可以蒙蔽不少家长的。但是,笔者认为,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无论何种技术,其应用不应该是为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以促进艺术学习成功与否,以学生达到艺术的和智慧的目标如何来衡量。技术的目标不在于学生使用某特定技术的程度如何,而应该以增进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其有效的成果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

幼儿的美术主要分为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三大类。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是爱因斯坦一生的重要支柱,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的想象力,往往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因为两者都是创造性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画出(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为了短暂的掌握某种技法去赢得各种证书。“创造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内容。美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学前儿童,不仅能陶冶幼儿美的情操,而且对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起来后,对孩子未来的专业以及人生的发展都是不可估量的。

幼儿美术培训篇2

2014年3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幼教专家李素英老师的“幼儿园艺术领域”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培训过后,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见到了一些成效。

在开学初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就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了“幼儿园艺术领域”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我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充分感知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中各年龄段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充分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农村幼儿园的艺术领域近期目标。

由于培训之前我们有了自学和共同学习的基础,因此听起培训来就更加的认真,也更加的清晰,不是盲目的倾听,而是听的过程中就有思考,能做出快速反应。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艺术不是被简单地分为音乐和美术,而是分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这就说明幼儿不单单是学音乐、学美术,重要的是要学会去感受、去创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只关心幼儿学了多少歌曲、乐理、美工,而应关心幼儿是否有颗爱音乐、爱美术的心。

知道了艺术的真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时注意对幼儿艺术的培养。现阶段,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首先,通过集中学习、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园特色的教学活动。本园幼儿深处农村,平时对音乐的接触较少,于是我们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本园幼儿很少接触优秀的画作及手工艺品,于是我们利用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欣赏临摹绘画大家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艺术的渗透。晨间入园时,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入园。户外活动时,播放有节奏感,能调动士气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的玩耍。午睡时播放摇篮曲等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区域活动结束时,播放轻快地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的收拾玩具。

然后,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艺术的培养。我们每个班都开展了表演区和美工区,根据主题的不同,投放相应的材料,材料的投放由师幼共同商定,共同准备,这样能大大提高幼儿的热情,幼儿玩的开心、尽兴。

幼儿美术培训篇3

关键词:欧美舞蹈教学 素质教育

舞蹈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幼儿动作姿态变幻来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形象艺术。由于舞蹈动感较强,具有较高的动态性、观赏性、审美性和艺术性,且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一直以来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当今社会愈来愈重视孩子们的艺术素质教育,艺术素质高低已也成为孩子是否优秀的一项重要标志,孩子艺术素质培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推动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契机,更为我们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但必须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就现实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精神,无论从观念上、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幼儿舞蹈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化、国际化和人性化三者有机结合的新的舞蹈教学方式、措施及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陈旧的、呆扳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创造性的走出幼儿欧美舞的教学新路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升幼儿舞蹈素质,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艺术后备人才。

欧美舞是舞蹈教育培训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每一个舞蹈动作组合都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响,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感受到生活中舞蹈无处不在。同时,通过欧美舞训练,让孩子们懂得相互间的帮助和配合,懂得只有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和谐的搭配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舞蹈画面,让孩子懂得怎样通过舞蹈动作去传递和弘扬爱的精神。

欧美舞作为对西方舞蹈文化进行普及的一个渠道,有别于其它舞蹈形式的教育,立足于幼儿思维、心理和生理特点,追求简洁化的舞蹈基础性训练,先让幼儿对西方芭蕾、宫廷舞蹈、爵士舞、踢踏舞以及拉丁舞、街舞、音乐剧表演形式等舞蹈文化和舞蹈形象有初步的了解,继而有所掌握,透过舞蹈这扇窗口,提高幼儿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和感受到幼儿欧美舞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舞蹈教学为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培训过程,来实现或者说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以下个方面下功夫:

一、通过动感较强的欧美舞蹈能力及其艺术感知的训练,努力塑造良好的形体姿态,培养良好的身体协调和仪表气质。大家知道,幼儿时期的身体,无论是骨骼,还是肌肉和肌腱,都还很脆弱,正处于人体生长变形最快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欧美舞,通过快节奏和动感强的欧美舞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生长发育,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预防、矫正和改善因不良习惯导致的不良形态和身体毛病,如:因长期内八字脚形走路所导致的小腿内侧弯曲或呈“X”形腿脚,还有诸如含胸驼背、端肩缩脖,以及身体虚弱,常常生病,弱不禁风等,通过科学有序的舞蹈训练,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态,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不怕困难和坚忍顽强的精神品质,消除娇气任性的不良习气,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积极维护团队核心利益,从小树立起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提升自我价值观和荣誉感,促进幼儿身体、气质、风度、仪表、意识、思维等全面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欧美舞蹈具有其它舞蹈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功能作用和积极影响,而且这个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学者的共识。

通过音乐感知、欧美舞欣赏、动作训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幼儿整体素质。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就曾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美育,对形成幼儿最初的美学观念,培养幼儿最初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学习欧美舞,进行审美教育,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的审美观,可以培养和促进幼儿日后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和美好的情操,不断提升美丑鉴别力,激发幼儿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增强美的表现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欧美舞教育可以让幼儿从朦朦胧胧的潜意识中感知舞蹈的感应力和敏感性;幼儿集体舞可以培养乐观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培养不怕吃苦,坚强勇敢的进取精神;而抒情柔曼的舞蹈,则可以培养纯洁高尚的品质情操,让幼儿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实践证明,欧美舞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美育培育的最佳形式,舞蹈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最初审美观念的形成。

二、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音乐、美术、文学等其它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和绘画、雕塑都属于艺术范畴,都是直观的视觉艺术,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绘画和雕塑更侧重于追求静止造形中获得动态性的效果,而舞蹈则要求在人体运动中变化出雕塑性的种种造型。像中国舞蹈一样,欧美舞的动静,悲喜苦乐全都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氛围中充分流露。这就扩大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范围,充分挖掘和构建幼儿审美心理结构,以此达到对幼儿的心灵的陶冶和人格塑造。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舞蹈则更能表现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舞蹈情感与思想感情紧紧相联,密不可分。所以作为舞蹈表现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的情感,也就毫无疑问的成了舞蹈审美感受中最强劲的动力中介和助推利器,从这个功能作用上来说,欧美舞无疑是幼儿获取美育滋润的最快捷最有效的艺术形式。

通过欧美舞的欣赏和训练,让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例如:欧美舞教材一级课、头的练习(抱娃娃)的训练目的提出,绝大部分处于一级年龄的小朋友在站立时都会出现塌腰和撅屁股的毛病、因为小朋友一开始总难找到后背直立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可以先让小朋友平躺在地上,然后手臂向上伸直,腿脚向下伸直,先让他们找找后背感觉,让他们站立时尽量学会寻找脚掌重心,并注意保持肩部下沉,以此来改掉斜肩膀的毛病,假如小朋友听不懂收腹和挺胸,可以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如:“把胸前的小窗户关起来”等,让他们能尽量领会。教材里特别强调站姿是确保小朋友脊椎能否健康发育的重要性,应尽量避免因挤压脊椎造成幼儿个子矮小以及外型不好看的不良后果,所以舞蹈组合重点应放在站姿训练上,而在教学中则要求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头的动作必须保证在站姿正确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时则可让小朋友带自己喜欢的娃娃或者玩具,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周边的人和事。在训练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三、激发舞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开发智力,调动情感,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思维决定一切的时代,伴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已从单一直向转向多位立体。舞蹈形象直观地借助人体动作变化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训练人的形象思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舞蹈动作不是一般的生活动作,而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美化,并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规律要求来进行组织的,因而带有形象的抽象性、多义性和模糊性。需要人们创设情景展开想象才能充实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理解动作的象征性和表现性,使抽象的暗示和隐喻明朗化,以此来拓展和反映出作品的深度与内涵。就舞蹈本身而言,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活动,作为人体感觉思维,都是通过意象思维进行的,而这种意象能够有效的唤起人本能的创造思维,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思维走向,以及想象中的不同的审美创造。这种想象与创造恰恰是幼儿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我们从事幼儿欧美舞所需要的培养目标,它使我们教育和培养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与超越。可见幼儿欧美舞不仅有利于幼儿审美教育,而且在发展想象与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四、通过课程中群体性的互动协作,增强团队的协作意识与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幼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与其事业成败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合作意识是人体在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中与所处团队组织中承担不同角色所产生的心理倾向,是协调活动能力及集体组织的价值取向。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协调配合性较差,但又极具潜在的培养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激发和挖掘。大家都知道,个性太强或者说太任性是当前幼儿普遍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幼儿平时在一起互相合作的机会很少,从这个角度而言,舞蹈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他们互动协作的最佳形式,通过舞蹈学习训练,培养幼儿集体目标、团队价值、合作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有利于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行为,自觉养成协商合作,合理分工,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利人利己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美术培训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 艺术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0-02

幼儿成长阶段对艺术对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4-5岁的中班幼儿,更是能依靠自我的感觉来认识和把握客观存在,是进行艺术能力培养的最好阶段。而信息技术是今天科技发展的主流,也是中班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发达条件,对幼儿开展音乐能力、舞蹈能力、美术绘画能力等艺术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幼儿成长规律,也符合认知心理学对幼儿园中班幼儿教育的原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与案例,以较典型的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来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幼儿艺术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来调动幼儿的感知加强幼儿音乐能力培养。

中班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对乐器、乐理、声乐等方面的培养上,更应该体现于幼儿对音乐的阅读认识能力。以钢琴为例,培养幼儿的乐器技能固然很重要,从指法到曲目训练,中班幼儿能通过自我的感知能力进行模仿,甚至可以弹奏简单的曲目。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录像来调动幼儿的感知能力,把指法运用、节奏变化、情态变化等每个细微的地方都让幼儿进行感知,逐步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自我感知与阅读,从而把握音乐情感强化音乐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感知与阅读的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是加深了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初步形成了自我的音乐解析能力,达到认知心理学对音乐能力培养的要求。

反映在乐理和声乐上,中班幼儿就有更明显的变化。由于幼儿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幼儿在音准纠正、乐感培养、演唱技能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举例来说,针对某一幼儿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与合成,可以将幼儿在乐理与声乐上的不足进行录制与合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与家长合作进行编辑与训练,结合认知心理学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训练,从而使幼儿在纠正过程中培养幼儿音乐阅读能力,实现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二、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加强幼儿舞蹈能力培养。

音乐能力的培养对幼儿舞蹈能力培养很大的关联,音乐节奏的掌握几乎与幼儿舞蹈能力成正比。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音乐节奏越强的幼儿舞蹈能力就越强,对舞蹈的掌握和理解效果更好。以芭蕾舞教学为例,由于芭蕾的节奏变化较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动作分解来进行教学,把音乐节奏变化与舞步变化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习舞蹈时的情绪、韵味、神情、动作等因素,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捕捉,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通过舞蹈动作训练来提高幼儿音乐、舞蹈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手段也应当成为幼儿舞蹈创造能力表现的舞台。中班幼儿在行为上,喜欢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认知能力,而舞蹈创造力无疑是其中的重点。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幼儿在训练的同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对动作进行改编,并以此来完善舞蹈表演,幼儿在成就感的驱动下,舞蹈创造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也为幼儿未来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三、以信息技术为创新象征加强幼儿美术能力培养。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中班幼儿在美术能力方面处于象征时期,其对外在景物的描绘加入了自我绘画的语言,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美术能力,往往体现出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联系。举例来说,中班幼儿在绘画中将太阳描绘出光芒,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在观察太阳时阳光柔和,光芒万丈;另一方面是幼儿通常都是在游玩的早上观察太阳的,光芒就成了太阳的象征。

以中班幼儿美术教学为例,通常幼儿绘画表现出的内容与形式容易让人忽略,因为其与现实事物有一定的差距,而实际上这是幼儿通过绘画语言的编译来反映自我对世界的认知。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幼儿绘画通过动画形式完整地还原出来,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作品,而且也可以此为契机来加强幼儿美术创新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幼儿美术能力培养的目标。由此可见,对于中班幼儿绘画语言的信息化解读,有助于成人走入幼儿世界,反馈幼儿美术能力的实际,从而更有针对性对幼儿绘画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幼儿艺术教学的载体,结合皮亚杰认知心理学对中班幼儿的理论指导,可以从音乐能力、舞蹈能力、美术能力等三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并通过实际教学来反馈幼儿艺术教育的效果,从而探索幼儿艺术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立足于幼儿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的形象表现,结合幼儿家庭教育的合作,幼儿艺术能力培养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赵华旭.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艺术能力的意义解析[J].中华少年.2015(21)

幼儿美术培训篇5

1培养幼儿美术技能的理论认识

当代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指出,我们开始幼儿教学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就是教学理论的总结与提示,是带有指导性的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之中,我们要依据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认知规律,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为幼儿处在朦胧的认识,肤浅的实践美术阶段。不可能像中小学生、或者象成人那样认识能力高,美术实践能力强。因此,我们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规律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是合符幼儿心理认知特点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必须坚持认真去实践的问题。

2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培养好幼儿美术技能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这应该坚持一步又一步开展教学,不能操之过急、或者揠苗助长。我们面向的是广大幼儿学生,他们牙牙学语、涂鸦做画,只能面向幼儿朦胧感知循序渐进学画。

2.1抓好幼儿的观赏起步美术教学。

美术是一门凭直觉观感而产生的形象艺术,好的作品往往是千古流传。让人产生无限联想。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享受。循序渐进的美术教学往往应依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开展美术教学,观赏起步教学符合幼儿的教学原理。在幼儿美术课本中。我们可以从课本中的图画让幼儿观赏,在观赏中把图画的色彩、方位等方法告诉幼儿,让幼儿学到一定的美术常识。观赏教学一步一步加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2让幼儿在观赏中,实践作画。

在幼儿观赏的基础之上。主要让幼儿美术实践。我们应该让幼儿美术实践中学美术。幼儿的美术画一步一步地练。从课内练习到引导幼儿课外练习。不断实践。

2.3引导幼儿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训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数。循序渐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学习与进步的一个规律。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之中,由于幼儿处在学习美术的朦胧起步阶段.可以说对于美术这样的知识与实践幼儿是一无所知的。

2.3.1由点起步,指导幼儿学习美术。点是事物之中,幼儿观察之中最小的东西,容易被幼儿观察与理解。比如说,我们让幼儿观察天空早晨的一个“点”。那个“点”是一个大的点,圆圆的,红红的,让学生知道,这是早晨东方天空升起的太阳。我们可以指导幼儿依据天空中的这个点――太阳,作美术训练。美术课中的由点起步,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又比如,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桃树上的桃子。我们要求幼儿只观察一个“点”。那个“点”就是一个美丽的桃子。可以让幼儿仿照桃子的样子画下来.由于桃子的“点”很小,幼儿很快就画下来了。

2.3.2由线起步。指导幼儿学习美术。世界上有不少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由线条构成的。由于幼儿是起步美术训练,我们往往从线起步作美术训练,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比如说,我们指导幼儿画一本书.首先就要引导幼儿先画好线条。书是由线条构成的,线条能画好,这本书就能画好。又比如说我们引导幼儿画一张小小的课桌。课桌是由无数线条构成的。我们先引导幼儿把那些线条画好。然后指导幼儿画课桌,这样一来.幼儿的课桌就一定能够画好。

幼儿美术培训篇6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第一个真正意味上的老师就是幼儿教师,故此,幼儿教师的全面培养也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培养幼师的过程中,每十人中有八人在音乐素养的表现上不达标。突显出学前教育在音乐素养的培训上的缺陷。为此,解决幼教的音乐素养低下的问题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尤为重要。

1、学前教育中学校对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的忽视

纵观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任务中,音乐素养的培训已经在其中了。但是为什么学习幼教专业的学生还是在这方面得不到提高呢?从笔者得到的一些数据显示,音乐素养培训的课程在整个学期中不到百分之十,这就意味着,音乐素养的课程可能每周只能安排一节到两节的课时。学生不能从中得到一个好的氛围,自然能力底下。众所周知,孩子的启蒙教育奠定了其以后的发展方向,幼师的职责就是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赋,音乐在孩子的人生中亦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果连学习幼教的老师都不能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又如何能让身为孩子的幼儿得到一个全面的幼年教育?由此可见,改变现状刻不容缓。

2、学前教育中学生自身对音乐素养的不重视

学前教育的招考形式只单单是通过全日制高中毕业后的高考分数线的高低来进行录取,普遍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调剂的方式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在这个高考分数胜于一切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学生此前都是文化知识高分,素质低能,尤为表现在音乐知识低下这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品并不是必须品。这就导致音乐素养的培训在整个学前教育过程中增加了难度。

3、学前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训内容不完善

音乐的存在是为了创造和感受美的意义,学前教育中培训音乐素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师传递和启发幼儿对于美的认知,从而发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通过音乐认识最初、最自然的美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训才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学前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训依旧是有着严重的缺憾的。内容上的单一,音乐素养的培训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师在以后教育幼儿过程中更好的发挥音乐在幼儿心中的作用,可是过于简单和粗略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只能草草了解,进入不了氛围,融入不了意境,就更加不能领会音乐中所提供的养料。因此,在音乐能力的培训和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针对性的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点,更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增强对于音乐的感知和审美。

二、学前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常接受的教育形式就是听觉,因此音乐的教育也就尤为重要。孩子的学前知识的获得的来源主要是家庭、社会、学校。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小家庭的知识形态良莠不齐,所形成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不尽相同。大多数家庭只注重孩子知识文化的提前学习,往往忽略了孩子音乐认知方面的培养,这样不仅桎??了孩子的天性还断绝了孩子天赋的挖掘。社会上大多数音乐的体系并不适合幼儿的成长,在流行音乐的洗礼下,懵懂的孩子并不能主动分辨哪些音乐适合他们,社会方面又没有形成一种适合幼儿的音乐体系,给幼儿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好影响。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殿堂,它没有家庭的参差不齐,也没有社会上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冲击。它可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发展发掘孩子的天赋和性格。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学前教育中提高音乐能力培养的方式

1、要提高学前教育中音乐的能力就要加强理论文化知识的欣赏

中国教育是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育,学生和家长往往只是通过单纯的分数高低来判断学生良莠,故此忽略了人文艺术和自然艺术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则是人文艺术和自然艺术的传播集中体现。当人文艺术和自然艺术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音乐素养也就自然而然的生成。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广袤的自然,可以说它无处不在,也可以说它凌驾于所有自然物体之上。它有其独特的历史魅力,渗透于社会艺术的各个层面,相互汲取,相互参照。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教师,应该注重音乐素养的积累,这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才会将这种无形无态,却深入人心的东西在打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上。底蕴总是慢慢演化,量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的飞跃。

2、要提高学前教育中音乐的能力就要加强表演技能的训练

这里的“表演技能”主要是“理论技能”和“实操技能”。只有齐头并进才能算正确的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的一个专业,大部分经过高考的洗礼的学生只在文化课上能拿高分,可是在音乐艺术上几乎是白纸一张,甚至就连最基本的五线谱和简谱都分不清楚,所以增加“理论技能”是首要的任务。由于表现音乐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所以除了单纯的用嘴巴唱出来是远远不够的,乐器的演奏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了之前理论技能为基础,后面的“实操技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生成。同时,通过多样性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同样的理论知识可以相互印证,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增加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3、要提高学前教育中音乐的能力就要加强审美教育的能力

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就是先教后育。老师教授知识,学生通过老师的教授培育成自身的能力。一予一收之间浑然天成。自古对于音乐美的认知从来不只局限于方寸之间,古有伯牙子期的山水遇知音,今有如此之多的音乐作品。当古今中外关于音乐的知识和作品扑面而来的时候,要做到正确的审美就尤为重要。尤其是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师们,将来会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们。学前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审美欣赏”只局限于“欣赏”二字,“审美”几乎半点不提,如果继续这样循环下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能力非但不能得到提高,还有可能影响幼儿对于审美界限的模糊,其严重性可想而知。所以要提高学前教育中的音乐素养的能力,就要加大审美教育的能力。

4、要提高学前教育中音乐的能力就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实际授课来实践积累经验值,再联系理论知识巩固从实践中所学习到的经验,不断的磨合修炼,引导幼儿走向正确健康的方向。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同样如此,通过多元化的实际课堂体验刺激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中音乐素养的能力。

幼儿美术培训篇7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及不断改革,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业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作为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也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众所周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及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薄弱

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中职院校招生时并未切实的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

2.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

我们都知道,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美术课课时过少、专业性过强、师资职业化不足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学习美术的时间较少,这便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3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职责岗位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的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造成极大的忽视,具体体现于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基础素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养;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美术教学重在造型能力和工艺美术制作能力的培养,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一年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的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的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自己耐心的归纳总结过程,并且不断的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指导。

幼儿美术培训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内容安排

本人来自一线美术教师,有幸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在学习以及与全国各地优秀的骨干教师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性。在与南北方美术教师交流的过程中,系统地了解到: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幼师专业的美术课,周课时只是在 2――4 节之间,而一般在读时间最多只有二学年至三学年,除去各种活动,实际教授课时不足 180 节,而需要学的内容多且广,如果死板地按现行教材和传统的美术专业方法去进行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 80%以上是根本无法胜任幼儿美术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善变地运用教材和打破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特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自身美术素养等方面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基础较差的和优秀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此,本人就目前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粗浅地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安排做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理清思路,目标明确,尽最大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传承者。

第一学期:打好基础,进行大量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首先,开设平面构成的训练。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学习态度的最好形式。并可在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点、线、面。进而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美的形式规律,比如:重复,渐变,发射,特异,空间等。

学习儿童线描画和简笔画。儿童线描画,是用单线单色去描绘物体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儿童美术绘画方式。线描画所用的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画面效果也极富美感。线描画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掌握这一绘画形式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提高绘画技能的有效手段。

简笔画教学是运用简单的点、线、面符号,以简洁洗练的笔法和简略的状物造型,来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一种绘画艺术。我们掌握了简笔画的画法,就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优美的作品。简笔画是一种实用、方便、易行的教学辅助。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教学简笔画能创造较好的教学情景,因此,利用简笔画教学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简笔画教学用尽可能少的线条、笔画,塑造出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备受少年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

第二学期:学习色彩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色彩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了解色彩理论知识,是幼师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位美术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常识。美术课是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我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了解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阶),色相(12色相环),纯度(混色训练)。

色彩的配置:同种色的色彩配置,邻近色的色彩配置,对比色的色彩配置,互补色的色彩配置,冷暖色的色彩配置等。

色彩的感知觉:是通过让学生做酸甜苦辣,积极与消极,华丽与朴素,春夏秋冬,男女老幼来表现的。

第三学期: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平面的纸工,半立体纸工,立体纸工的学习和训练。收集各种质地色彩不同的纸来做基础材料,从平面的纸工开始,具体内容是剪纸,剪贴画,撕纸等。幼儿纸工教育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创造力、表现力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对脑细胞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幼儿智力的发展又能使双手更灵巧。从平面纸工过度到半立体纸工,折纸,折纸添画,纸浮雕等。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并且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张小小的纸片,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折纸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开展“折纸添画”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纸浮雕用材简便,制作容易,有较强的立体效果与装饰效果,学生通过运用剪、刻、折、卷、切等方法表现自己所熟悉或喜欢的形象,抒感、体验成功、获得愉悦和提升。艺术创作没有定法,创造才是真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要分析或复杂或简单的纸浮雕技法,但并不是要学生成为专业的纸浮雕技师,在作业中只要学生能将形象做成立体造型即可。其实,不管简单与复杂,有意或无意,只要效果出来了,知识因素必然会渗透其中。最后是立体纸工,纸花,立体折纸以及贺年卡等制作。一张平面的纸,经过卷、折、捏、贴等方法,可以改变它原来的状态,形成有体块、有空间感或可变化的形态。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设计、制作出非常可爱、有趣的立体纸工玩具,为学生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学期:儿童画创编以及环境创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画创编教学是幼师美术课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此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童画创编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学习儿童画创编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各种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表现技法的学习和训练,以便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有着紧密的衔接。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幼儿教育的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品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状况和条件的总和。教育通过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可以激发、帮助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幼师必须具备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环境创设包括布置图片、区角设计、走廊楼道布置、吊饰图片、家园联系栏、主题墙饰、墙面布置、门窗装饰等幼儿园环境创设。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有效科学地利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培养出了合格的幼儿教师。当然,其中一定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和修正的地方,在这里提出自己浅薄的认识供广大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美术》(上册) 林玮 承芹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幼儿美术培训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35-02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体化”教学是指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三者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做来完成。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与做中,充分地将美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

(一)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美术教学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只能是进行形象思维,抽象记忆的能力也没有,只能是形象记忆。与之相对应,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法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美育,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与其它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除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手工工艺的造型及制作能力、艺术创作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幼儿美术教学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幼儿教学及各种活动中。

(二)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是社会对幼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期望值提升,致使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人看着孩子,不伤着、不冻着、不饿着就行,所以那时的幼儿教师通常被称为“阿姨”,相当于孩子的保姆。如今,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希望他们能歌善舞,能写会算,能书能画,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是全才,都是全能。于是,具有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幼儿老师成了当今的宠儿。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一定要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令众人满意的、高素质的、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

(三)美术课“一体化”教学对培养幼儿教师的多种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化”教学是融教、学、做三者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兼顾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因素,又兼顾了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幼儿美术教学实际的需要因素,又兼顾了美术人才的培养,又兼顾了幼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教师的教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学到了美术作品创作的技巧,而且也学到了如何面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法。很明显,美术课中的“一体化”教学对培养既有美术基础知识又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既有传统美术功底又有创作及创新能力,既有幼儿教学方法又有幼儿教学理论的幼儿教师,有着其它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一)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不断得到重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巨大的进步背后,处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幼儿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过于专业。因为担任幼师美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学美术专业出身,都是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或是教师,他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倾其所有地进行知识传授,把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他们所受的专业教育方法用在了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明显过于专业化,不适合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中。因为这样过于专业的教学,会使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与幼儿教学实际相脱节。

2、过于单一。众所周知,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多半是幼儿美术教学,因此一些教师甚至是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弱视情绪,认为幼儿美术教师能简单地画画就行了,因此一些美术课的内容便以蜡笔画、水彩画、卡通画、简笔画为主要教学内容,致使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掌握过于少。而一个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美术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只有美术知识全面的教师,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或指导时,驾轻就熟地为孩子们讲解,恰到好处地点拨,科学合理地拓展。

3、过于理论、传统。幼儿教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职业性决定其美术课的内容不能过于理论化、传统化。而目前的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因为受到实训基地不健全,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作”的现象。许多学生美术课上了两三年,却只会教师教给的一些作品的制作,自己无法独自创作。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极差,别说是进行独立创作,就是仿做成品,他们也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二)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笔者,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及活动,教会学生正确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教学及活动也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价和欣赏,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参与评价和欣赏的机会。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及相关活动中,无论是国内外大师、教师、同学还是无名氏的作品,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和欣赏,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评价老师、同学作品时,要敢于批评,敢于突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勇于争辩或接受,一定要借助作品进行深度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具有对美术作品的初步分析、评价能力。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不忘记提醒学生,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因为他们极富想象力,他们的落笔、用色都非常大胆,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不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是要注意让孩子通过绘画来进行内心意象的自然表达。不要因为孩子画得乱就批评,而是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画讲一讲,说出来画的是什么。之后再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对美术的学生热情。

2、结合幼儿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美术教学

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课时非常有限,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却非常多,如果美术课教师不顾具体情况,一味地按照手中的教材和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方法去教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胜任幼儿美术课教学,也满足不了社会、家长及学校对幼儿教师的高标准要求。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打破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特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自身美术素养等方面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比如,笔者在对低年级的幼师学生进行教学时,便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素描造型能力训练,来提高他们对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色彩明度、纯度、冷暖感觉的练习和一些水粉静物画的练习来提高他们对物体色彩的感知程度。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做”中既学习了美术知识,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还渗透了绘画教学中素描及色彩的教学方法。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

手工是美术的一个范畴,它是靠手的技巧和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造型活动,要比绘画更具有创造和想象、组合的特点。因此,美术课教师进行手工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以绘画知识为基础,把绘画中的形体与色彩知识充分利用到手工的各种材料中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蛋壳工艺”教学时,笔者便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蛋壳的外形、色彩及纹理特点,大胆地制作出别具特色的手工制品,通过在蛋壳上加画一些彩绘图案,增加蛋壳制品的美观度。此外,笔者还提醒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或边角余料,鼓励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对于制作得好的,制作得别出心裁的作品笔者总是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要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这样“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4、结合实训活动,进行幼儿美术教法教学

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学生为将来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或是学生参加实习、职前培训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美术教学法的渗透或是传授。

笔者会在教学时提醒学生,幼儿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在语言的伴随下进行的。他们在学写字时会不停地读,在绘画时也会不停地说。比如,他们画刀、枪时,嘴里会发出砍杀、开枪的声音;当他们画妈妈时,会模仿妈妈讲话;当他们画动物时会学他们的叫声,或是学他们的走路。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便会让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根据绘画对象的特征,编成形象的儿歌,其顺序是绘画过程的步骤,让学生能够说、学、画、演同时进行。

比如,笔者在进行素描《鸟》这一教学时,便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沟通:我教你们可以直接用美术术语讲课,但是,你们给小朋友上课一定要注意,不能用成人化的语言,一定要想办法让儿童能喜欢听,愿意听,又能记得住的办法去讲。学生便问怎么办?笔者便告诉学生可以用类似下面的歌谣进行教学,边示范画,边诵读歌谣,边做动作给学生看。每画一笔都对应着其中的一句歌谣进行诵读,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画好后,让学生看作品的整体效果,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画,一起读,一起演。

小鸟头,圆又圆,像个太阳在前边。

小鸟眼,溜溜转,画个小圈放里面。

鸟身体,半月弯,画个半月放后边。

尾巴嘴巴尖又尖,画两三角放两端。

三、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一)强化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因为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去,使美术理论和美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紧密结合;也可以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学校的美术环境,教材的具体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将来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强化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度。因此,一定要强化基地建设,建立比较固定的见习、实习基地,有比较大型的幼儿园作为合作伙伴,必要时可以让学生“顶岗”实习。

(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只枯燥地讲美术理论而不让学生动画笔真正画一画,学生就不会把听到的理论应用到绘画实践中,如果只讲泥塑的理论而不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学生就永远不能真正掌握泥塑的技能。美术课的教学,“三天不练手生”,因此尤其需要加强操作性训练。要建议、引导并督促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生巧”,才有可能进行独立创作。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的“一体化”教学,还需要任课教师、学校、学生以及实训基地共同努力、进一步的完善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不能仅靠枯燥的美术理论,不能仅靠课堂教学,不能仅靠美术课教师,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将自己所学理论和技巧运用到实习过程中,用实际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幼师美术手工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1,(29).

幼儿美术培训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舞蹈;创新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二 幼儿教育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艺术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它需要孩子欣赏自然美,理解文学艺术美,渐渐接近社会的生活美。它以生动、具体的美感形象感染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正义感,陶冶孩子的性情。进行寓理于美,寓情于美的共产主义教育,使孩子的思想情操、认识水平、身心健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提高。

三 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学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我们在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幼儿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各年龄的发展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幼儿舞蹈主要由一些基本舞步,如跑步、小跑步、踏点步、踏跳步、后踢步、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幼儿的机体能力,来设定和选择教材,而不应该在教学与创作中大量的进行开度的训练,我们应当利用舞蹈教学和创作来使学生的谐调性得到改善,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让他们在节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舞蹈训练,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使肌肉生长的更丰满有力,来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2)舞蹈教学中创作应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心理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我国,幼儿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集体协作的精神。比如说勾绷脚,前屈压腿,等。在这些训练中孩子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肌体上的疼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坚持,懂得吃苦,并且能让幼儿的心理有一定承受能力;其次就是一般舞蹈教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因为重复练习的枯燥、肌体上的疲劳而对舞蹈学习懈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亲切的教态,温和而关注的目光,对每一点进步的肯定,来激励孩子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而在这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中每一段音乐都要让孩子们精神一振,孩子们甚至都是边跳边唱,乐此不疲。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形象思维相对敏锐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幼儿舞蹈的趣味性

幼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而表演的主体是幼儿,如果成人一味按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创作,幼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创作时巧妙的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天性都是好玩、好奇,我们在玩中再围绕一定的思想内核,那么舞蹈生动感人,孩子也会从中得到教育,例如有个幼儿舞蹈叫《童趣》,主要表现的是孩子们在玩一对一对的拍手游戏,可就有一个孩子是单数了,于是她就生气了,耍脾气,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于是就表现好多逗大家的动作来吸引别的小朋友注意他,结果呢,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她一个人还在表演,裤子掉了她也浑然不觉……,观众捧腹大笑,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童趣,也教育小朋友要互相团结,共同游戏的好品格。

(4)幼儿舞蹈创作中的知识性

舞蹈教学和舞蹈的创作除了训练学生的肌体和品格以外,它还可以蕴含一定的知识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教手位练习时,学生是不容易记住手位的名称的,在小舞蹈《小小花木兰》时,放了一小段木兰从军让小朋友们观看,教室里一下热闹了,他们边模仿边跳,我也乘机把我们的教材中的单手位加上,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单手位的名称,并且学生还记住了历史小故事《木兰从军》。这就是舞蹈教学和创作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并且让舞蹈表现出来丰富的内涵。

(5)在舞蹈教学和创作中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意识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力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去影响幼儿,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和健康的审美观点。在教学中首先教师的服饰要让学生感觉到美,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动作要美,另外在学生学习舞蹈过程中要纠正学生不谐调的、不美的动作,让学生区别美与不美。除了单一模仿以外,中国舞考级中有一项训练很好,就是模仿与想象,这其实也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 那么在舞蹈创作中我们要把丰富的内涵付诸于舞蹈中,让学生通过舞蹈情节来感受内在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舞美,通过舞台上的鲜艳的服装、多彩的道具、明亮的灯光、形象的化妆来感受美,表现美,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促进幼儿对美的创造,对美的正确健康的认识。

(6)应注意的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