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学习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18:03:27

对数学学习总结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

1.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现状

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高中学生数学反思习惯非常欠缺,一是大部分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反思为被动反思,缺乏主动反思和自觉反思.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养成数学解题固定思维和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错题往往是一个类型,而且是一错再错,学生错题本的总结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不是真正分析自己错误原因和方向;二是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意识较差.很多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成绩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完成数学思维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也没有对出现数学成绩差距问题原因的反思.出现数学成绩问题偏差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没有牢记知识点,基础能力不扎实造成的,因而采取假期补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补习方式与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基本一致,也是重视题海战术,虽然有部分学生通过补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有效提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高中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2.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教育以升入高中为目的,因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设置主要是以应付中考题目为主,从而忽视了初中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而这些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由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有不同侧重,这就给新入高中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培养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对于新高中生尽快融入高中数学教育,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1.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做好课前预习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培养数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高中学生通过对课堂课本内容的提前预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对课堂内容知识作出梳理,找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高中学生通过对课堂课本内容的提前预习,找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后,特别是自主做完课堂习题后,会对不懂、不会的难点展开思考,通过预习内容的总结、归纳和再现以后,找出难点的解决方案,即使问题依靠自身不能解决,但是学生对问题思考过程的本身就是对课堂内容理解深入的过程;三是强调课前预习,有助于活跃课堂,进而实现学生再思考.因此,学生可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通过教师讲解难点时的把握以及总结,可以进行内容的再思考,帮助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教师做好课堂小结,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运用课堂小结这一简单教学设计,帮助高中学生培养反思习惯.课堂小结一般在一节课的末尾,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育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小结.一是高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重,加上很多高中学校都是两年完成三年数学教学任务,高三数学用一年时间进行三轮复习工作,因此很多高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会安排课堂总结,因而课堂总结这一简单教学设计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二是课堂小结作为知识的最终总结,很多教师存在设计不合理现象.课堂小结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因此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总结,而是通过课堂小结实现学生教学内容的再总结工作.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再一次指出重点和难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提问和设计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课堂内容,总结课堂内容.

3.鼓励学生课后巩固,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能力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2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 技能培养

1.前言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1.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1.2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2.2.1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2.2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2.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2.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2.4.1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2.4.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在每一次数学总测验过后,数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问题的所在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并有效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此外,在下一次总测验之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并加强知识难点与重点的锻炼。考试之后,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与反思,主动的查漏补缺,理清整体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规律,总结出自己的解题经验,避免再次出错。

3.结束语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 技能培养

1. 前言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1.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1.2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2.2.1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2.2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2.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2.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2.4.1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2.4.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在每一次数学总测验过后,数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问题的所在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并有效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此外,在下一次总测验之前,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并加强知识难点与重点的锻炼。考试之后,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与反思,主动的查漏补缺,理清整体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规律,总结出自己的解题经验,避免再次出错。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4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213000)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简单回顾,也不同于单元复习。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毕业总复习对数学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学生的反复回忆、操练,到学生的自主整理、沟通,其实我们都在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一、总复习的目标定位

(一)完善知识体系

在总复习课上,我们都会关注知识的回顾整理、查漏补缺,通过对比练习、拓展练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回顾整理和查漏补缺的环节仅仅是巩固知识吗?这显然是不够的。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真正指向知识的整理。而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需要我们从整个教材体系中去寻找与沟通。

(二)完善学习方法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比如,“数的意义总复习”,作为“数与代数”领域的复习课,既要追求“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提升思维”的目标,又要达成“培养数感”的目标;而“立体图形总复习”,则要侧重于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形体知识学习方法的建构。

二、总复习的育人价值

(一)相信学生是有潜力可开发的

在总复习中,为了梳理知识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往往会让学生按规定整理表格、树形图等,而忽略了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尝试,并将不同学生整理的不同资源进行“并联”呈现,从而探寻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更好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相信错误是可以让人成长的

错误不仅仅存在于课堂的练习中,也存在于平时的作业、试卷中,有些错误具有典型意义,有些错误可以引发互动生成,它们都是有价值的资源。每个错误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学生在自己的错误中反思,在曾经的错误中成长,总复习便成为了数学育人的载体。

(三)相信数学育人是长期、内在的

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短期化、表面化,就是追求近期、可测量的考核目标,把复习的价值定位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上。“经验丰富”的毕业班教师往往会直接以毕业考试为目标,通过很多“经典题”,把“应试”也称作育人价值;而忽略了毕业总复习这个特有内容对毕业班学生的“育人价值”,没有从长期、内在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成长。

三、“三视角”下的总复习策略

(一)从“结构视角”把握数学知识

从结构的视角来看,数学教学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整体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可利用性、学习过程的可类比性以及学习评价的可发展性。如果说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单元复习是沟通(同一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那么总复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知识的再整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结构化。

从知识结构的内容、方法、过程、应用的角度来分析,有助于我们整体地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有效地把握知识的“联系点”与“延伸点”,合理地解读数学学习,实施有效教学。比如,“数的运算总复习”,主要复习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学生虽然在课前也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但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还不是很清晰。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呈现四则混合运算的发展过程:从同种运算(+、+)、(-、-)、(×、×)、(÷、÷),到不同种但同级运算(+、-)、(×、÷),再到不同级运算(×、+)、(×、-)、(÷、+)、(÷、-)。由此,学生就能理顺各种运算的内部关联,更好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通过呈现运算律的发展过程,即从简单的一种运算的规律到有点复杂的两种运算的组合规律,可以让学生发现数的运算规律之间具有类比关系,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之间内部关联结构的认识。

(二)从“思维视角”领悟方法策略

在总复习中,应该帮助学生在梳理、练习中不断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在不同素材中找相同之处,在相同素材中找不同之处。

比如,在“数的运算总复习”中,我设计了以下2组计算题:(1)0.125×0.25×8×4, 59×89+59。(2)45×4344,44×25, 12+14+18+116,12+16+112+120。对第(1)组题,通过追问“这两个算式的求解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提炼出“合”的方法。对第(2)组题,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炼出“拆”、“数—形”、“数—数”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以上这些方法,实际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5

从学习时间上说,同学们在休息之余一定要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每天用来学习数学的时间不一定很长,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即可,关键在于每天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定要能够保证,数学的学习切忌一曝十寒,要知道每天学习一小时数学连续学习4天,与一天之内连续看4个小时的数学然后后面3天完全不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大家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心浮气躁,同学们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是全神贯注的。

其次再来说说学习哪些内容:

第一,重视课本知识: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也不例外,数学里面的这个“宗”,就是课本,因为所有的学习知识都来源于课本,考试的内容有些高于课本,但是基础知识点还是不会变化的,考试的试题就是课本知识的衍生物,要一点一点去挖掘试题背后的东西,找到其中要考试的重点是哪部分。所以课本还是不能丢的,不能一味地去做一些试题而忽略了课本这个根本。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将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弄明白,书后的每个练习都要认真地做一遍,这样才能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在暑假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有很多同学在对数学进行预习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我把书看了就是预习了,我觉得只有在看书的基础之上能够将课本上每节的配套练习解决才算真正的预习,因为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还是得体现在解题中。

第二,要学会正确地纠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同学一错再错,这里面就涉及正确纠错的问题。暑假的时间相对充裕,正是我们纠错的好时机。但是数学的改错绝对不是简单地用红笔把得数改正就可以的。正确的纠错应该是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是自己对题目的分析有问题还是运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次大家要把自己的错误记在心里,时时强化自己的记忆,纠正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能够把孩子每天犯的错误单独抄在一个本上定期让孩子再重新做一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做好总结:学习之后的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总结是对知识进行升华的过程。很多同学也知道要进行总结,但是需要总结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在这里建议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总结以下几点:

1.总结旧知的知识结构。数学每一章都有一个知识体系,大家应该把这个知识体系总结出来并利用这个知识体系,记忆和掌握数学的各种定理和知识点。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数学知识,都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授的。剩下的内容就要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将数学知识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二)能够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就是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系统结构中。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对各种复杂知识的系统归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新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对各种数学概念和原理进行直观的学习和展示。不仅如此,思维导图还能将抽象复杂的概念以简单的逻辑关系进行表达,通过各种数学概念的相关性对数学概念进行区别和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也为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1]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数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化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理清各种知识体系,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因数”的知识时,由于教学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笔算、乘法、除法等知识,教师就要通过各种例题向学生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不过,由于其中的知识点过多,因此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因数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和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关联性进行有效的总结,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从而有效突破各种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学生很容易遭遇困难。思维导图可以对各种相似的知识或者有关联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并通过简单的导图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行快速理解。[2]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师大版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时,由于几何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学习和辨认,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黑板上对图形关联点进行分析。在教授图形知识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图形之间的一些特征进行区分,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7

关键词:高三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步步为营地打好坚实的基础,再加以反复地训练和注重方法的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期,高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规律地复习,对于考试的重难点、热点等问题,在复结时要主次分明。一般来说,高三的数学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加强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二是强化训练;三是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和冲刺,在整个复习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主创新。

一、对当前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目前,很多教师在高三阶段的复习中,存在着复习时间偏紧的问题,特别是数学课程的复习,基础知识点较多,知识结构框架复杂,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急于追求进度,忽略对整个过程的复习进度和复习要点,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点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情况。此外,一些教师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只注重各种解题方法的总结,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强化训练,只有理论的讲解而没有实际的操作和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学生没有建立具体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而某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最后的复结和查漏补缺,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的知识理论和题型的强化训练,却没有对整个高三阶段数学复习整体把握,其自身的数学能力失去了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必将导致数学成绩的不理想。数学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复习,特别是通过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推导数学公式、定理、结论的过程得到培养和锤炼的,在整个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对高三数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高三的数学教学,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而改变。

1.注重基础知识系统的构建

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胜过盲目的“题海”战术训练。在高三数学教学的第一阶段,就是要有目的地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整个课程的复习中,教师要在课前尽量认真备课,建立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比如,对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植法、极值法等基础的数学知识点,都要有具体的复习框架和目标。

高三的数学教学,复习是重点,复习要注重基础、注重探究、注重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把握教学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尽量巩固学生数学基础,保证学生在考试中的基础部分不失分。

2.专题强化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专题的强化训练,是建立在牢固的数学知识系统基础上的,高三阶段数学复习中的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教师如何选择强化训练题型,如何为学生制订训练任务,都将关系到学生数学应考能力的提高和成绩问题,因此,作为高三第二阶段的复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典型问题重点反思。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点多,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教师要抓住典型,对于典型问题的反思要求要深刻、全面,在专题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切忌将知识结构系统分离,训练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项数学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学解题中的创新能力。

3.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结构

有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题强化训练,教师不要忽略最后的查漏补缺阶段。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学生经过一年的复习都会显得有些疲惫,因此,对于最后的总结阶段也会逐渐开始放松,其心理也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在最后的阶段,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对之前建立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进行反复的练习,以保证高考时的临场发挥。

高三数学的教学,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等方面不断调试,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只有建立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的积累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创新,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国强.如何提高高三数学的教学质量[J].考试:教研,2011(03).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8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总结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

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4、趣味性总结。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总结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4、趣味性总结。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另外,课堂总结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即在总结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0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O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42-03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很有意义,对后继课程有很多的支撑作用。但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绝不仅限于数学知识的堆积,更本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造就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有力措施就是解数学习题。习题课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习题课的目的是通过掌握习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但近年来,由于高等数学课时普遍减少,而教材内容不变,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加重。为了缓和教材内容多、学时少的这种矛盾,减轻课程内容和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压力,习题课几乎变成了难题辅导课,教师越讲越多,一讲到底,学生越练越少,学生被动听课,拼命记笔记,甚至来不及思考。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几乎成为一句空话。要上好高等数学习题课,使习题课发挥更好的作用,课堂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

一、习题课的重要性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是一类重要课型。上好高等数学习题课,引导学生做好习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训练,对于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一新生初学高等数学,虽然他们很重视,也很努力,但由于他们还不是适应高等数学的思维模式和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最突出的问题是:基本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熟,学习方法被动,数学能力薄弱,集中暴露出来,就是数学解题能力不高。学生常有这样的反映:自己觉得主课的内容已经听懂了,课本的内容也似乎理解了,但做起习题来就感到无从下手,往往要等到上完习题课后,才会对书本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做起习题来也有思路了。应该说,习题课是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除了搞好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重视习题课的教学。上好高等数学习题课,是保证和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习题课的教学环节

习题课一般应安排在某一单元的学习之后。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之后及时总结和提高,让学生得到一次较集中的综合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要上好习题课,教学内容是关键。习题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复习并归纳总结本单元主要内容,指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二是归纳习题类型及解法;三是总评作业。

1.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习题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上习题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备课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来进行。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做的作业和问的问题中所反映的问题来了解哪些概念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哪些解题技巧是需要在习题课上来强化训练的。另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有预见地找出哪些会是学生理解得不透彻的问题,哪些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习题课上学生做练习时又会出现哪些困难和错误。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就可以据此精心备课了。

2.复习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充实小结。在一个单元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这些概念、理论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各类方法有何条件?教师应简明扼要地进行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并指导学生做笔记记录下来,作为单元复习资料。教师还要对这些小结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继续充实小结。这样,学生就会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做出补救,从而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要点,加强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很少会去采取讨论和自学指导等能使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所以大一新生还不善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结进行精心策划,理清知识的脉络,设计好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并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充实小结。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3.精选典型习题,并归纳习题类型及解法。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精心选择典型习题。习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出现贪多嚼不烂的情况。所选习题要涵盖本单元的知识点,难易适当,并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以便教师通过这些习题来归纳本单元的习题类型及解法,使学生能通过这些训练来掌握规律,并能开拓思维,举一反三。

例如,在讲授求极限的方法——变量替换法时,我们举了这样三个例子:

例1 求■■. 例2 求■■. 例3 求■■.

这三个例子的编排特点就是由易到难,步步递进,前一个例子的解题思路对后一个例题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4.总评作业,剖析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究竟能否学好数学,并不完全在于解题的多少,还在于解题前的分析与探索,以及解题后的深思与穷究。因此,在习题课上总评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的方法,教师应记录下来,并在习题课上推荐给所有同学,开阔大家的思路。对于学生的错误解答,教师也应认真阅读分析,并认真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错误题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错误加以借鉴,把坏事变为好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研究纠正错误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中吸收有益的教训,从而增进学生的学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剖析典型错误,是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我使用的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若f(x)是偶函数,且f'(0)存在,证明f'(0)=0。对于这道习题,学生常会出现把f(x)当成可导函数,对f(x)求导函数再带入x=0的错误做法。课堂上我首先举例说明仅在点x=0处可导,而除点x=0外处处不可导的函数是存在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这道题必须用导数的定义来证明。利用这一错误做法,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审题以及掌握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三、习题课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是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自觉的努力和自己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获得,这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要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在复习主要内容的环节中,教师的总结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有启发性,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梳理充实,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份具有个人特色的单元小结。在归纳习题类型和解法的环节中,可以是学生先练,教师后讲。教师可以请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同做一道题,也可以是每人做不同的题,其余同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同时做这些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板书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启发学生对出现的难点、疑点、缺点及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教师在总评作业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业中所犯的各种典型错误一一呈现给全体学生,让他们想一想:有错吗?错在哪里?学生们可以展开讨论,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剖析并总结。在这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仅做错了的同学改正了错误且印象深刻,而且本来做对了的同学也相应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从而也是受益匪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课,不再只忙于记笔记而来不及思考,而是既动手又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组织教学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各种形式。习题课结束时布置的作业也可以形式多样:最初几次可以是一道能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的习题;待到学期过半,布置的作业就可以是下一个单元主要内容的小结,或是让学生自己来归纳下一单元的习题类型解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参考资料。待到下次习题课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就自己的单元小结进行分组讨论,重新整理。小组讨论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个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小结基础上获得一份最佳小结或习题类型解法归纳,然后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使同学间进一步交流学习。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探究,让多种思想、方法进行交流碰撞。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而不要紧紧地攥住他们的手不放。教师精讲,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了对学生这个主体的尊重,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虽然学生的结论有时还不够完整,不够准确,但毕竟是他们自主探究出来的,是自己的成果。教师精讲,习题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张扬他们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吴迪光,张斌.微积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2]苏德矿.如何上好高等数学习题课[J].大学数学,1999,15(2):108-110.

[3]苏德矿.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效果[J].大学数学,2011,27(6):12-14.

[4]王跃恒,孙倩,张少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