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服务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3:58

公关服务

公关服务篇1

公关服务合同范文1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本着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充分协商, 就乙方甲方公关事务,提高甲方产品知名度和企业形象,支持和促进甲方产品销售及各 项业务发展,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一、事项

1、甲方授权乙方全面公关事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关策略服务、公关传播与媒 介关系、分析家关系、政府关系、公关活动策略与实施、公关培训、危机关系管理。

2、乙方接受甲方授权,为甲方提供优质的公关服务,保证满足甲方公关要求。

(1)固定公关服务即第一条第1 款所述服务事项。

(2)随机公关服务:固定公关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甲方的公关需求,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 合同未包括的随机公关服务,并支付给乙方相应的费用。

3、乙方超出权限,所产生的与本合同无关言行,甲方不予承认,乙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二、期限

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三、权利义务

1、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公司战略、市场策略、产品及技术信息、行业竞争等有关资料, 以及公关事务涉及甲方的事件背景、甲方立场和利益认识,以及其他相关专门知识。提供的 方式包括纸面文件、电子文件、电子邮件、录音、录像、电话会议或其他口头表达。甲方保 证所提供的资料、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

(2)甲方有权获得品质优良的公关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关策略服务、公关传播与媒 介关系、分析家关系、政府关系、公关活动策略与实施、公关培训、危机关系管理。

(3)甲方及时支付应付的费用。

2、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委派具有丰富公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公关项目组,并向甲方提供所 有项目人员的背景、联系方式、工作关系及工作方式。项目组代表乙方提供公关服务方 案,包括但不限于年度策略规划、季度策略规划、月度计划等;安排各种涉及双方的工作会 议;提供各项公关服务,乙方对项目组成员的行为负责。

(2)乙方保证对甲方提供的公关服务的质量和合法性。

(3)乙方根据甲方所提公关服务质量的意见,改进方案及其执行的有效性,不断 提高公关服务质量,满足甲方要求。

四、服务费用

甲方支付采取月费或者年费加发生的固定公关服务费或随机公关服务费方式。

五、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之后七个工作日内甲方将应付费用的 70%即 元以支票或者现金形式支付给 乙方;余款则在合同到期后七个工作日内以支票或者现金方式支付给乙方

六、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密条款

1、乙方承诺,对甲方提供的一切资料、信息履行保密义务,未经甲方同意,不向任何第三 方泄露。

2、甲方承诺,对乙方提供的一切资料及其它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未经乙方同意不向任 何第三方泄露。

七、不可抗力条款

由于无法预见的不可抗力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罢工、动乱等国家法律规定范围之内 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任何一方不能执行本合同中的部分或全部义务时,应及时通知对方, 对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或全部免除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八、违约条款

任何一方违反其在本合同中的义务,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依据本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进行赔偿。

九、法律的适用及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合同发生纠纷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 不成,向合同签约地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附则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及修改,由双方友好协商,以签署补充协议的方式确定并具相同的法律效力。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 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3、合同自合同签定之日起开始执行。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关服务合同范文2甲方:

乙方:

为保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在共同发展原则下本着平等公正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

一、协议概述

1.1 甲方委托乙方为 的特约推广工作,为甲方项目做公关策划.

1.2 经甲方审核确认乙方具备项目推广工作资质,并授权乙方负责协议项目的推广工作。

二、 协议期限

20xx年,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三,推广费用为人民币 整(RMB )付款方式:银行转账。

四、 双方的权利、义务

3.1 甲方的权利

3.1 对乙方的推广有咨询、督察权。

3.1.2 对乙方违反本协议的行为有处罚权;情节严重的,可直接追究乙方经济、法律责任。

3.2 甲方的义务

3.2.1 有按照合同规定维护乙方合法权益的义务。

3.2.2 有义务帮助、协助乙方在推广中出现的困难。

3.2.3 为乙方提供推广所需的相关资料和文件。

3.3 乙方享有的权利

3.3.1 对甲方违反本协议的行为有处罚权,情节严重的,可依法直接追究甲方的经济、法律责任。

3.4 乙方承担的义务

3.4.1 在合同生效之日起___10_日内办理好相关的推广手续及一切相关手续的义务。

6.4.2 对甲方的推广情况、经营策略、市场拓展策略、商业资料等信息有保密义务。。

五、 其它双方必须遵守的条款

1 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数据出现差错问题责任在甲方的,由甲方承担相关责任。对乙方因此而引起的损失赔偿,由双方协商解决。

2 解除合同后的有关条款

3. 乙方应该对甲方经营内容(所产品及其销售的全部相关内容)继续承担保密义务,不得有任何破坏甲方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市场状况等行为。

5.乙方必须退还所有文件、资料、经销商委托的相关证书,如违约,甲方将按知识产权法规定对乙方进行处罚。

6.争议或纠纷处理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若协商解决不成,应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7、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应。本合同附件作为本合同的必要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关服务合同范文3甲方:

乙方:

根据《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按照双方平等互利和自愿原则,为明确甲、乙双方权利义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

1、 甲方委托乙方提供1名 口译员,担任 翻译工作,乙方接受甲方委托。

2、 译员承担因自身差错所造成的安全责任,非译员自身差错所造成的安全责任有甲方承担;译员应尽力注意和防范安全事故,甲方应提醒译员注意安全事项并提供必要的防范手段。

3、 双方协定正常上班翻译费为 元/日,共 天,即 月 日-------- 月 日,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总计 元整,经费于 月 日翻译结束时支付。加班甲方自行与乙方译员商议,平时加班按1.5倍加班工资计费。如另外增加翻译天数,甲方必须和乙方协商,不得单独与乙方翻译人员发生业务往来。

4、 译员应尽力提供正确的翻译。如乙方提供的译员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不能胜任翻译、严重违反甲方规章或向外籍人员收取小费的情况,甲方有权立即停止译员服务并及时通知乙方更换译员,更换后仍不能胜任或仍严重违反甲方规章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5、 双方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获知的对方秘密必须严格保守,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6、 双方如遇到非人为因素而导致不能履行合同或有未尽事宜,应及时协商解决。

7、 双方应恪守本合同。如有违约,违约方应承担本合同约定的和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赔偿责任。因对本合同有异议或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提请仲裁,仲裁时终局性的,对合同双方都有约束力。

8、 ①、本合同(含传真件文本)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履行完毕时终止。

②、此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公关服务篇2

关键词:农村金融;公共服务;金融服务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how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and its profound significance in China’s rural market. It plays a vital role not only in enhancing the financial service level focusing on promot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but also in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public service,as well as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t present,problems such as low coverage of the rural financial network,insufficient competition are very obv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and public service level,two factors need to be highlighted,namely,government guidance and market allocation. In addition,we need to insist on developing the network layou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o meet the service needs of local farmers.

Key Words:rural finance,public services,financial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38-04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获得长足发展,但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农村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低,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全、服务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山东省潍坊市实践,就如何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与公共服务互动融合发展进行探讨。

一、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中央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具体到金融服务,城乡不均衡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更多地走向农村,通过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金融机构要履行服务“三农”的义务。应该说,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符合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完善金融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实现

当前,随着公共财政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大量民生投入向农村倾斜,大量公共服务走向农村。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实际投入突破1万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资金达1406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近9倍。就山东省潍坊市来讲,2011年涉农公共支出项目涵盖文教、农业、企业、社保四大项29小项,金额达37.6亿元,其中涉及直接支付到农户的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良种补贴等20项,金额达27.3亿元。但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滞后,农民很难在第一时间查询、领取补贴,以便及时转化为农村生产、生活资源,惠农但不便民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民生政策有效落实、公共服务真正惠及农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财政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以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加快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现代化金融机具的布设,优化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网络,帮助农民实现“不出村、无风险、方便快捷”支取涉农补贴、开展金融交易,打通民生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做到惠民又便民。

(三)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方便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定位的转型,四大商业银行大规模收缩了农村的网点,撤并地县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分流精简人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日渐减弱。近年来,尽管出现网点布局“回流”农村现象,但与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就潍坊市来讲,截至2011年底县域银行机构网点365个,平均每个乡镇对应3.97个银行机构网点,每个网点服务1.85万人;城区银行机构网点354个,每个网点服务0.53万人。大多数农村居民如需要查询、存取款、转账、刷卡消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时,往往要到附近乡镇以上地方才能完成,费时费力,又增加了交通支出。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在农村推广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向县域以下延伸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一是能够使农民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大大提高资金结算效率,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二是有效降低农村地区大额现金安全隐患和假币风险,保障群众财产安全;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培养金融意识,转变消费观念,提升金融消费能力,刺激和培育农村消费市场。

(四)加快金融创新,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随着城市金融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金融服务市场日渐饱和、竞争日趋激烈,而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需求日渐旺盛,农村市场逐步成为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新兴增长点。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渗透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适当竞争,也能够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推出更适合农村、更贴近农民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实现惠农与自身持续发展的双赢。

二、潍坊市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潍坊作为农业大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出口和加工基地,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支撑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潍坊市坚持把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狠抓金融组织、服务环境和信用体系三个重点,着力打造“金融机具村村通、银行折卡户户用、足不出村存取款、乡间地头可转账”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繁荣发展

通过鼓励银行业机构到县域和村镇开展业务、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方式,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是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合机构股份制、银行化改革。寿光、青州、安丘农商行先后成功组建,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二是支持村镇银行加快布局。制定出台了一次性开业补助和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全市已有5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居全省第一位,年底实现村镇银行在各县市区全覆盖。三是小贷公司迅速成长。出台了《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见》,使其发展到45家,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截至2011年底,累计贷款101.7亿元,其中为5381家农户发放贷款51.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一半以上。

(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率先推进

坚持将完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作为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2009年就制定印发《潍坊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并列入全市金融重点工作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持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其中,寿光市坚持专业市场示范带动,形成了“农民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的“寿光模式”,山东省和全国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场会先后在寿光召开。诸城市借助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契机,建立完善了覆盖辖区的农村社区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安丘市坚持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涉农公共支出全部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有效地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方便了农民群众。截至2011年底,潍坊市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达到795万张,人均持卡1.18张,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设置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1001台,占全省的24%。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铺开,2012年又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2012年底前全面消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点,金融支付服务体系覆盖全市100%的行政村。

(三)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

针对农村贷款存在的“担保难、抵押难”问题,坚持完善担保体系、扩大抵押范围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三管齐下”,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系统性的信贷服务。一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已发展到57家,资产总额达到54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过亿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23家,截至2011年底担保余额达到148亿元,累计为6151家农户提供了7.2亿元的担保服务。二是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蔬菜大棚抵押贷款模式,并将抵押物范围扩大到林权、海域使用权、旅游景点、商铺经营权等8大类,全市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0亿元,活化了农村生产要素,提高了“三农”融资能力。三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信用信息共享办法》,多渠道采集农户和涉农企业相关信息,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信用户、村和镇”评定活动,大力推行农户信用评定和贷款需求“双覆盖”工程。除个别不具备信用条件的老年户、违法户外,全市170万农户全部进行了信用评定,基本实现了市域全覆盖,为农民贷款奠定良好基础。

三、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

促进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是保障民生政策有效落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遵循金融发展规律、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对实践的思考,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和公共服务水平,必须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两个方面的作用,坚持网络布局和服务创新同时推进,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一)放活发展,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向县域镇域延伸,形成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农村金融活力。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符合农村现有产权制度、覆盖广大农户的农户贷款担保组织,着力解决农村贷款担保难问题。

(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一是科学规划建设。立足当地实际,根据辖区内镇村地理位置、规模人口、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好金融支付网络布局,分层次配置相应的金融支付工具,保证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金融财政公共服务。要考虑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超前考虑网络布局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多采用便于迁移、容易拆装的移动设备,避免投资浪费。二是保持适度竞争。鼓励涉农金融机构采取不同形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形式终端服务,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以适度竞争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三是给予一定政策支持。针对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位置偏远、人口数量少和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布放金融基础设施成本较高、见效较慢等问题,对银行机构在农村的电子设备投入及运行维护费用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扶持,以提高银行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三)融合互动,打造金融财政公共服务新模式

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利用好金融服务网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民群众。改进涉农补贴发放方式,尽快梳理、整合各类能够纳入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涉农补贴项目,力争全部通过银行发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直接到达个人账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交通、教育、水电等公共事业缴费的应用,扩大市场基础,实现降低运营成本和方便服务群众的共赢。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以最低的收费、最优的服务、最好的网络,配合好各项民生政策和公共服务的落实。

(四)鼓励创新,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终端支付功能。从尊重农民现金支付习惯出发,改进现有终端和支付工具,研发推广操作简便、兼具现金及非现金支付功能的终端,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需求。主动适应农村新生代农民、知识型农民日益增多的趋势,加强与网络通讯部门的合作,推动应用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方式。二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进一步丰富银行卡产品的服务内容,促进银行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根据农民贷款“小、散、频、急”的特点,积极推进抵押担保创新,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三是大力拓展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提供套餐式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利用完善的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生产、投资、理财和就业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促进农民增收。

(五)健全制度,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在推进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把握,最大限度保障农民群众的资金不受损失。一是健全内控防范措施。针对新型支付工具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管制度,通过强化管理、技术防范和加强警示教育等手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农民资金安全。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支付领域联合预防机制和信息报告制度,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利用支付结算工具违规套现、民间借贷等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相互传递,营造“用卡放心、支付安全”的良好农村金融环境。三是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活动,建立个人征信记录,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制度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四是培养农民群众的现代金融意识。以农村金融网点柜面宣传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熟悉支农惠农政策和金融服务知识,培育农民群众用卡习惯,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可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朱强.基于农户需求变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构[J].调研世界,2010,(6).

公关服务篇3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公安局长会议精神,以服务创业、富民兴赣为主题,以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打造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努力规范公安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投资兴业环境,努力提升公安机关的履职和服务能力,努力加强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作风建设,在服务创业、富民兴业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巩固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以深入推进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为依托,建立完善公安机关服务创业工作机制,全力维护投资创业治安环境,大力整改影响投资创业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警企、警民和谐关系,促进全市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能力明显提高,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企业和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三、工作任务

(一)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要牢固树立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我市创业发展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服务大局中积极作为。

1、主动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全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和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跟进公安服务措施,促进我市投资创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立足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化解经济风险,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涉税犯罪和其它危及各类市场安全经济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2、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引发的风险因素和复杂情况,建立全方位、动态化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组织广大民警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了解掌握社会动态,着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破案追逃大行动,以“破大案、追逃犯”为载体,严打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黑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认真落实破大案与破小案并重的要求,努力提高破案能力。深入开展治安隐患大整治,深入重点企业、重点场所,围绕重点时段、重大活动,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集中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依托“天网”工程建设,切实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3、努力提高公安行政管理能力。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改进“社会人”管理,推动人口合理流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完善对危爆物品的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积极预防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组织城市交通的水平,依法严查交通违法行为,促进交通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提高公安机关窗口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出入境管理,为提高我省经济外向度、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创造安全便捷的出入境环境。深化消防安全整治,增强消防部队社会救援能力。

牵头单位:治安支队

责任单位:国保支队、经侦支队、刑警支队、消防支队、网监支队、交警支队、出入境管理处、禁毒支队

(二)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工作常态机制,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积极构建“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

1、积极完善“大走访”活动长效机制。把民警走访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创新爱民实践的载体,深入企业、社区和群众之中,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排解民难,化解民忧,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集中开展爱民实践活动。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爱民助民大走访,组织广大民警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向群众报告工作、警营开放日、警民联谊联欢等多种形式,增进社会理解,倾听意见建议。深入开展困难群众大帮扶,着力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大帮教,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青少年”活动,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积极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广泛开展警民交流、共建和谐警营开放活动,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促进警民良性互动。

牵头单位:政治部

责任单位:局直各单位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和创业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和省、市《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

政务和服务环境、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优越的创新创业成长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和社会环境。

1、进一步提升公安行政审批效率。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对去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回头看,确保“三个至少缩减30%”真正落实到位;全面执行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提高审批项目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数量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授权率;进一步废止或终止一部分许可事项和收费项目;加快建设全省公安机关统一的网上办事平台,推行公安行政许可网上审批;扩大机关精细化管理试点范围,大力实施政务流程再造。

2、进一步规范公安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对针对企业的必须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有效整改

前提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进一步深化公安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改革,推行行政处罚统一原则、统一标准的基准制度;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收费。

3、进一步优化创业者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严厉查处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强行指定中介服务等行为,坚决查处利用行政职权搞中介服务垄断的行为,全面实行中介服务市场化;严厉查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占”等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的刑事犯罪和违法行为。

4、继续加大投诉受理和查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环境的监测工作机制,深化“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工作,加强对创业者和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及时受理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严肃查处一切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影响机关效能、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牵头单位:局纪委监察室

责任单位:警务督察支队、经侦支队、治安支队、消防支队、网监支队、交警支队、出入境管理处、法制处、禁毒支队

(四)深化机关工作作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党建带队建”的思想,把公安队伍建设融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提高公安队伍思想政治水平、班子建设水平、教育训练水平和管理监督水平,以党建带队建、以党风促警风,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强化学习意识,完善训练机制,着力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坚定性、学习自觉性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

2、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把握服务重点,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

3、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工作中敢于突破、敢负责任、敢于争取,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

4、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

5、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

牵头单位:局直机关党委

责任单位:局直各单位

(五)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级公安机关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便民利民举措,使创业者人人知晓,形成政策落实倒逼机制,全面落实服务创业惠民政策;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服务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全力营造公安机关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和活力,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干事创业积极性。

牵头单位:政治部

责任单位:办公室、治安支队、消防支队、交警支队、出入境管理处

四、工作步骤

创业服务年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局机关牵头部门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于3月底前报市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公安机关和局直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五个方面工作任务以及各牵头部门制定的方案,创新载体,抓好落实,确保创业服务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各级公安机关要以五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量化、便于操作的科学绩效考核工作方案,严格绩效考评。各级公安机关和局直各单位要对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要进行认真总结,市局将对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卓有成效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后进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五、工作要求

创业服务年活动涉及面广,要求高,各级公安机关和局直各单位要全警动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由市公安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效能办继续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创业服务年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我市公安机关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便民利民举措,重点宣传公安机关服务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全力营造公安机关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完善制度,着眼长效。各级公安机关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将服务创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提高,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形成服务创业的长效机制。

公关服务篇4

一、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市公安局从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入手,围绕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这个主题,先后组织全市公安民警开展了“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和“淄博在山东中部率先崛起,淄博公安怎么办”等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求民警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三个有利于”指导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教育民警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做法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观念、人人都是经济建设推动者、服务者的观念,自觉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工作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市局率先建立了局党委成员联系派出所和部分企业制度,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8个基层派出所为联系指导单位,党委成员多次深入区县走访联系单位和部分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和法制环境。各公安分县局和有关警种也普遍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共确定203个基层科所队作为联系点。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共联系各级人大代表228名、政协委员144名。

为增进警民感情,从20__年开始,开展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送民警情,保一方安”为主要内容文秘家园的“情系民心”活动。去年,又组织开展了“大调查大走访”活动,进一步深入企业、厂矿、农村,体验生活,了解情况,发现解决问题。如淄川分局组织全体民警分批到企业与工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共同劳动,使民警切身感受到了产业工人的辛苦,增进了相互理解;交警支队组织基层单位民警着便服,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体会不同的交通参与者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使民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改革创新,提高效能,积极出台行政管理新举措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公安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着眼经济建设的大局,加大公安工作改革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执法活动是公安机关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加强作风建设工作的重点。为此,市公安局在强化民警端正执法思想培训的同时,还在完善执法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上狠下功夫,推行了案件主办人、法制员把关、执法质量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供了保障。公安部、省公安厅推广了市公安局建立法制员队伍的经验。20__年,在省公安厅组织的执法质量综合考评中,市公安局的临淄分局、桓台县局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四名,受到了省公安厅的表彰。去年,市局又被省公安厅确定为执法质量信得过单位,予以免检。20__年,为推进公安工作全面提速,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47项,制定了《公安管理全面提速的工作意见》,大幅度缩短了各项业务的工作时限,进一步下放了行政审批权限。去年,又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若干规定》、《关于依法保护干事创业者的十条规定》和《关于依法保护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合法权益的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新规定,交警、消防、治安、经侦、出入境、刑警等相关警种也都制定实施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公安机关行政效率的提高。如市公安局自20__年8月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始实施公民按需申领护照,大大简化了公民出国出境手续,方便了居民和企业,促进了对外交流;交警部门改革了“122”处警模式和车管所工作流程,提高了出警和办证速度。为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急企业群众所急,想企业群众所想,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要求民警能办的 事情马上办,推行了首问负责制,将接待、服务群众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名民警,有效杜绝了敷衍应付、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现象的发生;在全市户政、出入境、车管所等窗口单位和基层派出所均设立了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在工作方法上,进一步规范了治安安全检查行为,避免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和交叉检查。规定民警对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场所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一般着便装并出示证件;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实行事先预约制度,避免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坚持领导带队走访重点企业,在企业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近两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整治周边三无人员聚集、废旧收购点集中、“偷拿抢”及干扰生产问题严重的企业45家,侦破经济犯罪案件690余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300余万元。通过出台一系列措施,力求实现公安工作由管理限制性向管理服务型、由事后被动型服务向超前主动的转变,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工作就服务到哪里。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行政服务落到实处

措施再好,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为使服务经济建设的各项措施、规定落到实处,市局采取了一系列监督制约措施,确保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先后将三个规定的内容在《淄博日报》、《淄博晚报》、《鲁中晨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使广大群众熟悉规定的内容,便于进行监督。局领导在“全市政法机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新闻会”上,向住淄9家新闻媒体公布了三个规定,向社会公开承诺,以征得社会各界的监督。市局有关警种负责人走进市广播电台直播间,宣传公安机关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讲解改革举措,现场解答群众的热线咨询。同时,通过发放《警务公开手册》、明白纸、设立警务公开栏、召开新闻会等方式,把行政审批事项、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等能公开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向群众公开,方便了群众查询和监督。实行了挂牌上岗制度,所有窗口单位民警的姓名、职务、职责、联系电话及照片全部公开。坚持实行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公开审理制度,以公开促公正、促廉政、促执法水平提高。目前,全市公开处理的治安案件已占全部案件的74。二是做好结合文章。克服单纯的为服务而服务的思想,把落实服务措施与各项公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整体推进,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检查督导力度。先后制定文件、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公安机关必须由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还从政工、纪检、督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织检查督导组,采取面上检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各项服务措施和公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立警为公,树立形象,争创一流业绩

公关服务篇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公安机关要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肩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诚信型、开拓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内强素质,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创建学习型科(大队)、学习型警组、学习型民警,全力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学理论。把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首先坚持党支部中心组学习日制度,领导带头学习,带头研讨,放好样。其次开辟学习园地,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民警认真学习,通过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富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激发民警的学习热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民警头脑,促进民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奋发进取,从传统的公安工作方式、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牢固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做利民之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学业务。围绕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学中干、干中学”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组织好公安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法律、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等知识,使民警不断得到“充电”,拓宽视野。大力培植业务典型,促进业务学习。如选树基础工作标兵、执法办案能手、优秀桥区民警、窗口服务模范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比、学、赶、超的学习风尚。立足民警“能讲、能写、能跑、能打、能办案”的基本技能,把扎扎实实的岗位练兵活动落实到人、落实到位,要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建立适应实战需要的训练科目,加大训练力度,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控得住、战得赢。3、学技能。大力实施科教强警、人才兴警战略。在建立局域网和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加快金盾工程建设。着力抓好英语、电脑和驾驶等工具性知识的学习。通过英语和电脑工具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全体民警自学的能力和对外交流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二、外树形象,创建诚信型公安机关。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公安机关要围绕打造“诚信公安”的目标,强化诚信理论,构建诚信平台,以诚信保高效,以诚信赢民心。1、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修诚信之德。广泛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局民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努力做新时期诚实守信的模范。由此建立公安机关的信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2、以转变作风为切入点,树诚信之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民情,知民意,讲真话,出实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统一起来,本着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排查在规范执法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排查在服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警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执法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始终把勤政为民、公正执法、优质高效、服务群众作为公安民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3、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践诚信之行。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定》,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大力开展“讲诚实守信、创文明窗口”竞赛活动,选建一批文明标兵,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做到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深化“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文明塑造人;开展“向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认真抓好省公安厅服务软环境建设“双十条”和我局“六条便民利民措施”规定的落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深化服务措施;继续深化人民满意创建活动,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治安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与时俱进,创建开拓型公安机关。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摸索规律,讲究领导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目标,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1、抓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展的要求。创新就必须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突破老框框、老观念、老模式的束缚,善于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把握本质规律,大胆提出新的设想,总结出新的工作方法,迎接新的挑战。2、抓责任,奖惩分明。有责任才能有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切实履行好职责。抓工作一定要抓责任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一是要明确责任。把目标任务落实到人,明确时限进度,及时督导检查,使责任人充分认识自身应履行的职责,形成工作压力。二是要目标管理。以推行等级化管理和考核为重点,积极抓好公安工作综合考评和民警绩效考核等级评定工作,实行部门和民警等级管理制度,细化各个等级的部门和民 警奖惩措施,努力构建符合队伍实际、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要严格责任追究。落实责任,就不能怕得罪人,做“老好人”。对责任不落实者,不能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要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使工作不力者“丢面子”,不认真执行者“挪位置”,失职失责者“挨板子”,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干好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3、抓发展,争创一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推动我们工作上台阶的不竭动力,只有公安工作发展了,才能掌握社会治安工作的主动权,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因此,各个岗位的公安民警都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实现自身价值。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在队伍业务上求发展,而且要在硬件软件上求发展,为官一任,发展一方。坚决克服“不求有功,安享太平”思想,只争朝夕地抓发展,跟高的攀,跟强的比,争创一流,推动工作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为富民强市作贡献。四、转变作风,创建服务型公安机关。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着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服务和执法水平,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努力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推动公安工作全面“提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1、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是公安机关实践“三个代表”、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执法为民的第一要务,要牢固树立“创建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就是为经济建设最好的服务”、“公安工作也要出生产力”等观念,正确处理公安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摒弃就治安抓治安、就业务抓业务的狭隘思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二是服务意识。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切实把公安工作视角从单纯的打击管理转变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上来,自觉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思考、筹划和部署各项公安工作,提高公安工作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平。三是形象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执法形象”的意识,规范执法和服务行为,努力为促进经济建设作贡献。2、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维护社会治安与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坚决克服“抓稳定是本行、搞服务是帮忙”的片面认识,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想,在稳定环境中求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稳定。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克服“改善投资环境,就要放任黄、赌、娼”的错误认识,通过净化社会风气来优化投资环境。三是严格公正执法与积极主动服务的关系。坚决克服“要放开搞活,法律、政策就要松绑”的模糊认识,牢固树立按政策办事和依法行政的思想,牢固树立依法支持投资者发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思想,在执法中积极主动服务,在服务中严格公正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公关服务篇6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实际,不断加大从严治警和依法治警的力度,通过开展“大走访”、创建人民满意活动和实行警务公开、便民利民服务等多种措施,使窗口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的民警公仆意识淡薄、作风粗暴、接待群众“冷、硬、横、推”的问题有明显改善,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尤其是基层派出所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和文明服务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公安队伍建设,改善和密切了警民关系。

一、在新形势下,要下大力气解决窗口单位的“冷、硬、横、推”问题,务必要从提高服务质量上入手

首先,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解决窗口单位“冷、硬、横、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层单位特别是派出所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对外窗口,是贯彻落实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的关键环节。要充分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公安机关上下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树立起公安机关、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其次,各基层窗口单位要认真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严格考核,结合实际制定行为规范和具体整改措施,切实转变基层工作作风。

最后,各级公安机关要逐级建立责任制,对民警个人工作中出现的“冷、硬、横、推”问题,被群众举报查实或者被明察暗访发现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警务公开的力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二、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找到窗口单位“冷、硬、横、推”问题存在的症结

基层窗口单位“冷、硬、横、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公安干警在对待群众工作中缺乏感情,没有切身体验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没有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

1.注重实践,解决民警同群众的感情问题。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是公安机关落实“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要求的根本保证,也是长期以来制约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瓶颈和顽症。窗口单位公安工作要以深化民警同群众的感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以往单纯说教、灌输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缺点和不足,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中,通过民警自身的认识和感受,达到沟通心灵、促进理解、进而增强感情,提高民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其积极意义就在于在实践中体验、在自我教育中提高,从民警的内心深处真正打牢民警同群众的感情基础。

2.以实实在在的基层窗口单位的踏实工作有力地推动整体工作,形成信息灵、反应快,群众支持的良好态势。那些基础工作听起来没什么新鲜事,做起来却是一项“苦差事”,正是这样,窗口单位才日益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发挥出对公安整体工作的推动作用。要规范责任区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区民警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工作任务更加量化。其次,要拓宽信息渠道,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最后,要在“调解难”、“查证难”等问题上实现突破,提高办案效率。群众真正需要的往往不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利益和要求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而是是否有人真正能关心、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最大限度的让步。即使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他们也会给与最大限度的体谅。民警与群众平等相处,说话知心,所营造的气氛就足以体现出民警对群众的真诚。

3.在基层窗口单位如派出所提高服务质量使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作风在群众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群众工作使民警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各样复杂棘手的问题,在逼着民警必须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的同时,也使民警时刻接受着群众的监督。

三、强化窗口建设,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1.坚持“一次办、立即办、全天办、公开办”的快捷服务。(1)限时办结各类手续。对合理、正当的落户、迁移、登记、居民身份证等事宜,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理,一时难以办结的,要在期限时间内予以办理。(2)各级窗口单位要加强服务工作,做到每天有专人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答复。

2.坚持开展基层工作的全方位服务,即全程服务。(1)积极解决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耐心地向群众做出答复,取得谅解。(2)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各所和民警每月向单位、群众报告一次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3)认真接受群众监督。设立群众监督台、公开监督电话,接受执法执纪监督员和警风警纪监督员的工作监督,制定改进工作措施。(4)窗口民警热心解答群众在办理户籍、证件事宜中的疑难问题保证群众顺利办完,不出现差错。

3.坚持文明服务。(1)警务公开、全天候为群众服务。各所和民警都设立警示牌、留言牌、公开栏、宣传栏,统一印制“明白纸”,便民服务手册,公开办事程序及户籍手续,昼夜为群众服务。(2)严格按标准收费。按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注收费,不乱收费,不超额收费,不打白条。(3)把文明用语、忌用语打印成册,民警人手一份,使每名民警说话文明,举止得体。

公关服务篇7

一、引 言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其重大职责就是解决民生问题,这是当前最迫切的要求,是推进和谐 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建设服务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 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将财力投到以改善人 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 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 于改善民生的事业,近几年来一直提出提高公共 服务水平的各种口号,政府不断界定自己的职能范围,以便更加有效地去履行职能,为构建 和谐社会努力去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正是政府不断界定自身职 能范围的一种措施,其本质即通过机构改革政府明确自身职能,提高服务于民生的工作效率 ,切实提 高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是一个管理社会公共事 务的组织,政府机构的设置首先应当满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一方面,政府必须依据 自己的职能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好职责范 围内的事务;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又必须按照精干、高效、经济的原则,节约社会经济资源 。纵观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尽管不断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口号,但在历次改 革的实践中,无不按照“精简裁员”的思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在解决机构冗员等问题上起 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整体上仍没有触及政府机构改革的本质问题,没能真正地改善民生。

本文正是在此逻辑基础上,分析政府机构改革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本文第 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出简要回顾;第三部分给出研究模型,变量描述及进行初步的数 据处理;第四部分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结果;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并指出其政策涵义。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政府规模的相关研究,其中具有奠基作用的是(Buchanan an d Tullock ,1962)[1]在《同意的计算》中提出的观点:政府扩张是多数统治原则 条件下一部分 人积极选择的结果。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 政府规模:Timr. Sass(1991)[2](71-87)在Megdal(1983)[3](71-87) 和Edwards, L.N. and Edwards, F.R(1982)[4](405-425)的基础上研究政府结构 对于公共支出的影响。Timr. Sass(1991)认为,Megdal(1983)和Edwards, L.N. and Edwa rds, F.R(1982)忽略了布坎南和塔洛克的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结构的内生性。为检验政府 机构内生性指标的公共开支效果,他构建了 一个验证政府结构选择的经济模型,该模型在预测康涅狄格州的城镇的政府形式时表现良好 。Timr. Sass(1991)将公共支出水平分为教育支出和非教育支出,选取代表性民主来作为 衡量政府结构的指标。实证结论表明,政府结构看作是内生性时,教育支出不因为政府结构 而变化;政府结构指标定义为外生性时,教育支出则显著减少;不管政府结构设定为内生性 还是外生性,非教育开支都不受政府结构的一致性影响。Baqir(2002)[5](1318-135 4)选取了大量的样本 并且控制了影响政府结构特征的其他变量,建立了政府结构的模型,选取议会大小、人口数 量、人均收入、种族、收入不均等状况、教育发展水平来解释人均公共支出水平这一因变量 。他使用工具变量的办法来处理遗漏变量问题,使用30年议会规模的滞后变量 作为一种衡量议会大小的工具,其结果与使用OLS回归得到的结果相似,认为议会大小与公 共支出之间是正相关的。Lynn MacDonald(2008)[6](457-473)在Baqir(2002)的 模型基础上选取议会 的大小作为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加入了诸如时期、城市等的变量考察政府规模与公共支出 水平间的定量关系,选取了跨度为20年的数据得出结论为议会的大小并不能够显著影响公共 支出水平。

国内对政府规模的研究中有的文献指出限制政府规模是我国机构改革实践的核心问题, 透过历次 机构改革中关于如何限制政府规模这一问题而作出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安排,表明“小政府 、大社会”已经成为支持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史记,2005)。[7]还有文献 发现我国政府 机构改革一直没有走出精简与膨胀的简单循环,并阐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指出政府 机构改革关键在于更新政府理念,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走依法治编之路(王章维、马运瑞, 2005)。[8](张继政,2005)[9]有见地的指出深化机构改革的关键是正 确定位政府职能。(张雅 林,2001)[10]从量的角度出发研究政府规模,提出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 理效率、经济 增长、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建立“适度”规模政府的观点。实证方面,国内的文献大多采用 政府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来衡量政府规模,运用经济增长这一指标来检验政府规模是否达 到最优:(刘方,2006)[11]通过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经济 增长是政府规 模扩大的原因,但并没有检验出政府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张逸、姜欣,2005)[12]通过计量检验却得出提高政府消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的 结论。(马拴友,2000)[13]估计了 我国政府劳务的生产力、最优规模及其增长含义,发现我国政府劳务是显著生产性的。

通过文献梳理可见,国外研究主要建立在(Buchanan and Tullock,1962)的理论基础上 ,考查政府结构形式、政府规模对公共支出的影响,国内文献则主要以政府消费支出占GDP 的比例来衡量政府规模,考查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政府结构改革方面,国内也主要 从改革的特点总结、改革道路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下,鲜有学 者对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公共服务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从实证角度考察“精简机构”效果的文 章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在(Lynn MacDonald,2008)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结合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研究政府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以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 论,为政府机构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经验支持。

三、模型构建、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一)模型构造

本文在Lynn MacDonald(2008)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合中国的变量构建模型:

T表示地区i在时期t的政府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规模)、教育发展 水平、人均GDP等解释变量,β=(β1,β2,β3,…)是其解释变量的系数向量,αi 为截距项,代表地区间自发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别。本文选取1997―2006年间中国21个省市相 关数据研究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本文用到的变量如下所述:

1.政府规模。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主要有如下几种:(1)行政机构的规模。一般用行 政机构数量来衡量,但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政府规模的变化,如我国进行机构改革,撤 乡并镇,行政机构是减少了,但原来的各乡的行政人员也相应并入镇,并不能同比例地反映 政府规模的变动,所以这个指标在实证中很少有人使用。(2)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国内外 大多数研究都以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表示政府规模。

基于本文研究背景是政府机构改革下考察政府规模与公共支出的关系,为了更直观的描 述政府规模,本文舍弃上述的两种指标,而是采用新构建的两种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政府规 模:一种是人员规模指标(HUMANSIZE),另一种是资金规模指标(CAPITALSIZE)。前者用 各地区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数比当年人口总数比重来描述,后者用各地区行政管理费用总 数比当年的各地区政府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这两个指标之所以比之前研究政府规模的指标更 为直观,原因在于人员多,机构就多,相应地所需费用比例就越大。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 要内容即精简机构,有效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统计人员规模指标时,其中行政 管理部门人员的数据,1997年至2001年的数据来自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 和社会团体的人员统计数,2002年之后数据来自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人 员统计数,人口总数这项的数据选取各地区当年年底的人口数。

2.交互项(INTERACTION)。很明显用于衡量政府规模的“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 ”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两者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本文设置“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 ”的交互项,以更确切考察政府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

3.教育发展水平(EDU)。采用各地区教育水平在大专以上的人口数比上当年按照同 一统计口径核算出的各地区总人口数的值来衡量本地区受教育发展水平。本文认为教育发展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各地区居民的素质水平,进而影响各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需要的多少。

4.人均GDP水平(RGDP)。采用各地区的GDP总量比各地区人口总数之值。人均GDP水平 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用各地区当年的GDP总量比上人口总数,该指 标中的人口总数与“人员规模”指标中的人口总数是同一数据来源。该指标以1978年的消费 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各地区经济越发展,人均GDP水平也 会提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多。

5.公共服务水平(PSER)。将每年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各地区科教文卫的经费加总比 各地区人口总数的值来衡量人均公共支出水平,该指标中的人口总数与“人员规模”中的人 口总数是同一数据来源。本文选取该指标作为考查政府机构改革效果的被解释变量。该指标 属于社会性公共服务的范畴,这一类的公共服务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种个体需要,又是 一种社会需要,既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性,又由于资源有限决定了它使用上的竞争性。为消 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该指标以1978年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本文选取北京、重庆、浙江、天津、四川、上海、陕西、山西、山东、辽宁、江西、江 苏、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河北、广东、福建、安徽21个省市①的从1997年 至 2006年10年间的210个样本进行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数据全部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

(三)数据处理

J.M.伍德里奇②指出:“严格为正的变量,其条件分布常常具有异方差或偏态性,取对 数 后,即使不能消除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使之有所缓和”,因此,对于“公共服务水平”和 “人均GDP水平”采用对数形式。本文使用10年序列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进 行回归分析,为保证分析结果及模型的科学性,在进行检验之前,本文首先对序列进行单整 检验,在检验形式的选择上,首先采用图形观察这种经验做法,其次进一步检验趋势项或常 数项的显著性,以确定最后的检验形式。通过观察,本文分析的6个序列均满足趋势项和常 数项的检验形式,检验结果表明,除“人员规模”和“人均GDP 水平”稳健性不好,需进行 一阶单整外,其他4个序列均具有单整特征,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中“人员规模(HUMANSIZE )”及“人均GDP水平(LOG(RGDP))”均采取其一阶差分形式,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

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本文结合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探究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的内在关系,为使研 究结论更加科学可靠,分别估计四个模型。模型1包含以上所列所有解释变量及代表省际差 异的横截面哑变量,以全面分析衡量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的关系。为增强研究的可信度 将着重分析引入“人均GDP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的合理性,我们分别剔除了“人均GDP 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回归估计(前者为模型2,后者为模型3),分别与模型 1进行比较,考察这两个变量的引入是否显著增加了回归估计的拟合优度以及其变量本身的 显著性水平,以此检验这两个变量引入模型的合理性。另外,为了验证回归模型中控制区域 效应的合理性,本文在模型1 的基础上剔除区域哑变量重新估计(模型4),考察剔除区域 哑变量是否显著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

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文除对部分严格正数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外,在回归方法上进 一步减弱异方差的影响,采取广义最小二乘GLS(Cross-section Weights)法,并采取Whit e-period稳健方法以校正各省区异方差及时期异方差带来的影响。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设定时 ,面临着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问题,本文使用Hausman-test和似然F 统计量 来检验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选择。经检验,本文欲验证的模型1-3均遵循固定效应模型, 亦即表3 的回归结果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详细的Hausman-test和似然F 统计 量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观察到,综合比较模型1至4在GLS与OLS两种估计方法下的残差平方和,可以 发现在GLS下残差平方和明显小于OLS下的残差平方和,以此证明了本文选取GLS方法的科学 性,减弱了异方差的影响。通过对比模型1与剔除了“人均GDP水平”的模型2可知,模型2的 拟合优度小于模型1的拟合优度(模型1 R2为0.912,模型2 R2为0.8906)。再者, 在模型1中 代表“人均GDP水平”变量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因此,本文引入“人均GDP水平 ”可以减少遗漏变量的可能性,增强模型的解释力。

效应的Hausman-test检验 零假设:随机效应存在,即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模型1模型2模型3x2统计量14.119629**16.32013350.904572***自由度544固定效应的似然F 统计量检验 零假设:不存在固定效应模型1模型2模型3F统计量17.588349***17.48906922.937932自由度(20,163)(20,164)(20,164)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

为验证模型中加入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科学性,构造剔除了“教育发展水平”的模 型3。模型3的R2由模型1的0.912显著下降为0.8593,而且代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变 量在 模型1中非常显著(在1% 水平下显著),以上表明“教育发展水平”指标对于本文的分析也 是非常关键的,剔除该指标,将显著影响模型的合理性与结论的说服力。本文还估计了含有 区域哑变量(模型1)与剔除区域哑变量的模型,模型4中拟合优度R2为0.8157,显著小 于模 型1的0.912,也证明了本文分析中区域哑变量的重要性,从侧面证实了在自发公共服务提 供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效应。

在对解释变量分析之后,本文将重点分析模型1的有关结论。模型1的R2为0.912,F 统计 量在1% 水平下显著,“人员规模”、“资金规模”、交互项、“人均GDP水平”及“教育发 展水平”的系数均是显著的,连同以上关于引入各变量的检验一起,表明模型1的合理性与 很强的解释力。

“人均GDP水平”、“教育发展水平”两个指标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人均GDP水平”和 “教育发展水平”均可以增强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与预期相同。各地区公共服务水 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GDP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带动民众对 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交互项的影响下,“资金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要同时取决于“资金规模 ”的系数、交互项的系数与“人员规模”的均值,“资金规模”的系数为负,很容易使我们 得出错误的结论即“资金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负相关,但是这个系数只是度量了当“ 人员规模”为零时的影响,而“人员规模”为零的情况又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样本中最小 的“人员规模”也约为0.005697)。估计“资金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偏效应,样 本 中“人员规模”的均值是0.009452,所以在“人员规模”的均值上“资金规模”对“公共 服务水平”的影响是:-7.7236+1557.98*0.009452=7.002427。因此本文得出“资金规 模” 与“公共服务水平”呈正相关。“资金规模”越大,“公共服务水平”越大;“资金规模” 越小,“公共服务水平”越小。

同理,仍旧是在考虑交互项的前提下,“人员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取决于 “人员规模”的系数、交互项的系数与“资金规模”的均值,“人员规模”的系数为负同样 只是在“资金规模”为零的时候才有意义(在这个样本中最小的“资金规模”约为0.0326 11),因此这个负值并不能作为考查“人员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相关性的依据,本文 采取相同的方法估计“人员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偏效应,样本中“资金规模”的均 值是0.091695,所以在加入“资金规模”的均值后,“人员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 影响是: -67.5469+1557.98*0.091695=75.31208。因此本文得出“人员规模”与“公 共服 务水平”呈正相关。“人员规模”越大,“公共服务水平”越大;“人员规模”越小,“公 共服务水平”越小。

本文选取了“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两个指标来衡量政府规模对公共服务的影响, 从上面的结论可知,代表政府规模的两个指标均得出了与“公共服务水平”呈正相关的结论 ,即无论是从人员的角度还是资金的角度,政府规模变大,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反之亦成立 。从模型结论中,还可以看出,“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具 有正向交互作用,即更高的“人员规模”有助于提高“资金规模”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 响,反之亦然。即他们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不可偏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历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不断的精简机构。从表面上看,似 乎机构精简了就能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反机构规模变大了公共服务水平就会下降,两者 是负相关。但是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却是两者相关性为正,即“人员规模”和“ 资金规模”变大,公共服务水平相应的会提高,或者说要想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就要扩大 “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结合我国政府机构的背景,各界一直在呼吁并努力实践提高 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一直在改善,公共支出总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即政府在不断地 加强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干预,这就要求有更多的行政人员服务于政府,即以行政人员来代表 的政府规模就要求不断变大,同时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比例也不断提高,实证结果刚好印证 了现实情况。

五、结论及政策涵义

本文利用1997―2006年10年中国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为提高模型的说服力,本文选取“教育发展水平”、“人均GDP水平”以控制干扰因素的 影响,进而从人员和资金两个角度构造政府规模指标考察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间关系 。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呈正相关。本文认为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的过程中,致力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客观上要求政府规模的增大,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政 府规模朝向一个高效、有序、健康的方向增长的标尺。我们应当把精力主要放在思考政府机 构改革过程中“精”是什么、怎样“精”等问题,以此才可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少 走 弯路,实现有序、高效的改革历程。本文的分析结论,不仅仅在于证实了政府规模与公共服 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以思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同 时还可以逻辑的推理出当前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质,摒弃单纯追求人员数量裁减和行政管理费用削减的改革思 想。 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是以消除人员冗余为目标的“精简”过程,但实质上改革却造成“减而 不精”的尴尬局面,深究其根源,在于没有认清改革的实质问题。且不提行政人员裁减和费 用削减面对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但就人员裁减和费用削减本身就值得商榷。本文研究表 明,政府规模(人员与资金两个角度)与公共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一味追求数量 “ 精简”的改革思路,其发展路径必然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悖。近期我国行政管理 体制 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其实质是在认清 “政府”、“市场”边界的基础上,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机制,发扬民主,完善法律法 规的政府行政体制重建的过程。

不得不提的是,回归分析的结果严重依赖于模型与数据的选择,本文研究结论还 需要更深刻的理论支持,更科学的结论还需更加复杂以及更加缜密的理论析释才能得到,这 也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注 释:

①为最大程度提高样本的可靠性,消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等导致的异质性, 本 文剔除、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内蒙古及港、澳、台的样本数 据,选取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的2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用于回归分析。

②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76 页。

主要参考文献:

[1]Buchanan, J. M.& Tullock, G.1962,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Timr. Sass 1991, “The choice of municipal government structure and public

expenditures”, Public Choice 71.

[3]Megdal, S.B. 1983, “The determination of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s

and the principal and agent relation: A case study” Public Choice 40(1).

[4]Edwards, L.N. and Edwards, F.R. 1982, “Public unions, local govern ment structure and the compensation of municipal sanitation workers”, Economic

Inquiry 20 (7).

[5]Baqir, 2002,“Districting and Government Overspend ing”,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10(6).

[6]Lynn MacDonald, 2008,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tructure on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s” Public Choice 136.

[7]史 记.政府规模与政府机构改革[J].公共行政,2005(10).

[8]王章维,马运瑞.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教训与可行对策[J].政府改革与创新 ,2005(3).

[9]张继政.试论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J].理论学习与探讨,2005(5).

[10]张雅林.适度政府规模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 (3).

[11]刘 方.经济增长与政府最优规模关系[J].经济纵横,2006(12).

[12]张 逸,姜 欣.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2005(11).

[13]马拴友.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财政的最优规模[J].世界经济,200 0(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Size and Public

Services: Evidence from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Lu Wei1 Shan Shuang2Abstact:Giving further expansion and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ot her important fa ctors on the basis of Lynn MacDonald (2008),this paper empirical analyzes the r elationship between size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via Fixed-Effect and

GLS (Cross-Section Weight) measurement with related data from 21 represented pro vinces of China during period of 1997-2006.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 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ize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which d eviates from reform ideas of “streamlining” in the current government reform,

公关服务篇8

解决一个矛盾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着力解决一个主要矛盾。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突出反映。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的机遇,又面临“矛盾凸显期”的挑战。只有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如失地农民、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等。他们中很多人存在着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以及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等问题。近年来,呈增加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大了社会风险程度。防范社会风险,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拉美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更加重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搞好两个服务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应以搞好两个服务为前提。

一是政府职能应转到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其本质都是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应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的焦点在于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的不公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90年代要素市场化中的“寻租”问题,近年来土地批租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资本市场等领域出现的腐败迹象。这些问题,不但形成了少数暴富阶层,侵犯了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而且减少了社会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广大群众的不满。

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行政性垄断,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和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是政府职能应转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和谐、可持续的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我们的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经济结构调整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尤其应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体。一是通过促进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保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二是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救助、义务教育和救灾等问题,尽快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对话机制;四是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五是扩大公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各利益主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

创新三个理念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并坚持三个理念。

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的理念。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首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应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公关服务篇9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一、目前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随着资本市场和经营市场对管理要求的深化,这种“分散”式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需求来讲已经有很多弊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省公司不能完全了解完整的会计信息

对于省公司来说,“分散”式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只存在若干个报表的汇总和合并的主体,也就是说省公司性质的会计核算主体是不存在的,而省公司的财务信息只是简单地经过汇总生成的几张主要财务报表,因此并不存在全省的明细账与总分类账,在这几张报表之外、对省公司更有价值的经营信息不能清楚地得到。

(二)不能快速地传达会计信息

“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方式下,省公司需要的会计信息只有在会计期末时才会有各个地市分公司汇总账目后得到,因此存在很大的延迟。而现在随着市场的发展,要求经营信息必须快速地反馈到省公司。

(三)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

在“分散”的管理模式下,由于各个地市分公司的财务部门独立进行账簿的设立,因此各个地市分公司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方法。

(四)各个地市分公司会计工作人员很难保持独立性

在分散型的管理模式下,各个地市公司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存在不确定性。在内部财务管理上,各个分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向分公司的管理者汇报结果,同时也要向省公司财务部汇总结果,因此在地市分公司内部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将面临双重压力,因此很难保持工作的独立性。

二、实现会计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必然要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分离

从工作职能上来看,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处理账务,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并且要符合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与法律法规;而管理会计工作主要涉及企业理财,就是要为企业筹措资金与财务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在共享服务中心工作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中影响决策成功相关性比较低、重复度较高、工作量比较大可以集中处理,这样就可以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

(二)会计财务共享服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企业运营等起到统一作用,而多级不同架构的企业组织可能导致财务职能重复设置,那么会计职能独立循环,不能及时得到新的信息,在这种经济环境下,那么由于要提高财务服务的水平,就要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与口径、标准化的流程和优质高效为追求目标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就必将成为必然。

(三)会计财务共享服务带动规模效益

从会计核算情况现状可以看到,目前,各分公司大部分财务职能模块是相似的,特别是会计核算职能,各单位基本上大同小异,许多工作都是重复进行,比如财务的应付账款、营收管理、资金的支付等,这些职能活动的特点是:基本由专业人员完成,大多属支持性流程,易作标准化处理,信息化水平有保障,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因此,完全可以将地市分公司相同的职能进行重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三、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内容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架构

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人员的整合,整合后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是一个庞杂的机构,并将占用很多的人力资源,那么对于这个机构在省公司的管理体系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的架构,以及财务共享中心与省公司财务部、财务共享中心与分公司财务部之间的定位都需要进行明确。下面就几种模式进行了思考:

1.在省公司成立单独的部门,与其他单位进行并列,在业务上接受财务部的指导,这种模式将对人员编制的可行性带来很大挑战;

2.在省公司不成立单独的部门,在财务部下设此机构,人员视同直属单位进行管理,在业务和行政上均接受财务部的管理和指导,这种模式对人员编制有较大的灵活性;

3.成立单独的直属中心,行政上与其他直属中心进行并列,在业务上接受财务部指导,这种模式对人员编制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

成立的省级共享中心应该包括目前的会计核算的操作层面,在整个规划中,还应该考虑将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进行共享,演变成全公司的共享中心,而不应仅仅是财务共享中心,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规划的前提下,分布实施。首先,进行全省层面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集中,其次,将支撑共享中心的部分职责纳入,下一步考虑物流、计划建设等部门可以共享的内容进行分析,论证可行性,最终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目前ERP下所有操作层面的集中。

(三)远程报账的实现模式

目前本地网具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在具体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各地市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本身的特点提供贴近式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标准化服务,以及单据的及时传递和流转将是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在实施远程报账过程中,一般存在两种模式:“邮政快递”和“影像系统”。

1.“邮政快递”模式

在该模式下,需要建立远程网上报销系统,实现资金远程支付。在具体操作上,该系统可以嵌入办公司自动化系统,并实现分层次审批流程,在本地网前端,由分公司财务部最后参与流程审核并对原始凭证进行把关,以保证原始报账手续的合法完备,省财务共享中心根据电子审批流程实行资金支付,原始附件可以由地市通过邮寄或现场送达的方式送交省财务共享中心。

公关服务篇10

关于收费价格与物业服务项目的再公示

按××市物价局要求,同时,应大厦部份业主(使用人)建议,我们再次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大厦”物业项目的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内容公示如下:

收费价格的确认

××××大厦物业服务费的收取,其单价确认主要是依据××市物价局20__年5月22日“关于‘××大厦物业管理收费标准’的批复”。(注:文中的“××大厦”,亦即其后更名的“××大厦”)

《批复》明确,××大厦物业服务收费按“四级”标准收取,即,每月每(建筑面积)平方米:

房屋属性

收费项目

收费单价

备注

商业、办公

物业服务费

××元

合计××元

设备更新资金

××元

住宅房住宅

物业服务费

××元

含电梯使用电费

20__年1月16日大厦一届业主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除向大厦业主委员会呈报上述收费单价和收费依据外,针对本大厦出现的“住宅房办公或经营”这一特殊情况,物业公司提出此类情况收费单价确认的建议,一并报呈“业委会”并获批准。

据此,对住宅房办公或经营,区分二种情况:

房屋属性

界定条件

物业服务费单价

住宅改办公或经营

属地注册

××元

非属地注册

××元

物业服务与管理的内容(服务承诺)

按20__年8月9日,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大厦一届业主委员会双方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市房管局备案)约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受托向××大厦业主(使用人)有偿提供下列服务与管理:

1、房屋建筑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楼盖、屋顶、外墙面、承重结构、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等。

2、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包括: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共用照明、高低压配电间、中央空调、高压水泵房、消防设施设备、电梯、公共通道等。

3、市政共用设施和附属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道路、室外上下水管道、化粪池、沟渠、池、井、停车场等。

4、公用绿地、花木的养护与管理。

5、附属配套建筑和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

6、公共环境卫生,包括公共场所、房屋公用部位的清洁卫生、垃圾的袋装化管理和集中处置、清运。

7、公共秩序的管理和服务,包括物业区域内公共场所、各种车辆的行驶、停放及其收费的管理。

8、安全护卫管理服务。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大厦内的安全、监控、巡视、门岗值勤、协助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9、管理与物业相关的工程图纸、住用户档案与竣工验收资料。

10、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业主(使用人)精神生活。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依约承担和享有下列义务和权利:

1、根据有关法律及本合同的约定,制定物业管理制度。

2、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3、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本合同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采取批评、规劝、警告、制止等措施。

4、可选聘专业公司承担本物业的专项管理业务,但不得将本物业的管理责任转让给第三方。

5、负责编制房屋、附属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绿化等的年度安全检查、小修养护计划和大中修方案,并组织实施。

6、负责编制物业管理年度管理计划、费用使用计划及预算、决算报告。

7、负责向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收取下列费用;

(1)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按年提前收取;

(2)车辆停车费:按年提前收取;

(3)生活用水费:按表计加收二次供水电费,按双月收取。

(4)公共部位用水、用电费用:按实际使用量及其建筑面积分摊,按季收取。

8.每六个月向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公布一次经营收入,物业维修、养护等费用收支账目。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服务质量承诺:

1.房屋外观:完好整洁;每3年清洗外墙1次;公共内墙、走廊楼梯等装饰每3年粉饰1次;公共防盗门、防盗网每3年刷新1次;

2.设备运行:电梯按规定时间24小时运行;水泵等设备每日检查1次;

3.房屋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屋面及房屋渗漏7日修好(晴好天气);

4.公共环境:道路每日打扫2次;室内外排水每天检查1次;化粪池、阴井每周检查一次,其中,化粪池每年清理一次,阴井每季清理一次;

5.清洁卫生:

(1)公共部位、消防通道、电梯前室通道每天清扫2次;

(2)电梯卫生每天清扫、保洁2次;

(3)公共用水池半年清洗一次;

6.

交通秩序:室内停车场一天24小时值守;7.保安:实行24小时保安制度,每天巡查8次;固定岗设点;消防监控室、大厅门岗;保安设备:对讲机、警械;

8.急修:停水不超过2小时;停电不超过1小时;下水道、阴井、化粪池堵塞不超过1小时;

9.小修:报修2小时内开工;

10.业主户内维修,或应要求而提供的各和特约服务,双方另行协商费用。

管理人员素质:文明礼貌接待业主;服务周到及时。

各位业主、使用人,物业服务和管理是一种有偿的企业经营活动。作为物业公司,我们能够体谅每一位业主、使用人,你们都期望也有权利在缴纳物业服务费的同时得到更高的回报和满意的服务;而每一个服务管理过程中付出辛苦与热情的“物业人”也都期盼从汗水和笑容中收获到应得的报偿。所以作为物业的拥有者或使用人,你们有理由要求“物业人”所提供的服务是“质价相等”的,而物业公司也必须遵循“质价相等”这样的规则,才能够在愈来愈激烈的物业管理竞争市场中站得住,走得稳。

我们期待您的配合!我们更期待您的监督!

服务投诉电话:××××××××转8118,×××××××××(×××)

价格举报电话:12358(市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