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8 18:29:11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1

邀请嘉宾:

河北国大连锁便利店事业部副总经理

贾总

河北国大连锁便利店事业部企划经理

韩结银

精确制导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政权

广东精实营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建军

快消品行业资深营销专家

张一骋

石家庄高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林

杭州瑞丰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云明

便利店,顾名思义,其开店宗旨为“便利”。目前,对便利店一个公认的定义是“位于居民区附近,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相对于大超的“价格战”策略,便利店毛利高,运营更为灵活,深受各级供应商的青睐。

近两年来,连锁便利店发展极其迅猛。以7-11、可的、好德、快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连锁便利店快速发展起来。这些连锁便利店主打便利牌,产品价格较一般的大超高,利润空间大。由于其遍布城市每个角度,已成为大超的必要补充,成长为与大超并列的主要渠道形式。

国内主要便利店品牌及其发展

目前,连锁便利店形成了以广东为核心的华南、以上海为华东、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三大市场。

在华南,做得最为成功的是7-11,其依据在香港的成熟经验,成功站稳市场,一度抢攻华南的可的、快客等均败在其麾下,快客甚至将广东的150家店全部转给7-11,完全撤出了广东市场。

在华东,可的、好德、快客发展非常好。不仅在上海扩张迅速,而且已经向上海周边进行快速延伸。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一些发达城市随处可见这几个品牌的便利店。

华北是一个消费重要区域,也是零售巨头的必争之地。7-11、可的、快客等品牌近年来都加大了对华北的进攻力度。但是,基于美廉美等品牌在本地的根基很深,外来品牌尚没有显示出可以改变格局的力量。

一、7-11。

闻名世界的日本7-11,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是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7-11便利店始终坚持稳扎稳打的开店策略,在一个地区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地区,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迅速实现赢利。与日本同行业比较,在销售额、毛利润、总资本周转率、单位面积销售额、人均销售额等诸多经营指标中,7-11都居于日本便利店之首。

7-11 目前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已授权给四个公司统一经营。其中,伊藤洋华堂负责北京市场,香港牛奶公司负责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则由正大和台湾统一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正是由于三个市场的商不同,因此造成三个地方的发展并不均衡。目前,7-11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华南市场。

二、可的。

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于1996年正式成立。目前,店铺规模已拓展至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的近二十个大中城市,拥有集直营、委托和特许加盟三种经营模式为一体的专业便利店,总数达1000余家。

可的具有极强的资金运作能力,资金使用效率高,现金流量大。可的在品牌、管理技术上有优势,通过快速扩张,以低成本、高回报的购并发展模式来作为今后运作资本的手段。

三、好德。

好德是由农工商超市全额投资的子公司,2001年4月,在上海虹口区开出一号店。好德选址首推闹市区,同时又不忽视普通居民,于是采取了不同于一般便利店的做法,即根据不同选址选择不同的商品结构。比如,在一些社区商店开设了鸡蛋、酱油销售等非便利店业务。尽管这些非即时急需品的毛利较低,但他们认为,特色服务对扩大新便利品牌在普通居民中的知名度有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好德的品牌策略是比较成功的。

四、快客。

快客是近几年华东市场发展最快的便利店品牌之一。其依托加油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平台,迅速占领了华东市场,并向全国复制。上海联华快客便利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北京总部的合作明显是一个双赢策略。事实上,在国外,加油站连锁商业本身已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加油站的同时,往往将快餐、咖啡厅、零售店等设施一并规划,多采取“加油站+便利店”模式。双方的互动对接,酝酿着一场更适应现代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大变身”。

五、区域性连锁便利店。

除了以上这些闻名全国的连锁便利店意外,全国各地近两年涌现出了很多区域性品牌。如华东地区的WOWO,华北地区的好日子、国大,陕西的金虎等等,都是当地不可忽视的便利店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区域性连锁便利店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开店规模和速度都创出历史新高。

2008年,河北零售业连锁便利店的龙头企业--国大连锁展开了飞速的扩张步伐。国大在石家庄市区的城市便利店目前一共有200多家,仅2008年一年新开的店就有105家,在石家庄街头巷尾,你随处都可以看到“36524便利店”。目前,国大连锁以其遍布广泛的直营店在石家庄地区已经形成垄断之势。

国大连锁的便利店事业部副总经理贾总介绍说,国大连锁目前有三类超市,分别为城市便利店、国大农家店、36524生活超市。

城市便利店立足于石家庄市区,目前有200多家店,其中105家是2008年开起来的新店。由于石家庄实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工程,对街边小店进行了清拆处理,国大被拆掉70多家店,而2008年新开的店已经完全弥补了前期被拆除的店。2009年,城市便利店将新增100家。

国大农家店是顺应“国家万村千乡工程”而开展的店,主要在农村设立,目前有300多家。2009年农家店将新开110家。

36524生活超市是已在石家庄周边县市、乡镇建成的500-2000平米直营超市卖场,目前有20家。

连锁便利店的特点和优势

相对于大超而言,连锁便利店的优势非常明显。

河北国大连锁便利店事业部企划经理韩结银对记者介绍说,连锁便利店的便利性表现在:1.距离的便利性。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出了家门口后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2.购物的便利性。突出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3.时间的便利性。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4.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近两年,不少便利店设置了早餐服务,提供的早餐品种有二三十种之多。

相对于便利店的特性,其产品策略也非常鲜明:1.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超市的品种通常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与超市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2.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便利店的主打商品为小包装食品和日常用品上。在便利店中很少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目的就是为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

相对于普通的社区店和夫妻店,连锁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较低,管理规范,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1.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目前国内便利店多数设有配送中心,并建立了电脑网络配送系统。2.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

食品企业经营连锁便利店需要注意的问题

石家庄高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林是一个有多年经验的经销商。对食品企业运作连锁便利店,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连锁便利店的迅速崛起必须要引起食品企业和经销商的重视,尤其是经销商。连锁便利店的迅速崛起,已经挤掉了一大批夫妻店、杂货店,成为大超之外的第二大主要渠道,其销售额也是不可小看的。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选择经销商时都要看你在当地的网络情况,如果网络覆盖不全,好的产品你是拿不到权的。

第二,成本。连锁便利店的崛起增加了供应商的成本。以前,供应商只需要应付大超的各种费用,夫妻店等都是不需要多余的费用的。但是现在,连锁便利店通过兼并等多个手段把当地的小店整合以后,供应商要给他们交纳很多费用,不比大超少多少。对供应商来说,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量加大了,但销售量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第三,账期。由于连锁加盟店的账期较长,因此供应商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以前运作杂货店都是现款现货,不存在风险。现在虽然工作量小了点,但是连锁便利店的账期一般都在半年以上,大多都不能按时结账,因此供应商的风险很大。加上要经常讨债,费神又费力。

第四,多做小包装。这样的便利店,提供的是应急消费,因此,小包装的产品更易被接受。尤其是,现在很多的便利店在给消费者找钱时,没有零钱的情况下就找一两块糖作为替代。这也给一些小食品生产厂家提供了机会。生产这样的可以代替零钱的商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精确制导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政权认为,连锁便利店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食品行业供应商注意。

一、管理、服务难到位。由于便利店店多、规模小,因此供应商对单店的维护较难达到理想状态。另外,由于一些便利店是特约加盟店,供应商不仅要和总部去谈判,还要和加盟店单独去谈判,增加了供应商的工作量。

二、资金、库存面临考验。由于便利店与大超一样,有账期,有加盟费。而且,便利店门店众多,资金回到总部,总部会有一个处理过程,资金回转环节多,速度慢。如果资金流优化上控制不严,容易出现问题。在昆明,有一个连锁药店“健之家”,在当地有300多家店,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设立了连锁便利店,在扩张中其资金链出了问题,不能够保证供应商的账期,很多供应商想撤架,最后以失败收场。因此,便利店必须要把握好开店节奏,不能急功近利。

三、选点的问题。很多便利店为了短期内实现集中开店,抢规模,总是把网店速度放在第一位。而在选点上没有进行仔细研究,造成部分门店人流很少,有的店在维持一段时间后就关门大吉。

四、产品管理。便利店的宗旨要求其必须把消费者的需求做深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差异,才能获得更多的回头客,才能有更多的现金流。但是目前,便利店在产品规划上有特色的少,这对消费者形成的影响力就小得多。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2

东莞几乎是广东全省零售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有广州,下有深圳,珠江入海口的东岸,聚集着珠三角地区最富庶的五千万人口。广州是传统的商贸中心,深圳是新兴的都市,东莞地处穗深两地之间,不但没有被两地的连锁零售业辐射溢出所覆盖,反而凭借自身巨大的市场空间,偏隅一方。由于自身市场发展迅速,在商业系统国有成份不多。而是东莞市由原来的县级城市一跃为市,各个镇直接就成为市的各个辖区,二十八个镇成为了自然形成的城市分中心,一镇一中心,一镇一特色,镇与镇直接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城市结构为连锁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受制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深圳和广州落脚的国家连锁商业的巨头,无一不在东莞设点。连锁便利店这种业态,又是在东莞商业竞争最白热化的一个行业。

东莞市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为东莞市糖酒集团下属子公司,发展至今,公司每年平均以200%的速度发展,是目前国内发展最稳定、最快速的便利店体系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连续盈利的便利店体系。

1990年原属于国营商业系统的东莞糖烟酒集团进行改制,1997年成立了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进军连锁商业领域,14年的时间,美宜佳在13座城市开了3450个门店。其发展速度之快,以至于为美宜佳提供配送服务的东莞时捷物流的营运总监也不能说出准确的答案。“这个数字天天在变,平均一天估计有3-4家加盟店成立。”

东莞美宜佳从东莞起步,目前已经渗透到了广州、深圳的,近一年来,广州市的市民更是可以在城市中心地区发现美宜佳便利的身影,美宜佳已经成为本地连锁便利店业态的知名品牌。业内人士更把美宜佳看成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范例。

配送体系的建设

除了独特的经营思路和特色以及科学的管理之外,物流配送体系对于连锁便利的经营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3450家便利店进行及时配送是美宜佳必须克服的难题。

东莞市糖酒集团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振兴介绍说,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如何统筹整个配送作业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门店多,分布分散,路线长等都是物流配送的结点,我们只能通过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多温层商品合流配送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此外,便利店商品大多是拆零作业,这些都增加了作业的难度。“我们商品大约有1500个种类,这些种类中大多数都是拆零配送,难度很大。总店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在物流中心采取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流水线作业的方式。”

配送效率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物流车上装有几个门店的商品。如果一个门店耽误几分钟,一天下来浪费的时间就不少。一般在门口放下货,就走人。”周振兴说。“这就需要配送车辆和门店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并有一套服务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支持。”

最后一个是城市交通管制,周振兴坦言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能错峰配送,随机应变。

这个配送体系的核心就是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支持美宜佳如此高速发展的,是同属东莞糖烟酒集团的东莞时捷物流有限公司。

为支持快速扩张的开店计划,2002年东莞时捷物流正式成立,为美宜佳提供物流服务。2007年,东莞时捷借鉴上海海鼎在上海可的便利店项目上的成功经验,开始和上海海鼎合作在原有的东莞糖烟酒公司的仓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新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占地3万多平方米,由收发货区、货架存储区和拆零拣选区和贵重商品存放区组成。

由于业务快速增长和在原有旧仓库上改建的客观限制,物流中心的正常作业略显局促,送货车辆不允许随便进入物流中心。按照物流中心的指示,将空置的泊位分配给在物流中心门口等候的送货车辆,车辆依次进入物流中心的卸货区并停泊在指定位置,装卸区的装卸平面设计成锯齿形,以节省空间,尽管如此,有的车辆还是需要用整个车的侧面全部靠在装卸台上进行快速装卸货作业。

收货作业是用RF手持终端配合无线系统进行的,收货员在扫描货品上的条形码信息,确认入库、上货架。

对于连锁便利店来说,最复杂的拆零拣选,需要的人手也最多,物流中心的整个拆零拣选主要采用电子标签辅助拣选(DPS),为使拣选区的作业环境保持顺畅,拆零拣选线还设置了空纸箱回收输送线,整个动线的设计和海鼎信息实施过的上海可的的物流中心非常相似,但是由于整个中心实际条件的限制。在拆零拣选区的补货区域还是比较狭窄。要实现连续的补货作业,将受到制约。

物流中心还在显眼的位置安装了电子显示的看板,显示当天的作业进度和订单处理量。在出货区堆叠的周转箱,主要用于拆零配送使用,有时还需要进行开箱复查。该中心负责人认为时捷与上海海鼎的合作是成功的,整个系统运作稳定可靠,简单易于操作,对目前美宜佳现有网点的支持来说,系统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尽管现有硬件设施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流程优化和挖潜仍可以支持便利店数量的扩张。

近年来,美宜家、时捷物流和上海海鼎通力合作使物流中心的能力从支持2000间店,到现在支持3450家店!

时捷物流也结合当地的特点,用一些灵活的管理措施进行物流中心管理和配送力量的建设:

一是物流中心的工作实行承包制,中心内的作业,全部由相关责任人和时捷物流签订合同,确保作业效率和成本控制,尽管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准确核算作业成本,但承包制还是简化了管理。

二是鼓励员工购置车辆承担公司的配送业务,弥补单纯依靠自有车辆配送的不足,同时又可以降低车队管理的风险。

自动补货与自动配货

美宜佳在前几年的发展中,由于一直没有一套合适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在统一商品经营和统一采购配送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导致总部的统一管理力度不够, 加盟松散, 加盟发展的速度也受到限制, 以及在行政管理手段上的配合等, 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门店补货失误率高:补货是门店日常营运的主要工作。以前的方式是店长每天巡视商品在货架和内仓的库存, 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要货的品种和数量, 然后以电话或传真方式通知总部。因商品品种较多, 凭店长的直观判断经常会漏掉一些应该要的货而导致缺货, 有些货又要多了, 补货失误机率很高。而且, 店长的精力有限,美宜佳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总部采购员只能根据经验采购补货,往往造成某些商品多订了压库,某些商品缺货了不能满足门店要货。现在,在系统的支持下,美宜佳对老商品的补货通过系统中的自动补货方便地完成。

“自动补货的方法有多种,目前使用的主要是上下限法,根据运行一段时间积累的销售数据和经验,并在系统中设置总仓中每种商品的最高库存数和最低库存数。”周振兴解释说,便利店每天补货时,系统会自动扫描搜索所有商品的帐面库存数,将当前库存数低于最低库存数的商品显示出来,并按一定数量补到最高库存数,形成一张建议补货单,可进行手工调整,确定后再发给供应商。这样一来,采购员只需将事先确定的参数设在系统中,日常补货工作只需文员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了,采购员得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新商品的引进和老商品的淘汰上,以及销售数据的分析上,来优化商品结构和提高总体销售额。

同时,美宜佳实现了对门店自动配货,根据每个门店预先设置好的最高最低库存数,形成对每个门店的配货单与货随车送到各门店。上了系统后,统配商品库存整体下降了,库存周转天数也随之下降。

自主创新的冷链日配平台

据了解,门店的冷鲜品,尤其是新鲜面包,是门店实现差异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但能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还能有效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过去,美宜佳的冷鲜品配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各门店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门店冷鲜品库存不是很准确,而系统也没有比较合理的方法为其做自动配货;门店一般采用轮班制,常常出现忘记报货的情况;面包采用的是业务人员手工派货,冷藏奶采用的是门店自行报货,没有科学的数据依据,配送数量往往不是很准确;由于担心门店随便报货,总部无法直接承担冷鲜品的退货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美宜佳开展了冷鲜品日配项目的实施,依托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东莞华雪食品有限公司的物流配送能力和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实现冷鲜品的一日一配,保证门店销售商品的鲜度和货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新鲜最优质的商品。在该项目中,美宜佳总部实现了实时数据的接收,确保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决策,而门店也可以进行实时盘点,保证库存准确。此外,项目组还专门开发了“冷鲜品智能配送平台”,具有多项先进功能,能有效解决配货量控制难的问题,让配送体系成为扩大销量的有力保障之一。这个配送平台上的主要特点是:

容错性强,在门店库存不准确时,系统可根据商品生产日期、配送时间、保质期销售等数据,来推算门店的库存以及所需要配送的数量。

智能水平高,数据分析考虑的因素多,可为门店实现一对一服务,例如某个门店的冷鲜品在周末销量好,那么系统就会在周末自动配送更多的数量。

可以兼顾个性化服务,如有个别门店出现临时的团购单时,也可由门店自行做团购单给予补充。

门店零操作,配送高效率,所有的配送全部由总部统一计算,门店不需要做任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的配货。

该项目于2011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先后实现了深圳、东莞区域共1600多间门店的冷鲜品的每天配送。

“仅在面包这一项,其进货率为8.85%。同比下降29.4%;总销售额同比增长54%,单件销售额同比增长26%。冷藏品总销售额上升了将近300%!”周振兴介绍说。

总结

2010年7月,美宜佳首度触“网”,成立“美宜佳生活馆”。美宜佳生活馆是在美宜佳2600多个实体门店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种虚实结合的商业模式,打造出“实体店+会员网站+商品目录+呼叫中心”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服务模式。

在这个平台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美宜佳门店、网站、呼叫中心任一渠道,轻松享受到便利店的方便快捷、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购物广场般丰富的商品选择。生活馆为门店和员工创造更多收益机会,为厂商、网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广阔的销售平台。

周振兴最后谈了这些年美宜佳快速发展的三个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要从战略发展层面,选择好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美宜佳发展了十四年,从自己搞系统,到后来用第三方系统。实现和系统集成商共进共退;

第二个体会是物流信息化水平必须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要不断地创新和投入,不断地尝试和调整,以最佳状态来配合店铺发展的需要;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3

我国便利店的四大问题

我国大型便利公司经历了七、八年甚至十余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重大转机的原因何在?我觉得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摊子太大。前几年发展热情高涨的时候,很多提出“全国发展战略”的公司纷纷将便利店铺向全国,其效果并不理想。实践证明,在缺乏经营管理能力与供应链配套支援的前提下实施跨地区发展战略,其结果是:外地开店越多,亏损越大,外地的亏损消耗了本地门店与加盟经营的大部分收入。面对这种情况,是继续发展还是紧缩战线,不少公司已经选择了紧缩,我认为,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2、过度竞争。从2001年开始至今,上海便利市场就没有太平过,先是新竞争者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后是面对面的贴身竞争,导致顾客分流。到2005年,上海全家采取抬高租金与降低门槛的手法,抢夺其它公司的成熟门店与加盟主。这种作法使同行很恼火,有人说,上海便利店已经从“抢门面”发展到了“撬门面”(把人家到期或没有到期的门面挖过来)。一位资深人士曾告诫全家便利,在移植海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不要把海外的不光明手法也“移植”到内地来。

3、舍本求末。便利店组织方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特许或委托加盟,但对总部来说,商品经营能力是关键,是源头。如果商品经营能力没有显著提高,经营机制与组织方式的变化不可能产生持续的业绩增长。要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就一定要在商品经营上下苦工夫。这是我国便利公司必须认真面对的最大难题。

4、服务不好。便利店员工的服务状态令人担忧。最近,有位70多岁的老师告诉我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那是一个雨天的下午,她在自家门口的便利店躲雨,居然被店员赶了出来,理由是站在那里不买东西会影响店铺生意!那位老师对我说,这是两年前发生的事情,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那家便利店。也许,这种极端恶劣的服务只是个别现象,但国内便利店给人的总体印象却是:缺乏活力,不够温馨。我曾经在北京7-Eleven买过一瓶矿泉水,当时,我要求店员加热,店员很细心、很友好,帮我加热以后又套上一个杯子,还问我这样可以了吗?给人非常友善、温馨的感觉。可以肯定地说,最终赢得市场的,一定是那些能够尊重顾客需求,给顾客带去快乐与满足的公司。而那些类似于把顾客赶出店门的公司,最终必然会被顾客抛弃。

总的来说,在我国发展便利店,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散豆式发展”,要“集中式发展”,集中力量进入现在就有购买力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发展也要集中主要区域,然后密集开店,形成区域优势,这样也便于配送。二是进入有些空白点要谨慎,如开办小区便利店,没有超市的时候进入,生意还不错,一旦有超市与折扣店进入,就会立即失去竞争优势。上海的很多社区便利店近年来已经陆续撤离居民小区。

提高商品营销能力是关键

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是提高商品营销能力,商品是源头,如果说店铺是枪,商品就是弹,如果没有适合的弹,再好使的枪也没有用。在便利店经营中,鲜食商品是关键中的关键。鲜食商品经营,必须不断创新口味与口感,并结合乳品、茶、咖啡等饮料商品做好促销组合,促销结束以后恢复原价销售。做鲜食一定要抢占主食与点心的市场,并配合POP广告以及面售。店员要向麦当劳、肯德基学习,学习他们积极向客人推荐新商品的服务方式,热情、熟练、快速、持之以恒,并且尊重顾客选择。

这个问题与便利店的定位紧密相关。如果把便利店定位于满足居民家庭日常便利性消费的店铺,那最好是把便利店开在居民小区的出入口,以方便居民购物。这样的话,商品的配置就要与家庭生活相关,油盐酱醋、米蛋菜肉等就是便利店的必备商品,而且这些敏感商品必须按照“低廉原则”来销售。如果把便利店定位于满足个人即刻消费需求的店铺,那就应该把鲜食、面包,饮料等作为主力商品,这些商品的特点是日配、毛利率高、保鲜要求高、销售不好的话损耗很大、供应链合作要求高。但是,现实并不是如此简单,定位于家庭消费的话,如果附近来了一家超市,便利店就没戏了;定位于个人消费的话,如果盒饭卖不掉又不能退货,最后是店长与员工天天吃卖不掉的盒饭。现在,便利公司一般都是分处不同类型的商圈,如商业街、娱乐区、商务区、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并分别配置不同的商品。在一个城市有这么多变化,在不同城市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如此之大,地区差异如此之明显,即使是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品牌也不得不跟随顾客的变化而变化。迎合顾客总是正确的,只要有足够的量并且能够将成本控制在能够盈利的范围内。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首先是作为中式快餐的竞争对手,打跨了很多小餐档,以后又推出“汉堡”,成为洋快餐的竞争对手。我国大陆便利店的经营与此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目前便利店鲜食商品的占比,好的在10%左右,很多公司不到5%,甚至根本不卖鲜食。

便利店的营销,主要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与主题活动。台湾的7-Eleven,2007年1月17日推出了深受女性上班族喜爱的36款SNOOPY,包含36个台湾著名景点,目的是要让全台消费者体验阖家收集的欢乐。这套SNOOPY 3D卡套,另外还推出很多设计美观、实用新颖的赠品。统一超商整合行销部表示,搞笑、活泼的SNOOPY在台湾拥有许多粉丝,以往经常接获消费者反馈,希望全店行销活动能以SNOOPY为主角。因此,经过半年的筹划,特地选在农历春节的旅游旺季,推出SNOOPY游台湾主题。预计为期10周的活动将挑战10%业绩成长的目标。这样的活动在大陆也有所见,但无论策划力度还是影响力度都与上述营销活动有很大差距,这不仅是营销的差距,更是消费市场的差距。这方面的改进潜力非常大。

便利店是靠品牌与技术取胜的业态

便利店的竞争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虽然到处可见贴身竞争的便利店,但国际品牌还没有对内资便利店构成很大的竞争威胁,目前的竞争仍只是自家人之间的争斗,无论发展环境、品牌形象、技术手段等都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以品牌来说,名称都差不多:光明乳业旗下的“可的便利”、农工商超市旗下的“好德便

利”、苏果旗下的“好的便利”,这些名称有点像家族姓氏的传承,虽然他们毫无关联。便利店真正的竞争,一是对特定品牌的“顾客信赖”;二是标准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持续服务”与“经营创新”;三是物流整合与信息技术的支撑能力;四是糅合总部与门店各自优势的能力。从经营上来说,商品、服务与营销创新是关键;从管理上来说,物流信息系统与营运管理是关键。从整体来说,发展特许加盟,调动总部与门店两个积极性是关键。当便利店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一方面要依靠品牌吸引顾客,另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吸引加盟者。所以,便利店的成功最终将依靠品牌与技术、总部与加盟者两个积极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便利店系统。但是,总部不是“警察局”,它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服务项目不能仅局限于上述这些传统服务,它有一系列新的业务可以开发,如快递业与便利业的合作便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UPS已宣布在上海写字楼高密度的社区开设两个UPS快递便利店,附近客户除了可以随时将快件投递在该便利店之外,UPS的工作人员也可在半小时之内步行到社区内取件,可大大节省客户的等候时间。为此,可以把便利店作为快递公司的辅助渠道,中国台湾的便利店,大部分都和DHL、UPS合作开展收件业务。2006年情人节和中秋节期间,广州喜士多便利店已经尝试通过“宅急送”为顾客快递一些玫瑰花和月饼,目前,广州宅急送与喜士多便利店已经商谈合作事宜,双方酝酿在快递业务方面结成联盟。

信息技术服务是便利店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微软公司日本部与日本7-Eleven宣布,双方将通过各家便利店的专用设备为Vista操作系统用户提供数码照片打印服务。打印一张大尺寸照片30日元(0.25美元)。这项新服务针对那些没有家庭打印机的用户,或那些希望在活动之后将同一照片分发给多人的用户。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商品力;店铺布局;综合信息网络;企业文化;人力资源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带着国外色彩的服务机构,例如,韩国松感悟馆,吉野家,星巴克,7-11等等。我们每天从门口有意或无意的经过,不可否认,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也都随之改变。在人民大学东门和西门外都分布着7-11的便利店,每次去那里买东西都会因为购物的人太多而排队结帐,午餐和晚餐的食点更是如此。但即使这样,我们有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仍旧喜欢在那里购买自己的晚饭和零食,这仿佛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以往的去菜场买菜,天天去学校的食堂排队买饭已经不是我们天天必须遵循的生活轨迹,我们的选择变得多样化起来。而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些企业的进驻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7-Eleven便利店诞生于美国,前身是成立于1927年的“南大陆制冰公司”。最初店铺被称为“图腾店”,放在店铺旁边的图腾柱成为便利店的标志。由于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1946年南大陆公司正式将图腾店改名为7-Eleven,从而真正的揭开了便利店时代的序幕。1975年,伊藤洋华堂凭借其在日本开拓市场的骄人成绩,入主美国总公司,拥有其70%的股份,成为7-11品牌的实际控制者。现在7-Eleven店铺遍及全世界18个国家地区。至今为止,7-11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是零售业领域特许经营的典型代表。作为便利店概念的创始者,7-11已经在全球拥有þ000间的店面,每日为约3000万的顾客服务,其橘、红、绿相间的商标,深夜里闪耀于都市的招牌,以及特有的一站式便利购物的特有服务理念,都已经渗入到各个城市生活中。挖掘7-11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原因,对于中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7-11便利店取得成功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现在的消费已经不完全局限于生理的需要。7-11的会长铃木敏文认为,现代人的消费已经一部分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现在的顾客需要什么样的商品,顾客认为什么样的商品才具有价值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在便利店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7-11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法则:

(一)商品开发

对日本7-11便利店做过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华教授受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其他便利店的经营者在谈论7-11的商品时,普遍都回认为7-11的商品力较强。所谓的商品力主要表现在三种能力,即商品开发能力,快速调配能力和店铺备货能力,其中商品开发能力是这三者中最难模仿一部分。例如,在中国,7-11就拥有很多其他的便利店并不具备的特色商品,比如深受学生一族喜爱的好炖,饭团,寿司组合,土豆沙拉,咖喱鸡饭,这些食品都是当天生产的新鲜商品,同时,7-11里还有很多现烧现卖的商品,比如一些家常菜,茶叶蛋等等,因此,晚饭时间,往往会看到很多年轻白领夫妇出入,来购买晚饭。这些商品在其他大型超市虽然也有卖,但是比起距离住宅较近,人流量较少的小型便利店来说,他们就有很多不便之处了。在7-11里,你可以购买到一天从早到晚的所有食物和所需的日常用品。拥有如此齐全的商品种类,同时还有自己的特色商品。正是商品的大众化与个性化兼备,使得7-11在人们的日常起居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二)店铺开发

7-11店铺的开发过程中最重的方面有5个,分别是:店址、时间、备货、便民和管理。7-11对店址的选择条件要求十分严格。首先,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同时周围必须符合其250个条件,周边收入情况,居民户型结构等也在其选址的考虑范围之内。对店址的选择,7-11的出发点是便捷,即在消费者日常生活行动范围之内开设店铺,让其店铺在最具优势的地方扎根。例如有红绿灯的地方,有车站的地方等等。同时,其选址还尽量避免在道路狭窄的地方,小停车场和居民稀少的地方。其次是时间方面。7-11的便捷式购物承诺平均购物时间是1分55秒,即顾客从走进便利店到结帐为止所用时间是1分55秒。这得益于7-11拥有最先进的便利店营运系统,特别是在商品制造和物流方面,。第三是备货,7-11与共同经营的厂家和批发商密切协作,在密切协商和争得同意的基础上,以地区集中建店和信息网络为基础,依据从个中心收集的经营数据和信息,努力对厂商和批发商进行指导和援助,同时提供联机接受定货系统和自动分货系统。因此,尽管店面不大,却可以在里面看到3000-3500种不同的商品。第四是便民,在日本,7-11不仅仅是便利店,他还协助附近的社区收取水费、电费、煤气费、快递费、有线电视广播费等等,并且这种服务也是24小时全天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五是管理,7-11对加盟者的素质和个人条件要求也非常严格,同时还有便利店的内部杂志和员工的激励措施,这为店铺之间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同时进步。

北京城区7-11便利店布局类型

类型主要特征

商业中心型位居传统或现代的商业中心或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周边零售、娱乐、餐饮和休闲设施林立,便利店成为填充零售

交通节点型紧邻主要道路沿线,位居地铁站口,公交站点,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交通节点

写字楼底层型构成写字楼底层的一部分,成为辅助零售

居住区门户型位于高档居住区门户位置,或高档公寓、单身公寓底层

学校临近型临近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主营面向学生的零食和文具

资料来源:《北京城区便利店的空间布局与居民利用特征》

(三)强化物流

7-11在建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批发商的资本、设备和条件,来开展物流活动。但是后来随着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多样化和商品差异化的加剧,使得7-11的商品数量大幅的增加,因此,经常会出现供货商无法将商品按时按量的送到每个7-11的便利店。因此,7-11在1976年正式与批发商和生产商共同开展了集约化的配送与进货,即共同配送体系。这个共同配送中心是由7-11和各个批发商和生产商共同出资组建的。由各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统一收集该地区各个厂家的同类商品,并向该地区进行统一配送,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和配送距离,降低了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四)综合信息系统

依据业务经营和发展需要,7-11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综合信息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了系统整体化。综合信息网络在业务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搜集商品的销售信息,包括产品识别,数量,购买时间等,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分析,决定向生产商和批发商的订货数量和订货时间。2.总部通过POS系统分析众多连锁店的订货信息,并将其及时传给各个批发商和生产商。3.生产商和批发商依据总部的订单来生产和筹集商品。4.共同配送中心通过POS系统接受总部的订单和生产上、批发商的商品明细列表,依据具体信息,对各连锁店的配送进行决策。强大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物流、销售的高效率,实现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

二、中国便利连锁企业发展所需注意的问题

依据7-11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连锁便利店和其存在的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就我个人,提出了以下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物流平台,提高配送效率

7-11的共同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在一个地区密集开店,同时建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统一管理本地区的商品订购和商品配送。中国的便利连锁店大部分是生产商和批发商依据便利连锁店的订单单独向便利店配送商品。因此,经常会出现在商品短缺的情况。由于7-11的店面比较密集,所以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为某一地区配送商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保证商品的充足。鉴于中国便利连锁企业,我认为除了像7-11这样,建立自己独立的共同配送中心外,另外再一些便利店的分布并不是很密集的地区,还可以和当地的另外一些小型零售商和个体商进行协商,假如其他的零售商同意选择本便利店的进货渠道,可以共同出资打造一个物流平台,建立一个配送中心,负责便利店和其他一些小型零售点配送商品,这样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二者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创新

现在,日本的7-11的服务领域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拓宽,除了以上已经提及的缴纳水电费、煤气费等方面的服务,又容纳了网上购物、预定旅店等多方面的服务。

《2007年中国零售百货市场调查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便利店行业无论是店铺数量还是销售额,与2005年相比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益水平在几种主要零售业态中提升较为明显。尽管如此,仍有很大一部分便利店企业亏损,调查中有7家便利店企业认为现在主要困难是“缺乏新的盈利增长点”,这充分反映出现在便利店经营过程中的困境。就我国现在情况而言,大部分的连锁便利店只经营一般的零售业务,服务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现有的业务基础上,可以尝试着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例如,在便利店内经营一些代售业务,与距离较远的一些大的电影院,音乐厅等进行协商,代售其部分门票,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加大便利店的人流量,加大了人们来此消费的可能性,从而带来一部分的附属消费。同时,一些便利店还可以依据自身周围的情况增添一些个,例如在学校周围的便利店可以增添复印、打印、大学资料查询服务。在医院附近的便利店,可以开设鲜花的零售业务。因此,在发展连锁便利店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现有的业务范畴,可以进行创新,依据周围顾客的实际需求,开设新的业务。

同时,在我国的大部分连锁便利店内,可以看到,商品除了价格有些不同以外,从外观到质量都是相同的,因此商品缺乏特色和个性,很难迎合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同时也很难做到真正的便利。在一个小型连锁便利店内,可以经营一些熟食业务,增添一些现烧现卖的商品,使得人们更加便利的买到一些家常的饭菜,也将吸引更多的顾客。但是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便利店内的卫生环境和购物氛围,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人们都总是愿意在卫生、明亮、舒适的环境中购物。从而,购物的便捷性可以得到体现。假如一家便利店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的所有需求,那么,他就真正的做到了便捷。最好,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饮食传统和生活方式,开发一些特色商品,以吸引顾客。

(三)合理规划便利店的网点布局

便利连锁店的选址不仅直接可以体现出其是否将真实的满足顾客的需要作为核心经营理念,同时还关系到连锁加盟店的自身发展。因此在选址时一定要再三考量。就我国现在连锁便利店的选址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连锁便利店都建在人流量大,较繁华,周围环境因素较好的地方,以保证顾客的数量。另外随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以敏锐的眼光看到农村地区这一巨大的市场,可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在选址时,可以将便利店选在人流量较大的城镇和城乡结合处,慢慢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建立起便利店的一种特有文化,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

(四)建立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便利连锁企业,应该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并且不断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现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协作文化、速度文化、学习文化、形象文化、融合文化。对于便利连锁企业,协作文化是举足轻重的,从订购、配送一直到销售,每个环节都要求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只有彼此密切协作,才能提高运营效率。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形象文化。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以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搞好人才培养,尽快提高人员素质是发展连锁企业的先决条件。可以组织一些学习,考察活动,认真学习国内外成功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从而改造自己,取得进步。同时,在一些同企业的便利店较密集的地区,可以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或学习协会,共同学习经验和汲取教训,在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方面取得一些改进。

参考文献:

《日本7-11便利店的经营理念》.顾伟

《7-11便利店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张小燕.

《北京城区便利店的空间布局与居民利用特征》.周千钧.彭雪.

《中小零售企业选址决策》.顾春梅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胡书林.李辰.张学银

《发展我国零售业态下的共同配送模式——日本7-11便利店物流革新启示》.肖纯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目标的新型业态连锁经营便利店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便利店商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化,便利店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当前我国连锁经营便利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定位不明确、忽略信息化建设等问题,提出完善便利店经营管理体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便利店;连锁经营;核心竞争力

一、连锁便利店的产生和发展现状

(一)便利店的起源便利店(ConvenienceStore)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由于当时超市商品品种繁多,占地面积大,且大多位于远离繁华区域的郊区,对于只想购买少量特定商品或者满足当下需求的购物者来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便利店的出现填补了这一购买需求的空白。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诞生。虽然便利店起源于美国,但在日本的发展蓬勃使连锁便利店真正成为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

(二)便利店的分类便利店通常被划分为传统型和加油站型两种。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城市繁华地段,覆盖面广,以便民性、及时性为营业宗旨,经营日杂用品、洗涤化妆、食品、饮品等为主并提供食品加热、手机充值、代缴水电费等多项人性化服务项目。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随着网络与便利店的进一步融合,网络便利店成为创新的便利店种类,通过电子商务与传统便利店形式的结合为顾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商品和服务。网络便利店具有即买即送,送货上门,满足顾客紧急便利需求的要求。

(三)便利店的特征连锁便利店是由连锁公司全资或控股开设的,在总部的控制下开展统一的经营方式。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统一的门店设计,订货、配送、结算,由总部、各个门店和配送中心构成。便利店有着距离、时间、服务和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在选址上更贴近顾客,门店多,覆盖范围广,经营面积多为50至150平方米,营业时间长,一般在16至24小时,全年无休,突出及时性、服务便民性,为顾客提供免费微波加热,代缴水电费、银用卡还款、手机充值、代收快递、票务等便民服务。

(四)我国便利店的现状自1992年10月,日本7-ELEVEN便利店进入深圳,中国诞生了第一家便利店。相对于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但连锁经营便利店在我国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至2014年我国开设便利店门店总数16832个,年末从业人数7.81万人,年度商品销售额345.97亿元,较2013年增涨了11%。

二、我国连锁便利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便利店定位不明确便利店是由超市演化而来的,其购物功能在本质上就有所重叠。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便利店与超市缺乏区分,只存在规模大小差异,商品与超市供应商品相似,没有做到产品差别化,日用品的销售价格竞争处于弱势。同时不能准确定位目标客户,商品和服务缺乏特色,普遍缺乏由竞争力的战略性商品,都是以包装食品和杂货为主,只能购买到大众化的商品,鲜有自主开发或主导别人开发的特色商品,导致便利店和超市这两种业态难以展开差别化竞争,没有凸显出便利店服务性、便利性的特色优势,把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作为便利店的第一宗旨。

(二)选址问题我国便利店在选址策略上与超市相似,多聚集于居民区附近,而便利店的辐射区域范围为300至500米,便利店门店选址过密导致竞争加剧,利润不高甚至导致亏损。

(三)忽略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早已成为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便利店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深刻,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分析数据,提升企业供应链效率,信息化程度较低。只当作确认、计量、记录的工具,缺乏利用调查、分析等手段进行配送规划,造成决策失误,经营管理策略不正确,从而导致便利店行业发展缓慢。

三、建议及对策

(一)打造差异性品牌战略便利店应重视与超市的差异性战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需求信息及要求,找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要求,并选择合适的制造商进行生产或自行设厂生产制造,最终以便利店自己开发的品牌进行销售。与供应商开展合作研发自主品牌商品能增强商品的独创性,增强顾客的满足感和忠诚度,是连锁便利店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正确选择商品类型,便利店应主打食品、饮料、急需品、必需品,突出便利店独特优势,把重点放在即食生鲜食品的打造与开发上。便利店还应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从源头打造与超市的差异性竞争策略,增加代缴水电费、手机充值、公交卡充值、票务服务、快递、代收,发传真、复印服务的同时创新服务类型,开发干洗、家政、宅急便等相关便民领域,凸显经营优势,持续给居民带来更好的服务,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能避免同质商品导致的价格战,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盈利模式。另外,由于便利店职员流失率较高,企业需完善激励机制,定期进行销售人员便利服务培训,增强销售人员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

(二)多元化选址选址是重要长期性投资,具有长期性、难调整的特点。好的选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开店成本、城市建设规划、物流供应和竞争便利店选址等,实行多元化的选址策略开拓地铁站、新建高等教育院校校区、大型娱乐场所等新兴市场。现阶段大城市便利店竞争日益加剧,现阶段连锁便利店应发挥本身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聚焦二、三线城市,调整合适的战略规划,走小城镇发展道路,以避开开辟新的销售途径,减少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扩大便利店品牌知名度,节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满足其购物需求,获得消费者的依赖感。

(三)重视信息化对便利店的影响便利店从自身特点来说门面面积小,储存空间资源稀缺,对库存量要求严格,采购方式多为小批量频繁采购,集中配送,因此要对物流配送体系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便利店应借助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反馈,利用大数据掌握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根据数据库中的销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优化商品组合,合理陈列商品,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预测商品的未来需求。在内部管理方面,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为便利店员工提供网络岗位培训服务,同时也是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另外,便利店应重视网络的重要性,与电商合作实现共赢,通过线上购物线下配送的方式,在网上购买的商品短时间内便可送货上门,满足消费者的即使需求。

参考文献:

[1]方智勇,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趋势[J],当代经济,2010(1).

[2]徐印州,相晓伟,本土连锁便利店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零售研究,2010(3).

[3]郑玉杰,连锁便利店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4]雷婷婷,信息化对连锁便利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8.

[5]尹雪梅,我国本土连锁便利店应对外资竞争的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零售业态 流通技术革新 社会有效性

根据一般经济理论,零售业态的变革是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零售业态的发展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当经济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时,必然引起零售业态的变革,而新业态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流通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使商品流通的效率提高而成本降低,从而使店铺原有的费用结构发生变化,增强了店铺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一些业态在零售市场快速增长,并逐步成为一定阶段中零售业态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被称之为主导业态或主力业态。

日本流通学专家铃木安昭和田村正纪指出:零售业的革新一般是在具有较高水平的经济效益性和较高水平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社会有效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商业活动的效益性的高低是通过对比企业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来决定的,商业活动的有效性是依据商业活动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如何来决定的(铃木安昭、田村正纪,1980)。

百货店和超级市场流通技术革新的社会有效性

百货店在欧洲的登场是伴随着工业化大革命而来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要求大规模分销与之相对应,城市人口的增加及购买力的激增,对零售服务的要求也加大。百货店适应了这种大规模的服务需求和商品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享乐阶层,百货店的明码标价、自由进出、大规模多品种、不满意退货、分部门经营等流通变革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会需求,具有社会有效性。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超级市场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这种零售业态的出现是由于1929年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超级市场以低成本、快周转、低售价适应了顾客渴望低廉价格的需求。超级市场的兴起,引发了薄利多销、自我服务、开架售货、统一结算、标准化包装的流通技术变革,尤其是连锁超市以其大量采购、大量销售为有力武器,加上高效率的物流配货系统降低了成本,使其销售价格大大低于一般零售店。在重视价格的时代,消费者愿意为了低廉的价格而放弃接受更高的商业服务。这个新兴的业态,迎合了社会的大量生产和广大消费者的大量消费的需求,具有不容置疑的社会有效性。

便利店流通技术革新的社会有效性

随着消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超级市场追求物美价廉并以此吸引了消费者。但是在消费多样化、个性化时代,消费者不会“因为便宜就买”,价格不再是购物时看重的第一因素,低价格便会失去其作为有利竞争武器的社会效果。作为“差别化”手段之一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具有吸引消费者魅力的经营服务特色,向高水平的零售业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竞争激烈及生活节奏加快,使消费者空闲时间少,夜生活更加丰富,便利店这种新型业态应运而生。便利店则带来少量多次配送、温度带管理、共同产品开发等技术革新。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便利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但从整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级市场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级市场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和超级市场相比具有四个“便利”业态特征:一是距离的便利性。便利店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二是即时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经营的品种通常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卖场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结账排队的现象。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五分钟的时间。三是时间的便利性。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所以有的学者称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方式。四是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顺应了消费者的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有效性。

日本7-11便利店的流通技术革新

7-11便利店始创于美国南方公司,于1927年成立。当时商店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故此而得名。如今,7-11便利店全部改为24小时全天营业,但依然沿用原名。1973年11月铃木敏文以销售额的1%获得了“美国7-11便利连锁集团” 在日本的地域特许经营权,创建起了“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开拓出了日本零售业的便利连锁店新业态。此后,日本的7-11店便进入了高速成长期。1992年,作为加盟者的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正式当家作主,完全接手了其总部的一切工作。现在,该公司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7-11店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体系,遍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已达2万多家。

定位为“便利店”的7-11店要生存下去的第一条件是方便性,方便也是便利店在激烈竞争的商业零售业态中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日本7-11店为向顾客提供更便利的商品服务和便利服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流通技术革新。

(一)建立小批量频繁的物流送货系统

7-11店的商品构成为:食品75%,杂志、日用品25%。店铺营业面积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商店的商圈为300米,经营品种3000种左右,都是市场上比较畅销的商品。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要提供3000种左右的商品,必须保障及时补充货物。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小批量的频繁进货要求。在日本,7-11店采取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配送中心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分别与供应商及7-11店铺相连。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3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店铺报告集中汇总,最后向不同供应商发出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7-11配送中心在收到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装箱,等待第二天早晨向各店发送。

随着店铺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多,7-11店的物流配送越来越复杂,配送时间和配送种类也不断的细化,形成温度带管理模式。如把食品分为:冷冻型(零下20度),如冰淇凌等;微冷型(5摄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温型,如罐头、饮料等;暖温型(20摄氏度),如面包、饭食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会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配送,如各种保温车和冷藏车。这种高效物流配送系统向消费者提供着便利的有形商品的服务,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店配送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

(二)提供社区服务中心功能的便利性服务

日本7-11店不同于其他零售店和便利商店,其核心营运理念是如何为顾客带来便捷的优质服务,而并不拘泥于提供便携的有形商品。因此始终保持对顾客消费习惯及消费需求变化的敏感。日本7-11店在为顾客提供24小时的零售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出许多便捷的服务项目,如“宅急便”(送货上门)、冲洗相片、复印、传真、代收水电等费用,开展邮递业务、销售各种入场券及各类电话卡、手机充值卡、上网卡、游戏卡等。总之,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商品和服务,在7-11店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顾客来购物时可以顺便享受其他服务的方便。也有很多人因为可以方便地享受缴费等服务,顺便在这里买东西。

日本7-11店把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和传统零售业务相结合,在向顾客提供有形的商品供应的同时,向顾客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赢得了社会有效性,为我国中小零售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三)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服务项目

20世纪末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使人们的生活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7-11店把目光转向网络这一无形市场,看到了其存在的巨大潜力,将市场开拓的重点从有形的店铺市场转向无形的电子商务市场。1999年,日本7-11店与“通贩”、“雅虎—日本”等公司共同设立名为e—shopping books 的网上书店,以销售图书为开端进入电子商务领域。2000年2月,与索尼、NEC、三井物产等共同成立了“7梦幻”(sevendream.com)的网络商店,开始销售各类商品和服务,成功地将其各种服务搬到了网上进行。现在日本7-11店除了传统零售业务之外,还在网上开展旅游订票、报纸订购、搬家公司预约、大学考试资料查询预订等,甚至还利用多媒体终端提供有关汽车销售、车检、维修、学车、租车等的各种中介服务。另外,7-11店还在店内设置银行自动取款机,24小时提供现金服务。7-11店的创新服务告诉消费者什么是“方便”的真正含义。

纵观国际零售业发展史,起源于欧美的现代各种零售业态中大多数新的业态是“以低水平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的形式登场的(往往通过流通技术革新降低了费用),如百货店、超级市场、折扣商店等,都是以低价格、低毛利的形式登场的。其后随着竞争的激烈,逐渐转向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而7-11店这一便利店业态却是以高价格、高服务水平的经营方式在日本登场,并在2000年以220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大荣公司,业绩居日本零售业之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势。从日本7-11店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便利店仅靠出售商品无法在激烈的业态竞争中取得优势,它必须通过不断的服务创新来满足顾客新的社会需求才能顺应顾客越来越追求方便的大趋势,保持零售业态的社会有效性。

1992年10月我国第一家便利店出现在广东深圳。之后的十几年间,尽管我国便利店业态总体上一直处于导入期,但是在我国中心城市和沿海城市,这一新型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今后便利店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新的商机需要传统零售企业去挖掘,以形成新的、多元化的竞争力。在进入消费多样化、个性化时代的今天,零售业应该时刻准确地掌握顾客的最新消费需求,及时调整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才能保持具有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有效性,得以持续发展。探索日本7-11店成功的奥秘,不仅对于正在发展的我国便利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对我国其他零售业态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矢作敏行.零售的国际化过程.有斐阁出版社,2007

2.铃木安昭,田村正纪.商业论.有斐阁出版社,1980

3.石原武政.日本流通100年.有斐阁出版社,2006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漳州市便利店现状对策

摘要:目前,由于超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漳州市的便利店发展条件已趋成熟,漳州市便利店作为后起之秀,正在蓬勃发展,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由于漳州市便利店的发展还处于引入期,还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在其发展中也呈现许多问题和不足,经营业绩不佳的现象比比皆是,正是这些问题和不足正在制约着漳州市便利店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此论文有针对性的从漳州市便利店的产品结构、目标市场,经营管理、物流配送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

一、前言

(一)漳州市便利店概述

每当子夜时分,漳州市区各大商场、超市、店铺都关了门。此际,还想买东西、上馆子的你,再也不用犯愁,因为为了方便跻身于夜生活的消费人群的生活、消费,一些服务行业都打起了“24小时”营业的招牌。在不知不觉当中“24小时”营业的概念已经逐渐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传统朝九晚五的社会已经被工作形态所改变。在全球化趋势下,漳州市服务业采用“日夜无休”工作时间,已经越来越多。仔细一搜,市区里这种24小时营业的服务店还真不少,如市区的南丰超市、特香包面包店、永和豆浆、药店、好邻居便利店还有一些休闲养身馆如世新养身馆等等。

(二)便利店的涵义

便利店,俗称“邻居购物中心”,它起源于美国的南陆公司,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迅速发展。和一般商厦、超市不同,便利店营业面积较小,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大都开在居民区、交通要道等消费者集中的地方,步行购物5-7分钟可到达,商店结构以速成食品、饮料,小百货为主,营业时间长,一般在16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终年无休日,它以开架自选为主,结算在收银机统一进行。此外,便利店投资项目具有市场风险能力强、投入成本低、投资见效快和发空间大等特点。同时由于便利店具有商品少而精、库存调整灵活、利润率高、易于拓展、采购方便、贴近消费者需求等诸多优点,很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1]。专家预计,便利店将继超市之后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零售业。

二、漳州市便利店发展情况

随着漳州市发展步伐加快,生活小区日益增多,日后夜间购物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便利店发展条件已趋成熟,漳州市的便利店正在蓬勃发展,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它也给漳州市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爱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便利店作为后起之秀,其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一)便利店连锁利民

一提到半夜肚子饿了该上哪儿买东西,估计大部分漳州人便会想起24小时营业的南丰超市。这家漳州本土的超市为漳州市民提供了许多方便。4月3日凌晨,笔者走访了瑞京路南丰超市,和朋友在超市待了半个小时左右,笔者发现夜间光顾南丰超市的消费者还真是络绎不绝,顾客群主要是出租车司机、上夜班的人员,以及夜生活比较丰富的人,热销的商品主要是矿泉水、香烟、方便面、小食品、饮料等。

其实,像这种24小时经营的超市,在漳州市区还有一家,那就是目前已有17家连锁店的好邻居24小时便利店。相对于南丰超市而言,好邻居更多的是以社区便利店的形式出现,门店面积并不大,商品种类也不多,提供的大都是日常的食品和生活用品[2]。住在华元小区的一些居民经常在好邻居买夜宵,觉得很方便。

如今,漳州市区的几家信义超市,也在实行24小时营业,这样的改革,将为更多的漳州市民提供更多、更周到的夜间购物服务。

(二)快餐、速食店方便为民

继麦当劳率先实行24小时营业之后,消费者便能在任何时候享受到汉堡和薯条的美味。作为国际快餐行业的领头羊,麦当劳常常以其领先和创新的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位于长途汽车站对面的集集小镇,以其特殊的地理优势,自从开业以来就实行24小时营业,由于汽车站夜间人流量大于其他地域,集集小镇夜间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错[2]。

4月3日凌晨,笔者来到胜利西路漳州一中旁边的永和豆浆,这也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饮店。开业几年多来,永和豆浆一直实行24小时营业。据了解,为顺应消费者的需要,永和豆浆夜间供应的产品除了豆浆之外,以点心类的小食品为主,价格同白天完全一致。午夜12点至早晨7点这段时间的营业额大概能占到全天营业额的四分之一。

三、漳州市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漳州市便利店业态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也培养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地标准店铺,然而,目前连锁便利店的营业实际显示,经营不佳的比比皆是,漳州市便利店在其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商品与服务没有体现便利店的特色

便利店普遍缺乏有竞争力的战略性商品,导致便利店商品结构与超市雷同,难以开展有效的业态之间的差别化竞争。各便利店公司忽视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商品开发滞后,基本上是在沿用传统的一对一交易制采购模式,极少与制造企业合作开展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共同开发[7]。同时作为优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基本没有体现,许多便利店虽然挂着“便利店”的牌子,但仅是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只是一种超市概念的延伸,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

(二)缺乏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

便利店的价值在于向顾客提供了“便利”这样一种商品,目前漳州市的便利店在与其他零售业态竞争中,时间的便利性、商品的便利性、距离的便利性、交易的便利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得在与超市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另外,很多社区便利店实际就是以前的杂货店、便民店,换一下招牌就成了便利店,无论服务、商品、价格等各个方面都跟不上现代生活需求,并不是真正的便利店范畴。

(三)加盟连锁发展滞后,总部对加盟店铺的支持力度不够

从漳州市的便利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公司没有发展加盟店,一小部分公司发展了加盟店,但比重都很小。便利店公司快速发展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其投资回报要等待大量新店铺逐渐成熟、营业额提升。这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5]。与此同时,总部对特许加盟店铺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业务指导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诸如指导时间难以保证、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解决问题缓慢等问题。

(四)客源少、成本高

漳州市以前有许多便利店也尝试过24小时营业,但是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渐渐地放弃这个做法了。原来,他们其中的一些发现客源多集中在前半夜,午夜2点之后就很少有人光临[4]。此外,通宵营业的成本压力比较大。通宵营业的空调、水电、员工加班等众多额外费用,也增加了商家的成本。而在通宵营业期间商家采取的打折活动也让利润减少许多。

(五)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物流配送滞后

在漳州市便利店经营和扩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落后和物流配送的滞后已成为严重障碍其正常运营的瓶颈制约。在日常管理中,漳州市的便利店仍以单店管理、手工操作、各自为政为特征,没有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商业信息管理技术,无法适应迅速扩张的管理要求。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必然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通过集中物流配送每年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的10%的费用[5]。在漳州市,便利店的物流配送还是比较落后,绝大多数门店都是一对一的采购,便利店公司往往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目前的社会化配送也无法满足便利店拆零加工和零散的小规模送货要求,这直接影响了门店商品的及时供应。

(六)缺乏政策支持

虽然漳州市的便利店一直在便民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但由于一些政策限制,使它们在提供的服务种类上大打折扣。如引进代缴水电费、代办银行卡等项目在不少地方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使便利店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5]。

四、漳州市便利店的应对策略

便利店要想尽快摆脱目前的窘境,必须重视便利店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创造出大型超市难以比拟的优势,走我市特色便利店经营道路。

(一)在商品结构上,开发独创性商品与服务

便利店应以所选择的目标顾客为导向,系统识别目标顾客的“特殊需求”和“一般需求”,以形成商品和服务上的精细化设置。便利店在商品满足目标顾客一般需求上,常选择速食、预煮食品和一些常用品,这些商品共同的特点是品质好、

保鲜度、规格适量、品牌知名度高,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4]。便利店要开发富有特色的专营产品,通过整合供应链促使供应商生产适应便利店销售的商品与服务;要提高运用数据的能力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能力。在经营时间上,按照国外的经验,便利店应该是24小时营业,这样才能最大地方便消费者。

(二)在扩张方式上,便利店要大力发展加盟店

漳州市便利店要长足发展,必须走连锁经营之路。便利店在全世界的成功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发展加盟店。发展加盟店的方式,可借鉴上海可的便利店公司的经验,大力发展委托加盟店,委托加盟方式是用直营店的方式发展店铺,用加盟方式实施店铺的经营[7]。对于商业网点较多的传统社区,通过并购方式“收编”经营情况较好的杂货店、夫妻店;对于直营店,通过内部职工加盟等方式转为加盟店;对于新开店,直接采取特许方式。总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商品和服务,统一管理各分店。

(三)市场定位上,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由于便利店是传统超市的一种游离业态,目标顾客在需求上会有所重叠,便利店在价格竞争上的相对弱势要求便利店应尽量避免竞争业态的直面冲击,在同一目标顾客群的不同需求上截取细分层,以形成差异化相对竞争优势。根据便利店选址所在地域的不同,便利店目标顾客族群的选择是不同的。如在生活小区、学校、网吧、商务区,市场构成常以单身一族、青年学生、夜间上班族年青人为主,而在加油站、火车站等地区,便利店则常常会选择职业妇女家庭、老年人群旅途应急人群作为服务目标[6]。漳州市便利店应根据现有和潜在市场的构成状况,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群或族群组合。

(四)在成本控制上,实行成本最低化

充分利用“What咨询法”,把店铺中所有会影响成本的因素,逐条细细列出,有针对性分析解决[7],如:在装修上多听专家意见,进行材料市场调查,搜索最实惠的装修公司进行装修;在装修上采取联盟的方式,联络一些便利店成员,组成一个联盟体,在与供应商进货谈判时更有话语权;建立良好的库存(仓库)管理,建立并使用FITO(FirstinFirstout先进先出)的表格,实行智能化和便捷式仓储管理等等[7]。

(五)在经营管理上,大力开发网络资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漳州市便利店店小但点多面广,应充分运用这一网络资源增强获利能力。充分运用先进商业经营管理技术,建立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应用条形码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商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提供管理水平和单店运营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应便利店特点的物流配送体系[4]。有条件的可以探索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规模小的便利店公司积极利用第三方物流,制定适合自身的配送方案,满足小规模分散化配送需求,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

(六)在外部环境上,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漳州市现有的服务项目费偏低,所以一要逐步提高服务项目的费标准[5]。政府应该准许便利店企业在这些服务项目达到市场相当份额的时候,与这些垄断行业进行交涉提高服务项目的费收取标准。二要放宽对便利店服务项目的限制,拓宽服务范围[5]。在营业手续办理、会计建账、税收缴纳、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便利和扶持。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宗旨,建立规范、有序、便捷的农村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确保广大群众的消费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村级便民服务工程”的主要载体是村级便民服务商店。按照“政府支持、供销社指导、镇村主办”的原则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通过联办、新办、改办、领办等形式,止*年底,全市建成村级便民服务商店130家以上,使高标准村级便民服务商店覆盖全市50%的行政村。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村级便民服务工程建成服务功能更齐全、层次更高的三星级为农服务社。

三、具体标准

村级便民服务商店(生活资料超市或农资超市)要达到以下标准:

1、经营面积和经营品种:生活资料超市60平方米,经营品种600种以上;农资超市40平方米,经营品种30种以上。

2、店容店貌:室内外粉刷一新,门前场地平整,门前招牌统一标识;超市要有简易吊顶和统一货架,经营商品陈列美观整洁;经营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服务证。

3、服务内容:店内设有服务公约、需求登记簿和预约登记簿。农资超市设置墙报或板报,按照各镇、园区、街道农技部门的要求,适时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

4、管理措施: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经营商品要货真价实,明码标价,进货渠道正宗,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确保无坑农害农事件和安全事故。

四、实施步骤

1、调查选址。*年3月底前,各镇、园区、街道与当地村委会协调,根据现有条件,初步选址,制订创建规划,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实地考察、审核定点。

2、组织实施。*年4月上旬起,抓紧组织实施,在*年10月底前全部建成到位。

3、考核验收。*年11月初,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对新建的村级便民服务商店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统一挂“××村便民服务商店”的招牌。

4、总结推进。*年12月,对创办村级便民服务商店和三星级为农服务社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工程建设。

五、政策措施

按照“镇组织、村实施、民参与、市奖补”的原则,村级便民服务商店及三星级为农服务社所需房屋、场地主要由村(镇)提供,其他建设资金可由镇、园区、街道配套,挂钩部门支持,经营者带资等多渠道筹集。

对验收合格的,由市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给予一定的奖补。

1、验收合格的村级便民服务商店,在总额30万元的市政府专项奖励资金内给予奖补。

2、验收合格的三星级为农服务社,由无锡市供销合作总社按标准给予奖补。

六、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各镇、园区、街道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村级便民服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切实做好村级便民服务工程建设工作。

2、搞好沟通协调。市供销合作总社与各镇、园区、街道要加强沟通协调,制订好各镇、园区、街道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村级便民服务商店按计划、按要求顺利实施。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9

中国便利店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店多不赚钱。有些拥有2000家店铺的便利公司,年净利润不足3000万元。二是店多转型难。店铺面积大小不一,客层复杂,人力资源老化,很难实现从迷你超市向时尚便利的转型。三是拓展乏力。大型便利公司向外拓展与当地便利公司相比缺乏竞争优势,而当地便利公司与私人便利店相比也越来越没有优势。所以,就出现了“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现象。那么,中国便利店应如何来破解这个困局,如何应对未来竞争呢?

破解中国便利店的困局

第一,我国的便利店很有发展潜力,因为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中国的消费者非常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大卖场虽然便利了顾客的综合性购物,但也给顾客造成了购物的不便利。所以,中国零售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便利店,在比大卖场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时尚型”、“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随着百货公司、大卖场、家居等业态的外资势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中国便利店也拱手相让,那本土零售企业就“大小全无”了。我们以前拼命想做大,其实,大是内资的弱项,小才是内资的强项。中国的零售业可以实施“以小胜大、以多胜大”的策略,发扬“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人性化的服务、优质的产品、便利的地理位置来吸引消费者,这是本土零售企业一条不可放弃的发展道路。

第二,目前便利店的成败都在于规模,核心是管理。我国大型便利公司经历了15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重大转机,这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摊子太大、过度竞争、定位摇摆、舍本求末、服务不好。服务而言,本土便利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缺乏活力、不够温馨,而外资便利店却通常给人以友善、温馨的感觉。最终能赢得市场的当然应该是那些能够尊重顾客需求,给顾客带去快乐与满足的公司,那些想当然的甚至把顾客赶出店门的公司,最终必然会被顾客抛弃。服务质量差会为企业带来诸多问题及不良结果,是一个必须综合治理的问题,涉及到诸如用工方针、报酬分配、教育训练、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战略与策略问题。

第三,在我国发展便利店,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散豆式发展”,要“集中式发展”,集中力量进入有购买力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发展也要集中主要区域,然后密集开店,形成区域优势,这样便于提高配送效率。二是进入空白点要谨慎,如开办小区便利店,没有超市的时候进入,生意还不错,一旦有超市与折扣店进人,就会立即失去竞争优势。

第四,提高商品营销能力是关键。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是提高商品营销能力,商品是源头,如果说店铺是枪,商品就是弹,没有弹,再好使的枪也没有用。便利店的营销,主要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与主题活动。

第五,便利店是靠品牌与技术取胜的业态。便利店虽然到处可见,但便利店的竞争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国际品牌还没有对内资便利店构成很大的竞争威胁,现在基本上是本土品牌之间的斗争,无论发展环境、品牌形象、技术手段等,都还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便利店真正的竞争是:(1)对特定品牌的顾客信赖。(2)标准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持续服务与经营创新。(3)物流整合(尤其是冷链系统)与信息技术(尤其是开放的接口)的支撑能力。(4)糅合总部与门店各自优势的能力。从经营上来说,商品、服务与营销创新是关键;从管理上来说,物流信息系统与营运管理是关键;从整体来说,发展特许加盟,调动总部与门店两个积极性是关键。便利店的成功,最终将依靠品牌与技术、总部与加盟者,两个积极性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便利店系统。

中国便利店的未来竞争

本土企业在本土占尽了先发优势,关键是地盘优势。这属于资源型优势,而不是智力型优势。本土便利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甚至连那些根本不适合开发的商圈里也开出了便利店,已经发展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但是,对本土便利公司来说,有没有未来的关键是要在拥有资源型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尽快培育智力型优势,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持续发展与有效发展的能力。

便利店发展的最终出路是:商品即食化、功能服务化、组织特许化。商品即食化

商品即食化就是要做到:买后即食,发挥“中食”餐饮功能。大多数人以为7-Eleven是指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这其实是个误解。7-Eleven是指售卖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之间顾客所需商品与服务。便利店主要是满足即食消费需求的商店,早餐,中餐、宵夜,都可以到便利店购买。在便利店出现以前,人们把饮食分为家里吃(内食)与饭店吃(外食)。便利店是一次“饮食革命”,诞生了“中食”(界于外食与内食之间,便捷、卫生、营养的饮食)。如在中国台湾,便利店起步时期与传统的饮食店竞争,后来则与洋快餐竞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Eleven来到中国后,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就是“快餐岛”,店铺内配置的小型厨房在中午和晚餐时段供应10余种菜式,半小时内现做现炒,每两周更换一次菜色。“好炖”这部分品种超过20种,其中4成为蔬菜制品。还供应平价现煮咖啡一CITY COFFEE,以及从台湾引进的牛肉面和新鲜豆浆。为了做好即食商品,店铺一般要拥有零售与餐饮两个执照。最关键的是后防要有强大的支撑系统,一是开发团队,二是中央厨房,三是温控物流。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有效保障食品的供应。

本土便利店的鲜食产品一般由供应商提供,现在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自行开发计划。如上海的罗森便利,建立了一个由专业人员、商品主管、运营督导、一线员工组成的研发小组,自产商品构成比连续6年上升,2008年自产商品的比重已超过20%。例如,统一超商为了让“锅贴里要有汤汁”,员工试吃队成员除了吃遍全台湾锅贴,回到公司厨房里还要再试验、再练习。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特色,而便利店的发展商机就在其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自产商品的开发要有营销方案与之相配合,如投放电视广告,在卖场先派送,然后试销,在不断征求顾客意见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与更新。

功能服务化

功能服务化就是要求便利店成为提供生活服务的平台。服务项目包括传统项目,如公用事业收费。统一的7-Eleven在台湾每个月代收业务量超过400万件,每个月的代冲业务量为3万多件。代收业务的手续费一般按件计算,折合人民币大约为每件2元,按此计算,每月的代收毛收益为800万元,年总收入上亿元。

上海便利店已经普及代收业务,但收费很低。早在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专业委员会的例会上,上海8家便利公司共同呼吁

提高代收公用事业费的费率,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全胜,但这一行动反映出在目前上海便利店的业务中,代收公用事业费已经占很大的业务量。很多店铺一天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到5000元,水、电、煤气、电话的收费就达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以后也许可以考虑从公用事业收费逐渐扩展到各种罚款的交付。除这些传统服务,还有一系列新的业务可以开发,快递业与便利业的合作便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快递业上门取件的模式导致客户的交寄等候时间过长,私人客户从安全角度考虑更不愿意陌生人到自家取件,为此可以把便利店作为快递公司的附属渠道,中国台湾的便利店,大部分都和DHL、UPS合作开展收件业务。据此,便利店、网购、快递之间将建立起新型的供应链网络。

信息技术服务是便利店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微软公司日本部门与日本7-Eleven合作,双方通过各家便利店的专用设备为Vista操作系统用户提供数码照片打印服务。数码照片打印服务与WindowsVista的影集软件捆绑,用户可通过软件选定自己希望打印的照片。照片将上传到富士施乐公司运营的服务器上。当照片上传完毕,服务器随机生成一个8位字符的字母数字代码。该代码是个密钥,用户凭此可从7-Eleven所有便利店的机器上打出数码照片。该代码还可与他人共享,以便多个亲友能得到同一张照片。富士施乐公司方面表示,照片搞错的机率非常低。用户在机器上输入代码后,照片从服务器上被下载。此时用户根据系统提示选定所打印照片并交纳费用,一张大尺寸照片30日元(0.25美元),然后打印完成,照片从机器中弹出,打印完成后照片从机器内存中被自动删除。这项新服务针对那些没有家庭打印机的用户和那些希望在活动之后将同一照片分发给多个人的用户。

类似的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便利店的发展一定要关注社会变革、需求变革与技术变革,要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空间无限的网络弥补便利店的有限空间,发展网上业务,实体通路向虚拟通路发展,将使便利店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组织特许化

便利店年度工作总结篇10

闻名世界的日本7-11,隶属于日本南陆公司,原先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所以称为“Seven-Eleven”或“7-11”。

30多年前,日本7-11(7-11Japan)的前身约克七公司与美国的南方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美国7-11公司,缔结了地区服务以及授权合同,几个月后,第一家店开张,从此开始了日本便利连锁店的历史。30年后,它在日本的店铺数已经发展到9600多家,每年有31亿人次光顾,日本7-11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壮大,先是以高达2.2万亿日元的年销售额终于超过大荣公司,荣登日本零售业榜首;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自从1973年公司成立以来,日本7-11总销售额快速增长,到2002年2月,综合净利润达到832.09亿日元。在日本零售企业中,7-11的综合经营收益和综合净收益连续几年独占鳌头。在“无网不胜”的今天,再次聚焦和透视7-11独特的经营秘笈和“点金戏法”,无疑将对中国美妆和个人护理用品业的发展起到了醍醐灌顶的警醒作用。

【品牌特许VS渠道分销

在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最接近居民的一种小型商店。由于经营面积小,注定了便利店采取的竞争战略是目标聚集战略。日本7-1l连锁便利店把自己定位于为居民提供方便的便民店;它的商品都是一些畅销的名牌日常用品,价格也高于一般的平价商店,但它最大的服务特色就是24小时营业,它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早出晚归、图方便、收入较高的职业人士。7-11便利店通过在这一细分目标市场创立自

己的服务差异化,以取得与其他零售业态显著不同的竞争优势。

7-11便利店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规模经营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7-11便利店开展特许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集中开店。集中开店是指在某个重点区域内以密集开店的方式,迅速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零售业是一种以规模出效益的行业,小型便利店要取得一定的规模,必须走连锁经营的道路。便利店由于所需投资相对较小、经营相对简单、市场竞争激烈,因而更适合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开拓市场。

日本7-11便利店正是采取特许经营这一市场扩张战略在有形来场上进行“圈地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自从1974年5月开设第一家便利店以来,拓展速度不断加快,1976年5月第100家开业,1980年11月第1001家开业。1984年第2001家开业。1993年发展到6000家,1997年发展到7000家,2000年发展到8600家,到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9600家店铺。在这些店铺中,90%以上是加盟店,日本7-11便利店通过特许经营打败了大型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真正实现了“撒豆成兵”的神话故事。

日本7-11便利店始终坚持这种稳扎稳打的开店策略,在一个地区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地区,而不是追求全面开花,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迅速实现赢利。与日本同行业比较,在销售额、毛利润、总资本周转率、单位面积销售额、人均销售额等诸多经营指标中,7-11都居于日本便利店之首,而销售管理费用率、设备费用率、库存、工资占费用比率等指标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这也使得7-11便利店有更多的优势参与同行业竞争,并从中脱颖而出。

7-11连锁便利店品牌起源于美国,由于采用不同地区授权加盟特许开店的发展模式,7-11 目前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已授权给伊藤洋华堂日本Seven-Eleven公司、香港牛奶公司、台湾统一超商、泰国正大集团四个公司统一经营。其中,伊藤洋华堂负责北京市场,香港牛奶公司负责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则由正大和台湾统一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

在中国国内,7-11很早就锁定--“城市的快速走廊—地铁”,并与广州地铁公司积极进行合作,在各分站设立连锁便利店,于国内尚属首例。7-11配合地铁顾客的独特要求,对广州地铁站分店内的产品进行调整,主要以售卖报刊、饮品、早餐等为主。

【市场定位VS消费心理】

日本 7-11便利店主要销售的商品有食品和日常用品,受营业面积限制,商品陈列有限,不能满足消费者挑选的需要,因而在商品品种方面要输给其他零售业态。但7-1l便利店在服务方面却略胜一筹,除了24小时昼夜不休地营业外,其他服务还有送货上门、冲洗相片、代收水电费、代售邮票、代售音乐会票、代售飞机票、代办旅游事务、代售滑雪索道券、温泉券筹。

为什么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门市,不同的顾客群,7-11总能因地制宜,吸引顾客上门。7-11是如何掌握顾客的需求的?7-11的掌门人铃木敏文一语道破其中玄机:“现在的零售生意,需要的不是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这就是7-11的秘笈之一。笔者翻阅了《日本7-11消费心理学》一书中,其作者国友隆一从长期观察7-11的经验中发现,东西卖不出去,并不是消费降温,而是消费心态冷淡。而7-11一以贯之的想法就是“零售业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因此,7-11以时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行动为基本宗旨,不断研究探索顾客真正想要的商品,以及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

【店面选址VS经营决策】

在日本的零售业中,便利店作为一种追求便捷的优质服务的商业形式,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这一新型零售业态中,7-11公司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俨然成为世界便利店的楷模。7-11公司卓越的店铺和商品管理是它经营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店址选择是其店铺开发过程中首要的和最需重视的要素,店址选择的失误将直接导致店铺运作的低效率和投资损失。因此,选址历来是7-11店铺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便利店店铺开发过程中主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店址;二是时间;三是备货;四是快速(不需要加工)。在店址的选择上,7-11考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便捷,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行动范围内开设店铺,诸如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地方、上班或上学的途中、停车场附近、办公室、地铁站、飞机场或学校附近等等。总的来说,7-11特别注意在居民住宅区内设立店铺,而且在决定店铺位置的时候,非常注意避免在下述地点建店,即道路狭窄的地方、停车场小的地方、人口狭窄的地方以及建筑物过于狭长的地方等等。

日本7-11的店铺设立决策除了考虑地点和周围环境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7-11对加盟的经营者的素质和个人因素有较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7-11在与经营者签订契约之前,都要按一定的标准严格审查加盟者的素质和个人条件。在素质方面,主要是强调经营者要严格遵守7-11店铺经营的基本原则,这是7-11经营的核心和诀窍,所以作为经营者不仅要能够理解这些原则对店铺运营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经营中能很好地执行。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四点,即鲜度管理(确保销售期限)、单品管理(单品控制,防止出现滞销)、清洁明亮(有污垢立即清扫,保持整洁明亮的店铺)和友好服务(热情、微笑待客)。个人因素是7-11公司在店铺设立过程中十分注重的因素,这也构成了7-11店铺管理的一大特色。这些因素包括加盟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便利店的了解程度、性格、夫妻关系融洽与否、孩子的大小以及本人的年龄等等。

如果说以上还是从细微之处来考察店铺设立的话,日本7-11公司还有其他一些战略性的措施以确保店铺设立的正确性和及时性。第一,店铺的建立是否与伊藤洋华堂(日本7-11的投资方)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在伊藤洋华堂已进入的地区,由于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都已经建立和完善。所以,在这些地区,7-11可以立即进入;第二,在进入新地区时,根据地方零售商的建店要求从事店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无集中设店的可能,即在目标市场实行高密度、多店铺建设,迅速铺开市场。由于集中设店能降低市场及店铺开发的投资,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便于7-11的高效率管理,因此,它已成为7-11在店铺建立管理中的主要目标和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7-11往往会收到很多要求建店的申请,却并不是接到申请后就立即建店,而是根据7-11的地区发展规划,在同申请者充分沟通后再作决定。

日本7-11店铺的开发由其总部负责,总部内设有开发事业部,在开发事业部中,店铺开发部与店铺开发推进部是分开的,前者是对既存的零售店进行开发;后者是从事不动产开发和经营。从工作的难易程度讲,前者更为困难。因为前者是在对现有商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商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颇有背水一战之意,这就要求7-11能及时给他们以指导,保证其经营获得成功。而对7-11来说,从大量的申请者中选出富有竞争力的商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而工作量又很大的工作。

【电子商务VS市场扩张】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使得人们的生活和购物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种无形迅速崛起,网络市场的增长潜力日益被人们看好,而网络商业也被预测将成为 21世纪的主要商业形式。网络商店则可以克服这些缺陷,可以24小时不停地营业,服务范围可以拓宽到全球任何—个可以上网的地方,网络上陈列的商品也可以成倍几十上百倍地增加,还可以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

目前,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支付问题、物流问题、消费者疑虑问题等等,尤其是物流问题。如何将网上购物的商品迅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成了电于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本处于物流下游的便利店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它们广泛分布于居民区附近,因而成了网上购物的人们最佳提货点。

日本7-l1便利店充分认识到了便利店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服务,随着电子商务计划的启动,市场拓展战略很快从纯零售业转向物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零售网络和配送功能为网上商店提供物流服务。例如,与他人合作开设的网络书店,9600多家店铺和53家图书配送处,有力地保证了图书的及时订货和送货,也大大减少了组建这些必不可少的设施费用。另外,到就近的7-11店铺订书、取书和付款不仅方便,更让许多对网络付款仍然疑虑重重的顾客可以安心上网购书了。据调查,93%的顾客希望到7-l1店铺付款、结账、取书,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开展并没有改变消费者对地区性店铺的信任感,相

反还给地区性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现在,日本7-11便利店承担了解决日本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顾客通过网络订购商品,等待商家把货物送至最近的便利店后,再亲临便利店付款并取走货物。这种方式看起来好象很奇怪,但很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便利店在日本非常普及,无论你居住在什么地方,都可在附近找到一家便利店,收取你从网上订购的货物。7-11日本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市区,大多数人从家步行5分钟就可找到一家7-11便利店,顾客可以选择附近的任何一家付款取货。因此,7-11 便利店理所当然地充当起了物流角色,这一新市场的开拓将使它成为信息时代网络购物的最大赢家。

【物流配送VS边际利润】

虽然日本有超过9600家7-11店铺,但是却没有商品陈列完全相同的店铺,因为加盟店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顾客层次,从总部推荐的4000多种商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店铺的商品,这些店铺一年要更换70%的商品,这种应变处置的能力使店铺能够陈列更多的畅销商品,常年保持新鲜的魅力。

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就曾经提出:“物流是企业经营中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泉”,他还强调,掌握物流是企业在提高销售额、降低生产成本之外的第三个获利来源。

继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外,物流管理因其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各种与商品流动相关的费用,从而成为连锁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三大源泉。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就是通过其集中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成功地削减了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物流费用。目前,它共设立24000个零售点,业务遍及四大洲二十个国家及地区,每日为接近3000万的顾客服务,75年来一直稳踞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的宝座。

事实上,对零售业而言,中国目前物流服务水准或多或少在短期内是由处于上游的商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来决定的,要改变他们的经营意识和方法无疑要比企业自身的变革困难、复杂并漫长。这种情景与当初日本7-11在构筑物流体系所处的环境类似。为此,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的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

7-11开始将物流路径集约化转变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另外,这种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充分反映了商品销售、在途和库存的信息,7-11逐渐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在连锁业价格竞争日渐犀利的情况下,7-11通过降低成本费用,为整体利润的提升争取了相当大的空间。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集中化物流体制的确立虽然由7-11主导,但物流体系的建设却是由合作生产商和经销商根据7-11的网点扩张,根据其独特的业务流程与技术而量身打造的。这些技术有订发货在线网络、数码分拣技术、进货车辆标准化系统及专用物流条形码技术等。

在日本,7-11的点心配送都是由批发商A公司承担。起初,它们利用自己的一处闲置仓库为7-11从事物流活动,并安排了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但随着7-11的急剧扩张,A公司为了确保它的商品供应权,加大了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在关东地区建立了四大配送中心。每个配送中心为其临近的500家左右店铺配送所有点心,品种大概在650-700个之间。每天早上,8点至10点半从生产企业进货,进货的商品在中午之前入库。为了保证稳定共货,每个配送中心拥有4天的安全库存,在库水准根据销售和生产情况及时补充。中午11点半左右配送中心开始安排第二天的发货,配送路线、配送店铺、配送品种、发货通知书等及时地打印出来,交给各相关部门。同时,通过计算机向备货部门发出数码备货要求。

从一个配送小组的物流活动时间看,一个店铺的备货时间大约要65秒,货运搬运时间大约花费5-6分钟。从点头分拣到结束需要15分钟,所有170个-180个店铺要4个多小时,即整个物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个小时(不算货车在配送中心停留等待出发的时间)。货车一般在配送中心停留一晚,第二天早上4点半到5点半,根据从远到近的原则配送到各店。最早一个到店的货车时间应该是上午6点钟,运行无误的话,店铺之间的运行为15分钟距离,加上15分钟的休息时间,每个店铺商品配送需要的时间为半个小时。也就是最迟在早上9点半或10点半左右,完成所有店铺的商品配送任务。

现在,7-11已经实现一日三次配送制度。其中包括一次特别配送,即当预计到第二天会发生天气变化时对追加商品进行配送。这些,使7-11及时向其所有网点店铺提供高鲜度、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新鲜的食品,实现了与其他便利店的经营差异化。

在利润的分配方面,日本7-11占的毛利比例约为63%,其实是特许经营商向日本7-11交付店租、器材设施、广告、市场推广、专用材料,50%电费及长期顾问服务。其余约为37%毛利则归特许经营商所有,但需支付如下开支:雇员薪金,物料,电话费,现金差额,坏货,存货差额,机器维修保养,物业管理费,卫生费,牌照费,应交税金,50%电费,其它毛利扣除上述经常性开支,余下的即为特许经营商净收入。

【共赢模式VS持续发展】

7-11自1992年起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华南地区的经营权由香港牛奶公司获得,在香港已开店600多家,在深圳与广州的连锁店面也已经超过350家;华北地区的经营权由日本伊藤洋华堂获得,被批准可在北京开店500家;台湾地区的7-11由统一集团负责经营,店数超过3500家。

一直依靠开设直营店的7-11,为加速市场的快速扩张,此前已启动在华特许加盟业务。7-11中国总部已设特许加盟部,正式启动在中国的特许加盟业务,将采取直营和加盟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快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另据7-11方面透露:包括加盟费、保证金、装修费用和前期调剂等资金在内,在中国开设一家7-11便利店的初期投资约为60万元人民币。

而现今在日本本土的7-11,通过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已经不断开发、提供新的商品和升级服务,比如,设置银行ATM柜员机,基本上365天24小时随时可以存取现金、确认余额、汇款转账;将现有服务和电子商务有序结合,顾客可以随时到附近的店铺领取东西、支付货款。另外,日本7-11还开展了熟菜和新鲜餐饮送货上门的服务,费用代收服务等。目前,日本7-11店铺一年的水电、煤气、电话等费用代收服务多达1.5亿余件,金额突破1.15亿日元。

【小 结】

鉴于便利店的特征及零售业态发展规律,面对“不计其价,只求其便”的市场壁垒,日本7-11方面表现的踌躇满志:“便利店之间,不是扩展速度的竞争,也不是价格的竞争,因为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人、白领、单身贵族等,所以他们很少贪图便宜。因此便利店间的竞争,最后只会落到服务上。”

诚然,此服务非彼服务,除了易复制的笑脸送往迎来的基础上,追求的是更加人性化的附加值服务。随着零售业态的纵深发展,此消彼长、此张彼消的同时,并非所有的投入都有回报,并非所有的激情都能实现。

纵观7-11的发展历程,再次审视以渠道和利润为主题的“同城德比大战”的同时,无法否认的是――日本7-11的发展历程,留给中国日化和美妆业的思考将是深迥和久远的。

对比之下,现今的中国日化和美妆业纷纷入主特许品牌连锁事业项目,但是由于缺乏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和根基,懵懂依偎在品牌专有、品牌专卖的背景下,左手杀鸡、右手取卵,对于品牌内涵和文化的提升泛善可陈,更是无暇顾及产业链间受众复合利益的附加值体现。

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笔者经常阅读《商界》、《家庭》、《读者》、《女友》和《上海服饰》一类的杂志,透视各种版本的招商广告,不免了然生畏、暗自神伤:“2.8万元的标的究竟是幌子还是入场券?”、“整店输出的字眼居然可以显山露水于各类招商广告的字里行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