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俭的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17 07:14:55

关于节俭的名言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1

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5、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7、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8、一粥一饭汗珠换。

9、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0、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11、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12、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13、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14、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15、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1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7、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18、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19、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20、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21、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22、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23、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24、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25、紧紧手,年年有。

2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7、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28、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2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30、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32、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3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3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6、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37、君子以俭德辟难。

3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40、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2、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4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4、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4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8、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49、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50、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51、奢侈乃德义之灭亡。

52、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5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

54、成由勤俭败由奢。

55、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56、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5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5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60、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61、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2

新年前夕,在河北省委书记的陪同下,踏着皑皑残雪,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特困村骆驼湾村。逐一走进困难群众家,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他对同行的同志说,要把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当晚,总书记的晚餐是红烧鸡块、阜平炖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四个热菜;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总书记还特别交代,不上酒水。四菜一汤,再加简单的主食,如果按照市价算也不过几十元钱。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就是为了解我国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据报道,在深圳视察时,没有安排任何宴请,没有入住深圳迎宾馆的1号楼,而是选择了另一家酒店,入住了一间普通套房,吃饭也选择了自助餐。

多维解读

1.细节彰显风范。一份普普通通的菜单,传递的意义却并不普通。作为党和国家的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伊始,就处处展现出其亲民、朴素的作风。无论是入住普通套房,还是四菜一汤的简朴,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领袖的风范。

2.推进节俭国风。的简朴,如同一面镜子。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躬行节俭之举,推行节俭之措,自觉抵制奢靡之风,打造节俭型政府,从而推进节俭持国。

名言为证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莫言:夫人包的饺子最好

母亲的勤劳节俭和温厚贤淑,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人生记忆的起点。“岁月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用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紧缩。”在母亲离世后,莫言创作出《丰乳肥臀》,讴歌了母亲这一生命创造者的伟大。

莫言的节俭从很多事情上都看得出来:常年都是两套正装换着穿,公文包常年是那么一个,午饭也从不下馆子叫外卖,也没见他喝过除了水之外的饮料,公司私人掏钱的聚餐也是几乎不参加。要说几年前,他曾带领国内记者代表团去日本北海道访问。五年之后,在某次公开活动中,当年同去的一位记者发现,莫言居然还穿着去日本时穿的那件羽绒服。这对于莫言来说,却很寻常,他不讲究吃穿。少年时想当作家,是因为听说“腐败”的作家一天三顿都能吃饺子。等到声誉日隆,他最高的个人享受仍是在家吃夫人包的饺子。这也是他成名以来一贯的生活态度。2012年12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莫言与夫人杜勤兰在当地华人华侨举办的欢迎宴会前,与众人一起包饺子,他说:“今天是我来瑞典吃得最好的一次,感觉像回到了家里面。”面对巨大的荣誉和蜂拥而上的媒体,这个农民出身的作家,依然保持着庄稼人的朴素与勤劳。

多维解读

1.紧守美德。一个人做一回“绅士”并不难,不过要将美德坚守一生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将母亲的教诲铭记一生,这是莫言成功的基石,也是他人性的另一道光彩。

2.宠辱不惊。在他没有成名之前,吃一顿饺子也许是对他最好的奖赏;成名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这种朴素的品质,并大方地将这种朴素传递给世界,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了。

名言为证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

舌尖上的浪费品出苦涩

日前,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这个数字大得吓人。

“舌尖上的浪费”一般发生在哪些群体身上?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不同的群体,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尽相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而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

浪费食物绝不是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我花我自己的钱,我浪费关你鸟事?”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对这种浪费食物现象,就不能止于道德批评,还应该引入惩罚机制。

多维解读

1.敬畏粮食。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的是对食物的亵渎。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更何况不少人经历过饥馑年代,对饥饿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更应该敬畏粮食、杜绝浪费。

2.关注民生。“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美味,而“舌尖上的浪费”让人品出的只有直抵内心的苦涩。尤其当看到这样的对比画面,更让人感觉不是滋味:一边是珍馐美味被倒进垃圾桶,另一边却是农民厨房里冰冷的“馍馍”。关注民生,当自杜绝浪费始啊!

名言为证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谚语)

勤俭原来不能分家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做“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两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一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多维解读

1.勤俭持家。有句谚语说:“勤勉是幸运的右手,节俭是幸运的左手。”只勤不俭,就好比是端了一个没有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也会坐吃山空,其结果还是要受穷挨饿。可见勤俭有如人之双手,鸟之双翼,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警醒自我。小到个人的修身养性,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谈勤俭节约。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时时若能以这一美德警醒自我,幸福也许便在你眼前。

名言为证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3

【关键词】 “俭廉”文化;内涵;当代价值

一、引言

(2013)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中指出: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侈浪费,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再强调反对奢靡之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勤俭节约、秉公执法是官员的基本准则。目前,国内对于孝廉、道廉、释廉等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俭廉文化研究的较少,虽有略述,但对于俭廉文化的内涵、特征、地位等缺乏深入研究。俭为廉之根,廉为政之本,本文试图从廉政文化的角度,对俭廉文化的内涵及特征进行研究,提炼出“俭廉”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领导干部俭廉实践的提高,构建出倡导俭廉文化的理论体系,为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提供有益借鉴,最终促成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俭廉”文化的意旨

1、“俭廉文化”的概念

俭,俭朴、节俭,不奢侈浪费。“俭,省节也”《国语・周语下》中说:“夫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是说在住、用等方面的节省。《荀子・富国》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这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消费方面的节省,对财用、资源的节约。俭是指生活朴素,节财敛用。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论语・述而》)

“廉”的论述最早出现在《仪礼・乡饮酒礼》:“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曰:“侧边曰廉”。许慎《说文解字》说:“廉,仄也,从广,兼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此与广为对文,谓控埔病A之言敛也。堂之边曰廉,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贾子曰:‘廉远地则堂高,廉近地则堂卑’是也。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廉,隅也。又曰:廉,棱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由此可知,廉之本义为古人堂屋之侧边,其特点是有隅有棱,引申义即为清、俭、严利之类的行为品格。对于段氏的“廉之言敛也”,徐灏注笺说:“‘廉’有‘收敛’义,故《释名》曰:‘廉,敛也。’《孟子》曰‘顽夫廉’,《管子》曰‘礼义廉耻’。廉者耻于贪冒而不为,故俗习专以不贪为廉,不贪特‘廉’之一隅也。”

俭与廉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这是清代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的精辟论述。意思是,廉洁是做官极为重要的依靠,而节俭又是能够保持廉洁的重要保证。一句话高度概括,为官清廉在于俭。

所谓的俭廉文化是指官员关于俭的理念、道德、精神、价值观及在执政过程中清廉不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俭廉”文化的内涵

根据文化的内部结构,俭廉文化可分为下列几个层次: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行为层。

(1)“俭廉”文化的理念层。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把奢靡无度、过度提高到昌盛灭亡的高度,从而警告为官执政者必须注意个人生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褚遂良言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新唐书》)褚氏认为如果对漆器不加以制止,就会出现金器,金器不加以制止,就会出现玉器,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

宋濂说道:“非俭无以养廉”(《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宋氏指出为官要清廉,必从俭朴做起。这句古语充分说明简朴节欲的个人生活对于为官执政者保持廉洁的决定性作用。清人汪辉祖提出忠告:“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曾国藩也说:“惟俭可以养廉”。

(2)“俭廉”文化的制度层。在汉代的官员选拔标准中,其法定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光禄四行”为“质朴、敦厚、逊让、节俭”(《后汉书・百官志》)。北魏孝文帝曾规定:“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岁积有成,迁位一级。”(《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光武即位,初置大司徒,《汉官仪》说:“王莽时,议以汉无司徒官,故定三公之号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世祖即位,因而不改。”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去“大”,称司徒。《后汉书・百官一》载:“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下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圣旨将剩粥剩饭如何处理,交代得详尽备至,并厉言告诫,违者必与治罪。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针对剩饭被“抛弃沟中,不知爱惜”的现象再发圣旨,强调“上天降生五谷,养育众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宁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如有轻弃米谷者,重责四十大板”。

(3)俭廉文化的物质层。我国存有古代关于俭廉的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司马光所著的《训俭示康》是这类古书的代表。《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顾名思义,讲的是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很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中国清代河北保定清真西寺石碑是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二日,钦加二品衔总办保定公巡局及捕道吴某为出示晓谕而立。碑头刻“俭可养廉”四字,故名“俭可养廉碑”。这些古代的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价值。

(4)俭廉文化的行为层。墨子认为国家当政者,“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注:《墨子・辞过》)。墨子强调:“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墨子认为:为政者在饮食上,“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注:《墨子・节用中》)。墨子:“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饮食不可不节”、“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墨子认为:“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注:《墨子・辞过》) 墨子的结论就是:“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注:《墨子・节葬下》)

三、“俭廉”文化的当代价值

“俭廉”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俭的理念和廉的行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官员们执政理念和依法行政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1、当代“俭廉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1)以奢为荣。中国人具有心态上的“炫耀性”,普遍认为丢什么也不能丢面子,而这种面子观念带来的便是通过奢侈消费带来的炫耀心理的满足,以彰显自己的权力和财力。公职官员手握权力,而对权力的监管又十分有限,面子观念给了公职官员奢侈浪费的借口和需要,各公职机关和人员之间互相攀比,应酬场合讲排场、比阔气,这些炫耀性心态其实只能短暂满足公职官员的欲望和成就感,但却使奢侈浪费之风盛行。

(2)缺乏制度规范。节俭如何常态化不可或缺。中央要求节俭过节,严令禁止政府机关奢侈浪费。政府机关的行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是一个上下合力的结果。防止一阵风现象,一方面需要将这些规定制度化落实下来,形成刚性约束;另一方面需要规范财政支出,严令禁止公款消费。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不乏有顶风违纪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报道,有的把往年的天价“金银月饼”更名为“百宝盒”,用虚开发票等手段,掩藏“天价月饼”;有的则以礼盒捆绑销售的形式,月饼附赠鳄鱼皮礼箱,相对应的发票则是餐饮、住宿、会务项目。这就需要有长效措施后续跟进,从管好公共财政的钱袋子入手,采取一些科学、有针对性、公开透明的办法,建立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压缩并消除公款使用中不必要的弹性空间,使“禁用公款送礼”适用于所有节日。制度建设的硬约束,则必须重视信息的记录和跟踪。

(3)过度消费。认识上的“潜移默化性”。尽管我们将节俭当作美德,但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对奢侈的崇拜。在传统思想里奢侈始终与“达官贵人”相随相依,只有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才应该享受奢侈的生活。这种千年糟粕潜移默化,人们便形成了谁浮华享乐谁就尊贵的文化心理。古钦差到各县考察,县太爷都会费尽心思讨好他,以求升官发财。如今上级机关下基层检查,基层干部也会用尽心机讨好,不惜奢侈请客吃饭送礼品,以此博取上级的好感,以求肯定政绩仕途平稳。古钦差和上级领导为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需要下级的隆重接待。接待者和被接待者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这种奢侈接待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已被认为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行为上的“从众性”。公职机关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如果单靠一个人奉行勤俭节约,而其他成员都处于不负责任的奢侈状态,其认为自己负责任的行为就要遭受损失、付出成本和代价,他也就失去了重复行为的积极性。但是通过个人实施奢侈浪费从内心讲有焦虑感,深知会触犯党纪国法,而在同样一个行为方式的人组成的群体则获得安全感,因为自古罚不敌众,群体的行为分散了负责任的主体,这种极其有限的责任容易使公职人员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行为上的从众心理为奢侈浪费提供了保护伞和安全阀。

2、俭廉文化的当代价值

扬弃和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用,制欲杜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当代价值。

(1)牢固树立俭以养廉的理念。俭为廉之根,廉为政之本。俭养廉、生廉,廉生威,兴政、固政。俭、廉、政,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治国安邦御民,离不开俭朴这一重要法宝。古今中外皆如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培养党员领导干部高尚道德情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制定和执行赏俭罚奢的制度。奢侈常与贪污相伴滋生腐败。对于一些领导干部,人一阔,脸就变,可以说是通病,富裕久了,就会忘记昔日的贫贱。安逸久了,就可能谈化危亡意识;伤疤好了,也可能忘记当时的病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想做一个好领导,就应从廉洁自守开始,才会取信于民,才能取得好的政绩,才是为民称颂的好领导,节约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和劳民伤财。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4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4、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6、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7、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0、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1、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13、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9、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20、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21、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22、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2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24、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25、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26、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8、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

29、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30、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

3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32、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33、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34、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5、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36、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37、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8、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39、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4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2、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4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45、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46、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47、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48、成由勤俭败由奢。

49、一粥一饭汗珠换。

5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5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52、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5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4、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55、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56、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57、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5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59、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60、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61、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62、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6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4、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65、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6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67、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8、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5

关于“公私分明”,强调的是“先公后私,克己奉公”,以公和私来划定界限。腐败的政治学解释是:利用公权力来谋取一己私利。私是“病”根,是犯错致罪的渊薮。清朝学者戴震有一段鞭辟入里的醒世明言:“人之过失有二:曰私。曰蔽。私生于欲之失,蔽生于知之失。”短短数语,把一个大千世界的千舛百错,用两个字即透析无遗。

我们知道,欲望,是人生的一大动力源,无人无欲。但是,这人皆有之之欲不能“失”,欲望一旦失去了界限,失去了控制,它就会无限膨胀、无限泛滥、欲壑难填,掉进“祸莫大于不知足”的深渊。

至于无知,似乎人人“在劫难逃”。面对庞然世界,有谁能夸口: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世间万物?但是,就我们对遵纪守法而言,则不应成为“无知”者。无知必然造成黑暗。“黑暗”几乎就是错误的代名词。这就是我们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学好《》、《准则》、《条例》的意义之所在。

古往今来,在我国的政治文献中,都以去“私”为要务。远在《尚书》中就提出“以公灭私”。历代有:“大公无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官的职守是“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对“私”是深恶痛绝,口诛笔伐。对“公”则崇敬颂扬,赞誉有加。

第一条的12个字,“公私分明”,是划清界限;“先公后私”,是排对位置;“克己奉公”,是分出境界。既严格,又明晰。

关于“崇廉拒腐”,要求的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划出了廉洁的底线。古人云:“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曾告诫党的领导干部,要“拒腐蚀,永不沾。”有的领导干部正是在“永”字面前打了败仗。不能“拒腐”,必然就会败在一个“贪”字上。肃贪倡廉,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肃贪”,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倡廉”,更要大张旗鼓地叫响。

传统文化是如何推崇“廉”的呢?“公生明,廉生威”。“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讲的是“廉”的威慑力;“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讲的是廉、平的震撼力;宋朝有两位大臣,刚正不阿的包拯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讲的是民众对廉者、贪者的爱憎;饱学之士真德秀则痛斥贪腐:“律己以廉。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它美,莫能自赎。”讲的是沾了“贪”字,就要“一票”否决。

传统文化十分推崇那些“爱民如身”的“清官”,因为他们是古代官员的楷模,也应成为我们今天借鉴的对象。

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他在江苏巡抚任上,为了杜绝送礼者,竟然自拟了一道言简意赅的《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贴在巡抚衙门外,送礼者观看之后,都悄然离去。

明朝嘉靖年间,福建长乐县令李德用,为官八年,时泰民安,治绩灿然。到他离任时,两袖清风,连返乡(莆田县)的盘缠也不足。长乐百姓集资为他捐赠路费,却被他婉言辞谢。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品格高尚的“却金人”,将这笔捐款用在他上路的雷公墩上,建了一座别致的石柱凉亭,并起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却金亭。

一“檄”一“亭”,振聋发聩。如此廉洁,一尘不染,一门心思履行“治国”之责,自然就不会凌空蹈虚,自然就不会失足绊倒,自然就会业绩不凡,自然就会万民拥戴。

第二条的12个字,“崇廉拒腐”,是政治态度;“清白做人”,是人生信念;“干净做事”,是事业坚守。既简易,又艰难。

关于“尚俭戒奢”,要求的是“艰苦朴素,勤于节约”。划定的是廉洁的防线。防线要扎牢,人生就不会滑坡。扎牢防线,明理是第一位的。在学好用好党规党纪的同时,要不断汲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滋养。我们品读历史上的名言:“节约则昌,淫佚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把“尚俭戒奢”上升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来认识。再品味古人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把“尚俭戒奢”作为人生道德评判的标准。那么,古代那些“清官”是怎么“清”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粗茶淡饭,枕臂而卧,乐在其中。不义所得,只是浮云,是不能得的。这样的为官态度,我们能否从中有所启发,有所借鉴,有所感悟?

魏晋南北朝时《宋书》中有一段话,几乎是我们数年前现实的写照:“肴馔尚奢,为日久矣。所甘不过一味,而陈必方丈。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费。富者以之示夸,贫者为之殚产。众所同鄙,而莫能独异。若有不改,加以贬黜,则德俭之化,不日而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餐饮崇尚奢侈之风时间已经很长了。自己喜欢吃的,不过一样菜肴,而桌子上却摆满食品,除了满足口福之外,只不过觉得面子上好看而已。富人以此炫富,穷人为了面子而负债。社会追求这种庸俗的风气,没有人有勇气加以痛斥。这种奢靡之风如果不改变,就应该给予严惩,只有这样,节俭之风才能兴起。我们前几年的社会风气,与这种状况不是有惊人的相似吗?读古人古语,看今人今事,真是让人感慨良多。党中央作出“八项规定”后,煞风肃纪,举国称颂,这是一个转折的节点。自2012年12月始,“尚俭戒奢”之风渐渐刮起,并且愈刮愈烈,这才让“德俭之化,不日而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要下决心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刮肌贯骨,改过惩非”,共同创造“薜裎朴”的健康生活。

第三条的12个字,“尚俭戒奢”,是总的要求;“艰苦朴素”,是生活作风;“勤于节约”,是生活态度。这就告诉我们,人生出来,活下去,是要守规则的。

关于“吃苦在前”,那就要做到“享受在后,甘于奉献”。标示的是廉洁的高线。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廉洁自律上当模范,树榜样,立标杆。理想、信念、宗旨昭示在前,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古人讲奉献的例子,举不胜举。范仲淹有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有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夫之也以诗明志:“国忧今未释,何以慰平生。”古人为国、为民、为天下,可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甚至“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

比之古人,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是更胜一筹,因为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利益,我们不应该再有其他利益。《准则》已经公布,假如我们不吃苦在前,谁该吃苦在前?假如我们不享受在后,谁该享受在后?假如我们不甘于奉献,谁该甘于奉献?也就是人们经常调侃的那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6

说古代的节俭是缘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物质财富的匮乏,是因陋而俭,因贫而俭,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的确的。但不可因果倒置,说什么“愈俭愈陋”、“人人俭而人人贫”,乃至称节俭为“陋俗”,因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因贫而不得不俭,是一回事;崇尚节俭,把节俭作为一种生活规范,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则是另一回事。崇尚节俭,不完全是缘于贫穷,而是缘于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物质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出来的,生产出物质财富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发展、正当享受的需要,而不是任由人们随意糟塌、铺张浪费的。在小生产的社会里,生产效率很低,创造物资财富极其不易,故而,倡导节俭之名言警句甚多。笔者最欣赏的要数唐代诗人李绅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明代朱柏庐的两句治家格言:“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俭所以被人们视为美德而被崇尚,还因为节俭之德在整个道德修养诸多方面起着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节俭之德的缺失,难免不陷于放纵酒色、荒淫奢靡之祸坑。这方面先贤们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箴言。《晋书》云:“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北齐文学家刘昼云:“蔓延于荒淫之地,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宋代学者、政治家司马光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惟俭养德,惟侈荡心。”清代文学家钱泳说的是“惟俭可以养廉”,此语在“倡廉”的今天听来依然新鲜。

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德,它同政治关系极大。当政者如果豪华铺张,崇尚奢靡,则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与拥戴,有丧失政权的危险。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诗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便是诸多历史经验教训的恰当概括。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就讲过一个“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1949年有一位将军向提议给军队加薪,理由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这不行。对他的回答是:“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俭朴说的是生活作风,但其意义绝非仅限于生活作风。

当年革命的时候,先辈们是把崇尚节俭和崇尚革命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徐特立有言:“俭朴生活,不但可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则从“出政治”、“得人心”的高度讲俭朴,他所说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显然是把俭朴生活包含在“艰苦奋斗”这个“政治本色”之中的。

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是物质财富总量,都远是今非昔比。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告诉我们,在全面建设和提高小康生活的新阶段,节俭之风只能发扬,不能泯灭;节俭之德只能提倡,不能批判。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革命胜利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而在建国后不久的一封电报中更明确地提出“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时期之初,邓小平着意提出,干部、党员要“同群众一块吃苦”。在当前我国仍有数千万人温饱不足的条件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干部、党员务必不能忘记邓小平说的“同群众一块吃苦”的话,不能忘记邓小平说的“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的话。不能忘记同志的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7

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节约是社会文明,彰显着科学进步的现代意识。节约,既是物质文明,又是精神文明,它蕴涵一种新的哲学思维,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孩子表率诸葛亮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勤俭节约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被倡导、保持和发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勤俭节约情况如何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一、孩子的勤俭节约之现状当前,许多孩子的勤俭节约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零用钱多;压岁钱多;存款多;钱的来源和名目也越来越多。大量的钱导致孩子学习用品消费多,许多同学拥有多个书包和文具盒;很多同学拥有手表、手机、电子琴、电脑等;吃零食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认为有钱了,不用太节约,家长给的钱不花白不花。孩子们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存在不少糊涂认识,如金钱是白来的,花完了家里还有;花钱节约是小气、抠门;有钱就有一切;只要能来钱怎么着都行。一些孩子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浪费的现象,在孩子们身上屡见不鲜。在家里,一些孩子吃饭经常剩半碗,甚至扒了几口就“跑”了,吃糖、饼干之类的零食,只要不好吃就随地扔;穿的衣服鞋袜不但要新的还要是名牌的、时尚的,玩的玩具要流行的、高档的……一些孩子的不成熟让校园成了浪费的重灾区。在学校食堂中,有些孩子将只吃了几口的包子馒头扔到餐桌上,将饭菜吃几口就倒泔水桶里,水龙头旁,洗完饭盒,人走了,水却还在哗哗地流……在教室里,已是中午时分,电灯却还在大放光,晚上,人去灯不熄;教室的垃圾桶里常见还可以用的书包、文具,用了没几页的作业本也时常被随手扔掉……在宿舍里,常有丢弃的半新不旧的衣服、鞋子,还没有吃或者没有吃完的水果、点心、牛奶也被丢弃……有人调查之后发现:有的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居然比老师半个月的薪水还高!二、孩子缺乏勤俭节约意识的成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在一些小事上已经“不差钱”了。但是在勤俭节约这个题上,我们很多人都“差观念”。有些家长认为以现在的条件,不必再讲勤俭节约,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追求“好、新贵”,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味满足。孩子心智还没成熟,很容易受父母奢侈浪费的影响,会逐渐养成在吃、穿、行上攀比成风;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浪费粮食;平常在外面吃饭时大手大脚,剩的要比吃得多;为了摆阔气乱点很多菜,吃不完也不打包带走……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由祖父母、父母、孩子三代人构成,基本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被看成“小皇帝”,是大人尤其是祖父母的心肝宝贝。大人对孩子有求必应,伸手必给,生怕孩子不高兴。逢年过节,亲友更是争相给孩子压岁钱,少则数百,多则上千或上万,任由孩子乱买东西,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一点节俭意识,养成奢侈浪费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三、孩子奢侈浪费的危害勤俭节约,是人们对待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和品格。一个没有养成勤俭节约品质的孩子,当他过早地学会了享受生活,淡化了节俭修身,在生活上追求舒适安逸,养成贪婪、攀比、从众、追求时髦,喜新厌旧等很多坏习惯时,就会淡忘创造财富的艰难。当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物质带来的快乐上时,人生的目标和趣味就会逐渐退化,从而疏忽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也难于热爱劳动和刻苦学习,对他人也缺乏同情和理解,对劳动成果和公共财物不知爱惜。奢侈浪费,只知享乐的生活方式,会让孩子失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挫折和逆境来袭,便不知所措。有些孩子平时大手大脚惯了,欲望膨胀,一旦家里没条件了就去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现在偷拿家里钱的孩子比例升高了,个别孩子还在学校劫同学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四、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目的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并不是要他们当“苦行僧”,再去重复过去那种穷苦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要他们衣服和鞋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并不是要求他们吃残羹冷炙、要求他们像过去那样吃米糠吃野菜,而是要求他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富而不奢、努力上进、锐意进取。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节约是社会文明,彰显着科学进步的现代意识。节约,既是物质文明,又是精神文明,它蕴涵一种新的哲学思维,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五、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方法1.家长、教师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孩子的言行受父母影响很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勤俭节约典范,从一粥一饭、点点滴滴中培养,注意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比如,家长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平时不在家,就把家里的电闸和水闸关了。夏季开空调,不把温度调到26度以下。平日做到随手关紧水龙头、关好灯……老师也应在勤俭节约上做出示范:没用完的粉笔头不能乱丢,没用完的纸张不能当垃圾处理等。2.让孩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父母创造条件让孩子了解劳动与金钱的关系还是必要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利用假期或休息日参加公益劳动或勤工俭学,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挣钱不易。在家庭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中,父母最好也让孩子加入进来。让孩子懂得家庭收入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必须在花费上做出取舍的道理。在家庭经济决策中让孩子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增强他们处理钱财的能力。3.学校做好勤俭节约教育学校每个学年定一个月为“勤俭节约教育主题月”,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栏等进行宣讲,举行演讲比赛畅谈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价值等。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学校要大力表彰,让勤俭节约光荣成为校园流行风,让铺张浪费没有生存的空间。4.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如吃饭时不剩饭,饭菜不随意扔掉;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后要关紧水龙头;不丢弃没写完的作业本和纸张,可以留做草稿纸或他用,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生活中注意节电,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中国有两句古话:“成于忧患败于奢”“寒门出得栋梁才”。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必须牢记上面两句话中的深刻含意,对孩子们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从自我做起,聚沙成塔,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8

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餐饮消费就列于其中,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餐饮文化这个名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人们行为。在我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的概念自古就有。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曾谆谆告诫后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廉”,把“勤俭节俭”提高到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的高度;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用纯在他的《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中如此警示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生活节俭。唐朝李绅的著名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打动读者珍惜粮食的心。我国古代这些箴言,已经在人民大众中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曾长期处在物资短缺和严重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改革开放后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一些人的节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以前的节俭是物质短缺下的不得已行为,现在情况改善了,就用不到再提倡节俭了。更有甚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出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疯狂地掀起了一股不正常的挥霍浪费之风,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腐败性消费等在社会上得到了泛滥,这种情况在餐饮消费方面也不例外。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更有甚者把食用珍稀野生食品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的约束,这股不正常的风气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追捧,不断在蔓延。这是令人可叹的一幕。这种情况也侵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餐饮节俭意识正在逐渐淡化。随便走到哪个餐馆,都会发现“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就整盘倒掉;在学校里,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有大量吃剩的馒头和米饭;在住宅楼的垃圾箱内,由于被扔掉的精米和白面也屡见不鲜,等等。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严重的餐饮浪费与中国的国情完全背离。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唤起人们的节俭意识,实现节俭型餐饮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我们消费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即使我们的消费是合法的,但是浪费仍然是可耻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辛勤劳动果实的民族是没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民族。要大力倡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才是生活中的新时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人人节俭的风尚就会盛行开来,就会产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效果,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节俭型文化。同时,餐饮节俭的好风尚还会影响到其它各个领域,对建构节约型社会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节俭型餐饮文化的途径分析

经济发展与节俭同等重要,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选择节俭可能是一种必然而无奈的选择,但在今天物质丰富的时代,选择节俭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节俭型餐饮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消费者、餐饮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联动,教育、舆论宣传等部门的鼎力支持。餐饮经营者和餐饮消费者在经营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之精华,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的健康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氛围,从而起到提升人们的人格、净化人们的心灵的目的。为此:

培育正确的餐饮价值观。健康的餐饮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样也是影响民族、国家的大事,国民个人的节俭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个人的节俭,有时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妄为,而且可以弥补政府的浪费。”所以,餐饮消费中讲排场、摆阔气、攀比性的餐饮陋习是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积极倡导节俭就餐,就必须改变“面子”消费观、“夸富”消费观、“炫耀和奢侈”消费观。应当认识到,餐饮的节俭,不只是节俭了食物产品,更重要的是节俭了有限的食物资源,从而可以使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应建立适度餐饮的消费观。提倡“适量点餐、够吃正好、营养均衡”的消费理念,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餐饮消费理念,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是科学的发展观合乎逻辑的发展。建设节俭型餐饮并不是提倡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节衣缩食、带有禁欲色彩的做法,而是在肯定并且提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行为。这一消费观不再把餐饮消费单纯视作社会个体的私事,不再把餐饮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而是要求每个人在餐饮消费时都应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适度消费的前提下建设节俭型餐饮业并不是限制餐饮业发展,而是主张建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这是一种有利社会和谐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

持续开展有关节俭型餐饮的教育。餐饮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通过社会教育、新闻媒体、行业与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引导和宣传节俭型餐饮,让节俭型餐饮这一意识深入人心。媒体要站在社会良知的立场上,大力宣传节俭型餐饮文化,不应为奢靡的餐饮文化推波助澜。此外,节俭型餐饮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靠一事一时的活动就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持续开展节俭型餐饮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把餐饮节俭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把餐饮节俭的理念从幼儿教育开始就逐步渗透到学生中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餐饮节俭的意识,等等。只有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才能在全民中培育出节俭型餐饮意识,才能使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的竭制和转变。

政府应在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中起带头作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是餐饮浪费的一大根源。在我国,公款吃喝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上面来个人,要吃吃喝喝搞接待;遇个"周年",要吃吃喝喝搞庆贺;招个商,要吃吃喝喝招进来;开会吃,闭会吃……。不论办什么事,先吃上一顿再说。一些地方利用公款海吃豪喝、耗费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报道,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2002年则跃升至2000亿,这等于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本来,必要的公务接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餐桌上的繁华”看成“重要、热情、地位”等等的代表符号,那么就会使正常的公款消费演变成社社会的巨大浪费。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款消费额度的监控,对违反正常公款接待规定的一切餐饮浪费问题应给予处罚,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规范和监督企业商务活动中的餐饮消费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商务宴请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商务交往手段,不少企业因此而堕入了餐饮浪费的黑洞之中。这中间既有企业经营者的消费观念问题,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自身要带头提倡节俭消费之外,更要对企业领导加强思想工作,同时采用必要的法律与行政手段对其进行规范。

餐饮企业应承担餐饮节俭宣传的社会责任。赢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为赢利而不择手段,其赢利必定不能长久。因此,餐饮企业应转变只顾赢利而不顾餐饮浪费的做法,不能只为了盈利而鼓励客人大量点菜,而应建议消费者合理点菜,避免浪费;另外,餐厅服务员要主动提醒客人注意节俭,或主动帮助顾客打包。据常州地区的调查,在用餐的客人中,只有6%—7%的客人会主动提出打包的要求。饭后打包在很多人看来是面子问题,因此,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应该“多帮助”“多提示”,帮助解决顾客的思想顾虑。例如在顾客用餐结束前,善意的提醒他们:“请将剩下的饭菜请打包”。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法规,从制度上保障节俭型餐饮的实现。用法律的形式来适度地对节俭型餐饮进行落实,符合民族心理基础,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节俭如果只是一个口号,没有非常具体的法律和制度措施予以保障,就难以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对违反国情的餐饮浪费行为予以刚性的防范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应制定《反浪费法》,以立法的形式遏制餐饮浪费行为,包括对奢侈餐饮消费高额征税、反对餐饮业的过度包装、对剩饭菜强制打包并对其计费等等。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三、结束语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9

1、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6、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7、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8、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9、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10、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12、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4、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15、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16、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18、成由勤俭败由奢。

19、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20、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1、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2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3、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2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5、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2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2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28、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29、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30、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1、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2、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3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34、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35、一粥一饭汗珠换。

36、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37、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3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39、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1、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42、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4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4、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45、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46、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47、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48、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4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50、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51、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

52、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

53、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5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55、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56、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5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58、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5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0、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61、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62、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63、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64、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65、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66、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6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6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关于节俭的名言篇10

一、恰当运用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史料是打开《思想品德》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我国文化典籍浩若烟海,科技艺术名扬世界,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伦理道德完备而深刻。如恰到好处的将其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千年文明”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一。我们的语言构思是: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神农力耕,仓颉造字,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我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军事艺术政治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远扬世界的“四大发明”至今令西方世界叹为观止;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第一人;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天体位置的计算非常高明,历法应用的规模之广,延续时间之长未世界罕见。东汉的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中国的蚕丝织品,长期令西方人羡慕不已。中国的瓷器早就名扬天下,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中国铁器的产量和质量宁西方望尘莫及,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农药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未世界之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十分发达,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在封建社会,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了灿烂的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窟艺术宝库之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绽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未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弘扬民族精神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语言构思是: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屈原投江,文天祥死节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赞歌;岳母刺字,木兰从军讴歌了一部精忠报国的英雄篇章。当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仁人志士“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正气,恸灭地、泣鬼神,永远是爱国教育的活教材。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屈原被逐赋《离骚》,左丘失明著《国语》,孙子膑足兵书修列,司马迁受辱成《史记》无一不是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典范。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的语言构思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和民族危机关头,仁人志士无不以“挽狂澜于既倒”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勤俭节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是这样突破这一重点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熹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后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共产党人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平天下之策略。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败亡。从厉行节约的晏婴,“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份勤劳天下,节约为民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

二 、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名言绝句是步入《思想品德》知识殿堂的金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