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6 20:39:03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1

   幼儿园家长会的心得体会范文

   昨天,去幼儿园开了家长会,孩子上学这么长时间了,家长会也开过多次了,但是这次的家长会,却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做孩子的快乐。

   这次家长会的主题是体验课,由家长来临时充当自己的孩子,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次集趣味教学、保育知识、教育指导为一体的幼儿教育模式。刚开始,我们有的家长还有点不好意思,觉得模仿孩子们的幼稚行为,不是一时半会能进入状态的。后来在王老师的鼓励和带领下,我们渐入佳境,真正感受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充实而又愉快的生活节奏。

   其实,只要孩子真正地爱上幼儿园后,各种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有那么多有趣的玩具和小图书等着他们,还有充满童趣的“娃娃家”、“里外墙”、“数学区”、“互动墙”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幼儿园呢?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够不够、生没生病等生活细节问题,其实在育儿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感觉到,孩子的教育是事无巨细,从点滴开始的,小到排队接水、挂毛巾、跟老师问好,大到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跟别人交流,学会倾听等,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去引导和重复示范才会取得成效,并内化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

   另外,人无完人,任何孩子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动辄呵斥,甚至暴跳如雷,毕竟他们还是一群是非观念并不很清楚的孩子,我们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劝说、身体力行、鼓励模仿、适时夸奖。我们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也是当老师的,对自己的学生总是耐心十足,和颜悦色,但是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这样不但起不到任何纠正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对爸爸妈妈的话至若罔闻,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意识到问题对严重,我试着用老师说的鼓励式教育方法,多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在给与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同时,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对的,自然也就明确了什么是不对的,结果孩子不但是非观念增强了,而且自信心也足了。

   当然,“赏识教育”要适度、适时、适量,一味的夸奖,也会让孩子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进而会与小朋友们增加了隔阂和距离的。希望我们能够更多的机会把各自的“育儿心经”拿来分享和交流,让我们金日班的宝宝们都能茁壮成长!

   幼儿园家长会的心得体会范文

   这场令人心有余悸的家长会可算结束了,不得不道几句肺脯之言。这估计是我印像最深的一次家长会了,五十个孩子围坐在中间,各个像被霜打的茄子,不敢直视把我们团团包围的家长。虽说这次家长会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其中也有开心与感动。

   黄教师的发言,其实是最令我开心的,她把每一个都做了归纳总结,我被列为了“头脑聪明灵活,但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的那一类,我开心是因为教师对我的肯定,证明她相信我能够做到,我不会辜负这份信任的。师教师的话给了我深深的教训,她抱了几本要表扬的作业,轮到我时,她无意翻到了一面没改错的地方,其实从头至尾,我就这一次忘了改,偏偏在这种重要的场合被发现,教师立马就把我当了反面教材来批评,唉,这也怨不得教师,谁让我没有及时改错呢,要不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学习真得是来不得半点懒惰呀!看我就遭报应了。

   还有一点值得反思,就是“最受欢迎人物”评选,我落选了,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身为地理课代表的我,应对那些死活不愿交作业的同学,我没有讲究方式方法,而是采用不耐烦,()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难免得罪了很多同学,我明白这有我的职责。尤其是有一个我极不喜欢的人也当选了,我才意识到,我总是对别人有意见,挑别人的毛病,其实问题在我身上,在那里,我对自我说一句话:“挑别人的毛病,不如找自我的问题。”

   到了颁奖的时候,看着马小媛一次次上台领奖,我似乎习惯了她的优秀,且不说她。来谈谈我的同桌,肖童。还是我的小学同学,那时的她成绩也算平平吧,现如今,她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因为余教师说学习效率决定成绩,单说一个小例子,每次美术课,班里都乱成一团,我多少会受些影响,而她,似乎有着一层金钟罩,能够埋着头,一刻不抬地写作业,平时但凡教师交待的事情,不管检不检查,她都会认真完成,而我总要给教师打个折扣,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呀。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一丝不苟,踏实稳定的同桌,能时刻鞭策着我。

   这次的考试,以往成绩被我甩在身后的几位同学让我感到震惊,有的已经赶超了我,有的紧随其后,看架势时刻会赶超上来,我想我得重视这个事实了,必须奋起拼了。

   早在几天前,我就要求妈妈千万不要上台发言,她也答应了我。因为我不想她以退步生家长身份发表感想,那得多打击她呀。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她还是出此刻了讲台上,很感激她,没有在上头讲成绩,也没有讲我的“坏话”,只是用她的亲身感受告诉我和同学们,做人做事学习仅有两个字“用心”,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她用一句话来和别的父母共勉“孩子烦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恋”,其实妈妈我真得没想烦过您,我明白我的不认真还有应对任何事情都忽冷忽热的态度让您身心疲惫,一度让您失望,但痛过之后,您仍坚持在我的身边,为我保驾护航,多谢您!

   都结束了,从下一秒开始,又是一个新的我,加油,下次的颁奖台上必将多些我的身影!妈妈的笑容也将多绽放几次!

   幼儿园家长会的心得体会范文

   昨天晚上,迎来了开学后的第一场家长会。孩子升入大班了,深知幼小衔接的关键性、家长会的重要性,于是提前下班赶到学校。

   果不出所料。杨老师在家长会上提到了大班小朋友需要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所提高。

   学习上,老师说大班了,上课会让孩子学学写字、做做算术,以后孩子也会有家庭作业带回家,这个当然希望我们家长能做好配合,大班养成了学习习惯,那就是为明年上小学打好了基础。

   这点家长都是认同的,习惯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升入小学后学习压力大,作业也多。常常听周围同事说,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要做到21点以后,孩子自己累,搞的家长也筋疲力尽,上完一天班回家还得管着孩子的功课。

   所以我想杨老师说从大班重点要抓孩子的学习习惯,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功课能好点啊。其实,我之前也一直想培养小陈同学的学习习惯,但很多时候由于忙于工作会疏忽了,不能长时间的保持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孩子逆反心理发作,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了。现在有老师的教育就好很多,要知道孩子最最听的就是老师的话。

   生活中,老师说一定要做到自理。吃饭穿衣在中班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问题,升入大班,孩子们午餐都是用筷子了,在家里也要锻炼一下,另外大便擦PP,家长让小朋友在家也要自己练习,想想也是,幼儿园还有老师宠一下,小学后难不成还让老师擦PP?

   隔天在家,小陈同学大便完大喊妈妈。妈妈边帮忙边教育:“今天是最后一天帮忙擦PP,明天开始都要自己动手擦。妈妈又不会去学校帮你擦的。”人家开心的回答:“妈妈,你放心,我从来不在学校大便的。”汗颜。。。。孩子不懂事,那是家长没教育好啊!

   我记得小学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次杨老师在会上也提到了道德、体育两个方面,老师说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榜样,比如要尊老,要爱幼,坐车让位等等。我也觉得,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道德的培养不可缺少。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幼儿心理;培养;健康

一、用爱打动幼儿,改变心理状态

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心理研究表明,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而剥夺了爱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所接触的第一个人就是老师,这第一个人给幼儿留下的印象无疑是最深的。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能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分离所产生的不安心理。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得出幼儿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得到成人的。如果教师不爱这些年幼的孩子,他们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距离,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在与亲人分离时产生更多的忧虑。

幼儿在离园时也会表现出一种忧虑状态,他们与亲人分别了一天,就盼着大人早点来接他们。这时候就会看到有的小朋友总是张望着窗外,有的则围在教师身边问个不停:“老师,我爸爸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这时候千万不能戏言,“你爸爸妈妈不来接你了,他们不要你啦。”这会使幼儿信以为真的。刚入园的幼儿精神上本来就很紧张、忧虑,教师千万不能再给他们的心理施加压力。我在离园前经常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今天你为什么高兴”“听铃做动作”“猜猜谁没了”等游戏。

二、创设“家”的环境,让幼儿体验到家的温暖

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良好的环境能给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馨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硬环境上,每年新生入园时,我们都将精心布置教室,如在教室里创设娃娃家,摆上幼儿熟悉的毛绒玩具、柔软的靠垫、撕不破的彩书,请家长带来一些孩子在家中熟悉的玩具等,让孩子与家相似的环境和物体在一起,缓解幼儿内心的压力;在软环境上,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要特别耐心细致地照顾幼儿,让幼儿始终觉得教师的关爱,使他们有安全感。由于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会产生“皮肤饥饿感”,所以应多抱抱孩子,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等,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对于那些哭闹不止的孩子,教师要以温柔亲切的语言开导他,绝不能用恐吓的语言,如“再哭大灰狼就来了”“再哭,老师就不要你”等语言来吓唬孩子。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和恐惧感;教师在培养幼儿集体生活习惯时,应宽容对待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巧妙的引导,适当的提出要求,让孩子有成功感和荣誉感,并及时给予鼓励。

三、鼓励家长共同配合,帮助幼儿减轻忧虑

每位家长在看见自己的孩子入园时又哭又闹,都表现得非常焦虑。有的一听到孩子哭就抱着不放……有的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很可怜,对孩子过分的迁就等,这些都会影响幼儿新入园时情绪的稳定。如何减轻家长心里的焦虑,家园的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生入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让家长明白,幼儿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因为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总会有情绪要发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不把他送到幼儿园,这样只会让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厉害,就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其次,家长要讲信用,不能对幼儿说谎。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有些家长用哄骗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结果说话不算数,影响幼儿对您的信任,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每天爸爸妈妈上班,你上幼儿园,下班后,我们到幼儿园来接你,星期天我们在家一起休息。时间长了,形成规律,幼儿也就习惯了;再次,家人意见要统一。孩子虽小,却很会观察大人的脸色,所以家人在坚持每天送幼儿上幼儿园的观点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最后,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还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请假的手续等。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情况。在幼儿入园期间,家长迫切想知道幼儿在园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将幼儿的点滴进步、出现的问题利用各种形式向家长作一个细致的汇报,让家长放心。如,在家园共育栏里设立表扬栏,对于每个幼儿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并注意把孩子的优点表扬得尽量具体些;教师利用接送时间,向家长简要汇报幼儿一天的情况。同时,还要耐心地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以缓解家长焦急的心理。教师也应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时将教师对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的调整告诉家长,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利用家园联系册、写纸条、打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教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等。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要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培养外,同时也要求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我通过每月写好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访等方法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教家长一些解除幼儿忧虑的方法。

人的心性的形成是遗传和后天物质和文化环境影响沉淀的结果,这一过程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幼教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培育的过程中,要赋予爱心和耐心,不怕繁琐,从小事做起,小处着手,在点点滴滴的过程中,使幼儿良好心理素质逐步确立起来,就像一个教育学家说得那样:教育除了鼓励还是鼓励,对于幼儿的表现不论其智商优劣,都不要歧视,哪怕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躁,这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我们在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工作里,心平气和的交流中,幼儿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将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幼儿园 和谐教育 体系解构

幼儿园是由幼儿、教师和家长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根据江苏省“和谐校园”建设标准要求,幼儿园的和谐即是指幼儿园内部各种要素达到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置身于其中的教师、家长与幼儿,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保持相互联系,谁也离不开谁,从而构成了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体系。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指出,构建和谐幼儿园,对于每个幼儿的社会化教育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者们纷纷挥毫泼墨,为幼儿园和谐教育建言献策。有的学者提出,要树立家园(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的和谐发展观、家长孩子共同发展的和谐成长观、家园合二为一的和谐教育观、成功与挫折交融的和谐财富观、孩子是朋友的和谐人文观。有的学者主张,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更注重环境创设,为儿童提供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个性,通过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活动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园和谐教育体系涉及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幼儿家长等主体,不同的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构建彼此和谐的社会关系(包括教师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教师与幼儿关系、家长与幼儿关系),才能真正地创建和谐幼儿园。本文从四个层面分析幼儿园的和谐关系之源。

1 教职工之间:信任、团结和尊重

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师关系首先要信任。信任是激发教职工主体性的基础,是奠定和谐同事关系的基石。只有彼此互信,才能彻底敞开教师之间的心灵之窗,勇敢地接受周围同事的批评和建议及其新鲜的事物。其次要团结友爱。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体谅。遇到新问题,不是互相推诿而是合力解决。以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在彼此的协同配合中密切同事友谊。第三要互相尊重。在幼儿园中,上至园长下至普通教职工,每个人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尽管微不足道,一旦缺少谁幼儿园就像机器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在幼儿园教职工当中,彼此不能因学历、学位、职称和岗位而“小觑”老教师,更不能以年龄优势而压制年轻人。差异和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唯有主观上平等对待每一位教职园工,在内心深处真正地重视他们,致力于精诚团结合作,才能造就一支和睦的幼儿园教工队伍。第四要团队协作。幼儿园要注重弘扬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强调集体进步,使得教师从心理上认同组织;要注重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等,使得整个教师队伍思想统一,管理认同,情感融洽,以培养、锻炼和打造一支凝聚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2 教师与家长之间:虚心、真诚和热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了“家园结合”(家庭与幼儿园相结合)的重要性。同理,幼儿园的和谐离不开各个家庭的支持。幼儿的健康和健全地成长,关键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形成合力,使得幼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首先,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要有耐心,对家长要有诚心。幼儿教师平常里要多与幼儿的家长联系、交流以更加及时、深入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健康情况。幼儿教师务必要用一颗诚挚的心投入到幼儿家长的对话、交流工作中,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搭建诚信之桥。其次,幼儿教师要正视幼儿家长们在职业、学历、观念和工作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要想方设法引导家长们与幼儿园保持“步调一致”,教师与家长们必须做到互相配合,以和谐施教,协同培育新人。一方面,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当家长接送孩子时,教师可与之进行简短的交流: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中的情况,教师告知孩子在园中的表现。当家长因工作繁忙而不能亲自接送孩子时,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利用自己的放假休息时间主动与教师联系,及时交流和反馈信息。在幼儿培养和教育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家长要主动与幼儿教师约定面谈的时间和地点,双方共同商榷幼儿教育的改进方法,以实施针对性的幼儿教育。另一方面,家长要参与幼儿园活动。当幼儿园热忱邀请孩子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和学习活动时,家长们应当积极参加此类活动。通过亲眼目睹孩子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诸多表现,家长可以发现孩子在家中所表现出的“另外一面”,深刻认识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也在更深层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借助于这种互动式交往,家长育儿的困惑得以化解,教师育人的水平得以提高,家长与教师能够更好地携手教育好孩子。

3 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爱至极、呵护有加

幼儿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无论何时何地,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都是幼儿园工作的双重的首要职责。首先,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内在需要出发,营造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既满足幼儿好奇的愿望,又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以促进幼儿智力、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式发展。在幼儿园中,教师要以有趣的活动、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引导和启发幼儿,使得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方方面面都能够和谐共进,引导幼儿在学习与活动中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从而养成和谐的伙伴关系。为此,幼儿园应当整合语言、艺术、科学、健康和社会等内容,使得五大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融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特殊性“量体裁衣”,将三生教育和日常教学双管齐下。在与幼儿的长久接触中,教师应当认真领会和严格恪守“五应该”,即幼儿有自己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幼儿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幼儿有发展的差异,应该因材施教;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应该允许出错;幼儿有安全需要,应该给予关爱。因此,要尊重幼儿,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空间;要赏识幼儿,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营造一个天天向上的空间;要关爱幼儿,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空间。在幼儿教育内容上,要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系统地开展和实施。所谓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幼儿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所谓生活教育,旨在珍视生活,将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关心他人和集体;所谓生存教育,旨在让幼儿掌握生存技能,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关心社会和自然。幼儿园要将日常开展的教学活动与三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具言之,将生命教育细化为认识自我、保护自我;将生活教育细化为健康地生活、做大自然的好朋友;将生存教育细化为爱护家人、同学与朋友,争做“环保小天使”、“节水小卫士”等等。

4 家长与幼儿之间:平等和睦、共同学习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的、广泛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庭教育要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家庭教育应当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其次,家庭教育要重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变“重知轻德”(重视知识轻视德育)、“重智轻能”(重视智力轻视能力)的错误倾向,注重加强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等,促进幼儿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三,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即从单纯教育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重视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品牌修养和行为习惯影响幼儿子女,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两大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为了达到1+1>2的效果,这两大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必须是方向和步调一致,为此必须做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和谐。

社会需要和谐,幼儿园更需要和谐。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应该竭尽所能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倾注爱心,凝聚家长、孩子与社会的力量来构建和谐校园。

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正在逐步实现和谐校园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华凤.幼儿园安全和谐环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入园适应;家长看法;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9-0033-04

一、问题提出

对于幼儿入园适应,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有的从心理层面研究依恋、分离焦虑等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有的从行为表现方面对幼儿适应及不适应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有的着力于描述现象与分析原因,有的致力于提出对策。总体而言,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幼儿和教师出发的,较少从家长的角度来研究,对于家长的立场与感受关注不多,对于如何促使家长发挥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适应也很少研究,对家长应做的准备工作的研究大多比较笼统、空泛。

实际上,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态度、教育对策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如果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或家长对幼儿的入园过程抱有错误的观念,那么幼儿的适应势必会受到阻碍。…因此,家长与幼儿园和教师深入沟通和合作,是做好幼儿入园准备、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第一步。

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家长身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入园前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预期、担心、准备以及对幼儿园的期望,同时对幼儿入园两个月后家长对幼儿整个入园适应过程的感受和反思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幼儿园和教师了解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整个过程的看法提供线索,希望有助于在幼儿入园适应准备过程中家园沟通及家园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某一级园,在家长为孩子报名入园的时候,发放关于家长对孩子入园适应看法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问卷第一部分用于了解幼儿基本情况,包括平时的主要带养人等方面的信息,其余部分涵盖了适应预期、准备工作、家园沟通等内容。

2 访谈

在发放问卷的基础上,对幼儿入园适应过程进行了历时近两个月的观察,对观察中发现的入园适应速度及程度不同的25个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过程的回顾、家长的担心以及入园前家长对自己为幼儿入园适应所做的准备工作成效的评价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入园前家长的预期与准备

首先,家长预期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普遍持乐观态度,并无过度担忧。有87%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在短期内顺利地完成过渡,适应幼儿园生活。有13%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短期内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其理由是:孩子平时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人,幼儿园是陌生的环境,孩子在生活方面还不能自我照顾。另外,面对“如果孩子入园时出现较多不适应表现,家长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84%的家长仍然坚持每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园和教师所持的态度是信任和配合的。

其次,为孩子入园所做的准备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此意识,并且落实到了行动中。3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59%的家长表示,虽然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但自己感觉做得不够完善;8%的家长表示,由于不知道准备工作应从何做起,所以尚未进行。家长的准备工作大多集中于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如独立吃饭、大小便自理等),也有部分家长提到了增加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接触机会,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相比之下,家长在孩子入园心理准备方面做得明显不够。只有两名家长分别提到:“给孩子心理上做了准备,告诉她:宝宝长大了,可以上学了。”“给孩子讲关于上幼儿园的事情,让他对此有所了解。”

2 入园前家长对幼儿园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对于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教育方法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家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重视。71%的家长将其作为影响孩子入园适应的最关键因素,认为教师的经验、性格等与孩子的适应程度直接相关。

关于最希望幼儿园做什么以促进幼儿入园适应,“提前开放幼儿园让幼儿熟悉环境”以及“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是最受家长认可的两种方式,并且有一半家长特别指出,希望教师能够切合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家园沟通方面,对于理想的沟通方式,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有些不一致。大部分家长(77%)将接送时的交流作为首选。而从教师角度出发,接送交流虽然方便省事,但是限于时间、情境,很难深入,有效性不强。教师更倾向于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在沟通频率方面,79%的家长希望跟教师尽可能多沟通,少数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不沟通也可以;对于沟通内容,84%的家长希望通过与教师交流得到孩子在园表现方面的信息,还有部分家长(32%)希望对教师的教育计划安排和侧重点有所了解。

3 入园适应期过后家长的看法

幼儿的入园适应期通常为一个月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教育,新人园幼儿能基本适应主要生活场所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转变。在幼儿入园近两个月后,部分家长在访谈中对孩子入园适应全过程进行了回顾。

家长反映的幼儿刚入园时的不适应表现普遍集中于:哭闹,不肯去幼儿园,回家后闷闷不乐或烦躁;没有朋友,不合群;因为吃饭和午睡的不适应,影响了健康,出现了消瘦、感冒、发烧等现象。这些不适应表现中,受访家长表示最担心的是孩子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并把孩子入园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部分归结于社会性方面的原因。例如,觉得孩子抵触集体生活,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可能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怕孩子不合群,等等。

结合对孩子两个月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虽然有的幼儿社会性发展良好,乐意与同伴交往,但家长还是怕孩子不合群,没有朋友,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由此可见家长对于社会性的关注程度较高。吃饭是令家长担心的另一个问题,不仅身体比较瘦小的幼儿的家长担心,身体结实、能够独立吃饭的幼儿的家长也担心。还有四名家长提到了午睡问题,认为自己的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在园午睡困难,这样会导致下午精力不济,影响正常活动。

对于入园前为幼儿人园适应所做的准备工作,大多数家长认为自理能力训练对孩子入园适应效果显著。还有几位家长提到入园前有意识地带着孩子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提供和小朋友相处的机会也有一定成效,其别提到了分享意识的培养。有一名家长提到了教授简单基础知

识,并认为这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有积极作用。

另外,在对幼儿入园适应时间的判断上,家长出现了很大不同,从1周、2周、3周到1个月、2个月不等,有两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同时发现,对于个别幼儿是否已经适应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判断出现不一致:其中有一名幼儿,不论是从入园时的表现、一日活动中的情况,还是从情绪状态来看,教师都认为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但是家长认为孩子不会主动要求上幼儿园,而且回到家中不愿意讲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觉得孩子尚未适应;还有一名幼儿,教师认为并没有达到很好的适应程度,可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已经适应,并在访谈时说孩子从未出现不适应表现及排斥情绪。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对于大部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判断是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和教师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有了沟通,才可能采取一致的行动,形成教育合力。

四、问题和建议

1 家长对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的认识不足

毫无疑问,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如果在入园前家长自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陪孩子跨入园适应这道坎时自己就会跨不过去,又怎么能成为孩子坚强的心理后盾呢。同样重要的是,家长在自己做好心理准备,正确认识孩子上幼儿园的必要性和坚定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心时,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使幼儿对即将上幼儿园以及马上要面临的环境转变有所了解。本研究调查发现,家长做的大多数准备都是围绕着自理能力、作息时间、交往及社会性等方面进行的,为幼儿所做的心理准备明显不足。

人类发展生态学认为,在每次进入新环境,例如入托或入学、晋升、露营、就职、乔迁或退休之前,如果能为身处其中的个体提供即将发生的环境变迁的信息、建议和经验,那么将有助于个体顺利过渡,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生态变迁发生之前,为幼儿提供关于即将发生变化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Weinraub和Lewis(1977)对分离焦虑的研究发现。2岁幼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的焦虑反应,主要取决于母亲是否及怎样围绕自己即将离开的情况为孩子做准备。如果母亲一句话没说就离开,孩子会反应强烈;如果母亲提前告诉孩子她将离开或马上回来,那么在母亲离开后,孩子的情况会好很多。可见,让幼儿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电话、家访、信函等方式,建议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几个月就开始有计划地将要上幼儿园这个事实告诉孩子,并对幼儿园的生活进行描述,对于上幼儿园后会发生的变化也要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于将要上幼儿园有一定的认识并产生好奇与向往。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家长,这种心理准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耐心地进行。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家长注意避免无意之言可能造成幼儿对幼儿园的负面情感。例如,在幼儿哭闹时恐吓孩子:“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在家这样还可以,到了幼儿园就不能这样了啊,老师会生气的。”这类话语很有可能会使幼儿惧怕上幼儿园,“先入为主”地给幼儿带来入园后的抵触与反感情绪。

2 家长在给予教师充分信任的同时,有必要与教师有效沟通

幼儿进入幼儿园不仅要适应物质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变化,而且要适应主要照顾者从家人到教师的转变,在学习如何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时幼儿通常会以家长为参照,家长对教师及其工作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儿对带班教师及其教育的接纳程度,因而新入园幼儿在入园适应的过程中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多项结果都反映了家长对于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以及积极配合的态度。例如,71%的家长将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教育方法作为影响孩子适应情况的最关键因素,反映出对教师作用的肯定与重视;对于如果孩子入园时出现较多不适应表现,84%的家长选择仍然坚持每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也体现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对教师的信任。这对于促进孩子入园适应无疑能起到正面影响。

但同时,调查中发现,对于个别幼儿入园近2个月后是否已经适应,教师和家长的判断不一致,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描述和评价甚至出现了很大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不够,或者说沟通的有效性欠佳。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间系统中各微观系统间的互动质量越高,促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微观系统间的关系构成了重要的中间系统。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能够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能协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那么会有助于幼儿的发展。这对于促进幼儿入园适应也同样适用,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教育方式与措施方面达成一致,就容易对幼儿形成正面影响的合力;反之就可能造成教育偏差,阻碍幼儿适应。因此,家长与教师就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和变化以及行为和心理层面的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幼儿;家长;教育

引言

每当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小班的生活时,我们总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们哭闹不止,不希望与自己的家长分离,家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忧虑与担心,如何缓解这种情况成为了幼儿园需要面临的难题。那么,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我们应当怎样做好新入园幼儿家长的工作,让幼儿与家长的双重焦虑消失,对于这点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幼儿家长工作的执行是幼儿园必须履行的职责所在,在儿童进入到幼儿园生活时,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照顾上,从而忽略了家长的感受,一些孩子的家长会产生紧张与焦虑的情况,也会出现一些怀疑和不放心把心中的宝贝交给幼师。面对这种情况,前期与入园后的工作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开展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第一,可以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让家长充分的信任幼儿园,双方为教育幼儿做出共同的努力。第二,促进教育的发展,单单仅靠幼儿园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尤其对于新入园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弱,需要家长的协助指导。第三,让家长主动去了解幼儿教育,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师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增加家长对教育的了解程度。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把新入园家长工作放在第一步,因为这是幼教的起点与第一步,只有在幼儿园与家长的双重配合下,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幼教的效果,让孩子们天真快乐的成长。所以只有达到两方面需求的标准上,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幼儿教育,达到真正的效果,让幼儿园的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

二、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策略研究

1、做好入园前的通知与沟通

我认为在幼儿报名幼儿园的初期阶段就应当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其中包括孩子的具体情况、幼儿园情况和家长需求,只有在这三方面做好配合与工作后才能展开接下来的入园事宜。比如,在入园前期,老师应当给家长一个具体的通知,如:第一,做好提前准备,让孩子知道要去幼儿园的事情,并且给家长一个精炼的幼儿入园前心理指导方案。第二,准确的表示园内情况,把幼儿园从事的一切幼儿指导工作及方向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够理解并支持园方工作。第三,告诉家长应当准备哪些物品,此外还包括一些入园流程、证件、文件等。笔者认为这三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可以体现幼儿园的专业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幼儿初期入园的不适应感,提前的准备是提升幼儿园与家长的双方面经验,并且能够带来高效的工作质量,对于幼师、教育管理者都是很好的历练与素质上的提升。

2、让家长充分信任幼儿园

其实对于新入园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家长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在面对幼儿园选择与了解上十分细心。对于幼儿园的前提沟通工作,必须要让家长足够信任幼儿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够建立双方沟通的桥梁。比如在开学的前期,我们会举办一个幼儿家长会,在家长会中,教师会详细的说明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并且耐心的回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在专业的分析当中,幼师会主动去告诉家长幼儿新入园产生的焦虑感要如何处理,我认为家长会的重点一方面是通知日常的接送事宜,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教育的角度去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处理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怎样与幼儿园配合完成孩子们的第一学习生涯。因此在这方面,需要让家长充分信任幼儿园,我们也要表现出绝对专业的态度与水平,包括让家长看到园内的整体教育情况,让家长去主动参观其他小班、大班的幼儿生活,这样才可以建立信任感,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得到的爱也比以前多很多,我们也应当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解答心中疑惑,以真挚的态度进行沟通,实现教育的根本力量。

3、建立亲子活动、减少新入园儿童焦虑感

如何让孩子们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每个家长担心的问题所在,我认为不要将这种分离生硬的进行,不少幼儿园可以在初期让家长加入,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这样孩子会有一个充分接受过程的时间。在慢慢的与小朋友和幼师熟悉后,对于自己父母的依赖也会逐渐的减少,我认为在教育工作上,尤其是对于家长和孩子方面,需要灵活的应变,因为小孩子的情绪其实是不好猜测的,可能有些小孩子开始来幼儿园的时候非常活泼,但是过几天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不好,而我们也不能够马上去猜测是哪种原因,因此可以让家长运用几天时间去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参与小活动。或者我们幼儿园可以定期去举办一些亲子类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父母亲与孩子的感情增加,同时也能够加强幼儿教育的素质化。有时候我们容易把想法局限在一个点上,比如孩子到了年龄就必须要上幼儿园,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与父母分开,这样就对幼小的心灵有所伤害,也会让他们产生内心的恐惧,因此,要时时刻刻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减少幼儿焦虑感。

4、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虽然在前期的了解与准备工作当中,家长已经逐渐的熟悉了园内情况,但是想要真正的方向心中的宝贝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无论作为幼师还是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是尽量体谅家长的心情,现在的网络技术很发达,幼师可以主动练习幼儿家长,告诉他们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以避免他们的担心。我们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把孩子的表现图片发给学生家长让他们真正的看到,这样心里的担忧也会慢慢的放下。同时幼师应当随时欢迎家长主动了解幼儿情况,并且在教育与照顾上给予孩子的家长一些指导与建议。我觉得这其中需要一段磨合的时间,信任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需要彼此的了解,只要我们以专业的态度与家长沟通,相信孩子会在幼儿园有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家长也会慢慢放下心中的担忧,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力。

结语:处理好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专业、细致并且有充分的规划,但是和谐的家园关系对于幼儿本身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教育不是单一的个体,需要的是教育机构与家庭的结合。因此我们应当主动沟通,科学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家长与幼师的努力,共同为孩子们来带愉快、轻松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拜如丽.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07(02)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6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特征

所谓焦虑,是感到痛苦、担心、对自己怀疑的一种感受。亲子分离焦虑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映。孩子表现为焦躁不安,哭闹,拒绝进食,或是脱离集体、默默不语。

二、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

1.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孩子。幼儿从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伙伴。在幼儿园里自己要学会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地完成吃饭、喝水、上厕所、睡觉等生活及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来自于家长。由于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幼儿在家有成人照顾,生活上多以成人包办为主。而在幼儿园每个班20多个孩子只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家长自然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饭,会不会睡觉,睡觉有没有盖被子等,因此,家长们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再加之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不了解,所以就产生焦虑。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在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等。

2.家长的焦虑对幼儿入园的影响。家长的焦虑不仅对幼儿的情绪稳定不利,而且对他们良好习惯与态度的养成也十分不利。幼儿处于直觉形象性思维时期,看到家长(不仅是自己的家长)就会让他们想家,想爸爸妈妈。一些家长见到孩子马上就问“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有没有受欺负”,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家长已是受了很大的委屈,经过这一强化,孩子很可能更加伤心,对上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为了送孩子顺利地入园,有的家长用各种物质来补偿孩子的痛苦,过分迁就会让孩子明白成人的态度(家长不舍得自己),幼儿就会产生不想上幼儿园的理由,甚至会抓住这个弱点,用一些不正常的要求向成人施压,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

三、幼儿园开展亲子伴读的作用

幼儿园开展“亲子伴读”,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一是开展“亲子伴读”可以有效缓解初入园幼儿的焦虑情绪。

二是开展“亲子伴读”可以帮助初入园幼儿在短时间内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

三是开展“亲子伴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老师相处,培养幼儿初步的交往技能。

四是开展“亲子伴读”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消除家长焦虑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五是开展“亲子伴读”是促进家园协同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幼儿园开展亲子伴读的途径

(一)家园共育,帮助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

1.入园前的新生家长会

开学前召开新生家长会,由园长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游戏活动为主),并对新生家长提出家园配合要求。随后,由各班老师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与老师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对入园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现象,如:对幼儿不愿吃饭、不愿说话、不愿睡觉等进行剖析,引起家长重视,做好心理准备,保持同步教育,让家长按时接送孩子,用积极情绪去感染孩子,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并分享孩子的点滴进步。

2.入园前的家访

教师对新入园幼儿做好家访工作,从而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需要、性格等特点,以及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为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做好准备:一是请家长填写《宝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收集第一手幼儿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资料。二是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亲子关系,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三是家访时,教师可以称呼幼儿的乳名,拉拉手、抱一抱,并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交流,对幼儿的好表现及时给予称赞,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熟悉老师,信任老师,减少陌生感,增加亲近感。四是建议家长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向家长提出恰当的意见,建议家长训练幼儿主动排便、进餐、穿衣的良好生活习惯。五是指导家长做好上幼儿园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二)稳定幼儿情绪,采用多种方式做好入园工作

1.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精神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产生信赖、安全、愉。以“爱”为核心,创设安全、愉快的精神环境,对幼儿适应集体生活,接受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亲切的微笑,亲近的话语(称呼乳名),身体的接触(抱一抱,亲一亲)等,让孩子感觉“老师像妈妈”,可以信任、喜欢。

2.创设“家”的空间环境

为让幼儿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活动室布置应有“家”的温暖,如暖色的墙体,软性的地板,区域有阅读区、表演区、美工区等,墙面挂(贴)幼儿生活照和全家福的照片,给幼儿亲切感和熟悉感,让孩子在幼儿园如同在家一样。

3.亲子伴读“三段式”

一段式:熟悉环境,喜欢幼儿园

开学第一天,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陪同参与,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教室、寝室。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有室外活动操场、大型玩具区、各年级班的教室、幼儿厨房等,并让孩子记住自己所在班级的位置;观看中、大班哥哥姐姐早锻炼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玩大型玩具和集体游戏。

二段式:熟悉幼儿园半日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

开学第二天,教师有组织地指导家长辅助幼儿早锻炼、喝水、上厕所、午餐、认识座位(幼儿桌面上贴有孩子照片)、床(幼儿床上贴有孩子照片)、口缸(摆放口缸位置上贴有照片)等活动。教师通过半日活动了解每个孩子,帮助孩子明确一日各个环节该做什么,应怎样做。同时让伴读的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指导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活动,并调整、纠正孩子的随意或不当行为,达到目标的一致性。

三段式:幼儿相对独立地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开学第三天,家长以观察员的身份来园参加活动。教师严格按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学习作息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家长与幼儿保持一定距离(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基本状况,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同时让家长知道幼儿的一日生活,消除家长心中的焦虑和担忧,更加放心地将孩子送入幼儿园。

总之,幼儿园开展“亲子伴读”活动,一方面可让教师和家长有机会观察、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现有水平,并针对孩子在适应集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拟定教育方案,实施教育,帮助每个孩子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亲子伴读”活动可促进教师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互信,有助于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为孩子今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7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幼儿教育小学化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研究表明, 幼儿教育小学化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削弱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儿童在幼儿阶段,如果过多地学习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

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端,违心去搞小学化。幼儿园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正常之道。可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他们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一味迎合家长,只要家长掏腰包,你就是我的上帝。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

再次,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的师资要求上,教育部门一直比较宽泛。有些幼儿园聘用的教师是小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在小学办的幼儿园里,幼儿园的师资通常是执教小学课程有困难的教师。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向于管理、教学小学化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研究部门监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四、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一)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通过媒体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建立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把幼儿教师关。对现有幼儿教师,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并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8

什么是公共关系?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或管理实践而风靡全球。从观念形态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或管理哲学,其中心点是任何组织必须打破利益关系上的自我中心主义,只有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起有利于发展的环境,获得稳固的基础。从实践形态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将公共关系定义为:“一项经营管理的功能,属于一种经常性与计划性的工作,不论公私机构或组织,均通过它来保持与其相关的公众之间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也就是审度公众意见,使本机构的政策和措施与之配合,再运用有计划的大量资料,争取建设性合作,而获得共同利益,”进入二十一世纪,幼儿园体制的改革,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已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尤其是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幼儿园已逐步走向市场。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和经营的模式及策略在原来基础上已有所突破和创新。 我觉得在当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条件下,纵横交织的各种因素不断影响和左右着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为此,幼儿园通过公共关系这一学科在幼儿园管理中运用的效能提高已逐步体现,幼儿园应坚持不懈突出幼儿园公共关系的作用和职能,使幼儿园的发展和社会声誉达到一个新阶段。

一、监测所处环境,收集各种信息

我认为,幼儿园可成立相关的部门,由一名具有相关能力和知识的骨干教师担任公共关系部主要负责人,并聘请关心幼儿教育的有识之士等担任顾问。它的职责之一就是全面而准确的、及时地把握幼儿园成长环境的变化,客观地搜集和整理与学校声誉及“关系”状态有关的信息,为分析幼儿园工作的优劣得失及幼儿园在公众心目中(社会、家长、孩子及上级主管观部门)的形象得分多少提供较充分的资料。如对教职工和骨干教师的工作状况及其情绪状态,对教研组、教科室、团支部、工会及环境部等各类组织的工作状况及存在问题,对幼儿园内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保育员、教师与后勤人员、教师与孩子的人际关系及舆论,园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细致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集取上级主管部门,如:教育局、处、教研室等对教育工作的指令和要求,所在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评议,公众(主要是家长们和社会知名人士)对幼儿园工作的新建议,各大新闻媒体,特别是教育电台对幼儿园的有关报道、希望等,通过与同行缔结姐妹园,与有关单位、团体合作等形式,互相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并互相感知彼此的协作态度等,由此,与催化着幼儿园的种种活动。我认为,就目前我们苏州工业园区的情况而言,幼儿园依托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有关政策,利用 幼儿园公共关系这一门学科,通过对幼儿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较为详细的监测,将会使管理的效能逐步得到体现。

二、集中分析趋势,广泛参与决策

我认为幼儿园公共关系搜集信息的目的是协助以园长为核心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对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信息必须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有效信息及所涉及到的幼儿园的相关部门,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可能发展的趋向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做出判断。如:有些艺术幼儿园为每个孩子配上孩子喜欢的陪练乐器的老师,那是通过收集孩子在学习各种乐器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孩子反感于家长的强制训练,家长不了解孩子学琴的心理和方法等,此产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疏远等一系列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因此,各幼儿园公关部人员在充当决策者的“智囊团”和“信息库”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幼儿园所需解决的问题及园长等领导者所关注的工作焦点所在,如:幼儿园的体制改革、教育研究、服务态度、特色体现,包括各类收费等等,还必须客观地提供建设性和防御性的意见,如:聘请律师,临时工的合同、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与社区及各居民组织的联系,发生问题后的补救措施等等。

公关部的人员在认真审视幼儿园决策的优劣及其改进方向时,时刻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站在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园利益的角度,还要考虑到社会的要求和家长等的需要,时时提醒幼儿园管理者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园的管理与中小学相比较而言其实还相当稚嫩,千万不能偏离社会、家长、孩子的权益,否则,就会危害幼儿园在公众中的形象,或给幼儿园长远发展带来隐患。

三、及时准确地传播与沟通信息。

幼儿园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管理走出了象牙塔而进入玻璃屋,增加了透明度,显示出真正的开放化和民主化特征,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幼儿园的管理决策、措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某些事情真相公布于众,才能争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如,某幼儿园曾有一位家长与教师发生了误会,这位家长坚决要求她的孩子离园,并在外说了不少不利于幼儿园的言辞,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既挽留也允许孩子离园,并如数退还费用,孩子离园后,幼儿园管理人员继续邀请该家庭参与幼儿园的各种重大活动,向他们宣传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半年以后,这位家长和孩子强烈要求重回原来的幼儿园,并主动担任家长学校的负责人,她一方面负责沟通家长,另一方面帮助宣传幼儿园的办园目标,服务理念,并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拍摄。防止了由幼儿园单方面搞宣传的尴尬局面,使幼儿园从根本上取信于公众和社会。

四、正视各种矛盾,协调多种关系

大家知道,幼儿园往往处于一个复杂的环境之中,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利益之间的差异,会使幼儿园面临诸多矛盾冲突,为使各方面的力量能步调一致地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幼儿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使他们的工作配合同步,关系和谐融洽,比如:现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家长活动、艺术活动,社会活动特别丰富多彩,平均几乎每周都有,而大量的准备工作又占去了教职工相当一部分业余时间,这时教师们会感到压力大,事情应接不暇,家属也会不理解;有意思的是家长们也会提出老师太辛苦了,太疲劳了,他们在白天还会有精力照顾好全班的每一个孩子吗?同时他们又流露出幼儿园老师就该这样忘我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全方位地关注孩子,据了解,这种矛盾的心理常会出现在每一次的家长会议上以及跟幼儿园管理者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幼儿园公共关系部门加强与教职工的对话,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对教师采取每周与园长对一次话的例行公事,内容可涉及家庭、孩子、业余生活、工作等,既使教师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又使管理者了解了教师的心理动向,便于调整管理策略。又如:对待家长,可坚持每月一封信,每周一交流活动,同时,进行幼儿园网站的建设,使家长能随时随地与教师对话,了解幼儿园管理动态,了解班级工作情况,教师观念与业务水平,孩子发展能力等等,使家长、社会真正体验到教师辛苦工作和教育的过程,调动家长积极参与教育的主动性,促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细心、更耐心、更科学,以多种形式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逐步使家园工作更规范,更有创意,同时,教师们也会尝到艰苦工作带来的回报和甜头,各方面的关系将会进一步和谐和融洽。管理效益就充分地突现出来。

五、积极广泛的交往,不断地争取外援

我们清楚地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是社会性活动,必须有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正常运转。幼儿园所需资金、人员、信息和各种服务,都得益于上下左右各方面的鼎立协助,甚至有了成绩也是借助上级机关的表彰和新闻单位的传扬才得以闻名的,只有注意与各有关方面的广泛交往,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四方援手,八面来风。如据笔者所知:园区新加幼儿园在江苏省的幼儿园中是第一家通过ISO:9000_9001验收的现代化示范幼儿园,这个建议首先是由家委会提议的,后通过幼儿园有关管理人员与园区某公司取得联系并得到该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资金赞助,在此基础上又顺利地得到主管部门大力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和努力,一件看似很难办的事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幼儿园的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201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具体发展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的基础性教育,主要目的是为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日后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为一体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具体的幼儿教学均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而本文就对如何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进行最大化发挥进行讨论,以此让幼儿教育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进行活动、生活的两大重要场所,二者的具体环境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者之间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让幼儿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具体的幼儿教育隶属于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正规的机构内教育,幼儿在此能够接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幼儿园家庭教育是正规机构内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主要由幼儿的父母为其提供必要的教育,通过平时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父母对于幼儿的教育并无主观刻意,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渗透来进行的,其覆盖了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对幼儿成长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受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幼儿家庭教育,其都τ锥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之间可以说既是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想要让幼儿园教育的自身优势得到更为全面的发挥,以此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那么就必须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想幼儿园家庭教育能够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那么就需要使其能够对幼儿园教育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因此幼儿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要在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下进行。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主要是由父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极具随意性的教育,这种对幼儿的教育是极为片面的,在某种程度上使幼儿的发展受到了局限,会使得幼儿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让幼儿的健康发展被制约。而此时幼儿园教育作为较为系统的学习教育,其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幼儿的健康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绝大多数父母在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时,均会感到孩子有不听话的情况出现,并对此束手无策,这就是他们对一些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原因造成的。此时,如果能够让幼儿园教育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就可以让伴随幼儿一生发展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展,从而让幼儿的健康成长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其教育目的是基于幼儿年龄特点来进行制定的,同时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还从某些层面上对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有效的反映。而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即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其除了具有极为明显的随意性和灵活性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应当与幼儿园教育、社会基本需求相互联系,并在教育的基本目的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幼儿家庭教育会反过来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要想对幼儿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让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全力配合,也只有在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够让幼儿园教育得到更为顺利的开展。纵观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二者的教育目标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就决定了二者教育内容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具体教学目的的一致。因此,如果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对幼儿园教育进行积极的配合,那么就可以让幼儿园教育开展得更为顺利,这样幼儿就能够在完整的教育下获得较好的教育体验。

三、父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家庭场景的教育时间最长,如果在此能够保证父母和孩子的相互沟通,那么就能够让父母不断的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有助于幼儿焦虑、紧张、苦闷等压抑心理的缓解或消除,进而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无忧无虑的成长。同时,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就有助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让幼儿的成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引导,进而让幼儿的成长能够不受胆怯、自信缺乏、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家园合作 互动 幼儿 发展 家园 距离 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由此可见,当今幼儿园的教育任务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二字,教师和家长通过用心去交流彼此的教育理念、情感,以求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加深彼此的信任。

幼儿园与家长,就像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只有步调一致,孩子这辆可爱的“小车”,才会飞速向前。简单的比喻,只是为了说明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伴随幼儿园探索型主体活动的逐步展开,家长的配合越来越显出它的必要性,许多时候,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配合程度。而对幼儿来说,幼儿园与家长是两大主要环境,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影响力度都很大,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密切配合,协同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要想与家长更好的交流,更快的提高沟通效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家长,平等沟通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家长和我们是实际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平等尊重是建立和保持幼儿园与家长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点。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建立一种亲密的感情。这种亲密的感情是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教师在家园沟通时,一定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家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交流环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建议,这样才能是家园保持协调一致。

二、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家长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要适时主动,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经常性的保持联系,如利用:在接送时的短暂交流、电话,网络、联系手册等形式与家长及时主动的联系沟通,家长通过不同方式来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孩子,从而使家长更了解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而幼儿园也需要家长的参与来丰富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活动内容。所以搭建家园共育平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家园沟通的——《成长手册》

本学期,我们老师自己制作了一本每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成长手册》:把每月的教学重点以主题的形式制作在《成长手册》上。我真的被家长们的耐心、用心、执着所感动。我还把孩子在园的一些生活、学习情况拍下来,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个相册文件夹。虽然这一切增大了我很大的工作量,但是,我坚信,有付出才有回报!我无悔!

(二)做到家园沟通现代化

我们在开学前家访时首先把自己的电话告知家长,提出希望保持联系。在第一时间赢得家长的心。另外,我们园所也建立了校信通,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班级QQ群,因人而异,大家自选各自与我们沟通的方式。这样就更加拓宽了沟通渠道。

(三)丰富家长来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邀请家长来园当“助教”。在家长这个群体中,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工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他们中不乏有能工巧匠、某一方面的专家或管理者等。这支充满智慧的家长队伍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这种活动大大丰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的“能者为师”观念会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幼儿心中,而幼儿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成为同伴们的老师而倍感自豪。

2.通过半日公开活动促使家长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观、观摩,参与幼儿园活动,使家长了解其幼儿园的确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以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交往表现,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3.亲子游戏亲子游戏能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幼儿在园的生活。家长平时由于工作忙,孩子基本上都是由老人或保姆负责,家长很少主动关心孩子,有的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去与孩子相处。我们利用家长会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同时,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也会体验无限的快乐。

三、准确掌握交流、沟通的方式与方法

早晚见面交流;网络;利用家园联系本等。无论是哪种方法,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切记,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让孩子发展得更好,而不是向家长“告状”;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家长。在家长眼里,老师就是教育的“权威”,他只有从老师这里获得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听老师在“告状”。只有掌握了这一条,我们的交流才会变得有效果,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善于倾听,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分析家长的意图,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我的话对方会有怎样的理解、反映,从而提高交流的效果。孩子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家长也一样,因此,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各施各法。

所以,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根据沟通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特别要注意进行交流时的态度及严谨合适的体态语,要以我们一颗真诚的心换取另一颗真诚的心。

“家园共育”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是新时期新的科学理念的进一步渗透,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良性教育机制的形成,也使家庭,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有效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总之,感情的融洽,方法的合理是构成家园沟通成功的艺术之所在。让我们用爱心和童心,构筑起孩子心中最美的风景。让我们与家长为友,与孩子为伴,用童心通向童心,用爱心呼唤爱心,生命有爱才温暖,教育有爱才成功。用心沟通,使我们们与孩子更亲密,与家长更加心连心,用心沟通,让距离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