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14:54:11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1

1、今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姨娘、辰辰、还有姨夫一起去了石浦老街。

2、半个小时后,石浦渔村到了。我和弟弟抢先一步,蹦在前面。渔村的小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面路像宽宽的梯子,在慢慢变高。两旁的房屋都是用木头建成的,沿街的屋子里开满了小卖部。小卖部里有用海螺做的喇叭、还有用海螺做成的项链或耳环等很多东西。最好看的要数那个“鬼鱼”,胖嘟嘟的身子像个圆溜溜的皮球,皮球上长满了尖锐的刺。我一看就好奇。可惜那只是只假鱼。

3、后来我和弟弟有点渴了,我们就在路边找家小店买了两瓶饮料。小店里有鱿鱼干、小黄鱼干、还有很多海鲜产品。我们又买了鱿鱼干和小黄鱼干,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到了下午4点左右,我们就回到家里了。今天真开心,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来源:文章屋网 )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2

关键词:推荐系统;进化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4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system evolution, this paper has proposed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dea and an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ase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is algorithm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the recommendation precision and novelty, it not only preserves precision but also recommend new items to user, it makes effort to obtain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se two object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lgorithms and algorithmic thinking processes, and tests the algorithm with simulation data.

Key words: recommendation systems;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推荐系统是大数据处理和社会计算的一种重要技术和手段,在信息高速发展和个性化的需求之下,推荐系统地位日趋显赫。经过多年的发展,业界已涌现多种推荐算法,还有更加新颖的推荐算法被不断提出,而推荐算法效率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推荐系统的性能及应用,从目前的参考文献分析中可以得出,这些算法没有考虑将推荐过程建模成数学优化问题,更没有考虑用优化算法去解决这种问题。该文试图从进化多目标优化的角度出发,将多目标优化融入到推荐过程中,提出了一种进化多目标优化的推荐算法。

1 设计背景

1)推荐系统定义及分类

推荐系统是在信息革命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推荐系统可以理解为自动联系用户和物品的一种工具,是一种缓解信息过载问题的技术或者平台。目前,业界对推荐系统的定义很多,但是在1997年由Resnick和Varian归纳总结得出:“推荐系统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和购买方面的建议,辅助用户决策购买合适的产品,充当模拟销售人员的身份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按照推荐系统采集的用户的行为数据的类型,一般按以下五类划分推荐系统:

① CBF [1]―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系统。

② SRS―社会推荐系统。

③ KBRS―基于知识的推荐系统

④ HRS―混合推荐系统。

⑤ CFRS[2]―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

2)主要推荐方法对比

如表1所示。

3)推荐系统存在的问题

推荐系统主要存在冷启动和数据稀疏两方面的问题。

① 冷启动问题

在推荐系统中,冷启动问题主要分为3类[3]:用户冷启动、项目冷启动和系统冷启动。用户冷启动,即用户刚刚使用系统,自身的信息才被记录。另外一个冷启动就是项目冷启动,即某一项目第一次出现在系统中。另外系统冷启动主要解决如何在一个新开发的系统或网站上设计个性化推荐系统。

② 系统稀疏性问题

对于一个真正的推荐系统而言,推荐系统中的物品个数要远大于用户的数目,反过来,用户更不可能去购买所有的物品,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生成的用户与物品评分矩阵是一个超级稀疏的矩阵,因此会导致在计算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时结果并不符合真实情况。

4)基于帕累托占优的进化多目标算法

Pareto最优的思想被引入到进化多目标优化中,是一种很好的求解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图1以两目标优化问题为例展示了Pareto占优的思想。图中所有的点表示Pareto最优解,所有的解组成的一个面叫做Pareto面,称PF面。图中,Pareto最优解A和B由于彼此不能判定谁比谁好,所以它们被称为Pareto最优解,A和B之间互相都不能支配谁。

2 算法设计

1)个体表示和适应度函数

表2给出了一个m个用户对n个物品的评分数据统计情况,第i行第j列的元素代表用户i对项目j的喜好情况评分。

表所示的矩阵数据是很多推荐系统算法的输入,即这些算法试图通过已经得到的评分矩阵通过某种方式或者策略估计用户对其他目前用户还没有评分或者购买或者使用的物品的评分,根据这些估计值来排序,从而按照排序结果给优化进行推荐。该文的设计思路却不一样,该文的算法试图让算法一次运行能够给出很多不同的推荐方案供决策者去自主选择。该文算法个体的编码方法如下:

表所示的个体编码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易于理解,物品被推荐就用1表示,不推荐就用0表示,另外这样的编码方法很好解码,操作方便。对于一个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来讲,算法一次运行能够得到多个甚至很多个Pareto最优解,每个解都是一种推荐方案,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方案来对用户进行推荐。

进化多目标优化通常要求待优化目标之间具有冲突或者部分冲突,对于推荐系统而言,目标函数的确立就更加至关重要了。目前关于用多目标求解推荐的算法基本就没有,因为推荐系统目前的评价指标比较少,而且现存的指标很难建模成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该文算法力求寻找一种多目标解决方案。

按照推荐系统的推荐原则,该文设计的第一个目标函数就是精确度,精确度越高,推荐效果越好。该文设计了另外一个指标叫新颖度,此新颖度是针对用户的,不是针对物品而言的。因此,该文算法定义的多目标函数如下:

[maxf1=(R+L)/Lf2=(R-L)/R] (1)

上式中,R表示一个推荐物品列表,L表示目标用户喜欢的物品列表。从上式可以看出,若要f1最大化,理想情况就是推荐列表包含用户目前所有喜欢的物品,而f2最大化的理想情况是推荐列表不包含用户喜欢的物品,这一点正好符合多目标优化多目标的要求。该文算法力求寻找f1和f2之间的一组折中解。

2)遗传操作

本文算法中使用的交叉操作的步骤就是选择一个位置,然后从该位置开始到一个个体的最后一位,交换两个个体这个位置区域之间的编码内容。

本文算法中使用的变异操作的步骤就是选择一个位置,若随机数大于变异概率,则将个体该位置的编码由原始的0变为1或者由原始的1变为0,否则不做任何操作,该变异操作非常简单。

3)算法流程

本文算法提出的是一种进化多目标优化推荐系统解决方案。按照本文算法具体的操作步骤,下面给出了算法的整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按照图3的算法流程图,该文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tep 1)数据读取:从文件读取用户―物品评分矩阵M,其中M是一个[n×m]的矩阵,n表示用户个数,m表示物品个数;

Step 2)初始化种群:将种群的每个个体随机初始化为二进制随机序列;

Step 3)保持非支配解:开辟一个外部种群,按照非支配关系确定非支配解,将非支配解存储在外部种群中;

Step 4)遗传操作:对当前种群进行遗传操作,即每隔两个个体,对该两个个体进行交叉操作,整个种叉操作完毕则对种群每个个体进行变异操作;

Step 5)适应度计算:对新产生的种群的个体计算适应度;

Step 6)更新外部种群:计算经过遗传操作之后的新种群的非支配解,并用这些非支配解更新外部种群的历史非支配解;

Step 7)终止条件:为终止条件不满足则跳至步骤4,否则输出算法得出的所有推荐方案,并且选择精确度最大的解作为最终的解。

3 实验测试

1)实验平台

1) 参数设置

种群大小popsize:100

外部种群archive:500

迭代次数loopgene:100

交叉概率pc:0.8

变异概率pm:0.2

2) 软件平台

编程工具:Matlab7.0

操作系统:Windows 7

3) 硬件平台

中央处理器:Intel(R) Core(TM) i3 CPU 3.2GHz

内存:4GB

硬盘:500G

2)实验数据

实验模拟数据是电影推荐数据。该数据是8用户观看8部电影后,给出的记录打分集合,用户及电影名称信息集如表3所示。

由于原始数据是记录的形式给出的,所以要得到矩阵数据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经过数据预处理之后得到的数据矩阵如表4所示。

3)实验结果

程序是在matlab7.0软件中实现的,最终的结果都是在matlab界面中显示的。因为程序是基于数学建模的,结果的输出区域是两个目标函数的坐标系中,该文设定的横坐标是精确度,也即目标参数f1;纵坐标是新颖度,也即是目标函数f2。输出结果是进化迭代的最后一组非支配解,也就是一系列的坐标点(f1,f2);其数学含义是这些点互不支配,属于目标函数组的一组折中解。每个坐标点代表一种推荐方案,根据算法的设计,算法保留着这些非支配解对应的种群,种群在算法中就是一个行向量为种群大小,列向量为物品个数的矩阵。目标函数值是通过种群矩阵中的行向量与用户-物品评分列表中的行向量集合运算得到的。其中种群中行向量是一个0、1的序列,对应着用户不喜欢或喜欢该物品,所以(f1,f2)解集对应的就是针对单个用户相应的物品推荐方案,验证了本文算法一次运行得到多个推荐解的结果。

图4的PF面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推荐情况,因为从进化多目标优化的角度来看,该文算法得到的PF比较光滑,而且数据之间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从图4可以看出,该文算法一次运行可以得到一组推荐方案,而传统方法一次运行只能得到一种推荐方案,这样就不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而本文算法可以在保证高的正确率情况下给出多种个性化推荐方案。

4 结论

本文系统讲述了推荐系统的相关理论及知识,将推荐系统的推荐过程建模成了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进化多目标求解算法。该文提出的算法一次运行就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推荐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比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更具有意义,更适合实际应用情况。

该算法的本质是用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去优化本文建模的两个推荐系统推荐指标。虽然实验部分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但是仍然还具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目标函数的设计。该文设计的目标函数很简单,对于实际中的应用应该考虑一些个性化元素,将这些个性化元素融入到目标函数中,这样得到的推荐方案将会更具有个性化。另外,对于真实的推荐系统而言,由于现实中的推荐系统的数据都是很大的,而进化算法都是一类随机搜索算法,如何更好的设计算法,让算法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内容,比如可以考虑加入局部搜索算子加速算法收敛,比如对算法进行并行化,提高算法的执行时间等。

参考文献:

[1] Koren Y, Bell R, Volinsky C. Matrix factorization techniques for recommender systems[J]. Computer, 2009, 42(8): 30-37.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3

[关键词]e-learning;协同过滤技术;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3-0066-06

一、引言

e-learning已成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许多企业在企业内部网或互联网搭建了e-learning支持系统。随着e-learning应用实践的深入,e-learning支持系统中学习资源数量日渐增多,导致员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平台中检索和查阅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甚至找不到符合自己兴趣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学习资源。

通过分析多个企业e-learning门户系统,我们发现,当前e―learning系统推送学习资源的方式有三种:

(1)Top-N推荐方式,即采取将点击率最高的前N个热门资源推荐给用户。点击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资源的受欢迎程度,但无法实现个性化推荐。在包含多种职业领域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中,学习者对资源类别、媒体类型需求迥异,点击率较高的学习资源,只能反映部分学习者的需求和偏好。

(2)关键字查询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便捷和快速的优点,但是这种被动式资源查询方式只追求目标资源与所提供检索关键字的契合程度,无法体现目标资源质量的高低,无法实现资源主动式个性化推荐。

(3)最新资源推荐。这种方式可以将资源库的更新情况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用户,增加最新学习资源被访问机会,但是资源的质量无法保证,个性化的推荐无法实现。鉴于以上资源推送方式存在的不足,如何解决e-learning系统中学习资源的主动式个性化推荐,成为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面临的研究主题之一。

个性化推荐技术能克服传统资源检索方式的缺陷,其中,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目前,协同过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本研究尝试将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引入e-learning系统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中,以推进这一研究主题的深入。

二、文献综述

(一)个性化推荐技术

个性化推荐是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如兴趣、爱好、职业或专业特点等,主动地向用户推送适合其学习需要或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资源的一种推荐技术。此外,个性化推荐技术可以共享用户间的经验,为目标用户推荐其相似用户群偏好的信息资源。其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用户信息建立用户兴趣模型;然后,在信息资源库中寻找与其匹配的资源信息并产生推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按实现算法和实现方式的不同,个性化推荐技术可分为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内容过滤推荐、协同过滤推荐等三种,也可以综合以上三种推荐方式产生新的混合型推荐算法。

1.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由管理员定制一系列的规则条目,然后利用制定的规则度量项目间的相互关联性,将关联密切的项目推送给用户。在进行推荐时,系统分析用户当前的兴趣爱好或访问记录,然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资源项目。例如,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网页设计技术的学习者来说,当他点播以ASP网页设计为主题的学习资源时,系统向他推荐了与HTML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是因为HTML技术是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学习者有可能并未很好掌握,或者仍有兴趣深入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

基于关联规则的个性化推荐存在两个缺点:

(1)规则无法由系统自动生成,必须由管理员手动定制,这无法保证推荐的精确度,而且规则的制定和维护的工作量大;(2)规则在制定之后不能动态变化。制定后的规则只能为用户推荐与其原始兴趣相符的资源条目,无法为其推荐其它高质量的资源,更不能发现用户潜在的兴趣点。

2.内容过滤推荐

内容过滤推荐技术是信息过滤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较早被提出的一种推荐技术。内容过滤的工作原理:采用概率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过滤,首先用一个用户兴趣向量表示用户的信息需求;然后对文本集内的文本进行分词、标引、词频统计加权等,生成一个文本向量;最后计算用户向量和文本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把相似度高的资源条目发送给该用户模型的注册用户。

内容过滤推荐技术适用于推荐文本类型的学习资源,不适用于推荐多媒体类型的学习资源。内容过滤推荐技术需要在分析文本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抽象出若干个代表文本特征的关键词,描述资源内容特征。对于其它形式的学习资源(动画、音频、视频等),该技术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它们而无法做出较高精度的推荐。另外,内容过滤推荐只能根据资源向量同用户向量的匹配程度向用户推荐相关资源,无法筛选出优质的资源。

3.协同过滤推荐

与前两种推荐技术不同,协同过滤推荐需要在分析资源内容、计算资源和用户的匹配度的基础上产生用户推荐,产生推荐的依据是用户对资源的评分。协同过滤推荐的工作原理:首先分析用户特性,如兴趣、职业等信息;然后利用相似性算法计算用户间的相似性,找出与目标用户相似性最高的k个用户;最后参照邻居对资源的评分预测目标用户对资源的评分,将预测评分最高的n个资源推荐给目标用户。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较好的普适性。与其它个性化推荐技术不同,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所依赖的是用户对资源的评分,和资源的内容或者形式无关。这一特点使得协同过滤推荐不仅适用于容易抽象出特征向量的文本类资源,而且对动画、视频、音频等难以准确概括出特征向量的多媒体素材具有同样的推荐效果。(2)良好的推荐精度。用户对资源的评分反映了用户对资源的满意程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了资源的品质,使建立在评分数据基础上的协同过滤推荐具有出色的推荐准度,其推荐结果在质量上能够得到保证。(3)共享好友经验。由于协同过滤推荐通过目标用户(项目)的邻居预测评分,使得相似用户间彼此共享资源使用经验。通过分享邻居的经验发现目标用户的潜在兴趣点,能拓展其学习思路和提供学习支架,使得推荐更加高效。

三、协同过滤推荐技术

(一)概述

协同过滤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在1992年由Goldberg、Oki、Nichols和Terry首次提出,首先应用在Tapestry系统中。作为协同过滤技术的第一代产品,Tapestry系统存在诸多缺陷,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发展至今,协同过滤技术在互联网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电子商务领域的Amazon、Netflix、Taobao,国内主流的视频点播网站Youku、Tudou等。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已成为流行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之一。

协同过滤算法分为两大类:基于存储(Memory-based)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协同过滤算法。目前,大部分协同过滤算法的实际应用都属于基于存储的协同过滤算法范畴。

基于存储的协同过滤算法包括基于用户(User-based)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项目(Item-based)的协同过滤算法。它以用户――项目(信息资源)评分数据为基础,通过使用不同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用户或者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值,形成邻居用户或者邻居项目集合;然后,以邻居集合中用户对项目的评分为依据,预测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形成推荐项目列表,以合适的视图呈现给用户。

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算法首先建立一个用户――项目评价模型,以此模型为依据提供对项的推荐。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算法同基于存储的协同过滤算法的区别在于,基于模型的方法不是基于一些启发规则进行预测计算,而是基于对已有数据应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生成的模型进行预测。目前,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算法主要有聚类模型、Bayes模型、关联规则模型、语义生成模型等几种。

(二)协同过滤推荐技术的实现

协同过滤推荐基于以下假设:如果用户对一些项目的评分比较相似,则他们对其它项目的评分也比较相似;如果大部分用户对一些项目的评分比较相似,则当前用户对这些项目的评分也比较相似。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使用统计技术搜索目标用户的若干最近邻,然后根据最近邻对项目的评分预测目标用户对项目的评分,产生对应的推荐列表。协同过滤推荐的实现流程包含三个关键步骤:获取及表示用户信息、形成邻居和产生推荐。

1.荻取及表示用户信息

用户数据包括三类:用户注册信息、用户学习数据和用户行为记录。推荐系统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有显式评分和隐式评分两种方法。显式评分是指用户通过直接打分的形式给资源的评分过程。隐式评分是记录用户行为数据,将其加权转化为用户对资源的评分。显式评分和隐式评分各有其优缺点,前者比较直观,能准确反映用户对资源喜好程度,但由于评分操作可能中断用户的学习行为,所以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后者通过分析用户相关信息而间接得到评分,不需要增加用户额外的操作,但其缺点是相关用户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反映用户的喜好,使评分的准确性下降。

协同过滤技术将获取的数据以用户一资源评分矩阵的形式表示,如表1所示。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代表第i个用户对第i个资源的评分。

2.形成邻居

寻找目标用户的邻居是协同过滤技术的最核心步骤。所谓邻居,即与目标用户i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兴趣的用户群。计算目标用户i和其他用户i之间相似性的过程:首先筛选得到用户i和用户j共同评分的所有资源集合Resli=Resln Res,,然后通过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性。目前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有:余弦相似性、相关相似性和修正的余弦相似性。

余弦相似性是最为传统的相似性计算方法,而修正的余弦相似性算法的计算过程为:推荐系统中的不同用户在学习经历、对资源的要求、价值标准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地差异,用户对资源的评分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用户的主观判断上,所以会体现出对资源的评价尺度上的差异性,为了适应这种状况,需要适当地修正余弦相似性算法。修正的余弦相似性算法在计算用户对资源评分时减去用户对资源的平均评分,弱化由于用户间评价尺度的差异性带来的评分误差,因此较传统的余弦相似性算法得到更为准确地相似性值。

3.产生推荐

产生推荐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最后一个步骤。产生推荐的计算过程是通过邻居集对资源的评分预测目标用户学习资源的评分:用户i对项目s的打分R,通过其他用户(即邻居集x中的用户)对s的打分计算得到,在预测了用户i对资源集s的评分R之后,取R值最大的前若干项资源推荐给用户i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三)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的案例分析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及网上视频点播领域已经得到广泛、成功的应用。全球最大的图书销售网站Amazon(亚马逊),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Taobao(淘宝网),以及国内知名的视频网站Tudou(土豆网)等。在本节中,我们将Amazon网站的协同推荐算法作为案例加以分析。

Amazon网站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与传统的算法有一定差异,它采用的是所谓的item-to-item协同过滤算法,类似于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基于项目(itern-based)的推荐算法,其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hem-to-item~法的优点是:商品(项)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可以离线进行,这提升了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同时,由于不同用户共同购买的商品数量很小,所以商品间的相似度计算更为快速。其不足之处在于:离线计算的形式不能实时地反映用户对商品的评价情况,影响了相似度计算以及推荐的精度。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进一步说明该算法的计算机过程。表2中的数据是一个简化的图书购买信息表,其中“1”表示购买,“O”表示未购买。

对于上表,以“赵大”为例,说明item―t0一item协同过滤算法的计算流程:

(1)根据用户购买行为生成“资源――用户”向量。将表中以书名划分的每一个条目转化为向量,各条目及对应向量如下:《TCP/IP协议解析》:Vecl=;《算法导论》:Vee2=;《人工智能》:Vee3=;《Linux~作系统》:Vec4=;《概率统计》:Vec5=。

(2)两两计算资源条目间的相似度。此过程的计算操作可以离线进行,采用的是前文介绍的修正的余弦相似性计算方法。“赵大”购买了《TCP/IP协议解析》和《人工智能》两书,他们与其它书目的相似度为:《TCP/IP协议解析》:Sirel:=0.82,Sire=0.82,Siml4=0.82,Siml,=0.41;《人工智能》:Sim2l=0.82,Sim23=0.5,Sim24=0,Sim25=0.5。

(3)产生推荐结果。通过对比得出,与《TCP/IP协议解析》有最大相似度的是《算法导论》和《人工智能》,与《人

工智能》最为相似的是《TCP/IP协议解析》、《算法导论》、《概率统计》,最后,推荐系统取两者的交集,将《算法导论》推荐给“赵大”。

(四)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的缺陷

从Amazon的案例分析我们看到,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可以为用户找到与其原有兴趣点最为契合的资源。然而,该技术产生精确推荐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评分数据,即较高的用户――资源评分率。然而,对于大型的应用系统(电子商务网站、e-learning平台等)来说,其数据库中的资源项目的数量异常庞大。目前,在Amazon网站上销售的书目已超过310万之多,每个用户访问并评价的资源数目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将导致用户――资源评分矩阵极为稀疏,由此产生协同过滤算法的第一个缺陷:数据稀疏。这种情况使得系统难以成功的产生邻居用户集,用户间的相似性计算非常耗时,产生的推荐结果也难尽人意。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的第二个缺陷是“冷启动”问题。一方面,对于一个新注册的用户来说,由于系统中没有该用户的任何资源访问记录,所以系统无法为其找到邻居用户集,更无法对其进行推荐;同样的,对于一个新加入的资源,系统中也不存在对该资源的任何评分记录,因而无法被协同过滤算法所推荐。这两种“0评分”情况构成了协同过滤算法的“冷启动”问题。

在下一部分,笔者将综合相关学者提出的协同过滤优化算法,形成一种组合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荐模型,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两大问题给推荐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模型

(一)两大缺陷的解决思路

首先,对于“数据稀疏”问题,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缺省值法,也就是将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统一设置设为一个固定的缺省值(通过情况下取用户对项目评分的平均值,如5分制中的2.5分),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稀疏问题;另一种方法是项目评分预测法,可通过计算资源条目之间的相似性,由用户对相似项目的评分来预测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使得用户之间共同评分的项目比较多,从而有效地解决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情况下传统相似性度量方法存在的不足。

其次,对于“冷启动”问题,我们引入内容过滤克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不足。具体实现方法:对用户――资源的评分率设定一个阈值,当评分率小于阈值时即可认为处于“冷启动”状态,此时采用内容过滤推荐的方式。由于内容过滤是根据用户兴趣模型与资源向量空间模型的匹配来产生推荐,其对每个用户的操作都是独立的而不依赖其他用户对资源的评价,因此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冷启动”问题。

(二)个性化推荐模型结构

前文我们已经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从算法原理到实现过程都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对协同过滤算法两大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支持、协同过滤推荐引擎和新进资源推荐等三个模块,如图4所示。

1.数据支持

数据支持模块为一个信息数据库,其中包含四个数据表:用户信息表、学习行为数据表、资源信息表、资源评分数据表。(1)用户信息表:存放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注册时填写的基本信息,以及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的其它相关信息,如兴趣、习惯、资源偏好等。为了提升协同过滤推荐的准确度,要求系统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掌握越详细越好。(2)学习行为数据表:保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行为记录。系统通过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各种行为数据,经过分析后抽取其中能较好体现学习者对资源偏好的行为数据(如对资源的下载、阅读、收藏、推荐等)记录到该数据表中。学习行为数据是用户对资源条目隐式评分的数据来源。(3)资源信息库:保存了系统中各种学习资源信息,如课件、案例、试题、新闻、文献等。(4)资源评分数据表:保存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评分信息。该表是协同过滤算法的主要数据支撑。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资源评分数据、计算用户或者资源之间的相似度来为用户产生推荐。

2.协同过滤推荐引擎

该引擎是推荐系统的核心模块,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实现的中枢,其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

整个推荐引擎的算法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检索数据库,形成用户――资源评分矩阵;第二步,计算数据稀疏度,在此把数据稀疏度定义为:

第三步,根据稀疏度值选择用何种方法对协同过滤算法进行修正。此处,我们设置了一个阈值,Th value’作为选择进行评分预测或者内容过滤的临界值。当SparsityTh value时,将采用评分预测算法进行修正;第四步,形成邻居,并最终对用户产生推荐。

3.新进资源推荐

该模块主要针对协同过滤推荐技术中“冷启动”问题而设计。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析每个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与专业(职业)类别,并为其推荐相关领域的最新资源,以提高最新资源的被访问率。协同过滤推荐的基础是用户对资源的评分,但是一个刚加入到资源库的资源如果还没有被学习者访问和评价而一直处于被访问的等待队列中,那么它将永远没有机会为系统所推荐。通过新增这一模块,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协同过滤中的冷启动问题,提高新人库的学习资源被访问的机率。

(二)隐式评分的引入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一大优点是对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这使得该算法可以轻易地从电子商务领域移植到e-learning系统中。然而e-learning系统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有异于电子商务领域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前者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考虑到e-learning系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有一部分未被评分的学习资源事实上已经被学习者点播或者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对于这一部分资源的学习行为,形成一个隐式评价模型。用户的学习行为中如果出现了表示用户对资源喜好的行为因素(下载、收藏、推荐、学习时长等),就可以把这些行为加权转化为用户对资源的隐式评分。

隐式评分是通过计算用户各特定行为或者行为组合的分值而得到的。如表3所示,为了方便期间,我们用D、c、R、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下载、收藏、推荐、学习时长(>30min)等四种行为,资源评分的最高分为10分。

在e-learning系统中引入隐式评价有两个好处:第一,通过用户自身的学习行为来计算其对资源的评分,具有比预测更高的可靠性;第二,可以增加资源的评分率,使得预测算法有更多地评分数据可以参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协同过滤算法的“数据稀疏”问题,从而间接地提高了预测评分的准确性。

(三)有关模型的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

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从学习资源人

手,提出了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模型。该模型能有效指导e-learning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设计,提高e-learning绩效。但是,这其中有多个因素会影响个性化推荐的精度,降低算法的推荐效率,从而导致推荐结果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学习者兴趣偏好的获取及更新

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学习者的兴趣和偏好的地位相当于坐标系中的参照点。因为一个好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所推荐的资源应能够很好地符合每个用户的兴趣、偏好,所以,学习者兴趣、偏好的抽取过程与方法在推荐系统中显得极为重要。另外,由于学习者的兴趣、偏好和知识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推荐系统应能够很好地追踪这些变化并及时地更新相关信息,以满足学习者新的个性化需求。

2.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跟踪

学习者特定的学习行为能体现出学习者当前的学习偏好。例如,他学习了哪份教材第几章第几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当前比较热衷于学习这一节所涵盖的知识点,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推荐。同样,学习者收藏、下载、推荐学习资源的行为说明学习者对这项资源感兴趣。因此,系统应该有效跟踪这类学习行为,并将行为数据记录到数据库,作为协同过滤推荐中隐式评分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推荐系统应力求更全面地掌握其它能够体现用户偏好的行为要素,以期能够更为精确地掌握用户的兴趣、爱好,并对其产生最为合适的资源。

3.协同过滤推荐中两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虽然在我们提出的组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引入了项目评分预测和内容过滤推荐的方法,以解决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两大问题,但组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仍有两个关键点需要进一步深入考虑:(1)阈值的选取。阈值决定了何时用项目评分预测与何时用内容过滤推荐,那么阈值在何值时才能使推荐引擎具有最优的推荐精度?这需要进一步的考证;(2)两大问题更优解决方法的探寻。诚然我们提出的组合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协同过滤算法的两大问题,但是否还存在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需要我们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去探究、找寻,以期找到更为完美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4

[关键词]书目推荐;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在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引导民众阅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精神文化主阵地的图书馆,向社会宣传图书馆,推广阅读,提高人们的阅读积极性,是义不容辞的义务。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无障碍入馆,此举有效的使得社会大众有参与全面阅读的权利。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说:“热爱书本的民族将会有一种优雅的生活,虽然我们离这个生活还有些遥远,但我相信这种优雅的生活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会很快到来。”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致力于阅读推广,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拥有优雅的生活。

一、推荐书目概述

(一)概念

推荐书目是一种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指定的书目,此数目包括了阅读、了解、选择和必须书目这几种类型,这些书目需要针对某一问题精心选编,让读书的作者能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引导作者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书来读,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推荐书目是一种快速有效帮助作者的方式,也是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方法。

(二)历史

从封建社会时期开始,我国的科举制度就是推荐书目的起源,当时读书跟做官是相关系的,所以推荐书目对于考生来说非常之重要,有利于考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科考要考得内容进行复习。这个时期是推荐书目这种阅读方式的起源。后期,它不仅仅是科举制度的附属,更多的是很多文人雅士的爱好,主要在于对自身修身养性方面有书目推荐。到了近代,科举制度的废除,殖民列强侵入,推荐书目也进入了迟缓的发展状态,直至二十一世纪,随着各种书目类型的增加,才是推荐书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荐书目也根据主题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推荐的载体和方式,有了更多不同于传统推荐的新内容,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推荐的弊端。

二、推荐书目的作用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具备的优势

个体阅读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也是一个个性特色很鲜明的行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阅读视野的局限性,可掌控的文献的有限性,阅读能力的差异性等,即使是很私密化的个体阅读也还是需要指导的,遑论以追求规模效应和群体阅读效果的社会阅读了。“推荐书目在读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解决了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这一首要的问题,一份推荐书目往往就是优秀图书的宣传广告”[1]。

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所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读者面广,因为它是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着“社会性”,广泛的服务对象,可以凸显出公共图书馆与院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不同,这是它的特点。

三、书目推荐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

书目推荐是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方法之一,这图书阅读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巨大的馆藏数量的图书和文献,作者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和快速的搜索,并找到合适自己阅读的文献资料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编制推荐书目,推荐好书,典型书目,评出读者们最喜欢的书目类型。开展阅读推荐,就很自然地被各个图书馆所选择。

公共图书馆与院校、专业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相同,很多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文化水平不一,相对于后者,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阅读和接受能力就低很多,因此,推荐书目的作用非常关键,作者想在图书馆能读到适合自己的好书,缺少不了好的推荐书目。以前的书目推荐,主要是编制的纸质书目,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建立电子版的推荐书目,把书目放到图书馆官方网站,读者在家就可以浏览,制定合适自己的读书计划,这种高效的方法,让现在书目推荐变成了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学习步伐和观念。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书目推荐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编制专题目录。根据法律、经济、管理、化学、物理等专题建立书目,开展专题文献的推荐。另外,可根据作者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编制专题书目。

二是在图书馆网站及进门电子显示屏通报近日入馆的新书。这种多媒体方法是最快捷有效的让作者能够知晓的,作者可以通过网站做公共搜索,可以查到该书是否新书,还是预定中。

三是做典型书,作者最喜欢的书的排行榜。可以月、半年、年底分别做作者借阅排行榜,网上还可以根据作者的点击率做排行,这样作者可以知道哪些书读的人多,自己也看下,是否适合自己或是否喜欢。另外点击后要能看到该书是否还能借阅,剩余几本,还有哪些书准备何时会归还图书馆,可以等待借阅。在图书馆内,可以将排行榜做到电子显示大屏中,来回滚动播放,让读者到馆后一目了然。如果要进一步扩大阅读工作的效果,则可以请媒体到图书馆报道最新的排行榜情况,想社会大众推荐排行考前的书目。这些都是非常有效,并已经有部分省份的图书馆实行了的推荐书目方法。

四利用新的多媒体技术,推荐书目。可以跟移动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合作,设置手机图书馆,让大众读者下载APP,只要手机一点,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上图书馆,了解最新的书目情况。这样图书馆则可以通过手机向读者推介图书馆馆藏新书好书,并向随读者各种书业信息。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有意识地收集和掌握新书的社会影响信息,比如新书的评价,各类图书的评奖和获奖信息,权威机构或专家的新书推荐等等,及时向读者,开阔读者的阅读视野,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的机会。

(二)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

图书推广工作在载体上很多样化,目标也很明确,但最终推广工作的效果还是在于人为操作的如何,所以馆员的素质在图书推广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图书馆馆员要对书有爱,此种爱一种把它作为自己宝贝的无私的爱,只有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工作的内容,才能做好工作。以前图书馆推荐书目工作大多是有专家学者来写,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因为各个专家学者给出的推荐书目不一,分歧有时候比较大,难以统一,这种情况图书馆馆员就需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了。他们替代专家的角色,给作者推荐好书,当然如果不爱书,不看过书,肯定不合适当推荐人。因此,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职能并不是做好借阅统计、开列书单等简单工作,而是要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阅读内容,并根据自身的见解积极进行图书馆阅读推广。其次,图书馆馆员要有善于发现和善于总结的能力,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每个读者都有自己个性和需求,从而让图书推荐工作比较复杂,这就需要馆员能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例如,在省级图书馆中,可以根据公务员、企业、学生、个体户、打工者的类型来分清楚他们对阅读内容的需求。省会市跟小城市的人群需求肯定是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步骤比较快,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很多是前沿的,较新较实用的。那么图书馆馆员要深入了解各种人群的生活和工作内容,及时修正图书干馆藏结构,不可一成不变。最后,灵活应用。图书馆馆员不应是木讷不变的思维,应该会选择合适时机给读者推荐,以免读者反感。时机的把握往往比盲目的上去推荐所取得效果更好,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于图书馆图书推荐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比如可以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学生们放假期间都可以给不同人群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目。

总之,公共图书馆是人民文化充电的好去处,它在社会阅读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人民整体文化素质有很大的作用。书目推荐作为一种图书推广的方式之一,无论将来社会如何变迁,都要适时而变,让图书推荐工作更高效,更便利。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5

Abstract: 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broadened consumers' choices of goods, but also induced overloading information, overburdened search job and other issue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ing and enhance consumer satisfaction, personalization recommendation service came into being. Mainly in the consumer purchase decis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personalization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affects purchase decisions, and explores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personalization recommendation system in mobile business.

关键词:个性化推荐;购买决策;认知;理理论

Key words: personalization recommendation;purchase decisions;cognition;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09-02

0引言

随着3G技术以及MEC(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成为趋势。如何便捷、有效、低成本地帮助消费者找到最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个性化推荐系统恰恰能帮助MEC商家实现这一目标。但有关个性化推荐的研究大多只关注推荐系统本身,很少关注其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MEC环境下推荐系统如何影响购买决策,它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其作用力。进一步地,基于现状的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一些建议将会被提出。

1消费者购买决策

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1]

消费者行为学中认知的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思维问题的解决者,会主动搜索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还是信息的处理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形成偏好并最终形成购买意向。认知观点意识到消费者不会试图获取全部相关信息,当他们认为已得到足够支持其决策的信息时,就会停止搜索努力。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基本上包括需求的认知、信息搜索和评价、购买决策和行动、购买后评价四个过程。[2]如图1所示。

2个性化推荐系统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网络购物环境使消费者对商家和商品的选择增多,也使得他们更加借助信息搜索和决策辅助工具(如个性化推荐系统)。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和购买行为,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和商品,它能将浏览者转变为购买者,提高交叉销售能力,并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推荐系统的主要目标在于代替消费者完成繁杂的信息处理任务,使消费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决策中来。可以从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两个方面,探讨推荐系统对MEC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3]

2.1 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知识的认知是有限的,在其作决策之前常常不能深层次地了解商品。两阶段决策处理可以使决策复杂性降低。消费者先搜寻众多商品以得到商品的详尽信息,并选出最有希望购买的一部分商品。接着针对商品的重要属性进行更深入地比较,最后做出决策。

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通过减少消费者两阶段决策中的决策努力,影响其决策过程。而消费者的决策努力通常用决策时间和产品搜索范围来衡量。推荐系统可以依据消费者的喜好参数迅速提取出最匹配的商品,从而减少总体决策时间。推荐系统还能按消费者偏好程度将商品信息依次排列,从而缩小产品搜索范围。[4]

此外,推荐系统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功能偏好、商品估价、筛选策略。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事先没有形成稳定的偏好,而是在购买决策发生的同时产生,因此往往受推荐系统所推荐信息的影响。例如,消费者往往会更关注那些旁边标有更高得分或等级的产品。

2.2 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应用推荐系统能增强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倾向主导产品,进而减少产品转换的概率,从而提高决策质量。推荐系统的使用还能减少信息搜索的努力,减少考虑集的信息量,提高其质量,从而提高决策质量。

推荐系统有助于降低消费者产品转换的概率,有助于增加其购买决策的选项,从而增强决策信心。[5]

购买决策目标实现得越多,消费者也越满意。因此可以认为,推荐系统因其对决策目标实现的帮助,影响购买决策的满意度。

根据理理论,消费者的理念和评价影响其态度,进而影响其意愿。推荐系统会影响消费者的功能偏好和商品评价,进而影响对某商品的态度,从而影响对该商品的购买意愿,最终影响购买选择。

综上所述,推荐系统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高决策质量;增强决策自信;增强决策的满意度;影响最终购买选择。

3影响推荐系统效用的因素

推荐系统的效用即推荐系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影响力。推荐系统的因素、消费者的因素以及消费者与推荐系统之间的交互,都会影响推荐系统的效用。

3.1 推荐系统的角度

3.1.1 推荐系统类型的影响一般来说,推荐技术可从信息过滤角度分成三种,分别是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以及混合推荐即内容和协同过滤的组合推荐。在购买决策中,混合式推荐更能提升用户的决策自信。

3.1.2 推荐系统输入的影响推荐系统需要接收消费者的数据输入并作为推荐的主要数据依据,具体可以分为隐式浏览输入、显式浏览输入、关键词和项目属性输入、客户购买历史四类。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显式浏览输入、关键词和项目属性输入等可控方式所推荐的信息。

3.1.3 推荐系统输出的影响推荐系统输出的主要形式有建议、预测、评分、评论。输出内容的详细程度、透明度、个性化等,输出形式方面推荐的数量和产品信息的编排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推荐系统及其推荐信息的信任,并因此影响购买决策。

3.1.4 推荐系统推理过程的影响进度显示模块使信息搜索的过程更加直观,反馈时间会影响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使用意向,缩短消费者可感知的等待时间,改善消费者的情绪,促进推荐系统的效用。

3.1.5 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即推荐系统所在网站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评价高低。

3.2 消费者的角度消费者对于所选产品的知识越丰富,则在购买决策过程中进行越少的信息搜索,对推荐系统等决策辅助工具的感知有用性就越小,决策自信也就越小。与此相反,当消费者具备较少的产品知识和经验时,更难相信自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更有可能去寻找他人的建议。

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也会影响推荐系统对决策质量和决策努力的影响,即当用户感知风险越大,推荐系统对提高决策质量和减少决策努力的影响力会更明显。

消费者特性对系统效用的影响如图2所示。

3.3 消费者与推荐系统交互的角度消费者与推荐系统之间的交互对推荐系统作用效果具备作用力,主要从消费者与推荐系统的相似性、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熟悉度两方面来考虑。

消费者与推荐系统的关系强度(包括熟悉程度、亲密程度、支持度和结交)决定了推荐的效果。用户与推荐系统在各产品属性权重的相似性将带来更好的决策质量,同时减少信息搜索量。

4个性化推荐系统应用的不足

对比上述影响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个性化推荐系统应用中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包括:①战略上不够重视,体系结构不完善,大部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都只是一个单一的工具,只能提供一种推荐模型;②功能还不够完善,个性化程度不够高;③易用性不高,信息杂乱无章;④对推荐结果缺乏解释,缺少有效的方法向用户解释产生推荐的原因;⑤网站本身形象不好,影响消费者认知;⑥消费者获取推荐信息的途径单一,推荐结果的形式不够灵活。

5对个性化推荐系统应用的建议

5.1 提高对推荐系统的战略认知推荐系统在MEC领域的应用既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又有助于商家实时追踪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兴趣偏好,挖掘其潜在需求,并以此不断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6]我们建议MEC商家提高对推荐系统的战略认知,重视它的战略意义。

5.2 完善个性化推荐功能个性化是影响认知价值最主要的因素,我们建议MEC商家实时追踪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尽最大努力推荐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使推荐的产品在功能、外观、价格、售后等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与标准。

5.3 加强信息排列的合理性推荐系统提供信息的排列会影响其作用效果。若消费者能更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则会更加信任推荐系统,也更易受推荐系统影响。我们建议MEC商家对各类推荐信息做合理的编排,便于消费者获取。

5.4 增进消费者的熟悉程度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熟悉程度(包括推荐形式、信息排列、推荐原理等)能影响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信任,并因此间接影响推荐系统的作用效果。我们建议MEC商家增进与消费者的互动,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的有奖体验等,以提升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信任和推荐系统的影响力。

5.5 擢升网站自身形象网站的形象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推荐系统的认知价值和信任,并间接影响决策影响力。我们建议MEC商家提高自身网站的知名度、声誉度,改善网站的美观性、易用性。

5.6 拓展产品推荐的渠道获取推荐信息的渠道也会影响推荐系统的作用效果。我们建议MEC商家拓宽产品推荐的渠道,如提供邮件定制、短信定制、首页定制、推荐定制等多渠道服务,以方便消费者获取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王长征.消费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6-27.

[2]李双双,文,李江予.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模型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94-29.

[3]Haubl,G.& Trifts,V.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in Online Shopping Environments: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e Decision Aids[J]. Marketing Science, 2000,l(19):4-21.

[4]Xiao B. & Benbasat I. E-commerce Product Recommendation Agents: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J]. MIS Quarterly, 2007, 31(1):137.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6

关键词 社会网络;好友推荐;相似度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224-02

0引言

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满足了用户在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在海量的数据信息面前,用户在想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将面临耗费很多时间寻找需要信息的难题。虽然信息量增大,但是信息的利用率降低了很多,这就是信息超载的问题(information overload)。

为了解决信息超载的问题,推荐系统逐渐受到重视与发展,推荐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超载的问题,通过对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推送,让用户免去了大量浏览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过程。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用户的一些行为爱好,会将一些用户可能使用到的信息,感兴趣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引导用户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推荐系统会让用户感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全面与获取信息的便捷。

目前,互联网中主要应用的推荐方法有:基于内容推荐、基于关联规则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基于知识推荐、基于效用推荐和组合推荐[1]。

1相关工作

社会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是指在互联网服务中,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也称为SNS网站,这种网站是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关系,并且可以使用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应用服务。如信息的共享,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方便用户之间的联系。社交网站旨在帮助用户在网上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2],正极大地改变着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方式;以Facebook、Twitter、开心网、人人网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交网络平台,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成千上万用户的参与。社会性网络中好友的推荐可以使用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信息的共享率。

本文是基于Widrow和Hoff所提出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利用用户的资料信息,计算出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然后根据相似度计算公式进行相似度计算;同时结合地理位置这一特征,即计算用户之间的地理位置相似度,进行用户之间的综合相似度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增加了推荐系统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之间的共同特性,使被推荐的用户可以提供和分享更多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如交通,天气,新闻等信息。

2 推荐算法及模型

2.1基于LMS算法的用户偏好特征向量

Widrow和Hoff提出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3]是指使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的均方值为最小,因此称为最小均方算法。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LMS自适应滤波器,它在设计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到输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征,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估计出需要的统计特性,同时调整自身的参数,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最小均方算法(LMS)具有的优点是计算量小,较高的实现可行性,提高了挖掘用户偏好的精确性。算法的输入量是用户的初始兴趣偏好评分向量,输出量是符合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条件的用户偏好特征向量。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的用户建模方法是使用梯度下降训练的模型,可以使得到的用户偏好特征向量的误差达到最小的状态,这种模型会不断地调整网络的权值以及阈值来达到这个目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的执行是在用户和推荐系统的交互过程实现的,它在描述用户的信息中的模型是动态的,如果用户对某些信息进行评分以后,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也会更新用户的描述信息,这些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的描述信息的表示方式是用户偏好特征向量。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偏好特征向量,通过用户的偏好特征向量和相似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2.2基于用户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度量方法

进行好友推荐的主要衡量指标为用户的共同性,本文中用户的共同性是利用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表示的,从而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进一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来实现用户之间的好友推荐。由3.1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到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定义计算用户之间兴趣偏好相似度的公式[3]:

2.3 地理位置相似度计算:欧几里德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本文将应用欧几里德距离计算用户之间地理位置的距离度,然后通过用户之间的距离度计算用户的地理位置相似度,欧几里德距离公式用来计算欧几里德空间中两个点的距离,假设 x,y 是 n 维空间的两个点,它们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是:

可以看出,当维度n=2 时,欧几里德距离就是计算平面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当用欧几里德距离计算地理位置相似度时,一般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转换:即距离越小,地理位置相似度越大。

计算地理位置相似度的范围:[0,1],s的值越大,说明d越小,也就是说用户之间的距离越近,则用户之间的地理位置相似度的值越大。

本文将利用用户所处位置的经纬度计算用户间距离,然后利用欧几里德距离,最终计算出用户之间的地理位置相似度。

3 基于用户行为的好友推荐计算方法过程是:

3.1用户之间地理位置相似度

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数据,通过欧式相似度计算,计算用户之间的地理位置相似度,作为好友推荐的一个重要特性。具体算法如下:

用户A的地理位置为X,用户B地理位置为Y,A与B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是:d(X,Y),用户之间的地理位置相似度为1/d(X,Y)。欧几里德距离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果需求粒度很大,可以设为比较大的距离单位

3.2用户之间兴趣偏好相似度

首先收集用户兴趣偏好类别的数据,然后进行量化处理,再利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根据得到的用户的兴趣偏好评分矩阵,计算出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计算的过程的输入量为用户的指标评分向量,输出量为用户的偏好特征向量,即用户的兴趣模式。

在这个算法过程的基础上,推荐算法进一步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的输入量为上一步计算出的用户的偏好特征向量,输出即为用户之间的兴趣偏好相似度。具体算法如下:

选取用户资料信息中的某些类别作为实验算法计算过程的原数据(如用户对于运动方面各个项目的评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的评分)。

例如对A进行好友推荐[3]:首先计算用户输入的兴趣偏好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然后计算用户A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使用初始特征向量U(0)和输入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最优的U(n)作为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同理,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他用户的兴趣偏好特征向量;最后计算用户A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兴趣偏好相似度,具体过程是根据第二步计算得到的用户偏好特征向量,通过上文所介绍的兴趣偏好相似度计算公式计算用户之间的兴趣偏好相似度。

3.3用户之间用户行为相似度

把地理位置信息相似度与用户之间兴趣偏好相似度结合,根据权重计算推荐度,按照推荐度排列推荐的用户,进行相似度排名为top N的好友推荐。总体相似度S=a*d(X,Y)+b*n,当需要对用户地理位置信息依赖性较高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a的值,使相似度的变化较高依赖于地理位置,当需要对用户的兴趣偏好依赖性较高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b值,使相似度的变化较高依赖兴趣偏好。

4 结论

本文论述了基于用户行为的好友推荐计算方法的理论过程。用户的行为包括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用户的兴趣偏好;计算方法包括基于Widrow和Hoff提出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用来计算用户兴趣偏好相似度,以及基于欧几里德距离的用户地理位置相似度,计算方法结果是结合两种方法计算用户之间的整体相似度,进行好友推荐计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推荐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的基于用户行为的好友推荐计算方法的过程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进行试验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丽花,刘鲁.个性化推进系统用户建模技术综述[J].情报学报,2004,25(1):55-62.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7

经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今天晚上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参加今晚的会议的人员范围是全乡干部职工。会议的内容就是根据我们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书记办公会的决定,以及县委组织部关于股所级干部任免的程序规定,对我乡目前缺额的股所级干部进行民主推荐。下面,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我就如何开展好股所干部的民主推荐工作讲几点意见(在讲这些内容的同时,我也就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一并组织大家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一、民主推荐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7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和年颁布的《暂行条例》相比,具有了更高的要求,(《暂行条例》中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说明了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经的程序和要求,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不可跨越的重要环节。民主推荐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推荐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就是为了保证所选任用的干部具有群众公认的基矗民主推荐是群众公认的基本实现形式和手段。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已经在制度规定和操作方式上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实行民主推荐,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干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民主推荐是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民主推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式。这是因为,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第一道工序。让群众从选拔工作的起始阶段就参与其中,这就使实现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3、民主推荐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选贤任能,重在识人。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为了解和识别干部、选准用好干部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干部的优劣功过是非,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采取民主推荐等形式,让群众来推荐干部,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解决这一问题和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办法。坚持民主推荐,有利于克服在少数人中选人、靠少数人选人的局限性,从而广开视野,好中选优,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减少用人失察失误。

4、民主推荐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扩大民主,是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的根本措施。实行民主推荐,把对领导干部的推荐权、选择权交给了群众,这对领导干部来说,具有很强的监督约束作用。群众选择干部只会选那些政绩突出、廉洁勤政的干部,而决不会选那些宗旨观念淡雹作风飘涪不干实事、忙于跑官要官的人。

二、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的原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的六条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在具体工作中,如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由党制定;干部的管理、决定任免或推荐、提名,由各级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选拔任用干部经党委(党组)集体讨论等,都是党管干部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是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是党选拔干部的根本标准。它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总的标准、总的依据问题。德才兼备,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尝高尚的道德品质,又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靠得注有本事的优秀干部,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德才并重。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它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干部由谁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所认可和拥护,由群众来评价干部。实绩,是指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是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注重实绩,就是要用实绩来评价干部。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这个原则,所要解决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问题。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新方法,要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去创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如民主推荐、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等就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离开了民主,集中就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会导致集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就难以保证干部任免决策的正确;离开了集中讲民主,民主就失去了正确的指导,就会导致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干部群众就难以有效地行使参与干部选拔的民利。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如:民主推荐阶段,不可能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本资料权属3COME文档频道,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

6、依法办事原则

要严格按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来选拔任用干部。如民主推荐是必经程序,我们就要严格执行,对一切违背法律、条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今晚我们搞的民主推荐就是依法办事原则的体现)。

三、具体的推荐的职位、范围、条件、资格、要求

1、推荐的职位:今晚推荐的职位有四个,第一个是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第二个是乡民政助理兼残联专干;第三个是乡党政综合办公室的报帐员;第四个乡小额信贷站的站长。

2、推荐范围、资格、要求:

第一,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乡党政综合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分别由党委秘书和政府秘书兼任。现目前,办公室秘书有2人一个是、一个是。所以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只能在进行推荐。

第二,乡民政助理兼残联专干。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这个岗位只能由公务员担任。目前,我乡公务员除了班子成员以外,有这么6个:。这6个人除了只是兼任小额信贷站的负责人没有具体的工作岗位外,其他人员都是定有岗位的。所以请各位同志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在这6个公务员中酌情推荐一名民政助理兼残联专干。

第三,乡党政综合办公室的报帐员。这个岗位一直是在兼任。原来的编制是在企业办,属于事业人员。现在,已通过公务员招考,考上了人事助理,身份已经变为公务员。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这个岗位只能由公务员担任。但目前我们乡公务员缺编是四个,所以这个岗位只能在现有公务员中兼任。所以,请各位同志在现有的公务员中推荐一名同志来兼任报帐员。

第四,乡小额信贷站的站长。小额信贷站是一个临时机构,工作一般都是由扶贫专干来完成。通常情况,站长都是由扶贫专干或者公务员来兼任。黄有原来不是扶贫专干,所以只是任负责人。所以现在要请大家来推荐一名兼职站长,推荐的范围也是在现有公务员中推荐一名公务员来兼任站长。

3、对被推荐人选的条件要求:

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要求。

第一,有较强的组织原则和政治觉悟(党员的党性要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团结同志,品行端正,公道正派。(即德的方面)。

第二,具有所推荐职位应当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心理素质等。(即能的方面)。

第三,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勤的方面)。

第四,工作实绩突出。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很好地履职,工作实绩突出。工作中能够提出工作思路,制定相应的措施,想方设法实现工作目标。(即绩的方面)。

第五,廉洁自律。任职后能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如果你现在发现你要推荐的人选有这个爱贪小便宜或者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情况,你最好还是要慎重考虑后再推荐。

四、推荐的程序和方法

按照《条例》的规定:民主推荐分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会议投票又分无记名推荐和署名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头推荐。

今天我们将采用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和口头推荐的方式进行。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全体人员都要参加,口头推荐请班子成员和现有的站所长参加。具体工作请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来安排。

五、对参加推荐的人员要求

各位在坐的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在推荐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人要全面地看,不要片面的看。要看主流,看本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优点突出的人,缺点也就突出。要看他的缺点是否足以影响他的任职。不能说凡有缺点的人都不能任职。当然,如果经你客观公正地评价后,没有符合条件的人,你不可不推荐。

2、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推荐干部。不凭私人感情,凭个人好恶来推荐干部。不以个人利益,个人恩怨或集团的利益来推荐干部。

3、推荐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珍惜自己手中的民利,把“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推荐出来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8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本来就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技术含量不是特高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就是在原有的数据库系统上新添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动态的客户访问所返回的数据加以分析并调出客户可能感兴趣的的产品目录。

看这里----就知道它只是在原有的系统上加了些技术模块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库的设计相对较简单。除用于销售商品的电子商务网站中所必须的基本数据库表,如商品信息、用户信息、网站信息等外,还应包括:用于初始化数据设置的参数表、仅对有评分商品推荐起作用的顾客商品评分表、顾客商品购买记录表、商品聚类表、顾客聚类表、商品推荐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在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选择的同时,其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用户经常会迷失在大量的商品信息空间中,无法顺利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直接与用户交互,模拟商店销售人员向用户提供商品推荐,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商品,从而顺利完成购买过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子商务推荐系统能有效保留用户、防止用户流失,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销售。

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电子商务IT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得到越了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系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针对电子商务推荐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对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推荐算法设计以及推荐系统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推荐系统推荐质量研究,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实时性研究,基于Web挖掘的推荐系统研究以及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一、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及构成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Recommendation Systems for E-Commerce)定义是:“它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和建议,帮助用户决定应该购买什么产品,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

推荐系统面对的是用户(user),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对项目(item)的推荐。用户是指推荐系统的使用者,也就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客户。项目是被推荐的对象,是指电子商务活动中提供给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最终推荐系统返回给用户的推荐内容。在一个电子商务活动中,用户数和项目数是非常多的。推荐系统面对的当前用户,称为目标用户或者活动用户。推荐系统的当前工作,就是为根据一定的算法,给出对目标用户的推荐项目。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输入模块、推荐方法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用来接受用户的输入信息,用户的输入信息中最重要的是用户对项目的评价(rating)数据;推荐方法模块用来根据一定算法,根据用户数据,得出对目标用户的推荐,该模块是整个推荐系统的核心部分,个性化推荐方面的研究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找到好的推荐方法。输出模块主要是指得到的推荐以何种形式反馈给用户。

根据项目的特点,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推荐系统,一种是以网页为对象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主要采用Web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兴趣爱好的网页;另一种是网上购物环境下的、以商品为推荐对象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各类产品,如各种书籍,音像等,这种推荐系统也称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

二、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作用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收集用户兴趣资料并根据用户兴趣偏好为用户主动作出个性化的推荐,也就是说,当用户每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电子商务网站后,推荐系统就会按照目标用户偏好程度的高低推荐用户最喜爱的N个产品,而且系统给出的推荐是实时更新的,也就是说当系统中的产品库和用户兴趣资料发生改变时,给出的推荐序列会自动改变,大大方便了用户,也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

总体说来,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使用户从无限的网络资源和商品世界中解脱出来,大大节约了用户采购商品的时间和成本;与此同时,推荐系统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提高了客户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忠诚度(Building Loyalty),将更多的电子商务网站浏览者转变为商品的购买者,从而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交叉销售能力(Cross-Selling),为电子商务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研究表明,在基于电子商务的销售行业使用个性化推荐系统后,能提高销售额2%-8%,尤其在书籍、电影、CD音像、日用百货等产品相对较为低廉且商品种类繁多的行业,以及用户使用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程度高的行业,推荐系统能大大提高企业的销售额。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和销售系统(Marketing Systems)、供应链决策支持系统(Supply-Chain Decision-Support Systems)既相似又有不同。销售系统是帮助销售人员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推荐系统最终目的帮助用户,辅助用户购买什么产品做出决策。供应链决策支持系统是帮助生产者决定什么时候生产多少什么产品,以及仓库应该存贮多少各类产品,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生产者服务的,而同样推荐系统是面向用户的系统。

三、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内容

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的研究有四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推荐系统的信息来源问题——推荐系统的基础是用户兴趣资料信息,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尽可能获得更多用户的相关信息,并以合适的形式表示是进行个性化推荐的前提;其次,要实现被顾客接受和认可的个性化推荐,设计准确、高效率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是核心;另外,要让推荐系统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必须对推荐系统作出客观、综合的评价,尤其要注意从准确率、个性化、安全性、用户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推荐系统的应用是最终研究的落脚点,推荐系统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完全个性化购物环境,更应为企业的销售决策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信息收集表示是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的基础。根据当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信息收集表示的研究来看,主要着眼于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能反映用户兴趣偏好的信息,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数据挖掘等的方法更自动化地收集用户的隐式信息,解决用户信息收集过多的依赖于显式评价数据的问题。

个性化推荐技术是电子商务自动化推荐系统的核心问题。目前的推荐技术有协同过滤推荐(包括基于用户的和基于项目的)、基于用户人口统计信息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效用的推荐、基于知识的推荐、基于规则的推荐等等。协同过滤推荐是个性化推荐中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站、数字图书馆、网页搜索、新闻过滤等,着名的推荐系统有Tapestry、GroupLens/NetPerceptions、Ringo/Firefly等,其前提假设是存在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用户群,每个用户都有与其兴趣爱好相似的邻居用户。预测用户对某一项目的偏好是根据邻居用户对该项目的偏好程度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其邻居用户喜爱某项目,则该用户也很可能会喜爱该项目。协同过滤最大优点是不需要分析对象的特征属性,所以对推荐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处理非结构化的复杂对象,如音乐、电影等。

对推荐系统总体性能的评价是推荐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都只是采用准确率、召回率等评判尺度对推荐算法进行评价,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到对整个推荐系统进行的评价,尤其缺乏从个性化程度、持久性程度、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用户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对推荐系统进行综合的评价。

四、研究现状

推荐行为产品或其它项目的软件已经在许多应用中使用在电子商务领域,为了增加购买经验并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推出了充分利用消费者的访问和购买行为的推荐系统。推荐者通常通过给用户展示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来促进购买。例如,诸如Amazon.com就是通过利用偏好或其他用户购买信息来介绍书籍或者其它产品给用户的推荐系统。然而,使用的技术相当简单,而且并非很精确和有效。基本上,程序将当前客户购买的一系列产品与其他客户购买的一系列产品作比较,选择客户购买较多的产品与当前客户购买的产品集合的交集,最后从中选出一些尚未被客户所购买而仍然在顾客购物篮中的产品,并将它们作为推荐列表呈现给客户。该技术也用于类似于协作过滤的文本文档的信息抽取。电影或音乐唱片的推荐,例如Moviefrnder.com,通过预知一个人的偏好与其他人偏好的线性权重集合,并运用协作过滤技术来实现对于推荐系统的研究可分为三个种类:技术系统开发研究,用户行为研究和隐私问题研究。其中技术系统开发是重点。目前各种推荐技术,例如数据挖掘,和推理,都已经应用到了推荐系统中。现存的推荐系统从广义上可以划分为基于规则的系统和信息过滤系统。信息过滤系统又可分为基于内容过滤的系统和协作过滤系统两种。

基于规则的系统,N1如:IBM的WebSphere,BroadVi-sion,ILOG等。他们允许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静态特征和和动态属性来制定规则,一个规则本质上是一个if-then语句,规则决定了在不同的情况下提供不同的服务。基于规则的系统,其优点是简单、直接,缺点是规则质量很难保证,而且不能动态更新。此外,随着规则的数量增多,系统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

基于内容过滤的系统,例如:Personal WebWather,SysKill&Webert,Letizia,CiteSeer,if Web,SIFTER,PVA,WebMate,WebACE,ELFI和WebPersonalizer等。他们利用资源与用户兴趣的相似性来过滤信息。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通过将顾客的偏好与产品内容自动匹配来给顾客提供建议,例如网页和消息条目的推荐。在基于内容的系统中,产品由其普通属性描述。顾客偏好通过分析产品比率以及相应的产品属性来预测。基于内容过滤的系统,其优点是简单、有效。缺点是难以区分资源内容的品质和风格,而且不能为用户发现新的感兴趣的资源,只能发现和用户已有兴趣相似的资源。在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中,一个核心问题是识别关键属性集合。如果该集合太小,显然,这对于识别用户剖面是不充分的。因此,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不能用于仅仅实施一次购买行为新顾客,或者访问了该网站,却没有实施任何购买行为的潜在顾客,以及购买他不是特别经常购买的一种产品的顾客。

协作过滤系统如:WebWather,Let'sBrowse,Tapestry,GroupLens,Fab,Alexa,Firefly,SELECT,LikeMinds和Site-Seer等。他们利用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过滤信息。协作性的推荐系统估计顾客对特定产品的偏好是根据顾客对该产品的偏好率以及其他顾客对同一产品的偏好率的比较来实现的。协作性的推荐系统与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协作性的推荐系统通过跟踪一组顾客过去的行为来给该组中的个别顾客提供建议。使用该方法,顾客现在就可以接受建议,而在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中,只要具有相似意向的其他顾客的偏好,顾客就己经具有先前预测了。基于协作过滤系统的优点是能为用Web数据挖掘的研究及其在网络学习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户发现的新的感兴趣的信息,缺点是存在两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个是稀疏性,亦即在系统使用初期,由于系统资源还未获得足够多的评价,系统很难利用这些评价来发现相似的用户;另一个是可扩展性,亦即随着系统用户和资源的增多,系统的性能会越来越低。协作性的过滤方法用来识别与既定客户具有相似兴趣的顾客,所推荐的产品也是这些给定客户喜欢的产品。该方法的一个主要局限是稀疏问题。在基于协作过滤的推荐系统中,很难精确确定下相似客户和识别要推荐的产品。不仅如此,系数问题的极端形式是first-rater问题,当市场引入一种新产品时,不存在可用的先前估计信息。

还有一些个性化服务系统如:WebSIFT,FAB,Anatagon-omy和Dynamic Profiler等,同时采用了基于内容过滤和协作过滤这两种技术。结合这两种过滤技术可以克服各自的一些缺点,为了克服协作过滤的稀疏性问题,可以利用用户浏览过的资源内容预期用户对其他资源的评价,这样可以增加资源评价的密度,利用这些评价再进行协作过滤,从而提高协作过滤的性能。

近来,许多因特网公司还引进了有关信息产品的推荐系统,它包括Web站点推荐,音乐推荐,视频推荐,书籍推荐等等(例如Amazon.com,以及CDNow.com等等)。因特网行销机构运用推荐系统对某一广告公司推荐用户(例如Ac-tiveAgent Werbenetz。

Amazon.com通过将书籍推荐给已经购买过特定书籍的顾客实现个性化推荐的。Amazon.com.所推荐书籍概括的分为有两种:小说书籍和非小说书籍。小说书籍的推荐很简单,就是将同一作者的其它小说书籍推荐给特定用户,这样最终就将由该作者撰写的相似类别的小说书籍推荐给了有相似背景的用户。而非小说书籍的推荐将是将每个作者的相似类别的小说书籍推荐给了有相似背景的用户。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9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推荐系统 推荐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获得迅猛发展。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是不谋面的,商家不能直观地了解客户,能获得的只是大量的相关数据(如用户注册信息、历史购买记录等)。这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尽可能地揣摩客户,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客户推荐适当的商品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商务推荐系统正是针对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

一、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简介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是一个基于网上购物环境、以商品为推荐对象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为用户推荐符合兴趣爱好的商品。其定义为: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和建议,帮助用户决定应该购买什么产品,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使得电子商务网站主动适应每个客户的特定需求,为每个客户创建适应该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电子商店,从而为每个客户提供完全不同的个性化购物环境,为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一对一营销”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和销售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既相似又有不同。销售系统是帮助销售人员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决策支持系统是帮助生产者决定什么时候生产什么产品,其目的是为企业生产者服务;推荐系统是帮助用户对购买什么产品做出决策,是面向用户的系统。

二、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作用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客户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各个客户之间的相关性主动为客户做出推荐。推荐的形式包括向客户推荐商品,提供个性化的商品信息、及其他客户的喜恶等,并且给出的推荐也是实时更新的。即当系统中的产品库和客户的兴趣等资料发生改变时,给出的推荐信息也会自动改变。广义而言,推荐系统使得网站更具个性化(网站会调整某些信息以迎合不同的客户)。总的来说,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将电子商务网站的浏览者转变为购买者。有时客户只是看看网站的内容而没有购买的意思,推荐系统可以帮客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愿意买的商品。②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交叉销售能力。基于用户已经购买的商品,推荐客户购买一些相关的商品。③提高客户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忠诚度。推荐系统可以提供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购物信息,因此能够吸引老客户访问网站。

三、电子商务推荐技术

目前,电子商务推荐系统所采用的推荐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信息检索、内容过滤、协同过滤。

1.信息检索:响应用户提交的搜索请求,返回相应的查询结果。网络搜索引擎如yahoo,google等采用的都是这种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一般对文本内容建立全文索引或摘要索引,对非文本内容如图片、视频等根据一些特征进行索引。信息检索技术容易实现,检索速度快,但其不足在于:①提交一个查询往往返回数以千计的结果,有些是相关的,但大多数并不相关,用户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挑选;②只能回答用户询问的问题,不能主动、增量的向用户提供知识。

2.内容过滤:基于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的属性及商品之间的相关性和客户的喜恶来向其推荐。基于商品属性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属性特征模型推荐。例如,对在购物车以往记录中或有多张打折CD的客户就可以向其推荐一些打折CD。基于商品间的关联性是根据客户感兴趣的产品推荐相关的产品。例如,服装的搭配,商品的系列或配套件。内容过滤技术分析商品的属性及其相关性可以脱机进行,所以推荐响应时间快,其弊端在于不能为用户发现新的感兴趣的商品,只能发现和用户已有兴趣相似的商品;不能为新客户形成合适的推荐,因为客户还没有购物经历,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系统得不到参考输入。

3.协同过滤: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并不分析商品之间的相似性,而是学习目标用户和历史用户之间购买行为的相似性,从而根据相似历史用户的购买行为生成推荐结果。协同过滤技术不需要商品特征的描述,它学习的是用户购买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而不依赖商品的特征,因此它可以推荐从表面特征上看上去不同但实际上有很大相关性的商品。所以其优点是:①能为用户发现新的感兴趣的商品;②不需要考虑商品的特征,任何形式的商品都可以推荐。缺点是:①用户对商品的评价非常稀疏,这样基于用户的评价所得到的用户间的相似性可能不准确(即稀疏性问题);②随着用户和商品的增多,系统的性能会越来越低(即可扩展性问题);③如果从来没有用户对某一商品加以评价,则这个商品就不可能被推荐(即最初评价问题)。

四、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实现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推荐输入、推荐分析、推荐输出三部分。

1.推荐输入是为推荐分析提供的数据准备,主要的输入形式有:①隐式浏览输入:如客户的浏览行为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记录作为推荐系统的输入;②显式浏览输入:客户的浏览行为是有目的向推荐系统提供自己的爱好,如对商品的评价等;③关键词和项目属性输入:客户输入关键词或项目的有关属性以得到推荐系统的有价值推荐;④客户购买历史:客户过去的购买记录。

2.推荐分析是推荐系统的核心部分,所采用的推荐技术决定着推荐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际应用中,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一般采用多种推荐技术的组合,尽量利用各种推荐技术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提高推荐系统的性能和推荐质量。比如,为了克服协同过滤的稀疏性问题,可以利用用户浏览过的商品预期用户对其他商品的评价,这样可以增加商品评价的密度,再进行协同过滤,从而提高协同过滤的性能。

3.推荐输出是推荐系统基于推荐输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推荐分析之后,以适当的形式将推荐结果展示给用户,主要的输出形式有:①建议,典型的如Top-N,能够根据客户的喜好向客户推荐最可能吸引客户的N件产品;②预测,系统对给定项目的总体评分;③个体评分,输出其他客户对商品的个体评分;④评论,输出其他客户对商品的文本评价。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领域中,通过推荐系统实现个性化服务一方面有助于电子商务网站内容和结构自适应性的实现,另一方面在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商品的同时也为企业实现了增值。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作为有利的分析工具和促销手段,已成为电子商务网站的竞争工具,必将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惠宏等: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篇10

作者简介:朱翊敏(1975-),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

摘要:探讨了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奖励额度和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对其推荐意愿的影响,以及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关系强度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奖励额度和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都存在显著影响。此外,奖励额度与关系强度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而努力程度和关系强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即关系疏远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奖励额度;努力程度;关系强度;网络推荐意愿

中图分类号:F71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0-0010-06

The Influences of Reward Size and Required

Referral Effort on Consumer Online Referral Likelihoo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ie Strength

ZHU Yimin

(School of Busines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s of reward size and required referral effort on consumer online referral likelihood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ie strength.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online referral reward programs, reward size and required referral effort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referral likelihood. Furthermore, there are no interactions between reward size and tie strength, and there are interactions between required referral effort and tie strength in online referral reward program, i.e.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referral effort in the situation of weak tie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tuation of strong tie.

Key words: reward size; required referral effort; tie strength; online referral likelihood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群活跃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口碑传播行为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传统方式,网络推荐奖励计划逐渐兴起。新浪微博作为推出两年即突破2亿用户的新兴媒介,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企业开展网络推荐奖励计划的首选平台之一。佳能、携程和欧莱雅等各类品牌都曾在新浪微博上推出奖励计划,鼓励粉丝对产品与使用体验进行分享推荐。

Philipp Schmitt等人将口碑分为两种,即纯粹口碑(organic WOM)和企业激励口碑(firm-stimulated WOM)[1]。其中纯粹口碑是指消费者自发的口碑,而企业激励口碑是企业发挥主动性加以引导的口碑。推荐奖励计划(Referral Reward Program)是指有奖励的口碑传播,企业通过提供奖励来引导现有顾客利用个人关系网络为企业进行正面口碑传播[2]。消费者的推荐意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该产品或服务之后是否满意,向其他人推荐可能要付出的努力,以及推荐行为带来的收益及收益分配等。以往研究更多集中在推荐奖励计划中奖励的设置(如奖励金额和奖励分配方案)等因素对奖励计划效果的影响,而较少关注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的影响[3]。然而,现实当中,消费者参与推荐的方式种类繁多,且难易程度不同,推荐行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他们参与的意愿。努力程度过低可能会降低推荐计划的感知价值,而努力程度过高可能又会阻止推荐行为。因此,选择推荐人可以接受而且效果较好的努力程度对于推荐奖励计划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Ryu和Feick的研究指出,推荐人与被推荐人的关系强度也会影响到顾客的推荐意愿,相比关系疏远的情况,关系紧密时人们参与推荐奖励计划的意愿更高[2]。然而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对于关系紧密的被推荐人,推荐人是否会降低对其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的考虑?

网络的出现无疑为口碑传播提供了一片沃土。Buttle等人的研究指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企业需要重新定义其价值主张、竞争优势以及市场战略[4]。Goldsmith的研究也证实了至少有16%的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的时候主要受网络口碑影响[5]。网络口碑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突破传统口碑传播对象,从身边人到陌生人;具有可测量性,文字等会留下痕迹;且相对可控[6]。本文选取网络媒介,研究推荐奖励计划中,奖励额度和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对其推荐意愿的影响,以及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关系强度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将为企业更好设计网络推荐奖励计划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推演

1.社会交易理论

社会交易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其研究重点是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该理论认为“选择”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特征,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建立在合理化选择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总是趋向于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报酬。另外,该理论还指出人们所追求的报酬大部分只能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来获得。基于上述观点,社会交易理论进一步扩大“代价”与“报酬”的含义,使它们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事物,又包括精神层面的事物,并试图通过研究互动与交换来解释所有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指出,社会学中所研究的制度、组织以及社会都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等。布劳则将行为实施者期望的报酬或奖励分为“外在报酬”(如金钱、商品和服务)和“内在报酬”(如爱、尊敬、荣誉和职务等)。

社会交易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消费者对推荐奖励计划的反应和参与决策。Frenzen和Nakamoto等人的研究发现,消费者是否参与口碑传播取决于交换的感知成本和收益[7]。Arnt等人发现,消费者进行口碑传播的动机或激励因素包括:他们可能把谈论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体验作为缓解购买压力或者不协调的一种方法;他们也可能把口碑传播作为管理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一种途径;此外,口碑传播还可以表达其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他人做出更好决策[8]。当然,进行口碑传播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9]。最明显一项成本是推荐者用于沟通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另外,推荐者可能由于互惠心理而感到有义务在将来成为一个“好听众”。如果被推荐者对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推荐者还可能要承担关系被破坏的风险。Ryu和Feick提出奖励推荐计划会使得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变得更加复杂[2]。在传统的口碑推荐过程中,推荐者与被推荐者因为互动而产生沟通和推荐的行为。如果推荐成功,那么被推荐者与企业之间将发生另一个交易。推荐者则从被推荐者的购买行为中获得报酬。因此,人们的行为由于推荐而变得复杂,而这种交易复杂性会影响他们对成本与收益的感知。其中,显性收益源于推荐行为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而成本则是推荐者所承担的潜在社会风险(例如,一旦被推荐者对此次消费不满意,他们很有可能归咎于推荐者)。

另外,基于自我感知理论,人们总是试图了解他们自身各种行为的动机。如果推荐行为是有奖励的,推荐者会认为推荐行为本身是受奖励驱动而非内在动机。他会感觉自己是在“销售”推荐,而这种感知与他们的自我形象会产生不一致。因此,为了提升推荐奖励计划的有效性,增加消费者的推荐意愿,企业必须使推荐者的感知收益足够大、以弥补其潜在成本。

2.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

推荐奖励额度是指为了鼓励顾客的推荐行为,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奖励金额。消费者面对推荐奖励计划时,会进行得(感知奖励价值)与失(感知社会风险)之间的比较,然后做出决策[10]。Long和Schiffman指出,推荐奖励额度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获得的利益,并影响到感知奖励价值,进而对消费者的意愿和行为产生影响[11]。感知社会风险是指某人的行为会引起尴尬或周围其它人的不赞同等负面后果[12]。在推荐奖励计划中,则是消费者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自己是为了获得奖励而推荐的一种负面判断。因此,提高的推荐奖励额度可能会使消费者感到内疚,增加其推荐的心理和社会成本[13]。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接触,推荐人的推荐行为可能引发的负面后果较小,推荐的心理和社会成本进一步降低,推荐人的推荐行为更容易受到奖励额度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在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推荐人获得的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存在影响。具体来说,奖励额度越大,推荐人的推荐意愿越高。

3.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

Kivetz和Simonson将促销努力定义为参与者为了得到促销活动的奖励而投入的努力水平[14]。根据这一定义,本文提出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推荐者的努力程度是指推荐人为了得到企业提供的奖励而必须在网络上做出具体推荐行为所投入的努力水平。一般来说,推荐奖励计划中顾客需要做出的努力是一种成本,他们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传统推荐奖励计划中的要求主要涉及:推荐新会员注册并消费、介绍产品或服务吸引新顾客购买等。而在网络环境中,推荐奖励计划的要求则可能涉及:发送链接邀请好友注册或购买、在论坛或其它网站产品或服务信息吸引新顾客、在SNS或其它网站分享使用感受等吸引新顾客、转发企业或产品宣传信息、积极评论推荐产品或服务等。其中有努力程度较低的行为(如发送链接邀请、转发企业或产品宣传信息等),也有努力程度较高的行为(如在SNS或其它网站分享使用感受等吸引新顾客)。具体到微博这一媒介,在进行推荐时候也有各种难度不同的做法。根据社会交易理论,消费者付出的成本越低,其推荐意愿越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在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存在影响。具体来说,与付出的努力程度较高相比,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较低时,其推荐意愿也相应较高。

4.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

关系强度是关系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着社会情境将如何影响推荐行为。关系从非常紧密(如:配偶或密友)到相对疏远(如:很少联系的普通朋友)其强度依次减弱。因为推荐奖励计划会涉及其他消费者,推荐者会权衡他们潜在的收益和成本。推荐者与被推荐者关系的本质会影响这些感知成本和感知收益的大小[15]。在传统面对面的口碑传播中,奖励额度与关系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下,不管有没有奖励,推荐者对其社会收益的评估都没有差别;而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有奖励比没有奖励,推荐者感受的社会收益更高[16]。对与自己存在共同利益的关系紧密的人,推荐者会更关心被推荐者的利益和需求,而不太在意自己是否获得回报;相反,对那些与自己只存在交易关系的人,推荐者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及尽可能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降低自己的成本,而不愿对被推荐者承担特定的责任。鉴于这种互惠的想法,如果他们感到交易状态不平衡,则会尝试减少付出或者增加收获来达到平衡状态[17]。

因为与关系紧密者之间存在共同利益,消费者更愿意向关系紧密而不是关系疏远的人推荐产品或服务,分享他们的购买和使用的愉快体验。而且,由于日常频繁的接触,消费者对关系紧密者的需求和偏好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能根据这些信息随时知道他们的需求,因而消费者能更为自然地向关系紧密者分享经验和提供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在高偏好的异质类别产品方面[18]。另外,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推荐的信息。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产品或服务的具体特征和功能信息更具有说服力;相反,在关系疏远的情况下,推荐者与被推荐者往往不被特定社会网络约束,推荐信息会更加多样化[19]。在虚拟网络的环境中,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环境中面对面的社交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在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推荐人获得的奖励额度和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强度对其推荐意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具体来说,在关系疏远的情况下,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此外,在推荐奖励计划中存在社会风险,也就是推荐人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自己是为了获得奖励而推荐,更高的努力程度可以削弱这种风险[10]。另外,前文提到,根据自我感知理论,人们总是试图了解他们自身各种行为的动机[20]。如果推荐是有所奖励的,顾客会认为推荐是受奖励驱动而并非出自内在动机,他们是在“销售”推荐,而这种感知与他们保持自身形象的动机相互矛盾。尤其是当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关系密切的情况下,这种矛盾的状态更为突出,而此时较高的努力程度可能可削弱推荐者这种外在归因趋向。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

在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强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具体来说,关系疏远的情况中,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实验一

实验一采用2(奖励额度:高、低)×2(关系强度:紧密、疏远)的组间设计来验证假设1和假设3。首先,通过预实验来确定正式实验中的产品(服务)、奖励额度和关系强度。其次,进行正式实验各情景的问卷设计。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1.预实验

考虑到被试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在选择产品(服务)时应当考虑其熟悉程度。另外,本次实验的场景是微博奖励推荐计划,因此,所选择产品或服务应当有可能在微博上推荐或者被推荐的。预实验采用李克特七分量表进行测量:对所有产品或服务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微博上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意愿。20个被试者参与了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最后,选取熟悉程度和推荐意愿得分最高的“智能手机”作为正式实验中使用的产品。

表1产品(服务)的熟悉程度和推荐意愿

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电脑MP3洗面奶餐饮服务KTV电影院熟悉程度均值5.804.705.405.005.104.804.704.50标准差1.32 1.66 1.43 1.78 1.77 1.40 1.60 1.79 推荐意愿均值4.704.104.103.80 4.80 5.30 5.30 4.70 标准差1.63 1.79 1.73 1.29 1.58 1.77 1.72 1.59 一般来说,传统推荐奖励计划将产品或服务价格的1%、5%作为低额奖励,而10%、20%作为高额奖励。但考虑推荐奖励计划的成本和现实意义,而且实验产品是价格较高的智能手机,因此,在预实验中,奖励额度从产品价格的25‰至25‰,并采用具体数额表示,即5元至55元。被试采用李克特7分量表对其价值进行打分。20个被试参与了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避免奖励金额过低而导致被试不推荐,最后选择15元代表低额奖励、55元代表高额奖励,两者之间价值差异显著(F=2442,t=7105,p

表2奖励额度的描述

5元15元25元35元45元55元均值2.10 2.81 3.62 4.48 5.29 5.95 标准差1.48 1.63 1.72 1.72 1.42 1.20 本研究中推荐人与被推荐人的关系强度是指其在微博上的关系,因此,将采用描述具体的微博互动行为来表述关系强度的紧密与疏远。预实验让被试者回想微博上的好友并针对以下描述采用李克特七分量表测量其符合程度。20个被试者参与了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现实中认识的好朋友”、“有共同的生活背景或经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聊天” 、“经常使用@功能@他(她)”、“经常评论他(她)的微博”6项得分较高,因此,将用这6项作为关系紧密的描述,用其反面作为关系疏远的描述。表3关系强度的描述

描述均值标准差描述均 值标准差现实中认识的好朋友5.801.40有专门的分组,几乎阅读每条微博4.701.81有共同的生活背景或经历5.701.18经常转发微博4.601.10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5.401.27经常使用@功能5.101.54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聊天5.601.39经常微博即时聊天4.101.62丰富的肢体语言与接触4.801.68经常评论5.201.20一起参加各种活动4.801.47经常微博游戏2.601.502实验过程

实验一采用虚拟的手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被试者被随机分配到2(奖励额度:高、低)×2(关系强度:紧密、疏远)四组中的任意一组,在阅读完以下情景信息后,回答推荐奖励额度、与被推荐者之间的关系强度、推荐意愿和个人信息等问题。

问卷中推荐奖励的形式有三种:赠品、现金或礼券。基于消费者的角度,现金的流动性更强,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所以实验一选择用“现金返还”作为推荐奖励。其中,高额奖励的描述为:“假设您最近购买了一款手机,使用后感觉非常满意。该手机厂商承诺,如果您在新浪微博上对该手机进行推荐,即转发厂商微博、评论并@好友,您将获得厂商提供的55元现金返还”。低额奖励的描述为:“假设您最近购买了一款手机,使用后感觉非常满意。该手机厂商承诺,如果您在新浪微博上对该手机进行推荐,即转发厂商微博、评论并@好友,您将获得厂商提供的15元现金返还”。

根据预实验的结果,问卷中关系紧密的描述如下:“甲是您在微博上互相关注的朋友,他/她是您现实中认识的好朋友,你们有共同的生活背景、经历和兴趣爱好,您在微博上经常@他/她或转发他/她的微博,平时你们还会经常通过其它方式保持联系”。关系疏远的描述如下:“甲是您在微博上互相关注的朋友,他/她和您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熟悉,两人生活背景、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微博上您很少@他/她或转发他/她的微博,平时也较少以其它方式联系”。

网络推荐意愿是指消费者购买或使用产品或服务后,参与企业的推荐奖励计划的意愿强度。根据以往研究,采用消费者推荐可能性(即消费者参与推荐奖励计划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来衡量其参与推荐奖励计划的意愿[2]。实验一采用李斯特七分量表测量被试的推荐意愿。

正式实验采用了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网上进行,保证被试者都是有使用网络习惯的人,并且通过筛选、选择有使用微博的被试。问卷链接通过邮箱和即时通讯工具等发给被试,每个被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四种情境中的其中一种。问卷总共回收120份有效问卷,每个实验情境分别为30份,其中女性占508%、男性占492%。

3.数据结果

实验一对奖励额度和关系强度进行了操纵检验。其中,在高额奖励和低额奖励的不同情境下,被试者对奖励额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M高额奖励=407,M低额奖励=344,F(1,119)=6501,p

结果显示,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的主效应显著。具体来说,在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影响显著(F(1,119)=5235,p005)。具体来说,不管是在关系疏远还是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中,高额奖励都比低额奖励更能促使消费者参与网络推荐奖励计划。因此,假设3不成立。

4.讨论与结论

网络环境下,奖励额度对消费者推荐意愿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奖励额度越大,推荐人的推荐意愿越高。在高额奖励的引诱下,消费者感知到的推荐收益增加,且高于推荐行为带来的成本,所以奖励额度越高,他们的推荐意愿就越强。然而,网络环境下,奖励额度和关系强度对消费者推荐意愿的交互影响并不显著。具体来说,不管是在关系疏远的情况下,还是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奖励额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这与传统面对面情境下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网络情境下,消费者经常性地曝露在大量的广告信息当中,有可能会强化他们对多余的无用信息的容忍。无论关系亲疏,推荐行为带来的更多是收益,而不用过多地考虑推荐造成的社会风险和社会成本。推荐者感知到的成本都被降到了最低,而推荐奖励的吸引力被放大。因此,无论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关系紧密或疏远,奖励金额的增加都会显著提高他们的推荐意愿。

四、实验二

实验二采用2(努力程度:高、低)×2(关系强度:紧密、疏远)的组间设计来验证假设2和假设4。首先,通过预实验来确定正式实验中努力程度的描述;其次,进行正式实验各情景的问卷设计;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1.预实验

推荐努力程度是指推荐人为了得到企业提供的奖励而必须在网络上做出具体推荐行为所投入的努力水平。在微博环境中,用户可以采用发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转发、评论、@人等方式来传播信息。推荐人要在微博上推荐产品的话,可以通过这几种行为的不同组合来实现。而不同的行为需要推荐人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针对微博上常见的操作(原创、评论、转发、@好友等),预实验列举了若干具体操作,并采用李克特七分量表对各种推荐行为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进行测量。20名被试参与了这次预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最后选取“发表一段某产品或服务体验的文字+相关图片+@好友”代表努力程度较高的推荐行为,而“转发某产品或服务宣传文字+@好友”代表努力程度较低的推荐行为。

表4推荐行为的努力程度

文字+

@好友文字+图片

+@好友转发+

@好友转发+评论

+@好友均值450480310385标准差1641701971982.实验过程

实验二同样采用虚拟的手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关系强度的描述采用实验一的预实验结果,努力程度采用实验二的预实验结果。被试被随机分配到2(努力程度:高、低)×2(关系强度:紧密、疏远)四组中的任意一组,在阅读完以下情景信息后,回答推荐努力程度、与被推荐者之间的关系强度、推荐意愿和个人信息等问题。正式实验同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网上进行,保证被试都是有使用网络习惯的人,并且通过筛选、选择有使用微博的被试。问卷链接通过邮箱和即时通讯工具等发给被试,每个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四种情境中的其中一种。问卷总共回收120份有效问卷,每个实验情境分别为30份。

3.数据结果

实验二对努力程度和关系强度进行了操纵检验。其中,被试的努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M努力程度高=348,M努力程度低=280,F(1,119)=5357,p

结果显示,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推荐人与被推荐人的关系强度对推荐意愿的主效应显著。具体来说,在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关系强度对推荐意愿影响显著(F(1,119)=10968,p

4.讨论与结论

网络环境下,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较低时,其推荐意愿也相应较高。这符合社会交易理论,即成本越高,推荐意愿越低。此外,网络环境下,推荐人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强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具体来说,关系疏远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营销启示与局限性

1.营销启示

企业在设计网络推荐奖励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推荐奖励额度的高低对消费者推荐意愿的影响。总的来说,奖励额度越高,越能促使消费者参与推荐奖励计划。但是,企业必须权衡高额奖励带来的高成本和活动效果的相互关系,亦即推荐奖励计划的投入产出比。

另外,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活动要求推荐人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会影响推荐人的推荐意愿。总的来说,简捷易行的操作对推荐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他们参与推荐奖励计划的意愿会更高。因此,企业在设置具体的活动要求时,除了要使活动能够达到企业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目的之外,还要站在推荐人的角度考虑,尽量降低他们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例如,要求消费者推荐微博中使用丰富的信息来描述产品或服务以及使用后的体验,这时候企业可以将这部分需要付出的努力转嫁到自己身上,通过编辑具有亲和力和足够信息量的微博,让推荐人直接转发并且@好友。

最后,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网络媒介的特点来选择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活动难度的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在关系疏远的情况下,网络推荐奖励计划中活动难度的设置对推荐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即活动简捷易行时推荐意愿显著大于活动规则复杂时。但是在关系紧密的情况下,活动难度的设置对推荐意愿没有太大的影响。不同的网络媒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存在一定差异。比如SNS网站中,人们有互相关注、加为好友的关系,并且大多是现实中认识的人,关系普遍紧密。而论坛、聊天室等媒介中,人们可能是因为某个兴趣或共同的话题而进行交流,关系普遍疏远。企业在根据自身目标群体的需求选择网络媒介之后,可以根据其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强度来设置活动的难度。也就是在关系疏远的网络媒介中,相应地降低活动操作的难度可以使活动效果取得更为显著的提升。

2.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对影响变量(如产品熟悉度)进行了控制,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加入其它因素,如产品档次、品牌力量、产品涉入度等,探讨它们对推荐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微博为例,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采用邮件、官方网页、即时通讯工具、聊天室、博客、SNS网站等其它媒介对文中各假设进行检验。此外,本研究采用社会交易理论中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对推荐行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以对不同情境中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Philipp Schmitt, Bernd Skiera, Christophe Van den Bulte Referral Programs and Customer Value[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1, 75(1): 46-59.

[2]Ryu Gangseog, Lawrence Feick.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Referral Reward Programs and Referral Likelihood[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7(71): 84–94.

[3]朱翊敏, 周素红, 刘容. 推荐奖励计划中消费者意愿研究[J]. 商业研究, 2011, 412: 84-90.

[4]Buttle Francis A. Word of Mouth: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Referral Marketing[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 1998, 6: 241- 254.

[5]Goldsmith, Ronald E, David Horowitz. Measuring Motivations for Online Opinion Seeking[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2006, 6(2):1-16.

[6]付琛. 网络口碑研究综述[J]. 现代商业, 2008, 30: 177-179.

[7]Frenzen K, Jonathan Kent Nakamoto. Structure, Cooperation and Flow of Market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3, 20(12): 360-375.

[8]Arnt Johan. Word of Mouth Advertising and Informal Communication[A].Donald F Cox. 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in Consumer Behavior[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1967. 188-239.

[9]Garignon Hubert, Thomas S Robertson. An Exchange Theory Model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86, 13: 534-538.

[10]王晓玉. 推荐奖励计划对消费者推荐意愿的影响[J]. 当代经济管理, 2010, 32(3): 32-37.

[11]Mary M, Long Leon G, Schiffman. Consumption Values and Relationships: Segmenting the Market for Frequency Programs[J]. Consumer Marketing, 2000, 17(3): 214 – 232.

[12]Naomi Mandel. Shifting Selves and Decision Making: The Effects of Self‐Construal Priming on Consumer Risk‐Tak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3, 30(1) : 30-40.

[13]Amy K Smith, Ruth N Bolton, Janet Wagner. A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 Encounters Involving Failure and Recove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9, 36(3): 356-372.

[14]Ran Kivetz, Itamar Simonson. Earning the Right to Indulge: Effort as a Determinant of Customer Preferences Toward Frequency Program Reward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2(39):155-170.

[15]Jacqueline Johnson Brown, Peter H. Reingen. Social Ties and Word-of-Mouth Referral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7, 14(3): 350-362.

[16]Frenzen K Jonathan, Kent Nakamoto. Structure, Cooperation and Flow of Market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3, 20(12): 360-75.

[17]Walster Elaine, Berscheid Ellen, Walster G William. New Directions in Equity Research[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3(25):151-176.

[18]Lawrence Feick, Robin A Higie. The Effects of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and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n Ad Processing and Judgments about Endorsers[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2, 21(2):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