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数据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17:05:30

中教数据论文

中教数据论文篇1

1.1数据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数据教育?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在整合用户资源的基础上,数据教育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管理实现拉长数据产业价值链,改善网络教育的结构和模式,是以大数据为核心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所进行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大数据正在重构很多传统行业。麦当劳、肯德基以及苹果公司等旗舰专卖店的位置都是收集、整理生活中大量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而演化出更有使用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行业战略扩张的本质动因。网络教育向数据教育发展,本质是依托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强化网络教育的影响力、延展网络教育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据教育的主要对象的是网络教育的使用者,具体为学习者和教学者。利用数据教育使用者在学习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建构数据分析模型来发现社会关系和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而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建议。因此,数据教育的范式中首先应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网络教育使用者及其学习环境的数据,然后进行理解和优化产生的学习环境。网络教育教育平台的使用会产生积累大量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数据。网络教育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为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教育软件开发者和教育研究者等提供服务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的必然趋势。

1.2数据教育的发展理路

网络教育与数据的融合是网络教育扩张的战略选择。目前网络教育的融合转型中没有成功先例,原因是大家都把科技对网络教育的作用看成是渐进使用过程,而没有看到它实际上对整个教学内容从生产一直到传播、到效应的发生,全都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若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在全世界的网络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占领、占用这样一个产业的制高点。用互联网的思维、用互联网所代表的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文化形态,再加上相应的政策支持,就能够全面开启数据教育。由于数据教育本质上归属于信息传播与网络教育融合的服务产业,因此,它们之间具有众多邻接点,网络教育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等无形资产以及信息生产、传播途径等资源和能力便于转移到数据教育过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数据教育运营模式。以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成熟为基础,在用户在线学习的数据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深数据,然后进行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量,找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考量背后的逻辑关系,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是数据教育的发展理路。作为网络教育的高级应用和发展路径,数据教育可以分析学习者的一些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如过去的成绩和学习行为,动态数据如在线登陆方式,讨论发帖量之类,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追踪分析学习者的类型,把学习者进行分类,诸如高成就、比较危险、社会型学习者等不同的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习者进行实时干预,对高成就类型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对处于危险状态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和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对社会型的学生,给予社交上的一些支持。在学习开始时做一个学习能力测验对于期末考试成绩预测最可靠的方法。设计更复杂的数据驱动预测模型,则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这一改善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能够准确预测哪些变量。目前,Purdue大学的CourseSignalsoftware已经部分实现了这一技术。Sig-nals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置了红色、黄色、绿色等信号,这些不同的信号可以帮助使用者了解目前的学习状态。CourseSignalsoftware的评估报告显示,参与CourseSignal项目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平均分,并快速地寻找所需要的资源。

2数据教育的理念分析

通过数据教育的内涵和发展理路的分析和梳理,数据教育包涵以下几种核心理念,即用户为中心、巧用慢数据、借力数据思维和构建数据产业链。

2.1数据教育的核心理念仍是用户为中心

新的科技出现之后,网络教育用户的需求不但是量的增加,还是层次的增加,过去人们对共性的东西有需求,现在对个性的东西也有需求,过去对理性的东西有需求,现在对涉及到人们的情感、情绪等过去在主流网络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少的东西也有很大需求。如用户对网络教育的游戏化,反转式的趋向,数据教育让这些趋向变成了现实。网络教育的竞争是各种教学法的精细化准确化,并且在呈现给学习者的用户前端界面上进行优化,增强前端界面与学习者之间的黏合度,如整个网络教育教学的链条才会不断下移,才会更加符合学习者个体的特点。数据教育是一个更加了解并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借助多样化的科技实现了用户之间差异化学习与学习模式的无缝对接。数据教育能够检测数据中的模式,因为这一教育模式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方法的基础之上的。类似技术可用于智能教学系统,以动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而不是进行诸如人口统计的简单分类,也可以利用协同过滤技术对特定的资源建立模型。如隐含的人与人在论坛上的互动和外显的人与人、朋友或者关注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用于数据教育的学习分析中来探索网络集群、影响力网络、参与及不参与状况。数据教育可以用来对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意义建构,数据教育的价值在于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形成教育模式为网络教育提供帮助。相比传统的网络教育,数据教育能够提供更加细致和有效的反馈,如学习者掌握熟悉和了解概念到何种程度,根据数据自动呈现以后的学习内容或者不呈现影响学习者掌握后来学习内容的材料。

2.2数据教育要巧用慢数据

2014年5月29日,第九届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预测了未来5年有非常大发展的两大产业机会,这两大产业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者都不大可能涉足的领域:第一是新型企业级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解决企业从内部到外部链接的问题;第二就是挖掘新的有价值的慢数据,发掘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预测信息,为用户寻找真正有价值且能产生效率的慢数据。李彦宏的这一分析和预测不但权威而且有说服力。目前,互联网企业在网络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流量激增的情况下,面临着新的尴尬,即搜集到的数据真正有价值的很少,无价值的增多。很多的数据根本没法分析更谈不上运用。因此,李彦宏建议搜集慢数据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找准并挖掘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新数据。另一个与之印证的观点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曾鸣分析说,大数据最重要的特征不在大小,而在死活。数据的死活决定一切,从数据的管理到数据的运用,数据必须能活起来,开始跑通迭代,才能产生持续价值。网络教育和其它领域一样,在利用大数据方面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数据教育的特点在于能够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实时数据,通过利用这些实时数据,达到为网络教育者提供帮助的目的。数据教育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诸如课程材料等学习资源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通过设计和优化教学模式和统计方法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对数据教育来说,抓住机遇去挖掘应用好慢数据和活数据,让大数据成为网络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的增长点,是网络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是数据教育对待大数据应有的态度。

2.3数据教育需借力数据思维

好的数据教育需要有好的教学内容点、技术支撑以及用户洞察。目前的网络教育都没有占齐这三点。互联网不但对这个社会重新组织、重新结构与自己革命性改变的声音,而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中枢操作系统和底层的操作架构,数据教育必须要和它的规则去接轨对接,在这种及ID那个规则的框架中来决定资源配置和运作方式。在这个层面上讲,大数据时代数据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互联网数据思维的竞争。没有可循环利用的数据,就无法提供数据教育的开发。用好数据思维,首先要注重数据积累的长期性和动态性,避免数据库的短期化行为;其次要注重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完整性即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统一性即一致性,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和完整。统一性保障了完整性。数据的缺失和不精确,将会带来分析的偏移,因此在这种分析上进行的一系列开发也没有针对性甚至是徒劳。因此,在采集和管理数据的时候要设计和完善多种数据维度,有助于数据仓库中设置更多更有效的细分标签。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精确、可靠,用以分析的数据形式统一,才能确保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用户行为习惯是有效的。最后要注重数据挖掘和利用。用户数据的积累和挖掘是一个长期、动态、循环的过程,如果把数据枢纽中心比喻成一个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那么数据教育要利用枢纽对水进行过滤和引导,让它长期保持动态和循环使用,在这个数据的枢纽中心,要不停地激活用户数据,积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让大数据在这个枢纽型中转站得到动态的循环。

2.4数据教育应建构数据产业链

从价值链和传统网络教育的角度分析,网络教育即使在用户数据的采集、处理、储存、分析等各方面完全数字化后,即使数据量再大也不可能去做基于数据本身的公司。因为与很多互联网入口企业相比、与真正生成大数据的公司相比,这些数据量的量仍旧是非常单薄远远不够大的。因此,相对理性和可行的选择是数据教育的运用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力数据资产中介。

在互联网上,任何主动收集庞大数据的行为,其成本都难以想象。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学校开始了数据挖掘的探索。如东华大学的智能实验室项目、浙江大学的资产数据项目、复旦大学的学生数据分析和清华大学一些学生成长类的数据分析。总体来看,开始进行数据挖掘的高校共同特点是信息化做得好且规模较大并拥有有充足的数据量。建立网络教育数据的资产中介,专门进行数据的挖掘使用和分析,是数据教育的可行之道。对不具备大规模数据资源的机构来说,数据资产中介是有效的可行之道。

(2)进行数据资产管理,实现学习内容深加工、学习行为分析和监测,是网络教育应用大数据重点挖掘的项目。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曾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可被预测的。但海量的数据沉淀在网上,没有精准而靠谱的分析和应用,就没有价值。用户期待网络教育提供的,不是大而全的教学资源,而是满足自己需求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的信息类产品。数据教育不是单纯的资源集大成者,而要从数据库中深度发掘有用信息,进行趋势分析。数据教育显然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一展身手的方向。通过使用各种集合的综合技术,平台上可以自动留存用户关于学习行为的各种数据,如学习一个知识点花多长时间、学习的顺序是否有断点、是否会反复重新学习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这些信息只能称之为数字并不是数据。在媒体领域,我国媒体拟与甲骨文公司展开了多样化的数据库营销合作,并且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体系,目的是实现数据库营销方面的收入拓展。数据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以及数据的分析。

(3)做好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量身打造个性化资讯内容,私人定制、精准推送内容。

传统网络教育把所有网络教育的内容向所有人传播,缺乏针对性、精确度,这是粗放型的教育模式。目前网络教育之间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数据教育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关系链,为用户筛选、推荐最适合的内容并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使他们体验网络学习的新感受。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生产和传播是重要趋势,根据用户上网的习惯、浏览的痕迹、参与的话题以及讨论的内容,对其较长时间的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得知其上网习惯以及浏览喜好等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选取合适的时间应用恰当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其需要并且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定制学习内容。理论上网络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一幅网络肖像以及一个属于自己的UID(UserIdentification用户识别)号。个人的兴趣图谱就是数据教育的基础。基于用户识别特征和兴趣图谱建构的数据教育不但目标明确,可以强化与用户的黏度,而且有利于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甚至达到自动生成匹配高效精准教学模式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相关分析软件,建立可挖掘、可分析的用户资源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满足用户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的各类内容产品。

3结语

中教数据论文篇2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始终以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撑服务为己任,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科研人员,忽视了学校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管理则很少被纳入图书馆信息服务范畴。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面对时代的变化,积极探索服务转型,在信息服务方面产生了新的生长点。

浙江大学图书馆先后为 87 个学科提供了 TOP 期刊评定方案和事实数据,完成《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事实数据报告》等;为多个学部的人才信息收集和学术评价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为学校提供《世界一流大学年度对比分析报告》。[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有一个课题组专门为学校战略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支持服务,用简报的形式编辑 《一流大学信息汇编》内部刊物,每一期围绕决策层关注的一个主题,进行文献调研、收集、加工和整理,形成对于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发展战略研究部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系列专刊。[2]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科研成果的来源出版物分布、高产作者分布、高被引作者分析、科研合作国家和地区分布、科研合作机构分布、优势学科和主题分布等方面的内容的分析,全面揭示山东师范大学的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等内容,《形成了山东师范大学科研论文全景分析》报告,向管理层呈送[3]。宋洁调研发现九校联盟(c9)中的图书馆都已开展了决策支持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中展示了部分成功案例。[4]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9年主动开展全校文科专任教师学术论文产出被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多年分阶段逐步推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3 年11 月,图书馆开展了全校专任教师绩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于 2015年3 月完成首期建设任务。该数据库由学校决定将其挂在学校公共数据库平台,每位专任教师均可查询本人各类绩效数据,各级管理人员则可根据各自管辖的范围查询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5]。

1 案例介绍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管理搜集到的各类数据,也为了方便全校教师及各级管理人员查询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由图书馆牵头,与人事处、科研处、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信息办等职能部门合作的项目组开发了教师绩效数据库。

1.1 数据采集

目前收录的人员类型为:院系(所)专任教师。目前收录如下类型数据:

1.1.1 论著产出被引

收录图书馆检索获取的教师论著产出和被引数据。

文科系列:(1)历年任意作者WOS(含SSCI/AHCI/SCIE)国际权威刊物收录引用情况,并区分第一或通讯作者WOS论文;(2)1998年以来第一作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sci)核心期刊论文收录引用情况(未包含Cssci集刊和扩展版),并区分一级学科权威期刊论文。(3)2008年以来第一作者文科著作(含专著、教材、译著)产出及历年文科专著Cssci被引情况。专著指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不包含文集、文学或通俗读物、编著、译著、教材等其他类型图书。理工科系列:任意作者WOS(含SCIE/SSCI)国际权威刊物收录引用情况,并区分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按数据库标注)、署名华东师大论文、署名华东师大第一完成单位论文(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论文分区(按中科院大小类分区就高原则确定)。

1.1.2 课程教学

收录来自教务处、研究生院提供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数据。

1.1.3 项目经费

收录信息办、科技处、社科处提供的各类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数据。

1.1.4 教学、科研获奖

收录教务处提供的本科教学获奖数据、科技处和社科处提供的科研获奖数据。

1.1.5 研究生培养

收录图书馆建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并根据学位论文年份进行统计。

1.1.6 绩效总况

汇总显示教师教学、科研的主要数据,并给出教师所在单位相同职称群体各指标的平均数。

1.2 系?y功能

用户角色:本系统的用户角色分为管理员、院系管理员、教师个人,分别有不同的查询权限。系统设置了用户权限表,登录认证时自动判定角色,进入到相应的界面。

教师个人:直接进入个人查询版面,可查看个人的论著产出与被引情况、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包括精品课程)、学生培养(含研究生名录及指导论文的概要)、科研项目、教学科研获奖情况。清单与统计均直观呈现。页面中提供了选择条件,如在论著清单页面,可选择起止年份,文献类型(CSSCI论文、专著、教材、译著、WOS论文、第一或通讯等),对检索结果支持用户点击表头进行排序,并可勾选后下载列表。

院系管理员:院系管理员如果同时是专任教师,则默认的页面为自身的个人查询页面。此外,作为院系管理员的角色,还可使用单位查询版块的功能。单位查询版块可查看所在院系的全部人员信息,该院系全部的论著产出与被引情况、课程情况、科研项目、教学科研获奖情况以及该院系的对应数据类型的统计表。页面中提供了筛选条件,如起止年份、人员年龄段、职称类型,对检索结果支持用户点击表头进行排序,并可勾选后下载列表。作为院系管理员,在人员列表页面可查看全院教师信息,如果对某位教师的数据感兴趣,点击教师的信息后,即可链接到对应的教师个人查询页面,查看该教师的各项数据。

管理员:管理员为校级领导,有权限查看全校教师及各院系的情况。在个人查询版块,可查看任何人的数据,在单位查询版块,可自由选择院系,查看全校各院系的数据。在统计分析报告功能版块,可查看全校统计分析报告。

用户指导与反馈:系统提供了用户指导与反馈版块,主要包括系统简介、帮助文档(使用指南)的在线?读,“文章补遗”栏目提供对数据库收录范围内的论著数据错漏的反馈;“联系我们”栏目则提供关于系统其它各方面内容的意见或建议的反馈。

系统截图如下:

2 结语

中教数据论文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61-03

一、绪论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和计算科学领域的基础及核心技术之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数据库原理相关的基础理论,比如: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函数依赖理论以及范式理论等。(2)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以及实施和应用等整个数据库设计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需要完成E-R图的绘制、关系模式的转换以及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进行规范和约束。(3)与数据库系统相关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如何应用DBMS有效的管理数据库、如何应用SQL语言以及其他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编程和开发等内容。目前,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以课程内容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该学科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对于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Langdell教授于1870年首创,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内容,以学生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1]。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通过组织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2]。案例教学法最初应用于管理类[3]和法学类的专业课教学中,但随着其在课堂气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异表现,逐渐被广泛关注,包括政治[4]、医学[5]、农业[6]、计算机科学[7]等各类学科都开始探讨如何设计适合本学科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程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它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掌握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要求教师课前选好合适的案例,课堂上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保证讨论效果并做好点评工作,课后进行总结[2]。

鉴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任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因此,不少的学者对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7,8]。张海燕等强调,作为一种全程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数据库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案例准备和小组讨论的效果,并指出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7]。刘畅[1]结合数据库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该方法以数据库课程中的内容为主线,以项目为核心,将数据库课程分块零散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教学串联起来,让学生像在做数据库开发工作那样,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研究过程,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实际上,数据库的基础理论较为抽象难懂,自学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设计案例教学法时,无法沿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步骤,因为,无论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还是课堂讨论,都比较困难,教师有必要在开展案例讨论之前,进行适度的讲解。本论文将根据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二、学科特点及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理论,比如:函数依赖、范式、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掌握。其次,数据库课程中的前后内容关联性较强,比如: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参照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的结构体系进行,关系模式的构建需要符合范式要求,要消除不合理的函数依赖关系等。最后,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有的基础理论最终都要应用于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库编程等在内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加上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领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严重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教学内容零散、孤立,学生很难达到系统化了解和综合运用的境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针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本论文依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设计及案例准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与管理、法律等文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不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质量的案例形成丰富的案例库,不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案例,不需要强调案例形式多样性和案例内容的广泛性,而是要针对核心教学任务设计一个科学的问题,并围绕着问题进行案例准备,要求所设计的案例,在纵向上能体现出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完整生命周期,在横向上能覆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础理论。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以下任务:查询出有哪些学生选修的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由教授开设。要完成该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应用到的理论包括:(1)描述教学关系,需要绘制E-R图;(2)将E-R图转换成合理的关系模式,并编制数据表,需要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3)将数据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盘上,要求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高效检索,需要应用物理结构设计理论;(4)客户从操作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视图,需要应用SQL语言;(5)保证数据视图―数据表―存储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关系,需要依赖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和两级映射。案例需要围绕着上述内容进行设计,不能遗漏。

2.基础理论的讲解。由教师进行精练的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过程最好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介绍在哪些环节需要用到它,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见表1。

3.问题分解及教学过程控制。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设计阶段所布局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在依次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表2)。

4.总结和评价。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价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的总体效果:(1)案例维度,包括案例项目的构思、任务的分解以及问题的设计;(2)教学过程维度,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引导和控制、课后总结等;(3)绩效维度,包括教师表现、学生成绩、课堂反映等。

四、结语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围绕着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进行案例设计,案例由若干个问题构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达到灵活应用的效果。在案例探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和辅助的角色,一方面,引导学生按照设计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另一方面,负责讲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但是,随着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进步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不断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刘畅.案例法和项目驱动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9):75-77.

[2]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3]李文武.工商管理专业本地化案例教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2(1):49-52.

[4]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23-28.

[5]汪斌,陈晰辉,赵志青,等.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592-594.

[6]冯永忠,韩新辉,任广鑫,杨改河.案例教学方法在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133-11134.

[7]张海燕,陈志泊,王春玲.《高级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9):126-127.

[8]冯少金.《高级数据库技术》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53-55.

中教数据论文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C4.5算法;教学管理;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150-04

随着数字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探索、商业、金融业、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等各种行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智能管理过程。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分析技术,它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教务管理的大量数据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加工处理,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毕业论文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研究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影响毕业论文成绩管理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以期发现对学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有用的知识,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中,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而获得更好的管理效益,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2],是通过分析每一个具体数据,从大量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海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它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

1.1 数据挖掘的定义

H包含如下功能:

综上所述,数据挖掘具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处理大型数据;其二应用数据挖掘的目的是发现未知的、有意义的模式或规律;其三是一个对大量数据处理的过程,有特定的步骤[3]。

1.2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

数据挖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它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起步,并与统计分析方法、模糊数学和可视化技术相融合,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围绕面对应用,为决策者提供服务。

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六大类:统计分析方法、归纳学习方法、仿生物技术、可视化技术、聚类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归纳学习法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文根据给定的训练样本数据集,采用归纳学习法中的决策树技术构造分类模型,将事例分类成不同的类别。

2 决策树算法基本理论

2.1 决策树方法介绍

决策树[4]方法是以事例学习为基础的归纳推算法,着眼于从一组无序的,无规则的事例中推断出类似条件下会得到什么值这类规则的方法,它是一种逼近离散值函数的方法,也可以看作一个布尔函数[5]。决策树归纳方法是目前许多数据挖掘商用系统的基础,可以应用于分析数据,同样也可以用来作预测。建模过程中,即树的生长过程是不断的把数据进行切分,采用“自顶向下,分而治之”的方法将问题的搜索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互不交叉的子集,通常用来形成分类器和预测模型。如图1所示,为决策树的示意图。

决策树一种类似流程图的树形结构,是一种知识的表现形式。为了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生成具体的分类规则,信息样本的各个属性值要在决策树上进行测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生成树。决策树最上面的节点为根节点,是整个决策树的开始,然后递归的进行数据分区,每次切分对应一个问题,也对应着一个节点;在第二阶段中对树进行修剪,此过程中去掉一些可能是噪音或异常的数据,防止决策树的过匹配,进而保证生成决策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当一个节点中的所有数据都属于同一类别,或者没有属性可以再用于数据进行分割时,分割工作停止。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2 C4.5算法

1986年Ross Quinlan首次提出了ID3决策树算法,它是最早的决策树算法之一。ID3算法运用信息熵理论,选择当前样本中具有信息增益值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对样本的划分则依据测试属性的取值[6]。C4.5算法是在ID3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ID3算法的全部优点,并增加了新的功能改进了ID3算法中的不足,可以进行连续值属性处理并处理未知值的训练样本。在应用单机的决策树算法中,C4.5算法不仅分类准确而且执行速度快。

C4.5通过两个步骤来建立决策树:第一阶段树的生成,第二阶段树的剪枝。C4.5算法采用信息增益率来记录字段不同取值的选择,首先计算各个属性的信息增益率,寻找到规则信息的优劣,选出信息增益率最大的属性作为结点,自顶向下生成决策树。C4.5算法构造决策树的基本策略如下:

首先计算出给定样本所需的期望信息,设S为一个包含s个数据样本的集合,对于类别属性,可以取m个不同取值,分别对应于m个不同的类别[Ci(i∈1,2,...,m)]。假设类别[Ci]中的样本个数为[si],期望信息为:

其中,[Pi]是任意样本属于[Ci]的概率,并用[sis]估计。

接着,计算当前样本集合所需用的信息熵,设一个属性A具有n个不同的值[(a1,a2,...an)],利用属性A可以将集合S划分为n个子集[S1,S2,...Sn],其中[Sj]包含了S集合中属性A取[aj]值的样本数据。如果属性A被选作测试属性,设[Sij]为[Sj]中属于[Ci]类别的样本集,根据A划分计算的熵为:

然后利用属性A对当前分支结点进行相应样本集合划分计算信息增益:

最后,求信息增益率,表达式为:

C4.5算法的伪代码如下:

输入:训练样本Samples;目标属性Target—attribute;候选属性的集合Attributes

输出:一棵决策树

1)创建根节点root;

2)If Samples都在同一类C Then;

3)返回label=类C的单结点树root;

4)If Attributes为空Then;

5)返回单结点树root,[label=Samples]中最普遍的Target-Atribute值;

6)Else;

7)For each测试属性列表Attributes中的属性;

8)IF测试属性是连续的Then;

9)对测试属性进行离散化处理,找出使其信息增益比率最大的分割阈值;

10)Else;

11)计算测试属性的信息增益比率;

20)添加子树Generate Tree C4.5;

21)对已建立的决策树计算每个结点的分类错误,进行剪枝,并返回根结点Root。

3 毕业论文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提炼,所产生的结果和信息会对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而获得更好的管理效益。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怎样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进行全面且深度的分析,从而挖掘出成绩与其他因素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决策树技术挖掘信息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确定挖掘来源:清晰地定义挖掘对象,明确挖掘目标是数据挖掘所有工作中重要的一步。本文中应用于挖掘的数据信息是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旨在通过对大量成绩数据进行各层次的挖掘,全面了解具体影响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各方面因素,正确的针对问题拟定分析过程。

2)获取相关知识:数据是挖掘知识最原始的资料,根据确定的数据分析对象,抽象出数据分析中所需要的特征信息模型。领域问题的数据收集完成之后,与目标信息相关的属性也随之确定。这些数据有些是可以直接获得的,有些则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才能的得到。

3)数据预处理:此过程中是对已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与检查。因为存放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是不完整的、不一致的,通常还含有噪声的存在。因此就需要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清理、整理和归并,以提高挖掘过程的精度和性能。

4)数据转换: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对于特定的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建立一个准确的适合挖掘算法的分析模型。本文采用决策树技术进行分类建模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5)分类挖掘知识和信息:此阶段的工作目的是根据系统最终要实现的功能和任务来确定挖掘的分类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技术及算法,并采用恰当的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该算法,对净化和转换过得数据训练集进行挖掘,获得有价值的分析信息。

6)知识表示:将数据挖掘得到的分析信息进一步的解释和评价,生成可用的、正确的、可理解的分类规则呈现给管理者,应用于实践。

7)知识应用:将分析得到的规则应用到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利用所得到的知识针对性的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4 结论

最终发现影响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主要的因素不是指导教师的职称,学生的基础及感兴趣程度,而是指导教师的学历高低。根据具体分类规则的结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加重对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培养,合理的分配每个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能够有效的完成毕业课题指导工作,更有助于学生整体论文质量的提高。

在高校教学数字化的时代趋势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挖掘提取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而有价值信息,可以为教育管理者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玉文.数据挖掘在高校招生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 魏萍萍,王翠茹,王保义,张振兴.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高校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3.29(11):87-89.

[3] 刘林东. Web挖掘在考试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150-154.

[4] Tom M Mitchell.(美)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D].曾华军,张银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中教数据论文篇5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原因;探讨与实践

一、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从学生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缺乏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能力。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实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调研为基础。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文献调研并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慎重独立思考,甚至有的毕业生对自己所做的课题根本不理解。在查阅文献时,这些学生仅仅依靠百度、谷歌等大众搜索工具,而忽视专业文献查阅数据库,如SCIfind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与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2.面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学生对检验数据的信息转化能力,就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并正确认识结果的意义和解释。在药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实验数据,如波普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药物活性数据等。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些数据。3.剽窃与造假等不端正的学术行为泛滥。不端的学术行为,指的是学者对学术进行剽窃、造假、抄袭等的不良行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结束大学学业的标志,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根据调查,全国重点的一流大学百分之十的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甚至普通大学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大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⑴公然抄袭,即对别的学者的实验观察结果、数据以及记录,原始性的语言和思想等进行公开直接使用等不被认可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科研领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⑵数据造假,即数据的捏造和虚构,以及参考文献的胡编乱造。⑶寻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不符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而且违背了高校要求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更是对高校教育精神的极大挑衅。4.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精力。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但是最后一学期是学生忙于就业的时期,况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而是忙于择业。对学生来讲,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1)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参加各种面试,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2)找到工作的同学还需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3)研究生笔试通过的同学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的复试;(4)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

(二)从教师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不足,本科设计选题不新颖。一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一般,有的甚至不熟悉指导的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再加上指导能力欠缺,这就造成了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只是表面应付。2.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一些指导教师以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工作繁重为由,不与学生联系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认真解答,学生的论文拿来过一遍就成,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与指导。

(三)从教学资源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老师不足。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扩招。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中,许多教师由于长期不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导致与外界科研现状严重脱节。这导致所选研究课题陈旧,而且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现象。2.学校科研经费与设备投入不足。学校在本科生毕业论中投入的经费与设备相对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受到局限。特别是没有承担课题的教师,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关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套数充足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然而毕业生人数多,用于毕业实习的仪器设备少,许多学生只能合用一套设备,使用时间按计划执行。

二、我校药学院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所做的改革

引入本科导师制,确立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责任心。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定点定人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的制度。它是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本科导师制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便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制订成才计划,便于导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早日成才。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为了杜绝论文抄袭,我院要求所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是研究性毕业论文。并且我院对论文的格式、论文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在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学院尽量安排正处于科研一线的教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如何从事科研。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选题的新颖程度、水平的高度以及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整体毕业论文水平,学院有计划地将年轻教师送出国深造,提高其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然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不断创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使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周中振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唐丹林,尹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4),30-33.

[2]郑增娟,段煜,张维芬.提高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5,02.

[3]潘夕春,周红,陈晓红,刘涛.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02.

[4]惠明.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中教数据论文篇6

关键词:数据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建构;教学研究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是知识发现的有效手段。[[1]姚家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P119)数据挖掘是一门面向应用的新兴学科分支,在过去的几年中,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2]胡可云,田凤占等. 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 ][2]从当前,乃至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视角,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以问题逻辑的方式,构建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的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使之成为教学体系的技术支撑和内容载体,有助于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成功转换。

一、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与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的建构逻辑

问题是属于认知方面——认知科学或认识论的概念。[[3]宋文淦.问题逻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3]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释疑解惑是高校 “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要让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什么”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对“为什么”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首席专家吴树青曾经指出:“《概论》的一个特点就是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的理论层面上。”[[4]李文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青年——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首席专家吴树青[J].求是,2007,(9):31-33.][4]问题逻辑是专门研究问题的一门应用思维科学,其中心任务是揭示问题之间及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这个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的逻辑性质和关系。[[5]周晓林.逻辑学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75.][5]根据高校“思政课”从主要讲“是什么”向主要讲“为什么”的转换,其问题逻辑的性质决定了既不是将教材演绎式的体系逻辑呈现方式等同于教学方式,也不仅仅是在原有教材体系逻辑下进行形式逻辑的论证,而是要通过建立问题逻辑体系来构建“问—答”情景的分析系统作为求解问题的方式和机制。[[6]李梁.构建教学体系的问题逻辑系统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关于“六个为什么”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3):58-63.][6]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的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是问题逻辑体系、“问—答”情景分析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内容载体。

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系统”)是以教育技术学领域提出的积件思想为导向,数据挖掘技术理论为支撑的,针对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围绕问题体系的逻辑结构及“问—答”的情景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软件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在逻辑上有三个层次,即平台层、核心层和操作层。平台层由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和学生问题体系的数据集合库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经过梳理、归纳、整合而形成的,以文本形式(doc、txt)呈现的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二是教师通过收集学生问题,对其进行梳理、归纳、整合而成的,以文本形式(doc、txt)呈现的来自学生问题的问题体系数据集合库。核心层由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和教学应用的开源积件库组成,合称多媒体数据仓库系统。多媒体数据仓库系统不同于传统的多媒体数据库,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是在对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实施细分、解答并进行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把“问—答”内容转换成图片(gif、jpg)、声音(mp3、wav)、视频(avi、mpg)等多媒体格式,或与学生问题体系的数据集合库进行逻辑关联,以形成的实施教学的问题体系库系统;教学应用的开源积件库是借助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在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基础上,通过抽象概念具体化、逻辑命题情景化和理论阐述形象化等方式,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理论问题或学生学习某个教学重点的积件式课件群。操作层,即多媒体综合操作平台(以下简称“数据操作平台”)是供师生教与学使用的软件环境,也是多媒体数据仓库系统的技术支撑。通过开发“数据操作平台”,即利用动态网站技术,.net网站编程方式,实现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和教学应用的开源积件库的静态、动态调用,形成一个开放、互动的操作体系。“数据中心系统”不仅是教学的问题体系和“问—答”情景分析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和课程内容载体,也是“课内”和“课外”教与学的技术支撑(教学媒体)和数据仓库(教学内容)。[[7]李梁.问题逻辑型数据中心系统:一种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进路——关于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及其课件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9-10):125-129. ][7]

二、数据挖掘的进化历程和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的技术支撑

数据挖掘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访问、传播、决策、应用的技术方法。数据挖掘的进化历程告诉我们,从早期的数据处理手段到数据挖掘的出现经过了一个进化过程。其进化阶段可以表述为:数据收集(20世纪60年代)——数据访问(20世纪80年代)——数据仓库、决策支持(20世纪90年代)和数据挖掘(正在流行)。[1](p15)数据挖掘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领域,正在各行各业的以信息分析为基础的决策系统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p13)为此,研究数据挖掘的进化历程,对于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数据中心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据挖掘技术早先表现为数据收集——即通过计算机、磁带和磁盘等技术支持,提供历史性的、静态的数据信息。数据收集是学习和进行教学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基础。

“数据中心系统”内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建设,实质上是一个数据收集的过程。“思政课”数据收集的路径可以指向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方面。柯林伍德把历史视为一条充满了问题与回答的河流。[[8]陈静,章建刚.“问答逻辑”的问题与逻辑[J].思想战线,1990(3):13-16. ][8]从历时性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建国60多年来“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沿革历程,找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课程内容中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的方式,形成若干个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沿革主要历经了五个主要阶段。通过历时性数据的收集,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等。通过对上述问题及其解答的纸质媒体、磁带、磁盘、数据库、网络媒体等历时性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存储,并进行梳理、归纳、整合就形成了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的基本内容。

数据挖掘的进化历程表明,由数据收集后获得的数据可以作为数据访问(在记录级提供历史性的、动态数据信息)和数据仓库、决策支持——即在各种层次上提供回溯的、动态的数据信息,[1](p15)“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就是基于上述数据挖掘技术理论。即构成平台层的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来自学生问题的问题体系数据集合库和核心层的多媒体数据仓库系统,可以“在记录级提供历史性的、动态数据信息”,并“在各种层次上提供回溯的、动态的数据信息”;由于“数据操作平台”简易,尤其适用于“思政课”内容更新快的特点和教师对技术掌握的要求。借助“数据中心系统”,教师和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与学,也可以不依赖网络进行单机课堂的教与学。“数据中心系统”不仅适用于教师“课内教学模式”,而且适用于学生“课外学习模式”。 三、数据挖掘技术的步骤与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的运行机制

数据挖掘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数据挖掘的步骤可粗略地分为问题定义、数据准备和数据挖掘以及结果的解释和评估。[1](p131)就“思政课”教学来说,问题定义阶段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通过确定问题类型、问题层次细化、分析和逻辑关联,建立问题逻辑体系(在“数据中心系统”内表现为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通过上述顶层、中层和基础类型问题的确定,针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教学,我们可以理出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两条线索:一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基本问题可以细化为四个层次的小问题,即资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其中“军事侵略”又可以细化为三个微型问题: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9]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29.

][9]这样,把一个基本问题细化为四个层次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又包含若干微型问题,并进行逻辑关联,形成一个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

数据准备和数据挖掘阶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军事侵略”中的“抢掠财富”为例,教学设计可以调用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中的问题逻辑体系,并“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相关数据,这种对结果的解释和评估,反映了数据挖掘技术的步骤与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运行机制的逻辑关系。

四、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与问题链数据中心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

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的分支之一,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一方面,“数据中心系统”的建构方法,借鉴了数据挖掘技术中使用的决策树法,即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教材体系的问题链库代表某一特定问题群,用教学体系的问题链库代表对这一特定问题可供选择的回答方式,用教学应用的开源积件库代表选择回答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通过多媒体积件式课件,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理论问题提供解答依据。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系统”的动态数据信息,既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在教学中,随时收集来自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把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设计的问题体系进行有效对接,并进行集成,可以不断丰富问题体系,实现“数据中心系统”的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本文以问题逻辑的方式,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理论,对“数据中心系统”建构问题的探讨,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其价值不在于探索的结论或结果,而在于在探索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姚家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胡可云,田凤占等. 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

[3]宋文淦.问题逻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4]李文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青年——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首席专家吴树青[J].求是,2007,(9):31-33.

[5]周晓林.逻辑学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75.

[6]李梁.构建教学体系的问题逻辑系统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关于“六个为什么”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3):58-63.

[7]李梁.问题逻辑型数据中心系统:一种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进路——关于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及其课件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9-10):125-129.

中教数据论文篇7

为了解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的研究现状,把握最新的研究热点,笔者对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相关的论文进行文献调研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一、研究范围

本文中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是指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使用的的公共英语教材,包括综合教材也包括为听说读写译单个语言技能编写的教材。笔者以“高职”“英语”“教材”为篇名检索词,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然后剔除掉专业英语教材研究方面的论文,共125篇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研究相关的论文。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一)研究的总体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5年,的数量依次为37篇、26篇、24篇、30篇、8篇,共计125篇。2015年只统计了6个月的时间,不能和其他年份全年的发表量相比较。总体来看,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平稳、变化不大,相比2000至2010年10年间的107篇论文[1]的数值有较大增长。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比例一直不高,说明论文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作者大多数为教师,极少数为研究生或研究员,在这几年中没有与教材直接相关的出版、编辑人员发表与高职英语教材建设相关的论文,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总体来看,对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数量相对稳定、质量有待提高的时期。

(二)研究主题

在教材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大家关注的问题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类。这两类研究都体现出以教学现状为起点、以教学目标为终点、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并且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理论研究中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标准等是对教材设计、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的指导思想,是不分先后的。但实践研究中对教材的设计、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却是一个由各个独立的环节组成的从先到后的循环。

借鉴以上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点,结合搜集的论文的具体内容,笔者将研究主题分为六类,第一类是与教材相关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标准等的研究,也就是理论研究,其他五类是对教材的设计、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的实践研究。这六类研究主题虽然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因为理论研究得出来的指导思想对实践研究的各个环节都有借鉴意义,而且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相对较少,因此对理论研究不再细分。这六类研究主题的内涵或特征如表2所示。

主题确定的标准有两点:第一,以作者自己的观点为准,而不是引用的内容。如很多文章里都引用了与教材相关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标准,那些都不是作者自己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而是以这些原则或理念为基础设计了教材的框架或对教材做出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文章都被归类为实践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第二,以作者的论点为准,而不是论据。例如有些文章先分析了教材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然后提出对已有教材的修改建议或对新教材的设计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文章被归类为设计而不是使用。

从表3可以看出,数量最多的是研究教材设计、教材评价和教材使用方面的论文,但这里的设计大多是对已存在教材的修改建议,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改进有较多的思考,对教材的评价和使用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关注的方面。

1.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中教材编写的原则受到了较多的重视,例如黄玉君(2011)认为在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突出职业场景、循序渐进和寓教于乐的原则[2];史洁(2012)从境界论的角度提出教材编写时应该关注教材内容的兴趣化、语料的生活化以及编写的科学化[3];蒙诗茜(2012)论述了“因材施教”原则下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制与开发的需求分析的原则,提出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4]。近五年的理论研究的论文中,只涉及到教材编写这一个环节,还需加强对其他环节的理论研究。

2.教材设计

在本文中,教材设计被重新定义,这里的教材设计不仅是指对新教材的设计,还包括对已有教材的修改建议。在这一方面,以职业为导向或基于职业需求分析的教材设计受到极大的重视。魏英玲(2011)提出应该以需求分析为前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李奇(2011)提出应该按照工作流程来划分单元内容,创造低焦虑的学习环境[6];李芳芳(2011)认为教材的编写要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要考虑到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7];谢盟梦(2013)提出英语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教材设计职业化,项目内容任务化[8];季正红(2013)认为应该基于CBI理念将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有机融合[9]。胥芝韵(2014)提出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材的职业性[10]。甘利(2014)认为应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向的教材体系[11]。

教材设计中受到较多重视还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的重点从知识传授转为能力培养,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为学生,逐渐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2][13][14]。二是对教材的立体化建设的研究[15][16]。三是在英语教材编写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17][18]。

3.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确定教材编写的方向。这几年的论文中体现了以培养实际工作中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材编写趋势。如张淑琴(2011)从对英语教学进行专业化改革的角度总结了英语教材编写工作的步骤与措施[19];王爱琴(2012)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下提出了“课程单元化,单元主题化,主题行动化,行动情景化”的教材编写思路[20]。赵玲洁(2013)提出通过职业分析来确定某一职业要求的各种能力[21],等等。在这样的方向指引下,作者们详细介绍了所编写的教材的特色、框架、内容等方面,对编写的步骤与措施也有所提及,但相对较少。

4.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择方面,高小芹(2012)提出在选择教材时应该注意教材内容的专业性、趣味性、时效性和练习的实践性[22];侯丽娜(2013)认为在选择教材时应该关注内容上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还有结构上的连贯性与引导性[23];张鹏(2013)提出的选择教材的思路是注重分级分类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24];梁春莲认为应该选择符合学生水平和专业特色的教材[25];总体来看,在教材选择方面,大家比较关注教材内容的职业化、教材结构的引导性以及教材资源的立体化。大多数作者认为,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结构要分级分类、循序渐进,要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选择这样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5.教材评价

对教材评价的论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某套特定教材的评价,例如杜鹃(2011)对《高级职业英语》、皮艳玲(2011)对《成长英语综合教程》、冼嘉璐(2012)对《新潮实用英语》、王晓峰(2013)对《新实业英语教程(第二版)》和《新职业英语教程》、鲍彬(2014)对《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曾艳(2014)对《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都做出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教材都在不断追求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以及高职英语发展的现状,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另一类是对教材的特定方面进行评析,例如王丽(2011)对阅读教材的易读度、黄艳萍(2012)对课文练习的设计、刘斌(2012)对听力练习的难度、刘丽(2013)对教材的文化内容、郑艺真(2014)对多模态内容、王丽媛(2014)对教材的职业取向等问题都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6.教材使用

教材的使用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黄文星(2015)从互动教材、蒋晓雯(2014)从听说教材、令亚贞(2012)从《走遍美国》这套特定教材的角度论述了使用教材的原则和方法;周静(2014)从概念隐喻、阮莲菊(2013)从词汇衔接、杜鹃(2011)从需求分析、许泽芳(2011)从融入中国文化的角度论述了要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应如何使用公共英语教材。也有些作者提出了使用教材的通用原则和方法,例如黄小妹(2011)论述了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现行教材培养自身英语语言能力的方法及具体措施[26];黄映雪(2012)提出的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进行调整[27],成为大多数作者的共识。

(三)研究方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研究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例如,根据数据的来源,可以分为第一手研究和第二手研究;根据数据收集的时间可以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根据研究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等等。本文讨论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在各个研究主题中支撑作者的观点的数据或材料是否来自有系统、有计划的采集和分析,因此笔者参照束定芳的界定,将其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两大类[28],实证研究又分为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三种,其内涵或特征如表4所示。

125篇论文中采用非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03篇,占82.4%。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22篇,占17.6%。相比前十年的论文中的非实证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分别为90.7%和9.3%来看,已经有更多的作者开始通过有系统、有计划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来支持自己的结论,说明研究的方法逐渐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实证研究方法出现在教材设计、教材评价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的论文中,全部采用了定量研究法,主要是使用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满意度,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或对教材的内容特色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数据表明,近五年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相关的论文,大多数是个人感想、操作描述、思辨探讨,虽然通过有系统有计划地采集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论文比例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较少。

三、问题和建议

(一)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薄弱环节比较多,应从更全面的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研究

首先是理论研究领域薄弱环节比较多。如果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用研究来划分,对高职英语教材的理论研究应该属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连接基础研究和实用研究的桥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研究领域,理论研究是把心理学、脑科学、认知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转化成对教材设计、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理念和原则。但是这次收集到的论文中只出现了对教材编写这一个环节的理论研究,其他环节没有涉及。而且实践研究的论文作者们所借鉴的较为权威的理论,大多不是中国人创立的,更显示出我们理论研究的薄弱。

其次,在实践研究领域,对教材的使用和使用以后对教材做出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和设计构想是三个研究较为密集的方面,对教材的实际编写和选择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教材的编写是教材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编写出优秀的教材,其他环节才有实施的依据。在编写的过程中,除了关注编写的内容,同样应该关注编写队伍的组建、编写的步骤和措施等方面。选择优秀的、符合学生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应该加强对教材选择的研究,积极选择出更多优秀的教材并加以推广使用,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应采取更加严谨科学多样的研究方法

中教数据论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三个能力目标,提出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三段论,总结了提高学生数据库实践技能的三要素,建立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课程群概念,从师资、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三个角度对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引言 

编程能力、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思想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课程(名称或有差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不合理[1]教学方法陈旧[2]教学资料单一等问题[3],从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课程体系设置三个方面入手,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试图找出一个适用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团队丰富的教学和项目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招聘信息中的职位要求和企业实地调研,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在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三种能力,梯序为一、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如索引、缓冲池、数据库容灾等;二、实际业务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如数据字典、e-r抽取、触发器、数据库安全等;三、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能力,如与各种开发语言相结合的mis等,这三种能力目标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一个比一个要多、要深入,同时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使得数据库课程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备讲解数据库课程本身的知识点体系,同时还需要将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纳和综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吸纳课程外的专业知识。 

三、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三段论 

通过对03级~05级这三界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包括论文和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做系统的时候数据库设计不太理想,如:e-r图不完善、数据库表设计的随意性、数据库没优化、数据库安全性考虑不充分,甚至个别学生数据库物理设计、逻辑设计等步骤混淆的糟糕情况,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不容忽视:学生在大二学的数据库,等到大四再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之前学的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了,甚至,这些现象也出现在一些当时数据库课程学习时比较好的一些同学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跨度中能巩固和强化数据库技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段论,并在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做了相应的设置:第一阶段:数据库理论、设计和维护等理论和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阶段,也就是课程学习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践技能安排在实验课,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能根据案例进行设计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的掌握。第二阶段:数据库专项训练,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以项目小组形式,在这一阶段,将数据库设计与学生所掌握的某一编程语言进行综合以开发应用系统,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数据库与编程语言的结合。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项目小组形式,根据实际题目,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开发、部署等全流程,使得学生参与到能应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去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开发功能。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环环相扣,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拓展。通过这三个阶段训练,基本能确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 

上述的三段论提供了保持据库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数据库技能是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掌握、巩固和应用的,要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1.案例是基础。案例是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的一个基础,案例最好简单、易学,但同时要具备系统性,数据库课程的案例要贯穿第一阶段的课程教学,包括需求介绍、数据库设计、建库、建表和sql练习和实践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安全和和数据库性能维护等专项技能案例,同时案例也要体现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案例最好就有行业典型性。 

2.指导教师是关键。虽然案例很重要,但指导老师是关键,同样一个案例,如果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就能很快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以及难点,并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予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关于课本外、甚至课程外的补充知识的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技能,我们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全部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教师担任。 

3.第三课堂为必修。要想很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光靠课程本身的教学和前述的3段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知识的补充,如常用的辅助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win)、高级网络编程言语、最新的web技术如ajax、以及流行的一些成熟的框架(如java ssh),工作流(如:jbpm)等,而这些在软件公司最常用,但课程教学又几乎不可能全部教授的知识,就需要同学们在第三课堂也就是自学时间自己去参考学习,第三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需要其自觉、主动去学习[4],但重要的是第三课程的学习更需要指导老师指明学习方向和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自学更具目的、少走弯路,这进一步凸显指导老师的重要性。 

五、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模块设置 

要想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建设一个相关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在知识点上或承前启后,或相互补充,总之它们成为一个系统,课程群的授课形式分为两种:必修课如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选修课如javaee应用开发、asp.net应该开发。必修课为主干课,重点偏向单向专业技能的掌握,作为必修课的有效补充,选修课偏向综合应用类型,让学生依据其兴趣和爱好进行选取,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数据库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潮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0,(6). 

[2]叶霞,李俊山,韦素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小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中教数据论文篇9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数据库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通过对课程学习,让学兵学会Oracle 9i的安装与卸载,能说出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培养学兵对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兵学历大部分为高中或初中,他们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存在差异。如何通过60学时的教学,充分挖掘学兵的潜力,实现学兵个性化发展,使学兵理解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Oracle 9i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针对学兵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担任四期《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经历,讨论如何上好学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几个思路。

1.课程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兵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兵就会喜欢和教员交流、沟通,和同学探讨、钻研,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好,而且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四期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手段,我发现学兵在开始学习数据库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都想学、爱学,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怨学、厌学。我们该如何给学兵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它们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

1.1掌握学兵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兵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兵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在学兵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例如在进行数据库入门教学,我引入了超市购物和网上购物。针对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收款机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商品的价格?商品调价期间,如何保证每台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时价格一致?仓库出库员如何知道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快销售完了,需要及时补充?接着,以在淘宝网上购物为例,利用图例展示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让学兵思考:如何在网上查找我们需要的商品?如果购买许多商品,如何查看每一件商品的具体情况?商品的质量有保证吗?有没有售后服务?网站是如何存储、管理顾客和商品信息的?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让学兵感到神奇:数据库是什么?为什么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信息?怎样使用数据库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信息呢?所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在学兵的脑海中冒出来。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数据库。这样我们课堂内容的引出就顺其自然。

有了上面的引入,学兵的脑子里惦记的肯定就是“超市购物管理系统”、“网上购物管理系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的向学兵讲明这两个系统的共性,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数据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兵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数据库系统。这样,就让学兵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据库系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2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

数据库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兵熟悉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要学会Orale 9i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课堂上不仅要向学兵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向学兵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以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兵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它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兵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Oracle 9i创建表的教学中,教员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让学兵通过教员的表述和自己的观察,提炼出教员相关的属性。接着教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新学期已有一批学兵报到,需要入学登记,请设计一个学兵登记表,这个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需要登记学兵的哪些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创建表示的呢?”通过这个实例,采用“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兵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教学手段,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兵既学会了相关知识,又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筛选

数据库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兵教学的特点,数据库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兵在学习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数据库基础的教学中会争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由于课程相关数据库基本原理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方面学兵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另一方面学兵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无从下手[2]。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在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改革,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和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力求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使学兵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

对学兵来说,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应用,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我们根据学兵工作的实际需要,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原理、SQL语言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 9i的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兵明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Oracle 9i先有感性认识。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和删除、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数据更新,重点讲述创建表的结构和数据约束以及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锻炼学兵开发、设计数据库的能力。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Oracle 9i的常用管理工具、Oracle 9i数据库的安全性和Oracle 9i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兵对具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的思想是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应用,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1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学兵的数据库基础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不能够孤立地讲理论和原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针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去探索理论和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明确怎样利用理论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员从“学兵登记表”出发,启发学兵思考怎样便捷、有效地管理学兵的相关数据,由浅入深,从学兵字段的设定,到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再到构建数据表,逐步引申,学兵就能将这些知识连贯起来教学手段,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2)任务驱动教学。教员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员是学兵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兵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工学结合,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环境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从身边最常见的学兵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等入手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这样学兵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因为所接触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常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学习数据库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其实,授课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图示法等等。总之,教有良法,但无定法,教员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法。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这些媒体的表现力各有特色,也都有其侧重面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按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下面将不同教学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归纳如下:

(1)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知识时,教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以增加信息量的传授;同样,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表的连接等,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有利于学兵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员采用主控端,统一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学兵随后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

(3)播放教学资料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兵播放与Oracle 9i相关的一些视频,教员在一旁稍作提示,既让学兵感到生动直观,又拓宽了学兵的知识面。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学手段,“任务驱动”,让学兵明确目的和任务;其次,在上机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

(5)网络课程教学。利用网络课程方式与学兵交流,解答疑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把教学扩展到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兵间互动的环境。

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改变以一份试卷定学兵优劣的做法,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加强对学兵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学兵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在平时适当给学兵一些压力,引起学兵对这门课的重视,有利于考查学兵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兵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5.结束语

总之,在我看来,要达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兵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面向部队、紧贴岗位的总目标。同时学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7.

[2]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24):142.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2-25.

中教数据论文篇10

关键词: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接口

 

1引言

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给用户提供所需的关于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农产品价格和供求等相关信息,对信息资源做到集中管理、共享访问,最终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图文信息服务系统。论文参考,图文信息。为了使各部分模块之间能够顺畅的衔接,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服务系统接口的设计方案。

2图文信息服务系统外部接口的设计

2.1与门户的接口

图文资源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与门户登陆系统之间通过接口传送机顶盒登陆数据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门户系统接口结构图

门户系统接口:功能是获得当前机顶盒的MAC地址。论文参考,图文信息。

接口协议:通信采集用HTTP协议,通信的数据格式采用XML1.0标准。

2.2与合作方网站的接口

对于开放站点数据库的合作方,由于不同的合作方其数据库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图文采集子系统的数据迁移模块中,分析合作方数据库结构的协议需要与开放站点做接口。

传输数据:合作方向资源中心提供的信息数据。

接口协议:合作方数据源的数据格式协议。论文参考,图文信息。与开发站点数据库的通信采集JDBC2.0标准;与XML格式数据源通信,数据格式采用XML1.0标准。

2.3短信平台接口

此接口留待扩展,当用户选择接收手机短信时,有新的留言信息会有手机短信提示,可和现有的短信平台对接,实现图文的短信增值。

传输数据:留言发件人、留言标题、留言正文。

接口协议:与留言系统数据库的通信采集JDBC2.0标准;与短信平台接口数据格式符合短信平台的协议。

2.4与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PSTIM)接口

2.4.1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部分主要功能是基于TCP协议建立socket连接的方式,将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年级、年级所学科目、年级所学科目版本、知识点、教学周等信息传递过来,并将此信息转化为图文栏目层次的数据关系,通过此关系可以对学习资料图文信息进行组织。在图文中PSTIM传递而来的数据将组成为图文中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

1.接口结构图

图2PSTIM门户系统接口结构图

2.协议和规范:

TCP协议:从PSTIM中获取数据采用的协议。

JDBC:数据转入图文数据库中遵守的规范。

HTTP:接口程序与图文数据库通信采用的协议。

3.接口实现:

接口实现分为五个模块(类):中间表、socket通信模块、传输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结构转化模块、图文库操作模块。论文参考,图文信息。

1) 中间表:

图3 接口图文与中小学教育数据结构图

2) Socket通信模块:

采用成熟的基于TCP协议的socket通信的代码搭建。根据双方沟通和《教学管理系统与EPG等系统的接口协议.》文档,接口同步程序作为socket通信的客户端。论文参考,图文信息。根据配置的IP和PORT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请求。论文参考,图文信息。服务端数据发生变化由系统外通知,数据通信请求由手动方式触发。

3) 传输数据分析模块:

传输数据分析类根据文档《教学管理系统与EPG等系统的接口协议》制定数据传输协议编写。

4) 数据结构转化模块:

数据结构转化完毕后在栏目表中层次结构为: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年级->年级所学科目->年级所学科目版本->知识点->图文学习资料。转化完毕在图文中中小教学系统传递而来的数据作为一个图文中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

数据同步完毕后在接口图文与中小学教育表中层次结构为年级->年级所学科目->年级所学科目版本->知识点。

5) 图文库操作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操作栏目和操作接口图文与中小学教育两个表。功能分为:

a) 对这两个表进行插入、修改、更新操作。

b) 获得同步数据在图文中所属的rootid。

c) 删除栏目(删除其下所有子栏目和信息)。

3总结

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服务系统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设计适合信息服务平台各类信息模块联接的接口,是图文信息服务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所设计的方案,满足了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广播电视台图文信息频道制播系统的升级和改版初探[J]. 技术与市场,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