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证明书十篇

时间:2023-03-26 20:25:51

在职证明书

在职证明书篇1

我单位×××,自××××年××月××日起至今在我单位工作,现任职务为×××。我单位同意本人持因私护照赴日本访问。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年×月×日

【公司员工在职证明书怎么写二】

兹证明XXX,男,于XX年X月X日出生,自XXXX年起至今在我公司任职,在我公司XX部门工作,年薪为人民币XXXX元。

特此证明。

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月X日

【公司员工在职证明书怎么写三】

兹证明身份证号码为我司员工,现任职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职务(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司员工的工作情况,不作为我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式的担保文件)。

特此证明。

成都*************有限公司

在职证明书篇2

【关键词】双证书;制度

一、国家关于实施“双证书”的法规、文件、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4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法律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明确“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

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对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相应职业的凭证。”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决定》,文件又再一次要求:“继续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要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协调,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

二、在高职教育中实行双证书制度的意义

(一)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培养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的要求

在高职教育中实行“双证书”制度既是落实上述国家法规和系列政策性文件的要求,也是培养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的要求。按照教育部、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

(二)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社会经济、首都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的就是应用性、技术性、服务类岗位;同时,社会经济部门对从业人员更讲求“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些情况就要求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一张文凭定终生”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特性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职业资格与学历并重格局的形成 ,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的另一类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普通高校,普遍实行的双证书制度和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使其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更受市场欢迎。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在学生中推广职业资格培训和取证,表明学校开始介入行业准入的教育和培训,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反映出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种积极心态。学校在职业资格的教育培训取证过程中,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来自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信息和行业规范信息,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进高职教育的体制改革 。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开放的、柔性的,并且是以人为本的;不仅向青年学生开放,而且向在职的、失业的以及处于边缘境地的群体提供培训与再培训。将来我国高职教育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三、在高职教育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是实施“双高”(高素质、高技能)教育的重要举措在高职教育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体现在:

(一)更新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加快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树立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样重要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重视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引导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更好地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贴近人才市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

(三)有利于促进学校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把职业资格取证逐步引入学生就业,缩短学生劳动就业的距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其成为促进学校规范发展核心动力。

四、对推行“双证书”的建议

(一)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并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以便达到取证培训、考试的条件要求);

(三)重视和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双证书”中的作用、实行校企合作;

(四)强化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意识,规定或制定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的激励政策及文件;

(五)重视学生取证考试的及格率 ,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

(六)将职业标准、取证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以减轻学生课外的时间及经济压力,同时避免重复。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初步分析 - 职教论坛 - 2006 ( 23 )

在职证明书篇3

关键词: 用人单位 文科类硕士生考证 调查研究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如今已蔓延到硕士生群体之中。在认识硕士生考证现象时,首先需要回答如下两个问题:硕士生考证行为的现状如何,目的又何在。据相关数据显示,硕士生群体中,持有1―2个证书的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6%,持有3―5个证书的人约占68%,持有5个以上证书的人约占5%。不分年级、专业,93%的学生持有考取多个证书的想法。另一方面,关于考证的目的,为日后工作而考证的人占83.49%,[1]而出于兴趣、专业发展等需要进行考证的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很小。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多数硕士生认为“证书”可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这也是他们对考证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证书增强了硕士生在应聘中的竞争力,并成为硕士们在考证上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理由的话,那么,用人单位是如何看待这些应聘者手中所持的证书呢?证书一定有助于职位的获得?基于此问题,通过对我国华东地区若干省市共计99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分析,试证明“就业”与“证书”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用人单位对于“证书”都有怎样的回应。

一、对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于硕士生考证的态度,并通过数据分析证书在就业中的分量,从而得出硕士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考证”的结论。

(二)调查范围。

本调查针对“中国硕士研究生人才网”华东地区的招聘信息,涉及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和上海等7个省市,共计99家用人单位1的招聘信息,其中非盈利性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医院、政府事业单位)共计40家,盈利性单位59家。99家单位共提供2716种职位,其中面向博士研究生的职位有1331种,面向硕士研究生职位有1385种(1385种职位中,面向文科类硕士生的职位有261种,面向其他类别硕士生的职位有1124种)。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搜集上述企业的招聘信息后,对其进行汇总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把握材料:在这些职位中,有哪些职位要求应聘者提供证书,这些职位出现的频率与比例;这些职位需要何种类型的证书。除此之外,通过与某地人才市场招聘专员进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于持有证书的应聘者的态度。

二、分析与解释

(一)用人单位对于硕士生所持“证书”的需求度不高。

通过分析,99家用人单位所提供的2716种职位中,明确提到要有证书的岗位共计417种,约占总数的15.4%。而在这417种职位中,有252种职位主要集中于4家用人单位(见表一),占总量的60%左右。

与弱势的证书需求相对应的是,在招聘信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的明确要求。从信息出现的频率上来看,在招聘硕士生时,用人单位更注重其所学的专业。

表 一

(二)就业市场对文科类硕士生的需求度相对较低。

在所有的招聘职位中,与提供给理工类的硕士生的职位相比,面向文科类硕士生的职位数量较少,2716种职位中,用人单位对博士生与硕士生的需求量几乎持平。在1385种面向硕士生的职位中,仅有261种职位是面向文科类硕士生的(见表二)。

文科类工作职位招聘量较小,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不做分析,但是,较为清楚的是,文科类硕士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但是单纯地通过证书的积累,并不能使文科类硕士生增强就业竞争力。招聘职位的要求表明,用人单位更加强调的是应聘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表 二

(三)“党员资格”并非应聘条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硕士学习阶段,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认为拥有党员身份能有助于其就业。通过分析99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发现,在2716种招聘职位中,明确将党员资格作为入职条件的职位有452种,而且提供这些职位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于少数几家单位,尤其是非盈利性单位(见表三)。

表 三

(四)用人单位对于硕士生重“专业”,而非重“证书”。

通过分析招聘信息可知,在2716种职位中,明确提到要求有证书的职位有417种(详见表四)。

表 四

在要求提供证书的417种职位中,404种职位要求具有英语等级证书,4种职位要求具有计算机等级证书。而这两种证书,大多数学生在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之前就已经获得。至于9种专业从业资格证书,一般来说,获得该类证书的基础是具有相应的学科背景。从这一视角出发,对于硕士生而言,证书已经不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从招聘信息的职位要求来看,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都明确要求硕士生所学专业为某学科的二级学科,或某个具体的专业方向。相异于重视本科生专业基本能力的养成,用人单位对于硕士生的要求更注重其专业知识的深度与精通。

1.盈利性单位更看重硕士毕业生的能力和既往工作经验,而非“证书”。在招聘信息中,68%的盈利性单位表示会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毕业生。企业认为具有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比拥有证书更重要。通过与芜湖市人才市场的招聘专员进行交流,大多数企业表示在招聘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应聘者必须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初始考察阶段,能够体现和量化实际能力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面试印象和个体有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成果。因此,对于应届硕士生来说,在学习、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丰富自我的专业实践能力。

2.非盈利性单位除了重视硕士毕业生所学专业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政治面貌和科研能力,而非“证书”。在此类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大多对于硕士生的政治面貌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招聘信息的统计分析,有452种职位要求应聘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仅占非盈利性单位提供职位总数的18%(非盈利性单位共提供2501种职位)。另一方面,在大部分研究院所、高校中明确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对应聘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要求。因此,对硕士生来说,在硕士生学习阶段,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是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

三、对于硕士生“考证”行为的再思考

通过对招聘信息的汇总与分析,以及对招聘主管的访谈,硕士生考证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功利,考证的最大危害在于影响了专业的学习,实质是降低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硕士生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这是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根本区别。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最看重的仍然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而非证书。硕士生往往关注一些他们认为的热门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却忘记了所学专业才是用人单位在挑选应聘者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专业的精通才是应聘者在竞争中的真正优势所在。

已有调查表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所考的证书与本专业并不十分相关,如中文系的考导游证,化工系的考了公共关系证书,金融专业的考专业性很强的物流证书”。[2]在这些行为中,不排除有的人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而考这些证书,但是,其中83.49%是为了就业考证,这些与专业相关性较低的证书,对就业是否真的有帮助呢?本研究的调查表明,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证书并无明确的要求,而职位适应性的根本在于个体专业知识的素养。

(二)拥有某证书不等于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事实上,重视证书轻视专业的行为,在个体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阶段的学习时间更短,对一些跨专业的硕士生而言,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多。这样,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硕士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证上,专业学习必然受到挤压,甚至有部分考证学生对专业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荒废了专业学习。即便人才市场对证书的需求度较高,经过死记硬背而获得的证书只能一时过关,而无法保证人才的长远发展,无法真正从内在提高个体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即拥有某证书不等于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三)计算机等级证书的价值更多地被计算机应用能力所替代。

在原有的认识中,计算机等级证书证明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代,对于应聘者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证明。一方面,在日常办公中,需要具备运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基本的电脑操作已经成为了个体的必备技能。另一方面,对现代办公软件的使用已经成为了硕士生,甚至是本科生普遍具备的素养。在招聘职位中,对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要求,已不再突出(见表四)。因此,对于处于硕士生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关注,更多的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上。

(四)英语知识水平:硕士生不可或缺的能力。

英语的重要性在招聘信息中得到了体现。在此次招聘中,共有404个职位要求有英语证书(见表四)。另外,对于硕士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中需要大量的学科专业的前沿性知识,而这些内容都是以英语的形式于国际媒体。在日常书面应用中,使用英语的频率极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生来说,英语作为一项技能,重点是应具有高水平的英语读写能力,并非通过机械记忆获得英语考试等级证书。机械记忆一些词汇对解决现实问题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注释:

①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文件的规定,承接毕业生的就业的单位主要可以分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外资、合资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于此次信息统计中没有涉及个体工商户类型招聘,为了便于统计,将本次统计的单位类别划分为非盈利性单位与盈利性单位两种类型。

②本次调查研究中所涉及的证书有如下类型:计算机等级证书(需要职位有4种);英语等级证书(需要职位有404种);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例如律师、物业、证券、会计、教师等共有9种职位需要)、任职证书(需要职位110种,注:应届毕业生一般不具备,故不在本次统计之中)。

参考文献:

在职证明书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证书”制度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67-03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制度。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与其专业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自身特征和培养目标决定的,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一、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事物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和概括,分析事物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而采取相应发展策略的一种方法。

(一)优势分析

1 学生“考证”积极性高。为了增加就业筹码,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职业资格认证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校期间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高职院校参加技能鉴定的学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很多院校、特别是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报考比例高达100%,很多学生还一人多证。

2 院校高度重视,出台相关保障制度。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双证书”制度顺利、高效的实施。

(二)劣势分析

1 课程体系未能做到“双证融通”。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更注重它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学历教育为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没有把职业资格标准真正融入进来,造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用等与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相脱节。一些院校为了应付职业资格鉴定,在维持原有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增设职业资格证书辅导班,突击开展职业资格的培训工作,造成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两张皮”,院校、老师及学生“为了考证而考证”,违背了国家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初衷。

2 “双师型”教师缺乏,“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以“从学校到学校”的普通毕业生为主,普遍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薄弱。并且,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职教体系的“高端”定位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师资队伍结构也必须是多样化、社会化,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教师比例较低,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上存在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明显不足。

3 实训基地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而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必备条件,是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重要支撑条件。国家早在2004年就投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2006年启动的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中,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是重点支持建设项目之一,几年来中央财资金投入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吸引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的积极性,明显改善了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但仍有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一些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些工科类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有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重重,设备、技术缺乏,难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无法进行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工作。同时,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机遇分析

1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政策环境日趋成熟。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一些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出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9年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强调:“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更进一步提出:“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这些政策法规为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2 逐步实行的就业准人制度。早在2002年,我国就业准人制度就已初步确立,原国家人事部门在23个行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门也明确规定了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90个工种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实施就业准人制度,是合理开发和配置我国人力资源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同时对高职院校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多地实施了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双证书”制度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减轻在校大学生经济负担,陕西、上海、杭州等多省、市实施了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计划,对符合要求的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提高了大学生的积极性。

(四)挑战分析

1 职业资格证书缺少规范管理,“证”出多门。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教育部负责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劳动部门负责工人类职业资格证书,人事部门负责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颁发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比如上海的旅游会展业,目前推出的相关证书不下10种,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证书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会展管理

认证、场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证书由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和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世博人才认证中心联合颁发,会展策划与实务资格证书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委、市成教委联合颁发,现代会展岗位能力证书由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颁发,全国会展商务师资格认证证书由中国商业技师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联合颁发,等等。面对如此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专业教师,甚至于用人单位都不知以哪个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导致了证书的管理无序及使用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证书的可信度、权威性及含金量。再加上目前“双证书”率是考核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及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选择通过率较高的职业资格论证考试,职业资格考试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现象凸显。

2 企业对“双证书”认可度不高,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人没能有效衔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实施的“双证书”制度,存在着“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即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并不高,在招聘时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至多作为用人时的一种参考。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对策

(一)严审职业资格发证单位资格,加强对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监管力度

“证”出多门造成了职业资格证书泛滥,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牵头,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部级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制定职业技能发证单位的资格审查制度,取消含金量不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发证资格。同时要加强对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人员素质,严禁利用职业鉴定与发证的牟利行为,提高鉴定的权威性和证书的信誉度。

(二)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双证书”制度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搭建了很好的对话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其中,行业最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前沿、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应加强行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方面的指导工作。要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全方位、多渠道推进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方式,探索实行“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双证书”制度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大对“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对师生宣讲“双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使他们明确实施“双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教师技能操作能力与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了解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做到校、师、生三方全力以赴,积极推进和完善“双证书”制度。

(四)“双证”融通,构建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实施“双证书”制度就要注重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将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要打破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中,建立紧贴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五)加快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及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所院校发展的快慢。必须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及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开展调研,定期参加专业进修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及技术攻关等实践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行业研讨活动及高水平技能竞赛。聘请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实践技能课程,与学校老师共建核心课程,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专业建设与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改革现行的以论文、外语为重的职称评聘制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采取一定的奖惩手段,建立有利于“双师”师资结构建设的运行机制。

在职证明书篇5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analyzed the general and typ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ing process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鉴定;高职高专

Key words: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certific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vocational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70-01

0引言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术能力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1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

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而严密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名称、注册条件、行为标准进行确认,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行业协会或者学会的成员资格、任期、补贴与开支,雇主的责任.职业中介的责任等相关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英国,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行业从业人员应达到的职业准入标准,它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为统一职业资格,英国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制订了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考核方法。[2]。

德国的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认证中具有主导地位,对承担培训的企业资格进行认证,还负责确定不同职业的培训时间,负责审查培训企业与受训者之间所签订的培训合同,负责职业资格认证的考务管理和考试具体安排,负责资格认证后合格证书的发放等等[1]。

总之,发达国家在立法方面的完善,使得强大的法律制度保障以及清晰的规章给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带来了发展。

2我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

我国在1993年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正式提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l994年7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而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在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我国职业资格可以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指的是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应具有的基础标准,例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工作能力。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是以既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来衡量劳动者是否达到职业或岗位要求的标准参照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业的等级标准包括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职业资格四级(中级)、职业资格五级(初级)的资格考评。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鉴定所(站)管理、考评人员管理、鉴定命题管理、考务程序管理和资格证书管理等五个方面。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工作领域包括:企业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其他领域职业技能鉴定。

3高职高专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998年在《关于实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考试合格,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 在许多高职高专学校内部都设置了职业鉴定站,把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全国大多数职业院校里都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

在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这样能够让高职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提前了解一些在这些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要求,并进行对其学习,从而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积累一些有关自己专业方面的经验,进而使自身的职业素质、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再就业方面的竞争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缩短了就业后的适应期。

总而言之,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日趋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与别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4高职高专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思考

高职高专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以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职业资格证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4.1 证出多门现象在我国,现有的高职高专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是由人事部、教育部以及劳动部三大部门颁发,另一方面,也有每个行业组织自行的安排进行颁发的。这种情况使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不知按照哪一个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才比较合适,因而也导致了证书无序的管理以及混乱的使用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证书的可信度与权威性。除此之外,在我国某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他们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在鉴定证书质量方面不认真,进而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力度不够大,同时证书也几乎失去了其应有的有效性和含金量。

4.2 缺少直接立法我国只有《劳动法》、《 职业教育法》与职业资格制度有关,且仅有些规定,强制性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相对于职业资格的市场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立法明显滞后。

4.3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滞后职业资格的设置专业少,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无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无法进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

4.4 思想认识不足高职院校部分师生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持观望态度,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大学就是要学习“知识”的,动手操作不是大学生应从事的工作。

4.5 职业资格证书缺少国际认可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及认证机构,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以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需要。

参考文献:

[1]滕勇.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6-17.

在职证明书篇6

范本一

_______,性别:_______ ,出生于____年____月,自____年____月_____日入职我公司担任_______部门_______岗位,至____年____月_____日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此期间无不良表现,工作良好。经公司慎重考虑准予离职,已办理交接手续。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_日

范本二

兹证明:_______,性别:_______,出生于____年____月_____日,系_______省_______市(县)人,于____年____月_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_日就职于本公司,在本公司服务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因_______离职,最后职务为 _______。

特此证明

_______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____年____月_____日

范本三

______先生/女士/小姐(身份证号为 )自____年___月____日入职我公司担任_____________职务,至____年___月____日因 个人 原因申请离职,在职期间无不良表现,经协商一致,已办理离职手续。

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在职证明书篇7

同名同姓证明书

慈有我公司员工许小花(女,汉族,19**年*月*日出生,身份证编号:)与我公司员工许小花(基本情况)同名,为了今后工作及档案建设方便,恳请***公安局予以改名。

特此证明

****公司人事部

***年**月**日

更多相关内容:

身份证明书

____________:

____(先生/女士)现在我公司任_____,为我公司法定代表人。

特此证明。

单 位(公章)

年 月 日

工作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 章: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_______,经(某单位任命或选举),出任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系该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该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限自__年月日至_____年月日。

特此证明。

__________(盖章)

负责人签名:_______

在职证明书篇8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和人事部共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人事部门要面向各类职业学校(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各类职业学校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见。

《意见》明确要求:经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认定,职业学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这将意味着,越来越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取得学历文凭证书,还可以取得就业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这对于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目前,“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全国每年大约有500多万人参加近千种职业的职业资格考核,累计已有3500万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职证明书篇9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995.6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在本次调查中,有89.7%的人表示曾经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中手里握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占34.5%,握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占29.6%,握有三种以上的占27.6%。

有媒体报道,在湖南某职业学院的物业管理班,全班52个学生都已考取了助理物管师的职业资格证,但他们并不满足,每人还想要再考一个证。目前,这个班已有5人考取了企业经纪人资格证、5人考取了会计证、1人考取了高等秘书证。

调查显示,54.9%的人认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目的是多拿几个证书,增加就业的筹码。52%的人觉得企业看重相关的证书,同等条件下会以此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之一。

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制度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向社会了十批共106种新职业。随着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声势浩大的考证大军中来。

职业资格证书价值几何?

IBM大中华区职业教育部高级经理屈中华表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具备了相应的实际技能,现在各种认证太多了,好多都做得不到位。花三五百元学个一两门课,就拿到一个证书,其实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本次调查中,有21.6%的人认为职业资格考试比较容易,所获证书水分比较多,并不被社会认可。36.4%的人觉得认证五花八门,交叉重复,使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

调查中,有32.3%的人承认,自己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花费为1000元以下;38.6%的人花费了1000元~5000元;还有10.9%的人花费了5000元~10000元。

“学生们在乱七八糟的证书考试中浪费的时间越多,他们受到的伤害就越大。”一位河北大学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无奈地说,损失金钱是小,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读书和学习时间。“同学们总觉得‘证’不压身,多几个没坏处,说实话他们没理解‘艺不压身’这个词的含义。艺是真实的才能和技术,不是一张花钱买来的证书。”

职业资格考试路在何方?

职业资格考试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违背了国家设立它的初衷。有人质疑,这究竟是在追求能力的提升还是在追求一种身份的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不是不仅没有纠正追求学历文凭的偏向,相反却走向了另外一种“唯证书论”的怪圈呢?

调查显示,41.3%的人认为目前证书只能证明其参加过相关培训,不能证明其技术水平。38.8%的人觉得此类证书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在职证明书篇10

兹证明中国××××公司(单位全称)是经××××(依法有管理权的机关)核准登记,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中国国营(或集体)公司(或企业),公司法人证明书。公司(或企业)地址:××柿×市××街××号,总经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柿×市公证处

公证员 (签名)

××××年×月×日

注:证明企业、公司法人用

法人证明书样本

同志现任我单位 职务,为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印章)

一九 年 月 日

附:代表人性别: 年龄: 民族:

住址: 电话:

注: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兹证明, 是我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担任我单位 职务。

特此证明。

公司 (盖章)

二0一0 年 月 日

3.

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同志现任我单位 职务,为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印章)

一九 年 月 日

附:代表人性别: 年龄: 民族:

住址: 电话:

注: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4.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姓名) 在我公司任 职务,系我公司法定代表人。

特此证明! (签章) 2010年 月 日

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受委托人: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我单位与 因 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诉讼人。 人 的权限为: 人 的权限为: 委托单位: (盖章) 法定代表人: (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格式法人身份证明书

________现担任我单位________职务,为我单位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法人证明书《公司法人证明书》。

我单位主管部门为________(中央在京单位,市委、办,区、县)。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单位盖章)

注:在仲裁活动过程中,单位法定代表人更换的,应向本委提供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继续参加仲裁活动。

格式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________现任我单位________职务,为________主要负责人,特此证明。

附:________主要负责人: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___

民族:________

住址: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

(单位全称,加盖印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文书要点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向仲裁庭提交的,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职务的证明文书。

特别提示

填写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如果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是法人或者单位的时候,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以便于案件的及时处理。所谓法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是指具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能以自己的独立的合法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非法人单位或者企业是指不符合我国《民法通则》上述法人条件之一的社会组织。非法人单位或者没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同样可能会面对劳动争议仲裁的情况,此时,一样要递交其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