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实践考察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2 02:42:31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1

关键词: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97-01

周末活动性作业指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有效地挖掘活动中蕴藏着的大量的语文练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作业。笔者从本土文化与社会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与交流。

一、趣味盎然的本土文化专题

浙江临海,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名胜古迹众多,地方特产、风味美食丰富多彩。我们充分挖掘临海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见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1.观风景名胜

临海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江南长城,集具江南特色的公园――东湖公园,古色古香的紫阳街,历史源远流长的孔庙,千年古刹龙兴寺等,都成为我们周末进行本土文化专题研究最好的素材。如对江南长城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观赏研究江南长城迷人的自然景观;二是研究江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三是研究江南长城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不同名胜古迹的不同特点,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筛选,记录时可以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可附带拍照、画图等进行记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报告。因为学生分工合理,搜集的资料全面而有价值,因而写出的研究报告也全面详实。可以推荐学生将研究报告发送到旅游网或是旅游报纸、杂志去发表,增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

2.品地方特产

临海地方特产非常丰富,随着临海经济地快速发展,岭景葡萄、涌泉蜜桔、羊岩茶叶、上游杨梅、上盘西兰花等产业脱颖而出。临海特产专题研究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对学生接触社会、关注民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语文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临海特产专题研究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制定自己要研究的地方特产名称,再设计调查表,罗列要调查的内容,如特产名称、产地、产品特点、订购方式、广告宣传等,设计好调查表后,根据调查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就地品尝,并交将考察结果及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回来后对材料加以整理。调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通过对羊岩茶叶的调查与研究,学生认识了茶树、茶叶、茶的品种,知道了茶叶的制作过程,懂得品茶及珍藏茶叶的方法,还懂得了鉴赏绿茶茶叶的方法等。在学习中,学生还明白了每一个知名品牌都需要广告的宣传,才有更广阔的推广空间,从而试着写写广告词,供商家参考。对于地方特产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包装不精美,订购方式单一等,指导学生给商家提意见,在交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

3.尝风味美食

能享受到美食大餐是人生之幸事。在我们临海,每年都举办风味美食节,各种各样的美食集聚一街,一字儿排开,连外国的朋友也乐得摆上了摊。这吸引着无数的市民、外地游客前来欣赏、品味。美食也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地去品尝美食。对于风味美食专题研究,学生兴趣盎然。在对风味美食的研究中,我指导学生先确定要研究的美食名称,根据自己在美食节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的,确定研究对象,再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地调查访问,主要从美食的颜色、香气、味道、制作工序等方面进行。学生们研究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亲自去买美食来观察、品尝,作好记录;有的通过往日的经验来记录。经过学生周末不断地努力,他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语文学习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将学生用周末活动性作业的内容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既使学生容易获得素材进行研究,又使学生的研究所得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活动很多,如“动物饲养”、 “植物栽培”、“今日我当家”、“我是卖报小行家”、“卖花使者”、“走进敬老院”、“小小售货员”等。

1.动物饲养活动

饲养动物对家住城市的学生来说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知道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撰写观察日记,培养持之以恒地做事的习惯等。在周末活动性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周记。首先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研究,接着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的环境及对食物的要求、饲养小动物的注意事项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再去购买小动物及所需的物品,并仔细观察小动物,坚持写观察日记。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日常写作打好基础。经过观察、实践与写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观察日记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等在不断地增强。

2.“今日我当家”

生活是个大舞台,今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明天,学生将运用自己的所学去生活,因此,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平时用习得的知识指导生活,这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今日我当家”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家的内容丰富多彩:晨起到早餐店买早点、顺便到菜市场买菜、洗衣、择菜、做一顿丰盛的午饭、带弟弟妹妹等。学生平常最怕作文,经过当家后,学生懂得了生活即是写作的源泉,有了丰富的体验,就不怕写作。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当家的辛苦,后来学习时就更努力了。“今日我当家”、“妈妈,您辛苦啦!”、“第一次拖地”、“打扫卫生三步曲”等文章应运而生,学生不再觉得习作那么难。

3.“我是卖报小行家”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社会生活的运用中不断增强的。因此,我们要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的机会,使他们有展示才能,与社会人交往的机会。我们可能一向都为口语交际该如何教而发愁,如果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步入社会,就不会再使他们“金口难开”。如周末到了,可以联系《台州晚报》、《临海日报》编辑部,领取报纸进行销售,把学生推向市场。在销售报纸前,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报纸销售的方法,地点的选择,人群的选择,卖报后的奖励等。因为学生经验少,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到报刊亭卖报纸,也可到车站、医院、景点等地销售。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至于觉得卖报太难;通过卖报后的奖励,激励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作业的决心和意志。通过实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加强,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也更深刻。

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以实践活动为主,使学生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观察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写作能力等,丰富了学生的周末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お

参考文献:

[1]刘先捍.《活动课程教学研究》,南方出版社2002年3月.

[2]吴云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共性探讨 》2003年5月.

[3]朱建人.《生活作文之研究》 上海教育研究 2004年1月.

[4]艾津.《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6月.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2

1、地域与建筑师

・制约下的当代建筑师的地域表达

・地域文化营造中建筑师的职责与角色

・中部地区地域性设计的制约与机遇

2、地域、本土、现代

・地域主义设计与本土设计

・地域与地方、地区、传统、乡土

・现代化与地域传统

・地域性的现代表达

3、地域性与城市活力营造

・传统古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洪江、凤凰古城保护模式研究

・洪江、凤凰古城保护对湘西地区城市文化经营的作用

论坛开幕式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编彭礼孝教授主持,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前任院长孔宇航教授分别主持上下两场论坛。

齐欣(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地缘基因》

1.地缘基因

2.在没有太多限制的条件下,如何创造限制

3.因地制宜――着手做设计时应该对周边环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跟左邻右舍找关系

梁井宇(场域建筑主持建筑师):《建筑与社会实践》

1.建筑师应该关注社会生活与政治

2.建筑作为社会的实践

3.建筑作为个人奢侈的实践

吴耀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十年来的建筑探索》

1.地域性与全球化是一体的,地域性没有固定答案

2.学建筑要搞清楚前人做过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是怎么做的?

3.当代建筑师的立场:我们要怎么做建筑?为什么这样做?我们会怎么做?

4.要想把建筑做好,很多功夫在建筑之外

5.建筑应该往前看,不应往后看,我们应该以当代的方式解决城市和建筑的问题

庞伟(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方言景观――呼吁与实践》

1.“权利”与“权力”在地域文化中的表现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3

论文摘要:现今艺术院校开设的课程中,艺术考察课早已作为必修课被重视。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艺术考察或艺术写生,无疑是搜集创作素材、体验艺术生活的最佳手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的艺术考察课更具特色和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摹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4

2007年4月20日在天津刚刚邀请冯骥才、马国馨等共同出席“瑰宝”丛书建筑文化研讨会,4月23日京津两地几十位建筑师又聚在天津院图书馆展开了纪念“世界读书日”的非建筑弼读的AT。自3月“风雅运河全国摄影大展”后,申报作品已十分踊跃,为此在“烟花二月”的4月24日下了扬州,确定了可供“大展”的扬州博物馆的场地等事宜。26日滨海新区“京津沪”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研讨会,则体现了一种新思维,它已展示根植沃土的规划师及建筑师滨海新区的作品。同在4月29日,上午看望了文化学大家王世襄,品读了讲述他学兼中西长、盛不衰风范的《奇人王世襄》,下午由BIAD传媒协办且支持的“费菁+傅刚及其中央美皖等学生设计作品”展在泰康顶层空间画廊开幕,我认为,它更意味着一种建筑与艺术的文化教育状态的生成,表达了一批有志向的中国青年建筑师对文化自觉的追求。

对建筑的理解建筑家有太多的定义,但作家冯骥才的一席话,会使建筑师“吃惊”:“建筑是历史留下的活着的空间,它是一方水土的创造……”这是别有意味的文人的建筑学评说,同样“世界读书日”的茶座,读到建筑师们的“非建筑阅读”的体会,使之相互渗透,沟通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在推进着文化的普及。为此我在“建筑师的书缘”茶座上倡言:我们的努力是希望让城市可读,让建筑可读让建筑师可读。因此,所有这些活动的推进都会营造起最广博且“原创”之沃土

在4月29日造访学辈王世襄老人时,他送我三本书刊有“李庄琐记”的《读书》杂志2007年3期;名家笔下的俪松居主人《奇人王世襄》及由王世襄书的《宋李忠定公荔支前后赋》,当我向他汇报《建筑创作》杂志自2006年11期开始系列刊出“田野新考察报告”时老人连连赞同,他希望这份“报告”应是对“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一个继承,应该成为当下反映中国建筑传统并能思考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的“新”营造汇刊。4月18日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文化景观和自然纪念物”,恰恰这一天《中国文物报》刊出徐苹芳、罗哲文谢辰生、傅熹年的专家建议督促古建筑等遗存调查修缮报告的编写出版,我想,建筑文化考察组所坚持的“田野新考察报告”或许正为此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实践。

“写在建筑艺术学院成立之时”是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在4月21日《美术报》发表的文章,他提出蔡元培先生是在一个民族文化行将褪色的时期提出创建艺术大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美院是一所备受活的历史煎养的大学,对于学院的架构,蔡元培先生早年就提出四大院设想即绘画院、雕塑院、建筑院、工艺美术学院。面列蔡元培先生构想的实现,讷江认为,建筑学科落户美术学院,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工程学科的跨界和超越,其文化指向必须更为重视建筑的文化品格。这些联想,或许是我们探讨为建筑创作营造原创“土壤”、并最终走向世界的基本立意。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大明宫含元殿;栖凤阁;翔鸾阁;倒凹字型平面布局;匡亚明楼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05

自汉代以来,在城门两侧建造双阙的倒凹字型平面布局就已出现,到了唐代,不仅在城门建筑中更成熟地使用(如东都应天门),而且也被长安宫城大明宫正殿含元殿采用和发展,因而使含元殿成为中国历史上殿堂建筑的经典之作。这种平面布局以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极强的中心感和视觉吸引,从而起到烘托建筑的纪念性气氛。通过对倒凹字型建筑平面布局的理解,我们在建筑实践中进行借鉴,取得了良好的建筑立面效果。

1 大明宫含元殿

含元殿为唐长安大明宫的正殿,1959-1960 年,中科院考古所对含元殿遗址进行的斟察和发掘基本搞清了殿址及两阁的形制[1],1995-1996 年,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队的考古发掘对含元殿的柱网布局、大台形制、龙尾道位置、殿前广场、含元殿与朝堂的相对位置等问题有了新的了解[2]。含元殿地处龙首原高地南缘,史载,龙首原上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中轴顺次序列由南及北依次抬升,至蓬莱殿及太液池则为平地矣。含元殿遗迹清楚地显示含元殿堂和栖凤、翔鸾二阁。而发掘揭露的殿前龙尾道“并不像明清太和殿御路踏跺设在殿南正中,而是设在殿堂的两侧,龙尾道起自殿前广场的平地……经三层大台,迂回登到殿上”。发掘报告的结论与史料吻合。龙尾道位于殿w两侧的设计,更加突出了殿堂高大,保证了殿前广场的完整。根据杨鸿勋先生对含元殿平面的复原(图1)和含元殿复原透视图(图2)[3],我们可以初探创造者当年的用心,其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据高址为基,以达“终南如指掌,坊市俯可窥”的得景之利。营造大尺度殿前广场,形成大尺度前视空间。二是殿身宽大,二阙与主殿倒凹字平面布局,“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以为翼”,成为隋唐以后倒凹字平面宫阙通例。三是龙尾道左右起自平阔广场,两阁前拾级而上,广场开阔,主殿突凸而更显气势逼人,收人视线。

2 倒凹字型平面布局建筑――唐代宫阙风格的再现

含元殿使用并发展的倒凹字型平面布局方式对大学建筑的影响更大,倒凹字型平面造成的中心感和视觉收缩效果、建筑对景效果乃至透视效果在校园特定位置下的中心建筑物中的应用均有极佳的建筑美学意趣。吉林大学唐敖庆楼(也称为理科综合实验楼)、吉林农业大学教学行政主楼都是很好的例证。

2008年设计的吉林大学匡亚明楼(图3),其规划地址在计算机楼西侧,出于规划对位关系方面的思考,匡亚明楼的长向(南北方向)应与计算机楼红线拉齐。但是,由于匡亚明楼建筑面积只有20000平方米,且功能上又以小型学术研究室为主,所以,我们与设计人商议,决定采取倒凹字型平面布局,与计算机楼围合出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建筑主立面朝东,大量规整的小面积研究室以东西朝向规矩地布置成为主楼,层数为六层,供学校若干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分层使用;大开间的会议室、资料阅览室等用房布置在南北两翼作为裙楼,层数为三层,各基地共享使用。

主楼窄而长,立面沿长向采用“五段式”分隔,与杨鸿勋先生复原的含元殿透视图中“鼓楼-观象门-含元殿-通乾门-钟楼”的“五段式”趣味相投,但尺度未尽模仿古人,面是通过虚实对比、线条分割等手法实现;主楼中央高挺,两旁以竖线条为主的立面被二至四层的水平色带穿越,灵动秀美,南北端部是较大面积的实体墙面,厚重收敛。两侧裙楼高三层,面向庭院一侧,立面以竖线条为主且通过镂空与退台的处理,以轻快的手法衬托主楼,也取法含元殿东、西侧飞廊的神韵(图4);在两侧裙楼的端部,厚重的实墙、出挑的玻璃幕墙盒子(图5)恰似含元殿栖凤、翔鸾二阁,收住视线,且与主楼中央部位呼应,更是取法含元殿整体上主殿与两阁的主从关系。匡亚明楼体形舒展,主楼采用两层基座、裙楼采用一层基座的处理手法,主入口在主楼正中,通过室外台阶直达二层,稳重大气,有含元殿“据高址为基”之喻含[4]。配楼凹向主楼的深度从比例上讲较含元殿更大,进深感更强;楼前广场开阔完整,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坐像安置其中,画龙点睛,大尺度前视空间的中心感和吸引力更强。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J].考古,1963(1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5-1996年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97(03).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6

作为一名电视记者,我曾多次报道过有影响的考古发掘活动,对考古研讨也有极浓的兴致。考古报道,如何才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趣?这些问题,常绕脑际。我认为,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克服片面性,增强科学性,学会用点辩证法。

一事多面观

2005年10月22日,济南市历城区孙村镇芦家寨村村民娄德国,在自家地里劳动时,偶然发现了几个陶制的“怪状香炉”。后经考古人员鉴定:这不是香炉,而是古陶鬲。经过连续几天抢救性发掘,确认这是一座保存较好的西周窖址,共发掘出陶鬲50余件,其中半数基本完整,半数可修整复原。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立即前往跟踪采访。对发掘进程,西周窖址的价值,此次考古发现的意义,都及时做了报道。

但是,我并不满足。我又试着从多个侧面来观察了解这次考古事件,以求得到更多收获。我想起文物保护是个大问题,近几年,社会上发生多起严重破坏文物事件。例如,2005年5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土城子发现古城遗址,但当地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抢工期,竟无视文物部门多次劝阻,强行破土施工,毁坏古墓葬百余座,大量文物遭严重破坏。

于是,我特意对这次芦家寨陶鬲发现前后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详细采访。结果,获得了很有价值的材料。原来,娄德国发现“怪状香炉”后,马上报告村委会,村委会又上报给镇政府,镇里的文化站立即派人进行守候,直到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到来。济南市文物化局副局长、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老百姓和当地政府保护文物的意识强,这批珍贵的陶鬲很可能就不存在了!”

我们便延伸报道触角,在报道好文物发掘的同时,围绕“文物保护”大作文章。电视台栏目组开办了《文保视点》专栏,把发现陶鬲的村民娄德国请到演播室,与考古专家学者一起座谈,并录制、播出了一组对保护文物事件进行思考的深度报道。一些观众看了节目后,打来热线电话,对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谴责,对如何保护文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事物总是立体化、多方面的。这次报道,还扩大了考古工作的社会影响,树立了考古工作者的良好公众形象。过去,考古工作者一直默默无闻,鲜为社会所知。通过传媒报道与讨论,文物考古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文物保护与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考古工作者不断在媒体上露面发言,“社会话语权”明显增强,也成了人民喜爱的焦点人物。公众与媒体融通互动,赋予考古学与考古活动以新的活力和意义。总之,这次考古报道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多面观察,多面了解,立体化思考,考古新闻才能做强做大。

热点冷处理

“以小看大,虚张声势;以实证虚,妄下结论;故弄玄虚,无中生有”――这是权威人士为病态考古新闻下的症状诊断。

随着“考古热”的兴起,媒体希望从考古发掘中寻求新的视角、新的受众兴奋点及收视率增长点。说起来,这也无可非议。但是,热过了头,可就成了发高烧、说胡话了:老山汉墓尚未发掘,某电视台便大肆渲染,为直播造势,最终因墓已被严重盗挖,直播被迫取消。杭州近郊彭公村发现了一个大土墩,有文物专家怀疑是古代大墓。这本来很正常,考古工作就是在“怀疑――否定,怀疑――肯定”中进行的。但当地的媒体却将专家还在怀疑中的事当作结论性的事,掀起了一股“彭公大墓”报道热,甚至误导读者参加“竞猜”――墓中躺着的是哪位大人物?结果发现,这个大土墩只不过是一段古拦水坝而已。竞相报道的媒体只好在读者的质疑声中偃旗息鼓了。

沉重的教训,足以使我们警醒。2002年,济南市章丘危山发现汉代兵马俑的消息传出后,吸引了全国各地30多家媒体记者云集采访,竞争之烈,可想而知。作为较早获得这一新闻线索的记者,我既热又冷,一边在现场奔忙,紧张地采访,一边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报道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因为我深知,厚厚的土层之下,埋藏的不仅是宝物,而且是历史的真实。考古学就是要从这些沉默的遗物和遗迹中,解说与洞彻历史之谜。这时,最重要的是克服错误的寻宝心理和新闻炒作之风,保持严谨、冷静的科学理性。我蹲在兵马俑坑旁边,仔细地观察着,紧盯考古发掘队员的手,分析判断每一件新出土的文物,又与昨天有何不同,然后带着疑问去和考古队的专家进行交流。记得危山兵马俑的考古进入到第三天,兵马俑坑内发现了几个与众不同的兵佣,有的记者就妄加猜测,对兵马俑的年代及规格产生多种说法。而我却不急于发稿,从众多专家中,千方百计找到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蒋英炬,向他问个究竟。他说:“看这样的规模,该不是一般人的墓葬,起码是当时的将相,至于年代,汉代的没问题。”这次采访,使我获得了权威性的材料。《章丘危山惊现汉代兵马俑》、《章丘危山兵马俑豪华阵容初露峥嵘》、《章丘危山兵马俑全国第三》等多篇报道连续制作播发出来。

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加上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与优势,使我们的节目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热点”的考古报道,也要善于“冷处理”,弄清新闻事实之前不要急着下结论,要选择最科学的角度,最权威的专家,作出最准确的判断,这样的报道,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彼长补己短

冷僻、枯燥、神秘、理性――是考古的特点;快捷、动情、活泼、感性――是新闻的特色。考古学与新闻学看似有些矛盾,但两者又是辩证的统一。考古新闻应是“考古”与“新闻”的统一体,在讲求历史性和知识性的同时,亦应讲求鉴赏性和可读性,正确处理“事”与“理”的关系。

当前,面对广大读者和受众的需求;我们在进行考古报道的时候,如何将神秘专深变得通俗易懂?如何将“过去”以一种平和热情的方式呈现给受众?确是应该思考与解决的课题。

剖析“抚仙湖探秘”直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2001年6月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东方时空》特别节目,对我国云南澄江县抚仙湖水下古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现场直播。因为这是首次水下考古发掘直播,开创了我国广播电视实践活动的记录。参加直播的编导、摄影及主持人,皆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面对水下考古发掘这一全新领域,还是难题颇多。考古发掘专业性强,文物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广大观众个性干差万别、素质有高有低,电视解说的语言,必须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科学性与客观性,单凭电视台主持人的本领,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主持人敬一丹就请了一个专家组与之配合。主作业区(水下)解说员是非考古专业的电视记者,非主作业区(演播室)的解说员则是考古领域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对那些超出主持人知识范畴的介绍或直播中漏报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电视主持人和考古专家,都从观众的收视心理出发,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提问,激起观众的兴奋点。这样,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留住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感悟

一、自主探索,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会压制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把学生当做是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为主的过程,当然难以起到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急需转变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设自己的理解,在自身的活动中,掌握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的学习,我是这样做的:学生课前自主查阅和收集有关中国古环境变迁的知识,了解先秦到秦、西汉时期,再由东汉至隋,经唐至元,乃至明清不同时期的古环境发展变化,目的是让学生在开课前对环境变迁的原因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引起古环境变迁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作用是人类经济的活动与规模,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是主因,最后让学生分小组以论文的形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群策群力,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对课本教材的基本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同时,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操,符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要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地理学科素养要求。

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朝着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趋势的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启动,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到教材理论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收集和整理生活与课本相关联的素材,让地理教材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城市交通运输》中,除了要理解城市道路网的基本作用,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思路之外,还要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究对策,我组织学生按5个人为一个小组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到城区主要的红绿灯路口调查存在的交通问题,如车流量的定点观察记录统计,通过定点、定时去观察、统计、观察期约一个星期,亲身体验城市交通运输现状,了解城市交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现象的能力,初步形成城市合理布局的观点、意识、培养学生提出合理布局方案的能力,我组织学生设计研究方案,提出实施的策略,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分析、整理和归纳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研究性地提出当地城市交通布局的合理化建议及措施,形成研究性报告,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只是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8

——八千里路雨揉雪,万卷诗书开茅塞

历时八天的华东五市素质教育考察学习,在朱局长英明领导,陶主任 白科长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考察学习任务,于11月22日中午安全顺利返回中国玉都——岫岩。期间虽然历经冰天雪地,饥寒交迫,雨雪交加诸多千辛万苦。然而诸同志在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勇气信心倍增,克服困难,破解难题,一腔热血,只为求取先进真经。

收获之丰硕,不可一一言表,只可以学海撷英。

一 南京百家湖小学 本真教育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油然而生的是心灵碰撞,绽放出绚烂的火花。领导,老师都给孩子们以宽容和信任,由此而而产生的天真的心灵焕然出对父母,老师,亲人,邻里乡亲纯真无邪爱恋。孩子们的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的将来就是爱的海洋。

学校教育理念是友善教学,学生是天生的学者,教师教学方法就是交给学生自我学习。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机结合,学生不会年年如一日的闷呆在象牙塔里。课堂教学的身本教学来自于精心备课的两个环节:预习方案,基础文案。教师之间合作协作减轻负担,推陈出新,产生高质量的精品教案。高年级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诠释了新课程改革的抽象的思路。

二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我简短的听了英语,语文,又完整的听了一节数学课,结合学术报告,有一下心得。

所谓先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伊始,教师直截了当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任务,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尽兴自主学习,然后完成目标自测题。这种学习模式是我们想到了以前贯彻的预习进课堂,其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而达到真正的肩负的目的,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所谓后教,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的桌间亲情巡视发现的,学生自学汇报上来的共性的具有一定普遍倾向性的问题。但是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也不是一言堂,而是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完成这些共性的问题。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情决定教学的方式,决定教情。对症下药,只有学生学习了,才可以知道他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学习到。

以教导学,首先要解决需要教什么的问题。先学的环节,要给学生揭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内容适当简练,目的在于充分暴露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的环节,根据先学所暴露出的问题,明确教的内容,教的方式。根据问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官教兵,兵教兵”的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共性的规律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这一点在数学课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注意点:实事求是,遵循规律。

1:备课的过程讲求,“自备”,“研备”,“改备”有机结合。统一课时,统一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

2:课堂上,老师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教师的“无为”为学生的有为。学生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展示自我学习的风采,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完美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3:“三清验收”给学校教学带来生机。不给老师留下加班加点的空间,还给学生课后轻松快乐的时光,还首先是大自然的。特别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分快慢班,优差生同桌,差生有选择座位的权利,给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创造了先决的条件。这一点是我们岫岩教育多年来不可比拟的 ,也是与我们教育理念迥然不同的,更是我们应该并且值得学习的全新的办学理念。

三 腾飞的经济发展,伟大祖国,蒸蒸日上。

有诗为证:

塞外江南万重山,千里宁城一瞬间。

北国冰封千层雪,南国江水绿如蓝。

秦淮河上观风月,京杭漕运穿梭繁。

白日纵横吴越地,夜宿把酒太湖边。

绚烂迷离黄浦江,金茂大厦冲霄汉。

会当世纪凌绝顶,俯瞰明珠方小然。

三国水浒成追忆,灵山梵宫静心凡。

大佛铜铸八十八,九龙灌浴心震撼。

西湖胜境,水光潋滟晴方好,

三潭印月,十八相送古桥断。

花港观鱼,不及玉都东山之公园。

君闻西湖之水有多深,天地造化钟神焕。

宋城千古秀,曼妙舞姿中华情。

最是江南好好风景,华夏儿女借东风。

春天故事唱神州,东方撅起出英明。

华西村民敢弄潮,西子湖畔涌群英。

太湖沉舟千古事,侧畔扬帆去远征。

长风破浪天无际,寰宇为我倾耳听。

苏绣杭丝传古韵,茶园倒影雾轻盈。

子胥韶关,欣然回首看今朝。

勾践卧薪,三千越甲已吞吴。

说不尽,中华上下五千年。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9

郭维森柳士镇等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07年11月出版

中国五千年辉煌之文化历史,迄今从未断绝,为人类发展史之独有。积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虽历经种种劫难,但因其本身所蕴涵着伟大的实践态度和自强意志,及无与伦比的延续性,仍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对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已经日渐生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国与国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的竞争。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实际上阐述的就是这种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的力量已日渐被国人所重视。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极速升温正是这种思潮的一种反映。面对这种发展大势,面对中国年轻一代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做为一个出版者理应给读者提供一些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

《图说中国文化基础》由国内文化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编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法、礼俗,律法、典章,天文、历法,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语言学,校雠学,书法绘画,体育等各门类,全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缘起与发展,是一本内容涉及全面的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入门读本。该书组织严谨,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且有深度,在目前国内市场同类图书中品质质量较为突出。该书采取了图文并茂的解读方式,除选配了800余帧相关的图片外,还选辑了各方面的经典篇章,或随文一侧,或附于文后。读者在阅读时,稍做停驻,可醒倦眼,可发奇思。

该书设计理念明确突出,注重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古典韵味,传统文化的书卷气浓郁,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该书的气质,有创意地表现出该书的编辑意图、图书主题与内涵。特别采用的日本进口纯制文教用纸,使图片效果细腻清晰,生动形象,保证了该书的品质和品相。

《图说中国文化基础》刚一出版面世即引起市场关注,一个月内已发行一万余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中国市长协会主办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

见证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07年卷于2007年4月出版,主题为“科学发展,依法建设,和谐城市”。《报告》客观记录了2007年的城市发展轨迹,全面总结了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报告》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城市的领导者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全局,扩展科学巨册的视角,也有助于社会各界对中国城市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报告》由蒋正华作序,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部长撰写前言。全书分为六大篇章――论坛篇、综论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篇,约120万字。

论坛篇特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的院士和国务院及地方城市领导,就2007年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重大主题撰写论文。这些论文高屋建瓴,观点鲜明,给人深刻的启迪。

综论篇内容翔实,论据充分,是对2007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全面回顾和总结。

观察篇提出了2007年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更广泛的社会视角,关注中国城市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专题篇紧密结合2007年城市发展的重点,编写了有关城乡规划法、城市承载能力、主体功能区、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等14个专题报告。法制、人文、环保为主题的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本年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新视角。

案例篇提供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十个城市的发展实践,可作为其他城市发展的参考。

附录篇包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城乡建设论述摘录,2007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等,并转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该《报告》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系统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汇聚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等诸多院士的研究成果。《报告》作为年度性的专业文献,其持续出版有助于国内外各界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和脉络,对城市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宏观上进行了一次归纳提炼。

古城实践考察报告篇10

然而就是在这里,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演绎了古老神秘的英雄故事。因此,作为宁夏最具神秘性的州府,无论是现代层面的了解,还是历史深处的探寻,都能打动人们的灵魂。

结合史书记载与实地考察,我认为丝绸之路东段北线出长安,经固原,过西吉,穿海原,由平川、靖远渡黄河,继续西行,从景泰至武威路线最短。

2015年6月上旬,《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组织的“2015’草原玉石之路(第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途经西海固,本人有幸成为局部考察成员之一,参与了部分行程的考察。

一路高歌访海原

6月9日早晨,我从白银出发,一路高歌向太阳,经过平川打拉池宋夏之争时修建的怀戎堡;远观始建于北魏,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地的红山寺;遥望被称为“再造清室者”、甘肃唯一正一品将军王进宝的墓地。无论是厚厚的城墙,还是古老的石窟,抑或是巍峨的牌楼,都让人感到历史的深沉从中进发而出,难以磨灭。

车入宁夏界海原县,首先到达的是海原县盐池乡定戎寨。定戎寨,位于今宁夏海原县城西40里处,即现在的干盐池定戎堡古城。海原县盐池也称干盐池,这里出产食盐,早在汉唐时期就有一定影响,北宋与西夏对峙时期,双方争夺此地颇为激烈。特别是其位置正当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又是西夏党项族南下的通道,加之此处可进行盐、茶、马直接贸易,防务尤其重要。北宋朝廷为有效把持盐池,在这里修筑了环围4里的定戎堡城。明王朝继续派兵防守,在保护盐池的同时,还要防御蒙元民族南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登上城堡残墙凭栏远眺,北山险峻、南山神奇,两山环抱间,干盐池如一面大镜子尽收眼中。遥望古战场遗址,已无当年肃杀萧瑟之感。

途中巧遇一位当地村民庞先生,他带领我参观了定戎堡古城。这座古城在现在所谓的定戎堡东南1公里处,为宋代所筑,是真正的定戎堡。古城南面墙体保存完好,东北处女墙甚至清晰可见。城内除去几座民房,全为耕地,已经不见任何古建筑。

庞先生说,定戎堡古城北原为大片树林,解放后一度为甘盐池林场,后被砍伐。城南不远处原有一淙清泉,解放后犹在,可惜后来村民为了增大水量随意挖掘,破坏了水源,几成残流。

许多时候,人类由于无知,或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往往给自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也给后代留下难以挽回的伤害,亦如我看到被推土机推倒的古烽燧一般令人遗憾伤心。

海原,当地传说乃“海之源头”,可沿途所见到处是荒山,干枯衰落。突然间,一片柳树林荫道出现,正如干渴时饮下一杯冰凉的啤酒,实在清爽。

终于到了海原县城,我见到等待中的林漫。还有一位,大家尊敬地称他为李世翔先生,这是一位清贫的广告工作者,一位执着的文物守护者,一位高尚的道德践行者。多年来,他跑遍海原重要文物点并宣传保护文物,成为古迹的守护神,宁夏网曾作过《海原小伙李世翔:“请记住这些古城堡,保护它们”》的专题报道。

吃过午饭,考察团在林漫的导引下寻访古迹。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必经之道,海原县及周边有400多座古城堡和烽火台等各类遗址、古迹。这些古城堡虽荒凉,却屹立数百年,宛如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借昔日盐茶古道记载着当年的马蹄声响和军民谈笑。但令人惋惜的是,部分城堡和古迹却因缺乏保护而惨遭毁坏。

先说那座两重围的烽火台,它们孤独地立在麦田中。这种建构与前几日看过的三角城烽火台相似,但不知是否被破坏过;还有一处五重的烽火台,北面一墙被毁,南面四墙完整,不远处另有一长墙,似为防护。这里无任何保护碑,真替它的命运担心。幸亏,藏在深山少人问津。

大沟口,古时出海原到盐池的必经处;古墩子,作用不详,我认为是西夏时的佛塔,留待考证;隔D堡,海原最大的城堡,也是古西安州城;颇有争议的柳州城,与平川柳州城同名,据林漫介绍说,当地俗语称“出关”为“溜州”、“倒霉”为“走黑城”,这样看来似乎平州为真,也可能异曲而同调。

转眼之间,天色已晚。古人一日看遍长安花,考察团半天走过海喇都,匆匆告别海原,驱车东行赶往固原。沿途景色绝美,加上阵雨泼酒,仿佛进入塞外江南。

儒雅学者聚固原

按计划到达固原后,我与玉帛之路考察团会合,考察团中有许多专家学者,而我则是学习的朝圣者。同行的专家、教授以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随和的待人方式打动了我。和我住在一起的考察团成员、原甘肃广播电视局巡视员、电视艺术家刘岳鲜σ丫68岁,但看起来如同年轻的小伙子一般充满朝气活力。为了赶稿,他自己熬到了半夜,却还在不停地催促我睡觉,早晨6点依旧按时起床,并且一再询问是否影响我的睡眠。

我还在收拾东西时,考察团成员、《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先生已经敲门招呼大家了。吃早点时,考察团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不但自己背包拿东西,而且还收集了大家的房卡,为大家办理退房手续;考察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先生为了完成自己规定的任务,竟然放弃吃早点;中国甘肃网记者金琼则亲自给我加微信,商议改稿……他们待人至诚,亲切随和。让我感慨良多,得到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

出发前,冯社长在住宿地万和酒店前为我主持了“隆重而简朴”的授牌仪式。当叶老师亲自把“2015草原玉石之路(第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暨首届中国玉文化高端论坛”的胸牌挂在我的脖子上时,我突然感到一种庄严、一种神圣,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一种敬畏。

其实,不论丝绸之路,还是玉帛之路,我都属于“路边客”、“门外汉”,借用网络用语来说,的确是“压力山大”,看来今后还得倍加努力才行。

西吉古道话古今

按照原定的计划,上午8点,考察团准时出发前往西吉县。这一路和昨天所走的路程大不相同,两边绿树葱葱,青山悠悠,特别是一棵棵古柳,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一般,感到无限的欢畅。走出固原市不远,天空竟然下起一阵细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涌上心头,不过此时,诗句得修改一下:“固原朝雨渑轻尘,群山青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萧关有故人!”

行进不久,一块路标跃入眼帘――“沙沟”,“沙沟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派支系门宦之一,“沙沟门宦”信徒遍布全国各地,西北五省区、中原大地、东北三省、东部沿海、云贵诸省分布数十万信众。一个显赫的教派,其圣地却在偏远山区,不得不让人惊叹宗教的神奇力量。

继续前行,有地名叫“好水川”,相传为李元吴大败宋军之地。宋仁宗时,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王朝的大敌。朝廷腐败,作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的范仲淹,虽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作用,但败多胜少。好水川战败,范仲淹忧虑地留下了“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佳句。

沿着渭河的第一大支流葫芦河逆行,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的西吉县城远远可见。大家都急切地想见到西吉县钱币博物馆的“凤凰纹玉琮”。

神秘凤凰纹玉琮

玉琮用于古人祭祀天地的活动,属《周礼》所讲的“六大礼玉”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成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藏的玉琮颜色为米黄色,两端有射,中孔系两面对钻,玉琮的一面有阴线刻划的凤纹图案,长啄,高冠,长尾,侧立,风姿优美,气势雄健。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琮通高11.7厘米,宽6.8厘米,其上刻纹拥有古人理念中神鸟――凤凰的特征。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该琮是新石器晚期齐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为此,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创馆人李怀仁同志曾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此器进行研究和讨论,从其质料、色泽、器形工艺等角度分析,确定为典型的齐家文化玉琮,年代为距今4200~3600年,但对凤纹是原刻还是后刻尚有分歧。

本人愚见,对于其优美的雕刻也持怀疑态度。我查阅资料得知,2004年2月,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时,出土的一件白色陶罐上戳有可以认定的凤凰图案,该文化遗址距今7400年,成为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凤凰图案,由此也可部分揭开凤凰诞生之谜。借此,但愿西吉玉琮雕刻为原始之作。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该玉琮也算西吉县钱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得来过程颇为传奇。1984年文物普查时,某天,李怀仁先生来到白崖乡红套村一农户家,无意发现主人拿着此物砸磷肥,他立刻叫停查看并询问来历,得知是在自家农地耕作时发现的,李怀仁遂向主人讲明文物保护的相关政策,拿一袋磷肥换取而归,使得宝贝免遭劫难。

借道月亮上天都

看完玉琮,考察团驱车前往海原。中途翻越月亮山和南华山。这条路线,正是西夏李元吴进兵北宋,进行好水川大战的兵道,古城堡垒特别多,风景优美。

前行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城遗迹,当地称为“二府营”,据说是辽、宋时的边塞之城。因为距离公路太远,我爬上一山头,却是风急天高,无法拍照,实为遗憾。

考察团在道路对面又发现一座古城遗址,所在地名曰“上白城”。这座古城依山势而建,墙体已经坍塌,但斩坡修建痕迹依旧明显,颇具规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后来询问精于本地古城文物的李世翔先生,得知古城雄据要害之地,山下古道一面翻越南华山通向海原,一面经刘寨通向会宁郭城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继续沿公路盘行,到达月亮山山顶。月亮山属六盘山余脉,因其形状近似弧月而得名。月亮山是西吉县境内最高的山脉,位于西吉、海原两县交界处,因西麓有宝河沟,故又名“七里宝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只见山体呈刀楞状,又似一条条蜿蜒的巨龙,向前延伸而去,绵延不绝,不知道通往哪里。两侧坡度较缓,下面的梯田无边无际,一个个风力发电机矗立其上,如天神一般傲视群山,给人无限震撼。

翻过月亮山便是南华山。南华山亦为六盘山余脉,为宁夏第二高峰、中卫市最高峰,是丝绸之路东段南北线交会处,因山形似莲花,别名“莲花山”。还因山高气寒,春秋落雨或雪亦称“雪山”。宋夏时期,该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上有灵光寺,岩崖峻秀,奇峰翠壁,相传为西夏王李元吴避暑之处;山腰名“马场”,树木苍浓,清泉流注,相传为西夏王李元昊养马之地。

穿行其间,但见地势险要,群峰交错,不禁让人遐想联翩。当年李元吴以此为屏障,鏖战好水川、定川寨,遂成一方霸主。然而,李元吴在此大兴土木,荒淫堕落,终身死名败,统一中原的远大理想也烟消云散,留作后人笑谈。

翻过月亮山,穿越天都山,终到海原。在此,谨以王健作词、谷建芬谱曲、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作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菜园遗存留文化

一路风尘,下午1点半赶到海原县城。

海原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留下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菜园文化即典型代表。

菜园文化因地命名,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4800~3900年,是古人类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场所和墓葬地,其遗址位于海原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的西安乡菜园村南山梁坡地。

菜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是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陇东纵横数百里范围内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跨越时空,凝聚四面,辐射八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特征,在中国上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海原文管所李所长介绍,菜园文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原始文化,其分布地域在菜园遗存分布的主要框架范围内。菜园文化遗址从1984年发现开始,1985年进行墓葬试掘,到1988年底发掘工作暂告结束,出土了大量石、陶、骨器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及其他装饰品。

在分布地域上,菜园文化与齐家文化有大片重合区,即陕、甘、宁交界带的泾河和清水河上游。在时间上,菜园文化早于齐家文化,并在生产形态、生活方式、常用器皿、葬俗等方面,显示出与齐家文化的有机联系,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

海原县博物馆有“菜园文化”专题展览室,步入其中,看到的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很令人震撼,可惜海原出土的玉璧、玉琮被银川市博物馆借调,未曾看到。尽管本人这方面知识实在欠缺,但我相信,这种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古文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激励大家了解先民生活,热爱家乡,意义重大。

可惜的是,时间紧迫,几天前和林漫去实地考察时匆匆而返。此次希望随考察团前往,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临时取消了此地的考察,留下深深的遗憾。

眼见暮色渐浓,我和考察团队挥手告别,驱车返回。到达白银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看到自家窗户的灯光,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