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02 17:18:41

体检工作方案

体检工作方案篇1

一、工作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年底达到35%以上,年月底前达到60%以上。通过开展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实施对象和时间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均可享受政府提供每两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年度)具体实施时间从年月开始,至年月底结束。参合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体检的,该轮体检作自动放弃处理。

三、体检项目和费用标准

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项目仍按第二轮的要求开展,其中胸部透视根据物理体检情况和体检对象要求,由各体检单位酌情确定;成人健康体检费用标准30元/人,为两年一次;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检,按照儿童系统管理的要求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体检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要求执行,体检均为每年一次,体检费用标准15元/人/年。

四、体检工作程序

体检工作程序分制定计划、体检单位确定、送达体检通知、实施体检、结果反馈、费用结算六个环节。健康体检由各镇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人员动员,各定点体检单位负责体格检查。

(一)体检工作计划制订。各镇乡要根据所辖行政村的人口规模,合理安排体检计划,详细安排每个行政村的体检时间(安排原则为每天体检人数控制在100人左右),并于体检前15天报所在地的体检单位。

(二)体检单位的确定。健康体检工作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承担,体检单位应合理安排参保人员的体检批次和时间。

(三)送达体检通知。年度参加体检的人员,由各镇乡根据体检单位的体检计划,负责向辖区内免费体检对象发放《健康体检通知单》,告知体检有关事项和注意事项。体检通知应在体检前发放到人。

(四)实施体检。受检人员凭《健康体检通知单》、本人合作医疗参保卡或居民身份证,并按《健康体检通知单》规定的体检时间段,前往确定的定点体检单位体检。各体检单位核对体检人员身份后,每人发放《健康体检表》一份,并详细填写其基本健康状况、病史等内容,然后实施体检,体检人员如对有关指标和项目有疑问,应进行耐心解释。受检人员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预约日期前往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的,可与原确定的定点体检单位再次预约体检日期,并在规定体检时间内完成体检。

(五)结果反馈。定点体检单位工作人员应在《健康体检表》上认真填写体检的实际情况,并出具书面体检反馈单。体检人员的《健康体检表》和体检反馈单存根,由体检单位分类归档并做好相关台帐。各镇乡人民政府应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体检人员送交体检结果反馈单,同时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体检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跟踪服务管理。

(六)费用结算。体检费用每半年结算一次。各定点体检单位在每个季度末向县合作医疗办报送体检报表和结算单,县合作医疗办审核后报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核拨支付。体检结束后,各有关体检单位通过对体检资料的汇总、分析,撰写本地区体检工作和资料分析报告并上报县卫生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任务重,牵涉面广,各镇乡人民政府和体检单位,要把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落实专门人员,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宣传发动,紧密配合,同心协力,有序组织辖区农民参加健康体检,并提供最便捷、更优化的服务,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序开展。

(二)抓好宣传发动。各镇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农民健康体检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健康体检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提高农民参加体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卫生部门要强调责任医生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加强宣传,逐步提高参合农民体检率。

(三)确保工作质量。各镇乡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体检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根据所辖行政村人口规模,合理安排体检计划;各体检单位要加强体检装备建设,选派业务好、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参与体检工作,确保体检质量。县卫生局要对全县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

体检工作方案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保健意识,预防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发生。

二、体检对象

县扶贫办登记在册的7-64周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按患慢病情况分为两组,执行分组健康体检标准:

(一)一般人群:县扶贫办登记在册的7-64周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非慢病患者;

(二)慢病人群:县扶贫办登记在册的7-64周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慢病患者。

三、体检项目和费用

(一)一般人群体检项目

1、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

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

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

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

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3、健康指导。告知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4、30岁以下人群可以不检查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项目。

(二)慢病人群体检项目

1、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

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

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

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

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头颅CT、胸片。

3、健康指导。告知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三)体检费用

体检费用按照慢病人群300元/人,一般人群100元/人的标准执行。

四、体检地点

(一)城区三个街道低收入人口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由卫计中心统一组织医院安排体检;

(二)各乡镇低收入人口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由卫计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原则上在所在地乡镇医院进行体检。

五、体检时间

(一)宣传发动:2021年6月31日-7月31日

(二)组织体检:2021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

六、体检流程

(一)县卫健局健康扶贫办公室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名单,发放至各乡镇(街道)卫计中心和乡镇医院。

(二)各乡镇(街道)卫计中心根据名单,通知体检对象在指定时间携带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健康体检;

(三)体检前,对未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体检对象要现场建档。

(四)体检结束后,各医院将低收入人口体检反馈报告交卫计中心,由卫计中心统一反馈至低收入农户;

(五)各医院将体检结果归集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由健康团队根据体检结果对体检对象进行健康指导。

七、部门职责

(一)县卫健局健康扶贫办公室(医政医管科)负责健康体检工作的统筹组织和督导检查工作;

(二)乡镇(街道)卫计中心负责统筹组织辖区内健康体检工作。乡镇(街道)卫计中心主任为辖区内健康体检第一责任人。各卫计中心负责辖区内健康体检宣传发动,通知体检对象在规定时间携带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安排好村卫生室现场体检、乡镇医院同村卫生室衔接以及健康扶贫档案建立工作。

体检工作方案篇3

实施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重要项目,通过大力宣传发动让广大老年人参加体检,作为疾病筛查重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发现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使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内容和要求

1、体检对象

①.2021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生日期界定于1956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的老年人。

②.在符合查体的老年人中先进行多重身份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老年人。

③.2016年以来的各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患病贫困户(以镇扶贫办反馈的脱贫不脱政策人员信息为准)。

2、体检项目

(1)一般状况:身高、体重、腰围、视力、口腔,生活能力评估等基本信息测量。

(2)血压测量(两侧)。

(3)生活方式、脏器功能、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及家庭食盐摄入调查(必须)等详细检查。

(4)心、肺、腹部及体表的健康检查。

(5)6+2项目的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肾功、心电图、腹部黑白B超)缺一不开。

(6)老年人生活自理评估。

(7)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3、体检单位和方式

(1)体检单位为西集镇中心卫生院+卫生室。

(2)体检方式以村为单位,卫生院组织查体工作组采用查体车下村对老年人进行集中式查体。

(3)在体检中对诊断不详的疾病,经主检医生确认需要复查的老年人,到卫生院免费进行相关复查;复查后需转至上级医院确诊治疗的费用自理。

4、查体工作指标

(1)老年人按照辖区服务人口X16%X70%测算,中医体质辨识和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同步开展。

(2)贫困户参加查体率100%。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查体率100%

三、进度安排

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重点人群免费健康体检以村为单位,分批进行,共计四个阶段有序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21年3月1日-10日)

召开全镇乡村卫生协理员会议,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协理员、参加查体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部署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各村卫生协理员大力宣传并做好查体人员的安排工作。

第二阶段:摸底告知阶段(2021年3月10日-15日)

在正式进行下村查体前两天让村卫生协理员对各村65岁以上老年人、贫困户等进行摸底登记,并通知查体的老年人早上空腹并带好身份证及联系方式,到查体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查体。同时做好记录,询问血型(避免重复检查)。

第三阶段:健康体检阶段(2021年3月15日启动)

1、合理安排查体医务人员,按照体检项目要求流程实施体检,保质保量开展体检工作。对出现需转诊症状的疾病,及时转上级医院或急诊。

2、查体当天结束后整理查体资料,输入查体系统;各村卫生室将辖区头一天查体人员信息及输入情况进行核对。必须逐一认真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数据上传完整。

第四阶段:体检报告整理及反馈阶段(接到体检报告7天)

按照有关要求查体结束后将查体报告反馈给参加查体的老年人或家属,对重点人群同时开展一次随访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知晓率、满意度。留存体检报告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图片记录。

四、工作要求

1、居民健康体检工作量大、任务重,全体查体医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对居民健康体检的认识,强化体检责任,把好体检质量关,保证体检的严肃认真,切忌随意走过场。

2、各科室要做好抽调人员落实,按时参加体检,科室内部调整,无法休班的办公室备案查体结束后可以补休。

3、卫生室设计好合理的体检流程,准备至少6张桌子、2张床;准备电源。提前一天到卫生院领取查体卡、遮阳棚等。

4、进行查体时做好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及减盐控油的宣传指导工作,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普及居民的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

5、于丹丹任查体工作组组长,负责查体统筹安排工作,负责参加查体人员考勤、记录工作日,查体结束所有人员必须回院归岗,不得早退离岗。

6、各参加查体人员负责各自查体设备安装调试,查体结束收回查体工具上交查体车。

体检工作方案篇4

【摘要】面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机遇,加强协调,统一建设,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档案管理质量

一、档案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档案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人员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体人员参加。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建立检查档案管理制度

1.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的认识是保证检查档案质量的前提。检查档案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一般包括:检查准备阶段资料:检查通知书、检查实施方案、检查提纲等;检查实施阶段资料:检查工作底稿及其附件、询问笔录、检查报告、检查报告送达通知、送达回执、被检查单位的书面意见或说明、相关的调研资料等;检查结论及总结资料:检查结论及处理决定、处罚告知书、检查工作总结、检查情况汇总表、有关请示及回复文件等;检查整改资料:入库单、调账凭证复印件及检查问题和管理建议的整改情况等。

检查档案的形成是由每一个环节中的资料汇集而成的,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一项检查工作从检查内容的确定,检查方案的制定,检查通知书的下发,检查工作的开展,到检查报告的撰写、处理决定的落实、违纪违规问题的整改等,整个过程都必须有严格的工作规则来制约。因此,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2.全员参与、分工负责,是保证档案质量的重要手段

检查档案质量与业务工作质量紧密相连,统一档案整理、装订工作的规范要求,更能够提高检查人员遵守检查规则的意识,高质量地完成检查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具体检查人员负责档案整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再进行复核的工作制度,是保证检查档案质量的有效方法。检查人员一般对违纪问题比较清楚,掌握检查的整体情况,能够全面、及时的完成从资料取舍到档案整理的一系列工作,既保证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又保证其相关性。

3.加强检查档案质量的事中控制与管理,是提高档案质量的制度保障

检查档案的管理水平是随着一定时期检查工作的内容和检查方式的变化以及检查规则制度的完善而逐步提高的。为了能够适应检查工作发展要求,检查档案管理工作重心也应由事后控制与管理转变为事中控制与管理。只有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档案质量的问题,加强检查档案质量的事中控制与管理,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适应监督检查工作的发展要求,保证检查档案的质量。

4.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财政检查机关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利用计算机进行保存、检索、编目、借阅等,不仅能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存放空间。如果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管理检查档案,则既可以使案卷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又能够为查阅者提供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三、完善档案管理自身制度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

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

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计划,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运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总之,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职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档案科学管理,用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好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体检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体检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前 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以预防为主的“防未病之病”的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健康管理日益成为个人及群体关注的焦点。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个人或人群健康基础上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有效的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在以前没有应用微机信息平台实施档案管理时, 体检报告是由各科打印后送到体检中心进行分类、粘贴、做总检结论、登记、发放。工作量大,易发生错检漏检, 每天处理集体体检报告不超过40份, 效率低。存在流程复杂, 操作繁琐, 报告单易丢失和贴错,体检资料不能连续可查, 不能对阳性体征进行自动检索, 体检群体无法查阅历次体检档案, 已明显不适应现代健康管理要求。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体检档案的系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实施体检档案管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控制疾病, 才能达到健康促进的最大效果。

1. 2 方法 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实施体检档案管理包括了体检软件的应用,体检系统网络的布置,医生工作站的建立,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应用操作的实践,系统的日常维护等。

1) 体检软件的选择: 我们选用金仕达卫宁公司的全数字体检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开发出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全数字无信息孤岛将所有诊断设备通过"数据接口"或"数字转换接口"无缝连接到计算机管理,信息一次输入永久被调用,消除信息孤岛;全程控制电子报告从建立基本信息开始到各种结果打印输出,计算机全程权限控制,在中间的环节中没有可以被第三方软件(如word)打开编辑的可能。分检、总检结果谁输入谁负责,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2) 医生工作站的建立: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共设8个电脑工作站,即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放射、B超等功能检查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应用时先在体检系统中录入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资料,选择体检项目,打印体检单。受检人持体检单到各科室进行体检,检查后将体检结果录入并提交体检信息。待全部检查结果导入到位,电脑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总检医师浏览修改确认后,由体检中心工作人员打印体检报告交给受检单位或个人。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彻底改变了过去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漏检、重检、差错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体检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3) 系统应用人员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体检中心的医生、技诊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为体检软件的应用和维护, 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等。人员培训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4) 应用操作的实践:进入体检系统时工作人员输入工作站口令、密码,从菜单上选择项目,通过写卡器读取受检人员的体检流水号,输入被检者在本科检查的情况,并点击自动小结即可。

5) 系统的日常维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维护体检系统,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体检需求,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结果

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日平均接待受检人员比实施微机信息化管理前翻了一倍多,日处理体检结果接近增加二倍, 使体检单位及个人每次的体检资料得到及时、正确、规范、连续、保密的处理,体检档案得到永久性保存,能动态地对个人或人群的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防和干预。

3 讨论

3.1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发挥健康管理作用的必由之路随着档案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手工收集、储存、提供利用的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健康档案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管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健康档案的自动化就是建立个人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以规范化的格式记录、保存个人一生的健康信息。电子化的个人医疗资料保存完整、准确、规范,适合不同系统共享共用。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后,可以与各大医疗机构实行联网,通过健康咨询、就诊、上门随访、电话访问等形式,更新健康档案内容,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对正确诊治非常重要。利用健康档案,建立健康预警、个人健康信息动态分析系统,便于专家及时做出科学的保健方案;建立病历分析、统计系统,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

3.2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科学的健康档案,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介入,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滞后收集为超前收集,间接收集为连续收集,零星收集为完整系统收集。只有连续的、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记录,才能更好的帮助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身体状况有全面了解,对有病就医及时诊治以及开展健康指导起到极具针对性的作用。其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 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卫生、计算机以及统计、分析等知识。知识越丰富,挖掘、识别和加工重要信息的综合工作能力越强,越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人群的卫生需求。

总之体检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模式过渡到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后,让我们感受到体检的电子信息化管理不仅规范了体检流程而且提高了体检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受检者对体检档案管理的综合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同仁们不断努力和探索力求总结出更系统、更高效、更完善的体检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 沈明霞.健康体检档案的思考[J].中国病案,2008,9(11):8-9.

体检工作方案篇6

一、充分认识检察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检察档案是检察机关在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管理活动等检察实践中形成的书面文件、电子介质、影像资料等原始资料的总称,这些资料记录了检察机关的发展历程。面对检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推动检察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检察档案记录了检察工作的发展历程

检察档案是检察机关开展工作的原始记录,忠实反映了检察机关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艰辛,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财富,在推动和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高检院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完善的检察档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检察工作发展的基本脉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相关经验,可以说,检察档案是大量检察工作的合集,是一种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2.检察档案是指导检察工作的重要依据

档案的价值在于档案信息的挖掘和利用效益,只有做好档案信息的挖掘利用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同时,具体的检察工作会进一步丰富档案的种类和质量,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建设和发展。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各级检察机关的档案意识逐渐加强,档案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档案工作在各项检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预防职务犯罪、行政检察监督等业务工作中,各部门利用档案资料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取得了突出的工作实绩。

3.规范化的检察机关档案管理是提升检察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检察机关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档案资料大幅度增加,检察档案工作还存在资料收集不齐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档案安全存在隐患以及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可以说,这些在为检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检察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进一步提升检察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检察档案服务检察工作的任务要求,就要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为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准确把握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随着检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检察档案已由单纯的诉讼文书档案发展为纸质档案、实物档案、录音、录像、照片、电子等多种介质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检察档案的利用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载体。档案工作者在对检察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时,要准确把握检察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检察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工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充分发挥检察档案的独特作用。就具体工作来讲,检察档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1.诉讼档案,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按照规定立卷归档,集中保管的诉讼文书、视听资料及其他各种载体材料。就分类来看,有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监督、控告申诉、民事行政等多种案卷;从形成过程来看,有审查批捕、审查、立卷等几个环节;从材料的来源看,既有公安机关移送的,也有检察机关在自侦过程中形成的,这部分档案是检察档案中最重要,也是利用价值最大的。

2.文书档案,是指检察机关在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这部分档案真实记录了检察机关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履行主要职能活动的情况,对于维护历史面貌、研究机关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3.音像档案,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照片及其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胶片等音像资料,是反映检察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检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实物档案,是指检察机关在开展检察活动中形成的,记载特定时期重大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实物,是机关档案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实物档案,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保存或擅自处理。

三、科学规范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途径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检察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检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1.严把质量评查关。检察档案的收集整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源头工作,要高度重视档案资源的体系建设,加强归档管理工作,做到全面收集、严格审核、科学管理。一是规范有序接收,应严格按照归档制度完成接收工作,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无故拒绝归档或将应归档材料收归个人保存。同时,对于不符合归档要求的,要及时指正,并督促整改。二是扩大收集范围,可以利用征集、复制等多种形式,收集检察资料和实物,丰富检察档案资源。三是开展质量评查活动,定期对库存档案开展质量大检查,发现漏归文件或结案未归案件要及时补齐,保证入库档案质量。

2.严格规章制度关。落实好规章制度是做好检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借阅制度。严格按照最高院、高检院《关于调阅诉讼卷宗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落实对档案的查阅、摘录、复制和借出制度,对于泄露检察秘密或者篡改、丢失案卷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档案管理自查自评,加大对档案管理及安全保障工作的问题查摆力度,促进检察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3.严把安全体系关。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确保库房设施安全,要根据档案管理需要,配齐监控报警、防火防潮、驱虫杀菌、温湿度调节等现代化设备。二要确保库房管理安全,要严格档案出库登记,做到库存档案定期清点、设备随时检查,确保安全管理。三要保障信息数据安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确保档案数据的运行安全。

体检工作方案篇7

一、认识检察档案管理与利用的重要性

(一)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能提供依据

检察档案被系统地分为文书档案、诉讼档案、技术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和声像档案,每种大类涵括几个小类,同时每种类别的档案又被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这样立体全方位的分类体系为检察档案的规范化利用提供了清晰可靠的基础资料。在此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料归纳整理出结合某一业务方面的专门资料,为检察业务的推进提供查考凭证,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使检察机关准确、及时履行职能,进而促进检察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为检察机关工作创新提供动力

检察档案资源的构建有一个启动、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就其程序而言又有收集、整理、鉴定、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各项工作,为检察机关领导决策、内部管理、任务计划、统计分析等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因此,要保证检察工作及时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而持续显现新型法律问题的环境,必须不断推动检察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建立符合检察机关工作实际的档案信息联动模式,为检察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化的实践依据,不断提高检察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为法律监督提供历史证据

检察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档案是第一手资料,是与当时、当地、当事人相关的文字材料通过法定程序转化而来,是未经任何改动的原始材料。从内容上看,诉讼档案如实记录了办案的客观情况,如是否的决定、是否抗诉的决定、检察委员会讨论的决定、最后处理的决定等,行政工作档案真实记录了检察院日常工作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执行结果、机构变革等信息。所以检察档案是可靠的原始文件和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可以成为复查、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据,再根据新情况、新政策作出新的处理决定或调研成果。

(四)为立法完善提供现实素材

法律因其维护秩序、保障权益方面的作用而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因此法律不可能总是适应“人之个性的差异、人之活动的多样性、人类事务无休止的变化”。法律局限性的客观存在要求人类不断穷尽和利用所创造的全部智慧去完善立法。具体到检察档案,其资料来自于司法实践的第一线,与社会上存在的法律难题最为贴合,为立法机关完善立法提供了最为现实的素材,不断修正法律的守成取向和刚性因素,与时俱进,使法律更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完善检察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思路

(一)更新档案工作观念,培养全员档案意识

从思想源头上改变“重办案轻档案”的错误沿革,要加强对检察干警进行档案工作的宣传教育。一是要明确检察档案工作是检察业务工作,与其他检察业务工作在检察机关履行法律职能中,是相辅相成的,地位与作用是对等的,都是人民检察事业的有机组成部门。二是要明确检察档案工作是一项全体干警参与的工作,许多门类档案的形成要经过数个部门,多人之手。例如,诉讼档案的形成要经过审查批捕、审查、立卷等几个环节,既有公安机关移送的,也有检察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形成的;既有向外界调取的,也有内部形成的。所以必须把检察档案工作摆到关系检察工作好坏的战略高度上予以重视,切实转变检察干警的工作理念,扭转对档案工作认识和重视上的偏差,形成通力合作做好检察档案工作的氛围。

(二)加强档案工作领导,确立档案分工体制

加强组织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检察工作的总体规划,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档案工作责任制。在工作体系上确立由检察长直接领导、承办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结构,具体负责工作规划的制定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在人员的配备上,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检察业务能力的干警担任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明确各职能部门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确立办公室分管主任负责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网络作用。同时,档案工作要与其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将档案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引起各部门负责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激发检察干警对档案工作的热忱。

(三)强化档案服务意识,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首先,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是检察工作高度浓缩的精华,要充分发挥检察档案的内在生命力便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必须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档案服务意识,让记录信息的档案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动利用档案开展检察工作服务。其次,抓好档案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档案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上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守机密。为此,要制定并不断完善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将外在的量化考核与内在的自我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最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建设专业化队伍。检察档案工作不仅要求档案人员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档案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培训,努力实现检察档案人员由事务型、封闭型向知识型、复合型、开放型转变。使其真正具有对利用需求的预测和把握能力,捕捉隐含在检察档案中各类知识、信息的能力,对知识、信息的具体加工处理能力,熟悉检察机关档案室藏,熟练掌握各种检索工具、检索手段及各种现代化手段。只有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四)加大档案基建投入,完善档案制度建设

检察工作的不断进步为检察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加大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参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检察院财政政策向满足档案工作需求的方向倾斜,从检察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置办一批符合档案建设规范化标准的设备,例如档案专用服务器、高速扫描仪、音像档案防磁柜、档案电子消毒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等。在硬件设施达到了标准后,也要注重软件的建设,即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健全,做到双管齐下。为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档案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材料的控制,以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档案制度包含但不限于立卷归档制度、保密制度、利用制度、统计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等。档案人员负责收集、整理、统一保管本院各门类档案,严把档案质量关, 大到各类档案的收集、装订、卷宗内法律文书的齐全完整、案款案物处理手续是否完备, 小到卷内材料的书写、用笔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确保归档材料的规范完整。编制检索目录、输入电脑管理,对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部门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保管和整理归档工作,按规定时间向档案室移交档案、提供档案目录和统计年报。将规章制度以院名义通过院内局域网公布,并由档案工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办公室分管主任、档案工作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内勤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按规定办事,对档案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定期在工作会上进行全院通报。

体检工作方案篇8

这样的流程正在走向常态化。据检察日报社新媒体工作室统计,截至3月31日,最高检“两微一端”自开通以来共权威了45条由最高检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大要案信息,还有360条地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大要案信息,内容包括所涉罪名、办案流程、时间节点等关键要素,及时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及时贪腐案件信息,是近年来最高检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案件信息公开体系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有关人士看来,案件信息的公开是检务公开的核心和“龙头”。“全国检察机关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安排,不断深化检务公开的范围,拓展检务公开和法律文书公开的方式方法,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最高检新闻会上,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晋作出如此表示。

一项倒逼机制

“案件信息公开是检务公开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检务公开的核心和关键。特别是现阶段,人民群众不仅仅想要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责权限,更关注具体案件的进展情况和办理效果。”今年2月15日,王晋在做客正义网访谈时进一步表示,“检察机关只有全面公开案件信息、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才能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以公开促公平公正,以透明促廉洁高效,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水平”。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万毅在调研“检务公开”课题时发现,在大量的司法实践中,对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的不知情、不熟悉和不理解是产生新的涉诉矛盾纠纷和致使整个涉诉矛盾纠纷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案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案过程等信息的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的“质疑”和“猜测”,既可以赢得民众对司法的信赖,也有利于打破司法“潜规则”,促进司法的公正和公平,进而重塑司法权威。

“传统的办案质量的评价和管理主要依靠检察机关的自我约束,现在案件信息的公开实际上是将这种评价和检验的主体扩大到社会公众。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案件程序和实体的信息,能倒逼检察人员充分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和实体的公正性,包括促使其纠正错误。”四川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该省开展检务公开试点工作以来,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明显助推了一些试点院办案质量的提高,不仅挤压了办案过程中的寻租空间,更使得办案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司法技能和业务素养。

以“书上网”为例,万毅认为,公开书能倒逼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水平的整体提升,“在过去,一些办案书出现了用语不恰当、制作不规范、说理不充分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也有损检察机关的形象;现在,书一旦上网公开,书的制作必然更加严谨,公诉人审查案件更加认真负责,这有利于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案件质量意识,这种倒逼作用能够‘一举多得’。”

“通过公开检察机关的案件信息,可以消除各方面的猜测和怀疑,排除各种办案干扰阻力,有利于促进司法规范化,又有助于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同时,通过全面的案件信息公开,将检察权行使的过程和方式公开化,可以暴露出检察机关执法中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不断提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最高检办公厅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主任孙灵珍评价说。

“一张大网”和“四个平台”

公开促进公正,公正赢得公信。2014年10月1日,《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正式试行,“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在全国检察机关同步上线运行,这两大举措被誉为检务公开工作取得“标志性突破”。

“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看的是我们案件信息公开有没有实际效果。”据王晋介绍,“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已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这使得检察机关的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从一般性的要求变成了刚性的制度约束,从部分地方的实践探索变成了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规定动作,“各级人民检察院按照规定,都要在这个网上办理案件信息公开的有关工作”。

登录“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记者看到,网站上运行着“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辩护与网上预约”、“重要案件信息”、“法律文书”四大平台。其中,“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平台,当事人及其家属、律师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案件进展情况;“辩护与网上预约”平台,律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和检察机关进行网上预约办理有关业务;“重要案件信息”平台,各级检察院通过该平台重大案件办理进展情况以及典型案例;“法律文书公开”平台,各级检察机关在该平台书、不决定书、抗诉书、申诉复查决定书等重要法律文书。

“这四个平台各有侧重,其中案件程序性查询平台和辩护与网上预约平台面向特定人群,具有办事功能。法律文书公开平台和重要案件信息公开平台面向社会大众,不需要申请即可查询。”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志远介绍,目前,全国3600多个检察院都在同一平台集中公开办案流程、办案结果、办案文书 ,“把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嵌入到内部办案软件中,也就是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里面,全国检察机关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案件的受理、办理、审批、统计和监督管理,公开的案件程序性信息都是从该系统中自动生成,智能化提取”。

“公开的法律文书也是在该系统中生成、提取,并把法律文书公开作为必须经过的办案节点进行控制,办案人员只有按照规定完成了法律文书公开的相关工作,办案流程才能终结,否则就结不了案,系统就一直亮红灯,承办人就要承担超期等责任。”刘志远进一步介绍。

截至今年2月26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已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导出案件程序性信息950005条,重要案件信息28410条,法律文书148952份,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的研发和运用还给当事人和律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过去,当事人或者律师想查询案件信息,必须到检察机关现场实地了解;如今,根据检察院提供的网上查询账号,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到案件流程信息,而且还可以根据诉讼程序进展进行多次反复查询。

实践中,律师到检察机关“阅卷”有时在时间上会“撞”上公诉人“出庭”,有的地方因司法资源有限,在同一时间无法满足所有案件律师的阅卷、会见请求,而“辩护与网上预约”平台的开通,从源头上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等问题。“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的出现还打破了时空局限,律师只需向经常居住地所在检察机关提交申请,经过身份认证后就可以查询到全国范围内其案件诉讼程序的进展情况。

相比之下,检察人员则要度过一个“阵痛期”,对于基层检察院,日常办案任务繁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全面开展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给办案人员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为此,最高检有关技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了专门的技术软件帮助在网上自动提取案件信息。

扭转“公开案件信息不利于办案”的误区

“公开案件信息会捆住自己的手脚,教会了犯罪嫌疑人反侦查的方法,造成办案难度加大”;“办案信息公开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检务公开是办公室的事,案件公开是案管办,与自己无关”;“检务公开和案件信息公开都是软任务,不影响绩效考核成绩,公不公开都无所谓”……孙灵珍告诉《方圆》记者,自案件信息公开试点工作推行以来,一些地方检察人员表现出“畏难”、“抵触”情绪,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最根本的就是要扭转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严把案件质量关、程序关、期限关、文书关,全面适应公开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孙灵珍告诉记者,最高检高度重视案件信息的公开工作,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把案件公开工作当作“硬要求”、“硬任务”来完成。

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这或许是检察机关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最终目标所在。

“要深刻认识检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检务公开是当前推进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保障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撒手锏’、规范检察权力的‘铁笼子’、爱护检察干警的‘安全阀’。”河北省检察院下文,要求全省各级检察机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最高检的决策部署上来,使认识再提高,思路再清晰,步伐再加快,不断增强做好检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

在北京,北京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人员案件信息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案件信息公开为契机,实现检务公开的“五个转变”,即从强调检察工作特殊性、案件性质不能公开向依法能公开的一律公开转变,从注重办案数量、规模向注重办案质量、提升业务能力转变,从侧重内部监督制约向全程接受外部监督转变,从不透明、随意性执法向全面严格规范执法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主任检察官责任制、“谁办案谁负责”转变。

“实行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以来,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出现了明显的‘两少’状况,打听案情、说情的情形少了,当事人抱怨、上访的情况少了。”孙灵珍表示,最高检鼓励地方检察机关稳妥扎实探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对实践中成熟的、拿得准的做法要“强力推进”。

把握好公开的尺度与时机

“案件信息的公开,一方面的确倒逼了案件办理在实体和程序上的公平公正,而另一方面,不同的办案人员对案件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时效在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赵棣中举例说,有的办案人员认为只要是终结性法律文书都应公开;有的认为书公开只适宜诉判一致的情况;还有的认为书在开庭前就应公开,“不同的理念会探索不同的做法,哪种做法最好,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相比于“判决书公开”,万毅分析说,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掌握最终的实体处分权,因此审判环节的诉讼文书,大多具有实体和程序上的终结性,其对外公开并无法律和法理上的障碍;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虽然承担着侦查、批捕、等多个诉讼环节的职能,在判决结果出来前,书并不具有最终的实体处分性,因而在对外公开时就需要注意“度”的把握。

“职务犯罪侦查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主要业务,职务犯罪案件信息的公开自然也是‘检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置于‘检务公开’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当中,这是提高侦查人员自身素质、保障人权、监督检察权行使的客观要求。”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罗猛认为。

不过,自侦案件信息的公开不同于公诉部门司法文书的公开,罗猛亦指出,侦查本身具有秘密的属性,很多的侦查活动都需要秘密开展;而职务犯罪本身具有手段隐秘性、高科技性,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往往掌握一定的公权力,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不适当的公开会造成犯罪嫌疑人伪造、毁灭证据、串供或者干扰证人作证,增加侦查阻力。罗猛认为,自侦案件信息的公开,要把握好“适度”和“适时”两个原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案情在恰当的时机公开适当的内容。

对此,赵棣中亦有同感,“反腐败本身就是与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案件初查阶段,加强保密工作是案件的‘生命线’,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终结前,职务犯罪的线索、举报材料、案件侦查过程和侦查手段等内容都不宜公开,否则案件容易‘流产’。但若是为了表明惩治腐败的决心或是澄清视听,检察机关也可以通过召开新闻会等方式,公布程序性节点等内容”。

“在侦查阶段,案件信息的公开要把握好‘度’,无论是公开,还是保密,都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赵棣中说。

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公开与保密之间以及保护公众知情权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在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中,有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既不能一讲公开就随意公开,忽视对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也不能一讲保密和保护个人隐私就什么也不公开,忽视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在现代法治社会,当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重要的是选取适当的平衡点。”王晋表示,案件信息公开涉及各方面利益,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又要保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正确处理好公开与保密、公开与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最高检着手于从三个方面解决好问题。“一是制定负面清单,明确不得公开的内容。要求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信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高检院有关规定不应当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如要求公布法律文书时,应当对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做匿名处理,对家庭住址、通信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进行技术屏蔽处理。二是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信息,规定不同的时机和方式。如对正在办理的案件,主要是面向诉讼参与人等特定人员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对正在办理的重大案件,可以向社会办案进展情况,但由于尚未办结,不公开具体案情。在案件办结以后,再通过法律文书和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公开具体情况。三是按照‘谁办案谁审核、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审核把关机制,防止失密泄密和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发生。”王晋说。

体检工作方案篇9

论文关键词 管理理念 管理平台 管理机制 管理方式

加强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是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的要求,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2003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案件管理的规定》下发后,各地检察机关在规范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对传统案件管理模式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案件管理模式,其中开展案件集中管理就是对案件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本文从案件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平台的设立、管理机制的建构、管理方法的转变等方面简单地论述案件集中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实现案件管理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的宏观管理,部门负责人或主诉检察官的具体管理,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来实现。这种管理形式虽然对保证案件质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案件多头管理,监督效果不明显,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制约,管理标准不统一,监督范围不全面,以及案件信息流转不畅、解决问题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因此,随着检察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工作水平向高层次提升,这种传统的案件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规范化、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理念要求。实现案件管理由分散到集中、由粗陋到精细、由传统到科学的转变,探索建立集中、统一、协调、系统的案件监督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关系检察工作科学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接受现代管理理念,不断转变思路,高度重视信息化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牢固“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精细化管理是案件质量的支撑点”的思想,不断“夯实制度基础、完善体系建设、规范办案流程、强化内外监控、引导素质养成”,构建起科学、高效、全方位、多层次的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把案件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

二、新型案件管理平台的设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强调: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重点强化对执法权、司法权的监督制约,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建立集立案、办案、审批、查询、监督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监督系统,真正把信息化与公开化、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执法管理监督全程化、实时化、公开化,对内增强执法管理的刚性制约,对外增强执法监督的实效。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也曾多次强调“要健全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科学统一的执法办案流程管理制度,加强案件管理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形成案件集中管理机制,提高案件管理科学化水平”。检察案件管理要科学、高效发展就必须符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检察业务科学发展的要求,设计出使用方便、功能实用、高效便捷的管理系统软件,构建统一规范的检察案件管理信息平台。

该案件管理信息平台应该做到及时全面掌握业务工作中的所有办案信息,实现对检察机关所有案件的管理、预警、监控、分析、考评等功能,同时还要满足诉讼经济的需要,因此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对案件的集中统一管理。案管机构应该能够通过管理软件这个平台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本院、本地区检察机关所有案件情况,开展对所有案件的全程监管,加大上级院对下级院的领导和案管业务指导。二是对所有案件的预警和监控。通过对案件的办理过程实行监管,实现对办案的实体监督和程序的预警。实体监督是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或不规范的办案行为,及时指出、提出具体的纠正意见并监督执行。程序预警主要是对办案时限实行预警,在办案期限即将届满前对承办人进行提醒、预警,督促及时办案,防止超期羁押和超期办案。在办案时限内未及时办理的,予以催办或督办。三是对检察业务宏观分析。通过对案件数据、信息的统计,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如类案分析、纵横比较等,从中发现办案普遍规律,找出倾向问题,掌握发展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四是对检察业务进行考评。案管机构依据案件管理平台的便捷条件,统一负责检察业务综合考评工作,对本院及下级检察院执法办案质量和业务开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价,有效运用考评结果,开展检察业务工作指导。

三、科学案件管理机制的构建

为保证案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工作有章可循,应当建立以案件质量标准为导向、以办案流程控制为平台、以执法质量考评为载体、以内外部监督和责任追究为保障的新型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要制定出《检察机关办案工作流程》,《检察机关案件质量标准》,《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办法》,《检察机关错案、严重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考评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一整套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规范办案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各类案件质量标准,从明确执法要求、统一执法标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角度,共同构成完整的办案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案件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这个体系以规范执法程序为前提,以提升案件质量为核心,以案件运行分析评价为基础,以检察业务考核激励为导向,通过构建案件管理监督机制、案件审查督查机制、案件分析评价机制、检察业务考评机制等四大机制,加大对执法办案活动的横向监督制约,强化对检察业务工作的统筹管理指挥,实现“源头控制执法活动、全程管理办案程序、动态监督办案质量、案后评查办案效果、综合考评业务绩效”的工作目标。

第一,构建案件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统一审查受理和分配各类案件,审查开具、备案管理法律文书、对涉案款物工作的监督等手段,实现对案件的入口与出口监管,同步监督办案环节和诉讼程序,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执法办案活动依法规范进行。

第二,构建案件审查督查机制,加强对重点案件质量的审查监督。通过对提出异议的不批捕、不起诉、撤回起诉等案件,检察长批示交办、督办案件进行审查、督查、评查,促进提高执法水平和案件质量。

第三,构建案件分析评价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案件管理部门运用检察业务运行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执法办案活动专项检查等手段,客观评价办案质量、效率和执法规范化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服务检察长统筹指挥各项检察业务活动。

第四,构建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案件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检察业务综合考评工作,对本院及下级检察院执法办案质量和业务开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价,有效运用考评结果,开展检察业务工作指导。

构建并确保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查督查、案件运行分析评价、检察业务考评等四大机制的有效顺畅运行,是实现案件集中管理工作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四大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统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为目标,共同形成案件集中管理有效运行体系。

四、实现对案件的精细化管理

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平台的设立、管理机制的构建,最终目的是实现对检察机关案件的集中统一管理、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有效提高案件质量,维护群众权益,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近几年各地案管工作的实践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一)实现了对案件的全程动态监督

案件管理软件依托网上办案系统,从案件受理开始,对反贪、反渎、侦监、公诉、民行、控申、监所、技术等部门办理的所有案件,从受理、立案、审查、结案等各个办案环节,到网上办案系统的案件来源、案情、各类法律文书、犯罪嫌疑人(民事申诉人)基本情况、证据情况、证据分析情况、审查结论、处理结果等内容开展全方位的动态监督,并随时了解各案的办案情况和进展情况,对案件进行横向监督,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通过系统对案件进行审批和纵向监督,初步建立起新型的立体监督体系。

(二)实现了对案件的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网上办案流程固化了每一个办案环节,未完成上一步动作便无法进入下一步操作,当案件即将到期时,系统会出现黄灯警示,当案件已经超期或者办案人员没有及时在网上进行结案操作时,系统都会出现红灯警示,有效规范了办案行为,确保了案件质量。案件管理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松散变为集中,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加强了对执法办案的同步监督,切实增强了办案人员的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了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三)实现了对干警的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考核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案件办理、队伍管理信息集中共享,实现了对干警绩效的量化考核。绩效考核系统自动提取干警网上办案数据,作为干警绩效考核基本参数,与年度考核挂钩,使干警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建立了“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

(四)提高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效率

检察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提高了检察机关管理的科技化水平,也提高了办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检察机关的数字化建设。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办案工作电子档案的建立,不仅方便了案件查询,也实现了检察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体检工作方案篇10

论文关键词 案件质量考评 功能 体系

一、当前案件质量考评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一直以来检察机关对案件的管理考核和评价侧重于行政化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的宏观管理,部门负责人或主诉检察官的具体管理,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来实现。这种管理形式造成案件多头管理,监督效果不明显,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制约,着重于对个案的管理与评价,忽视了横向制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评价重结果轻程序

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更注重线性管理、层级管理的权威性,管理的质量和力度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和重视程度,随意性大,在实践中表现为着重于结果准确性的认定,而忽略了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和案件整体质量的评价,导致对案件程序管理的缺失,在执法办案中容易出现执法程序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等问题,影响案件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水平。

(三)评价标准不科学

当前的检察业务考评更注重指标的数字化,强调硬指标,但在实际的检察工作中有许多是无法用数字来量化的工作,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只注重工作数量的完成,而忽视办案的社会效果。同时管理指标不够细化,案件诉讼是个动态的过程,初查、立案、侦查终结、起诉、判决等不同阶段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办案时效等要求不同,对案件质量和办案工作的评判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当前的考评只注重于对案件最后结果的考评而忽略了对诉讼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

二、案件质量考评体系功能的设定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件质量考评应当覆盖检察机关的所有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办案环节,对检察业务的监督既有事后的也有事中的,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监督。因此,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评估功能

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直接对个案、类案以及检察机关办理的整体案件质量进行评价,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

(二)监督功能

通过确立规范的办案流程、执法标准等对执法过程和办案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规范,通过对案件流程的全程动态监督,及时获取案件办理信息,实现对案件全方位的直接监督,全面掌握本院的案件情况。

(三)规范功能

检验、评判检察业务工作规范化程度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检察业务工作考评,通过考评,可以看出既定程序和要求具体的执行情况,可以发现规范化建设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建水平。

(四)导向功能

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后,各部门以考核为导向,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层层分解质量责任,确保案件质量,提高了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自觉性,杜绝了办案人员行为的随意性,一方面提高了个案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案件质量考评体系的构建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遵循检察工作规律,以案件管理部门为依托,引进先进的现代管理经验,全面实施对案件的全程监控、问题预警和结果评价的考核评价系统。

(一)组织形式

在案件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下,设立案件质量考评领导小组,由检察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及案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对案件质量考评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案件质量评查人员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其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对全院办理的各类案件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考评标准

考评标准在整个质量考评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的设定直接影响着考评工作的综合效果,考评的内容应该覆盖办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具体可分为案件质量标准、办案行为标准、案件责任标准等。

案件质量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执行实体法的标准,包括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收集及审查、法律的适用等,还应体现不同诉讼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执行程序法的标准,包括遵守办案过程中的各种程序如每个诉讼阶段办案时限的规定等。司法文书标准,包括法律文书、卷宗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等。

办案行为标准包括,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刑事申诉赔偿案件具体细化办案规程要求的,明确受理范围、审查方式、结案标准、结案方式、法律文书、备案审查制度等。

案件责任标准包括,根据具体办案岗位明确的人员权限,并对责任追究的范围、方法、幅度等作出统一明确规定。

(三)考评体系

为保证考评工作的有章可循,应制定出《检察机关办案工作流程》,《检察机关案件质量标准》,《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办法》,《检察机关错案、严重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考评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一整套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规范办案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各类案件质量标准,从明确执法要求、统一执法标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角度,共同构成完整的办案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案件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应以规范执法程序为前提,以提升案件质量为核心,以案件运行分析评价为基础,以检察业务考核激励为导向,通过构建案件管理监督机制、案件审查督查机制、案件运行分析评价机制、检察业务考评机制等四大机制,加大对执法办案活动的横向监督制约,强化对检察业务工作的统筹管理指挥,实现“源头控制执法活动、全程管理办案程序、动态监督办案质量、案后评查办案效果、综合考评业务绩效”等工作目标。

——构建案件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统一审查受理和分配各类案件,审查开具、备案管理法律文书、对涉案款物工作的监督等手段,实现对案件的入口与出口监管,同步监督办案环节和诉讼程序,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执法办案活动依法规范进行。

——构建案件审查督查机制,加强对重点案件质量的审查监督。通过对提出异议的不批捕、不起诉、撤回起诉等案件,检察长批示交办、督办案件进行审查、督查、评查,促进提高执法水平和案件质量。

——构建案件分析评价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运用对检察业务运行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执法办案活动专项检查等手段,及时分析评价办案质量、效率和执法规范化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服务于领导决策。

——构建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案件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检察业务综合考评工作,对本院及下级检察院执法办案质量和业务开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价,有效运用考评结果,开展检察业务工作指导。

构建并确保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查督查、案件运行分析评价、检察业务考评等四大机制的有效顺畅运行,是实现案件集中管理工作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四大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统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为目标,共同形成案件质量考评的有效运行体系。

(四)考评方式

案件质量考评采取个人自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形式。

个人自评是指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承办人在案件办结时对所办案件的质量进行自我评定。

综合考评是指案件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个案进行核查,结合跟踪监控掌握的情况,依据案件质量标准对案件质量和干警执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并将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

(五)反馈机制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考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增强考评体系的有效性、连贯性,应该包括内、外部评议整改两方面内容。

1.内部评议整改。在案件的质量考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抽查,写出案件质量评析报告后,组织业务部门人员召开办案质量评析会,对办结案件进行评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总结出经验,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案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