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4 05:03:39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1

6月17至6月19日,以国开太白教学点“一村一”大专班学员身份在上级领导和太白农广校老师们带领下前往延安及周边地区和铜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三天的参观学习,感受颇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弘扬延安精神,用“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乡村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个人认为弘扬延安精神应着重从“学、思、践、悟”入手,在平常的工作中践履。

一、“学”。

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逐字逐句的学,原原本本地学。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特别是要下大功夫、长功夫,注重坚持经常学、持久用力学上,不搞“一阵子热”,不刮“一阵子风”。

二、“思”。

就是联系我们高校思政教师的实际,把我们的工作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认真思考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认真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新时代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性。

三、“践”。

即弘扬延安精神,重点是落在践行上。学习研究宣传延安精神是基础,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自觉行动,以延安精神为我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指南,将延安精神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以刘少奇提出的“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以“艰苦奋斗”作为做事的精神内核,以“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一刻不停歇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研究,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止步的劲头,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钉钉子精神,严实深细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四、“悟”。

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对照延安精神的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和本领。我党的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善于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把零碎的认知系统化,把表象的感觉具体化,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自我,对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通过“悟”,进一步深化认识我们的工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只要是对党有利、对人民有利的事,不论有多难,我们都要做好。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延安精神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本成果受西安培华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编号:PHKT20140714)资助。

引 言

2013年7月11日,同志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和群众座谈时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多次讲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延安全境解放期间,在延安所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遗址,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革命文章、诗篇、歌曲、戏剧等作品(物质文化)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精神文化)这两种表现形态[1]。延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法实施。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高扬主旋律的显性教育,所谓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的课堂教育、报告会等都属于显性教育。显性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注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比较明显。隐性教育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为影响和形成人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服务,它们交织在一起,并存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近年来,部分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和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实践基地的体验式教学刚刚起步,能否大范围推广有待实证研究,本文基于这个基础,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调查统计,旨在从教学理念的定性分析和教学效果的定量分析上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操作化模式,总结出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实践路径。

把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体系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构建以延安革命道路――延安革命文化――延安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历史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2],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延安时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领导中国革命成绩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延安精神作为思想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产生和成熟。延安革命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以此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延安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培育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延安精神所表达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精神的体现。要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唤醒学生心灵、引领价值、锤炼意志、铸就信仰,激励学生拼搏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延安红色资源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基本内涵有机统一,本质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弘扬“聚心聚力”中国精神和建设“文化中国”的需要,创造性地加以探索、归纳、总结和构建。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他强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把主体间性的“对话教育”模式贯穿到课程教学中,

实现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

构建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的“对话教育”。在海德格尔看来,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在,是我与他人之间的生存上的联系,是我与他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哈贝马斯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语言中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的相互“理解”与“共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构成的主体间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精神沟通,道德同情,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交流达成“共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交往和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作为真实完整的人在交谈,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与知识等都展现在对方面前,这也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在授课前期,应发动学生关注延安革命,关注当年在延安工作和生活过的老红军、老八路留下的故事,授课过程中注意完成角色的转换,由传统的教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放开学生的话语权,通过师生共同创造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文本。比如说“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艰苦奋斗,平等的精神交流之下,就会有学生说,现在这个时代,还提艰苦奋斗是不是过时了?学生说出心里所想,也引起我们教师反思,从而有更深入的思考。经济困难是形成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艰苦奋斗重要的是奋斗,而不是艰苦,不是让大家过苦日子。中国共产党当年通过革命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都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怎么能够获得这种幸福生活,我们要靠艰苦奋斗精神,要凝聚全民族的这种精神去进行现代化建设。回溯历史、观照现实,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延安精神的重点所在。只有教、学双方去除单方面的话语霸权,实现人和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才能完成延安精神内化即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归一。

为了了解主体间性“对话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笔者在讲授延安精神这一部分时,我们分别在同一学院三个平行班采用三种不同方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主体间性的对话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发言讨论,通过问卷,作了三年的调研,收回问卷589份,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接受态度

重视隐性教育,积极推行红色体验式教育

在西安培华学院针对“你喜欢参加的社会实践类型”抽样调查中,97%的大学生选择了革命圣地参观教育,28.7%的大学生选择了勤工助学,56.5%的大学生选择了志愿服务。不难发现,红色之旅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备受青睐的。

1.积极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西安培华学院以延安革命圣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将延安精神贯穿到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中。在组织学生参观延安凤凰山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革命基地后,我们又在杨家岭庄严肃穆的中央大礼堂旧址里讲授“七大”的历史意义,这些实景真情,让学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延安精神有了切身的感性认识。参加过实践体验的学生表示,在历史发生地学习革命传统,有一种心灵震撼的感觉,这是一次入心、入脑的学习。

2.鼓励学生创办“延安精神”作品展

我校鼓励参加延安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的学生将拍摄的照片、拍录的短片、心得体会等以各种表现形式展出,以学生的视角看红色延安。展会的主题是延安精神,展会的支持人、解说人、展会的主角都是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这种互动反馈的展览模式,让主办学生和参观学生都有所思和所获。

3.以微信为载体,创立新型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渗透模式

移动网络的普及使手机上网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受到大学生的热捧。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合理利用手机网络渗透红色文化资源。我校曾试点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和财务会计专业利用微信传播、直播学生代表在延安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实物场景、历史事件的回溯以及学生代表的感想感受都可以实时,拍录较长的录影可发到校园网链接。活动中,实践基地的学生和校内学生互动良好,教师、基地讲解员答疑解惑实时在线,班级微信群中反应热烈,经统计,班级学生的参与率达到96%。在两个专业中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9份,有效问卷119份。统计数据如下:对这种方式喜欢的同学占69.5%,一般占18.4%,不喜欢占12.1%;因为此次活动去查阅了相关历史知识的同学有54.5%;通过这种方式对延安精神、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的同学占71.7%;希望以后前往革命圣地学习的占87%。当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时,会收到较好效果。教育者应有创新精神,利用新型传播技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主体间性的“对话教育”模式增强了教师和学生思想的交流,革命圣地的实践教育形象而生动,调动了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延安精神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如学生自办展览、借助新媒体技术等路径为学生知行发展助力,从定量分析结果来看,是一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卢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初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4期。

[3]鲁双:《新媒体在高校隐形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

[4]汤爽:《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隐形研究》,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09。

[5]燕连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6]马万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3

一、主要感受

我接受红色新中国教育是从小学课本启蒙的,《杨家岭的早晨》、《为人民服务》等文章,让我对延安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黄土地上孕育红色政权。这次实地学习,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打开了心中的组工情结,感受颇多。

首先,这是一次党性教育之旅,找回了初心,坚定了信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这次培训让我初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历史起源、形成过程和主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我深刻领会到延安精神的精髓在于坚定信仰,在延安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信仰。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党性上升为思维定式,升华为活的理论,固化为行为标尺,深入肌肤,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报告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组工干部讲政治首先体现在党性修养上,只有党性强了,才会有树立“安专迷”的敬业精神上。“敬业”是组工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不仅要敬重组织工作,做到政治清醒、信念坚定,树立可敬、可亲、可信、可爱的新形象;而且要忠于组织工作,坚持公道公派,培养明知工作难却能知难而上的勇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为党的建设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这是一次学习提升之旅,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或许是13朝古都所赋予当地人的自信,这次培训所经历的每个人都能够讲述西安丰盈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一砖一瓦都是故事,特别是知青岁月中的梁家河,书中的故事在这里都能找到印迹,很应景的让我们为这个中国梦升起的地方做了见证。这次培训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避免了一味填鸭式的教学,让我们在流动的参观学习中打开了思维的羁绊。几位老师各具特色,XX老师的亲和随性、XX老师评书般讲课风格、XX老师的诙谐幽默,所讲述的内容看似非组工业务,却满足了组工干部原始的客观需求,满满的正能量。作为组织科长,我在这次培训中领悟到,组织工作的特点是具有相通性,当地组织部门能把方案中的口号、材料中的方法和经验做实、做细,让我很受教育。回顾XX(地区)的党建工作,虽然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不在于经济实力,而在于对党建工作规律把握上,在于抓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上。总体上感觉,XX(地区)的党建工作不缺理念缺手段,不缺资源缺坚持,因此需要回归党建工作的本意,把重心放在基层和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等基础工作上下硬功夫,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发挥出来,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

第三,这是一次自我净化之旅,修整了身心,完善了自我。在革命伟人曾经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珍稀的文物前,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毛主席打着补丁的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浮现出在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这些场景对我心灵是一次次强烈的震撼,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组织工作日益庞杂而又繁重,身边个别同志偶尔会出现懈怠和抱怨情结,但是我们面对的困难与当时延安的环境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议论和评说,更应学习延安精神,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延安精神作为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种承诺。组工干部要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宁静平和的心境,面对繁重、单调、枯燥的组织工作;要坚持用感恩的心,对待组织、对待领导、对待帮助过自己的人;要管住小节经住考验,在原则与情感发生冲突时,讲原则、讲政策、守规矩,做到务实、勤奋、廉洁,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工作启发

培训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延安整合各类党史党建方面的文化研究资源,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研究,推出在全国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革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延安三大教育基地的作用。这种以党建工作引领红色文化市场的作法以,借得我们借鉴。 

一是大力培育成熟、完善、活跃的红色文化市场。延安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成功之处在于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比如,文化、宣传部门的干部培训,在鲁艺旧址、延安新闻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政法部门的干部培训,到陕甘宁边区法院的旧址学习民主法治建设。结合XX(地区)实际,可以重点培育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革命文物等为主题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市场,扶持和发展各类红色文化开发和服务企业,鼓励和引导群众进行红色文化消费。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重点镇和美丽乡村拓展,形成红色文化大网络,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红色文化市场体系。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4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学习中国的的传统文化, 用音乐和艺术,陶冶清情操,下面给大家分享收看"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欢迎阅读!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1】

5 月 25日美育云端课堂集结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向大家奉献专场音乐会,呈现一次国内优秀演出乐团的集体盛放,高规格的艺术饕餮盛宴等你来!自5 月 23-28 日,连续 6 天为全国人民奉献 40余场精品艺术活动,传统音乐经典和当代精品力作将以各种形式轮番上演。所有参演音乐家、艺术家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用艺术之美温暖人心、抚慰人心,传播新时代的正能量!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延安精神!

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醒来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还是东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2】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通过本次活动,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全体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3】

昨天美育云端课堂已经进行了开幕式,在接下来的几天会不间断的有直播课堂,大家可以免费上网观看。而下文中为大家分享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治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

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4】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近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近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席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5】

看完2020美育云端课堂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白毛女》,观看时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庆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 陕北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目前,陕北各个市(区)县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列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结合红色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将红色旅游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陕北红色旅游的兴起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6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涨,延安红色旅游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做好人力资源开发,才能更好地推动红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一)延安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等有效方式,为实现红色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培养、利用、改造与发展人力资源的活动。延安的红色旅游起步较早,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红色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全国旅游院校建设的快速发展,延安大学也于2000年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设置以旅游管理和服务为主,涉及旅游行业的多个领域,不仅为延安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也推进了延安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建设。另外,延安市的资格考试和认证体系初步形成,推行了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人员等级考试、旅游经济专业技术资格等相关资格考试,促进了旅游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延安市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旅游企业,都有各自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这些旅游企业每年都从西安、榆林等地招聘旅游专业毕业生,有效地保证了人才素质。

(二)延安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培训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

红色旅游区的人力资源培训对政府机构有依赖性,一直以来以大规模集中教授、课堂培训为主,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学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够,且对很多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加之陕北比较闭塞,培训工作与外界交流比较少,不能很好吸收优秀的培训经验。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教育和中长期培训规划,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2.高层次管理

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延安处于革命老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本地人才培养有限,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且极易流失。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培养了一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但是只有极少部分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留在延安专门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当地景区从业人员以本地中青年为主,学历偏低。

3.薪酬管理

环节薄弱当地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未能跟上旅游业迅猛的发展速度,绩效考核有失公平、编制员工和合同员工收入两极分化,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4.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优秀的外部氛围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

发挥其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是厚积薄发的过程。目前,当地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处于无组织无规划的混乱状态。从大环境来看,大旅游格局没有形成,与外界的有效合作少,群集效应无法发挥,致使大量人力资源浪费。从小环境来看,部分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只重挖人不重育人,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一些旅游相关产业的经营者只看重个人利益无视集体利益,抱着“游客是过客”的思想,做一次性买卖,宰一个是一个,破坏了老区人民的淳朴形象。

5.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意识缺乏

一直以来,红色旅游的相关工作以神圣严肃为基调定位形象。政府通常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刚性管理模式,主导人力资源的招聘、甄选、培训、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产业不断融合,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更为凸显,继续沿用以前的开发方式已经不切合实际。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应顺应时展的大潮,变革经营管理模式,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经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影响力,让红色旅游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其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功能。然而长期以来,许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战略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依赖政府指导,导致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新意识和战略意识,滞后了延安红色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

二、延安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首先,政府部门要引导当地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形成整体开发的合力,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个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考虑全面、注重持续、切合实际,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立一套培训成果考核机制。其次,对原有的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变革和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加大与同行交流、参观学习、继续教育的力度。培训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融入更多当地历史文化内容,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学习的方法,融入拓展训练等优秀的培训形式,使旅游从业人员能够在培训活动中提升从业能力,开发个人潜能。

(二)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建设工程

1.未雨绸缪,及早作出对紧缺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规划

积极参加当地高校以及西安、榆林等地高校的招聘会、宣讲会,吸纳挖掘一批紧缺型人才。与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委托两所高校根据用人需要举办短期人才专业研修班,将一部分有潜力的工作人员向紧缺人才方向转型。

2.在制定延安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时

要将各个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其中,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效果,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既懂外语又熟悉历史、既熟悉红色旅游业务又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各类激励和淘汰机制留住现有的骨干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淘汰一批不合格的相关从业人员,尝试聘用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团队。

(三)完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

首要工作是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这一根本性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员工基本工资标准的制定要参照延安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和其他相关行业员工的基本工资水平,并辅以有力薪酬保障制度。基本实现职位相同,工作性质相同,报酬也大致相同。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综合考核员工各个阶段的表现和贡献,使表现优秀、贡献大的员工薪酬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为员工增加休闲娱乐设施,舒缓其工作压力。同时,增加员工福利,增强其幸福感。建立合理的奖惩升迁制度,对各层次的员工一视同仁,为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员工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人力资源开发的合力。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要为营造良好环境贡献力量,扬长避短,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相关机构要加强当地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跨区域合作,与井冈山、韶山、重庆、遵义、西柏坡等相近的红色旅游地相关部门和人员互相指导、相互学习、经验共享,努力搭建红色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培训教育机构深入沟通的桥梁。

2.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红色旅游

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红色旅游,并不是指单纯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旅游地民众热情友好的待客态度和淳朴善良的精神品质不仅有利于提升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还有助于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正确引导群众参与红色旅游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红色旅游地居民身为革命圣地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抵制欺诈、宰客行为。

(五)政府转变职能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7

Abstract: At the new era, Yan''an Spirit is given a richer content, and has an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rovide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spiritual protection for party members building of grass-roots branch party, and points out direction for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Based on the Yan''an spirit and cultural resources, we should explore and open up the new way for college party building, ensure the extension of communism education and Yan''an spirit, improv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ults.

关键词: 延安精神;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Key words: Yan''an spiri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party members;team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2-02

0 引言

主席在2006年1月赴延安考察工作时指出: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还提到“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坚定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此看出,延安精神并非只是我党在特定时期的产物,而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旗帜,也是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

1 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要求,即“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碰撞和融合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这其中不乏一些平时表现积极、思想进步、觉悟相对较高的学生党员们,他们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在学生们思想教育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党员队伍建设,只有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将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抓好。

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2 处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文化形态、社会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变化,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通过各种信息媒介接触到多元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转变,而思想进步的学生党员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入党动机功利化 主要表现为三类;第一种情况是“为工作入党”;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除了比成绩、拼证书、“政治面貌”也成了就业的重要砝码,导致一些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偏离正确的理想信念。第二种情况是“为考研入党”:还有一些学生党员因为打算报考名牌高校的研究生,而这些高校同样会对学生党员较为青睐,导致这些学生当初的入党动机十分现实。第三种情况:有些学生党员虽然表现优异、积极进步,但最初驱使其入党的原因是想在评优等方面能被优先考虑,这类学生党员则是为“为评优入党”。

2.2 自身思想觉悟低 首先,在思想方面,一些学生在入党前并没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申请书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理论基础不深厚、政治觉悟低等特点;其次,在行动方面,一些党员在考察期还能团结同学、乐于奉献、为班集体服务,但入党后,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大为减弱,没有了大局意识,模范带头作用缺乏持久性。

2.3 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价值取向由相对统一走向差异。大学生中有坚持“热爱祖国、心怀天下”的,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有提倡 “延安精神”的,也有信奉“有钱就能拥有一切”的。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而20.2%的大学生坚信“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2]此项调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党员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4 思想教育内容有待丰富、理论学习形式有待创新 简单的说教、纯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我党理论成果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就理论而学理论”,也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思想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解决和处理问题。

3 弘扬延安精神在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

3.1 树立坚定正确地政治方向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之根基 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根基和前提,这不仅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还是学生党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处在新时期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两大重任,作为代表大学生先进思想的群体,学生党员队伍应通过了解历史、学习理论来武装头脑,树立“爱党爱国,心怀天下”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唯有这样,才能引领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展。

3.2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之方向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基层党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也是伴随党的事业的发展而具有较强针对性,但在弘扬延安精神以促进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出现了“过时论”和“搬用论”两种极端,前者认为延安精神是特定时代的精神产物,不适用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后者则认为延安精神是“万金油”式的精神财富,死搬硬套。

笔者认为要使延安精神在新时期下真正成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航标”,就应该把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党建工作中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

3.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进一步提升党员思想觉悟之关键 首先,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中就有一些学生党员在考察期结束后就逐渐失去了责任心,不思进取,导致思想僵化。

其次,实事求是则是要求学生党员客观、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党员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明白这八个字的含义和重要性,才能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身修养。

3.4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之核心 由于一些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较为现实,所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为民服务”对于学生党员的来说就是为同学、为集体服务的精神,“想同学所想”,乐于奉献,在言行上起到良好积极地模范带头作用,以促进支部党风建设。

4 依托红色资源,弘扬延安精神,开辟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我党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依托延安红色资源,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力争做到“一确保、两贴近”:

4.1 教育方法创新,确保红色资源深入大学校园 依托红色资源进行党员思想再教育,绝非枯燥无味的理论教育,而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承载红色资源,例如唱革命歌曲、听革命故事、开红色讲坛等,促使学生党员进一步了解历史、真正体会我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4.2 落实社会践行,真正贴近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情境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受,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见习、暑期三下乡到延安等革命圣地进行社会实践,现场体验式学习,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等地,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革命精神的认识逐步从感性提升至理性。

4.3 促进互动交流,真正贴近大学生的思想 为学生党员提供实现价值、交流互动的平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党员提升思想觉悟、增强责任心、实现其价值,还能带领和引导非党员学生严于律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为例,自我系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以来,各支部积极响应,特教党支部也以此为契机,狠抓党建工作,先后开展了相关活动,这个宝贵的平台不但提升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同时加深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2]李一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研究[J].北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3]张太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教学与研究,2010,(1).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延安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似乎不发愁温饱问题,每天餐桌上各种佳肴,物流畅通,所以天南海北的美食都有。相较于父辈,我们这年轻的一代,更加钟爱国外的食物,意大利的披萨、韩国的拉面、日本的寿司等等,当母亲为我们端上一碗小米粥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忽略掉。但是,小米却正是当今社会,当今校园里,最缺乏的粮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陕北之后,小米就成为头号的战略物资。华北和西北敌后的人民以小米支援八路军,抗日健儿一面打仗,一面生产,自己动手,在漫山遍野播种下谷子,播种下革命的希望。诚如所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籍装备的,解放了全中国。因此,小米的味道,就是延安的味道。

1 延安精神的概述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的革命事业由失败转向了不断的胜利。同时,延安时期也是思想逐步形成到成熟,进而在党的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延安时期,我党积极维护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延安时期,我党高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旗帜,了长期压迫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了伟大的新中国,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延安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党找到了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铸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然而,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延安时期比较而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任务发生了改变,那么延安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了呢?很多人发出来这样的感慨。

在我看来,当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内外环境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丧失了其价值,相反,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的高度概括,是全国各民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这个国家的改革发展之路就走不顺、走不远。延安精神有利于党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全国人民,汇聚各方力量,有利于我们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伟大精神对我们的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是中国人民追求进步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信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延安精神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传承。

2 延安精神进校园之迫切性

2.1 思想问题需要纠正

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宗旨与核心是“四有新人”,当代大学校园中虽然也有徐本禹、洪战辉等楷模,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外一些迂腐落后的思潮已经蔓延渗透到了大学校园,并形成了负面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大众媒体向我们涌来。在多元政治文化的舞台中,很多大学生迷恋国外的一切,他们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比国内圆,看到外国电影中的超人能拯救世界,就幻想自己也能成为全民英雄,过分强调个性,却没有任何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探寻其深层次的原因,首先,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更多的人痴迷于追逐利益;其次,有一些在校大学生极度缺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和对党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和心理上的误区。

延安精神是一种科学的、具有很大教育意义的精神,要求我们时刻保持着一双干净的双眼看世界,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端正为人处世的态度。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我们之所以对青年学生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延安精神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弊端,从而确立正确的三观。延安精神内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讲求艰苦奋斗,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敢于牺牲。

2.2 生活陋习需要改正

现在很多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正所谓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学校里“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等现象严重。部分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切向名牌看齐,不顾家里实际的经济状况而盲目追求时尚,制订不理性的购物清单,借钱消费,超前消费,疯狂的刷家人的银行卡,片面追求生活品质,吃的喝的用的讲究一流,比如女生宿舍攀比化妆品,男生宿舍炫耀高档球鞋。不少学校还出现这样一种奇葩现象:这厢有些学生生活困难,那厢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剩余。有些学生觉得勤工助学有点丢脸,面对班上同学、熟人会不好意思,甚至抬不起头来;而另一部分学生家庭富裕,衣着光鲜,父母车接车送,用着高档手机,却堂而皇之的申请助学金,享受生活补助,于是就有了“穷学生饿肚子,富学生撑的肚圆”的尴尬局面。

日常生活中在很多琐碎的小事上,部分大学生还喜欢由家长搞定一切,一些大学生因为不会自理生活,甚至出现了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用快递寄回家让父母洗的现象,习惯了“一切有家长,一切靠家长”。因此,有的学生遇见一点小挫折后就垂头丧气、郁郁寡欢。一谈到学习,部分大学生就怕苦怕累,不愿意去图书馆看书上自习,却又空想着考试得高分;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或荣誉,不惜作假舞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所以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延安精神,改掉那些陋习和错误的做法。

3 高校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首先,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提高,延安精神的相关内容要贯彻到考试里。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传授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意义,学生也许不能在第一时间就能全面感悟延安时期那段峥嵘的岁月,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要一味的念课本上的“干条条”,可以用电脑播放与延安时期相关的影视剧、纪录片、人物访谈等视频,来将知识灌输进去,这样课堂不枯燥了,教学效果也就好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考试中,有关延安精神的知识点必须要融入,可以直接出成简答或者论述题。

其次,在课余闲暇时,学校可以打造校园红色文化角,搭建一个红色实践的平台。底蕴深厚的延安文化孕育出了延安精神,因此,我们必须要将红色文化推广到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不用太教条,太死板,学生都喜欢轻松愉悦的校园环境,所以我们可以成立延安精神相关的社团,校学生会可以举办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红色主题作文大赛、红歌合唱比赛等活动,这些有趣的学生会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度。红色文化是需要感染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传递,延安精神就会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另外,学校可以定期聘请老红军来学校的礼堂或者报告厅做延安精神方面的讲座。听老战士讲述那段红色记忆,会方便大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里所描绘的相关史实。学校也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组织学生们去延安参观,踏上红色景点的征程,看看延安的窑洞,宝塔山,切身领略延安的风土人情,听听革命老区的人民诉说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都是一串串钥匙,可以带领大学生开启尘封已久的红色大门,然后走进去。学生们身临其境去体会、揣摩那段历史,这比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更容易理解,更能吸取其巨大的精神力量。

4 结语

小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不屈不挠的坚韧,它养育了中国革命,养育了一代勇士。小米的味道,就是延安的味道,用心去体会,就能闻到那个年代专属的气势磅礴。今天,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不能接受并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那么弘扬延安精神就成了一句大话、空话。因此,高校要努力弘扬和加强延安精神的教育,将红色文化在校园的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延安精神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2].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J].党建,2013.

[4].陈水林.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造中国现当代精神,使中国精神迸发出巨大力量和绚丽光芒[J].党建,2013.

[5].刘绍怀.推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N].云南日报,2010.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9

――题 记

开国领袖故里。韶山学校小学部校园。2012年3月18日。春风染绿了三湘,春光浸透了韶山。

这天,留有足迹的校园,在明媚的春光里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办和《辅导员》杂志社、中国《下一代》杂志社、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国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协办的纪念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实施10周年暨《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揭幕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矗立在校园的坐西朝东的中国“红领巾积分教育楼”,这天显得格外秀美壮丽。从楼顶悬挂下来的巨幅背景图版耐人寻味……看到了,看到了,在场的人们久久注视着图版上方居中位置的那幅“仿佛能听到笑声”的大照片。是啊,人们不会忘记,1959年6月26日那天上午,回到阔别故园32年的,从韶山宾馆里走了出来,徒步来到韶山学校校园。久候在这里的孩子们拥向敬爱的领袖身旁,少先队员蒋含宇为系上红领巾。笑了,孩子们笑了,韶山冲的山山水水动情了。每当我们看到这张照片,心里总是禁不住一阵阵地发热。大图版的两侧,悬挂着4条红色竖幅,上面分别写着:“纪念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实施10周年庆贺《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揭幕”、“庆贺‘《延安精神进校园暨中华青少年传承延安精神活动年》’大型活动启动”、“纪念离开延安率中共中央前委和人民总部开始转战陕北六十五周年”、“以求索延安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丰硕成果向党的十献礼”。

上午10时许,在震耳的鞭炮声中,《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揭幕了。参加揭幕的共6人,他们是:总参谋部离休干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陈干群,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湖南省关工委副主任、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黄祖示,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少将)、之孙毛新宇的工作室办公室主任邹建丰,原某守备师后勤部政委、英模人物毛振华,韶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邹正光,倡议发起“红领巾积分行动”的辽宁省沈阳市岸英小学校长马丽娜。

坐落在“红领巾积分教育楼”左侧的《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是根据著名雕塑家潘虹创作的雕塑作品以花岗岩石材雕刻而成的。这件作品曾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过。看,在艰苦岁月里的漫漫长征路上,一位年长的红军老战士,虽然军衣褴褛,军帽残破,脚丫,嘴唇干裂,仍然唇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颚,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艰苦岁月》揭示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深深地感染了观看的每一个人,陶冶了人们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操。据了解,这尊石刻雕塑的人物高1936毫米,寓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6年胜利,加上底座和基座总高2.5米,寓意中央红军长征有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人们注意到,雕塑的底座刻有组合的手迹“艰苦岁月”4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和“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捐献”字样,雕塑后边是4棵纪念松,分别为毛泽民纪念松、毛泽覃纪念松、纪念松、纪念松。傲然耸立的“红领巾积分教育楼”旁,矗立着敦敦实实、栩栩如生的《艰苦岁月》雕塑,伴随着4位亲人的纪念松,这番环境布局,怎不让人凝思遐想。此时此刻,韶山学校小学部的全体师生和所有在场的领导来宾和各界朋友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在反复播放的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雄壮歌声中,人们望着老红军那消瘦的面容,望着小红军那坚毅的神情,对革命历史的追怀之情怎不油然而生!对红军战士那信念的力量无阻挡怎不感慨万千!

在热烈的气氛中,陈干群同志为《艰苦岁月》主题雕塑的揭幕点燃象征理想和胜利的火炬。当火炬点燃时,主持人以激昂的语调述说:红旗辉映着你,我们簇拥着你。你从黑夜燃起,你向光明奔去!啊,火炬,红红的火炬,你把理想的种籽,撒在我们心里!红旗辉映着你,我们紧跟着你。你把江山照亮,你把道路开辟!啊,火炬,熊熊的火炬,你从前辈传过来,我们永远举下去

笔者了解到,主持《艰苦岁月》主题雕塑的是河北曲阳县农民石雕艺人曹开京。他父亲曾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雕刻。今年66岁的曹开京是雕刻之乡的雕刻人家之主。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曾为“红领巾黄河行动”捐建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和“红领巾长征行动”捐建的“吴起镇红星小学”的《艰苦岁月》主题雕塑主持雕刻,以做工精湛、细腻和粗犷、豪放的雕刻风格赢得赞誉。这次为按时完成雕刻成品,他组织4名民间石刻艺人,春节都没休息,连天连夜地锤凿花岗岩。

《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揭幕后,大会在“红领巾积分教育楼”前广场正式举行。受活动主办方委托,韶山学校小学部新任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乃佳主持大会。

全体领导来宾和全体师生高唱国歌的时候,或许能想到脚下被硬化的地面铺地石,来自太行山区河北易县,天安门广场铺地石主要取自那里。是的,知道太行青石来历的人们每当站在这里,脑际便会浮现出开国领袖在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情景。

春风习习,彩旗飘飘。会场气氛庄严、热烈。受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委托,韶山学校小学部校长向燕致大会主题词。10年前“红领巾积分行动”发起的时候,向燕是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因此她是这项活动的最直接的亲历者。10年来,为了这项规模浩大的红领巾教育体验活动的实施,向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赢得了广大少先队员和辅导员的信赖和赞誉。向燕在主题词中对10年的活动历程做了精确地概述,对后续工程的目标做了简练的说明和展望。她在主题词中说,十年前的今天,沈阳市岸英小学少先队“中队”向全国少年伙伴发出倡议,少先队员积攒难以流通的人民币分币,在亲笔题词和视察的韶山学校共建一座“红领巾积分教育楼”。倡议发出以来的十年间,积分行动得到了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青少年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参与,不少工人、农民、指战员、老将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离退休老干部和在职领导干部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给予支持赞助。现在,这座中华少年共筑精神的丰碑,已经在亲笔题名的校园矗立!在我们这所校园举办关于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的奠基、推进、纪念、宣传活动已有8次,这次已是第9次。主办单位要求我们务求办好这次活动。我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全力以赴,等待主办单位对我们的评价。

在热烈的掌声中,毛新宇工作室办公室主任邹建丰宣读毛新宇同志的祝语。毛新宇说,当我得悉纪念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实施10周年暨《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揭幕仪式在韶山学校小学部举行时,心情很不平静。一项以少先队员为主导的爱国工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参与,历经十年仍在继续,真是难能可贵,不容易啊!我以一名军人的名义,也以主席亲属的名义,向所有参加和支持“红领巾积分行动”的人们,表示敬意和谢意!对这项有纪念意义的活动表示祝贺!

陈干群同志代表活动主办单位在大会上发表题为“艰苦奋斗精神代代传”的致词。他首先代表大会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活动表示祝贺!对韶山学校小学部领导和师生为这次活动所做的精心、周到的安排表示谢意!陈干群同志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的丰硕成果,深刻阐述了《艰苦岁月》主题雕塑落户韶山学校小学部校园的深远意义。他指出,艰苦奋斗是传家宝。我们要永远学习、永远弘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希望认真总结“红领巾积分行动”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把它开展得更好。他最后说,我们要继续努力,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好创建少先队“英雄中队”、共青团“英雄支部”和“火炬引领我们前进”夏令营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好“双百人物进校园”活动,开展好“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开展好学雷锋活动。让我们以“知党、爱党、跟党走”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在庄严隆重的大会上,韶山学校小学部少先队英雄中队集体献词――《中国红领巾唱给的歌》。韶山孩子们代表全国千万伙伴们,以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热情礼赞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尽情抒发对人民领袖的无限热爱和景仰。此情此景,使在场的领导来宾无不为之动容。

接下来,主持人对大家说:今天这个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65年前的今天,离开了工作和生活了10个春秋的延安城,率中共中央前委和人民解放总部,踏上了转战陕北艰苦而又惊险的征程。在今天的大会上,我们要启动一项意义深远的大型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蒙古营小学少先队“中队”辅导员钱海涛老师,宣读张家口市18所学校18个英雄团队集体关于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暨中华青少年传承延安精神活动年”大型活动的联合倡议书。这份倡议书,已刊登在中国《下一代》杂志2012年第1、2期合刊上。

钱海涛老师宣读的这份倡仪书,当即产生共鸣,反响强烈。主持人的话语表达了在场人的心声。她说,大家听到的7项倡仪(后改为8项),堪称本年度中华少年“知党、爱党、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导向。接着,主持人又向大家报告刚刚收到的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信息。她说,也是今天这个日子,陕西延安市宝塔区王家坪小学少先队“王家坪中队”,在离开延安的王家坪旧居前举行“纪念离开延安开始转战陕北65周年”主题队会。圣地少年将在旧居处采集65市两黄土并在延河边采集65颗形状、色泽各异的鹅卵石,以特快专递方式邮寄韶山学校小学部,请我校少先队员撒在《艰苦岁月》主题雕塑旁边的4位亲人的纪念松下 主持人的话音未落,就引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是啊,这项大型活动在延安和韶山同日启动,怎不令人兴奋呢!

带着深深的记忆,带着浓浓的情意,第二次来这里参加活动的辽宁省沈阳市岸英小学校长马丽娜在大会上发言。她首先转达《下一代》杂志社王卓社长对本次活动的祝贺。她说,由我校少先队“中队”倡议发起的“红领巾积分行动”,走过了10年的光荣历程。她见证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基础教育的理解和支持,见证了韶山学校小学部的昨天和今天。我们所有少先队的活动都应该像“红领巾积分行动”这样,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只有坚持,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年过七旬的黄祖示将军是韶山人,对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参军前曾在这里当过生产队队长,参军后成为全军闻名的学习著作标兵。10年来,他多次参加“红领巾积分行动”的宣传、推进活动。他认为,这次大会突出了艰苦奋斗的主题,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他那慷慨激昂的讲话,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韶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邹正光在大会上作总结讲话。他说: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这一事物的出现,给予了我们一个宝贵的启示:全中国人民热爱、怀念,中国的孩子们却创造出热爱、怀念独特而崭新的方式,这就是规模宏大的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韶山全市师生一定以“红领巾积分行动”实施10周年为契机,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化作强大的动力和饱满的热情,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辜负各位领导、各界人士对韶山学校的期望、对韶山教育的期望!

大会上,陈干群、黄祖示同志向韶山学校小学部赠送将军书法家王育华同志的《艰苦奋斗》书法作品匾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编的《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等德育爱国丛书。接着,来自广东的龙体书法家黄文军同志现场展示、解释并赠送“一笔龙”书法作品,表达对中国“红领巾积分行动”的美好祝福。

为了表达各界人士对“红领巾积分行动”给予支持的敬意,韶山学校小学部聘请6人为“德育工作顾问和少先队英雄中队名誉辅导员”。从韶山市教育局邹正光局长和韶山学校小学部向燕校长手里接过聘书的是:陈干群、黄祖示、王卓(马丽娜代)、毛振华、赵柱国、陈金生。

春风和煦,彩旗飘扬。韶山学校小学部的孩子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会场上集体呼喊“红领巾积分行动”口号:纪念,情系韶山冲,滴水见太阳,分币显神通。

孩子们的呼喊余音未落,牵动人们情肠的《太阳最红,最亲》乐曲声渐起。

这时,到会的领导和来宾纷纷走向会场前方的“红领巾积分箱”,往里面投下了一份又一份的心意……

韶山学校小学部师生们都记得,这个积分箱是诞辰110周年的那年秋天,“追寻足迹”秋令营的队伍从北京纪念堂里带过来的。谁能说得清,积分箱在这里有多少回行使她的神圣使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新宇工作室办公室主任邹建丰这天带来了两万元,一万元支持《艰苦岁月》主题雕塑的制作,一万元表示对本次活动的赞助。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大会结束时,全体与会者放声高唱颂歌《东方红》。歌声随着习习春风回荡韶山冲,传向西面八方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红医精神;文化传承;高校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洁;廉政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73-03

高等院校承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引领社会时代思潮的主阵地。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反腐倡廉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新形势下,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特殊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实现党风廉洁常态化,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医精神的历史形成及其本质内涵

(一)红医精神的历史形成

红医精神是中国医科大学珍贵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1932年2月,中革军委主席在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已有了很大发展,但医务人员缺乏,必须培养自己的红色医生。”[1](P.3)“我们的红色军医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人民、对伤病员要满怀阶级感情,要有艰苦奋斗、舍己救人的工作精神,同时还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2](P.3)在开学典礼上,校长贺诚宣布了为学校制定的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红军卫校作为军委直属部队的一部分从瑞金随军出发。长征期间,红军卫校师生参加部队救护工作,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当初从江西出发的200多名师生中的许多同志,在行军途中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彭龙伯校长和李延年、俞翰西教员先后在长征中光荣牺牲。参加长征的卫校师生,经历了一次“炼狱之旅”,同时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抗战时期,学校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学校学员和部分医生随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战役中组建“千里伤员转运线”,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救护任务。1940年9月,到学校作报告后,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化。《校章》规定:学校性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工作目标是“培养革命的技术优良的卫生干部,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为民族解放与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教育方针是“养成政治坚定,思想正确,忠于职责,贯彻始终的卫生工作者。”[1](P.22)1941年夏秋之交,同志为学校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至此,从土地革命战争江西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延安岁月,历经创建办学、红军长征、延安发展和主席题词等四个阶段,最终形成并固化为激励医大人继续前行和创新发展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红医精神的本质内涵

红医精神一词,建立在特定院校的特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红医精神形成的沿革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红医精神在形成发展中,既继承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又有自己的独特内涵。概而言之,所谓红医精神,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红军卫校创建办学的战争年代里,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人文情怀等多维度的思想文化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与政治品格;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革命传统;救死扶伤,对人民满怀阶级感情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精益求精,专业技术上勇为天下先的创业创新精神等基本内容。

红医精神本身具有红色基因的特质性,决定了以红医精神为核心的红医文化必将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红医精神所蕴含的政治理想追求、人民健康理念以及优良作风传统,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而,作为一所充满红色历史记忆的医科院校,在当前加强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校本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校园廉政文化的有效建构。

二、红医精神在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红医精神是红色年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一代人的牺牲奋斗所积淀的先进文化与核心价值理念,需要几代人的传递和承接。而传承红医精神,在当前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语境下,其实质就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弘P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亦即关于党的理想信仰、执政理念、优良作风及核心价值等方面的传承。

(一)在红医精神传承中坚守理想信念,筑牢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之信仰根基

信仰是一种文化力量,是灵魂的精神家园。而腐败的滋生及党风败坏,首先就是信仰的缺失与动摇。红医精神历史形成中,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与政治品格,其实质体现的是一种对于信仰的坚守。中国医科大学是唯一以学校名义参加并走完红军长征全程的院校,当年卫校师生用生命践行了一次信仰的远征,用生命诠释了对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始终牢记政治坚定这一红色医生办学方针。长征期间,卫校师生在同志领导下,同分裂主义和反中央的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期间,老校长贺诚同志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升迁,竭尽全力地发挥一个产党员的作用,正所谓:“一生为党心劳瘁,千种曲折志依然。”优秀政治品行的背后,总有一种信仰力量的内在驱动。信仰作为一种政治理念,需要在文化传承中坚守,坚守信仰是筑牢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二)在红医精神传承中强化宗旨意识,树立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之服务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红医精神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医学技术为人民健康服务,因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际上也是党的宗旨意识的生动体现。延安时期,由校长王斌作词、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谱曲的《中国医科大学校歌》便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为革命工作,为大众服务”。1941年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的深刻内涵,则更加体现了党性原则指导下的人民建康观。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时期老校友王鹤滨这样解读题词:“‘救死扶伤',就是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是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革命人道主义'是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相联系的人道主义。一向重视人民的疾苦,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他明确指示医院不能为金钱和特权服务,必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3]题词精神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生动地诠释了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在题词精神引领下,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无论医疗工作还是教育管理,都能怀有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价值情怀,都能牢固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和意识,进而实现干部作风转化及党风廉洁常态化,将是红医精神文化传承价值的最大体现。

(三)在红医精神传承中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之政治生态

在红医精神传承中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服务理念,是内化于心;而加强作风建设,重塑优良党风形象,则属于外化于行。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4](P.113)由于党的形象是靠作风树立的,党的人格力量主要由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来加以体现,因而,只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促进优良党风政风的形成。战争年代的军医学校,常以露天作课堂、门板当黑板,下到教员,上至校长,都是布衣草履学者,但他们践行的却是深得民心的公仆意识和人民情怀,他们的作风形象就是党的人格力量的生动体现。和平建设时期,医疗教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尤其手中拥有了更多对于社会稀缺资源的支配权,那么,腐败变质、脱离群众的危险亦将越来越近。所以,传承红医精神,营造崇廉忌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风建设不仅是关键,而且永远在路上。

(四)在红医精神传承中彰显核心价值,引领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之价值导向

高等院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社会时代思潮和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和推进者。如果高校的知识精英与管理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丧失政治本色,那么,这将是我们党执政近七十年来所遭遇的最大风险。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政党的文化传统中的最深层次的文化,也是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廉政状况和水准。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腐败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5](P.120)一旦社会消极亚文化盛行,势必就会冲击国家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可见,当前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也是一场文化上的较量。从立足长远、寻求反腐倡廉治本之策看,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党风廉洁的常态化,最终还应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落脚点。而充分利用以红医精神为核心的校本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红医精神有效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现实反映。而以红医精神为核心的红医文化有效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和实现机制创新来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形成廉洁从政的精神动力。

(一)红色基因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命脉

中国医科大学被誉为长征路上走来的“红色医生摇篮”,这所党领导下的学校有着八十多年光辉的办学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在当前以实现作风转变、党风廉洁为目标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应以红色基因作为创新发展的根基命脉,无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机制,还是廉政制度的体系构建,都应充分汲取红色基因的营养和能量,立足并体现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红色资源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以红医精神为核心的红医文化,是经由中国革命历练而积淀下来的独特文化形态。中国医科大学校训即为学校制定的办学方针――“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曲风高亢激昂、富于革命战斗精神的中国医科大学校歌;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的纪念碑;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旧址思想教育基地;中国医科大学校史馆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都将成为当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载体。红医文化有效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对于传承红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体系,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文化传承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传承红医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传承,亦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承接,最终目的则是要加强以“为民、清廉、务实”为本质特征的廉政文化建设。因此,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红医精神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一方面,通过校报、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等媒体形式及文化传播渠道,宣传红医精神的光辉历史,加强校园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同志题词等重大历史纪念日活动,以校园党课团课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依托,开展红医精神的理论研讨,研究红医精神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通过多层次、立体式地传承红医精神,让红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促进红医文化融入校园廉政文化教育体系。

(四)制度建设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廉政文化建设中,虽然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但廉政制度的建设终究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与根本。因为,只有通过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约束从政行为,才能加速人们对廉政文化的认同过程。有了这种认同,廉洁才会内化为自觉,成为一种风尚。基于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红医精神核心价值理念为引领,将廉政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环节,通过实行管理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党员教师廉洁从教制度及党风廉政立体监督制度来强化规范管理,这样,才会真正推动以崇尚廉洁、鄙视贪腐为价值取向的廉洁文化的形成。

(五)机制创新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公权力的执掌者,但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是社会公众。由于廉政文化的形成是一潜移默化、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作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关键环节及根本举措,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保证。在教师、工勤、学生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下,在网络媒体平台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下,不断实现民主参与机制创新、民主监督机制创新及动力激励机制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领导管理机制创新和干部聘任考核机制创新,通过实现机制创新,最终带动党建工作的创新,推动崇廉忌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廉洁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戴万津等.中国医科大学校史图志[M].沈阳:辽宁人 民出版社,2011.

[2]王林松,郭秀芝.中国医科大学岁月[M].沈阳:辽宁 人民出版社,2011.

[4]同志“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 70周年纪念[EB/OL].http://.cn,来源卫 生部网站,201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