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管理规定十篇

时间:2023-04-28 08:42:41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1

为加强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令第49号)、《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令第12号)、《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和《关于印发<市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施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公共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凡新建、扩建、改建的通用型公共建筑(含办公楼、宾馆、商业建筑、体育文化建筑等)和居民住宅楼,建筑单位在设计建筑图纸时,必须统一设计相应等级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技防设施建设的设计经县公安局审核合格,出具审核合格书后,方可提交县规划委员会议研究。县规划局、房管局等有关部门,必须将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设计审核,纳入建筑图纸审核范围。

二、住宅小区的安全技术防范等级标准要按照《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规范》、《市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执行,凡进行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持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专项设计、施工资质证书。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由省公安厅技防部门统一颁发。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开工前须到县公安局备案,施工期间应接受县公安局监督检查。

三、新建、扩建、改建的居民小区的安全防范建设应遵从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原则,建筑开发商必须在居民小区设置小区监控中心,视频监控、家庭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紧急求助等电子防护系统必须接入监控中心,由专职保卫机构负责管理维护,专职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技防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技防系统运行情况要由公安机关负责检查监督、指导。同时,监控中心要配置高效的通讯工具,设置防护窗和防盗门。

四、居民住宅小区建设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确有修改必要的,应重新组织论证,出具变更设计意见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居民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设施所用的产品(包括设备、系统等),已纳入公共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范围的,应当持有省级以上公安技防管理部门颁发的生产登记批准书。未纳入管理范围的产品,每批需持有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或鉴定证明方可使用。

五、通用型公共建筑技防系统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使用单位承担。居民住宅小区技防系统建设经费由建筑开发商承担。技防系统维护费用纳入小区物业管理费中,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收取。

六、已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要进行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方案由县公安局、县住建委及相关单位共同拟定。具体要求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护干部职工人身、单位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总要求,督促我局各股室深入贯彻《消防法》、《省消防条例》、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规文件,进一步规范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消防安全管理重点,统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夯实火灾防控基础,不断提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二、消防安全目标

1、消防安全做到“一明确、三建立、五规范”的总要求。“一明确”即明确消防安全职责;“三建立”即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善消防档案;“五规范”即规范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规范消防控制室管理,规范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范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规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2、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人人学会消防,干部职工应达到“懂消防设施设备,会操作使用;懂火灾应急处置程序,会组织扑救火灾;懂消防安全常识,会检查隐患”的“三懂三会”。

三、消防安全管理原则

1、消防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标准”的原则。

2、“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3、“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实行“风险控制”的原则。

5、各股室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义务的原则。

四、消防安全指标

1、火灾事故为0。

2、全年消防安全检查计划完成率100%。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体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员工、社区群众人身、财产和公共的安全;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4、消防设施及器材完好率达100%、职工会使用率100%、全年消防设施法检率100%。。

5、火灾报警器完好率100%。

6、每年1~2次火灾事故灭火和疏散演练。

7、消防安全台帐、档案建档率100%。

8、规范运行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按要求录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五、消防安全工作重点

1、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和坚持消防安全户籍化系统录入日工作月工作。

2、每半年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培训会。主要对干部职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消防知识水平,懂得火灾的起因、火险的预防、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火场自救逃生方法等。

3、建立完善火灾隐患预防和整治长效机制,提高各股室预防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方针,紧紧围绕保护员工人身、公司财产安全,维护公司稳定的总要求,督促公司所属各部门深入贯彻《xxx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统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夯实火灾防控基础,不断提升xxx公司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二、消防安全目标

1、消防安全做到“一明确、三建立、五规范”的要求。“一明确”即明确消防安全职责;“三建立”即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完善消防档案;“五规范”即规范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规范消防控制管理,规范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范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规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2、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人人学会消防,保证全员达到“一知三能三会”即:知道消防方针、政策和自身职责;三能:能宣传防火知识、能检查发现隐患、能扑救初起火灾;三会: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检查、维护、保管消防器材、会报警的要求。

三、消防安全指标

1、火灾事故为“0”。

2、全年消防安全检查计划完成率100%。

3、火险隐患整改率达100%。

4、员工年度消防安全教育考试率≥98%;

5、消防设施及器材完好率达100%、员工会使用率100%。

四、消防安全工作重点

1、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和消防安全检查。

(1)、xxx公司每季度召开防火委员会会议,布置消防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位员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2)、每年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主要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消防知识水平,懂得火灾的起因、火险的预防、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火场自救逃生方法等。

(3)、班组、部门利用安全会,对班组、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每月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小结。

(4)、班组、部门每月四次周检由专人对消防器材及设施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器材及时更换处理。

2、建立完善火灾隐患预防和整治长效机制,提高各部门预防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1)、建立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保证部门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2)、定期开展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公司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并在公司内通报检查情况。各班组、部门应结合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源、防火重点部位及消防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xxx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组织消防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做好隐患整改工作。

(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行政正职对部门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明确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班组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各自职责。

3、加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建设,着力提高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1)、各部门建立志愿消防队;公司建立专职消防队。

(2)、各部门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

4、加大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消防管理

(1)、加强对本单位的消防管理,包括消防设施器材检查、员工安全规范操作检查,特别是用火、动火、厂区车辆、静电防护等产生火花的严格监控检查。

(2)、电工要加强对班组内用电设施、设备、各种用电器、线路的安全检查,防止私自乱拉电线,防止用电设备、用电器损坏、电线短路引发火险。

(3)、工艺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5、完善规范部门、班组的消防档案。认真、无误的填写单位、部门、班组三级消防档案内容;对每日巡查、每月检查及对整改后的情况做好记录。

五、XX年xxx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项目

1、3月份开展春季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2、“五、一”节前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3、“十、一”节前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4

Abstract: The incomplet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protection is one of main reasons for making safety accidents, and the using of standard protection products can prevent safety accident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and stereotypeof safety protectionisless, 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ereotypeof safety protection, research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kes a suggestion for improvement.

关键词: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管理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and stereotypeof safety protection;protectionproduct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48-03

0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生产环节流动性大,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通过大量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表明,施工安全防护不完善,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以建筑安全防护研究为突破口将是研究建筑安全问题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方式。

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一直是政府积极倡导和推行使用的,近年来,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的应用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和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由于使用和管理的不规范,安全事故也有发生。如何规范使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作用,还有待研究。

1 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的定义和关系

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尽管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但目前尚无统一完整的定义,因而标准化定型化防护产品的应用、管理也不尽规范。

依据《辞海》及相关研究资料,可明确安全防护的定义。安全防护是指做好准备和保护措施,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受保护对象处于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和损失、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实际操作中,安全防护可分为一般规定、标准化、定型化三个层次。安全防护一般规定是根据工程经验或相关规范定性要求所实施的安全防护,是较低层次的安全防护,项目现场使用广泛。对于安全防护标准化和安全防护定型化,通过座谈调研、资料查阅等手段,可明确安全防护标准化和安全防护定型化定义。

安全防护标准化是依据的标准,计算、设计而实施的安全防护。标准可以是方案和规范。安全防护标准化可靠性高,是较高层次的安全防护,正在推广。

安全防护定型化一般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程现状,对标准化中可以定型化为产品的内容,依据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生产和推广应用。安全防护定型化产品一般先有企业标准,然后再有国家标准。安全防护定型化是安全防护标准化的终极发展目标,有待进一步推广。

安全防护标准化与安全防护定型化既有区别,也有交叉,具体如表1所示。

2 国内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现状及不足

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具体实施现状三个方面展开。

2.1 法律法规

目前对安全防护标准做出规定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文章从个人装备、个人意识、防护措施和管理程序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发现有如下不足:

①个人装备方面:个人劳防用品的提供方,是建设单位、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或劳务分包单位,不够明确。②个人意识方面:对作业人员无罚则,缺乏约束力,而对作业人员获得安全作业环境和劳动防护的权利的保障措施也不够完善。③防护措施方面:安全措施费以合同总价按比例计算的方式,可能存在不足;没有明确施工单位因设计、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的安全保障的追加权利;采购、租赁的定型化防护设施的质量难以控制。④管理程序方面: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责任都有描述,但其相互关系诸如建设单位和各方的关系、总包和分包的关系、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的关系,不甚细化明确。

总体而言,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分包)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的主体责任均有系统描述。只是对于建立完善安全防护的责任体系,参建各方主体的责任仍需进一步明确。

此外,责任主体的确定、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具体措施均存在较多计划经济痕迹,未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特征,在具体操作中也有一些困难和限制,需要通过调整完善一些C制和手段来弥补。

2.2 技术标准

这里的技术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安全防护的技术标准分为防护产品国家标准、通用标准与技术专项标准等三类,如表2所示。

安全防护的三类标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各有不足,具体如下:①产品标准偏少,未涵盖目前市场已应用的所有防护产品,如:产品化的移动登高平台、上下通道、电梯井防护等;②通用标准规定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对各位置作业的静态防护设施的具体要求,但忽视了防护的动态管理、同步防护和预设防护;③专项标准对于通用标准的呼应较为缺乏,大部分专项标准对搭设和拆除安全防护本身可能产生的风险缺少具体分析和规定;④缺少直观的,指导性强的标准图集。

2.3 实施现状

根据对施工项目的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将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的具体实施现状按照个人防护、个人意识、防护措施和管理程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个人装备。

个人装备主要是指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经费来源方面,法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实际操作中资金来源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

装备提供方面,法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实际操作中个人防护装备有用人单位提供,也有用工单位提供,还有总包提供和作业人员自己携带进场的情况。但除安全帽、安全带等通用装备外,对《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 184-2009)中要求的大部分个人防护用品提供较少。

个人装备质量方面,法规依据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实际操作中,开工前统一购买的第一批入场个人装备一般质量较好,各类证件齐全,随着各类分包的流动和作业人员的更替,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装备使用方面,安全帽使用普及度高,其余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较为有限。

②个人意识。

个人意识的具体实施表现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对安全防护设施、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对强制性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的遵守上。法规依据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实际操作中遵守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以及正确使用相关设施设备主要依靠个人自觉。

③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搭建的保证作业安全的防护设施设备以及对部分作业无法进行有效防护时采取的补救措施。

经费方面,法规依据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八条和第二十二条以确保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能做到专款专用。实际操作中挪用行为较少,但由于概算很难与实际施工情况完全匹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所以对于部分项目存在安措费不足的情况,法律法规并未说明可以追加,而施工单位考虑到自身成本,防护措施可能会不足。

在实际施工中部分项目或部分部位做到了定型化防护,部分做到了一般防护,部分防护缺乏。

④管理程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五条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安全防护管理实行“总包负责制”。安全防护缺失或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由施工总承包负责。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安全防护的管理方面,由于人员限制,总承包不能保证现场各处的监管力度。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是现场作业的执行者,很多情况是由于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的失误或违规导致的事故发生。由于“总包负责制”的责任追究针对总包,分包单位对于安全防护的现场管理不能引起重视。

此外,对于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责任划分实际操作中比较模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在安全防护的管理方面均需提供劳动保护,应当由用人单位提供个人防护和劳保用品,用工单位提供作业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实际操作中既有用人单位提供保护,也有用工单位提供,也有均未提供。双方经常会有责任不明的情况,致使安全防护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

定型化的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法律法规依据较为缺乏,目前工程实际中有关定型化防护产品的管理较为混乱,产品的生产、购买、维修、管理及报废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规范,制度不健全。

总体来看,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法律法规规定的各方具体职责不够清晰,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产生了多种操作模式,从而导致责任不明、管理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发生。此外,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内容,也存在落实不到位以及监管不严的情况。

3 建议

根据现阶段国内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现状及不足分析,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法律法规方面,定型化防护产品化和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应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定型化防护的质量控制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部负责定型化防护购置、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涉及的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共同协作,保障定型化防护产品的市场化。

技术标准方面,产品标准相对独立,对通用标准和专项标准,应该是先由通用标准对所有作业的安全技术防护进行规范,再在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专项标准中对通用标准的规范规定进行呼应和落实,便于具体施工过程中的使用何现场检查。同时技术标准应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确保作业时已有防护。

具体实施方面,针对相关各方提出以下建议。

①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时作合理性判断,鼓励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与工程特征、工期和人工投入相匹配的施工单位中标,并将此内容作为招标文件中的实质性要求。②施工总包单位应对各分包单位进行进场交底,明确本工程安全防护;明确总包与分包之间防护设施使用、维护、周转、拆除、报废的职责及分工;提供通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和防护措施,并加强协调管理。③专业分包单位应对其作业人员,实施安全防护交底;提供专业施工涉及的个人防护装备及防护O施,加强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及管理;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组织体检。④劳务单位应对其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⑤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不得擅自拆除和随意挪动防护设施;不得擅自冒险作业。

4 结语

文章结合调研、座谈和法律法规梳理,定义了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理清了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具体实施三方面的现状。针对不足提出了安全防护标准化定型化产品推广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Richard J. Schedule for Construction Safety[J].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0(3):194-200.

[2]方东平,黄新宇,编.工程建设安全保护[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

[4]左林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5.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0]GB/T 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13.

[11]GB 20870-201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

[12]JGJ 183-2009,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

[13]JGJ 128-20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14]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15]JGJ 195-2010,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16]JGJ 184-2009,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

[17]JGJ 306-2013,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规范[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牢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红线底线,持续深化防范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县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

按照县局关于深化防范化解市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持续深化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年”行动的同时,以“五化”工作法为统领,持续压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实施精准管控,确保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化精准管控。要持续深化防范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对职责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做到“心中有数、见微知著、对症下药”,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1.摸清风险底数。各行管单位要督促指导企业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暂行办法、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的要求,制定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计划,依照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对照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清单(见附件3),完善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手册,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精准摸清各类安全风险的全要素信息,建立安全风险专项档案,准确记录每一家企业的安全风险等级、地理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后果等基础数据和信息,分级分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基础信息清单、责任分工清单、防控措施清单、监测监控清单和应急处置清单等“五个清单”,确保各类安全风险基础信息清、责任明、措施实。

2.实施动态监管。各行管单位要对摸排出的较大以上风险实施动态管控,动态跟踪掌握较大以上风险“五个清单”信息,督促指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按月报告较大以上风险情况;要逐项梳理重大风险防控清单中涉及本地区本行业的风险及变化情况,每季将所涉及的各项重大风险中风险程度较高的5个重大风险点信息通过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报送至局安委办。

3.加强跟踪管控。要督促指导企业科学规范制定较大以上风险管控和处置措施、程序,加强较大以上风险管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工作保障,科学实施、精准治理,形成闭环;要动态监测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状态,完善应急措施,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一旦遇有风险事件,能够及时妥善处置,做到措施严实、可防可控。

4.实施“图斑化”管理。要将本单位较大以上风险点的重要信息纳入月度信息调度的重要内容,建立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一图、一册、一表”,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可视化、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二)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各单位要不断推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分别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5.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研判机制。要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系统性、区域性、多发性、偶发性和季节性特征,围绕行业安全发展趋势、环境影响因素、风险规律、事故教训和突出问题,加强风险调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会商,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安全风险研判。

6.建立健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1)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加快推进各单位领域安全生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建立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制定分析、协商和评估等具体程序。(2)建立专家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在制定和实施涉及行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政策制度、重大工程等重大行政决策时,要依托行业相关科研院所、大学等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家作用,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听取各方意见,防止决策失误。

7.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1)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防控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与同级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针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及防范化解措施,充分运用部门间联席会议、联防联控和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等平台,推动实施部门间重大风险信息共享、措施共商、联手共防。(2)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防控上下协同机制。推进实施重大风险市、县行业管理部门分级管理、同步防控。(3)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防控内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各单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部署各单位业务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并推进落实。(4)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防控跨区域协同机制。协调解决涉及跨区域的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风险防控突出问题,提高风险防控的协同能力。

8.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1)压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细化明晰各相关单位对重大风险监测、管控、应急等环节具体工作责任,形成重大风险防范责任网络,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2)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将风险防控责任传导到第一线,压实到源头,落细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建立完善风险防控责任链条、责任清单,制定岗位风险防控履职行为规范或操作规程,切实推进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精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3)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因重大风险管控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风险防控责任。

四、方法步骤

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分为实施风险精准管控和防控机制建设两部分,共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2月底前)。各行管单位要成立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领导组织,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风险摸排阶段(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各行管单位要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计划,完善风险辨识手册,对照重大风险清单,开展风险辨识,精准摸排各类风险底数,完善安全风险分布图和专项档案,建立风险基础信息清单、责任分工清单、防控措施清单、监测监控清单和应急处置清单等“五个清单”,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对较大以上风险的动态管控。

(三)防控机制建设阶段(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10月30日)。县局已将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纳入安全应急“十四五”规划,各行管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规划部署和本方案的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深化防范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

(四)总结验收阶段(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

各行管单位要认真总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做法、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局安委办。

五、保障措施

各行管单位必须充分认清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压实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责任,持续提升风险预判防控能力,严密防范和有效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压实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责任。各行管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关于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部署安排,坚持把“五化”工作法贯穿深化防范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全过程,切实把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作为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行业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作为研究、部署和督促督办的重要工作,确保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县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深化防范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领导机构(见附件1),各行管单位也要按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工作,“一把手”既要挂帅,又要出征,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重视不够、标准不高、措施不实、推动不够、底数不清等突出问题,确保防范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有序推进。

二要加强统筹谋划,切实提升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能力。局属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加强统筹谋划,切实将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纳入本单位安全应急重点任务,加强重大风险摸排、评估、监测、管控的人、财、物保障投入,解决好道路运输、公路运营、水上交通、工程建设等领域暴露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精细、不精准问题,解决好行管部门对发现的重大风险缺乏有效监测、职责边界划分不清问题,要系统梳理长期以来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顽症痼疾,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切实提升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认知能力、研判能力、决策能力和支撑能力,推动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不断迈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6

1.1彩钢板临时性建筑使用场所火灾危险性大,扑救难度大

彩钢板临时性建筑广泛用于地震等灾区群众安置板房,厂房、仓库、商店、售货亭以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性用房。由于临时性建筑功能的先天性欠缺,防火措施的相对滞后,违规违章作业、安全管理、使用群体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不难发现临时性建筑使用场所从建筑工地到仓储基地,在修建过程中从经营管理节省投资的角度出发,临时性建筑的水、暖、电、气等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基础功能普遍缺失,在管理使用中,人们在临时性建筑内及其周围违章用火、用电取暖、动用电焊、气焊割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1.2彩钢板临时性建筑消防设计管理滞后

临时性建筑搭建周期短,使用方便,临时性等特点,在搭建使用过程中大多临时性建筑未按规定做好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临时性的消防安全设计,在大型建筑工地、大型厂房、仓储基地跨度大、成片搭建,引发火灾极易迅速蔓延,引发火烧连营的恶性事故。

1.3彩钢板临时性建筑消防管理混乱,火灾隐患大

纵观近几年国内彩钢板临时建筑发生的火灾事故,不难发现违章用火、用电、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而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则是火灾扩大蔓延。由于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意识淡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减少投资成本、人员培训,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临时性建筑安全出口上锁、消防通道堵塞、用电设备安装、使用不当,违章电焊或冒险作业等后天性火灾隐患层出不穷。

2彩钢板临时性建筑安全管理

2.1加强彩钢板防火性能的研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源头安全

针对当前彩钢板多发的实际,加大对彩钢板夹芯太填充材料的耐火性能的研发,逐渐找出合适的替代产品,使之质轻便捷、保温节能、耐火安全、施工方便的新型建材得以问世推广,或者从填充芯材研究开发出其他的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作为彩钢板的夹芯填充材料。按照国务院46号文件要求,认真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和彩钢板建筑使用情况,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制定修订地方消防安全标准,对灾区群众安置板房和其他用于人员生产、生活的彩钢板建筑,特别对建筑彩钢板芯材的燃烧性能要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从长远确保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这位彩钢板按住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2.2研究制定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国家全标准

国家现行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文件中,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进行分类,但对彩钢板等新型建材没有明确燃烧等级,聚苯乙烯彩钢板如果不进行阻燃处理,应属于易燃材料,即使经过阻燃处理的聚苯乙烯彩钢板也很难达到难燃的要求,从防火性能上看,岩棉是最为理想的芯材。因此,尽快制定出台彩钢板耐火性能的国家标准,提高彩钢板的耐火性能,积极推广使用岩棉夹芯彩钢板是目前预防和遏制彩钢板建筑火灾多发的当务之急。

2.3依法治火,规范管理,推进彩钢板建筑的消防安全

建筑彩钢板芯材不符合防火安全标准是此类火灾的主要隐患源,消防、城建、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求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督促设计单位在设计彩钢板建筑时,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对新建、扩建、改建使用彩钢板的厂房、仓库、商店等建设工程和用作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要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要求,依法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要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严格审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施设备等内容,对楼板、梁、柱、屋架等建筑构件耐火等级及夹芯材料燃烧性能达不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予以行政许可。

2.4落实责任,宣传教育,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及时跟进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7

20xx消防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我们必须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来规范和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和减少火灾危害,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消防工作计划。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各级领导要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职责,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意识,规范消防安全工作,逐项落实工作措施,以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促进学校发展,以学校发展带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努力做好今年的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好院级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务必使广大师生员工在防火安全的认识上重视、重视、再重视,工作责任上落实、落实、再落实。以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校防火领导小组、保卫处将对各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未能按要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

二、加强消防宣传力度

校属各单位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广泛深入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打牢消防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使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各级领导应带头学习《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依法规范本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保卫处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落实,各院系和职能部门要把消防工作作为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的大事常抓不懈。分管学生工作的部门和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身保护意识教育,运用各种宣传途径,增强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今年计划向院属各单位下发各种消防安全制度、规定及消防杂志,同时在校主干道悬挂各类消防宣传展板,使广大师生员工更好的得到消防安全教育。

三、加强义务消队员的培训和消防演练

我校是黄石市消防安全的重点单位,近年来学校发展较快,各种消防隐患也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制定计划加强义消队员的业务培训。要求义消队员不但会使用各种灭火器和消火栓扑救初起火灾,还要学会在发生火灾时熟练进行人员疏散,有效保护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计划进行一至二次消防实战演练,以提高义消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义消队员真正成为学校防火工作的主力军。今年将加强对学生义务消防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工作,让他们作好师生员工的消防宣传工作,同时注重他们消防技能的培养,计划让他们每个月对学生宿舍用火用电安全的检查,发现情况及时上报,消除学生宿舍遗留的隐患。

四、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计划每月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大规模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备查,对需要学校帮助整改的问题应向学校送交书面报告。凡遇重大节假日前,保卫处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全校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学校主管领导。义务***(校卫队)的巡逻人员和重点部位的值班人员应坚持经常巡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建立每日巡查记录。

五、加强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对值班人员进行培训

目前,我校消防控制室设备大部分已无法正常使用,这就需要该楼栋的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各部门要安排专门时间、专门人员对值班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值班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

六、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管理、维护保养

消防器材、设施,是预防火灾,保证安全,减少损失必不可少的武器,学校将按照规定配置和管理。配齐各单位的灭火器、室内水拴、水带、水枪、应急疏散标志灯、应急照明灯等,必须要落实专人规范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无损。对故意损坏消防设施、设备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力争在今年将学生宿舍的应急灯和指示牌予以更换,确保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今年力争对各个不能正常运转的消防预警系统及其它损坏的消防设施予以修复,使其能够正常运行,保障消防安全。并聘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信誉的消防设备代维公司进行全面维护,以确保各个部位的消防设施正常运行。今年计划在市消防支队的帮助下开办一个消防展示中心。在展示中心悬挂消防宣传图片和一些师生并不常见的消防设备,使师生员工更直观的感受到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七、进一步完善各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

对各重点单位(湖师大剧院、学生宿舍及其它特定场所)完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建立有效的消防用水应急预案,相关部门更要必要较全面细致的消防水路管网图,消防用水的管理应归口一个部门,在水泵房应安排人24小时值班。今年将对学生宿舍区域的消防水路进行逐一检查和标识位置,并制作好宿舍中心消防水路图由专人管理、维护。

20xx消防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了做好我园的消防安全工作,预防火灾的发生,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加强教职工、幼儿的消防知识培训,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规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教师职工进行消防法规、知识答卷考试。

二、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使师生员工了解本岗位的放火措施,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会冷静处理组织人员疏散,会简单的自救办法,灵活的进行自我救护。

三、每月组织两次消防安全检查,重点部位坚持每日检查、巡查制度,并建立检查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加强复查,责任到具体责任人。

四、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随时畅通无阻,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灯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五、组织教职工、幼儿开展一次消防演练,请专业消防人员给教师做报告。

六、加强消防器材、设备的管理、养护,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8

相关热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

论文首先简要概述了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并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指南,结合单位现状、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防并重的安全防护体系,并搭建一体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保障信息安全资源的最优利用,最大可能实现重要业务的可持续性。

 

1 引言

 

现在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各单位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必要工作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信息化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也在增加,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新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落后的安全防护与新技术快速应用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

 

2 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在建设初期缺乏统一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诸如不同建设时期、不同需求导向、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系统架构技术路线等建设而成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形成了异构、复杂的系统状态,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数据交换手段,造成的利用率不高、缺乏终端安全防护措施和完善的计算机入网监管手段以及防病毒和防木马的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

 

同时信息化建设是随着需求的改变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也是一个动态的体系,这就决定了任何技术或手段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信息安全防护中的所有问题,想要打破以前,重新统一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以提升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的想法也难以实现。如何在现有复杂异构的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涵盖信息化各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及时有效地保障当前的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3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是由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人、管理、操作等元素有机结合,能够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防护,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性”。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只限于技术防护手段上,普遍重技术、轻管理,甚至有的单位还存在以事故推动的现象。本文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指南,结合单位现状、需求和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并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以及安全体系特点,从人员、物理设施、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建设规范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的安全防护体系,突出“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防并重特点,并以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该安全防护体系搭建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流程化与规范化。

 

3.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及安全防护设备等方面,重点做好主机房等场所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例如采用室内监控技术、用户访问登记以及自动报警系统等记录用户登录及其访问情况,方便随时查看。此外,对于主机房以及重要信息存储设备来说,要通过采用多路电源同时接入的方式,保障电源的可持续供给,以防因断电造成安全威胁。

 

3.2 人员安全

 

人员安全主要是指建立适合自身各级系统的领导组织机构与责任部门,明确岗位设置与职责,完善培训制度,如图1所示,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意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业务交流、技术考核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各类人员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的观念,树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意识,确保在日常运行维护和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将各类资源优先集中在等级保护级别更高的系统。

 

3.3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核心是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发生的事情按等级分类并进行相应处置。根据信息系统级别的差异,有效规划安全产品布局,在信息系统中正确地配置其安全功能,通过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边界防护、恶意代码防范、密码技术应用等主要技术保护措施确保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安全监测和灾难恢复机制,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灾难备份措施,并不断梳理完善系统的运维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各类信息安全资源能够按照信息系统等保的级别合理分配,优先监控和保障级别高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4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指南、系统建设、安全管理、运维、安全检查与评估、应急响应等方面,同时将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测评、整改等工作纳入流程管理机制,确保等级保护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

 

4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本文以等级保护制度与安全防护体系作为基础,信息安全管理为主线,搭建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过程清晰,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高度集成、统一、规范、可追溯、可视化、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化、规范化。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包含信息应用管理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和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主要涉及机房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安全风险管理、资产和设备管理、信息安全建设管理、数据及信息安全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监测管理、信息安全评估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应急处置管理、密码管理、安全审计管理等功能模块,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平台,规范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实现在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信息系统时同步完成对系统的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同时按照预定的等保级别规划和设计安全方案,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加强信息安全评估管理,定期开展等级测评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与单位的信息安全基线工作相结合,把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需整改的问题,纳入信息安全基线的范围,通过本单位信息安全基线的定期评估和整改,逐步提升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信息安全防护是一项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充分熟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对系统正确的定级,准确的风险评估,才能实现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的建设和运维。

 

5 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并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指南,结合单位现状、需求和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防并重的安全防护体系,搭建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平台,通过等级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优化运维管理机制,保障信息安全资源的最优利用,最大可能实现重要业务的可持续性。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9

关键词:安全管理预防事故措施

一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

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人在生产活动中,具体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

2.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建筑行业来说,“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施工电梯的限位失灵,造成冒顶;塔吊的钢丝绳脱丝;未及时更换,造成钢丝绳断裂,掉物坠落;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造成电线失火等。

3.不良的生产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导致作业现场视物不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率较之杂乱的现场肯定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氛围,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二 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三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1以法治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以制度管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4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播;淘汰毛竹脚手架。

(2) 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3) 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4) 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5) 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间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6) 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7) 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8) 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接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9) 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10) 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11) 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12) 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四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 安全目标管理

1.1 控制伤亡事故指标。

1.2 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施工期间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合格要求。

1.3 文明施工,制定施工现场全工期内总体和分阶段的目标,并要进行责任分解落实到 人,制定考评办法,奖优罚劣。

2 文明施工

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现场都能做到地坪硬化、场区绿化、五小设施(办 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卫生化、材料堆放标准化等文明施工的标准。

3 安全技术交底

任何一项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都应根据施工组织 设计的要求,编写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由施工员对班组工人进行交底。接受交底的工 人,听过交底后,应在交底书上签字。

4 安全标志

在危险处,如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 、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都必须按规定悬挂 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5 季节性施工

建筑施工是露天作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施工中要针对季节的变化制定相 应的施工措施,主要包括雨季施工和冬季施工。高温天气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6 尘毒防治

建筑施工中主要有水泥粉尘、电焊锰尘及油漆涂料等有毒气体的危害,随着工艺的改革,有 些尘毒危害已经消除。如实施混凝土以后,水泥污染正在消除。其他的尘毒应采取措施治理 .施工单位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 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小结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除以上进入现场的安全规定外,还有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高处及 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施工用电安全;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 、新结构,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张仕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广东科技2006,(9)。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篇10

关键词: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现状

一般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由建筑施工安全决定,所以,施工安全对社会稳定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遏制和减少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尽快实现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1]。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建筑施工安全极其严竣;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所以要重过程,强抓不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1 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最重要的是,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三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而且还有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性的具体工作,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无暇顾及,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被动和应付检查走过场,这样就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铺开落实。

一般建筑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主要侧重过程;而质量管理却侧重结果,因此就需要专项跟踪管理、专项投入,也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员,但施工现场往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或即使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也存在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然而施工现场多数是配备注重质量管理的两职相兼的质安员,实际上就是主管施工质量。

2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措施方面问题

2.1 政府监管方面及法律法规方面

政府在建筑业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2.2 建筑施工人员素质方面

建筑行业劳动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行业整体素质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在4000 多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占到80.5%,有的施工现场甚至90%都是农民工,工人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非常欠缺。二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素质低,远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三是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5- 3%,管理人员仅占4/9%[2]。

2.3 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

根据我国的建筑行业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大量增加。企业总量、就业、各类运输工具等大量增加以及农民工和非法劳工大量地增加。由于大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企业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强调施工进度,轻视安全生产。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让工作人员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就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改变企业被动安全管理的局面,变企业为主动安全管理。但因为建筑施工安全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企业往往觉察不到。隐含的包括人的健康、生命在内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3.2 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要进行安全预防培训等,使工人和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不是一时一刻,是一项长期的职责和使命,故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布置、有措施、有落实,顺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求实效,持之以恒。

3.3 制度手段

建筑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出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用制度来约束企业内各方主体的行为,谁违反都将受到严惩,从而起到规范安全管理、降低或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的作用。

3.4 重点治理

抓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抓重点,抓高危险部位抓事故多发点,做到标本根治,故应从以下各部进行重点的治理、监管和专注。

3.4.1 规范脚手架搭设的问题。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

3.4.2 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的问题。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控立柱对接、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3.4.3 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问题。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

3.4.4 规范现场施工用电的问题。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3.4.5 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问题。特别是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的安全防护。

3.4.6 规范井字架的搭设问题。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3.4.7 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的问题。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运行,重视按规定要求建立资料文档。

3.5 用科技手段抓安全

如果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从而使建筑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一是积极推广建筑安全生产新技术,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二是积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使之对增加企业事前预防控制,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要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由于这几类事故占建筑生产事故总数的90%以上,控制住了此类事故,将会使事故明显下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