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4 10:34:02

信用卡调查报告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1

本期“卡式生活”栏目的记者们,利用节假日,针对太原市民在各种消费场所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情况,做了一次详细调查,并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与消费者形成互动,经过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了市民在使用信用卡方面还真的存在一些误区呢!为了让您更好的发挥手中信用卡的功能,享受卡式生活带给您的便利和快捷,请您和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题目和随机抽调读者的答卷反馈情况:

1.您是否经常使用信用卡?(单选)

经常使用 51 %

偶尔使用 31 %

从不使用 18 %

结果显示:信用卡消费已经融入百姓生活当中,大多数人认可这种消费模式。只有少数人群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而拒绝使用信用卡。

2.您常用的信用卡有哪几种?(多选)

中国银行信用卡 39%

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29%

民生银行信用卡27%

光大银行信用卡16%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 9%

招商银行信用卡9%

其他 20%

结果显示:大多数百姓愿意使用国有银行的信用卡,认为其信用度比较高;但也有部分人群青睐诸如民生、光大等商业银行,认为其有优质的服务内容。

3.您经常使用信用卡的哪些功能?(多选)

刷卡消费(透支)25%

在本地、异地取款方便22%

转账结算方便24%

多种还款方式14%

网上支付12%

其他 3%

结果显示:信用卡的功能多种多样,但百姓还是趋于单纯的刷卡购物以及转帐功能,看来信用卡的其他功能还有待开发与推广。

4.你认为银行收取信用卡的年费如何?

高 60%低 15% 一般 25%

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信用卡使用者还是认为银行年费收取较高,金融机构有待改善。

5.办了信用卡后,您的月均消费额比没办信用卡时增加了多少?

增加30%以上 20%

增加20~30%以上 15%

增加10~20%以上 45%

增加0~10%以上10%

没增加10%

结果显示:信用卡使用者的消费开始趋于理性化,但也有部分年轻人盲目消费,导致成为“卡奴”。

6.您认为使用信用卡采用何种宣传方式最能引起您的信任?

电视43%报纸杂志43%

业务员热情推销29%

海报 29% 文播 29%

DM宣传单29%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2

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银行业服务营销论坛”上,专项市场研究公司TNS了2007年中国银行业首份调查报告。TNS选取北京、上海、广州三地1500名零售银行客户以及900名信用卡用户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目前客户对国内银行零售业务满意度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客户对国内银行的信用卡服务质量普遍认可,但信用卡业务盈利压力仍然较大。

客户认知率:工行“折桂”

TNS的调查显示,国内客户对各家银行认知度的排名前六位分别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招行。最常用银行排名,工行遥遥领先,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55%,TNS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工商银行(5.27,0.02,0.38%)的网点规模庞大有关。

但是,虽然客户认知率排名大银行居前,但部分中小银行却拥有超比例的人心,即客户认知度远远超过其市场占有率,如民生银行(10.1,0.26,2.64%)、浦发银行(22,0.61,2.85%)、上海银行等。

零售行:仍以存取款业务为主

调查显示,客户对零售银行的满意度较低,多数银行客户流失率在40%左右。银行客户关系缺乏广度和深度,服务资源没有优化配置。该调查发现,我国的银行网点业务大多数集中在简单的活期存款账户、定期存款账户业务,柜面业务的结构十分单一。

据统计,目前87%的柜面业务为活期、定期存款账户业务,仅有7%的比例为投资理财业务,3%为借记卡业务,2%为信用卡业务,1%为贷款业务。分析认为,“银行利润最低的业务占据了柜面业务的绝大多数比例,这是导致银行收益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代表着客户对零售银行服务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市场阻力比率,在北京、上海、广州3地的得分只有2.9,与全球平均水平1.8有很大差距。TNS从整体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客户关系中,仅有31%的为信徒类型,即既满意又忠诚;18%为雇佣兵类型,即虽然满意,但是并不忠诚;24%为人质类型,即虽然忠诚,但是不满意;27%为恐怖分子类型,即既不满意又不忠诚。

信用卡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3

1 调查方法

依据《全国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

调查方案》的相关内容与方法进行。

2 调查范围及时间

全市8个旗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于2010年10月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

3调查结果

3.1 传染病漏报调查

本次共调查全市8个旗区的医疗机构99家,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3568例,报告3554例,漏报14例,总漏报率0.39%。

各医疗机构中,漏报病例的旗区为鄂旗16家医疗单位,查出病例314例,报告308例,漏报6例,漏报率为1.91%。鄂前旗调查12家医疗单位,查出病例247例,报告243例,漏报4例,漏报率为1.62%。伊旗调查19家医疗单位,查出病例329例,报告325例,漏报4例,漏报率为1.22%,详见表。

各病种中,漏报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6例、手足口病5例、水痘1例、肺结核2例。

传染病报告卡片质量综合评价:旗直以上各医疗单位网络直报系统均运行正常,配有专职或兼职直报人员,个别纸质卡片填写不完整、存在电子卡片信息和纸质卡片信息不相符现象。传染病报告及时率99.39%,准确率100.00%,完整率100.00%。

3.2 各旗区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调查:

全市1月至10月共查出死亡病例892例,报告888例,漏报4例(准旗人民医院漏报3例,准旗中蒙医院漏报1例),在调查的892例死亡病例中,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部分医疗机构死亡医学证明书仍用旧表格,与要求不符,经检查后已纠正。部分医疗机构没有死亡病例自查与奖惩纪录。

4 存在问题

4.1 个别科室门诊日志项目填写不全,主要是“职业”、“现住址”。出入院登记本“现住址”一栏内容记录不详细。儿科出入院登记本“职业”一栏填写不规范,部分无家长姓名,有的无发病日期。

4.2 各乡镇卫生院共同的问题是门诊日志项目登记不全,出入院登记不规范,项目不全。传染病个案调查表填写不完整,个别纸质卡片信息与电子卡片信息不相符。

5 结论与建议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112-03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卫生信息网的指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通讯传输系统。根据“疫报先行”的原则。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成都道源软件公司负责开发《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于2001年12月向全国推广使用。但该系统只能覆盖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无法解决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是否科学、有效,其评价内容包括:系统目统与设计合理性、系统运行状态与效果、数据质量、爆发检测能力等。评价监测系统的关键要素,主要为系统检测疾病爆发的及时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以及有效性。其中及时性最为重要。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并于2004年4月正式启用。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镇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是国家传染病报告与监测的主渠道。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也对监测系统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就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1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与传统疫情报告系统的区别

1.1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管理员在取得授权后,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人员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录入。录入成功后点击保存,此时该报告卡即存入服务器。在县、市、省、部级均可同时看到,改变了传统疫情报告层层逐级上报的方式。

1.2 网络直报设置了对全国省市县(区)的资料库,在疫情管理人员进行报告卡录入时。可就病人提供的“病人现住地址”进行准确录入,传染病的发病率亦按“病人现住地址”统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疫情报告方式不能解决的流动人口传染病统计归属问题。

1.3 网络直报系统内有20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包括疾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鼠疫、结核病、艾滋病、救灾防病、死因监测、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等,各子系统间信息相互关联,信息互通,解决了传统疫情报告系统中各病报告管理无关联、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后的疫情报告效果

2.1 疫情报告的快速性

实行疫情网络后的2004年,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报告方式的24d缩短到不足ldN。2005年疫情报告及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传染病从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缩短到0.8d,即19小时。孙昼、邓晶等对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时显示,在未实行直报前,卡片数49187张。传染病卡片从临床医生诊断至疾控中心的时间中位数为6天,0天及时率仅5.8%。实行网络直报后,卡片数153490张,其中位数减至0天,0天及时率达53.6%。经统计学检验,直报前后0天及时率有显著性差异(Y=54.85,P

2.2 疫情报告率提高

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责任,提高了医疗机构报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各种原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漏报、缺报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传染病发现水平,传染病的报告率明显提升。根据统计结果,2004和2005年,全国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2003年的192/10万提高到2005年374/10万,报告率提高了将近1倍。

2.3 疫情报告的灵敏性

网络直报系统运用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与Web-GIS f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和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提高了对传染病疫情判断和预测预警能力,对传染病暴发的早期探测更为灵敏。如2004年在云南发现一起肺鼠疫疫情和2005年以来在全国发现报告的人禽流感病例22例,均来源于网络直报系统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与跟踪。2005年7月,四川资阳市接连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引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注,组成国家与省联合T作组,仅4天即发现了病因,找到了病原,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迅速将疫情遏制在了暴发早期。

2.4 疫情报告的真实性

马家奇等对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质量分析,2004年和2003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随月份的变动趋势为非线性,呈现抛物线形态,并都可以拟合为二次曲线,发病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实行网络直报并没有影响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李春雷㈣对宜宾市2005年的传染病报告发病趋势作分析,得同马家奇一致的结果。

3 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3.1 及时性评价

根据马家奇等对2005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分析。2005年全国未及时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29.69%,未及时审核的占总报告数的9.02%。平均每月有0.12%的传染病重复报告卡。全国零、缺报县区数月平均为39个。占总县区数的1.35%。蒋有琴、王敏对2004-2005年安顺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分析时指出法定休息日疫情报告和疫情管理人员休息,影响了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审核。

3.2 准确性评价

鹿凤苓等旧对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通过网络直报报告的传染病情况进行分析。调查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与国家诊断标准比较,2005年诊断符合率与2003、2004年相比无明改变,说明报卡的准确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赵桂金等㈣对2006年上半年太原市传染病报告卡分析,诊断到填写报告卡的逻辑错误发生率为1.02%,填写报告卡到网络报告卡生成逻辑错误发生率0.04%,准确性不能让人满意。

3.3 覆盖面评价

2005年全国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各级各类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总数已达18359家,网络覆盖率达到93%以上,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乡镇卫生院达38518所,其中25474所实现了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为66.19。到2009年8月,南宁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覆盖率已达100%。

3.4 信息利用评价

死因报告系统、结核病专病报告系统、HIV/AIDS专病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相继启用,不断扩大网络直报系统使用率。网络直报也规范了基层报告单位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数据的审核和分析程序,一方面减轻了基层单位对系统、软件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基层建立了个案数据库,提供了流行病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

等工具。有助于开展本地区或跨行政区域疫情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信息利用价值。

4 运用网络直报后的疫情报告管理调查

4.1 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2005年11-12月,施小明、马家奇等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共调查全国30个省250家医疗机构。有效传染病个案共29种13714例,总漏报率23.14%。其中甲类传染病为0,乙类传染病23.64%。丙类传染病21.37%。门诊传染病漏报率为19.86%、住院部为25.44%、化验室为35.78%,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Z=-13.51,P

4.2 网络直报人员、设备配置调查

刘凌云对湖北省荆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现状做了调查,该市共有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单位89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28个,乡镇卫生院61个,疫情直报人员共计110人。其中31-39岁比例最高,占42.73%,40-49岁年龄组占31.82%。30岁以下人员占19.09%,50岁以上组占6.36%。专业技术职称以中初级居多,合计占85.45%,无职称者占9.09%。

段彩云、黄利群对珠海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情况进行分析,用于网络直报的计算机类型有PⅣ(37.84%)、PⅢ(27.03%)、PⅡ(13.51%),三者合计占总数的78.38%,低于全国94.87%的平均水平。网络连接方式主要为ADSL(91.89%),其余为电话拨号上网(8.11%)。计算机专用情况: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80%有专用微机,乡镇级卫生院只有40.91%有专用微机,直接影响了直报的速度。

4.3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影响因素调查

王希江、曾光㈣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2004年参加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CHAID(Chi―squared Automatic Infraction Detector卡方自动交叉检验1方法探讨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9个,包括单位级别、疫情管理人数、专职人员状况、大中专人员情况、单位性质、开始报告年限、收到报告卡时限、每天收卡次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为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年报告量受“专职人员情况”、“单位级别”、“收到报告卡的时限”、“收卡次数”影响,专职人员、公办机构、收卡及时、收卡次数多的单位报告质量高于无专职人员、私营机构、收卡次数少的单位。乡级、厂矿和其他性质医疗机构的年报告量受“疫情管理人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开始报卡年限”、“收到报告卡的时限”影响。该CHAID分析模型的Risk=0.49,P=0.03,预测分类与真实分类基本一致。

5 疫情网络直报存在的问题

网络直报的运用极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和能力。但是与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用后存在不少问题。

5.1 医防结合理念和工作模式尚未形成

在我国。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不同科室管理。条块管理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系统资源不能有机整合,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问难以建立起长效的工作协作机制,医疗机构重“治”轻“防”,缺乏行之有效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5.2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指南,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制度、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等千差万别,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化验室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漏报现象容易发生。有的医疗机构仍由防疫医生代替临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缺乏规范格式和规范化管理。除登记本缺项、漏项外,临床医生漏登、漏填、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涂改等现象也十分普遍。

5.3 网络设备配备和经费得不到保证

部分医疗单位经费困难,无微机,无条件上网。能够直报的单位中有一部分无专用网络和微机,只能借用其他部门的设备进行网络直报,使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同时疫情管理人员数量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待遇低,造成一部分优秀的疫情管理人员流失,从而影响了疫情管理工作的开展。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个体门诊和民营医疗机构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空白点。

5.4 传染病报告卡质量有待提高

吴秀玲、吕炜等对2005年7月广西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质量进行分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完整且无逻辑错误的卡片占78.52%。网络直报卡填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填卡医生缺项或不全(17.06%)、14岁以下儿童未填写患儿家长姓名(2.68%)、时间填写错误(1.58%)、现住址填写不明(1.26%)和职业填写不准确(0.54%)。

5.5 重复报告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报告法定传染病有39种,既有急性传染病又有慢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即可。但对于慢性传染病。国家要求一年报告一次,像乙肝、肺结核等病,病程较长,每年都报告,统计出的发病率要大于实际的发病率。有的病人(特别是性病病人)到多家医院就诊,登记的项目信息不实,用假姓名、假工作单位,可能会统计出多个病人。

6 建议与展望

6.1 进一步加强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医防结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与规范。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记录的规范管理。

6.2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和频次。从体制上使疫情管理与传染病监督有密切的业务关系,及时解决在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宽恕 反垄断法 韩国

一、宽恕制度概述

宽恕制度(Leniency program) 是现代竞争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指是参与卡特尔的企业在其卡特尔公平交易委员会调查开始之前主动报告或者调查开始之后协助其调查的情况下,公平交易委员会对其采取豁免改正措施或者降低对其课惩金的制度。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则是通过为企业创造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实使有限的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率的分配。而卡特尔是供给者或者需求者通过共谋从根源上封锁启动此类市场原理的一种行为,即虽然存在有多数的企业,但是通过共谋像一个企业一样行动,使竞争型市场变成没有效率的垄断市场。基于此,卡特尔不仅会导致资源分配的非有效率,创出非法的垄断利润,而且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损害;同时,卡特尔的参与企业本身也会失去节约成本、经营合理化的诱因,失去竞争力,最终对国家经济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先进国家会把卡特尔行为视为竞争违反行为中最恶劣的行为,对其常常采取强有力的制止。

不当的共同行为在其性质上一般都是隐秘形成的,卡特尔也是如此。随着竞争法规定越来越强化,卡特尔行为的手法就有可能更加巧妙、隐秘。隐秘的卡特尔行为使得再好的竞争当局的情报收集体系都无法发挥你应有效率。以美国实情为例,1961年~1988年期间卡特尔参与者被检举的危险负担仅为13%~17%。因而,通过比较了解卡特尔行为的个人检举和提高参与卡特尔的企业内部之间的主动报告的检举率为最近国际上的焦点事项。

为了对不当共同行为(卡特尔)实行有效规制,得到内部者的协助至关紧要。反垄断法执法适用宽恕制度的原理就是通过对报告者(内部协助者)予以部分或者全部的免责来引诱其将其与其他企业的不当共同行为(卡特尔)向公平交易委员会报告,以减少公平交易委员会无谓的人力及财力的损耗,提高对卡特尔行为查处的力度。宽恕制度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效用为弱化参与卡特尔或者将要进行卡特尔行为的企业之间的信赖来防止卡特尔的形成和维持,从结构上切断卡特尔。

二、韩国宽恕制度的变迁

1.制度的引进(1997年)

宽恕制度规定在《规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中。韩国在1996年进行了该法的第5次修订,包括引入宽恕制度,并从1997年开始采用了此项制度。

1997年的立法中,关于豁免制度可以概括为:第一,仅仅将豁免要件规定为“在调查开始之前第一个主动报告卡特尔的企业”,而且对于其豁免申请的步骤或豁免的程度没有进行任何的规定;第二,对于报告者的免责情形规定为:(1)公平交易委员会对该共同行为没有取得情报或者即使取得了情报,也没有确保其充分证据时进行报告的情况,(2)在参与该共同行为的企业当中第一个主动报告,为证明不当共同行为能提供必要的证据直到完成调查为止进行协助的情况,(3)报告者在该共同行为没有担任主导性的角色,对其他企业也没有强求不当共同行为的情况等三种要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认可。

2.2001年制度的改进

第一,扩大了豁免适用的时间范围:把1997年采用当时只有调查开始前报告才能得到豁免的要件,在2001年修订为调查开始后协助者的豁免申请也进行认可。

第二,为报告者提供了更加稳定的预期,比如以前企业不能明确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的豁免优惠,但是在2001年的修改后的《公平交易法施行令》和《宽恕制度运营指南》,并且按照在调查开始以前或者以后是否最初提供了充分证据规定:在调查以前最初报告时部分豁免课惩金75%以上,调查以后最初协助时部分豁免课惩金50%以上,不能最初提供的时候,部分豁免课惩金50%以下。

第三,明确了对宽恕制度适用的程序问题,增加了证据提供方法等相应规定,改变了以往企业不知道依照什么样的方法来申请豁免、公平交委员会也没有作为对批准的审查步骤的标准的状态。

3.2005年之前豁免制度的实践及其评价

1997年以后到推进施行令修订之前的2003年为止宽恕制度(Leniency Program)的活用实绩不过为5件,其中在调查开始之前报告的案例有3件,在调查开始以后协助的案例有2件。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之前,韩国豁免制度适用总体表现为:(1)豁免制度适用的数量(以最终处理案件为标准)太少,总共为5件。(2)公平交易委员会持有对豁免与否的斟酌权,对于报告者来说其不确定性很大。在申请企业的立场来说,即使符合豁免要件,也没有得到豁免的保障,所以会犹豫是否报告。即,即使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最初报告者或者调查协助者的情况下,从免除到豁免50%以上为止,也有可能发生其差异。(3)法令上没有规定对报告者(调查协助者)的保密保障,也增加了报告者(调查协助者)有顾虑的可能性。报告是对卡特尔的背叛行为,因此对报告者的身份进行保密保障成为制度活性化的先决要素。(4)存在卡特尔的参与企业进行卡特尔行为并且取得不当利益之后利用宽恕制度来得到免责的可能性。

4.2005年制度的改进

较之于2001年的《规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与《规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实行令》,韩国在2005年4月的修改中,对宽恕制度,尤其是改正期间的问题,进行了革新性的修改。

第一,关于豁免幅度。不但明确规定对第一个主动报告者完全豁免课惩金,而且对第二个在在调查初期主动报告的企业赋予了附条件的豁免地位,豁免30%的课惩金。法律上明确规定对主动报告者的体制豁免程度极大稳定了企业对报告后果的预期。

第二,关于适用对象。2005年的修改中,豁免制度适用的对象仅限于前两个报告者或者协助者。对最初的报告者或调查协助者完全豁免课惩金和改正措施,对第二个报告者(调查协助者)的部分豁免、改正措施有豁免课惩金30%。对其后报告或者提供协助的企业不再予以豁免。

第三,引入了“追加宽恕制度”。施行令第5项规定:不能成为某一托拉斯案件豁免对象或成为一部分豁免对象的企业,对比该共同行为规模大的其他共同行为向公平交易委员会进行报告等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豁免。假如后一共同行为与该前件类似或所获收益未满前一案件非法收益2倍的情况下,报告者可以获得追加部分30%的豁免;假如后一共同行为所获收益为前一案件非法收益2倍以上且未满4倍的情况下,报告者可以获得追加部分50%的豁免;假如后一共同行为所获收益为前一案件非法收益4倍以上,报告者可以获得追加部分100%的豁免。

第四,豁免申请的方式。对提交书面申请存在困难的报告者,允许其提交口头的豁免申请。

第五,延长了豁免的简易申请期间。将口头的豁免申请等简易申请期间由以前原则上为7天”改为原则上15天。

经过这些制度改善和努力, 2005年到2006年期间,主动报告等适用案件数都达到14件(以最终处理案件为标准),豁免制度的使用率大幅度攀升。

5.2007年制度的改进

2007年的修改中,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强化了保护制度。对报告者的保护由“政府命令”级别提升为“法律保护”级别。同时规定,经主动报告申请人同意或者在诉讼所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第三者进行开放。第二,对第二个主动报告人或协助者的部分豁免比率从以前的30%豁免程度扩大到50%。第三,删除了对强制进行的卡特尔进行豁免。

三、未来的课题及对中国的建议

1.未来的课题

从1981年《规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与《规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实行令》实行以后,经过持续的制度改善,韩国卡特尔规定制度被评价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接近世界性水准。当然对于微观部分来说还剩有要整顿的课题,要形成持续性的补充。

笔者认为,对于卡特尔规定来说最优先的课题在于从根源上对卡特尔进行杜绝。具体应该做到:第一,关于提高卡特尔的揭发能力。因最近情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难找到文书形态的合意证据,要克服此点成为目前最大的课题。与此相对应公平交委员会为了提高情报通信技术(IT)相关知识和电子证据收集能力,通过内部研究会议、外部教育等进行勤奋得努力。第二,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揭发卡特尔的能力,并对卡特尔进行持续性的严厉的执法。企业活动的世界化和多国性企业之间的活动增加,导致国际卡特尔的结成案例在增加,与此相伴的是对国际卡特尔的规制的需要也在增加。为此需要一边强化对进出口动向的监视,也有必要注视海外竞争当局的执法状况,必要时要与海外竞争当局之间积极互助。第三,应以企业和国民为对象,广泛传播卡特尔的危害,为把我们社会上的卡特尔亲和性文化转化为竞争亲和性文化进行不断的努力。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 流程改造;一卡通;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21-02

0 引言

传统的医院就诊流程是:患者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缴费候诊检验/检查再就诊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在自然流程模式下,接诊高峰期无论是挂号、候诊、缴费都会遇到排队时间长和诊查时间短的问题[1],就会产生所谓的“三长一短”现象。而门诊一卡通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首次就诊建立患者主索引,用于患者身份的识别和管理,同时可以实现门诊采用医疗卡预缴押金就诊,患者做检验检查或开药等均可从医疗卡预交金中扣除,最后统一结算的方式。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患者就医流程改造:改造后的就医流程是:患者第一次来院时免费发放一张医疗卡,在系统中建立患者相关信息的主索引,同时建立患者医疗卡账号及相关费用交易明细表。建卡后患者可以充值,挂号,然后等待就诊,进入诊室就诊时医生下达检验、检查医嘱或开立处方,若患者医疗卡余额充足,则直接从患者医疗卡帐户扣费,若余额不足,则选择不在门诊医生站收费,由患者到收费柜台进行充值,缴费。患者离院或收住院前在收费柜台进行结算、收据打印和退费工作。这种流程的设计如果患者到院挂号时医疗卡内预交足够的金额的情况下,则其就诊过程只是到最后结算时才第二次去收费柜台,这就省去了反复去交费排队的环节,大幅较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其流程图如图1。

1.2 医疗卡介质的选择:目前可供医疗卡选择的介质有:磁条卡、IC卡、条码卡、银行卡等。考虑到财务的安全性以及我院专科医院的门诊量较小的特点,IC卡成本在可承受范围内,于是决定采用IC卡作为医疗卡介质。患者办卡无任何押金、手续费,免费发放给患者,但考虑到成本较高,因患者原因遗失或损坏需补换卡时收取相应工本费,以避免患者不重视,将卡随意丢弃,下次就诊再补卡的情况发生。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7

《贫苦农民报》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通俗农民日报,1918年3月27日在列寧的指导下出版。因为《贫苦农民报》经常发表来自农民对党和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来信,所以列寧曾把它称为“农民气压报”。在庆祝《贫苦农民报》创刊四周年的文章中,列寧称赞该报“一直在光荣地卓有成效地为劳动农民的利益服务。”列寧强调通过报刊了解基层的情况和情绪,该报正是了解农村情况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列寧的指导下,分析读者来信,开展读者调查,成为报纸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列寧对农民写给《贫苦农民报》的信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曾对卡尔宾斯基说:“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人的文件!这些意见我在任何一个报告中都是听不到的”。

1920年底,苏俄经历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占俄国人口总数80%的农民,在战争中付出很大代价,贫困达到了极点。他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所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极为不满,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贫苦农民报》作为农民群众的代言人,连续发表了许多农民对继续执行余粮收集制的诉苦信和抗议信。列寧得知后,认为《贫苦农民报》这样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变已过时的政策,于是在1920年冬季要求《贫苦农民报》主编卡尔宾斯基就农民来信批评党和苏维埃政府、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事,提出详细的书面报告,同时附上农民来信的摘要。卡尔宾斯基挑选了五十封农民来信,并根据农民来信写成报告《(贫农报)的晴雨表》,一并交给列寧。这份报告及农民来信,为列寧转变农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在得到列寧对于来信汇编的认可后,编辑部还将这种来信汇编寄给了党的中央委员会、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米哈伊尔·加里寧、人民委员会(相当于后来的部长会议)民族人民委员斯大林,以及农业人民委员部等处。

《贫苦农民报》是苏俄报刊中首倡读者调查的报纸。它向读者散发调查表,征询对该报的批评和建议。《真理报》认为《贫苦农民报》这种做法是一种创举,对此写道:“报刊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要明确本报刊读者的需求、知识水平和兴趣,并建议所有报纸都进行这种调查。”

1921年2月8日,列寧在《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中提出了满足非党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等几项调整粮食税的政策。加里寧称赞“晴雨表”的作用说:“这个晴雨表可以使我们避免政策的过多错误,并使我们尽可能地更加正确,周密地考虑到现实,考虑到事物的实际情况。”

1922年初的这封列寧致卡尔宾斯基的信,表现了列寧对群众生活和情绪的关切,说明他意识到可以通过看见的报纸版面了解情况外,报纸编辑部亦是一个重要而连续的舆论观察点。他曾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上宣布:“我们希望政府时刻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

1922年3月21日,卡尔宾斯基给列寧送去关于报纸收到来信的综合报告,在附信说:“亲爱的同志:给您寄上当前的‘晴雨表’,……该报给您提供过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您起草有关农民的一些重要法令时可能是很有用的。”列寧仔细地阅读了卡尔宾斯基送来的农民来信,把信中谈到农民对饥荒和实行新经济政策中的错误的反应的地方打上着重标记,同时建议全体政治局委员和李可夫、瞿鲁巴(二人时任劳动与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看看这封信。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8

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旗里组织各苏木镇和帮扶单位召开了两次动员大会,对贫困户和贫困嘎查村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各苏木镇、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接到任务后,先后组织召开嘎查村两委班子培训动员会56期,各嘎查村也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352期,共收到贫困户申请书5296份。在规定时限内,全旗识别贫困户2877户8326人、贫困嘎查村29个。贫困嘎查村中识别贫困户1361户4275人,占识别贫困人口的51.34%。

(一)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宣传。《阿拉善左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下发后,旗里采取“印发方案、以会代训、分层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政策宣传。一是向各苏木镇、旗直各帮扶单位印发《阿拉善左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建档立卡的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动员全旗上下行动起来,主动参与贫困户、贫困嘎查村识别工作。二是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各苏木镇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专题解读了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三是由苏木镇组织嘎查村两委班子召开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就贫困户、贫困嘎查村识别程序和具体要求进行了系统培训。四是旗委组织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整优化了全旗重点嘎查结对帮扶单位,并敦促帮扶单位派党员干部到嘎查村开展结对帮扶和建档立卡政策宣讲,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对建档立卡工作的认知度。

(二)动员群众参与,强化监督指导。在加强政策宣传和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精准识别工作的同时,为确保建档立卡、精准扶贫、靶向疗法不走样,旗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督查的通知》(阿左扶办发〔2014〕33号),旗委办印发《关于对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阿左党督发〔2014〕9号),先后各派出三个督查组连续用2周时间,分赴南、中、北三大片对全旗15个苏木镇139个嘎查村进行督查指导,及时纠正了贫困户识别中出现的两委班子擅自拍板、未进行收入倒排序、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开展民主评议以及拆户识别、识别不准、轮流坐庄、抓阄定夺、简化程序等错误做法,保证了贫困户和贫困嘎查村识别公开公平公正,从根本上避免了“暗箱操作”,为制定规划、信息录入和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三)严格工作程序,精准扶贫对象。按照“规模分解、群众自愿、公平公正、整户识别”的总体要求和“农牧户申请、收入排序、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工作程序,严格执行“两公示一公告”,针对嘎查村、苏木镇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核查整改再公示,在公示无异议的前提下由扶贫办组织公告。识别过程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所谓“报”就是由农牧户如实填写申请书,报嘎查村委员会审查;所谓“查”就是入户进行家庭人均收入和其他基本情况调查。依据总量控制、收入排序和识别标准,结合家庭基本情况,拟定民主评议对象;所谓“评”就是由村民代表大会对提出申请的低收入农牧户进行民主评议和无记名票决,拟定贫困户初选名单。所谓“审”就是初选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公告和审核确认,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并对群众有异议或反映的情况,及时安排进行调查核实,该调整的进行调整,并公示公告;所谓“批”就是由旗扶贫办对苏木镇上报的贫困户拟定名单进行抽查审核,确保识别对象和公告名单名符其实。通过严格以上程序,使全旗139个嘎查村的建档立卡全部做到了“两公示一公告”。

(四)强化干部到村,助推建档立卡。全旗29个贫困嘎查村列入全区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工程实施范围,对此,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旗委常委、常务副旗长专门组织召开了驻村干部交接大会,安排部署驻村帮扶工作。旗委组织部下发《关于派驻工作队开展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的通知》(阿左党组发〔2014〕137号)、《关于选派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驻嘎查工作队队长挂职锻炼的通知》(阿左党组发〔2014〕138号),向每个嘎查村选派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挂职担任嘎查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或一肩双挑,挂职时间为一年,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管理考核要求。这些挂职干部下去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全程参与了入户收入调查和贫困户识别,对公开公平公正地识别贫困户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嘎查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不够重视,导致返工重做,推迟进度。

(二)宣传发动不到位。部分嘎查村对建档立卡的政策宣传不深入,导致家庭人均收入登记不准确,影响收入排序和民主评议。

(三)入户调查工作量大。贫困户识别要求入户调查和收入排序,因地广人稀、退牧还草、人口流动、反复公示等原因,工作量加大,导致公告日期延后。

(四)缺乏工作经费。建档立卡工作主要靠苏木镇和嘎查村来完成,因缺少必要的专项经费支持,影响嘎查村的工作积极性。

(五)缺少硬件设施。相比较而言,苏木镇电脑设施普遍存在老化现象,信息录入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对部分电脑设施进行更新。

(一)抓好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规划。在完成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的精准识别并公告无异议后,协同苏木镇、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助责任人科学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准确填制《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村登记表》、《贫困县登记表》和《扶贫手册》,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落实帮扶规划,强化社群监督。到村到户规划出台后,关键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把规划蓝图和群众意愿转变为各方的实际行动,把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户和贫困嘎查村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祉。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9

非恶意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类型及成因

非恶意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是指当事人主观上并非不履行还款付息义务,而是由于其不知道或不可抗拒力而导致违约,出现逾期形成个人不良记录。据对中国农业银行天镇支行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统计,被查询的228家客户中有不良记录的占到18%,其中非恶意造成不良记录的占比高达75%。由于各家银行很少对不良记录的形成原因加以区分,导致了不少拥有非恶意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黄金客户被拒贷和办理信用卡,影响了客户的工作和生活。据分析,非恶意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信用卡使用不当导致出现不良记录

一是部分持卡人对信用卡的使用比较随意,信用保护意识不强,未按照约定期日及时归还信用卡透支款形成不良记录,此种情况在被调查者中有11例,占非正常因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比为26.8%;二是欠缴信用卡年费形成不良记录,绝大多数办卡者不了解银行的政策,或者是由于意外激活信用卡,又没有达到规定的刷卡次数导致扣收年费,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拖欠,也不代表还款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又以集体办卡客户最为突出,被调查者中有13例为此种情况,占非正常因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比为31.7%。

被冒用身份证而产生的不良记录

个别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将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随意借予他人使用或由于保护不慎被盗用,并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从而导致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此种情况占有2例,占非正常因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比为4.8%。

未能及时归还贷款本息形成的不良记录

一是客户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对相关合同条款理解不到位,甚至只是模糊知晓自己的还款义务,导致客户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正确的履行自己相关义务,进而出现不良记录。二是由于自然灾害及意外情况(如临时出差)未能及时还款导致的不良信用记录,此种情况有5例,占非正常因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比为12.2%。

升息导致还款不足产生的不良记录

贷款利率上调后,按月偿还贷款利息额会增加,而贷款银行在利率上调后,与客户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借款人还款账户余额不足而产生不良记录。此种情况有3例,占非正常因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比为7.3%。

数据上报质量不过关导致的不良信用记录

商业银行因接口程序原因导致数据信息上报质量不高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此种情况有5例,占非正常因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比为12.2%。

金融机构在保障非恶意不良信用记录客户合法权益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履行告知义务欠缺

一是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客户办理信用卡或签订贷款合同时未能及时告知客户若不按约定及时、足额还款会对个人信用报告产生负面信息,并可能影响未来正常办理信贷业务。二是个别金融机构在还款日前没有电话或短信提示客户“应及时还款否则会产生负面信息”。同时,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目前均没有在制度上明确要求在办理信贷业务和还款日期前应向客户告知“不按约定还款将产生负面信息”等相关内容,也没有统一告知内容,导致客户对“信用卡应如何合理透支使用”、“哪些行为会产生负面信息”、“产生负面信息对将来办理信贷业务有何影响”等应普及的问题认识不清,部分客户错误地认为贷款或透支款项还清后,不良信用记录就会消失,逾期几天或欠款几元不会纳入不良记录。

金融机构对非恶意不良记录的认定缺少制度规范

客户是否恶意失信常常存在争议,要使这种不守信用的认定准确无误,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和程序。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从其经营角度出发,更多注重的是其自身风险的防范及责任的认定,对“冒名办理贷款卡”、“欠缴信用卡年费”、“由于升息导致还款不足”、“因抢险救灾等特殊公务造成还款不及时”等非客户主观原因形成的负面信息异议的认定,没有从为客户服务和维护客户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也就无从解决此类异议。如金融机构没有以正式文件规定如何认定和解决解决“冒名办理贷款卡”异议问题。此外,在“欠缴信用卡年费”问题上,对于银监会2009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文中关于“持卡人激活信用卡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扣收任何费用”的规定,大部部分金融机构能够执行,但对信用卡开卡后因刷卡次数不够不能免除年费或信用卡有增值服务的,则明确表示无法为客户消除此类负面信息。

金融机构对异议信息处置滞后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了个人可以对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提出异议及异议信息的处理流程,但因为基层央行没有异议修改权,每发现一笔异议处理都必须逐级上报总行,由上海征信中心进行修改,一笔正常的异议处理至少需1个月时间,并且个人信用数据库的信息每月更新一次,因此,最新的信用信息一般要间隔1个月以后才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展示出来。导致异议信息处置滞后,客户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金融机构对可能导致客户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行为重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计算机系统设定的还款日期与贷款合同约定还款日不一致,导致客户在没有得到金融机构提示的情况下按约定日期还款,导致客户违约形成不良记录。二是金融机构对准贷记卡透支逾期的判定标准差异较大,有的30天,有的60天。个别银行按本行的判定标准制定了审贷标准,导致一些无不良记录的客户无法办理信贷业务。

对策建议

建立事先告知制度,给予金融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

建立事先告知制度,让信息主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维护和保障了信息主体的权益,也可有效降低投诉、诉讼案件发生率。商业银行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征集个人信用记录时应履行告之义务,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可能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前或利率调整、月度还款金额发生变化时,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进行还款提示。通过一定的系统升级帮助客户减少不良记录发生的机率。比如按照银行对公信贷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贷款到期之前,银行工作人员需要提前通知客户即将到期贷款的本息和到期日,并明确声明:如果在到期日,客户无法偿还本息,银行将收取逾期利息。这样,客户就可以提前安排资金,保证到期还款。银行同样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该项提醒服务。如果银行能够在借款到期前1周和到期前1天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客户贷款即将到期的信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将能及时安排资金到签约的还款账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工作繁忙和疏忽造成的非恶意的贷款逾期。

规范个人信用报告运用和解读标准

一是出台个人信用报告统一使用指导意见,即由人民银行总行征信管理部门组织商业银行编撰《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报告解读指南》,为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及个人信用报告提供规范、准确的个人信用报告解读参考意见,以客观、真实解读客户的实际信用状况。指导意见中应对信用信息中恶意与非恶意违约行为进行甄别性标准设定,避免商业银行偏读信用报告的现象。二是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和评分模型。深度挖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中情的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和评分模型,推出把复杂个人信用记录转变为简单易懂的信用产品,为商业银行建立一个统一、客观的评价判断标准。三是加强对商业银行前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以正确解读客户个人信用报告。

完善接口规范和人性化展示个人信用报告

一是设定合理的负面记录保存期限。负面信用记录不能搞“一刀切”,期限太短,起不到威慑作用,可能使征信系统形同虚设;期限太长,则会过度限制信息主体权益。应借鉴国外征信系统先进经验,综合考虑负面记录产生次数、金额及不良行为情节较轻的负面记录,采取短期保留期限;对多次发生、金额较大、情节较重的负面记录,采取较长期的保留期限。二是设定适当的宽限期和宽限金额。建议信用主体还款日期延迟至3天以内和贷款利息未偿还金额低于50元的,不作为违约行为计入信用报告,减轻消费者因一时疏忽和银行账务延时造成的非恶意不良记录。

加大金融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10

报告以《蓝皮书》的方式,来揭示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是由中国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并得到了商务部《汽车观察》杂志、交通部《中国交通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调查范围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川等全国主要卡车用户集中区域,历时一年,走访司机万余名,并抽取了700名典型司机进行深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卡车用户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活质量、工作环境需要大力改善。改善与提高中国卡车用户的生存状况,需要用户、汽车厂商、社会机构和媒体的共同努力。

蓝皮书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中国的卡车司机一年中有80%以上的时间行驶在路上;跑长途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车上睡觉,一两个月才沾一次床;50%以上的人患有颈椎病和胃病;他们当中只有58.9%的人购买了保险。数据显示,中国卡车用户以男性为主,其比例超过95%。41.4%重卡用户单次驾驶超过9个小时,司机为了提神而大量吸烟,对健康危害较大。在蓝皮书的现场,卡车司机的代表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状态的真实讲述,印证了调查报告的结论。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卡车保有量大约为1000万辆,是世界上卡车保有量和生产量最大的国家,卡车司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卡车司机长期处于非良性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无疑应引起全社会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的首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汽车行业主管部门、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汽车生产企业、公益慈善机构、新闻媒体、普通卡车司机等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仪式。中国重卡的骨干企业陕西重汽,在蓝皮书后,与潍柴动力、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零部件配套企业一起联合发出了“关怀卡车司机 ,共建和谐社会”的倡议书。倡议书呼吁政府主管部门、生产企业、运输公司、社会福利机构、卡车司机的家人朋友,共同为卡车司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公平、放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发出倡议的同时,陕汽率先垂范,推出了“卡车司机关怀工程”,从品质、服务、品牌和人文四个方面,全面实施产品关爱工程、新产品价值工程、“大S服务”工程、品牌领先工程、四季送真情、陕汽关怀基金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持久关怀。人们发现,陕汽对客户的关怀,已经从传统的对产品性能的提高和使用状况的服务,延伸到对客户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关怀。这些务实举措,不仅体现出中国卡车企业在服务理念上新的突破,也为中国众多企业和领域,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示范。

陕汽董事长张玉浦认为,关注并改善卡车司机生存状态,不仅与陕西重汽“德赢天下”的理念行谋合一,也是陕汽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果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响应,卡车司机的生存状况就会得到好转,社会就会增加更多小康的幸福家庭,减少安全隐患,和谐社会就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