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22:19:43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1

一、测量控制点的布局

以下图为例,测量控制点的布局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3、严禁在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加工、倒运钢筋及进行其他施工活动,防止磕碰、刮、擦破坏基准点。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 卫生理化检验 本科毕业论文 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0,28:229-230.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科院校和专业院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就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在工程监理专业设计的改革过程中,训练和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建筑工程的能力是各大院校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的。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都在沿用这个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对高职教育目标的培养具有深刻的认识的,对于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该专业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更好发展。

1毕业设计改革背景

该专业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培养施工技术员和监理员,学生应重点掌握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及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能力和技能。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是进行房屋建筑及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及预算,主要是训练学生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能力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能力,这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业务规格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于以上认识,在最后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取消传统的毕业设计,并以职业技能综合测评取代毕业设计答辩。改革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能力逐年明显提高,受到了建筑企业的普遍好评。

2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改革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其主要是将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取消了,只是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检验和训练,这样一来,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难度降低了很多,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还有就是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有效的统一了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也完善了该专业的毕业考核,科学合理的统一了专业规格和考核内容。最后能够促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对于专业能力掌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够被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的教育特色能够完美的体现,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和择业。

3职业能力(技能)实训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人次业务培养的要求,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实训分为三个阶段,一共具有17周的时间。首先第一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实训阶段,其的时间共需要5周,这个阶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建筑制图能力和识别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第二个阶段是建筑工程监理规划的设计实训阶段,共有2周的实践,这个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立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的设计能力。这两个阶段的职业能力的实训工作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设计成绩和工程项目的规化设计成绩的评定。最后一个阶段是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实训,这个过程共有10周的时间,主要的内容主要是训练毕业生的现场技术和现场监理工作,这个阶段有利于毕业生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和施工监理等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的实训完成之后,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评需要及时的进行,然后将第三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与前两个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进行相加处理,最后形成毕业生的最终成绩。

4职业技能综合测评

4.1测评组织。由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站工程师、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员及我系建工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A、B两个工作组。A组为建筑工程施工测评组,B组为建筑工程监理测评组。

4.2测评试题。试题侧重技能操作和能力测试,由专业教师及施工、监理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试题分为A、B两类。A类一建筑施工能力(技能)试题:包括技术员实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使用及检测等。B类一建设工程监理能力(技能),包括监理员实务、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等,题型为案例分析。

4.3测评程序。由工作组秘书组织学生依次到A、B测评组参加测评。被测试学生随机抽取试题,需抽取A类试题建筑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施工实务或管理各一题,抽取B类试题一道。抽取试题后(试题原则上不得更换),准备10~15分钟。然后学生对测评试题进行分析回答或现场操作,答题和操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各组评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现场打分,平均分作为学生该项成绩。

5成绩评定

最后综合成绩由建筑施工图设计、监理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综合测评等四部分成绩构成。

5.1建筑施工图设计成绩(15分)。根据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表现、施工图质量、运用理论知识的准确程度、设计说明书等综合评定。

5.2监理规划设计成绩(15分)。根据监理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训表现,以及监理规划设计的质量、规划的合理性等综合评定。

5.3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成绩(10分)。包括施工表现、实训日记、实训报告(总结)、答辩成绩。

5.4综合测评成绩(60分)。其中建筑工程测量20分,建筑施工内、外业管理实务20分,由学生抽取A类试题现场测评;建设工程监理能力(20分),由学生抽取B类试题现场测评。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是大势所趋,对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学校和社会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经过调查显示,各个建筑企业和公司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和健全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朝升.对工程监理人才问题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5(8).

[2]黄云龙,刘大成.工程监理为农发项目保驾护航[J].当代农村财经,2014(9).

[3]韩玉英.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出路之我见[J].建设监理,1998(4).

[4]王家鼎.浅析工程监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4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引用检测;引用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48-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这个互联网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毕业论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当引用、过度引用甚至抄袭现象。为规范学位论文管理,推动良好学风建设,教育部颁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高【2012】34号文)。各大高校非常重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论文引用检测系统在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引用率分析

维普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的指标中,总相似比=复写率+引用率,引用率即送检论文中被系统标示为引用的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引用部分一般指正确标示引用的部分)。利用此系统对工商管理等12个专业1260篇毕业论文进行检测,将总相似比的标准设定为30%,即检测结果中总相似比在30%以下的论文通过检测,共有1146篇通过检测,对此1146篇毕业论文成绩进行汇总,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引用率在不同比例范围内的数据如表1-1:

1.低引用率现象分析。通过表1-1可以看出,引用率小于5%的毕业论文占总数的63%,这表明毕业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低引用现象。甚至有32%的论文引用率为0%,综合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对各类出版物的后文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使用符号、著录方法及参考文献标示都有严格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应按照温哥华格式,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在正文相应位置用由上表形式以数字标出。而大多数论文引用部分未给予正确标示或正文中的标注与文后参考文献不对应。论文对所引用的观点、数据、资料等没有标注文献的出处,是文献引用的不规范行为。(2)浮躁风及对引用的错误认识。有些毕业生写毕业论文心态浮躁,只是为了拿毕业证、学位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未结合课题要求查阅文献,撰写时间与考研、找工作时间冲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文章写作草草了事,更不可能去参阅高质量学术文献。科技社会讲究创新,对于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等院校而言,毕业论文的创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有的毕业生觉得对他人文章的引用会掩盖自己文章的创新点。(3)参考资源受限。大部分毕业生的参考资料局限于书本、网络、图书馆藏书等,很少有学生能参考到学科前沿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与毕业生的座谈会上,多数毕业生坦言他们的参考资料绝大多数来源于书本及百度百科、豆丁网等资源。

2.过度引用现象分析。由表1-1可以看出,有15%的毕业论文引用率大于10%,引用率大于10%的通过率只有70%,毕业论文较多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引发抄袭现象。过度引用引发抄袭。毕业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毕业论文毫无自己的文章思路,内容拼凑,照搬照抄,剽窃他人文章的同时,败坏学风;撰写毕业论文心态浮躁,照抄他人的学术思想,只是发表评论,有些毕业论文完全将他人的学术成果,整段、甚至是整篇文章的抄袭,毫无自己的学术主见,引发过度引用。

二、倡导适当引用,提高论文质量

文化部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的第十五条:(一)“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段。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通过表1-1可以看出,引用率为0%、引用率超过10%的毕业论文成绩优良率较少,引用率在0%到10%之间有70%以上的毕业论文成绩优良。这表明毕业论文的适当引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当引用能有效地传播学术思想,有利于学科的发展。适当引用可以让毕业生对本学科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在本学科领域,进行有依据地自主创新。引用是论文写作的一种要求,也是作者对科学研究谨慎态度的一种体现。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适当的引用亦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合理引用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论文的主题出发,以合理、正确、充分为原则,做到因文而引,不漏引、错引。高效地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资源,查阅高质量、权威性的文献,提高参考文献利用的质量。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使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课题的参考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三、论文引用检测系统评价指标现状

通过对论文引用系统评价指标的分析,多数高校将总相似比作为唯一指标评价毕业论文抄袭程度,而忽视引用率这一指标的作用。有些毕业论文为了将总相似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故意不去引用任何的文章,甚至利用一些技术手段,造成检测系统的盲区。用总相似比作为评价抄袭程度的指标,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忽视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导致学生文献利用能力不强,不注重本学科文献的参考,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有些毕业论文为了降低总相似比故意不正确标注参考文献,违背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四、结论

在利用论文引用检测系统评价毕业论文是否抄袭时,行政主管部门在设定通过检测的阀值时,应对引用率亦给予设定。毕业论文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既可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而又不会过度引用引发抄袭。在将总相似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引用率亦设定为:0%

参考文献:

[1]谭丽.科技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及在引用中的常见问题[J].才智,2011,(28):302-303.

[2]冯长根.学术论文引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8-03-06:14.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6

第一、要知道软件的生命周期和毕业设计的相对关系,从设计产品开始,通过产品的开发使用到最后的退出舞台,都为这个软件的生命。

第二、在软件的生命周期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提出问题的定义,分阶段的调查和编写软件数据和设计文档等在实现阶段主要需要完成的则是编写毛和对他的测试工作,需要根据他的说明书把这些转为程序代码,并成单元的测试,使其编写。

第三、确认他的测试阶段,根据要求进行总的测试,并对用户提供测试结果,这个极端是对应论文的论文评审,和答辩阶段。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7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提前实践专业知识。2014年的第一周学校给了我们一次实习的机会。1号元旦放假,2号就正式开始了。当天李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片,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更让我们这些未来交通工程方面的工作者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我们需要做的太多了。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闽教高[XX]48号)精神,本着对毕业生实习工作的高度重视,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森林工程系认真组织集中安排,并监督实施毕业实习,将XX级森林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提前至今年暑假开展。在森林工程系主任周新年教授的精心组织安排和热情指导下,森林工程XX级全体同学于XX年7月1日至8月9日,分别在福安市交通工程勘测设计室、江西赣南交通设计院福建分院、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三明永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沙县交通局等多家设计或施工单位圆满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这种做法对于学生落实毕业实习计划,完成毕业实习教学大纲及其教学内容,及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毕业生的及早就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森林工程毕业实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与路面工程、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和工程索道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为毕业论文选题和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毕业实习中,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学会了认识、思考和解决森林工程领域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森林工程问题的能力。

此次实习共分为5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进行实习,在老师有条不紊的指导下,同学们工作认真,服从安排,我森工“坚韧不拔、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针对各队的实习内容做了以下总结:

1.内业材料整理。主要包括学会看图纸、内业的计算处理、实验室关于土的含水量以及压实度的检验等。

2.熟悉掌握各种工程试验专用仪器的检验方法。包括混凝土坍落度筒检验方法、沥青针入度仪检验方法、钢筋冷弯弯心检验方法、环刀检验方法以及路基承载力检验方法等。

3.采集外业数据,运用学习软件,根据已有数据进行设计。包括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提高外业数据采集效率;巩固cad基本操作,学习运用南方cass7.0数字测图软件、五星计价软件,学习工程概预算的一些基本程序和算法;掌握路线大师设计软件,对已有的测量数据进行设计。

4.参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通过亲身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设计能力和施工组织水平,学习设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和实干敬业的精神,同时了解单位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8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学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一、前言

教育部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毕业设计对于高校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本科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毕业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就业压力及考研压力巨大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受就业压力影响,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毕业设计和就业应聘在时间上有所冲突,学生们往往十分注重和关心寻找工作岗位。而且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实习,所以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有些学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

2.客观条件对毕业设计的影响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更新较快,新的技术、工艺、器件、软件和算法层出不穷,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另外,很多本科毕业设计需要的知识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学生本来就贫乏的专业基础知识此时就更加捉襟见肘。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现状

现在的毕业设计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对于远程管理难以达到要求。在使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不足时,存在监控困难和质量不能保证的隐患。

三、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所谓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就是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这一刻直至毕业设计完全结束整个过程的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

1.确定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导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同指导。需要在工厂或校外其它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协助我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超过6人。

2.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选题不得与往届重复。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涉及学生所学或相关专业范围,且能达到科研工作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工作期间应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完成一个大题目中某一部分的同学应对整个题目有全面的了解;数名学生完成同一大题目时每位同学的工作要各有侧重,有独立完成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各自的水平。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题目选定后,应交由教研室审查,通过后,由教研室主任签字、备案。

3.毕业设计开题

由教研室组织开题报告会,检查每个学生的开题准备情况。开题检查的要点如下: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正确,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论证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工作量是否适宜;是否具备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条件;开题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在一周内重新开题。

4.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学校组织一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时每个学生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对课题内容与要求的深入研究情况、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及学生提交的已查阅到的参考文献、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完成部分的论文初稿等情况,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题目是否一致,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学生是否按计划完成规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所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

5.毕业设计答辩

答辩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方面的作用,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委员会由教研室(或系)负责组织,由5~7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两人具有高级职称。答辩委员会由院(系)审批,并张榜公布。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答辩小组长一人,具体负责答辩工作。需聘请校外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时,由主管院长(系主任)批准。

答辩委员会采用协商或投票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一个专业或班级分设几个答辩小组时,要统一标准、统一考虑。答辩委员会要向院(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建议。

学生必须在答辩前5天,将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志和指导教师评语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将其转给评阅教师(应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审阅,评阅教师要写出评语。

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25分钟左右,答辩时要出示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对于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如设计方案不明确,设计内容、绘图工作没有完成等需参加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

6.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毕业设计及有关图纸由院(系)资料室负责长期保管,其中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送校档案馆永久存档。论文装订要整齐(论文封面由教务处统一提供样板),要统一按照封面、内封、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顺序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四、结束语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具有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的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在该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为做好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童荣,高军.加强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信息,2013,(2):195.

\[2\]FAN Li-nan.“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Subject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Graduate Project,” Computer Education,2008,(6):12-15.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8-02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得以大范围普及,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随之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示精神,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进行本科教学改革、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从而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信念坚定、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使大众化高等工程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称测控)成立于2005年,是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通信、控制、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综合学科,是典型的工程学科。2012至2013年两年间,已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六所院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说明该专业有合理可行的认证标准,指导本科教学体系的完善。

二、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导向作用

《华盛顿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是国际上有关工程教育学历签署时间最早,具有高知名度、高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互认协议。协议中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是对工科院校毕业生能力公认的国际化权威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国际工程教育同步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WTO,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依据《协议》约定,签约成员的专业认证过程具有相似的政策、相应环节的评价标准,课程设置和工程理论知识具有一致性,使人才培养达到国际化标准。为此,2006年我国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国内各高校办学情况、联系市场行业发展需求,首批选择了四类专业作为试点。2010年6月,依据《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正式启动,通过校企合作,开放工程教育。2013年6月,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趋于国际化,推动校企合作,提高高等工程教育实力。

(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

《协议》专业认证标准中有“outcome based”一词为基于产出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即成果导向,评价标准由原来的知识导向型“他懂得什么”转变为“他能做什么”的能力导向型。《协议》中评价的能力包括数学应用能力、设计完成实验及数据分析、设计可执行系统、多学科交叉、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专业素养道德、与人合作交流、广阔知识面、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时事、工程实践中使用合适技术手段等。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能力的概括包括十个方面,涉及人文素养、责任感、职业道德,运用自然科学、数学等知识,工程实践经历、了解专业发展,设计实施分析实验,创新意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了解法律法规,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国际化交流等。

三、专业认证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评价标准

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本科工程教育层次培养要求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其中通用标准是针对所有工程教育专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持续改进,而测控专业属于仪器类专业,有其特定的专业补充标准。下面分别针对两类标准说明其对测控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的导向作用。

(一)通用标准

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方面:(1)各专业应制定制度以吸引优秀生源,能执行落实学生学业、就业、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相关措施,跟踪并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承认转专业学生的原有学分;(2)根据学校自身专业发展特色,制定培养目标并定期进行修改,要体现学生毕业时以及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要求和预期成就;(3)毕业生应达到十种能力,有必要做好学生学习工程的表现评估;(4)监控教学过程质量,定期评价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建立跟踪和反馈措施,定期评价是否达成评价目标并持续改进评价结果;(5)应有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置,其中数学及自然科学类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体现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的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体现系统规划设计并实现的专业类课程至少占30%,实践类和毕业设计至少占20%,人文类课程至少占15%;(6)教师数量满足需要,结构合理,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有能力达成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且拥有一定的工程背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参与教改研究,有足够精力指导本科教学,为学生指导职业规划、提供咨询服务;(7)提供足够数量的教室、实验室设备,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具有规范的教学服务管理。

(二)测控专业补充标准

补充标准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条件三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要求。(1)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确定自然科学基础类、工程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相关课程内容,以测控技术与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及工程实际应用为核心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应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和基本技能;(2)要求专业课教师至少一半具有五年以上教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有与企业完成合作或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3)具有体现专业特点的硬件实验实践条件,应用于授课过程中的技能训练。

四、我校测控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内容

(一)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测控专业毕业生应为具备设计制造精密仪器并能对其进行测量和控制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内进行仪器设备的设计制造、新技术开发应用及过程管理维护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体来讲,在确定专业方向前即大学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口径宽、基础厚的通识教育,而在三、四年级进行专识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创新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工程需要。

(二)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对测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自2009年起,对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方案进行不断调整,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其他高校测控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重点理论课程的合并,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等,提高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完善能力培养环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单个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设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测控专业的特点及就业趋势,在通识教育阶段开设了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在第二、三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分别介绍专业特点、重要专业课程及专业技术的介绍,使得专识教育提前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并知道怎么去学。

(三)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有待改善,弥补部分教师“由学生到老师”角色直接转换带来的不足,为此学院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合作,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制定专业课教师企业培训计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了解测控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促进教、用、学的有机结合。此外,聘请企业、科研院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四)提高实践工程教育层次

工程教育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专业认证标准也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这方面提供了高层次的实践教育平台――部级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以此为平台合理配置仪器设备,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种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实际工程应用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比重。

(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考核,以系统设计的理念体现在论文选题、系统构思、功能实现、硬件调试、软件编程、撰写论文、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丰富毕业设计选题,鼓励教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中产生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选题方向,内容有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毕业设计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使学生亲身经历系统的构思、设计、调试、实现整个过程。

五、总结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考察学生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重,更重视后者。我校测控专业以认证标准为导向棒,结合自身的特色和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包括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方案的完善、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协调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工程型人才,真正推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育,2009,(1):36-38.

[2]袁凤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浅析――以合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为例[J].科教纵横,2013,(4):179-186.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 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1-03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导致个人职业生涯后续发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

一、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学历方面先天不足。不考虑博士、硕士等研究生阶段教育,同为普通高中考入,学制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3年的高职毕业生,由于高职毕业生持有的是大专学历,要想获得工程师等职称就需要更多年限,要想考取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也需要更多年限。

例如,在获得助理工程师方面,本科学历毕业后,1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认定助理职称资格;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工作经验,考核合格,认定助理级职称资格。获得工程师方面,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工程师职称。

再如,在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方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可以报考。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获得工程师、建造师等时间的延迟,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担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延迟,放缓了其职业发展的步伐。

(二)基础知识薄弱。高职的任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职是大专”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不是本人或家长认同高职教育,而是因为高中没学好基础知识,高考成绩达不到本科线,进职业院校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建筑类工科生,甚至不熟悉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严重影响大学期间课程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很多高院校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任务,一味地通过课程改革减少基础理论课程,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标,如压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与学生专业技能无直接关系的课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课时较少,课时大多安排在专业类课程,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后劲不足。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功利性强,重视实践技能,看重专业实践。反映在学习目标方面,公共基础课及格就行,专业理论课也不太受重视,最重视的是专业实践课。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是删掉了许多基本的计算,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缺乏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从外因到内因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针对一些小的工程变更也无法设计计算。

(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在学校养成考试前几周突击学习的不良习惯,进入工作岗位后平时很少看书学习。如遇到岗位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平时不学习,靠突击学习。某些资格类考试缺考的考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很大部分。

(五)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渴望再学习。但是,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内部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再学习目前只是停留在短期或利用周末培训的层面,专项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师傅徒弟的口碑相传或者自学摸索完成,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复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大多是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更加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建筑行业牵扯面广,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政府监督部门合作协调,建筑行业也要应对工程条件变化、天气变化、业主变更等临时的变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毕业生在职场履行合同的品质。既包括在工作中遵纪守法、服从行业规定、尊重合同、维护公司利益、尊重客户等,也包括在离职后维护前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包括离职过程的合法合规。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甚至违背合同,丧失信誉,给其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有建筑识图的能力,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具备建筑测量能力,如建筑施工放线、建筑轴线的引测、各楼层标高的控制、抄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熟悉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材料、测量放样、读结构图施工图等。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创造性的成果。

(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毕业后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日益发达的建筑科技对个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要求。

(六)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前后是人生身份的重大转折,周围环境也截然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快速地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角色,也会惠及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七)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建筑领域不断提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建筑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建筑设备的推陈出新,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材料也相应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高职土建类毕业生不但要适应,而且要根据形势,敢于率先创新。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补强高中没学好的基础知识。针对某些高职生在高中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过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大一开设选修课,或者在前两周集中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强所必需的函数计算等问题,以便大学期间学生顺利学习“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课程。

(二)均衡配置基础课。现在高职很多专业出于让更多学时给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虑,删掉了“高等数学”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例如,职业资格考试会考到“高等数学”,结构设计计算也涉及“高等数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予以配置。另外考虑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写很多的公文、通知、报告等,可以开设类似“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三)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计算类课时。目前比如毕业设计,由于高职生专业理论计算能力的缺失,一般安排的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和建筑图、结构图的绘制,而不安排结构计算内容。导致毕业生在施工中遇到小的变更也无法自行设计,削弱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结构设计计算,也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成人教育、自考等打通学历发展的途径。学历低会直接影响工程师的评定、职业资格考试,延缓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学历的提升会开阔高职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知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成人教育部门,应通过宣传,鼓励广大高职学生提高学历。

(五)保持专业实践技能的相对优势。高职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较高,丧失这个优势就很难有竞争力。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探讨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保持专业技能方面的相对优势。

(六)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对比各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差异,寻找不足,找到改进方向。专业技能大赛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方向,跟踪并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把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反映在教学中。

(七)结合R悼展“创业实训”课程,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结合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训”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巧妙设计创业项目,锻炼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八)探索高职毕业生的再教育问题。考虑到很多企业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可以探讨由母校组织的再教育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适当设置相应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形成有效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奎.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2)

[2]学林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