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学习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15:09:38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1

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为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够密切联系,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计划,本科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进行毕业实习,撰写实习报告,为保证实习报告的质量,特制定实习报告要求:

一、毕业实习的任务 

学生通过对与所学专业相关单位的深入了解,熟悉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实习报告撰写规范 

实习报告包括封面、诚信承诺、正文、实习单位评语与评估成绩、学习中心审核意见等。具体要求为:

1、封面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学习中心:                  

  年    级: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二〇    年   月   日填写

2、 诚信承诺

诚信承诺

一、本实习报告是本人独立完成;

二、本实习报告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取消本人实习报告成绩。

   承诺人(钢笔填写):

                     年 月 日

3、实习报告内容

(1)标题:标题应简短、明确。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

(2)正文:正文内容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三、成绩评定 

1、由学习中心负责本中心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

2、毕业实习成绩按两级制评定,即通过和不通过;学习中心的负责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评语和实习成绩以及单位证明等材料给出毕业实习的成绩。

3、实习报告由学习中心保存,实习成绩由学习中心负责教师在网上提交,成绩单由学习中心存档。

四、实习要求 

1、实习的总体时间为学生第五学期开学后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实习时间,实习时间不少于两周;

2、学生可自行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也可在本单位实习,但实习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3、学生实习完毕后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表格可从网络教育学院网站“相关表格下载”中下载),于当学期规定时间前交到所在学习中心,实习报告见附件。

附件: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实习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上海宗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           李   良                             

实习日期 2021年4月10日 至2021年5月10日

学习中心   上海对外经贸学习中心  

年    级     2019-9班(专本)      

专    业       金  融  学        

学    号        19841404        

姓    名         王敏敏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二〇二一年5月11日填写

诚信承诺

一、本实习报告是本人独立完成;

二、本实习报告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取消本人实习报告成绩。

承诺人(钢笔填写):

                       年 月 日

实习报告

关于产业供应链与金融管理的实习实践报告

一、实习单位介绍

上海宗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已拥有供应链管理、金属材料销售和机电设备及建筑材料租赁三大业务板块,以及由各类专业人士及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优秀团队,公司核心管理层人员全部具有供应链管理、金属材料销售和机电设备及建筑材料租赁的实际操盘经验。在该公司实习不但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习报告中还能体现自己的成长。时间过的真快,业让我收获和成长了太多太多。我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该公司实习的确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下面我想从实习内容、实习体会、实习建议、实习总结四个方面汇报一下我这段实习经历的收获:

二、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是跟着公司总经理学习供应链金融管理相关内容,如何将产业供应链和金融学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并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提升所投资项目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回报来学习的,实习期间主要参与了公司操盘练习进度及金融投资最初步的间歇化操作以及一些日常的简单的数据处理问题,并且作为金融产业顾问的参助一起协力构建产业供应链发展计划,使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我的路还很长,由于我接触的业务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在完成工作后,我又参与报表的核对过程,工作底稿的装订,以及一写现金流量表的整集,都是在实习期间协助师长做的比较零散的工作,但是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自己都会遇到麻烦,在此解决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三、实习体会

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是自己的所学有用武之地,只学不用是书呆子我们要做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之才,因为实习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也不同,因此也呢个锻炼我们的为人处事,随着现在中国发展脚步的加快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涌现出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来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淘汰不被新的形式淘汰,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立足于这个社会。

这次实习终于明白了一些所谓的名词的意思产业、金融。供应链到底怎么区分到底是什么意思等等都有了深切的认识发觉自己还是太浅薄了,同时对金融与实体产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师傅带我让我知道什么是战略开发怎样去评估回报率,怎样去做市场分析,信息对战略的影响等等总之大开眼界。刚到公司很多知识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后来经过师傅的不断教导,他叫我如何整编材料如何分类报表使我逐渐的走出了困境,带我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的精神还有文化是多么重要,以前一些陌生的词语什么金融衍生品,股票指数等等都清晰的在我脑中留下,不仅让我们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有了详细而具体的认识,熟悉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对象,也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另外在实习期间,自己还从事会计事务,主要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及财务账表对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对于税务、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重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熟悉了用友财务软件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操作,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带来的便捷,我终于走出了一无所知。

四、实习建议

没出学校前对金融的认识仅仅是自己的专业,以为学了金融学专业就是金融人了。可当我到了那里却发现就是井底之蛙,金融还有很多种如微观金融、宏观金融等等,原来市场对金融也是要求越来越细分化了,我对自己的一无所知感到愧疚,原来世界那么宽广,在公司的实习经历让我懂得学的太少懂得太少这是我的第一感受,自己也默默地跟在老师后面汲取养分争取自己独立的那一天!

所以回首我只能以我自身的经历留点建议,学习不只能学完自己所谓的专业课就满足多去涉猎些相关领域的东西,你的求职之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工作不能像在学校学习那样遇到不会的问题了自己首先要认真研究,实在不会了再去请教老师,这样既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进度,最后也影响了团队的工作进度,所以这一点是我实习期间体会最深的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在工作中要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因为在一个团队中,你不再是一个单体,你不仅要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顾全大家的工作进度,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团队的工作进度。因为金融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最是注重团队合作。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外业的实习,使我对金融及其相关的行业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理论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运用。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业刚刚起步正有着了迅猛的发展,其对金融业界的专业性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从事财经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作为将要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感觉到步入社会后我们要学得的东西很多,差距还是有的,专业课知识的欠缺、动手能力不足等等,我也知道这不是一天两能够学会的,不过我坚信我能做到这一点。这次实习对我的毕业设计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能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很多东西。最后还应该感谢老师给的此次机会,让我真正学到了很多专业和社会知识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而实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更好的完成等自己的角色转换。通过实习经历,使自己认识到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日后在工作岗位中,自己要懂得善于沟通、及时沟通、准确沟通和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和系统性思考。在金融管理团队建设中既要有金融理论知识的引领,又要做好实践的知识管理。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统筹兼顾。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效果。

实习单位评语与评估成绩

实习成绩: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习中心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网络教育学院意见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2

1“网络课程”概念界定

“网络课程”不是一个学术名词,没有严格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做了不同定义与描述。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给出如下描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样,网络课程就可以简单描述为“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课程”也不例外,但这里仅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即网络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目前主要教学形式(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这一方式辅助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内涵研究

“网络课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②从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三分屏课程、Flash课程、网页型课程等。从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可分为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和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两种。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的网络课程强调以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

2.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必要性

“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③所谓“跨界”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只遵从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职业成长的规律,因此,职业教育在办学上要做到:第一,校企合作办学。即职业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企业、行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二,工学结合办学。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的能力,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关注职业及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这三点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途径。在微观层面上看,任何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利用网络课程跨时空的优势,具有跨界特征的高职教育开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并借助网络课程将资源提供给学生,引导其学习使用,使学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工作环境等,不断缩小毕业生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第二,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网络课程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断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即经过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实验、实训的提交或内容总结、课后总结等学习模块,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链条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第四,通过小组学习与互动、学习论坛等方式,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2.2“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的含义

国内学者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笔者总结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有代表性的解释: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目前,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且主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这些在文献1中有详细的描述。本文所讨论的“有效教学”特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而实施的网络课程的有效性,即网络课程作为课堂辅助工具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3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从网络课程类型的选择视角去看,本文认为第二种分类方式(即按照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分类方式)下的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是本文讨论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关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要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徒制”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在教育部倡导和支持下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更使得高职教育的实施更顺利、高职教育的质量更上一层楼。然而,笔者多年高职教育及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的实践经验表明,以堆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之不同,以课程教学组织为主线而精心设计、开发、整合的教学资源,通过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应该丰富,而不是堆砌。课程资源应用应该好用能用,而不是华而不实。

3.1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是前提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软件开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为依据,以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为培养核心,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指导与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课程。课程建立了资源系统、完整、优质的立体化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共享系统向师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即以“校企合作,项目支撑,立体资源,学做合一,提升能力”为理念设计课程。

3.2重点做好课程建设是基础

(1)建设资源丰富、系统、结构清晰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能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立体化呈现,使用。教学资源系统、完整,包括基本资源及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开发的教学指导类资源为教学团队教师实施标准化授课提供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指南、重点难点指导、跟踪案例集、实训项目集、PPT课件、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等。学生使用资源包括:“学生学习指南”,“项目任务单”,“任务引导单”(内含评价表)、作业、项目考核记录表、Java编程常见问题及解答、软件编程规范(Java版);Java常见异常、软件开发操作视频资源库、专家讲堂、习题库、在线测试等。拓展资源:开发的拓展学习资源包括案例库、考证及竞赛辅导、考证及竞赛辅导、专家讲堂、学习网站链接等。拓展资源的应用大大支持了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2)自主学习资源特色突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中做,做中学”、课后通过平台方式交流、沟通、总结提高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些通过“学生使用说明”、“学习日历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总结”、“BBS”、“小组交流与协作”,“课后作业及反馈”等平台模块等来完成。

3.3以学习模式改变引领资源建设、使用是关键

在开展以网络平台为辅的教学方式的情况下,首先,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仍然以课堂facetoface的学习模式为主,但要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预习、网上复习、网上交作业、课后答疑、讨论、在线测验练习、在线考试、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笔记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课程目标: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互相牵引的互动、系统的学习模式。

4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3

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师生之间是相对分离的,主要通过网络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教学,这使教育资源在远程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网络课程资源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专业设置的逐渐增多,远程教育学院面临着教育资源有限、网络课程资源匮乏的巨大挑战。如何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资源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方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资源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1]。

网络课程资源是网络教育学院教学资源建设核心的组成部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先决条件,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资源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成人学习者。他们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独立进行学习;他们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学习;他们的学习需求与社会角色变化紧密相关;他们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虽然他们具有以上特征,但仍然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辍学率高的现象,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是网络教育学院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远程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变,使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成为了改革的关键。教育部先后启动和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

二、我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一致重视。各高校先后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网络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通过查阅和研究有关各高校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水平不高

网络课程资源的目的是方便学习者自学,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平等的理想。对网络学习者来说,网络课程资源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许多高校对网络课程资源不够重视,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课本网络版,课程设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应有的特点,将“人灌”变成了“机灌”,失去了网络教育应有的优越性。

2.网络课程资源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

很多网络课程资源主要以静态网页、文字文本、图表、图片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也不够快。有些网络课程资源采用流媒体形式将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但大部分是将网页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讲教师坐在摄像机前念讲稿的录像,另一部分是讲稿的内容或PPT。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降低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3.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各学校网院独立建设,建设平台、标准不统一,校校之间没有交流,这导致了部分课程重复建设,浪费时间和资源,支持平台不统一,维护困难,使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

4.网络课程资源重视前期开发,忽视后期应用

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的指导和推动下,各高校都快速地建设了一批网络课程资源,使资源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些网络课程资源普遍存在前期建设力度大、投入多,制作完成、验收合格后便大功告成,后期的应用被忽视,致使网络课程资源成了摆设,建设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下降,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5.缺少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还不是很完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而这使学习者很难获得学习成就感,减弱了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网络课程资源的反馈比较滞后。由于网络教学师生之间处在时空分离状态,不同于传统教学,使学习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影响教学质量,及时地反馈能够减少学习者的孤独感,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建设的策略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施对推动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高低。网络教育学院正在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这就要求建设出符合各种教育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来服务于远程教育。因此开展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当前网络教育学院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远程教育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早在1998年美国高校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总数就达5.4万个,其中,本科课程3.5万种,研究生课程1.4万种,非学历学位课程5000种。由此可见国外在非学历教育上起步比较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一些策略:

1.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改变传统观念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了解网络教育,积极参与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化,所以网络课程资源更注重教学设计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学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网络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教学模式[3]。只有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网络优势相结合,才能建设出符合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各高校要重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理论研究。

2.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教育部先后启动和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2008年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77个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47个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织、54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推荐申报的1172门本科课程、387门高职高专课程和158门网络教育课程参加了评审。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终审,共产生本年度精品网络课程资源650门,其中本科课程400门,高职高专课程200门,网络教育课程50门。通过以上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各校开始建设,但课程数目还很少,没有达到共享的数量。

总之,政府是一切方针政策的指导者,制定一系列促进各高校建设具有特色网络课程资源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拨出专项资金给网络课程资源做得好、社会反映好的学校进行补贴与奖励,平衡各方的利益。使各高校建设自己比较有优势的学科课程,避免建设的学科过多而导致质量下降、重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成真正具有网络课程资源特点的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重要的贡献。

3.采用校校联合办学,达到资源共享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给网络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几个高校可以联合起来,组成网络大学城,达成利益共享。由于每个学校的优势学科不同,如果几个高校联合起来,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也可以同时拥有其他几个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这样既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利益,也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达到资源共享。作为学习者则可以同时享受到几所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广州电大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0年秋开始合作开办远程网络教育,建立广州服务站。共招收金融、会计、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收、法学、汉语言文学及公共事业管理(限专升本、本科第二学历)九个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四年来始终坚持“求实、求是、求新”的办学宗旨,目前高升本、专升本、专科三个层次在读学员3000多名,在校生数居全国各地服务站前列,办学成果显著[2]。

4.企业参与高校教学,培养合格人才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让企业参与高校教学,能够使高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让企业参与教学也是解决高校教学技术与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罗毅院长曾经说:“我们认为远程教育要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要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当时引入了一个市场运作的机制,即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对我们的网络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与很多学校自己办网院滚动式发展即边招生、边发展、边建设相比,我们是一次性投入。当时合作企业仅资金就一次性投入了两千万元,这为我们把资源建设这一块做到位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说,从网院成立开始,我们就是以资源建设为龙头来修炼内功,重视网络教育的根本――课程资源建设,使其质与量上均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3]

5.制定统一的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标准,实现标准化规范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2002年6月7日,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正式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资源评价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同年11月9日又了第二版,但都只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没有权重。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教育部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视,掀起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高潮,同时对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大大升温。网络课程资源评价可以规范网络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质量进而促进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由于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不能简单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而应多方面、多角度、全方面地去评价。如果把网络课程资源比作是一辆辆汽车,那么课程评价就是每辆汽车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只有制定统一的交通规则并严格执行,才能让汽车畅通行驶,发挥它的作用。

总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大工程,不是单单一所或几所学校就能够完成的,它是需要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模式,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解决掉,只有通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经验,为今后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使网络课程资源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燕萍.网络课程资源的规范建设[N].山西科技报,2005-8-30.

[2]中央电大时讯网.crtvu.省略/ddsx/file.php?id=3399&type=forum

[3]潘超.华南理工网院:走协调发展道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

[4]罗鸿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考[J].甘肃科技,2008(9).

[5]曾兰芳.基于工作情景的在职成人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4).

[6]栾德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引入网络课程资源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7]廖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化工高等教育,2008(2).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4

一、网络教育资源模式下中学英语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演示。

这种教学方式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老师运用文档编辑工具进行幻灯片的制作,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用起来十分方便,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理解。例如老师在讲解相关文章的时候,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老师可以搜集各地的风景名胜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学习的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环境,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网络环境中拥有着海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对象不仅仅是老师,也可以使网络。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中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工具去学习英语,开阔学生的视野。

3.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都是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并记录。而在网络教育资源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可以结成小组,进行英语知识的自主学习。学习的地点可以使教室、家等场所,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解决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网络教育资源影响下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的重大作用

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优势一是可以跨越地域时空的限制,方便高效地传输文本、图象、声音以及其它多媒体信息;二是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三是可以按照一定规则分类存储海量信息,并实现便捷、快速的查找。

1、在网络教育资源的背景下,为中学英语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语言学习环境。

虽然已经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但对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学生来说,并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旦离开了课堂,能讲、听英语的机会非常之少,但是网络教育资源却能用图片、图像、文字、视频、场景等多种手段呈现教学内容,且可利用信息量非常丰富并获取方便,使得学生即使在课堂外也能有良好的环境来学习英语语言。

2、网络基于资源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更加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在网络教育资源条件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参与讨论并获得在线帮助,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场所不再仅仅是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软件进行学习、沟通。例如:微信、论坛、微博、QQ等等,增加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性。

3、学生逐渐的变为教学的主体,并且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英语。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来辅助教学,虽然在选择课件、设计课件并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需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但因为教师的作用已经由直接实施变为了通过选择、提供网络教育资源来指导,学生已经上升到了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其主动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效果的密切监控和科学评价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4、中学英语教学过程更为开放和灵活。

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使得外部教学资源和学生都可以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开放性大幅增强。同时,使得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来选择适合的课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学习资源,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教师、同学帮助,使得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三、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高效应用网络教育资源

1、应用的网络教育资源要符合英语教材要求,二者要灵活结合。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再生动、再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也只是教授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只有强化其针对性和有所侧重,才能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应是在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和拓展使用教材。

2、要以同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交流等能力,开展主动性学习。

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使得学生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这种在教师指导和适度参与下的学生与网络之间的协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不断增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获取知识和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正符合“呈现目标、探索引导、自主实现、矫正强化”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英语的能力。教师则要不断总结、掌握、改进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中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要同步提高。

网络教育资源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意味着的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乃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更新升级。这也对中学英语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有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即改进教学方式,能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课程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其次更要具备出色的教学实施能力,即在设计基础上,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学研究能力也必不可少,即不但要能将网络教育资源应用到教学中,还应不断总结其应用规律,探索、研究并不断改进网络教育资源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

四、结语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创新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步步深入,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上了日程。如何开展网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目前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同时,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师生处于分离状态,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缺乏现场感,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务求实效,切忌假大虚空,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我们依托网络,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求学行为,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内容新颖,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常抓不懈,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

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推广好的作法,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网络,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网络教育;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416-02

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开始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基于此,我们设计和开发了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课程,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希冀给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1 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

1.1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1.1.1 应重视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网络课程不应是书本内容、传统课程的搬家,或者仅仅是传统课程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而应成为能够体现网络多媒体技术优势的网络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按照网络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和筛选。

1.1.2 交互性要强 注意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使网络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教材既生动,又有很强的交互性,从而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环境。

1.1.3 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 采用同步教学或分布式异步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1.1.4 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要丰富 在网络课程学习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这样,教学资源库便成为学生直接的和主要的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资源库一定要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1.5 方便使用 网络课程不应该含有复杂的操作技巧,使得学生上网后就能够方便地进入任何内容。这就要求网络课程的人机界面设计要高度的人性化。

1.2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基本原则

1.2.1 以方便学生学习为根本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设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便于学生学习。因此,设计网络课程时,必须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充分分析学生的各种需求,一切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的学习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1.2.2 突出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的特点在于它的运动性和实践性。运动性指的是无论是那类项目的教学活动,都牵涉到身体运动。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网络课程不同于别的课程,要通过身体的运动使学生学习运动,学会运动。实践性指的是学生仅仅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尚需要通过亲身的运动实践去学习,去体会,不断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展示手段必须要多样化,既要有相关知识的介绍,又要通过动作录象、动画和动作分析和解析加深学生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同时要求教师通过相应的交互手段加强对学生运动实践环节的指导。

2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2.1 分析与选题 从下述三个方面论证网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确定网络课程的选题和定位问题。

2.1.1 社会的需求 网络教学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而体育教学网络课程在国内甚少。有必要对此进行尝试。

2.1.2 学生的需求 随着大学生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多,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不断压缩。因此,在更为有限的学时中要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辅助以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同时,大学教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正是顺应这个潮流。不仅可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场所。

2.1.3 可行性 我们申请到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高校公共体育多媒体教学开发与应用》和暨南大学科研课题《暨南大学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我们以此课题作为基础,加之学校具有比较先进的网络教育设备,学科具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这些都为建设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强力保证。

2.2 脚本的撰写

2.2.1 文字脚本的撰写 文字的撰写在内容上不仅要考虑教学知识点,还要将教师的讲解过程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要注明技术动作要点、难点、易反错误与纠正方法,另外还要在引入图形图片、动画及视频的文字处及超文本连接处作出标记供后期的制作者使用。实际撰写时,要求撰写的教师以教学大纲作为基础,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和学习特点。

2.2.2 制作脚本的撰写 通过制作脚本,才能将各知识主题的超媒体结构中的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策略、情境变为现实的网络学习环境,变为现实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应用程序,集成于Web应用程序之中。同时在这阶段,开发出各种公用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管理工具。

2.3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2.3.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工作,它包括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

2.3.2 知识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以三级结构形式反映。主页面是一级结构(一级页面),列有总目录,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一系列的运动项目。从一级页面的总目录点击各项目,进入二级结构,即各单项页面。单项页面列有本项目的细分章节内容,由此点击进入三级结构,该页面是主要学习内容细分的页面,点击进入具体学习内容。每级页面都设有转入其它页面的导航键,以便于学生学习其它技术动作及知识点的查询。

2.3.3 功能结构设计 功能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鉴于体育课程学习的运动性特征,我们在主要教学内容均以视频教学为主,拍摄健将级专业人员的技术动作,配合声音解释,尤其注意结合慢动作解析,配音来讲解该技术动作方法、要点、难点、易反错误与纠正方法、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篮球、排球等技战术教学时,运用FLash等工具,并辅之配音解释,显示具体战术的动态变化。

2.4 导航设计 导航设计是网络课程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导航可方便学习者进入学习,减少其他信息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简单明了的导航表现为信息服务分类的明晰、导航策略的简单易学,整个站点的页面保持统一的导航策略,会使学习者迅速进入到学习中去,减少信息迷航的可能。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导航方式如线索导航、浏览导航并辅之以声音导

航的方式,这些导航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是否方便学生学习而定。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而,设计导航尤为重要。常用的导航方式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浏览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菜单导航等。

本网络程中主要通过导航条、导航图、图文链接等方式实现导航。在每个页面,都有前进和后退的标识图标并始终保持一致。而且,在任意页面,均有随时进入主页的图标和直接进入其他项目的图标(各项目图标以该项目的代表性标志表明,如篮球项目用篮球),便于点击后直接进入该项目。

2.5 界面设计 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包括显示界面和操作界面。在设计时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面,交互性强可控性强。本网络课程在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图标作功能菜单按钮,其始终位于屏幕的上部,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功能模块;2)选择章节内容进入后,采用简明直观的按钮作为节内容选择,其始终位于学习内容的左边,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节学习。3)相关内容采用新开窗口的形式呈现,两窗口可任意切换,并可调整大小。

2.6 反馈设计 运动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通过实际的运动实践去理解和体会。所以,即或通过网络学习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基本概念后,学习者还需要通过在运动场地上进行具体实践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遇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体育网络课程时,注意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重要。学习者在理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要能够通过反馈渠道及时反馈给有关的专业教师(或同学)。因此,我们在主页和每个项目的次级页面均设置了交互平台,给出学习者请教的对象(负责的教师)的联络方式,通过BBS等进行交互。

3 总结与展望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生体育体系,建立全民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组织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对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希冀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到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网络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网络课程必将迎来它的高速发展时代。

投稿日期:2005-11-16

基金项目: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全国高校论文报告会获一等奖。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7

1辅导员工作职能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首先是在高校中建立并发展[1],中学阶段最初并无专职辅导员,通常以“班主任”代为行使辅导员的部分工作。据教育部函定,高校辅导员包括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其第一要务是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根据各岗位具体要求,其职能形式可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校团委相关职能、研究生工作部门、相关管理职能的研究生等。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社会实践、文娱体育、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统筹而言,工作职能核心为三点:(1)尊重学生,实时掌握其思想和心理状态,促进健康成长;(2)跟进学生生活及精神需求,提供最及时的反馈和帮助;(3)利用现有资源帮助其开拓校园生活天地。影响工作顺利开展最关键核心点,在于学生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教育思想的有效传递。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中学辅导员有别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更要注重科学性:(1)要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正确引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对其不良表现应及时指正,使其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形成自我管理意识;(2)要全身心的对学生进行关爱,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应特殊照顾,使其感受到真爱;(3)要因材施教,挖掘优点,及时发现缺点;(4)要公平公正、理解学生,宽容的帮其改正错误;(5)讲究方法,建立尊重互信的师生关系[2-4]。

2现代中学生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成型的时期,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以及紧张的学习,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不适应,如:(1)理想与心理准备的脱节;(2)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矛盾;(3)心理闭锁与被理解的渴求;(4)独立意识与心理的依赖性;(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6)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的不足[5-7]。当前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网络,而中学生好奇心强,涉猎广泛。据统计,初中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为90%,高中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95%[8],但其鉴别能力不强,容易被表象迷惑。辅导员应加强引导,帮助其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辅导员应认识到网络作为一种信息通讯、数据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手段,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其高效率、全球性等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9]。学生不仅面对于线下课堂的教育,更大程度上接受着网络化生活模式的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信息接触面已由传统的人与人单相接触,转变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的融合[10-12]。我们应看到,网络时代不仅给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的机遇。在现行管理模式中,针对学生精神生活方面,辅导员跟进模式一般包括:校内书面材料评定、调查访问、综合观察、个别谈话、开展校内/班内思想教育活动。而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管理方式则包括两种:预先建制,遵照已有制度建立学生管理体系,层级间日常相互帮助;应急管理,针对已发生的学生情况制定相应对策。无论是任一方面信息的跟进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执行上,辅导员管理工作均面临着一定的局限:工作执行耗时长、信息不全面、个性化教育难以实现、工作无法快速切合学生需求。现代化的网络教育,因其可实现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的特点,是进行新型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最优模拟探究方式。

3创新型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的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13-14],其不同于网络教学概念,它包括了通过网络充分利用校内和社会教学源的教学活动。网络教育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共享功能、虚拟功能、交互功能、协作功能、检索功能、服务功能[15],由于网络教育在教学管理环节中可实现最为重要的时效信息互动功能,其相比于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具有五大优点:教学渠道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时空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管理功能的自动化[16]。一般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学习工具、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学习网站,而在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网络教育资源还包括各类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网络教育基于“开放”的思想条件下,通过最为快捷的连接方式,实现交互式“教”与“学”的学生自主性更强的管理方式。

3.1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档案系统

以“学习支持服务”为依据,通过线上线下调查充分了解学生信息来源的网络渠道,建立全方位服务网络:电话、电子邮件、微信、微博,通过线上辅导、线上讨论、在线协作学习等形式全面接触学生学习与生活[17],根据各学科需求及生活信息分类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设置网络咨询中心,并结合学生档案汇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群体学习生活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开启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档案系统。

3.2建立多样性电子学习中心:高校的优势是拥有先进的教学资源,正好可以弥补中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可充分发挥高校各学科资源,结合线上学习热点,针对中学生教育特点,建立多样化电子学习中心,实现高校与中学教育的紧密衔接。其中教学资源形式包括制作视频课件、线上辅导电子化材料、互联网VOD点播、线上提供视频面授服务点等。这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远程教育学习,同时,也可第一时间严控中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安全性。

3.3实施一体化公共管理服务体系: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在线服务,建立完善的电子化生活管理体系,使用校园门户网站实现全方位的沟通管理服务,链接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需求,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生活便捷化目标。

4总结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8

[关键词]新网络时代 德育案例 传播 应用 研究

[作者简介]施伟萍(1962-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和传统文化。(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科院“十一五”立项课题“网络时代高职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D201001,主持人:施伟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39-02

国务院总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今天担负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除了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育人德为先”,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作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思想教育统称为“德育”。“新网络时代”区别于前十年已经习惯称为的“网络时代”,它是指以2005年为起点的十年,是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德育案例”是指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的真实事例,教师总结撰写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应用的一种策略体系;重点是个案资料的积累、研究,并通过实践、传播、分享、应用这些案例,从而使高职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新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更好更快地应对,游刃有余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以,网络德育案例信息库和交流平台的建立,对教师转变传统德育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借助多媒体网络研究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复杂化

新网络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不如高中、大学紧张,业余时间学生们喜欢上网聊天、看新闻、发微博以及在BBS上涂鸦、贴图、上传视频、玩网络游戏等,学生们大面积“触网”,使得他们接触新信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效果提出了挑战。当我们还停留在对个案的“孤岛式”研究的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运用网络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普通大学、中学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负面情感、事例的传播在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之间,比正面的还要快。因此,对于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开会交流学习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为载体的阶段,显然是不行的,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也正在年轻化,对于网络他们可能并不陌生,但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师,他们掌握的速度很慢,同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许多青年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专业技能,又要提升学生修养,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尽快地保留与传播给新教师,使他们间接地接受学习;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出现的新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收集起来,进行实践研究,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所以,要使青年教师能够承上启下,快速成长,其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把学到的理论与对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反思,来同化并形成新的德育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师传统培训的理论化、简单化

传统的在职教师教育,都以理论、经验的课程培训为主,老师们很难做到“听了能懂,懂了会用”。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相对立的不协调信息,反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青年教师对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要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边做边学,才能学会。所以青年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成熟,更是依赖于老教师的传帮带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这与飞速发展的新网络时代已经不相适应。通过网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不受时空限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并利用网络开展校与校、地区之间的分享交流,达到传播与应用的效果非常迫切。通过德育案例积累,教师把实际工作与研究相结合。重点围绕德育教育的个案进行分析,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同类个案,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将为教育行为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 新网络时代德育案例传播与应用研究策略

为了使德育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德育教育真正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学校要建立开发德育案例研究的机制,并加以传播、应用。在行动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广优秀案例成果,制定德育工作案例共享机制,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让青年一代教师在案例中学习和总结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再将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通过案例变为德育工作行为,通过问题的解决将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优秀的德育工作案例资料的积累,德育工作案例资料学习与应用

首先要建立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为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搭建好交流平台。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撰写德育工作案例,将典型事实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出来,并上传到网上,经过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才能公开。其原则是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但是要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班级,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德育职教网络平台,旨在加强各校德育交流,高职院校德育网络平台为彰显各校风采,可以分级设置:一级版块以学校名称建立;其下的二级版块以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德育活动案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活动、学习资料为分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本校版块管理员,负责审核本校成员注册信息的正确性和发贴的合法性。当各校不断有德育案例上传,网络的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加入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德育研究交流就会蔚然成风。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出现。

(二)形成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交流机制

如果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边学习边运用,迅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德育的新内容。网络可以使学校德育内容得到扩展,极大地丰富德育资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积累,有赖于各校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案例,及时反思,积累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形成研究学习氛围,学习别人,探讨实践,总结反思,共同提高。这会产生以下作用:

1.更新德育观念。高职院校通过德育案例的传播共享,德育工作者会积极深入地研究德育在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教师将采取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的做法,将德育渗透到媒体教育和信息教育之中。教师也会利用网络开展自身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跟学生的家长积极沟通,教师建立QQ群与学生交流。有一位教师就利用QQ解决了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教师利用网络德育案例的交流,可以着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年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学校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改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

2.提升网络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新网络时代”要求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学会运用网络,把德育渗透进去,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具有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答难的能力;会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运用现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教师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案例的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三)通过德育案例应用进行自我反思

德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反思,在反思已有德育工作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与理念的共同引领。所以当自己的德育案例受到别人的关注时,也要多关注与自己相似的德育案例,取长补短,并不断地完善。

在反思理论性的德育工作与现实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同伴互助。教育工作者不能是孤立的,在德育案例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应用的心得告诉别人,并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可能会有更创新的方法。遇到困惑借助德育案例交流网络还可以向同伴讨教,这样的策略可能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有帮助。同时在反思德育工作行为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规律的揭示。这一过程是需要专家引领下的行为反省。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要以“案例”为载体,采取“德育工作实践—案例形成—案例积累—传播分享—案例应用—总结理念—前瞻性探讨”的校本教研途径,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开发与传播共享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中,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不同的问题,还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小组及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在具体实施时面向全校,或一个地区同类几所学校构成一个整体全面的运作体系。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更应注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案例,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活动,并在各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的专业,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案例可以充分地在网络上分享,并真正地运用到德育活动中去,这样正面的活动开展的多一些,学生的院校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德育案例的交流研究就更加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敬春.互联网发展与高校网络德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9

关键词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学习;系统架构;信息教育

DOIDOI:10.11907/rjdk.162256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09103

0 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已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的网络教育系统成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重要平台[13]。云计算因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存储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而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网络学习资源的全面共享,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45]。如何将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更好地用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对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服务质量,促进网络学习资源有效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系统架构,可为推进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网络学习与云计算

网络学习也称在线学习,是通过在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网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局限,能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连接学习资源和学习者的载体,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学习平台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然而,目前我国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资源分布不均匀、共享程度较低、网络计算方式较落后[610]。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热备份冗余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11]。云计算的出现为我国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解决途径。

不同于传统网络学习系统开发,云计算网络学习平台更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来构建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提供更为全面、实用、高效的服务[121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应该满足以下几点需求:①充分利用网络计算资源,降低系统建设成本;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能够了解更多课程相关知识;③充分利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轨迹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用户习惯,为其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学习建议。

2 总体目标与需求分析

已有关于云计算学习平台的研究主要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平台的结构设计,忽视了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1415]。而需求分析是应用软件开发的前提,是一切应用研究的基础。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核心服务是提供网络学习。基于管理工程的研究思想,学习平台设计和管理的核心目标可以用6个 R表示:即将正确的学习资源(Right Resource),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给准确的目标用户(Right Learner)。同时,出于成本考虑,还应当综合管控整个学习过程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花费。

在此核心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信息通透、交流方便,功能务实、系统健壮、应用灵活、结构开放”的基本原则,设计系统功能目标如下:①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实现网络自主学习;②有机组合多种功能模块,实现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在线练习测试以及多人交互;③整合各门课程所需的课程内容,提供教案、知识点、练习题库、测试题库、辅助软件等多种资源;④系统框架清晰,操作界面友好,符合教育学习理论的认知习惯;⑤注重安全,根据云计算平台数据安全需求,从云计算各层全面考虑安全预防和管控措施,增强平台整体安全性。

3 基于云计算的在线学习平台架构

3.1 基于分层思路的云计算应用平台的架构模型

一个网络应用平台通常包含3个部分:①核心基础。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平台软件和支撑功能,如操作系统、存储资源、标准库等;②基础设施服务。指由其它计算机提供的基本服务,如远程存储服务、集成服务等;③应用服务。指封装后的面向服务化的应用,这些应用提供的功能可为新的应用使用。

基于云计算的平台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网络应用平台,其本质是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因此其体系结构以服务为核心。基于分层思路可以将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模型分为4层,其中横向三层,分别为应用层、平台层和资源层,据此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云计算能力和友好的用户界面;纵向一层,为管理层,用来实现对横向三层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如图1所示。

资源层将分布式系统中分散的资源进行汇聚。平台层首先将资源层的资源封装成通信、存储和计算能力,提供资源描述、分配和调度功能,然后将封装好的资源能力以服务形式展现,提供面向服务和能力的管理和调度功能。应用层由基于平台层提供的系统能力所实现的诸多业务逻辑模块构成,这些模块通过定义好的接口对外提供服务,模块之间的交互通信则通过管理层的各种服务管理功能来完成。

图1系统架构能够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在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系统资源汇聚、资源管理和资源调度上的优势,提供高性能、可延展的分布式通信、存储和计算能力。并且因为融合了SOA理念,在系统范围内能够提供数据统一支撑,支持服务的安全管理、生命周期管理、交互管理、可靠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实现系统范围内的架构松耦合。

3.2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的架构模型

根据基于分层思路的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模型,结合云计算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的总体需求分析,提出如图2所示总体结构。

学习是平台最主要的服务,所有应用都是围绕支撑学习来提供的。用户终端包括用户和客户端,是整个云计算系统的消费者。应用层、管理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资源层是整个云计算体系的支撑和服务提供者。各种支持学习的应用都是该平台中的一个应用业务,围绕使业务应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来构建应用层、平台层、资源层和管理层。通过实现云计算的分层式架构,更好地反映学习业务应用的基本元素和功能构成,从而满足以功能为目标导向的学习平台应用开发需求。

在此总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基于分层式架构设计思路的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模型,按照以学习应用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的建设思路构建体系架构,将分层的思路从单一业务应用的架构中延伸到系统范围,将整个信息系统按照分层的思路统一规划设计,得到如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

以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媒体学习平台贯彻了系统架构设计分层的思路,在逻辑上将系统分为:

(1) 平台层。包括分布式数据总线(通信能力)、分布式统一存储系统(存储能力)、分布式工作流程和调度引擎(计算能力和资源调度),统一数据管理和访问,统一服务管理框架,统一服务交付框架,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

(2)资源层。学习平台资源层由虚拟化和实体化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和存储设备构成。

(3)应用层。学习平台应用由运行在平台层之上的服务化软件模块构成。软件模块的服务管理和交付都通过平台层提供的服务交付模块实现。如此设计的分层框架能够封装资源抽取和能力,根据上层业务应用需求,方便灵活地动态调整系统中各个支撑模块的组织模式,从而适应学习活动中复杂的学习科目和学科支撑工具对技术上的需求。

该体系架构设计符合以数据流为中心的数据驱动架构理论,在功能构架上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交付等4个关键功能模块。映射平台中数据流动的基本流程,通过分布式数据总线联接各功能模块,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系统整体数据流向清晰,数据交换模式和接口明确。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分布在网络上的众多组件之间的数据流向和顺序,使得即使在网络稳定性不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数据通道畅通、数据交换安全可靠。实现高速、可信、易于扩展和管理的数据交换、传输和存储,满足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实时数据同步、海量数据集中存储、海量数据统一访问的要求。此外,它还具备高效的基于策略的资源调度和管理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自动部署和灵活调度,从而大幅提升学习服务的执行效率和可靠性。

4 结语

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 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逐渐迁移到“云”上,研究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关键技术势在必行。本文深入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架构,基于分层思路和模块化思想提出了一种符合数据驱动架构理论的系

统架构设想。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网络学习系统架构能够根据业务应用的需求和服务场景,快速作出调整,适应需求和环境,从而使网络信息系统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平台建设,可以使未来的在线学习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各区域及各子系统的相关数据,实现在全系统范围内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智能决策的高效信息网络,为网络教育领域的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交互学习提供新的环境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 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1):2532.

[2] 王竹立.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 远程教育杂志,2014(2):312.

[3] 陈琳,陈耀华,乔灿,陆薇.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之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8145

[4] 陈全,邓倩妮. 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 计算机应用,2009(9):25622567.

[5] 何克抗.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6] 许又泉. 一种网络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6.

[7] 唐日照. 网络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06.

[8] 蒋福德,钟诚. 智能化网络学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2):6368.

[9] 高振国,刘彦文,赵蕴龙,王春生.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Java网络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实验室科学,2011(5):116119.

[10] 谢明凤,孙新. 基于本体知识管理的远程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1):4753.

[11]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1,53(6):5050.

[12] BUYYA R, YEO C S, VENUGOPAL S, et al. Cloud computing and emerging IT platforms: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09,25(6):599616.

[13] CHEN KANG, ZHENG WEIM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instances and current research [J]. Journal of Software, 2009, 20(5):13371348.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篇10

[关键词] 网络教学;调查问卷;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34-03

0 引言

北京工业大学网络教学源于2002年9月,并在2007年10月研发启用新版“教育在线”网络教学交互平台,与后续研发的新版视听课堂、精品课程、课程论坛、博客、调查问卷与课程测试、多媒体教室网、教师多媒体培训网等资源网共同构成了网络教学多平台体系,推动了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随着平台和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支持、培训等工作情况通过清晰、准确的数据体现出来,教学技术支持与辅助服务逐步进入到科学、及时的管理层次[1]。

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平台中开课课程(组)710门,班级1568个。学生用户26332人,教师用户1209人,助教用户158人。总访问量超过4100万次,日均登录次数1440次。本学期活跃课程(组)131门,班级206个,活跃教师158人,学生5793人,日均访问量近万次,登录次数2160次。“教育在线”访问量很大,面临很大的压力,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促进学习、改善课程,如何深化网络教学及数字资源建设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因此本次问卷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教师应用“教育在线”平台的情况和满意度;了解教师应用平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平台需要完善的功能,如功能、技术、流程;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的规律;形成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的措施。

1 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1.2 数据取样

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通过调查问卷与课程测试系统(http:///Questionnaire),并通过学校门户网、教育在线和第五次教育教学大讨论网站转发问卷信息,还通过群发邮件给“教育在线”教师用户发送了问卷链接。

1.3 数据取样

问卷采用实名调查方式,经5人测试,修正了“表述有偏差”等问题,经过对题量和问题难易度的调整,答卷时间控制在9~13分钟。问卷的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单页面滚动呈现,前言部分阐释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意义。统计结果通过系统生成,答卷人可查看统计结果,并可将其作为研究数据。为防止个人信息泄密,公开的结果过滤了答卷人姓名和邮件等信息。

2 问卷与分析

2.1 问卷内容

“教师问卷”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2题,对问题依次编号为T1、T2、T3、……、T22。问题结合4个维度展开:答卷人基本信息;网络教学的作用;“教育在线”平台的使用情况;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题目内容正面表述,并尽量保持维度内的一致性,具体编写情况如下。

维度1:答卷人基本信息。从答卷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院所、学科背景、网络教学经验、邮件方面测查,共9小题,包括单选和填空题,部分示例如表1。

表1 “答卷人基本信息”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以“;”区别各选项,下同)

T5 您的职称(单选) 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

T8 您的网络教学经验值(填空)

维度2:网络教学的作用。从大学课堂教学是否需要网络辅助课堂学习、来自学生获取网络资料的需求和压力是否促使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案例的分享、网络教学在学校自主学习类课程中的角色方面测查,共4小题,部分示例如表2。

表2 “网络教学的作用”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

T10 您认为大学课程的教学中

是否需要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单选) 是;否;不确定

当今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

T11 需求量大,来自学生对网络资料的需求和 是;否;不确定

依赖是否会促使您开展网络教学?(单选)

维度3:“教育在线”平台的使用情况。从是否在“教育在线”上开设课程、是否继续使用、是否满意、使用过哪些功能、开展过哪种网络教学形式、“教育在线”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功能和服务上的不足方面进行测查,共7小题,示例如表3。

表3 “教育在线”使用情况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

T15 如果再开新课,您是否会继续 是;否(请填原因);

使用“教育在线”?(单选) 不一定(请填原因)

T16 您对“教育在线”平台总体 满意;基本满意(请填写改进

上满意吗?(单选) 之处);不满意(请填写原因)

T21 您认为“教育在线”在功能和

服务上还有哪些不足?(简答)

维度4: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从哪些因素阻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哪些激励措施支持方面调查,共2小题。如T20题为“您觉得哪些因素阻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多选)”,选项有:缺少时间;缺少技术;缺少电脑设备;缺乏激励;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对网络教学的认可;担心教学资料外泄;担心网络教学不可控;教师网络教学的工作量评价不清晰;学生获取资料积极性低;其它。T22题为“您认为深入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哪些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简答)”。

2.2 结果与分析

1)答卷人基本信息。“教师问卷”共收到有效答卷116份。维度1中T1~T9(第1~9题)的数据统计反映了教师对网络教学关注的基本情况。其中,男、女教师比例为37.07%和62.93%。教师年龄方面,20~30岁的教师占总数的13.79%,30~40岁的占50.86%,40~50岁的占29.31%,50~60岁的占4.31%,60岁以上的占1.7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0~50岁,比例达到80.17%。学历方面,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85.34%。职称方面,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0.52%,副高级职称的43.1%,具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总比例为83.62%,而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4.31%。计算机学院、应用数理学院和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对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更高。具有理工科学科背景的教师占到76.72%。这些数据与“教育在线”教师用户数据统计基本相同,总体而言,年龄在30~50岁、具有博、硕学历、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理工科教师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主力军。

2)网络教学的作用。这部分测查教师是否从思想上认同网络教学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T10测查出97.41%的教师认可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认为“不确定”的占2.59%,没有教师认为不需要网络教学。而学生获取网络学习资料的需求是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一个促进因素,T11测查出持此观点的教师达95.69%。

T12分享了一个网络教学案例:“教育在线”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BBS访问量120余万次,主题帖1800余帖,教师版主“老汉”退休后仍常回到论坛答疑、发帖,毕业多年的学生也常“回来”答疑和问候,该课程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本题有宣传和激励的作用,是多选题。91.38%的教师认同:“老汉”通过论坛答疑方式让更多人受益,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肯定的;78.45%的教师认同:“老汉”对教学的热爱、执着和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对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有很大触动。75%的教师认同:信息技术不是“点石成金术”,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优秀的网络教学需要技术、设计,更需要经营和坚持。然而也有2.59%的教师认为“老汉”的付出不明智,耽误了“研究”职能。T13探讨网络教学对学校的自主学习类课程所起到的作用,意见并不一致。观点1:自主学习基于学习任务和资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等能力,适合网络教学为主加上少量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通过平台课件、练习模块,提供学习任务和资料;通过BBS组织、支持和监控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模块收作业并评价等。持此观点的教师占73.28%。观点2:网络教学只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适宜自主学习类课程。持此观点的教师占23.28%。另有3.45%的教师有其它观点,如不同课程不同对待等。从这个测查结果发现,教师认同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但并不完全认同以网络资源为主、课堂为辅的自主学习方式。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北京工业大学基于“教育在线”开展的网络教学采取网络辅助课堂的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而精品课程、视听课堂等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3)“教育在线”的应用情况。T16测查出教师对“教育在线”平台总体上满意,66.37%的教师对“教育在线”很满意,31.86%的教师基本满意并提出了建议,只有1.77%的教师不满意。T15测查出85.34% 的教师表示将继续或尝试使用“教育在线”,12.93%的教师表示“不一定”,仅有1.72%的教师不会再使用。

T17的多选题测查出教师应用“教育在线”的功能集中在课程通知、课程介绍、大纲、课件、作业和答疑讨论功能,其它如博客、课程自荐等应用很少(课件资料74.31%;课程介绍60.55%;课程通知52.29%;课程作业52.29%;课程大纲49.54%;答疑讨论33.03%;助教管理16.51%;课程自荐11.93%;博客11.01%;帮助文档(word形式)13.76%;快速使用指南(Flash形式)15.6%)。这与T18统计的教师主要开展的网络教学形式的结果是对应的,主要使用课件、作业、论坛、视频等功能,具体统计为:教师主要开展课件模式(教师共享课程资源,便于学生下载)占69.81%;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助教协助教师建设课程资源,并利用课程论坛组织讨论)占38.68%;作业管理模式(教师通过平台发、收、批作业)占37.74%;视频教学模式占23.58%。结合“教育在线”实际运行数据也发现,部分功能模块如“博客”等,已失去存在意义,运维精力应主要投入到教师关注的功能上。

T19的多选题测查出在应用“教育在线”过程中,90.52%的教师认为共享便利了(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实现了课件资料、作业、练习的网络共享);81.03%的教师认为内容拓展了(教师可以整理并课堂上没时间讲的内容、一些习题解答、学科发展信息、资料和资源链接等,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56.9%的教师认为交流深入了(通过论坛整理常见学习问题,避免教师重复回答共性问题,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交流)。

T21的简答题测查出教师对“教育在线”功能和服务方面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作业、课件版权保护、浏览器兼容性、推广培训等方面。如课程作业方面的建议:增加打包下载批阅、批阅后能上传批阅文档、增加作业评分后的成绩统计和分组管理、作业能重新和学生能二次上传作业等。这些建议小中见大,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体现了教育技术的主旨。对这些问题以邮件方式一一回复,问题整理后也在校园网做了解答。

4)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T20的多选题测查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其中,缺少时间占51.3%;缺乏激励政策占47.83%;网络教学工作量和质量评价还不清晰占44.35%;担心资料外泄,关注版权问题占40.87%,另有其它一些因素,如表4所示。本题从逆向思维寻找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缺少时间”反映出教师竞争压力大,对花心思搞网络教学难以尽力,教师希望能对这部分工作有所鼓励,并拟出工作量计算方法和系数。版权保护问题一直制约网络教学的开展,实际教师通过转换文档格式(如pdf或swf)或加密方法均可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表4 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统计图

选项 比例

缺少时间 51.3%

缺乏技术 33.04%

缺少电脑设备和好的网络环境 28.7%

缺乏激励因素和政策 47.83%

缺乏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对网络教学的信任 20.87%

担心教学资料外泄,关心版权保护 40.87%

担心失去对学生和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2.17%

网络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教师工作量的评价 44.35%

学生获取网络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来自学生的压力 30.43%

其他 1.74%

(下转第42页)

T22的简答题测查出网络教学激励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设定“网络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对考核合格的教师予以奖励;配备助教协助开展网络教学;设置“校级网络教学优秀成果奖”;学校教研项目中增加网络教学类研究项目等。目前,各高校对这部分工作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还不能形成统一,随着网络教学的作用日益突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也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3 思考和总结

“教育在线”平台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量体裁衣”的原则,随着不断发展,教育在线整合视听课堂、精品课程等资源平台,功能得到拓展,基本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2]。教师们也在平台推广应用、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平台整合、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些需要总结和完善。

在技术层面,目前平台到了一定的技术服务周期,随着浏览器的升级,平台需要“修补”一些代码,解决浏览器兼容性、编辑器版本等问题。

在设计层面,根据教师需求,部分边缘模块意义不大,可以终止服务。对如作业、论坛、课件等重点模块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功能,优化网络教学过程。

在应用和推广层面,制作了平台帮助文档、flash主要步骤动画指南、留言板及辅以人工电话辅助,技术支持服务已比较完备。但仍需继续同步整理相关网络教学模式案例,制作宣传介绍电子资料,并辅以小型座谈会、去各学院宣介交流和日常培训等形式,推动和深化网络教学。

研究受样本少、部分样本未使用过“教育在线”的限制,另外问卷也兼有推广宣传目的,因此一些问题和选项设置比较主观,这些都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精确性,本调查结果仅供参考,所做的分析和总结也是以“教育在线”日常数据为重要参考得出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