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6 22:20:30

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篇1

一张体检报告单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早上,老师正在发今年学生的体检报告单。老师一个一个地读着:“杨祖滔、丁乔……”我真想快点得到报告单呀!“姚业桢”终于念道我的名字了,我急忙上跑上去拿。

回到座位,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身高:129。0(cm)。什么?我才1。29米?不会吧?我揉揉眼睛,再仔细一看,真的是1。29米。我不由得呆若木鸡,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我怎么长得这么矮呢?看看我的同桌,他和我同年同月生,已经长到1。40米了。“铃铃铃”做操的铃声响了,我们排队下去做操,在操场上体育委员整好了队,我特意向四周扫视了一圈,同学们个个都比我高,甚至有的像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高了。看来我是全班最矮的了,想到这,我的心沉甸甸的。我想我为什么会那么矮呢?可能是我吃的东西还不够多吧,整个早上我就这样胡思乱想。

放学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想长高一点,就多吃一点饭,多运动,才能长高。”我听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多吃饭,多锻炼。“不过,”妈妈又说,“矮一点没关系,只要有知识,有才干同样能为社会作贡献。古今中外有多少矮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你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现代的邓小平爷爷;法国的拿破仑,他们不都是长着矮个子吗?所以你不必为长得矮而烦恼,只要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同样能为国家作贡献。”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再为自己长得矮而烦恼了。

体检报告篇2

阳性指标都很可怕吗

“医生,这个指标阳性,是不是很严重啊?”这是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科),专家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对体检报告中的阳性结果过度焦虑完全没有必要。

指标数据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休息不好转氨酶会增高。体检的许多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的数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完全依据。广义来讲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所谓“金标准”的诊断指标。以空腹血糖为例,超过正常值范围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情绪紧张等原因也可能造成生理性增高。因此,还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才能确诊。

肿瘤指标超标是要得癌症吗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因为“肿瘤”二字特别引人注意。一旦发现指标数据非正常,就立刻觉得自己的健康出了大问题。事实上,在癌症高发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是谈癌色变的,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这些数据。例如,甲胎蛋白(AFP)是一个肝癌的检查项目,但有50%的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妊娠妇女也有增高。临床上确诊癌症有很多因素,肿瘤指标只是其中之一,确诊癌症的最科学依据是临床活检或冰冻法。所以,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超标,不必恐慌,但是最好去医院复查。

看到阳性指标该怎么办

当然,对提示阳性的指标,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体检中,数值高于上限,但没有超过太多时,可近期到相关专科复查,如果指数依然高,那么一个月后再去检查,注意观察动态的数据。例如,体检前或者体检时,有急性肠胃炎的人,如果CA199(肿瘤标志物)偏高,那么身体恢复正常后一定要复查。如果半个月后的检查恢复正常值,且身体没有特殊状况,保持常规检查就可以了。

体检数据超过上限,但是进一步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问题的,一定要注意相关的症状,例如,CA199高的人,平时一定要注意大便的次数和形状的改变,必要的时候,做腹部的CT、胃镜、肠镜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指标正常并不代表身体健康

“指标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绝对正常。”专家说,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的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换句话说,体检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状况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身体是健康的。

看体检报告不只是看有没有病,还要看有没有得病的风险。报告是静态的,人是动态的,体检指标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血脂、胆固醇指标的正常值标准仅仅针对健康人群,但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这样的数据可能就是一个危险的状态。

体检中,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比如空腹血糖6.1—7毫摩尔/升的人可能是隐性糖尿病患者,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没有下降,就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读懂身体密码的“234”

【尿常规】 记住2个重要指标

尿蛋白——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

尿隐血——提示意义要差一些,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这与尿隐血的试剂本来就比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但如果长期阳性(3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血常规】 3个指标容易异常

白细胞计数——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指标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指标增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如果不是生理性波动导致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最好在一个星期后去体检医院复查。

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种蛋白质。体检中,血红蛋白降低较多见。血红蛋白降低,称之为贫血。临床上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成等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增多多见急、慢性炎症或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癌症患者等。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生化检查】 4个“针对”要警惕

针对肝功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其中,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等也会导致肝酶升高。不过,一般低于2倍正常上限,且呈一过性,很快恢复。

针对肾功能——肌酐、尿酸、尿素、肾小球滤过率;如果几个指标一起升高,则需要引起重视。第一次查出血尿酸偏高,身体没有症状,更多考虑为高尿酸血症,通过饮食控制,并定期复查随访即可,若伴有关节疼痛,或者本身就有痛风的,尽快求医用药。

针对血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

高脂血症本身几乎不引起症状,常不为患者所觉察,只是依靠血脂检测确定诊断。正常人的血脂水平是:血总胆固醇(TC)每升血清应低于5.2毫摩尔(mmol/L),甘油三酯(TG)每升血清应低于1.7毫摩尔(mmol/L)。如果血总胆固醇达到或超过5.7 mmol/L,甘油三酯达到或超过1.7 mmol/L,则可分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均异常升高则称“混合型高血脂症”。近年血脂测定还增加了两项重要的内容。其一为低密度脂蛋白(LDL—C),它含有很多胆固醇,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正常人的含量不超过3.12 mmol/L,冠心病患者应力求控制在2.6 mmol/L以下;另一种为高密度脂蛋白(HDL—C),它有助于防止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获得了“抗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美名。正常人其血中含量应超过1.04 mmol/L,如果低于0.91 mmol/L,也属血脂代谢紊乱,应纠正。

体检报告篇3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会用上下箭头来提示指标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简单来说,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白细胞升高是各种细菌感染、炎症等;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是细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可能为病毒感染。

血糖

高血糖一般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受损引起,血糖偏高可能诱发糖尿病。但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仅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准确了解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水平,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脂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往往反映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要引起重视。而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医生常常用好坏胆固醇来区分它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

转氨酶

转氨酶分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最受关注的指标。简单地说,这两个指标如果其中一个升高可能提示问题不大,而同时升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已经受到损伤。转氨酶升高可见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酗酒、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等。此外,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体检前吃过油腻食物也可能使转氨酶暂时升高。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属于轻度异常状态,成年人如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可能是劳累、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精神压力比较大引起的。因此,总体来讲,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应该是一个比较轻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结节

身体长结节要特别重视,最重要的是动态观察这个结节。比如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以上,就要引起警惕。如果观察追踪结节两次,3个月一查没什么变化,就倾向于良性。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尤其是女性要引起重视。

尿酸

尿酸从肾脏排出,当因为某些疾病(肾脏病变、淋巴或骨髓增殖性疾病)或药物造成肾脏不能多排,或者吃能够产生尿酸的食物过多时,就会导致血尿酸升高。控制尿酸要禁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更要远离动物内脏、海鲜、蘑菇、豆子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尿酸特别高的要配合药物治疗。

尿蛋白、尿比重、尿隐血

这些指标主要反映肾脏功能。尿蛋白增高,可能是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尿比重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急性肾炎,降低则可能是尿崩症、肾功能衰竭晚期。而尿隐血正常应为阴性,若为阳性还需结合红细胞镜检等综合判断。

体检报告篇4

1.1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管制度

体检报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是体检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体检报告质量监管体系。2012年我们成立体检质控小组,把体检报告质量监管作为质控的重要任务。一是确定体检报告质控小组领导成员和工作制度,制定质控目标、质控成员岗位职责、质控方法和任务,把质控责任落实到个人,要求做到发现差错后及时纠正和认真分析原因,并做好记录,做到条条有记录、有改进措施。每周向体检质量主管负责人汇报,中心主任月月有讲评、有总结,对常见疑难问题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对经常出差错者追究责任并给予适当经济处罚。二是引导所有员工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持续改进须从小事做起,直到质控和持续改进成为员工的良好习惯。

1.2在体检报告生成的关键环节实施质量控制

体检报告质量与体检各部门、各环节、各个流程的工作密切关联。根据体检报告生成过程的关键点,我们选择4个环节实施体检报告质量检查和控制措施,并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职责。一级质控组是护理质控组,在体检总结报告流程中负责补录,主要任务是核对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和各专科医师体检结果的录入完成情况;成员由具备多年体检经验的护师承担。二级质控组是汇总医师质控组,其任务是审核各实验室传回的检验数据、影像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汇总异常检出的初步结论和医学建议;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还要经常与当事责任人沟通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持续改进的办法与措施。三级质控组是主检医师质控组,主要承担对异常检出的综合分析,逐条审核汇总医师所做的结论、建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四级质控组为综合分析核对组,任务是体检报告打印后的终末专职核对,负责体检报告所有内容的分析,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核对,认真查找差错或错字、错句,甚至包括装订质量检查等。在总结报告流程中实施全面质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3充分利用体检信息系统

体检信息系统的应用,可实现体检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健康体检质量、水平的提高。借助体检软件的多项功能可提高和持续改进体检报告质量。我们不断把发现的质量问题归纳整理,并通过体检软件功能的修改实现规范化的处理。比如,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功能,使所有检验数据导入顺畅、实时传输;通过体检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逐步融合,实现所有检验数据、影像学资料可从医院的HIS、LIS和影像管理系统(PACS)自动获取,资料可直接打印彩图,既清晰又直观。再比如,利用体检信息系统的软件功能将体检相关数据归类整理,做成规范的模板,对较简单的异常条目自动生成结论和建议,对较复杂的异常条目也有对应模板,做到一键生成结论和建议,从而大大减轻医师的工作量和降低差错率。

1.4组建高水平体检医护人才队伍

体检报告质量是反映体检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参加体检的所有医务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高水平、高素质体检医护人员队伍是确保体检质量和体检报告质量的前提。承担健康体检的医师必须具有较高资历、熟练的临床和体检经验,应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检医师对异常检出(疾病指标)的描述须正确、规范,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确保体检原始数据的录入准确可靠,严格执行录入标准及相应要求,对检出结果逐项录入,不允许空项和缺项。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一级质控组发现差错较多,后经分析发现这是因为部分专科体检医师流动性大,体检规范不熟悉,录入不熟练、不认真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求所有新上任的体检医师须接受岗前培训(包括业务培训和软件应用培训),并规范操作,以减少差错,确保体检质量。

2体检报告质量控制的成效

2.1查出体检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一级质控组查出的问题主要涉及专科体检医师录入不规范、漏录、错录;二级质控组查出的问题主要涉及辅检查项目不全、导入的信息不完整、描述错误等,如超声、X线摄片报告描述的差错;三级质控组查出的问题主要涉及汇总医师汇总分析结论与建议不准确、不规范等;四级质控组查出的问题主要涉及辅检查录入数据与原始数据不符或部位错误。针对查出的问题,质控小组多次研究对策,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一是所有体检医师上岗前必须接受规范培训;二是相对固定专科体检医师;三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事医师,防止再次出现类似差错。

2.2体检流程中的差错显著减少

体检报告篇5

一,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

1,肥胖

本次体检肥胖者2186人,占受检人数39.77%,高踞各种不正常项目发生率的首位!有关专家研究显示:肥胖可导致人的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

专家指出,肥胖症会从两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生理外观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而在行为上可引发气急,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与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

资料表明,肥胖是导致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在增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

专家还指出,肥胖症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发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

肥胖严重威胁健康,有人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

2,血脂增高:

本次体检血脂增高检出1695人,占体检人数30.84%.

图2血脂增高者构成情况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

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

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d.有氧运动.

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2)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3)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节特别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

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如果您属于下列高危人群,请您及早检查血脂,并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

相关资料:

血脂与冠心病:据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北京市**协会于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组织**于北京**机构体检连锁机构进行了健康体检.本次体检历时6个月,共有5497人参加,比2004年增加了554人.

图12005年于北京**机构参加体检的年龄与性别构成

现将本次体检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体检异常结果与人数分布图

一,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

1,肥胖

本次体检肥胖者2186人,占受检人数39.77%,高踞各种不正常项目发生率的首位!有关专家研究显示:肥胖可导致人的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

专家指出,肥胖症会从两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生理外观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而在行为上可引发气急,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与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

资料表明,肥胖是导致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在增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

专家还指出,肥胖症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发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

肥胖严重威胁健康,有人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

2,血脂增高:

本次体检血脂增高检出1695人,占体检人数30.84%.

图2血脂增高者构成情况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

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

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d.有氧运动.

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2)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3)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节特别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

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如果您属于下列高危人群,请您及早检查血脂,并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

相关资料:

血脂与冠心病:据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吃零食和夜宵;

3,保持心情开朗和注意劳逸结合;

4,停止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药物.

(四),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虽然报告某些药物有效,但尚需作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目前市场上不有不少所谓"降脂保肝药",其中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有些则只适用于某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因此不要轻信社会上错误的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脂肪肝的自然转归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及病理类型.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进展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状态,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已并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如能得到及时诊治,肝组织学改变仍可逆转.

4,肝功能异常

本次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谷丙转氨酶偏高631人,占体检人数11.48%.

人体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种氨基酸肛谢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这种酶就收转氨酶.人体内的转氨酶种类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检查到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简称AST).这两种转氨酶在人体脏器中,肝脏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清中总含量的100倍,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浓度绿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细胞没有坏死,只要肝细胞有病,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也会大量地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转氨酶浓度的明显升高,常先于絮状或浊度试验出现,又在肝炎早期症状之前.因此,血清转氨酶的活动性是肝细胞损伤的非常灵敏的指标.

正常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0~40单位,谷-草转氨酶(AST)为0~40单位.但是转氨酶除在肝脏外,还可分布在心,肾,骨骼肌,胰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有病时,也会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会升高,但由于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诸如胆囊,胆石症,早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诊断为肝炎,而必须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血清转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而且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大(在正常值4倍以上),且持续时间很长(大于1个月).

(2)肝病时,转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不能区别肝病的性质.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能使转氨酶升高.

(3)在临床上如发现转氨酶(特别是ALT)下降,而胆红素反升高,往往说明病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4)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可以正常.

总之,不能单靠转氨酶来诊断或否定肝炎,必须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全方面分析,方能诊断.

5,血压异常:

本次体检血压偏高543人,占受检人数的9.88%,一次体检血压高,不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安静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建议经常复测血压,用低盐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有高血压病史者133人,占体检人数的2.42%,建议继续治疗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血容量,心脏收缩,血管的阻力及弹性有关.血容量增加时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小;同样心脏收缩时的射血量多少也与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有关;此外大动脉的弹性也能影响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心脏收缩,射出血液,动脉血压就会上升,血压上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动脉血压就会下降,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

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明确界线.目前,我国多采用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于一九九九年十月颁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人群属于高血压的高发人群:

1)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

2)食盐摄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

吃零食和夜宵;

3,保持心情开朗和注意劳逸结合;

4,停止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药物.

(四),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虽然报告某些药物有效,但尚需作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目前市场上不有不少所谓"降脂保肝药",其中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有些则只适用于某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因此不要轻信社会上错误的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脂肪肝的自然转归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及病理类型.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进展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状态,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已并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如能得到及时诊治,肝组织学改变仍可逆转.

4,肝功能异常

本次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谷丙转氨酶偏高631人,占体检人数11.48%.

人体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种氨基酸肛谢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这种酶就收转氨酶.人体内的转氨酶种类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检查到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简称AST).这两种转氨酶在人体脏器中,肝脏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清中总含量的100倍,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浓度绿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细胞没有坏死,只要肝细胞有病,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也会大量地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转氨酶浓度的明显升高,常先于絮状或浊度试验出现,又在肝炎早期症状之前.因此,血清转氨酶的活动性是肝细胞损伤的非常灵敏的指标.

正常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0~40单位,谷-草转氨酶(AST)为0~40单位.但是转氨酶除在肝脏外,还可分布在心,肾,骨骼肌,胰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有病时,也会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会升高,但由于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诸如胆囊,胆石症,早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诊断为肝炎,而必须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血清转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而且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大(在正常值4倍以上),且持续时间很长(大于1个月).

(2)肝病时,转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不能区别肝病的性质.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能使转氨酶升高.

(3)在临床上如发现转氨酶(特别是ALT)下降,而胆红素反升高,往往说明病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4)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可以正常.

总之,不能单靠转氨酶来诊断或否定肝炎,必须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全方面分析,方能诊断.

5,血压异常:

本次体检血压偏高543人,占受检人数的9.88%,一次体检血压高,不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安静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建议经常复测血压,用低盐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有高血压病史者133人,占体检人数的2.42%,建议继续治疗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血容量,心脏收缩,血管的阻力及弹性有关.血容量增加时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小;同样心脏收缩时的射血量多少也与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有关;此外大动脉的弹性也能影响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心脏收缩,射出血液,动脉血压就会上升,血压上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动脉血压就会下降,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

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明确界线.目前,我国多采用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于一九九九年十月颁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人群属于高血压的高发人群:

1)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

2)食盐摄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

园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

"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临床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总之,一级预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和影响,应根据各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6,血糖异常

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占体检人数3.84%.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占体检人数0.65%.建议继续治疗.

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

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

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

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的瘙痒更为严重.

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女性上体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

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

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A,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B,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D,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E,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F,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戒烟限酒.

7,咽炎

本次检出咽炎529人,占体检人数的9.62%.

预防建议: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口腔牙齿疾病的处理,减少咽部刺激.禁烟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减少长谈.

在阅读这些汇总分析结果时,我们看到最多疾病原因分析是:"心情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体力活动减少"等.而看到最多的建议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有氧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等.

由此可见,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很多健康问题,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如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精神压力过大,体育锻炼过少,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等,所有这些,正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特别是包括**在内的白领人士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园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

"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临床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总之,一级预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和影响,应根据各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6,血糖异常

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占体检人数3.84%.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占体检人数0.65%.建议继续治疗.

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

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

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

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的瘙痒更为严重.

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女性上体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

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

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A,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B,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D,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E,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F,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戒烟限酒.

7,咽炎

本次检出咽炎529人,占体检人数的9.62%.

预防建议: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口腔牙齿疾病的处理,减少咽部刺激.禁烟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减少长谈.

在阅读这些汇总分析结果时,我们看到最多疾病原因分析是:"心情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体力活动减少"等.而看到最多的建议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有氧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等.

由此可见,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很多健康问题,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如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精神压力过大,体育锻炼过少,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等,所有这些,正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特别是包括**在内的白领人士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园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

"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临床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总之,一级预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和影响,应根据各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6,血糖异常

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占体检人数3.84%.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占体检人数0.65%.建议继续治疗.

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

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

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

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的瘙痒更为严重.

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女性上体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

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

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A,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B,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D,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E,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F,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戒烟限酒.

7,咽炎

本次检出咽炎529人,占体检人数的9.62%.

预防建议: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口腔牙齿疾病的处理,减少咽部刺激.禁烟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减少长谈.

在阅读这些汇总分析结果时,我们看到最多疾病原因分析是:"心情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体力活动减少"等.而看到最多的建议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有氧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等.

由此可见,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很多健康问题,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如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精神压力过大,体育锻炼过少,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等,所有这些,正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特别是包括**在内的白领人士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园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

"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临床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总之,一级预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和影响,应根据各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6,血糖异常

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占体检人数3.84%.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占体检人数0.65%.建议继续治疗.

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

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

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

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的瘙痒更为严重.

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女性上体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

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

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A,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B,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D,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E,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F,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戒烟限酒.

7,咽炎

本次检出咽炎529人,占体检人数的9.62%.

预防建议: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口腔牙齿疾病的处理,减少咽部刺激.禁烟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减少长谈.

体检报告篇6

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

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健康体检是人们在无不适症状的情况下,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仪器检查,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起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增强人们预防保健认识,我院开展了健康体检这项工作。自20xx年5月~20x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体检。从体检结果看,疾病的阳性率多数单位高达80,疾病的种类繁多,同时发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这三种病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次,随机抽样1010人,针对这三种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1资料与对象1.1资料抽样人群中,男681人,女329人,后按照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五个年龄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表1不同年龄段三种疾病发病情况比较例(略)1.2对象机关干部与普通职员,以轻型、中型体力劳动为主。2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发病人数以35~44岁年龄组为主。这三种疾病的患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种疾病之首。3讨论3.1心理因素处在35~4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多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的重任;是事业的贡献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经济的主要来源者。这部分人群所面临的矛盾相对较多,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工作上的、社会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调整能力较差,就会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压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3.2生理因素进入该期的个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开始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随着改革所产生的危机,迎运而生的困扰增加,同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应变,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3.3饮食不当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生理需要,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平衡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显增加。当然,吸烟、饮酒、摄盐过量是男性发病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3.4缺乏体育锻炼运动可加强人的心脏功能,保持血压稳定,运动可加速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升高,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机关干部由于长期的紧张、疲劳、没有很好的调适机体,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3.5高脂血症是一种脂类代谢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可以逆转的。根据此次分析的结果,我们了解这三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高发年龄段的主要原因,同时,认识到这三种疾病对我们的严重危害,重视和关注我们中坚力量的身心健康,是减少家庭和社会损失的重要措施。告诫人们,时时重视自己的健康,是对社会家庭的最好回报。[1]

在百度搜索: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

体检报告篇7

民众参与多

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来共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06件,通过了其中的100件。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的五年,在立法过程中,**的大门敞开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跃进委员深有感触。

郭跃进说,目前我国的立法已经由早期的部门立法、“政府+专家”立法,过渡到“政府+专家+一定量群众”立法的阶段。“你别小看这一定量的群众,他们的参与表明我国的**法治向前跨了一大步。”

一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高票通过。“前后历时13年,8次审议,收到人民群众意见11543件,召开100多次座谈会和多次论证会,这是实质上的万民参与。”郭跃进说。

XX年11月,山东济南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邀请市民参与,42天就征集上万条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市政府将其中的81条吸纳进报告,76条在政府工作中采纳。市长张建国代表说,我们把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作为推进工作的落脚点。去年,济南市召开水价调整、土地征用补偿、城市拆迁安置、养犬管理“立法”等各类听证会20多次。

行政更规范

本届政府把实行科学**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

——政府工作报告

XX年8月起,国家对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

“5年来,政务公开推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大大增加。XX年5月将要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是从法规层面保障公众知情权。这将促进政府行政更加规范。”民政部党组成员李本公代表说。

他认为,实行科学**决策、推进依法行政,意味着凡是关系国计民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注意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防止和减少行政决策失误的发生。

“我们出台了《民政部听证办法》、《民政部专家咨询办法》等五个‘办法’,通过专家咨询、组织听证、社会公示、新闻监督等多种形式实现广泛的社会参与。”

“现在,政府行为越来越规范了。如果‘犯规’,就要受到法律制裁。”上海市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段祺华委员说。

段祺华曾过一起案子,某部门处罚一个违规企业,决定本身没错,但证据是事后补的。法院严格依法判决,撤消了该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据我了解,目前,在民告官的案子中,民胜的比例占到了30%。”

司法人性化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惩罚犯罪和保障**并重。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改革和完善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制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XX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严格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统一死刑适用标准,确保了死刑的慎重、准确适用。这一举措被称为“惩罚犯罪和保障**并重”,受到广泛好评。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玉华代表说:“惩罚犯罪和保障**并重,具体到审判工作中,就是要转变审判作风,突出公正、效率,确保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山东,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的达到93%,二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9.3%,绝大部分案件在法定程序内得到及时公正处理。

周玉华说,5年来,人民法院严格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做到了“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我们还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为工作切入点,采取多元化立案、巡回审判、司法救助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护民措施,让家庭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的当事人打赢官司。

“从律师的角度,我最大的感触是立法和执法都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了。”北京市鼎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智慧代表说。

体检报告篇8

    【摘要】 目的  对小儿尿酮体阳性进行实验比较,探讨是病理现象、生理现象、或者是检测上的错误,排除糖尿病引起的尿酮体阳性或是小儿饥饿性低血糖症引起酮症的尿酮体阳性。 方法  对第一次尿液检测出尿酮体阳性的小儿,嘱第2天留取第1次小便和下午1次小便,用干化学法和朗格法进行酮体比较试验。 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小儿尿酮体阳性,主要因发热、呕吐、不能进食,以致体内脂肪降低分解代谢明显增多,产生的酮体超过组织利用,由尿液排出,所以出现尿酮体阳性。

    关键词  小儿 尿酮体 阳性 检测 比较

    尿液中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加重时,由于严重的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作用相反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显着,使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在肝脏内经β氧化产生的酮体大量增加。由于糖异生加强,三羧酸循环停滞,血糖升高,酮体聚积。当酮体生成大于组织利用时,由肾脏排出时,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工作中,用干化学法检测一些发热、呕吐小儿的尿液时,发现尿液中出现尿酮体阳性,但阳性率占患儿的比例不多。我院在1256例患儿中检出72例尿液酮体阳性,占5.7%,为探讨其原因,我们对72例干化学法检测尿酮体阳性的患儿,采用不同时间留取尿液,用干化学试带法、朗格(Lange)法进行检测比较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择72例住院发热、呕吐,年龄6个月~3岁的小儿,干化学法第1次小便检测尿酮体阳性。

    1.2 仪器 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制造的优利特-100A尿液分析仪。

    1.3 材料 (1)干化学法: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10A尿液分析试纸带。(2)朗格法:亚硝基铁氰化钠,冰乙酸,氢氧化铵。

    1.4 方法 第1次尿液检测尿酮体出现阳性的小儿,嘱第2天早上留取第1次小便和下午1次小便(下午留取的小便主要做不同时间的小便进行检测)。用干化学法、朗格法进行酮体比较试验,干化学试验严格按尿液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和仪器分析结果报告,朗格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和结果判断。

    2 结果

    两种尿酮体检测方法结果 [1] ,见表1。

    表1 两种尿酮体检测方法结果比较(略)

    从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看,结果基本一致,早上留取的第1次小便和下午留取的小便,男、女性别间的小便没有大的差别。

    3 讨论

    酮体为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为人体利用脂肪氧化物的中间代谢产物,正常人产生的酮体很快被利用,在血液中含量极微,约为2.0~4.0mg/L,其中乙酰乙酸约占20%、β羟丁酸78%、丙酮2%,正常人尿液中酮体24h约为50mg(以丙酮计),干化学法和朗格法试验为阴性。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偶见于严重腹泻、呕吐、饥饿、禁食过久的患者和妇女妊娠期反应,但对于小儿尿酮体阳性较少见报道,虽有报道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和发病人群趋向低龄化,对6个月~3岁的小儿患糖尿病引起尿酮体阳性较少见。以前检验室对小儿尿液一般没有试验尿酮体,应用尿液分析仪后,偶见一些发热、呕吐不能进食的小儿尿液中出现1+~4+的尿酮体阳性,但阳性率不高,根据本检验室统计,约占患儿5.7%左右,为探讨是生理现象、病理现象或是检测上的错误,我院对72例6个月~3岁小儿尿酮体阳性者用不同方法进行试验对比探讨:(1)用干净一次性小便杯留取早晨第1次小便和下午1次小便,各用干化学法和朗格法分别进行酮体试验比较。(2)对尿液分析仪容易污染的试带架进行清洗,防止交叉污染。(3)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检测比较,结果一致,再用朗格法进行酮体试验比较,结果均呈阳性反应。所不同的是干化学法和肉眼判断的阳性,有个别区别。排除了使用干化学法的仪器不准确或污染引起的误差。(4)根据临床医嘱用药,进行药物酮体试验,所用的一切药物均不会出现酮体阳性反应。经每天追踪检测尿液,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尿酮体阳性也消失。我们认为:小儿尿液出现酮体阳性,主要因发热、呕吐、不能进食,以致体内脂肪降低分解代谢明显增多,产生的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积聚于体内并由尿液中排出,所以出现尿酮体阳性反应。此类患儿往往有低血糖的特征,主要是反复发作的饥饿性低血糖伴血浆FFA水平和血酮水平升高,血乳酸水平一般正常,血浆丙氨酸水平偏低。临床上应同重症糖尿病引起的酮体阳性相鉴别,后者主要是当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由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有机酸和酮体积聚的急性代谢性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可见未经治疗者血糖多中度升高,如血糖>33.3mmol/L则提示有肾功能障碍。经不正确治疗(如大剂量胰岛素注射)者可能出现低血糖而酮症并未能纠正。临床同时对血酮体升高均在5~10倍以上,尿酮体检测可见(+)~(++++)的阳性反应,尿液酮体检查除严重肾功能障碍外均与临床表现平行。酮症早期由于体液的缓冲系统和肺、肾的调节作用,血pH值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但碳酸根及碱超明显下降。如果H + 的增加超过了机体的缓冲能力,则血pH值将急剧下降。

    而前者实验室检测血糖不高,一部分血糖低于正常参考值,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但临床上酮症表现不明显。动脉血pH值一般保持在正常范围。

体检报告篇9

从体检结果看,疾病的阳性率多数单位高达80%,疾病的种类繁多,同时发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这三种 病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次,随机抽样1010人,针对这三种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对象

1.1 资料 抽样人群中,男681人,女329人,后按照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五个年龄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三种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例 (略)

1.2 对象 机关干部与普通职员,以轻型、中型体力劳动为主。

2 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发病人数以35~44岁年龄组为主。这三种疾病的患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种疾病之首。

3 讨论

3.1 心理因素 处在35~4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多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的重任;是事业的贡献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经济的主要来源者。这部分人群所面临的矛盾相对较多,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工作上的、社会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调整能力较差,就会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压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

3.2 生理因素 进入该期的个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开始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随着改革所产生的危机,迎运而生的困扰增加,同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应变,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 饮食不当 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生理需要,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平衡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显增加。当然,吸烟、饮酒、摄盐过量是男性发病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

3.4 缺乏体育锻炼 运动可加强人的心脏功能,保持血压稳定,运动可加速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升高,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机关干部由于长期的紧张、疲劳、没有很好的调适机体,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

体检报告篇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32-02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为预防老年病及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收集1100例老年人健康查体的各项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00例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各项指标正常者为53例,仅占4.8%。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等慢性病检出率高,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大,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体格检查;高血压;健康宣教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到重视。老年人定期进行全面体检,为了解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下面对1100例老年人的体检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体检中心于2007年1月-2008年11月之间进行的6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1100例体检报告。其中男性622例,占总检查人数56.5%,女性478例,占总检查人数43.5%,。年龄最小60岁,最大89岁。60~69岁534例,70~79岁489例,80~89岁77例。平均年龄70.18岁。

1.2方法:专职体检医师询问病史,进行内科、外科、血压、身高、体重、心电图、腹部彩超、胸部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肝肾功能检查,血液标本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结果

2.1常见疾病检出情况:1100例老年人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者为53例,仅占总检查人数的4.8%.检出指标异常者达1047例。占总检查人数的95.2%.

2.2主要疾病统计: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体重指数超标(大于24),高血糖/糖尿病,心电图异常,胆囊疾病,乙肝表面抗原/抗体阳性,肝/肾囊肿,胸部X线异常,见表1。

3讨论

1980年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规定以60岁为老年人的分界。通过系统分析显示出老年人健康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高达95.2%。高血压检出率达44.73%占第一位。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步增长,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病(hypertensivedisease)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高血压是近年来公认的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最强危险因子。而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通过健康体检,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的认识,健康宣教,促使老年人重视高血压,提倡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定期检查,监测血压,系统服药。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