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8 10:0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1

关键词:单独收费 卫生材料 申报 管理

一、实行医院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制度的背景

2004年10月11日,甘肃省物价局、卫生厅下发了《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甘价费[2004]231号)。该方案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其目标是整顿医疗服务价格秩序,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关系,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负担,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基于这一目标,省物价局、卫生厅在确定了医疗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说明、基准价的同时,确定了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目录。

二、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范围

根据《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甘价费[2004]231号)文件规定,“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是指用于对患者诊疗过程中必须使用而又事先无法确定其数量、规格、型号且价值较高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其具体范围是《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附件三《甘肃省省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中“除外内容”所限定的范围。”在临床实践中,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可能达成百上千种之多,例编码为3315的肌肉骨骼系统手术,其除外内容为内、外固定材料。一所三级医院所经常使用的内、外固定材料的品种一般有几十种,加上规格、型号和生产厂家的不同,其价格就有可能达到上千种。所以在申报时必须认真细致,物价管理人员还要和药械科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源头上控制住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工作。并严格区分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和非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尽可能使申报工作做到不重不漏。

三、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程序

(一)确定范围

范围的正确是做好申报工作的前提。申报内容要严格控制在《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附件三《甘肃省省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中“除外内容”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二)严格执行医疗用品招标制度

为确保卫生材料的质量、价格符合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医疗用品招标制度,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医院,保证医疗安全;增强价格透明,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落到实处。

(三)整理、归集齐全,按程序申报

先由物价管理员会同药械部门相关人员整理、归集需申报的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计价单位、单价、生产厂家等基本内容后,由物价管理员拟文造表,经主管院长签发,报物价局、卫生局申请备案。物价局、卫生局批复同意备案后方可作为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

四、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日常管理的难点和解决办法

(一)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

根据甘价费[2004]299号文件精神,“以后当其价格变动时,医疗机构或商家(商)必须事先到同级价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但因其品种、规格型号繁多,价格波动较大,给申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对申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物价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眼勤手勤,随时掌握其价格变化,尽可能使申报工作做到不重不漏。

(二)随着临床诊疗水平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的品种变化

随着临床诊疗水平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同时,必然会淘汰一些卫生材料,这就要求物价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医疗市场行情和信息,科学评估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开拓能力,给药械部门采购人员提供科学的预测数据,使医院的经济免遭损失。

(三)日常收费管理

医疗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医疗补偿机制不竟合理,政府投入又严重不足,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致使许多医院自定标准、自立项目、重复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医疗体制改革成困扰国家的一大难题。本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根本解决这一难题。为保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随时检查医院的收费行为,尤其是临床科室给患者记账时,对单独收费的一次性材料是否进行了单独收费,或者对包含在项目内涵内的卫生材料是否又进行了单独收费。

总之,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因素,只有认识深刻,操作规范,执行严格,才能保证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2

一、医疗救助对象

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人员,第一类为本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简称城市低保),第二类为患重大疾病的本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低收入家庭是指月人均收入在本市城市低保标准以上到低保标准120%之间的家庭。

二、救助方式及范围

(一)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以下简称救助)采取降低医疗收费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两种方式。

(二)重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透、腹透治疗的;

2、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3、中晚期慢性重症肝炎及并发症;

4、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的其他重大疾病。

(三)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包括门诊期间的费用(尿毒症门诊透析、癌症门诊放化疗除外)。

(四)下列情况不属于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

1、不能提供有效收据或有效原始证明的;

2、器官移植的费用;

3、跨年度累计的医疗费用;

4、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范围的费用;

5、交通肇事、打架斗殴、酗酒和赌博等引发致伤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救助标准

(一)本市城市低保人员降低医疗收费标准的项目为CT、核磁共振检查费减收2O%,普通住院床位费减收50%。

(二)本市城市低保人员,患重大疾病住院期间,参照医保管理办法,当年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范围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的,可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救助标准为:

1、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给予当年发生医疗费个人实际负担部分50%的救助,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额不超过600O元;

2、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给予当年发生医疗费个人实际负担部分30%的救助,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额不超过600O元。

(三)本市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住院期间,参照医保管理办法,当年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范围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的,可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救助标准为:

1、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给予当年发生医疗费个人实际负担部分40%的救助,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额不超过500O元;

2、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给予当年发生医疗费个人实际负担部分30%的救助,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额不超过500O元。

四、定点医院的管理

(一)申请降低医疗收费的人员应在各区(市)指定的医院就诊。其中市南区为市南区人民医院,市北区为市北区医院,四方区为四方区医院,李沧区为李沧区医院。

(二)因首诊医院条件限制需转院治疗的,应办理转诊手续。由首诊医院填写《青岛市城市低保人员重大疾病转诊审批表》,报区(市)民政局审批同意。

(三)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应在本市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定点医院就诊。

(四)各定点医院对医疗救助对象的治疗应按基本医疗保险的“三个目录”进行管理,并使用目录内价格较低的药品及诊疗项目。出院时应提供符合“三个目录”管理要求的费用明细清单。对救助对象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要比照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患者进行管理,结算时出具费用明细清单。

五、申请和审批程序

(一)低收入家庭认定程序

1、低收入家庭应如实提供家庭成员户口、收入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社区居委会进行登记,由社区居委会入户调查核实、公示后,报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民政局认定;

2、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可与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程序同步进行。

(二)要求降低医疗收费程序

城市低保人员在去指定医院就诊前,应到批准城市低保待遇的区(市)民政局办理城市低保身份证明。医院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青岛市城市低保人员证明信》对城市低保人员予以降低医疗收费待遇。

(三)办理大病门诊证程序

救助对象患尿毒症需门诊透析,或患癌症需门诊放化疗的必须办理大病门诊证。

非医保救助对象办理大病门诊证时,必须提供出院记录、诊断报告等有关证明材料,直接向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确认后,报区民政局,委托医疗保险机构办理。

(四)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程序

1、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家庭在住院治疗前,应书面向户口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社区居委会发给《城市低保或低收入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登记表》,报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民政局审批;

2、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家庭在每季度末,由户主凭《城市低保或低收入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登记表》,向认可住院治疗的社区居委会出具相关材料,填写《青岛市城市低保或低收入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和《青岛市城市低保或低收入人员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审核表》;

3、社区居委会在接到申请人全部材料后,派人进行调查核实,经张榜公示后,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4、街道办事处提出审核意见,报区(市)民政局;

5、市内四区民政局每季度将申请人的全部材料备齐后,填《青岛市城市低保或低收入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材料复核表》,报青岛市医保中心复核,其他区(市)报当地医保中心复核;

6、区(市)民政局根据医保中心复核意见,确定最后审批意见;

7、未成立社区居委会的新建居民区,可直接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医疗救助申请,由街道办事处直接进行调查核实和公示程序。

8、各街道办事处每季度公布本辖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情况,实行救助对象、救助情况、救助金额三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暂不受理情况

为便于城市低保对象就近看病和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人户分离的城市低保对象应将户口迁入定居地,并及时办理低保对象迁移手续。对无正当理由不办理户口迁移的,暂不受理其医疗救助。

七、有关证明的认定

(一)申请认定低收入家庭的,其证明材料内容与申请城市低保的材料要求相同。

(二)要求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城市困难居民申报的医疗救助费用,是其本人在当年内(1月1日一当年12月31日)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有关规定的累计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出院记录、有效发票、收费明细清单;急诊的还需提供急诊病历、处方、化验检查报告等。

2、所在单位出具的是否报销、补助医疗费用的证明材料;

3、有关部门及社会救助、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证明材料;

4、慈善机构的医疗救助证明材料。

(四)审核发放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费用时,应除去下列费用:

l、一般门诊发生的费用;

2、所在单位为其报销和补助的医疗费用;

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和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4、不属于医保规定的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的费用;

5、慈善部门和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八、资金管理与监督

(一)市、区(市)民政局在规定的时间内提报下一年度本级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预算,报同级财政局审核后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按上年实际发生的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经费,市内四区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安排当年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区级负担。2004年由市民政、财政部门根据各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情况核定各区补助定额。各区依据定额按1:1比例安排配套资金,不足部分由区负担。

(二)本市城市低保人员降低医疗收费的费用,市内四区由区以及医保定点医院先行挂帐。各医院于7月10日和第二年的1月10日前将降低收费材料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审核后于7月15日和第二年的1月15日前报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根据审核后的经费拨付区财政局。各区财政局及时将市级及区级配套的降低医疗收费资金拨付各区民政局。各医院持区民政局审批的降低医疗收费证明到区民政局报销。

(三)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费用,市内四区由各区民政局于7月15日和第二年的1月15日前审核汇总后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对区民政局申报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材料进行审核,报市财政局审定后,拨付区财政局。各区财政局及时将市级及区级配套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各区民政局,区民政局拨付各街道办事处。各街道办事处根据审批后的救助人数和救助资金发放救助资金。

(四)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慈善机构等组织和个人对青岛市和区市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提供的资助,纳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统筹安排。

(五)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费管理,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础档案,严格按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执行,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克扣、拖延或挪用。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将定期对资金使用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其他各区(市)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

九、组织管理

(一)成立困难居民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成员由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卫生局组成,负责全市和医疗救助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青岛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

(二)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和卫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救助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的管理和救助资金的发放、使用等;财政部门负责救助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卫生部门负责协调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医疗费用的审核工作和参保困难职工给予优惠政策,降低大病、重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本办法各项规定、有关法规和医疗常规,如在诊断、治疗、处方等医疗环节有拒绝、推诿、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者,卫生部门予以严肃处理,违法者将移送有关部门。

(四)享受降低医疗收费和领取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除对已享受降低医疗收费和领取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如数追回外,并在所在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备案,两年内不再进行降低医疗收费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五)困难居民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会议,研究和处理医疗救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十、与其他政策的衔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的通知》(青政发[2O02]57号)第四类救助对象,在得到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后,当年不再批准临时困难救助。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3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和正在实施的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执行情况,我委决定在*~*年期间,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西部、新材料、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城市节水和海水利用、汽车电子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有关专项的实施原则、总体目标等,仍按照我委于*年~*年分别的有关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或通知)执行,有关重点和申报要求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近期实施重点内容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重点是围绕选育具有明显增产和改善品质的农、林、牧、渔良种快繁技术,以及畜禽疫病诊断与疫苗、生物制剂的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生物高技术产业化及结构调整专项

生物高技术产业化重点一是重要的化学合成新药、基因工程药物和现代中药;二是具有介入治疗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特征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三是支持应用发酵工艺、酶工程等生物技术,使生化工业生产过程减少污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纯度)的工业微生物(利用发酵工艺实现绿色生产过程)产业化。

生物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优化我国生物产业结构,促进生物产业技术升级,为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支持重点一是充分体现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产业规模的重大项目;二是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并参与国际竞争,开发国际市场,产品具有出口潜力的重大项目;三是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

(三)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重点是围绕铝合金预拉伸板、钛及钛合金板材、高温合金、复合材料四类对国防建设、重大工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宗材料开展产业化,解决当前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领域大型结构件制造关键材料的短缺问题,在未来3~5年内,努力促使我国上述四大类材料的产品质量与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使我国中高厚度铝合金预拉伸板实现年产万吨规模化生产、高质量钛合金板材实现5000吨规模化生产,促使高性能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和部件实现年产百吨级产业化、高性能碳纤维实现百吨级产业化。

(四)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重点是围绕新型放射性诊断、治疗装置与药物,新型辐照加速器等辐照装置、同位素及其应用开展产业化,促进核技术在医疗、卫生、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五)城市节水和海水利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重点是开展海水直接利用、工业水循环利用高技术和装备产业化。主要包括海水循环冷却等先进技术及其专用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的工程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新型节水技术及废水资源化技术产业化,以期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六)西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重点主要包括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转化、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转化及其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产业等。在专项组织实施中,要突出生物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与资源优势的结合,提升西部工业的技术水平,促进西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资源的转化增值和优势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

(七)汽车电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重点是突破汽车电子关键技术和推进关键产品的产业化,主要包括汽车设计、制造、实验的CAD/CAM/CAE软件;车载系统:包括车载信息系统、车载网络系统、车载智能多媒体系统等;汽车电子基础器件: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核心芯片等。

二、专项进度安排和相关要求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4

第二条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行政府资助、社会捐助与个人负担相结合,坚持以个人负担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资助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由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管委会负责。

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日常管理和审批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申请对象的审查,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

村(居)委会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办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申请的接收、调查核实、张榜公布等工作。

第四条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财政部门做好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安排适当的医疗救助工作经费。

卫生部门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审计部门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有关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核实。

第五条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为本区农业常住户口的下列人员:

(一)持有民政部门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

(二)持有民政部门发给《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农村特困户;

(三)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不含医疗费实报实销的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

第六条救助对象患下列重大疾病之一的住院医疗,可申请救助:

(一)急性脑中风;

(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三)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重度精神分裂症;

(五)重度大面积烧伤;

(六)经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管委会确定并经区民政局认可的其它重大疾病。

第七条对患有属于重大疾病的救助对象,实行分类救助。

(一)五保户当年大病住院治疗个人负担费用超过500元时,超过的部分可按60%予以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二)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当年大病住院治疗个人负担费用超过2000元时,超过部分可按40%予以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第八条审核确定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患者本人或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三)参加各种商业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四)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五)不在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发生的费用;

第九条申请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的对象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三)《农村五保供养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优抚证》,申请对象是残疾的还应提供《残疾证》;

(四)填写《申请救助审批表》;

(五)指定医疗机构诊断病历、医疗收费收据、处方,必要的病史材料;

(六)需要出具的其它有关证明和材料。

医疗救助对象应在治疗期间或医疗终结后3个月内提出救助申请,医疗终结或出院3个月后未提出救助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受理。

第十条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行按季审批。审批程序为:

(一)村(居)委会及时开展入户调查,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并在村(居)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根据需要,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进行第二榜公示,并将公示无异议的对象上报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村(居)民委会告知申请人。

(三)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有关材料及时进行复查审核,核定其应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说明理由书面通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申请救助人。

第十一条医疗救助金由民政部门发放,救助对象于每季度次月1日到10日直接到民政部门领取。对边远乡镇领取不便的,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代领的,但必须出具代领手续,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户。

第十二条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指定的县级医院为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院。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院由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卫生部门联合授牌,并向社会公布。

救助对象持相关证件(五保供养证、特困救助证、优抚证等)到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疗就诊时,免收普通挂号费,大型检查费、普通住院床位费、手术费等费用按30%予以减免,规定范围内药品费用按正常销售价20%优惠后收取。

第十三条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要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

(一)上级财政拨入的农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二)区和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的农村医疗救助资金;

(三)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

(四)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五)按规定可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其它资金。

第十四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具体财务管理办法由区财政部门和区民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民政部门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台帐和个人档案,加强规范化管理。采取适当方式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投诉并负责办理。

第十六条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院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按照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财政部门要按照民政部门报送的用款计划,按季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划拨到民政部门,保证医疗救助按时足额发放。或由民政部门先垫支,按季与财政部门结算。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5

我院儿科是以女性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科室,全科56名医护人员中女性有51人,科室主任、副主任均为女性,大多数同志还身兼二职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然而,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并没有折损她们的风采,多年来,她们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女性特有的善良细心让一个个患儿绽放笑容,市一儿科在她们的精心打造下成为杭城百姓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走进市一医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区,映入眼帘的永远是一片拥挤和十佳柜员先进材料喧闹。市一儿科一直处于病人量多而医师相对不足的状态,医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年365天有300个上、下午都起码拖班半小时,疾病高发期甚至要连班,匆忙扒几口冷饭接着上下一班是儿科门诊医师常有的事情。一名儿科医师每天平均要诊治70多名门诊患儿,秋冬季疾病高峰时甚至需为90多名患儿服务。xxxx年儿科全年门诊人次达257215人。

为了更好满足患者需要,儿科门急诊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医师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和双休日休息时间加班开设夜间业余门诊、夜间专家业余门诊和日间专家业余门诊,以满足白天无暇就诊的家长和小病人需要。实行错时上班,根据不同时期患儿就诊高峰时间不同,医生随时调整上班时间,冬天增加中午上班医生人数,夏天三八妇女节红旗集体先进事迹材料早晨提前上班。科室还自己编制《市一儿科就诊指南》,指南中包括就诊须知、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介绍、儿科常见疾病家庭护理等,既方便患者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又适时进行了医学常识的宣教。

市一儿科的医务人员深知,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建立在优良的服务、高超的医疗水平基础之上,为此,全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为规范儿科各级医师职责和规范,科室制定了《市一儿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确保住院病人诊疗规范,杜绝不合理检查和用药。同时加强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儿科制度执行得分率始终名列全院前茅。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率,在床位紧张情况下,科室内挖潜力,尽可能让非感染疾病患儿、恢复期患儿和感染疾病患儿分开居住。每遇有病人因工会积极分子主要先进事迹不解而投诉时,科室主任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总是从科室自身找原因,并以此为鉴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多年来,儿科投诉率在全院一直处于很低水平。

加强医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改善医患关系。为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每逢节假日儿科走廊都会悬挂各种饰物,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并为每一位患儿准备小蛋糕和小礼品一份。六一儿童节还开展了猜谜得奖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开开心心接受治疗。

在医院网页上,科室及时宣传开展的新工作,及时更改儿科网页内容,以便市民充分了解儿科医疗状况;在院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宣传儿科常识;无论是儿科门诊还是病房,墙面都张贴着儿科开展新医疗项目和基础常识的资料。2006年起儿科还成立了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和培训班,讲授哮喘防治常识和进展;开设儿童生长发育家长培训讲座针对儿科特点,护理人员还制定了《儿科陪客须知》、《儿科健康宣教规范》、《儿科健康宣教手册》等。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尽管人员紧张,儿科仍坚持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推荐材料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和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室业务学习也从不中断。儿科还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医师申报硕士学习,专科毕业护士申报本科学习。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搞好科研和教学。2006年以来,儿科新增小儿呼吸专科、小儿内分泌、儿童保健等特色门诊,并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左右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技术、小儿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技术、儿童智力和行为评定技术、儿童肺功能检测、儿童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等新技术项目。xxxx年儿科又增设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使临床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儿科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心的集体,科内任何一位同志都能感受到集体关爱的温暖。科室有一位30多岁女医师因颅内出血偏瘫3年,然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能得到一笔充满爱心的捐助款,捐款虽不多但代表了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滚烫的心。此外,团结互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的内心,帮助兄弟科室完成小儿静脉留置、静脉采血,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儿童相关疾病诊治,一直是儿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6

20xx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与备案管理,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外诊断试剂,是指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在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等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仪器、器具、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按照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拟上市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

体外诊断试剂备案是备案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

第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办理。

第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人、备案人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产品负法律责任。

第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相关信息。申请人可以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公众可以查阅审批结果。

第九条 国家鼓励体外诊断试剂的研究与创新,对创新体外诊断试剂实行特别审批,促进体外诊断试剂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十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人和备案人应当建立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申请注册时,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属于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申请注册时,样品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

第十一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或者备案事务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备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研制包括: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产品生产工艺的确定,产品技术要求的拟订,产品稳定性研究,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确定,产品分析性能评估,临床评价等相关工作。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产品研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或者技术手段,但应当说明其合理性。

第十三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应当遵循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各项要求,保证研制过程规范,所有数据真实、完整和可溯源。

第十四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时,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备案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申请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应当在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已获准上市销售。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第十六条 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配合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开展相关工作。

代理人除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或者备案事宜外,还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与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境外申请人或者备案人的联络;

(二)向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如实、准确传达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三)收集上市后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信息并反馈境外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同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协调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的产品召回工作,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其他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连带责任。

第三章 产品的分类与命名

第十七条 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体外诊断试剂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产品。

(一)第一类产品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二)第二类产品

除已明确为第一类、第三类的产品,其他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

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者药敏试验的试剂;

11.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者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三类产品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

8.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第十八条 第十七条所列的第二类产品如用于肿瘤的诊断、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的监测,或者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等,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如该药物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医疗用毒性药品范围的,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

第十九条 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配合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

与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按第二类产品进行注册;与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单独申请注册时,按与试剂相同的类别进行注册;多项校准品、质控品,按其中的高类别进行注册。

第二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分类目录的制定和调整。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产品注册或者办理产品备案。

直接申请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二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审批;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确定为第一类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申报资料转申请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一般可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诊断血清、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等;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如果被测物组分较多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与产品相关的适应症名称或者其他替代名称。

第一类产品和校准品、质控品,依据其预期用途进行命名。

第四章 产品技术要求和注册检验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临床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拟订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由备案人办理备案时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

在中国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应当符合经注册核准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二十三条 申请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应当进行注册检验;第三类产品应当进行连续3个生产批次样品的注册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注册检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注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行临床试验或者申请注册。

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的,备案人可以提交产品自检报告。

第二十四条 申请注册检验,申请人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注册检验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料、注册检验用样品、产品技术要求及标准品或者参考品。

境内申请人的注册检验用样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取。

第二十五条 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的产品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进行注册检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国家标准品、参考品的制备和标定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在其承检范围内进行检验,并对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意见随注册检验报告一同出具给申请人。

尚未列入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承检范围的产品,由相应的注册审批部门指定有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二十七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进行一种包装规格产品的注册检验。

第五章 临床评价

第二十八条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进行确认的过程。

第二十九条 临床评价资料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进行临床评价所形成的文件。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估、综合文献资料等非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保证评价所用的临床样本具有可追溯性。

第三十条 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一)反应原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体外诊断试剂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申请人能够提供与已上市产品等效性评价数据的;

(二)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价能够证明该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十一条 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采用一种包装规格的样品进行临床评价。

第三十二条 第三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3家(含3家)、第二类产品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2家(含2家)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应当与临床试验机构签订临床试验合同,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制定并完善临床试验方案,免费提供临床试验用样品,并承担临床试验费用。

第三十四条 临床试验病例数应当根据临床试验目的、统计学要求,并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确定。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另行发布。

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要求减少临床试验病例数或者免做临床试验的,申请人应当在提交注册申报资料的同时,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的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技术审评机构对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全面的技术审评后予以确定,需要补充临床试验的,以补正资料的方式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五条 申请进口体外诊断试剂注册,需要提供境外的临床评价资料。申请人应当按照临床评价的要求,同时考虑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流行病学背景、不同病种的特性、不同种属人群所适用的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等因素,在中国境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评价。

第三十六条 临床试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后,应当分别出具临床试验报告。申请人或者临床试验牵头单位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完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第三十七条 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临床试验时,应当包含无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认知能力的评价。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发现临床试验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或者未执行临床试验方案的,应当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要求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并向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三十九条 参加临床试验的机构及人员,对申请人违反有关规定或者要求改变试验数据、结论的,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四十条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对临床试验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 产品注册

第四十一条 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报资料。

第四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予以受理;

(二)申报资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报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部门专用印章并注明日期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通知书。

第四十三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报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

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

需要外聘专家审评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产品技术审评时可以调阅原始研究资料,并组织对申请人进行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通知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核查,必要时参与核查。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体系核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审评机构在对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开展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机构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核查,必要时技术审评机构参与核查。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第四十五条 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应当自收到补充资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

申请人对补正资料通知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相应的技术审评机构提出书面意见,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料。

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由技术审评机构终止技术审评,提出不予注册的建议,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四十六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说明书以附件形式发给申请人。对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复审和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

第四十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事项包括许可事项和登记事项。许可事项包括产品名称、包装规格、主要组成成分、预期用途、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产品有效期、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登记事项包括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地址等。

第四十八条 对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批准该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时要求申请人在产品上市后进一步完成相关工作,并将要求载明于医疗器械注册证中。

第四十九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对拟上市销售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无法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

(二)注册申报资料虚假的;

(三)注册申报资料内容混乱、矛盾的;

(四)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与申报项目明显不符的;

(五)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以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向受理该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撤回注册申请及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

第五十一条 对于已受理的注册申请,有证据表明注册申报资料可能虚假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中止审批。经核实后,根据核实结论继续审查或者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

第五十二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不予注册决定通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审批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复审申请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和原申报资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复审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再受理申请人再次提出的复审申请。

第五十三条 申请人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不予注册的决定有异议,且已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受理其复审申请。

第五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遗失的,注册人应当立即在原发证机关指定的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自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原发证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发。

第五十五条 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后,其产品技术要求和说明书应当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一致。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对上市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跟踪,必要时及时提出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的变更申请。

第五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进行审查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五十七条 注册申请审查过程中及批准后发生专利权纠纷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注册变更

第五十八条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的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发生变化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登记事项变更;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注册人应当在相应的生产许可变更后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变更。

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以下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许可事项变更:

(一)抗原、抗体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变更的;

(二)检测条件、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变更的;

(三)注册产品技术要求中所设定的项目、指标、试验方法变更的;

(四)包装规格、适用机型变更的;

(五)产品储存条件或者产品有效期变更的;

(六)增加预期用途,如增加临床适应症、增加临床测定用样本类型的;

(七)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变更的;

(八)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变更。

第五十九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本章规定的变更申请事项,应当按照注册申请办理:

(一)产品基本反应原理改变;

(二)产品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改变,并具有新的临床诊断意义;

(三)其他影响产品性能的重大改变。

第六十条 登记事项变更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登记事项变更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六十一条 对于许可事项变更,技术审评机构应当重点针对变化部分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审评,对变化后产品是否安全、有效作出评价。

受理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章规定的时限组织技术审评。

第六十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合并使用,其有效期与该注册证相同。取得注册变更文件后,注册人应当根据变更内容自行修改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和标签。

第六十三条 许可事项变更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

第八章 延续注册

第六十四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除有本办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

(二)体外诊断试剂强制性标准已经修订或者有新的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该体外诊断试剂不能达到新要求的;

(三)对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批准注册部门在批准上市时提出要求,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载明事项的。

第六十六条 体外诊断试剂延续注册申请的受理与审批程序,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办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

第九章 产品备案

第六十七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前,应当办理产品备案。

第六十八条 办理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备案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提交备案资料。

备案资料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备案;备案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由备案人补正后备案。

对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的格式制作备案凭证,并将备案信息表中登载的信息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六十九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备案信息表中登载内容及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备案人应当提交变化情况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备案部门提出变更备案信息。备案资料符合形式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变更情况登载于变更信息中,将备案资料存档。

第七十条 已备案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调整的,备案人应当主动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取消原备案;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或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册。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七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七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进口体外诊断试剂代理人注册与备案相关工作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七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备案工作开展检查,并及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第七十五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的情形,或者注册证有效期未满但注册人主动提出注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注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十六条 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管理类别由高类别调整为低类别的,在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继续有效。如需延续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或者办理备案。

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注册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六章的规定,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管理类别调整通知中应当对完成调整的时限作出规定。

第七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直接公告撤销该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七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关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提交的试验数据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变更备案或者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登记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备案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许可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形予以处罚。

第八十三条 申请人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开展临床试验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立即停止临床试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应为单一试剂或者单一试剂盒,一个注册或者备案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包装规格。

第八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格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注册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注23456。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进口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国

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2为注册形式:

准字适用于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进字适用于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许字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体外诊断试剂;

3为首次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分类编码;

6为首次注册流水号。

延续注册的,3和6数字不变。产品管理类别调整的,应当重新编号。

第八十六条 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备案凭证编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备23号。

其中:

1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进口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国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为备案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2为备案年份;

3为备案流水号。

第八十七条 体外诊断试剂的应急审批和创新特别审批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执行。

第八十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技术机构、相关社会组织承担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有关的具体工作。

第八十九条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条 本办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体外诊断最新报告:大市场、大未来

有人形容现在医生看病都是诊断先行,可见诊断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体外诊断(IVD)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医疗器械市场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就在不久前,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对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并给予乐观预期:20xx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预测20xx年市场规模将达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7%。

体外诊断产品市场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究竟占多大分量,未来有哪些极具发展优势的细分板块呢?

体外诊断产品包括对人体样本进行收集、制备、检测的试剂、仪器及系统。目前,临床使用的体外诊断品种不下千种,根据诊断方法原理和应用的不同,体外诊断产品分为临床生化、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诊断、血液检测、细胞诊断、微生物检测、血液检测、尿检等多种类型,它们涉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诊治的全过程,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优生优育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调研机构AM Mindpower Solutions统计,20xx~20xx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5.3%左右。另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达373.26亿元,较20xx年增长了约17%。

《蓝皮书》则提到,20xx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其中前三大板块依次是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三者市场占比依次为19%、16%和13%。20xx年,临床生化、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诊断、血液检测五大细分领域依次占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19%、38%、15%、11%和4%的比重。

但是,来自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众多,大小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水平差距也较大。目前,我国仅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总数就达到1.7万个,生产企业近1000家,经营企业近9000家,使用环节仅医院就有近2.6万家。

《蓝皮书》也指出,我国大多数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仍十分有限,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规模的本土企业屈指可数。目前,我国市场上较大的体外诊断生产商主要有跨国企业罗氏诊断、雅培和西门子医学诊断,以及本土企业科华生物、迈瑞医疗和达安基因等。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分析指出,健康产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在过去几年都保持了高于GDP增速的两位数增长水平,主要原因是国民对健康服务的旺盛需求。

据该中心统计,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xx年的1.18万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超过2.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5万家,其中包括医院2.6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2.2万家。

该中心预计,20xx年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38万亿元。并且,我国健康产业不仅仅是规模

的不断做大,其竞争力也会通过更多的行业创新和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在建立简政放权的服务型政府的同时,相关行政部门不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并提升行业标准,这有利于淘汰行业内部分落后技术、产品、企业,为行业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打下伏笔。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7

为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医疗难的问题,逐步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现就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省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二)总体目标。从20*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全省部分县(市、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通过示范指导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为在2010年前建立起全省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救助标准,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尽量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问题。

2、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稳步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3、多方筹资,多种形式,量力而行。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给予适当补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给予医疗救助。实施医疗救助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二、试点内容

(一)试点县(市、区)的选择。根据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工作基础、工作积极性、财力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在26个县(市、区)开展试点。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

(二)救助基金的建立。

各地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1、各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年初根据本地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按照省、市、县(市、区)三级财政4:4:2比例负担的原则,在年初预算中合理安排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其中省财政根据试点县低保对象的5%需要救助,按人平均2000元计算,负担40%。市、县安排的资金要与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2、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每年从留归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城市医疗救助。

3、社会各界自愿捐赠及其它资金用于城市医疗救助。

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应通过张榜公布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城市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民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救助对象的确定。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救助对象具体条件由试点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确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救助对象患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救助。

(四)救助的大病种类。城市医疗救助主要实施大病医疗救助,主要包括尿毒症、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中风、重症肝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苯丙酮尿症(PKU)等重大疾病。

(五)救助标准的制订。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城市大病医疗救助病种及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标准,具体补助标准由试点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制订。

(六)救助服务的项目。

1、各试点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确定为本地区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实施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

2、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原则上参照本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制定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标准。

3、遇到疑难重症需转到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要按照当地城市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

4、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机构要规范和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到公办医疗单位就诊时,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因病到医疗单位就诊时,免收门诊诊疗费;需做CT、MRI、多普勒等大型设备检查者,按规定收费减收10%;需住院治疗者,住院半月以内床位费按规定收费标准减收10%,半月以上减收5%,需手术治疗者,按手术标准及麻醉规定收费标准各减收10%。

(2)首次需做健康体检时,免收体检费;其中女性因怀孕而进行检查时,可免产前检查费。

(七)申请、审批程序

1、个人申请。由申请人向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供居民身份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公办医院正式医疗收费收据、处方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有关证明材料以及县级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2、社区居委会审查。社区居委会进行调查和初审,指导其如实填写《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申请审批表》,召开评议小组会,研究同意后签署意见上报街道办事处。

3、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对社区居委会上报的材料和《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审批表》进行认真审核,通过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提出救助意见,报县级民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并在申请表上说明理由。

4、县级民政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会同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根据医疗救助经费情况和救助对象人数以及救助对象贫困程度、个人承担医疗费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批准实施救助;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救助资金由县级民政会同财政部门支付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由县级民政部门定期统一核销的发放办法。

三、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各市和试点县(市、区)要成立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城市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

(二)明确部门职责范围。民政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研究拟定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城市医疗救助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抓好救助政策的落实。卫生部门负责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落实救助对象有关优惠减免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衔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研究制定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搞好调查摸底。各试点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开展对本地区患大病的人员、家庭及其是否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数据要真实可靠,尤其是城市低保家庭要进行逐户调查,摸清城镇中患大病人数、家庭数、疾病种类、患病程度、医疗费用开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及医疗费用负担情况,从而掌握需要救助的人数和所需资金。

(四)制订救助方案。在调查研究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调查材料,研究制订救助政策,包括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标准的确定,救助资金的筹措,救助程序的规范等,并以政府名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方案于今年8月底前报省民政厅。省民政厅审定备案后,各地即可试行。

(五)制定基金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构建策略

引言: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省级三甲医院都已经构建了符号自己医院特色的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但是县级与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发展相对于落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才先后引进了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来推动基层医院的发展。随着基层医院入驻进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检测设备,临床实验科室的越来越好的发展,基层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也应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LIS,提高与完善检验科室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大大的促进检验科室的发展,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产生。

一、信息系统LIS的构建

基层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构建材料分为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以及LIS的主服务器等几大大部分。除了需要放置在信息核心区的LIS主服务器外,基层科室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构建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6核的处理器、大容量内存卡与硬盘、多功能网卡、自助报告打印机以及为各个科室配备扫描枪、条形码打印机与报告单打印机等。软件部分则主要需要配备最先进LIS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工作站操作系统等材料。

二、系统模块构建

基层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是有多种系统模块构建而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检验科、门诊以及住院科之间的工作联系进行协调,还对检验作业流程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规范。1、一般检验报告系统。生化、血常规、免疫、体液以及核医学等这类工作都是属于一般检验报告系统范围之内的。一般检验报告系统都具有检验结果分析、处理、查询以及数据统计修改等基本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医生以及患者带来方便,提高了相关检查人员的工作效率。2、微生物报告系统。微生物报告系统主要负责的是标本的接收到菌种保存的全部工作。由此作为微生物报告系统的基础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上传报告打印,为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带来很大的保障。3、其他图像报告系统。图像报告系统中则有血球图形、蛋白电泳图形以及尿沉渣分析仪图谱与等一系列的图像检查报告。一些特殊项目的分析图也属于图像报告系统的范围内,例如:糖耐量、骨髓精子一类的数据图形。4、主任管理系统。主任管理系统对内则是对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医疗器械设备、日常工作运行以及实验室财务等工作进行管理的系统,对外则是负责业务的展开以及特殊事件的应对等工作。主任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办公的现代自动化以及改善了检验科室的工作效率。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9

县卫生健康局

1.请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什么优惠政策?

答: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自2018年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实施定额补助,按照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比如2019年的参保标准是22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定额补贴的方式人均补助180元,剩下的40元需卡户自行承担)。卡户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就可以享受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相关倾斜政策。

2.请您详细介绍如何实现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方便看病”?

答:首先是实行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具体就是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内公立医院住院时,持健康扶贫服务证、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入院手续,并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无需缴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对确有困难,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可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分期还款协议,办理出院手续。

其次是实行县域协议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报。具体就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通过统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算医疗费用时,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信息系统计算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报销补偿金额后,对各类报销补偿资金统一进行垫付,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站式”即时结报,患者只需缴清个人自付费用。减少了贫困患者报销医疗费用负担。

再次是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签约服务需个人缴费的12元由省市县三级财政为其代缴。为签约的贫困人口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5岁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免费开展1次健康体检。对已经核准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等患者,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

3.问:请您详细介绍如何实现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少生病”的目标?

答:首先是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力度。确保传染病、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覆盖所有乡镇。

其次是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全面实施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待孕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并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覆盖面。

再次是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成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广泛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构建健康科普平台,广泛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

县医疗保障局

4.办理转诊转院的意义及程序?

答:根据国家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分级诊疗的要求,本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规定,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普通居民未办理转诊转院备案,报销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未办理转诊转院备案,按普通居民比例报销,且不享受“四重保障”兜底政策。因此,规范办理转诊转院程序,对于参保居民充分享受医保待遇极为重要。

办理程序如下:

市内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我县参保患者因疾病须到市内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由市内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在医保系统直接办理转诊转院备案。

市外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我县参保患者因疾病须到市外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由二级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转院证明,患者本人或委托他人持证明至县政务大厅城乡居民医保窗口办理转诊转院备案手续。原则上需在入院72小时内办理转诊转院备案手续,如有特殊原因,出院前办理均视为有效。

5.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如何办理?

答:本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昭通市以外全省范围内,参保患者只须持二代社会保障卡,在开通了异地就医平台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可实现医疗费用现场减免。暂无二代社会保障卡的参保患者,须先通过电话或前往本县政务大厅医保服务窗口开通无卡审批功能后,方可享受直接结算。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单次住院,单次办理):参保患者须持有二代社会保障卡,同时须通过电话或前往本县政务大厅医保服务窗口办理卡出省处理(首次跨省异地就医)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参保患者持卡在省外开通了异地就医平台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可享受医疗费用现场减免。

异地就医安置(首次办理,长期享受):参保人员因工作或长期居住在外地等原因,可前往本县政务大厅医保服务窗口办理异地就医安置。办理异地就医安置后,参保人员在安置地医疗机构住院就诊,按照就医地三个目录,参保地报销比例政策享受医疗费用现场减免。办理异地安置后,不得随意变更(或取消)。职工变更期限为申请办理后满2年;城乡居民变更期限为申请办理后满1年。

全国90%以上的县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进入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参保患者通过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后,其医疗费用可在就医地医疗机构直接减免,切实让参保患者少垫资、少跑腿。

6.城乡居民医保为何个人缴费标准逐年增高?

答:医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医保制度是社会互助共济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也就是说,通过医保制度把钱集中起来,拿给生病的人用。医保筹资是由中央、省、市各级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两部分构成,个人出小部分,财政出大部分。随着医保基金受益者日益增多,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国家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通过提高缴费标准,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增大基金总量,提高基金抗风险的能力,确保医保制度安全持续运行。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更好地使用好医保基金,提高效率。对个人缴费参保确有困难的城乡特困、农村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实施个人缴费定额资助政策。2019年,城乡特困全额资助参保;农村低保、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定额资助12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额资助180元。

7.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的问题?

答:城乡居民医保自2017年起全市统筹,报销待遇政策全市统一。市级医保部门根据全市城乡居民年度参保缴费情况,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结合上级文件指导,确定本市医疗报销待遇政策。普通居民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四重保障”兜底政策,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年度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县级政府统筹资金进行兜底保障。

8. 昭通市以外的民营医疗机构住院能否报销问题?

答:根据昭人社通【2018】128号文件规定,自2018年7月6日起,我县参保居民在昭通市以外民营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参保患者就诊医院必须是所属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其产生的医疗费用则可享受医保报销。未现场减免的,须持住院证、费用发票、费用汇总清单、就诊医院与当地医保部门签订的服务协议(复印件加盖医院鲜章)到县政务大厅医保服务窗口办理报销,意外伤害住院另须提供病历资料。

生态环境局盐津分局

9.如何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落实保护优先的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如何打好盐津县污染防治攻坚战?

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以“最实举措”为着力点,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四个一”的定位,即: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水墨岩城,全力打造“天蓝、山绿、水清、城美”的美丽宜居家园。首先,划定产业发展生态红线,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守住一片蓝天;坚持应搬尽搬和应退尽退紧密结合,通过实施大规模易地搬迁,绿化一方群山;创新“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机制,严格落实责任,护好一江清水;落实城乡一体理念,展现盐津“峡谷岩城,水墨盐津”的整体风貌特色。其次,重点打好8个标志性战役,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再次,推动绿色经济低碳循环发展和引导公众绿色生活。最后,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体系建设,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11.如何抓好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答: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整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二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整改。始终坚持“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树起来”的政治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到问题整改各项工作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三是树牢群众观念抓整改。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努力做到生态惠民、利民、为民。四是转变工作作风抓整改。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按照“六个不放过”,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禁止环保“一刀切”的要求,从严、从快、从实抓整改,着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五是强化责任落实抓整改。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个牵头单位、一抓到底的原则,建立牵头单位负总责、责任单位负全责的整改分级负责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责任体系,压实省级各有关部门的行业主管责任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属地主体责任。

12.如何解决环评审批程序繁杂、监管难、耗时长等突出问题?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79号)文件精神,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权力下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外项目不再纳入环评管理、取消审批前置、执行并联审批制度、统一审批标准、实行“不见面备案”、落实环评文件“瘦身”、实现“评、批”分离、允许建设项目开展施工前期“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二是加强管理。由静态监管变为动态监管,由重审批,轻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实现环评审批和环境监管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监管效能。三是优化服务。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编制完善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实施“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行动,报告书和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均在法定时限内压缩一半以上。放权、严管、优服”不仅释放了环保部门在环境监管和制度创新方面的空间和活力,更为企业办事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13.盐津县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如何?

答:盐津县已成功创建9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率达90%)、73个市级生态文明村、1所省级绿色学校、16所市级绿色学校、6个市级绿色社区、5个绿色家庭。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于2016年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已修改完善后并通过公示。盐津县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已于2018年7月26日通过公示,待省政府命名。8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的相关材料,已通过县级审核并上报市政府转省厅审查。目前,盐井镇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材料已通过市级技术审查,已按相关要求修改完善并报省厅,2019年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率可达100%;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退役军人事务局

14.怎样办理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

答: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从1954年11月1日试行义务兵役制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实施前入伍;二是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三是未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可以申请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申请需要提交:身份证、户口簿、退伍证的复印件各1份,3张近期彩色免冠2寸照片,填写《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信息采集表》《云南省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登记审核表》《云南省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登记申请表》经村和乡镇盖章后,并提供身份证原件录入优抚信息系统上报,待审批同意后即可享受补助。

15.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有哪些?

答:自2011年11月1日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和士官按照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608号)进行安置:(1)自主就业,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退出现役的,由人民政府发给自主就业一次性补偿金(服役一年补偿3600元);(2)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是烈士子女的;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退役时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按自主就业政策办理。(3)退休与供养,中级以上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作退休安置,年满55周岁的;服现役满30年的;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1级至6级残疾等级的;经军队医院证明和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核确认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

16.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怎样办理信息采集及悬挂光荣牌?

答: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为户籍在本县的十二类人员: 1.军队转业干部;2.退役士兵;3.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4.军队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5.退伍红军老战士,包括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6.复员军人;7.残疾军人;8.享受国家抚恤的伤残民兵民工;9.烈士遗属,包括烈士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10.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包括因公牺牲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11.病故军人遗属,包括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12.现役军人家属,包括现役军人的父母、配偶和子女。携带并提供1、身份证;2、户口本;3、转业证、退伍证、离退休证等(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军队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复员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提供);4、残疾军人证、伤残民兵民工证、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残疾军人、伤残民兵民工提供);5、烈士证明书、因公牺牲军人证明书、病故军人证明书等相关证件(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提供);6、立功受奖证件;7、其他所需材料或证明前往户籍地所在乡镇采集点申报信息,申报了信息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随后发放光荣之家。

县教育体育局

17.关于控辍保学

答:一是成立了县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组,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线”、“六长”“八包”“一帮”(双线:政府一条线、教育一条线;六长:县长、乡镇长、村长、教育局长、中心校中学校长、村校长;八包: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县教育局领导包校、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一帮:落实挂包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责任)责任机制,县长、乡镇长、村长以及县教体局长、中心校长(中学校长)、村校长层层签订责任状,并按照挂包责任制要求,落实工作责任。二是依法控辍。强化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分级成立由公检法司等部门组成的控辍保学法治工作组,会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思考动员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提起诉讼工作。三是优教控辍。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重视学困生帮扶,加强两后生培训。四是资助控辍。全面落实国家“奖、助、贷、补、勤、减、免”等资助政策。五是宣传控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线路部署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强化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应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得到全安置、全覆盖,卡户义务教育适龄人口零辍学。

18.关于学生资助

答:构建“从小到大”的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资助。落实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补助和“四类学生”免学杂费补助以及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补助和免除学费政策、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等教育扶贫工程。

19.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

答:2018年,盐津县教育局全面落实了建设领域在建项目工资支付情况排查,通过对在建工程20多个项目,涉及1000多农民工的用工情况排查,未发生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各建设项目都严格按要求、按比例预存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总计存入保证金金额为150多万元。各建设项目都开设了农民工工资专户、购买了工伤保险。全年共组织了多次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排查工作,总体情况较好。

20.关于项目推进问题

答:2018年完成28个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面积21729平方米。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项目、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等工程,2018年新开工19个学校37个项目,建筑面积42710平方米,合同总价8723.43万元。实施中小学C级危房改造项目6个(其中:加固维修项目5个,新建项目1个),加固维修校舍4877平方米,新建校舍651.78平方米。

21.关于招生政策

答:各类招生考试的流程都是在国家教育部、省招生考试院、市教育体育局文件要求按流程进行。在“云南省招考频道网”上,对不同类型的考试都有一个详细介绍,可以登陆察看。但各类考试报名时间不是统一的,是各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具体流程查看报名省份教育官方网站,云南的报名时间是:高考报名时间:考生参加高考的上一年11月份左右,初中学业水平报名时间:2月中旬起至3月完结束,高中学业水平报名时间:5月份和10月份左右,自学考试报名时间:每年2月份和7月份左右,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是:9月份左右,具体时间和要求请关注“云南省招考频道网”。

22.关于民代师问题

答:2013年6月盐津县人民政府根据《云南省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师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云教通〔2013〕7号)的通知和《昭通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昭市教联〔2013〕11号)文件精神,下发了《成立盐津县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盐政办发〔2013〕82号) 文件,制定了《盐津县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6月起组织实施,2013年12月底结束。盐津县共解决了8600多名民代教师遗留问题。当年养老保险大门为原民代师敞开,动员原民代师购买养老保险,每位民代师都可以自愿购买养老保险。现在没有领到养老金的是因为当时自身没有购买养老保险。

县民政局

23.如何申请城乡低保?

答:根据《云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规定,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是:

1.申请。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我县低保标准的,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书面申请,提供经本人签字确认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的书面声明资料,家庭成员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并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2.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将逐一对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村(居)委会配合,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及申请人应在入户调查表上签字确认。

3.民主评议。入户调查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在各村(社区)组织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入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议,并公示评议结果。

4.审批。县民政局全面审查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调查资料和审核意见(含民主评议结果),并进行入户抽查,对拟批准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纳入保障,发放低保金。

24.如何申请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答:根据《云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规定,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的可以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无劳动能力,(2)无生活来源,(3)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其申请审批程序与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相同。

25.如何申请临时救助?

答:根据《云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规定,凡具有我县常住户口的居民,因病、因灾、突发事件及子女就学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请临时救助。其申请审批程序与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相同。

26.城乡低保重点保障对象

答:(1)通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且符合低保政策规定的;(2)家庭成员患重特大疾病(卫计部门确定的45类重特大疾病、48类次重点疾病及长慢疾病)正在治疗期间,因自付部分金额超过家庭经济收入而负债,导致生活困难的;(3)因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残疾或年老体弱导致丧失、缺乏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4)供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大中专学校,因支付金额超过家庭经济收入而负债,导致家庭经济生活困难的;(5)家庭现在居住使用为C、D级危房,且经济生活困难,无经济能力新建或加固的;(6)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意外事故,导致家庭经济生活困难的。 

27.应退出城乡低保的情形

答:(1)家庭成员中有在岗在编财政供养人员的;(2)家庭成员中有现任“村(社区)三委”干部的;(3)拥有3万元以上大额存款或价值3万元以上机动车辆(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除外)、船舶的;(4)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等的农村居民,拥有门面房、2套以上商品房的城镇居民;(5)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6)经工商注册登记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农业合作社及以土地和各类生产资料、产业扶持资金、小额贷款入股相关经营活动作为脱贫措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外);(7)为享受低保政策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8)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户;(9)家庭成员中的死亡人员、失踪人员、服刑人员;(10)弄虚作假、瞒报谎报,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低保标准的;(11)未按规定程序审核审批实行“特殊保”“政策保”,且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12)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不符合继续享受低保的其他情形,包括:①户籍在本县,实际在外地居住1年以上的(赴外地就读在校生除外);②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因吸毒、赌博等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③出资安排子女择校就读、自费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到高价收费学校就读的;④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群众有异议或反映强烈的;⑤纳入特困人员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的,纳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的。

县农业农村局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解答

1.补贴产品范围:以《云南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确定的15大类34个小类79个品目机具为补贴对象,补贴机具必须是纳入云南省补贴目录范围内的农机产品。

2.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全县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3.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机产品在全县内实行统一补贴标准。具体见2018年省农业厅分别公告的三批产品分类分档信息为准。

4.补贴程序:实行“自主购机、先购后补、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方式,按照“先购机后申请,先申请先补贴、后申请后补贴、不申请不补贴”的原则进行。

二、拖拉机注册登记范围有哪些?

答:自2015年10月1日后,能在农机监理部门落户的拖拉机必须是纳入云南省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目录的方能申领拖拉机号牌、行驶证和登记证书,否则,不予受理。在此之前登记的拖拉机(包括变型拖拉机)牌证继续有效使用,每年参加一次年检。

三、怎样申领拖拉机驾驶证?

申领拖拉机驾驶证的人必须年满18周岁,驾驶人身体体检合格,持身份证、照片和体检表向盐津农机协会驾驶培训机构报名申请,完成规定的科目学时计划后,由农业农机监理部门组织考试合格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全国通用,有效期6年,期满前90天内向核发地农机监理机构申请换证。

四、新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备案需要些什么手续?

答:新建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一是规模养殖场建设用地要向自然资源局和林业草原局(占用林草地)申请办理土地备案;二是向环保部门申请备案;三是在县农业农村局审核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四是以上相关手续完善后在县农业农村局登记备案,县农业农村局派出专业人员到场地提供技术指导。

五、畜禽养殖场是否有国家补助资金?

答:不是所有养殖场都能获得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获得补助资金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养殖数量;二是要在自然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办理完善相关手续;三是在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登记备案;四是要有国家发展畜牧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可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并给予立项支持。

七、承包户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了的要求增减承包地怎么办?

答: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条规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第三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不是个人承包经营。农户家庭是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土地承包方,农户家庭的户主是土地承包方的代表。农户家庭的户主代表家庭同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土地承包关系后,每一个家庭成员作为土地承包家庭中的一员可以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不能分割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家庭已分户又分割过承包经营权的除外)。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在承包期内,不能因为家庭土地承包户中成员的增减变化(婚丧嫁娶、添丁增口等),影响家庭承包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和承包土地的稳定。同样,也不能因为土地承包家庭中成员的增减变化而调整承包土地的数量。再是,这次是对农户家庭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进行进一步确权登记颁证,不是也不能再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八、家庭迁入城镇居住但户口仍在农村的承包土地如何确权登记?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家庭迁入城镇居住但户口仍在农村的仍然是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户,应当如实进行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

九、在城镇落户的家庭如何对农村的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居民转入城镇户口后,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不变。农户家庭虽然已迁入城镇落户居住,但应当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十、流转合同约定期限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是否进行确权登记?

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流转期限超过原承包合同剩余期限的流转合同,超出部分无效,建议当事人对流转合同进行修改后,再进行确权登记。

十二、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时,当事人如何申请仲裁?

答: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可以邮寄或者委托他人代交。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证据来源。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门诊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篇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及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负责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四)审核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

(五)会同财政、物价、卫生等部门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收费标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协调医疗保险运作中发生的有关争议,办理参保人员有关医疗保险的业务;

(六)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和上级安排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的综合管理。

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和指导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的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经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管理的具体业务;

(二)编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

(三)考核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

(四)负责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第二章参保管理

第四条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的参保组织工作。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的参保登记工作。

第五条参保申请人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到登记地点办理登记手续,各登记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办理登记手续。

参保人员登记时应当携带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如实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

(一)以下人员还应当提供下列有效证件:

属重度残疾人员的,需提供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属低保家庭的,需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属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需提供所在乡镇、社区提供的有效书面证明。

(二)不能提供上述有效证件的,可按一般居民办理参保登记。但在年度缴费截止日前提供补发证件或有效证明的,可按相应人员类别变更登记。

第六条特殊群体人员参保的,应当留存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其信息登记材料应当单列管理。

第七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行政区域内居民参保登记信息的录入工作。信息的录入应当与信息登记工作同步进行,录入和复核工作应当分岗设置,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章基金筹集和管理

第八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统一收缴。

第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度收缴,每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为缴费期,次年1月1日起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年度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启动当年,同时收缴当年及次年应缴保费。

年度缴费截止日后新出现的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可及时到居住地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办理参保缴费,自缴费次月起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州级统筹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单独列帐,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基金管理办法由州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专用票据由财政部门监制、劳动保障部门管理。

第十二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应当按规定为参保人员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并为缴费人员出具缴费凭据。每一保险年度,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对行政区域内的参保缴费人员信息进行复核,确保参保缴费信息准确完整。

第十三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缴资金的对帐和汇总工作。缴费期内每月25日前,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应携带参保人员花名册等相关材料,连同收缴的医疗保险费送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办理保险费上解手续。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员统一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会保障卡”)和《*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以下简称“保险证”),由各收费单位统一领购发给参保人。

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卡和保险证应当妥善保管,如有遗失、损坏本人应当及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挂失和补发手续。

第十五条各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各类城镇居民的财政应补助资金情况,于每年缴费期截止后1个月内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并报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由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州财政局。

第四章就诊、转诊、转院

第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的首诊、转诊制。参保人员按照住址就近的原则,到当地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在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经审核批准后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范围。

第十七条城镇居民的住院结算管理,原则上参照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住址就近原则到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入院时,接诊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凭参保人社会保障卡和保险证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并根据病情收取一定数额的预付款,用于支付住院起付金和应由本人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终结办理出院时,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中属于参保人员自付和自费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向本人全额结算;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月申报结算。

第十九条异地居住的参保人员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可就近到居住地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医疗费用先由本人垫付,医疗终结后凭医疗费用单据、出院证、医疗费用清单等材料回保险关系所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第二十条参保人员符合转院条件的应由负责治疗的科室提出意见经医务科或医院领导批准后方可转院。参保人员或家属凭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后方可转院。转院治疗的,起付标准不重复计算。

转出统筹地区外医院就医的自付比例提高5%,州内转诊转院不提高自付比例。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转诊、转院,不得转往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转往州外就医,其就医时间控制在3个月以内,超期需办理手续,由就诊医院出具需延期治疗病情证明,其家属应当持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方可延期。

第二十二条因统筹地区内各医院诊断条件限制,需转外地诊断的,在诊断明确后,统筹地区有治疗条件和治疗技术的应当回统筹地区治疗。

第五章待遇支付管理

第二十三条*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为1.6万元。最高支付限额含个人按比例承担部分和统筹基金按比例承担部分,不含起付金、自费费用。

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自享受待遇日起所发生的符合*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第二十五条参保人员被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3种特殊疾病之一的,经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并经批准后,其治疗批准病种的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可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支付比例与相应的住院报销比例一致。

第二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报销标准,以物价部门批准的住院病房床位费标准为依据,进入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住院病房床位费最高标准为每人每天20元;需隔离以及危重病人的住院床位费,除层流洁净病房、无菌层流床、重症监护病房按实际收费标准提高10%自付比例外,其余的最高支付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元。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的实际床位费,低于规定支付标准的,以实际床位费按规定比例支付;高于规定支付标准的,在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按规定比例支付,超出部分由个人自费。

第二十八条参保人员住院期间使用属*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中标注“乙类药品”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10%。

第二十九条特殊抢救病人因病情需要使用“血液制品”,须主治医师提出意见,科主任签字同意,经医院领导审批后,报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方可使用(危重病人可先使用,3日内补办审批手续),否则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血液制品”经批准后按照“乙类药品”执行。

第三十条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发生属《*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标注的“部分支付项目”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提高10%。

第三十一条参保人员在住院期间使用一次性收费单价在200元以上国产材料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10%;使用一次性收费单价在200元以上进口或合资材料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20%。

第三十二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范围:

(一)未纳入*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药品费。

(二)未纳入*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项目费用。

(三)有第三者或其他赔付责任的医疗费用。

(四)参保人员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住院病人不遵医嘱拒不出院者,自医院通知出院第2天起的医疗费用;挂名住院或不符合条件住院的费用;治疗期间与病情无关的费用;处方与病情不符的药品费用;超过规定处方用药量和带药量的费用。

(七)违法犯罪、酗酒、自杀、自残发生的医疗费用。

(八)不符合转诊、转院规定及未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医疗费用;擅自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费用。

(九)未经物价、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医院自定项目、新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和自制药品,以及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国家定价的药品,超出规定零售价格收取的费用。

(十)其他不属于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

第六章费用结算

第三十三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按年度签订服务协议,并按协议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按服务协议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一定数额的服务质量保证金。

第三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实际发生的住院费用按规定标准进行结算。

第三十五条医疗费用结算每月进行一次。即每月25日为结算截止日,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每月30日前将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及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结算,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于次月支付上月应付医疗费。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参保人员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并由有关部门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二)贪污、挪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三)、的。

(四)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七条参保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参保资格;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追回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具备参加*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办理参保登记的。

(二)不符合财政补助条件的人员,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补助资金的。

(三)其他违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规定的。

第三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下列行为的,由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一)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任意增加收费项目、分解收费等违反物价收费规定,增加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或者参保居民个人负担的。

(二)定点医疗机构将门诊病人挂名住院或冒名住院,将非医疗保险的病种、药品、项目列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弄虚作假,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