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07:29:22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1

以“形”塑乐,让欣赏鲜活灵动。好的音乐作品,必定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音乐形象。民族音乐表达的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的人文特点、情感。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幼儿天生好动,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民间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所塑造的形象。例如:民乐《鸭子拌嘴》它以对鲜明的生活和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节,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一群蹒跚而来的鸭子———时而引颈高歌,高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最后摇摆而去的生动场景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音乐塑造了一群活泼、憨态可掬的鸭子形象,符合小朋友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通过模仿鸭子摇摆走路、游水嬉戏孩子们俨然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在大自然中欢快的畅游,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达了对这首民乐美的感受、理解。再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划龙舟》时,幼儿用不同速度的划浆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所表达的划龙舟的快慢,同时通过增减划浆动作的人数来表现乐曲中单人与多人划龙舟的不同,从而感悟音乐的节奏美与乐段结构的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对音乐创造能力。

二、解放幼儿的头脑,激发幼儿音乐审美情感

以“情”表乐,让欣赏真实自然。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必然是真情的流露。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陶行知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民族音乐旋律动听、节奏鲜明、感彩丰富易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激励幼儿用生动的表情,饱含情感语言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在欣赏江南丝竹乐《春绿江南》中,通过模仿春雨中婀娜多姿的柳树,阳光下千姿百态的花朵、春风中翩然起舞的蝴蝶、春光中划过天空的飞鸟将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对春天来临的期盼、欣喜之情跃然脸上,对春光无限好的赞美之意尽在无声的动作表演中。蒙古小调《森吉德玛》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的性格。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用慢板表现了蒙古草原宁静,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第二段再现了放牧归来,万马奔腾、载歌载舞的景象。结合图片仔细聆听,孩子们用舒缓、伸展的动作展现蓝天、白云、绿草、小花;用热烈、奔放的动作表现马儿的快跑、牧民放马归来是的喜悦。孩子在民乐活动中的脸部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都是对音乐的感悟,真实情感的流露。

三、解放幼儿的嘴巴,提高幼儿自我表达的能力

以“声”绘乐,让欣赏丰富多彩。一个受人喜爱的音乐作品必然动听悦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幼儿使用的演奏乐器中有部分属于民间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使用这些适合幼儿的民族乐器来配合民族音乐演奏,不但符合乐曲的性质,也易于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喜洋洋》时,我先让幼儿采用了打击乐常用的声势练习,让幼儿用嘴巴发出的响声模仿不同的民间打击乐器,然后再选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演奏,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操作打击乐也可以表达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如在欣赏广东民歌《采茶扑蝶》音乐活动中,幼儿想象一边采茶一边扑蝶的情境,幼儿自由的选择适合的乐器轻声演奏扑蝶的情景,再选择另一种乐器表现采茶时欢乐的情景。

四、解放幼儿的欣赏空间,让民乐欣赏丰富多彩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 音乐潜能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1-02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幼儿园音乐就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能被幼儿接受的歌曲、律动、音乐欣赏等,音乐让幼儿有感受力,性格稳定,从小接触音乐,更能提升幼儿智能的学习。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来看,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

根据MI的论述,所谓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要成为幼儿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结合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活动"的有关理念,多元的音乐活动,为幼儿创设广阔的音乐学习与音乐表现空间,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多元音乐氛围,促进幼儿园音乐的潜能延伸

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于生活", 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要给孩子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自然,快乐的接触音乐,通过使用各种无律节奏乐器、旋律乐器钢琴、电子琴等器乐,配合音乐游戏、律动肢体创作、语言创作、节奏应用等,激发孩子思考想象、创造等能力,让孩子感到音乐的奥妙及乐趣。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为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了增智、养性、陶性、悦美之目的,使音乐潜能延伸到五大领域,促进了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我们要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幼儿从听、想、说、唱、动等方面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例如在欣赏歌曲《不上你的当》时,幼儿一听到这段音乐,就随着鲜明的节奏前后左右摆动身体,配合双手动作。这说明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性质而表现相应的情绪。在老师布置的场景中,小朋友争着扮演角色上台去表现,整个活动幼儿性质浓厚,在音乐的感染下,情绪高涨,因此,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爱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乐趣。

幼儿音乐艺术,能使幼儿感受到强烈的审美享乐。活动室墙壁上挂着高雅、优美的音乐旋律图谱,意境图谱,并设立了音乐角,在里面放置木琴、各类节奏乐器和一些简单的乐器等,让它们成为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园地。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善于利用一些图画、可视得画面来诱导幼儿。例如在教授《摇篮曲》这首歌曲的时,我让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象成爸爸妈妈,怀里拍着宝宝,静静地聆听,放飞梦想的翅膀,角色互换。显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这样,幼儿就成为一个感受音乐的主题,在教师的诱发下充分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当孩子产生了一种主动去感受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后,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智能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智能。

三、加强幼儿园音乐的教学,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受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创设多元音乐氛围,培养灵敏的音乐感受。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它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感染的作用。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要和期待。

首先,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教育中学东西,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从音乐的教育渗透到创造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幼儿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精灵,做美的使者, 在音乐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多种打击乐器。孩子们在反复的敲敲打打,唱唱听听中,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和节奏,并把音乐巧妙地融入到生活之中,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审美、体验成就。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活动《盆、碗、碟、杯在唱歌》、《到音符家做客》等活动比较生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能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利用音乐的娱乐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表现之中。

其次,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

再次,唱歌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幼儿通过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故事、儿歌的渗透。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的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如歌曲《找朋友》,我先让幼儿一起玩游戏,我边玩边有节奏地演唱歌曲,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节奏,学会了歌曲。

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歌唱教学是传授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抓住音乐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特点,丰富幼儿健康的感情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音乐中,使各种潜能不断延伸,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探索最佳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幼儿园 民族音乐舞蹈 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r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全面,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是在为弘扬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幼儿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幼儿教师务必要对基础教育形成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转换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克里萨拉・哈里森,陈心杰.应用民族音乐学: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2]符辉.关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与民族音乐传承的思考――以藏族音乐文化为例[J].当代文坛,2014,(05).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5

以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现状及特征为切入点,结合赏识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优势,贯穿完整的音乐活动过程,提出当前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渗透赏识教育实践策略: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全面渗透;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关键词:

幼儿园;赏识教育;音乐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针对性政策的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以快速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实际教学中,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追求技巧培养等弊端,导致幼儿不仅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标,更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快乐,这与纲要的方向背道而驰。“赏识教育”虽然在国内目前并无学术定论,但不论意识领域或行为习惯,赏识教育强调的对儿童心灵和行为的快乐关怀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亦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却缺失严重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中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高才”,“严师出高徒”等强调严肃教育色彩的文化烙印,也同样具有赏识教育的影子,如明代教育家王明阳提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至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已将赏识教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并进行有效实践。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接受最为广泛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地教、孩子幸福地学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1]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在其中渗透赏识教育“以人性为基础”的核心,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发展个性;赏识教育强调的“教师与儿童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充分的培养幼儿自主形成审美意识,增强音乐表现力;赏识教育着眼于“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目标,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建立终身良好的音乐兴趣相一致。因此,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多运用赏识教育。然而,通过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其与大班幼儿开始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思想、进入了幼儿园阶段的叛逆期密不可分,同样也与教师实施策略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紧密相关。因此,当前局势下分析现状进行音乐活动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不失为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

奥尔夫曾提到:你们的学生当中将来当音乐家的毕竟很少,很多孩子将来只是听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那些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参与音乐活动,成为音乐的欣赏者,从中得到乐趣,同时,又要为那些将来从事艺术事业的孩子打好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具有这样的双重任务。[2]这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音乐艺术家”在社会群体中只是一个小部分,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爱的音乐教学环境,对幼儿积极肯定,让幼儿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帮助幼儿提高,这才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前期调研中幼儿园大班教师对赏识教育在理论上多仅止步于望文生义,对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用策略,没有建立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将赏识教育运用其中的非常少,实践教学中由于音乐活动中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为了保持课堂秩序,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会给予一些言语上的鼓励,而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要么直接拉出来批评,并警告其他孩子以此为例不准再犯,要么听之任之,前提是只要不影响到其他幼儿。赏识教育面对的幼儿不应该是表现优秀的,更应该是内心想要吸引注意的“捣蛋”孩子,因此,提高赏识教育全面化教育意识,是创造快乐音乐教育氛围的根本。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在一所学校中,他把一批能力相当的孩子随机地分成了两组,分组完毕后,他告诉老师:第一组在智力、能力和品质高于第二组,随即离开。一个学期后,马丁教授再回到学校,发现第一组的成绩和各项考评都优于第二组。后来这个实验组又经过几组实验,同样被证明了这一原理。这一案例是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马丁教授的随机抽取安排的两组孩子,只因给老师的暗示不一样,最后差别甚大。可见,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的给予学生积极暗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幼儿园中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人性的本质中就渴望被赏识、被理解、被爱,如果在幼儿园中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在这种积极肯定的环境下,不仅是幼儿,教师也同样会受到渲染和鼓励。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因为受教育的背景不一样,基础有差别,针对很多教师对赏识教育不了解的情况,管理者可根据基本情况帮助教师再学习。如:请相关专家在园中开展赏识教育理论讲座;组织教师视频学习;订阅相关杂志报刊阅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相互探讨学习。日常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敏锐的捕捉到有利于幼儿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整个环境发展的赏识教育信息,敢于实践和创新,创设全园快乐音乐活动氛围。

二、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全面渗透

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具体可归纳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宽容孩子。这些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对幼儿的充分了解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随着当前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幼儿不仅接受幼儿园课堂音乐教学,有许多孩子都接受一定的社会音乐培训,基本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具有了一定音乐评价能力。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学的音乐课堂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孩子们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告诉他“你很棒”更需要指出他“哪方面棒”,这就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3]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从各个方面来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唱歌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幼儿期的孩子们各项肌能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声音辨别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在愉悦的唱歌活动中,也帮助幼儿训练了语言能力。韵律和打击乐活动都是从训练幼儿节奏感出发,从肢体和乐器方面加以训练,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表演和器乐演奏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备生动的表演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的活动,要能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教师首先就得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要想一劳永逸在当今社会中发展是很难的,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幼儿教师也要永无止境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与时俱进。当今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自己要能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根据教学情况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来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在每年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幼儿对来的每位新面孔老师都很热情,基本每个孩子都愿意与她们交流,讲述关于他们自己有趣的事情,他们并不把这些学生当成老师,而是一位能无话不谈的好姐姐或好哥哥。这些实习生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虽比主班老师混乱了些,但是孩子们都积极配合,有提问都能思考回答,在民主的音乐活动环境中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控制欲较强的主班老师的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孩子们就乖巧的像只小绵羊,没有人说话,课堂纪律非常好,然而,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要求。访谈中在和C老师交流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来这所幼儿园已经2年了,但到现在我都还很困惑如何去上课,你问我了不了解赏识教育,我觉得我连幼儿都还不够了解,每次上课(孩子们)都不能安静,小孩注意力又不能集中,要是有个哭的,天哪,能带动好几个一起哭。我也会经常刻意的去夸赞他们,但是夸多了,小孩子们都也不稀罕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太大,啥教学模式都不行,你说的这“赏识教育”估计也是不行的…C老师这样的情况虽不是每个老师都遇到的,但是这种师生关系确实是经常有的,教师的成人世界总是不能和孩子的世界相融合,教师和幼儿不能有效的沟通,也不能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管理学科规划副组长、国家教育局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吴椿先生在为《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写的特稿中提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者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4]一直以来,教师的角色都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孩子们耳边一直被叮嘱的都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民主平等的水平。而赏识教育不仅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在理念上也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5]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在老师的赏识中感受到尊重和自由,能树立自信,师生平等相待,民主友好,这样才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案例1:在一节打击铃鼓、三角铁、碰铃等乐器的音乐活动课上,当孩子们掌握了演奏方法,在我的琴声伴奏下进行表演时,突然响起了一阵“咚咚咚”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总被老师们提及的“坏孩子”小龙,他正用两手大力地拍着桌子。顿时,其他孩子都哄笑起来,有的也学着他的样子,用力在桌上拍打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我正想狠狠批评他,突然转念一想,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做了个“嘘”的手势,这时很多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小龙”我叫他并请他站起来,小龙以为我要批评他突然害怕起来,我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问他:“你刚才为什么拍桌子呢?”他轻声回答说:“我,没有乐器。”原来,因为乐器只有十套,我就把它们分配给了几个节奏感好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带领其他孩子。我接着又问:“小龙,那你想用桌子表演什么乐器呢?”“铃鼓。”“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我顺势做了个开始的手势。他有些胆怯,我鼓励的看着他,并向他竖了竖大拇指,这下他就放心大胆的表演了,表演出乎意料的好!我让全班孩子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他表扬,接下来一些孩子使用乐器,另一大半没有轮到乐器的,都用自制的“铃鼓”,孩子们很开心,敲了个不亦乐乎,整节课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6]上一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教唱的形式,偶尔拿出一些乐器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新鲜,这时课堂的秩序就会很难掌控,老师经常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案例中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典范,当她看到调皮孩子小龙又在捣乱时,她选择了轻声询问缘由,这才发现小龙之所以捣乱是因为他没有拿到乐器。这位老师于是趁热打铁让他就用桌子当乐器表演,没想到孩子竟然“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情绪的主导者,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注视每位幼儿,给他们真诚的爱,激发幼儿的主体情感,让幼儿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的根本。

四、把握音乐活动各个阶段,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

现今,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风靡,很多教学专家也根据国内的概况进行引用,然而也出现了许多水土不服的现状。是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赏识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一定有其发挥优势和略显牵强的时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避免出现“鸡肋”效应,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合理使用赏识教育。

(一)从孩子身边寻找音乐教学素材,奠定赏识教育前提

很多幼儿教师都困惑如何能将一节音乐课上活起来,访谈中C老师说:“每个周我们都有活动主题,但是,这些主题下能教学的东西就书上那么一点,孩子们的技能水平又有限,怎样找素材呢?”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是要教师能从幼儿的世界里观察事物。案例2:今天课间休息时,我坐在电钢琴边看孩子们活动,一不小心就按到了电钢上的音乐欣赏键,这时电钢突然很大声的播放了《命运交响曲》,吓得我和孩子们都一大跳,孩子们先是愣住了,随后几个活泼一点的孩子便随着强烈的节奏跳动起来,这时,班上很多孩子都开始有节奏的跳动。我突然想,这不就是一节很好的音乐课素材吗?于是我特地找了几段风格各异的音乐,上了一节音乐创编课,由孩子们自己听音乐跳动来创编舞蹈,这个过程中突然感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了。这位教师课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意外从中找到了音乐课的教学素材,从而投其所好的将其设计成一节有意思的音乐创编活动。也正是由于前期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才致使这位教师能在后期的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恰到好处,而不会显得做作。

(二)音乐教学中给予幼儿信心,发展赏识教育优势

M.S.斯特娜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就是要信任他,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信任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才华,信任孩子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4]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孩子们需要感受音乐的同时,更需要表现音乐,而表现音乐的前提在于其有充分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多给予激励。周弘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7]教师在音乐课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们都不敢去表演表现,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犹豫,放大孩子的优点,这会帮助孩子找到信心,从此更加喜欢表演。案例3:小建是今年才来到我们班上的,因为之前在乡下从没上过幼儿园,父母又在外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所以很多方面和班上其他小朋友都相差甚远。有一次上唱歌课,歌曲学会后,我请幼儿单独地站起来把歌曲演唱给大家听,先后有几个孩子演唱完毕,我意外地发现小建也举起了手,于是我立刻请了他,在钢琴伴奏下他演唱完了整首歌,唱得还真不错,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表情自然,也没出现节奏上的错误。但在演唱的过程中却不时惹来同学们的嬉笑,小建的脸上也不时地尴尬起来。此刻,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决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继续对他有歧视的看法,长此以往,这将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于是,我立刻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说他今天很勇敢,不仅歌唱得好,表情也好,还要求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并以掌声鼓励。这样一来,很多小朋友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从此,小建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主动地举手参与到活动中。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说:“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常常是在嘲笑和讽刺中被抹灭的,因此,赏识教育对幼儿音乐自信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幼儿音乐能力都是良好手段。

(三)课后积极评价,形成赏识教育良性循环

由于幼儿园教育并非选拔式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评价,便可以脱离传统甄选评价的弊端,将评价作为观察幼儿发展的手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课后的积极评价会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这是由于幼儿喜欢被人肯定,常常不是由于其虚荣心使然,而是出于其自身社会价值认同感的提高。在积极的评价中感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这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赏识教育的良性循环。不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还是回家以后父母的评价,我们首先要给予幼儿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一句鼓励,一个拥抱,给予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越是表现的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予以重视,家长更应该对其鼓励,通过“小题大做”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观察中,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一句,“今天,某某音乐课上表演得非常好”。孩子回家后会持续与家长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达到了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五、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有限,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鼓励的家园合作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同样意义重大。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园赏识教育的进行,而放任自流或背道而驰的方式则会使学校赏识教育功亏一篑。

(一)幼儿园利用有效途径向家长宣传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家教方法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对于赏识教育,目前多是进行盲目的鼓励,最后造成幼儿音乐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为了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和家长交流的途径来传播赏识教育理念,如:家长会上将赏识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在家园练习册上设立专门知识版块来宣传;在幼儿园的网站上设立主题版块等等。这能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运用赏识教育。

(二)家长主动理解学习赏识教育并积极配合

我们很多家长看似爱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有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家长更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在孩子一天的学习之后回到家,家长所做的不应该是一味的给予孩子充分的物质满足,而是从老师那了解到孩子一日的活动情况,配合老师正确的施以赏识教育,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并指导幼儿主动发展,从而全面满足幼儿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赏识教育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教育,要求家长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社区充分利用其桥梁作用使赏识教育深入人心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文化能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幼儿家庭,社区所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为了能让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脱节,社区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开展相关赏识教育的活动,如: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在社区宣传栏上设立赏识教育专栏等等。让赏识教育深得人心,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区的支持,赏识教育的有效深入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只有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幼儿才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路向前。

六、总结

“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可见,赏识教育只是一种理念,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融入赏识教育,多有裨益,但若成为鸡肋却可将其弃之,因此,探索赏识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效运用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陈荣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振文.探讨赏识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 司丁列.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我见[J].音体美园地,2012(1).

[3]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崔学泓.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12.

[5] 周菊芳,周亮.浅论赏识教育进课堂之十大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5(9):5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的生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22-01

音乐不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活动;音乐性则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类的获取性遗传。而教学除了可以传承人类生活良好经验,还可以引导个体为了完成“完满地生长”,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超越现实与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而言,教育基于对“可能生活”的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幼儿园音乐教学除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生活模式,还是教育与引导幼儿生命发展的重要过程,所以创造充分活力的生命开展空间,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实现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生命意N的基础内涵。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对审美体会的挤占

音乐艺术意义深远,其具备自身独特性,也就是说在音律和数学体系基础上形成了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功能。因此,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幼儿的平衡和和谐统 教学行政化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理念中渗透了科学主义引导思想,过于强调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轻视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

2、专业音乐教师审美引导能力不强

专业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教学率领者而且是教学成果的有效保障。但是现阶段幼儿园中,一些专业音乐教师过于轻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与提升,究其缘由,他们的审美引导能力不强,对音乐教学没有深刻了解,所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教学理应具有共享与体验等元素,而并非死记硬背,归根结底,幼儿教学体系引进的具体化考核制度导致音乐教师的审美引导能力不被注重。3.过于依赖多媒体。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普及于人们生活中,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获取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但归根结底它仅是辅助教育工具,难以满足音乐创作需求。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前幼儿园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本质,且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讲解,轻视了人文精神和音乐教育本质的引导。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

首先,尊重幼儿个体参加音乐活动的生命感受及体验。音乐不仅是生命原发活动,而且是幼儿个体生命情感主要感受与体验方法,但情感体验则是所有幼儿个体特殊的生命合理运动过程,所以个体性理应得到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视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属性,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为幼儿个体创作生命表述的条件,注重基于相应方式鼓舞幼儿个体使用音乐方式表述情感,如即兴表演和噪音等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实际需求。其次,发展幼儿主体间性。音乐其实属于一种文化创建活动,所以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社会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将幼儿主体间性视作根本诉求,基于对幼儿个体和作品及他人之间多层次沟通平台的建立,促进幼儿不断打开自身生命世界,悦纳自我与他人,亲近社会和自然,达到内外生命的融洽。最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及向往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音乐和生命同构,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追求超越自我的生命态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打破技能练习的僵化格局,需要为幼儿提供敞开生命个体的各种通道,促使幼儿始终保持诗意道德与生命热情。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策略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同质化”和“高大全”等现象严重[1]。地方高校面临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会给地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产生生源危机和就业危机[2]。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二、高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转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3]等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体现出高理论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特点[4],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这与课程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递、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有关。对此,我们应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变,突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及幼儿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秉承“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弹、唱等技能,需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得到巩固与运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课前展示活动

为增加学生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教师可在授课前安排课前展示活动,作为后期模拟实训环节的热身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课上随机抽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已学习了音乐相关课程,但其视唱能力还很弱。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加强课后练习,教师可在授课环节中安排5-8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歌曲视唱的抽查。应注意,该课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乐技能本身,教师不宜“舍本取末”,在这个环节花过多时间与精力。

3.有针对性地筛查

在授课过程中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随即对学生展开筛查。如讲到节奏教学时让学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与速度,讲到儿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时,提问学生关于音程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二)开展参与式的音乐教育流派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内容可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学生需掌握并学会运用的课程内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在音乐教育流派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课例,由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学生充当“幼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可选取课例《藏起来的歌曲》,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出示双方约定的信号,学生在歌唱的某一环节停止发声,教师出示“取消手势”后,学生继续歌唱。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及其他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教学中也可采用类似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认知、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5]。

(三)多维度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接纳度[6],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认同,发展专业情意;可增进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其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深化认识。为了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幼儿园课程见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学习计划,并与幼儿园协商做好相应安排,具体如下:

1.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马拉古奇指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挖掘现有环境布置中的音乐教育功能,讨论其潜在的音乐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并形成观摩学习报告。

2.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四大音乐教育活动类型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与幼儿教师及授课教师结合该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进一步掌握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3.音乐活动区域环境布置及其活动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活动区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三方面进行分工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全体小组成员将观察所得统整为一个完整的观摩学习报告。

4.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教育。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人观摩几名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音乐表现,记录教师的指导行为与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交叉展开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可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开展模拟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8]。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模拟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教学视频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择典型的教学视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讨,帮助学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可选择的教学视频有不同流派音乐教育的典型教学视频和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视频等。

2.观摩见习的案例教学。前文中提到幼儿园见习活动中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音乐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与活动指导及集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可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模拟实训环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此环节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学生的模拟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最真实、最鲜活、最具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教师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安排小组讨论,最后针对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进行集体评议,集体评议的内容有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与活动延伸,通过讨论与评议,使学生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符合幼儿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性,往综合性、实践性、应用型等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2]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35.

[4]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7):113-116.

[5]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6]张丽莉.幼儿园见习对师范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期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8):47-50.

[7]Edwards.C.Gandini.L&Forman.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193.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现状;教改问题;整合

高师学前教育是立足于培养从事学前儿童教育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其中音乐课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幼教专业人文音乐素养,幼教音乐技能,幼教音乐教学教法的,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幼教师资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国幼教发展趋势看,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园教育越来越趋于综合化的趋势。其中也指出:幼儿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建构高师新的学前音乐课程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基础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状况:

近年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不理想,文化基础弱,艺术素质更低。以昆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0年起招本科),据统计,2010级本科50名学生中,专科60名学生,仅有30几名同学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20几名是以第二、三志愿录取的,剩下的同学都是从其他各种专业调剂过来的,进校后90%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为0,更太不上认同或热爱。在录取时没有经过任何技能测试和必要的面试,由于没有任何艺术基础,使他们对音乐类艺术课程从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情绪,而要通过三年或四年的专、本科音乐各科教学,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综合音乐应用能力,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学前教育专业整体目标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定位要准确。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本科、专科、中专、职校并存的今天,各层次办学在把握好重点突出自身优势的同时,都不可避免的应处理好专业理论与艺术技能的比重关系。例如近年来,很多高师院校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把学前本科定位在培养幼教教学科研人才上,重视教育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本科毕业生职业技能较差,大多只能从事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这一培养目标与幼儿园需要一线教学老师的实际相矛盾。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极大地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定位:

专业目标定位的不明确还会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音乐各学科课程比例要把握好深度和广度。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在所有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不够,无法贯穿学制始终,通常情况下实际学习只有两年。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像音乐专业学生一样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音乐艺术学习和训练。对从高中毕业入学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讲,钢琴等操作性技能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吃力,再加上学习时间十分有限,致使技能水平有限,直接影响了其施教能力。还有,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采取“拿来主义”,简单模仿音乐院校或高师音乐系课程设置。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教学法、音乐欣赏等分科设置,课程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同时,很少考虑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缺乏音乐与教学法紧密联系的观念,音乐专业要求的深度深,但结合幼教音乐艺术教育实际的广度延伸又不够,严重脱离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不利于学生幼教音乐艺术教育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实际动手教学能力不足,综合音乐教育能力就更弱。

二、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纯理论研究型。站在理论层面高高在上的审视研究课程优化理论。然而这类研究既使从理论上再如何完善,不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应用,不结合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训练,对改变和提高幼教音乐师资的实际教学水平,意义不大。

(二)单纯研究某一学科技能提升的问题型。提出的看法普遍是:从中专升格到本科后,技能训练应在深度上提升,演奏演唱技能要更专业化。这是一种近乎理想化的提法,没有结合生源情况和课时比例升本后反而缩小的实际,缺乏对当前幼教一线实际的基本了解和研究。

(三)研究单一课程的教学教法优化型。如内容补充,教学侧重点。针对单科教学内容,主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需要的演奏或演唱内容上作的调整。如在钢琴课教学中加强儿歌配奏,即兴伴奏的研究,在唱歌课教学中加强儿歌自弹自唱的内容等。这类教改,更贴近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对提高学生施教能力有一定效果。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9

一、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百朋中心幼儿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一所乡镇幼儿园,它附属于百朋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的19名教师中,仅1名是幼师专业的教师,14名教师原来都是小学教师,后来才被借调或公招到幼儿园,而剩下4名则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外聘老师。此外,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上的教师仅占10%,老师们对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法了解很少,相关音乐活动的培训也很少,音乐素养较低,整个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缓慢,因此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很低。

(二)教学硬件设施设备匮乏

农村幼儿园教学条件差,缺乏硬件设施,经济条件差严重制约着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高。全园8个班,仅有2台电子琴,锣、鼓、镲等乐器孩子们见都没见过,乐器的严重缺乏,导致幼儿园音乐活动死板呆滞,幼儿缺少体验、实践和探索的机会,知识往往只能通过老师单一的讲述传播,失去音乐活动为幼儿带来的快乐,无法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别提感受艺术的魅力了。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低

首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选材单一,绝大多数都是以歌唱活动为主,对于打击乐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舞蹈、音乐欣赏等方面接触极少。音乐环境的布置,更多地体现在装饰上,能操作的材料非常缺乏,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其次,农村幼儿园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多数是凭借教材设定进行示范,幼儿以模仿为主,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跟唱学会了就集体大声喊唱,教学形式机械、固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教研质量较低,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最后,农村幼儿教师对音乐教育目标存在片面认识,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忽略幼儿各种音乐能力的培养。

(四)音乐教育受幼儿家长观念的影响

家长、老师、幼儿是幼儿园的三大要素。一个要素做不好,幼儿教育就很难向前发展。而农村幼儿园的家长相对城市里的家长而言,他们由于受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经济状况、家庭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比较差农村家长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低,音乐教育意识普遍不强,家庭生活中缺乏音乐艺术氛围,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文化成绩。可悲的是,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教学活动常以写字、认字、做算术题为主,直接剥夺了孩子们对音乐艺术方面的探索体验机会,而幼儿园音乐方面的活动也很难有效地开展,扼杀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

二、为改善农村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音乐素质、增强教师专业技能

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应以年轻的幼师专业毕业生为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多为在园教师提供相关在职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升其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教师在园内外参加优秀音乐活动的观摩,通过直接观察,从中学到相关专业知识、领悟到音乐教育活动的精髓,并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

(二)加大投资力度,丰富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

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是幼儿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乐器的缺失,导致音乐活动课死板呆滞,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资力度,让农村幼儿园拥有更丰富的音乐乐器来进行音乐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孩子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幼儿园音乐活动使用的简单的打击乐器。

(三)加强园本教研和园外交流,提高教师音乐教学能力

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普通教师,我们也知道自身的一些不足,我们迫切希望能得到有关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期待学到更多有益于工作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期待培训过程中新鲜的体验。 因此,幼儿园可多开展送出去引进来的活动,先组织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后回园进行示范教学,通过交流互动和共享教学经验,引领同行们共同进步;也可以邀请城市幼儿园优秀教师来农村园上示范课,教给农村幼儿教师设计布置教学环境和制作各种教玩具,还可以请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和教育专题讲座,对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转变农村教师的落后观念;此外,幼儿园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音乐教研活动,探讨并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结合農村实际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观摩活动,加强教师业务交流与沟通,分享教学的实践经验。

(四)提升家长音乐素质,让其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篇10

音乐传播 幼儿 音乐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传播载体实现了由唱片、收音机到电视机、电影摄像直至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转变,音乐网络传播为人们创造了个人化、零距离的音乐世界。而当文化传播媒介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催化、塑造成人音乐世界的同时,对尚无辨识能力的幼儿的音乐审美奠基和欣赏趣味也起到了导向性的影响作用。而这种这种情况显然与音乐教育家以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极大地削弱了音乐教育对幼儿艺术欣赏力的培养功能。因此,在音乐传播视野下,幼儿音乐教育还是需要加强加强家园共育工作,营造出正确科学的音乐环境,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

一、营造正确科学的家园共育音乐环境

幼儿的音乐教育环境,是由园内环境与家庭环境共同构成的。在轻松愉悦的园内环境创设方面,园内音乐老师要注意创设出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形成可听、可见、可感的音乐氛围,对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起到熏陶、浸染的作用。如幼儿园就可以借鉴幼儿生活音乐化活动的教师设计模式,将中外经典童谣、民族音乐及乐器乐曲融入幼儿入园、午餐、游戏等活动环节中,使音乐管理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幼儿亲近音乐、喜爱音乐的内心情感。

同时,家庭环境对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幼儿超过一半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共同度过的,如何使幼儿避免受到不良或过于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家园共育音乐环境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使幼儿在园内的音乐教育得到延续,教师应知道家长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征的乐曲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音乐氛围;纠正定向、拔高培养的音乐教育意识,使家长不过分地干预到幼儿个性和音乐技能的正常发展,甚至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二、以有效化课内教学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要适应音乐传播环境下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新要求,音乐教学形式就必须趋向更深层次的提高,从信息单向传递的广播式学习向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转化。音乐传播视野下的幼儿音乐课程有效教学关键是要落实以下几点:

1.音乐课堂导入的有效化

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的融合都赋予了歌声以美好的情感,使幼儿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幼儿音乐教育成功与否,首要的就是拉近师生间的认知距离,考虑到幼儿生活体验和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短化幼儿与音乐教学内容的文化、心理距离,疏导认知,形成良好通畅的传播心理通道,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如歌曲《小燕子》、《春》的欣赏,教师就可以利用“听、视、触、动”的教学形式,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来感染幼儿的情绪。在轻缓优美的旋律的伴奏下,让幼儿饰演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发芽的柳枝,引导幼儿充分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作品情感基调的掌握与学习,同样也是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要培养幼儿对不同音乐情绪的区分能力,使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譬如,《欢庆六一》的音乐欣赏,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引导幼儿找寻“高兴”的近义词、同义词如欢快、愉快等情感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通过对再造性审美意象的描述来展现出高兴的动态细节。譬如,模仿少数民族儿童载歌载舞,花儿快乐绽放的形态动作等。长期接受这种“情”“趣”结合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可促使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更为细腻、深刻。

2.培养幼儿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恰当地应用音乐传播理论来指导幼儿音乐教学,应当考虑到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2~3岁的幼儿节奏感强,欠缺听赏音乐的能力;3~4岁可以转向旋律、音准学习;4~6岁可以要求幼儿听懂、想象音乐情态,在音乐意境中领会音乐的美并掌握到一些音乐技能。因此,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方面,要合理创设出多种教学通道,而非单纯、无意识地让幼儿在听、唱、奏、舞中接受音乐体验。

譬如说,大班幼儿的音乐学习就更倾向于表演操作,要从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强化其音乐审美感受;中班幼儿可通过有侧重地音乐与动作间的内在关联理解音乐形象;小班幼儿则仅能通过部分特别的旋律或片断来感受音乐的美。结合于此,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就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发展幼儿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悟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小班可结合文明礼貌教学学唱《问好歌》,《迷路的小花鸭》等,使幼儿对音乐的性质形成初步体验;中大班幼儿则应当充分发挥创造性歌唱活动在用语、神态和心情方面的表达优势,欣赏学习《勤快人和懒惰人》《快乐的一天》和打击乐《星星歌》,等等。通过把握音乐传播与受众群体音乐感知能力间的关系,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有步骤地按幼儿能力的高低展开系统教学,获取更多的音乐美体验。

3.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传播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受众群体接收到表演的暗示,其中以模仿成分居多。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则需要恰当地加以修正,以便使幼儿想象力丰富的潜在优势得到很好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影响尤其重要。教师可引导幼儿依据歌曲传递的情感体验,以自由的音乐形象或动作来表述自身的感悟。如《摇篮曲》的欣赏,就可引导幼儿想象出“妈妈的手轻轻拖着摇篮”“像荡秋千一样”……只有使幼儿在自身感悟音乐的轻与重之后,才可能实现音乐审美创造力的自由发展。

三、结语

在音乐传播视野下,以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促进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兴趣,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要在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埋下音乐学习的种子,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发展成为陶冶自身情操的终身兴趣。

参考文献:

[1]白晨.因特网音乐传播方式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