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1 22:41:37

马的故事

马的故事篇1

从前,村庄里有一匹跑得飞快的马,这匹马却骄傲自大。有一天,森林里要选“生肖王”,谁第一个到,谁就是“生肖王”。

“那肯定是马!”大家都这么认为,可它却得了第七。为什么呢?

因为在路上,马看见了狐狸,狡猾的狐狸使了个坏,它自言自语着:“呸,你这个老东西,不就吃了几个破鸭蛋嘛,你还告上法庭,害得我不能参加”生肖王“大赛,我今天再吃几个!”说罢,它就从鸭妈妈家门口的洞里钻了进去。贪心的狐狸吃得精精有味,冷不防被马踹了一脚,它吓了一跳,赶紧逃了出去。老鸭子回来了,听了这件事后,对马左夸右夸,马听得心里痒痒的,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马这才转身告辞了。

它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又被周围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它又感叹道:“啊,真是山山水水如仙境呀!”又说:“山无水则不灵,山无云难为虚!”猴子看见了说:“马大哥,既然喜欢这儿的风景就留步吧,到这儿吃点果子!”

马想:“反正我跑得快,吃完果子去也不迟。”于是拿出一袋银子,要了一盘水果吃了起来,它边吃边向猴子夸耀自己,这“牛”一吹就吹了两小时,老马才情愿离去。

哎!这匹马真是太自大。我要讲的下匹马可不是这样了!故事又开始啦!

生肖中马排了第七,是因为马确实是第七个才到的,马跑得慢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帮别人办了一件大事。

在马参加“生肖王”大赛的途中,正好走到“洋洋村”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哭,便过去问道:“奶奶,您为什么要哭?”

“哎!我们全村人都得了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快没救了!”老奶奶说。

小马说:“奶奶,一定有办法的,您快告诉我,我帮你们!”

老奶奶说:“在20里外的地方,有一座神山,山上有一口井,神井里便是神水,只有那神水才能治好我们的病。可是在山上有一只”毒猫“,只要有人上去,都是有去无回呀!”这匹勇敢的马听了老奶奶的话后,挂了一个装神水的葫芦,头也不回飞一般的出发了。

马飞速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上,可马突然闻到了一股香味,随后,头便疼痛难忍。可马坚持着,直到拿到神水。那“毒猫”哪能让你这么容易得逞!它向马的脚下扔了一地的毒石子,马的腿瞬间就直不起来了,它忽然想起神水,就艰难地取出神水,往脚上滴了一滴,不愧是神水!它便快速逃离了那可怕的神山。

马快速奔向“洋洋村”,把神水倒入村里的井水里,人们得救了。马这才想起“生肖王”的事,所以就排在了第七,可马的心里却暖暖的……

马的故事篇2

在高原上的各游牧民族中,几乎都有男童骑马礼。骑马礼一般在男童五六岁时举行,孩子要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父母分给孩子一只小马驹,并配上全新的马具和马鞭。马驹被装扮一新,马耳、马脖子和马尾上都会系上色彩鲜艳的布条。男孩子骑上了马,就象征着他生命中第二个征程的开始。

在这儿,就讲讲马的故事

说马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曾说: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马,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几乎是最优雅和聪慧的生物。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甚至在《格列佛游记》里虚构了一个“慧马国”,那是一个由马统治人的国度,斯威夫特借主人公格利佛之口盛赞这个公正文明的理想国度,以马的贤良来批判人的卑劣以及社会的污浊。

回溯人类的历史,几乎就是与马相依为伴的历史。从数千年前人马结成同盟关系开始,这两种生物便始终不离不弃,哪怕时至今日,代步的工具由马匹变成了汽车,人类与马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类的“老大哥”

说起来有些让人吃惊――马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早5000多万年!而毫无意外的是,据史料考证:人类最早驯化的一种动物就是马。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4000多年前的先民已开始有意识地养马。这与古籍中“相土作乘马”的记载的时间差不多。

在冷兵器时代,人与马所组成的骑兵部队是最具威慑力的军事力量,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无数匹马和人一起创造历史。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两大洲时,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任何动物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的历史。

人对马的依赖,使人对马的关注胜过一切动物,甚至有时超过人本身。汉武帝刘彻为获取西域的名马,甚至不惜发动一场战争。他派李广利将军率众远征击大宛,所得的战利品只是十几匹名贵的“汗血马”。此马毛色发红,出的汗在阳光下像是流血,日行千里,也被称为“天马”。

一些名马甚至与名将一样载入史册,这在冷兵器时代屡见不鲜。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乌江,自杀前却将爱马乌骓托咐给亭长,此马因此而名扬千古。三国时代,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又有“人中张飞,马中玉追”之说。《三国演义》出神入化的描写,使这些马威名长存。

中国悠长的“马文化”

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使它在人类文化中留有许多印迹。至今,大型文字工具书《辞源》还收有“马”和以“马”为偏旁部首的字151个。古人造字时,对各种体态、毛色的马区分极细,任何一种形态的马都有相应的方块字。比如骊是黑马,骐为青黑,骓为黑白相间之马,骠为黄色有白斑之马,骝为黑鬃黑尾的红马,等等。如此丰富多彩的与马有关的字,已足以说明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马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但仍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载体。

中国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流行全国。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为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教人牧马的神;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是为害马匹的灾神。

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即司马之神,更不要提官封弼马温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

蒙古族传统节日中有马奶节和赛马节,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马背上的民族的节日,当然是最具特色的。清晨,他们穿上节日盛装,骑着马带着马奶酒,汇集到草原上,杀牛宰羊,备好奶食,太阳升起的时候赛马。赛马之后,大家宴饮、祝酒,在马头琴伴奏下纵情歌唱,直到深夜。这种习俗还吸引了其他民族甚至国外游客,每到佳节,各地赶来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将草原变成欢乐的海洋。

其他民族关于马的节日也举不胜举,人与马几千年的感情已沉淀在民俗之中,就是后工业社会的文明也不能化解。

比如,由马而生发的成语和熟语还顽强地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和文章中。“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而“老骥伏枥”语出曹操,比喻人虽老壮志犹在;“害群之马”则指危害集体的人;“塞翁失马”典出《淮南子》,指坏事可以变好事。诸如此类的话少说有几十条,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比喻精当,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

古人对马的偏爱,从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到证明。从秦兵马俑、汉铜马俑到唐三彩马,各个时代各种质地各种形态的马工艺品栩栩如生。1975年,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张将军墓发掘出一匹铜奔马,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马作飞奔状,三足腾空,一足踏在一只鸟身上,鸟惊恐地回望,整个马的重心就放在这只鸟身上。分明是凝固的雕塑,却展现了天马行空的迅捷。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古人设计的初衷,试图为此马起一个贴切的名字。于是大量的论文出现,“天马”、“铜奔马”、“马超龙雀”、“马踏飞燕”等等,众说纷纭,但老百姓似乎更习惯称之为“马踏飞燕”。

一匹马,曾经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

近一百年来,有一匹马的故事大概是最值得一讲的。

1938年的新年前夜,美国的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榜出炉,共有九个人上榜,其中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内维尔•张伯伦和阿道夫•希特勒,与他们同处于一个榜上的还有一匹叫做海洋饼干的马――它长得又矮,又有缺陷,它的骑师穷困潦倒。但是,他们共同创造了赛马史上的奇迹。

在史密斯的调教下,海洋饼干的潜质被完全调动起来,它和它的骑师红毛波拉几乎所向披靡,从1937年到1938年,海洋饼干赢得了参加的所有比赛。然而1939年2月14日的一次事故似乎完结了海洋饼干的事业――左前腿悬韧带破裂,它很可能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马师波拉的腿也第三次被打断重接。

波拉说:“海洋饼干和我是一对老瘸子,我们都完了。”然而同年秋天,海洋饼干的老板做出一项惊人的宣告:1940年3月2日,7岁的海饼干将最后一次挑战它一直未能征服的赛事:圣安妮塔10万奖金赛。此时红毛波拉的腿如果再断一次就会落下终身残疾。但波拉坚持自己可以出赛。他说:“我和海洋饼干加起来有四条好腿,这样就行了。”

整个美国都在关注圣安妮塔,关注海洋饼干的复出。它曾两次以微弱的差距与10万美元的奖金擦肩而过。比赛的结果震惊了整个美国,海洋饼干跑出了圣安妮塔大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美国赛马史上的第二好成绩,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著名作家裘利•罗杰这样写道:“我是多么的幸运,竟能活着看到这一天。”

海洋饼干受了伤,几乎无法继续比赛,但它战胜了伤病,一直坚持参赛,直到年老退役。它的骑师波拉也发生过惨痛的意外,但这对跛脚的老搭档都重新振作了起来,老骥伏枥,再造辉煌。对于一个陷入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的国家来说,这绝对就是一道灿烂的曙光。海洋饼干的时代,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年代,海洋饼干在那个时候成功地扮演了一位能够寄托美国精神的偶像。海洋饼干的奇迹激发了无数处于焦虑和恐慌中的美国人。随后,美国的经济也开始复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海洋饼干不仅改变了他和他主人的命运,更激励了整个国家。

这是2003年的电影《奔腾年代》所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其实早在1996年,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马语者》一书,就让无数中国读者为了一匹马和一个小女孩而流泪了。与马的亲近,对马的依赖,与其说是人类爱马,倒不如说是人类对自然的亲近,对回归自然的渴求,对重返旷野的希冀――毕竟,人类曾经、并且现在依然是这个郁郁葱葱的生物圈中的一员,即便走得再远,也终有返璞归真的那一天。

马之族谱

河曲马

产地:在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处的黄河第一弯曲部,即黄河流经此区绕积石山形成的一大弯曲处。

习性:河曲马挽力强,速力中等,能持久耐劳。

体形特征:主要属于挽乘兼用型。头较大,多直头及轻微的兔头或半兔头,耳长,形如竹叶,鼻孔大,颚凹较宽。颈长中等,多斜颈,颈肩结合较好。肩稍立,G甲高长中等。胸廓宽深,背腰平直,少数马略长。前肢肢势正常或稍外向,部分后肢略显刀状或外向;蹄大较平,蹄质略欠坚实,偶有裂蹄。

岔口驿马

产地:甘肃省河西地区

习性: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

体形特征:体质结实,体型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颜面干燥。颈长中等,大多呈30°倾斜。G甲不高而长。前胸宽,胸廓深长,背长中等,腰短宽,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距毛少,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

山丹马

产地: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

习性: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

体形特征: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

伊犁马

产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习性:力速兼备,挽乘皆宜,能适应高寒和粗放的山区群牧条件,抗病力强。

体形特征: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紧凑。头秀美,面部血管明显;眼大有神,额广、鼻直,鼻孔大,有悍威。颈长适中,肌肉充实,颈础高,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腰稍长,尻宽长中等,稍斜。胸深,肋骨开张良好,胸廓发达,腹形正常。肩胛长斜,四肢干燥,筋腱明显,关节清晰,肢势端正。系中等长,蹄质结实,运步轻快。

蒙古马

产地:内蒙古草原

习性: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

体形特征: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

三河马

产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和大兴安岭以西的滨洲沿线。

习性:属于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

体形特征: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头直,颈长适中,G甲明显,胸深广且长,背腰平直,尻较宽,四肢坚强有力,但蹄质欠坚实。

云南马

产地:云南省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

马的故事篇3

初来时,住的是冬暖夏凉的地窝子,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吃的是水煮菜,喝的是盐碱水,严重的水土不服让董慧琴和妹妹苦不堪言。

那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有编筐手艺的同志被分在编框班,有木工基础的就分在木工班,还有的被分在积肥班、菜地班。

董慧琴和妹妹被分在妇女三班,跟着老排长从事垦荒工作。新疆春天的风利得像刀,由于没有油脂,董慧琴和妹妹的脸被吹得像冬瓜皮一样粗糙,老排长的爱人怜爱地把自己的一条头巾给了董慧琴,董慧琴心疼妹妹又把这条头巾给了妹妹。

在垦荒造田的体力劳动中,大家争先恐后,用挑土筐挑,用独轮车推,大家个个干得汗流浃背,唯恐自己干得少了,总能听到有人在给装土的同志说:“多装点!多装点!。”独轮车里往往被装得满满的。

董慧琴和妹妹是新来的,所以大家对她俩格外关照,总把轻点的活让给她和妹妹。但董慧琴和妹妹非要推独轮车拉土,董慧琴和妹妹每天与大家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有了好吃的,老同志总会拿给董慧琴和妹妹。想家了,老同志就会聚在一起给她俩讲笑话分心。不舒服了,炊事班就会给董慧琴和妹妹做病号饭,在这个团结的大家庭中得到了大家的关爱,使董慧琴和妹妹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天,在离连队很远的一个大沙包后开荒,大家正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沙尘暴来袭,黄沙被风席卷着铺天盖地落下来,一时间风吹沙走,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2米开外就看不见人。一部分挑土筐也被风吹走了,老排长对董慧琴和妹妹说:“你俩把所有的扁担和挑土筐哈马斯收回来。”

接着安排大家收拾坎土曼、独轮车、大夯、铁锹等工具准备下班。董慧琴和妹妹把所有扁担和挑土筐收齐了,就是找不见哈马斯,急得大哭起来,老排长闻声寻来,得知她们是因为找不见哈马斯才急哭的,就笑了,对她们说:“快别哭了,你们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哈马斯是全部的意思,扁担和筐子数量够了,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跟我们一起回连队吧!”董慧琴和妹妹在风中找“哈马斯”的事也成了大家工余的笑谈,董慧琴和妹妹董慧珍在心底里暗暗下着决心,要跟老军垦们多学习、多交流,尽快适应团场的一切。

这以后,董慧琴和妹妹不光跟老军垦们学劳动,还开始学简单的维语,在劳动中不断增长着各种技能。努力适应着一切,后来,董慧琴和妹妹相继在团场结婚、生子,彻底扎根在兵团。

马的故事篇4

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了。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查理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打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响了,你能不能凑合凑合?”“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结实。”“能不能挂住?”马夫问。“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俩头上的。”

两军交上了锋,查理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敌人。“冲啊,冲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转头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翻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马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他没有马骑了,他的军队已经分崩离析,士兵自顾不暇。不一会儿,敌军俘获了查理,战斗结束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马的故事篇5

资本永远爱听极富想象力的故事,而马云恰恰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此次马云讲出的最核心故事就是建立阿里生态圈的宏大构想,用他的话说:阿里的使命决定了公司不会成为一家商业帝国,只有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令生态系统的成员有能力充分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客户,也就是小微企业和消费者。

上市之前,为了迅速打造阿里生态圈,原本只是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阿里巴巴像“八爪鱼”一样全面出击,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收购。通过上述运作,阿里巴巴的庞大版图包括了电商平台、O2O生活服务、社交平台、娱乐视频、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物流平台等领域。

虽然商业生态的搭建靠投资即可迅速完成,而商业生态的成功则靠严谨的运营。对阿里和马云而言,风险和地雷可以说无处不在。淘宝平台上的假冒伪劣产品、阿里巴巴集团九大体系成百上千个关联公司的交易披露以及收购赎回雅虎股权、支付宝股权之争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仍旧存在的问题,将使得阿里巴巴在未来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

“阿里巴巴就是中国的亚马逊”这句话经常被人所听到。但有分析指出,这种说法仅是部分正确,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商业模式有着天壤之别。总的来说,阿里巴巴是中国式商业思维的结晶,而亚马逊却有着天生的全球化基因。

马的故事篇6

车马炮的故事

射阳县小学 四(8)班

段亚奇

在一个闷热的夏夜,人们都进入梦乡,小明家棋盒里的车、马和炮趁机溜出来,聚在一起说悄悄话。

车自吹自擂地说:“我比你们强,可以随心所欲地横冲直撞,只要和我在同一排的棋,我都能通通吃掉,崇拜不?”

炮不屑一顾地说:“就凭你?比起我来差多了,想当年,我双炮一架,对方的老帅就成了我的俘虏,哈哈!普天之下,我最强。”

“你们两个弱质的小东西,连我的十分之一都赶不上,还敢吹牛,我的日字步可以斜着走,你们只会横冲直撞的雕虫小计。”马哈哈大笑地说。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最后异口同声地说:“不服,以后我们比一比。”

较量的机会来了,这一天,小明去市里参加象棋大赛,小明在淘汰赛上遇到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第一局,车想;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一开始,就猛烈地进攻,最后中了敌人设下的陷阱,马刚想去保护车,突然想起那天晚上车的高傲自大,便不乐意出手相助。头也不回地单枪匹马去攻打敌人的老巢,他很想在比赛中立下头功,在车炮面前显摆一下自己,但却愣头愣脑地钻进敌人的埋伏圈。炮在一旁,不但不救,反而嘲笑马的无能。最后车、马和炮都被敌人制服了。敌人的兵力顺利进入小明的司令部,小明输了。

小明的车马炮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决定第二局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最终挽回了败局,取得了胜利。

马的故事篇7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3-O007-04

在孔子思想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常会引用一个源自《论语・乡党》的经典故事,以阐明孔子“仁”的思想。这个故事的原文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马棚起火的情况下,孔子关心的是人,而非马;由此可见,孔子不仅主张“仁者爱人”,更是身体力行。这是教师教学的逻辑。但是,在今天,“问人不问马”是一个比较寻常的行为;如果哪个当权者在灾难发生时,敢于“问马不问人”,恐怕会受到不少的非议。在这种情形下,今天的学生真的能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出孔子的“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就要从孔府马厩中的人与马说起。

一、孔府马厩中的“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孔子仕鲁期间,当时孔子50多岁,职位应该是大司寇。

《宋书・志第八・礼志五》载:“《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逸礼》与古文《尚书》同发现于孔子住宅壁中,其真伪历来就有争议。故此,天子驾六还是驾四,在古代长期争论不休。不过,自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发现以来,“天子驾六”便不证自明。这就意味着《逸礼》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那么,孔子该驾几匹马呢?孔子时任鲁国大司寇,其爵位有卿与大夫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按照清宦懋庸的说法,孔子的爵位为上大夫,按当时的待遇,他家的马棚,该有5辆车,20匹马。即使按照“驾三”的算法,孔子家的马棚也有15匹马。15-20匹马,需要多少人来养牧呢?

《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也就是说,4匹良马需要5个人(4个圉人和1个圉师)驯养;12匹良马需要16个人(12个圉人、3个圉师和1个趣马)驯养。又载:“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八丽一师。”即,16匹驽马需要9个人(8个圉人和1个圉师)驯养。以上均是针对王室之马而言。孔子身为诸侯国的大司寇,其家中之马当然无需这样精心照料。我们放宽些,假使1个圉人能照顾3匹马,孔子马棚中有15―20匹马,起码也得5-7个养马人。

这几个养马人,其身份地位如何呢?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皂和圉人都是养马的奴隶。皂为马厩而有员额者,因其衣皂色得名。圉人则身处社会最底层,因为在春秋时期的人们看来,皂是第五等级,圉人则在十等之外。无独有偶,《国语・晋语四》亦云:“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皂隶和官宰作为家务奴仆,排在庶人和工商之下,居于社会最底层。由此推知,孔子家的养马人,其社会地位应该不高。

二、孔府马厩中的“马”

前文已言,孔府马厩中可能有十余匹马。这些马,对于春秋时期的人,尤其是对于孔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作为“生命之物”的马

马,当然首先是活生生的一条命。在一些人看来,孔子作为圣人,理应仁爱万物,怎么能不问马呢?比如,韩愈就认为:“圣人岂仁于人,不仁于马。”当代学者马志林也认为,《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既然“孔子爱鱼而留有余地,爱鸟而不出其不意,更何况是作为驾车之用的马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可能是句读的问题。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除“乎”字下绝句,还有一种可能:“一读至‘不’字绝句”。即:“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清武亿则主张这样断句:“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第二种看法认为,“不”字应该理解成“后”。马志林主张“不”应理解为“后”,正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后”应理解为“不”。无独有偶,台湾学者李敖也持这种观点。

上述两种看法虽然论证方法不同,但其结论是一致的,即:孔子先问人,后问马。但是,对于第一种看法,大部分学者认为没有训诂学上的依据。至于第二种看法,连作者都承认这“没有训诂上的先例可循”。

第三种看法认为,孔子的确没有问马,但这并不等于孔子不爱马。朱熹就是持这种主张:“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畜,理当如此。”也就是说,在朱熹看来,孔子既爱人也爱马。之所以不问马,理由有二:一,无暇问;二,贵人贱畜。

2.作为“财产之物”的马

在春秋时期,马不仅是条鲜活的生命,也是重要的财产。《论语・乡党》载:“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此事当发生在孔子官至司寇之前。因为假如他官拜司寇,朝廷会为他配置车马,根本就无须朋友馈赠。当《论语》的记述者想要拿一个东西来比喻贵重物品时,他想到的是车马。对于朋友馈赠的东西,即使贵重如车马,孔子也不去拜谢。

那么,具体来讲,在孔子所在那个时期,马贵重到什么程度呢?《史记・管晏列传》载:“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晏子是孔子同时代人。这就意味着,在当时,用一匹马可以换一个奴仆。十余匹马,就相当于十余个奴仆。

当火灾发生时,仁义的孔子关心人,而不是作为贵重财产的马,这当然也是―种合理的解释。

3.作为“礼仪之物”的马

在春秋时期,马还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论语-先进》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论语・先进》载,当听到颜渊病死的消息,孔子非常悲痛,连呼:“噫!天丧予!天丧予!”可是,当颜渊死后,其父请求孔子卖掉车马为其置办椁木时,孔子断然拒绝了。其理由是什么呢?“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孔子当过司寇,虽然已是退职官员,但孔子一直还是以大夫自居,并以此来要求自己。

《论语・宪问》记载了同年发生的另一个故事。陈诚子弑齐简公。孔子认为这不合礼制,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鲁哀公让孔子告三桓。孔子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日‘告夫三子’者。”在三桓拒绝孔子的请求后,孔子再次说道:“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由此可见,孔子对自己前官员的身份是非常在意的。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最痛恨的就是礼坏乐崩。按照当时的礼制,大夫外出,需驾车马,不可徒行。因此,车马在孔子看来,重要的不是财产上的意义,而是礼制上的意义。没有车马,就意昧着丧失了大夫的身份;既是大夫,就不能没有车马,与礼坏乐崩同流合污。前文已引《论语・乡党》的记载:“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在财物(车马)和礼制(祭肉)面前,孔子重视的是后者。因此,孔子拒绝拍卖车马为颜渊买椁木,不是舍不得钱财,而是想固守礼制。

既然马作为“礼仪之物”,对孔子那么重要;那么,为什么在马棚着火的情况下,孔子问人不问马呢?这是不是因为,在孔子看来,和马(礼)相比,人(仁)更重要呢?

三、对孔子“问人不问马”的理解

考证了孔子马厩中的人和马,我们再回过头来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对于这个故事,《论语・乡党》的记载非常简洁。“厩焚”,这是故事的背景。“子退朝,曰:‘伤人乎?”’这是孔子对此事的反映。“不问马”是《论语》记述者的补充之言;虽然他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其实是在暗喻自己的态度。否则,他为什么不在“伤人乎”后戛然而止,非得加上“不问马”这三个字不可呢?显然,他认为孔子“问人不问马”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他想通过“不问马”与“问人”的对比,来反衬孑L子的某种形象。

因此,这个故事的关键不在于孔子是否“仁”,而在于,如何通过“问人”与“不问马”的比较,来反衬孔子对于“仁”的认识。

人与马的比较,假使是“人与畜”的对比,这就属于“仁”的范围大小的问题,仁的对象究竟是局限于“人”(哪怕是社会地位低下、在计算财产时与马等价的人),还是要惠及万物。

人与马的比较,假使是“人与财”的对比,这就属于“仁”与“利”孰轻孰重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义重于利益。这在学术界是没有争议的。

人与马的比较,假使是“仁与礼”的比较,这就属于“仁”与“礼”孰轻孰重的问题。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仁是核心还是礼是核心,这恰恰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为我们理解仁与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例证?

当然,以上不过是后人的分析而已。在故事记述者的眼中,马意味着什么?是畜?是财?是礼?后人不得而知。在孑孔的眼中,马意味着什么?是畜?是财?是礼?后人同样不得而知。后人所能做到的,是通过《论语》及其他文献,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对其联系进行合理的推测与想象。

四、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以上对故事的解读,除想探求该故事的意义外,更是由此想到了历史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如何分析历史文本。历史材料就是文本。在解释文本时,我们既要基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既要考虑文本作者的意图,又要超越文本作者的立场。拿《论语・乡党》关于马厩起火这个文本来说,作者在记载孔子所做事情之余,特意补记孔子没有做的事情,这显然就是要通过有与无的对比,告诉读者他对孔子言行的看法。这是解读该故事的关键所在。但是,作者是一个拥有独特经历的人,在他的价值观中,马意味着什么,我们是无法确知的,我们也不必确知。我们所要做的,是根据作者的提示,综合考察孔子的其他言行,并将其置于当时社会背景中,对这个故事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评判。

马的故事篇8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阿伽门农决定讨伐特洛伊,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发的战争开始了。

希腊人联合起来攻打特洛伊城,但特洛伊城是个十分坚固的城市,希腊人攻打了9年也没有打下来。

第10年的一天早晨,希腊联军的战舰突然扬帆离去,平时喧闹的战场变得寂静无声。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军回国了,他们跑到城外,发现海滩上留有一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惊讶地围住木马,不知道这木马是干什么用的。

一个被他们捕获的希腊人告诉特洛伊人,这个木马是希腊人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他还说,希腊人担心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会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好运,所以特意把木马做得很大,这样,特洛伊人就无法把木马拉进城了。

特洛伊人听后,赶紧把木马往城里拉。不过,这个木马实在太大了,特洛伊人只好把城墙拆开了一段,才把它拉进城中。

当天晚上,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庆祝胜利。想不到,木马中居然藏有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他们从木马里出来,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藏在附近的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进特洛伊城。特洛伊人苦苦守城十年,终于因为一个木马而失败;特洛伊城被抢掠一空,烧成灰烬。

从此,“当心希腊人造的礼物”这一名言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防止被对手钻进自己的心脏。

马的故事篇9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职尽责。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马的故事篇10

今年一月中旬,英国和爱尔兰的乐购等连锁超市销售的牛肉汉堡中发现马肉成分。随后此事件不断扩大,波及欧盟16个国家,从牛肉饼到牛肉馅、牛肉酱,越来越多的加工牛肉制品被查出含有马肉DNA,个别产品甚至高达100%,彻底成了“挂牛头卖马肉”。随后,法国、罗马尼亚、波兰、瑞典等16个欧洲国家也都陷入了这场食品风波,“马肉风波”震惊整个欧洲。

“马肉风波”下的标识欺诈

欧盟素以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著称,但是严格的食品制度并未能阻挡“马肉事件”的发生。自从爱尔兰牛肉汉堡发现马肉以来,没有报告称有人因为食用马肉而病倒,但广泛贴错标签的事实和欧洲市场混论的现象还是损害到欧洲人对其盘中餐的信心。严格意义上来说,“马肉事件”涉及的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标识欺诈。

在“入侵”法国的马肉链条上,罗马尼亚的两家屠宰场被怀疑是欺诈的源头,紧接着是塞浦路斯一家经销商;随后荷兰另一家经销商接手,把这些“马肉游客”带进法国南部一家肉类加工厂;后者又把它们卖给另一些法国人在卢森堡开设的工厂;最终,这些马肉面目全非,被填入各种冷冻面、肠、饼,并被贴上欧洲冷冻食品巨头瑞典芬德斯公司及其供应商法国可米吉尔公司的品牌标签,登陆各大超市。

在瑞典,欧洲冷冻食品供应商芬德斯公司宣布自2月8日起召回该国市场上的多款牛肉产品,原因是其中掺杂高含量马肉。瑞典食品局已将芬德斯牌牛肉产品掺假事件通报警方,并着手加强源头控制。

芬德斯公司发言人亨里克・尼贝里2月8日告诉美联社记者,从瑞典召回大约两万份肉酱千层面。这家企业先前宣布分别从英国和法国召回大量同类产品,原因是其中“牛肉”成分中60%到100%为马肉。英国阿尔迪(Aldi)公司当天确认,在两款冷冻牛肉食品中检测出马肉,含量为30%到100%。

这两家企业确认问题产品原材料供应商为法国可米吉尔(Comigel)公司。这家法国供应商说,问题肉来自罗马尼亚一家屠宰场,经由另一家法国企业加工。食品安全专家和供应商说,牛肉食品中掺杂马肉基本上不构成健康风险,但让一些消费者产生不良食用感受,同时涉及商品标签有误。

法国政府2月11日召开相关部门与农业食品加工行业联席会议。法国经济、财政和外贸部会后宣布,从即日起加强对鱼和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反欺诈监督检查工作。法国总统奥朗德当天也表示,法国政府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行政甚至司法措施,严惩此类“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

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与反欺诈总局2月1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法国斯潘盖罗公司将进口马肉贴牛肉标签销售,存在“商业诈骗”行为,其肉制品卫生许可证立即被吊销,也就是说其暂时不能从事肉制品加工,同时还将面临司法调查和处罚。

调查结果显示,斯潘盖罗在过去6个月内进口了约750吨产自罗马尼亚的马肉,其中550吨贴上“欧盟原产牛肉”的标签,通过一家中间商出售给法国食品加工企业可米吉尔。这550吨“牛肉”在可米吉尔位于卢森堡的加工厂被制作成450多万份食品,销售给13个欧盟国家的28家分销商。

针对愈演愈烈的“牛马肉丑闻”,伦敦卡斯商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授ManMohanSodhi表示:“在牛肉速冻食品中发现马肉仅是一个开始,这场危机从英国,到整个欧洲范围,接下来还会继续蔓延。”

他认为,眼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如果调查范围从牛肉扩展到其他肉类,例如鸡肉,鱼肉,可能会有更多丑闻曝光。而到时候可能供应商就不仅是局限在欧盟的范围,而可能牵扯到阿根廷的鸡肉,或是加拿大的鱼肉,甚至亚洲的供应商被席卷其内也未可知。

欧洲的马肉食用史

马肉事件在欧洲引发的巨大风波也让人们对欧洲人食用马肉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在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吃马肉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在东亚、中亚和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马肉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在日本,马肉刺身是一道广受欢迎的菜肴。统计数据显示,法国人每年吃掉大约7万匹马。法国有专门的马肉铺,超市里也有卖马肉的专柜。在意大利,马肉香肠和炖马肉是很常见的菜肴,比利时人也爱吃马肉,无论生还是熟。

不过,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吃马肉一直颇受争议。由于马的屠宰方式与牛相同,要在它们头上钉入一个金属螺钉,故反屠马者认为该方式尤其不人道。此外,反屠马者认为,马在英美文化和历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应被屠宰作为肉食。

从历史来看,吃马肉在欧洲意味着贫穷和绝望。吃马肉的传统,起源于1807年拿破仑军在波兰与俄国人的埃劳战役。当时部队弹尽粮绝,只能宰马果腹。马肉也帮欧洲人度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在英国,从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到二战,很多食品都实施配给制,马肉一直保持稳定的销量。但是,爱吃马肉的人在英国这个热爱马和吃牛肉的国家一直被视为异类。有专家认为,这一方面也是英国人为了体现与爱吃马肉的法国人的民族性区别。

有意思的是,对于英国少数从事马肉销售的公司来说,这场风波反而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英国民众对马肉的关注度提高了。在英国,有爱吃马肉的粉丝表示,马肉其实特别有益于人体健康。马肉富含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同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饮食保守的英国人一边坚信吃马肉和吃猫狗之类的宠物没啥区别;一边很好奇地打听马肉到底值多少钱一斤。

马肉和牛肉哪个好吃?英国(法国)孩子不应该吃马肉,因为我们不这么做。便宜的肉到底值多少钱?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怎样既节约又吃得健康?如今这些话题在法国和英国都成为了热点。

当法国食品供应商承认可能去年他们的牛肉制品就被马肉“污染”时,英国人可能已经吃马肉很多年了。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实际上过去三年的抽检中,英国的牛肉肉制品显示含有某种只会用于马的消炎药。在2010年,60个采样中有5个监测出此种消炎药;2011年79个采样中只有1个含有这种消炎药痕迹;但是去年,158个采样中,就有9个样品含有此种消炎剂。

尽管此次马肉事件是欧盟食品安全答卷上一个污点,但是欧盟政府敢于正视事件并查出真相的勇气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