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4:03

便利店管理制度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1

2011年便利店创业计划书范文创业的关键一步就是写份完美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的起草与创业本身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对行业、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专业的创业计划书既是寻找投资的必备材料,也是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 世界顶级的投资家、世界股王沃伦·巴菲特说过一句名言“当企业有形资产预期产生的价值大大超过市场收益率时,企业的价值就远远大于有形资产的价值”。当您看完这本创业计划书,是否可以作这个断言呢?! 一、便利店的潜力及趋势 近年来,由于大型卖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型卖场由于在商品品种以及经营项目、经营理念的落后,加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引发了业态的变革,从而产生了居于超市和小型杂货铺另外一种业态——便利店。 便利店主要是为方便周围的居民或是人群而开设的一种小型超市,是生存于大型综合卖场及购物中心的商圈市场边缘的零售业态。 以经营项目齐全及经营日用快速消费品为主的一种零售业态,主要开设于各社区及流动人口教多且以快速消费商品的地方,或学校附近。商圈范围一般只覆盖周围200m的范围。 便利店的经营应紧紧抓住大型卖场的市场空白点,以方便消费者为前提,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以此来赢得消费者。 主要经营快速消费食品,日用品,书报,收费业务代办,面点,果蔬等商品。 因为他具有超市的经营特点,杂货铺的经营成本价格优势及便利优势,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因而得以快速发展,并形成了连锁化经营。 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是综合的大型卖场,一是方便快捷的便利店经营应是零售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由于经济收入水平比较低下,起步较晚,所以在便利店业态目前尚没有很突出的企业,大家都在边做边摸索,导致业态的发展缓慢。 二、选址 (一)商圈理念 便利店的商圈一般是位于店铺的直线距离0---200米内,超过200米的效果就比较差了,经营面积一般在60---200平方。 (二)经营选址 一般都在社区(拥有自己的商圈)及路边的人气比较旺的地方,或是大卖场旁边(借助人家的商圈),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经营赢利。 三、投资计划 (一)ci设计 1、企业标识 要明显的体现出便利店的经营信息,要符合便利店的经营特点,并且要能有效的结合现有的资源来设计企业的ci。 既要体现出阳光超市的经营特点来设计连锁经营的便利店的企业标识。 2、企业理念 为大众提供便利购物条件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消费者提供适合的商品 (二)投资计划 1、固定设施 天花——便利店的装修不必讲究奢华,只要符合自己的经营特点,且能达到给顾客留下清洁,舒适的环境即可,一般只需要使用白色天花顶或者其他暖色的天花顶即可,但是在布局装饰时比较讲究搭配,比较常见的有白色腻子顶,或者是石膏板。 地面——便利店由于营业的时间比较长,加上其基本都是以销售日常食品为主(食品的销售占50-60%),要求店堂的色彩要比较淡雅明快清新,地面由于灯光的反射效果,一般要求店面地板以素色,浅色为主,一般使用乳白色或是米黄色的地板。 招牌——便利店的招牌一般等同于店面的临街宽度,制作时不用考虑豪华,只需符合自己特点,能有效的契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且能符合便利店本身的特征,必要时为节约成本还可以考虑由企业赞助制作。 店前的地面——只要平整,容易搞好卫生,不至于使灰尘太多即可,一般会用素色地板或是直接使用水泥地面。 墙面――为保证店堂的光度,便利店一般使用白色仿瓷作为墙面的装饰色调,还可以以突出商业气氛为目的,使用广告图来装饰,使用广告图时一般要求使用反光度较高的灯箱片。 照明――白色或暖色的色彩为主,比较多的都是使用白色的日光灯管,正常情况下,需要保持10-15平方一根灯管即可使光度符合经营需要。 音响――为保证顾客的舒适的购物心理情绪,便利店一般都配备有小功率的音响,并且主要以开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2、经营设备 电脑――一般每店配备收银机一台,其功能兼具前后台,无需另行配备专门的后台操作系统。 软件――与总部实行连网,各店统一使用软件系统,以方便总部对其进行管理监控,并且总部能根据系统来进行库存管理。 收银台――收银台兼管理人员工作台。 货架――以平方数计,每4-4.5平方需要一组货架,货架只需使用一般的货架即可。 冰柜――因便利店是方便于就近的居民,故便利店一般都备有2个冰柜,一个是饮料啤酒柜,另一个作为冰激凌专用冰柜。 其他设备――如书报柜,糕点柜,根据经营的项目需要来进行设备的增加。 3、商品 便利店的商品结构中,食品占比50%,日用化妆品20%,日用百货20%,其他10%, 约需单品数2000至3000种。 (三)经营理念 1、符合目标消费者需求――便利店因为都是经营的快速消费品,一般选择在店铺范围内比较常销的商品作为其经营商品,主要讲究库存小,周转要快 2、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就近的购买条件,可适当考虑送货上门,经营项目要根据周围居民的需求来进行商品配置 四、管理运营 1、 制度管理 在连锁便利店的经营过程中,管理与效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制度化的管理在运营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相关的管理制度有: 出勤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报表管理制度 能耗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 现金管理制度 工资的发放管理规定 员工的担保制度 管理人员的权限规定 员工的奖惩制度 员工工作制度 货架作业管理制度 商品配送管理制度 仓库管理制度 会议管理制度 耗材领用管理制度 通讯器材及设备管理制度 2 商品管理 为维护企业的形象,保证顾客在店内能买到合乎自己要求的,新鲜的商品,相关的制度有: 商品的进场制度 商品的销售报表 采购报表 滞销报表 畅销商品统计表 关于商品的奖罚制度 商品的配备申报制度 临近商品的处理 商品销售考核 促销商品的管理制度 3 库存管理 因便利店的商品周转量很小,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严格的商品管理制度能有效的杜绝商品的滞销,和提高商品的周转率,建立有效的商品配送机制,相关的制度有 库存报表管理 库存的限制 商品的周转周期与库存的参考 调货申请表 退货管理规定 库存周转考核 商品配送管理制度 滞销商品考核 4 系统管理 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商品的损耗,加强店与店之间的沟通频率,能快速的实现商品的流转,从而使资金的流转更加有效,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连锁店必须将其电脑系统进行连网统一管理,以提高工作准确率和工作效率,相关的制度有 操作员的管理规定 操作员的权限 操作员的保密规定 营业额与员工工资的关系制定 a)损耗管理 制定有效的防损制度,提高员工的防损意识,发挥员工的防损积极性,有效的防损降耗措施,相关的制度有 员工内盗的处理意见 损耗的管理规定 损耗的奖惩制度 耗材管理 关于盗损的管理规定 b) 促销管理 实行统一的促销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促进商品的销售,有利于整合促销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充分化.相关的制度有 促销管理规定 促销的申请 促销的执行考核 五 投资分析 预算按120平米计算(单店) 1 a 固定设施:首期(即开业前) 天花+墙面:直接刮腻子(120+120)3.5/平方=840元 水电设备:2500元 地板;120平方6+600+120平方12=2760元 铺面外:2030平方=600元 店招:20平方30=600元 合计840+2500+2760+600+600=7300元 b 经营设备 货架:28020+18030=11000元 电脑收银设备:3500+500+800=4800元 冰柜:18002=3600元 软件:15002=3000元 分摊总部连网费用:2000元 收银台:1000元 烟柜:400元 酒柜;600元 电话初装费:2003=600元 其他设备;1000元 合计11000+4800+3600+3000+2000+ 1000+400+600+600+1000=28000 元 c 租赁押金;2000元 d 消防设备:2000元 总投入7300+28000+2000+2000=39300元 2 经营成本及经营费用 租金―――――-800—1000元/月 税――――――-500元(国税)+200(地税)=700/月 工商管理――――150元月 水―――――――50元/月 电―――――――800元/月 工资――――――5004=2000元/月 耗损预估――――500元/月 总部配送费―――400元/月 总部管理费用――400元/月 其他费用――――300元/月 合计1000+700+150+50+800+2000+500+400+400+300=6300元/月 3 营业效益 预计营业额1000――1500元/日 月计营业额40000元 营业利润4000022%利润率=8800元 营业外收入500元/月 合计效益8800+500=9300元 4 货值800元/平方120平方=96000元 5 后期开业后的追加投入30000元 6 收益分析 收益=效益-费用=9300-6300=3300元/月 年收益=3300/月12月=39600/年 不可预计费用5000元/年 实际预计收益39600-5000=34600元/ 总投入=首期投入+后期追加=39300+30000=69300 年回报率=年收益总投入=3460069300=0.4992 预计收回投入需2年 四 项目可行性 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上升,使项目的可行性更加强烈,鉴于此,推荐涉入此行业并形成连锁化经营,在本地市场尚未成熟之际抢占行业的制高点 五 风险规避 由于行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在开业之后3个月,可以通过核算将店面执行承包经营,具体方式待定,前提是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经营,可通过下述方式来执行降耗从而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且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a方案;员工入股 b方案;前期投资算做风险投资,由员工进行担保抵押经营,自负盈亏 c方案;以委托经营的模式交给员工经营,多劳多得,上交费用 d方案;缴纳承包金的形式进行承包经营 六 投资解析 1. 前期投资 固定设施及营业设施,可以利用部分现有的设备,以降低其投入 2. 追加投资 因以利用了现有卖场的客户资源,在首期投入中已经没有了货款投入,故在后期需要追加部分货款投入,即是后期追加的3万元货款投入来作为后期的资金运营,此投入可视总部对供应商的整合而降低投入数量。 世界创业实验室提醒您,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要注意以下写作技巧: 可操作性(如何保证成功) 可赢利性(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 可持续性(我们能生存多久) 创业计划书 六大关注重点 项目的独特优势 市场机会与切入点分析 问题及其对策 投入,产出与赢利预测 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战略 风险应变策略 确立创业目标应考虑的因素(6m方法) 商品(merchandise):所要卖的商品与服务最重要的那些利益是什么 市场(markets):要影响的人们是谁 动机(motives):他们为何要买,或者为何不买 信息(messages):所传达的主要想法,信息与态度是什么 媒介(media):怎样才能达到这些潜在顾客 测定(measurements):以什么准则测定所传达的成果和所要预期达成的目标 创业计划团队的最佳组合 专业技术人员。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便利店;发展趋势;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各行各业也具备了新的发展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顺应时展特点,满足人们生活实际需求,便利店的出现充分解决了以上问题,便利店将顾客的需求当做发展动力,为顾客提供24小时服务,充分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本文将对我国便利店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别从:我国便利店发展概况、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特点、如何促进我国便利店的有效发展。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我国便利店发展概况

便利店早在我国近代就已经存在,最早的便利店是设在上海的“百式便利”在我国便利店的发展初期,超市与便利店除营业面积与经营品种有大小与多少之分外,两者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更多竞争者的加入,我国便利店经营水平出现了新的发展生机。尽管那时候,便利店就已经在我国兴起,但还未真正进入国际化竞争阶段,还未得到真正的发展。其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之间的经济水平也各有不同,这些因素对我国便利店的发展起到一定限制作用。与其他零售业相比,便利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相对较低,经营者只要确定了服务对象,选择了适当经营地点,就能立即开始运营了。其次,经营者必须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对客户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不过便利店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优势,在与客户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中,对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有着充分了解。 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然而,由于地域差异性相对较大,部分便利店出售的商品缺乏本土特色,限制了我国便利店的发展。

二、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特点

1.发展之初,举步维艰。我国便利店起步之处是由政府扶持的,那时候还不叫便利店。同时也不具备现代便利店基本功能。直到1995年,出现一个转折点,出现了将粮店改造成为便民店的事件,尽管这次改革是以失败告终,但这个事件为后来便利店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发展之中,网点剧增。我国便利店的发展时间大多都集中在1995年以后,1993年上海出现的“百式便利店”是我国最早最现代的便利电,同时也是后续便利店发展的先驱。再到后来上海又出现了罗森、良友、联华等便利店主导品牌,同阶段,好德便利店的出现使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店开始尝试将这种先进技术充分融入到其中,推行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商品台账图,大大提高;商品出样速度,为便利店后来的数量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加了便利店的服务功能。

3.沪粤地区的迅速崛起。我国便利店在沪、粤等地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这里的沪、粤不单单指一个城市,分别指长江三角洲与长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与珠江流域。截止到2001年,上海便利店的数量已经多达1980个,比2000年增加了72%,而集中联华、良友、好德、罗森等门店中便利店高达92%,形成了规模化经营格局。在华南地区,7―11便利店已经多达350家。

4.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着我国便利店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起来,在上海等发达城市,便利店遍地开花,有不少两街四角地已经开出了好几家便利店,开店的密集程度显著增加。

5.经验模式不断创新。为了促进便利店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多经营者对经验模式进行了创新,将便利店开到了学校附近,成为了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然而,由于我国便利店的概念还未深入人心,部分消费者将便利店当作小型超市,严重制约了便利店的发展。

三、如何促进我国便利店的有效发展

1.树立先进经营理念。要实现便利店的发展,就必须树立先进的经验理念。对便利店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将顾客放到第一位,以顾客的需求为要求,大力发展联锁加盟店,努力扩大经营规模。

2.突出商品个性特点。便利店必须根据地域发展实际特点来对商品进行创新,可以利用logo来突出商品个性,此外还可以扩大经营范围,从生活日用品到书刊阅读,甚至出行车票的预定等,充分吸引顾客,真正做到以顾客的需求为要求。

3.充分提高配送效率。便利店必须充分提高配送效率,建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保障商品充足供应,大大节约配送时间,对同一个地区的商品的订购与配送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加强零售商与个体商之间的协作,以此达到双赢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信息化管理。为了提高便利店工作效率,便利店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系统中,吸引更多资金雄厚的投资者来加盟,以此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便利店与外界资源之间的充分融合,充分体现出便利店自身优势,促进便利店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对营业员的培训。便利店营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便利店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便利店营业员的素质以及对服务水平进行培训,充分提高营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营业人员对顾客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满足顾客各种需求,这也是促进我国便利店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相应改善,为了顺应时展,为了满足人们实际需求,我国必须对便利店进行不断创新发展,树立先进经营理念,突出商品个性特点,充分提高配送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等,促进便利店的良好发展,以“方便”、“快捷”为核心经营理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智勇.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趋势[J].当代经济,2010(01):52-53.

[2]李红利.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及营销模式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2(09):114-117.

[3]龙志凌.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09):26.

[4]刘萌.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3(10):148.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 日本;便利店;厂商协同;商品开发;7-11;动因与体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一、日本便利店与厂商协同开发商品的动因

(一)便利店方面的动因

在日本,超市是便利店的主要竞争业态,超市可通过大量采购来降低零售价格,而便利店在这方面处于劣势。便利店若经营与超市相同的商品,顾客会流向价格更便宜的超市。因此,便利店必须以只有在便利店才能买到的差异化商品来抗衡超市。一般地,便利店开发差异化商品要与厂商协同进行。厂商是否愿意协作,首先取决于便利店的连锁规模。因为门店过少,意味着协作生产的差异化商品达不到经济生产批量,厂商将无利可图或获利微薄。

(二)厂商方面的动因

以前,厂商是以尽可能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大量销售本公司品牌产品为目标,但近年来,出现了与特定便利店企业协作开发商品、通过其连锁店铺网进行销售试验的趋势。其背景是:便利店连锁门店数的增加,使得某些厂商在一些单品的销售上借助压制其他业态的便利店一举成为最大的厂商;便利店连锁企业导入了通过总部可迅速收集、计算、分析大量高精度店面情报的系统;而厂商响应便利店的商品开发请求可获得以下好处:新品导入时可优先确保在便利店店面铺货、可进行以自身未发现的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商品企划、可利用连锁企业各门店进行市场营销试验。营销试验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事先限制商品销售时间和数量的形式。事先限制销售时间和数量,可使生产、原材料与包装材料的采购、剩余库存等发生的损失最小化。其优点是,试验成功后,厂商可根据其结果应用到后续的面向整个通道的商品开发。另一类是以充分利用伙伴连锁企业优势进行的商品企划的形式,即充分利用协作便利店企业比其竞争者更擅长的领域,例如“麒麟啤酒”利用“7-11”独有的低温物流技术与其协作开发了“醇和酵母”啤酒。当然,协作时厂商也面临一些风险,如减少向其他连锁企业的销售机会,停止订货造成的开发费用与库存费用的无法回收,对品牌评价的负面影响等,但是,厂商在成熟市场中面临严峻的竞争关系,不能无视作为销路的便利店规模的增加;部分加工食品在便利店的销售额没有增长,铺货面积趋于萎缩,厂商为提高在便利店卖场的铺货率,不得不配合便利店开发商品。

二、日本便利店与厂商协同开发商品的事例

日本现代零售业态的多样化引发了厂商商品开发概念的巨大变革,其表现是:厂商意识到面向全部渠道的商品开发变得困难,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业态的要求开发新商品;厂商意识到自身拥有的技术力、消费者调查能力与零售店拥有的把握实际需求与店面支援机能的互补作用及其带来的相乘效果。7-11与“日清食品”的协作就是一例。2000年4月,7-11与日清食品协同开发了用杯面再现著名拉面店的食品“名店采购系列”,它仅在7-11销售,上市一年半就售出3000万份。开发该商品时,7-11通过店铺内杂志的销售情况,确立了消费者对杯面的关心从特定地域口味向特定店口味转移的假说,并以商品化为目标。不过,用杯面再现名店口味需要相当的技术。于是,7-11打算让商品力极强的日清食品来开发。当时,日清食品以从不做共同开发的企业而闻名。为了劝说日清,7-11甚至借助POS数据,向日清提供其鸡蛋杯面受再现特定地域风味的当地系列杯面的影响销售额下滑的情报,同时还约定,如果协作开发,7-11将优先腾出店面资源销售所开发的商品。最终,在对双方都有利的情形下,协同开发商品才得以顺利进行。“全家”与“calbee”的协作也是一例。全家自2003年开始运营DCM(需求链管理)系统,许多加工食品厂商和饮料厂商也利用这一系统。全家使用DCM系统向厂商明示店铺数据,加强与厂商的相互联系,但在此前,对明示作为企业交易秘密的销售数据的顾虑很大。从2003年起,calbee指名全家作为其新品的试销店。全家认为,如果能被指定为试销店,不仅可备有其他店没有的货品,还能发挥最早销售的优势,甚至有可能在全国销售后也能优先从厂家进货。calbee之所以选择全家,是因为全家决定用DCM系统每天向其提供新品销售数据。以前,获得销售数据存在较长时滞,对商品展开的判断很迟缓,而借助全家的DCM系统,在翌日早晨即可确认前一日销售数据,不仅明示销售数据和配送中心库存数,还明示商品的店铺导入率(实际导入该商品的店铺在所有全家店铺中所占比例)。如果某商品的导入率低于目标,厂商可快速做出反应,而在以往,厂商是无法弄到准确数值的。

三、日本便利店与厂商协同开发商品的体制:以7-11为例

(一)鲜食商品开发体制:工场专用化与厂商专用化

日本便利店历来重视鲜食商品的开发。因为鲜食适合买后即消费的便利店概念;在鲜食领域不存在NB(national brand,厂商品牌或制造商品牌)厂商,为便利店留有发挥商品差异性的余地。但鲜食具有保质期非常短、鲜度左右口味等特点,被生产出来后,尽快出场、交货至关重要。如果生产鲜食的工场不专用化,面向其他便利店企业的鲜食商品生产计划被优先时,商品会在离交货时间最近的时刻生产、出场,而面向本连锁企业的鲜食商品会提早生产出来存放,到配送时间再出场,当商品到达店面时,其鲜度自然比竞争者差。为此,7-11对鲜食工场进行了专用化,使之只面对本企业,可在最合适的时段生产、配送商品,保证商品的高鲜度。而厂商之所以愿意与7-11协作,是因为7-11创业以来一直奉行比其他连锁企业更彻底的密集开店战略。统计显示,2007年度7-11的都道府县平均开店数是350家,而罗森和全家分为182家和138家。在密集开店条件下,即使鲜食厂商将工场面向7-11专用,工场单体仍可盈利。最终,7-11实现了100%的鲜食工场专用化。

7-11不仅实现了工场专用化,还实现了鲜食厂商的专用化,即向7-11供给鲜食的厂商完全不与其他便利店连锁企业交易,全部加入“日本鲜食商品协同组合”(NDF)。NDF于1979年10月成立,是由向7-11供应便当、调理面包的24家业者设立的,截至2007年2月,共有米饭、调理面包、家常菜、调理面、腌菜等约90家公司、214家工场加入。NDF主要进行以下活动:在厂商间共享品质管理方面的信息,谋求品质的标准化与提高;从工场到店铺的商品配送,利用共同配送系统;通过集中采购谋求采购成本的削减;进行共同商品开发。全部厂商的专用化有两点好处:一是全部厂商为7-11专用,易于防止技术外泄;二是易于在厂商横向层面和渠道纵向层面开发、共享、积累技术诀窍。具体说,就是在厂商横向层面和渠道纵向层面可持续进行品质的标准化和商品开发活动。例如,以7-11为中心的厂商横向商品企划团队,与有高级技术诀窍的料理专家签约,为吸收料理专家在厨房的技术诀窍,定期召开研修会,以积累的技术诀窍为基础,进行企划、生产和销售量产型商品。不仅如此,还将料理器具厂商纳入开发小组,甚至开发了为新商品导入所需的独特器具,目前已独立开发了饭团成型器、红饭蒸煮器、炒饭料理器等烹调器具。

当然,在其他便利店连锁企业中也存在具有与NDF类似机能的协同组合组织,但其加入的厂商没有像7-11那样被完全专用化。这是因为,这些大型便利店连锁企业在创业时,与7-11的密集开店战略相比,更重视开店数本身。而迅速控制有潜质的店址和优先考虑与加盟店契约的容易程度的结果是,该连锁企业无法为鲜食厂商提供希望作为该企业专用厂商进行活动那样的优惠条件,即无法在全部的开店地域产生使各工场划算的交易量。总之,其他便利店连锁企业因创业之初忽视密集开店战略,致使后期无法谋求厂商的专用化。另外,随着便利店鲜食市场需求的扩大,鲜食厂商的规模也在扩大,其中,还出现了以多家便利店连锁企业为对象的大规模厂商,这直接加大了7-11以外的连锁企业谋求100%厂商专用化的难度。

(二)NB商品开发体制:充分发挥情报系统和商品企划员的作用

7-11对鲜食等PB(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商品进行工场专用化和厂商专用化的同时,还在NB商品上积极请求厂商开发新商品,提出自己创意的商品概念,使之市场化。7-11的NB商品开发是以充分发挥情报系统和商品企划员(MD)的作用来实现的。

7-11于1982年在业界率先导入POS,1992年又完善了总部情报系统。其新商品开发提案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由于7-11不仅在门店层面,而且在总部层面也彻底实施了单品管理,所以,其MD能就市场需求与商品结构做出分析后,将高质量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厂商;不仅如此,还能做到以品种、品牌等属性层面把握商品销售情况,同时依据这些情报,分析与购买客层、购买时间,乃至与气候、气温、传统节日这些店铺外情报的关系。因此,各NB厂商一致认为,7-11的MD给厂商的提示说服力最强、质量最高。

依靠POS和总部情报系统,7-11不仅追求老商品的高订货精度,而且还针对因排除滞销商品而空出的卖场进一步开发、投放预计有较大市场需求的新商品,使销售机会损失最小化。咖喱的开发就是一例。7-11和“好侍食品”(house foods)在1997年6月9日至8月24日夏季限定期间成功地销售了使用香辛料的强辣袋装咖喱。当时,7-11在整个袋装咖喱市场的销售很不景气,咖喱市场的领导厂商好侍食品的销售额也出现了严重滑坡。而当7-11负责袋装咖喱的MD分析该公司的销售情报后发现:洋酒厂商“三得利”通过“鸡尾酒吧”这一主题营销方式在洋酒市场获得成功;夏季限定期间的辣30倍的咖喱很畅销。同时,还了解到,“在专业咖喱西餐馆,不是使用牛犊肉汤的欧式咖喱好卖,而是加香辛料的印度式咖喱畅销”。以这些情报和分析为基础,7-11的MD建立了“在夏季开设加香辛料的咖喱卖场,并设立主题,销售额将会上升”的假说,于是,与“好侍食品”共同开发印度式袋装即食咖喱,限期销售。结果销售额增长了,假说应验。这一事例说明,7-11意欲通过彻底的单品管理,将其成果运用在店面订货和商品企划上,以扩大日销售额,而其他连锁企业无法实现基于这种店面起点的要素分解式单品管理的企划系统。

7-11的MD并不单单停留在对是否订购厂商建议的商品做选择上,而且还积极参与商品企划。正如许多NB厂商的负责人所说,“其他连锁企业负责商品筹措的人员是采购员,而只有7-11称负责商品筹措的人员为‘商品企划员’”。7-11总部的商品企划人员甚至将商品的采购、加工、配送等都纳入进自己的工作范围。实际上,近年来,7-11已经开始与NB厂商共同进行将该公司的系统本身反映到产品品质上的商品开发。例如,7-11与麒麟啤酒公司开发了“醇和酵母”啤酒,该商品虽不是7-11专用商品,但在销售时,采取一定期间内只在7-11先行销售的形式。麒麟啤酒利用7-11的低温物流开发的从工厂到店铺低温配送、以鲜度感为诉求的“醇和酵母”啤酒,是用“表面发酵法”技术制造,酵母发挥作用后,可生成独特的风味,但要保持风味不能依靠传统的常温物流,只有使用7-11在业界率先开发的冷藏物流。通过利用冷藏物流,可从制造到销售一贯用低温管理,防止品质弱化,以低成本保持鲜度。为此,麒麟啤酒给这种商品起名叫“冷藏啤酒”。“醇和酵母”啤酒在导入期大获成功后,现在也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销售,并且麒麟啤酒还进行了同一品类的商品群开发,使之系列化。

像“醇和酵母”这样的冷藏啤酒,其保质期只有60天,大大短于一般啤酒的4个月保质期。另外,啤酒商品还有一个特点:越是刚生产出来的啤酒,消费者越易于感受到其好喝。这意味着,库存管理能力强的零售店可提供鲜度高的美味啤酒,废弃损失也少;反之,缺乏库存管理能力的零售店将不断地在店面中陈列出厂时间较长的啤酒,废弃损失也多。于是,在冷藏啤酒上,物流与库存管理能力的差异形成了商品力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店铺经营业绩。对于这样的商品品种,即使其他连锁企业也经营,7-11凭借卓越的物流与库存管理能力,仍然可以发挥竞争优势。因此,7-11认为,厂商多为自己开发这样的商品将提高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自“醇和酵母”啤酒后,厂商面向7-11开发和在其店面销售了更多具有同样意图的商品。

四、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在鲜食商品开发体制上,不仅门店数量,而且门店展开方式这一质的层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11的NB商品不仅有用传统方法开发的,也有与厂商共同企划、贴上厂商品牌开发的;既投放厂商未发现、预计某一期间有需求的新商品,又进行只在7-11销售(至少有一定的先行销售期)的独特商品的企划。在7-11的NB商品企划活动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7-11通过以上方式进行的商品开发,不是厂商品牌商品的随后追赶型,而是先于厂商开发,其开发创意成为厂商未来商品开发的参照。

[参 考 文 献]

[1]金哲.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IB革新[M].东京:有斐w,2001

[2]国友隆一.一目でわかるコンビニI界[M].东京:日本gI出版社,2000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需求链管理 便利店 需求导向

需求链管理强调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协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各主体的活动,整合各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来精确预测和满足顾客需求满足。在需求经济时代,需求链管理为解决企业经常面临的畅销货品短缺、库存积压严重、信息沟通不畅等提供了一个理想解决模式。需求链管理模式包括顾客需求管理系统、商品供应系统、商品物流系统和软硬件基础支持系统等四个组成部分。通过需求链管理模式的构建,日本全家便利店在中国迅速发展为便利店行业的标杆。通过对全家的需求链管理模式的分析,推进国内便利店行业构建需求链模式的实践。

一、顾客需求管理系统

便利店的核心价值在于便利。在激烈竞争的零售行业中,全家便利店通过主动把握客户需求来实现盈利。首先,及时的发现需求以决定便利店的选址、商品的选择。其次,为扩大客户群,配合促销手段引导需求。再者,准确的商品开发、优化的商品配销以实现需求。在各环节之间,全家便利店使用先进的技术,在需求链的成员企业间传递需求信息。通过主动把握需求,全家在营造店内宽敞舒适的店内氛围的同时,充分利用零售店内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个货架来获得效益。

1.发现需求。全家的选址策略很明确:先明确目标群体的定位,再根据不同的商圈,确定商圈中的目标客户群体对便利店的需求。比如,上海全家的商品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目标客户群体是那些对价格并不太敏感,希望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能够购买到个性化的商品的年轻一族。根据2009年的报道,上海全家便利店是以内环为主,中环为辅,其126家门店中,大部分位于内环、外环区域如松江、青浦等地则很少。

2.引导需求。对于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及时的使用技术手段去了解、获取并进行分析,虽然能够给全家带来市场信息,但仅靠获取是远远不够的。消费者的需求总是在变动,仅仅做一个跟随者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因此通过何种手段来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化被动为主动,变跟随者为领跑者。全家便利店使用了两种办法以引导消费者需求:第一舒适整齐的店铺规划以延长顾客在店时间,门店的室内设计及商品陈列人性化,给顾客创造了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潜意识里延长客人的购物时间,引导顾客的需求;第二,多样的促销方法以引导需求,全家便利店的促销方式多种多样,降价、买赠、搭配销售等都会使得顾客不由自主的选择有促销的商品。

二、商品供应系统

1.明确店内商品配置。当全家便利店的选址确定之后,要决定的是店内的商品,哪些商品是被客户群接受的,顾客真正需要哪些商品,取决于便利店对于销售数据的获取及分析。因此,全家先后推出了相关的技术及方法来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第一, POS机的改造。全家的POS机上设置了代表客户群体分类的按钮,如“学生”,“白领”“中年人”等。这一数据随着店员的选择与销售时间、商品信息、消费金额等一起被POS记录下来,成为分析需求信息的内容之一。第二,FamiTCard的推广。在FamilyMart消费时可以直接使用此卡,在刷卡的同时直接反映出了持卡人的资料。这样,在每一笔交易的明细上不仅有购买商品的品类,消费的金额、时间,还有关于消费者的信息。这些信息共同被储存在后台,并且反馈到总部。经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进而形成需求决策数据内容。第三,顾客意见室的设立。为了能够更贴近消费者,获取更完善的需求信息,全家对于消费者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十分的重视。在全家内部,有一个对于消费者意见处理的系统。除了常规的与顾客直接接触的门店之外,全家还专门设立了“顾客意见室”,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网络等方式,将意见传递到该部门。

2.科学的订货管理。2001年FamilyMart采用了“新店铺系统”,在店内开始应用移动式数据终端,实现了店铺内商品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同年,推行SST(Store Stuff Total),以订货分担化为目标,由店员参与订货的机制,提高了订货的及时性和精度。通过将EOS与EDI结合,使得全家的缺货率减低,保证顾客基本都能在全家买到想要买的东西。店铺内上架商品的选择基于商品本部结合近期的销售数据进行的筛选给各店铺上架商品的建议。另外,根据店铺的位置及来店顾客的选择,采购总部会决定(或门店向采购总部提出建议)门店适合放置的商品。

全家对于商品的采购及开发根据商品的不同分为两种方法。一是日常用品,直接向批发商或是制造商采购即可。二是具有全家特色的鲜食类,全家对于鲜食类商品的质量十分重视,从原材料的进口到中心厨房的加工都有着严格的把关。鲜食便当是全家的另一个特色,实惠、好吃、荤素搭配,使其获得众多白领青睐。全家便利店的便当制作并不是外包的,而是有完全自有的。在现在的便利店行业,全家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专属的鲜食工厂的便利店,从研发到采购到制造到物流,有着很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到消费者的手上的便当安全、卫生、健康。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5

大型百货、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的连锁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在为顾客提供不同的增值空间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基础。连锁业态之间虽同为商业企业,甚至提供相互交叉的产品,但它们的商业模式在本质上却迥然不同。

以便利店为例,它诞生于超级市场之后,在大型超市强大的价格攻势下另辟蹊径,依靠服务获得产品的增值,造就了流通业新的商业模式。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在《我国便利店业投资收益分析》中提出:便利店的发展与人均GDP息息相关,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消费者开始接受便利店而起步发展,人均GDP超过 5000美元便利店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而进入成长期,人均GDP突破 10000美元进步品牌整合期则强调产品组合的便利,人均GDP超过 20000美元出现寡头垄断格局并突出品质和服务的多元化。目前,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便利店竞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也验证了上述理论研究结果。无论是消费者需求整合还是产品组合便利,其核心都在于服务,因此,理解便利店的便利服务,才是便利店存在的根本。

纷繁复杂的便利服务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演变,一方面借鉴和融合日本便利店连锁企业40多年精耕细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在中外连锁企业同台较量于一线城市之后,服务作为便利店的核心价值链环节逐渐得到国内业界的认同。在总结日本便利店经营经验的基础上,将便利服务项目作如下归纳。

经典的日本便利店服务:快捷的销售服务,代收罚单、水费、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停车费、保险费、电信通讯费等费用,提供传真、网上购物、照片冲洗、夜间投递邮件、快餐、订票等服务。

针对双职工家庭增多而拓展的日本便利店服务:一年只需交1500日元就可成为“7-11”便利店的会员,根据货单享受电话或传真购物;交货后再付款,不收服务费;夜间投递邮件,甚至可以把生鲜食品小包裹放入专用的冰箱内,以防变质。

针对老龄化现状而延伸的日本便利店服务:价格标签特意放大字号,方便老年人辨认;提供休息的座椅,购物之余可以边吃东西边聊天;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下属的任何一家商店定购便利餐给年老亲人,便利店店员送货时会顺便查看老人是否无恙,然后通过互联网报告给客户。

进入中国后创新的服务: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充值、豆浆油条早餐、24小时鲜花快递、报刊、IC和IP电话卡零售、即食台、微波炉免费加热、免费提供热水等。

表面上看,国内便利店在充分吸收欧美和日本便利店经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几乎完全同质化的服务产品表明中国便利店似乎缺少了什么。具体来讲,第一,许多便利店无法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的关怀,也缺乏符合现代都市人品味的文化气息;第二,服务管理不科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里燃起的价格战,表明中国多数便利店的服务壁垒并不高,企业之间很容易相互模仿而深陷红海,毛利润率大大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邮政、票务等垄断行业的服务授权进一步限制了便利店“服务社会化”的深度和广度,它们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第四,看不见但却又无所不在的信息系统同样削弱了便利店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基础。

便利店如何玩转创新

很显然,目前带有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划的便利店服务无法承接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黄金时代所赋予的机会和洗牌的压力。抓住当前便利店服务的核心问题和服务创新的关键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既是国内便利店连锁企业走出困境的途径,对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文化品味服务内涵

在流通业态的发展进程中,世界性经济危机催生了以居民大众为目标顾客的超市;而便利店是城市繁荣的产物,以收入较高且消费需求弹性较小的即时消费者为目标顾客。在中国一线城市,日益富裕的年轻人率先达到便利店的消费水平要求,这些人虽然对价格不太敏感,但是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却很高。因此,能否提供符合当代富裕年轻人文化内涵的服务,是便利店成功的关键。

其实,当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身边不断出现的商业奇迹后便可发现,富有内涵的服务正是许多商业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素。老调重弹的如星巴克,其清雅的音乐、考究的咖啡制作器具、精心设计的墙纸、灯光、桌椅、门窗给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场景、服饰、语言、招聘、流程、培训……这些打造组织文化的经典工具更是被星巴克运用得淋漓尽致。都市白领们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在享受着与星巴克文化上的共鸣。

如果说星巴克咖啡与便利店离得有些远,那么近几年在上海崛起的来伊份则和便利店同属一个领域。颇具品位的店面陈设、严格的店员服务、推陈出新的产品,新颖的包装……来伊份在原本不起眼的零食中融入了考究的上海文化,甚至让回家过年的新上海人或来上海出差的外地人也不忘为亲朋好友捎带一份。

同样,手捧一杯便利店的早餐或午餐,这其中不仅隐含着没有食品安全阴影的质量保障,还有共同进餐的同事们的认同,更包含着享受美食的心理愉悦,这样的产品绝对不是产品本身的差异,而是凝聚在产品上的信任和文化。此时,产品成为传递文化的载体,其模仿性和可替代性大大降低,便利店也因此获得了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便利店盛行的时代,弥漫在企业内外的文化内涵会增加商品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甚至会高于商品本身。

科学打造服务管理

东方文化向来注重体悟而非剖析,注重整体而非局部。相反,科学管理在泰勒尔的引领下经过百年发展几近完美。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接受来自美国的戴明的思想后,用科学管理的理念将质量推进到让世人惊叹的地步,除了以白色家电和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同样来自美国的便利店连锁业服务中,日本将科学管理方法再此发扬光大。

泰罗科学管理要求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都要进行科学研究,以替代单凭经验的办法,后继者将统计学贯通于其中;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后继者将人力资源作为战略部门;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执行,后继者以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制度激励员工;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责任,后继者用企业家精神要求管理者。

以上要点,我们都能从便利店行业标杆――7-11中得到共鸣:分解服务内容,规范并落实到服务流程,从说“感谢光临我们商店”到不要把商品扔给顾客,从迎接顾客到打扫店面,从微笑迎客到细致入微的关心。企业对每一个流程都会认真培训,再通过职业规划将企业愿景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无疑,作为以服务确保高附加值的便利店,能够将服务科学贯彻到底并确保足够高的服务门槛,将是在行业洗牌中制胜的关键环节之一。

联盟提升服务壁垒

1989年,日本广岛某家7-11店主提出了在立春前夜吃惠方卷的创意,购买者面带微笑且无言地将裹着代表七福神的七种寿司馅的粗卷寿司――“惠方”(岁德神方位)整条吃光,自此,惠方卷开始在日本畅销,许多便利连锁店也纷纷复制。在便利店服务方面,“惠方”的故事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

首先,服务创意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在深刻理解国内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口味的基础上,便利店的扩张需要伴随着自身服务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在相互借鉴中沉淀和融入各自的服务文化。但是,中国地大物博的风土人情相差很大,要想从千差万别的消费者需求中不断创造与众不同的服务新意,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撇开纷繁复杂的顾客需求,我们能看到顾客需要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够提供的效用和价值,便利店只是为顾客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载体。如果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便利店可以用优质可靠的产品、精美环保的包装来打消他们的顾虑,上海市占便利店销售额20%~30%的午餐正是如此。所以,深入了解服务项目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提升服务创新的能力,比单纯的服务创意更加重要。

其次,有创意的服务得到消费者认同后,很快会被模仿复制。通常情况下,在获得了先入者的短期利润后,创意服务很快会沉淀下来,变成常规服务文化和科学服务之间的竞争。反过来说,如果服务创新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其利润空间可能会进一步拓展,服务周期也能得以延伸。如此,围绕服务链建立广泛的联盟,比如与金融部门或是邮局联盟,可以成为许多便利店企业着力打造服务价值链的重要环节。Intel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了深盟,既有利于优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还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如果说服务链中某个环节的突破已经不易,那么整条服务链贯通之后,其被模仿替代的可能性就变得微乎其微,这也是便利店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核心内容。

信息强化服务效益

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不会凭空集合,便利店服务的成本也不会凭空降低,尤其是巨大的配送成本成为便利店服务效益提升的障碍后。此时,强大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便利店贯通其所在的服务链和供应链,将分散在服务链主体中的服务串联起来。如7-11门店会根据信息系统平台中的新商品信息、历史销售趋势、消费者信息、天气信息、周边商圈活动信息等,以“假说-验证”的方法来扩大畅销商品和排除滞销商品,确定消费者特征和对应的需求,然后将这些信息共享给服务链中所有的相关主体,以便大家能及时采取行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同时,便利店信息系统还将分散在供应链中的生产主体链接在一起。便利店商品多为小包装、定量包装、多种温度配送、100%配送,虽然便利店的品种和数量远小于大型超市,但是其配送体系并不比大型超市简单,强大的信息体系是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便利店服务的基础。但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管理和信息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配合,也在考验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

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早已让短缺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当年细枝末节、可有可无的服务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中国经济的纵深发展,便利店将在一线城市迎来一轮洗牌,而在二线城市中逐渐获得生存空间,巨大的潜在市场和硝烟弥漫的先行市场对于以服务安身立命的便利店而言,其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全方位的服务创新,它也在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服务文化、贯彻服务科学、铸造服务联盟以及夯实服务基础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服务创新是企业明确了以服务作为战略目标之后,各种软、硬管理能力集中发力的结果。

(作者来自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6

邀请嘉宾:

河北国大连锁便利店事业部副总经理

贾总

河北国大连锁便利店事业部企划经理

韩结银

精确制导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政权

广东精实营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建军

快消品行业资深营销专家

张一骋

石家庄高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林

杭州瑞丰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云明

便利店,顾名思义,其开店宗旨为“便利”。目前,对便利店一个公认的定义是“位于居民区附近,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相对于大超的“价格战”策略,便利店毛利高,运营更为灵活,深受各级供应商的青睐。

近两年来,连锁便利店发展极其迅猛。以7-11、可的、好德、快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连锁便利店快速发展起来。这些连锁便利店主打便利牌,产品价格较一般的大超高,利润空间大。由于其遍布城市每个角度,已成为大超的必要补充,成长为与大超并列的主要渠道形式。

国内主要便利店品牌及其发展

目前,连锁便利店形成了以广东为核心的华南、以上海为华东、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三大市场。

在华南,做得最为成功的是7-11,其依据在香港的成熟经验,成功站稳市场,一度抢攻华南的可的、快客等均败在其麾下,快客甚至将广东的150家店全部转给7-11,完全撤出了广东市场。

在华东,可的、好德、快客发展非常好。不仅在上海扩张迅速,而且已经向上海周边进行快速延伸。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一些发达城市随处可见这几个品牌的便利店。

华北是一个消费重要区域,也是零售巨头的必争之地。7-11、可的、快客等品牌近年来都加大了对华北的进攻力度。但是,基于美廉美等品牌在本地的根基很深,外来品牌尚没有显示出可以改变格局的力量。

一、7-11。

闻名世界的日本7-11,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是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7-11便利店始终坚持稳扎稳打的开店策略,在一个地区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地区,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迅速实现赢利。与日本同行业比较,在销售额、毛利润、总资本周转率、单位面积销售额、人均销售额等诸多经营指标中,7-11都居于日本便利店之首。

7-11 目前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已授权给四个公司统一经营。其中,伊藤洋华堂负责北京市场,香港牛奶公司负责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则由正大和台湾统一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正是由于三个市场的商不同,因此造成三个地方的发展并不均衡。目前,7-11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华南市场。

二、可的。

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于1996年正式成立。目前,店铺规模已拓展至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的近二十个大中城市,拥有集直营、委托和特许加盟三种经营模式为一体的专业便利店,总数达1000余家。

可的具有极强的资金运作能力,资金使用效率高,现金流量大。可的在品牌、管理技术上有优势,通过快速扩张,以低成本、高回报的购并发展模式来作为今后运作资本的手段。

三、好德。

好德是由农工商超市全额投资的子公司,2001年4月,在上海虹口区开出一号店。好德选址首推闹市区,同时又不忽视普通居民,于是采取了不同于一般便利店的做法,即根据不同选址选择不同的商品结构。比如,在一些社区商店开设了鸡蛋、酱油销售等非便利店业务。尽管这些非即时急需品的毛利较低,但他们认为,特色服务对扩大新便利品牌在普通居民中的知名度有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好德的品牌策略是比较成功的。

四、快客。

快客是近几年华东市场发展最快的便利店品牌之一。其依托加油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平台,迅速占领了华东市场,并向全国复制。上海联华快客便利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北京总部的合作明显是一个双赢策略。事实上,在国外,加油站连锁商业本身已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加油站的同时,往往将快餐、咖啡厅、零售店等设施一并规划,多采取“加油站+便利店”模式。双方的互动对接,酝酿着一场更适应现代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大变身”。

五、区域性连锁便利店。

除了以上这些闻名全国的连锁便利店意外,全国各地近两年涌现出了很多区域性品牌。如华东地区的WOWO,华北地区的好日子、国大,陕西的金虎等等,都是当地不可忽视的便利店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区域性连锁便利店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开店规模和速度都创出历史新高。

2008年,河北零售业连锁便利店的龙头企业--国大连锁展开了飞速的扩张步伐。国大在石家庄市区的城市便利店目前一共有200多家,仅2008年一年新开的店就有105家,在石家庄街头巷尾,你随处都可以看到“36524便利店”。目前,国大连锁以其遍布广泛的直营店在石家庄地区已经形成垄断之势。

国大连锁的便利店事业部副总经理贾总介绍说,国大连锁目前有三类超市,分别为城市便利店、国大农家店、36524生活超市。

城市便利店立足于石家庄市区,目前有200多家店,其中105家是2008年开起来的新店。由于石家庄实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工程,对街边小店进行了清拆处理,国大被拆掉70多家店,而2008年新开的店已经完全弥补了前期被拆除的店。2009年,城市便利店将新增100家。

国大农家店是顺应“国家万村千乡工程”而开展的店,主要在农村设立,目前有300多家。2009年农家店将新开110家。

36524生活超市是已在石家庄周边县市、乡镇建成的500-2000平米直营超市卖场,目前有20家。

连锁便利店的特点和优势

相对于大超而言,连锁便利店的优势非常明显。

河北国大连锁便利店事业部企划经理韩结银对记者介绍说,连锁便利店的便利性表现在:1.距离的便利性。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出了家门口后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2.购物的便利性。突出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3.时间的便利性。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4.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近两年,不少便利店设置了早餐服务,提供的早餐品种有二三十种之多。

相对于便利店的特性,其产品策略也非常鲜明:1.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超市的品种通常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与超市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2.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便利店的主打商品为小包装食品和日常用品上。在便利店中很少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目的就是为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

相对于普通的社区店和夫妻店,连锁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较低,管理规范,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1.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目前国内便利店多数设有配送中心,并建立了电脑网络配送系统。2.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

食品企业经营连锁便利店需要注意的问题

石家庄高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林是一个有多年经验的经销商。对食品企业运作连锁便利店,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连锁便利店的迅速崛起必须要引起食品企业和经销商的重视,尤其是经销商。连锁便利店的迅速崛起,已经挤掉了一大批夫妻店、杂货店,成为大超之外的第二大主要渠道,其销售额也是不可小看的。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选择经销商时都要看你在当地的网络情况,如果网络覆盖不全,好的产品你是拿不到权的。

第二,成本。连锁便利店的崛起增加了供应商的成本。以前,供应商只需要应付大超的各种费用,夫妻店等都是不需要多余的费用的。但是现在,连锁便利店通过兼并等多个手段把当地的小店整合以后,供应商要给他们交纳很多费用,不比大超少多少。对供应商来说,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量加大了,但销售量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第三,账期。由于连锁加盟店的账期较长,因此供应商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以前运作杂货店都是现款现货,不存在风险。现在虽然工作量小了点,但是连锁便利店的账期一般都在半年以上,大多都不能按时结账,因此供应商的风险很大。加上要经常讨债,费神又费力。

第四,多做小包装。这样的便利店,提供的是应急消费,因此,小包装的产品更易被接受。尤其是,现在很多的便利店在给消费者找钱时,没有零钱的情况下就找一两块糖作为替代。这也给一些小食品生产厂家提供了机会。生产这样的可以代替零钱的商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精确制导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政权认为,连锁便利店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食品行业供应商注意。

一、管理、服务难到位。由于便利店店多、规模小,因此供应商对单店的维护较难达到理想状态。另外,由于一些便利店是特约加盟店,供应商不仅要和总部去谈判,还要和加盟店单独去谈判,增加了供应商的工作量。

二、资金、库存面临考验。由于便利店与大超一样,有账期,有加盟费。而且,便利店门店众多,资金回到总部,总部会有一个处理过程,资金回转环节多,速度慢。如果资金流优化上控制不严,容易出现问题。在昆明,有一个连锁药店“健之家”,在当地有300多家店,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设立了连锁便利店,在扩张中其资金链出了问题,不能够保证供应商的账期,很多供应商想撤架,最后以失败收场。因此,便利店必须要把握好开店节奏,不能急功近利。

三、选点的问题。很多便利店为了短期内实现集中开店,抢规模,总是把网店速度放在第一位。而在选点上没有进行仔细研究,造成部分门店人流很少,有的店在维持一段时间后就关门大吉。

四、产品管理。便利店的宗旨要求其必须把消费者的需求做深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差异,才能获得更多的回头客,才能有更多的现金流。但是目前,便利店在产品规划上有特色的少,这对消费者形成的影响力就小得多。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连锁便利店西部地区现状潜力策略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是营业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200平方米,经营品种在2000种~3000种,靠近居民区,营业时间可达15个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全年不休息,地点灵活,填补消费空隙,销售的商品主要以顾客日常必需品为主的业态,它兼有食品杂货供应的便利和超级市场销售方式与经营管理技术。便利店由于其对消费者需求满足的特殊功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巨大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零售业态。尤其是便利店运用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后,更成为零售业中具有规模效应和竞争力的主要业态。1993年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便利店。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便利店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最新的亮点。2004年,我国前30家连锁企业中,便利店的销售增长额达到49.7%,居各业态之首。

一、连锁便利店在西部的发展

1.连锁便利店在西部的发展现状。在西部地区的零售业态中,国际大型连锁超市独霸一方,本地中型超市盘踞四周,而离市民最近的“前沿阵地”,多年来没有一家品牌连锁便利店与各大、中型超市呼应,仍是形形的杂货店、夫妻店唱着主角。这两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零售竞争的日益激烈,连锁便利店在西部开始起步。

陕西海星连锁超级市场是西部地区第一家连锁便利店公司。该公司2005年门店数量已达60家,开展了如干洗、传真复印、代售电话卡等便民服务项目,如今西安的海星便利店已溶入西安城市生活的血脉中。成都目前有红旗连锁、互惠超市、WOWO超市等连锁企业开始经营便利店业态。其中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是惟一进入2005年中国连锁企业前30强的四川商贸企业。

然而总的来说,和东部地区星罗棋布的连锁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形成都市居民服务网络的现状相比,西部连锁便利店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规模非常小。2005年全国主要便利店公司共33家,其中27家分布在东部地区,4家在中部地区,1家在东北地区,只有1家在西部地区,即陕西海星便利店公司(见表1)。而且,从便利店铺数量看,西部便利店公司拥有的分店数目非常少。据实证研究,一个便利店品牌要实现赢利需近100家的分店做支撑。而西部地区最大的便利店企业陕西海星便利店公司,截至2005年底的门店数量仅为60个。

2005年中国主要便利店企业分布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存在的主要问题。(1)市场定位模糊,缺乏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便利店与超市相比,主要体现四个便利性,即距离的便利性、时间的便利性、交易的便利性和服务的便利性。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连锁便利店是伴随着超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商品结构上基本完全模仿超级市场,没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业态开发创新。由于经营种类、营业面积等的限制,在与超级市场的竞争中往往就处于劣势,因此大量便利店开业不久就悄然关门。另外,很多社区便利店实际就是以前的杂货店、便民店,换一下招牌就成了便利店,无论服务、商品、价格等各个方面都跟不上现代生活需求,并不属于真正的便利店范畴。

(2)商品缺乏特色,延伸服务极少。在商品开发上,便利店的食品开发应提倡新鲜、营养、健康。而西部地区便利店在商品的开发上十分有限,完全是超市食品,没有做到商品特色化和差异化,便利店普遍缺乏有竞争力的战略性商品,从而难以开展有效的业态之间的差别竞争。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便利店的延伸服务非常少。

(3)加盟连锁发展滞后,总部对加盟店的支持力度不大。连锁便利店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其投资回报要等待大量新店铺逐渐成熟、营业额提升,这一般需要2年~3年的时间。因此,国际上,特许加盟成为连锁便利店快速扩张的主要方式。日本连锁便利店有96%的特许加盟和80%以上的业种转型店。但我国在这方面差距很大,即使上海也只有极少便利店公司发展了加盟店,西部地区采取了加盟形式的便利店更是寥寥无几。这与连锁便利店公司公司对特许加盟形式缺乏全面认识有关。另外,便利店必须是典型的连锁管理,总部是便利店管理的关键。而在西部,即使采取了特许加盟形式的便利店公司,总部对特许加盟店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业务指导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支持力度相当不够。

(4)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物流配送严重滞后。在西部便利店经营和扩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落后和物流配送的滞后已成为严重障碍其正常运营的瓶颈制约。①在日常管理中,西部地区的便利店仍以单店管理、手工操作、各自为政为特征,没有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商业信息管理技术,无法适应迅速扩张的管理要求。②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必然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通过集中物流配送每年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的10%的费用。在西部地区,便利店的物流配送相当落后,绝大多数门店都是一对一的采购,便利店公司往往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目前的社会化配送也无法满足便利店拆零加工和零散的小规模送货要求,这直接影响了门店商品的及时供应。很多门店商品一周只配送一次,造成断货频繁;有的门店由于供应周期长,商品不新鲜、不卫生情况严重;还有的商品库存大量积压。

二、连锁便利店在西部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虽然连锁便利店在西部地区还处于导入阶段,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但其在西部地区具有的独有优势与潜力,决定了加快发展连锁便利店是西部地区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便利店形态本身具有的优势。便利店具有其他大中型超市、卖场无法匹敌的灵活优点,如销售网点配置容易,产品配置最贴近市场变迁,投入成本低,抗风险能力较强,给消费者带来最大便利性,且加上毛利率较高,因此,便利店业态自身的优势决定了其生存的巨大空间。

2.西部地区消费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4.9%,人均GDP从4639元提高到9309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西部地区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启动,西部省市已成为我国新的消费快速增长地区。

3.新建社区大量涌现,社区商业盲区凸显。目前,在传统居民社区里,几乎没有大型卖场,主要以十几平方米的杂货店为主,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的超市不多。而这些传统的微型杂货店业态落后,设施破旧,行业特点混乱;销售的产品品种少,档次低,质量差,卫生条件差,更谈不上什么增值服务,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社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空间迅速延伸,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进入高峰期,新兴社区不断涌现,但与之配套的社区商业却发展非常缓慢。虽然新建小区的人口不断迁入,但商业稀疏、商业配套匮乏,社区商业盲区凸显,到处存在“地产造出来了,商却没了”现象。由于当前社区商业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居民不得不乘车到中心商业区购物。

4.外资没有进入,竞争相对较小。在西部大中城市,超市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外资零售集团凭借资金、管理等优势,以大卖场形态牢牢占据零售一席之地,然而目前还没有外资企业开设的便利店门店。尤其是在星罗棋布的居民社区、在广阔农村地区,便利店数量明显不足。外资企业的暂时缺位使目前便利店领域的竞争相对较弱。

5.商务部鼓励发展便利店的一系列政策。(1)鼓励发展社区商业的政策。2004年商务部要求各地以新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为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依据,鼓励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商业网点,并鼓励发展城市社区便利店。2005年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加快社区商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发展社区商业,并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2006年商务部进一步提出,社区商业的重点以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解决社区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保障型服务为突破口。这些均为社区便利店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强大支持。(2)鼓励发展农村社区便利店的相关政策。2005年7月商务部与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对2005年“万村千乡”市场项目予以资金支持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万村千乡工程,预计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立250万家农村社区便利店,而这些开店计划主要借助有实力的大型零售商业集团完成;对开设的农家店直接予以直接资金补助。

三、加快连锁便利店在西部地区的发展

连锁便利店要想尽快在西部走出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必须重视便利店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创造出大中型超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1.定位上,以社区便利店为西部地区便利店的主体模式。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未来几年来商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便利店以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为基本特征,决定了便利店是社区商业发展的主力业态。因此,笔者认为,西部地区的便利店,不应在繁华的城市商业中心与超市、专业店竞争,而应定位于社区便利店,乘着西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社区商业的东风,在新旧社区积极拓展连锁便利店,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2.投资主体上,引进大型商业企业进入便利店业态。区域优势企业在一个地区拥有知名的品牌、较高的商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尤其是区域优势企业为便利店公司的投资主体,充分利用它们的品牌、商誉、资金、经验和成型的物流配送体系,快速占据有利地点,将便利店门店迅速形成区域覆盖网络,并培育一批品牌便利店企业。

3.扩张方式上,大力发展加盟连锁店。便利店要长足发展,必须走连锁经营之路,而便利店在全世界的成功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发展加盟连锁店。在西部地区,更要充分借助特许连锁方式,将便利店门店迅速渗透到西部各大中城市,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也能使便利店企业以最小的进行最快的扩张,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便利店总部集中精力进行便利店统一规划和管理。投入对于商业网点较多的传统社区,通过并购方式“收编”经营情况较好的杂货店、夫妻店;对于直营店,通过内部职工加盟等方式转为加盟店;对于新开店,直接采取特许方式。总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商品和服务,统一管理各分店。

4.延伸区域上,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西部地区的连锁便利店必将从城市社区向城郊边缘地带扩散,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市场将成为连锁便利店利用又一个亮点。因此,便利店公司应借助“万村千乡”项目尽快进入农村市场,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便利,形成城乡联动规模优势,以对抗外来商业资本的竞争。

5.商品结构上,开发和经营特色商品和服务。(1)经营特色商品。连锁便利店要加强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在总部统一商品规划原则下,要更多的结合城市居民特有的生活和消费习惯,积极进行商品开发,建立自己的特色商品结构,积极开发便利性商品。(2)加快服务创新,开发综合功能,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追求决定了连锁便利店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社区便利店要积极推出诸如代订车船票、代收公用事业费、洗衣、彩扩、快递、报刊、快餐、家政等多种便民服务;提供送餐服务、上门送货、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多种特色服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6.经营管理上,运用先进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1)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先进商业经营管理技术,建立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应用条形码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商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提供管理水平和单店运营能力。(2)建立和完善适应便利店特点的“拆零配货“型物流配送体系。有条件的可以探索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规模小的便利店公司积极利用第三方物流,制定适合自身的配送方案,满足小规模分散化配送需求,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8

1992年,香港牛奶公司在深圳开出中国大陆的第一家7-11便利店。

但与几近前后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超市命运非同,便利店在中国长达20年的时间里都处于与其小体量相若的零售边缘地位。

拐点出现在两年前。寂寂无名的便利店似乎一夜之间爆发,受到各路蜂拥而来的资本、互联网大鳄的高度关注和竞相争夺,成为O2O、互联网+风口最抢眼的渠道终端。

而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从2012年开始,便利店的销售额就以双位数的高速增长连续三年超过百货、超市、大型超市等所有大零售业态,成为中国实体零售业低迷景气下的“一枝独秀”。

2015年5月 12-14日,超过600位的中外便利店企业代表从全国各地赶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便利店业态的第一次单独的行业大会――2015中国便利店大会。

不少便利店企业人士感慨,这是便利店行业发展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成人礼”。

便利店体格仍是“亚健康”

20载青涩褪去、行业渐成,中国便利店的整体体格却仍是“亚健康”。

主办2015中国便利店大会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在大会上介绍,2014年,便利店已成为实体零售市场表现亮眼的“一枝独秀”。2014年,便利店年销售同比增长达到25.12%,门店同比增长达到22%。

对比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去年5.1%的年增长率,重点百货和重点超市分别2.7%和6.5%的年增长率,去年便利店展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而这,已经是便利店行业连续第三年在销售额增长上超过百货超市等大型零售业态。

Today便利店CEO宋迎春则援引红杉资本的调查数据说,2015年,每一天都将有3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行业高增长速度前所未有爆发。

但是,高速成长的便利店行业却也仍是“亚健康”的体格。

裴亮指出,虽然便利店行业的业绩和门店均是双位数增长,但从行业的健康角度而言,便利店行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亚健康”状况。

首先,尽管2014年便利店销售增速达到25%,但增长来源绝大多数系门店投资带动的“外延式增长”(2014年便利店门店增长达到22%)。

其次,便利店企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统计口径以上的便利店企业单店销售额最高达1.5万元,最低只有755元,相差20倍。

而在毛利率上,2014年中国便利店毛利率达24.27%,高于超市和大卖场的毛利水平,甚至毛利最高的企业能达到36%的毛利率,但最低的则只有16.5%。“最高和最低的中间也有很大的差距。”

反映便利店核心竞争力的商品经营上,核心的自有品牌商品方面,有60%的便利店企业已经在开发自有品牌产品,但销售占比都偏低。

北京宏业超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居武更表示,超市企业在增速放缓之前是赚过钱的,但便利店企业从来没赚过“大钱”。直白的话语,点出便利店行业的如履薄冰。

O2O全渠道风口还是泡沫?

但是,“互联网+”来了,O2O正处风口,各路资本热钱和互联网大鳄的蜂拥而至,能否让便利店行业完成逆袭并健康、健壮起来?

唐久超市曾是最早开始和电商企业合作O2O的便利店企业,被视为便利店企业探索O2O全渠道的标杆。

但是,行进一年后,唐久超市电商采购总监张丽芳在大会上坦言现在对全渠道的理解复归模糊,“越来越看不明白(便利店的O2O全渠道)”。

张丽芳说,现在的消费者在发生变化,因此唐久就拼命地在包括PC、移动端、微信等各种能接触到消费者的渠道做尝试。但消费者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要真正、及时把握消费需求在如今看来仍是难以跨越的难题。

而自称尝试做电商已有四五年的美宜佳便利店总经理张国衡透露美宜佳的全渠道已仅处于营销阶段,目前粉丝已超过250万,但其线上商城仍以整件销售便利店商品为主,拓展商品的速度需要慢慢做。而怎样找到全渠道方式的营销,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渠道一致、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是美宜佳全渠道推进的难题。

不过,也有少数企业表示收获到便利店全渠道试水的价值。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四剑雯介绍,国大便利店通过微信端等营销活动在每一期活动后粉丝增长量都能达2000-3000,活跃率在10%以上,转化率在80%以上。每次活动有近1/3的顾客会购买促销外的商品,而一年半尝试下来其直营和加盟门店销售额增长在5-7%之间。

但北京港佳好邻居连锁便利店董事总经理陶冶表示,便利店当下纷纷拓展O2O全渠道是由于顾客变了,便利店需要围绕顾客的变化建立全新的和顾客之间的联系,目前行业手段集中在全方位的、多媒体的沟通和销售的管道搭建上。但陶冶认为,互联网的顾客本质是围绕咨询和信息在走,线下零售本质上经营的是客流,便利店的全渠道核心肯定不是单纯的卖货。而便利店企业需要谨慎的是,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各大巨头的玩法不一样,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有太多企业是“哪儿热干哪儿”,最后花钱了却什么都没干出来。

如何“守住”服务?

显然,便利店能否走通O2O全渠道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互联网和电商带来的冲击却已在行业显现。

裴亮表示,服务是便利店除了商品之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便利店核心价值之一,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快速发展,使得以往由便利店提供的很多传统服务项目,正在快速地往线上转移。

类似支付宝钱包等不但早能支付网上购物,更能在线化、移动化解决水电煤缴费、医院挂号、手机话费充值、缴学费、信用卡还款等几乎所有生活服务项目。

裴亮说,便利店未来的发展亟待从战略的角度做充分的预判和考量,即如何转型升级以能守住“服务的板块”?

正是介于此,目前正在以上海门店为试点进行“瘦身增能”、门店改造的上海联华快客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宇杰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其试点门店通过优化品类,减少动销差的商品,增加餐饮、休闲、咖啡、面包店等服务,试点门店同店销售增长30%。而未来,便利店还可以针对老龄化的社区提供大量服务、提供金融理财等增值服务,有无限开发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发展在冲击传统便利店服务的同时也给便利店带来新的机会――网定店取的门店自提服务被认为会给便利店行业未来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裴亮表示,网络零售增长速度在放缓,增长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显见的重要变化是包括京东商城1号店在内的网络零售商都在从自营模式向平台模式转移,同时物流配送众筹模式被市场热炒。

裴亮认为,网络零售商的模式调整显示他们试图走出物流成本高导致难以盈利的死胡同。而对电商而言的大挑战恰恰就是便利店的新蛋糕。“便利店被互联网概念热炒的核心价值就是最后一公里,能解决电商送货的成本问题。”

裴亮介绍,国外电商的发展主流模式还是店内自提,门店自提有望成为便利店未来的一个核心价值和未来发展的蓝海。

韵达快递董事长兼总裁聂腾云更预言,未来的五到十年中,类似淘宝的全区域电子商务业务量基本上饱和,未来快递业务中会有50%的件通过便利店取货,送到消费者的家里。

转型“制造型零售业”核心在商品经营

目前,相比百货、超市等其他零售业态,便利店被消费者使用的效率还不高。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事业经营战略部总监乡裕表示,在日本便利店发展的前半期,消费者对于便利店的利用率与中国目前的水平差不多,但当时状态下,日本便利店通过转型成功走向了“制造型零售业”的道路――快速获取消费者需求,快速反映。

不同的是,中国便利店如今在向制造型零售业转型的道路上遭遇了电子商务的冲击。

尽管如此,与中国便利店企业热衷“追风”互联网+和O2O不一样的是,日本三大便利店巨头并不认为电商是便利店的必需。

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藤本明裕表示,便利店在整个零售业中处于最前线,在便利店当中没有必要导入电商。

罗森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三宅示修也认为,便利店很重要的要素是即时性,即使在电商时代下也难以被取代。

三宅示修认为,在中国便利店呈现成长期的大趋势,但目前房租成本上涨是所有企业经营上的最大麻烦,这使得便利店在店铺规模和体验提供上都受到制约;而当店铺规模不够,便利店店铺总部、物流到生产商等基础设施的系统成本将会变得更大。而只有基本设施都能够做到齐全,便利店和电商的合作才不是被利用方,而是利用方。

相比导入电商,罗森认为强化店铺选址能力、提升供应链、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建设能够分解的物流系统,提升店铺效率对于中国便利店企业更为重要。

当然,罗森认为电商和便利店在非日配商品上的合作可能非常大。

7-11(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福田达也指出,7-11每年持续做千人顾客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顾客来7-11的目的是消费速食产品及日配商品。便利店渠道对供应厂商还缺乏话语权的大环境和产业链现实下,非日配商品很难满足便利店门店的顾客需求,而和电商合作的空间就凸显出可能性。

福田达也表示,调查显示中国年轻消费者相比亚洲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更重视商品质量,因此中国便利店怎样把每一个单品质量提高是今后便利店需要做的更重要的课题,包括增加进口商品。

“好邻居在做在线化的测试和交互,下一步将继续拓深,但最后还要回到商品的管理和经营。”陶冶说,未来将主要去做商品的解释、数据化的指导以及商品全球配置。

互联网+趋势下便利店经营还是在“本业”。中国全家本部长朱宏涛也表示,虽然便利店正处风口,但实质上便利店行业是一个很难赚钱的行业,长久持续发展还是需要步步为营经营“本业”――即增强商品力,便利店要做潮流、时令、季节通知者,保证食品安全;提升营业力,确保加盟店与直营店一致的服务、严密即时的管理系统与多元稽查管道,打造核心的消费体验;商品开发力和后期供应链打造;开店需要科学分析。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9

除了在企业官方网站做一些业务说明,兴盛几乎不投放广告,加盟商大都来源于合作客户的口碑宣传,新客户都来自已经加盟的兴盛店主自发介绍。

文/陈海超

兴盛便利超市2006年正式进驻长沙,不到6年时间,旗下的加盟店数量已达千家。作为兴盛掌门人,岳立华依然低调谦逊,对于坊间一家上市零售巨头溢价2亿元寻求收购兴盛的传言,他微笑着不置可否,进而直言兴盛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提升与完善。

兴盛起于湖南南县,兴于益阳,盛于长沙,以长沙为中心,辐射株洲、湘潭、衡阳、益阳、岳阳、永州等地级市,并在近3年内将加盟店发展到广州、武汉、南昌等3个省会城市,完成了“四横六纵”的战略布局,同时在4个省份全部建立起拓展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当外资零售巨头总是以战略预亏来掩盖自身的经营失误,当更多的同行还在煞费苦心计算盈亏平衡点时,兴盛便利超市已是满堂红,2006~2010年,长沙市500家加盟店的赢利比率达到95%,关店率几乎为零。尽管低调行事,也从不做广告宣传,但是其迅猛发展态势还是引起零售界与企业研究界的强烈关注。兴盛千店成功密码有哪些呢?

?战略是试错的结果

早期兴盛开店策略是地址合适即可,但是整体赢利情况并不乐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坪效才是开店的关健指标。随着湖南省内步步高、家润多、新一佳等综合商超大肆扩张,以及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的到来,在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兴盛根本无法与大型综合商超KA抗衡。避实就虚,实施差异化经营才是出路。因此,兴盛战略形成:别人做大,我来做小,兴盛只做面积30~80平方米的便利超市。

在中国本土与综合商超KA过招,有两类力量可行:一是品类产品专卖店,包括专做家电的国美苏宁、专做手机的迪信通尼彩、专做化妆品的屈臣氏、专做鞋子的百丽等;一是社区便利超市,毕竟中国家庭还无法真正实现一站式购物,“盐巴、味精、香烟、啤酒、毛巾、香皂”等生活必需品、急需品还是愿意在家门口的小超市完成购买,这就是7-11便利连锁、湖南兴盛、四川红旗便利、上海可的、联合100存在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很多便利超市的价格稍高于大卖场,但是在消费者眼里“便利超市的商品比起大卖场和其他便利店要便宜多了”。为什么?低价现象的概念是:通过对本商圈的主流消费群体最关注、最敏感的商品进行超低价销售来实现客流量的提升。同时,引进部分二、三线品牌陈列于超低价商品的两翼,以提高此类别商品的整体销售利润。比如说:菜场商圈的主流消费群体为中年妇女、老人和其他前来买菜的顾客。此类消费群体最关注的是鸡蛋、白糖、大米、调料、食用油等商品。要营造低价现象,可以选择高关注度品牌商品如酱油,白醋、味精和鸡蛋,以超低价销售。

便利超市根据不同的商圈可进行相应的分类:有菜场店、车站店、校区店、安置小区店、商业楼盘店、餐饮宵夜店、酒店休闲店。商圈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购物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从商业业态模式上便利超市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贴近消费者,店在家门口,方便顾客随时进门购物;

营业时间弹性大。校区商圈的营业时间大多是6:30~23:00,酒店宵夜商圈的营业时间为8:00至次日4:00;

商品门类齐全,品牌少而精;

服务灵活,大米食用油啤酒等大宗商品送货上门。

“直营+加盟”双轮驱动

从县级市场、地级市场到省会市场,数年沉淀下来,从选址、采购到运营,兴盛已经形成“便利超市”这个零售业态自己的标准与流程。很多黄金位置被公司以直营形式租赁开店,集群专家操盘保证了普遍赢利。如何把兴盛真正做大,是摆在高层面前的战略问题,通过对7-11等同行的考察研究,“店铺复制与品牌授权”的加盟模式成为不二的选择。

血缘加地缘的加盟关系

朋友、亲戚、老乡至今还是兴盛加盟店老板的主流,特别是益阳南县籍人。“血缘与地缘”构成国人天然的信任情结,特别是先期加盟店的老板会陆续介绍自己的朋友共同加入这个生意。还有一个大环境的背景条件,就是很多农村人年轻时候出去打工,到了30岁左右就有回乡创业的计划,一家便利超市门店20万~30万的投资门槛,对他们并不是大的障碍。在正式合作之前,公司都会安排加盟者到直营店或者方便的店从营业员做起,亲身体验一段时间,获得一手经验,保证了新加盟店可以迅速正常营业。

除了在企业官方网站做一些业务说明,兴盛几乎不投放广告,加盟商大都来源于合作客户的口碑宣传,新客户都来自已经加盟的兴盛店主自发介绍。兴盛的底气与原则来自两个古朴的道理,一是:只有自己做好的事情才会让别人做,加盟店你销售做不好,我做给你看,直到教会你为止;二是:每一个人身后都站着250个人,兴盛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合作伙伴,他们就会自动介绍自己的圈子来做这个生意。

加盟店的商品自行采购权利之争

最初兴盛几位创始人在创建连锁加盟模式的时候,针对是否给加盟店“自采权”,出现了不种声音:

一种意见是严禁加盟店外采商品。从公司的赢利模式来看,加盟费的利润贡献是最高的,但它却是“一锤子买卖”。企业还是要通过商品配送的利润和配送费来实现长期赢利,要提高商品配送量最好的方式是绝对控制门店的商品采购渠道。此举也可确保连锁店在形象、商品结构、陈列布局上实现高度统一(目前的服装、鞋类连锁加盟就是严禁加盟店外采商品的)的最佳方式。

另一种意见是开放部分商品的“自采权”。通过品类限制和最低进货量的要求,开放部分商品的“自采权”。比如酒和日化类商品,市场上假货很多,绝不能让门店在外采购。同时,在加盟合同上约定门店每月在公司的最低进货量,一旦在公司进货低于这个标准,公司有权利取消加盟。

当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时,兴盛掌门人岳立华先生石破天惊地道出他的决定:完全开放加盟店自采权,哪怕门店不在公司采购一分钱的商品!此项规定写入公司章程永远不变。

兴盛开放加盟店自采权的理由是什么?

(1)兴盛的定位是“便利超市”而非“便利店”。便利超市指既拥有便利店贴近社区、服务消费者的便捷性,又同时拥有标准超市完整的商品结构。便利超市这一特殊的零售业态除了要求高标准的门店选址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商圈实现商品结构的差异化。通俗的说就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采购什么”。开放的商品自采权,使兴盛加盟店拥有了“野草”般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肆意汲取营养,实现了6年的野蛮成长。

(2)连锁超市行业的采购部门因手上掌握着大量订单而“拥兵自重”,一向是滋生惰性和腐败的土壤。然而,“开放了加盟店自采权”的兴盛营运部却像“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每天必须快速地奔跑”。因为,一旦他们的商品和配送服务不能保持优势,加盟店就有可能转而将订单交给批发市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6年的“羚羊式奔跑”跑出了中国连锁超市行业第一家“从供应商到加盟店,百分百现金采购,无账期”的营采(供应链)模式,跑出了“现金流三天周转一次,商品库存不超过七天”的“兴盛现象”,一度引发国内诸多便利连锁企业追捧和研究。

(3)在“完全开放加盟店商品自采权”的政策指导下,兴盛的培训教材中写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顾客询问某种商品5次,你可以考虑是否采购此商品;但若5个顾客询问某种商品1次,你必须进货”;“你的顾客登记本必须时刻放在收银机旁,以便随时记录顾客对商品的需求”。高度的满足顾客需求和全方位的服务让兴盛的单店营业额远远超过同行的20%~40%,最高坪效达到555元/平方米。

赢利模式

兴盛的赢利来源包括:新店加盟费、商品价格差、商品物流配送费、兴盛自有品牌赢利。

一、新店加盟费。固定费用2万元/店,这笔费用涵盖品牌使用、营运指导、售后服务。相同条件下的兴盛店比普通便利店营业额高出一倍甚至更多,究其因,一是:兴盛品牌拉力,品牌店多年来形成的消费者口碑;二是:从店址把控、开业、运营,兴盛提供专家服务,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与试错,店面运营直接进入快速道。

二、商品价格差。在“完全开放加盟店商品自采权”的政策指导下,兴盛并不禁止加盟店到批发市场采购商品,相同种类商品,只有商品配送价格低于批发市场,加盟店才愿意从兴盛总部订货。兴盛的现金结算,加上不菲的规模数量,保证采购商品价格极低,就是合适的加价后,也具有竞争力;而加盟店去批发市场少量零批,其采购价格不可能过低。因此,这种价格倒逼迫使兴盛业务部门采购商品竭尽全力低到极致,只有这样,商品才能产生价差来源。

三、商品物流配送费。由于加盟店普遍受到“仓库小,人员少”的瓶颈制约,很多便利店几乎每2~3天就要到批发市场去采购商品,除了鉴别商品真假适销之外,还要谈判价格,采购的时间成本是最大的因素。而且,便利店的产品线比较长,大部分调料、熟食、饼干、百货整箱采购则库存过大,拆零则采购价格偏高,加之批发市场里不同的商掌握着不同的品牌,店主要将商品采购齐全,往往要花掉一天的时间,货物运输时租车费用又高居不下。而兴盛总部仓库除了一次性配送优势,再加上配送费,也与批发市场持平或者更低,退换货等售后服务也有保证。

四、兴盛自有品牌赢利。拥有数以千计的零售终端,具备仓储配送条件,兴盛也开发有一系列自有商品品牌,当然,自有品牌的成功取决于品类的选择。商超自有品牌品类选择特征:产品品质控制标准不高、商品单元价格比较低、低关注度行业产品、行业强势品牌不集中、周转率高、售后服务简单。

加盟店支持系统

兴盛一方面做强自己直营店,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做强做大加盟店更是兴盛大业的重点与方向。那么,加盟店可以从兴盛总部获得哪些支持呢?从流程上,兴盛提供店址把关与维护服务两大支持。

一、店址把关。在兴盛,有一支最牛的职能机构,称谓“选址委员会”。该机构的每个人都是具备10年以上行业经验的资深人士,他们用“火眼金睛”对经营环境、人流方向、同业竞争、未来趋势等各项指标进行缜密的研究与讨论。这种严谨的铁律,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店的赢利。在零售行业有一条规律,店址选好了,至少保证可以不亏损,至于能否多赚钱,那就取决于经营之道。兴盛对加盟店的选址有着近乎“苛求”的原则:

(1)“金角银边”,在交叉路口的门面要尽量选择转角门面。转角门面比普通门面要多一倍的顾客接触面;而且绝大多数行人在走到交叉路口时,都会放慢行走速度,这样门店的客流量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2)锁口原则:不管是农贸市场还是学校、车站,不管是医院、酒店还是机关单位等人流密集场所,兴盛选址都优先考虑进、出大门口的第一、二间门面房。

(3)中心辐射原则:近年大规模城市拆扩建而产生的安置小区,也是兴盛所青睐的商圈。兴盛选择小区中心的休闲绿化带作为开店首选位置。

(4)临街门面的选址:要求马路宽度尽量不超过10米,因为宽度超过10米的马路,更多是双向车道,快速穿过马路的车流会阻断对面的顾客前来购物。

二、维护服务。兴盛分别从人员培训、证照办理、装修布局、商品陈列、商品采购、价格指导、开业促销等诸多方面支持加盟店。

人员培训。兴盛对加盟店开设了前后15堂课程的理论培训,并根据加盟店的学习情况和店面所属商圈的特性,安排加盟店老板及员工到对应商圈的老店实践,教会商品定价、陈列、报单、POS机的使用以及商品退换的流程。

证照办理。根据国家对零售店规定,协助加盟店办理各种证件。

商品采购。便利超市根据所处的环境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针对高档小区店、平民社区店、商业区店、菜市场店、校园店不同的消费特点,设计的商品结构不完全一样。另外,因为面积有限,兴盛小店需要4000个条码进行全品类覆盖,做到不漏项、不重复,又要重点突出,形象产品与利润产品相结合,严格遴选产品是一项很专业的技术。

价格指导。兴盛根据对大型综合KA、批发市场、街头小店的商品价格市场调研,对各种商品给出建议零售价格,敏感性商品规定走底线,菜市场店的调味品,建议零加价或者微利加价。

店面陈列。统一陈列是很多专家的观点,兴盛却对此说“不”。校园店与菜市店商品结构不一样,货品陈列肯定不一样。为了最大利用柜台效率,在大超市横向陈列的水桶,在兴盛必须大桶套小桶以节省面积;阿尔卑斯棒棒糖与好多鱼建议放在最下层,方便刚学步的小朋友拿取。兴盛理念是销售永远第一,防止丢失第二。当然,在商品防盗方面,各个店经常交流,把一个小铃铛放在高档酒上的做法在各个连锁店被广泛采用。

开业促销。无论是兴盛新加盟店试营业还是开业,常规促销方式“发传单、办会员、大特价、大买赠”等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兴盛总部维护部还会派人数不等的员工前来捧场。开业当天的营业额达到正常营业额的5~8倍,甚至更多。

威胁与挑战

一、网购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沃尔玛、苏宁、屈臣氏传统渠道终端大鳄都是挑战,当然兴盛也不例外。如何对接越来越成为消费主体的“85后”、“90后”,作为实体店如何嫁接电子商务,是不容回避的挑战。

二、平衡企业发展中的效率与规范。以物流配送中心为例,司机采取计件制工资,极大激发了工作热情,效率确实高,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为了赶时间,他们往往匆匆卸货就走,与加盟店交接清点时容易产生分歧,以至加盟店产生不满与抱怨。其他职能部门类似事情,也大有存在。作为决策层,必须清楚这种现象,并且从制度上进行适度的调整。

三、在部分中心城区,可供开便利超市的店址越来越少,与兴盛定位完全雷同的锦和、快乐惠采取步步紧跟策略,对兴盛造成一定的影响。更有甚者,因为兴盛对店址选择近乎苛刻的要求,有些加盟商实在找不到合适店面,转而投向竞争对手。

四、目前总部各大职能中心对接湖南省域市场没问题,但是如果新开省份市场都做到湖南的规模,目前的管理与人力资源肯定无法胜任。建立制度、建立标准、建立流程、建立体系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管理模式是建立沃尔玛总部集权式,还是家乐福区域高度自治式,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五、文化的再造与升级。富有人文色彩的兴盛文化在创业初期,在企业发展规模有限的条件下发挥了无以比拟的作用。企业规模日新月异发展,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完整管理体系的复制,才是最安全的。否则,发展得越快崩盘得越快,这绝非危言耸听。

便利店管理制度篇10

闻名世界的日本7-11,隶属于日本南陆公司,原先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所以称为“Seven-Eleven”或“7-11”。

30多年前,日本7-11(7-11Japan)的前身约克七公司与美国的南方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美国7-11公司,缔结了地区服务以及授权合同,几个月后,第一家店开张,从此开始了日本便利连锁店的历史。30年后,它在日本的店铺数已经发展到9600多家,每年有31亿人次光顾,日本7-11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壮大,先是以高达2.2万亿日元的年销售额终于超过大荣公司,荣登日本零售业榜首;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自从1973年公司成立以来,日本7-11总销售额快速增长,到2002年2月,综合净利润达到832.09亿日元。在日本零售企业中,7-11的综合经营收益和综合净收益连续几年独占鳌头。在“无网不胜”的今天,再次聚焦和透视7-11独特的经营秘笈和“点金戏法”,无疑将对中国美妆和个人护理用品业的发展起到了醍醐灌顶的警醒作用。

【品牌特许VS渠道分销

在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最接近居民的一种小型商店。由于经营面积小,注定了便利店采取的竞争战略是目标聚集战略。日本7-1l连锁便利店把自己定位于为居民提供方便的便民店;它的商品都是一些畅销的名牌日常用品,价格也高于一般的平价商店,但它最大的服务特色就是24小时营业,它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早出晚归、图方便、收入较高的职业人士。7-11便利店通过在这一细分目标市场创立自

己的服务差异化,以取得与其他零售业态显著不同的竞争优势。

7-11便利店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规模经营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7-11便利店开展特许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集中开店。集中开店是指在某个重点区域内以密集开店的方式,迅速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零售业是一种以规模出效益的行业,小型便利店要取得一定的规模,必须走连锁经营的道路。便利店由于所需投资相对较小、经营相对简单、市场竞争激烈,因而更适合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开拓市场。

日本7-11便利店正是采取特许经营这一市场扩张战略在有形来场上进行“圈地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自从1974年5月开设第一家便利店以来,拓展速度不断加快,1976年5月第100家开业,1980年11月第1001家开业。1984年第2001家开业。1993年发展到6000家,1997年发展到7000家,2000年发展到8600家,到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9600家店铺。在这些店铺中,90%以上是加盟店,日本7-11便利店通过特许经营打败了大型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真正实现了“撒豆成兵”的神话故事。

日本7-11便利店始终坚持这种稳扎稳打的开店策略,在一个地区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地区,而不是追求全面开花,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迅速实现赢利。与日本同行业比较,在销售额、毛利润、总资本周转率、单位面积销售额、人均销售额等诸多经营指标中,7-11都居于日本便利店之首,而销售管理费用率、设备费用率、库存、工资占费用比率等指标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这也使得7-11便利店有更多的优势参与同行业竞争,并从中脱颖而出。

7-11连锁便利店品牌起源于美国,由于采用不同地区授权加盟特许开店的发展模式,7-11 目前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已授权给伊藤洋华堂日本Seven-Eleven公司、香港牛奶公司、台湾统一超商、泰国正大集团四个公司统一经营。其中,伊藤洋华堂负责北京市场,香港牛奶公司负责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则由正大和台湾统一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

在中国国内,7-11很早就锁定--“城市的快速走廊—地铁”,并与广州地铁公司积极进行合作,在各分站设立连锁便利店,于国内尚属首例。7-11配合地铁顾客的独特要求,对广州地铁站分店内的产品进行调整,主要以售卖报刊、饮品、早餐等为主。

【市场定位VS消费心理】

日本 7-11便利店主要销售的商品有食品和日常用品,受营业面积限制,商品陈列有限,不能满足消费者挑选的需要,因而在商品品种方面要输给其他零售业态。但7-1l便利店在服务方面却略胜一筹,除了24小时昼夜不休地营业外,其他服务还有送货上门、冲洗相片、代收水电费、代售邮票、代售音乐会票、代售飞机票、代办旅游事务、代售滑雪索道券、温泉券筹。

为什么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门市,不同的顾客群,7-11总能因地制宜,吸引顾客上门。7-11是如何掌握顾客的需求的?7-11的掌门人铃木敏文一语道破其中玄机:“现在的零售生意,需要的不是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这就是7-11的秘笈之一。笔者翻阅了《日本7-11消费心理学》一书中,其作者国友隆一从长期观察7-11的经验中发现,东西卖不出去,并不是消费降温,而是消费心态冷淡。而7-11一以贯之的想法就是“零售业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因此,7-11以时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行动为基本宗旨,不断研究探索顾客真正想要的商品,以及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

【店面选址VS经营决策】

在日本的零售业中,便利店作为一种追求便捷的优质服务的商业形式,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这一新型零售业态中,7-11公司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俨然成为世界便利店的楷模。7-11公司卓越的店铺和商品管理是它经营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店址选择是其店铺开发过程中首要的和最需重视的要素,店址选择的失误将直接导致店铺运作的低效率和投资损失。因此,选址历来是7-11店铺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便利店店铺开发过程中主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店址;二是时间;三是备货;四是快速(不需要加工)。在店址的选择上,7-11考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便捷,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行动范围内开设店铺,诸如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地方、上班或上学的途中、停车场附近、办公室、地铁站、飞机场或学校附近等等。总的来说,7-11特别注意在居民住宅区内设立店铺,而且在决定店铺位置的时候,非常注意避免在下述地点建店,即道路狭窄的地方、停车场小的地方、人口狭窄的地方以及建筑物过于狭长的地方等等。

日本7-11的店铺设立决策除了考虑地点和周围环境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7-11对加盟的经营者的素质和个人因素有较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7-11在与经营者签订契约之前,都要按一定的标准严格审查加盟者的素质和个人条件。在素质方面,主要是强调经营者要严格遵守7-11店铺经营的基本原则,这是7-11经营的核心和诀窍,所以作为经营者不仅要能够理解这些原则对店铺运营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经营中能很好地执行。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四点,即鲜度管理(确保销售期限)、单品管理(单品控制,防止出现滞销)、清洁明亮(有污垢立即清扫,保持整洁明亮的店铺)和友好服务(热情、微笑待客)。个人因素是7-11公司在店铺设立过程中十分注重的因素,这也构成了7-11店铺管理的一大特色。这些因素包括加盟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便利店的了解程度、性格、夫妻关系融洽与否、孩子的大小以及本人的年龄等等。

如果说以上还是从细微之处来考察店铺设立的话,日本7-11公司还有其他一些战略性的措施以确保店铺设立的正确性和及时性。第一,店铺的建立是否与伊藤洋华堂(日本7-11的投资方)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在伊藤洋华堂已进入的地区,由于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都已经建立和完善。所以,在这些地区,7-11可以立即进入;第二,在进入新地区时,根据地方零售商的建店要求从事店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无集中设店的可能,即在目标市场实行高密度、多店铺建设,迅速铺开市场。由于集中设店能降低市场及店铺开发的投资,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便于7-11的高效率管理,因此,它已成为7-11在店铺建立管理中的主要目标和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7-11往往会收到很多要求建店的申请,却并不是接到申请后就立即建店,而是根据7-11的地区发展规划,在同申请者充分沟通后再作决定。

日本7-11店铺的开发由其总部负责,总部内设有开发事业部,在开发事业部中,店铺开发部与店铺开发推进部是分开的,前者是对既存的零售店进行开发;后者是从事不动产开发和经营。从工作的难易程度讲,前者更为困难。因为前者是在对现有商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商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颇有背水一战之意,这就要求7-11能及时给他们以指导,保证其经营获得成功。而对7-11来说,从大量的申请者中选出富有竞争力的商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而工作量又很大的工作。

【电子商务VS市场扩张】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使得人们的生活和购物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种无形迅速崛起,网络市场的增长潜力日益被人们看好,而网络商业也被预测将成为 21世纪的主要商业形式。网络商店则可以克服这些缺陷,可以24小时不停地营业,服务范围可以拓宽到全球任何—个可以上网的地方,网络上陈列的商品也可以成倍几十上百倍地增加,还可以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

目前,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支付问题、物流问题、消费者疑虑问题等等,尤其是物流问题。如何将网上购物的商品迅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成了电于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本处于物流下游的便利店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它们广泛分布于居民区附近,因而成了网上购物的人们最佳提货点。

日本7-l1便利店充分认识到了便利店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服务,随着电子商务计划的启动,市场拓展战略很快从纯零售业转向物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零售网络和配送功能为网上商店提供物流服务。例如,与他人合作开设的网络书店,9600多家店铺和53家图书配送处,有力地保证了图书的及时订货和送货,也大大减少了组建这些必不可少的设施费用。另外,到就近的7-11店铺订书、取书和付款不仅方便,更让许多对网络付款仍然疑虑重重的顾客可以安心上网购书了。据调查,93%的顾客希望到7-l1店铺付款、结账、取书,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开展并没有改变消费者对地区性店铺的信任感,相

反还给地区性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现在,日本7-11便利店承担了解决日本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顾客通过网络订购商品,等待商家把货物送至最近的便利店后,再亲临便利店付款并取走货物。这种方式看起来好象很奇怪,但很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便利店在日本非常普及,无论你居住在什么地方,都可在附近找到一家便利店,收取你从网上订购的货物。7-11日本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市区,大多数人从家步行5分钟就可找到一家7-11便利店,顾客可以选择附近的任何一家付款取货。因此,7-11 便利店理所当然地充当起了物流角色,这一新市场的开拓将使它成为信息时代网络购物的最大赢家。

【物流配送VS边际利润】

虽然日本有超过9600家7-11店铺,但是却没有商品陈列完全相同的店铺,因为加盟店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顾客层次,从总部推荐的4000多种商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店铺的商品,这些店铺一年要更换70%的商品,这种应变处置的能力使店铺能够陈列更多的畅销商品,常年保持新鲜的魅力。

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就曾经提出:“物流是企业经营中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泉”,他还强调,掌握物流是企业在提高销售额、降低生产成本之外的第三个获利来源。

继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外,物流管理因其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各种与商品流动相关的费用,从而成为连锁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三大源泉。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就是通过其集中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成功地削减了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物流费用。目前,它共设立24000个零售点,业务遍及四大洲二十个国家及地区,每日为接近3000万的顾客服务,75年来一直稳踞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的宝座。

事实上,对零售业而言,中国目前物流服务水准或多或少在短期内是由处于上游的商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来决定的,要改变他们的经营意识和方法无疑要比企业自身的变革困难、复杂并漫长。这种情景与当初日本7-11在构筑物流体系所处的环境类似。为此,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的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

7-11开始将物流路径集约化转变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另外,这种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充分反映了商品销售、在途和库存的信息,7-11逐渐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在连锁业价格竞争日渐犀利的情况下,7-11通过降低成本费用,为整体利润的提升争取了相当大的空间。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集中化物流体制的确立虽然由7-11主导,但物流体系的建设却是由合作生产商和经销商根据7-11的网点扩张,根据其独特的业务流程与技术而量身打造的。这些技术有订发货在线网络、数码分拣技术、进货车辆标准化系统及专用物流条形码技术等。

在日本,7-11的点心配送都是由批发商A公司承担。起初,它们利用自己的一处闲置仓库为7-11从事物流活动,并安排了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但随着7-11的急剧扩张,A公司为了确保它的商品供应权,加大了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在关东地区建立了四大配送中心。每个配送中心为其临近的500家左右店铺配送所有点心,品种大概在650-700个之间。每天早上,8点至10点半从生产企业进货,进货的商品在中午之前入库。为了保证稳定共货,每个配送中心拥有4天的安全库存,在库水准根据销售和生产情况及时补充。中午11点半左右配送中心开始安排第二天的发货,配送路线、配送店铺、配送品种、发货通知书等及时地打印出来,交给各相关部门。同时,通过计算机向备货部门发出数码备货要求。

从一个配送小组的物流活动时间看,一个店铺的备货时间大约要65秒,货运搬运时间大约花费5-6分钟。从点头分拣到结束需要15分钟,所有170个-180个店铺要4个多小时,即整个物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个小时(不算货车在配送中心停留等待出发的时间)。货车一般在配送中心停留一晚,第二天早上4点半到5点半,根据从远到近的原则配送到各店。最早一个到店的货车时间应该是上午6点钟,运行无误的话,店铺之间的运行为15分钟距离,加上15分钟的休息时间,每个店铺商品配送需要的时间为半个小时。也就是最迟在早上9点半或10点半左右,完成所有店铺的商品配送任务。

现在,7-11已经实现一日三次配送制度。其中包括一次特别配送,即当预计到第二天会发生天气变化时对追加商品进行配送。这些,使7-11及时向其所有网点店铺提供高鲜度、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新鲜的食品,实现了与其他便利店的经营差异化。

在利润的分配方面,日本7-11占的毛利比例约为63%,其实是特许经营商向日本7-11交付店租、器材设施、广告、市场推广、专用材料,50%电费及长期顾问服务。其余约为37%毛利则归特许经营商所有,但需支付如下开支:雇员薪金,物料,电话费,现金差额,坏货,存货差额,机器维修保养,物业管理费,卫生费,牌照费,应交税金,50%电费,其它毛利扣除上述经常性开支,余下的即为特许经营商净收入。

【共赢模式VS持续发展】

7-11自1992年起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华南地区的经营权由香港牛奶公司获得,在香港已开店600多家,在深圳与广州的连锁店面也已经超过350家;华北地区的经营权由日本伊藤洋华堂获得,被批准可在北京开店500家;台湾地区的7-11由统一集团负责经营,店数超过3500家。

一直依靠开设直营店的7-11,为加速市场的快速扩张,此前已启动在华特许加盟业务。7-11中国总部已设特许加盟部,正式启动在中国的特许加盟业务,将采取直营和加盟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快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另据7-11方面透露:包括加盟费、保证金、装修费用和前期调剂等资金在内,在中国开设一家7-11便利店的初期投资约为60万元人民币。

而现今在日本本土的7-11,通过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已经不断开发、提供新的商品和升级服务,比如,设置银行ATM柜员机,基本上365天24小时随时可以存取现金、确认余额、汇款转账;将现有服务和电子商务有序结合,顾客可以随时到附近的店铺领取东西、支付货款。另外,日本7-11还开展了熟菜和新鲜餐饮送货上门的服务,费用代收服务等。目前,日本7-11店铺一年的水电、煤气、电话等费用代收服务多达1.5亿余件,金额突破1.15亿日元。

【小 结】

鉴于便利店的特征及零售业态发展规律,面对“不计其价,只求其便”的市场壁垒,日本7-11方面表现的踌躇满志:“便利店之间,不是扩展速度的竞争,也不是价格的竞争,因为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人、白领、单身贵族等,所以他们很少贪图便宜。因此便利店间的竞争,最后只会落到服务上。”

诚然,此服务非彼服务,除了易复制的笑脸送往迎来的基础上,追求的是更加人性化的附加值服务。随着零售业态的纵深发展,此消彼长、此张彼消的同时,并非所有的投入都有回报,并非所有的激情都能实现。

纵观7-11的发展历程,再次审视以渠道和利润为主题的“同城德比大战”的同时,无法否认的是――日本7-11的发展历程,留给中国日化和美妆业的思考将是深迥和久远的。

对比之下,现今的中国日化和美妆业纷纷入主特许品牌连锁事业项目,但是由于缺乏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和根基,懵懂依偎在品牌专有、品牌专卖的背景下,左手杀鸡、右手取卵,对于品牌内涵和文化的提升泛善可陈,更是无暇顾及产业链间受众复合利益的附加值体现。

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笔者经常阅读《商界》、《家庭》、《读者》、《女友》和《上海服饰》一类的杂志,透视各种版本的招商广告,不免了然生畏、暗自神伤:“2.8万元的标的究竟是幌子还是入场券?”、“整店输出的字眼居然可以显山露水于各类招商广告的字里行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