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评价十篇

时间:2023-03-22 09:33:24

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篇1

多系列失效分析法 11)

双比较法 12)

工作任务分析法 13)

因果(鱼刺)图分析法 B.2 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1)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2)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3)

事故树分析 4)

逻辑树分析 5)

风险矩阵评价法 6)

安全度评价法 7)

风险容忍度评价法 8)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9)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10)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 11)

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 12)

模糊矩阵法 13)

直接数值估算法 14)

人的认知可靠性分析法 15)

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 16)

我国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 17)

我国冶炼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 18)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9)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20)

“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法 21)

统计图表分析法 B.3 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 1)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2)

事故树分析 3)

逻辑树分析 4)

概率理论分析 5)

马尔可夫模型分析 6)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7)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8)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 9)

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 10)

模糊矩阵法 11)

成功可能性指数法 12)

Safeti评价法 13)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14)

“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法 15)

统计图表分析法 16)

矿山工程安全评价法 17)

尾矿库矩阵评价法 18)

液体泄漏模型 19)

气体泄漏模型 20)

绝热扩散模型 21)

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 22)

火球爆炸伤害模型 23)

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 24)

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 25)

安全预评价篇2

一、安全预评价的重要作用

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指建设项目(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防为主、强化基础转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安全预评价是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安全生产防范措施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进行评价,使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的安全设施更完善、更合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设计和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安全预评价是对可研报告中安全性的把关和深化。建设项目通常经过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试生产、正式投产等几个阶段。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多数设计单位都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写安全专篇(节),但以往实践表明,有的专篇(节)的深度达不到要求,有的可研报告甚至没有专篇(节)。工程设计者往往只侧重于考虑生产过程实现的工艺性能和经济指标,如产品品种、产量、质量、效益等,设计单位通常也只配备与生产过程相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一定有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员。而安全预评价者则更侧重于考虑劳动安全设施是否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能否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把关的专业单位,安全评价单位专门配备了经国家注册认证的安全专业的技术人员。两者把关出发点和力度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建设项目投资趋紧时,业主往往要求设计单位首先压缩安全生产投入。因此,如果没有进行安全预评价,设计单位直接进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其劳动安全设施就有可能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安全预评价是实施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程序。行政机关实施安全监督侧重于对建设单位是否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在实施行政监督过程中,由于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内容侧重于行政管理,技术上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参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已成为一种技术性商品,设计单位的行为受雇主观点和利益影响,特别是一些雇主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时,设计就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全民和社会效益。而预评价单位则是从安全生产角度入手,对设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作出鉴别评价,除了对雇主负责外还要对社会和生产安全性负责。它是行政机关实施安全生产行政监督的一个必要程序。尽管安全评价机构也是一种技术商品,也可能受经济利益影响,但参与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和综合管理则是行政机关对中介机构的一种监督。

3、从安全经济学理论讲,安全预评价工作是投资少收益大的一项措施。安全工作虽不能体现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隐性效益是显著的。安全经济学上有一种理论,即安全效益金字塔关系: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从这个角度讲,工程设计阶段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与事故发生后进行亡羊补牢式的整改的投入,两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投入是最节省的安全投入。因此,通过安全预评价对"同时设计"工作进行把关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程序,而是具体体现"预防为主"的战略性措施。

4、预评价与"三同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管理模式。据了解,西方国家并没有由政府管理"三同时"这一制度。因为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或者说是以结果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如果建设项目建成后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是不允许投产的。而我国目前还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市场经济正处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法制也尚未十分健全,一些项目由于"同时设计"把关不到位、建成投产后发现存在隐患,有时只好迁就通融、维持现状,或是从其他方面采取一些隔靴搔痒的"补救措施"。如某乳品厂曾建在传染病医院邻近;福州西区水厂露天的过滤池南侧2米多处建起了高层的居民区,一旦有人往水里投毒,后果不堪设想,只好采取一些临时的"防范措施"等等。因此,在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和体制下,只有通过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可研、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过程实施监督,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如果没有进行对安全预评价和"三同时"的有效监管,那么生产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将大幅度上升。

二、当前安全预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法规需进一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原劳动部3号令和10号令是原劳动部根据《劳动法》制定的与之相配套的国务院部门规章。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规章已经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一是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一些行政职能已经进行了划转,如卫生职能已划转卫生部门,安全职能已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原来的各工业主管部门集中划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原劳动部3号令、10号令中"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名词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二是随着《行政许可法》于今年7月1日实施,原国务院部门规章继续实施的法律延续性亟待进一步明文确定。

2、有些建设单位负责人安全预评价工作意识淡薄。据了解,目前进行安全预评价的项目基本上属于两种情况。一是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在可研或初设论证时由安全行政部门要求其进行安全预评价的项目;二是经过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宣传后建设单位才做的项目。此外,不少建设项目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建设项目没有进行安全预评价。一些建设单位负责人为了节省投资或其他目的,还通过各种关系说情,以求得省略安全预评价这一重要的步骤。这足以说明一些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劳动安全"三同时"工作意识的淡薄。

3、安全预评价报告行政审批改为报备后的影响。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68号)要求,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评审交由具备能力的行业组织或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评审,实行专家评审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制度。但是,该文件中如何注册这样的中介机构、专家应具备什么条件等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文件。预评价报告备案实行分级管理,对各省负责备案的预评价报告审查工作,国家局意见是根据各省具体情况自行决定。这一管理方式的改变,将可能因各种原因如由评价单位的内部人员、退休人员自审或评价机构之间相互"结盟"串审等而影响预评价报告的审查质量。

4、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安全评价工作的影响。安全评价工作是一项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承担的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的有偿服务工作。目前,安全评价资质由国家安监局统一批准,未进行分级管理。许多企业反映,由于安全评价机构数量少,缺乏竞争机制,安全评价费用高,服务态度不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安全预评价工作。安全预评价报告行政审批改为专家评审报行政部门备案后,一些评价机构在报告评审工作中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搞隐性的业务联盟,不仅破坏了技术市场的秩序,也影响了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审查工作。

三、进一步搞好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思考

1、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应尽快修订完善。一是国家应从现有安全行政体制出发,结合新的安全生产形势,尽快制定可替代原劳动部3号令、10号令的国务院法规,使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法律延续性体现得更加明确。二是尽快修订《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通过地方法规将以往开展"三同时"工作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法制化,使之体现依法执法的连续性。三是可以比照其他"三同时"行政部门的管理办法,如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做法,将安全预评价工作做为项目立项审批的依据;也可参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可研阶段未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或安全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批准。四是将安全预评价工作做为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从设计阶段就予以否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五是新出台的法规应对不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单位提出制约措施,以确保政令畅通。

安全预评价篇3

关键词: 高速铁路工务安全预警系统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备受关注的,高速铁路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发展步伐,然而,工务系统作为高铁的基层安全保障系统,更是肩负着重要的安全保障责任,影响高速铁路工务系统安全的因素可以总结为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大方面,它们不仅对铁路安全构成影响,同时又与高铁运输系统中的车务、机务、电务、供电、运输等各个子系统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开发了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使得高铁工务安全工作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次开发实践,系统采用B/S模式,主要开发语言为JSP,服务器采用Apache,数据库采用MySQL、Java语言的开发工具包为J2SE5.0,运行环境为JRE5.0,主要开发工具为MyElicpse,界面设计工具为Dreamweaver。

2 系统设计

2.1开发模式

本文选择采用B/S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最终用户不需要了解太多的计算机使用和开发知识,只需掌握基本的上网技能即可,B/S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利于扩充,由于Web的平台无关性,BS模式结构可以任意扩展,可以从一台服务器、几个用户的工作组级扩展成为拥有成千上万用户的大型系统,只要使用人数未超过设计规模,那么无论新增多少用户,都不需要另外的软件和硬件成本。从安全性的角度上看,B/S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开放的结构模式,并采用TCPIP这一类运用于Internet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来保证。

2.2数据库设计

本文数据库采用MySQL,主要包括10个表:数据字典对照关系表、t_tmanager专家用户表、t _texperts管理员用户表、_notice公告管理表、t_contactus留言管理表、t_ tevaluation_project项目表、t _evaluation_kpi指标表、t_evaluation_project_ex专家项目表、t_tevaluation_project_ex专家项目表、t_evaluation_earlywarning预警表。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工具,本文主要包括系统的外部实体、处理过程、数据存储和系统中的数据流四个组成部分。

2.3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本次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结构化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思路。首先用结构的话分析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点,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提炼出新系统中的主要对象,定义每个对象的角色和相关用例,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画出系统的主要时序图和用例图等。然后根据结构化开发的要求写出需求分析说明书。

从系统整个结构来看,将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分为三大部分:登录模块、专家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1、登录模块设计: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专家和管理员的登录。2、管理员模块设计:

管理员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指标库管理功能、专家管理功能、 系统用户管功能理、评价结果查看功能、预警设置功能、预警查看功能、风险来源查看功能以及数据维护功能。3、专家模块设计:专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项目查看功能、项目打分功能、公告查看功能、留言功能以及个人设置功能。

2.4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1系统总体流程分析:

系统流程主要是从核心数据处理的过程进行的流程分析。首先管理员需进行登录,权限验证成功之后方可进行相关核心功能的体验,包括指标导入、项目、预警设置等。专家登录系统后进行项目信息的浏览,对带评价的项目指标进行打分并将结果提交给评价模块,系统根据每个专家的评价结果给出总评价结果,并将预警结果反馈给管理员。具体流程。

2项目管理子系统流程分析:

首先需要管理员登录,经过验证之后。才能使用项目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首先可以查看已有项目列表表,当选中了某个项目之后,可以查看该项目的具体信息,比如每个专家的打分值和总评估值等。此外还可以新建一个项目。此时需要提交项目的基本信息如等。对已有的项目可以进行修改和操作,为后续的评价打分工作打好基础。

3项目评价子系统流程分析:

专家登录以后,可以查看所有待评价项目,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项目,此时可以查看该项目的名称、负责人等信息,如果专家在本项目里尚有未评级的指标,此时可以选中要评价的指标,然后给出一个评定等级。当一个项目的所有指标都被所有专家评估完毕之后,管理员可以对项目进行模糊评价,此时系统会根据每个专家打的分值和预先设好的预警等级给出最终的模糊评价结果。

2.5评价及预警功能实现

1、专家依据指标评价标准对53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未被打分的指标系统将默认为选择很弱,,填写好的评价信息提交到数据库的单项得分表中保存,然后系统会自动对每个指标的得分结果即各等级的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然后根据业务规则进行权重和得分的计算,输出到评价结果表中。

2、通过专家打分提交结果后,管理员可登陆查询打分情况,管理员需要对项目进行模糊评价时,系统会根据专家评估结果以及预警标准得到最后的预警评估结果,并存到预警结果表中。

3、管理员可通过综合分值及警示灯颜色,判断配评价高速铁路段的安全性,并可通过风险来源查找,查找危险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安全隐患。

3 结论

该系统适用于某段高速铁路某段时间内对工务系统的评价,由于数据来源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因此,评价及预警结果具有时效性。,

通过20名专家运用该系统对某条高铁某工务段相关数据进行评价打分,得到结果如下:

综合评价值:(弱0.0564,较弱0.0564,临界0.3089,较强0.4741,强0.1316)

安全状态:较强,综合预警值:80.4

警示灯; 蓝色

分析结果可知:本段高速铁路工务系统安全状况较安全,可正常通行,相关部门只需采取关注措施,在峰值处进行检测,确保列车安全运行。通过上述适用,证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阳,高自友.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36-40.

[2]赵彤,陈建华,高自友.铁路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2):68-71.

[3]唐建桥.开发铁路运输安全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5,22(4):276-27

安全预评价篇4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以国家为后盾,人们对银行体系有高度信心,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达20%以上.仍有相当大的承受力。居民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总额的60%以上,居民储蓄率相当高,由于这两大因素,使我国的金融风险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必须有一套严密高效的审计预警系统对金融风险加以防范。金融风险审计预警指标体系是指研究金融风险的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审计评价指标组成的指标群。一套高效灵敏的金融风险审计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除从宏观上审计监测金融风险,在把握国际经济总体状态下,关注国内外经济交往,国内经济运行势头,以及货币信贷政策的变动情况。在微观上应着重抓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监测预警。在建立金融风险审计预警指标体系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规范性。即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便于国际间的比较、交流。(2)综合性。即要求所设计的监测预警指标能准确地反映复杂金融风险的程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3)灵敏性。即要求所设计的指标能准确的从指标细微变动中能直接反映瞬息万变的金融风险的发展变化,具有高度的灵敏性。(4)系统性。金融风险审计预警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指标群组成的。(5)可操作性。所选指标要简明适用,要有确切的数据来源,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内容上具有可比性,便于审计对金融风险的监测,易于实施与度量。(6)时效性。所选指标,有关部门能及时统计计算出来,不可与报告期时差太大,以免使决策失去有利时机。

二、金融安全(风险)审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所谓金融风险预警,是指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由各种反映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指标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循环系统中的总枢纽,一旦发生危机,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强烈冲击,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安全(风险)审计预警机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商业银行金融安全(风险)审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部分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预警指标系统。

(一)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指标体系

货币流通中,可能会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或货币供给量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虽然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统一,这种风险的损失会相互抵消一部分,但对存贷差较大的银行来说,货币风险将会严重减少其部分本金。同时,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银行的资金来源将会萎缩。因此,货币风险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建立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指标体系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它主要包括: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货币流动性比率、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增长率之比。这组指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本身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不仅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会导致货币政策的宏观低效率。若货币供应量M2相对于GDP的比例提高,则可能是金融深化的标志,也可能是金融风险增长的先兆。因为M2过快增长一方面意味着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如我国近几年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一旦社会信用中的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可能引起整个银行系统信用的崩溃和秩序的紊乱。如果M2的增长大大超过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则会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国际储备减少,最终诱发对货币投机性的冲击。

(二)反映资本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

资本是每一个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存在的基础,无本经营通常是不能被接受的。资本的缺乏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银行更是如此。虽然银行的经营主要依靠负债,但资本是获取资金的保证。资本的充足率状况不仅可以体现银行的信用程度,维持公众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范商业银行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冲减商业银行经营中所产生的风险损失。鉴于资本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资本风险预警应位居重要地位。它包括四个指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同一借款户贷款余额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其中,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属于安全性的综合指标,是重中之重。它们既反映财务基础,又反映资产的风险状况。比值越大,则资本的安全性越高。政府审计应对其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数额予以高度重视,核心资本不足或连续的资本亏损都可能致使该银行终止经营。按目前的规定,这两项指标应分别大于8%和4%。贷款的集中程度(即后两项指标)是反映贷款投放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其比值越大,说明银行资金贷款越集中,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对任何一家企业的贷款或某一行业的贷款过于集中,都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风险。若风险量分散于许多个客户身上,则商业银行资本运营的安全性会大大提高。

(三)反映信贷收支状况的指标体系

对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金运行和运作状况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若负债远远大于资产,且无良好的投资环境,资金会积存在商业银行内无法生利,从而影响其经营效益和资产生息速度,不利于参与竞争;若资产远远大于负债,则保留于银行内的资金会减少,影响它应付提款尤其是短期流动资金提款的能力。因此,在审计和监测商业银行风险时应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它由五个指标组成:资产流动性比率、存款余额增长率、贷款余额增长率、短期资金贷款比例、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

这组指标体系审计监测的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负债状况和资产状况,其中,信贷资金的资产状况又可分为贷款总量指标和贷款结构指标。它们主要为衡量商业银行调控能力的大小及增减变化提供依据。资产流动性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强弱的指标,对监督和评价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状况,考核银行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储备以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状况进行审计监控和预测,不仅要对其存贷款的流动性及总量增长水平加以监测,还要对其贷款结构进行监测和调节。其中首要的是对居民储蓄的增长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各种储蓄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和消费(或者从另一方面说是储蓄和消费)是否保持了合理的平衡。若储蓄量过大,储蓄增长率过高,势必会影响消费。在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这些资金积压于银行体系中,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及经济形势的稳定,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四)反映国际业务状况的指标体系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体系的国际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原来没有外汇资金的银行开始办理外汇业务。这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国际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从实际操作来看,其风险十分广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当、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交易过程中的舞弊乃至各种细小的通讯技术故障等都可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国际收支、外债规模等的变动都会对其国际业务有所影响,继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国际业务风险的审计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包括: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之比、负债率、偿债率、最后清偿率、外汇余额存贷比例、外汇短期及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外汇借入资金比例、外汇借出资金比例、外汇不良贷款比例。

它们分别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国际业务所面临的宏观金融环境(前五项指标)及体现的具体业务状况(后五项指标),为审计监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警工具。经常项目差额是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指标,若一国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占GDP比重过大,说明该国出口不畅,进口过速增长,国内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对国外资本流入依赖性较强,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第二和第三项指标反映了一国的负债状况。其中,第二项指标反映外债结构,是衡量一国资本流入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其数值越大,表明目前的还债压力越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极易引起债务危机。负债率的高低说明了一国经济在总体上对外债的负担能力,由于外债的还本付息总是要靠提高国内资金积累和控制消费的增长速度来扩大出口以保证支付,因此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负债率过高,势必需要强制压缩消费,提高资金积累率,会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国际公认的负债率的警戒线为50%。偿债率和最后清偿率可用来考察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的潜在要求,其中短期外债占国际储备的临界值为50%。

后五项指标是商业银行在操作具体的国际业务时所需掌握的风险指标。其中,外汇余额存贷比例指商业银行外汇资金运用占其外汇资金来源的比重,它和外汇短期及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一起反映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外汇资金的流动性。前者比重越大,且后者比重越小,说明外汇资金流动性越大。由于国际形势、贷款人或机构所在国家政治局势发生变动或贷款者经营不善,不能如期履约偿付贷款,便形成了外汇不良贷款风险,其风险来源大于国内不良贷款的风险来源。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国际贷款业务时须审慎考察贷款者的信誉、偿债能力及其所在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状况,尽可能规避这类风险。

(五)反映利率风险的指标体系

利率风险指由于利率变化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与价值发生不等量变化而造成商业银行损失收入或资产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进入风险管理的时代,对利率风险的规避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市场利率的波动,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证券的资本损失,还会对商业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利率的上升(或下降)迫使商业银行在出售(或购入)资产时产生巨大资本损失。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长期证券行市趋于下跌,那么所持现金的机会成本将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贷款原定利率如果较低,银行就会蒙受损失,存款资金也可能开始流失;相反,当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上涨,资产购入成本加大,也会存在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商业银行持有的浮动利率负债(或资产)超过其浮动利率资产(或负债),则利率的上升(或下降)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净盈利。具体审计监测指标有实际利率、利率风险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微观角度讲,它对于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等有直接影响;从宏观角度讲,它是资金的供求、物价水平的升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汇率及资本的国际流动的重要经济杠杆。所以,利率是社会资金供求状况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由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推导出的实际利率的监测可以预知债权人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率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所承担的风险,它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若该比率等于l,说明银行收益不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若该比率大于l,说明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收益减少,表现的是负缺口资金;反之,银行收益则增加,表现的是正缺口资金;若该比率小于1,说明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收益增加;反之,则减少。

(六)反映债券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债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筹资手段和投资工具,但同任何金融资产一样,债券也存在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债券市场越捉摸不定,它们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在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转轨时期,债券市场的发展面临考验。而且,证券在市场上价格的变化,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持有证券者若预测到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证券价格则看跌;若预测到企业经营利润上升,证券价格则看涨。通过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的升降,可以预测企业经济活动和利润水平。债券市场风险是由于债券价格、购买力、再投资收益率等的变化而使商业银行资产或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可由债务收益率的标准差、风险系数等指标衡量。这些指标反映了债券市场的总风险、持续期风险和收益再投资风险。其中,持续期是价格波动的最初指标,而基于最终收益率的波动计算而得出系数,可较好地反映债券收益再投资的风险。

(七)反映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若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准备来随时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贷款需求,会引发挤兑风潮或使银行信誉丧失。这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商业银行的损失和在社会上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消除。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各种风险损失发生后的最终表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大体上直接来源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且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活期(短期)负债部分。此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不健全,从事违规交易导致资产损失又无力弥补,从而削减或失去清偿能力,也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建立的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运行状况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有:流动性风险比率、余额存贷比例、库存现金比例、拆入资金比例、拆出资金比例、借入资金比例、备付金比率、总偿付能力。

流动性风险比率是从总体上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该比率越大越好。其他指标则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健全的流动性管理包括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流动性集中控制、在备选方案下对净融资需要的分析、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应急计划。银行应通过资产、负债双管齐下,即通过对负债的管理增强存款的稳定性,减少流动性需求;通过对资产组合结构的调整来适时地满足流动性需求。银行还应该做到融资的多样化――不管是对资金的来源还是在确定负债的到期日长短上。总之,银行应保留充足的流动性资产。

(八)反映经营风险的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高风险行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于管理制度出现漏洞或管理者及员工的不当或犯罪行为等主客观因素致使银行经营成本上升、收益率下降并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此处选取的这组指标体系目的在于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收益及损失状况及其损益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有:存款年平均成本率、负债成本率、应收利息率、贷款收息率、资产利润率、损益指标完成率。

前两项指标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第三到第五项指标反映其收益及损失状况,第六项指标则反映了损益指标的完成情况,它们互相配合,可监测各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和结果。存款年平均成本率及负债成本率的比率越小,说明银行的经营成本越低,相应的收益率就会较高;反之,则表明银行经营管理不善,成本较高。应收利息率和贷款收息率反映了银行应收未收和实收利息的状况。因到期应收未收的利息有可能形成利息损失,造成银行赔息风险,因此收息率的大小就比较重要。第四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商业银行贷款质量越好,回收率越高,遭受损失的风险就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资产利润率和资产损失额(率)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分别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盈利或亏损的程度。资产利润率是一项衡量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的重要指标,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损益指标完成率是对银行整个会计期间经营结果考察的总指标。

当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中某一项指标偏离正常水平,超过警戒值时,就把它当作金融风险将在某一特定期间发出的预警信号。在预警期内,达到警戒值的指标越多,发生风险的概率就越大。其方法是:首先确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所列指标的权数大小,然后将各个预警指标所对应的预警值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发生风险的概率,该比率越大,表明金融风险越大。

安全预评价篇5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用药安全

随着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日益被重视,患者参与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到了高度重视。患者参与的患者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影响患者的参与行为,克服参与的阻碍因素,培养促进患者参与的因素。“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式,为更多人改变的成熟的行为模式。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可以简称为知信行。其基本原理可表示为:信息知识 ,信息,行为改善健康。基础是知识和学习,动力是信念和态度,目标是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建立积极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以及能够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是健康的保健知识和信息,行为改变的动力是信念和态度,为了能主动的改变对健康不利的健康行为和形成有利的健康行为,人们要了解相关的健康的教育知识形成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KAP 知信行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对现实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指导。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各种媒介,各种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大众,帮助人们主动的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形成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行为的习惯。KAP健康教育模式的指导,较传统教育有着自己的优势,传统方式只关注健康的信息传输,患者是否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以及健康行为关注的较少,对健康行为的产生很少能够引起重视。应用 KAP 知信行模式,向大众灌输正确的健康知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信念和态度,同时训练健康相关行为,有助于人们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结合,促使健康行为的建立。

1对象与方法

2010年11月至12月,选取在此期间住院的所有符合条件并愿意接受相关调查和教育的心内科住院患者60名,并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和干预组男性所占比例各为70.0%, 66.7%,女性所占比例各为30.0%,33.3%。考虑到可行性及经济性,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教育手册及PPT课件相结合的手段。所有数据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所得结果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1.1教育手册手册为《内科住院患者参与口服用药安全的简易手册》,是结合相关国外权威网络资源自行编制。手册内容包括:①医生问诊 ②护士配发药 ③服用药物:怎样遵医嘱服药,以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在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出现的用药问题反应给医护人员,怎样将用药问题向医护人员反应。在服药期间要积极发挥家属的作用。

1.2PPT课件其内容与手册一致,内容的表达方式采取动画、生动图片。为加强讲课效果,对患者实行历时25分钟的一对一的讲课。使用对病人实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干预组的患者实行其参加的口服用药的安全性KAP的评估。 仔细分析了干预者在参加问卷调查时反映的问题。在上课之前,提问患者并且对课前知识进行检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使用PPT课件,使用一对一的讲课方式干预那些干预组的患者,针对其存在的薄弱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讲课结束前总结要点。

2结果

因统计发现两组调查对象在新入院时认知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因而采用差值比较。即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出院和住院时患者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总的分差值,在进行差值比较时使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的方法。结果表明,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有显着性差异 (P

表1 对照组和干预组出院时与入院时KAP总得分差值比较(n=30,n=30 )

3经干预评价,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为期一个月的干预,在入院和出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认知,态度和行为水平上都有着显著的增加 (P

参考文献

[1]张鸣明,文进.参与WHO“患者为患者安全”活动,做一个明智的患者.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3-5.

安全预评价篇6

关键词:地测防治水;安全评价;制度建设;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175-02

1 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安全评价报告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指导文件,是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对煤矿企业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的重要依据。安全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和科学方法,辨识与分析煤矿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确保安全评价报告的真实性、严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按照评价报告提出的有效措施和做出的科学结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不重视安全评价的重要作用,个别安全评价不规范,评价人员责任观念淡薄、依法守法意识不强,评价报告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一定程度影响了安全评价作用发挥。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生产标准的逐步提高,加强和深化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显得愈加重要、愈加紧迫。因此,必须从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依法加强煤矿安全评价管理工作,加强提高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效能,为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地测防治水安全评价制度的建设

2.1 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1)评价领导机构。各单位(矿、处、公司)行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战线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战线副总为成员,负责安全评价的领导决策。

(2)评价管理机构。各战线负责人任组长,副总任副组长,有关业务科(区)室人员为成员,负责评价工作的具体管理。

(3)评价执行机构。各战线业务主管科(区)室科(区)长任组长,与评价相关的基层单位队长和技术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专业评价项目的现场安全评价工作。

(4)评价监督机构。由安全副矿长任组长、安全副总任副组长,安全检查部门人员为成员,负责对各项安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评价中存在问题的整改,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奖罚制度。

2.2 预测评价范围和评价等级划分

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一律实行水害安全评价,先评价后施工。

地测防治水评价可采用定性评价,评价结果应划分为安全可控、基本可控和持续改进三个等级。

2.3 预测评价内容

采掘影响范围内的施工层位、顶底板含水层、地质构造、老空区边界、老空区积水量、水压大小、物探异常区、封闭不良钻孔、地表水体、采动裂隙带深(高)度、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防排水设施、通讯设施、防治水设计及措施。

2.4 预测评价的组织和实施

(1)矿井水害安全评价管理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

①地测部门负责采掘工作面的施工进度及防治水工程质量管理,负责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防治水工程设计和措施编制与指导。

②机电运输部门负责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中的供电、排水设施(电缆、水泵、管路)的选型和管理工作。

③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防治水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④调度室负责对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通讯、信息调度、水仓、水沟进行管理。

⑤通风防突部门负责探放水工程施工时对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检查监测和治理工作,并负责探放水各钻场的防灭火工作。

(2)矿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收集采掘工作面和自己部门业务有关的防治水信息,并填写水害评价表,报地测部门汇总。评价表包括以下内容:

①预测判断可能揭露的断层、褶曲、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

②预测判断采掘工作面前方及两侧30米范围内是否存在老空、老巷、各种含水体及导水通道,并对涌水范围、位置及水位、涌水量做出分析判断和危害评价。

③对物探异常区分布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④结合工作面内部及附近钻孔,并参照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中隔水层等厚线图,分析底板隔水层厚度变化,对突水可能性进行分析。

⑤分析预测下一步可能出水点位置、水源、水量变化趋势,并做出危害评价。

⑥根据预测出水位置和水量,对排水设备、设施和排水管路进行排查,评价水泵、排水管路、排水沟、水管、临时水仓等是否满足要求。

⑦针对采掘工作面及开口巷道前方上述各类水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

(3)每月25日前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各生产业务部门参加,对当月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下月评价进行会审。

根据下月的采掘计划,对各采、掘工作面影响范围内的施工层位、涌水量、附近老空区、物探异常区、封闭不良钻孔、地表水、防排水设备、通讯设备等情况逐头逐面进行水害预测安全评价。采掘计划调整,按调整后采掘计划及时补充水害预测安全评价。查出水害隐患和监控重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业务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矿长签字确认,笏凸司。

(4)评价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措施并实行闭合管理。评价结果为安全可控或基本可控的,可边生产边整改隐患;评价结果为持续改进的,要求停止生产或运行,进行隐患整改,隐患整改销号后,通过再次评价达到安全可控或基本可控,方可恢复生产或运行。

2.5 预测评价的监督和考核

要把水害预测评价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抓细、抓实、抓好,彻底解决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清,防治措施不力,技术管理弱化,冒险蛮干的问题。地测防治水管理人员,要把水害预测评价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去做,多深入现场,搜集第一手材料,认真分析,刻苦钻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探测手段,把地质情况分析透彻,预测准确,防范到位,措施得力,有效防止各类水害事故发生。

坚决做到先预测评价后施工,不预测评价不施工。要对预测评价的操作流程、责任分工、绩效考核、奖惩办法等都要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预测评价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1)总工程师负责水害预测安全评价工作,评价出的水害隐患及措施必须落实到人。凡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掘进工作面,生产部门不准发放施工通知单,地测人员不予放线。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采煤工作面不准开帮采煤。生产过程中发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必须立即组织修订防治水方案措施,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核,及时调整水害监控重点。

(2)安全部门对采掘工作面的水害评价和防治水技术方案、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落实,发现没有评价或评价未通过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的采掘工作面,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停止施工。

3 安全评价制度实施效果

通过安全评价,彻底查清存在的隐患、问题和薄弱点,实现了由常规的隐患排查向超前防范治理转移,由重点治理向系统治理转移,由安全补欠治标向本质安全治本转移,努力打造安全可控、本质安全的煤矿地测防治水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评价制度在我公司地测防治水专业经过近六年的施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有效地降低安全生a事故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测防治水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李洋.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防治水安全评价[J].科学与财富,2015(32):82-83.

[2]周鑫光,刘兴发.矿井防治水安全评价应用探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s1):144-145.

安全预评价篇7

【关键词】钻进;风险;安全评价;安全对策

1、引言

钻进作业包括下钻、正常钻进、起钻、换钻头等作业工序,在钻进作业中,由于钻井液的类型选择不当,性能不良,或者由于检查不周,违章操作,处理井下复杂的措施不当及疏忽大意等,常常造成钻具折断、卡钻、井喷等严重后果,致使钻井周期大大延长,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危险,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这样就必须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通过对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识别[1],并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对钻进作业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便查找出隐患,设法消除或控制。

2、安全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与比较

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事故树、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及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等。在选择用何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明确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3、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在认真分析并熟悉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不同的被评价系统,选择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选择过程有所不同,一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4、钻进作业过程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详细分析被评价的系统,明确通过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安全评价需要给出哪些、什么样的安全评价结果,然后应收集尽量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将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被评价的系统能够提供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根据安全评价要达到目标以及所需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安全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对钻进过程选用事故树、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安全评价。

4.1对井喷进行事故树定量评价

通过以上评价方法的比较及评价方法选择的介绍,对井喷采用事故树法进行定量评价。

4.1.1事故树的建立

其中,T-井喷,A1-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A2-井身结构不合理,B1-人的原因,B2-钻井液密度过低,B3-钻井液液柱高度降低,C1-人员失误,X1-起钻抽汲作用,q1=0.001,X2-裂缝和孔隙性碳酸盐岩油气藏,q2=0.002,X3-思想麻痹,q3=0.003,X4-培训不足,q4=0.004,X5-掌握资料不全,q5=0.005,X6-钻遇异常高压层,q6=0.006,X7-钻井液中混入原油,q7=0.007,X8-其他密度小的处理液剂混入,q8=0.008,X9-灌量不足,q9=0.009,X10-钻遇漏失层,q10=0.01,X11-套管下得太短,q11=0.011,X12-地质原因q12=0.012,其中,qi为第i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4.1.2求最小割集

4.1.3结构重要度分析

4.1.4事故树定量分析:

分析:①从结构重要度分析可知:基本事件X1、X2、X6、X7、X8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较大,基本事件X3、X4、X5、X9、X10、X11、X12发生的影响较小。

②从概率重要度分析可知:降低基本事件X1、X2、X6、X7、X8发生概率就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顶事件发生概率,而最不重要、不敏感的是基本事件X3、X4。

③从关键重要度分析可知:基本事件X6、X7、X8不仅发生概率大,而且本身敏感性强,所以它的重要度仍然很高。

4.2对井漏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鉴于以上对安全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及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对井漏和井塌都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4.3 对钻具断落采取“如果……怎么样”的形式进行评价

4.4对卡钻进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5、结论

通过对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比较,并根据钻进作业过程安全评价要达到目标以及所需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对钻进过程井喷、井漏、卡钻等作业风险识别,采用了事故树、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方法来进行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钻进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危害后果和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实现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309-313.

[2]刘希圣.钻井工艺原理(中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7-58.

安全预评价篇8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应用研究;研究展望

一、概念研究

上世纪40年代Aldo Lcopold在对土地功能状况评价中考虑了土地健康的因素,生态安全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开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人们对土地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甚至已经超过了土地生态系统自身承载能力,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学者从土地生态系统结构是否受到破坏,生态功能是否降低定义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张虹波等从保持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动态平衡,内部结构、功能完整,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定义土地生态安全;梁留科等从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角度定义土地生态安全;还有学者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与土地的供给能力定义土地生态安全,即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后代人发展对其的需求。

二、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研究

(一)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1650年西方人文地理学家沃仑·纽斯的《地理通论》中首次提出了人地关系。从地理学角度上讲,人地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人地关系有两大基本原理,一是土地承载力限制与超越原理。人地矛盾主要是指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对土地需求的增加使得土地难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既土地承载力是有限制的,人地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高土地承载力;二是人地关系地域关联互动原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与土地生态环境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关联互动中,即便是来自不同尺度的人地关系系统,每一种层次都是彼此联系、彼此依存的。这时,变动与冲突、互补与协调就成为了人地系统的主要特征,吴传均在上世纪90年代就指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莱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阐述了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揭示出环境安全问题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布伦特兰报告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给出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能力相适应,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在土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谋取发展。只有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作为前提条件,土地的生态安全的研究才更具有意义。

(三)生态经济理论

20世纪80年代国际生态经济学会成立,1989年创办《Ecological Economics》杂志。国内外对生态经济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成就。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均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土地生态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是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实现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内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情况下。反之,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

(一)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土地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了土壤的特质,人类对森林不合理开采改变了陆地水循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被人们提上日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通过借鉴1993年FAO发表的《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中关于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多数学者从土地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张建新在P-S-R框架模型的基础上选取评价指标,对湖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许月卿从自然、经济、社会安全的角度构建小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猫跳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研究;杜忠潮依据P-S-R模型,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和人文影响3方面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高珊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环境、行为和决策三个层面选取指标,研究了生态建设成效。

(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研究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确权的方法有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熵权系数法,部分学者也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李秀霞采用熵权对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实现土地生态安全的合理性建议;徐道炜采用突变级数法研究了福建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综合指数法、物元法等方法是学者们常用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性评价的方法,李明月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对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上世纪60年代,部分学者以研究土地承载力的方法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研究,90年代,人们将生态足迹的方法引入到生态安全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了原有的定量水平和精确程度,生态足迹方法定量化程度高,一般只有很少因素定量评价生态承载力状况。何淑勤等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雅安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研究。

(三)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土地生态预警的目的在于时刻了解系统内部生态安全的综合状况。法国经济学家Alfred Fourile最先阐述了监测预警的思想。HaqueC.Emdad对加拿大红河谷土地资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我国对预警的研究主要在一下几方面,一是概念方面,傅伯杰提出的区域生态环境预警是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后果、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预测和警报;二是研究方法方面,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利用GIS建立土地生态预警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三是评价指标方面,吴冠岑选取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选取预警评价指标,并引入变权理论的概念,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惩罚型变权评价模型并对淮安市进行了实证研究,许学工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和预警研究。

(四)土地生态安全设计研究

生态安全设计,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主要包括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生态因素已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S.Hermann从自然环境角度选取生态约束因素对乡村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设计;赵丹从生态绿当量的角度,对宁国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面,马克明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徐海根等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概念,构建了从区域层次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再到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的研究流程,综合运用迭代法、整数规划方法和地理途径方法等方法设计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格局。

四、研究启示

首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加大对各模型进行基本参数与可信度、准确度的研究。评价方法上将计量模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为土地生态安全设计的研究构建空间模型。

其次,加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设计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生态设计的研究在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目前国内没有明确系统预警指标体系和成熟的理论体系,有关预测误差方面的研究较少,在预警过程中难以及时、准确对预测误差进行修正。且较少进行多种预警方法的综合运用。构建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ojimaD,LavorelS,Graumich.L,ETAL.Teerestrial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the future of land research in IGBP.II[J].global Chang Newsletter Issue,2002(50).

2.张虹波,刘黎明,张军生,朱占强.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J].资源科学,2007(4).

3.梁留科,张运生.我国土地生态安全理论研究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2005(6).

4.WCED.Our Common Futur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5.张建新,邢旭东,刘小娥.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J].湖南地质,2002(2).

6.许月卿,崔丽.小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5).

7.杜忠潮,韩申山.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实证研究——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6).

8.高珊,黄贤金.基于PSR框架的1953-2008年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0(2).

9.李秀霞,张希.基于熵权法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9).

10.徐道炜,刘金福,洪伟,吴承祯.福建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

11.李明月,赖笑娟.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2).

12.何淑勤,郑子成.基于生态足迹的雅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6).

13.Haque C Emad.Risk assessment,emergene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hazards:The case of the 1997 Red River Valley flood[J].Canada.Natural Hazards,2000(2).

14.傅伯杰.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3).

15.江勇,付梅臣.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安市农业生态安全预警[J].农业工程学报,2011(6).

16.吴冠岑,牛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惩罚型变权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淮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5).

17.许学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J].生态学报,1996(5).

18.S.Herrmann,E.Osinski.Plann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rural areas at different spatial using GIS and modeling tool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9.

19.赵丹,李锋,王如松.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宁国市为例[J].生态学,2011(20).

20.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关文彬.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生态学报,2004(4).

安全预评价篇9

郑重声明:

本栏目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直接依据、责任和法律上的依据或者凭证。其所列股票盈利预测及估值均来自券商研报,并不代表本刊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振华科技(000733)

综合得分 99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EPS分别为0.36/0.46/0.59元,公司的业务升级和转型具有可持续性。公司在芯片国产化领域有广阔空间,加之锂电池行业的大爆发,首次覆盖公司并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芯片国产化进程低于预期;公司清退非核心业务的进度低于预期;应收账款风险。

浪潮信息(000977)

综合得分 96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14-16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66元、1.00元和1.47元,对应14-16年的PE分别为57.4倍、38.1倍和25.9倍。维持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导致中低端服务器毛利率快速下降的风险。

深圳华强(000062)

综合得分 97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2014-2016年EPS为0.8、0.81、0.65元,给予2014年22倍PE,对应目标价17.6元,首次覆盖给予“谨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低迷;电商冲击加剧;交易所运营效果低于市场预期。

阳普医疗(300030)

综合得分 98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2014-2016年EPS为0.21/0.31/0.4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5x/44x/30x。公司将进入业绩持续高增长期,后期新产品线丰富。

风险提示

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风险;注册项目审批速度低于预期、新产品上市进度延后风险。

机器人(300024)

综合得分 98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别为0.54元、0.75元、1.01元,对应PE分别为67x、49x、3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军用机器人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维尔利(300190)

综合得分 99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别为0.69元、0.90元、1.11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40倍、31倍和25倍。看好公司长期的发展前景,认为公司战略定位清晰,在传统渗滤液业务的基础上,多领域布局固废处理业务且优先顺序明确,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致毛利率下滑;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并购引起的业绩波动。

盛屯矿业 (600711)

综合得分 99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测算公司2014至2016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12元、0.17元、0.22元,对应PE分别为32.8倍、24.2倍和18.1倍。我们判断随金属价格稳步回升公司业绩拐点已经出现,公司未来有望享受估值和业绩的双升,提高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

矿山经营存在较多的风险,如地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其中很多风险无法回避。

宁波华翔(002048)

综合得分 97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维持2014-2016年EPS:1.15元、1.58元、2.04元,对应的PE分别为:14倍、10倍、8倍。公司不断巩固原有内饰件在国内的优势地位,扩大配套范围,提升市场占有率,海外跟随主机厂建厂,走向国际化道路。

风险提示

海外两家企业亏损,国内汽车行业下滑。

四维图新(002405)

综合得分 96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14、2015年实现营收11.1亿元、14.1亿元,净利润1.29、1.52亿元,EPS0.19元、0.22元的盈利预测。公司与腾讯公司共同推出了车载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趣驾WeDrive”。将有利于推动公司从原来的地图数据提供商向车联网服务商转型,公司的业务也将从更多关注汽车出行服务扩展到基于位置的大数据服务。

风险提示

WeDrive实施过程遭遇的挑战和风险。

国睿科技(600562)

综合得分 97

价值评估

成长评估

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14年、15年和16年EPS分别为0.56、0.76和0.87元,参照可比军工电子类上市公司14年估值53.78X,考虑到大股东潜在的注入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安全预评价篇10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谈明华.浅谈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J].青海电力,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