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纲汇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7 05:50:33

两纲汇报材料

两纲汇报材料篇1

关键词:预科 汉语 精读教材 词汇选取 用字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目前,新疆高校少得褡逶た坪河锝萄а芯恳丫开展得较为全面,近几年疆内有不少学者就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教材体系研究》(李曙光,2004:1),《对新疆维吾尔族汉语教学的教材研究》(王洋,2010:1),《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陈光友,2013:10)。但这些研究大多是着眼于教材体例、课文素材选取的思路和原则,而对教材本体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统计比较研究仍显欠缺。《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对教材的编写有制约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参照。为了明确《大纲》与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差异大小,我们调查了目前在新疆高校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汉语精读教材,并选取其中两套作为调查对象,以研究《大纲》词汇在教材生词表中的覆盖情况。

二、调查使用的文本概况

1.《大学汉语精读(维文版)》(1、2、3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以下简称《大学》)。

该教材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和疆内主要高校的数十名一线教师通力协作,历时五年完成,它结合MHK考试,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该教材分5册,分别对应HSK等级(旧)标准的1~11级,以适应不同水平阶段的教学。为满足MHK三级考试的需求,我区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学基本使用的是1~3册。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初级班使用1、2册,高级班使用2、3册;新疆教育学院使用1、2册。本次调查我们选取1、2、3册,适用于HSK4~7级的学生。

2.《发展汉语(民族版)》(中、高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每个级别分上下两册(以下简称《发展》)。中级(上、下)适用于词汇量不少于2500个,且掌握《大纲》甲、乙级字和词汇的学生;高级(上、下)适用于词汇量在3500个以上,且掌握《大纲》甲、乙、部分丙级字和词汇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

3.《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三级)》(以下简称《MHK大纲(三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MHK考试是在HSK考试的模式下产生的。作为考试依据的大纲,《MHK大纲》也是以《HSK大纲》作为参照编制而成,且二者在收字、选词等方面同多异少。

三、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以人工录入、检索、比对为主,采用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实验中心开发的CIPP中文自动分词、全文检索、统计工具(GBK版)作为辅助分析软件。

四、调查结果

(一)两套教材中所含生词数(以生词表列出为准,不含专有名词)

其中《发展汉语》包含课后对话部分的生词。

从表1可以看出,两套教材的单册生词量基本都在1000词左右,《发展》较《大学》更为均衡。《大学》单册的生词量随着教材级别的升高而逐级下降。

(二)《大纲》词汇在教材生词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先将两套教材的课后生词逐个录入,再与《MHK大纲(三级)》中的常用词汇表逐级比对,并计算出每套教材单册生词量在《MHK大纲(三级)》中的覆盖率。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对于大纲规定的2869个汉字,都没有完全收录,如《大学1》对大纲所规定的794个甲级字覆盖不到10%。《大学》和《发展》的编写均在《大纲》制定之后,且两套教材在编写时都强调“参照MHK和HSK的有关标准”。例如“难度以丙级语法和丙级词汇为主,根据选文内容和学习规律的需要,一方面重现、扩展部分甲乙级词汇和语法点,另一方面,注意吸收一定数量的丁级词、超纲词”(参见《发展(中)》编写说明)。表2显示,《发展(中)》上下册共计收录丙级词780个,占教材生词75%左右,但对于《大纲》的2285个丙级词而言,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丁级词和超纲词的比重明显偏高,达到了67%,而且对甲、乙级词的重现率过低,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发展(高)》中。但就整体而言,《发展》还是较为严格地按照其编写说明所强调的,做到了承前启后、稳步提高。尽可能地合理分配新旧生词的比例,保证大纲词汇在等级上的顺利过渡衔接。从这一点上看,《大学》的生词收录情况不如《发展》合理,特别是超纲词比例过高,平均每册为59%左右。例如《大学1》中超纲词比例达到35.7%,甚至高于教材中乙级词的比例,且对甲级词的重现率过低,仅为8%左右,对于预科新生来说,这无疑是有难度的。

总而言之,两套教材中的超纲词比例平均在40%以上,并且每册教材的超纲词数量和其在教材中的比例,随教材适用对象水平等级的提高而增长。我们认为,从对学习者认、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教材对《大纲》词汇的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学习。

(三)两套教材的用字情况分析

1.两套教材分册用字情况统计

我们将两套教材的课文部分作为语料进行统计,包括主课文、副课文及课后对话部分。

字种数:指全部语料中字形不同的汉字。

字符总数:指全部语料(包含阅读)中汉字、标点、符号的总量。

表3:两套教材中的汉字使用概况

教材 册数 课文篇数 总字符数 平均每课字符数 单字总计 平均每课生字数 共用字种数

《大学》 1 30 17803 593 1504 50.1 1247

2 30 23069 769 1793 59.8

3 30 29819 994 2100 70

《发展》 中上 30 16161 538 1308 43.6 1373

中下 30 19785 659 1131 37.7

高上 28 35054 1251 1905 68

高下 28 46146 1648 2240 80

挠锪狭坷纯矗《发展》总体高于《大学》。一般而言,学生的正确输出有赖于一定量的语料输入。从表3来看,两套教材在语料的输入上都呈现阶梯上升式,即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无论是字符总数还是单课生字数也都显示出了同比增长的关系。且数据显示,两套教材都没有出现断层式激增或骤减,体现出编者对于教材相邻级别间衔接性的重视。但是每个阶段的单课字符数和生字数多少较为合适?目前尚无定论。

《大学》的共用字种数为1247个,《发展》的共用字种数为1373个。这从侧面说明,掌握1300个左右的汉字,差不多可以认识中高级教材上的90%以上的文字。当然,这不代表掌握如此数量的汉字就能理解教材所有语料的内容,因为还要牵涉到词汇量、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但是,这一调查也为我们带来一条新思路,对照《MHK大纲(三级)》常用字表收录的2910个字,选出使用频率高的1300个,对于进入预科学习,特别是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集中并有针对性地掌握这1300个高频字,在保证对教材语料覆盖率的基础上,有利于听、说、读、写训练的全面展开。

2.两套教材教材词汇表与《大纲》字表失收情况统计

《MHK大纲(三级)》仍然遵照HSK大纲的“以词定字”的原则,故我们将两套教材的课后生词表作为统计对象,并将生词表中出现的单字与《大纲》的常用字表进行对照,得出以下数据:

两套教材基本覆盖了《大纲》常用字的90%左右,就覆盖率而言,两套教材的编者们都是十分尽心的,但《发展》较《大学》略高。超纲字方面,二者相差无几,《发展》略低。课文内容中出现超纲字是不可避免的,但超纲字未必就是超出学习范围的字,因为《大纲》是按照甲级字对应甲级词的原则制定的,相对于语言生活的快速发展,《大纲》明显滞后,这一点我们必须意识到。比如教材语料中出现的“祈祷、尴尬、宠爱、贷款”等,这些词未收入词汇大纲,虽然“祷、宠、尬、贷”都属于超纲字,但在目前的语言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用到,因而应考虑在今后的大纲修订时将这些词增补进去。

参考文献:

[1]陈光友.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2]杨子菁,严越.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中的词汇选取与处理情况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7,(1).

[3]田胜男.《MHK大纲(三级)》用字情况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

[4]王衍军.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

(2).

[5]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课题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三级[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6]黄伟.教材词汇与汉语水平等级词汇的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2).

[7]刘秀明.从新疆民族预科学生的社会差异谈汉语教材建设[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5).

[8]王瑛.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高级汉语教材的思考――以《汉语高级教程》教材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两纲汇报材料篇2

.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类

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4、电子公文

5、公文范例

6、尝试写作

.课程长度:6时

.培训方式:讲解法+范文欣赏+模拟练习

.教材内容: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为拟写公文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拟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查阅去年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以及参考有关先进企业的同类工作计划等,还要研究本部门今年所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心任务上级要求等。

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拟写提纲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思过程,文件的基本观点,可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使提纲日益完善。由两人以上分工合写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提纲,以免发生前后重复、脱节或相互矛盾的现象。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

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初稿写出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写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来,好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的,写文件也同样,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经过几稿才能通过。

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到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

5、关于语言的精练。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不规范的字及标点符号。

修改工作要做到认真仔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几种常用的商务公文

请示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决断、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请示的特点

一、针对性。只有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重要决定、重要决策、人事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用"请示"行文。请示上级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因而"请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呈批性。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领导对于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三、单一性。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受文领导,即使需要同时呈送其他领导,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时效性。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单位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请示的分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以下三种:

一、请求指示性请示。

二、请求批准性请示。

三、请求批转性请示。

请示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有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组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的请示》

2、受文领导。每份请示只能写一个受文领导,不能多头请示。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语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理由。

2、主题。主要说明请示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

3、结语。另起一段,其习惯用语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呈请核准"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予以执行"。

三、尾部,其主要结构为落款与成文时间两部分。

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一、一文一事的原则。

二、材料真实,不要为得到领导批准而虚构情况。

三、理由充分,请示事项明确。

四、语气平实、恳切,以引起上级的重视。

报告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询问的陈述性上行公文。

"报告"是陈述性文体。写作时要以真实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概括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报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种,撰写"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所以报告的内容要求以摆事实为主,要客观的反映具体情况,不要过多的采用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以概括为主,语气要委婉、谦和、不宜用指令性语言。

报告的特点:

一、报告的目的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建议、答复等,它不直

接请求上级机关正面回答报告中的问题,所以不带请示事项,这是它与请示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报告中一般不提建议或意见。如果确实需要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部门贯彻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可建议上级机关批转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报告一经批准,便作为批转文件的附件下发,其权威性依赖或附属于批转机关。

三、报告在内容上不像"请示"那样有"一文一事"的要求,它可在一件公文中综合报告几件事情,层次结构比较复杂。

四、报告广泛使用于下级向上级反馈信息,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向上级及时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下级机关必须履行的一项工作制度。

报告的种类

报告从种类与内容上分主要有:汇报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例行工作报告。

写法

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受文领导、正文、落款、成文时间组成,下面介绍几种报告的写法

一、汇报性报告

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一般分为两类:

1、综合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工作到一定的阶段,就工作的全面情况向上级写的汇报性报告。其内容大体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成绩或问题,经验或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这种报告的特点全面、概括、精练。

2、专题报告。这种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向上级所写的汇报性报告。

二、答复性报告

这种报告是针对上级或管理层所提出的问题或某些要求而写出的报告。这种报告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涉及询问以外的问题或情况。

三、呈报性报告

呈报性报告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随文呈报的一种报告。一般是一两句话说明报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据或目的以及与文件、物件相关的事宜。

四、例行工作报告

例行工作报告是下级向上级,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如,财务报告、费用支出报告等。

公告

公告是用于对企业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

公告的写法

公告是一种严肃、庄重的公文,它内容较为单一,篇幅较短,表达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

一、标题。

公告标题有三种:一种是完全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二是发文机关和文种以上两项,多用于政府机关;有的只有文种,如《公告》,标题之下,有时可依公告单独编号。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主旨与说明构成。

主旨单独成段,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出此公告的主题内容。

说明写出公告依据、公告事项。结尾一般用"特此公告"作为结语。

三、落款及日期

公告日期有的标注在标题下方,也可以注在公告结尾处。重要的公告落款处除注明发文单位外,还应标明发文地点。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用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反映会议精神,以便使与会者统一认识,会后全面如实的进行传达组织开展工作的依据。同时"会议纪要"是可以多向行文,具有上报、下达以及同级单位进行交流的作用。

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如下:

一、首部。这部分的主要项目是标题。有的会议纪要的首部还有成文时间等项目内容。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的。如《*****公司******会议纪要》。

二、正文。会议纪要正文结构由前言、主体两部分组成。

1、前言。首先概括交代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要议程、参加人员、会议形式以及会议主要的成果。

2、主体。它是会议机要的核心内容,主要记载会议情况和会议结果,写作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把会议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准确的表达清楚。对于会议上有争议的问题和不同意见,必须如实予以反映。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电子公文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公文通过E-mail的方式批阅使传统的办公模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但现在国内缺少实现网上公文批阅的软件,文件容易被拷贝、篡改,企业的办公方式还无法真正实现无纸化。

电子公文的写法

电子公文主要由主题、事项或附件落款组成。

一、收件单位/人

二、抄送单位/人

三、主题。相当与公文的标题,如《关于***请示》、《关于****报告》。

四、事项。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发文目的,事项等(与日常公文协作方法一致),若提供相关文件或报告等,可以附件方式发送(注明)。

两纲汇报材料篇3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写作能力 错误分析 成功对策

高中英语课堂以课文教学为主,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谓语动词语义比较语法形式变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的构词,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一般听说在先,读写在后。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使用频率高,结构变化较多的英语常用动词如 Wishhopeexpect之类的动词要经常反复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动词句子结构和词义区别,逐步在心理上树立用英语造句达意的信心和习惯。④有时结合课文,有时另外补充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改写、缩写或连词完成短文或填词完成短文。

然而英语课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以上写作训练指导并不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全部,这一过程主要抓住英语动词和单复句的变化,少而精地进行英语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广泛的多而杂的英文阅读。

一、蓄势待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理论家美国人Stephen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ofReading——Insightfromtheresearch》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①外语书读的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②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经过比较选择,采用省高校出版社发行的“高中英语泛读教程”为主,部级刊物“高中英语画刊”和全国发行的“中学生英文报”和“英语辅导报”为辅。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时间安排平时利用早自习限时完成,以每分钟50到100个单词计算阅读量,高三年级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老师个别指导解答问题,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和情景有很大提高。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比较熟悉和习惯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地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这个艰巨任务,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是否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影响极大,若是抱着完成老师作业的态度读书,就可能出现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前面看过,后面忘光的现象。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老师及时给以鼓励。

二、提纲挈领

两纲汇报材料篇4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两岸汉语的差异,在词汇层面表现最为突出。词汇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本文即基于词汇变异的语言现实,提出研制两岸对外汉语教学共同词表,重点对词表研制的基本问题做一番理论探讨。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的性质及其研制的必要性,融通词表研制的基本原则、思路、步骤,融通词表的研制方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

一、融通词表的性质

(一)“融通词表”定义

“词表”即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大纲。所谓“融通词表”是指基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两岸所产生的词汇变异,融通大陆和台湾对外汉语教材词库、现行对外汉语教学词表所制订的,适合于两岸共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通用词汇大纲。

(二)融通词表的基本属性

1.词表所收词语定义为“教学词”

即进入词表的词汇单位在遵循一般语言学“词”和“固定短语”定义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参照语言使用者的语感,作适度从宽认定。亦即教学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符合本体研究定义的典型的“词”和“固定短语”,这是主体部分。二是使用频率较高,心理感知上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完整性、独立性,但实际上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或“固定短语”的部分语言运用单位。这类单位有的比“词”小;有的具有词化倾向,属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单位;有的为习用短语、框式结构或句子,带有“准固定短语”的性质,即通常所谓的“语块”。综合前人所论,这类非典型词汇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能产性特别强的语缀。如:“—员”、“—子”、“—性”、“—化”、“老—”等。第二,强类推性词根。如:“—边”、“—面”、“—车”、“内”、“外”等。第三,具有一定凝固性的类词形式。如:“之间”、“点钟”、“得很”、“极了”、“的话”、“就算”、“生于”、“位于”、“没关系”、“为什么”等。第四,离合词。如:“洗—澡”、“理—发”、“结—婚”、“开—会”、“帮—忙”、“干—杯”、“道—歉”、“鞠—躬”等。第五,某些具有词汇化倾向的述宾组合。如:“吃饭”、“打牌”、“照相”、“请客”、“上课”、“上班”、“谈天儿”、“唱歌儿”、“感兴趣”等。第六,某些具有词汇化倾向的述补组合。如:“打败”、“展开”、“看见”、“忍(不)住”、“到来”、“上来”、“看不起”、“对不起”等。第七,具有准固定短语性质的“多词组合体”。如:“想开点”、“得了吧”、“大不了”、“没完没了”、“说的也是”、“咱俩谁跟谁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等。第八,插入语。如:“实际上”、“综上所述”、“据报道”、“推而广之”、“换句话说”、“常言道”、“众所周知”等。第九,框式构件。如:“上……下……”、“左……右……”、“不……不……”、“大……大……”、“千……万……”、“天……地……”等。第十,成对的关联词构件。如:“一边……一边……”、“既……又……”、“非……不……”、“一……就……”、“连……都/也……”等。第十一,习惯搭配形式。如:“在……之下”、“除了……之外”、“当……的时候”、“拿……不当……”等。第十二,口语惯用句式。如:“你看你……”、“……可倒好”、“要是……该多好啊”、“说V就V”、“还N呢?”、“A归A,B归B”等。

2.融通词表属“再生性规范词表”

词表依功用有“描写性词表”和“规范性词表”之分;依语料来源,则又可分“原生性词表”和“二次再生性词表”。描写性词表客观地反映词汇在特定语料库中的分布,是写实性的词表;规范性词表是依词表用途,对语料库产生的词语作进一步甄选取舍,用来指导、规范特定领域用词的词表。所谓原生性词表,即由特定类型的语料库直接生成;二次再生性词表,则是在现有的一种或多种特定词表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目的和标准,经再次甄选、加工、重构的词表。

两岸对外汉语融通词表从功能上看属于规范性词表,其用处是为两岸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教学、汉语水平测试、学习词典编撰等提供规范、依据。就语料来源论,融通词表当然可以是原生词表,即在建立两岸共同的平衡语料库基础上,直接生成兼容两岸差异词汇的词表。但考虑到目前尚未完成两岸语言差异全面的描写研究,也未建立大型的两岸通用平衡语料库,由语料库直接生成融通词表,工作量比较大。而两岸各自又已研发若干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两岸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也都附有生词表,同时又有集中反映两岸词汇差异的词典可供参考。以这些已有的材料为依托,聚焦于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这样编出的词表,将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融通词表宜界定为“再生性规范词表”。

3.融通词表属兼容性通用词表

两岸对外汉语教学共同词表,对两岸词汇差异,可以用取“最大公约数”也可以取“最小公倍数”方式处理。前者回避两岸词汇的差异,只取相同部分;后者包容两岸词汇的变异和差别,具有兼容性。“最大公约数”词表,是两岸对外汉语词汇的共有部分。但因回避了两岸词汇差异,会影响汉语教学的实用性,也舍弃了语言变异的多样性。而“最小公倍数”词表,适当包容词汇差异,可以反映语言变异的事实,但也失于规范性不足,并增加语言学习的词汇负担。两者可谓各有利弊。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用性出发,我们认为,融通词表应为兼容性通用词表,因为语言变异的客观事实存在,词表的编制就要考虑如何处理这种差异,为两岸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助益。所谓“兼容”即指吸收、消化了两岸词汇的差异性。“通用”则有两层意思,一指词表为基础汉语、大众汉语教学所用,而非专门领域汉语词表;二指通行于两岸,彼此的对外汉语教学都可采用。

二、融通词表研制的必要性

以务实的态度看,随着两岸华文教学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共同标准的制订显得越来越迫切。词汇大纲是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融通两岸的词汇大纲,对面向国际的标准汉语的教学来说,对两岸都很重要。其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客观存在的两岸词汇差异

据胡翔研究,目前收词最多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词条总数为44761条,其中两岸共用条目为34664条,占总条目的77.44%。大陆通用的条目1301条,占2.9%;台湾通用的条目1024条,占2.3%。多义项条目中,有大陆特有义项的条目1068条,占2.3%;有台湾特有义项的条目848条,占1.9%。所有存在差异的词语约占总条目的22.56%。可见,两岸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比率不低,不容小觑。

差异的类型可分三种:其一,同实异名,如:步行街—行人徒步区台;彩电—彩视台;导弹—飞弹台;冻僵—失温台;高压锅—快锅台;惯盗—惯窃台;联欢会—同乐会台;手机号—门号台;渠道—管道台;天气—天候台;土著—原民台;信息—资讯台;洗洁剂—洗碗精台;校历—行事历台;走读生—通勤生台;增长率—成长率台;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台;辞职—职辞台;警员—员警台;镇纸—纸镇台。其二,同名异实(含完全异义词语、部分异义词语两类),如:公车(公共汽车台);影集(多集连续放映的影片台);高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简称台);不倒翁(适应能力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易失败的人台);黑名单(指司法所掌握的黑道人物名单台);站岗(男女约会时,先到的一方在约定地点等候台);正点(称人或事物好看或出众台)。其三,彼有此无或此有彼无,如台湾有:奥步、安亲班、党工、阁揆、眷村、牛步化、平埔族、少棒、省籍、鸭霸、议场、自由坐、重机(高档多缸摩托车)、桩脚;大陆有:动车组、高考、国考(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安局、军嫂、军地两用人才、离休、盲流、南水北调、特区、政协等。

词汇的差异,给来往于两岸的外籍学习者带来困扰。如台湾“中央社”2012年8月1日有消息称:“路上穿梭的小黄,在台湾称计程车,在大陆却称出租车。不少外籍学生说,台湾和大陆用语不同,也增加学华语的难度。”该消息还引波兰学生莫晓倩(KarolinaSkwara)的话说,“两岸用语的差异常让她不习惯”,“每次讲‘出租车’,台湾人都会觉得很奇怪,到现在她还是习惯称马铃薯为‘土豆’”。

可以预见,既在大陆又在台湾学习的外籍学生会越来越多,跨越海峡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也会越来越多。上述外籍学习者的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两岸华文教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要科学地处理客观存在的语言变异,首先要从教学大纲入手,制订融通词表,建立起教学上的共同规范和参照。

(二)两岸现有对外汉语词表的差异

大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词表主要有:《外国学生用四千词表》(1964)、《外国人实用汉语常用词表》(1981)、《报刊词语三千六百条》(1983)、《对外汉语教学常用词表》(198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1988)、《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2003修订)、《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1996)、《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2007)、《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10)等。

台湾则有《华语文常用语词汇频率等级统整研究》(叶德明主持,1995)、《台湾师大华语文能力测验词汇分级表》(简称“TOP词汇表”,张莉萍主持,2002)、《华语文能力测验编制———“词汇分级研究”》(张郁雯主持,2004)、《华语八千词》(张莉萍主持,2006),《华语教学基础词表1.0版》(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信世昌主持,2010)。陈俊男将大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992,收词8822)与台湾《华语八千词》(张莉萍,2006)就词汇量、各级词汇相互交集分布、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各级词汇的交集情况如下:

统计表明,两岸词表共有词占66.73%,各等级词汇量相差悬殊,且穿插分布严重。“嘴巴、支票、传真、现金、房租、发票、房东、菜单、奶粉、或是、公分、晚餐、机车”台湾列为初级词汇,大陆则归入高级(“机车”为同形词)。“便宜(名词)、咱、活儿、实践、联系、听写、喊、组织、关系(动词)”大陆词表为初级(甲级),台湾则为高级。这说明,两岸词表固然有客观上的分布差异,但有些也可能并非语言变异,而是词表自身的问题,有必要善加融通。

(三)两岸教材选词差异

蔡丽对上世纪90年代大陆出版的《中文》和台湾的《华语》词汇分布进行过比较研究。陈俊男以大陆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2006)、《基础汉语》(2006)、《汉语教程(修订版)———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2006),以及台湾版《新版实用视听华语》(2008)、《远东生活华语》(2006)等教材词表为来源,建立两岸教材词库,就词汇分布作对比分析[17]。向锐则对单套教材———大陆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台湾的《新版实用试听③华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些比较研究成果反映的现状是,两岸同类教材在收词总量、共有词汇和独有词汇分布比例、词汇等级分布、专名的采用、熟语分布、外来词音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合理的,比如体现教材编写理念、教材风格、地域化差别的需要,但有些问题则显然与缺少相互融通的词汇大纲有关,如词汇等级分布上的差异,就与缺少词汇大纲的指导和规范有关。

三、融通词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制订第二语言教学词表,黄人杰就大学英语教学词表的编制,提出了频率原则(包括词频和义频)和分布率原则(包括作家分布率、专业分布率、语体分布)。刘英林、宋绍周概括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选词的8条原则:常用性原则、均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联想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序列性(等级性)原则;马清常进一步指出:“词汇大纲的设计原则应以词频为基础原则,以词类差异性、心理便捷性、内容现实性、任务针对性、高能优先为干预原则,做到语法、语义、语用三种标准的结合。”以上原则,各家说法互有重合,后人对前人的提法多有发展和补充,总体上体现了客观与主观选词原则相结合的趋向,这也是两岸融通词表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此外,根据两岸融通词表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还应贯彻以下特有原则:

(一)求同存异原则

融通词表的编制应恰当处理两岸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核词汇和差异词汇的关系。“求同”就是应甄选出两岸标准汉语共有的基本词汇,这部分词语,从读音到意义、用法两岸都完全一致,并且应是两岸共同的高频词,属于中性语体词。这是融通词表的基础和主体,是共核部分。“存异”是对待差异词汇的原则。首先,要认识到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其次,应认识到差异的价值所在;第三,对差异词语要加以甄选,哪些应加以规范,哪些应在词表中共现,哪些属各自独用词语,应加以吸收,需要细加斟酌。

(二)差异度分级原则

一般汉语水平词表的分级标准,主要是词频或常用度。两岸融通词表的目的之一是处理两岸词汇差异,提高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在词频基础上,可引进差异度概念来给词语分级。

1.差异度及其分类

差异度指词语在两岸被认知和使用的区别程度。首先,对两岸共有的词语来说,它们在大陆和台湾的词频就会有差异。处理这种差异有两种方法,一是建立两岸平衡语料库,并据以生成不分彼此的词频词表;二是考虑词语在大陆和台湾各自语料库中的频率位次,再以一定的标准加以取舍。两种方法以第二种为宜,因为在混合语料库中,一些具有区域区别特征的词语,其频次可能偏低,反而遭淘汰;而第二种方法,可以设定一定标准加以人工干预。第二,差异词语还要考虑两岸是否有对应词,词表是否要包含各自的独有词语。

2.差异度分级

根据上述情况,差异度可以设为以下几个级次:第一级:分别以大陆和台湾的词频词表为依据,取两岸共同的高频词(“高频”具体到哪个数量级,可另作讨论),如都在对方的常用量级高频范围内的词语。第二级:都在对方的常用量级范围内,但不在高频范围内的词语。第三级:在一方常用词量级范围内,而对方的常用词量级范围没有,但双方存在对应词的部分。第四级:在一方常用词量级范围内,而对方无对应词的部分。第五级:超出了常用词量级,各自独有,且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必要的词语。

(三)共现原则

对于同实异名的词语,可合并为一个词条,共现大陆和台湾的对应词。如:“地铁/捷运”、“网络/网路”、“博客/部落格”、“打印机/列表机”、“信息/资讯”、“天气/天候”、“渠道/管道”、“空调/冷气机”、“增长率/成长率”等。同名异实的同形词,则可在上下词条位置共现,分别标注[陆]和[台]用词,如“号子”,大陆指监牢或拘所,台湾指证券交易所;“工读生”大陆指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台湾指勤工俭学的学生;“窝心”大陆指不开心、窝火、堵心,台湾指暖心、贴心。这些词在词表的上下文共现,可收对比之效。

共现原则不仅适于处理两岸差异词汇,也可用于轻声与非轻声、儿化与非儿化、语体词的处理。如:“地道/地道”、“利害/利害”、“大意/大意”;“花/花儿”、“玩/玩儿”、“词/词儿”,“眼/眼儿”、“头/头儿”、“圈/圈儿”;“父亲/爸爸”、“口/嘴巴”、“户口/户籍”、“点子/办法”等。

四、融通词表编制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重点难点

(一)基本思路

1.融通词表研制的理论依据:本词表的提出基于语言社会变异理论。两岸所使用的标准汉语在多年隔阂之后,彼此都有一些变异。“普通话”和“国语”都属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差异的性质属于标准语的区域变异。这种变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如何处理变异与规范的关系,在于如何看待变异的价值。我们认为,变异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活力,体现了语言亚文化的多样性。变异也是一种语言资源,可以善加利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变异和规范冲突的一面。词汇大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树立一种词汇规范。这就要求恰当处理两者关系。就研制词表而言,既要吸收有价值的变异,又要加以甄选,减少语言冗余。本词表的研制,亦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学词的建立、词表的分级、共核词的界定、差异词汇的吸收,要研究学习者心理,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

2.融通词表的基本结构:融通词表包含以下结构模块:两岸共有高频词;两岸次常用共有词;单方常用对应词;大陆独有附加词条;台湾独有附加词条。

3.词条来源:融通词表的基本词条来自以下方面:第一,两岸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代表性词表;第二,两岸代表性对外汉语教材词表;第三,《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等通用中型词典;第四,两岸现有词频词表。借助以上词表、词典,筛选基本词条,在此基础上,辅以大陆、台湾各自的平衡语料库作为修正语料库。

(二)融通词表研制步骤

1.选取大陆、台湾各一种代表性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建立“初始词表词库”;2.参考大陆、台湾其他对外汉语教学词表对“初始词表词库”予以补充,建立“词表词库”;3.选取大陆、台湾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若干套综合性对外汉语教材,建立“教材词库”;4.比对“词表词库”和“教材词库”,加以适当调整,形成“初始对外汉语教学词库”;5.参考《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及相关两岸差异词汇描写论著,甄选、补充两岸特色词条,建立“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6.对“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进行人工联想修正;7.依托或建立大陆词频词表、台湾词频词表,修正“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建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8.辅以两岸各自建立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对“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加以修正;9.依两岸词频词表提取5个结构模块词条;10.对应差异度,建立分级处理后的“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11.两岸对外汉语教师集体干预;12.专家集体干预;13.对“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进行词性标注、差异度标注、分级标注等;14.专家审定;15.开发计算机检索查询系统。

(三)融通词表的研制方法

融通词表定性为再生性词表,对现有词表的词条取舍、对两岸通用词典词条的取舍,考察两岸词汇和词表、教材用词异同,都离不开对比研究和定性研究,这是词条取舍的主要方法。从词表的总体建构来看,宜采用客观和主观选词结合的方法。客观选词指依词表词库、教材词库、词典收词、平衡语料库客观语言事实为语料来源,依词频、差异度数据,确定基本词条及其分级;主观选词,即在词条的取舍上,对其作为词汇单位的定性、语体分布的考量、两岸区别性特征的把握、人工干预角度等,都带有主观判断的性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相结合,定出的词条会更合理和实用。

(四)融通词表研制的重点

难点融通词表的研制,重点在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词库的建立。这个词库语料来自词表、教材、词典和一些专门语料库。教学词库是词表建构的基础。两岸有哪些差异词汇,差异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在词表中反映这些差异,处理好规范性和变异性的关系,综合处理好词汇频度、差异度、分布率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词表分级等是融通词表研制的难点所在。

五、结语

总之,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两岸面向外族学习者及面向华裔的汉语教学,各自都有丰富的实践。近年来两岸和平发展的氛围,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融通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过去的三十多年和未来的几十年是汉语国际化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在政治分歧和语言红利面前,两岸汉语教学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汉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更可以使两岸和全球华人共享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所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两岸共创汉语的国际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汉语的国际化,融通与合作必将成为时展的主流。两岸专业工作者,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务实地思考和研究国际汉语教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两岸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接触和交流,为彼此的融通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两岸多种交流平台的搭建和交流形式的展开,目前主要以融洽气氛,凝聚共识为主,务虚的成分较多。随着两岸同行交流切磋的日益深入和广泛,务实地、系统地提出和解决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与合作的专业问题,乃是当务之急。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比较两岸汉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是语言本体和应用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的基础性支持;就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而言,研制基本教学文件,建立融通两岸差异的语音、词汇、语法乃至于汉字教学大纲,是两岸共同推动汉语国际化的必要工作。

两纲汇报材料篇5

一、 整顿的由来

1975年的中国,“”已进入第九个年头。社会上下对“”的厌倦情绪不断上升,人民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呼声更加高涨。因此,进行整顿,成为“”发动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在这一年,邓小平临危受命,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在全面整顿过程中,邓小平把科技整顿摆到重要位置。1975年7月11日,他提出:“科学院急待整顿。”经请示同意,邓小平调到科学院主持整顿工作。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是由三科(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全国科协)合并而成的,除领导各研究所外,还担负着原国家科委的职能。因此,对科学院的整顿也可以说是对全国科技战线的整顿,是对党的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拨乱反正。

当时科学院的主要问题在于:(一)科学院过去执行的正确方针、政策,遭到批判和否定。如1954年中共中央对中国科学院党组报告的批示、1956年中共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文件、1961年中共中央批准的《科学十四条》和聂荣臻的《请示报告》、1962年广州会议的文件和报告,一概予以否定。对“”前17年的科技工作,说成是修正主义黑线统治。誉为“科技宪法”的《科学十四条》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纲领”。(二)科学院的党政大权被“”的帮派势力篡夺。1967年初,造反派夺取了科学院的领导权,院党组成员全部被打倒,各所的党委基本上都已瘫痪。后来虽陆续“结合”了一批干部,但到1975年时,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中,组长郭沫若不可能实际过问具体工作,副组长周荣鑫在1974年底调往教育部,副组长武衡在1972年科技工作会议之后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地位,而且身体有病,不能参加工作。副组长中只剩下一名军代表王建中。核心小组的实权实际上操纵在造反派头头手中,而且他们还自作主张搞了个“列席成员”制度,让其心腹作为列席成员参加核心小组,以壮大他们的声势。(三)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受到批斗。大批科技精英被指责为 “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被赶进“牛棚”;科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更受到批判、斗争。

就是在这样的困难局面下,肩负党中央和邓小平的嘱托,走马上任,扛起了科学院的整顿大旗。

二、整顿的全面展开

1975年7月1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科技工作的受邓小平的委托同谈话,向其通知中央的任命:到中国科学院任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组长仍为郭沫若),加强领导,整顿科学院。并且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首先是党的整顿,搞好安定团结,要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近期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了解情况,准备向国务院汇报;二是搞一个科学院发展规划;三是准备向中央提出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名单。谈话后第4天,就在住同早几天已到科学院参加领导工作的李昌、王光伟商谈整顿工作。从这一天起他开始对科学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一)批判派性,向中央提出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名单

消除派性,整顿好领导班子,是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中突出强调的重要问题。领导的科学院整顿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科学院之所以出现那么多问题并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造反派组织的涌现造成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派性思想严重,以派性取代党性,不是用党性掌权而是用派性掌权。 在不同场合都批判了派性问题。他指出,现在搞派性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搞修正主义。搞派性的人,他们分裂革命队伍,破坏党的团结,搞乱部队思想。我们一定要彻底批判和消除派性。派性不消除,就不能贯彻落实安定团结的方针。他强调,在消除派性的斗争中,一定要把派性严重的头面人物和受派性影响的群众区别开来。即使对派性严重的人,也要首先进行教育,如果改了就欢迎,如果仍不觉悟那就要作组织上的调整。对极少数执迷不悟拒绝批评帮助继续搞派性的,则要坚决实行纪律制裁。其讲话态度鲜明掷地有声,在科学院产生了广泛热烈的反响。

为深入了解情况,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走访了几十个研究所,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尤其是专家学者座谈会,每天从早到晚日程都安排得很满。时任秘书的梁金泉回忆说:“为了抓紧时间搞调研,耀邦中午不回家吃饭,常常是自己带个冷馒头,边吃边看材料,边吃边跟人谈话。在科学院的四个月里,耀邦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调研和起草《汇报提纲》上面。他召开了大量座谈会,几乎跑遍了所有研究所。一天要看二三十封群众来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和反复酝酿,主持会议,提出了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成员方案。不久,中央先后调进王屏、刘华清、胡克实等领导干部。10月7日,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改组后的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任命郭沫若继续任核心小组组长,任第一副组长,李昌、王光伟担任副组长,王屏、刘华清、胡克实等任核心小组成员,稍后,核心小组又增补武衡、王建中、秦力生、郁文。当时郭沫若已年老多病,实际上是主持科学院的日常工作。他废除了几年来造反派头头列席核心小组会议的做法,改变了核心小组政治、业务“一把抓”的现象,把行政业务和党的工作分开,专门建立行政办公会议,分派专人抓业务。科学院工作的领导权基本上集中在核心小组,干部的审查、任命,科研方针的确定等重大事项都由核心小组讨论决定。科学院新的领导班子的建立,为整顿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邓小平召开国务院会议,讨论通过《汇报提纲》(第四稿)

8月26日,邓小平要胡乔木就《汇报提纲》的修改同等一起议一下,并要求胡乔木亲自动手修改。还让胡乔木转告、李昌,要他们少在群众中说话,等提纲改好、国务院通过、批准了,让提纲自己说话,让群众在讨论提纲时自己说话。从这时起参与修改《汇报提纲》的,除了中国科学院的吴明瑜、明廷华,还有国务院政研室的于光远、教育部的甘子玉等人。9月2日,《汇报提纲》形成第四稿,题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这一稿与前三稿相比,在抹掉一些棱角的同时,不少针对性很强的原则性问题也被删掉了,文件内容由6个部分变为3个部分,集中和突出了汇报主题。9月3日,胡乔木将它面交邓小平,邓看了表示满意:这个文件很重要,不仅对科学院,而且对整个科技界、教育界和卫生界、文化界也起作用。同日,这一稿印发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征求意见,准备讨论。

邓小平决定9月26日下午召开国务院会议,讨论《汇报提纲》(第四稿)。为开好这个会议他作了充分准备。9月25日早晨,他得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对其中有关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述有疑义后,特地把胡乔木找去,要他整理一组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语录,说明《汇报提纲》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站得住的,并将语录作为其附件在第二天早上编好印发。26日早晨,邓小平再约胡乔木谈话,要他去找纪登奎谈谈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问题,交换意见,以免下午开会讨论时出现不必要的分歧。

9月26日下午,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等人汇报,讨论《汇报提纲》(第四稿)。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王震、谷牧、孙健都参加了。国务院政研室负责人胡乔木、吴冷西、于光远,教育部长周荣鑫,国防工办主任方等列席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邓小平说,很久没有开这样的会了。他要求先讲讲概况,然后做重点说明。在汇报的过程中,邓小平多次插话,会议气氛比较热烈。

当说:解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我们用了二十几年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的路程。但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邓小平插话:这一点要谦虚一点好。他在谈到科技工作的组织体系时说:全国科技战线专业科研机构有(一)科学院系统;(二)国务院各部委系统;(三)各省、市、自治区系统;(四)全国高等院校系统。专业科技机构共3309个,职工近4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5万人。邓小平插话:国防的在不在内?国防工办主任方强回答,国防工业7个院,96个所,13.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4.8万人。邓小平说:一样多啊,加上他们,补充一个材料。有一半科研人员不写上,怎么能说明重要性呢?全国应加在一起。他汇报:中国科学院今后十年根本任务有三个方面。这三个任务的摆法:把生产需要摆在第一,第二是新兴科技领域,第三是基础科学。他说新兴科技方面自己很不懂。邓小平插话说,请教一些专家嘛。我对科学技术没有发言权,有些名词概念我也不懂。当他汇报科技路线时,讲到现在科技人员不敢讲红专时,邓小平插话:实际上是不敢讲“专”字,要说清楚。他汇报科学院整顿时说:科研人员每周只有4个半天搞业务。胡乔木插话说,看电影也占工作时间。邓小语嘲讽,那不是很好吗!文化娱乐。他说,大家不满意。邓小平说,怎么会满意呢?并感叹:这是不务正业,少务正业。他汇报科技人员住房、两地分居等实际困难问题时,邓小平说:不是一般的问题,高级人员的房子被占?要修些房子。他汇报到落实政策时,邓小平说:所、研究室领导不调整,很难说落实。一个县、一个工厂不把班子弄好,谁执行政策?你落实,他就落虚,归根到底是领导班子问题。他说自己有“辫子”。邓小平笑着说:辫子也确实有一点,比我强一点。我说过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有时说错话,做错事。他们抓住不放,拆台。

接着邓小平鼓励等人要有信心,要相信大多数。他说,不高兴你们的人是少数,希望改变现状的是95%,相信这一点。最后,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思想:一、强调科学研究工作要走在前面。二、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三、提出科技人员也是劳动者。四、关于红专问题。五、要关心科技人员的生活。六、要办好教育。七、提出科技机构领导班子要有三套人,即党的、科研的和后勤的。邓小平的这些思想非常重要,后来以《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这次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了《汇报提纲》(第四稿)。邓小平指出,根据会议所提意见,抓紧时间再改出一稿,就可以上送了。

(三)《汇报提纲》共修改至第六稿,但最终没有批准下发

会后,按照邓小平9月26日的谈话,胡乔木对《科学院汇报提纲》又进行了修改,于9月28日形成第五稿。作为定稿,以、李昌、王光伟的名义报送邓小平。

《汇报提纲》(第五稿)内容仍为3个部分:一、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的方向任务。抹去了“成绩是主要的,必须加以肯定”和科技队伍“绝大多数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愿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明确鲜明的论断。二、坚决地、全面地贯彻执行的革命科技路线。就是按照关于科技工作的论述,归纳整理成科技路线的十个方面,并提出对的科技路线必须进行准确的宣传。三、关于科学院的整顿问题。按照邓小平的要求,增补了一些内容。首先是增加了一条:调整和健全领导班子。另外在整顿机构这一项加写了一段话:“今后科技大学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一定数量的合条件的学生,结合专业实行半工半读,加速培养年轻的科技人员。”

9月30日,邓小平把《汇报提纲》(第五稿)报送,毛看后表示不满意,特别提出文件中引用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不曾记得讲过。10月14日,邓对胡乔木说,主席还没有把稿子退回来。这可是一件大事!24日上午,邓再次同胡乔木谈话。说主席退回了《汇报提纲》,要按照主席的意见再修改一次。10月底,《汇报提纲》改出第六稿,由胡乔木再送邓。但这时毛对邓及其领导的全面整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邓已开始受到指责批判,因此邓就没将第六稿送毛。这样,《汇报提纲》的起草和修改就此结束。

在随之而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汇报提纲》被“”列为“三大毒草”之一,印了低蚍莘⒌饺国批判。尽管这一文件最终没有批准下发,但在它的起草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就得到了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文件不仅把科技人员憋在心里多年不敢说的话大胆说了出来,使广大干部、科技人员耳目一新,而且也使人们从中看到了等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四、整顿的中断及影响

1975年的中国科学院整顿,实质上是在极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试图消除“”对科技工作的破坏和影响,纠正党在科技事业上的“左”倾错误,把科技工作搞上去的一次努力。但随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展,包括科学院整顿在内的1975年全面整顿被迫中断。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批判。

但广大群众对批判等人十分反感。科学院的“小”多次想组织批判大会,群众就是不来参加,后来只好化整为零让各研究所分头去开。在院机关由几个科室联合在小会议室开批判会,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只零零落落地坐了几十人,和李昌坐在台上一张小桌旁等待质问,那些造反派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只能使人捧腹。一次,造反派跳上台去指着他吼道:“你一到科学院就上窜下跳,到处开座谈会、讲话、作报告,蛊惑人心,你安的是什么心?”他当即反驳说:“教导,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党中央、国务院派我到科学院的任务是,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科学的规划,我不到各单位去调查研究,征求科学家、专家学者的意见,怎么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又有的造反派追问:“你们在《汇报提纲》中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要走在前面,这不是在搞‘唯生产力论’吗?”他又反驳:“我不懂什么‘唯生产力论’,我只知道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没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能有英国的工业革命吗?”他的反驳使造反派无言以对,只好退下,台下的群众却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李昌停职反省后,“”在科学院的干将自行改组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造反派头头自封为实际上的第一把手。他们还马上把《汇报提纲》送审稿私印成千上万份散发,作为批判的靶子。

两纲汇报材料篇6

英语学科2013年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下文简称:课标版《考试大纲》)。因此,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等方面所做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完必修1―5模块达到七级要求,即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修完选修6―8模块可达到八级要求,即参加高考的要求。经对比,全国课程标准试卷《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八级要求完全一致,包括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以及约3500个单词。根据《河北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英语学科以八级作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应具有的能力标准。词汇量会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二、复习备考建议

2013年高考英语备考复习教学,应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和考试中心2013年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明确考试内容和范围;深入分析研究近年全国高考英语(课程标准)试卷,把握2013年高考命题趋势;重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各种语言能力,尤其要把听、读、写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石家庄市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对2012-2013学年度高三英语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提出建议。

(一)教学时间安排

2013年高三毕业生是河北省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届毕业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含必修1―5模块(共5册)和选修6―11模块(共6册)。高三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完成1―8模块的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复习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中选修9―11模块可灵活使用(时间安排见表1)。

1.教材的使用

教师可根据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1―8模块教材复习为主,灵活使用9、10、11模块教材。

①省级示范性高中,可在9―11模块新授课的同时,同步复习1―8模块;

②中等程度学校,可在学完模块9之后,开始1―8模块的第一轮复习,同时将10、11模块作为阅读材料辅助教学;

③程度较低的学校,可直接进行1―8模块复习,同时精选9―11模块部分课文作为泛读材料来处理。

2.复习任务

立足教材,有机整合,通过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和拓展,巩固考生对语言基础知识(词汇、语法、交际功能项目等)的掌握,提高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教学中将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复习结合起来,在复习中揭示和发现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英语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同时,结合高考英语试题(课程标准卷)的特点,以试题为手段,进行针对性训练,务必使考生逐步体会和领悟各题型的要求、特点、解题步骤和技巧,完成由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的成功过渡。

(二)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底):复习知识、培养能力

①整合1―8模块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巩固基础、实现飞跃。在这一阶段中,通过高三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立体化、系统化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查漏补缺,强化基本语言技能。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应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强针对性训练,并将训练与讲解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②精选泛读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选修模块9、10、11教材中的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材料,语言地道,但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因此,各校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使之成为知识复习和阅读训练的最佳材料。同时,教师也有必要从以往用过的教材、报刊、网络中,选一些有关熟悉、热门话题的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与阅读兴趣。

2. 第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底):规划专题、整合知识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高考英语试题(课程标准卷)在重视英语基础

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考查。但仅仅记住知识是不够的,应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好准备。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和高考各题型的特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培养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训练高考试题,使学生了解高考试题中对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能力要求及各题型特点,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3. 第三阶段(2013年5月初―2013年5月底):综合训练,模拟考试

对考生进行高考试题答题技巧的指导,同时配合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使学生积累考试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既实用又有效的解题程序。

4. 第四阶段(2013年6月初―高考):考前热身,保持状态

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系统整合已有知识,精神饱满,迎接挑战。

(三)高三教学建议

1.对教材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的复习建议

英语语言知识复习的唯一标准是高考课标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无论知识点出现在哪个模块,都应该认真对待,反之则不宜过度拓展。语言知识的复习,不应是教材原知识点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有选择地把原有知识置于鲜活的语言材料之中,使之更具有趣味和有效性,并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①词汇―“知识点”与“考点”结合

教师必须分清高考复习与一般新授课的区别,切勿“重复”讲授教材的语言点。教师应站在“高考”的高度,重新审视各个模块的教材内容,将原来讲授新课的“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相结合,认真选择,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求大求全。教学中,应真正精确地体现高考的要求。复习时,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师讲授要言简意赅,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词汇表,对教材的词汇进行筛选,精确找出“高考词汇”,学会运用各种适合自己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对不同单元同一话题词汇进行归纳记忆;把单词放在句子中、课文中来记忆;通过联想记忆,构建起词汇的网络系统;在运用中记忆词汇等等。另外,可以以单元为单位,布置学生背诵默写一定量的词汇,并进行听写和检测(最好放入语境中)。在利用选修9―11模块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构词法、定义法、同义词法和反义词法等技巧在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来理解生词,使学生在重复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从而更加熟练而牢固地掌握词汇。这样,就把课文语言知识的复习与阅读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②语法―“句子结构”与“考点”结合

引导学生注重教材中体现语法功能的语言材料(例句)的积累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升对语法的体会、概括和深化。教师的讲解应突出重点,鼓励学生通过语篇探究,深刻理解各个语法项目,有助于学生头脑中语法框架的建立。

2.《考试大纲》词汇过关

第一阶段

对《考试大纲》3000个左右的单词(参考大纲词汇附表)进行全面复习,包括读音、词形、词性和词义,要求突出“全覆盖”,不遗漏。

第二阶段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将词汇压缩到2000个左右,主要包括常用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适当加以拓展,注意其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训练到位、熟练运用。

第三阶段

将高考词汇缩减,主要是以上两个阶段复习中可能疏漏的词汇,包括部分高级词汇、生僻和偏难词汇等,强化应用,保证《考试大纲》词汇的复习完全到位。

3.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复习建议

①以教材的课文阅读为基础,对文章进行有效整合。

将散落在各册教材中同一话题或同一体裁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按文章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剧本、书信等,或根据同类主题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对同一话题的观点、写作方法、相关词汇和句型、文章结构、阅读技巧等进行观察和总结,指导学生就同一话题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

比如:写人物的文章有哪些特点,通过哪些方面对一个人物进行描述;写地点的文章又是通过对哪些共性的东西及个性的东西进行了描述。最后,总结相关词汇,为学生的仿写构建基础。本轮写作方面复习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话题进行单句翻译或完成句子的练习。要注意观点的归纳、词汇的选用、句型及关联词的使用。

对于同一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结构、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衔接方法,总结同类体裁文章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同类体裁的阅读技巧。然后从优秀报刊、网站或国外的原版材料上选取同一话题或同一体裁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内或课外的强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题目到文章整体的脉络把握,从主题到细节,渐渐地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抓住重点从而准确获取和分析信息的正确的阅读策略。

同时,定期就某一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严格要求,规范答题。要鼓励学生通过改写,仿写课文,把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作文中去,以提高其运用高级词汇和重点句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各种体裁文章的谋篇布局,逻辑连接,语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具体步骤:

第一步 整体阅读,概括中心。

第二步 通过阅读,迅速定位具体信息

第三步 深入思考,提高深层理解能力

第四步 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可利用选修9、10、11模块课本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以句为单位读,以意群读,克服逐字读、出声读、指点读的坏习惯等。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读,如寻读、跳读、研读、品读、粗读、扫读等,既提高阅读速度,又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学会概括文章大意,寻找主题句等,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文章表层信息推断文章深层含义。

与历届高考相比,2013年高考随着高考词汇量的增加,“阅读理解”题型中短文词汇量、生词量等指标均有增加的可能,对考生阅读速度和准确捕捉信息等能力的要求必然相应提高。考生应该能够明确自己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除了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增强高考词汇的熟悉程度,克服阅读困难之外,还应学会利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技能,猜词,跳读,迅速把握文章主题,发现重要信息。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从容应对阅读理解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

总之,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预览、理解文章大意、找到中心思想;回想信息、理解中心思想、语境中认识单词、区分事实与观点、理顺事件顺序、读懂隐含意思。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个质的飞跃(见表2)。

③书面表达专题训练

对各类体裁的“书面表达”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注意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标点符号以及拼写的正确运用。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正确;内容完整,流畅自然;书写规范,卷面美观。

4.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在中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高考英语试卷经历过几次变化。1999年至2004年曾在英语高考中进行听力测试。2005年开始采用全国(不含听力)卷。受此影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2009年,河北省正式进行课程改革实验。2012年,首届参与课改实验的高三毕业生,参加了含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考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面对高考,师生仍要高度重视听力训练,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及高考英语(课程标准卷)试题的命题特点,为高考听力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利用选修9、10、11模块教材,反复听、跟读课文录音或进行听写训练。

选择与学生程度相当的听力资源,例如VOA Special English等,作为泛听的素材。可对听力文本进行挖空、设题,进行精确听写,听力理解等“任务型”听力训练。

进行“听力测试”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要求模拟高考听力的环境,保证录音质量、时间、环境等与高考贴近,每天固定练习时间,坚持不懈。在听前略读题干与选项,预测听力内容,分析对比各个选项的不同之处,集中精力抓主要信息;训练学生在听时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紧张情绪。

强化语篇朗读,养成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训练快速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节奏,可有效帮助学生准确捕捉“测试中”的有效信息,跟上“听力测试”的正常语速。每周安排固定的听力、阅读训练时间,保证语言的输入量,对英语听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5. 教师的作用

①研究高考命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教师是学生参与高考的重要“参谋”,其对高考的把握程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复习的成效,责任重大,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高考英语试题,明确考试范围和考试方向,才能对学生作出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通过复习教学,教师要使学生弄清高考英语命题原则、难易程度、各题型特点、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加强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听力和阅读理解训练材料的选择应力求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了解,自始至终都要突出听力训练、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的训练的实效性。书面表达的训练,应在涵盖有效信息、行文流畅、过渡自然、减少语言知识性错误和文章的整体性等方面下功夫。

②有效讲评习题,创设高效课堂

在英语复习教学中,应进一步突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把学习主动权尽可能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资源在高三复习课堂的重要作用。可由学生讲题、说题、评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使老师“一言堂”的复习教学,发展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和复习的“百家讲坛”、“百家论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解疑释惑”,更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策略,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学生解题,教师讲题”的课堂模式。

两纲汇报材料篇7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原题对所代2005届两个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相同。随后对答卷错误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的时态、语气、动词词义辩析和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占到大约42%之多,拼写单词错误约占25%,名词、代词和冠词类的错误占15%,介词和关连词使用不当占8%左右,形容词、副词和其它方面错误占9%多点。评讲后学生感到书面表达短文内容所用词语和结构不难,很容易理解,就是当时自己想不起来,写不好。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及学生评讲后的整体感受,和部分外语程度中上的学生进行了个别面对面的交谈讨论,发现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困难有:

1. 汉语谓语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加强英语谓语动词变化的训练以矫枉过正。

2. 英语的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各有特定的搭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经常有汉英翻译词对字硬译的现象,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方面语言表达有相当的差异,也造成英语书面表达的一定困难。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语感必须加强平时口头和笔头整句表达习惯的建立和听力理解。

3.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高中学生已相对成熟,而他们所能用的英语语言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上就是想说的话很多,意思也很好,使用的语言形式却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为此要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和他们生理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于他们吸收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

4. 书面表达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熟练程度不够。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很熟练,不知怎么回事书面表达时就写错了,看来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理解记忆反复运用的慢功夫。

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提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一、滴水穿石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月两月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

高中英语课堂以课文教学为主。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谓语动词、语义比较、语法形式变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的构词,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一般听说在先,读写在后。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使用频率高、结构变化较多的英语常用动词如wish,hope,expect之类的动词要经常反复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动词句子结构和词义区别,逐步在心理上树立用英语造句达意的信心和习惯。④有时结合课文,有时另外补充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改写、缩写或连词完成短文或填词完成短文。

然而英语课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以上写作训练指导并不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全部,这一过程主要抓住英语动词和单复句的变化,少而精地进行英语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广泛的多而杂的英文阅读。

二、蓄势待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理论家美国人Stephen 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①外语书读得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②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经过比较选择,采用省高校出版社发行的《高中英语泛读教程》为主,部级刊物《高中英语画刊》和全国发行的《中学生英文报》和《英语辅导报》为辅。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时间安排平时利用早自习限时完成,以每分钟50到100个单词计算阅读量,高三年级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老师个别指导解答问题,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对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的理解有很大提高,对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比较熟悉和习惯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地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这个艰巨任务,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是否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影响极大,若是抱着完成老师作业的态度读书,就可能出现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前面看过,后面忘光的现象。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完成阅读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老师及时给以鼓励。

三、提纲挈领

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这里的“纲”指的是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概念和书面表达各种不同文体及要求。这里的“领”是说书面表达训练过程要先口头训练,后笔头训练,贯穿始终。

两纲汇报材料篇8

1、汉语谓语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加强英语谓语动词变化的训练以矫枉过正。

2、英语的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各有特定的搭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经常有汉英翻译词对字硬译的现象,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方面语言表达有相当的差异,也造成英语书面表达的一定困难。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语感必须加强平时口头和笔头整句表达习惯的建立和听力理解。

3、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高中学生已相对成熟,而他们所能用的英语语言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上就是想说的话很多,意思也很好,使用的语言形式却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为此要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和他们生理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于他们吸收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

4、书面表达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熟练程度不够。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很熟练,不知怎么回事书面表达时就写错了,看来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理解记忆反复运用的慢功夫。

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提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一、滴水穿石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周两月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

高中英语课堂以课文教学为主,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谓语动词语义比较语法形式变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的构词,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一般听说在先,读写在后。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使用频率高,结构变化较多的英语常用动词如Wishhopeexpect之类的动词要经常反复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动词句子结构和词义区别,逐步在心理上树立用英语造句达意的信心和习惯。④有时结合课文,有时另外补充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改写、缩写或连词完成短文或填词完成短文。

然而英语课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以上写作训练指导并不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全部,这一过程主要抓住英语动词和单复句的变化,少而精地进行英语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广泛的多而杂的英文阅读。

二、蓄势待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理论家美国人Stephen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①外语书读的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②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经过比较选择,采用省高校出版社发行的“高中英语泛读教程”为主,部级刊物“高中英语画刊”和全国发行的“中学生英文报”和“英语辅导报”为辅。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时间安排平时利用早自习限时完成,以每分钟50到100个单词计算阅读量,高三年级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老师个别指导解答问题,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和情景有很大提高。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比较熟悉和习惯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地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这个艰巨任务,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是否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影响极大,若是抱着完成老师作业的态度读书,就可能出现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前面看过,后面忘光的现象。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老师及时给以鼓励。

三、提纲挈领

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这里的“纲”指的是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概念和书面表达各种不同文体及要求。这里的“领”是说书面表达训练过程要先口头训练,后笔头训练,贯穿始终。

两纲汇报材料篇9

用好精密智控“数据链”(系统收集,数据互联,分析应用);架好依法治理“高压线”(强化执法系统协同,提升社会法治意识,加快群众习惯变革);把好应急处突“关键点”(强化指挥体系建设,强化调度体系建设,强化协同体系建设)。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工作汇报比喻提纲素材借鉴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工作汇报比喻提纲素材借鉴一

护好“一片林”,

让严整改成为新起点盘活“一间房”,

让好生态实现新价值做精“一味药”,

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深耕“一块地”,

让小平台迸发新动能

02

集成联办“一件事”

高效协同“一队伍”

数字赋能“一张网”

03

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建链”

加大招商引资全方位“延链”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强链”

04

织好基层组织“一张网”(党建织网,党员进格,服务在格)

用好精密智控“数据链”(系统收集,数据互联,分析应用)

架好依法治理“高压线”(强化执法系统协同,提升社会法治意识,加快群众习惯变革)

把好应急处突“关键点”(强化指挥体系建设,强化调度体系建设,强化协同体系建设)

05

面向经济主战场,合力攻硬核

链接产业链创新链,重塑供应链

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勇闯无人区

06

慎终如始,当好空中国门“守卫者”

政企联动,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化危为机,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

07

全民动员控疫情,织密基层“安全网”

早复工快复产,跑出新昌“加速度”

化危为机全力干,按下发展“快进键”

08

上下一盘棋,聚力强防控

政企一条心,全力抓复工

拧成一股绳,合力攻项目

09

启动上跑出“风火轮”的速度,

管控上发挥“金箍棒”的威力,

服务上做足“绣花针”的功夫

       工作汇报比喻提纲素材借鉴二

10

在念好“两业经”中增强服务本领

在唱好“双城计”中提升服务品质

在打造“活力城”中创新服务机制

11

保持政府企业“一条心”

奏响整治转型“二重奏”

用好改革创新“三板斧”

12

守牢民营经济“基本盘”,把企业家当成“自己人”

抓住转型升级“牛鼻子”,把传统产业做成“香饽饽”

干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3

以“三大活动”为抓手,当好走企连心“店小二”

以“枫桥经验”为引领,打好风险化解“组合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好企业服务“生态链”

14

把重大平台作为支撑创新的主战场

把智能经济作为激活创新的加速器

把高端人才作为引领创新的源动力

把优质服务作为保障创新的基本功

15

走产业融合之路,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走平台融合之路,打造集群经济新高地

走双创融合之路,打造创新经济新生态

16

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

做好人才引育“大文章”

营造创业创新“好生态”

17

横下一条心,奋力突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困局

下活一盘棋,注入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力(视海外收购为引进人才最快途径,视产业基础为留用人才最佳土壤,视政策红利为集聚人才最实优惠)

拧成一股绳,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环境

18

大力度整环境,强势“腾笼换鸟”

高强度建园区,全力“筑巢引凤”

两纲汇报材料篇10

A. 积少成多 蓄势待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家美国人Stephen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语过程中①外语书读的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②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输出的。

李阳说过,“英语高分是读出来的”,以前我们很不理解。现在看到不少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做了大量练习和试题,但效果仍不理想,到头来考试结果还是不尽人意,我们这才开始重新审视英语学习中“读”的重要性。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读”,我觉得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经常性地朗读再加上课堂上的精读。这“三读”,就成为了英语输入的主要渠道。在这“三读”中,学生花在精读上的时间最多,往往忽视了课外的阅读和朗读。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思想,并没有把英语当作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必要途径,所以就很难以欣赏语言和快乐学习的心态去看待英语学习,这就是学生很难主动学习和坚持学习的原因。

毋庸置疑,课堂上的精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途径。但是靠一周课堂上几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输入量也有限。课本上选取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但考试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语言的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

中学学生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难易适当的问题,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经过比较选择,采用省高校出版社发行的《中学英语泛读教程》为主,部级刊物《中学英语画刊》和全国发行的《中学生报》和《英语辅导报》为辅。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欢迎。时间安排平时利用早自习限时完成,以每分钟50到100个单词阅读量,高三年级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教师个别指导解答问题,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和情景有很大提高。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比较熟悉和习惯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地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这个艰巨任务,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是否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极大,若是抱着完成老师作业的态度读书,就可能出现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前面看过,后面忘光的现象。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B.提纲挈领 循序渐进

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这里的“纲”指的是教学大纲和纲要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概念和书面表达各种不同文体及要求。这里的“领”是说书面表达训练过程要先口头训练,后笔头训练,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