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13:18:16

安全检查论文

安全检查论文篇1

关键词:舵舵机安全检查

一、前言

船舶能够在水中按照驾驶者的意图航行,使船舶改变航向或维持指定航向,是依靠改变安装在船舶尾部的船舵的位置来实现的。正如鱼儿能够在水中游动自由,是靠摆动它的尾巴一样。可以说船舵就是起着鱼尾的功用。舵对于船舶航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谕的,当船舶航行时船舵发生故障,对船舶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舵机的基本组成

船舵主要由舵叶、舵杆、舵机等部分组成。船舵能够接受驾驶者的命令并按照命令改变船舵的位置是依靠舵机带动舵叶来实现的,而舵机是整个舵系统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也是船舶安全检查人员进行船舶安检时着重注意检查的地方。

船舶舵机按驱动动力分为蒸汽舵机、电动舵机与电动液压舵机(简称液压舵机)。液压舵机具有重量轻、尺寸小、灵敏度高,工作平稳安全可靠,能缓冲风浪对舵叶的冲击,运转噪音低、振动小,而且可实现无级变速,功率的范围广。所以现代化的大中型船舶上,广泛采用液压舵机。故本文以液压舵机作为分析对象。

液压舵机一般采用电动机带动油泵,因而又称电动液压舵机。液压舵机用油液作为传递能量的介质,利用油液的不可压缩性及流量、压力和流向的可控性来实现转舵。舵机通过油泵把机械能转化为油液的压力能,然后通过转舵机构把压力能又转化为机械能,来实现舵的左、右转向。

液压舵机由三大部分组成:推舵机构、液压系统与操舵控制系统。推舵机构的作用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推动舵叶偏转。液压系统的作用是向舵机提供足够的液压能.并设置所需的保护与控制装置。操舵控制系统的作用有二:一是传递舵令,二是控制操舵精度。

按照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对舵机的基本要求,其中主要内容有:

1.每艘船舶均应设置1个主操舵装置和1个辅助操舵装置。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的布置,应满足当它们中的1个失效时应不致使另1个也失灵。

2.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在最大营运前进航速时进行操舵,使舵自任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5°,并且于相同条件下自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0°所需时间不超过28s。

3.能在最大营运前进航速的一半但不小于7kn时进行操舵,使舵自一舷的15°转至另一舷的l5°且需时间不超过60s。

4.驾驶室与舵机室之间,应设有通信设施。

5.操舵装置应设有有效的舵角限位器。以动力转舵的操舵装置,应装设限位开关或类似设备,使舵在到达舵角限位器前停住。装设的限位开关或类似设备应该与转舵机构本身同步,而不应与舵机的控制相同步。

6.舵装置应有保持舵位不动的制动装置。

7.当主操舵装置要求动力操作时,应设有1个固定贮油箱,其容量至少足以使1个动力转舵系统包括循环油箱进行再充液。贮油箱应以管路固定连接,使液压系统能在舵机室内便于充液,并应设有液位计。

8.应设置两个独立的控制系统,见每个系统均应能在驾驶室控制。但这并不要求设双套操舵手轮或手柄。若控制系统是由液压遥控传动装置组成时,除100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体运输船外,不必设置第2个独立控制系统。

9.驾驶室和舵机室应固定展示带有原理框图的适当操作说明。此说明应表明操舵装置控制系统和动力转舵系统的转换程序。

10.由1台或几台动力设备组成的每一电动或电动液压操舵装置至少应由主配电板设2路独立馈电线直接供电。但其中的1路可以由应急配电板供电。三、舵机容易出现的故障

对于舵机日常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属于硬件类的故障,二是属于软件类的故障。

舵机的硬件类的故障是指与舵机相关的机器、设备发生了功能性的障碍,使得舵机不能正常工作发挥效用。常见的主要有:

1.通信系统的故障。驾驶员发出的舵令信号不能输出至舵机,舵机接收不到舵令。驾驶台与舵机间无法通话等。

2.电力系统的故障。动力电路、配电板等电力输出故障,使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转。两路电力线路只有一路可以使用.

3.液压系统的故障。液压系统密封性能出现问题,有油路泄漏或有旁通现象、主油路锁闭不严、油位过低、液压系统内有空气等问题。使液压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软件类的故障是指与舵机运行有关的管理制度,船员对舵机的操作存在的问题。通常主要是船员对应急舵的操作不熟悉,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启动应急舵。

四、对舵机安检的重点

针对舵机容易出现的故障点,船舶安检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应急舵的有效性。按照现代船舶建造规范的要求,船舶应当具有两套以上操舵装置。一套主推舵装置,一套为辅助(应急)推舵装置。这是为了保证在主推舵装置出现故障时,应急舵仍然可以继续保持舵的有效性,保证船舶的正常航行和安全。对应急舵的检查一般要求船方进行应急舵的实操,观察应急舵是否能够使用,运转是否正常。

检查舵的运转情况。在检查舵的运转情况时,一般应有两名船舶安检员相互配合进行。一名安检员在驾驶台发出舵令,另一名安检员在舵机间观察舵机对于舵令的反映。舵机在转舵运行过程中应运转平稳,无杂音无间歇性现象。从一侧满舵运行到另一侧满舵时,应反映灵敏,能够达到28S的时间要求。

检查舵角指示的准确性。在舵机上都安装有舵角指示器,舵角指示器是为了正确显示舵叶转动的准确位置,其所显示的角度指数应与驾驶台操舵转向的角度度数相吻合。当舵角指示器显示不准时,就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对船舶的操纵,使驾驶员的判断产生误差,有可能使船舶发生触碰事故。在检查舵角指示的准确性时,是由两名船舶安检员相互配合进行的。一名安检员在驾驶台观察驾驶台上的检查舵角指示器显示的读数,另一名安检员在舵机间观察舵机上舵角指示器显示的读数。二者应读数相同。

检查舵角限位器的有效性。舵角限位器是起到了对液压油缸的保护作用。

当舵角转动到最大角度时,油缸的活塞继续压缩液油,而舵叶已不再继续偏转,致使油缸内的压力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油缸破裂。而舵角限位器的存在就使得当舵角转动到最大角度时触动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断开电动机的动力起到了保护油缸的作用。所以安检员在检查检查舵角限位器时,应让船舶驾驶员分别打满左、右舵,观察当舵角转动到最大角度时舵角限位器是否发生作用。否则应当要求船方进行修复。

检查舵的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舵叶的转动是依靠油缸内液体传递的电动机动力来实现的。所以舵机的液压系统要保证不漏油,不漏气和不积气,才能达到传递液压力的目的。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对舵机的正常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检员在检查舵机时,应当注意观察舵机表面和舵机间的地面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存在油污,还应当注意检查油缸表面是否存在修补过的痕迹。在检查液压系统的密封性时,应让船方开动舵机,注意观察舵机液压杆与液压油缸滑动处、液压油缸的其他接缝处是否有液压油渗出的现象。以便正确判断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

同时在检查舵机时应注意检查一下液压油的品质。液压油是液压舵机正常工作的媒质,是液压舵机保持良好性能的保证。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对此有规定:液压操纵的操舵设备应设有能针对该液压系统的形式和设计保持液体清洁的装置。国内的船检规范也有类似的条款规定。可见舵机液压油品质是否良好对于舵机的正常运行确实很重要。液压油的品质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液压油在运转过程中,机器磨损下来的金属屑和水分混入到油中,对液压油造成了污染。二是液压油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映,油品会渐渐下降,达不到机器性能的要求。这时应当更换液压油。但是由于液压油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沿海船舶特别是个体船舶很少有更换液压油的。另外在舵机间的液压油补充油柜中液压油应保持一定的油量储备,这也是在检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

在对舵机的检查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在舵机间应张贴有应急舵的使用操作说明,并通过与机舱工人的交谈,以了解他们是否熟悉应急舵的操作使用。通过以上的检查基本上可以完成对舵机的安检工作,对该船的舵机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够为船舶安全检查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轮机》.1996.5.

安全检查论文篇2

在我们的模型中,一向为预检查乘客通道,特别考虑检查过程中的步骤差异,将扫描时间从数据表H列中筛选出来,另一向为普通乘客通道。基于排队论,通过乘客的到达时间特点及建立起表中数据与两类乘客的检查时间、平均队长与瓶颈和问题区域的关系,并结合律特法则得到机场安检乘客吞吐量。

基于模型,并结合服务时间与吞吐量的关系,我们发现检查点设备、程序、人员配置对吞吐量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寻找通道最佳配比,给出如何选择人员的建议。并模拟特定比例吞吐量的大小。

关键词:排队论;双向并行安检模型;Buffer

1 术语

1.1 术语定义

1.排队论(Queuing Theory) ,是研究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和随机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叫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

1.2 符号

2 假设

假设乘客到达过程为泊松流,服务时间服从参数为 的负指数分布。机场空间无限大,允许无限排队。

假设进行预检查的乘客和常规安检检查的乘客的检查通道相互独立,检查过程互不影响。

假设乘客在安检过程中将物品放置在传送带上的时间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3 乘客安检模型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建立乘客进行安检的基本模型,主要包括两部分:预检查乘客安检模型和常规检查模型。为了求解乘客流并得到瓶颈,预检查乘客安检模型采用 排队模型,常规检查采用 模型。

3.1 预检查乘客安检流程

根据我们的假设,进行预检查的乘客的安检流程符合排队论的 的模型,该通道乘客流由身份及文件检查过程的乘客流和后续检查的乘客流的和求得,该通道身份及文件检查过程的乘客流 所用方程为(1)

3.2 常规检查乘客安检流程

根据我们的假设,与预检查同步进行的常规检查有3条安检通道,人员配比与预检查通道相同,符合排队论中的 模型,该过程乘客流同样由身份及文件检查过程的乘客流和后续检查的乘客流两部分和求得,该检查过程的乘客流 所用方程为(2)

通过以上模型,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检验速度的身份及文件检查的人员的配比、平均排队长最长的队伍、两种安检过程的客流量比例与通道的比例之间的配比、穿衣脱衣的排队等候即为该安检流程的瓶颈和问题区域所在。

4 模型的优化

考虑到TSA的成本问题,我们做出如下优化:

为服务一个顾客时单位时间内的服务费用, 为每个顾客在系统中逗留单位时间的费用

考虑 模型, 取目标函数z为单位时间服务成本与顾客在系统中逗留费用之和的期望值,即 ,

解出最优服务率为

乘客在扫描前的穿衣时间以及脱衣时间也可能成为系统的瓶颈,在这里引入buffer来进行分析,由生产运营相关的理论,在这两个区域增加buffer的值可以提高系统的检查率但是随着buffer进一步提高它产生的效益也逐步下降。

5 机场安检模型验证

中国深圳宝安机场内安检通道各项案件数据如下:

该机场通过提高安检员检查速度及增加人身检查处的缓冲,优化了瓶颈提高了机场安检过程的乘客吞吐量,运用排队论模型进行计算可得,该机场原乘客吞吐量为208.17人/小时,优化后的乘客吞吐量为329.43人/小时,乘客吞吐量增长显著,证明我们所建基本模型及优化模型正确且适用。

6 优势和缺点

模拟结果吸引人,优化的结果符合认知。几乎所有的模拟数据都是根据现实情况给定的,准确度较高,符合实际情况。

影响因素的不全面性。我们只考虑了影响乘客吞吐量的主要因素,对于次要因素不予考虑,不能全面反映现实。

7 结论

我们基于已有的排队论理论,得到机场安检的两部分基本模型,结合律特法则,得到机场安检乘客的吞吐量的平均值,以此来反映机场安检的乘客吞吐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乘客流。然后,我们应用遗传算法、lingo程序对安检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区域进行了优化,以使乘客吞吐量增大。之后我们将模型应用于中国深圳宝安机场的安检流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我们展示了模型的势和弱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曾俊杰。 机场安全分析与优化[J]。知识经济学报,2009,(12):173-174

安全检查论文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安全控制措施

 

一、明确安全监理任务

⑴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⑵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⑶督促承包方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组织好分项分部工程安全技术交底。⑷检查承包方各项安全措施到位情况,和关键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⑸指令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订立安全协议。⑹检查承包方的其它各项安全工作,如防火、防洪,冬防寒夏防暑及卫生防疫等。⑺监理部选派得力的工程师,从事安全监理工作,并建立岗位责任。

二、施工阶段安全监理要点

工程项目开工后,在全面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时,要着重审查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责任到人,安全设备到位。受业主委托,安全监理工程师代表业主全权处理施工中的违章操作现象,同时也有义务协助承包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方法有:

⑴审查各类有关施工安全的文件,审查进场作业的各单位资质及他们对各工序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人员配备。

⑵审查在本工程拟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⑶审查承包商在工序交接检的安全报告。

⑷跟踪检查,签办安全技术证书;对每道工序的安全事宜予以确认。

⑸在施工中,如遇下列情况,负责安全的监理工程师,可下达暂时停工指令,安全监理工程师在下达“暂时停工指令”后,及时上报总监办,请总监代表复核后,补发书面停工令或撤消。①施工中出现安全异常,经检查指出,未见改进或改进措施不合要求者;②已发生事故未处理而继续施工者;③安全措施未经检查,或无措施擅自施工者;④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盲目施工者;⑤擅自变更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构件者;⑥未经资质审查进场的分包人员,擅自施工者;

⑹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有:

①脚手架。脚手架是高空作业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脚手搭设不牢,不稳以及使用不当,都容易出现事故,因此脚手架是安全监理的重点之一。博士论文,建设工程。

首先,脚手结构搭设前对所用材料,都要认真挑选,不合格的不能使用,脚手架搭设要牢固、稳定,不仅要有足够的堆料、操作、运输使用面积,同时又能确保在各种天气和规定荷载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并且拆、装方便。

脚手架起用前,要经常检查,使用严格控制堆料,不得超载,上下层交叉作业时,要按规定设防护网,发现主杆沉陷、悬空,节点松动,歪斜变形等,要停止操作,认真加固好后使用,大风、大雾、大雨天应暂停使用。

②高空作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往往是在所难免的,而高空作业防护不当,往往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安全监理工作中,特别注意此环节中的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及悬空操作。a)临边作业。建筑物的外墙、阳台、窗台等往往需临边施工,在临边作业时,要按安全规程设置,可靠的防护栏、防护网并装安全门。博士论文,建设工程。b)洞口作业。博士论文,建设工程。对施工中预留的洞口,要按规定设置护栏,护栏上装明显标志及通道门,洞口要加安全盖,防止从洞口坠物伤人。c)悬空作业。对悬空作业所用的防护设施,如吊篮、吊笼、平台、绳索、塔架等均应认真核查,确保安全无误,方准使用,且勿存有侥幸心理。

③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所引起的事故,也是近年来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其他一些中小型机械等,也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临时施工用电要按规定安装、接线,并做好保护接地,设专人管理,以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④落实防火责任制,设立消防组织人员,消防器材准备充分,不得挪用,制定明火使用审批制度,焊接作业要有人负责防护防火灾事故发生。

三、安全控制具体措施

1.技术措施。(1)审核施工现场项目部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措施的可行性。重点对坑开挖和脚手架;模版支撑体系、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塔式起重机、人货电梯、临时用电等工程或部位进行审查。(3)监理安全文明检查制度和安全会议制度,项目安全生产组建每周召开各方参加的项目安全例会;对本周的安全检查情况予以审查,并核查已出现的安全问题是否已按要求进行整改,同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安全。(4)通过“合理定制,进行牧师检查“的辅助措施做好安全文明、环境保护。

2.组织措施。博士论文,建设工程。(1)监理健全监理组织,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2)监理部设定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文明负责人,常抓不懈。(3)编制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细则。(4)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文明安全生产的意识。

3.经济措施。(1)制定安全公约,明确要求、责任,明确奖惩规定。开工前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各方召开会议,制定“本工程安全文明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文明工地的要求,要求应具体,切和实际,不搞花架子。博士论文,建设工程。博士论文,建设工程。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条款,对违反安全作业规定的行为的奖惩应具有具体的奖惩数额。(2)组织联合检查组,定期(每月至少两次)对工地检查,有违规者严格执行奖惩。

4.合同措施。(1)协助业主签订好施工合同,对合同中设计施工安全的条款,应严禁,不出现对业主不利的条款。(2)做好工程安全记录,保存好各种安全管理文件。(3)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上报和处理。(4)平时注意收集有关安全信息的资料,进行分析,提交给予有关部门参考,便于她们作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黄如宝.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2]周爱民.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田金信.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安全检查论文篇4

【关键词】 计算机保密 泄密查证 图文识别 文档粉碎

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为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已颁布了许多政策和法规,但各级部门和各单位查证组织对计算机的泄密查证工作开展如何?现有的检查取证工具的性能和功能是否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泄密隐患?能否针对目前的工作模式提供更到位的解决方法?

对此,深入研究国家对计算机的管理政策,通过走访各级保密管理人员收集需求,针对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现实情况,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保密检查取证工具,这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的泄密查证工作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1 查证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保密主管部门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网进行定期保密检查,网单位也会定期进行保密自查,各相关部门单位对计算机保密事宜都越来越重视。但在保密检查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难题:(1)工作效率低:需要工作人员手工逐台检查,效率极低。(2)无法将检查“全面化”和“日常化”: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网数量迅速增长,而保密主管部门人手有限,加上原来手工检查工具效率低,限制了大范围检查和短周期检查,无法做到“全面化”和“日常化”。(3)无法深度查证:手工检查,只能对计算机做一些常规检查,无法做到细粒化查证和深度审计。

2 保密检查方案提出

本文设计了一种全面化、自动化的保密检查方案。它基于物理隔离、图文识别、外联检查、文档检查、移动存储管理、系统安全检查安全保密六元素,形成一套普遍适用的智能查证系统,能够准确、全面、高效地检查出计算机中不符合保密要求的违规行为,辅助保密主管部门和单位对计算机的检查取证,切实提高了保密检查的工作效率、准确性和计算机的保密安全度。

3 保密“六元素”

3.1 物理隔离

一般来说,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要实行物理隔离,即处理存储、传输国家敏感信息和重要数据的设备和网络不得与政务外网和网站以及互联网相联。因此,计算机,必须处于物理隔离状态,严禁接入互联网及公共信息网。

本系统工具能准确查出终端的隔离状态,若违规接入外网,能深度挖掘出接入到互联网及公共信息网的上网痕迹,以此严查非法操作者,坚持做到“信息不上网”。

3.2 图文识别

图文识别技术又称OCR,利用各种识别算法分析图像中包含的文字形态特征,判断出文字的标准编码,并按通用格式存储在信息化设备中,实现检索关键字与图片内容的匹配查询。图文识别经过影像前处理、文字特征抽取、比对识别、字词后识处理和人工校正,能够快速准确搜索到图片格式的资料,防止重要资料变相出网,大幅提升互联网信息查询能力。

3.3 外联检查

外联检查是对计算机物理通路(直接连接互联网)和逻辑通路(通过连接互联网)上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采用主动防御方式对使用modem拨号、无线网卡等手段违规进入互联网的行为进行监控,能检查服务器的地址、端口等信息,连同接互联网的modem型号、拔号连接信息读取出来,严防“一机两用”。同时采用最新的数据恢复技术,能针对整个磁盘分区进行数据恢复并做深度检查,把所有已删除的上网信息恢复出来并且生成详细的检查报告,为保密查证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4 文档检查

文档检查可针对整个磁盘、某个分区、某个文件夹路径下的文件按指定类型进行搜索和检查,以查看磁盘数据中的密级文档,查证该计算机是否违规处理文件。对于已经删除的文件可利用数据恢复技术进行深度恢复并形成报告,供用户查看在删除的文件操作记录中是否存在文件。

同时,提供“文档粉碎”功能,在具有文档密级权限的用户在查看敏感文档后,安全粉碎敏感文档,且粉碎后的文档任何恢复工具都不能进行恢复,防止文档扩散,避免造成事件。

3.5 移动存储管理

移动存储管理对通用移动存储设备从注册、使用、销毁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完整的授权、控制和管理,控制可移动设备的非授权接入,检查USB设备深层历史使用痕迹,能彻底清理移动存储设备且不具可恢复性,有效地保证移动存储介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可控性、安全性和可审计性。

3.6 系统安全检查

系统安全检查功能着重于主机系统的全面安全性检查,包括账号安全检查、共享资源检查、网络端口检查、屏幕保护检查、多操作系统检查、网络应用软件检查。

(1)账号安全检查:检查账户安全策略(强制密码复杂度要求、密码最小长度要求),检查账户空密码和弱口令;(2)共享资源检查:检查共享目录及其用户和权限;(3)网络端口检查: 检查高风险网络端口(如远程桌面、文件共享、TELNET等)开启情况;(4)屏幕保护检查:检查屏保是否开启、屏保恢复密码要求、屏保启动空闲时间等;(5)多操作系统检查:检查系统是否安装多个操作系统;(6)网络应用软件检查:检查网络应用软件安装和使用痕迹。

4 结语

基于“保密六元素”,并有机地将上述功能很好地集成起来,能够辅助保密单位将泄密检查工作自动化、日常化,全面提升信息的检查取证能力,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发现根源,从而更专业地服务于各级保密管理部门,切实做好计算机保密检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天洲,陈纯,谷小妮编著.计算机安全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房玉和,信息安全与信息法学[C].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孙羽菲.低质量文本图像OCR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安全检查论文篇5

【关键词】CT;护理;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3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目前,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需多次检查CT,易发生并发症,送检过程涉及多位工作人员及部门,潜在风险大。同时,CT室患者每日流动性大、周转快,涉及的病种多,不可预测因素多,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加强CT检查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笔者所在科室收集2009-2010年神经外科CT检查护理工作患者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制定系列管理措施,2010年1月-12月组织实施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神经外科CT检查的患者,2009年CT检查患者1525例,2010年CT检查患者1835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每天由主班负责记录CT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主要分类如下:(1)护送人员安全意识淡漠,护士盲目自信、法律知识薄弱;(2)送检前评估不准确、经验少致应对能力薄弱;(3)送检工具出现问题;(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检查前解释不当,家属不配合,电梯等候时间较长,CT室未及时检查或取片时间长;(5)护理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6)科室的工作指引模糊。

1.2.2采取的护理措施

1.2.2.1增强法律意识,强化处事理念每月进行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案例分享,培养理性分析每一次患者的检查。

1.2.2.2采用阶段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每天由主班负责记录CT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整改。每周五讨论上周CT送检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每月1次由护士长对住院患者作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护理投诉进行总结,针对分析的原因进行集体讨论,制定一系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每季度阶段总结;实施1年进行总结评价。

1.2.2.3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学习制定和组织培训,每月有计划性的学习各种疾病的观察、处理、演示实践、分享特殊事件的处理、新知识、新方法等,提高工作中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1.2.2.4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检查患者的心理组织护士思维训练,每月1次心得分享会,培养多重思维能力,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提高检查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提升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评估能力、沟通技巧。

1.2.2.5重点环节的管理进行流程管理,制定明确的工作指引、流程与班种职责与标准要求,每季度重新审核或补充护理安全措施,重视环节安全隐患控制。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检查时间,做好护送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如保证危重患者静脉通路畅通、躁动时合理使用镇静剂等。

1.2.2.6完善应急状态的管理保证急救器材和急救药物、急救技能应用处于应急状态,班班查点,专人负责,确保每一次的抢救。对患者加强CT检查前风险的告知,必要时请家属签字。

1.2.2.7重视检查患者的文书书写制定检查患者交接书写单,及时、动态的反应受检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处理,减少护患纠纷。

2结果

2009年CT检查患者1525人,2010年CT检查患者1835人。2010年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后,2009年、2010年CT检查患者发生护理安全事件例数对比见表1。

表1干预前、后护理安全事件比较

时间 补液渗漏(例) 坠床(例) 接错患者(例) 护理投诉(例) 护理差错(例) 患者满意度(%) 同行满意度(%)

2009年(n=1525) 9 2 2 3 1 88 90

2010年(n=1835) 2 0 0 0 0 98 99

P值 0.014 0.028 0.028 0.041 0.021 0.037 0.032

3讨论

3.1转变观念,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使护士认识到CT检查护理工作的风险性;通过实例分享,增强护士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并能分析、判断护理安全的隐患源头,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

3.2护士专业技术的提高是降低风险的基础神经外科CT检查患者多,轻重不一,年龄分布广。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演示,并进行人员培训备案登记,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减少CT检查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

3.3实施人性化服务是安全护理的有力保障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2]。另外,在工作繁忙时,护士会忽略患者的权益而忙于处理,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患者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而引起纠纷[3]。笔者所在科室通过进行全员礼仪、沟通培训,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并大力推广“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推行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围绕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两个服务(即微笑服务,问题跟踪服务),三个心(即对患者检查的责任心,对待患者的爱心,进行各种解释的耐心),四个一(即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张舒适的床铺,一杯温暖的开水),使护理人员逐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创造一种和谐、主动合作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

3.4强化质量“零缺陷”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最高要求检查中的护理安全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变化。要求把工作一次做好,不做重复工作,实行自我控制、自我改进[4]。通过分析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指引、标准,让护士所做有所依,疑问有所查;制定了类别工作表,将患者、检查工作、护士类别为首优、中优、次优来处理,完善了重点环节的管理,如检查患者特殊处理的文书书写、交接单、急救器材药物的100%备用、通过连续性排班模式保证护士人力等,均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检查护理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影响护理安全的各种因素纳入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着力建设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9.

[2]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

[3] 龙翠燕.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70-71.

安全检查论文篇6

关键词:电梯,检验

 

电梯是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泛分布于各大办公楼、居民住宅、商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频繁的场合,是人们生活中密切接触的特殊交通工具,而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电梯数量的增长,电梯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电梯是适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特种设备,对其进行安全检验检测,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通过加强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

1.做好前期验收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给电梯的定义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可见,电梯出厂时只能算是电梯部件,电梯的安装是电梯制造的继续,所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了电梯的安装过程要实施过程监检。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1.1检验依据及检验标准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要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目前,检验的标准大多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9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等标准进行。论文参考网。

1.2对以下类别进行检验

检查电梯的随机文件是否齐全;土建交接检验、机房设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驱 动 主机、导 轨、门 系 统、轿 厢等应符合标准;安 全 部 件、悬挂装置、随行电缆、补偿装置、电 气 装 置等都应保证其安全性能,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最后是整机安装验收。

1.3检查使用单位的制度和档案等管理

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当包括:①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②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电梯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此外,还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对投入使用的电梯进行检测

2.1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能掌握有效的电梯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特别是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电梯(尤以公共场合的电梯为重)进行清算,制定出合理的定期检验检测方案,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排除,未雨绸缪。

2.2检验检测

为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系数,方便使用单位维护、使用,防止电梯出现安全事故,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他国家标准,电梯的检验检测应当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2.2.1电梯控制系统检测

目前,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是因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其中以门锁的问题为多,门区的伤亡安全事故是电梯发生伤亡最多最严重的事故。很多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因为,控制系统故障,使得轿厢开门、关门不正常而造成的剪切伤亡事故。因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对安全事故多、少有很大影响。

2.2.2安全部件检测

电梯安全部件包括限速器装置、安全钳和缓冲器三种部件。

限速器是一种超速探测装置,通常安装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也有装于底坑的情况。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要求,要对电梯限速器进行校验。论文参考网。

安全钳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是电梯轿厢紧急制动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是电梯保护系统中,最后的保护装置之一,也是电梯结构中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论文参考网。安全钳每月应加机油润滑1次,同时紧固,保证提拉力迅速传递到安全钳拉杆上,且不超过300N。同时检查弹簧、螺钉、销轴等零件是否松动,松动则应加紧;每月往楔块、钳座涂少量凡士林1次,定期清洗、调整安全钳楔块,保证钳块的动作灵活。

限速器要勤检查。轮轴与轴套每周应加一次润滑油,每年清洗一次,铅封处不得拆卸,离心甩动装置应定期清理上油,保持动作灵活同时。限速器的绳索伸长超出规定范围时,应截短绳索。每2年要经有关部门校验1次限速器动作速度,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检测人员的安全防范

2008年发生电梯事故中,主要是电梯维修保养环节事故上升,因此,进行检测、维护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如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持电梯检验员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严禁任何可能造成制动器完全释放或厅、轿门电气连锁失效的短接操作。严禁在电梯正常状态下短接安全回路。检验人员不得从事受检设备的修理、调整和电路短接等工作。检验完成后应确认所有短接线均已拆除,所有试验部件均已恢复到正常位置。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以及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条例进行操作,保护自身安全。

安全检查论文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 用电检查 管理模式 对策

1 用电检查

1.1 用电检查的内涵 所谓用电检查就是指电力企业、相关的组织、个人的依据规则、规范的标准、事例的经验等对使用电力的对象进行安全、隐患、质量、营销等方面的管理、检测、评估的行为。用电检查是提供对今后电工的研究最基本重要依据,其主要包括:用电检查、用电期检查和用电后的检查。用电检查是一种新兴的职业和项目,是电工、检测等工作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我们所指的用电检查就是所有电力企业为了给用电用户提供一些正常的供用电的秩序来从事检测、检查、指导等,给予用电用户安全性、经济效益都高的电量。

1.2 用电检查的内容及检查范围 为了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的秩序,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因此就必须对用电用户进行专业性的用电安全的检查。

①用电用户一定要执行国家电力的有关的规章制度。②用电用户一定要接受电装置工程施工的检验工作,比如说在质量和安全等方面。③用电用户一定要在用电装置中保证电气设备等的安全运行。④用电用户一定要对保安电源有高度的警觉性,对发生用电事故后要执行相关的措施。⑤用电用户一定要对反事故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询问相关的方法进行防范。⑥用电用户一定要对所有相关的电力方面的安全进行强有力的措施。⑦用电用户一定要严格的执行、计划、节约用电。⑧用电用户一定要对用电计量的装置以及电力负荷控制的装置、继电保护的装置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漏电现象时及时解决,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⑨用电用户一定要履行供用电的合同和供用电的有关协议。⑩用电用户一定要接受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对电端电能质量状况的安全检查工作。■用电用户一定要极力杜绝违章用电以及窃电的行为。■用电用户还要接受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对并网电源、自备电源等进行检查。在特殊情况下,用电检查的范围可以延伸到以下地方,比如:一是有用电价格多变的用电用户;二是自己有自备电源设备的用电用户;三是有两次变压的用电用户;四是出现有违章的现象,因此对用电情况要进行延伸检查的用电用户;五是发生电力系统出现损坏情况的用电用户。

1.3 用电客户所具备的特点 电力企业的客户有很多,每个客户都不一样,用电客户来自各行各业,因此用电检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也应该根据每个客户进行不同的调整,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要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适应每个客户。

2 用电检查管理模式

2.1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现状 就当前来看,用电检查工作主要有以下问题:①用电检查管理的职能越来越不明显,模糊化,这样就使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力安全的检查工作出现吃力的情况,对客户用电的安全管理缺乏监督,导致客户用电的安全受到直接的威胁。据了解,用电客户的用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占了所有电力设备故障的50%,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这样的情况出现已经越来越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性。②社会的舆论导向只是强调了用电检查服务的义务,这样就对电网安全需要供电企业和用电用户共同维护的事实,直接对供电企业的用电秩序起了不良的影响,导致了电力在设备方面遭遇破坏的情况越来越多,窃电行为也随之增加。③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在为用电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提出的安全用电的方法、要求与用电客户自身的利益起了冲突,因此导致用电检查工作人员与客户的矛盾加深。这在一点上,就大大增加了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的难度,使电力企业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如果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就会让用电的安全系数降低,如果不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则会让客户对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服务不满,影响用电检查的服务形象。④有些用户的窃电的证据难以取得,有效性就会被质疑。⑤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的思想和管理水平都需要更进一步提高。⑥由于用电用户的数量增多,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队伍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⑦有些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⑧供电企业在进行企业用电的检查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2.2 用电检查管理模式 ①必须建立完整的大客户资料。用电检查的基础管理资料多,客户的情况也在随之变化,但是客户变化的资料并没有随之同步,这样就与实际不相符合,满足不了用电检查工作的要求。用电检查工作人员想要把大客户的服务工作做好,首先就必须对重要的客户以及潜在的大客户进行分辨工作。其次,建立完整的大客户资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编制,然后进行相关的软件的编制,把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最后依据编制的管理软件中的信息,对大客户的安全用电、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三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对大客户实施动态管理,为客户提供一些服务,比如预警等,以此来提高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对用电客户供电工作的可靠性。②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用电检查工作就可以依据信息化的技术来提高用电检查管理的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越来越普遍,拥有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项目。因此,要想提高用电检查工作的效率,就必须提高用电检查工作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所以大力开发用电检查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是用电检查工作的重点。使用用电检查管理系统信后,用电检查人员就能直接查看客户的基本档案信息,还能分析客户曾经的数据,这就帮助了用电检查人员能够直接对客户的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对用电检查工作的效率有了大大提高。③挖掘和配置电量的增长点,可以用预购的方式对购买电,对电费的回收有促进作用。用这种方法来推进电量的增长。④提高用电检查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功率,来降低电压的偏移率。用电检查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功率过高对电力的系统的开发、用电设备的开发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用电检查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功率,不仅能充分发挥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还能减少用电设备线路的损伤,提高电压的安全质量。⑤要强化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以此来提高用电检查工作效率。为了这一目的,电力企业就应该建立对每月的变压器线损情况的表格,这样就能缩小用电检查的范围。电力企业就可以根据每月的公用变压器的线损的进行分析,一旦发现线损突增的情况,就立即把这台的公用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列为用电检查的范围,大大缩小了用电检查的范围,明确目标,这样就能使用电检查的工作达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二是要建立私人的企业,以此来提高用电检查的针对性。三是建立适当的奖励制度,以此来拓宽获取某些用户违章窃电的来源。四是运用用电用户在现场可以进行巡查的优势,以此来提高用电检查工作的效率。

3 结语

电力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制度的改革也不断的在电力企业中深入,我国的电力企业也正在与国际接轨中,因此导致电力行业的管理工作随之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电检查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另一中心,全面对用电检查管理进行强化。总之,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积极运用和推行这种用电检查的管理模式,来有效的完成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使供电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的效益相结合,最终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宇,宫庆申.电力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

[2]曾鸣,张毅,王鹤,栾凤奎,毛莉萍,吴至复.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研究[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

[3]王馥.GIS系统在配网和客户服务中的应用[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

[4]都红福,宗伟,吴兆满.加强县乡MIS系统建设提高农电管理水平[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安全检查论文篇8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创建优良工程的标准。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达标分解,编制详细的以各分项工程为单元的目标实施计划,各专业施工队伍必须保证其所负责施工范围内的分项工程创优计划的100%完成。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结合我国及当地现行的质量政策、质量法规和公司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认真贯彻实施不断完善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2)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3)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制定《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规定与奖罚条例》,同各施工班组签定质量保证责任状,负责质量安全部门有直接质量、安全奖罚权,使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开展活动,通过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转确保现场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特殊工序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实行技术交底制度。

(3)建立合理的施工程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机械设备及各种物资的供应,协调各单位、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以及平面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安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施工顺利完成。

(4)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做到各项检查有记录,重要的机电设备及施工工序,须甲、乙双方人员共同会检。对于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予验收,未经有关质检人员认可,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5)执行原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都符合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材质,并按规定提供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否则,应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实验,确保合格;作好技术控制和测量控制,以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6)各专业特种工种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证书并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7)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3、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2)实行技术(质检)人员专责制,专门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监理,全工地形成完整的质检网络,各班组工段人及班组质检员,要对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查员要对承担的工程负责。

(3)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各项技术性规范、制度的交底宣传;认真执行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操作、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实行全过程控制。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4)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向班组做出书面的技术交底,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生效,否则工人可以拒绝施工;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严把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加强材料管理,建立工、料消耗台帐,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6)为使工程顺利进行,质量达到业主期望的目标,工期要求按期完成,全部施工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还要进行全面目标管理活动,达到质量优、工期快、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和文明施工。

(7)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解决。

(8)认真听取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的指导,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对各级质监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限期改正,否则将予以罚款和给予处分。

(9)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严格检测手段和测量器具精度,未经鉴定确认的测量器具不得使用,主机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检测自始至终须定人、定时、定测量器具(尤其是长度器具)中途不得随意更换。

(2)几项具体措施

水泥生产程序要求严格,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安装工程安排力求确保重点、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①施工总程序:先主机设备,后辅助设备;先施工周期长的、后施工周期短的;先上游工程,后下游工程。

②施工策略

根据施工条件,逐步扩大施工面。论文格式,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开工后,前阶段以机械设备安装为重点,确保主机安装;后阶段各专业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最后阶段以调试为重点确保施工质量计划实现。

③搞好安装与土建的交叉施工,双方都树立全局观念,即互相配合,又互相促进。对大型复杂的设备基础,浇注混凝土前安装配合土建进行尺寸复测,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④认真做好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把设备质量隐患消灭在安装之前。

a、会同建设单位认真进行主机设备出厂前的检查验收。

b、大型解体运输的设备,提前运往安装地点组装和质量检查。

c、中小型整体进厂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前进行解体。

d、利用本单位处理设备问题的经验,在建设单位同意下,把检查的设备问题尽量就地处理和补救。

⑤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抽检和会检制度,尤其是主机设备的主要工序必须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后,才能继续施工。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⑥关键设备和难度较高的部位,由经验丰富、技能高、处理问题能力强的技师亲自操作和把关,确保主要工艺线设备安装质量全部优良,确保一次试运转成功。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公司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打造学习团队,制造精品工程”的思想观念,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网络,树立以预防为主,控制为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使质量始终处于计划的控制目标内,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工程、满意的服务。

安全检查论文篇9

[关键词]变电站;隐患;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变电站设备长期处于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状态下,各种隐患和绝缘的老化的不断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运行人员熟悉设备运行工况,掌握各种操作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运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对变电站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最大程度的提高变电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

一.变电站的安全隐患分析

在变电站的各种操作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操作风险,变电站的运行值班员是变电过程的主要负责人。提高变电过程的技术能力,与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变电工作是一项长期重复性工作,它的工作量大、工作过程枯燥,这使操作人员在变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不按规程进行操作的情况。一旦操作者发生了错误操作就会影响整个供电网络的安全,同时给电力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工作中主要的表现为走形式,不进行系统的培训,致使运行人员的技术能力低下;操作程序不规范,经常出现跳跃或遗漏程序的情况发生;对新的操作系统不了解,防漏装置的管理不到位。

二.操作安全的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变电站的多数事故都是由于变电站运行管理所造成的。这是因为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能力低下,对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处理,面对突发事件缺少应急预案,这些都是增加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另外变电站的地域性很强,有的变电站位置偏远,这就使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不能执行和落实行业相关规范,使人员缺少岗位技能培训,造成了变电运行管理不能完全执行操作和技术上的双重问题,同时变电站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有的变电站并不把安全生产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有时盲目生产,这就为地方供电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三.电气设备在操作性上存在隐患

很多电气设备都存在质量不合格、安全标准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的现状,很多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隐患,如果安全检查人员不能及时查明设备老化问题,使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就会使变电站不能满足安全运行需要,加大变电站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查时要采取采购招标制度,对设备选用要做到择优入场,要坚持设备的监测制度,要保证其设备的全面性和功能性。很多设备属于特种设备,要符合地方设备检验所制定的检验标准,对不合格的电气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四.建立有利的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1.加强变电站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变电站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注重对变电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技能评比制度。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最大限度的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互结合,对专业理论进行培训,通过进行技能大练兵的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操作,在培训中要以提高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在进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工作规程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要做好安全管理中的事前控制。

2.做好变电运行人员的教育培训

要根据工作的实际内容制定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计划,要使技能、安全培训和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对不同素质的人员进行分层次培养,对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可以进行系统学习,使其成为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培训的范围要切合实际,要以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安全运营为标准。在全体工作人员中进行安全教育普及,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典型安全事故作为教材,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特性来避免失误,不定期的对培训中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加强在安全问题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

只有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变电站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危险源的查找,要及时对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检查,建立合理的检查制度,采用合理的安全保证规章对其进行约束。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安全人员操作的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实际意义,使其提高自身的岗位责任制,增强使命感。其次规范变电程序,使其在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对变电程序进行优化,不同时期的设备升级都会对变电程序起到影响作用,所以必须执行变电程序优化制度,使其符合实际生产。第三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并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在不断提高安全变电运行的同时,最大程度加大安全管理效果。第四,建立有利于电力运行的安全运营意识,要做到防微杜渐、相互监督,在安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对每一道程序、每一个操作过程都进行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最后,在员工管理过程中设定奖惩机制,在安全供电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安全隐患发生。

4.建立设备检查管理制度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且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供电设备长期处于高度运行状态下,对其进行维护是防止出现供电事故最有效的手段。定期的对维修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使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故障,还能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变电站要建立设备检查管理制度和管理计划。除进行常规检查意外,还要定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的运行级别进行检查。例如对避雷器的检查、压力装置的油压检查、电池测试等等。在检查的过程中要积累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和维修。

五 结论

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是整个电网安全供电的关键。变电运行需要优秀的变电技术人员来管理的,其管理水平决定着变电运行的安全现状。要想做好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要不断的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尤其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变电管理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彬.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其控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4期.

[2] 戴庆华.加强危险点预测预控,提高电网安全管理水平[J].华中电力.2002年S1期.

安全检查论文篇10

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眼前的利益,对于安全生产设施的建设不足。执行力不足。虽然国家考虑到劳动者安全健康问题,出于以人为本的考虑,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一系列的相关的法律规章,然而在被监管对象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怀着侥幸心理,只做表面工作,应付检查,实际应对力不足。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只在形式。企业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管理者认为教育不起作用,因而本身并不重视,导致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绣花拳居多,干货很少。检查者检查工作力度不足。作为安全检察人员,自身对工作懈怠,流于形式,在实战中根本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事故预防工作“形同虚设,摆摆样子”。监督不足还会导致上游的安全措施更加松懈,导致恶性循环。管理分散责任不明确。无论是管理环节、落实环节还是监督环节,实际操作过程中责任并未明确划分。

2应对措施探究

2.1安全生产基础措施改进

(1)技术创新。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主要包含:①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安全控制的核心就是对整套生产装备的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传递至中央控制中心,实现实时危险预警,预防危险的发生。②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的监测技术。该项技术适用于在腐蚀物质较多或者较为密集的生产场所或者设备。通过特殊检测技术,在不影响正常运转,无需拆卸的情况下对设备的薄弱部位或者环节如凹槽或者接缝处等进行监测,并预测设备的使用年限。③防火防爆技术。根据能量释放理论,防止或爱或者爆炸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根源和原理上不使用危险物质,其次,提高控制能量的能力,防止能量和人或者财产接触。(2)重视设备维护。化工企业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有明确且严格的标准。首先,应邀请相关专家对于设备的安全提出专业的技术标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作为顾问更好。其次,在公司的制度层面应该制定出可执行的安全制度管理,针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升降机等国家法律规定的特种设备和其他危险性较高的设备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执行日常的检查、维护、更新和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并备案处理。(3)严格安全操作。为了保证安全,化工企业需要对员工的操作作出严格的规定:①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②每个员工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③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应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2教育和培训

(1)转变化工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观念。首先,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的宗旨就应该具有安全和以人为本的意识。无论是在日常运行,还是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都应该重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耳濡目染更加深刻的安全意识。其次,在后期发展和培训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及时关注安全动态,无论员工素质如何,都应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让员工观念满足发展需要。(2)整合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资源。安全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工科技术和人文管理理论。政府可以从法律制定,支持高校和研究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引导相关行业标准,支持安全员培训入手。同时,对于就安全工作开放群众监督和建议的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彻底地保证安全教育的长远发展。(3)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全面统筹。无论是企业自身安全教育工作,还是社会第三方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制定安全教育方针、编制安全培训教材、强调工作重点时,都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质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规模小的企业可以重点放在技术措施控制上面;而针对大型的复杂的企业,需要从管理、教育、标准、最新动态、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4)安全教育形式多元化。企业在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相对于全日制的学校的安全工程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的员工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之对安全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新时代的条件下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不仅深刻生动,而且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求。然而,企业不能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2.3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