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16:15:02

建筑测量论文

建筑测量论文篇1

1.1取样试验。材料在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取样,为了保证数量的要求,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取样,取样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为了不影响试验的准确性,进行取样时一定要选取最好的样品,对于相同一批材料要随机抽取不同的部位,并取规定的一定数量的样品,取样的部位、取样的方法以及取样的数量都必须需要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同时材料在进行试验时,它的部位、数量以及方法都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偏差。

1.2环境温度与湿度。建筑材料的性能受有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湿度以及温度,为了使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在标准中对于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护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严格的遵守这些相关的规定。

1.3数据处理。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对于不同的材料,要对其试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取舍,为了避免试件在试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离散性,并导致试验结果与标准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我们就要在试验中要特别注意,试验结果的数据时常会出现高于或低于预期的结果,而同一组试件中数据也有相差悬殊的情况出现,每种材料的取舍方法都有明确的标准,因此绝对不能只将数据的结果进行简单的相加来计算。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并且查明真实的原因,及时做到重复实验,这样才会避免同一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出。

2目前在建筑材料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检测的情况来看,受到竞争压力的影响,一部分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往往在材料检测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之检测工作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了材料检测结果失真,检测合格的产品,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下面就具体分析以下存在于材料检测中的诸多问题。

2.1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涌现出来,在众多的公司中,有些公司实力雄厚,有些公司在经济实力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就会相对较差,也就是说我国建筑行业中企业实力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导致了建筑材料问题丛生。一部分企业在材料质量重要性方面认识不够透彻,检测工作是浮于表面;有一部分公司目光短浅,为了谋取眼前利益,以次充好;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于质量检测不闻不问,毫不在意。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隐患,影响工作质量。

2.2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建筑工地在需要建筑材料的时候,将收取到的材料根据批次取样然后送检,这种做法大大的延长了建筑材料的堆放时间,而且企业对于材料的验收也是十分的不方便。检测现场和施工现场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场地,而且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的取样一般都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检测单位的人员只在检测场地对样品进行检测,而且只对送来的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这就导致了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实际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3因为我国目前有很多的建筑公司都是股份制公司或者是私人进行承包的。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利润同行之间的竞争更是“不择手段”,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市场的“乱、假、缺、低”等现象。

3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其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3.1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就必须要经过全面的检测核对,工作人员要将设计图纸、文件以及各种合同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和了解,从而为检测工作提供依据。然后就是需要进一步了解材料的规格、强度以及等级品种等,选购材料时,就能够充分的保证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以及供货的及时性,能够有效的选择优秀的供货厂家,这样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又能很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对于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2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材料在进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对于每一种进场的材料,检测人员都应该从品种、规格、强度、型号等全方面入手,要将这些数据信息与施工设计要求一一对比、核实,从而判断两者是否完全一致。只要是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不管是原材料、部件、还是半成品,都需要产看生产编号、规格以及质量合格证书等,同时还应该具备质量保证材料,合格证上要标明日期、公章以及批次等,发现标识标注不清的材料要进行重抽检或者要求厂家退货。

3.3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场以后的质量控制不可忽视,很多人员会认为,材料既然能够进入施工场地就说明质量过关了,也就不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材料虽然确认合格后进入了施工现场,但是在存放、搬运等环节中很有很可能会出现影响质量的因素,必须存放不规范,同一型号的材料没有归类,搬运中出现碰撞,损坏等,这些都会导致施工出现问题,因此,即便是材料进入场地之后,管理人员也必须要进行严格控制,做到规范化,统一化。要建立专门存放材料的库房,并且不能存放与本工程无关的材料及物品。

建筑测量论文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技术

在建筑施工前一个准备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进行放线测量,但是在测量中要保证建筑一直与地面是垂直的状态,而且建筑的形状是几何形状。在测量建筑的截面尺寸时,要注意尺寸在施工的要求内。建筑的施工放样要有一定的依据,测量控制网就能够保证测量的结果在一个标准的精度下。而测量控制网需要使用施工单位的控制红线,同时还要以其提供的建筑具体坐标为基准点。这个测量网中要包括工程的垂直度以及建筑的轴线等。

1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平面控制网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用原有地面测图控制网替代。但由于测图网的密度和精度有时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需要增补控制点,并重新对网进行高精度测量,然后再以平面控制网数据测设出主轴线。

2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2.1施工坐标系统。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常采用一种独立坐标系统,称为施工坐标系或建筑坐标系。施工坐标系的纵轴通常用A表示,横轴用B表示。施工坐标系的A轴和B轴,应与厂区丰要建筑物或者主要道路、管线方向平行。坐标原点设在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使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2.2测量坐标系统。目前工程建设中,测量坐标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测区独立直角坐标系统如城市独立坐标系。测量坐标系纵横轴指向正北用X表示,横轴用Y表示。2.3坐标换算。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在建施工控制网时,常需要进行建筑坐标系统与测量系统的换算。

3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在平面控制施工场地上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导线;一种是建筑基线;另外一种是建筑方格网,下面仔细的探讨一下这几种形式。3.1导线。因为我国所有的施工场地都普及的全站仪,因此场地的平面控制一般都成导线网的形式。而且导线的等级以及精度都要在标准的规定中,(1)如果建筑场地在1km2以上或者是场地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那么场地建立的控制网一般都是属于一级导线网。(2)如果建筑的场地在1km2以下或者场地属于普通的建筑区,那么在场地建立的控制网属于二级或者是三级导线网。(3)如果场地使用的导线网是原来的控制网,那么要对控制网进行检测而且是反复的检测,保证控制网的准确性。3.2建筑基线。如果建筑的场地面积不大,而且布置的也不是很复杂,同时建筑场地又是属于平坦还比较狭长的,那么控制的方式采用建筑基线的形式。(1)设计建筑基线。设计人员设计建筑基线的时候,可以采用几种形式,一种是三点成“一”形;三点呈“L”形;或这是四点成“L”形,还有一种是五点成“十”形。以上几种形式是在设计基线中比较普遍的形式。a.建筑的基线应该与建筑物的轴线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行状态;另外一种是垂直的状态。b.建筑基线中的主要基点要保持在一个可以相互通视的状态,基线的边长在100mm至4mm之间。c.基线的主点如果不被施工所干扰,其位置就应该在主要的建筑物附近,并且要靠近建筑物。d.一个建筑基线的基线点应该在三个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检测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基点的变化情况。(2)建筑基线的测设。在测设建筑的基线上,一般测量人员都会使用平面点位放样。首先在实际的场地标出基线点的具置,然后检查基线的精度以及密度,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角度检查;另外一种是距离检查。如果基点在同一个直线上,那么在中间的位置上安装一个经纬仪没有经纬仪也可以安装全站仪,这样可以保证测量人员能够测量到基点的角度。当测量的角度与180度的差比24要大,那么就要适当的调整角度。如果测量的三个基点是垂直的状态,那么垂直的交点上,测量与另外一个的夹角,当角度值与90度的差比24要大,同样的也需要调整角度。在各个基点上检查轴线长度主要是检查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查出的结果与设计有差别,且误差在万分之一,那么就要调整轴线之间的距离。3.3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常按互相平行或垂直关系进行布置。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利用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可按直角坐标进行,不仅容易求得测设数据,且具有较高的测设精度。(1)建筑方格网设计。设计建筑方格网时,首先选定方格网的纵、横主轴线,它是方格网扩展的基础,选定是否合理,会影响控制网的精度和使用,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主轴线应尽量选在整个场地的中部,方向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一条主轴线不能少于三个主点,其中一个必是纵横主轴线交点,主点间距离宜过小,一般300~500m:纵横主轴线要严格正交成90;主轴线的长度以能控制整个建筑场地为宜,以保证主轴线的定向精度。主轴线拟定后,可进行方格网线的布设。方格网线要与相应的主轴线成正交,网格的大小视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分布而定,正方形格网边长多取100~200m,矩形格网边长尽可能取50m或其倍数。(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在测设建筑方格网时,先要测设主轴线MON,其方法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同,主轴线测设好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均以0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精密测设90°。为了进行检核,还要在方格网点上安置经纬仪或站仪,测量其角是否为90°,并检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与设计边长相等,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4施工场地高程控制

建筑场地的高程控制测景就是在整个场区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与国家或城市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的水准网。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点。施工场地高程控制一般布设成两级,分别称为首级水准网和加密水准网。首级水准网作为整个场地的高程基本控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埋设永久性标志,若因设备安装或下水管道铺设等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局部范围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加密水准网以首级水准网为基础,可按图根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点及建筑基线点亦可兼作加密水准网点。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测量工作实质上就是测绘工作,但是其工作的性质与建筑的质量有关,而且对于一个过程来说。建筑施工的全过程都要涉及到测量工作,因此在施工的场地要建立测量体系,并且保证测量的结果。

作者:韩先甲 单位:大庆市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毛淑杰.浅谈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建筑测量论文篇3

(1)检测市场不完善。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建设或施工单位不是真正重视质量检测工作,只是想利用检测资料应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查或验收。检测行为过度市场化,导致很多检测单位被动接受委托。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能确保检测公正,对检测内容和数据进行随意更改,迎合施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

(2)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从当前情况看,很多监测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不强,很多人员都不是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的,而是从其他专业毕业的。影响了他们对检测知识理解或检测技能掌握,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专业技能差,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3)检测机构。内部管理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在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时候,没有措施对这一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又比如,检测人员在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的时候,不能严格依据规范和材料要求对样品数量进行正确抽取;有的施工单位送检的材料样品与实际进场的材料不同,检测报告的结论难以代表实际施工中的材料质量。另外,一些质量检测的相关人员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确定样品真实性。有的时候,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应付,会提前对样品加工,使其满足检测的要求,但是检测人员是无法对样品全程进行跟踪取样的。

2标准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使质量检测实现标准化,就要构建标准体系。

(1)总体系分析。总体系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基础标准,二是服务标准,三是技术标准,四是方法标准:

①基础标准。主要分为术语标准以及符号标识标准和分类标准等。它的指导意义具有广泛性,能够普遍使用,在一定范围中能够被当作别的标准的基础;

②技术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工程中的各项技术事项,为了使其实现协调性和统一性,制定了这种标准,它是当前质量检测实现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③方法标准。主要针对的是检测方法以及监测工具和检测流程,为了保证其协调性和统一性,制定这项标准;

④服务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和服务对象接触的服务活动,因为这项工作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因此,要制定服务标准,从而使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2)分体系分析。总体系下还有两个分体系:一是专项检测;二是见证取样检测:

①专项检测。这一标准分体系还包括四个标准子体系:一是主体结构工程,二是地基基础工程,三是钢结构工程,四是幕墙工程。在现场对主体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砌体强度、钢筋保护层具体厚度、预制构件性能、砂浆、混凝土、后置埋件相关力学性能等检测标准。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桩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地基承载力、锚杆锁定力等检测标准。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防腐和防火涂装、焊接质量、结构节点、紧固标准件力学性能、变形等检测标准。对幕墙结构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水密性、风压变形性、气密性、层间变位性能等检测标准;

②见证取样检测。这一分体系中的子体系主要有八个:一是钢筋力学性能,二是水泥物理力学性能,三是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四是混凝土掺加剂,五是简易土工试验,六是沥青与其混合料检验,七是砂和石的检验,八是预应力钢绞线以及锚夹具相关检验标准等。

3使质量检测工作实现标准化的有效措施

(1)提升质量检测的意识。当前,在建筑工程相关监测行业中,质量管理经验比较少,缺少质量体系进行制约,导致检测机构缺少质量意识,质量检测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体现其严肃性以及权威性和公正性。当前,我国检测行业和其他国家相比要落后得多,为了实现和国际的接轨,要依据国际上的实验室相关管理要求,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其全面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进行模仿,要依据我国的国情,不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案制定出来,提升质量意识,这样检测人员就能主动对质量进行控制。

(2)为了使行业实现标准化,对其推进策略进行研究。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检测行业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具有特殊性,首先,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次,要有服务行业的相关属性,还要保持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个行业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其发展路径,建立工作机制,实现标准化,利用有效模式推进,最终将质量检测行业在标准化工作方面的相关推进策略确定好,保证标准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对服务标准进行修订,使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很多检测行业对严肃性以及公正性进行重视,而没有对服务性加以重视。一些机构认为在保持检测公平的同时是不能让客户满意的。但是在国外,很多检测机构能够同时保持公平性以及服务性。如果检测合格,那么客户就会满意。但是如果检测并不合格,那么在确保公平的同时要和客户沟通,制定改造方案,解答客户问题。检测机构只有保持好的态度以及服务质量与信用,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不断扩大规模。对服务行业而言,一定要确保良好的服务,才能突破,积蓄力量和世界之间接轨。

(4)对人才队伍进行建设。对于建筑工程相关质量检测工作来说,人才是促使其实现标准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因此,要在这一行业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利用标准化培训以及工程师制度的建立等方式,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他们不但要熟悉质量检测工作,还要懂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给检测行业标准化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4结语

建筑测量论文篇4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wWw.133229.COM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建筑测量论文篇5

关键词:建筑能耗;节能;能源消费预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00

0 引言

全球建筑能源消耗已超过工业和交通运输,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已达到全国总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比还将上升至35%左右。对建筑能耗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预测,有助于提高建筑能源管理水平。

预测技术在能源生产消费管理中的应用,有几个方面,包括:1)预测技术应用于能源生产过程。2)企业、行业或国家能源标杆管理。3)能源负荷预测,用于需求侧管理和网络平衡。4)能源消费预测:工业、运输和建筑等。本文对将对近期部分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介绍建筑能耗预测的方法技术。

1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具有随机性、时变性和地域性。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建筑物外部环境(天气),2)建筑物特征(结构、材料等),3)建筑物内部耗能系统性能(照明、空调、通风系统等),4)建筑物运行特征(入住率及行为特征等)。建筑物用途不同,运行特征就不同。

不同的预测目的,有不同的时间范围。按预测时间范围可分为:短期负荷预测(STLF),中期负荷预测(MTLF)和长期负荷预测(LTLF)。对于不同方面的研究,时间范围的定义略有差异。短期负荷预测时间范围通常是24小时,最长至一个星期。中期负荷预测分析涵盖了从一个星期到长达一年时间范围。长期负荷预测分析包括了更长的时间,区域或国家层面上的年度能耗预测预测,通常用于基础设施规划。

在进行建筑能耗预测建模时,建筑物用途、预测层次范围、预测时间范围不同,选取的影响因素不同。文[1]研究办公大楼的用电量短期预测,预测时考虑的影响因素细分为:入住率、通风负荷、热泵负载、设备负荷、室内温度、室外温度、日光水平、太阳辐射、风速、电价等;文[2]研究美国住宅领域能源需求长期预测,选取影响因素:居民人口总数、GDP、家庭规模(人口)、中等家庭收入、住宅用电成本、宅天然气成本、住宅燃料油的成本;文[3]研究事件场所(体育场馆、音乐厅、剧院、和会议中心等)能耗短期预测和高峰需求预测,影响因素:事件类型、年之日(1到365)、日之时(1到24)、事件发生日(0或1)、座位配置。

2 建筑能耗预测方法

建筑能耗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1)工程模型(engineering modeling)或正演模型(forward modeling);(2)数据驱动模型(data-driven modeling) 。工程模型使用物理和热力学函数推导理论过程和系统的能源消耗,工程模型产生精确的结果,但也需要详细的输入。根据模型中方程和变量的数量多少,工程模型可分为详细的工程模型和简化的工程模型。数据驱动的方法,用历史数据来建立能耗数据驱动模型。根据输入变量和输出结果的关系能否以显式的数学形式给出,区分为“白箱”结构和“黑箱”结构。“黑箱”通常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或决策树的方法。

在机器学习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预测方法是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各种方法对比如表1。

在讨论预测模型方法的时候,预测精度是预测方法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提高精度的困难在于系统的复杂性。很多研究结合了几种方法开发混合的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

目前研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二个精度指标是: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其它指标还有:预测误差e, 百分误差PE , 平均百分误差MPE ;平均误差ME ,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 MSE;标准差 SDE;决定系数R2;变异系数CV。

为对比分析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及其应用,以下列出一些研究文献,描述的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建模方法;精度指标;建筑类型/预测时间范围;主要结论。

文[4],2004年,空间供暖和生活热水能耗预测,神经网络模型(NN);精度指耍CV,R2;国家和地区层面,住宅/长期预测(年);结论:NN模型和工程模型都具备预测的能力,NN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

文[5],2008年,能源密集型制造行业电力消费预测,人工神经网络(ANN);精度指标: MAPE;制造行业,电力消费/长期预测(年);结论:ANN和非线性回归模型之间的比较,ANN具有良好的用电量预测价值。

文[6],2008年,终端用户能源系统(住宅、工业、商业、非工业的、娱乐和公共照明负载)需求预测,建模方法:ARMA((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MDH(数据处理组合方法) ;精度指标:MAPE;终端用户能源系统/中期预测(月);结论:ARMA,BPNN,GMDH 对比,GMDH最优。

2010年,住宅能耗预测,四种建模方法: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BFN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SVM(支持向量机);精度指标:RMSE;住宅/年;结论:SVM预测准确性较高。

2009年,应用SVM预测暖通空调系统冷负荷,建模:ARIMA模型、SVM;结论:误差分析表明,SVM比ARIMA更好的性能。

文[2] 2013年,美国住宅领域能源需求多元线性回归和ANN模型;国家和地区层面,住宅能耗/长期预测(1年);结论:模型是健壮的。在准确性方面,模型研究没有显著不同。然而,由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敏感性,ANN方法可能更为现实。

2014年,两种预测方法比较:ANN、SVM综述,多种预测模型的精度对比;主要结论:使用混合模型分析建筑能耗预测似乎产生一个好的预测精度。

文[1] 2015年,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办公建筑输入变量(天气和入住率) 和输出(设备、通风和冷却负荷)之间的回归模型;精度指标:RMSE;办公建筑/短期预测(

2016年,学校建筑能耗预测,加权混合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精度指标:MAPE;学校建筑/短期预测(0.5小时、1日);该混合模型和单一SVR模型(与其它进化算法GA和PSO联合)进行了对比,精度最高,MAPE:5.843%。

2016年,基于ANN的建筑能耗建模,研究了随着时间推移,模型自动训练和控制模型精度的方法;精度指标:MAPE、MSE、R2;罗马的三级建筑/短期预测(1小时);精度和控制阈值MAPE:6.91% ,8.83%。

文[3], 2016年,事件场所能耗预测和高峰需求预测,建模方法:NN,SVR;精度指标:CV,MAPE;事件活动场所/1日、1小时、15分钟;结论:以每日数据为间隔的消费预测模型精度高于以小时或15分钟为间隔的预测精度;就日数据模型, NN模型精度比SVR高;然而,每小时和15分钟数据模型,没有明确的变化;每日高峰需求预测精度明显高于能耗预测。

2012年,城市居住建筑能耗预测模型,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居民建筑能耗各因素与能耗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居住建筑能耗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区域,住宅能耗/1年;结果:模型拟合数据与实际统计数据符合度为 95%左右。

2012年,办公建筑能耗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办公建筑/1月;预测结果:年度能耗量误差为16.48%,最大月度相对误差为18.2%,最小月度相对误差为2.7%。

2014年,高校建筑能耗预测,GM- RBF组合建模;高校建筑/1月;

为检验组合建模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灰色模型GM、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基于灰色理论与RBF 神经网络的GM- RBF组合能耗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其他单一模型。

2015年,KPCA(核主元分析)-WLSSVM(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方法应用于某办公建筑能耗的预测;办公建筑/1年;结论: 与RBFNN、WLSSVM、LSSVM模型相比,KPCA-WLSSVM模型方法能有效提高建筑能耗预测精度。相对绝对值最大误差:2.81%,MAPE: 0.89%。

3 结论

本文介绍了建筑能耗的预测方法,各种预测方法都有成功应用的案例。很多研究对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人工智能方法在多数案例中显示出更高的精度。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神经网络(NN)和支持向量机(SVM)是广泛使用的模型。混合模型显示出提高预测精度的潜力。

参考文献:

[1]C.Sandels,J.Widén ,L.Nordstr?m,E.Andersson.Day-ahead prediction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a Swedish office building from weather,occupancy,and temporal data.Energy and Buildings,2015(108):279-290.

[2]ArashKialashaki,John R.Reisel.Modeling of the energy demand of the residential sector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regression model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pplied Energy,2013(108):271-280.

[3]Katarina Grolinger,Alexandra L’Heureux,Miriam A.M. Capretz,Luke Seewald.Energy Forecasting for Event Venues: Big Data and Prediction Accuracy.Energy and Buildings,2016(112):222-233.

[4]Aydinalp Merih,Ismet Ugursal V,Fung AS.Modeling of the space and domestic hot-water heating energy-consumption in the residential sector using neural networks.Appl Energy ,2004,79(02):159-78.

建筑测量论文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一、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沉降观测技术。

2、人员素质的要求

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3、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整个观测达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4、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二、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沉降观测技术。,沉降观测技术。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沉降观测技术。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好处,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沉降观测技术。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沉降观测技术。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建筑测量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变形测量;精度;比较;分析

建筑测量主要指通过对建筑产品沉降量去展开观测、研究,以及加以分析,然后以辅助的监测手段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评价,最终确立出建筑产品的运营轨迹,采取可行性测量精度控制举措,保障基本沉降量处于可控范畴内,从而起到保障建筑工程基本营运功能的效用。因此,对于保障建建筑变形观测质量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测量、观测,从而才能降低变形测量作业的困难程度,同时也能使行业标准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下文中《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简称《变形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简称《测量规范》)更加趋于完善态势发展。因此,本文结合了建筑变形测量行业规范的精度等级比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的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等内容,旨在保障建筑变形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保障工程质量。

1 建筑变形测量行业标准精度等级比较

总的来说,《测量规范》与《变形规范》都是建筑变形测量观测作业的操作标准规范,两者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即两者都是建筑“变形测量”的基本操作标准,在技术条文内容上有着相同和异同之处,同时在具体要求方面也有着一定差异,从而会导致变形测量观测在实践过程中有着一定困难。

1.1 精度等级比较

本文通过《变形规范》与《测量规范》的精度等级表格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用范畴等指标的差异,具体如下两图表一与表二所示。

表二中变形测量等中的一等工程主要适用范畴指变形敏感程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如工程建筑,价值较高的考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二等工程多半指高层建筑或古建筑以及建筑场地滑坡监测等;三等工程一般指工业建筑、高耸结构的建筑、滑坡监测等;四等建筑则是观测要求相对最低的一类建筑物。

1.2 比较分析

在《变形规范》中的精度比较所采用的是以级数为单位的比较,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他们分别代表精度最高级别即为特级,并由上至下精度要求逐渐降低。其中,特级借鉴的是前苏联的变形测量观测行业标准而制定的;等级精度档次的提法则是根据德国的测量观测行业标准而制定的;等级精度则是结合我国实际课业情况与其他等级指标而综合制确立的,其中包括沉降标准等。另外,除特级与一级之外的二、三等级,一般的变形观测精度指标都是依据常规器材、仪器就能获取,而变形观测难度也相对较低。

《变形规范》相比《测量规范》而言,一个是采用“级”,一个是采用“等”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变形观测体系中的沉降观测水准与国家市政工程等测量指标等有所不同,而采用这种不同的名称单位去划分,则利于各自测量指标体系的体系保持完整性与不重复性。也就是说,《变形规范》中的“级”主要体现的是测量精度层次或者说是档次,而并不具备《测量规范》中的“测量精度控制”功能。即前者主要适用精度测量范畴较小的工程项目,一般能够满足各类工程变形测量观测需求,在布线设计、视线距离要求、观测线路数目、以及精度评价等方面都和后者的大面积化的指标测量水平相异。

另外,在《变形规范》中,主要以观测点站的“高差中误差”与“坐标中误差”作为精度划分或精度控制等级行业标准。而《测量规范》中主要强调的是“变形点”与“相邻点”的高程误差,即以这两种参考衡量指标作为等级标准,而具体衡量的则是相对沉降量。

2 变形测量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可以说,变形测量的行业标准主要以《变形规范》与《测量规范》为主,两者之所以有着细微、明显的差异或异同,均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各种测量指标的特性,使之更利于数据测量分析以及工程安全检查等,从而才能够确保工程达到质量控制需求,满足安全营运要求。

2.1 结合实际确立方案

实地考察阶段,我们可结合建筑产品的实际情况,即建筑变形所体现或暴露出的种种迹象或特征,去对建筑变形做出实践论证。如,可以根据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墙体、结构裂缝等去客观分析出具体沉降部位在何处。再如,通过以往种种理论与时间证明,像八字形裂缝的产生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是建筑物中间部位出现下沉;倒八形裂缝出现则是建筑结构两边方向出现下沉现象;中间、部位的贯穿各楼层墙体的倾向裂缝则其开口方向即为下沉部位。一般指向建筑物的一头。变形测量记录的沉降数据、裂缝情况、倾斜矢量等都会印证实地情况的客观反映。根据已经实地印证了的客观反映,建筑结构师就可做出决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或进行基础加固处理, 或基础与上部建筑全面处理等。

2.2 举例应用

以一个独立小区建筑作为基本实例。该建筑物投产运营后的两年内发生了中西方向的裂缝,并且蔓延发展的速度较快,且裂缝发展势头呈现斜向走向,即中西方向存在裂缝,东西无裂缝。而通过建筑变形测量沉降可知:该建筑物西部在两年内的内部发生沉降量是处在35mm―70mm之间。东半部未出现沉降。而由此判断,该建筑物变形现象发生非常显著。并且,通过整合的地质资料与技术条文、以及对施工图相关文件分析可知,该建筑物西部结构是处在古河床地带中,并且西半部的路基土质地相对较为软弱,且基础工程运用的是灌注桩,所以集种种因素到一起,导致工程在营运两年不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不均匀沉降,致使裂缝多集中在结构中间贯穿一带。为此,根据实地情况的客观反映得出,建筑物西部持力层承载力不足,应立即进行基础局部加固。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描固连接托梁加固基础法”进行局部加固。建筑物西半部的沉降才收敛稳定下来,自此基础结构稳定,上部建筑维修完毕。

3 结语:

总之,通过建筑变形测量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比较以及实例应用,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规范有着相同与异同之处,却又各成体系。但不论怎样,在建筑测量观测作业中,只要结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做好基础沉降预防措施,势必会提高建筑整体质量,保障建筑产品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邹自力, 盛常礼. 沉降监测基准网与监测网精度探讨[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 2009,(01)

[2]孙彩敏.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教学分析与设想[J]. 地矿测绘 , 2008,(01) .

[3]王黎黎,杨志藻. 建筑施工测量必要精度的探讨[J]. 工程勘察 , 2010,(02) .

建筑测量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检测主要是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使得建筑物的质量得到控制,从而约束施工单位的行为,促使其建造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不仅要检测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尺寸,还要对建筑所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建筑物本身进行检测,包括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因此,质量检测的水平越高,就越能发挥出检测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就越有帮助。所以,作为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发挥质量检测的作用,将检测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促进建筑环节的整体能力提升。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当前,评价一座建筑的好坏,主要是通过质量检测的手段,质量检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无论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方,还是建筑工程的委托方,都希望得到一座质量可靠、检测达标的建筑,除了要保证施工环节不出现问题之外,还得寄希望于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可靠,所以,仅仅提高施工质量并不能保证建筑工程是合格的。如果检测环节存在问题,就不会发现质量问题的根源,无法确定谁应当负责,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一般来讲,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可以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在实际情况中,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并不能每时每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一些小的失误或者问题就会潜伏在建筑工程中,所以,即使是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也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是合格的,因此,只能通过质量检测来保证建筑质量,在检测完毕之后,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工程质量的特征值,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提供参考,强化对施工质量的控制,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第二,它能够提供详细的工程数据,一般检验工程质量的好坏是通过数据参数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就是把建筑工程的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比对,这种方式非常直观、便捷,执行起来相对容易,所以,通过质量检测获得工程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质量检测的必要流程。第三,它能够检测设备器械、原材料等数据,设备器械和原材料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好的设备和原材料能为建筑工程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能够明确设备器械、原材料的质量,如果质量不好,就不能使用,以此来提高设备器械和原材料的质量,避免因这些质量问题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第四,它可以为施工单位挽回损失,当质量检测的结果显示不合格时,施工单位可以立即停止施工,将不合格的地方拆除,然后进行重建,避免了所有工程都完工后才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为施工单位及时的挽回损失[1]。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的选购往往都是由固定的人员承担,管理方缺少监管,采购人员会根据个人关系进行采购,在质量方面难以保证;还有就是建筑施工队伍的选择较为随意,一些没有建筑资质的施工队伍也会充斥在建筑行业中,他们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还包括质量检测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建筑施工方一味追求建筑工期,对建筑质量缺乏监管,而且不重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会选择纵容,这种问题积攒得多了,就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短期内可能不会暴露出来,但是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环节

1、加强高层领导管理,强化整体认识

建筑工程的领导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的素质决定了整个建筑队伍的素质,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的领导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熟悉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对工程质量严格要求,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不定期的检查质量检测数据,发现数据存在问题,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环节,就会给员工一种警示,工程质量必须做好,员工在工作中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执行领导的决策时也会更加坚决和用心,员工的整体认识就会得到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加强高层领导的领导能力,强化员工的整体认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2]。

2、加强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检测环节

施工单位自身进行质量检测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这种检测方式比聘请外部人员检测更加实用,而且也会给工程节省很大的成本,因此,各个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自身的质量检测环节。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建立一整套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中的设备器械、原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等进行有效地监管,加强对工程的全方位控制。另一方面,对定期培训自身的质量检测队伍,确保他们的检测技能科学、实用,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因为,他们是检测环节的关键,是检测任务的最终执行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测队伍,是所有施工单位应当做到的[3]。

3、加强各部门与质量检测部门的协调沟通

由于质量检测部门能够为建筑环节提供反馈,对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非常有帮助,同时,还能避免工程出现重大的损失,所以,建筑环节的各个部门应当及时的与质量检测部门进行沟通,通过质量检测的反馈作用,发现自身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及时作出整改,要充分认识到质量检测部门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它能帮助所有的建筑部门。为此,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与质量检测部门协同配合的重要性,对于出现的质量检测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同时,各施工单位还要对质量检测工作进行创新,创造出更加实用质量检测模式,进一步提高质量检测的水平。

总 结

质量检测是建筑过程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大踏步前进的关键时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是对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各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辉冲.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中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剖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2]唐海林.青岛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研究 [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库,2011(17).

[3]孙跃维.宁波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机制改善研究 [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库,2010(17).

建筑测量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实际应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且人员缺乏

有很多的建设单位所设置的测量人员都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来兼职的,比如施工员、实验员等等。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测量知识培训,不具备测量所需要专业素养,甚至有些人对于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功能都不是很了解,完全的达不到专业测量人员的要求,测量工作的质量也令人堪忧。另外,测量人员相对紧缺,专业的测量人才较少,存在企业想招聘专业人员而招聘不到,甚至重金聘请也较难寻觅。

2、测量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

现在很多的建设公司所拥有的设备数量有限,大部分都是只有测量所需要的部分设备,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测量所需的设备,在测量时都是通过租赁或者其他手段临时使用,如果发现测量中有小的问题或者数据出入,就要再寻找设备进行测量,严重影响工程测量的进度与效率。很多建设单位的测量设备较为陈旧,测量仪器自身的测量精度及准确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

3、测量仪器操作与保养不当

建设工程测量中所使用的设备大部分都是相对精密的设备,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不具备充足的设备操作知识,不能非常准确的依据设备的使用方法及要求进行测量,就会使得设备的精密度收到影响,测量数据也不太准确。还有,在仪器使用完以后,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存放保护,以防止其收到破坏,同时还要进行仪器的日常保养,确保仪器的精密度不受影响。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仪器的保养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二、工程测量技术分类

测量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是测量平差理论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测量平差理论中应用最多的技术是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通过平差、线波及相关推算,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建立建筑测量平差模型,根据所建立模型推算所得出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实现测量误差最小化的目的。测量平差理论的核心技术是误差的最小化计算,计算内容包括:平差函数模型误差估计、随机模型误差鉴别和诊断等。基于测量平差模型的误差会对模型的整体估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平差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更大。所以,对于测量平差理论的测量模型,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测量环境相统一的控制函数,进而对测量过程中具体的参数误差估计及检验建筑网参考点的稳定性,最终对建筑自由网平差的发展规律做出模拟,为以后的建筑测量在监测变形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代建筑领域,对于建筑测量中的观测值有关专家提出了抗差估计等平差方法,但该种方法同最小二乘法的无偏估计相比,存在有偏估计,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测量和误差估计的科学性。

工程控制网理论,根据工程测量的平差分类,工程控制网理论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模拟法和解析法。其中,模拟法是利用相关软件的功能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将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输入到特点的软件中,通过模拟来客观真实地对误差的精度进行测量检验,有效提高工程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准度。解析法是根据数学学科的数据处理知识,优化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求解。通常而言,在运用该方法时都是将控制网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或者是约束条件,然后根据可靠性网络监测所得数据来控制数据的灵敏度。在整个工程测量中运用该方法首先是将施工控制和安装控制网作为优化设计的总目标,借助GPS定位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然后用解析法编写程序软件,最后通过程序软件操作实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目前,多数的建筑工程都采用解析法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运用两种方法对工程进行测量比采用一种方法工程测量数据的精准度更高。

三、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测量前应首先对测量的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选用符合场地测量要求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认真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熟悉,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工程基础测量

2.1垫层测量

在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垫层浇筑施工后要根据工程测量任务进行工程测量。垫层测量时要认真检查垫层龙门板的轴线、钉等标记,采用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各项测量工作。例如采用经纬仪或者拉线挂垂球进行轴线到垫层面的测量工作,测量完成后需打墨线确定中心线位置及边线位置。

2.2基础墙标高的测量

对建筑基础墙标高进行测量主要是对基础墙中心线到垫层面的平行度和垂直度的测量。基础墙标高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是水准仪,通过水准仪测量数据参数来确定建筑基础墙同其他建筑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而实现对基础墙高度方向的控制。在建筑基础墙施工时应随时检查墙角垫层面高度,高度符合工程施工图纸要求后才能进行基础墙砌筑。

3、墙体测量

3.1墙体定位

待基础墙砌筑到一定高度时,应对基础墙轴线和垂直度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和方法是经纬仪或者拉线。测量建筑首层强中线和边线到防潮层的相关数据。并用墨线标记,保证外墙轴线交角为九十度。

3.2墙标高的测量

建筑墙体在砌筑高度方面应符合工程图纸设计标高,即建筑物每层的墙体高度都控制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建筑墙体标高的测量一般采用皮尺进行标高测量;但如果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模型模拟误差及强度测量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三、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力度

首先要转变建筑工程企业领导层的观念,使其明白先进技术设备的投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从思想源头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投入。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控制,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测量质量;要明确监理部门的职权,使其工作分配到位,从而尽量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建筑工程建设的监理管理中,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管理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以及测量成果,这样才能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加强测量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当今技术盛行的情况下,人才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则需要培养。因此,为了加强测量人员的素培养,培育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以人文本”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平时可以教导测量人员自身通过学习或参加一些讲座来提供自身的业务素质;企业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先进技术知识讲座,使其测量人员能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先进技术下的测量方法和技能。

3、加大对测量人员测量技术的培训力度

测量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工作的态度及能力,而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能问题。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加大对测量人员的先进技术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为此,企业可以请国内外相关专家为测量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宣讲,或采用知识竞答方式培训测量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确保测量人员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及使用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也为国内建筑工程测量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应该在应用这些建筑测量技术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妥善处理,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海南.关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4,01:148.

[2]唐群.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4,Z1:67-68.

建筑测量论文篇10

关键词:城市建筑基础设施材料;质量检测方法技术;钢筋墙面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93

从实践情况分析,国内建筑基础设施行业对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经验不足,技术与西方国家比较相对落后,但是在学习和批判性借鉴国际通用检测要求和检查手段之后,国内建筑行业终于制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材料检测管理方式。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筑行业领域需要继续加强对建设基础设施材料的质量检测,建立起质量检测管理秩序。

1 国内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首先,国内城市建筑基础设施行业已经有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进程,积累了很多实践检测工作经验和技术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赶超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标准。但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管理中的缺陷是检测技术手段与国内建筑市场日益变化之间的差距,而且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结构继续优化调整,配合国家部门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制度共同进行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管理。

其次,国内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单位在工作中不能保持独立性,常常受制于其他上级单位的干涉和控制。详细说明,很多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单位没有从行政体制中完全脱离,没有实现从行政单位到法人公司企业的制度转型,在经济上、人事管理上受制于原归属行政单位的决定,无法根据建筑市场的变化需求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无法根据经营发展策略和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行政组织管理体系。

最后,部分检测单位不是事业单位而属于私营性质,其资质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常常可能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收益而降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标准、化简或者省略质量检测的必要程序,为建筑项目工程质量隐患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建筑材料质量风险,甚至存在不合法竞争行为和质量检测结果、质量检测过程中的造假或者其他违法行为。

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要点分析

在建筑设施基础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检测顺序、检测环节的要求,不能放松材料质量检测的标准和要求,不能随意、擅自省略其中任一检测过程和检测环节,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实施报告中,应当详细写明进行质量检测所使用的样品数目、样品选取的位置和方式,样品检测的方法与检测结论。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应当按照检测程序、检测标准和制度规范的要求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以上程序是否被正确遵守和按顺序进行,直接关系到材料质量检测结构的准确性。只有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质量检测人员对质量检测规范性的认识,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对检测材料样品的选择应当满足代表性特征。只有检测对象符合整批建筑材料的一般性特征,检测对象的成分构成和性质、特征符合并代表该批次建筑材料的总体情况,才能保证质量检测结论的准确性。选择被检测样品需要数量适当、样品位置选择准确,并使用正确的样品检测方法,检测样品的数量不可以过分增加或者过分减少从而影响检测结论或者造成检测单位财务经费的浪费。

3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1)钢筋材料质量检测。钢筋检测各地的规定稍有不同,一般都是拉仲试验和弯曲试验,有些地方(例如上海市)增加了重量的检测。进口钢材必须做钢材化学分析试验。检查规格尺寸时要用精细的仪器量直径,可以用普通的测量工具量长度,并称其重量,全部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要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生锈的钢筋一率不准用,哪怕是经过防锈处理的。对钢筋做拉仲、冷弯试验时,每一根钢筋都做,试验过程全程监控。

(2)墙面材料质量检测。砖和砌块属于墙面材料。从生产方式以及主要原料外形特征上可把砖和砌块分为蒸压灰砂砖、烧结多孔砖等。在检测蒸压灰砂砖时不得少于2万块作为一批,最好是以每10万块作为一批。从其尺寸大小及偏差,外观颜色、形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方面按随机抽样法抽取15块进行检测。烧结多孔砖以每5万块砖从它的尺寸大小以及偏差,外观质量,抗压强度和抗折能力进行检测。

(3)精度和误差处理。对建设基础设施材料的检测结论与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检测方式和检测仪器、外部环境因素都有一定联系,需要以清晰、确定的规定单位实施质量测试,通常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以下几种检测误差:一是平行检测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在使用相同的检测设备和相同检测方法的时候,却得到有差异的检测结论,说明被检测建筑材料存在不均衡差异。二是检测同组材料中的误差。由于检测技术人员个人技术原因、或者在操作中的技巧运用,导致对一组属性相同建筑材料在检测结论上的差异和不同,在该种情况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选择合理的检测结论作为最终结论。三是重复性误差或者比较性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当质量检测人员在对相同的检测样品、使用相同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仍然得出有误差的检测结论,应当对这种检测结论进行综合考虑并允许其中有误差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城市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基础设施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进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和单位应当不断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使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与手段,进行质量检测工作的技术科研开发,提高技术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保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在管理体制上的独立性,避免让不合理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建设项目工程施工中,为国内建设工程质量的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沛花.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0).

[2]张福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研究[J].建筑经济,2015(06).

[3]孙学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