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13 21:44:40

反洗钱工作方案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1

一、云南省反洗钱工作概述

(一)背景资料

2005年以来,云南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针对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在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跨部门沟通合作和信息上报等多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推动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云南省反洗钱工作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云南省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组织机构。云南省人民银行按行政级别分为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州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昆明中心支行于2005年2月1日成立反洗钱处,内设综合科、信息管理科和政策监督科,现有工作人员11人。当前,州市中支及县支行均未设立专门机构,反洗钱工作由会计财务科和基础业务股负责,现有工作人员100人左右。

2.云南省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监管范围。昆中支反洗钱处依法对辖内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和信托公司等六类非银证保企业开展反洗钱监管工作。其中,银行类26家、证券期货类33家、保险类27家、信托公司等六类非银证保企业5家。上述机构建立了反洗钱组织机构,配备了数百名专职或兼职的反洗钱工作人员,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随着反洗钱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未来几年将对房地产、珠宝、律师等非金融机构行业开展反洗钱监管工作。

3.云南省反洗钱可疑交易报送情况。几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疑交易信息报告量成倍增长。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2381笔和51571笔;2006年各级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信息报送量增长迅猛,全省收集可疑交易报告就达638964笔,在全国名列前茅。2007年后全国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送采用人总行对金融机构总部的报送方式,人民银行省一级机构不再负责该项工作。

4.金融机构反洗钱现场检查情况。2005年云南人民银行履行反洗钱工作以来,监管范围逐步扩大,2007年后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到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和部分特定非金融机构。2009年云南省各州、市中心支行共成立了22个检查组,抽调相关人员428名,2009 年应检查74个金融机构,其中,检查银行机构60个,保险机构11个,证券业机构3个。针对2009年8月出现在中缅边境的

突发事件,昆中支追加了省内边境地区47个县级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专项现场检查。全年共对违反反洗钱规定行为的3家金融机构、3位高管或直接责任人实施了行政处罚。

5.建立了多层次反洗钱协调机制。2005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由省政府余云东副秘书长为组长,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杨小平行长任副组长,22个相关厅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云南省反洗钱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了由昆明中心支行为召集单位,云南银监局、云南证监局、云南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为成员单位的反洗钱工作协调小组。并且在人民银行内部建立了反洗钱工作内部协调制度。

(二)反洗钱案件工作基本情况

与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省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全省16个州市中有8个州市、25个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且与“金三角”毒源地直接接壤,是全国受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针对云南省属贩毒洗钱高风险地区的实际,人民银行昆明中支在不断摸索总结涉案资金监测和分析方法的同时,也逐步扩大合作侦查机关的范围,合作部门逐渐由禁毒、经侦扩大到海关、反贪、纪委、网侦和反恐等部门,增加了查询案件的种类,有效地提升了案件查询能力。

1.反洗钱案件工作基本概念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及其省一级分支机构承担的反洗钱案件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反洗钱调查和反洗钱协查。反洗钱调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针对特定的可疑交易活动,依法向有关的金融机构进行核实和查证的行政行为。反洗钱协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洗钱部门协助侦查机关调查涉嫌洗钱案件的行为,涉嫌洗钱案件是指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洗钱犯罪案件及上游犯罪案件。本处所称侦查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部门、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2. 2009年云南反洗钱案件工作在全国的横向对比情况。 (1)可疑交易线索上报情况。2009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共发现和接收可疑交易线索10317起,平均每个分支行287起。云南人民银行发现和接收可疑交易线索234起,位列全国第八位。

(2)反洗钱调查情况。2009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对1082起重点可疑交易线索实施反洗钱调查3149,平均每个分支行调点可疑交易线索28起,实施行政调查86起。云南调点可疑交易线索19起,实施行政调查21次,位列全国16位。

(3)报案情况。2009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共向侦查机关报案654起,涉及金额3711.7亿元,去除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对外移送的156份线索,平均每个分支行报案13起。云南报案13起,位列全国第八位。

(4)反洗钱协查情况。2009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共协助侦查机关调查涉嫌洗钱案件970起,协助调查2914次,涉及金额3012.3亿元,去除总行协查的228起案件,平均每个分支行协查案件21起。云南协助侦查机关调查95起案件,涉及金额21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位。

(5)协助破案情况。2009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共协助侦查机关破获涉嫌洗钱案件195起,涉及金额418.9亿元,平均每个分支行破获5起案件。云南协助侦查机关破获6起案件,位列全国第九位。

3.近年来云南反洗钱案件工作发展情况的对比。(1)反洗钱协查。2007年至2010年间,云南省反洗钱协查案件数量及协查次数逐年上升,由2007年一年协助查询65件案件、协查229次,到2010年仅前11个月就协助查询153件案件、协查1287次,年查询案件量翻了3倍,年查询次数翻了6倍(详见图1)。同时,协助查询的案件种类由单纯的犯罪扩大到了地下钱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洗钱上游犯罪。

(2)反洗钱调查。反洗钱调查的线索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该报告都经过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的主观分析,与一般可疑交易报告相比可疑程度更高,实用价值也更大,但数量也就较少。2007年至2010年间,云南省反洗钱调查案件数量及协查次保持平稳,平均每年的调查线索数在19条左右,这与昆明中支谨慎使用反洗钱调查权有关,只对可疑情况最高的线索展开调查程序,因此在反洗钱调查结束后向侦查机关报案的线索数与开展调查的线索数相当接近,对比详见图2。

二、从案件工作看反洗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反洗钱案件工作办理流程介绍及对比

1.反洗钱调查办理流程。反洗钱调查程序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实施细则》(银发〔2007〕158号),根据实施细则规定,反洗钱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和调查结束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注:图1来源于《反洗钱调查实用手册》)。

在反洗钱调查的准备阶段中,主要包括对可疑交易活动的登记备案、调查审批、成立调查组、拟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式、事先通知金融机构等工作。

在调查实施阶段中,主要包括书面调查、现场调查两种调查方式以及询问、查阅、复制、封存、临时冻结等调查和保全措施。

当将需要调查的内容均已调查完毕,调查组就可以结束调查实施阶段的工作,进入调查结束阶段。如果是现场调查,调查组此时就应当撤离金融机构现场。在调查结束阶段,调查组要对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制作反洗钱调查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根据调查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要决定结束调查或者向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报案,最后将所有案卷归档。

2.反洗钱协查办理流程。反洗钱协查程序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协助调查涉嫌洗钱案件程序规定(二次征求意见稿)》,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3.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的对比。对比反洗钱调查程序示意图和反洗钱协查程序示意图会发现反洗钱协查会使用到反洗钱调查的部分程序,但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是存在许多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查权来源不同,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反洗钱调查权来源于法律授权,而反洗钱协查来源于侦查机关的委托;二是责任归属不同,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反洗钱调查时,行使的是法定的行政调查职权,因此应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调查行为的法律后果。而反洗钱协查实质上是基于侦查机关的委托,因此应由侦查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三是客体不同,反洗钱调查的客体是可疑交易活动(根据《反洗钱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反洗钱协查的客体大多数是已经立案或准备立案的涉嫌洗钱案件;四是目的不同,反洗钱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收集资料、核实信息,来确定可疑交易活动是否属实、是否涉及洗钱犯罪。而反洗钱协查则是为了协助侦查机关查询涉案账户资料和资金交易,以便为刑事或法庭调查提供线索;五是两者的发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反洗钱调查是人民银行为核实查证可疑交易而开展的活动,发起人是人民银行,调查后能排除可疑情形的则“结束调查”,不能排除则向侦查机关“报案”。反洗钱协查的发起人是侦查机关,结束协查时向侦查机关反馈协查结果。

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不同,但两者都以“金融机构”为共同的实施对象,且都需要与侦查机关合作,以深入处理案件。因此在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工作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在呈现差异的同时也必然存在许多共同点。

(二)云南反洗钱案件工作分析

1.反洗钱案件调查情况分析。(1)可疑交易线索来源分析。2009年至2010年9月末,云南人民银行共发现或接收线索535起,平均每个季度76起;其中,金融机构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477份,占总线索数的89%。目前金融机构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已经成为云南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线索的最主要来源(可疑交易线索来源情况如图所示)。从金融机构具体行业来看,云南重点可疑报告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量只占总报告量的4%左右。这与证券业通过银行实施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和保险业普遍通过银行收取保费并开展礼赔业务有关。

(2)可疑交易线索的价值分析。从可疑交易线索的价值看,有535份线索中有39份线索较为可疑,进入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程序,约占总线索数的7%,其余线索需要继续关注。39份进入反洗钱调查程序的线索中有23份向侦查机关移送,约占总调查线索数的58.9%(可疑交易线索向侦查机关移送情况如图所示)。

云南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的次数在全国的排位相对靠后,以2009年为例,云南调点可疑交易线索19起,位列全国16位。但云南人民银行移送线索在开展反洗钱调查线索中的占比高达到68%,移送13份可疑交易线索的绝对数量也位列全国第八位,高于许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这个角度看云南反洗钱调查工作的开展效率是比较高的,在投入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工作成效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反洗钱案件协查情况分析。2009年至2010年9月末,云南人民银行共协助侦查机关调查涉嫌洗钱案件248起,开展反洗钱协查1861次,涉及金额81.4亿元。云南反洗钱案件协查工作在全国排名居前,且协查案件数量及协查次数逐年上升,由2007年一年协助查询65件案件、协查229次,到2010年仅前3季度就协助查询153件案件、协查1287次,年查询案件量翻了3倍,年查询次数翻了6倍。协查案件类型除洗钱犯罪七类上游犯罪以外,还包括了第三百一十二条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及第三百四十九条的窝藏、转移、隐瞒、毒脏罪涉及的犯罪类型。

(1)协查案件来源。云南人民银行协查的涉嫌洗钱案件主要来源于公安机关,约占协查案件总数的46.4%,其中昆明市公安局和各州市公安局(下文简称各级公安局)请求协查的案件数占协查总数的26.4%,经侦部门约占9.2%,禁毒部门约占8.4%,反恐和治安部门约占1.8%;其次是反贪部门请求协查的案件数,约占协查总数的22%;武警边防和海关分别占7.6%和6.8%(协查案件来源分布详见下图)。

图7协查案件来源分布图

(2)协查案件地区分布。从协查案件的地区分布来看,云南人民银行案件协查涉及的省内地区主要集中在昆明市,约占协查总数的57.32%;其次是文山和德宏两个与边境接壤的州市,分别占22.78%和13.82%,其他州市占6.1%。

(3)协查案件类型分布。云南人民银行协查案件涉嫌犯罪类型多样,主要有贪污贿赂及其他职务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犯罪、走私犯罪、地下钱庄、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犯罪和犯罪等几类。其中涉嫌贪污贿赂及其他职务犯罪的案件最多,约占总协查案件数的27.02%;其次是金融诈骗和犯罪,分别占25.81%和21.37%;其它类型案件占25.81%。

(4)协查案件涉及金融机构分布。从云南反洗钱案件协查工作涉及的金融机构分布看,目前绝大多数案件协查都集中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及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情况非常少。据统计,排除回复结果为“未开户”的协查,2010年1月至11月间共查询银行业金融541次,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合计占总协查次数的46.48%;其次是交通银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和招商银行,分别约占总协查次数的7.02%、7.21%和7.02%。

(三)反洗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反洗钱案件调查及案件协查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涉及对象基本一致,都涉及到人民银行、侦查机关和金融机构,三方的反洗钱案件工作关系可简化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人民银行在反洗钱案件工作中类似一个信息分析和流转的中枢,通过发挥央行的职能优势,在顺畅侦查机关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通道的同时,对可疑进行分析,并将可能涉案的可疑交易移送侦查机关,有效的降低了侦查机关办案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但三方分属于不同类型的机构,在管理和工作重心上各有不同,在反洗钱这一个需要三方协作配合的工作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风险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银行与执法机关间信息沟通不畅。侦查机关作为国家执法部门,是反洗钱案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人民银行以预防洗钱犯罪为主,而侦查机关则承担着打击洗钱犯罪的职责。

在反洗钱案件协查工作中侦查机关发现案件线索,并向人民银行提出协查请求,然后依据人民银行反馈的涉案人员交易信息等线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进一步措施。在反洗钱案件调查工作中,人民银行发现线索后将其移送给侦查机关,侦查机关针对线索做进一步调查,以决定是否立案侦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上述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单向传递的问题。例如,案件协查中侦查机关在人民银行的帮助下取得案件信息,推动案件审理完结后侦查机关极少主动向人民银行反馈案件。以云南为例,2009年至2010年3季度间,人民银行协助侦查机关查询案件248起,最终收到反馈18起,占比7.25%。从上文案件协查来源分析和地区分布分析可以看到,公安机关请求协查案件数约占协查案件总数的46.4%,昆明地区案件协查数占全省协查数的57.32%。假设以2007年昆明市公安部门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92%计算,248起协查案件中昆明地区公安部门破获的案件数至少为60起,占总协查数的24.46%,远高于7.25%的案件反馈比率。

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侦查机关向人民银行反馈协查案件破获数远低于实际已破获的案件数,在案件调查工作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导致反洗钱案件协查后续工作开展困难,反洗钱案件调查线索难于成案,对反洗钱工作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

2.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点。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当地反洗钱工作的优劣。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金融机构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风险:

(1)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发展不均衡存在风险隐患。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发展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时间不一致。银行业金融机构从2004年开始开展反洗钱工作,经过近6年的努力,银行业金融机构无论是在反洗钱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可疑交易报送及案件工作上都较为完善了。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从2007年起开始开展反洗钱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二是金融机构的规模存在差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机构规模和业务范围上都远远超过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因此在反洗钱工作上投入的资源也较多,在人力配置和系统建设方面都要优于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三是金融机构承担的洗钱风险也存在差异。这一情况直观的体现在反洗钱案件协查的分布上,从前文分析中可看出,侦查机关案件协查涉及的金融机构集中在银行业,而银行业金融机构间也存在差异,四大国有银行合计占总协查次数的46.48%。这种情况会对协查较少的金融机构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让这类机构工作人员产生侥幸心理,觉得洗钱案件离自己很远,容易放松警惕形成新的风险点。

反洗钱工作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对于预防洗钱犯罪是一个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份子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较严,不利于清洗黑钱,为规避监管,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渐渐进入犯罪份子的视线,在云南铜业腐败案中就出现挪用巨额公款用于购买股票的情况。因此,不能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放松薄弱环节的反洗钱监管,相反应该提高警惕,关注潜在风险。

(2)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时效性差。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是一个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信息反馈的延迟也许就意味着犯罪资金的脱逃,因此金融机构在协助人民银行进行反洗钱调查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反馈调查内容,但由于以下两个因素常导致调查信息反馈的延误。

第一,金融机构非业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效率低。根据《反洗钱法》的要求,各金融机构需指定部门负责反洗钱具体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分管部门为“法律合规部”等非具体业务部门,此类部门接到调查要求后,需到其他部门查询数据,工作效率低,如果两个部门协作力度不够,还容易出现人为耽误调查工作的情况。同时,非业务部门管理反洗钱工作,容易出现反洗钱联络员不了解银行一线业务的情况,不利于反洗钱调查的开展。

第二,金融机构采用数据集中的管理模式,分支机构数据查询难。为便于管理,当前各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常集中于机构总部或专门的数据中心,大部份分支机构只保留本区域、近期的交易数据。如反洗钱调查需查询异地或较长时间段的交易数据,则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需向其总部或数据中心提交查询申请,经过较长时间等待后才能收到查询结果。

(3)网银交易查询不便给反洗钱协查和调查带来困难。2007年12月13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个人网上银行成长指数为62.07,比2006年的58.33增长了6.4%。同时,有58.6%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整个市场处于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网上银行具有无纸化、瞬时性等特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极有可能会被洗钱份子利用。

目前各银行机构网银基本上采用大机记账,省级金融机构往往只能取得当天网银交易的汇总对账单,无法查询各笔交易明细和交易对手,为反洗钱调查带来困难。

此外,网上银行交易过程中不通过银行柜台,拥有密码或密钥即可控制资金流动,犯罪分子可以匿名进行交易,银行无法了解账户实际控制人的身份,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反洗钱调查的难度。

(4)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和保密工作存在风险隐患。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金融交易时,应通过合法证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及资金来源等。目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停留在通过合法证件确认客户真实身份的层面,通常无法获取客户的职业情况、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等信息。导致反洗钱调查仅能获取资金交易信息和账户信息,但在不了解客户本身的背景及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难于通过资金交易发现异常。

保密工作是开展反洗钱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及时有效调查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保密工作仍然存在隐患。反洗钱调查中结历经的中间环节多、线路过长,任何疏漏和泄密都会增加工作难度和安全威胁,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既不利于信息的安全,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3.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1)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人民银行作为央行,掌握着结算账户系统和征信系统,在开展反洗钱案件工作时需要了解涉案人员或公司的背景情况,上述两个系统无疑可以提供大量有用信息。但系统信息是否能用反洗钱案件工作、如果能用需要如何用,都没有明文规定,造成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不利于提高反洗钱案件工作效率。

以反洗钱案件协查为例,很多情况下侦查机关向人民银行发来的协查请求只包含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号码或涉案单位的名称,然后请求人民银行查询账户交易信息。由于不能使用账户系统和征信系统查询上述人员或单位的账户开立情况,只能查询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导致大量无效查询。2009年至2010年3季度间,云南人民银行共协查1861次,其中有效查询574次,占总查询量的30.84%,无效查询占总查询量的69.15%。

(2)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责定位与工作突破之间存在矛盾。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责定位于预防洗钱活动,打击洗钱活动的职责则由侦查机关承担。但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在案件工作上取得突破,人民银行难以避免更为深入的参与到案件工作中去。具体表现形式多为参与到部分大案要案的专案组,协助侦查机关开展案件工作,帮助协调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案件查询。工作的深入也带来了安全风险隐患,特别是云南地处边疆涉毒案件众多,毒贩穷凶极恶,与公安禁毒、边防武警发生冲突的事件并不罕见,对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形成威胁。

三、政策建议

(一)协调关系规范程序畅通信息通道

人民银行与侦查机关间信息沟通不流畅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部门协调难度大。在反洗钱案件工作中人民银行需要面对多个执法部门,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反贪部门、纪委监察、海关等等。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执法部门中又有多个分支部门与人民银行发生直接往来,例如公安机关中的禁毒、经侦、网安等等,加上办理不同案件的具体部门和人员也不同,为沟通带来了困难;二是案件办理周期长。许多案件的办理周期以年计,存在人员变动或遗忘等客观因素;三是侦查机关缺乏反馈案件后续进展的动力。侦查机关破获的案件后工作即告一段落,向人民银行反馈后续进展是一个“额外”工作,对案件本身不会有影响,特别是具体的办案人员在任务紧的情况下,常会忽略这一工作。

要避免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信息通道阻塞,需要明确对口部门、细化人民银行与侦查机关和协作环节,从制度上强化信息沟通,并主动加强侦查机关的联络沟通,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对口部门和联络人员。避免对口部门过多、交接人员变化的不利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明确对口部门和联络人员。以禁毒部门为例,可以明确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情报处为对口部门,由情报处指定人员负责双方联络。禁毒局下级机构的案件协查请求需通过禁毒局转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不直接接受其下级机构的协查请求。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信息沟通的顺畅性;另一方面由于禁毒局对下级请求协查案件做过一次审核,可以减少人民银行反洗钱案件工作法律风险。

2.订案件协查及调查协作制度。明确各侦查机关的对口部门后,人民银行可以与其签订案件协查及调查协作制度,明确侦查机关及中国人民银行在案件工作中的职责。

在制度中可明确人民银行负责对全省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线索按有关程序移送侦查机关,并依法协助配合侦查机关办理涉嫌洗钱案件查询。而侦查机关负责对中国人民银行移送的可疑交易线索进行核查,并适时将案件进展情况反馈中国人民银行;侦查机关从人民银行获取的反洗钱协查反馈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等等事项。

3.动沟通提高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成案率。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反洗钱监管、预防洗钱活动,案件线索是否能成案需依赖侦查机关。由于洗钱罪属于一种较新的罪行,侦查机关对其了解程度有限,加之洗钱罪同窝赃罪等罪名表现形式相近,且确认洗钱罪的“明知”要件确定困难,因此以洗钱罪并成功宣判的案件较少。加强同公安等执法机关的合作,加深案件参与度,及时了解掌握案件侦破、审理情况,主动为公安机关、检察院补充洗钱案件所需证据或线索,对提高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成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严格监管完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建设

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是推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向前发展的动力,严格监管则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均衡发展的保证。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加强反洗钱监管促进反洗钱工作薄弱机构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从提高反洗钱调查反馈的时效性、规范分支机构反洗钱网银调查程序、加大反洗钱宣传和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着力配合好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工作。

1.加强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均衡发展。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为核心,利用云南省反洗钱工作的现有资源,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针对不同组织机构和业务类型所面临的洗钱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监管资源的投入方向和比例,以确保有限的反洗钱监管资源优先投入到反洗钱工作较薄弱的金融机构,促使其重新审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消除潜在的洗钱风险。

2.完善人员配置与制度,提高反洗钱调查反馈的时效性。要避免非业务部门负责反洗钱调查工作时效率低的情况,金融机构应从工作人员配置和制度上着手。例如,安排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为反洗钱联络员,并从制度上确定金融机构反洗钱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对部门间的信息反馈时间做具体的规定,这样环环相扣以减少部门间相互推诿的可能性。

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只能查询近期、本区域的资金交易,查询其他地区或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需层层上报申请,时效性差,且容易出现上级部门以内部规章为由拒绝查询的情况,给反洗钱调查工作增加了阻力。出现上述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是金融总部建立跨地区反洗钱调查机制,以使分支机构有规可寻。

3.规范分支机构反洗钱网银调查程序。网上银行洗钱行为使资金变得更加难以追踪,网上银行反洗钱则显得更加复杂和特殊,金融机构可组织自身力量,加强对网上银行反洗钱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建立规范的网上银行调查流程。该流程应重点注意增加保密机制、操作规范,畅通网银的调查通道,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机构网上银行反洗钱调查难的现状。

4.加大反洗钱宣传和培训力度。一是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渠道强化保密意识。反洗钱调查工作常常会涉及金融机构一线员工,但该类员工通常与大客户联系较为频繁,不利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工作的保密性。金融机构应在反洗钱培训中强调调查工作保密的重要性,一方面提高调查经手人的警惕性,增强反洗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在调查工作中要尽量缩小知情范围,避免向下级机构泄漏调查的真实意图。此外,金融机构可指派工作人员专门配合调查工作人员,责任清晰,可以提高专职人员的保密自觉性。

二是要继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反洗钱综合素质。金融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反洗钱培训。对反洗钱工作人员,要加强反洗钱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反洗钱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全员执行反洗钱规章制度、履行配合反洗钱调查义务的自觉性。对一线员工,在强化反洗钱意识的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方法以及反洗钱案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反洗钱分析能力,以帮助其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更多可疑情况,并将客户身份识别落到实处,为反洗钱调查提供信息保障。

三是要加强客户宣传,争取客户对反洗钱调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金融机构在进行客户尽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涉及客户隐私,容易引起客户的抵触心理。金融机构要把反洗钱宣传教育贯彻到日常工作中,要让客户充分了解洗钱的社会危害,了解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和合法性,要争取更多客户对反洗钱调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以保障反洗钱调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四是要持续深入的进行反洗钱培训。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员工流动性大的情况,因此反洗钱培训必须长期性持续深入的开展。根据昆明中支掌握的情况,云南省金融机构省级机构反洗钱联络员每年更换率在50%左右。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更换频繁为做好反洗钱调查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人员更替时做好交接工作是降低此类影响的关键。反洗钱岗位人员变动时需对接替员工进行系统的反洗钱培训,同时在新员工接替业务后由老员工做适当的工作指引,以帮助其迅速适应反洗钱工作。

(三)明确制度共享信息提高反洗钱案件工作效能

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存在困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制度明确内部信息共享的范围与方式,同时规范程序,确保信息安全。

1.制定信息共享制度。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主要涉及支付部门、征信部门、反洗钱部门和科技部门,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全国人民银行,因此需要从人民银行总行这个层面制定相关制度、协调各方关系。

信息共享制度主要需要确定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共享信息的范围及使用范围;二是明确信息共享的管理方式;三是明确涉及部门的职责分工;四是明确信息共享中出现问题的问责方式等等内容。

2.建立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使用人工方式的难度较大,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可以较好的在信息共享环节上和人员查询权限上进行控制,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便于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系统建立后,对不同部门的人员给予不同的权限,信息查询人员可通过系统发送信息查询请求,然后由信息管理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批,并反馈合规查询信息,整个过程可记录在系统日志中,确保整个过程可以有据可查。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2

为了进一步普及反洗钱知识,营造良好的反洗钱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民众参与遏制、打击洗钱犯罪的积极性,XX银行XX分行根据济银办发[2011]48号《关于金融机构自选月份开展反洗钱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召开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结合我行实际制定了反洗钱宣传月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以确保宣传效果。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组织

为保证宣传活动的效果,XX银行XX分行决定成立由分行XX副行长任组长,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反洗钱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分行合规部作为宣传月活动的牵头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督促此次反洗钱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各分支机构要结合各自的业务和区域特点,采取有效宣传形式开展宣传,确保宣传活动主题鲜明、效果显著。

二、宣传时间

经分行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确定5月份为XX银行XX分行反洗钱宣传月。

三、宣传内容

宣传内容包括反洗钱政策、反洗钱知识、反洗钱案例启示以及如何防范洗钱风险等。

四、宣传形式

(一)借宣传月契机,提升员工的反洗钱工作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要求各分支机构、分行各部室集中学习“一法四令”等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和反洗钱案例。

2、开展专题培训:邀请行内资深反洗钱专家进行反洗钱业务培训。

3、开辟网络专栏:在分行内部网站开批反洗钱宣传专栏,集中介绍反洗钱相关知识,方便员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二)营造氛围,扩大宣传效果

1、在厅堂内醒目位置摆放反洗钱宣传折页和易拉宝,营造良好的厅堂宣传氛围;

2、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大堂经理的作用,向广大客户宣传和讲解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客户的反洗钱意识;

3、在柜面电子相册中导入反洗钱宣传资料进行滚动播放,依托我行的窗口服务积极开展反洗钱日常宣传;

4、在所辖各网点的LED屏上显示反洗钱宣传月活动标语(人民银行提供的宣传标语任选六条进行滚动播放);

5、组织辖内网点员工走上街头、社区开展反洗钱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开展反洗钱、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宣传,解答疑问,普及反洗钱知识;

6、统一在客户电子回单箱里发放制作的反洗钱宣传材料、反洗钱知识一点通等,传授反洗钱基础知识,提高公司客户的反洗钱知识水平。

五、其他要求

(一)各单位负责人作为反洗钱宣传月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反洗钱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在宣传月活动结束后要对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和宣传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便于日后以更有效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三)各单位保留宣传月活动的学习、培训记录和图片资料以备查考。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证券业;反洗钱;困境。

200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银行业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部署我国银行业的反洗钱工作。200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我国反洗钱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轨道。5年间,银行业机构逐步学习、理解、开展反洗钱工作,行业反洗钱工作体系日趋成熟。但是由于证券业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制度和机制不成熟,制约了证券行业反洗钱工作地开展。

一、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及现实困难。

(一)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1.证券公司制度建设的局限性。2.证券业制度建设缺乏层次性。3.制度建设中缺乏奖惩机制。4.缺乏专业及专职反洗钱工作人员。

(二)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1.账户管理存在真空。2.身份信息校验缺少途径。3.部分客户身份信息含义不明确。4.客户身份识别缺乏统一标准。

(三)可疑交易识别方面。

1.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后对资金流向监控困难。2.非面对面业务对可疑交易识别带来的困难。3.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人员分析水平参差不齐。4.缺乏经验交流和行业指导。

(四)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

1.等级划分标准不统一。2.等级划分手段落后。3.等级划分结果与可疑交易识别分离。

(五)黑名单管理工作。

1.名单的收集整理工作繁重。2.名单识别困难。3.其他名单获取困难。

(六)公众反洗钱意识薄弱

由于没有对公众的反洗钱义务进行规定,而且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不够广泛和深入,社会公众对反洗钱的认识不足,在证券公司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重新识别调查时不理解、不配合。然而,在香港,公众对依法打击洗钱认同度高。香港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众举报反洗钱的义务,要求所有市民向联合财富情报组举报有关洗黑钱及筹资的可疑活动,民众对依法打击洗钱有很强地认同感。同时,对洗钱知情不报的行为也规定了法律责任,如香港《贩毒(追讨得益)条例》第25a条、《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第25a条规定:任何人如知道或怀疑任何财产代表犯罪得益及财产,必须向获授权人员(即联合财富情报组人员)披露,如未披露,则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将被判处罚款港币5万元及监禁3个月。

二、突破证券业反洗钱工作困境的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的反洗钱制度。

建立具有证券业特点覆盖各层次证券业务的反洗钱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完善反洗钱措施,加强相关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证券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共同建立行业的反洗钱制度,对证券公司开展反洗钱工作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证券业可疑交易标准。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将客户的证券资产和资金资产管理权限分别划分给券商和存管银行,因此应该重新构建以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共同构成的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报告体系。同时,针对证券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完善证券业可疑交易标准,将证券业资金交易信息和证券交易信息有效整合起来,建立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为基础的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系统。

(三)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在国外,银行、证券等机构能够通过一个特定的信息中心完成客户信息的共享与比对,从而节省了社会资源,并促进了对客户的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搭建和合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完成客户信息在金融机构之间能共享和比对,可以保证客户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四)建立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专业队伍。

在广泛研究证券业洗钱风险和监控难点的基础上,针对证券业业务特点,对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建立专业的反洗钱工作队伍。并且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通过网络、现场等方式,对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典型案例、新出台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研究和学习。

(五)广泛开展反洗钱宣传。

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对社会大众和投资者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使反洗钱理念深入人心,为证券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4

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下称《反洗钱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将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这一法律的颁布实施,表明中国已经将反洗钱的国际义务转换为国内法律,因而为明年上半年加入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特别工作组(下称FATF)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5年初,中国已被FATF接纳为观察员;今年11月,该组织将在中国进行现场评估。据悉,反洗钱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决定能否成为FATF正式成员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但并非惟一条件。其他标准,还包括有关法律的完备性、执法效果和反洗钱金融监管的程度。如若顺利,中国有望在2007年6月前后加入FATF。

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再承担监督和管理大额和可疑外汇交易报告制度的职责,人民银行实现了对反洗钱本外币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测和统一处罚。

“进行反洗钱国际合作既是中国反洗钱工作的需要,也是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订、增大国际事务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接受《财经》的独家专访时,主管反洗钱工作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如是表示。

洗钱犯罪呈蔓延之势

《财经》:作为央行主管反洗钱的副行长,以你的角度看,应该如何解读《反洗钱法》出台的意义?

项俊波:《反洗钱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反洗钱工作的专门法律,是奠定中国反洗钱制度的基石。《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及时发现洗钱活动,追查并没收犯罪所得,遏制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保证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财经》:这一法律确定的反洗钱监管体制是怎样的?

项俊波:《反洗钱法》明确了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测,制定或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在职责范围内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职责。

同时,《反洗钱法》也明确规定了国务院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这样就形成了确定一个部门为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反洗钱事务,其它部门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我国反洗钱监督机制。

《财经》:过去中国法律对洗钱的上游犯罪存在认定过窄的问题,目前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呢?

项俊波:洗钱犯罪在我国已经出现并呈现蔓延之势。《反洗钱法》将我国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由原来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扩充到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根据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需要,1997年,我国制定了以《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犯罪为核心的打击和惩治洗钱的刑事法律规定;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将所有清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洗钱行为都纳入了刑事打击的范围。

《财经》:《反洗钱法》出台后,还要修改和出台哪些相关的法规规章?

项俊波:随着我国反洗钱工作开展的深入,人民银行于2003年1月3日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反洗钱规章需要作相应调整。

目前,人民银行已组织起草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以及《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反洗钱法》确定的原则,人民银行还将会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制订有关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资料交易记录保存的有关规定。

反洗钱工作有效性待提高

《财经》:从总体看,你如何评价当前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方面的现状和挑战?

项俊波:金融机构是洗钱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反洗钱的前沿,是反洗钱体系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客户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反洗钱宣传和培训等反洗钱制度,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2004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三年检查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明显增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反洗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根据反洗钱检查情况,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和全国不同地区之间对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主动性还很不平衡,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财经》:不得不承认,迄今中国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意识并不强,往往会认为反洗钱是一种没有收益的义务和负担。如何认识反洗钱是金融机构的义务?

项俊波:首先要明确,反洗钱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国家意志的要求。

同时也要看到,《反洗钱法》有助于消除洗钱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由于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托收和转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机构往往是探测非法交易的先知先觉者。从各国反洗钱体系的构架看,各国金融系统都处于反洗钱体系的前沿,承担着预防和控制洗钱的重要职责。同时,一旦数额巨大的“脏钱”流入信贷金融机构,也会对这些机构及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88 年12月在其发表的《防止将银行系统用于洗钱目的》报告中指出,如果银行漫不经心地与犯罪分子卷到一块,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严重损坏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从而危及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同时,银行亦可能因其甄别客户方面的疏忽或其官员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而招致严重的损失。

《财经》:2004年,反洗钱局曾对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出现违规的金融机构做了查处,之后情况有否改善?最新的查处情况如何?

项俊波: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633个分支行现场检查了3351个银行类金融机构执行反洗钱规定的情况,发现违规问题主要有:涉及违反客户尽职调查规定的账户86794个,占被查账户的2.21%;涉及违反大额交易报告规定的交易155640笔,占被查交易的0.12%;涉及违反可疑交易报告规定的交易1379082笔,占被查交易的1.08%。同时,查出保存资料不合格账户66726个,占被查账户的0.58%;查出保存资料不合格交易18712笔,占被查交易的0.02%。对上述违规情况,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相关法规进行了处罚。

从今年上半年反洗钱现场检查和处罚情况的报告看,无论违规数量还是被处罚银行数量都有明显下降。

反洗钱将列入现金交易管理

《财经》:中国金融机构的现金存入管理比较松,未来这方面从反洗钱的角度要如何改进?

项俊波:加强对大额和可疑现金的监测,始终是现金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新颁布的《反洗钱法》对现金出入境管理作出了规定,即海关发现个人出入境携带的现金、无记名有价证券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也正在组织修订《人民币现金管理条例》,将反洗钱增加为现金交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财经》:如何开展对证券、保险、期货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比如,证券行业未能真正做到实名制,是否对未来的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项俊波: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由2003年《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规定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展到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

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成为洗钱分子的首选。但随着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不断完善,洗钱分子通过银行业进行洗钱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从而把目标逐渐转移到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领域。

《反洗钱法》配套规章出台后,人民银行将依法全面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执行情况。

《财经》:如何定义特定非金融机构?这次法律里规定比较模糊,未来将如何监管?

项俊波:2003年版的反洗钱40项建议,明确规定了承担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包括、房地产商、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商、律师、公证人、其他独立法律专业人士、会计师、信托和公司服务提供者等。《反洗钱法》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是我国开展反洗钱工作的迫切要求。

《反洗钱法》出台之前,对于金融业以外的房地产业、珠宝业、律师业等特定非金融行业,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的职责、义务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尽管我国现行法律对特定非金融机构有明确的管理规定,但在反洗钱方面的规定是不完善的。我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四个与反洗钱有关的国际公约。

因此,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使其承担预防和控制洗钱的义务,已经成为我国的国际义务。

《反洗钱法》已授权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人民银行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制订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对其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

本刊记者段宏庆对此文亦有贡献

资料:反洗钱查处纪录及涉案金额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30余起有价值的涉嫌洗钱等经济犯罪案件的线索。这些案件部分仍在跟踪调查,部分已移交公安机关。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移送涉嫌洗钱犯罪线索3195宗,涉案金额426亿元;配合公安机关及其他部门成功破获洗钱及相关案件50余起,涉案金额折合人民币上百亿元。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5

仔细推敲三个银行法律草案,深感银行界所期待完善银行法空白的诸多内容,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例如反洗钱问题,应引起立法者的必要关注。

金融机构反洗钱应有法可依

目前,我国只有1997年修改的刑法对惩治洗钱犯罪有法律规定,而在预防洗钱法律或行政性法规方面,迄今为止无一部专门的《反洗钱法》或《反洗钱条例》。《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作为规范有关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主体法律,却没有预防洗钱的任何条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无法可依。

即便是今年年初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三个专门的反洗钱办法,实质为行政规章,不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层次较低,效力不高,适用范围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银行按反洗钱规定执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将客户交易信息报告给央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视交易性质报公安司法部门,与我国《商业银行法》确定的银行为客户保密原则相冲突。我国《宪法》、《商业银行法》和《储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个人和单位存款,不仅其合法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而且银行负有为储户保密的义务。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从国外立法看,许多国家为反洗钱首先从立法上确定了为客户严守秘密的例外原则。在当前专门的《反洗钱法》还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在修改三个银行法律时,应尽快将有关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内容加进去。

明确央行和银监会反洗钱金融监管的关系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6

针对洗钱犯罪的隐藏性、复杂性和手段的高度专业化,单靠传统的侦查方式和手段已经完全不能胜任当今社会反洗钱工作的需要,需要反洗钱部门建立打击洗钱犯罪的专业机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设有反洗钱专门机构,如:美国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英国的金融特遣队、澳大利亚的交易报告与分析中心。国际上先进的反洗钱经验表明,设立反洗钱的专门机构有利于跟踪洗钱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打击对策,培养打击洗钱犯罪的专业人员。为防范和打击洗钱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设立了反洗钱局和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为与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措施相适应,公安机关应当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反洗钱机构,并派员和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联合办公,及时发现和掌握洗钱的犯罪信息,并进行跟踪和侦查,从而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洗钱犯罪。加强反洗钱的侦查协作

第一、加强反洗钱查部门之间以及反洗钱侦查部门与洗钱犯罪上游犯罪侦查部门之间的协作;

洗钱罪在刑法中被归入妨害金融管理秩序一节中,在管辖上应归属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但是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可以成为洗钱罪的犯罪主体,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国有的商业银行和其他国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按〈刑法〉第93条的规定按国家工作人员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协助洗钱的行为,应纳入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对于洗钱犯罪的立案侦查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和检察机关互相配合,一般情况下,对于洗钱犯罪应当由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先予以受理,发现涉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的,应移送检察机关侦查,或双方各自分工侦查,一并。由于洗钱犯罪法定的四种上游犯罪分别由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辑毒部门、海关辑私犯罪侦查部门管辖,要是今后把重大的经济犯罪案件和贪污贿赂案件作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则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和检察机关也是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的侦查机关。各侦查机关应形成合力,努力避免各单位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各自为战,甚至放任不属自已管辖的洗钱犯罪行为。为了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在侦查中,公安机关、海关、检察机关要加强协作,制定反洗钱方案,各单位在侦查中一旦发现有洗钱重大嫌疑的,立即与反洗钱部门联系,切实防止因案件的不同管辖分工而放纵了洗钱犯罪分子。

第二、加大反洗钱侦查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

针对洗钱活动多利用金融机构进行的特点,反洗钱侦查部门应加强与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即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协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第4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部属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制定金融部门反洗钱措施,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加大对所监管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信息的控制。同时,应积极与反洗钱侦查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与反洗钱侦查机关之间建立反洗钱犯罪的信息总网,建立洗钱犯罪信息交流制度,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来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与此同时,反洗钱侦查部门要改变被动受理金融监管部门移送案件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向金融监管部门了解反洗钱动态,并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反洗钱部门联合办公。只有与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协作,反洗钱侦查机关的侦查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7

要以《反洗钱法》已正式实施为契机,把反洗钱的宣传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反洗钱意识为出发点,以增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防范能力为重点,全面宣传反洗钱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反洗钱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正面引导反洗钱工作舆论,营造反洗钱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普及反洗钱法律知识,使反洗钱意识深入人心。

二、依法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形成反洗钱部门合力

一是依法建立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交流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建立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动作机制及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有关反洗钱信息的传递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从而以反洗钱信息沟通为桥梁,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探索建立反洗钱监管工作协商平台、联合监管平台,形成分工协作、快速响应的反洗钱联合监管格局。二是健全完善横向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反洗钱社会合力。加强与公、检、法、司机关合作,加强反洗钱案件协查,建立可疑交易情报会商制度,提高可疑交易线索调查实效。工商、税务等部门在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建立与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的信息沟通、通报机制。三是建立区域性反洗钱协作网络,扩大反洗钱工作覆盖面。处于省际、边远的区域,由于洗钱犯罪的形势和反洗钱工作的差异,需要建立区域性的反洗钱协作网络,借鉴反洗钱工作经验,开展理论研讨,消除反洗钱工作盲区。

三、提高监督检查和监测分析水平,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

一是要重点督促金融机构提高对做好反洗钱工作的认识,正确处理全面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与自身业务经营发展的关系,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强化反洗钱自律内控机制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检查工作制度,并依法进行处罚。研究探索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检查工作方法,扩大反洗钱检查覆盖面。建立健全反洗钱非现场监督工作体系,及时发现反洗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实现反洗钱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有机结合。三是提高对可疑交易监测水平,加大洗钱案件查处力度。人民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指导和督促各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并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把分析、识别、报告可疑交易的反洗钱义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对可疑交易的监测分析水平。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报告的可疑交易,通过反洗钱监管发现的可疑交易,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通报的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以及单位和个人举报的可疑交易,不断加大对洗钱案件的查处力度,有力打击和震慑洗钱犯罪和相关犯罪,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8

存在问题

反洗钱工作思想认识不深刻。思想认识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虽然反洗钱工作已开展多年,市(县)人行和联社也做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多次培训,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从而培训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抄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职工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办理,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加之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反洗钱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一方面认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贪污、贩毒、走私、黑社会等犯罪分子不会通过本地信用社进行洗钱犯罪;另一方面是怕得罪客户,担心业务流失,影响自身经济效益,发现疑点后没有深入调查。

反洗钱工作宣传力度不到位。反洗钱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加强力度宣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而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文化素质较低、体弱病残的老人或留守儿童,再加之农村地区大多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群众基本不知道洗钱为何物,更谈不上了解或熟悉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而农村信用社的反洗钱相关知识宣传只局限在信用社所在场镇或结合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宣传,也没有深入到偏远的、交通不便的乡村,没有真正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没能在社会上营造出 “打击洗钱犯罪”强烈之势。

反洗钱工作岗位履职不落实。一是县级联社制订的相关制度中,虽然明确了牵头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责,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而在实际工作中都未得到落实,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委, 工作效率低。二是县级联社指定信用社主管会计为反洗钱岗位兼职人员,但主管会计既要承担会计职责又要履行出纳复核职责,工作量大;再则对反洗钱的相关业务知识了解只来源于上级联社转发的文件,对可疑交易的辨别能力较差;加之反洗钱相关案例学习较少,缺乏反洗钱的工作经验,这些都直接影响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三是信用社存在“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联社虽制订了相关审批办法,但信用社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对上报联社审批的大额现金及转账业务需电话请示后方可办理,而联社相关人员无法现场审核交易的真实性,只得事后补批,一定程度上致使审批流于形式。四是虽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分析程序和操作规程,但只停留在操作人员的口头汇报上, 且只进行了简单的登记、审批和汇总,操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五是未制定内部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办法,未将反洗钱工作纳入部门、员工日常和年度考核,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导致反洗钱工作不能高效开展实施。

反洗钱工作资料审查、保管不规范。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客户经理配备不齐,而客户经理面对的客户对象多且杂,于是对客户的了解有限,柜面也只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了即时的完整性审查,没有实地调查开户资料真实性和开户单位经营状况,因此开户资料真实性调查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同时,个别信用社对开户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开户单位有关证件审查不严,开户资料档案的保管不规范,造成开户资料档案缺失,不能及时有效排查风险。

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一是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协调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实行横向联网,无法真 正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的资源平台信息互通,对客户身份无法有效识别,对大额资金的来源无法进行辨别分析,给一些洗钱犯罪分子造成可趁之机,反洗钱工作没有形成联动。二是由于县级人行与反洗钱的联系机构属于同一级别,制约了区域性人民银行反洗钱联席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反洗钱联系部门的职能,难以将金融机构、工商、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强大的反洗钱社会联动网络,无法营造良好的社会反洗钱氛围。

对策与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反洗钱社会氛围。一是加大社会公众宣传力度。在集镇、闹市和营业窗口宣传的同时,联合人行、公安、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在媒体上做公益性广告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对偏远农村反洗钱宣传教育的投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反洗钱宣传,使偏远农村的农户更多地了解反洗钱知识和反洗钱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自身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向广大群众宣传洗钱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重点要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宣传洗钱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规范完善制度,明确反洗钱业务流程。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一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反洗钱业务学习制度和违规违纪操作处罚制度,将反洗钱工作纳入内部稽核范围,增强反洗钱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违规违纪操作的处罚。使反洗钱内控制度与信用社的业务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系统做到有机结合,两者共同进步,相得益彰,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发展。二是将存款实名制、账户管理、票据监管全部纳入反洗钱的管理范围之内。三是在财务会计部门尽快设立专职反洗钱监管员,专门负责反洗钱的非现场监管、检查、辅导以及基层信用社反洗钱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各信用社的会计为反洗钱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的原则,每月发放一定的风险岗位津贴,主要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分析、报送工作,不断增强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四是由人民银行、财政和县联社共同出资设立反洗钱奖励基金,对那些工作责任心强,准确甄别大额和可疑交易,发现可疑的洗钱犯罪人员,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人民银行应制定和实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县级联社的反洗钱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反洗钱业务骨干,再由这部分人员负责指导、培训基层营业网点的反洗钱人员,不断增强和充实一线反洗钱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可疑交易的甄别能力。通过采取举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技能,提高处理、甄别、审议可疑支付交易的能力,培养出一批批反洗钱骨干精英,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员工反洗钱工作水平。

强化现金管理,管好反洗钱重点部位。农村信用社通过近几年的规范管理,对大额现金支取能按照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核、审批程序,但对缴存现金却不够重视,而现金缴存恰好是反洗钱的重要环节。为此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大额现金存取均应严格按照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要求及时上报,同时更要强化现金管理:一是坚持对大额现金缴存实行登记,了解客户信息,摸清资金来源;二是严禁为单位和个人违规提取现金,对于超过规定金额起点的大额现金支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登记备案;三是对发生频繁的存取现金业务进行重点监管;四是建立覆盖所有营业网点的金融网络,有效监控和管理资金账户系统,积极引导客户使用先进的电子化非现金结算工具,不断改善支付清算环境,减少社会现金持有量,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进行套现、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支付结算秩序和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9

内容提要: 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洗钱形势,俄罗斯在1997年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将洗钱行为犯罪化。迫于国际社会打击洗钱的政治压力,在面对众多阻力的情形下,俄罗斯于2001年对《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洗钱规定予以了修正,初步形成了打击洗钱活动的法律体系。在2002年和2004年,根据本国的形势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俄罗斯又制定和修正了《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朝着综合性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法律机制发展。俄罗斯反洗钱的立法背景和经验,对我国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具有启示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约有1330亿美元与洗钱相关的资金从俄罗斯转出。仅在2000 年的前11个月,俄罗斯执法部门就发现了35. 2万起经济犯罪案件,比1999年同期增长了25%。①另据报道,在2001年,通过不健全的俄罗斯银行、保险公司和所清洗的资金就达到1000 亿美元以上,占到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②为了阻止非法利润的合法化,打击经济犯罪的蔓延,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停止金融自由化、控制外汇兑换以及采取若干立法措施等手段,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1997年1月1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将洗钱行为犯罪化,规定了打击洗钱的罪状和法定刑。

   

一、《俄罗斯联邦刑法典》(1997年)

    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74条是关于洗钱罪的规定,只是称谓为“使非法获取的货币或其他资产合法化(legalization ofmoney or ofanyotherassetsacquired il2legally) ”,指对于明知是非法手段获得的货币或其他财产,行为人进行金融交易或其他交易,以及利用上述货币或财产实施经营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之行为。wWw.133229.COM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可判处数额为最低劳动报酬的500倍至700倍的或者被判刑人5个月至7个月的工资或其他收入的罚金,或者4年以下剥夺自由刑,可以并处数额为最低劳动报酬的100倍的或者被判刑人1个月以内的工资或其他收入的罚金;如果是事先通谋的犯罪团伙实施的,或者多次实施的,或者利用自己职务之便实施的,则判处4年以上8年以下剥夺自由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于有组织犯罪团伙实施的,可判处7年以上10年以下剥夺自由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③

    从该条款的制定背景和内容来看,它清晰地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将洗钱行为犯罪化的目的。然而,对于洗钱罪的犯罪对象,该条款只说明它是非法手段所获得的货币或其他财产,而没有清楚地规定其应当是犯罪收益;同时,该条款没有明确地阐明“金融交易”和“其他交易”的含义;此外,该条款关于“非法手段”的模糊规定不容易操作,也没有涵盖俄罗斯在经济转型期间可能出现的大量洗钱行为,其结果导致该条款的适用不仅是微弱的,而是不连续的。④有鉴于此,在1999年,俄罗斯国家杜马⑤就试图制定一个综合性的反洗钱法律。当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在1999年7月联合协商和通过该法律之后,叶利钦总统却否决了它。在否决信中,叶利钦总统认为:该反洗钱法律与俄罗斯在1999年5月7日签署欧盟理事会《反洗钱公约》⑥后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相抵触,而且不符合俄罗斯宪法关于确保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以及保护财产权的精神。于是,叶利钦总统宣布:该法律所提及的非法收益不符合《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关于犯罪概念的条款,其准许在未经法官决定的情形下暂停交易的规定潜在地违反了宪法的隐私权。⑦

   

二、《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修正案(2001年)

    (一)制定修正案的背景

    2000 年, 金融行动工作组( financial action taskforce,简称为fatf) ⑧不满意俄罗斯未能有效地控制洗钱活动的情况,认为俄罗斯缺乏综合性的反洗钱法律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实施条例,尤其是没有规定以下制度和机制:综合性的识别客户义务、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全面运行的金融情报单位( fiu) 、设立有效和及时地提供国外指控洗钱的证据之程序。⑨ 据此, fatf将俄罗斯列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洗钱的国家“黑名单”之中,建议国际社会在与所列国家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往来时采取防备的态度。如果俄罗斯在2001年9月底之前未能有效地解决它所存在的问题, fatf还打算进一步采取制裁措施,这将会导致俄罗斯的公民和法人在与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进行商业往来或开立新账户时极其困难。同时,被列入“黑名单”也使得俄罗斯在政治上处于尴尬的局面。⑩ 俄罗斯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和不稳定也直接影响了外国在俄罗斯市场的投资信心。制裁和消极影响的压力迫使普京总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其中一个最重大的举措就是修正《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74条关于洗钱的规定。

    最初提交的修正案内容与俄罗斯国家杜马在1999年7月通过却被叶利钦总统否决的反洗钱法律是一致的。然而,该修正案遭到了俄罗斯商业界,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强烈批评,也在联邦会议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鉴于此,俄罗斯立法者拒绝了第一稿修正案,但是,俄罗斯国家杜马坚持认为该修正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建立反洗钱的金融交易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⑾ 2001 年5 月28日,普京总统签署了批准欧盟理事会《反洗钱公约》的法律。在此背景下,在2001年7月1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最终以237票支持、4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修正案,联邦委员会于7月20日核准,普京总统在8月7日予以签署。⑿ 该修正案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于2002年2月1日生效。

    (二)修正案的刑事内容

    根据该修正案第一部分《2001年第121 - fz号关于制定联邦反洗钱法律的修正案》的要求,将“使他人以犯罪手段获取的资金和其他财产合法化(legalization offunds and other property acquired by other persons throughcriminalmeans) ”作为《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74条的标题和新内容。该罪是指对于明知是他人以犯罪手段获取的一定数额的资金或其他财产,行为人进行金融交易和其他交易,并且为了使上述资金或财产在表面上合法化而占有、使用和处置之行为。至于该罪的法定刑和加重处罚的情形,与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规定完全相同,没有变化。

    若将该修正案第一部分的规定与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仔细比对,可以发现两者具有以下不同点: (1)罪名的称谓不同。前者称作“使他人以犯罪手段获取的资金和其他财产合法化”,后者是“使非法获取的货币或其他资产合法化”。( 2)犯罪对象的界定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是“资金或其他财产”,而且要求是“以犯罪手段获取”,由此可见,前者所规定的上游犯罪是比较广泛的,包括了除四种犯罪⒀以外的所有犯罪行为;而后者是“货币或其他财产”,获取的方法则泛泛地规定为“非法手段”。(3)洗钱的行为方式不同。两者都规定了“进行金融交易和其他交易”这种方式,但是修正案舍弃了后者关于“实施经营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之笼统规定,用更为具体的“为使资金或财产在表面上合法化而占有、使用和处置”之方式予以取代,抓住了洗钱行为的本质特征。(4)犯罪主体不同。修正案将犯罪对象限定在“他人的”资金或财产,因而不包括实施上游犯罪的行为人本人在内;后者则没有规定。(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尽管两者都将行为人对非法性的认识规定为“明知”,认为只能由故意构成,不包括过失,但修正案规定了犯罪目的,认为是“为了使以犯罪手段获取的资金或财产在表面上合法化”,而后者则没有将犯罪目的列为必备要素。综上所述,该修正案关于罪状的阐释更为具体。

    (三)综合性的修正内容

    该修正案的第二部分《2001年第115 - fz号关于反洗钱的法律》包括以下5章:一般规定;预防洗钱;反洗钱行动的组织;反洗钱领域的国际合作;最后条款。在第二部分中,详细地规定了许多关键词的定义,这与《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74条的规定形成了相互对应的关系,有助于该罪名的适用。例如,在第3 条“基本用语”中,对“以犯罪手段获取”的基本含义予以了规定,认为其是指通过实施犯罪所获得的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但不包括现行刑法典第193条、第194条、第198条和第199条所规定的四种犯罪,因为这些条文已经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至于“对资金或其他财产进行交易”,该条认为是指自然人或法人意图设立、改变、终止所涉及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相应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之行为。

    此外,该修正案第二部分还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1)第4条叙述了反洗钱的措施,包括:义务性的内部控制机制;义务控制;禁止向客户和他人告知所采取的反洗钱措施;联邦法律所规定的其他措施等; ( 2)第5 条列举了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之范围,包括:银行等信用机构,证券市场中的职业中介人,保险公司和租借公司,提供货币传送业务的邮政、电报和其他非信用机构,典当公司等; (3)第6条规定:如果个人和法人所交易的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数额达到或者超过60万卢布,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就应当对该交易实施义务性的控制以及向有关执法部门报告交易的情况; (4)第7条是该部分篇幅最大的条款,规定了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之权利和职责,包括:客户和受益人的识别、保存交易记录、报告可疑交易、建立内部控制规则和实施计划等; (5)第8条是关于设立反洗钱职能机构的规定; (6)第10条到第12条是关于确保反洗钱国际合作所必需的综合性措施,包括交换情报、提供法律支持、承认外国法院的判决、引渡和转交罪犯等; (7)第13条则是关于处罚规定,对于违法的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可撤销金融许可执照;至于违法的自然人,原则性地规定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由此可见,该修正案第二部分实质上带有了综合性的反洗钱法性质。

    (四)修正案的成效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修正案的制定,标志着俄罗斯已经建立起反洗钱的刑事法律体系和综合性的法律机制。这也得到了fatf的认可,于2002年10月将俄罗斯从打击洗钱活动不力国家的“黑名单”中删除,并且吸收俄罗斯为fatf的成员国。

三、《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2002年和2004年)

    面对俄罗斯国内日趋严重的恐怖主义和分裂国家的局面,在“9. 11恐怖事件”后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大形势下, 2002年10月31日俄罗斯通过了《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并且于2003年1月3日开始实施。从该法的内容上看,它实际上是在《2001年第115 - fz号关于反洗钱的法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也包括5章17条,只是该法进行了立法技术上的处理,即在法律的标题、第2章到第4章的名称以及具体条款的相应之处加入了“恐怖融资”的字样。另外,在第5 条中,修改和扩大了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之范围,规定其包括以下8 种机构和公司:信用机构;证券市场的职业参与人;保险公司和租借公司;联邦邮政通讯机构;典当公司;买卖贵金属、宝石、珠宝的机构;安排和组织赛马、以及其他游戏的机构;管理投资基金和非政府养老基金的机构。

    2004年7月28日,俄罗斯通过了《2004年联邦第88- fz号关于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法律》,对2002年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予以修订,并且于2004年9月1日开始实施。通过内容的比对,可以看出该法保留了2002年《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的基本原貌,也包括5 章17条,在实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对于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该法在第5条增加了第九种机构,即对买卖房地产的交易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另外,在第7条“经营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机构之权利和职责”之后,又增加了第7. 1条,其内容是“其他人的权利和职责”,规定律师、公证人以及其他提供法律和会计服务的人员,在他们以客户的名义或者为了客户的利益,准备或者实施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经营活动之时,也必须履行第7条所规定的识别客户、建立内部控制规则、保存信息等义务。由此可见,俄罗斯2004年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的修订内容,是为了符合fatf在2003年第二次修订《40项建议》⒁时所增加内容的要求和标准。

   

四、比较与启示

    根据本国的严峻的洗钱形势、国际社会打击洗钱的政治压力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俄罗斯逐渐地建立起__了自己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 1)刑事立法。这表现在《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以及修正案的第一部分中,规定了洗钱的罪状和法定刑; (2)预防性的立法。这主要体现在具有综合性反洗钱法性质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修正案的第二部分以及《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以推动洗钱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与俄罗斯相比较,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反洗钱形势,只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相对较小。过去比较明显的压力是我国为了使反洗钱和恐怖融资工作融入国际合作框架而积极寻求加入fatf,为此而在反洗钱的立法上努力满足加入fatf的“门槛”条件,这具体表现为通过2001年的《刑法修正案(三) 》和2006年的《刑法修正案(六) 》来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以及于2006年制定综合性的《反洗钱法》。因此,从反洗钱的法律框架上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均包括刑事立法与预防性立法两个部分,从而为打击洗钱活动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武器,这也得到了fatf的认可,其赞赏我国在制定《刑法修正案》和《反洗钱法》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贯彻和加强反洗钱和恐怖融资制度的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在2007年6月28日吸收我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fatf于2007年6月依据《40 + 9项建议》的标准对中国反洗钱和恐怖融资工作的评估报告中,对我国的“打分”并不高,认为我国完全达标的有8项,大部分达标的为16项,部分达标的有16项,未达标的多达9项。⒂ 这说明我国反洗钱的法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我国将来在反洗钱制度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 》将单位增设为第312条的犯罪主体,就是为了回应fafa对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批评。

    在关于洗钱的犯罪化上,俄罗斯采用单一的罪名规定,而我国则采取区别打击的罪名体系,通过《刑法》的四个条文将洗钱行为犯罪化:第191条的洗钱罪;第312条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利益罪;第349 条的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120条之一的资助恐怖活动罪。通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俄罗斯反洗钱的立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于中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完善有以下几点启示:

    1. 完善我国的反恐怖融资法律体系

    恐怖融资是恐怖组织生存、发展和从事恐怖活动的资金基础和关键来源。伴随“9. 11事件”的发生,国际社会形成了将反洗钱与打击恐怖融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识,许多国家的反洗钱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将打击洗钱的重心从毒品交易和有组织犯罪转变为恐怖融资。在这种国际大形势的压力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自愿或者不自愿地加入到全球反洗钱的总体斗争之中,强化了国际反恐怖融资的重心。⒃ 我国目前专门的反恐怖融资法律,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6月颁布的《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但是该办法的法律级别太低,属于部门规章的性质;虽然《反洗钱法》第36条规定对涉嫌恐怖活动资金的监控适用本法,但仅是在“附则”里用一个条文简单地援用规定,完全没有在反洗钱的基本法中彰显出反恐怖融资的重心。另外,这两个法规均将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义务主体限定在金融机构上,范围也太狭窄。据此, fatf认为我国综合性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预防措施是有限地符合fatf确立的标准,也没有独立的恐怖融资预防机制以冻结恐怖分子的资产。⒄ 因此,关于中国的反恐怖融资措施,我国可以吸取俄罗斯的立法经验,应当从只适用于金融机构扩充到非金融领域和职业,例如为买卖房地产的交易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律师、公证人以及其他提供法律和会计服务的人员等;在立法技术上,借鉴俄罗斯制定2002 年《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对我国《反洗钱法》在法律的标题、章节的名称以及具体条款涉及洗钱字眼的后面加入“恐怖融资”的字样,以突出我国基本的反洗钱法律对打击恐怖融资的重视。

    2. 改进洗钱罪的行为方式规定

    我国1997年的《刑法典》在第191条列举了五种具体的洗钱行为方式。从行为性质上看,洗钱的行为方式基本属于“协助型”,而且均发生在通过金融机构转换、转移的交易过程之中,侧重于规定脏钱转换的具体表现,均属于早期比较典型的洗钱方式。但是,目前洗钱的方式和手段在不断翻新,各种洗钱手段的组合变得更加复杂缜密。因此,从洗钱发生的领域和行为方式来看,我国也应当将非金融交易以外的洗钱方式纳入反洗钱刑事立法的视野,可以借鉴俄罗斯不采用列举洗钱方式、以“进行金融交易和其他交易”概括规定的做法,以改进我国洗钱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之规定。这就既抓住了洗钱的本质,又可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缺陷。实际上,尽管洗钱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其本质和最终目的还在于为非法资金和收益披上“合法”的外衣,实现脏钱的安全循环使用,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应该是我国完善洗钱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之立足点,而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74 条关于“为了使上述资金或财产在表面上合法化”的规定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立足点。

注:

①olga sher, breaking thewash cycle: new money laundering laws in russia, new york law schoo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law, vol. 22, 2003, pp. 627 - 628.

②laundering legislation is test of the kremlin’swill, st. petersburg times, june 13, 2001.

③ugolovnyi kodeks rf [ the criminal cod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 adopted june 13, 1996,no. 63 - fz, translated in lexis, int’llaw library,rflaw file. 另参见赵微:《俄罗斯联邦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47 - 348页。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书中,将第174条翻译为“洗钱”罪。

④ olga sher, breaking thewash cycle: new money laundering laws in russia, new york law schoo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law, vol. 22, 2003, pp. 632 - 633.

⑤根据俄罗斯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和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上院是联邦委员会,下院称为国家杜马。俄罗斯法律的通过需经过集体讨论,法律草案一般先由国家杜马通过,再由联邦委员会予以核准,最后由总统签署。

⑥为了要求成员国在国内法中采取有效的手段以打击严重犯罪和剥夺罪犯的非法收益,促进调查、搜查、扣押和没收所有类型犯罪收益的国际合作,在1990年9月,第443次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清洗、搜查、扣押和没收犯罪收益的公约》(简称为“欧盟理事会《反洗钱公约》”) 。在欧洲层面和欧洲范围之外,该公约被认为是在反洗钱的政策制定、政治宣言和实践活动方面的关键性文件。

⑦david hoffman, cap ital outflow problem cripp lesalready ailing russian economy, 119wash. post 35 (1999).

⑧fatf成立于1989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专门致力于国际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设立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国际标准,以促进国内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立法和制度改革。

⑨fatf progress report on non - cooperative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ebruary 1, 2001.

⑩valeria korchagina, russia is to remain on“dirty - cash”blacklist”, st. petersburg times, sep tember 11, 2001.

⑾interview by astridwendlandt with alexander urmanov, legal adviser at the duma, in russia to hurry money laundering law, financialtimes, march 16, 2001.

⑿russia’s president signed laws on resistance tomoney laundering, economic news, august 7, 2001.

⒀根据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93条、第194条、第198条和第199条的规定,这四种犯罪分别是:不从境外返还外汇资金罪;逃避关税罪;公民逃避纳税罪;规避缴纳从经济组织征收的税款罪。

⒁ fatf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在1990年4月制定了《40项建议》,并且在1996年予以第一次修订。2001年10月,鉴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 fatf将反恐融资问题也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于是制定出《反恐融资8项特别建议》,作为《40项建议》的补充。在2003年,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有力、全面和相符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基本框架, fatf对《40项建议》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后来,在2004年10月,fatf又单独制定了一项关于现款送递的特别建议,从而使《反恐融资8项特别建议》的内容增加到9项,并且与《40项建议》在一起,统称为《40 + 9项建议》。目前,《40 + 9项建议》是世界上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最具权威性文件,为全球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斗争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国际标准,对各国立法以及国际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⒂fatf, summary of the thirdmutual evaluation report on anti - money laundering and combating the financing of terrorism on the peop le’s republic of china, 29 june 2007, para. 2 - 3 and p. 13.

反洗钱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反洗钱发展借鉴

一、中国反洗钱发展历程

中国反洗钱的起步较晚,1997年开始将反洗钱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标志着我过反洗钱的开始。至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探索阶段,以“规则为本”阶段,向“风险导向监管”过渡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

1997―2003年,在法律中规定新增了反洗钱的相关事项,《刑法》增加了“洗钱罪”,从而在司法领域中做出了打击洗钱活动的明确规定。

(二)“规则为本”阶段

2003―2009年,我国反洗钱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这一阶段为“规则为本”阶段,即指监管部门针对反洗钱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制定详尽的反洗钱规则,主要是以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的形式,国家各金融机构和部门严格按照规则执行。

(三)向“风险导向监管”过渡阶段

2009以来,反洗钱工作的思路有了较大转变,传统的“规则为本”成本太大,效率较慢,不足以满足越来越负责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式,需要以更加有效率的方法替代,“风险导向型”反洗钱制度逐步被业界接受,在国际上也得到普遍的应用,这种方式是通过简历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各项风险进行体统评估,关注最大洗钱风险环节的一种方式。

二、反洗钱的国际经验

(一)加拿大

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立法方面,加拿大在刑法典中使用了“指定犯罪”一词,并通过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对其含义进行界定,从而可以适应洗钱上游犯罪延伸的需要。即便上游犯罪的犯罪扩大了,也可以在保持刑事法典稳定性的前提下,满足其刑事立法的需要。在清洗犯罪收益罪的客观方面,加拿大没有以金融交易为标准列举洗钱方式,而是明确规定使用、转移所有权、送交他人或处所、运输、传送、变更、处置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等八种清洗行为方式。事实上,随着反洗钱措施的完善,洗钱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很多洗钱方式已经不通过金融机构完成,各国都逐渐将一些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加拿大在洗钱行为的界定方面满足了洗钱行为概念延伸的需要。

(二)美国

1.在法律上将洗钱规定为犯罪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严重的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国家之一。在1986年国会通过的《洗钱控制法》中就规定了两项与洗钱有关的新罪名。根据这些规定,明知涉及金融交易的财产是特定非法行为所得,而实施该项交易意图促成该行为的、隐瞒资金的来源和所有者的,或者规避货币交易报告的均构成犯罪;将从特定非法行为中获得的超过l万美元的财产:与金融机构进行货币交易也构成犯罪。

2. 实行严密的货币交易报告制度

根据《银行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在进行超过1万美元的交易时,要填写货币交易报告(Currency TransactionReport,CTR),向国内税务局报告,有关执法机构通过对报告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洗钱犯罪线索。相似的交易报告还有货币交易报告、现金交易报告(Form 8300)、外国银行账户报告等。

3.有关执法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打击洗钱犯罪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管辖洗钱案件的执法机构较多,财政部、司法部、邮政总局等在其职责范围内均有权管辖洗钱案件。财政部将上述权力授予国内税务局刑事调查局、海关总署、烟酒与枪支管制局等部门;司法部将上述权力授予联邦调查局和禁毒署。上述执法机构根据对洗钱行为的上游犯罪的管辖权来确定对洗钱案件的管辖。如;司法部禁毒署管辖清洗毒资的洗钱案件;国内税务局管辖违反税法或《银行保密法》规定的洗钱案件;海关总署管辖走私货币或者意图逃避货币转移报告义务的案件等。各执法机构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还在打击洗钱方面进行密切配合。

(三)英国

1.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相关立法

如果朝令夕改就会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是法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适时进行法的立、改、废。特别是洗钱的形势发展很快,所以立法更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2. 法律制度上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渗透

英国在立法过程中,注意吸收别圈的经验,特别是借鉴了同属于英美法系的美国的反洗钱法律。在加合国的有关反洗钱的条约和欧盟颁布的两个反洗钱重要法规后,英国很快就训整了国内的相关立法。

3. 组建金融特遣队,加强金融领域的反洗钱

金融特遣队是英国的首创。金融特遣队的建立对丁警方调查及取证工作的帮助很大。这种做法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国际刑警组织还专门成立了国际金融特遣队总部,向世界各国介绍金融特遣队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各国尽快建立金融特遣队,形成国际性的金融特遣队网络,配合警方打击洗钱犯罪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韩光林. 中国反洗钱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及对策 [J].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11) .

[2]严立新. 欧美反洗钱组织架构的设立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6) .

[3]兰永琳,赖发亮,邓洪文,兰道雄. 非金融特定领域反洗钱机制探析[J]. 福建金融,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