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26 04:33:22

发票管理制度

发票管理制度篇1

一、各部门对发票实行专人管理,领取发票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财务部设发票管理台帐,由领用人签字。

二、不准转借、转让发票:发票只准本单位的开票人按规定用途使用。

三、发票启用前,应先清点,如有缺联、少份、缺号、错号等问题,应整本退回。

四、填开发票时,应按顺序号,全份复写,并盖单位发票印章。各栏目内容应填写真实、完整,包括客户名称、项目、数量、单位、金额。未填写的大写金额单位应划上“”符号封项;作废的发票应整份保存,并注明“作废”字样。

五、严禁超范围或携往外市使用发票;严禁伪造、涂改、撕毁、挖补、转借、代开、买卖、拆本和单联填写。

六、开具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情况需开红字发票的,必须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或取得对方有效证明。

七、使用发票的部门和个人应妥善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如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用书面报告财务部,再由财务部上报处理。

八、增值税发票的有关特殊规定,按有关相应的规定执行。

发票管理制度篇2

一、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发票管理的现状是发票管理循环管道不闭合,发票管理职责不明确,难以实现系统的发票管理和检查;一些纳税人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视税收法律、法规,利用发票管理上的漏洞,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偷、逃税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但造成了税款的大量流失,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的提高。目前,地税部门在发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层税务机关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虽然对发票从印制、领够、开具、保管、检查、罚款等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对发票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具体的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衔接不畅,使发票管理环节偏松。突出表现在放票把关不太严密,许多发票管理制度得不到贯彻,如发票验旧换新制度、存根联缴销制度、发票管理期限制度、发票填开制度、填开发票登记备查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具体的发票管理办法,发票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且不统一,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发票管理体系。

(二)各级地税机关对发控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税部门对发票管理在思想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地税发票犯不了大错误,不值得花太多的精力,对当前地税发票中存在的制假贩假和使用假发票、白条入帐、拒开发票、不使用发票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日常征管工作中,一部分税务人员对发票控税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错误的认为,税务机关应以征收管理为主,在税款征收入库方面投入的精力大,而在发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日常的征收管理中缺少了发票的监控管理。

(三)地税部门对发票的科学管理滞后。

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采取了许多新的措施,研究制定了不少制度和办法,实施了金税工程,建立了全国协查系统。但对地税普通发票的管理措施还相对滞后,不管是防伪水平,还是检验系统,都与专用发票有很大距离。还没有一套切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严密细致的发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强大快速的真假票检验系统。

(四)发票检查力度跟不上在基层税务机关中没有设立专门的发票管理机构,不能经常性开展发票的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在征收管理工作中,我们只侧重了涉税的检查,而对发票的检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和征收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纳税人有发票违法违章的行为,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全按《税收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或着久拖不办。在发票检查方面,我们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之内部执法责任制度不健全,造成税务机关对发票违法违章行为的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五)个别用票单位内部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

个别用票单位内部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又对《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以及近年来颁发的加强发票管理的规定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内部发票管理的混乱,在工作中分不清哪些行业用国税发票,哪些行业用地税发票,对真假发票识别不准,把“白条”当发票充当原始凭证记帐也时有发生,经常调换发票管理员,几年来用了多少本发票,缴销了多少本发票,经手人是谁不够清楚,这给发票管理和检查带来了很大困难。

(六)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薄弱。

虽然经过多年的税法宣传,但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在一部分纳税人头脑中没有真正形成,“查出来我倒霉,查不出我赚着”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个别纳税人为了达到偷税的目的,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发票大肆偷税。特别是随着金税工程的深入开展,国税发票管理进一步加强,一些制假分子就把目标投向了地税发票是上,具调查,在有的地区地税假发票泛滥相当严重,且有曼延之势。

(七)消费者索取发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实行“以票控税”是要以用票量来反映纳税人的经营收入,让每个消费者都索取发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效果也很明显,但是,由于我们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宣传的广度、深度都不够。至使消费者不能从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经济秩序角度出发积极索取发票,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消费索要发票即是自己的义务更是自己的权利。目前,还有很多消费者索取发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消费后只要方便、快捷、节时、节钱,便一走了之。据调查,在个体私营经济中,消费量较大的餐饮业要票率为40%左右,洗浴业要票率为20%左右,娱乐业要票率为10%,这说明“以票控税”工作的潜力还很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消费者的索票率。

二、加强发票控税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设想

对发票究竟应该怎么管,才能让广大纳税人安全有效地取得和使用发票,也让税务部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票控税,一直是我们地税部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尽管各地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措施单一,效果不明显,未能从根本和源头上解决问题,发票管理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发票管理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发票管理,以确保税收收入的实现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一)加强制度建设,堵塞发票控税管理漏洞。

当务之急,应当及时修订出台新的《发票管理办法》,把近几年来税务机关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使得管理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针对基层发票管理制度落实不严的问题,将发票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的管理,制定具体的发票管理办法。并把发票管理工作与征管质量考核相结合,与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罚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严格落实发票管理制度,把好发票领、用、存的审核和管理关。按照“哪出哪回”的原则,在发票的发售环节,应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发售管理办法和程序,针对不同纳税信誉等级、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纳税人,做好发票的限量发售和验旧换新等发售制度、发票的定期缴销制度和填开发票登记备查制度,在发票发售环节既要方便纳税人依法纳税,又要防止发票泛滥失控,要从源头上预防各类发票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在发票管理环节做好发票的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辅导工作,把发票违法违章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按照“谁的责任谁受罚”的原则,在发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明确岗位责任制,防止发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责任心不强或权利滥用现象的发生。再有,对用票单位和个人也应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制度,如发票管理员制度、发票领购制度、发票填开制度、发票保管制度、发票缴销制度、发票管理奖惩制度等。只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发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发票管理的各个环节衔接畅通和良好循环。

发票管理制度篇3

一、当前卷式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加油站业务发展较快,卷式发票需求量加大,但发票管理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在人方面

1、教育培训不到位。开票员岗前培训,就是领本书自学,上岗考试也只是抄书本,对开票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对发票机的性能掌握肤浅,对发票开具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发票机具有发票最高限额设置功能,但实地访谈,有的加油站对此无人知晓,反映了教育培训的不到位。

2、有的业务部门明知故犯,为扩大销量完成任务,往往只考虑服务经营,满足客户不合理要求,风险意识淡薄,对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够,违规操作开具发票。

3、有的开票员心存侥幸,总觉得无法追查,不惜冒着被开除的风险,为谋蝇头小利有意虚开发票。有的开票员素质不高,开票差错率高,对错开的发票不存档备查,而是一撕了之。有的开票员为图省事,对多种销售业务混开在一张发票。

4、发票监管不力。有的监管者对业务部门的发票违规操作未给予坚决制止,对个人违规行为的处罚不痛不痒。有的监管者监督检查不到位,只注重与税务协调,疏于内部管理,未能从根源上杜绝违规行为。

(二)在发票机方面

1、国家税务部门推广使用发票机的时间不长,发票机品种繁多、规格不一。目前在使用的发票机有Epson、Aisino和方正天赋等多种型号(例如,某地市200多台发票机就有7种型号),品种型号多样的发票机给操作培训、运行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增加了重复成本。

2、有的发票机不能满足发票监管所必需的基本功能,通过实地调研,有的加油站在使用的希诺达发票机没有数据导出和存档记录功能,内控要求的“留下痕迹”做不到。老加油站在用的Epson型号TM-220B发票机功能没有升级,没有发票限额设置功能,存在虚开高额发票的风险。

3、发票机的保养不善,维修不及时。有的加油站发票机长期暴露在多尘日晒的恶劣环境,加速了发票机的老化。发票机的维修存在滞后现象,不能及时维修,通过实地访谈,对发票故障谁来维修,回答不一,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4、与发票机配套的开票软件不成熟,软件的可操作性有待于提高,除了税务部门推出的金税工程,以及企业配置的机打发票系统以外,其他的硬件建设,包括企业ERP系统与金税系统集成功能等尚待进一步完善。

(三)在程序方面

1、对卷式发票制度建设的重视度不够,部分企业对卷式发票的认识不足,当中既有企业人员紧张、监控手段不足的客观原因,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部分管理者认为只要管住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卷式发票管理制度的完善。

2、发票管理职责不明确,零管中心作为加油站的主管部门,对加油站有关员工的发票职责划分不清,甚至出现了开票与核对保管同为一人、客户自开发票现象。除了地市分公司设有专职发票监管员以外,片区与加油站普遍未设立发票监管员。

3、在开票点的具体使用发票流程上,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

(1)在发票领用环节,发票领用应根据业务量经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才可领用限量的空白发票,通过实地查看,发票领用台账没有负责人签字,有的加油站一次就领回一年所开的发票量。

(2)在发票填开环节,不按规定填开发票,卷式发票上没有开票人、客户单位名称,发票机显示屏上的电子发票号码与机里待打印的纸质发票号码不一致,向持IC卡加油客户开具发票。

(3)在发票交接环节,有的加油站交接班时,发票交接流于形式,没有认真交接核对发票,没有按时登记发票起止号,总是在月底集中登记。每日做销售日报表时,对客户不要求开具的发票没有做日报表上报。

(4)在发票保管环节,空白发票未存入保险柜内,发票随意摆放,发票防盗设施形同虚设。根据税务规定,使用卷式发票的电子存根数据,必须妥善保存,确保每一张发票电子存根数据与付款方取得的发票联数据一致。据笔者实地调研,普遍没有做到发票电子存根数据的保存,更谈不上存根联与发票联的一致。

(5)在发票检查环节,检查不够深入,对偏远的山村加油站开票点没有实地检查,发票检查仅限于走过场,一阵风,检查要求也往往是面上带过,蜻蜓点水,对开票网点的发票巡检没有长期化和经常化,难以发现发票管理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

4、部分客户购油不需提供发票,为虚开、多开发票创造了条件。据笔者实地调研,加油零售环节,私家车和摩托车普遍不要求提供发票。部分单位和个人利用此漏洞要求为其多开发票进行财务报帐,对此查处的调查取证,在实际工作中难度大。

二、以规范发票管理为核心,实施人、机、程序三位一体管理新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有人的责任感、法律意识、素质高低问题,有机器设备的问题,也有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具有可操作性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机、程序三者如何切实有效整合一体的问题。怎样才做到三位一体?第一,各级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把人、机、程序三位一体作为发票管理的总框架,综合考虑,共同来抓。第二,以规范发票管理为核心,搞好三个环节的衔接,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如下:

(一)人

对人的管理是第一要素,职责的明确划分和落实到位是规范使用发票的基本保证,对有关员工定好位,明其责,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着重要意义。

1、首先应当明确发票培训员、开票员、核对保管员、运行维护员、发票监管员这五大员的管理职责:

(1)发票培训员应当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发票机的基本操作和整个开票流程,而且应包括与发票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处罚条例,使有关人员认识到发票违规违法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管理需求的提高,发票培训员还应当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2)开票员应当接受过发票管理知识的基本培训,熟练掌握发票机的使用,会开票、查询、汇总、设置机内发票号及发票交接等基本操作,知晓违规开票所应承担的责任。发票必须至少打印客户名称、商品名称类型、开票日期、收款金额和开票单位名称等内容。每月从发票机中导出电子数据、打印汇总数据并粘贴在发票登记簿。

(3)核对保管员应当核对开票信息的真实合规性,加强发票交接号码的日常核对,加强对空白作废发票、发票存根的回收保管,按序存入保险箱内,全面掌握发票领用存数量情况,定期对清点,并登记领用存月报表上报。同时,负责对发票机等设备的日常保养。

(4)运行维护员应当对发票机的正常运行加强维护,切实保障发票机能满足发票管理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保证发票数据的正确生成、可靠存储和安全传递,负责相关开票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使用和售后服务的联系工作,负责记录本管理区域发票机运行状况。

(5)发票监管员应当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督检查主要采取现场察看、与员工访谈、神秘客户暗访等形式,检查发票管理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发票是否存在未按规定领取、开具、收受、保管等情况。日常监督的到位,对管理层的发票检查,就不存在被动式的表面应付现象。

2、其次,五大员在发票管理的角色和作用不同,培训员排第一,先培训后上岗,培训不合格就不能上岗。开票员是重点,发票管理规范是否到位集中体现在开票员的工作中。核对保管员起着复核作用,核对发票的真实性、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开发票的可能性。运行维护员起着后勤保障作用,保证发票机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监管员通过检查、考核和奖惩建议,发挥激励、约束和惩戒作用。

3、最后,注意五大员工作之间的不兼容性和不可缺少性。根据内部控制的相互牵制原则,开票、保管、监管三者是互不兼容的,应相互分离,减少舞弊和差错发生的可能性。五大员缺一不可,少了一员,将会出现短板效应。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加油站人事编制紧缩,五大员不可能全部配齐,但开票员和核对保管员应当在加油站配备,监管员可在加油站的上一层片区管理部门配备,培训员和运行维护员可在更高一层地市公司管理部门配备。

(二)发票机

发票机是发票管理的载体,统一配置标准的发票机,为确保发票规范管理,做好硬件基础。发票机除了应当满足《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GB-18240》外,还着重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是:

1、发票电子数据的导出,卷筒式发票没有纸面存根联,只有电子存根联,发票数据的导出就是将电子存根联数据导出,通过发票后台系统,将电子存根联数据转换成可操作的Excel数据,便于查找、排序、汇总、打印及核对检查。

2、对发票机的最高开票限额(包括单张开票最高限额、退票累计金额限额、发票累计金额限额)的设定,并报税务部门审批,根据实际销售规模,合理设定最高开票限额,对超限额的发票须上一层管理员的授权才能开具,有效规避人为的误操作,规避虚开单张巨额发票的风险。

3、电子数据存储的稳定,发票电子存根数据应视同纸质发票保存5年,保存期满后,需报经税务部门查验后处理。发票机存储器应当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容量至少应满足存储5年的日交易数据。

4、及时对开票软件的升级换代,随着科技进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开票软件的升级换代有助于促进发票规范管理水平的提高。

5、发票开具时间的限制,当发票机的时钟日期超过设定的开票截止日期时,发票机打印不出发票。对于没有夜晚加油业务的加油站,可以限定开票时间。

(三)程序

本文所指的程序包括发票管理制度和开票操作流程,制度完善和流程改善应遵循规范管理的要求,管理制度是应按照国家税务有关规定,针对加油站发票业务制订整个过程的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应当专注于流程中每一个过程点的控制。

1、发票管理制度的完善,应当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从发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总结归纳出来,再借鉴其他企业的做法形成的,具有合法、合理和可行性。

(1)制度内容的完善,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需求的提高,发票管理制度也应随之修改完善。发票管理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只要是有利于规范管理水平的持续发展提高,所有员工都可以对发票制度提出合理建议。在完善具体的制度上,如发票管理培训制度、发票领购制度、发票填开制度、发票核对保管缴销制度、发票机运行维护制度、发票管理检查奖惩制度等等,应当遵循可操作性、公正考核和持续改善原则,确保发票管理的各个环节衔接畅通和良好循环。

(2)制度执行的加强,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保证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强化发票管理考核奖惩是保障发票管理制度执行到位的关键,尤其在发票管理培训制度、发票机运行维护制度和发票管理检查奖惩制度方面亟待加强执行的力度。

2、开票操作流程的改善

(1)以往的开票操作流程是,在加油员人手少、加油忙时,由于加油机和发票机分开间隔远,客户独自到开票室,自报金额和品名给开票员开具发票,给虚开发票提供了可能。

(2)通过发票大检查改进后的操作流程是,加油员加完油时提供销售小票(加油员签章)给客户,注明实际加油金额和品名,客户凭该小票到开票室,交由开票员开票。这种开票流程,还是存在人为操纵虚开发票的缺陷。

(3)比较理想的操作流程是,充分运用ERP系统中信息高度集成共享的优势,从流程的源头上抓起,将加油机管控系统和发票机实施在线联机开票:加油员加完油,客户索取发票时,加油机管控系统及时从加油机上获取应开发票的信息,在ERP系统平台上,管控系统将发票信息无缝连接到发票机上,自动联机打印卷式发票,不需要开票员手工输入加油品种、金额等数据打印发票,提高了开票速度,更重要的是:

①系统在线实时采集管控信息自动打印发票,减少了人为操纵因素,打消了开票员、客户想多开混开发票的念头,基本杜绝了虚开发票,确保规范使用发票。

②自动联机打印的卷式发票附有开票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加油枪号、加油员、管控流水号等信息,为发票的核对、检查提供了依据。

③充分运用ERP系统中信息高度集成共享特点,可实现各地市、各片区、各加油站的卷式发票汇总查询统计功能,为经营管理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发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高校;票据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均明显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然而,从目前一些高校暴露出来的收费问题可以看出,高校的票据管理工作仍须加强。笔者就高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在票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票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

许多高校没有意识到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的一项有效的方法,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如有些高校没设票据专管员专门负责票据的领取、保管、使用和核销工作;有些高校票据的发放随意,结报不及时,票据混用,丢失、毁损、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开票收款不入账等违法现象。

(二)票据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财会领域,人们对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以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所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而目前,多数高校对票据的领用、发放、核销、查询等管理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票据管理员并没有摆脱繁杂的重复性劳动。这样的管理手段已经落后,工作量大,效率低,差错难免,不符合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更不符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三)票据使用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不少高校的票据管理人员未经正规业务培训,对票据的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和相关的税务知识知之甚少,以至于出现填写内容不齐全、字迹模糊不清、随意涂改、上下联次不一致、随意转借票据、开人情发票等现象。还有一些财会人员对高校收入的性质存在模糊认识,分不清何为财政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一般往来款项,对所收到的款项不按票据的使用范围开具,经常出现票据混用、串用等现象。

(四)票据的购、领、缴、存等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一些票据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于职守,在票据的购、领、缴、存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票据购(印)、核销过程中记录不全;票据存根联没有做到专人、专库(柜)管理,随便堆放,票据存根霉变、遗失、毁损等现象时有发生;票据的领用、核销手续不严密,对作废、退费发票处置手续不全,缺乏严密的内部核销控制制度;票据的回收和收缴款不及时,对无法收回的票据处罚力度不够;票据管理人员更替移交不清,责任不明等。

(五)票据的稽核工作有待加强

票据稽核是对票据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复核,是确保票款足额上缴、防止贪污挪用等行为发生的有力保障,是保证正确使用高校收费票据的有效途径。当前,许多高校由于对票据稽核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设置专门的票据稽核岗位(或人员)对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得一些收费员对使用过的票据没有通过稽核就予以核销,对所收款项是否足额上缴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导致收费员收款后票款不缴、收入私吞、私设小金库等贪污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票据管理的新思路

高校票据管理好,对规范高校的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防止“小金库”产生,缩短资金回笼的时间,促进高校资金高效运转,有力地保障学校各项收入的全面实现,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高校票据管理制度

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合法收费、 维护学校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制定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票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如建立健全《收费人员工作制度》、《票据管理员的工作制度》、《收费人员的交款制度》、《票据领用保管管理办法》、《票据缴销管理制度》等。由财务部门负责全校收费票据的管理,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票据的购领、印制、保管、发放、检查、回收、核销等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贯彻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使高校的票据管理有章可循。

(二)推行高校票据电算化管理

引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手段,将票据入库、发放、核销、汇总、查询等全部纳入电脑管理,实现票据管理电算化。这不仅有利于对票据的入库、出库、库存、存根的管理和对票据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汇总,还有利于提高收费票据管理的严密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差错的发生,弥补手工记录的种种不足。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票据管理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如:财政票据管理软件(金财软件系列)、广州小蜜蜂科技公司的T8 票据管理软件、票据管理圣手。它们均能对票据的领购、发放、使用和缴销的各个环节实行即时监管,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并实行台账电算化、智能化管理方式,系统数据库内储存所有票据的情况,方便查询,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逐步实现票据的电算化管理。票据实行电算化管理后将提高票据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使繁琐、复杂的票据管理变得轻松、明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加强票据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管理手册、宣传窗、网站等方式加强对票据使用和管理的政策宣传,通过开展培训会的方式集中讲解学校收费票据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和具体操作规范,使广大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交费索票”的习惯,提高其依法使用发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乱收费、私设“小金库”和票据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财务部门内部要把责任心强、办事认真细致、业务精通的人员安排到票据管理岗位。并建立票据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制度,培训时间要充足,内容要丰富,培训方法要务实,以此提高票据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提高其严格执行票据管理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确保票据的使用、管理规范有序。

(四)加强高校票据的稽核工作

票据稽核是高校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加强对高校票据的稽核工作,才有可能保证各项收入数据的真实、准确。高校票据稽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票据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检查票据的金额大小写是否一致,上下联是否相同。

2.收费票据的金额汇总是否正确,是否全额上缴。财务部门可设一名复核人员对收费员缴回的票据进行复核,以保证各项收入汇总数据的正确性。笔者认为,随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在现有的财务核算软件中增设一个票据管理子模块,专门用于票据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对上缴票据的号码、金额进行分类统计)。方法是:要求会计在每填制一张收入凭证时就将每张票据的号码、金额和开票日期录入其中,或者将多张连续号码、汇总金额随同收入凭证一同录入,这样就可对票据使用和票款的上缴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票据稽核人员可直接对收费员的缴款情况进行审核监督,确保票款全额上缴,防止票款的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发生,促使各项收费收入及时、足额地上缴学校,缩短了资金回笼的时问,可以促进高校资金高效运转。同时,大大提高了票据稽核的工作效率。

3.核查票据的领、销、存数量是否正确,票据存根号码是否连续不断,以保证高校收费票据的安全、完整。

总之,加强高校票据管理对规范高校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防止“小金库”的产生,确保高校各项收入的完整和教学经费的正常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制定一系列的收费票据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票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规范化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科学化、高效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鲜桃。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

[2] 王春雷,陈玉芳。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工作刍议 [J].内江科技,2006(09)。

[3] 许志俊。加强高校收费票据管理规范单位票据管理行为[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2(04)。

发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票据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均明显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然而,从目前一些高校暴露出来的收费问题可以看出,高校的票据管理工作仍须加强。笔者就高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在票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票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

许多高校没有意识到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的一项有效的方法,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如有些高校没设票据专管员专门负责票据的领取、保管、使用和核销工作;有些高校票据的发放随意,结报不及时,票据混用,丢失、毁损、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开票收款不入账等违法现象。

(二)票据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财会领域,人们对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以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所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而目前,多数高校对票据的领用、发放、核销、查询等管理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票据管理员并没有摆脱繁杂的重复性劳动。这样的管理手段已经落后,工作量大,效率低,差错难免,不符合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更不符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三)票据使用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不少高校的票据管理人员未经正规业务培训,对票据的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票据法》和相关的税务知识知之甚少,以至于出现填写内容不齐全、字迹模糊不清、随意涂改、上下联次不一致、随意转借票据、开人情发票等现象。还有一些财会人员对高校收入的性质存在模糊认识,分不清何为财政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一般往来款项,对所收到的款项不按票据的使用范围开具,经常出现票据混用、串用等现象。

(四)票据的购、领、缴、存等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一些票据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于职守,在票据的购、领、缴、存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票据购(印)、核销过程中记录不全;票据存根联没有做到专人、专库(柜)管理,随便堆放,票据存根霉变、遗失、毁损等现象时有发生;票据的领用、核销手续不严密,对作废、退费发票处置手续不全,缺乏严密的内部核销控制制度;票据的回收和收缴款不及时,对无法收回的票据处罚力度不够;票据管理人员更替移交不清,责任不明等。

(五)票据的稽核工作有待加强

票据稽核是对票据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复核,是确保票款足额上缴、防止贪污挪用等行为发生的有力保障,是保证正确使用高校收费票据的有效途径。当前,许多高校由于对票据稽核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设置专门的票据稽核岗位(或人员)对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得一些收费员对使用过的票据没有通过稽核就予以核销,对所收款项是否足额上缴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导致收费员收款后票款不缴、收入私吞、私设小金库等贪污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票据管理的新思路

高校票据管理好,对规范高校的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防止“小金库”产生,缩短资金回笼的时间,促进高校资金高效运转,有力地保障学校各项收入的全面实现,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高校票据管理制度

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合法收费、 维护学校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制定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票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如建立健全《收费人员工作制度》、《票据管理员的工作制度》、《收费人员的交款制度》、《票据领用保管管理办法》、《票据缴销管理制度》等。由财务部门负责全校收费票据的管理,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票据的购领、印制、保管、发放、检查、回收、核销等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贯彻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使高校的票据管理有章可循。

(二)推行高校票据电算化管理

引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手段,将票据入库、发放、核销、汇总、查询等全部纳入电脑管理,实现票据管理电算化。这不仅有利于对票据的入库、出库、库存、存根的管理和对票据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汇总,还有利于提高收费票据管理的严密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差错的发生,弥补手工记录的种种不足。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票据管理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如:财政票据管理软件(金财软件系列)、广州小蜜蜂科技公司的T8 票据管理软件、票据管理圣手。它们均能对票据的领购、发放、使用和缴销的各个环节实行即时监管,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并实行台账电算化、智能化管理方式,系统数据库内储存所有票据的情况,方便查询,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逐步实现票据的电算化管理。票据实行电算化管理后将提高票据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使繁琐、复杂的票据管理变得轻松、明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加强票据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管理手册、宣传窗、网站等方式加强对票据使用和管理的政策宣传,通过开展培训会的方式集中讲解学校收费票据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和具体操作规范,使广大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交费索票”的习惯,提高其依法使用发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乱收费、私设“小金库”和票据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财务部门内部要把责任心强、办事认真细致、业务精通的人员安排到票据管理岗位。并建立票据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制度,培训时间要充足,内容要丰富,培训方法要务实,以此提高票据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提高其严格执行票据管理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确保票据的使用、管理规范有序。

(四)加强高校票据的稽核工作

票据稽核是高校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加强对高校票据的稽核工作,才有可能保证各项收入数据的真实、准确。高校票据稽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票据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检查票据的金额大小写是否一致,上下联是否相同。

2.收费票据的金额汇总是否正确,是否全额上缴。财务部门可设一名复核人员对收费员缴回的票据进行复核,以保证各项收入汇总数据的正确性。笔者认为,随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在现有的财务核算软件中增设一个票据管理子模块,专门用于票据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对上缴票据的号码、金额进行分类统计)。方法是:要求会计在每填制一张收入凭证时就将每张票据的号码、金额和开票日期录入其中,或者将多张连续号码、汇总金额随同收入凭证一同录入,这样就可对票据使用和票款的上缴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票据稽核人员可直接对收费员的缴款情况进行审核监督,确保票款全额上缴,防止票款的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发生,促使各项收费收入及时、足额地上缴学校,缩短了资金回笼的时问,可以促进高校资金高效运转。同时,大大提高了票据稽核的工作效率。

3.核查票据的领、销、存数量是否正确,票据存根号码是否连续不断,以保证高校收费票据的安全、完整。

总之,加强高校票据管理对规范高校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防止“小金库”的产生,确保高校各项收入的完整和教学经费的正常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制定一系列的收费票据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票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规范化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科学化、高效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鲜桃.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

[2] 王春雷,陈玉芳.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工作刍议 [J].内江科技,2006(09).

[3] 许志俊.加强高校收费票据管理规范单位票据管理行为[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2(04).

发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机构 财务管理 影响

也称“白鸽票”,是一种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或者敛财所发行的凭证。详细来说,是一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为了积累更多的社会公益资金而特许发行、在法律的保障下去销售购买、最后按照的规则而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我国在1987年首次发行,当年收入仅达1739.50万元。后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和人们意识的改变,事业也逐渐扩大并且呈现了稳步上升的局面,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仅仅是2014年这一年之中,我国的总销量为3823亿元,比2013年多了730亿元。根据公益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所有的公益金除了用在社会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之外,还用于我国所有地区的社会保障基金和其他的公益事业。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事业的监督上来,促进机构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发展。

一、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首次发行,是在1987年。1994年,国务院明确了的发行权和主管机关:发行批准权由国务院决定,的主管机关则交给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的时候,国家财政部将的管理权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手中全面接管过来。到了2009年,我国颁布的《管理条例》更加明确了这一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2002年之前,由于机构是属于事业单位,所以机构的财务制度都是按照执业单位的内容所执行,按照一般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在2002年之后,也就是由我国财政部门接管事业之后,为了让机构的财务行为更加具有规范性,为了更好地反应我国的行业特点,所以我国制定了首部针对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并从颁布的当年开始正式执行。

施行《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于推动我国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该办法的实行过程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说:代销者经费因列支而夸大了业务费收入;固定资产购置与折旧列支的矛盾;预决算纳入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预决算,影响对资金状况的监督;我国每一个省的执行政策标准和内容尺度都达不到统一,对行业的监管造成了阻碍。

我国从2009年开始,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每一年的增幅都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单单是2014年,我国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823亿元。在世界杯期间,我国的体彩总销量大幅度上升,2014年我国的体彩销量达到1764亿元,增速高达百分之三十一点五。随着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随着《管理条例》、《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益金管理办法》的陆续颁布与实施,让我国的行业在法律上不再是无法可依的状态。而因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实施,奠定了我国制定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法律以及政策依据。在机构的翘首以待中,我国国务院财政部在2012年年底颁布了《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从2013年开始正式施行。在2014年初,又颁布了《机构会计制度》。

二、对于新旧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比较

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和以前的《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最大。

(一)新旧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不同

《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制定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的通知》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而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则是根据《管理条例》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制定的。相比较而言,后者所依据的法律级次更高,制度更新,紧跟时展节奏。

(二)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内容和结构都基本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相对于之前旧的机构管理办法,做到了精简内容。将其中“奖金管理”的相关内容移到了《发行销售管理办法》中。这样的做法,使得行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突出,强调了机构执行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制度的要求。

(三)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提升了机构的预算级次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机构作为一级预算单位管理,单位预算和决算均不纳入其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和预决算,直接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这个规定让的资金管理受到了更大的监督力度,让行业的各类信息的透明化加强,使得机构能够依法接受社会公众、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有效监督。

(四)《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修订了部分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

《机构管理办法》修订了代销者代销费、固定资产购置、结转结余等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明晰明确了机构的收、支、余关系,促进了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全面了解,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五)《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于风险的防控措施

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里面增加了“兑换周转金”和“发行销售风险基金”等专用基金科目的设置和核算要求,通过设立这些风险防控措施,可以增强对机构的风险管理。

三、《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家颁布新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各级机构的财务管理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个机构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新的《机构管理办法》,了解里面的内容并且严格遵守。对于《机构财务管理办法》里面规定不明确的内容,则要遵守《机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相关规定来进行处理。机构还要在熟悉了解《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内容之后,找出执行《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分析之后想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结转结余处理方式的改变对福利基金的影响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机构的结转结余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结余”和“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结转资金一般情况下是结转之后的下一年继续使用,而职工的所有福利基金都必须从“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结余”中计提。结转结余处理方式的改变,对于那些收入情况差或者根本没有经营收入的机构来说,势必会降低员工的福利基金。

(二)《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的基金计提方式对于业务费的影响

《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有这样两项基金计提方式:“兑奖周转金”和“发行销售风险基金”。这两项基金计提直接影响了机构年度可使用的业务费额度,会加深一些业务费比较少的机构的资金压力。

四、对于完善《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一些建议

首先,想要保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管,财政部应该加强对地方监管部门和机构的培训,只有各地都明白了制度的内容,才能方便监管过程中出现误差。

其次,《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规范机构的财务行为,而对于机构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却起不了完全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在2014年,我国通过多次的专家研讨和调研工作,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机构以及其业务的特殊性,为机构和基金的核算统一制定了一套会计制度。这一新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我国机构的管理。

另外,我国还需要设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财务报表体系,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行业财务报告体系。

总之,《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实施,对我国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只有处理解决好其中的问题,全面了解其中的内容,引入机构自己的思考,才能够顺利贯彻该办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孟丽君.《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解读及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3(7).

[2]白萍.浅谈《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J].新财经(理论版),2013(3).

[3]翟金扣.行业会计规章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思路[J].管理学家,2008(11).

[4]王素英.民政部:着力加强福利管理工作[J].社会福利,2010(8).

发票管理制度篇7

一、普通发票的管理现状

现行增值税普通发票主要有商业销售发票、农产品销售(收购)发票、工业发票、机动车销售发票和修理修配发票等形式,虽然普通发票的种类多种多样,但其管理远远比不上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一般纳税人的普通发票已经实行了电子开票,但小规模纳税人仍实行手写发票,对个体采取的定额发票,手写发票没有任何的加密措施。因此,这就给普通发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漏洞,普通发票相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更难管理。主要原因:一是普通发票的用户绝大部分是个人消费者,索票意识不强,用票率很低;二是对普通发票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认识不充分。个别地区的税务部门,个别税收征管人员有一种错误心态,认为抓不抓普通发票工作,对税收大局影响不大。三是代开发票问题。由于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时,税务机关当场对代开业务的真实性很难进行审核,造成代开发票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税部门的声誉。

在现今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对普通发票的管理力度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弱化了发票管理的整体严肃性。从当前的税收征管情况来看,逃避普通发票管理,或利用普通发票进行偷逃税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着。不法经营者为逃避纳税义务,采取不开发票、大头小尾、单联填开等违法手段逃避普通发票管理,更有甚者,买假用假、套购倒卖发票,造成税收的大量流失和管理难度加大。这不仅严重违反发票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而且还扰乱了增值税和所得税据以征税的税基。

二、普通发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上的欠缺。一是重增值税专用发票轻普通发票。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必须事前自己提出申请,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担保人,税务机关工作人必须两人以上到纳税人经营地进行认定,看其是否具备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条件,方能供给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普通发票则是凡取得了工商执照,在办理税务登记时,一律同时办理普通发票购买证,不管其是否具备使用普通发票的条件。二是改版发票不够慎重。在改版发票上存在盲目性和无计划性。发票应考虑长期性,而且全国应统一。由于多次改版,管票部门有时考虑为了减少本部门的损失,在即将换版前通知税务所多卖普通发票,以减少单位的损失,从而忽略了对普通发票的管理,以致造成不良后果。三是税务机关审核调查困难。由于普通发票销售量大,给审核和检查带来困难。平时的审核检查多半都是就票审票。对其真实性无从考证,如果纳税人是蓄意要进行偷税,则早已作好了应付检查的准备,这就更增加了检查难度,况且税务所管理人员不可能对发票逐笔进行内查外调,所以偷税者大都存有侥幸心理。

(二)纳税人的问题。一是违规开具发票。有的发票联据实金额开具给对方企业,而存根联和记账联却按照小金额写上个人姓名,不但造成偷税,而且让税务机关难以查实是否是大头小尾;发票的提供方和索要方相互利用,篡改经济业务内容,把不能报销列支的支出开成可以报销列支的项目;有的甚至迎合消费者的需要,随意增大所开具发票的金额。二是以收据代替发票。普通收据在市场上随便销售,一些商店借公民税收法律知识淡薄之机,收取营业款项时开具普通收据,帐外经营,偷漏税款。三是不开发票。为了逃避纳税义务,有些商贩在消费者不索要发票时就正中下怀,在消费者索要发票时就推三推四,要么讲暂时没有发票,维修可以凭借收据,要么商量不要发票可以便宜一点等,对于零售环节,存在不少采取不开具发票的方式来减少纳税义务。三是违规代开发票。一些业户,出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不办证,没有固定的经营项目和经营地点,业务多以现金交易,一般不需要发票,税务部门难以监督管理。只有在需要发票时,才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也有一些办证的企业在所得税申报时,发现应缴所得税基数较大,便想法设法,到税务部门代开一部分发票,加大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三)消费者方面的问题。生活中,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的意识和自觉性不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不用报帐的消费者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不能报帐,许多消费者感到有票无票都无所谓,没有形成良好的维权意识,当所购商品不合格或消费后受到损害而发生纠纷时,不能凭发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即使索要发票,纳税人给开张白条也能打发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部分经营者不按规定使用发票。

三、完善普通发票的管理对策

对普通发票的管理,各级各部门始终没有放松管理,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比如一年一度的发票专项清理活动,但成效甚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加强部门联动,加大事前对发票的宣传教育力度。发票应用广泛,涉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升发票的管理水平和唤起公民在发票方面的维权意识不仅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促进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对推进整个社会税收法制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税法宣传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注重联合地税、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长期的宣传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足够支持;其次,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印发宣传手册,明白纸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把税收政策和发票管理办法送到千家万户,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再次,在发票教育方面,可以对新办登记的纳税人建立税法及发票培训制度,进行普通发票的开具、使用及日常保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税法的遵从度。

(二)加快推行税控收款机开具发票。一是在大型超市、商场推行税控收款机专用发票。在统一核算的大型商场、超市,全面推行使用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税控收款机开具发票。二是在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业户比较集中的综合性市场、专业市场和商业街,推广应用“一机多户”计算机开票系统或“一机多户”税控收款机。国税部门应积极与市场管理部门搞好密切配合,由市场管理部门协助国税部门搞好市场税收和普通发票的管理工作,准确地反映业户经营情况,为税务机关提供科学合理的征税依据。

(三)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发票管理。目前全国普通发票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实行剪贴式发票;二是推行定额发票;三是实行背涂干式复写一次性脱落发票;四是推行“刮刮奖”和抽奖发票;五是推行税控收款机,使用卷筒式发票。就我市而言,除了上面提到的推行税控收款机,在发票的管理上,应在即开即奖的基础上,在所有开具的普通发票中开展摇奖活动。通过公开摇奖和提高奖金金额的方法来刺激消费者索要发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扩大发票的使用面,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掌握业户的真实经营情况。同时,对普通发票违法违章行为实行举报奖励。对拒绝开具普通发票、虚开普通发票、开具假普通发票等违法违章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我市应适当提高举报奖金,刺激举报的积极性,并对违法违章者按规定予以处罚。

(四)探索实行凭票退税制度,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积极性。增值税的最终负担者是消费者,从增值税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看,消费者购货所支付的增值税是没有扣除的,所以,发票对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索不索取发票,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这就为纳税人逃避税收成为可能。现在不少地方实行发票抽奖等鼓励消费者索要发票的办法,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被提了起来,发票使用量倍增,增加了税收。但这毕竟是部分地区的部分办法,要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很有必要在全国实行凭票退税制度。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只要取得发票,即可凭发票到财政部门申请按比例退税,这样,必将极大地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索要发票的积极性,使消费者和纳税人之间建立了相互制约的监控机制,将有效地防止纳税人在零售环节不开具发票逃避税收的现象,还可培养我国公民购买商品索要发票的习惯。对于凭票申请退税的期间、时限、条件及退税比例,管理退税部门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按照目前刺激消费的经济现状,退税也是增加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一种方法。凭票退税制度,在一些国家已经实行,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发票管理制度篇8

一、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内部控制的背景

收费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物价、税务等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它对私设账簿、账外设账等“小金库”违法、违纪、舞弊行为起到相当有效的预防与防治作用,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近年来,高校经济活动频繁、经济成分多元化,高校收费票据的种类和开具内容都日趋增多,对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日益重要。

1992年9月,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公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下文称“COSO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内部控制目标是帮助企业奔向经营目标、完成使命和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运用到我国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工作中,就是要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手段,规范高校收费票据的管理流程,规避高校的财务风险,预防“小金库”等财务舞弊,保障高校资金健康、安全地运转。

二、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现状

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是博弈双方进行博弈的规则,其本身也是经过反复博弈形成的产物;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制度的定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制度”一词的“制”具有约束、管束之意,“度”具有尺度、标准之意,说明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标准。综上对制度的认识,笔者认为制度本身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它要求一定范围内的成员办理事项必须要共同遵守。既然如此,制度的执行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若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势必破坏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具体到当前的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工作中,高校的内部控制环境和票据管理制度执行力的现状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一)票据管理工作流程不完善

由于对票据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思想上重视不够这一根本原因所致,加之其他事项如会计核算、综合管理、预算编制、决算分析等工作量庞大,很多高校并没有按照收费票据管理的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票据管理工作流程。据笔者了解,许多高校在票据的购领、保管、发出、缴销设立了工作流程,但是在入库、内部缴验及核销方面并没有设立相关的工作流程,内部控制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收费票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二)票据管理岗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很多高校对票据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思想上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在票据的购领、入库、保管、发出、收回、内部缴验、核销、缴销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将岗位不相容制度落实到位。其中,在票据发出环节,各使用部门的领用人员多为非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也没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会导致错误使用票据种类、填开超出规定范围的内容,甚至故意虚开票据。这就导致学校财务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缴验票据时出现违规票据。部分高校还存在票据催缴环节落实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资金回笼滞后。这些都会对学校资金流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学校领导层以会计信息为依据的决策。

(三)票据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形势下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财会领域;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发展,高校自身也积极拓展业务,微观经济也随之发展,经济活动已无法靠手工进行管理。所以人们早已对会计电算化达成共识。但是,可能由于票据管理意识淡薄,跟不上时代要求等原因,目前有很多高校并未将电算化手段应用于票据管理工作,仍采用手工管理的方法。也有许多高校已经启用票据管理系统,但系统功能还远远不够强大。以南京某高校为例,可以在票据管理系统中保存已发出票据的本号、起讫编号、领用人的部门及姓名,但还缺乏对领用时间、归还时间以及预开性票据管理的功能。此外,许多已推行会计电算化的高校中,票据管理系统没有和财务管理系统、收费系统等做到很好的结合,在票据核销环节,核销员还要将已入账票据的凭证号一张一张地输入票据管理系统,效率低、工作量大,也容易造成人为的差错。总之,现行票据管理手段的现状总体落后,不仅直接降低票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而且违背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高校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

三、收费票据在会计核算中的风险

上文提到,COSO框架中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COSO委员会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2013年5月了新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下文称“新框架”),在2011年12月的新框架征求意见稿中,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收费票据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预开性票据带来的财务风险。预开票据,又称见票付款,是指付款单位要求收款单位先开票据,收到票据后再付款的行为。这种行为在高校中常见于科研经费,为避免影响经费不能及时到达而产生。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风险和监管难度,原因是预开的票据脱离了学校控制,若对方款项因故不能及时到账,就会造成拖延,不仅不符合会计制度中的及时性原则,而且有悖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收付实现制原则(2012年4月1日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部分行业可以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且很容易造成票据丢失,若学校开出数量可观的金额的票据游离在学校视线之外,在学校会计账簿中也没有反映,这就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也降低了监管的执行力。

四、提高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现状的认识,笔者认为,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并非觉悟和意识的问题,而是制度与流程的脱节,有效的制度并非写在墙上,或是一纸文书,而是要镶嵌在工作的流程中,成为不可绕过的一环。在这样的前提下,管理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应用信息化管理方法与手段,将票据入库、保管、发放、核销、缴验、汇总、查询等全部纳入票据系统的管理,但是系统的管理功能还不够强大,尤其是在核销环节还不能与财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这样,有可能因为核销员录入时的差错导致票据系统显示的信息与财务账上的信息不能完全吻合,也无法通过系统排查出错误的出处。高校财务部门应当与软件公司进行商讨,建立功能更为强大的票据管理系统,尽量使用与本单位财务管理系统同一公司的票据管理系统,通过编程建立起缴费系统、收费票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三者无缝整合的系统平台,实现从收费项目的申报开始直至票据归档、凭证入账的缴费信息、票据信息、凭证信息互通互查,这样,票据系统提供的信息与账面信息可以吻合起来,这不仅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差错的发生,使得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也能将票据管理人员,尤其是票据核销员解放出来。对于提到的预开性票据,也应纳入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教职工根据已申报的收费项从网上申请预开票据,登录系统后首先进入申请承诺书界面,写明归还款项或票据原件的时间,申明逾期不归还时同意财务处自行从相应的经费扣除相应的金额,以抵偿相应金额的款项。财务人员在线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财务系统自动生成应收账款的记账凭证,复核人员在系统上对凭证进行复核,之后,出纳对已经审核通过的预开票据进行打印或手开,并标识该请求取票的时间,申请人根据预约的提示携带本人签字的纸质申请承诺书及其他相关纸质文件进行票据的领取。这样,有效控制了相关的财务风险、保证了票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弥补手工作业的种种不足,更适应当前形势下高校会计核算精细化和财务管理专业化的需要。部分设想如图1、图2(图1为高校学费收费及机打学费票据管理的流程;图2为高校各类其他收费及其机打/手工收费票据管理的流程)。

发票管理制度篇9

(一)关于的两个认识误区

1.与。购买是心存侥幸的心理支配下的消费行为。讲究“双赢”,所谓“双赢”,指双方都得到一种收益,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它建立在双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相比之下,的双方则是非理性的,可能会带给双方一种快感,但享受这种快感的时候,可能正在损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双方都没有赢,即不是“双赢”。而现行的制度采取的是一种“双赢”规则,绝不同于。

2.与投资。许多人认为,购买如同选择股票一样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但理性投资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而的成本超过了平均收益,无法弥补持续投入的成本,购买不能算“投资”,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资”。贾康(2001)认为,购买表面上与投资同样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处,但是,从严格定义上来说,它不是投资,因为它既不像股票那样代表股东的实际权益,也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始终依赖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具有“”性质的筹资工具。它既为国家筹集一定的资金,又能满足大家追求刺激、悬念的心理特点。

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不同,购买强调累积效应。对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人说,可能一直在“赔钱”,但购买收入对弥补国家财力不足,帮助亟需资金的个人或单位来说,是一种累积效应。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消费者购买是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更多强调奉献与爱心。因此,与其说购买是投资,不如说是一种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投入。

(二)的消费者效用分析

按照传统经济学观点,人都是风险规避的,而购买这种投机性很强的风险偏好行为似乎与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原则是相悖的。实际上,这是因为购买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决定的消费者效用的特殊性所导致的。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与其财富的支出占总财富的数量是相关的(武永胜,2001)。在可接受的财富支出范围内,买的“机会成本”很低,消费者不需要下太大的决心,却拥有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从而获得消费效用的增加。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称为“偏好风险”型消费者。因此,在一定的风险控制范围内,消费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购买,这样可以带来消费效用的变化。具体来说,购买产生的消费效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期潜在收益水平的心理愉悦。对购买者来说,提供了可能存在的、一定概率的获奖机会。在幸运心理作用下,购买者对潜在收益水平(单位的平均收益乘以中奖概率)的预期总是大于“理性”水平,这种对额外收益的预期或者说憧憬,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效应。

第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靠消费者的“运气”,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娱乐。许多消费者购买,并不很在乎是否中奖,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娱乐活动,以求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心理满足。不仅如此,玩法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数人娱乐需要的大众游戏。

第三,还能满足消费者一些非经济性的心理需要。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各种非经济性的需求如慈善心理等将逐渐增加。福利等可以使消费者通过资助困难阶层得到宽慰,从而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很多购买者也的确是出于爱心去购买福利的,他们把这看作是对国家的公益事业的贡献。

(三)的社会、经济效应

随着“经济”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效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的发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发行为政府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筹资手段,能使政府在必要时有效地筹集广大居民手中的“闲散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这部分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解决残疾人以及孤老弱者的生活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的发行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销售额每年约为8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返奖率达55%,相当于筹集了40亿元左右的建设和发展资金,并向市场投放了60亿元左右的消费资金。而且,的发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在销售期间,当地的印刷业、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认识对社会、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有许多弊端,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如的过度发展助长了人们投机心理,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使消费者更愿意作此类不劳而获的风险投机而不愿去通过辛苦的劳动致富;会产生挤出效应,业作为一种政府筹资手段,把分散在彩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用于公共支出,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当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与其积极影响相比,是有限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其健康发展。

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进程过快,许多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市场很不完善,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市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市场各地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缺少一个根本性的政策法规,使许多纠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次,出现了的灰色副业。比如销售信息资料、技艺书籍和模拟摇奖器等;再次,在发行管理等方面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发展形成了资金流失的漏洞,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平衡。要完善我国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调整发行规模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同一般商品市场不同,市场上,价格一般由事先固定的面额决定,不具有事后调整功能,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规模就成为调节市场均衡的唯一通道。因此,合理调整我国发行规模,使其稳步扩大,就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发行规模包括“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前者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发行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规模的最大可能限度;后者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销售的实际数量。一般来说,“实际规模”总是小于“潜在规模”,两者的差距取决于收益的税收水平、发行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市场营销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潜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方面越适合市场的客观需要,“实际规模”就越大,两者间的差距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合理调整发行规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发行的实际规模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杨建龙(1999)认为,这是由我国严格的额度控制造成的。目前人民银行对发行进行严格的额度控制,每一年度的发行计划必须经过人民银行核准后方可在全国发行。虽然发行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很小范围内超额发行,但受制于额度管理的行政压力,扩大发行的空间很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取消发行的额度限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为稳妥起见,也可以考虑在近期内逐年放宽额度,直到最终额度规模与潜在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放弃额度管理。根据杨建龙(1999)的测算,以1998年度的63亿发行规模为起点,每年以30%的增长幅度扩大发行规模的额度,到2005年,额度规模就基本接近“潜在规模”水平,这时候我们放弃额度管理就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当然,放弃额度控制,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扩大发行规模,而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水平及时、合理地调整发行额度,并不断完善发行管理体制和丰富市场营销方式。

(二)规范管理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世界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目前市场发展的主要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在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很不规范。我国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市场越发展,其负面效应就越大。因此,只有规范对市场的管理,“经济”才可能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效应。对市场规范管理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法规制度。目前,我国的发行、收益金的使用及违规的认定和处罚等都没有统一的法规,这既不利于发行单位具体操作,也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因此,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法》、《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当务之急是要统一的《发行与销售管理办法》、《发行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以明确市场的管理体制、经营组织结构等,使我国“经济”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逐步建立有序的市场。

第二,明确管理机构。我国当前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多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发行管理的混乱。国家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的发行。可以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建立国家管理局,在各地分设监管办公室,负责监管各地市场。这样使得发行与管理完全分离,理顺了监管关系。另外,为了统管全国行业,垄断经营,可以在国家管理局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国家总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市场,这样既便于监管部门监管,又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的协调和自律。

第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实行“政事分离”,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对市场的监管。相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权力与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财政监管部门应指定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按照实际需要,定期或专项对发售、资金管理与使用进行审计。要督促发售部门公开销售、设奖、兑奖,公证机关要积极参与监督。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同时注意政府部门不得参与销售经营活动和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康发展的动力

提高发行收入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发行销售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是促进业健康发展的动力。资金是通过发行而获得的资金净收益,它是销售总额减去返还给中奖者的奖金和发行成本外的全部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对地方,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二是正确使用,即在资金投向正确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浪费。随着的统一发行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资金的使用涵盖了从资金的入账到分配、使用、审计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整个资金流动过程中,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福利资金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滥用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体系约束而造成的。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主要是做好资助计划、内部控制、跟踪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要从根本上杜绝乱用、滥用资金的现象。

第二,建立资金使用的申请与审计制度。要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必须建立申请与审计制度。具体来说,每年有资格申请资金资助的部门都要提出资助申请,申请中不仅注明申请额度还要有资助项目的详细清单,资金管理中心组织资金预算部和项目评审部对申请进行评审,保证资金的投向正确。评审结果一份送到资金审批部作为资金批复的基础,另一份送到资金审计部作为资金实际使用的审计依据。资金审计部门则要根据资金的投放,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乱用。

第三,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资金的审计与监管是属于内部常规的监督体系,对于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但仅有资金监管中心的监督还不够,它还需要社会的公开监督,毕竟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金。笔者认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潜力很大,应多加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它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工具,向公众及时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武永胜.的经济学分析[j].投资与证券(2)

[2] 李伯乔,侯汉杰.我国业的法律规制初探[j].学术论坛,2000,(2).

[3] 刘春林,施建军.论的误区[j].消费经济,2000,(5)

发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财政电子票据;票据管理;财政票据改革

一、天津财政票据管理现状

近年来,天津财政部门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为契机,将财政票据管理与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紧密结合,采取了建立清单机制、规范管理行为;理顺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服务;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成效;加强监督检查,严行监管职责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强规范财政票据管理,进一步提高“以票管费”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随着管理不断加强,财政票据使用越来越规范,“以票控费”作用凸显,但是,财政票据管理使用中暴露的问题依旧不容忽视:票据领用单位管理缺失,存在超范围违规使用现象;财政部门票据管理手段传统单一,主要依托票据领发环节对旧票存根的人工审验和核销实现监管,管理约束力不够,已不能适应财政票据发展需要;管理措施还不能对用票单位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对于违规单位的后续整改监督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票据种类依然较多,公益事业性捐赠票据、医疗收费票据等票据的规格、内容、管理形式等方面不能适应执收单位使用管理需求。面对财政票据使用管理中反映的问题,天津财政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规范财政票据管理:加大财政票据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规范票据种类、规格,满足用票单位需求;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强化财政票据管理的权威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票据管理方式的漏洞,必须有针对性地改革现行票据管理方式,从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堵住漏洞,实现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实现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的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措施,是解决财政票据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票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根本途径。

二、加强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的意义和改革的目标

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是按照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和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要求,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完善和推广运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票据管理功能,实现电子开票、自动核销、信息共享、强化监督、高效便民,充分发挥财政票据“以票管收”的作用。

(一)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的意义

1.票据电子化充分发挥了财政票据“以票控收,以票促收”的作用,实现对收费和非税收入资金源头的监管,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对规范财政票据使用行为,充分发挥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的作用,从源头制止乱收费,规范部门收费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票据电子化系统中可以实时掌握非税收入收取情况,执收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缴存财政情况,堵住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漏洞,避免了收入的流失,确保应收尽收,促进非税收入的增长。通过事先设定录入的收费科目、标准,将监督窗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乱收费发生,而且通过对票据往来资金有效监控,为预防“小金库”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2.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财政票据监管的效率和时效性。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手段,对财政票据购领、登记、发放、出库、使用、上缴、核销等实行全程监管,有效监督财政票据的流向、使用和管理,财政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规模、收入进度、往来资金等情况,大大提高了票据电子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财政电子票据管理解决了传统纸质财政票据印制成本高、开具效率低、管理不规范、不便于监督检查等问题。规范财政票据的种类和式样是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电子化改革,规范财政票据种类、统一式样,进而实现电子票据管理,能够彻底解决财政票据印制成本高、开具效率低、流转速度慢、核销周期长等问题。

4.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助于创新财政票据监管模式,全面提升财政票据监管水平和效率,夯实财政基础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互联网+”思维,为管理部门实现互通联动及财政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手段,创新财政票据管理模式,实施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实现财政电子票据开具、管理、传输、查询、存储、报销入账和社会化应用等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化控制,从而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财政票据管理体系是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鉴于天津财政票据管理现状,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急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财政票据全部纳入系统管理。使用通用机打票据,废除传统的手工票据,保留极少数专用票据,严格控制定额票据,除学校、医院等少数单位使用自己的系统,其他所有用票单位全部实行实时网络开票(包括往来资金结算票据)。

2.实现规范项目、系统开票、自动核销的全流程监控。一是财政票据全部纳入非税系统管理,对各类票据的使用范围、开具项目、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的限定;二是对票据领用期限进行限定;三是对票据核销实行电子化管理,设定财政票据核销期限,票据使用单位应在核销期限内进行票据核销工作,过期未核销的,系统将自动锁闭该单位所有财政票据的开具功能。

3.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管理措施。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实行电子化管理,财政部门在票据系统中统一设置项目,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申请项目,财政审批同意后下达可用项目。这种对往来票据的管理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往来票据使用中经常发生的不规范行为,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

4.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与单位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对接,满足用票单位专业需求。比较突出的如医疗票据的电子化管理、学校的收费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单位业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数据对接,定时自动传输数据等功能,既加强了财政部门对相关票据、资金收缴的监督管理,也解决了票据使用量大、开票集中、监管缺失等难题。

5.加强完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的信息监管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安全便捷的查询验证体系和配套的信息管理制度,使财政电子票据管理信息得到安全、及时、有效地利用。

三、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难点和建议

尽管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能够解决一系列长期困扰我们的管理使用难题,既为用票人带来便捷,又更好地发挥财政票据的监管作用,但改革仍面临一些待解的难题:一是财政电子票据属于新生事物,社会公众认知度、信任度还不高,推广应用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与单位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系统对接难度较大,例如医疗票据,直接阻碍了电子票据系统的覆盖面;三是财政电子票据在会计核算中的合法性尚未得到明确确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政电子票据的社会化流转。面对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遇到的难点,建议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宣传财政电子票据,特别是要增进社会群众对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了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依托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对高效便捷利民的服务体系的认知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