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记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1:4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钓鱼记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迷路
上了爸爸同事的车,我是大开眼界,钓鱼杆、鱼漂、鱼钩、鱼饵、鱼线等等一应俱全。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叔叔告诉我,这是抛杆,钓胖头鱼要用上它;这是手钓杆,草鱼、鲫鱼不在话下;这是挂杆……俨然一个行家里手。
可是还没到鱼塘就出了问题,在罗泾地区,有许多断头路,这里修路那里造路的,原来的那条道走不通了。兜来兜去,还是找不到鱼塘。正想打电话给鱼塘老板,路边的高压线帮了大忙,在它的指引下,我们总算找到了鱼塘。
开钓
到了鱼塘,大家都摆开阵势,各自准备起来。我抬头一看,已有六七个垂钓者在鱼塘边上排开,有的人已经收获了好几条鱼。我想:上次钓鱼竟然一次也没钓到,这次我一定要“零的突破”。
正迫不及待的时候,爸爸已经拿着杆开钓了。我赶紧跑过去,拿起另一只杆,好重啊!!!只好换一只短一点的杆了。装上了鱼饵,我像模像样地放进了水里。心里默念着,鱼儿鱼儿快点来,我的鱼饵最最香……
十分钟以后……
怎么没动静呢?我抬起杆一看,鱼饵没了,我生气地说:“讨厌的小鱼,把我的饵慢慢吃光了。”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说:“小傻瓜,这种鱼饵过一会儿就化了,哪来什么小鱼啊?我早就换了好几次饵了。”我听了恍然大悟,又加了点饵。可这回更惨,鱼钩刚刚碰到水就成了“光棍”,只好再加饵了。
武器升级
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我终于钓到了0条鱼。看着别人网里一条条鱼活蹦乱跳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正想着放弃,爸爸看出了我的意思,说:“网里怎么能没鱼呢?先‘借’给你一条。”“不要嘛,我要自己钓!”爸爸没辙,突然,他给我一袋子的土说,那么给你一点好东西。一袋土是好东西?我抱着好奇的心理用手翻了翻,啊,是蚯蚓。哈哈,我的武器比你们强大,害怕打不过你?我顿时又信心百倍,继续钓鱼了。
意外收获
中午,太阳的威力显现出来。大家又热又渴,个个饥肠辘辘。“开饭了”的声音成了“救命稻草”。吃过午饭,爸爸和叔叔们在那里喝酒谈天,我却偷偷摸摸地来到鱼塘,拿起鱼杆躲在树荫底下继续钓鱼。红色的鱼漂和鳞鳞的水面都分外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就在这时,鱼漂不见了。我赶紧拉起杆子,上钩了。这不是一条小鱼,我几乎拉不动它。对拉了一会儿,我已经没力气了,只好无奈地看着杆子在一点一点往下滑。
还好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位叔叔来了。他看到我的样子吓了一跳,马上跑过来拉住杆子。我就放开鱼杆拿起了网兜。只见那鱼拼命向东游,鱼杆弯曲得厉害。叔叔用力一抬,鱼跳出了水面。叔叔说:“这是一条草鱼,也叫青鱼,钓上这种鱼以后要和它多拉一会儿,让它喝上几口水,再用网兜从头部往后捞,这鱼会自己往里面钻。”
鱼被拖近了岸边,我伸长网兜去捞,鱼一见网兜拼命地逃,转眼间又到了10米开外了。叔叔刚想往左拉,鱼一下子又窜到了右边。鱼杆更弯了,我真担心它会断掉。鱼一用力,又潜入水中。叔叔再往上拉,鱼被呛了一口水。拉锯战仍在继续,鱼被呛了好几次,终于又拖过来了。我就势一捞,鱼上来了!
鱼捞上来不意味着“人鱼战斗”结束。鱼还在那里又蹦又跳,鱼钩卡在很里面出不出来了。怎么办呢?叔叔果然经验丰富,用一块布蒙住鱼眼,鱼立刻安静了许多。可是鱼钩在鱼嘴里。叔叔的手指很粗,塞不进去;我的手指虽然细,但还不会退钩。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叔叔突然眼睛一亮——网兜上有个退钩器!他取下退钩器,三下五除二地就OK了。
重新装上蚯蚓,把饵抛得远远的,心里正乐着呢,叔叔突然说:“小伙子,快拉啊!”小伙子?!,我心里一下子没明白。啊!果然有一条鲫鱼上钩了。我真是太粗心了。猛得一拉,心里一激灵,呀!鱼跑了;钩子也拉直了。就在这时,我边上有鱼跳动的声音。奇怪,我扭头一看,哈!真是“高难度动作”。原来我用力太猛,鱼把鱼钩拉直了,脱了钩的鱼自己却飞到了岸上。我和叔叔顿时都捧腹大笑。
鱼儿大爆发
下午,爸爸他们结束了谈天说地继续钓鱼来了。这还真怪了,爸爸一连钓了6条草鱼;一位叔叔一连钓了6条胖头鱼;另一位叔叔一连钓了6条鲫鱼,而我一条也没钓着。转眼间该回去了,我们数了数。4个人钓了11条胖头鱼,11条草鱼,16条鲫鱼,1条黑鱼。最重的一条有9斤重。我虽然只钓到了2条鱼,但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在汽车的轰鸣声中,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充满欢乐的地方。
篇2
钓鱼记
记得有一次,我在老家的湾里钓鱼。那里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湾像一面镜子,岸边鱼苗成群,大鱼在深处打水花,我和弟弟一起钓鱼。
我们先捉了条蚯蚓,我一下子弄了一大块蚯蚓,挂在鱼钩上,往水里一投,过了好久没上来,我忍不住了,往上一提,一开蚯蚓没了,原来狡猾的小雨把蚯蚓吃了,弟弟的蚯蚓也被小鱼吃了,我说:“弟弟,咱们把蚯蚓弄小点。”我又扔了一次,一会儿鱼浮往下沉了,我迫不及待的拉了线,结果一条好大好大的一条鲫鱼上了钩,弟弟那一边还没动静,我激动的跑回家,放下了鱼,因为这是我今生第一次钓到鱼,弟弟好羡慕我,于是也撕了一小块,扔进水里,鱼浮往下沉了一点,弟弟沉不住气了,一拉,结果鱼跑啦,我对弟弟说:“做事要有耐心,不然一无所获。”
这是我第一次钓到鱼,第一次那么激动的一天。
篇3
这里的风景可美啦!屋子是两层的小洋楼,门前是一个鱼塘,鱼塘四周是一片果园,想吃水果就自己摘。别看我表面上挺喜欢这儿的风景,其实我是看中了那个鱼塘。因为我早就想跟爸爸学钓鱼了。
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准备出发了,我连忙央求他教我钓鱼,没想到爸爸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选好了一个位置,爸爸就开始教我怎样钓鱼了:“首先要上好鱼饵,然后扔向水中,如果鱼漂在动,就表示鱼来了,但是这时不能提鱼竿,因为鱼还没有吃,只是试探一下。如果鱼漂沉下去或者浮起来,表示鱼已经吃钩了,这时就可以提竿了。好了,你自己钓吧!”说完,爸爸便甩给我一根鱼竿,走了。“我一定钓一条大鱼让你们看看!”我上好鱼饵,扔进水中,鱼漂站了起来。刚开始,我还挺有耐心,盯着鱼漂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我就不耐烦了,眼睛移向了别处。就这样过了十几分钟后,我提起鱼竿,鱼饵没了,可半条鱼也没看见。
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耐心地等待着。不一会儿,鱼漂开始动了,我心中别提多激动了,可还是马上静下心来,看着鱼漂。这时,鱼漂开始往下沉,渐渐没有了,我见状,忙提起鱼竿,好大的一条鱼啊!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我钓了一条大鱼!我钓的!”
篇4
童琦
一个阴天的早晨,天空中突然露出一道刺眼的阳光,我和朋友迎着习习凉风去河边钓鱼.
可是我很没耐心,见鱼不上钩就发起火来.我不管朋友会不会钓到鱼,拿出两个茶杯大的鱼雷,点燃导火线,扔进水里,只听见"扑通"的声音,欢呼声响成一片。随着一阵"轰轰"爆破声,雷管化为灰烬.接着,大家又垂头丧气起来。
原来我们钓杆的钓钩都被鱼雷给炸断了.大家纷纷指责我鲁莽,害得他们钓不成鱼了。正当大家职责我的时候,河水渐渐变干净了,我们突然看见河里的鱼都死了,大家拿起鱼网纷纷下水捞鱼.
我说:“你们还职责我,就是因为我的鲁莽,才让你们轻轻松松地捕鱼.我们高兴地捕着鱼,很快就把鱼给抓完了.
篇5
调查时间: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之后,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上已有所减轻。那么,我校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了哪些改进,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又有哪些新意见和建议呢?为了解上述情况,五月份,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
1、你想做作业吗?作业值得做吗?为什么要做呢?
2、你认为作业是根据你的兴趣、特点、能力来安排的吗?
3、你认为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想做作业吗?作业值得做吗?为什么要做?
2、你认为作业是根据你的兴趣、特点、能力来安排的吗?
这项的调查结果最令人担忧,90%的同学认为,作业教师统一安排的,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和我们爱不爱做没有什么关系,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有时教师给特好的同学或特差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
3、你认为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合适吗?
80%的同学认为数量和难度比较适当,但也有20%的同学认为作业较多,而且重复机械的作业较多,而且这些作业都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只有利用休息时间、晚上时间完成。
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在形式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具体表现为:
1、语文家庭作业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只有三次作业属于教师自编。
2、语文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字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3、语文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4、语文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级,在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有时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业,教师仍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总是根据试卷上的题型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固定,灵活性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抄写、作文(日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新课、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名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前几位。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这些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能尽早改变现状。
1、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考虑家庭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把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把生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1)用生活丰富家庭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语文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6
【关键词】问卷调查;就业指导;期望值;多元化
为了解职业学院学生择业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就业意愿及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教学工作提供依据,2007年9月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文就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面对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他们急需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了解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针对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意愿、确定工作单位的首选因素等问题,共设计了13道选择题和一道开放题。另外,还采取了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收集有关有效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2份,回收450份,有效回收率99.6%,较好地保证了问卷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但对就业前景持有乐观态度
在“您认为目前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的选择中,48.9%的同学认为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34.2%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这两者的比例高达8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甚多,能准确地预测到自己的就业前景,具有忧患意识,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很有帮助。当问到“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时,选择乐观的同学占53.6%,一般的占27.7%,不乐观的占12.7%,不清楚的占6%。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就业充满信心,对就业前景基本持乐观态度。但仍有近1/5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面对就业,有些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分析利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从专业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较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则相对较低。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不同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同境遇,提醒我们要对某些专业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要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增强适应性,拓宽就业面。同时,也应引起我们在专业设置上的深刻思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点,加速专业结构的调整,脱离市场的专业必然导致就业不畅。
(二)学生渴望专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学生非常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开设得十分必要。学生希望从就业指导中获得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尤其集中在“求职指导”和“反馈就业信息”上。因此今后的就业指导要特别重视“求职指导”和“反馈就业信息”两项工作。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斐然,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已成为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学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问到“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你的就业单位”时,选择“学校招聘会”和“学校推荐”的学生分别为77.1%和34.9%,这足以说明学院的就业工作卓有成效。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少通过社会、家庭、朋友等其他渠道,对学校推荐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存在着“等、靠”的现象,主动就业、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地搜集就业信息,为就业广开门路。
(三)学生不再苛求专业对口,更加注重自身长远发展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普遍。本次调查显示,对于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有63.1%的同学认为会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12%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容易适应。而选择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的只有1人。这说明我院学生在择业方面正在淡化专业观念,能够正视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对于不对口造成的困难,也有信心克服。事实上,高职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学生所掌握的只是本专业最基本的内容。大学生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确立“宽口径”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也必须及时跟进,应教育学生在求职时寻求兴趣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
为了调查对就业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设计了问题“你认为找工作中哪些因素最重要(多选)”,有76.4%的同学认为是所学专业,这说明他们虽然不求专业对口,但所学专业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另有66.2%的同学选择各类等级证书,56.7%的同学选择交往能力,52.4%的同学选择求职面试的方法技巧。这表明学生很看重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也是企业所重视的,美国通用电气塑料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单伟航说,他们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综合能力而不完全是专业知识。
当问到“你确定工作单位时对下列因素的重视程度如何”时,学生重视程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同事关系与友爱程度,晋升的机会。最不重视的选项依次为:招聘广告的吸引力,招聘会的规模和声势,工作能否与个性相配。多数学生择业时比较看重个人的发展机会,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看重职业所能提供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成熟。
(四)就业期望值偏高
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会有一个择业期望。择业期望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及求职态度。学生的择业观念也通过其就业期望值体现出来。国有单位相对稳定,待遇好,它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则成为学生就业的第二选择。这一方面表明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相对陈旧,还未完全与市场和高职高专教育接轨,期望值偏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对口的问题上适应了时代变化,但在就业单位性质上又观念落后,深刻揭示了他们在就业问题上的矛盾心理。而由于受被调查学生专业所限,69.8%的学生选择了工商企业,表明择业目标相对单一保守。
另外,多数学生期望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比例达78.2%,这些城市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给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充分表明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外部环境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县级城市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与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450人中仅2人愿到乡镇就业,而恰恰是内地中小城市及边远地区急需大量高素质建设人才,学生不愿下基层,出现有业不就现象,继续上演着就业工作的结构性矛盾。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学生对专业、职业、就业问题上的认知与需求,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对高职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就业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应以就业指导理论、就业制度与政策、就业形势与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渠道、择业技能技巧、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方向等为内容,把它作为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若只在学生即将离校前才开始进行就业指导,会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在选择单位时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盲从心理,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所选择的工作岗位。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基本观点,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目前高职学院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同时也表现出很多消极的方面,需要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慎重对待。
1.调整就业期望值。大部分学生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理想就业地区,在理想就业单位性质上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这表明他们都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发展,但同时也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希望得到一个收益好且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并有利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较少考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过分追求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这不但缩小了择业的选择余地,而且导致择业价值观的扭曲,反而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2.树立多元化就业观念。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更趋多元化。因此,应教育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时,要树立灵活就业的思想,淡化捧“铁饭碗”的观念,不断拓宽就业视野,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多形式多方式的就业。在就业的途径和方式上,要教育学生摆脱“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培养主动择业的竞争意识,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就业。
(三)重视创业精神的传承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就业观念,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还要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即职业不仅是可以选择的,而且是可以创造的。要把学生由求职者变为创造者,由寻找职位到创造职位,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从现阶段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看,学生创业一直是学院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迄今为止,已有很多毕业生先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其中大多数运营情况良好。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学校要多管齐下,积极支持学生创业,大力开展创业教育,重视创业精神的传承,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传我院毕业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在校生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持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此,既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又要对他们进行创业的准备与创业风险防范的教育。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教育中,在竞争与机会并存的今天,引导学生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过去将就业停留在谋生这一功利层面的观念,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努力施展远大的抱负,尽情编织美好的梦想。
篇7
My father likes fishing。 He always goes fishing with his friends in Autumn。
One day, he took me to fish, too。 In autumn, fish have grown up。 It is the best season to fish。 First, we chose a good place。 Then my father helped me put an earthworm onto the fishhook。 Afterwards, I threw the fishhook into the river。 I waited for a long time。 Suddenly, I saw the float sink。 I was very happy。 I pulled it out of the water but I only saw half of the earthworm。 The fish played a trick on me。 I was very angry。 But my father said to me, “it takes time。 You need to be more patient。” I tried again。 A few minutes later, I caught a big fish and I showed it to my father。 My father praised me, “what a good angler you are!”
我爸爸喜欢钓鱼。他总是和他的朋友们在秋天去钓鱼。
一天,他带我去钓鱼,太。在秋天,鱼长大了。这是最好的季节鱼。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好地方。然后爸爸帮我把鱼钩上的蚯蚓。后来,我把鱼钩到河里。我等待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我看到了浮沉。我很高兴。我把它从水里拔了出来,但我只看见了一半的蚯蚓。那条鱼在我身上起了个圈套。我很生气。但我父亲对我说:“这需要时间。你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几分钟后,我钓到一条大鱼,我把它拿给我爸爸看。我父亲表扬了我,“什么是一个好的钓鱼者你!“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71-03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所指的“课外作业”可理解为: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设计和布置的、由学生在正常上课时间之外进行的练习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甘谷县的农村小学教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去该县50所小学的2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抽去10名教师进行访谈。在调研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学校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作业设计的情况,访谈学生20名。
三、调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纬度:语文教师对课外作业设计的时间、作业设计的形式、作业设计的内容、作业的批改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1.教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时间定位.表1显示:有37.5%的教师认为合理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时间是20~30分钟,有51.67%的教师布置的语文课外作业的时间在60~90分钟之内,所以大多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需要60~90分钟才能完成。从对学生的访谈中得知,教师布置的作业时间很长,大量的作业是重复的抄写,很少设计训练儿童思维能力的作业。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逻辑思维初步发展阶段,对儿童的逻辑思维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此这段时间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注重作业的量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小学儿童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一项研究表明:“5~7岁的儿童注意力能集中到某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左右;7~10岁的是20分钟左右;12岁以后的30分钟左右。”[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一定要控制好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2.教师设计语文课外作业的形式.这次问卷调查共涉及两种不同的课外作业设计形式,一种是教师按学生不同能力水平设计的;另一种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尽管“语文作业设计要趣味化、情景化、系列化、层次化”[2],教师应该设计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还要设计多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3]但是,从本次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3.75%的教师从来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过不同的课外作业,有15.63%的教师按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作业的次数较多。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外作业方面,有7.29%的教师有多次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作业,有64.58%的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过课外作业。
由表2可知:目前甘谷县农村教师总体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大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而是从教材以及配套练习书中摘取题目,这仅是试题的搬家,没有搞清楚此题设计的目的意图,统一的作业标准,使一部分学生厌倦了当前的作业类型,很难发挥他们的特长。笔者在访谈时,几位四年级的同学是这样说的:“简单的生字词都抄了三遍了,我们早都会默写了,还要抄;有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都能猜到,翻来覆去就那几样,没新意,兴趣也不大。”这样的练是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不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而是相反,随意、重复、烦琐枯燥,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
3.教师设计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语文作业的主旋律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应具有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应形式多样,开发学生智力;应份量适当,避免学生过重辅导;应具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提高。”[4]然而,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该县教师设计的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脱离实际,渗透不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严重割裂。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与其他学科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5]但是目前的课外作业脱离实际,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并且课外作业的目标不全面。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出现以上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大多数农村教师缺乏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了解,在他们看来语文仅仅是一门学科,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其次教师对作业布置的目标认识单一并缺乏科学性。”因此,布置作业应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使两者有机结合。[6]应依据教学大纲、某一单元、具体课文、章节来确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让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4.课外作业的批改情况.调查显示:75%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采用全批的方式;有10.75%的教师会采用面批的方式;有4.25%的教师会组织学生互批。说明该县教师能够认真负责的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他们是很敬业的!同时在看待学生互批作业的问题上有58.33%的教师认为组织学生互批是学生寻找错误并建立正确答案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人格。在课外作业的批语方面有18.95%的教师采用语言总结,有21.87%的教师采用等级评价;有54.18%的教师二者兼用;只有5.2%的教师两者都没用过。对批改后的作业处理如下表所示:
由表3我们可以看到只有56.25%的教师经常会留下表扬激励的语言,有27.08%的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做批改记录。简短的批语,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可以起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对策
1.设计实践性作业,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是语文课外作业的源泉,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让听、说、读、写、演、唱、画、制作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巧妙结合。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集贸市场、超市等,要求学生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做口头介绍,这样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2.分层布置语文课外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有较大的不同,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也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会瞧不起,而一些学生不会做。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学习的语文的兴趣就会遏制。所以教师就应根据所学内容,把作业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有所得,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间长了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3.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就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涉及面广,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总之,希望每个老师从学习的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语文作业,让每个学生喜欢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柴忠华.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3,(6):66-67.
[3]秦翠延.提高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09.
[4]于漪.于漪文集(第六卷)·教师自我修养自我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18.
[5]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M].湖北:湖北大学出版社,2002:121-125.
篇9
一、构建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课时紧张和任务较重等,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计划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一定阻碍,无法真正的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小班化上课形式的模拟,学生由原本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发表自身的意见,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受到新思想的引导,能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感受知识的魅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包含着的人数比较少,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答错而产生的尴尬心理,为学生提供比较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有效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好的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展示出自我价值。
二、高效化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策略
(一)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高效化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开展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内容,在小组组建和课堂交流及课后学习情况分析等基础上确定必要措施,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二)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的方式
小学生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使得学习小组构建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竞争意识,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与方式,在学习小组组建的时候,需要明确“量”和“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人员数目方面,小组规模不能过大,通常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如果学生的班级数量比较大,也包含着8-10个人一组,但是在大组中需要划分更多的小组,如果另个人作为小组,就需要实施组内互助。在人员质量方面,成员构成不仅需要明确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搭配,也要明确学生性格和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因素对人员的影响,小组划分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但是在对小组划分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也就是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均衡互补的划分方式,从而在小组间的竞争中充分促使学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公平竞争。其次学习小组课堂讨论和交流及展评的激励机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环节及教学问题等都需要能够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对课堂问题有效讨论,在交流展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表现评分,由各个小组记分员对各个小组成员的得分记录处理,语文课代表记载各小组的得分。
(四)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学习乐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目标和学习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合作和帮助等过程中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成员排练课本剧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不同成员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使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不仅能够使得表演者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程度,在学生夸张的表演和生动有趣的展示中,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单调乏味的小学生活中得到压力缓解,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的乐趣。
篇10
关键词: 体育学术期刊;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 1007-3612(2011)05-0021-05
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Editors of China's Sp orts Academic Journal
LI Yongqin1,YU Dawei2,ZHANG Xiaoyi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Jilin Un iversity,Changchun 130012,Jilin China)
Abstract: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editors of China's sports academic journal is c losely relate d to its own quality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is critical to the survival a nd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With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 , mathematic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he edi ting work of the Chinese sports academic journal.It makes the following conclus ions.1) Its satisfactory degree is not very high.2) The competition to the e ditors will affect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but it is not the major factor.3)The basic factor is the expectation to mak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4) Theattention of the leader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external incenti ve.5) The challenge of the major and chance of promotion is the internal incen tive and it is also their motive in work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 s1) A flexibl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all be set up2) A scientificand p roper professional title promotion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3) The expectat ion of the editors to achieve to higher professional level shall be strongly sup ported
Key words:sports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of the sports academic journa l; satisfactory degree; incentive factors
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下简称体育期刊)是我国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传播体 育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为我国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编辑(以下简称体育期刊编辑)是体育期刊能够成为有益传播媒介的 关键环节,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体育期刊的质量。而工作满意度, 是诊断工作现状最为重 要的“温度计”,它既可以明确体育期刊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国内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十分有限,以往对编辑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很少、相关文献的时间也很早,特别是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极其有限,这表现 出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研究时间上的滞后性和研究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 育期刊的发展空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 潜力只能发挥出一小部份,即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 力的80%~90%。[1]本次调查工作就是以体育期刊编辑为调查对象,意在了解体育 期刊编辑 的工作满意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 所在期刊的质量。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所有关于满意度和编辑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论著、论文、报告等,了解关于编辑工作 满意度研究的状况,找出可以借鉴的前期成果和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本研 究提供历史起点和现实起点。
1.2 问卷调查法 参考国际知名的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 为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含性别、年龄、收入、学历、婚姻状况、职称、职务、编龄等项 目;第2部分为问卷主体,主要从8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且被测量的每个维度都包 含2道题目,每个问题都采用Likert五分制量表进行测量, 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 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问卷通过了信度和 效度检验,采用不记名法。 将16个答题项目划归8个满意度维度,以8个因子表示:F1“领导重视”、F2“报酬待遇 ”、F3“工作环境”、F4“人际关系”、F5“专业挑战性”、F6“职称的晋升机会”、F7“ 工作自主程度”、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每个因子所含项目用加权法汇总,各因子总 权重均为1。
作者于2009年7月下旬在山西中北大学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及 第21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上,向与会的中文体育学术期刊编辑进行了调研和访谈, 并发放了问卷72份,回收68份,有效问卷63份,有效回收率87.5%,进行了编辑工作满意度 的调查。
1.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7.0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Spe arman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的方法进行检验。
2体育编辑工作特点及其工作满意度对期刊的影响
2.1 体育期刊编辑的工作特点 现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育期刊所传播的体育科学理论与成果的运 用,体育期刊是反映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的阵地,是传递先进的体育科技理论与方法、发 现和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开辟新的学科分支的摇篮,是繁荣体育科学的重要载体,是反映我 国体育发展水平的窗口,也是国内外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编辑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文稿对作者来说是研究成果的成品, 而对于大众来说 , 却是半成品, 需要编辑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才能传播出去。因此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是在 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体育期刊编辑根据刊物定位及办刊宗旨,通过对体育文 稿的审、编、增、删、改的有形处理,使修改后的体育文稿更具有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是 对体育学术研究的精神产品进行识别、筛选、加工、整理、优化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是 体育期刊出版的中心环节,对体育期刊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体育期刊编辑对于体育科 研成果最终成型的策划、引领,甚至对改变学术潮流、重塑学术史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影响和 作用。
2.2 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对体育期刊的影响 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是站在体育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社会读者和作者 群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一定程序,积累和传播体育科技信息和知识,所以编辑工作是包括许 多工作内容的综合概念。体育期刊的编辑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体育科技知识、专业知识, 要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知识,还要有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 作风,热爱专业也热爱编辑工作和有献身精神。
体育的行业特色有学科与术科之分,体育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在于编辑除了具备一般的 编辑能力外,还必须懂得体育专业知识和技术,懂得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各运动项目的特点。 要当好一个体育编辑,还必须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动态,把握本行业领域内的学术方向 。
工作满意度调查是了解体育期刊编辑对工作态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明确编 辑部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组织更好地了解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以 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同时,编辑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强期刊的竞争力,提 高期刊质量,保持期刊可持续、健康和长远的发展。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反过来也影响着他们 的工作表现,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微观的具体工作上,也体现在宏观的组织运营等向度上。
因此,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也就成了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重要方面。正视 工作情绪对编辑工作的影响、探索编辑负面情绪的来源、激励编辑的内心和外在需要以提高 体育学术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个人对工作的总体评价 本次调查发现:男编辑的工作满意度要高于女编辑;随着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不断 升高,编辑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但只有专科学历的体育期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却是 最高的;职称为讲师的工作满意度最低,但随着职称的不断晋升,编辑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逐 步提升;副主编职务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于主编,一般工作人员是最低的;体育核心期刊编辑 的工作满意度略高于非核心期刊的编辑;编龄在15年以上的工作满意度最高、编龄在11~15 年的工作满意度最低,他们的编龄相邻,却成为鲜明的反差;编辑年龄在36~40岁之间的工 作满意度最高、而与他上下相邻的31~35岁和41~45岁两个年龄段的工作满意度却是最低的 。
8个因子的个人得分满分为80分,个人最高分74分,个人最低分38分,人均得分为57.8 分 ,高于平均分32人,占50.8%,刚刚在半数以上。将满分80分进行百分制计算,在及格线48分 到优秀线64分之间的为基本满意,人数为49人,占77.8%。在优秀线64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 ,只有9人,占14.3%。这说明绝大多数编辑对工作的自我评价只是基本满意的。
3.2 对各因子得分的总体评价 将有效答卷各个因子的总得分与有效答卷的数量进行比值,分别统计8个因子的人均得 分,以了解不同工作因素的评价情况。由表1可见, F4得分最高,人均得分达8.40分, 该因子为“人际关系”;排在最末位的是F2“报酬待遇”,人均得分仅6.38分,该因子的满 意度偏低,提高报酬几乎成为国内知识型人才的普遍呼声,对此问题后文将作具体分析。
从调查研究的维度上来看,影响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 素两种。[2]前者指人们对工作任务本身性质的感受,后者指人们对各种外部工作 情景的感 受。[3]根据这一原理,F1(领导重视)、F2(报酬待遇)、F3(工作环境)、F4 (人际关 系)为外源性满意度;F5(专业挑战性)、F6(职称的晋升机会)、F7(工作自主程度)、 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为内源性满意度。
表1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F4和F1,说明体育期刊编辑对外部工作情景的感受是很满意 的;但作为外源性满意度的F2却排在最后一位的,这也是有情可原的;得分排在后面的还有 内源性满意度F6和F8,说明了体育期刊编辑工作的内心满意度还是非常不够的。
4.1 报酬待遇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表1显示,体育期刊编辑的报酬待遇得分是最低的,这正是社会普遍现象的一个反应。 据对中外企业家的一次满意度调查,国有企业在报酬的满意度上也是最低,而国外企业家这 项满意度得分较高。[4]从表2显示的各因子间相关系数的的统计检验结果(结果无 显著性 的未列出)来看,F2与F3、F5、F6、F8都具有显著相关性,与F1、F4、F7无显著相关性。
1)报酬待遇是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 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收人高低不仅决定了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好坏,也是个人社会地 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全面满足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的经济基础。
体育期刊大部分来源于高等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院系,高校内的各种津贴分配制度体现 向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倾斜的原则,期刊工作常被看做是辅的工作,不被重视。工作性质 决定了体育期刊编辑的经济收入显然比教学人员少,但在行政管理的制度上却比教学人员 的管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的投入给予合理的回报,不仅能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而且最终将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报酬待遇是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 意度的重要因素。
2)表3显示,F2与收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报酬待遇满意 度不一定与实际收入成正比。同时,收入最高者的得分(51分)不但低于平均分(57.9分), 甚 至还低于收入最低者的得分(63分);更为有趣的是个人得分最高者(74分)的收入还低于个 人得分最低者(38分)的收入。
体育期刊编辑作为知识型员工,追求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报酬,一旦物质需求满足后,报 酬激励的作用会显著减少,成就需要就会增强。玛汉•坦姆仆的理论认为,金钱财富对员工 激励的重要性虽然不可忽视,但是如果能尽量满足员工的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和业务成就的 需要,则对他们的激励将更为有效。[5]表1显示,虽然体育期刊编辑的内心对报酬 待遇(F2 排在最后一位)非常不满意,却对外部的工作环境(F4、F1排在前两位)表示非常满意,说 明了报酬待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热情,也足以说明体育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还是 非常高的。所以,虽然报酬待遇是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 因素。
4.2 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是基础因素 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包括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程度和获得学习、深造的机会,排在倒 数第三位(表1),说明体育期刊编辑在参加工作后对专业继续深造的愿望是不满意的。
大多数高等体育院校编辑部人手少、分工粗、任务重,编辑身兼数职,他们很少有自己 的业余活动,还要挤出部分时间弥补信息和知识的不足。体育期刊 编辑的工作已介入、延伸到体育期刊出版后的各个环节中,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已无暇抽身从 事编辑学和体育专业的研究,更没时间进行专业进修,这必然会影响体育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很多体育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涌现,体育期刊编辑人 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基础问题更加凸显。如果不支持和鼓励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深造 ,不及时学习和补充新知识,不给以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是很难适应体育期刊编辑工作之 需的。
4.3 专业挑战性和职称晋升机会是主要内源性激励因素 F5(专业挑战性)包括对所从事工作的挑战程度和在工作长的发挥程度以及体现自 身价值的程度,F6(职称的晋升机会)包括对目前的职称满意程度和对单位的晋升机制的满 意程度。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 叫做“激励因素”。[6]表2显示,F5和F6都与F2和F7具有显著相关性,它们之间也 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同为内源性满意度因子的是能够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 的因素,所以是影响编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内源性激励因素。
1)我国的职称制度是呈金字塔形的等级阶梯,体育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涯都是由最低阶 梯开始,从低到高不断寻求晋升,每晋升一个等级,都会伴随着报酬待遇的增加和工作自主 程度的满意,职称晋升机会的满意更会激发编辑对本专业的不断挑战,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职称晋升对体育期刊编辑的激励是工作中的催化剂,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点工 作,在体育期刊发展过程中,其产生积极的、上进的、整体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2)专业的挑战性对体育期刊编辑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只掌 握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办公室编辑”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态势。只有步入社会 的大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够拥有高学术水准的、稳定而强大的作者群,可以了 解国内外体育前沿学科的研究进展,及时获得准确而有价值的体育专业信息,这样才能对稿 件进行正确的筛选、加工、整合甚至再创造,确保将有价值、有意义的体育科学成果较为完 美地传达给读者。随着体育期刊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专业体育期刊编辑人才的需求将日 益增大,就业市场中体育编辑专业人才的短缺将愈显突出,充分激发编辑人才的专业挑战性 才是办特色体育期刊的长久生存之计。
4.4 领导重视和人际关系是主要外源性激励因素 F4(人际关系)和F1(领导重视)排名在前两位(表1),而且他们还具有高度显 著相关性(表2),p<0.005,这表明作为外源性满意度的F4和F1既是紧密相连的,也 是相辅相成的。认为: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 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人们思想的变化。[7]
1)体育期刊编辑的工作时间长、临时加班多,特殊的作息时间给他们的生活安排带来 了诸多不便,而且体育期刊工作属于服务行业,编辑经常会面对来自作者、读者的挑剔及组 织和工作本身的冲突和压力,这些都对他们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让体 育期刊编辑满意地工作,领导要更加细心周到地去关心和体谅编辑,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让 编辑在辛苦的工作中体会到组织和上级领导对自己工作的重视,激发他们的正向情感。只有 通过双向交流和沟通才能使体育期刊编辑心情舒畅,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从而形成 最大的团队合力。
2)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内部通过交往所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体育 期刊编辑经验丰富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人际可以有效避免同事间的摩擦,免除不必要的 心理负担,减少为协调关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拉近与读者、作者的距离,从而大大提高 组织绩效。调查发现,组织的高绩效90%来自于组织环境,仅有10%取决于员工个人素质。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 方式处理人际关系。”[9]这正是领导重视和人际关系的有效结合,成为提高组织 绩效的主要外源性激励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是体育信息知识载体化与社会化这一系统工程的劳动者,编辑的劳动 是社会精神产品流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编辑对已有的原稿进行选择和优化,编辑活动属于精 神生产范畴,是一种文化工程,编辑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成 果,构造为科学文化的建筑物。在这项工程中编辑是名符其实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正视工作 情绪对编辑工作的影响、探索编辑负面情绪的来源、激励编辑的内心和外在需要以提高体育 学术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情况一般;报酬待遇满意度虽然最低,是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 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是基础因素;领导重视和人际 关系是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外源性激励因素。虽然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总体的满意 度一般,但对外部工作环境还是很满意的,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专业挑战性和职 称晋升机会是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内源性激励因素,也是他们工作的内在动力。 5.2 建议
5.2.1 建立灵活的报酬待遇机制 要提高体育期刊编辑报酬待遇的满意度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机制,尽量避免制 度的“固化”,要使所设计的制度“活”起来,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才是激励之有效。实现 报酬待遇与编辑贡献的最佳配置,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体育期刊编辑的积极性,才能全面发 挥报酬待遇的系统激励效果,保持激励机制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首先,工作与工资要挂钩,要形成实干的、多干的多得;不干的、少干的少得,要做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类津贴不能实行平均主义,要分清岗位和贡献的重要性,不能按职务 级别的大小分配。其次,影响因子是衡量体育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编辑整 体工作的一个标尺。为调动体育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编辑部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奖金 系数,并结合本期刊的影响因子系数和被引用率来浮动效益工资的办法。第三,还可以设置 更为灵活的奖励项目,侧重间歇激励。体育期刊编辑所负责栏目所刊发的的基金论文比率高 或被更高级别的刊物转载或数据库收录,也是衡量体育期刊编辑工作任务是否完成出色的一 个表现,应给予一次性奖励。这样,就能够保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激励效力才能更加持久 。
由于体育核心期刊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因此要求它的编辑在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劳 动强度、社交能力等方面都要超过国内,并要达到国外同类期刊编辑所要求的水平,以力求 自身的生存,和力争同国外期刊进行竞争而取得发展。这样,核心期刊编辑的生产效率和体 力消耗一般要比其它期刊要大很多。 5.2.2 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制度 中文体育期刊编辑的职称分为初、中、副高和正高四个级别,职称每晋升一个等级,都 伴随着报酬待遇的增加。在职称晋升阶梯中,越接近塔尖,对知识、技能和水平的要求越高 ,所而带来的报酬待遇增幅也越大。因此,正如表2所示,职称晋升和报酬待遇的相关系数 是最高的。
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制度,会有效提高提高体育期刊编辑对于报酬待遇的满意度,
对于体育期刊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这根“指挥棒”指挥得当,就能将 职称晋升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起到其它激励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由提高内 源性因素的满意度来带动外源性满意度的提高,遵从治标先治本的事物原则。
首先,“提高门槛”、“择优提升”。只要正确认识职称晋 升机制的内在机理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就会充分发挥职称晋升的激励作用。
体育期刊编辑的职称是其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学术地位的标志,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 获得较高级别的任职资格。因此,编辑要获得职称晋升,必须立足于长期踏踏实实、勤勤恳 恳地工作,不断努力。体育高等院校往往在职称评定时将评价标准定的很低,致使进入评审 资格的编辑较多。但是由于名额有限,而且极少数人往往为达到晋升职称的目的,千方百计 地拉关系、找路子,影响了评审结果的公正性,这样就会使大多数人的心里产生不满情绪。 所以,要提高职称评价工作的“门槛”, 坚持“择优提升”的方针。
其次,“评聘结合”、“动态管理”。年龄与职称待遇的满意度呈高度显著负相关(表 3),p<0.005。这正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职称晋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少地依赖 于努力程度而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其他因素时,体育期刊编辑的实际满意程度就会下降。同时 ,大多数高校的职称评定实行终身制,即使不再努力的工作,也不会影响本身的报酬待遇。 而一个单位职称结构是有一定比例的,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职称高的“老编辑”如 果不退休,年轻的“小编辑”就永远不会向上一个级别晋升。职称终身制原则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年轻人的发展空间,抑制了年轻人的工作满意度,影响了体育期刊的长远发展。要想打 破这一弊病,就应该经常性的调整队伍结构,以保持体育期刊编辑的动态稳定。
普遍情况下,体育期刊编辑在晋升上一级职称后五年,方可进行更高一级职称的申请。 聘期为五年,在五年间职称不会有任何变化,即“评”就是“聘”。现阶段,可以采用“评 聘结合”的制度,就是个人在现有职称满五年后,都有参评更高级别的权利。进入到第一个 门槛参“评”的编辑,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即为评上了下一级别的职称;但还有第二个门 槛才是“聘”,是对满足更高要求的编辑择优进行“聘任”,聘期为一年。然后还要保持一 个“动态管理”的方法,即在每一年的聘期将结束时,按照考核标准对所聘任编辑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解聘,达到聘任标准的由“评”晋升为“聘”,这样就形成一个“动态管理”的 职称评定制度。被聘到高一级别的人员会受到激励,促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也使得 未被聘任的编辑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 调动他们奋发向上、迎头赶上的进取心,争取下一次 的晋升。必不可少的良性竞争会有力地促进编辑的工作满意度,也会使编辑队伍的水平很快 得到提高。
5.2.3 全力满足编辑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 1)合理配备编辑部人员。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创办 期刊,应有健全的编辑部,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及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月刊不少 于8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季刊不少于3人,并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编务人员。[10]
我国大多数体育期刊出版社的现状是:编辑部人员配备不足额,还兼管其它工作,有的 甚至没有专职编辑。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大出版社都有健全的编辑机构和素质优良的编辑队伍 。美国大一点的出版社都单独设立编辑机构,小出版社才将编辑部门与出版部门合并。 [11] 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借鉴发达国家出版社的成功运作模式,出版社要足额配备 编辑部的人员,减轻体育期刊编辑的负担。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富有事 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体育期刊编辑队伍。这样编辑就可以从繁杂的工作中专职于本职工作,为 专业深造提供充足的时间。
2)为编辑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期刊编辑应当是博学多 才、“双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即为编辑专业和体育学科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因为学术 和科研能力是一个编辑不可或缺的基础。体育期刊编辑要想成为“编研结合、以研促编”的 学者,那就要求编辑部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鼓励中青年编辑参加更高学历的 考取和进修;要增加全国体育期刊编辑,特别是中青年编辑的业务培训;举办各种层次的体 育期刊编辑培训班、研讨班;支持参加相关的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各学科年会,使体育期 刊编辑能够时刻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前沿动态,为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理论素质更多的创造 深造机会。
参考文献:
[1]黄鉴华.高校图书馆人才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的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2,14(3):84.
[2] 张晓义,李勇勤.对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探讨[J].首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96.
[3] 曾明,秦璐.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2(1):10-104.
[4] 朱敏,李永禄.我国国企与国外企业家工作满意度及激励因素比较[J].上海经济研 究,2002(1):66-72.
[5] 陈旭雯,朱芝洲.对职称晋升制度的理性思考――基于“竞赛理论”的一种分析[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1):9.
[6] 王慧.探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与实践[J].经济师,2006(7):120.
[7] 汤德森,周太山.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的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 20 05(1):147.
[8] 熊苹.建立高绩效的工作环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6):60.
[9] 刘志霞.以人际关系为切入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科学文汇(中旬刊),2009 (7):237.
[10] 卢成义,李皿,吕民政.体育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 育学院学报,1997,12(2):56.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