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示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03:31:48

生活启示作文

生活启示作文篇1

沙溪小学的同学,5(4)班的同学,梁老师,网友们,大家好,我是沙溪小学五年级的何*勇!以下是正文:

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生活,仿佛像一个五味瓶,包含了酸、甜、苦、辣;生活,是......

记得有一次,我在中央一台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报道:一个曾是家财万贯的人,因为迷上了吸毒,害得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下,他的妈妈与姐姐只能一次次把他送到戒毒所,但是,他屡戒屡犯,后来他自己竟有了自杀的念头,幸亏他的妈妈及时赶到,才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最后,他终于戒毒成功了,因为他的那颗“铁石心肠”的心被他妈妈的泪水与家人们的亲情感动了。

说到家财万贯,应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有钱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呢?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拿钱去吸毒,这是极不应该的,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人因为文化水平低,有的家里有一个人已经下岗了,而有的家庭却夫妻双双下岗,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果我有很多的钱,我则会办一个工厂,帮助那些下岗了的叔叔阿姨们恢复往日的欢笑,这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

生活启示作文篇2

回忆起几年前:一次,妈妈和爸爸都出去了,因为无聊,所以,跟妹妹搭起了积木。当我和妹妹费尽心血地搭到了第16层时,只听“啪啦”的一声,我们搭的16层积木倒塌了。我们又搭了一次,结果,没什么两样,只搭到了第18层,又倒塌了。我和妹妹看似很失望的样子,可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之后,我就以搭到30层为目标。

我和妹妹的“重新积木搭计划”又开始了,其实我的办法就是:每搭完一个积木就要把它们对其,再加上妹妹扶着,效果一定比之前好100倍,我们边搭边数着:“一、二、三、四……终于,我们搭到了第二十五层,虽然没有搭到第30层,但我并不失望。因为,总比之前好吧!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通过这次的搭积木“事件”懂得了一个大道理!

我懂得的道理:在生活中只要刻苦坚持,不断去做,有决心,不放弃,没有什么事是我们做不到的。假如达到理想的目标,但进步了一点点,那也是进步啊!就像是我和妹妹搭积木的这件事啊!

生活启示作文篇3

艳阳高照,我顶着烈日,骑着单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过斑马线时,忽然看见一辆摩托车向我这边驶来,我连忙刹车但这新买的自行车刹车很僵硬,还是把我拉出个三四十厘米远,险些撞上那位阿姨的车。心头不经“怦”的一眺。记得前两天,我也因为刹车僵硬而差点碰到别人的车。当时那位叔叔很生气;我更是害怕和愧疚……

又出现这样的事,我怕阿姨的指责,忙想退后。但是这位阿姨却比了一个手势让我先走,脸上还带着十分亲切的微笑。我立刻定下神,放松了心情,向她微笑的点了一下头,然后骑车离开。我自己也不清楚:那是向阿姨表示道谢,还是道歉,还是“知道”的意思?也许都是吧!

.之后,我骑车行驶在路边,心中总是热乎乎的。——不像上次,因心有余悸,忐忑不安的,还连续来了几个急刹车,吓得魂都快没了……

的确,在生活中,给出一个谦让的手势,给出一个原谅、理解的微笑……对于自己而言可能没有什么,但对于被人来说,那是给予他人精神上,乃至心理上的一股巨大的力量!

生活启示作文篇4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绪,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无比的精神粮食。语文让我回忆过去,语文让我们认识了解现在,语文让我们展望未来。语文将纪录人生的点滴,语文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语文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着的意义。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语文,什么事也做不成。语文让我们结识朋友,语文让我们了解自己。

语文,无处不在。现在正是金秋时节。其实秋天,并不只是金色的,而是缤纷绚烂的。宝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朵云,天空就像沉淀在蓝色的透明度极高的湖水里,干干净净的。从小到大,我总以为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特别是读了余秋雨老先生的《乡关何处》后。我便被他细腻抒情的文笔深深打动了,我想:这也许便是语文的最高境界了吧!对于这个从小到大一成不变的概念,我深信不疑,可事实证明,我错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街上逛周围竟是一成不变的景物,若是平时,我是不愿看的。只因今天妈妈叫我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是否有语文,若有,她就服我。我不服气的走马观花,嘴里嘟哝着:“哪有什么嘛!一个两个平庸得很,即使有一个也比不上《乡关何处》等好文章嘛!找什么嘛……”蓦然,我停住了,在一间旅馆之前停住了。旅馆很平常,不平常的是招牌:“归乡”。再上前,才发现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日暮乡关何处是?归乡之人在此留。”我震惊了,震惊于这招牌中显示出来的文化底蕴。余秋雨先生的作文是高傲的,而这个小店的主人翻看某本有关语文的书有感而记而已。然而,正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中透露出的温馨与亲切,使得众人前来观赏。四方归客兴许便是看到这句话,就有了留宿的感觉。对,这就是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它比粉墨登场的书中的语文更贴近生活。它的魅力,是书中的语文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开始用心重新扫视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无不散发着语文的芳香,我仿佛在一条写满经典语文的路上漫步,学到了从未学过的语文。

语文并不是文人墨客的,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在你的面前,在你的后面,在左边,在右边。不要说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生活中语文就是书中语文的升华。

芜湖市九中初一:张成婷

生活启示作文篇5

一个小孩,她十分喜爱游泳,一年四季经常到游泳馆里去练习游泳。冬天也是如此,夏天更不加用说了!她几乎天天到边上的小河里去练习游泳!她这样一练习就是5个小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她从小就想打破游过英吉利海峡的世界纪录!经过她15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挑战的机会。那天风和日丽,天气晴好。随着发令枪的响起她下了水,老天爷好像跟她有仇似的,立刻下起了倾盆大雨,还刮起了大风。水平如镜的英吉利海峡突然变的波涛汹涌起来!但她还是坚持了。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大。最终她选则了放弃她上了船,船竟然不用10秒就到了!从她放弃的地方到终点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她说如果当时她知道只有不到100的距离的话她就会坚持!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不过我坚持下来了!在秋季运动会上我时参加800米和1500米的。“砰”的一声随着发令枪的响起,1500米的比赛随之展开,我和我的战友赵誉汇先是跟在别人后面,对手一个又一个的被我们超上随着发令枪的再一次响起,我的心里一直在喊“太好了!只有一圈了,再坚持一会。”还有半圈,那时我以差赵誉汇20多米他开始冲刺,我也开始爆发,节奏渐渐加快,眼看着一步步接近的终点,我十分高兴也十分惧怕,高兴的是要到了,惧怕的是还没到终点我就倒下了!我的节奏渐渐的慢了下了……太好了!离终点只有10米了我便加快速度向前冲。

我们应该坚信希望就在前方!不要放弃,气馁就是走失败的路,坚持就是走成功的路!

生活启示作文篇6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汉字是古老中国的传统。可炎黄子孙们却极为不尊重它。

就像是在杂货店里吧,就老有“鸡旦”这东西卖;还有大概是喝了会令人生气的“气水”;摩托是一种现代的交通工具。在这样现代的今天,当摩托生病时,却找不到治疗的地方。在迫于无奈下,只好去“么托”维修所了。这是多么可笑啊!

语文就是汉字的堆砌吗?答案是:不是。除了文字,还有标点,标点能使一样的文字变成不一样的意思。不信,这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唐朝时,有一个书生到一位好友家做客。谁知,下午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雨看起来要下上好一阵子。书生家离着儿远,又没有伞。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眨眼太阳就要下山了。好友又刚走开,他羞于直接开口让好友留他住下,便写了一张写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纸条,让下人交给好友。当下人回来时,只交给了他一把雨伞和刚才那张纸条。但上面多了两个标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为了面子没能说什么,只好拿着伞再雨中“漫步”,结果就因淋了雨染了风寒,死了。其实,当时他想说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是小小的几个标点,用与不用,用在那里,都要很讲究。

生活启示作文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味生活;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06-01

初中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究其原因,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一是阅读范围狭窄,二是生活阅历肤浅,三是写作兴趣缺乏,四是写作知识欠缺。其实上述各种情况虽然对学生的写作或多或少产生影响,但却不能算是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耐心细致地品味,由于学生不注意耐心细致地品味生活,许多闪光的作文素材被他们放进了垃圾桶,于是他们感觉“没有材料可写”,从而逐渐丧失写作的灵感、激情与兴趣。

初中学生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乏味,它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键要引导学生品味他们自己丰富多彩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素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怎样引导学生品味自己的生活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真实美

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课文描写了与中学生阅历类似的精美文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幼时记趣》、《我的母亲》等等,这些文段真实感人,写作教学时,这些文段可以拿来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品味,通过品味这些类似的生活,让学生明白真实是写作的生命,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二、不断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情感美

写作素材一旦写进作文,它就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始终伴随着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写作素材只有在文章中体现出作者或人物的强烈的情感,文章才能够感染读者。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情感美。

什么是生活的情感美?生活的情感美就是要用浓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并从中感受生活之美。学生作文之所以会形成“无话可说”的现象,根本的是对生活缺少情感,因为对生活缺少情感,写进文章自然就味同嚼蜡。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情感美呢?

1、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往往被学生忽略,如小事情、小物件、小场景、小人物,在学生看来,这些“小”似乎不值得写,其实,这些“小”根本不小,只是因为我们对它“无情无义”,所以才显得小,如果我们对它有情,不仅不会感到它“小”,甚至可能感觉它很大很大。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小”。

2、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情”。生活中不仅存在小事、小物、小景,还存在“小情”。有时,这些细腻的情感如果不加注意,是无法感受得到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中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倾注“情”,在写作中表现“情”,始终做到在以情动人。

邹韬奋《我的母亲》有这么一段文字: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这段生活情形真实地再现了小时候作者因不会背书遭父亲打时母亲的表现。我们读了以后被母亲言不由衷的话语中表现出的对儿子深沉的爱所打动,也被作者那深情的叙述所感染。这种细腻的感情,作者不是用诸如同学们常用的“母亲,我爱你!”来渲染,而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在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把人物的细腻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写作中注重对这类生活中的情感的细腻表现,不夸张,不做作,让情感在文字间自然流淌。

三、不断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教育美、启示美

品味生活之美,不单单要品味生活外在的真实美、情感美,更要品味生活内在的教育美、启示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充实和完善学生的人格。

写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仅仅表现生活,更重要的是要从生活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就要求学生要拥有一双感受生活的慧眼,通过这双眼,发现生活给我们的教育和启示。

生活启示作文篇8

>> 让预设与生成比翼双飞 让活动与写作比翼双飞 让识字与阅读比翼双飞 让阅读与写作比翼双飞 让效率与趣味“比翼双飞” 让阅读和写作比翼双飞 让“创新”和“应试”比翼双飞 色情与科技比翼双飞 让习作训练与阅读教学比翼双飞 让智慧与品德比翼双飞 让生本课堂与高效课堂比翼双飞 让XP与PE2.0比翼双飞 让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比翼双飞 让多媒体和语文高效课堂比翼双飞 让科学和数学教学比翼双飞 三网融合与物联网比翼双飞 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比翼双飞” 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 供给侧改革与增加就业如何“比翼双飞” 让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比翼双飞”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下载网友改制的PE系统,下载解压得到的是一个ISO文件(有刻录机的用户可以使用NERO刻录为PE启动光盘)。由于要安装到本地硬盘,这里使用WinRAR3.51打开PE.iso,将其中的BOOT、Sources和Programs三个文件夹,以及BOOTMGR文件,全部解压到"C:\"(见图1)。

(1)

第2步 由于这个是为光盘设计的集成了多个维护程序的PE,为了方便在本地硬盘使用,要先编辑其中的配置文件。启动命令提示符,输入下列命令将启动镜像加载到d:\pe下进行编辑(需要先下载imagex.exe并放置在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下):

md d:\pe

imagex /apply c:\sources\boot.wim 1 d:\pe

第3步 进入“D:\pe\Program Files\BSExplorer”,这里的文件对应的是PE桌面(bs_desktop.ini)、开始菜单(bs_start.ini)、快捷启动(bs_qlaunch.ini)等的配置文件。我们需要修改程序的路径才能在PE下方便运行。

比如,打开bs_desktop.ini,将其中的“%SystemDrive%\Progra~1”更改为“c:\Programs”(将系统分区指向到C),这样在PE桌面就可以启动A43.exe,其他配置参数的更改类似。

第4步 完成上述操作后,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下列命令,把修改过的WIM重新捕捉为启动镜像:

imagex /boot /compress maximum /capture d:\pe c:\sources\boot.wim "Windows PE"

第5步 单击资源管理器的“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把查看方式设置为“显示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和“显示所有文件”。

然后打开C盘,将XP启动文件ntldr更改为wnxp,把c:\bootmgr更改为ntldr,使系统重启后加载Vista的启动管理器,实现手动添加双系统启动菜单。

小提示

上面的第1行命令是建立d:\pe文件夹,第2行命令是将引导镜像件boot.wim的第1部分加载到d:\pe中。具体ImageX的使用,请参考本刊今年第5期的《妙用ImageX快速给Vista减肥》一文。

小提示

通过展开boot.wim可以自行修改启动镜像,除了上述操作外,我们还可以个性化PE。比如PE壁纸文件是“d:\pe\windows\system32\winpe.bmp”,我们可以自己找一张1024×768的BMP图片替代,也可以自行把一些绿色工具如RegWorkshop(注册表编辑工具)添加到“D:\pe\Program Files”。

扩展阅读:

对于安装XP+Vista双系统的用户不能通过上面方法修改,他们可以参考的帖子,将PE安装到本地硬盘。

第6步 使用记事本打开“c:\boot.ini”(编辑前要去除其“只读”属性),在文本后添加如下语句并保存(见图2):

C:\winxp="Windows XP"

(2)

第7步 重新启动系统,我们就可以看到电脑会加载启动管理器,只要选择“Windows Setup [EMS Enabled]”即可进入PE,选择“Windows XP”则进入原来的XP。

使用PE维护XP

现在我们在系统危急的时候就可以使用PE来维护系统了。比如,自己的XP是NTFS分区,现在由于故障无法进入,我们要格式化C盘并重装系统,但是重装前需要提取“C:\Documents and Settings\Whq007\私人文档”下的文件。这些操作在以前通过DOS很难完成(要加载NTFS驱动,长文件名、中文支持等),现在通过PE就简单多了。

第1步 在多重菜单启动进入PE后,双击桌面的“A43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展开“C:\Documents and Settings\Whq007”,复制其中的文件到其他分区即可。PE还支持USB设备,可以把重要文件直接转移到USB设备中。(见图3)。

(3)

第2步 由于boot.wim是加载到内存中运行,可以在PE中启动命令提示符输入“format c:”格式化C盘,接着在A43资源管理器找到Windows XP安装文件运行安装即可,或者插入安装光盘,在PE中轻松安装XP。安装好后重复前一部分的操作添加PE即可。

第3步 由于在XP下能够运行的程序大多数也可以在PE下运行,这样我们在XP下无法进行的操作就可以到PE中执行。比如,在XP下无法删除的病毒,这时可以启动到PE运行杀毒程序进行杀毒。

知识扩展:制作其他PE硬盘版

1. U盘版PE。首先使用USBoot将U盘格式化为自己主板支持的启动盘,然后把上述下载到的PE文件全部复制到U盘根目录下。

启动命令提示符输入“c:\ bootsect.exe /nt60 m:”(m:为优盘的盘符,bootsect.exe可以在Vista安装光盘提取),系统会提示成功添加引导记录。这样重启后进入BIOS设定系统从U盘启动即可进入PE。

由于U盘可写入,可进入PE安装杀毒软件,方便升级病毒库用PE杀毒。

2. 移动硬盘版PE。可以在XP下使用磁盘管理组件把移动硬盘分区划分为主分区,同时选择“将磁盘分区标记为活动的”(激活分区使之可引导),同上把下载到的PE所有文件复制到移动硬盘即可。

生活启示作文篇9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依据我校校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现状分析

1、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生及家长文化修养比较差,而且较易受处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文化氛围不容乐观。这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思考着:学校德育为何失去了实效呢?

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学校位置特殊,教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意识高,能敏锐地洞察和开发周边的课程资源,是一批能胜任德育课教学的教师。

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的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 创建和谐校园》,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活跃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特色,拓展语文课程外延,浓郁学校文化活动氛围。

三、课程目标

1、与道德与社会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学会一些场合的文明礼貌行为。

2、突出趣味性、探究性,组织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四、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阶段大体分为5个阶段: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创编“德育启蒙”儿童读经

1、编写教材。德育启蒙教材的选编,需要教师独具慧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进行推荐、选编,筛选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童谣形式,教师对其进行分类汇编,如分为“孝亲篇、友爱篇、敬师篇、择友篇、布衣篇、惜字篇”等,编成富有个性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组织教师学习。我们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启蒙教材,并规定每位教师出认真自学外,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感知,体味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从教材中获得新知。

3、开展活动。“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活动,琅琅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能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吟诵教材,做到把教材吟诵得有形、有意、有情、有声。

4、成果展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张扬了儿童的游戏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以“说、唱、演、画、玩、用”等形式,轻松快乐地展示德育启蒙的特色。学校将举行“德育启蒙”儿童读经吟唱会,并表彰表演优秀的师生。

5、创编“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学生在学习教材,展示成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 儿童孝廉读经的形式,此时,老师应着力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创作的对象,进行创编各具特色的德育启蒙教育。

此外,为了营造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活动如下:

(1)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

学校每天给孩子开辟20分钟的“金色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学生把一个个儿童孝廉读经创编到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这样,一到课间,孩子们有事干了,有些学生看到什么,就情不自禁地想创编上几句儿童孝廉读经。

(2)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

生活启示作文篇10

关键词:丢勒;《启示录》;德沃夏克

“在1525年圣灵降临节期过后,在礼拜三与礼拜四之间的那个晚上,我在睡梦中看到了这番景象,巨大的水流从天而降,第一股大水就倾泻在离我大约四英里的地方,然后向各个方向分散,很快就没过了整个地面。我吓坏了,在第二股洪水还没倾泻下来之前我就被吓醒了。这洪水极大,有些落在远处,有些落在近处,好像是以同样的速度降下的。我被吓醒了,身体在颤抖,很久没能回过神来。早上起来以后,我把整个画面都画下来。希望上帝不要让这一切发生。”

――来自丢勒对自己梦境的描述

《启示录》一般收录在《新约》的最后一部分,因为语言晦涩难懂,叙述的超现实性,并不如圣经其他内容受人关注。“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这段《启示录》开篇之语试图告诉世人犹太圣徒约翰所著及所传之言是来自耶稣基督的神旨,保障了《启示录》内容的合法性与可信度。新约年代表准确的说明了《启示录》写成于公元95年,而那个时代正是犹太人和基督徒遭遇野蛮迫害的时期,也是一个世人在不断的反抗与怀疑中求生存的苦难阶段。世人需要从“基督的得胜和他的荣耀显现”中重新获得信仰、获得迎接新天地、重新生活的勇气。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写作背景,人们对《启示录》的关注多是在苦难的年代里,宗教情感开始变得复杂激烈、生活开始变得流离失所时。

丢勒(1471-1528)生活在德意志历史上一个信仰摇摆、政治混乱的年代,《启示录》这组大型版画的诞生无疑与那个时代的精神形成以一种内在的关联。马克思・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研究观念告诉我们,要读懂丢勒,首先需要回望15世纪的德意志,感同身受的理解艺术家和那个时代的精神。

历史学家注意到“10世纪末人们认为世纪末日就在眼前的时候,以及12和13世纪新教派不断兴起的时候”[1]《启示录》中的神秘、怪诞开始受到众人的关注。而15世纪末16世纪初又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年代,一位奥格斯堡编年史作家形容十五世纪的德意志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危险的”时代。首先,黑死病席卷着欧洲大陆,据史料记载,这场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这场被看作是上帝对世人惩罚的瘟疫,让世人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无休无止的战乱与纷争,宗教末世的恐惧与不安……瘟疫、权力、政治、杀戮、宗教几乎让每个人无法逃出某种被诅咒的厄运。此时,《启示录》所描绘的毁灭性与对新世纪的幻想正符合处在无助年代人们的心理渴望。一直生活在北方恶劣生存环境与贫瘠土地上的德意志人民,此时的生活过得更加凄惨,人们也变得比以往更加疯狂,关于宗教神迹的任何传言可能都会让这些已经饱受折磨的人们走到崩溃的边缘,带着乱世被彻底毁灭迎来新世纪的幻想痛苦的生活着。然而令他们难堪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信仰,农民们不思耕耘、平民们躁动不安、贵族们荒淫无度以及来自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和无休止的战争,这一切让饥荒和瘟疫一样有了超人的传播力,不论是乡下还是城市常年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个无望的时刻,什么可以让人们得到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慰藉,或者说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就一定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奥托・本内施在《北方文艺复兴》一书中说到丢勒的版画《启示录》“……这就是福音传播者眼中的梦境,这与他们陷于迷茫状态下所看到的世界是一致的”。[2]也就是说,丢勒这组版画充分满足了圣经《启示录》中的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视觉化地再现了一个抽象的现实世界,他没有也“不可能超越中世纪世界末日的一般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它受到了极大地欢迎并被广泛传播。正如德沃夏克所说“丢勒以挑战《圣经》经文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心灵的视像。他设法将现实与非现实统一起来,对两者进行评价,并有能力准确的恰到好处的强调每一种图画元素”。[1]

创作这组版画时年轻的丢勒刚刚从意大利旅行回来,尼德兰的自然主义与意大利新的艺术标准及艺术成果似乎让他的艺术思路变得愈加自由,令人兴奋的是,他并没有完全被阿尔卑斯山以南的艺术样式所吸引,也没有困在对某种技艺的膜拜之中。从这一点来讲,丢勒向他的前辈们一样,从来没有丢失自己,也没有脱离德国艺术特有的神秘性以及向内探索的精神诉求。丢勒的通过个人判断组织出这些图画,而他的幻想立刻得到了世人的响应。作为宗教教义载体的十六幅木刻版画毫无疑问的将丢勒对现实的审视与对未来的信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然而今天当我们欣赏这一系列版画时总是赞叹丢勒精湛的技艺却鲜有人去体会这些幻像与现实间的关联,忽略了这些图画里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丢勒精通宗教、哲学、数学和占星术知识,他丰富的游历经历让我们了解到他敏锐的观察力,鹿特丹的伊拉莫斯还说“丢勒能把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转化到画纸上,甚至能表达语言本身”[3]正是这些天才艺术家所应具有的能力让丢勒对《启示录》中这些散文般的叙述做出了超常的整理,组织出前人不曾涉及的图画内容。从《圣约翰的殉难》到《拿着无底深渊钥匙的天使》,丢勒图示了一个人类历尽磨难脱离苦海的虚幻世界,用他超凡的想象力将现世与启示录里的世界连通起来,在苦难的日子里给人内心带来了一丝平静。

先来看看照亮“人子”的七盏明灯即“在主日所看见的基督异象”。《启示录》中的描述不过百字:“……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火放光。”先后有多少人描绘过这一场景,已没有具体的记录,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图像看,丢勒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描绘这个场景的艺术家。因为他对语言文字的个人化理解,他的这组版画《启示录》让“德国在欧洲艺术史中获得了全新的地位”。[1]版画中“驾云降临”的耶稣基督被七盏金灯台(“七灯台就是七教会”)围绕着,伸出他那孔武有力的右手控制着七颗星体(“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坚定不移的姿态似乎传达出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左手端着一本打开的书,与那握在手中的七颗星体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关联,而从嘴里吐出的双刃剑毫无疑问的宣誓了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的存在。丢勒对《启示录》非常人的解读,以及他在图画中表现的倾向性,不仅仅暗示了一种无法避免的斗争精神,同时展示出了“两个世界之间的对峙”――充满热情、坚信理想的并最终创造出自身信仰的现实世界与权力世界之间的一种冲突。基督背后那大量的空白似乎将这一场景放置到了一个无限广袤的空间里凸显了“人子”的伟岸与“曾经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的”永恒,塑造出了一位真正的“全能者”。

G勒对《启示录》的个人解读正是建立在中世纪人的态度和情感框架的基础上――具体和抽象的结合之上,因此可以看作是对隐义的永恒探索和对现世的关照。《启示录》组画中最受欢迎的《四骑士》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幅图画表现的是《启示录》第六章的内容――羔羊揭开封严的六印,丢勒将约翰所见的恐怖视像通过四骑士――“骑在马上拿着弓”“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骑在马上手里拿着天平”“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表现出来,让人立刻看到了“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是一种怎样的恐怖景象。在版画中三分之二的空间留给了死亡、饥饿、瘟疫、战争四位骑士和他们的铁骑,画面角落上痛苦、无望的可怜人像15世纪的德意志人一样,不断被践踏,被忽视,这些似乎展现了苦难的现实生活源头,肆虐的骑士犹如千军万马一样横扫人类世界,即使主教也无法逃脱这一厄运。画面最上方那位驾云而来的天使只是进一步让我们确定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到来。狂奔出这个绘画空间的四骑士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少恐怖,现在想来,这一点应该是丢勒与当时德意志土地上的人民最能体会的。丢勒曾“资助费里斯兰的医生乌尔西纽斯对梅毒的传播情况进行预测……”[3]在给皮尔克海默的信里写道“没有什么比这(梅毒)更让我恐惧的了,几乎每个人都被感染了,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4]丢勒的游记手稿也展示了他对瘟疫的恐惧,对世人的悲悯,就是在这样一个真实残酷的世界里,丢勒如何能像阿尔卑斯山以南的艺术家一样,专心研究人类形体,像尼德兰艺术家一样专注于描绘自然。丢勒心中的激情、困惑与想象都转化到了这组版画里,不论是充满自然主义色彩的城市景观还是来自意大利范式的“大”,都体现出了两个世界的对峙。当他在尼德兰安特卫普听到路德被捕的消息后有一段记录或许更好的解释了他的精神世界:“他(指马丁・路德,作者加)曾与根本不像基督徒的罗马教皇斗争,罗马教皇试图制定严厉的人间法律,而忽视拯救,这样一来,我们用血汗换来的果实会再一次被掠夺,被的浪费,而穷苦和虚弱的人们一定会死于饥饿。对我来说,最让人心痛的就是上帝可能会让我们屈从于那些所谓的‘神父’们制定的虚假的、盲目的信条,而实际上,《圣经》里的很多地方都被这次人曲解了或根本就没有告知于众。”[4]

尽管丢勒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但是他对世界的认识与当时意大利、尼德兰的那些人文主义者并无不同,他们都在“力图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基于观察和个人经验的新关系”,[1]但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与历史的自觉性,让丢勒在不断地观察现实与构建自我基础上更多的探索了精神领域的变化,他将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统统赋予在了图画的语言中,通过这些个人的心理视像呼应了世人心中隐秘世界的真理,为德意志百年来酝酿的宗教精神性自觉注入了一股力量。

参考文献:

[1] 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本内施.北方文艺复兴[M].戚印平,毛羽,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1.

[3] 韦措尔特.丢勒和他的时代[M].朱艳辉,叶桂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丢勒.版画插图丢勒游记[M].彭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路德维希.德国人[M].杨成绪,潘琪,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