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文章十篇

时间:2023-03-26 05:22:21

感恩的文章

感恩的文章篇1

Being grateful can bring us a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 life.感恩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When we put a small piece of alum into muddy water, we can see the alum can soon make the water clear. If each of us has an attitude of being grateful, we’ll be able to get rid of impulse, upset, dissatisfaction and misfortune. Being grateful can bring us a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 life.

把一小块明矾放入混沌的水中,我们发现,水很快就澄清了。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沉淀许多的浮躁和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和不幸。感恩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文章屋网 )

感恩的文章篇2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饮酒赏菊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忧愁。

重阳节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作为21世纪的我们,敬老爱老的道德意识就显得更必要了。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去感恩吧!

学会感恩,应当首先学会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本性纯真,孝敬父母。韩伯愈的母亲对他的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错,就举杖责打。有一天,伯愈犯了错,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竟然像雨点一样掉下来。他母亲觉得很奇怪,问道:“以前打你时,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对母亲说:“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欢喜;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觉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身体衰老,体力微弱了,所以禁不住伤心地流下了泪水,并不是不甘心忍受疼痛。”

呜呼!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伯愈的至孝不得不使我们惭愧的低下头了。

想想我们现在:当我们用很轻松的口吻说自己蹉跎岁月时,当我们用很浪漫的心情与朋友闲逛时,当我们用很自豪的态度上课看小说时,当我们用潇洒的姿态应付生活时,而我们的父母呢?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呢?他们总是以很富裕的方式给我们掏钱,总是以很轻松的口吻对我们说上班不累,总是以很奢侈的方式让我们吃顿饺子,总是以一种幸福的口吻对我们说拥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他们高兴。

都说隔辈亲,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父母变成父母及祖父母的双重身份时,他们把余生都放在了我们这里,没有时间享受,只有整日操劳,他们每天都精心地为我们准备着可口的饭菜,默默地收拾着我们杂乱的书本,然后微笑着看着我们一跌一撞地走着,并时不时地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扶起滴着泪水的我们。

你问:那怎样才能做到孝呢?我想反问:你是否在爸爸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奶奶的生日时打个电话?在姥姥烦恼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给他们亲自做一顿也许算不上可口的饭菜?你可曾记得关掉吸引你的电脑,在灯下与他们说说自己的快乐与烦恼,听听他们的唠叨?

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赶快行动吧,相比那爬满岁月的额头定会舒展开吧!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还流淌着许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

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里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子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阳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

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名,使他们都拥有美好的素质——感恩。

感恩的文章篇3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文章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感恩的文章篇4

这篇文章是着名作家肖复兴写的,他举了几个简单的实例,充分体现出了文章的主题——学会感恩。

西方有一个感恩节,在那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为跟家人团聚而赶回家,对父母说一声“谢谢”。但遗憾的是,中国没有“感恩节”中国人认为,父母一切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记得一位中学教师对我说过:“父母供你养你,是应该的,但不是必要的。”

我们必须学会感恩,感谢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这篇文章里的一个小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一位母亲在感恩节时端上桌的,是一盆稻草,他对家人说,她为家人做了一辈子的饭,家人也没有说过一句感恩的话,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

感恩的文章篇5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感恩的文章篇6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父母对孩子感天动地的故事等。

(三)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一)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

(二)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都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感念自然之恩和社会之恩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

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国的雄伟壮丽。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三)用倾诉衷肠的方式表达真心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可以让自己深入角色,可以让自己换位倾诉等等。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学。都说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人吗?

感恩的文章篇7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分支,开发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提倡感恩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论文将从实行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这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感恩教育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感恩教育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丰富多样,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笔者根据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将其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筛选

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材中文章的特点筛选出可供利用的感恩教育信息。主体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授的课文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全面深刻的理解,把握住课文的语文因素和德育因素等,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与方法,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和知识储备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语文教学,做到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完美统一。

教师要在全面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感恩教育价值的信息。具体说来,首先在体裁上,感恩自然类的文章在体裁上多是诗歌、写景散文和说明文;感恩父母、祖国、社会类的文章在体裁上多是叙事散文、小说。其次,从角度上,有的文章直接讴歌自然如《春》、《敬畏自然》等;有的文章侧重自然对人心灵的净化,如《再别康桥》、《荷塘月色》等。此外,也要注重课文之间在某一感恩主题上的联系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间在感恩教育上的联系等。总之,要求教师在全面深刻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具体地语文教学中,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 情感体验

这一步骤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恩。具体策略如下:

1. 在阅读与想象中体验

(1)重点把握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体会诗歌与散文(写景题材)的语言美,感知恩情。“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比如,《再别康桥》一诗,全诗七节除首尾两节外其余每节都有一个中心意象,优美语句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平仄压韵回环往复,具有一种音韵之美;诗行排列整齐,符合诗人提倡的“建筑美”的创作原则。仔细阅读,在欣赏主体的脑海中便想象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康河夕照景,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自然创造的美景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感恩自然。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百草园的描写可谓生动形象,请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读来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回归到了童年时代,跟随着当年的作者一同在百草园中探秘寻宝。

(2)品味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细致的语段,把握其中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比如表现母爱的散文《我与地坛》,作者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的时候并未通过太多的对话描写,而是借助形象的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于无声处感受母亲心中的万语千言。读者似乎看到了那个送儿子出门久久呆立在原地孤独无助的母亲的背影,深刻体验着母爱的苦难与伟大,感同身受,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感激、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2. 在思考与回味中体验

在整体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前后课文,通过对比、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索与回味中体验感恩。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作者那种面对厄运不屈不挠的心路历程深深感染着学生,教师可以联系同册课文中《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及《花未眠》的作者川端康成,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与生命的真谛。海子是天才诗人,少负盛名;川端康成学贯中西,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海子和川端康成才气名气皆有,无身体疾病却都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史铁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且遭受车祸致残却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这样,通过作者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懂得精神上的空虚软弱远远甚于身体上的病痛,使学生懂得不怕挫折笑对人生,懂得感恩生命,珍爱生命。

3.身体力行

教师筛选信息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报恩上来,知恩的目的是图报。感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报恩,感恩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突破口联系生活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其转化为外在行动。

总之,感恩教育大有可为,提倡感恩教育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开发和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既是语文学科所具人文性特质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感恩教育能够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本论文关于感恩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只是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其中的理论观点仍有待语文教学实践的检验。

注释:

1. 刘淼 李樱,纵观英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3.3

2.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5年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4. 潘文富,《传统礼仪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4上半月

5. 施红燕, 《语文学科中的心理品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7上半月

6.闵智亭,《热爱自然 尊重生命》 新华网专题报道,

7. 林姗姗,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小草资源网

感恩的文章篇8

关键词:领悟;感受;体验;践行

中职语文教材有很多“感恩”的素材,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引导感恩。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呢?

一、利用课文中的素材,领悟感恩

1.领悟父母之恩

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感恩之心。中职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素材,教育学生懂得要有感恩之心。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懂得“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的道理,感知比天大比地大的父母恩情,从而懂得要孝敬父母。

2.领悟祖国之恩

从教材中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感知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锦绣河山滋养我们的精神情怀,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更要从优秀中华儿女为国献身的精神感知祖国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树立学生要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思想。时刻准备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3.领悟社会之恩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要进入社会,所以培养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教育他们要有爱心,主动关心他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使学生懂得用感恩的心创造美好生活。

二、利用课外资源,深化感恩

1.课外活动,体验感恩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领略大自然之美和神奇之处;参观名胜古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树立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尊严的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这些实践活动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深化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和社会。

2.走进生活,践行感恩

感恩的文章篇9

关键词:感恩对象;语文学科;感恩教育

语文一直与感恩相联,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契机。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有效利用文本,从文本入手,培养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知恩,只有之恩,才能图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中筛选信息,明白对谁感恩,感什么恩。因此,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来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感恩的心延续。

1.领悟自然之恩。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通常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比如《特殊的葬礼》、《鸟的天堂》以及《只有一个地球》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地渗透感恩教育。比如,《特殊的葬礼》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感谢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特别是在近两年,随着大自然所遭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这对我们子孙后代而言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小学生是新世纪的接班人,不论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领悟自然之恩都是极为重要的。

2.领悟父母之恩。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最心疼子女的人,他们几乎不向子女索取回报。俗话说: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宽如东海。所以,领悟父母之恩是每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要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善待了父母,善待了家人,才能更加平稳地立足于社会之中,并得到大家的尊重。反观当代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恩意识却无比的淡薄,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了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乏感恩教育,没有人对他们诉说感恩的意义,所以他们才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父母的文章,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母亲的恩情》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那无边无际、不图回报的无私关爱。前者,当灾难发生之后,父亲及时鼓励儿子,并用无尽的爱去保护儿子;而后者,“慈母手中钱,游子身上衣。”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之爱的宽广和伟大。教学时,我将感恩意识融入课文当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父母如此对待子女,作为子女不该表示些什么吗?子女不该回报一下父母吗?“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也是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过程。

3.领悟老师之恩。三尺讲台上,是伟大的你,灯光照射下是默默的你,学生成功时默默流泪的是自豪的你……你是谁?你就是我的恩师。

我要飞翔,是您给我插上了翅膀;我要奋斗,是您为我刷新起跑线;我们要超越,是您为我们点燃斗志,您为我们传道、授业,却不求多大的回报。在昏暗的灯光下操劳的人是您;在无尽的黑暗中引我们走向黎明的人是您;在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是您;您就是我们的另一位母亲。没有哪一位母亲不是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您也一样,为了我们宁愿付出自己的青春,您把我们视为宝石,我们把您视为母亲。一句话语,一份答卷……无不体现着我们对母亲的回报。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赞美老师的文章,比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作者苏叔阳每年看到风筝就会想起自己的刘老师。通过回忆刘老师笑谈腿疾、板书和放风筝的事,赞叹了对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和态度,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又如《最后的姿势》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古人不忘感恩,我们又怎能忘记感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授业“之恩,终身难忘!

4.领悟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存在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疆土,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人物、风景等。当我们学习一些描写祖国的文章时,除了感受其中壮丽景色和趣味人文的描写内容,同时还要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因为祖国拥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我们才会共同组成这个家庭,互相联系、和谐共处,共同建设这个大家园。因此,在感谢自然之恩、父母和老师之恩的同时,我们更要感谢祖国,是祖国给予了我们这个生活与成长的平台,是祖国为我们呈现了无尽的文化财富,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不至于枯燥乏味。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的经典文章,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等。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灿烂文明。另外,还有许多彰显个人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比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钱学森》和《詹天佑》等。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感恩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眼前的一切。这对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感恩意识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有效挖掘文本,从朗读入手,培养感恩意识

俗话说: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因此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才能达到目的。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情感体验的重点,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1.直接抒感的语段,成了感情朗读的重点。如《难忘的启蒙》,在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对启蒙老师的感激、思念之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春蚕》中有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中有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都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优秀素材。

2.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也能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父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局势的严峻,从而感受父亲的精神伟大,使学生受到熏陶,加强责任感教育; 又如《穷人》一课,抓住文中,突出主要人物――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感恩的文章篇10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感恩教育需要学生的参与,我们一方面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感恩主题宣传栏、条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另一方面通过评比感恩教育专题板报,播放感恩歌曲营造校园感恩氛围。

二、开展活动,积蓄感情

我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通过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学生从点滴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树立了关爱父母之心;通过《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演讲比赛,学生深刻理解老师的谆谆教诲、进而感恩老师;通过同学如手足作文比赛,学生回忆了同窗好友对自己的爱,进而萌发感恩朋友之情。

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逐渐明白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地感恩情结。这些活动释放了学生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三、关注细节,践行感恩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几项感恩作业:写写家书、六个一真情活动、我为同学做一事。学生通过这几个作业表达了自己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感谢,做到了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力争成为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青少年。

四、构建网络,文化熏陶

南宫二中顶岗实习小组认真准备,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活动过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大学生的优越性,积极走进学生、走进教师、走进家长。

在构建网络的同时,我们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还组织学生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等等。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一批批有感恩心的青少年茁壮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