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9:12

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管理篇1

首都师范大学 苏丹兰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纪律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三)自我促成的纪律。

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轻易退却。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教师如能很好地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例如,美国的威克曼(E·K·Wickman)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H·C·Quay)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此外,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帕(Rohrke)1981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有一定新颖性,他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一)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二)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师外)的干扰,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三)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这一分类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地方是将教师的问题行为也列入其中,实际上,课堂上的不少问题行为的确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教师粗暴的态度、对学生频繁的训斥等都会引发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这方面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

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教学不当。

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丧失威信。

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

1.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

2.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

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

4.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

5.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

7.带有偏见,处事不公。

(三)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另有研究发现,教室墙壁和家俱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三、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1.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渲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课堂纪律管理篇2

【关键词】体育课堂;纪律;兴趣;习惯;行为

【正文】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体育课必须要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下才能上好,而和谐的氛围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小学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因其教学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复杂等特点,加之学生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而且在活动中最容易暴露出小学阶段儿童的爱玩好动的天性,那么在对待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要严中带着松,方法得当,只要把纪律问题解决好了,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因而只有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抓”,才能避免课堂发生纪律失控现象。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1、上课打铃后集合拖拖拉拉甚至迟到,站排队伍不整齐,服装不整齐不规范(例如穿牛仔裤、凉鞋、靴子等等),带玩具来上课等。

2、教师讲本课任务与要求的时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下面讲话,做小动作,交头接耳,互相推搡打闹等。

3、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内容的练习时不积极,在队伍里交头接耳、擅自离队、自由散漫,思想不集中,互相打闹,争抢体育器材,不能按要求或动作要领做动作,言语攻击或贬低其他同学,吃东西等。

4、下课之前,没听到下课就逃跑,或上课途中偷偷跑回教室,集合拖拖拉拉,私下讲话,不听教师小结等。

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1、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这是他们的本能。因为他们需要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世界,而爱玩好动正是他们所了解的途径。他们很难长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2、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不感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害怕。

3、教学方法不切实际。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能有效完成动作,教学过程没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如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教师一味强调动作的改进与提高,学生并没有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教师所示范的动作不规范。

5、教学的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如教学场地不能做到背光、背风、背沙,教学的场地不平整,学生之间练习互相干扰等。

6、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无师道尊严的观念,与学生接触太近,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错觉。教师的自我要求比较低。如寒冷的冬天,要求学生上课时不准戴手套、戴帽子,结果教师没能和同学做到一致,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

7、学生对于体育课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教师有偏见,易导致逆反心理;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苦,怕累。特别是需要学生克服一定困难的项目,比如女生的滚翻类练习,跨越障碍练习等。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年龄不符。好表现与炫耀自己等。

8、对于同一种违纪行为,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处理方式和各个教师之间的处理方式不一样。

三、解决体育课堂中纪律问题的对策:

1、提升体育教师个人认识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教师必须先做到。

2、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形象,威信对体育课的纪律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新教师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差,急待加强。老教师,知识结构过于老化,而学生在一代代变化,老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吸取新理念,并带入课堂进行尝试,给学生新意。

3、强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在每学期初,要向学生明确要求允许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一开始就要狠抓常规要求,让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

4、因材施教

很多教师不按教材上课,甚至采取“放羊”的方式,学生对于这种的体育课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毫无纪律概念,自由散漫。所以我们应严格按照教材要求,做到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

5、因人而异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存在,都不一样。有好动的,有安静的,有身体素质不好的,有生理缺陷的等等,作为教师,既要做到一视同仁,也要因人而异。

6、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1)、暗示

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达到及时提醒学生的目的。

(2)、提问

通过暗示后,个别学生还不能停止说话或做与之无关的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其回答,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否,都能适时提醒违纪的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3)、适时沉默

对于课堂中有很多学生在说话时,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突然沉默并及时做出让学生保持安静的手势或反问学生:听听谁还在说话?这样做学生能马上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安静下来。

(4)、暂时停止正常教学

对于纪律混乱且经过多次提醒后,仍不能制止违纪行为的学生,教师可宣布停止教学,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由于不遵守纪律导致本节课教学内容不能正常完成所带来的后果。但是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5)、培养骨干

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可以在班级中挑选有威信的、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管理各种违纪行为。也可以让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加入到管理者中去,当他成为一名管理者时,就会自觉的遵守好各项纪律了。

7、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体育课中提倡多表扬,少责备,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行为。奖励方式通常是口头表扬,如“你真厉害”,“做的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良好行为一旦得到鼓励,好行为就会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成为学习的好榜样。同时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不搞集体惩罚。

课堂纪律管理篇3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思想不集中。当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讲解漫不经心,甚至谈论一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话题。二是学生穿戴不符合体育课的要求,不方便学生体育活动。如有的学生赶时髦,穿牛仔裤、高跟鞋、挂钥匙(异物)等。三是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有的学生练习动作放不开、不标准,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四是我行我素。如有的学生好表现,以引起同学和教师的注意,表现另类,甚至有意或无意地用对抗心态来与教师或同学作对。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违纪现象的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违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材安排问题。当今的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简单、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欠妥,有的教学动作偏难,学生通过努力无法完成;有的教学动作偏易,学生觉得无趣,不刺激。2.教师行为问题。一些教师的仪态学生不能接受,讲解内容不合理、不生动;示范动作不规范,不成功;教师责任心差,教学情绪低落,也影响到教学效果。3.对学生在课中发生的问题处理不当,不公正。4.场地条件问题。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布局不规范;学生分组活动相互干扰,有时外界环境也会干扰体育教学活动。5.学生心态问题。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端正,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足够了;有的学生害怕吃苦,怕脏,怕累,不愿意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等,消极、被动对待体育教学活动;还因为学生体能差,不敢或不想参加练习。

三、维持体育课堂纪律与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

(一)必须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训练

为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要求,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些重要的教学指标和要求:(1)准确的集合时间、集合地点;(2)落实体育课代表的工作任务;(3)落实体育课规定的教学常规要求。

(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活动范围大,要维持课堂纪律并非易事,教师要有掌控全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活动,一旦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出现时,教师要作出正确分析,并进行研判,这时教师要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整改措施,及时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冷静、公正,不能武断办事。尊重学生主体是第一位的。

(三)及时公正、公平地处理违纪行为

教师发现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违纪现象时,要进行正确的研判,并对具体事情进行具体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一般来讲,发现学生只是消极地对待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进行私下处理,如可采用近身暗示、强调任务等方法,以警醒学生注意。但如果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严重地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提醒、制止等方法。要让有明显违纪的学生明白违纪干扰整体行动是不好的行为,并让他(她)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理。如果个别学生是为了表现自己另类,教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予理睬,让学生知道教师不赞成自己的行为。当然,在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违纪现象时,尽可能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更不要为了处理个别事件而停止整个教学活动。

(四)恰如其分地运用奖惩办法

奖惩办法对维持课堂教学纪律,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及时恰当的奖励,正气可以得到肯定。当然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多是精神方面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他的动作真漂亮”“我们请他(她)来为大家做一个示范”等,教师善意的表扬,期待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善意和亲切。维持课堂纪律,恰当、及时的惩罚是必须有的。惩罚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暂时中断违纪学生参加课堂体育活动的权利,让学生承担自己违纪行为的后果;(2)批评和教育,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知道什么是违纪的行为,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并且承担相应的处罚,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要有鲜明的德育观,让学生明白惩罚是课堂纪律的要求,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准搞集体惩罚,鼓励表彰还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流,惩罚一定是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执行的,且执行力一定要到位,这样才有教育意义。

(五)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教学组织工作出现了无序,而在无序状态下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教师要十分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正确分配器材,合理安排分组练习和运动密度,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这样,一堂课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始终掌控着课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可以减少诸多违纪现象的发生。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堂纪律管理篇4

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的形式:(1)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愫等。(2)是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等等。

以上的两种违纪现象从性质上来划分可以分成中性行为与消极行为。中性行为即既不进行也不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消极行为即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故意干扰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练习。

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三、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 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转贴于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3) 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4)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课堂纪律管理篇5

关键词:音乐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是完成教学教学任务、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课堂纪律管理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中,纪律的管理与课程内容管理、时间管理、课堂的运行和把控相比,更有基础性和保障性。再优秀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若因为没有管理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即使教师上得再出彩,也收获甚微。本文在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教学实践,谈一些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现象

从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音乐教师的课堂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预备铃响了,孩子们好像没有听见铃声一样,仍在教室外逗留、奔跑、打闹;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一窝蜂地冲进教室,很长一段时间安静不下来;课中,教师将音乐知识点着重讲了很多遍,也认真在黑板上板书了,当老师用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时,他们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愣是一个字都不说;在歌唱课时,有的学生总喜欢用特别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吼唱,有的学生根本不听老师或者音乐伴奏乱唱;当老师拿出打击乐器让学生模仿并尝试敲击时,全班同学都想表现,大声喊“老师,我要,我也要”,即使老师说“谁先安静就让谁尝试”,学生好像领会不了老师的意思,依然我行我素;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音乐知识点,学生离开座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二、影响现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

影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问题,应归结于课堂管理,而课堂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则是课堂纪律。现阶段,课堂纪律不理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将音乐教学划为非重点科目,疏于课堂管理,方法传统无实效;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引导不够清晰;学生将音乐课当作副科、放松科目,对课堂纪律要求不明确、认识不到位;教师总想创新,音乐性大大被忽视,导致学生审美疲劳;教学中,合作理念的深入落实欠缺;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有待调整和提高。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一)创设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设计

低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课堂自控力弱,常扰乱课堂。一堂优秀的低年级音乐课,会让学生从头至尾享受其中。学生会被愉快的教学环境吸引,怎样才能有愉快的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做好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以音乐管纪律的目标。比如,在音乐教室上课,引导学生由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座位转化成“弧形”,这样可以做到师生、生生面对面上课,交流更方便,互动性更强,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设置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其次,依靠教师个人幽默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魅力,能将学生从课堂纪律的牢笼中拉出来。记得那是二年级14班的一堂民歌欣赏课,孩子们对民歌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张口。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采用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的形式,在声调上做出高低变化。孩子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节课笑得合不拢嘴,唱歌非常带劲,就连平时喜欢做小动作的同学都能一直跟着我的思路进行学习。从以上事例不难发现:当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能充分吸引学生,那么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心灵间的配合会更加默契,学生的专注力也更加集中,开小差、扰乱课堂的现象就会减少,课堂纪律也自然好了。另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做到教学设计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体现。现阶段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是动静结合、个性和共性同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随时变换方法,为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融入教学中,那么课堂纪律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和优化教学设计,从备学情、备教材、备课堂问题、备生成效果等方面出发,使自己的课堂做到心中有数、有兴趣点、高潮点,这样寓教于乐,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共同追求音乐课堂的美感,达到以音乐管纪律的目标。

(二)规范课堂规范,注重师生配合

课堂常规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们课堂纪律的表现与教师制定的课堂规范息息相关。音乐教师的教学课时为每周12~18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若没有课堂常规支撑,就谈不上课堂程序,纪律也会很弱,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实践证明,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商讨制定相应的课堂规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避免音乐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能加深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认同感。记得第八届安徽省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大赛一位一等奖获得者的音乐课堂,她抽到的是一年级课题。大赛要求:比赛选手只能提前十分钟见到学生,孩子偏小,若是讲太多的音乐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很难记住。在后台,我关注到教师一直跟学生们讲的是课堂规范:她采用的是歌曲《一年级》的歌词内容,如教师说“小眼睛”学生接“看老师”,教师说“小耳朵”学生接“竖起来”,教师说“同学讲”学生接“仔细听”,教师说“表扬他”学生接“顶呱呱”等。比赛过程中,除了在后台的口令外,教师还利用手势引导:当老师的手指做“开花状”学生会有渐强的声音,手指做“花谢状”学生会有渐弱的声音,若是连续手势一开一合,学生的声音会跳跃有弹性。每当学生完美配合老师的时候,教师会走到表现突出的学生旁边送上一张小贴画(与课程有关的),以示表扬,并邀请这些学生作为后面课程环节的小助手。一堂课下来,师生间配合默契,孩子们全神贯注、学以致用,展示出较高的课堂学习素养。教师提前与学生设置了课堂规范,整节课纪律非常好,因此这位老师的课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掌声。由此可以看出,明确课堂规范,可以使课堂程序顺利进行,课堂纪律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创新教学方式,建立课堂评价

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是低年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有较强的模仿和动手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非常必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采用必要的音乐课特有的“道具”来协助课堂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乐器,促进学生自身节奏感的增强。比如装入米粒的矿泉水瓶、筷子+碗碟等常见生活用品作为打击乐器,用葱叶、树叶、水管做成笛子来吹奏乐曲的高低旋律;用A4纸模仿水流声、用啤酒盖做成串铃等来丰富歌曲伴奏。教师创新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控制课堂纪律。当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充分发挥,且课堂纪律也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控制时,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会给学生较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科学化、情感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发展前景的导向。音乐课常用的有效评价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音乐教师可通过这几种形式结合自己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比如,在二年级歌曲《小麻雀》学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歌词和舞蹈动作等创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几种创编形式,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进行创编。有的小组选择打击乐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给出的理由是歌曲为三四拍子,三角铁可以在每小节的第一句进行敲击,同学们会更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强弱律动;有的小组选择创编歌词,给出的理由是音乐课本给出了空格提示,而且他们信手拈来:“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尾巴摇摇,见了小朋友拥个抱。”;还有的小组选择了舞蹈创编,给出的理由是和妈妈、好朋友在一起肯定是很开心的,用动作可以将心里的真实情感用实际行动表示出来。针对以上创编,教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并邀请这些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和过程的解说,当然也会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创编满意不,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完善的;学生解说完毕后,教师邀请台下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导。这几轮及时、完善的评价,大大鼓舞和激励了学生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课堂纪律。

(四)多种方法兼施,拟定培养措施

课堂纪律管理篇6

本校男生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进行,由于环境改变的影响,学生心理会产生与室内课不同的反应,自我控制能力有所下降,心理兴奋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现象较多。一般刚开学纪律会比学期结束好些,高一年级会比高三年级好,随着入校时间越长“资格”越老,学生也会变得越散漫。当然风格不同的老师所带班级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高中男生体育课,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违纪行为,给课堂带来的影响深有体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以及其他原因,经常导致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逐渐地改善了课堂的纪律状况,也从中总结出心得。其中,我认为课堂管理做到细心、细致是长期保持良好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细节是教师良好习惯形成的基准点

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着装、语言和课堂以及课后的行为都要做到严谨。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用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不能因为特殊情况而随意着装出场。对学生进行课堂讲解,课中课后的语言交流以及对学生进校的单独和公开的表扬、批评,都要做到语气以及用词的恰当,从细节上做到不出或者尽量少出问题。行为上教师要能够起到表率作用。作为教师要从根本上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而不是故作姿态,只是在课堂上做做样子,时间长了会被聪明的学生识破。不仅要自己做到文明举止,而且在任何时候看到不文明的现象都要加以制止。

任课班级多,每个班级上课次数少是体育教师工作的一个特点。相对于其他科目老师对学生的认识程度不深,有些老师高中带了三年的班级里还有不少学生叫不出名字,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也影响着体育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尽量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上课排队时总有学生拖拉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提醒了他一下过一会儿又犯了,这时马上留意一下查出他的名字在他下次再犯的时候可以说出名字提醒,让他在惊讶的同时感觉到一丝亲切,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从高中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测试、观察对每个学生进行档案的建立,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及特长,以便于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细节是教师培养学生技能的兴奋点

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能得过且过,一定要管严管细。对于体育课上的各种纪律性要求一定要一丝不苟,不能因为任何理由放松要求。一般来说,入学军训结束纪律都很好,队列基本可以做到快、静、齐,学生们也认为这是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几次课后就会有个别同学排队没那么整齐,注意力没那么集中,其他同学觉得这些散漫的同学不应该,可是老师觉得总体还是不错的,没有及时予以纠正。这样过了半个学期,等老师觉得课堂开始已经有点散,批评、提醒一下学生,这时他们已经认为排队有几个人说话,耽误一两分钟也很正常,纪律就再也不能完全恢复到最开始那么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把开始轻微的违纪行为看成是很正常的课堂行为,将开始认为是严重的违纪行为看得不那么严重。到了高三因为学生的散漫而批评他们时,他们就会回答:“老师我们这样的表现还不好吗?我们不是已经把队排的很齐了吗?”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的任何轻微的违纪都要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坚决批评,让学生们自始至终都知道这是不对的。这样就算有学生违纪,他也会背着老师悄悄地进行,不会对课堂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细节是教师提高课堂效能的增长点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的产生是学生和老师双方的因素,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学不当,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表达不当,管理不当,自身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缺乏爱生精神等,也会引起学生反感,学生进而故意违反纪律。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除了要熟悉大纲、精通教材,还要备学生。相同的教材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每节课都要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哪个学生迟到,哪个学生违纪,本次课提出哪些要求需要下次课做到的。这样在备下次课时都要把这些加以整理,以备在下次课及时处理,不要让学生产生“下次课的事情下次再说吧,过了几天老师早就把说过的事忘了”这样的想法。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谈话交流,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让学生觉得有理有据、心服口服。反之则会效果不佳,甚至失去老师的威严。

四、细节是教师沟通师生情感的连接点

课堂纪律管理篇7

一、了解体育课堂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

体育课堂中学生的违纪行为主要有:1、隐蔽性违纪行为;2、矛盾冲突;3、不遵守作息制度;4、不服从教师;5、破坏。

二、课堂违纪行为预防

在了解上述常见的课堂违纪行为以后,体育课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体育教学件中经常通过以下途径来预防:

1.建立健全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课堂常规可使师生的课堂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贯彻课堂常规时应当做到“始终、坚决、公正”。“始终”即自始至终坚持课堂常规的要求,而不要出现“因特殊情况暂不追究”的情形;“坚决”即严格对待,决不心慈手软,如某学生上课穿皮鞋,应令其换鞋后再进课堂,而不是“希望下次引起注意”;“公正”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统一要求。课堂常规应在每个学期的一开始就要加以宣传,必要时可请学生讨论修订。

2.做好课前准备。体育课堂纪律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体育教师本人引起的,其中备课不充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对体育课精心设计,以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一些不太守纪律的同学要在课前进行教育。另外,对场地器材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还必须精心地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各个部分和环节都要连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停顿;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精心组织学生的练习,合理地运用教学分组,排除各种可能引起秩序混乱的条件;课开始和结束都要有考勤制度,考勤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以控制学生的迟到、早退和无故旷课行为,并起到加强学生纪律观念的作用;每次课的结束总结要包含组织纪律性方面的内容。

三、课堂违纪行为处理的艺术

在体育课中,教师无论采取何种预防控制措施,部分学生有时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违纪行为,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这些违纪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处理时就常有个性化的特征,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处理违纪行为的艺术方法。

1.正面提醒法。针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违纪行为,教师如果采用训斥、辱骂等方式,往往会对违纪行为本身起强化作用。因此,处理违纪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对违纪学生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当前的学习,告诉他们应当做什么。去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违反纪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若学生不回答只能形成僵局,又会加深教师的焦虑情绪。如果总是喋喋不休地责备,学生会产生习以为常的反应,就不会起到应有的处理效果。例如在安排学生练习篮球传球时,一位学生却在练习投篮。教师走过去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要他把传球动作做给老师看一下,然后指出:“你应先把传球动作练好,光会投篮不会传球是不能打好篮球的。”这种教育形式比起生硬的责备来更能为学生接受。

2.提问法。教师在讲解技术要领或示范演示时,发现某学生思想开小差,或与左右同学讲话,或在做其他无关的事等等。这时教师可以向不听讲或不注意观察的学生单独提问,也可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让这位学生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关,尽量避免“你在干什么”一类的招供式问题,或“你为什么不注意听讲”一类的难以获得真正答案的问题。提问法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另一种形式:在分组练习时,教师发现某个学生练习不认真,一时不能去处理,在重新集合时教师要求这位学生给大家“示范”一下。当学生在上述场合有严重违纪行为或屡教不改时,提问后应配合其他教育法,以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变。

3.“舞台情境”法。“舞台情境”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来的,意指教学的情境安排,例如教师的座位安排、学生在队伍中的站位安排等。体育教学中,为了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可将过去常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分开,并安排到“恰当”的地方,如前排靠近教师的地方、排头或排尾或夹在两个守纪律的学生中间。这样,一方面能减少违纪行为发生的条件和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督促,正面感染,并有利于体育教师的监控。

课堂纪律管理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数学课堂 知识讲授 纪律管理 课前、课中和课后

现在的初中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叛逆,自我意识较强,由于受家人溺爱,自控能力差,心理脆弱,多疑敏感。所以对他们的教育特别是课堂上的纪律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科学正确的课堂管理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和要素,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根据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课堂纪律管理具有善变性、个体差异性。所以我们应当灵活多变,善思善变。我一般将课堂管理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1.课前

课前可以提前一分钟左右进教室。一方面有利于提前为上课做良好的纪律铺垫,避免上课铃响后学生一窝蜂冲进教室,下课喧闹的气氛不能戛然而止,从而影响上课秩序和质量,等铃响后再强调纪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破坏上课时师生和谐的宝贵气氛。利用这宝贵的一分钟可以事先强调纪律,给学生一个缓歇的时间,学生思想上就会引起足够重视。最主要的是利用这一分钟学生会从下课游戏式的思绪中尽快调整到课堂上去。课前一分钟是我一直坚持,收效甚好不能不说是上一节高质量课的必备条件。

2.课中

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尚小,上课注意力集中坚持时间不会长,有时学生在上课15分钟后开始分散注意力,有的还做小动作,情节严重的会影响上课纪律。所以,我首先做的是把重要知识放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前15分钟讲解,对于做小动作的不良现象,我的做法是不公开点名批评,这样既浪费时间影响上课质量,还对其他学生有不好的影响。再者,会让做小动作的学生很没面子,挫伤他们的学习激情。我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给一个暗示,如果学生能心领神会,就会立刻改正,而且还会心存感激,这样大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和谐。所以我认为凡事不必事事计较,要以柔性的思维对待刚性的纪律,所谓是以柔克刚。

课堂纪律管理篇9

摘 要:在高中体育选项课堂上,课堂的纪律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正确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班;课堂纪律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0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形式不同,具有它的特殊性,在体育课堂上,受外界干扰大,学生思想容易分散,更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纪律管理水平。在新课程下,一位体育教师即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果没有较高的课堂纪律管理水平,他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本人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和高中学生的心里和思想特征,总结出下面几点:

一、课堂常规,严抓不懈

在高中选项课堂上,抓好课堂常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常规做得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和团结合作精神。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每项规则赏罚结合,比如:集合快速就应该给予表扬,集合拖拉、散漫就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并且每个课堂常规一定要长期持之以恒的执行,才能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良好的课堂纪律。这样下来形成的良性循环,不但便于课堂管理,也更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减少体育课堂安全隐患。

二、小班分组,责任管理

根据我校的体育课选项分班形式,(每一节体育课有几个行政班出来,按照自己兴趣去选择自己上课的项目上课,一个选项班,有若干小组组成。)我采用小组分班的形式,将各班分成相对应的小组,(个别班特别多人的可分多一个小组,或者按学生的技能水平平均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在技术和纪律上都相对较好并且敢于管理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在教学中,小组长可分担教师顾及不到的管理漏洞,进行责任管理,并且负责将教师布置下的练习任务分配给各组员进行有序的训练。在教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举行小组间的比赛,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对学习体育选项的热情。小班分组的执行不但有利于整个课堂大环境的管理,并且可以培养出学生团结和合作的精神,培养小组长的管理和执行的能力。这样下的选项班,每节课下来都学生都基本能将每节课的内容学习消化吸收好。并且课堂纪律有条不紊。

三、有教无类,区别对待

在选项班这样的分班制下,基本每个选项班的人数都达到70到80人左右,学生人数多,自然就会出现素质和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学会有教无类,同时也要区别对待。在整个选项班中,有些同学基础比较好,有些同学基础比较差,还有个别的同学运动的协调性比较弱,那么我们作为老师要根据整个选项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吸收课堂的内容,不能偏颇某一类的同学。这样即使有个别学生确实跟不上进度的,再适当区别加以提点。那么就会减少学习能力差的同学破罐子破摔,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另外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小班为单位,区别对待。例如:当某个学生出现迟到的情况,那么他所在的整个小班在上课过程中,将会要求适当多做一些运动量;或者有些小班在一节体育课中出现无故请假或缺席的情况,同样要适当多安排一些运动量。这样学生所在的小班就会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有所抱怨,从而使该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跟上同学们的步伐。

四、?哗众取宠,适时提点

在体育课堂上,特别是在教师讲授或练习时,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也难免有个别同学开小差或搞小动作吸引众人的目光的现象。那么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出现这样情况的同学一是对所选选项并不感兴趣,脑海思想不知道飘游何处。那么教师这时应该做的是尽量引起该同学的注意,将他的思想带回到课堂中来。比如教师可以立刻保持沉默,并以目光向该同学示意。二是有些同学对教师所讲已经有所领会,为了向同学炫耀而故意吸引同学的目光。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可以用目光示意让他有所收敛,过后应该给予谈话,首先对他学习的理解能力给予赞扬,再批评他不应该影响到课堂的纪律。这样比当时立刻大声斥责的效果会好更多,也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

五、以师立范,言传身教

一个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规范的形成。教师在每节课堂几十分钟的表现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教课中,应该注重以师立范,言传身教。例如:在平时集合时,特别是在上课前以及下课前的集合,当学生的集合速度出现比较慢的现象。那么在吹哨的同时,教师也做立正姿势站立在原来安排集合地点的中间位置等候学生集合。在这过程中教师以较快的速度和标准的肢势站立在集合处,学生看到后也会自觉迅速地靠拢过来集合(个别特别拖拉的再另外给予批评)。另外教师在教课和口令的同时,保持肢势的正确性,标准性,也能有效的传导学生,这样言传身教的魅力比一直的口头强调更有用处。通过实践发现,只要教师一直这样一直坚持下去,那么每节课,学生也会渐渐受到教师影响,自觉的听从哨音以正确的肢势进行集合。

课堂纪律管理篇10

【 关键词 】 课堂纪律 课堂管理 组织能力 教育机智

专横式管理 放任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4

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不具有课堂管理的技能,那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正像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师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学校有一位教生物的张老师,他学识渊博,性格温和宽厚,待人和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学校“六认真”检查,总能得到表彰。但教学效果总是令人不满意。让我们走进他的课堂看看:在讲台上,他正拉破喉咙津津有味地讲着,讲台下的学生,有的疯打,有的睡觉,有的看小说…只有极少的几个人在听。你说这样的课堂会取得好的效果吗?同样,我们学校教化学的万老师,他以“严厉”著称。他的课堂上,学生上课很专注,很难找到某个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因为他有个规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就会被拉去“担粪”,并照相,并说到做到。本来万老师上课就幽默、有趣,再加上这条纪律,学生想不认真都不行。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很好了,中考成绩评估常常是全县前茅。

通过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大家不难发现他们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课堂纪律管理。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课堂中同时进行着各方面的人际互动和多种多样的活动,随时都可能出现干扰信息交流的突发性、公开性违规行为。课堂之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课堂纪律,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充分行使教师的课堂管理职能,对于调皮的、不认真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处理。好的课堂是要有好的纪律为前提的。因此,课堂纪律就成为保证教学信息交流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提出“课堂中应优先考虑纪律”, “抓住课堂管理的缰绳”的原因。

一、寻找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课堂纪律问题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也千差万别。我们只能J真分析各种表现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课堂纪律问题是由教师本人引起的。首先是教师自身教学方面的问题:如备课不认真,讲课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听懂;课堂教学活动无序,学生无所事事等等。其次是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造成的课堂纪律问题:如专制式、放任式管理等等。再次是教师素质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如缺乏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性格不好等等。最后还有教师之间的不配合、不协调,要求不一致产生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造成课堂纪律问题也有可能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缺乏纪律观念,有的学生受情绪困扰,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的学生则是受不良习惯的影响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与学生不学习的原因几乎是相同的。

二、机智巧妙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缰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形式的课堂纪律问题,教师更要灵活机智地采用不同手段给予解决。

首先,正确引导,恰当控制 、调节学生行为的管理。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的提示、指导和鼓励,增强学生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行为如果采取训斥、辱骂等方式,往往会对错误行为本身起强化作用。因此,处理违纪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对学生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课后再与其交流并提出要求。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总是责备的老师。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如课堂上正讲的津津有味,突然发现几个学生已“走神”了,这时切记不要点学生的名并训斥。我会带着微笑说:“没想到我的课会把有的同学带上神州九号,神游太空去了。”教室里立刻充满笑声,那几个走神的学生很自然地又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使其专注于学习,从而避免或抑制违纪行为。我们发现那些没有列入考试的选修科目、不重要的课程,老师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就有困难。造成违纪行为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压力,没有学习目标,从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地理的杨老师就很有办法:课堂上总会提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课堂结束之前总要布置一些作业,如背诵、收集资料、完成练习,并且要在下一堂课前检查,如果没有完成要接受惩罚,做得好可以得到奖励。所以她的课堂纪律很好,并且上课之前,学生早已坐在教室里准备迎接检查。学生 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