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2:52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1

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060―01

一、主题墙饰现状

主题墙饰是指幼儿活动室中的装饰。作为幼儿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幼儿老师必须做好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工作。幼儿教师大都自我设计并完成活动室的主题墙饰,虽然教师长期接触幼儿,对幼儿的特点和习性非常熟悉,但是主题墙饰实际起到的作用的确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互动效果。究其原因,一是幼儿教师自我设计的主题墙饰,虽然尽可能为幼儿考虑,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成人的思想观念,认知观念和好恶观;二是设计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体现幼儿特点,但是由于缺少幼儿参与,因此主题墙饰只是简单地起到了对幼儿的色彩吸引,而不能产生内容上的吸引。

二、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的意义

1. 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离开家,第一次走进幼儿园往往会因为周围环境出现变化产生哭闹、沉默寡言、不合群等多种不适应状况。加强主题墙饰的营造有利于帮助幼儿克服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消极情绪,激发幼儿天性,使幼儿尽早地融入和小朋友一起的幼儿园生活。

2. 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一是主题墙饰要根据孩子对事物好奇的特点,多设计小动物和植物等形象。这些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形象往往会成为幼儿活动期间的讨论对象,而且还会引发群体讨论;二是主题墙饰要根据幼儿爱动的特点,为幼儿自我设计提供空间。

3. 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不能简单地通过设计不同的动植物而成为幼儿口中议论的对象,因此,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幼儿在主题墙饰中获得团结协作的道理。幼儿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墙饰,将主题墙饰的装饰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进行,并通过不同部分的合理分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质。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其实就是想方设法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饰的设计当中。一是幼儿教师在对主题墙饰的设计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人文素养,比如将古代精卫填海的故事、孝子暖席的故事等多种蕴含古代人文关怀思想的内容作为墙饰的主旨内容进行设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尊重父母,艰苦耐劳的品格;二是对墙饰设计过程的设计。幼儿老师可以有意地让幼儿父母参与到墙饰设计当中,通过幼儿、老师、家长三方互动,共同营造三方和谐关系。

三、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的有效方式

1. 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就要初步做好规划。一是幼儿老师要充分与幼儿做好沟通工作,做好每一期的主题墙饰的主题选定工作,并让幼儿根据选择好的主题进行想象和设计;二是要针对设计墙饰主题的特点和方向,对幼儿选材进行方向性的指导。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2

(一)主题墙饰缺少统筹,随意性强

幼儿园的创设环境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主题墙创设作为幼儿园创设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存在着不足。首先,主题墙的墙饰缺少统筹规划,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随意性太强,没有从全局出发。主题墙的设计在保证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前提下,还应该注重去宏观掌握,不能太过分散不成一体。而现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就太过随意,没有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全面考虑,整体上把握主题墙饰的设计。

(二)主题墙饰缺少持续性设计

幼儿园在主题墙创设的时候,总是缺少持续性。主题墙的设计关系到能否吸引幼儿学习与娱乐身心的兴趣,因而设计不能显得固定与死板。主题墙的设计缺少阶段性的设计与变换,教师在课程准备的时候,可能某一个阶段的内容能够连贯表现出来,可是这些也只能让幼儿学习比较单一的东西,缺少变化,不能丰富幼儿的思维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教师进行主题内容讲解的方式是以提供图片的形式供幼儿观看为主导的,这样或许会因为图片的设计漂亮形成亮点,但却不能实质地提供具体的东西让幼儿收获知识。而在具体的主体开展过程中,又往往忽视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特点,将主题墙设置成了不会变化的墙,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中学习。另外,主题墙创设活动一旦结束,教师就把“主题墙饰”的创设活动当做已经过去的东西匆匆略过,没有体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三)主题墙饰设计单一,教师主导性过强

主题墙饰在设计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设计单一的困境。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幼儿与家长反倒只是参与的角色,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这样就不利于幼儿与教师、家长之间更好地交流与互动,从而将幼儿的参与流于形式。主题墙饰的主题单一,就不利于幼儿从中学习更丰富的内容,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解决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主题墙创设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规划

每个班级都设有自己的主题墙,将主题墙饰分为两个板块:上板块和下板块。上板块就是上位墙饰,这一板块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内容作品等的展示和具体的主题内容的介绍;而下板块也就是下位墙饰,主要是师生之间互动使用的,可以设置一些互帮互助墙、探索之旅墙以及各个区域墙等具体的墙饰,让幼儿在不同的墙饰环境下自己动手,实现幼儿之间实质上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达到了环境与幼儿之间交流的目的。这两个板块中,上位墙饰是偏于固定的,而下位墙饰是需要随时变换的。在不同的时刻,下位墙饰就需要随时跟着变换更改。比如,按照不同的节日或季节进行主题内容的调整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具体的节日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节日之时,我们在感受节日的同时,对相关节日的知识进行收集增加幼儿的课外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主题墙的创设需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将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发展的内容包括进去,使得幼儿可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主题墙创设需随时变化,保证阶段性设计

主题墙的创设需要随时变化的,不能太固定,这样无法给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与幼儿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体现幼儿在环境设计中的主动性。环境创设需紧跟时代的变换脚步,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化而随之不断地调整变化。首先,随着幼儿的兴趣而变化;由于主题墙的创设还需要幼儿的参与,并非教师独立去完成,所以就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与开拓。这其中,教师就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具体动手与操作情况,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兴趣点。然后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兴趣的平台。幼儿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引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使得幼儿愿意主动去操作,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随着设计的具体课程安排的展开而变化;通过课程的展开,与教学课程主题相结合,紧密配合主题进行主题墙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前期准备之时主要是介绍课程并进行资料的收集。课程进行的时候则是对幼儿作品进行展示设计主题墙,要密切把握幼儿学习的内容,将活动的设定与幼儿所学的东西保持一致。通过主题墙的设计来实现幼儿课程的前期准备、后期总结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主题墙创设以引导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3

【关键词】幼儿;活动强;装饰

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幼儿园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要完成好此任务,对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主要原因是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虽然贯彻幼教新《纲要》多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较大改进,但教师在如何运用周围环境,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如:以往我园每学期开学初,教师总是要花几天的时间找资料布置教室、进行环境创设,而且一学期或一年才换一次,幼儿对老师的作品一段时间后就不感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园组织教研组认真研讨,进一步学习新《纲要》精神和《福建省幼教指南》,教师在教育观念、目标、策略上都有教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如何组织幼儿参与幼儿园活动墙面的装饰”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让幼儿参与设计、动手制作,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幼儿园活动墙面的装饰与每月教育活动主题相结合

幼儿园活动墙面的装饰不仅起到美化作用,而且要起到教育作用;以往幼儿园活动墙面的装饰在学期初教师一布置就用一学期或一年,通过对《纲要》的深入学习贯彻,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为基点,各班将墙面的装饰与每月教育活动主题相结合,教师根据每月教育活动主题,确定每月进行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使教育更具体、更全面、更丰富多彩。

二、让幼儿参与活动墙面的装饰

幼儿园活动墙面装饰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体现“处处有教育,处处是创造”的理念。因此,我们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这样才能体现墙饰的真正意义。

1.幼儿活动墙面的装饰要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是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前我们的墙面装饰都是学期初教师自己构思、自己动手制作的,现在我们强调墙面的装饰要以幼儿为中心,教师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角色,是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幼儿的大朋友,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引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创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2.幼儿园活动墙面装饰的内容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园活动墙面装饰的内容要在结合每月主题的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确定本月所要装饰的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涂画、制作、推陈出新,他们会感到无限快乐。如:大班幼儿在十月份的主题墙面创设中,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创设有“金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园”:墙上贴上成熟的稻穗,幼儿由自己粘贴、画、制作组合的“苹果树”,“”等,这些内容都是小朋友通过主题的学习和老师一起共同讨论确定的,幼儿从中获得主动学习和选择的机会,从而更好得到发展。

3.幼儿园活动墙面装饰的材料

幼儿园活动墙面装饰的材料要取自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创造,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或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旧挂历、喝过的酸奶瓶、牙膏盒等都是很好的资源;结合主题、季节、周边环境进行创设。如:布置各种各样的“种子展览”、“树叶粘贴画展览”、“亲子作品展”、利用海边的沙、贝壳等资源进行创设。

4.幼儿园活动墙面的装饰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即要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孩子们都能在各自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也要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在幼儿园活动墙面的装饰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全班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各班的活动形式可根据年龄不同来组织,小班幼儿一般采用集体的形式进行创设,中、大班幼儿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设,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让幼儿自由合作选择伙伴,同时教师要起着观察、引导的作用,对个别幼儿要加强引导、鼓励,促进发展。

三、幼儿自身感受、体验、表达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和美感

1.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核心是美术启蒙教育,其实质是完成美术的审美、创美的任务。美术教育的任务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注重情感的培养和自我表达、精神创造的满足。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装饰活动室墙面,而装饰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因此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体验以前教师布置教室的辛勤劳动,更加懂得要珍惜爱护环境。

2.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装饰活动室墙面,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逐步学会主动地观察、寻找、发现周围生活环境中感兴趣、美的事物。尝试探索、选择工具材料,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见、所知、所想和对事物的深刻印象和情感体验,使幼儿从小获得主动学习和选择的机会,从而更好得到发展。

3.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装饰活动室墙面,学习和同伴一起用喜欢的方式表达、欣赏、评价自己和他人创作,学会合作与分享。如:每次完成墙饰作品,幼儿都是喜悦的表情,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以前教师辛苦创作的墙饰,幼儿高兴欣赏几天后就冷下来,如今,幼儿对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总是流连忘怀,每当下课时幼儿总是围在自己的作品前不断欣赏;在离园时总是要请爸爸妈妈来欣赏自己的创作――这又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4

一、墙饰与主题教育活动间的互动

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的教育内容相配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小班新生入园,面对新环境、新朋友分离焦虑不可避免。为了让幼儿能够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强烈愿望,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创设了主题墙饰“我爱我家”,设计了一列长长的火车,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贴在一节节的车厢上,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温馨的氛围中,减轻了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我是乖宝宝”“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墙饰,用照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幼儿一日生活中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午睡、自己游戏的情景,直观地再现幼儿生活,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都好奇的摸一摸,还要带着爸爸妈妈看一看。幼儿在与墙饰环境的互动中引发了幼儿积极情绪,减轻了分离焦虑,使幼儿感受到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乐趣。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发展的过程。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参与墙饰的创设更有意义,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设计参与者。我们在互动墙饰的创设实践中不难发现,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思索、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快乐的圆圆”主题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并找出生活中圆形物体,用照片展示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使孩子直观地看到“圆圆”朋友,激发了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而“圆圆魔法师”则是幼儿大胆想象用圆形拼粘和进行圆形添画,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释放的空间。在主题“快乐的圆圆”墙饰的创设中我们还结合季节特征,通过去公园游览后与幼儿进行讨论,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取孩子的想法来确定主题墙饰创设内容。

二、墙饰与幼儿一日生活间的互动

“用生活来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墙饰的创设在幼儿生活活动中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就拿幼儿喝水来说吧!孩子们在园一天,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饮水量不够,容易上火。而许多孩子又往往不爱喝白开水。如何让这个平淡的生活环节富有新意,做到两全其美呢?为此,我们创设了“小花快来喝水吧!”墙饰。我们用五颜六色的橡皮纸制作成小花,将孩子的照片粘贴在花心上,又制作许多小水滴。孩子们每喝一次水,就给小花也“喝”一次水,孩子们自己从柜门上取下一个小水滴贴在粘有自己照片的花瓣上。这样不仅记录了孩子喝水的次数,使老师心中有数,还使孩子从被动喝水变为主动喝水,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效果十分明显。再如“不露小肚皮”墙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常常会有露肚皮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我们用镜子制作成可爱的小雪人,用彩色吸管做成插棍笑脸娃娃,背面贴上孩子的标记。每次幼儿都可以在小雪人前面照镜子整理衣服,整理好后就可以翻动小标记笑脸娃娃就会露出甜甜的笑容。这个方法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墙饰充分地与幼儿一日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主动发展。

三、墙饰与家园间的互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发展评价需要教师、家长及幼儿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家园同步越来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富有创意的墙饰环境创设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参与者、理解者、支持者,促进家长、幼儿与环境的三维互动。如在“蔬果宝宝”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折纸、绘画、撕纸等美术活动创设了“我爱吃蔬菜、水果”的墙饰。墙壁在孩子们的手中会“说话”了。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蔬菜水果对小朋友身体的益处。不爱吃蔬菜水果的现象大有好转。我们在自然角与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列车”“蔬果宝宝乘坐热气球”的情境,特别是在主题活动“可爱的蔬果宝宝”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活动,家长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他们的奇思妙想中孩子们一个个变成了可爱的蔬果宝宝,既融洽了亲情,又把家长和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了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互动。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5

关键词:主题背景;节日体验活动墙饰;精;巧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23-1

幼儿园墙饰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的墙饰中,比较普遍的有与教育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饰,有常规性的主题墙饰,有各个活动区域的背景墙饰,有其他功能区的背景墙饰等。本学期,在我园“主题背景下幼儿节日体验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理论的指导、引领下,各组各班尝试以主题背景为依托,进行节日体验墙饰创设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墙饰内容的选择突出“精”字

1.精——源于主题。

基于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深入,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在“主题背景下幼儿节日体验活动实践研究”中,“主题背景”是开展所有节日体验活动的支撑,这对于节日体验活动墙饰的创设也不例外。我们尝试以主题活动开展为线索,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水平,制定了学期开展的节日活动计划,如针对九月份开学第一个主题:小班“我上幼儿园”;中班——“我长大了”;大班——“认识我自己”的内容,结合开学时段,我们精准定位,拟订了“开学节”,于是,根据主题开展的线索,节日体验活动的需要,由教师引导,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师幼共同参与的“开学节”墙饰创设借着那股开学的东风乘势拉开了序幕。

2.精——源于幼儿。

体验式课程要求教师以童眼看世界、看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前提。我们的教师首先根据孩子的需要对节日体验墙饰进行框架创设,鼓励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内容,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最后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而不是以往的由老师包办,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动手的能力。如,大班在“采摘节”活动来临前,带领幼儿参观园内的小果林,感受果树的成长变化。此时有孩子发现了背向阳光的一棵小橘树上的橘子特别小,而且还是绿绿的。接下来的“为什么”环节,教师充分抓住了问题的契机,鼓励幼儿回家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答案,第二天,孩子们有的带来了查找到的“植物生长的秘密”,有的在家长的协助下搜索到了“果树的变化”的录像……于是,教师灵机一动,将幼儿的答案和自然角相结合,如将植物生长的秘密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在自然角墙面,在采摘节墙饰中,增添了水果的营养、果树的生长等许多知识性的图片和幼儿参与的“我喜欢吃的水果”……由此可见,节日体验活动的墙饰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

在主题背景下,每一个节日体验活动的开展和推进,就节日体验墙饰而言,教师都会遵循尊重幼儿的原则,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节日墙饰,使节日墙饰的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3.精——源于生活。

在平时生活中,每当有节日来临时,教师善于抓住契机,创设容易引起孩子关注的墙面。如:新年来临前,各班结合元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新年”亲子活动,并将活动情况用图片、录像方式进行记录,如中二班的活动中有一个由孩子照顾蒙住双眼的父母过魔幻森林的环节,针对此环节的表现,由幼儿评出各种奖项,如:亲子最佳默契奖、最佳小大人奖等,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制作小红旗、五角星,用于发奖,活动结束后将照片展示出来,把奖品(红旗、五角星等)粘贴在获奖孩子照片上方,形成了一块关于元旦节日教育的主题墙饰。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更融洽了亲子间的情感。

二、墙饰的构思布局体现“巧”字

1.巧——富于动态性。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打破长期不变的单一的墙饰创设格局,突出幼儿的参与性,才能给予幼儿更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节日体验墙饰记录着幼儿节日体验活动的足迹和经验的建构过程,因此,节日墙饰创设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在主题背景的支撑下随着节日活动的开展而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

例如,在“国庆节”节日,教师建议幼儿与父母一起收集有关国庆的图片、照片、图书等资料,然后让幼儿根据他们对国庆的理解,相互讨论节日墙的呈现方式。最后,大家决定将创作的“我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再将长假期间过后旅游、其他各地庆国庆的见闻照片增添到了墙饰中,有的孩子还和家长一起设计了爱国宣传海报等。这样的墙面环境动态地展示了幼儿学习的轨迹。

2.巧——充满生命力。

在节日体验活动中,节日体验墙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表现、交流的平台,幼儿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展示个性化的自我。节日墙饰环境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展示幼儿的所思所想,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这样的环境才是有生命力的。

例如,在开展“世界粮食日”时,我们将所有小班年级组孩子创作的“白米饭”作品呈现在走廊的瓷砖上,用艺术画轴进行装饰,旁边还配上了《悯农》的古诗图,既美化了公共环境又富有教育意义,这样的节日墙饰成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好渠道。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6

一、室外环境充满生机

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能够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绿色是我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大门,紫荆吐翠,香樟挺秀,满眼郁郁葱葱。校园内每幢建筑、每个角落都是“绿色育人”的天地。主教学楼两旁,花圃连片,绿树成荫,令人陶醉,围墙上绘有幼儿环保主题画……正是这富有儿童情趣的乐园和“绿色育人”的浓厚氛围,吸引着每一位新来的小朋友。

二、室内墙饰科学合理

我们在进行活动室墙饰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墙饰的作用。如小班教师在活动室布置了“我喜欢的水果”的墙饰,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时,经常会进行区分颜色、为水果排队数数等游戏。墙饰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发挥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在进行墙饰设计时,我们还强调墙饰内容应与本班当前的重点教育目标相结合。例如,中班有个阶段的教育目标是“认识春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感受天气的变化、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同时又还在活动室墙上布置了孩子们赏花、放风筝等情景的画面。这样的墙饰不仅对孩子有吸引力,而且能使他们受到美的教育。

三、环境与教研融为一体

幼儿园活动室是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室内环境要体现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探索精神,体现幼儿、教师、家长的参与和互动,体现新观念下多种经验、信息的整合,体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巧妙利用,体现教师的巧思与创新。如我园大一班从剪纸入手,开展“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每个主体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与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也是教师成长提高的良好途径。

四、让幼儿积极参与者环境创设活动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7

关键词:创建 幼儿园 物质文化

幼儿园文化建设可大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面;二是精神文化层面。幼儿园物质文化是是以物质为载体,传递着幼儿园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幼儿园精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幼儿园物质文化的创建

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幼儿园物质文化要从环境文化的营造、墙面文化的设计、区角文化的展现来实现。

(一) 环境文化的营造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隐形教育者,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完备的教学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都是育人的良好文化,在校园环境的规划布局上,在校园环境上追求文化品位,努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室外环境文化有花坛、长青树、草坪、走廊、亭台、假山、雕塑、室外玩具、动植物园、迷你游戏屋、水池、沙滩等。这些文化元素要合理布局,必须保证可靠的安全性。还要精心设计,美观大方,符合幼儿的个性特征。花草树木要有致分布,形成春开花、夏成荫、秋结果、冬有青的校园绿化景观。亭台走廊要有迷宫的感觉,沙滩水池能有亲临大海的感觉,大型玩具要有仿生物造型。

幼儿园的室内环境文化有教学设施设备,如桌椅、乐器、幼儿作品展示区、幼儿学具放置平台、视频展示台、桌面玩具存放柜等。这些设施设备要充分利用,要不断更新,不能为摆设。这些设备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游戏、锻炼的良好场所。幼儿园的室内环境文化还有生活设施,如餐具用品、寝室、洗手间、卫生间、消毒间等,这些生活设施为幼儿的一日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积极完善设施设备的同时,要利用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在走廊里、过道上布置一些幼儿的手工美术等作品,让幼儿尽最大可能参与到环境中来,让他们有小主人的感觉。在墙面上装饰一些幼儿很熟悉的卡通图案,这些彩色图案有给幼儿以无限遐想空间的感觉,还要体现小朋友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讲卫生的画面,还要反映小朋友开动脑筋、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的画面等。

在幼儿园环境文化创设时不能一成不变,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楼梯、走廊、室内的装饰物,要符合当前所在的季节特征;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要与活动主题相呼应,创设相应的活动区,并在区域内围绕主题投放相应的材料;环境创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要与教育目标相符合。如主体环境要考虑发展孩子的美感,要考虑幼儿身心的谐发展,环境创设要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为目的,环境创设要尽量使用乡土资源和废旧材料,要有环保理念。

幼儿园的环境文化要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理念,整个环境文化要做到和谐、高雅、细致、精巧。幼儿园的环境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召唤起教师和幼儿对美的追求,陶冶教师和幼儿的情操,使教师和幼儿思维敏捷、心旷神怡,从而激发教师和幼儿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二) 墙面文化的设计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内容包括:我爱科学、保护地球、幼儿园像我家、童趣、手拉手、春游等。主题墙的设计和布置最好能让教师和幼儿动脑动手,让他们在墙面上创作设计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做即展示了师幼劳动成果,又使师幼在内心体验劳动成功的喜悦感。

在主题墙的设计布置上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如明亮度、对比色搭配运用,能够使色彩在相互的衬托中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主题墙饰的版面主要由背景和前景构成,背景主要是指由过渡色、单色构成的背景画面,前景则是指标题、文字、图画或图片,协调好背景色和前景色的颜色搭配,是确保版面完美感的关键。

(三) 区角文化的展现

在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和活动室设置的生活角、阅读角、科学角、音乐角、体育角、卫生角、气象角等都是幼儿园区角文化的展现。浓厚的区角文化氛围能让幼儿的日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比如游戏区内,许多废旧材料的运用更为幼儿提供了创作、表现、展示才华、模仿生活的机会。在这些小空间中,幼儿无拘无束,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感受发现的乐趣,提高了想象力、观察力,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区角文化首先要能吸引幼儿,要体现趣味性,要能打动幼儿。其次要体现独创性,要立足于班级特色,要立足于生活实践,要能便于操作。

总之,幼儿园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环境文化、墙面文化和区角文化的品位,实施环境育人的价值功能,才能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园物质文化创建要注意的事项

(一)在注重文化氛围营造的同时不能忽视深层文化的打造

从建筑物、墙壁、道路到花坛、草坪、亭台、长廊,以及运动场、活动场、楼道、教室、幼儿寝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凡是能承载文化的地方,都应该打上文化的烙印,散发出文化的芳香,让人为之一新,为之一动,精神和心灵都受到震撼。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上要以精神文化为引领,打造价值文化,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团队精神,这些才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和力量。

(二)物质文化建设要有个性特色

盲目照搬制造文化“拼盘”,内容丰富而斑斓,追求形式多样化新,追求感官的刺激敏感,却没有核心的文化价值,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个性,这种物质文化貌合神离,到头来只具有观赏性,难以积淀为幼儿园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三) 在致力于物质文化粉饰的时候还要注重文化的积淀和创新

幼儿园文化突出在新上,新的校舍、新的装饰、新的设施。新的装备、新的形式、新的花样、即使是旧的东西经过翻新装饰也焕然一新,在古籍里寻章摘句,以显示文化的厚重。在用今人的名言警句来表现现代的文化意识,校园里的表象文化可谓是五彩缤纷、斑斓壮阔,给人一种文化氛围的感觉,然而却少了一种文化的后重感。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8

【关键词】主题墙 互动 幼儿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60-03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马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环境,对幼儿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过程中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而主题墙饰不仅给幼儿以美的感受,陶冶幼儿情操,同时应提供给幼儿主动参与、共同制作、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良好空间,真正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的良性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 主题墙饰与课程之间的互动

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处于这么大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和关注,这时教师应从与幼儿的交谈中,及时捕捉幼儿的这些疑问,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

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受到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出现了焦虑情绪。那么如何激发他们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随之而来的主题《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就产生了。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让幼儿从介绍自己,认识老师和同伴、班级环境、幼儿园环境,进而延伸到认识自己的物品和标记,了解摆放的地点和方式,了解基本的活动和规则。

新的环境产生了新的主题,而新的主题又创设了新的墙饰。教室的梁上悬挂的爱心天使,上面粘贴了孩子在幼儿园里各种活动照片,让整个环境变得甜蜜温馨。幼儿在介绍自我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照片带来,我们共同制作了“大手牵小手”,看看哪个宝宝最棒,星星最多。“宝宝画展”记录了孩子在园的第一幅涂鸦作品,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是孩子情绪的表达、认知的表现。“DIY”的版块展示了孩子的心灵手巧。主题墙中更是系统地展示了孩子在这一主题中的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那里记录着孩子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自己洗手、安静进餐、独立午睡,做操、游戏、搭积木、看书、唱歌……墙饰展览出来,使墙饰与课程之间互动起来。

二 主题墙饰与教学的互动

人对客观世界形成一定的认识、态度、行为,实质上是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结果。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研究表明,幼儿获得的直接信息刺激的内容越丰富其发展得越好。因此,环境作为幼儿每日身临其间、直接感知的客观存在,作为教育影响幼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应成为幼儿的一个最直接、最丰富、最形象的信息来源。

小动物是孩子最喜欢的朋友,在饲养区旁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一幕:孩子们簇拥在那里和它们一起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尤其是小白兔和小鸡,都喜欢摸摸它们那毛茸茸、软绵绵的身体,给它们喂一些好吃的食物。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引导幼儿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种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走进了《我爱小动物》这一主题。首先发动家长朋友和孩子一起展开“动物之谜——大搜索”。在两天的时间里,孩子从各种渠道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秘密,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孩子拿着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讲得头头是道。为了便于幼儿欣赏,发挥群体的力量,幼儿园把孩子带来的资料在走廊里布置了一个展区,取名为“动物之谜——我的发现”,并且根据资料的内容归类分为“出生——外形——食物——家——过冬”五个版块。孩子们课间、餐后喜欢三三两两围在那里,相互欣赏与介绍自己的发现,于是孩子从中了解了不少关于动物的知识。当然,这一版块的作用不仅如此。有时,它还是活动的知识铺垫,有时它是活动的延伸,更是孩子相互探索和学习的园地,相互交流和表达的天地。然后把孩子在这几周中获得的知识和制作的作品布置成多个展示区,一方面加强幼儿间的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向他人展示的窗口。

“动物”这一主题涉及的内容太多也太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只能捕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知识将不断丰富。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出强烈的信息性,使环境成为一个辐射量很大的信息源,有利于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广博的信息。在墙饰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

三 主题墙饰中的师生互动

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在瑞吉欧教师眼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地去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1.尊重——放开幼儿的手

在主题墙创设中,要求教师充分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以幼儿发展为本,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如小班《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大主题,幼儿园搞了一系列的“三八”感恩节活动。通过亲子制作感恩贺卡、亲子游戏、送鲜花、喂蛋糕等活动,让孩子感受和表达对母亲的爱!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谈话活动,孩子们有的说:我要亲亲我的妈妈!我要送妈妈一串项链!我要帮助妈妈干活!我要听妈妈的话!我长大了,要送妈妈一双漂亮的高跟鞋……于是,让孩子自由选择折、剪、画、粘等多种形式表现美好的祝福,精彩纷呈!有的折了一朵郁金香,有的用圆形贴了一串项链,有的画了一个漂亮的妈妈……然后笔者对每件礼物都进行了文字说明,从而共同完成了“送给妈妈的礼物”这块主题的内容。

在主题墙创设中,教师应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去想、去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发展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也表明,教师要提供空间,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主题墙真正成为幼儿自由表现的空间。

2.关爱——满足不同幼儿所需

墙面创设以幼儿作品为主的,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但是不同水平的幼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地进行指导。

如在创设中班主题墙《快乐的家》中,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要求能简单地涂色、剪贴;对能力一般的幼儿则要求在感知各种漂亮房子的基础上能进行绘画、剪贴;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构造,运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新颖、奇特的房子,并通过学习小组协商来布局家的摆设和人员的构成。教师则要根据每位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进度,鼓励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主题墙的创设。因为环境的教育不仅蕴涵在环境中,也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在创设过程中,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促进和谐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的现状,及时调整环境布置的策略,更好地进行环境与幼儿及教师之间的互动。

3.互助——在合作中创新

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合作互助的过程,这种互助不仅存在于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同时存在于幼儿和教师之间。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尽量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大到活动室,小到走廊、教室角落,并且不断变换环境,体现主题墙环境的“动态化”,让主题内容无处不在。

在创设大班《我要上小学了》主题墙时,为了给幼儿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用纸箱制作了一个大房子,称之为“未来小学”。这个环境既是教具,又是一个“大操作台”,并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幼儿们可以不受限制,自由地在其中大胆探索交流和表现。鼓励幼儿分工合作,按兴趣进行活动。分成几个区域创设:漂亮的教室、各种活动室、宽阔的操场、美丽的走廊等。幼儿们一直很兴奋,表现出了高度的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了作品。在教室的另一角,还有幼儿在用大型积木共同搭建“我们心目中的小学”。有的幼儿提出了对小学生活的困惑,如小学的厕所在哪里?中午可以午睡吗?小学生上一节课要几分钟?通过讨论和研究,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对提出的问题和最终的答案,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主题墙上进行展示和分享。幼儿们在开放的、多方位的、动态的主题墙饰中不断思考,享受着探索的快乐。

每个幼儿都参与了制作,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己也很能干,从而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只有通过大家的团结合作,教室的活动环境才会更加美丽。

4.发展——给幼儿以挑战

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主题环境逐渐丰富,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幼儿学习参与的写照。因此,对于主题的内容,幼儿园始终做到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活动内容的连续性。

如中班《美丽的春天》这个大主题中,主题墙展示了百花齐放的自然景色,有蒙蒙细雨,有嫩绿的柳树、小草,有春天的桃花、迎春花、油菜花,有可爱的燕子等……随着主题的步步深入和拓展,幼儿的思维也在不断扩散。通过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信息,各种资料逐步呈现在画面上,从自然景色的变化,从动物的变化到人们的活动,不断深化主题内容。如在自然角中种植种子,饲养小蝌蚪,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组织春游、放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针对春天的知识面的扩大,把幼儿所探索的问题都一一展示了出来,让幼儿在充分感受、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春天。当孩子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含的教育内容,欣赏别人时,引发幼儿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自主、积极地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和环境的改变,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

四 主题墙饰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三维互动

所谓三维互动,是指主题墙饰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三维互动。的确,要实现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以及家长之间、幼儿与物体之间的互动,少不了环境的支持与介入。只有让家长参与到富有创意的墙饰环境创设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创设小班《大家一起玩》主题墙时,充分调动了家长的资源,帮助幼儿共同收集玩各种玩具模型,各种玩具图片,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收集的过程中,不仅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并使孩子了解了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达到了

授之以渔的效果。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主题墙“我喜欢的玩具汽车”、“怎样和朋友一起玩玩具”、“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等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教育价值。

在创设大班“我爱我家”主题墙时,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来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首先让幼儿以“家庭小记者”的角色尝试用调查的方式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及相互间的关系,调查前以小组为单位商量、讨论如何调查、记录以及制订调查表的项目,鼓励学生以符号或绘画的方式表现。这个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在幼儿一张张富有个性的调查表上记录着爸爸妈妈的期望、最难忘的事情、最开心的经历等,让幼儿学会了通过多种途径体验家庭的温暖、关怀与快乐。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与墙饰积极互动,也带动了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充分意识到,只有通过大家的团结合作,活动室的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在前面所述的“大家一起玩”、“我爱我家”主题中,家长不仅记录幼儿讲述的照片、图片里的故事,在主题墙展出后,幼儿与家长一起欣赏着,家长与家长一起欣赏并相互讲述给幼儿听,增进了同伴间的相互了解。墙壁“开口说了话”,促进了家长、幼儿与环境的三维互动。

在家长亲子活动、半日开放日主题活动中,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做做、玩玩、画画、唱唱的欢快气氛中,既融洽了亲情,又把家长和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了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互动和多元表达。

主题墙环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总之,一面好的主题墙应能更好地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能为幼儿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更好地引发幼儿的互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是融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等众多价值于一体的交互载体。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走入幼儿世界,倾听幼儿的想法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确立主题、提供支持、选择适宜的方式逐步延伸,让幼儿在与墙饰的真正互动中获得发展。

让孩子成为主题墙饰的主人,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让墙饰真正放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成为孩子心中的渴望!

参考文献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9

结合课程,突出主题与目标性

走进活动室,醒目的互动墙跃然眼前。只要看一下四周的墙面,就会大致了解本班最近在_展什么主题的活动。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也会时不时地聚集在互动墙饰前,讲述交流、回味快乐、体验成功。例如:“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预备小学生”互动墙饰,就围绕“我想了解有关小学校的一些事情――参观小学校――自己努力的方向”等几个板块创设互动的情景,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融语言、社会、艺术等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于一体并加以迁移、整合。在“我也来跳绳”的互动墙饰中,通过对幼儿实际水平的了解及活动的发展、调整,产生了以下分主题的活动。即:怎样学会跳绳?(跟别的班的小朋友学、老师教、在家练、跟爸爸妈妈学)――跳绳中发生的趣事――我看到的小朋友跳绳的样子(练习画人物的不同姿态)――不会跳绳怎么办?(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臂力等)――绳子的玩法一哪种绳子好跳?――跳绳比赛等。由于墙饰是幼儿天天关注的环境,所以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一次次活动的拓展,互动墙饰的主题也随着幼儿的活动情况和教育目标得到了层层推进。

衔接活动,注重互动及参与性

互动墙饰的创设过程,也是一个师幼、幼幼、家园互动的过程。例如:围绕“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教师可以事先在墙面上“留白”,让幼儿自行设计,共同探索。此时,正值国庆节前后,孩子们有的去了外地旅游,有的到附近的公园游玩,他们都采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漂亮极了。他们觉得,把这些叶子放在墙上供大家欣赏,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作为教师,要支持孩子的想法。随后,孩子们围绕“叶子”提出了许多问题。于是,在追随孩子们想法的基础上,又展开了第二个板块的活动――“我想问一问叶子”。幼儿们纷纷问道:“叶子为什么有的黄,有的绿?”“叶子里的筋是什么?”“叶子为什么到秋天就变黄或变红?”在没有教师思维的限制下,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参与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请孩子自己想办法。有的幼儿说,在图书区看书时找一找答案;有的则说,要问爸爸妈妈,如果他们不会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参与的广度在孩子们的谈话中逐渐地扩大了。譬如,幼儿冯译天的妈妈在网上查找了答案并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挂在了墙饰上;幼儿张炜辰把书皮画下来订在墙上;把相关这些问题的书放在图书区,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在图书区查找答案。当孩子们早上来园时,喜欢牵着妈妈的手,给妈妈讲墙饰上的内容,墙饰此时便成了备受大家喜爱的、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总结经验,体现开放与生成性

互动墙的内容,应该随着活动主题的展开,而不断深化、丰富和调整,并永远向儿童开放。例如:在有关“幼儿园里的杏树和海棠树”主题的基础上,孩子们引发了“果实”“种子”的分课题。在“我来试一试”幼儿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将“石膏粉+水”进行搅拌,放在动物模子里晾干,就能做成石膏小动物。在多次的操作后,他们总结出了做石膏小动物的各种不同的经验。有的孩子说:“水倒入石膏粉中,必须快一些搅拌,要不石膏粉就会干。”说明这个幼儿知道了石膏粉遇水就凝固的道理。有的孩子则说:“水倒入石膏粉中,搅拌得稀一些,做出的石膏小动物特别光滑;如果水放得少,当揭开石膏小动物的模子时,石膏小动物就会碎,或者做的小动物很粗糙。”这些都是孩子们总结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生成了用各种模子做东西的活动,进行了石膏粉与水的比例的探索实验等,互动墙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有趣。

整合资源,强化自然与发展性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伙伴。在互动墙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并将活动的主体构思,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等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创作,帮助孩子记录,鼓励幼儿画一画,然后粘贴、展示,按时完成计划等。例如:在表演区的“小熊请客”互动墙饰中,为了给小熊家准备道具,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有的用布做成了小书包;有的用纸盒做成了小盘子,里面放小鱼、小虫和肉骨头;有的幼儿给小熊布置了一个家;有的用硬纸板做故事中的小动物头饰等。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资源,能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实验前:对主题感兴趣47%,互动频率40%,促进幼儿发展60%。实验后:对主题感兴趣90%,互动频率93%,促进幼儿发展100%。实验前后对比发现:幼儿主动参与互动墙饰,与墙饰主题的确立有密切关系。如果主题的来源是幼儿感兴趣的、能够满足幼儿需求的,那么幼儿与其墙饰互动的频率就多,幼儿的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递进式的发展。反之,主题的来源是教师为幼儿确定的,结果就会相反。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对美国幼儿园环境朴素现象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8(3).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篇10

关键词: 主题墙 幼儿 互动

杜威指出: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也自然就跟着改变。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促成人与环境之间的不断提升。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教育者应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但在当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墙面的布置,存在着教师意志多、幼儿意志少;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点缀。由此,墙面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为了使墙面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墙,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主题墙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主题墙与课程联系起来,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主题墙的创设应尊重幼儿的意愿。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给孩子买东西,大人看好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大人觉得好的东西孩子未必就一定喜欢,家长这时就会苦口婆心地给孩子做工作,直到说服孩子为止。在主题墙的创设上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中班“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中,我就曾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场面。幼儿在美工区做完国旗后,按照惯例要把作品布置到活动区墙面上,当时我就嫌幼儿动作太慢了,于是拿起幼儿制作的国旗一面面“竖”在墙上,在贴的时候,还摆出了一个扇形的图样。贴完后,正想沾沾自喜的时候,艺艺小朋友毫不客气地把我给她贴好的国旗很小心地撕下来,贴在扇形的正上方,而且没有像我一样黏四个角(我当时考虑的是能牢固些),而是黏了左边的两个角。我一走过去,她马上解释:“沈老师,这样粘,国旗就能飘起来。”多么好的想法,差点给我抹杀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身上,没有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所有的布置都放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方便幼儿与环境的交流。在规划上,尽量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图案、颜色等。老师也要常蹲下来,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幼儿的能力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主题墙的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

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我们应使幼儿通过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但在目前,教师在墙面布置和投放材料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对材料的设置和投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很少研究。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幼儿通过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主动学习,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教育价值,了解每一个墙饰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教师要经常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创设墙饰中成为构建自己知识的主角。比如,在大班实施“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充分借助墙饰这个教育“平台”,在墙面上贴上了许多幼儿搜集来的各种关于“秋天的花”的图片和幼儿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幼儿们饶有兴趣地认知秋天的水果“桔子”,还提出了桔子皮可以做“花”的大胆设想。于是我们就不失时机地抢抓教育契机,及时准备制作材料,为幼儿创造动手制作的机会。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桔子花就应运而生了,而墙面上先前布设的绘画作品和饰品就成了幼儿急切想更改的目标。添上栩栩如生的“桔子花”后的墙饰,对幼儿而言更具亲和力,更有吸引力,而且拓展了想象力,提升了动手能力。

三、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应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幼儿的学习源于兴趣,由此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三性”,经常动员幼儿自己搜集、制作布置材料,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设计墙饰的主题,而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找到各自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汽车”中,我们努力切合幼儿的兴趣点,积极动员幼儿搜集日常的废旧物品,如废纸盒、瓶盖、“汽车挂历”等,让能力强的幼儿运用废纸盒、瓶盖等来制作“心目中的汽车”,让能力弱的幼儿则动手剪贴“汽车挂历”,共同参与布置、丰富主题墙饰。这样不仅可以向幼儿渗透环保意识,深化环保教育,而且别具一格,充满生气,可以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关注点”。

四、主题墙的创设要和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主题墙的创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墙面布置提供了依据。孩子们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以作为资源的)、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身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扩大环境,使得环境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每天、所接触到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其影响。在环境创设尤其是在主题墙的创设中,让幼儿真正参与到其中去,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单纯的传授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原先的讲解示范等直接的策略不再是主要的创设手段,更多的是适时介入。在与主题墙的互动和对话中,幼儿的学习更主动了,兴趣更浓厚了,而且幼儿的素质教育在主题墙的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化编.幼儿教师的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