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3:51:33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感恩的心》;感恩教育

一、《感恩的心》曲目分析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这首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歌又一次以动人的节奏和感情回荡在我们心中。作为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将音乐的艺术性魅力与通俗易懂的歌词结合在一起,以感恩这一传统民族精神为主题创作出一首对于国人有着教育意义的歌曲。在《感恩的心》之中,作词者从亲情、友情等多个角度对于感恩这一主题进行了分析,利用歌词充分教导了我们需要在美好的生活中经常感恩世界、亲人、朋友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这不仅能够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选相处的美好情怀,还能够体现生命的基本意义。从歌曲上来分析,《感恩的心》其旋律较为平稳,没有较大的起伏,配合动人的歌词以及抒情性的情感,能够快速将聆听者引入歌词歌曲所展现出来的情感之中,保证委婉的曲调能够重点突出感恩的主题部分,保证以四四节拍来展现流行曲目特点的同时还能够以节奏的变换来增加这首曲目的生动性和活跃性。从中国曲目结构上来看,一首歌曲的起承转合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而《感恩的心》将传统曲目结构融入了曲式之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重点推进歌曲的演唱效果,保证在音乐旋律上以优雅、动听的方式来配合歌词中的基本内容,再利用转的效果来重点鼓励、激发那些在苦难和挫折中不断徘徊的人勇敢的面对未来,以感恩的态度积极的去生活。在歌曲的B段之中,随着情绪的不断推进,歌曲也迎来了其高潮部分,感恩这一主题性情感在这段旋律中被完整的展现出来,情感与音乐艺术性的融合达到了极致。总体来说,《感恩的心》作为一首以感恩为主题的流行音乐曲目,旋律、节奏与歌词的配合较为完整,在保证了音乐节奏完成型的同时增加了感恩这一主题的教育,既保证了音乐效果还保证了歌曲的教育意味。

二、《感恩的心》中的感恩教育

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将音乐与不同的情感相融合已经成为了音乐创作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不仅仅体现了现代人民对于音乐功能的多方面的要求,还促进了音乐发展的进程,保证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在《感恩的心》这一曲目中,其所蕴含的感恩教育使其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在上文分析了歌曲音乐性之后,我们从感恩教育情感塑造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1、提升感恩意识

在《感恩的心》中,歌词以其流畅、朗朗上口的编写来重点诠释了感恩对于人类这一主体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应用感恩来进行维系,只有保证其丰富的感情情怀被大众所了解诶,才能够从根本上种下感恩教育的种子,利用情感共鸣来激发埋藏在人类心中对于感恩的认识,以引起思考的方式来令感恩意识能够真正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对于《感恩的心》这首曲目来说,感恩意识的激发是其歌词与旋律充分融合的效果,只有保证将流行曲目中融入一定的社会功能,才能够保证将流行音乐提升了具有教育性的地位,才能够保证音乐教育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来激发人们的思考与自我完善。

2、培养感恩情怀

《感恩的心》对于感恩这一情感艺术进行激发之后,就在歌词中对于人们进行了一定成都的角度,保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促使聆听者对于自己身边予以帮助的人进行回报,保证感恩情怀能够在意识激发的前提下在聆听者心中逐渐形成,保证聆听者能够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心存善念,时时刻刻不忘感恩。虽然从流行音乐的角度来说,仅仅凭《感恩的心》这首曲目难以整整培养出聆听者感恩的情怀,但是所具有的促进和激发作用,就是这首歌中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保证了将感恩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渗透到聆听者的心中,使感恩情怀成为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被重点认知的精神。

3、增强感恩教育的艺术性价值

在传统的教育中,长篇大论的教育内容受到了一定群众的抗拒,理论性的知识难以充分激发出人们对于这一教育内容的兴趣。但是在《感恩的心》之中,以流行音乐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传递感恩情感,成为了一种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艺术性的教育方式,在陶冶了聆听者艺术性情操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对于传统民族精神的认可,保证了将人类的精神文明价值以另一种教育方式传递出来。对于感恩教育来说,这样没有局限性的形式能够保证深入到聆听者的内心之中引起其强烈的思考,保证教育目的达到的同时还充分提升的教育效果,使歌曲充分拉近了教育与聆听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了情感的碰撞能够为感恩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使感恩教育不流于形式,真正走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之中。在流行音乐之中,《感恩的心》已经成为了感恩主题的代表性曲目,这样具有一定教育精神的歌曲能够以舞蹈、演唱等方式深入到每一个社会阶层之中,保证了感恩教育能够以音乐的形式受到广泛的关注,也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融入社会教育功能,使艺术性与教育性共生共存。

三、总结

感恩作为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一,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教育形式,需要既达到了教育目的,还能够不令受教育者产生反感。这样就需要其教育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本文以《感恩的心》为例进行感恩教育的分析,将流行曲目中具有代表性价值的音乐进行深度的解析,也从多个角度说明了适当改变教育形式,以情感碰撞来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才是真正提升社会文明和教育效率的方式。

作者:白怡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姜良杰,姜鹏飞.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感恩教育范文篇2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怀着感恩的心一路走来”。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聊一聊当下倡导并受到人们广为关注的感恩教育。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今天我站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那就是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朋友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老师教给我知识;感谢太阳让我获得温暖;感谢今天的对手让我不断进取、努力;更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机会……

有些人对感恩教育还不大明白。那么,究竟什么是感恩教育呢?我们曾被哪些事情感动过呢?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十万活泼的生命,随房屋的轰然倒塌,霎时归为沉寂。在清理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许多年轻的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辉煌的雕塑在这生死关头,她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同一种方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小生命,想抵挡死神坚硬的打击。孩子们在母亲的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身体却毫发未伤。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们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因为爱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各位同学的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这样做的,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关心我们胜过关心自己。

可是同学们,你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你们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吗?你们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你关心过他们吗?你为你们的父母做过什么呢?如果什么也没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你们的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你们会善待你们的老师和朋友呢?国家有难,又怎么敢指望你为他抛头胪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失去温情的世界,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光靠喊口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实际的行动来关爱我们的父母!同学们,我想说,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首先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感谢那些曾有恩于我们却不求回报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对人对环境就会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挑剔。

当每天早晨睁开双眼,你应该庆幸,今天我还活着;活着是多么地美好,世界上每天发生那么多的灾难和不幸,却没有一件落在我的头上,我活得很快乐。什么是幸福?想起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难民,你应该懂得吃得饱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比起那么先天性残疾的人,我们为自己拥有健全的肢体和聪明的大脑感到,幸福。那些天生残疾的人尚且没有埋怨老天的残忍和不公,仍然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而在不断地奋斗着,那么拥有健全的肢体,聪明大脑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呢?公务员之家

感恩是五彩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

感恩教育范文篇3

一、唤醒幼儿的感恩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教师是除父母之外的最亲近的人,在孩子的眼中,教师无所不能,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圣人,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将在无形中影响孩子。想要唤起幼儿的感恩意识,那么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所以,教师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身边的一切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受恩时言谢,而幼儿又是天生的模仿者,在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幼儿的感恩意识就能得到唤醒和培养。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不仅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还要有父母的助力。感恩父母是我们一生都在践行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恩情,而对于一个不具备社会认知能力的孩子来说,感恩父母就需要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而父母是最好的榜样,所以在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道路上,还需要父母的耐心指点和督促。比如,吃饭时,有没有谢谢妈妈精心准备的晚餐;节假日时,有没有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收到他人赠送的礼物时,是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感激。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并知恩图报。

二、开展感恩活动

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的活动,外聘幼儿专家给幼儿以心理引导。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羚羊跪乳》《乌鸦反哺》《一饭千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在讲故事时或其他活动中对幼儿教育启迪,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之心,促进幼儿感恩心里的发展。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如学雷锋日、感恩节等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在亲朋好友的生日时亲自为这些人制作生日礼物,表达自己对她的祝福和感谢她对自己的照顾关爱。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孩子留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作业,比如为为妈妈洗脚,给爷爷捶背等。

三、让感恩成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能为幼儿的感恩教育带来巨大的便利,还能为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会想去帮助他人,感恩他人?这明显是不符合人类的需求理论。因此,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幼儿加以关心和引导,但这并意味着教师是孩子的保姆。教师要发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如让幼儿参与到捡垃圾、扫地、檫黑板等事项中,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帮助他人、回报他人的能力。但由于幼儿缺少生活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不可避免的突发状况,如不小心打翻杯子,弄脏桌面地面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和鼓励,以防削弱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活动,让幼儿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的生活教育中逐步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

四、感恩从小事开始

人们之间一句普通的问候,不一定带来财富,解决问题,但它却能是我们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感知到亲近与温暖,给人增添力量与勇气。从1973年为促进埃及和以色列两国和平,而提出“世界问候日”至今,“世界问候日”一直秉承着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的原则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人都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我们就更应该重视这种问候,因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听到来自朋友甚至是陌路人的问候,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的美满幸福,而那些因为人情冷漠而酿成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因此从小教育幼儿问候他人,关心身边他人,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五、营造良好环境

感恩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亲朋好友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感恩祖国给予我们的百般呵护;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鸟语花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足以反映出感恩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三代人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辈的百般疼爱和诸事的包办代替,使他们的个人中心意识不断强化,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享乐,根本不懂得去感恩。因此,在幼儿园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已是势在必行。

一、把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每天早晨,当我踏着朝露走上工作岗位时,迎来一张张充满稚嫩而又透着灵气的笑脸时,我的内心洋溢着无比的自豪与满足。当你为他们做完晨检时,总能看到一个个深深的鞠躬;当你把一碗碗饭菜盛放在孩子面前时,总能听到他们那句: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户外活动中,阳阳的皮球滚得老远,佳佳主动跑过去帮忙捡回来,阳阳依然不忘回赠一声:谢谢!孩子们玩得大汗淋淋时,老师为他们轻轻擦拭滚落的汗珠时,仍旧能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谢谢”。这些看似细碎的生活琐事,却无时无刻地见证着师幼与同伴之间浓浓的感恩情怀。

二、把感恩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时,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活动,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资料,让幼儿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了该怎样逃生?地震灾区的孩子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懂得地震是怎么回事的知识,知道地震发生后的逃生自救知识,而且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震发生后许多孩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也需要我们小朋友的关爱,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关爱行动,他们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给灾区小朋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以此表达他们的爱心。更重要的是本节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从中体会到给予他人和自己的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是知恩报恩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心存感恩之心。

三、把感恩教育融入重大节日中

每逢节日来临之际,我们都会做好周密的安排与部署,将当月的主题与节日结合,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向幼儿介绍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意义、节日的特色等,同时结合感恩教育,以节日为契机,让幼儿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重大意义,懂得家人和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帮助,从而学会感恩,明白如何感恩,为什么要感恩,要对什么人感恩,采用怎样的方式感恩。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以班为单位开展了“我为妈妈送祝福”的绘画活动,要求幼儿每人画一幅表现妈妈辛苦或爱妈妈的画面,同时送上一句温馨祝福的话,送给妈妈并讲给妈妈听,还要求他们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妈妈捶捶背,给妈妈端一杯热茶或给妈妈洗洗脚……,体验妈妈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学会关心、照顾妈妈,心存感恩之情……

四、把感恩教育融入家庭生活中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站,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最可效仿的榜样。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就不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现在的家庭往往只重视智力投资而忽略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有一个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懂得学会做人,远比学会知识来的得重要。教幼儿学会感恩,让他们时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从小用心去培养。而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庭是幼儿感恩教育成长中的一片沃土,而家长正是这片沃土的培育者。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要让有幼儿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团结同伴,父母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幼儿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以具体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与此同时,父母自身也要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做好感恩的表率,当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感谢幼儿的这种施恩行为,让他体会施恩的快乐。父母是幼儿施恩的榜样,这样的示范工作,能促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知恩、报恩与施恩。

感恩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感恩教育;缺失;养成;人才培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培养年轻一代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在部分中职学生缺失感恩品质。本文分析中职学生感恩品质缺失的原因,结合中职校的教育特色,研究培养中职生感恩品质的策略。

一、中职生感恩品质缺失的原因

(1)学校道德教育乏力,尤其忽视感恩教育。部分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侧重技能培训,德育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课基本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上,学生背诵着大量的道德知识;课下,学生的行为却时常违背这些熟知的理论。正因为道德教育的乏力及单纯的理论说教,才使部分中职生思想道德滑坡,缺乏感恩品质。

(2)家庭教育的欠缺,淡化了感恩教育。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对子女百依百顺,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与孩子的亲近交流和品格培养。一部分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不能与人为善,只知道受别人恩惠,不知感恩他人。

(3)社会的负面效应,影响了感恩教育。中职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给中职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导致其思想行为愈趋功利化。个别中职生是非善恶观念模糊“,利”字当头,变得冷漠、损人利己、忘恩负义。

(4)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感恩教育。中职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部分暴力的网络游戏、低级庸俗的网聊等,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个别学生从网络当中学会的不是宽宏大量、感恩报恩,而是满足私利、追逐私欲,导致在现实生活当中人际关系淡漠,不懂为何感恩,如何感恩。

二、感恩品质养成教育的策略

(1)充分依托课程,把感恩教育融入各科教学过程中。中职校不仅有专业课,也有文化课和德育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必须依托课程,不断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现在的德育课,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的,如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内容有许多重复。老师可以自主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增加感恩教育的内容,甚至可以编写感恩教育的校本教材。筛选与整合其他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增加感恩教育的力度。各科教师均应结合学科特点,寓感恩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如语文课在讲解具有感恩色彩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一份感恩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所学专业技术,给有恩于自己的人制作电子或平面贺卡。

(2)注重日常培养,把感恩教育融入具体实践活动中。学生有了感恩意识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提醒学生制作手工感恩卡片或是给自己的父母写感谢信、发送感恩短信等,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来帮助他人,并以这些活动为题举办主题班会、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等,表述自己对践行感恩活动的真实情感,从而教会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感恩。

(3)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参与感恩教育。学校实施感恩教育一定要重视家校联系,取得家长支持。让家长明白应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将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净化孩子心灵。针对职校学生的特点,可以实行“德育认辅制”,每个认辅教师定期和家长通电话,定期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合理建议。对于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家长应当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孩子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家长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感恩行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这样学生容易对父母的教育产生认同,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激发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4)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感恩教育融入良好的大环境中。感恩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是个大家庭,各种媒体都要肩负起责任。从正面大范围来宣传感恩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忘恩负义、知恩不报等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对感恩必报、施恩不图报等行为给予肯定和赞赏,努力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这样的感恩大环境影响下,中职学校的感恩教育就能取得更好的实效,更容易促进学生感恩品质的养成。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关系到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是影响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的生源素质存在较大的距离,加强对中职生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其中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因此,感恩教育应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应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一体化的感恩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钱军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经贸化工系

参考文献:

[1]刘利才,陈昌兴.论感恩教育的本质特征、价值取向与有效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感恩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亲力亲为体验;渗透;感恩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自我园开展德育课题以来,让年龄较小的孩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一直是我们所做的,也是我想要做到的。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感恩,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同时,让孩子懂得感恩是感谢给予我生命的父母、感谢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让幼儿懂得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

1亲力亲为体验,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感恩的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零散的、随机出现的个体生活的感恩经验也需要一定的整合贯通的形式,所以感恩教育需要课程形态。我们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操作、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儿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就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教师要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黄香温席》、《乌鸦反哺》、《探母》、《哭竹生笋》、《羊羔跪乳》等,在晨间谈话、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尤其是《三字经》、《弟子规》,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案例:我是大肚子妈妈如大班的体验式课程“我是大肚子妈妈”,活动中,我们请幼儿将装好水的热水袋放进小书包,再把生鸡蛋用塑料袋包裹好,放进书包里,反背在身体前面,让幼儿扮演“大肚子”的妈妈,要求“妈妈”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宝宝,然后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睡觉、上下楼梯,打扫卫生。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有趣极了,蹦蹦跳跳地欢呼着,可一会儿过后,很多孩子就觉得受不了了。师:“大肚子妈妈”们,你们感觉怎么样啊幼:我想把宝宝扔掉了。幼:累死了,谁来照顾一下我的宝宝吧”。师:你为什么迫不及待地把小宝宝放下啊?幼:太重了,很累很累!师:唉呀,你都出汗了呢!幼:宝宝那么大,干活真的很不方便呢?当孩子们回到座位上的时候,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有的说:“当妈妈真辛苦呀。”有的说:“妈妈太辛苦了,我们要爱妈妈。”还有的说:“我回家的时候要亲亲妈妈,谢谢她把我生出来。”这次“妈妈怀孕”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对妈妈的孕期生活有了感性认识,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爱妈妈、爱长辈的情感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2亲力亲为体验,把感恩教育融入到社区实践中

感恩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走进社区”正是我们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活动。亲力亲为的体验有效整合了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让孩子们参与到真实的社会活动之中,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如:我们班有一名幼儿“当当”,在一次出游中,一家发生严重车祸,面临巨额医药费。我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出倡议书,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成立了爱心捐助小组。班级家委会的成员具体负责捐款及汇款等工作,在老师和家委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全班三十多位孩子都积极地参与了活动,共捐得爱心款936元。捐助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净化了幼儿的心灵家园。通过活动,孩子们也知道了助人为乐的快乐,更加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感恩祖国的伟大,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回报祖国。再如,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带领小朋友和家长走进了敬老院,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孩子们为老人献上精彩的节目,他们用欢乐的儿歌唱出对老人的尊爱之情;用优美的舞蹈舞出对爷爷奶奶的祝福。他们向爷爷奶奶赠送了自己画的画,为老人送上糕点、糖果。当老人们用颤抖的声音饱含热泪地道出一声声谢谢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份亲情的温暖。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会播下尊老敬老,感恩他人的种子,为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亲力亲为的体验,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感恩教育范文篇7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感恩的基础,幼儿首先要萌生感恩意识,才会主动去报恩乃至施恩。现实生活中感恩缺失的问题很多,常见的有:幼儿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体谅教师的辛苦,不感谢同伴的帮助,不尊重社会工作人员,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教师应该从感恩缺失的问题中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从而在角色游戏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感恩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针对幼儿不懂得感恩父母的情况,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设定相应的主题。例如:“娃娃家”中可以设计“孩子生病了”的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可以扮演细心照顾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扮演被照顾的孩子,从而帮助幼儿体验到父母的爱和辛苦。针对幼儿不能体谅教师辛苦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今天我是小老师”的角色游戏主题,让幼儿来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帮助他们体验老师的辛苦及老师对自己的关爱。针对幼儿不懂得感恩同伴的情况,可以设计医院的角色游戏,“小小医生”和“小小护士”们需要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从而使幼儿意识到同伴的重要,树立感恩同伴的意识。此外,由于现代社会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孩子挑食、浪费、不爱护环境卫生等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劳累,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教师可以设计多个角色游戏主题,例如让幼儿扮演清洁工人,感受他们为了整个城市的干净卫生不辞劳苦地工作;让幼儿扮演农民翻土、种菜、浇水、捉虫,以体验种植庄稼和蔬菜的辛劳;还可以让幼儿扮演饭店服务员和蛋糕店师傅等,让他们感受食物得来不易,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关注角色游戏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

幼儿感恩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幼儿将感恩认知内化为自己的感恩之情,并最终外化成感恩行为的过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不能简单、强硬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更不能简单地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幼儿应该对什么进行感恩,如何进行感恩。感恩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因此教师应注重角色游戏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融合多种角色游戏主题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将相互联系的多个主题、多个角色,自然地融入到同一个角色游戏情境中。例如,“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各个区域活动融合到一起,让幼儿了解到超市里的物品从采购到销售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其中,生活用品是工人叔叔们辛苦制作的,水果、蔬菜、大米等农作物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超市里所有的货物都需要货运司机和运货员从全国各地运到超市,还需要经过质检员们的认真检查,还有售货员的热情服务和收银员的收款结账等工作,货物才能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幼儿在“超市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体验不同角色为美好生活的付出,意识到我们使用的每一种东西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来共同完成,切身感受到社会中有这么多人值得去感恩,使他们从内心生发出感恩的情绪情感。

(二)拓展幼儿角色游戏的情节

除了将多个主题联合起来丰富幼儿的感恩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某一个角色游戏中的情节,加深幼儿的感恩情感体验。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要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共同游戏者,注意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情节发展,在必要的情况下,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甚至可以将角色游戏拓展为一天的角色游戏活动。比如,幼儿都很喜欢扮演爸爸妈妈,但大多数都是局限于“娃娃家”中。有幼儿园在开展活动时,就将“娃娃家”中的角色扮演拓展延伸为一日活动,设计了“做一天妈妈”的角色游戏。教师让幼儿扮演一天“大肚子”妈妈,请每位幼儿带上小书包,并要求幼儿将小书包反背一天,做操、吃饭、上厕所、睡觉都要这样。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有趣极了,蹦蹦跳跳地欢呼着,可没过多久,很多孩子就觉得受不了开始纷纷抱怨:“我想把宝宝扔掉了!“”累死了,谁来照顾一下我的宝宝吧。”一天下来,不少小朋友认识到了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下午妈妈来接小朋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主动地说“谢谢妈妈”,或者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将角色游戏仅仅限制在教室的区域角里,而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节的拓展和创新。这样,有利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深入体验,强化其感恩情感。

(三)加强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的互动

在感恩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给幼儿创造互动的机会,以过程中的互动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发展。维果茨基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从社会共享活动向内化活动过程的转化,他明确地指出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共同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发展极其重要的源泉。在角色游戏过程的互动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也应该具体体现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三个方面。

1.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感恩情感体验的基点应是唤起幼儿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幼儿已有的体验和当前情境状态相关联,从而达到理解与分享。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教师应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及角色来进行角色游戏,并尽可能提供较为真实的游戏材料,来唤起幼儿的类似情感体验。例如“理发店”角色游戏有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真实的梳子、空的洗发水瓶等,但剪发刀、卷发棒等游戏材料应选择玩具型的。

2.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在自由选择的角色游戏区域中,鼓励不同角色游戏区域和角色之间互动,共同促进游戏情节发展。例如“娃娃家”中的幼儿可以去“银行”区取钱,再去“超市”区购买东西,再去参加“烧烤Party”。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互动增加,感受“银行工作人员”、“超市工作人员”等角色的辛苦,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感恩情感体验。3.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与幼儿一起真正地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教师可以以幼儿朋友的身份、参与者身份进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形成“游戏共同体”进行互动。有学者研究发现,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以下6种情形时教师需要介入:(1)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2)孩子难以与他人沟通互动;(3)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4)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5)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6)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4]例如在“水果超市”游戏中缺少购物者,扮演“工作人员”的幼儿不知道该干什么时,教师以购物者的身份进入游戏,还可以对“超市工作人员”提出各种要求:苹果要最红的,葡萄要最甜的,西瓜要最大的……这样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更好地体验到工作人员的辛苦,从而内化情感进行感恩。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能力发展水平不相同,情感特点也各不相同。幼儿期的感恩教育应该具体化、情境化,但是年龄阶段不同,具体化和情境化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指导范围、内容、指导方式等都要有所变化。第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恩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小班幼儿感恩的内容比较少,感恩范围也比较狭窄,通常是对父母、老师以及熟悉的同伴进行感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感恩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从感恩个体到感恩集体,从感恩某个老师到感恩幼儿园整个集体,再从感恩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到感恩社会这一大集体。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感恩内容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角色游戏主题。第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恩的程度不同。小班幼儿感恩更多的是知道感恩,会说简单的“谢谢”;随着年龄的增加,能逐渐从内心深处对事物或人物进行感恩,其感恩行为表现也逐渐多样化,同样的一个角色游戏主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的目标应不同。例如:角色游戏“做一天妈妈”,小班幼儿的目标就应该设定为知道妈妈的辛苦,能主动对妈妈说声“谢谢”或“我爱你”;中班幼儿的目标设定为理解妈妈的辛苦,能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恩,可以是制作一张卡片,可以是回家主动帮妈妈捶捶背等;大班幼儿的目标为幼儿从内心深处对妈妈进行感恩,并以多种外化的感恩行为来表达,如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等。第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受与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针对年龄越小的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感恩教育指导就应越具体,教师可以通知扮演相关主题的角色自然地参与游戏,辅以语言启发引导;随着幼儿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教师应减少语言指导的频率,更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体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来内化自己的感恩情感。总的来说,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侧重点和不同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提供多种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的角色游戏情境,外化幼儿的感恩行为

感恩行为是感恩意识和情感的外化,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我国儿童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知道要感恩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感恩,或是知道如何去感恩但是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这样一种感恩的环境,让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并且将感恩真正付诸实践。感恩行为的表达方式多、范围广,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地感恩,还要给幼儿提供表达感恩的机会。

(一)结合节日活动开展角色游戏

教师可以结合节日活动开展相应的感恩角色游戏。例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可以设计“照顾蛋宝宝”的角色游戏,幼儿扮演“鸡妈妈”、“鸡爸爸”的角色,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颗生鸡蛋,要求幼儿照顾好这枚“蛋宝宝”,不能让“蛋宝宝”破碎。幼儿通过小心翼翼地照顾“蛋宝宝”,体验爸爸妈妈在照顾自己过程中的辛苦。同时教师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到班级来,让幼儿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倒杯水、捶捶背,给父母说说心里话。同样,在教师节、劳动节、建军节等节日都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游戏活动,同时提供多种感恩机会帮助幼儿表达感恩。

(二)利用家长开放日开展角色游戏

很多幼儿园都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举行亲子游戏,目的在于让幼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家园合作。家长开放日的具体活动有很多,教师可以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游戏,家长们也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由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来照顾“孩子”;在“银行”游戏中,家长扮演“顾客”,由幼儿扮演“工作人员”来为“顾客”服务。

(三)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开展角色游戏

感恩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孤儿;感恩教育;思考

1孤儿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1.1父母的缺失:每个孤儿的身世都比较凄凉,他们或被父母遗弃,或父母双亡,有的父母因犯罪而在监狱服刑,这些给孩子们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过早的认识了社会的黑暗,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没有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心存自卑和嫉妒,性格内向,不与外人交流,无人教育他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觉得社会各界的帮助和给予是对自己的补偿,是社会应该做的,内心麻木,不懂得感恩。还有部分学生在失去父母之后被爷爷奶奶抚养,从小就受到了溺爱,无所不为,做事没有规矩,不懂礼貌,更不用谈感恩之心了。

1.2缺少动力。俗话说:“上帝对人是公平的”,孤儿在早年失去了亲人但是上帝为他们敞开了一扇窗,辽宁省光明学校向他们敞开了宽广的怀抱。美丽的学校、宽敞的教室、老师们的疼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让他们徜徉在物欲横流中不能自拔,学校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每月发放奖学金、学习用品、各种玩具,不管孩子是否努力都会给他们奖品,大部分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会想我不用努力学习也会给我发放同样的物品,那我还努力干什么啊?这种心态促使孩子们学习上懒惰,思想上不珍惜物品,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应该给他的,根本不懂得感恩。

2如何对孤儿进行感恩教育

2.1加强沟通,释放压抑的心灵

不幸的孤儿在福利院长大,幸运的孤儿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尽管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却很相似。当他们和有父母的小伙伴玩耍时候,当发生矛盾时,不管怨谁他们永远是受伤的一方,压制的、被嘲笑的内心却无法和年迈的爷爷奶奶诉说,为了解压他们往往采用的办法就是打自己,自言自语,心里诅咒对方,试想这样的心态如果不改变何谈让他们去感恩?感恩不是表面的工程而是心灵的感激。所以让孤儿学会感恩的前提就是释放他们压抑的心理,让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恰恰沟通就是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同学之间吵架了,让他们把不满的情绪都大声说出来,或者大声哭泣,而我们就做一个安静的听着,当他们宣泄之后,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拥抱,哭累了、喊累了休息一下,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你看怎么样,教师的温和委婉的语言会让浮躁的孩子慢慢静下来反思自己的对与错,孩子自己把问题解决后再次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老师爱你,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慢慢地在这样的沟通后孩子心灵就会暖起来,才会充满阳光,才会学着去感恩。

2.2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

荣格认为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孤儿学校的学生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内驱力。如何才能激发这种内驱力呢?我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在满足学生的基本物质需求外,奖学金及奖品不要每个人都发放,具备学习能力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奖金,不具备学习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品德表现获取奖励。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一旦有学生因为努力而获得奖励时,就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努力获取自己想要的荣誉,并且知道物品得之不易就会更加珍惜,并且感谢那些给予他们物质的人。

2.3在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它并非与生俱来、生而知之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感恩心态、品质和责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在学习《陈嘉庚办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等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伟大、爱国的情感,结合现实生活想想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国家,没有学校你们现在的生活又会如何?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课文中精神的熏陶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慢慢学会感恩……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素材,让学生感受感恩的内涵,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情感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

2.4利用班会课及节假日加强感恩教育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值得纪念、有教育意义的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可以在班会课给学生们播放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贫困地区孩子读书的故事,或者名人励志故事,让他们感知还有比自己更不幸的孩子,以及他们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帮助他们的人。利用这些视频触碰孩子内在的心灵,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可以在特定日子举行大型感恩活动: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特有的、力所能及的方式对老师、亲人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可以亲手做张贺卡,写一封感谢信,亲口说声“谢谢”等。让学生从内心学会说“谢谢”,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勤奋,以回报他们的爱心。

2.5在实践中进行感恩教育

①班级“爱心结队帮扶”,让学生用心感受恩情:在班级举行“爱心结队帮扶”活动,当班里某位同学遇到困难时,大家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在某位同学生病需要照顾时,能主动帮助。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通过这些活动,可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这些“感恩活动”让孩子们拥有了深刻的体验,心中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了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②争当“小小志愿者”,体会乐于助人的快乐:利用节假日,可以组织学生到省图书馆或者科技馆当小志愿者,当他们有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服务,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懂得奉献。孤儿学校的孩子就像折翼的天使,他们本性善良,由于外界的因素让他们从小失去了关爱和温暖从而不懂得感恩。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加强沟通和感恩教育,让这些折翼的天使绽放出属于自己灿烂的生命之花。

作者:张秀羽 单位:辽宁省孤儿学校

参考文献:

感恩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感恩;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为幼儿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习和体会感恩对于其健全的人格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从幼儿抓起。对于3-6岁学龄前的幼儿来说,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幼儿感恩情怀缺失的原因及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力图探求让感恩的种子在童心发芽的对策。

1试析当前幼儿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恩”的含义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因此“感恩”可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情绪情感的认同;二是受情感支配后的回报行动。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对方的帮助,情绪愉悦,并自发产生对应的反馈行动。社会人如常怀感恩之心,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态度,自觉地萌发感恩的情绪和行动。幼儿感恩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幼儿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而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①受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大多是一种教师对幼儿单线的灌输式教育,采用说服式,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单一。例如,教师会采取讲述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图画好妈妈等传统方式进行感恩教育,而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将片面的知识传输到孩子大脑里,孩子大脑就相当一个硬盘,只储存,无感知,因而也少有再创造功能。家长们将孩子如掌上明珠般呵护,只一味地甘心付出,很少有切实让孩子受恩而感恩而回报的意识,绝大多数家长对感恩教育采取的教育方法更具随意性,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多停留在教孩子注重用礼貌用语,或才艺展示、汇报表演等方面。

2感恩情怀的缺失和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教育本身来看,感恩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联动。家庭感恩教育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家长较关心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智力发展如何,在物质上对孩子从不吝啬,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教育包括感恩教育。长此以往,幼儿难免将父母及长辈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从现实来看,当前许多幼儿均成长于“4+2+1”的家庭环境中,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才刚启动,加上现在生存压力,年轻父母不敢多生养,仍有许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成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及长辈的百般宠爱,幼儿从小唯我独尊,不管是在幼儿园的班级中还是家里,我们都不难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幼儿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长辈颐指气使。家长和长辈的过分娇惯和宠溺,使得幼儿从小自尊、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只知道“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大都只看得到自己,眼里少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地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把父母及长辈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加上父母及长辈爱宠交加不计回报,在这种情形下家庭的感恩教育几乎都被忽略了。具体来看,幼儿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知发展理论认为,3~6岁的幼儿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还处于道德发展前期。因此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年级尚小,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超出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目前正在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②这与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是存在一致性的。其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没有一个深刻的把握,都忽略了家庭在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得幼儿感恩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须知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能使孩子以后正确地认识世界,也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明辨是非,分清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最后,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对于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共识。当前许多家庭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权委托给幼儿园,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会寄希望于老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后采取措施纠正孩子的错误。此外,很多家长跟教师沟通主要关心孩子在园的生活和技能型学习,很少考虑到感恩教育,使得感恩教育缺乏实效性。

3幼儿感恩教育策略思考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性、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打好基础,关键就在于承认如何去引导和培养,使感恩的种子在童心发芽。幼儿生活接触面相对较窄,主要活动和接触范围集中在家庭和幼儿园,因此,对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家庭和幼儿园应承担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往往有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幼儿园是另一片幼儿活动的主要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要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1)发挥成人的示范带头作用。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若要使幼儿学会感恩,首先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观,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学龄前幼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其行为举止大多通过对其熟悉的事物而进行学习、模仿,因而成人的感恩行动会深深地印刻在幼儿的头脑和心中,教师和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孩子们的好榜样,做好示范作用。

(2)以特殊节日为契机进行感恩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中有不少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等;西方节日中也有不少相关的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这些特殊的节日各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母亲节”,幼儿园可以让幼儿学习理解该节日的含义,为妈妈制作感恩贺卡,家庭成员通过对“母亲”赠送节日爱心礼物,让孩子情动、行动,贴近生活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幼儿知得、识得,容易接受。

(3)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的环境。“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园创设德育氛围的至理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③因此,校园环境在幼儿感恩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幼儿园来说,幼儿园主题墙的创新设计,是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感恩主题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主题教学中,成为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的学校环境。

(4)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几堂课就可以达成较好效果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因此最好的感恩教育方式便是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幼儿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开展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音乐游戏“可爱的小乌鸦”,《本草纲目•禽部》对有此记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根据乌鸦的习性创作歌曲,幼儿学唱歌曲“路边开放野菊花啊,飞来一只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啊,不游戏也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他的妈妈年纪大啊,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通过学唱,理解知识点,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即趣味又有生动的教育意义。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社会也是开展感恩教育的沃土,孩子们应当走出幼儿园,充分运用社会环境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实施感恩教育。例如:让幼儿在操作课上自制小点心,用精美的小袋装好,慰问长期坚守在幼儿园大门、保幼儿平安的片区值班警察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对他人给予的帮助留下深刻的印象,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如此多值得感谢的人,因而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当然,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毕竟是有限的。3~6岁的幼儿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若是充满温情的话会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若营造出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这些可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种子的沃土。正所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感恩教育属于一种情感教育,作为一项漫长而艰巨的教育事业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联动,才能改善当前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才能使感恩的种子在童心发芽,继而成长为参天大树。

作者:冉小平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感恩教育范文篇10

一个7岁的女儿吃饭时愤愤不满地问妈妈:“我的饭呢?”那表情和诘问告诉她: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没给我盛?吃饭的时候,一个4岁的儿子爱吃豆角,就说“这个菜是我的,你们都不能吃”,说完就把盘子拉到自己跟前,其他人都不能碰。一个快6岁的儿子吃水果。爸爸说:“好吃吗?让爸爸尝一个。”儿子断然回答:“不让你吃!”爸爸又问:“我给你买的,也不让吃吗?”儿子说:“这是我的,不让你吃!”有研究发现: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对别人表示感谢或感激的占58%。幼儿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态。

2幼儿不知感恩的原因分析

2.1家庭感恩教育缺失

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习惯地认为:要什么成人就应该给什么。对孩子太无私,让孩子习惯地认为:所有的东西应该是我一个人的。孩子自己的事情替他做,家务劳动不让他分担,让孩子习惯地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该你们干。成人的辛苦不让孩子知道,让孩子习惯地认为:大人不辛苦。既然孩子觉得理所当然,那他为什么还要感激呢?

2.2幼儿园感恩教育缺失

通过适宜的教育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是幼儿园的职责所在。一方面,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认识和理解感恩,并知道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在家园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家园共同进行感恩教育。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在这些方面的作为远远不够,甚至在幼儿感恩教育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

2.3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更多通过成人间接产生影响。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世态炎凉”,社会多“人人独善其身之私德”,少“人人相善其群之公德”。另一方面,消极的社会暗示:大学生拒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扶人者反被讹诈,救人者却遭否认。“做好事”成了“做傻事”,人们对他人与社会更加疏离与疑惧。成人的消极认识,也在幼儿的心里埋下不知感恩的种子。

3如何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

3.1加强幼儿园的感恩教育

3.1.1不断研究和优化感恩教育课程,开展丰富教育教学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学习感恩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该在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明确感恩教育目标,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注重使用趣味性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创设适宜的感恩教育环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体检感恩,认识感恩、理解感恩,学会感恩。

3.1.2主导家园合作,共同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园有专门的教师,有专门的资源,有专门的途径,更适合在家园共育中承担主导责任。一则,幼儿园要不断拓展家园联系的途径,利用家长会、开放日、电话、短信,尤其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及幼儿班级网站、微博、邮箱、飞信、微信、QQ、QQ空间等多媒体途径加强与幼儿家庭及家庭之间的联系;二则,向家庭传递科学的感恩教育理念和方法;三则,互相督促和评价,及时沟通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3.2加强家庭的感恩教育

3.2.1转变和提高认识,对幼儿感恩教育形成共识

家庭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思想问题。一则,要明确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比如日常生活中幼儿不懂感恩、溺爱孩子等。二则,清醒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三则,在如何进行感恩教育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四则,家庭成员之间要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3.2.2积极配合幼儿园感恩教育,保障家园合作有效实现

家园合作能否真正形成教育合力,还在于家庭是否积极配合。一则,通过各种途径与幼儿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二则,接受幼儿园科学的感恩教育理念,统一认识。三则,接受幼儿园方法上的指导,统一行动,互相巩固教育效果。

3.2.3坚持正确、一致做法,绝不妥协

家庭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有很大阻力,比如家庭成员的意见不一致,不能够一贯坚持正确做法,孩子的抵触与反抗。那么,家庭必须克服这些阻力,坚持正确、一致的幼儿教育,绝不向孩子妥协。

3.3汲取社会正能量,形成社会——家园合力

一方面,家园双方要摆脱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和负面的社会暗示,多从社会汲取“相善其群”、“知恩图报”的正能量,并把它传递给幼儿;另一方面,加强与社区、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4几种具体的做法

3.4.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孩子会习惯性通过观察去学习。父母和老师应该以一言一行有意示范,以身作则。在同伴中为其树立好的榜样,文学作品及电视中的角色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

3.4.2积极关注,及时肯定

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那么成人就要多“关注生活细节,并给予及时鼓励、引导”,这样会强化他们的感恩行为和意识,使其越来越懂得感恩。

3.4.3营造环境,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