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业务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7 16:33:13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1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及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2011年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

“十一五”全省民政工作回顾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服务大局中打基础、在服务民生中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求突破,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绩

2、稳步推进了基层民主。在全省27364个村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颁布了《陕西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民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370个。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5个城区、9个街办、1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为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4、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投入优待抚恤事业费361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6%,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80%的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结算机制,推行了抚恤补助“一卡通”发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入,累计安置退役士兵4余人。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5000余人选择了自谋职业。下拨各类军休资金35亿元,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开展部省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6、民政事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通过实施“民生工程”,一大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市、县、乡四级民政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方位深化,通过推行干部年轻化和轮岗制,一批年轻、有朝气的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基层民政工作站建设规范化率不断提高,民政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民政干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增强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能力。此外,省政府与民政部《部省合作协议》的签署,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为保障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十一五”工作,我们经受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在积极有效应对汶川地震、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考验的同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民政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发改、财政等兄弟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党组,向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兄弟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全省民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各级民政部门抓机遇、抓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能力迫切地需要再提高。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全省民政事业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民政部《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陕西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为此要:

——突出“四个重点”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整体发展:突出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突出解决就业和减灾救灾救助,促进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的精确管理;突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发挥好城乡自治组织的依托作用,发挥好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突出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划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七个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受灾群众保障的应急服务;规范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健全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强化优抚安置对象的保障服务;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发展为家庭事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公共服务。

——加快“四个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省、市、县、乡四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殡仪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2011年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2011年主要任务

2、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年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我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有关部门“联市抓县”的办法,指导、组织、实施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换届选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各级纪委做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巩固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要积极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贯彻落实的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比表彰工作。

4、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加强对民政所属设施、场所的管理,促进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真正发挥好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工作方面,要适应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以上都要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安排项目的市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尽快拿出建设规划。要加大福利发行工作,创新发行模式,加强营销宣传,完成年增长10%以上的销售目标。要加强福利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实现资助项目立项审核、资金管理、评估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殡葬管理工作方面,殡葬管理是目前我省民政业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明年都要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殡葬改革步伐。要研究出台有效措施,抓好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建设以及占用农田坟墓迁移工作,推动全省殡葬管理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要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建立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慈善、区划、勘界、婚姻登记、收养等方面工作都要根据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创造经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科学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民政工作的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联系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力量,扩大资源范围,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政对象中,体察民情、了解诉求、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克服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主观臆断、不求进取的工作状态,把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群众的观点、扎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2、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民政法制建设,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民政法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民政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普遍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当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民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2011年,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陕西民政法制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民政事业立法进程。要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在诸如规范社会救助,推动养老社会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等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普法宣传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同时,不断强化执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

3、要突出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民政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民政服务设施增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工作精细化,才能服务人性化,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发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强化规范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工作粗枝大叶,不扎实、不细致的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加强精细管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摸清工作底数,在统计、管理、上报各类数据时,必须做到情况清楚明了,数据真实可靠。各级民政干部尤其是我们民政局长,都应该主动熟悉业务,靠前落实工作,对服务的民政对象、出台的政策规定、管理的资金项目做到“一口清”。二是要严格办事规程,在低保对象确定、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助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和程序办事,做到不变通、不违规,增强规范性,杜绝随意性。三是要抓好项目管理,通过全面提升项目规划水平,严格规范项目报批程序,加大项目督查验收力度,落实违规项目惩处措施,确保各类民政项目规范运作、资金安全、质量可靠。四是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设施分类、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等措施,提高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4、要夯实各级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民政工作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省、市、县各级民政部门在其中负有不同的职责,只有我们各级民政部门理清责任,分级负担,才能避免在落实工作中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省厅主要是发挥好宏观指导的作用,重点做好民政发展规划,开展好政策理论研究,制定好政策法规措施,推广经验典型,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责,统筹好各类民政项目的准确评估和资金的科学分配,解决好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市局主要应发挥好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抓落实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承接并指导协调好各类项目和资金的高效运转,重点在督导工作落实、培养树立典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县级民政部门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任务具体繁重,很重要的一块任务就是要把各类项目和资金管住、管好,确保每个项目的实施、每笔经费的分配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充分调动乡镇民政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民政政策和任务做细做实、落实到位。

同志们,做好困难群众“双节”期间生活安排是年前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要高度重视,在前期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同时,要扎实做好民政系统安全防范工作。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为服务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党90周年献礼。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2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来,全省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全省工作的中心和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在保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共有10项任务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20.8%,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22%;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提高了17.5%和28.7%;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平均提高了26%;60年代精简职工待遇标准提高了180%。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低保户殡葬救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蓓蕾慈善救助工程和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孤儿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在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职能作用。

二是在保增长中发挥了促进作用。民政系统组织引导实现就业的人员超过30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45亿元,救助和资助三类群体290万人;两节期间组织3亿元社会捐赠资金,救助困难群众89万人,促进了困难群众生活、医疗和教育消费。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敬老院和福利院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烈士陵园改造等工程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民政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民政工作参与经济建设,起到了慰民生、促增长的双重作用。

三是在保稳定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全省258万城乡困难群体、15万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近20万重点优抚对象、军休干部、退役士兵得到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管理逐步规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平安边界建设深入推进,总体保持了平安和谐;加强了对福利企业的分类指导,保持了福利企业队伍的基本稳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婚姻登记、稳定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谐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作用。

分管民政工作近半年来,**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是全局观念强。全省民政系统能自觉地从全局高度和困难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去年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部署,各级民政部门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全省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提标工作。烈士陵园改造工程纳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后,民政系统争取资金5000多万元,拉动各地投资60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39处烈士陵园整修改造计划,得到了陈政高省长的充分肯定。双拥工作再掀高潮,赢得了首长的高度评价。二是创新意识强。各级民政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推进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大连甘井子街道建立的社区爱心服务中心,得到了副主席的高度评价。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城乡低保户殡葬救助制度,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和民政部领导的较高评价。在指导新社会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精心设计了三项主题实践活动载体,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专题予以报道。三是工作效率高。去年5月,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就圆满完成了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帮扶1077户困难家庭建房任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困难群众的称赞。在应对历史罕见的辽西北地区旱灾中,全省民政系统迅速组织核灾测灾,为国家及时启动针对我省的旱灾应急响应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四是行业风气正。民政工作涉及困难群众的衣食住行,各项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办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民政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讲奉献,不张扬,是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的队伍。政高省长听取民政工作汇报后,认为民政工作成绩很突出、很优秀,称赞民政工作做得很实,干得都是好事、实事,在全省是受到好评的。2009年各项民政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民政战线包括省厅在内有一个顾大局、讲政治、负责任的领导班子,得益于民政系统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得益于民政部门有一个“关心困难群众、肯为困难群众出力办事”的好传统。一年来,民政战线的同志一直紧张、忘我、创新、务实地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各级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进一步理清民政事业发展思路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加速**全面振兴的关键之年。民政事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理清发展思路至关重要。

第一,准确定位,科学确定民政工作发展目标。在“四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要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快制定和完善民政部门参与经济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地位,进一步发挥民政部门的积极作用。这是民政工作在全局角度上的定位,同时还要明确我省民政工作在全国的定位。具体讲,就是在全国排名靠前的传统优势项目要保持、巩固并有所提高,同时要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通过创新求突破、出亮点,实现在全国位次的再靠前、再突破。

第二,分类指导,在服务大局中发展民政事业。一是在全局上服务全省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沿海地区要突出行政区划调整、养老服务产业化规模化推进等重点;沈阳经济区地区要突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一体化、民政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重点;突破辽西北要突出政策资金扶持、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机制的完善。二是在推进上注重统筹规划。要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策划和包装项目,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增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后劲。从当前看,要重点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社区建设、民政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社会事务管理;从长远看,要在建立普惠制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全面建立现代社工制度、促进基层文明民主进步、建立现代民政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三是在落实上实行分级负责。对列入今年重点民生工程的任务,省民政厅要督促各市全面落实。在此基础上,各市安排的各类民政任务由各市民政局负责全面落实。对未列入省重点工作任务的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大胆尝试,先行先试,省民政厅要很好地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第三,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民政工作任务。一是在保障民生上下功夫。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民政部门的根本职责所在。要把保障民生、提高三类群体保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水平,落实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并逐步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常年病人托管和春蕾慈善行动两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孤儿养育水平。完善优待抚恤制度,不断提高抚恤补助水平。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等问题,让“共和国功臣”的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二是在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上下功夫。首先,要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要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切实抓好村委会特别是重点村、难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保障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其次,要着力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强化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三是在缓解养老问题上下功夫。要继续挖掘社区养老床位,引入社会投资,推进养老服务设施集约化、多元化发展,促进公益性和经营性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全省养老服务的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到新层次,今年要力争有所突破。四是在巩固军民军政团结上下功夫。要强化责任意识,保证拥军优属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医疗体制改革,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关于伤残军人安置、退役士兵安置和涉军对象稳定工作,还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五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全面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加强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灾害救助投入机制,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确保灾后救助资金快速拨付到位。推进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妥善安排好灾民基本生活。要加强减灾科技研究与应用,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强化城市灾害庇护场所建设。

三、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

推进全省民政事业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重视民生必须重视民政工作的意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的意识,将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民政发展指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民政工作,分管领导要投入更多精力,及时研究和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二是树立关心困难群众必须关心民政工作的意识。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各级政府要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倾斜,加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要根据民政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不断增加的实际,及时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同时,要通过筹集福彩公益金,完善社会力量投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的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民政事业发展资金。

三是树立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识。要充实和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在机构改革中增加民政部门机构和人员编制。各级民政部门也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实现民政工作力量的新突破。民政部门自身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带着深厚的感情,管好人、花好钱、办好事,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为民送去一片暖,为民擎起一方天。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3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辛维光副省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民政工作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对新时期民政工作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进一步抓好抗击雪凝灾害工作讲了具体要求。郭猛厅长作了题为《以*精神为指针,为全面战胜雪凝灾害开创全省民政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分析了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了下一步的抗击雪凝灾害工作和*年全省民政工作。贵阳市等9个地方分别作了发展养老服务业、抗击雪凝灾害、实施减灾安居工程、加强社会救助管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深化安置改革、加强网管站建设、创建平安边界等方面的经验介绍。会议期间,大家围绕如何贯彻党的*精神、中央和省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实现这次会议讲的目标任务,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加快推进我省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民政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讲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开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收获很大。一是深入学习了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会同志紧密联系民政工作的职能任务,联系工作实际,结合学习中央和省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人大*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党的*精神,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促进和谐的高度,进一步认清了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夺取抗击雪凝灾害全面胜利、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认真总结了工作,增强了推进民政工作长远发展的信心。大家认为,过去的一年,全省民政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无论是社会救助、拥军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慈善、老龄,还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以及民政自身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家认为,过去的一年,是全省民政工作重点突破、全面落实、效能凸显、显著加强的一年。在抗击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中,各级民政部门切实落实党委政府的部署,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为夺取抗灾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三是着眼于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确立了全省民政工作的重点,拓宽了工作思路。辛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给抗灾救灾工作和各项民政工作讲新的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郭厅长的工作报告突出了贯彻党的*、中央和省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人大*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总结去年工作、分析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安排了下一步的抗灾救灾工作,明确了今年民政工作的方向、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会上介绍和编发的经验典型材料,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回答了民政深入发展的问题,典型性、示范性很强,大家听了很受启发,有助于大家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

总之,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会议,也是一次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动进一步抓好抗灾救灾工作、促进民政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民政工作,深入推进“*五”全省民政工作,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大家回去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特别是辛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和郭厅长的报告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便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了解新一年民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民政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总体盘子,加强领导,作出部署。同时,要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中,让他们明确今年工作任务和总体要求。关于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郭厅长在报告中已作了全面部署,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对如何抓好今年工作的落实,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党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报告是多年来涉及民政工作内容最多的党代会报告,很多民政业务都在报告中得到了体现,有的是详细阐述,有的是高度概括,有的是蕴涵其中,而且观点鲜明、要求具体、论述深刻、内容丰富。如报告讲“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也对民政工作讲了很多新要求。*报告对涉及民生、涉及民政工作丰富而深刻的阐述,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新要求,充分表明了民政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责任重大,充分表明了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在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中的作用重要。学习贯彻*精神,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寄予的厚望,切实认清时代赋予民政工作的历史重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积极顺应和适应形势发生变化的要求,把民政工作放到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筹划,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中来部署,切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作为第一要事,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勤政务实作为第一要求,全面履行好“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充分发挥好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要围绕发挥民政工作兜底的民生保障、基础的民主建设、基本的公共服务功能,把改善民生的各项民政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老龄事业;把涉及民权的民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建立适应需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把提升民政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全面加强区划地名、殡葬改革、婚姻收养等工作,努力开创各项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报告涉及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给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民政事业的发展,要紧密结合落实第十二次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扎实推进。要着眼于实现第十二次全省民政会议和全省民政事业发展*五规划讲的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在抢抓机遇上下功夫。党的*既给民政工作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要以*精神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有关文件为依据,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对加快本地民政事业的发展作出相应部署,并协调制定有关政策,从而推动民政事业的更快发展。民政部制定的《“*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综合减灾、农村五保供养、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儿童福利、社区服务等多个专项建设规划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列入国家投资项目,全省民政事业发展*五规划是省厅会同发改委制发的。这些文件刚性很强,对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作用很大,各地要在认真研究吃透精神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据,抓紧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有关民政事业作出规划,安排相应的项目和资金。要在解决薄弱环节推动发展上下功夫。我省民政事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敬老院、福利院、殡葬基础设施匮乏、民政工作力量特别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等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从解决这些薄弱环节入手,抓根本、抓要害,努力用薄弱环节的突破和主要问题的解决来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要在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等都给民政工作带来深刻影响。要推动民政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就要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比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的趋势下如何做好城乡救助工作,如何认真总结这次抗击雪凝灾害的经验,进一步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如何适应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基层民主的活力和社会自治功能,如何推动优抚安置工作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如何发挥行政区划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城镇化上的积极作用等等,这些都关系到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要通过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的深入调研,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

三、要强化管理、保障效能。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强化管理是民政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确保民政工作效能切实发挥的基础环节。民政事业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管理。要抓好资金管理这个关键。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对民政事业的投入逐步加大,福利公益金也不断增多,民政资金总量增加较快。无论是财政投入、公益金,还是社会捐助的善款,都必须保证经费安全,保证用到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身上。特别是这次抗击雪凝灾害,资金物资数量很大,一定要按照省纪委二次全会的要求,强化监督,严格管理,确保按规定使用,确保切实发挥效益,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灾区群众的深切关爱得到切实体现。关于资金管理问题,前年省厅制发了《关于印发社会救助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去年又会同省监察厅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政府颁布了《贵州省自然灾害救济款物管理使用办法》,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要求,切实加强民政经费在分配、使用、拨付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要突出服务管理这项重点。民政公共服务,既包括针对三个群体的社会服务,也包括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服务。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是让人民群众满意民政的必然要求。要围绕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抓好民政事业单位、民政“窗口”服务单位的管理服务。社会公益单位、特别是民政直属事业单位,要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完善政策引导、业务指导、制度约束、行业规范、行政监督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行政性公共服务单位,要抓好服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推进便民利民服务。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创新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各级民政部门更好地履行“为民”的各项职能。今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实施。要结合实施条例,认真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民政系统政务公开的意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利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我就进一步做好民政和宣传工作作一下讲:

这几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实施新的《条例》,坚持以民为本,情系困难群众,设身处地解民忧、尽职尽责解民难,全省民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从省厅接受的统计数据上看,*年与*年相比,来信来访均较去年有增长,特别是群众来访增加较多。来信来访中,优抚安置方面的占绝大部分。我省民政仍面临严峻挑战,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上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民政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源”、为民服务“晴雨表”、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器”的重要作用。要在畅通渠道、规范工作程序和健全问题排查化解机制、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工作督查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的效能。这几年省厅及很多地方采取的厅(局)领导接待日、厅(局)长网上信箱等举措,对推动民政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已实行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地方,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尚未实行的地方,要积极推行。要细致周到地做好上访人员的接访工作,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两参人员、企业老复员军人以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上访工作,扎实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省厅转办的信件,各地要按规定时限及时办理、及时反馈,以便上下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工作。学举部长讲:“没有强势的声音就没有强势的工作,没有一流的宣传就没有一流的事业”。民政宣传本身不仅是民政工作组成部分,而且是民政工作中作用很大、地位特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民政宣传工作,就会大大影响民政工作走向社会的步伐,就可能在工作中越做越被动、路子越走越窄。面对任务日益繁重、作用日益突出的民政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民政宣传工作,使之与新形势下履行民政部门职责、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在加强领导、强化队伍、打造民政舆论阵地上下功夫,力争把民政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中国社会报》、《中国民政》、《公益时报》和《中国社会导刊》是民政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抓好“两报两刊”征订发行工作,扩大其覆盖面,是民政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两报两刊”多一个普通读者,民政就多了一个支持者;多一位领导干部读者,民政就多了一位重视者;多一位专家读者,民政就多了一位呼吁者。“两报两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厅办公室已下通知作了安排,请各地认真抓好。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4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单位,从3月上旬开始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市委书记陈德荣把市民政局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民政干部职工的关心,并于3月10日专程来我局进行调研,提出了民政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找准突破点、创新点,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立意再高一点,思路再开阔一点,最终成效更明显一点”的具体要求,这既是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更是市委领导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应该说,我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市委检查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做到精心筹划、认真准备、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动员准备及学习调研阶段前期主要工作任务。3月23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副市长*也专程来我局调研,对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迅速,载体鲜明,紧扣民政特点,方案务实也富有特色。尤其是

“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服务工作,确定“关爱老人、为老服务”主题,非常鲜明,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并对民政系统下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确保民政系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真正的成效。

根据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和局党委的实施方案,要求主要领导要为全体党员干部作辅导报告,以此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下面,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我就以“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为题,与同志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辩证统一,体现了发展本质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的统一、发展要求与发展方法的统一,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要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首先要梳理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都不可能断流而生、凭空而长,而是既与前人思想精髓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从世情看,国际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顺应历史潮流、应对发展新挑战。一是求和平、求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主流。中国必须突出发展主题,走和平发展之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决心,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各国相互之间依存度继续加深。要利用好世界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就要使中国更加融入世界经济,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中国按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发展,才能发挥比较优势,趋利避害,取得发展的主动权。三是世界各国对科学发展已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失衡,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发展滞后,社会动荡加剧等问题已有深刻反思,发展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各种的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国情看,国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总结经验,解决发展新问题。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为:一是经济腾飞期。如果措施得当,加快发展,突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平台,我国就将进入一个平稳、较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科技创新期。当前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期。制造业全球大转移,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入wto为我国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但是也要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总体较低,贫富差距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加剧,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党审时度势,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新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的内涵,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0*年3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总书记在党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去年9月19日,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我们要着力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从总书记的以上重要论述来看,“以人为本”主要有三重含义:一是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统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二是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谋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推进发展过程靠人民奋斗,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三是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以人为本”表达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取向,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时展的进步精神,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因而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二、“以人为本”与民政工作的本质联系

我国民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一项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自古以来就与民众的基本事务密切相关,

“以人为本”都是民政的基本内涵,是民政的应有之义,也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民政事业发展的灵魂和永恒主题。

民本思想作为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蕴涵着丰富的治理谋略和政治智慧。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我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文化中汲取了合理内核,赋予民本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有中国特色并适应中国国情的执政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生的人民政权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国建立了民政工作体系(内务部),开始为民政工作注入新的元素,民政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发展变化。此后,民政工作业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变更,但始终坚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主题。

第一,民政工作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理念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与基本行为准则。理念的作用在于支配行动、规范行为、指导实践。民政工作理念是引领民政事业发展的核心观念和基本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专门论述民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政工作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1958年就提出“民政就是做人的工作”,明确指出了民政工作以人为本的本质特点。这一论述将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提出民政工作要“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这一著名论断将民政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上,成为此后指导民政工作发展的基本理念,激励一代又一代民政人胸怀祖国、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政工作的深刻阐述蕴含着丰富博大的人性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政工作紧紧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李学举部长提出了新时期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既是对传统民政工作思想的一脉相承,又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特点和规律认识上与时俱进的深化,更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民政系统的贯彻与运用。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为民”,精髓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含义相通,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内涵的把握和定位,体现了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特色,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特征和重点的把握和强调,体现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为民服务”是民政公共服务职能的拓展,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外延扩展的把握和要求。“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在民政系统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指导行动的价值取向。

第二,民政工作的职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职能定位是对民政部门权利与义务的基本规范,体现着民政部门的核心作用,彰显着民政部门的价值取向。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是党和国家对民政部门职责的基本赋予,是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基本认知。把握职责定位,是民政工作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提出:“民政部门就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人民群众有什么困难就找民政部门。”提出了新时期民政工作“三个服务”的要求(“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总理明确指出,“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并说:“我就是全国最大的民政部长”。这些概括就职能定位来说比较宽泛,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即保障基本民生、服务人民群众。

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政工作在认真总结历史定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对民政部门职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归纳和提炼,李学举部长提出了“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定位。“这一职责定位的基本出发点是“民”即人民群众,核心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民主发展权利和相关服务保障等切身利益。这一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符合党的基本宗旨,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民政部门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第三,民政工作的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功能。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民政工作重心的变化,民政工作的功能作用也经历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特定的政治环境,民政工作的功能作用主要集中在组织人民群众民主建政,改造社会,救贫救孤,优抚安置,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之后,民政工作的重心调整为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功能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为救助困难群众,发展社会福利,支援军队与国防建设,促进社会稳定。这也成为此后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主线。改革开放初期的民政工作,在促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社会稳定机制的同时,提出要为建设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积极贡献,将民政工作的目标重新定位在“人”,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密切吻合。20世纪90年代民政工作的功能作用有了新的发展,可以归结为“发展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

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政工作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把握民政工作的内在本质,把民政工作的功能作用概括提炼为“铸造社会平衡机制,维护稳定、促进和谐”。这一功能作用突出了民政工作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环境的基本要求。分析民政工作功能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民政工作功能作用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落脚点是社会稳定、社会公平与和谐,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福祉,符合“发展为了人民”的基本要求。民政工作功能作用的发展变化过程,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目标取向。

三、抓住新机遇,促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

这次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对于民政工作而言,既是难得机遇,又是强大动力。

应该说,近年来,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勤勤恳恳,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全局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今年首次被省民政厅表彰为20*年度全省民政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这份荣誉的取得,是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也是来之不易的,但荣誉只代表过去,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对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别是抓住市领导重视民政工作的有力契机,抢抓机遇,借势借力,借梯登高,把民政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因此,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总结近年来民政工作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民政事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与传统民政工作相比,现阶段民政事业发展无论在功能定位、职能调整、发展布局,还是工作机制、服务对象和管理形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从多元分散的专项行政管理的传统民政,向整体制度安排的现代民政转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工作大局,认真研究民政事业发展的特点、规律、趋势,找准民政工作的功能定位,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在服务经济增长的大局中加快自身发展步伐,在贯彻执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战略过程中实现民政事业发展转型。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建设,确保广大民政服务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持通过改革途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抓住热点,突出重点,认真研究破解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不断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步伐。

(二)要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核心理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是民政系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新时期、新阶段,要着眼民政职能不断拓展的实际,努力突破城乡、区域限制,逐步建立健全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要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好民政对象的现实需求,要进一步健全民政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步受益全体民政服务对象。要着眼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能动性,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畅通民政服务对象参与的渠道,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社会参与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5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服务大局中打基础、在服务民生中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求突破,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绩

1、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社会救助体系有效运转,制度不断规范,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47.7亿元。城乡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7.9%和156%;投入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近10亿元,建成县级敬老院98个,区域性乡镇敬老院126个,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70个,供养标准提高129%,集中供养率由的7%上升到34.1%;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累计救助821万人次。“民生工程”实施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8.2亿元,建设各类民政项目近5000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助能力显着提高,成功应对了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8.82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244万人次,完成148.2万间农村灾民房屋恢复重建和18万农民安居工程房屋改造,省厅被民政部授予抗震救灾集体一等功;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养老床位达到46638张,孤残儿童床位达到2700张。“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等项目有效开展,为3359名儿童实施了康复手术;累计发行福利92.08亿元,筹集公益金30多亿元。

2、稳步推进了基层民主。在全省27364个村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颁布了《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民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显着,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370个。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5个城区、9个街办、1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为民服务能力显着增强。

3、有效提供了公共服务。区划地名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市政府迁址,县撤县设区、吴起县更名报批和29个乡镇改制工作;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全面建立,县城地名设标全部完成;颁布了《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完成了7条省界、14条市界、126条县界联检。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省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2966个,比“十五”末增长了59.1%,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提供服务遍及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婚姻登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部、省联网,累计登记结婚158.94万对。殡葬改革和公墓管理逐步加强,火化区火化率达到53%。

4、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投入优待抚恤事业费36.1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6%,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80%的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结算机制,推行了抚恤补助“一卡通”发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入,累计安置退役士兵4余人。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5000余人选择了自谋职业。下拨各类军休资金35亿元,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5、切实加强了民政自身建设。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省1745个乡镇(街办)全部建立了民政工作站,基本达到“三有四全”规范化建设目标。民政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监管“三个体系”,制定和完善了民政救灾应急管理办法等14项服务民生的规章制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省厅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大楼、省荣康医院休养楼主体工程、省荣军一院和省自强中专学校灾后重建一期工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省英烈馆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在建、开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了省厅民政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婚姻、救助等业务系统有效运行;干部教育培训卓有成效,累计培训各级民政干部6000多人次,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省民政厅连续3年被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开展部省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1、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下拨各项救助补助资金43亿多元,连续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90—360元;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600元和3200元,有效保障了326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1.14亿元,建设项目55个。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68万人次。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下拨资金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7.5万人次。健全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全省60.4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受益,每月可领取50—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走在了全国前列。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2万人次。

2、应急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今年我省先后遭受低温冷冻、山洪泥石流以及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1368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7.6万人,因灾倒塌房屋22.26万间,损坏房屋50.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2.16亿元。省厅先后派出3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物资11万件,累计安排中省救灾资金22.24亿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99.45%的倒塌房屋已开工重建,79%已竣工,99.79%的损坏房屋已修复完成。陕南遭受洪灾的7.36万户群众搬进新居或得到妥善安置。救灾捐赠活动扎实有效,累计接收捐款3.54亿元。全省万名民政干部深入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民政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3、双拥优抚安置和维稳工作成效显着。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活动,命名表彰了53个双拥模范城(县、区),175个双拥模范单位,176个双拥模范个人。完成了“使命行动—b”演习的慰问保障任务。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机制,下拨中、省抚恤补助金10.7亿元,各类抚恤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医保补助和减免的医疗保障新模式。完成了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休和伤病残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接收城乡退役士兵2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的政策性意见,得到三总部和民政部的积极评价。结合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对抗日老战士进行了慰问;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发放了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4、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全省3200多个“难点村”、“薄弱村”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314个“难点村”有156个治理达标,91个初见成效。配合省纪委推广“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破解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题。成功承办了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政系统落实中办发27号文件精神会议,促使我省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得到了中央领导、民政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城乡社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500个、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43个、国家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1个。完成了全省第六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为1030个城乡社区图书室援建了图书。举办了三期村(居)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450多人接受了培训。

5、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全省新发展社会组织736个,平均年检合格率达到83%;通过“小金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规范行业收费等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补充完善了全省所有乡镇、街办行政区划资料信息。开展了殡葬改革示范活动,加强了殡葬和公墓管理,市殡仪馆等3个单位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6人被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效显着,23个县(市、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民政部授予规范化建设单位。收养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办理境内外收养1087例。全年销售福利25.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筹集公益金9亿多元,增长25%。

6、民政事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通过实施“民生工程”,一大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市、县、乡四级民政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方位深化,通过推行干部年轻化和轮岗制,一批年轻、有朝气的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基层民政工作站建设规范化率不断提高,民政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民政干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增强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能力。此外,省政府与民政部《部省合作协议》的签署,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为保障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十一五”工作,我们经受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在积极有效应对汶川地震、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考验的同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民政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发改、财政等兄弟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党组,向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兄弟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全省民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各级民政部门抓机遇、抓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能力迫切地需要再提高。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全省民政事业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民政部《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为此要:

——突出“四个重点”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整体发展:突出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突出解决就业和减灾救灾救助,促进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的精确管理;突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发挥好城乡自治组织的依托作用,发挥好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突出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划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七个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受灾群众保障的应急服务;规范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健全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强化优抚安置对象的保障服务;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发展为家庭事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公共服务。

——加快“四个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省、市、县、乡四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殡仪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年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年主要任务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民政系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发展公共服务为目标,创造性地落实好《年民政工作要点》中明确的任务,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实施“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重大举措。“民生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所涉及的每个项目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全省民生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民生工程”中,民政项目占37%,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基层政权建设等多个领域,今年又新增加了烈士陵园、殡仪馆建设等新的项目。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工程”,就抓住了民政工作的核心内容;抓好了“民生工程”,就奠定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实施好“民生工程”,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在补助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加快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理监控系统,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在工程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落实好新建64个福利机构,10个县级救助管理站,215个城市社区服务站(中心),20个示范性室外活动广场和301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要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安全、规范、高标准建设。

2、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年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我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有关部门“联市抓县”的办法,指导、组织、实施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换届选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各级纪委做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巩固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要积极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贯彻落实的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比表彰工作。

3、认真落实好各项民政政策措施。近几年,中、省相继出台了一批惠民政策,内容涉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多个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民政为民”的宗旨,以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为抓手,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明年要重点落实好:(1)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做好对象的审核、认定和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好长期以来影响全省稳定的涉军上访问题。落实好《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维护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合法权益。(2)即将出台的新《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抓好宣传贯彻和政策落实,妥善解决好多年来积累的安置遗留问题。要加大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力度,推动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深入开展。(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尽快制定我省《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全面提高孤儿保障水平。(4)《关于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的意见》,规范补贴发放程序,加快督促检查和落实,为高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加强对民政所属设施、场所的管理,促进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真正发挥好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工作方面,要适应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以上都要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安排项目的市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尽快拿出建设规划。要加大福利发行工作,创新发行模式,加强营销宣传,完成年增长10%以上的销售目标。要加强福利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实现资助项目立项审核、资金管理、评估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殡葬管理工作方面,殡葬管理是目前我省民政业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明年都要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殡葬改革步伐。要研究出台有效措施,抓好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建设以及占用农田坟墓迁移工作,推动全省殡葬管理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要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建立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慈善、区划、勘界、婚姻登记、收养等方面工作都要根据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创造经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科学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民政工作的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联系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力量,扩大资源范围,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政对象中,体察民情、了解诉求、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克服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主观臆断、不求进取的工作状态,把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群众的观点、扎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2、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民政法制建设,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民政法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民政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普遍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当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民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年,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民政法制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民政事业立法进程。要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在诸如规范社会救助,推动养老社会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等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普法宣传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同时,不断强化执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

3、要突出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民政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民政服务设施增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工作精细化,才能服务人性化,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发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强化规范管理,取得了显着效果,但仍然存在工作粗枝大叶,不扎实、不细致的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加强精细管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摸清工作底数,在统计、管理、上报各类数据时,必须做到情况清楚明了,数据真实可靠。各级民政干部尤其是我们民政局长,都应该主动熟悉业务,靠前落实工作,对服务的民政对象、出台的政策规定、管理的资金项目做到“一口清”。二是要严格办事规程,在低保对象确定、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助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和程序办事,做到不变通、不违规,增强规范性,杜绝随意性。三是要抓好项目管理,通过全面提升项目规划水平,严格规范项目报批程序,加大项目督查验收力度,落实违规项目惩处措施,确保各类民政项目规范运作、资金安全、质量可靠。四是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设施分类、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等措施,提高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4、要夯实各级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民政工作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省、市、县各级民政部门在其中负有不同的职责,只有我们各级民政部门理清责任,分级负担,才能避免在落实工作中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省厅主要是发挥好宏观指导的作用,重点做好民政发展规划,开展好政策理论研究,制定好政策法规措施,推广经验典型,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责,统筹好各类民政项目的准确评估和资金的科学分配,解决好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市局主要应发挥好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抓落实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承接并指导协调好各类项目和资金的高效运转,重点在督导工作落实、培养树立典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县级民政部门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任务具体繁重,很重要的一块任务就是要把各类项目和资金管住、管好,确保每个项目的实施、每笔经费的分配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充分调动乡镇民政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民政政策和任务做细做实、落实到位。

5、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随着党和政府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力度越来越大,民政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随之而来,对民政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提高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能力。明年省厅将继续对县以上民政局长和新任民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培训。各市、县民政局都要把加强学习和培训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分级履行好干部教育培训职责,不断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使干部都能成为讲政治、懂业务、熟民情、会管理的行家能手。要加快省厅事业单位自身建设步伐。目前,厅机关机构改革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重点加强厅直单位建设的力度,优化班子结构,理顺机构设置,找准发展定位,提升发展能力。要继续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不仅要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保住民政工作站建设的已有成果,而且要在民政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上见到新成效,真正发挥出工作站在落实民政政策,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作用。要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试点,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突破。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6

党的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政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做好民政工作,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有效途径

重庆直辖以来,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因为社会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民政部门通过做好行政区划工作,科学规划小城镇,有效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城市功能;通过发展城市社区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缓就业压力;通过做好社会救助管理工作,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通过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通过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维护老年人、孤儿、残疾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通过抓好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村民自治,搭建协调各方利益的平台,进一步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落实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监督基层事务的权利,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社会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因此,民政部门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做好民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明确要求,要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抓好。民政部门主管着20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当前我市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改革的氛围也不错,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农民增收难度大,城镇就业任务重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民政部门要通过实施城市低保,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医疗救助、五保救助制度,落实优待抚恤、安置就业等政策,正确处理和协调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安定军心民心,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三)做好民政工作,是规范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有力措施

民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职能的剥离,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将越来越明确。因此,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期间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必然途径。做好了这些工作,也就能更好地规范社会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四)做好民政工作,是营造文明健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社会方面,民政工作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拥军优属、烈士褒扬工作,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施,教育人们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激励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通过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改革等工作,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社会捐赠、社会福利、社区服务、老龄工作等,为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句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政部门及民政工作者责无旁贷。希望同志们把做好民政工作的意义提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高度来认识。

二、立足“三民”,切实做好年民政工作

“三民”,就是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

(一)立足解决民生,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放在工作首位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和特殊群体的待遇问题非常关心,高度重视,已经对城市贫困居民70多万人实施了低保全覆盖,对农村“三无”对象11万多人实施了“五保”供养,对农村特困人口45万多人实行了定量救助,对重点优抚对象13万多人给予了抚恤救济补助,使城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有关部门对城乡困难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服务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政出多门、各自为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救助政策不统一、救助模式单一、救助资源分散、救助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的现象同时存在。为此,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渝府发〔〕21号)。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从关心群众,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出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切实抓好这项“亲民、爱民工程”,务必要在今年年内出台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具体办法,成立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落实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对灾民的灾害救助,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济和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互助。围绕这三个方面,把各个方面的救助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起来,实行集中的、有计划的救助安排,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一口上下”不是说把其他方面的救助资金都集中到民政系统来统一发放,而是以民政为主,搭建一个统一救助的平台,把其他各个方面的救助资源通过这个平台,对需要救助的人们实施统一的救助。

佘明哲同志在报告中对今年救灾救济的三项重点工作讲了非常具体的意见。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三点。

一是农村救灾救济工作。解决受灾群众今年春季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会后,各区县(自治县、市)要尽快组织力量深入调查,逐户走访,登记造册,掌握到人,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他们有粮吃、有水喝、有柴烧、有衣穿、有病能治疗。今年的春荒救济工作,要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做到“一清、二细、三到位”。

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抓好乡镇敬老院建设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村级“五保”供养点建设试点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五保村”建设试点工作。在村级建“五保”供养点,是落实“五保”供养的重要形式,让不能、不愿到敬老院生活的“五保”老人在本村范围内相对集中生活,自食其力,既便于落实服务管理责任,又照顾老人的乡土情结和亲情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试点任务的区县(自治县、市)一定要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低保工作。特别要做好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和三峡库区城镇困难移民进低保的问题。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工作,主城几个区要全面启动,其他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市)也可以进行试点探索。我在这里说的是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城市低保,一定要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要关注三峡库区城镇困难移民和因城市建设扩张农转非的失地农民,符合条件的要纳入低保范畴,绝不能因为担心增加财政负担,使确需低保解决生存问题的群众,得不到低保政策的照顾。我们财政再困难,也不能亏了这部分连饭都吃不起的群众。第二,农村低保,在我们重庆是一个探索。主城区条件好些,步子可以迈得快些,可以全面启动,其他区县(自治县、市)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一些探索。

(二)立足维护民利,把服务特殊群体的各项政策落实好

目前,全市有优抚对象120多万人,有军休人员2000多人,有60岁以上的老人380多万人,特别是13万名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重点优抚对象,做好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首先,要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完善抚恤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做好军人家属优待工作;对重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必须保证按月足额发放;对他们中的部分人员的医疗难问题,要结合实际,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路子。佘明哲同志就解决医疗难问题提出的“2+2+1模式”,各地要探索总结并逐步推广。一方面要按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抚恤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对重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的补助,必须保证按月足额发放,同时也包括“五保”供养老人。他们的优抚、救济金的发放,各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商量,要改变过去的资金拨补办法,一定要做到按月发放。因为,这部分优待抚恤金、救济金实际上就是这部分群众基本生活费的组成部分,少一块都不行。如果不按月发放,乡镇政府又无资金可垫,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体及基层政府着想,把按月发放的机制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还要探索直接发放的机制。

其次,努力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从维护大局、促进国防建设出发,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退役士兵面对新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安置就业。要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就业、入学、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的补助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确保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以稳定军心、民心。

第三,要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一定要按照市委第五次议军会议提出的“切实做好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动力,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社区拥军活动,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更好地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双拥工作还要深化发展,探索新形式,可以将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而提出的“2+2+1模式”,作为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的一个新举措、新标准,纳入评比内容。

第四,要加快社会福利服务工作社会化步伐。各级政府要坚持正确领导,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城乡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孤残儿童福利机构、社区老年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探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子,形成以为老服务为重点,以国办福利服务机构为示范,其他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城乡基层福利服务网络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格局。

(三)立足落实民权,把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开县麻柳“八步工作法”在全市的总结推广以及村委会“海选”制度的顺利实施,让群众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直接行使民利,有效地监督基层干部,“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切实保障农民的民利,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17号)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实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通知》(渝委办〔〕1号),确定了“立足两条线、推行八步法、落实六个权”的新思路。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村工作,积极探索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与发展农村经济、助农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双线并行。所谓双线并行,一条是要抓好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第二条是要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反过来对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要全面推广“八步工作法”,确保村中事务由村民民主决定,从而使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最终的受益权得到落实。

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出现的社会治安、社会救助、老人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越来越需要加以重视,需要通过社区予以解决。各级政府要按照以“三重机制”为重点、“六化社区”为目标、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切实提高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要认真落实总书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特别注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上下功夫,做到社区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改造,同步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服务品牌。

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外,我还想强调一下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社会福利的发行工作和慈善捐赠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以民间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以及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佘明哲同志提出要抓好“三个培育、两个加强”。对此,我是赞成的。我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农村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积极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和发展,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区县(自治县、市)要从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业专业经济协会入手,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经济协会,都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努力培育一批能力突出、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典型。各级民政部门应本着扶持发展的要求,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做好服务引导工作。佘明哲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对不完全具备登记条件,暂时不能登记的社区民间组织,试行备案制,待条件完全具备后再行登记”,这个意见我看是可行的,我认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也可以试行备案制。应该说这是适应当前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服务基层的具体表现。

福利发行和慈善捐赠工作。福利发行是为福利事业发展筹措资金,每年筹集的资金大多用于区县(自治县、市)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的工作。为此,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协调处理好相关问题,积极支持电脑福利的发行和其他形式的福利发行工作。为进一步调动区县(自治县、市)搞好福利发行工作的积极性,今后在福利收益的分配比例方面,应该更多的兼顾区县(自治县、市)的利益。今年我们福利的任务是要发行5亿元,希望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另外,党的全会把发展慈善捐赠事业写进了党的决定,足以证明发展慈善捐赠事业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各级政府要善于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为困难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要鼓励支持成立慈善机构,建立社会公益基金会,推广“爱心超市”、“慈善超市”及“慈善医院”等做法和经验,推动社会救助、捐助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

民政工作涉及面广,是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关键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凝聚全社会力量,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民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各级政府要把民政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关心和重视民政工作。要把民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督促检查,促进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领导要及时研究民政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民政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为民政部门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落实城市居委会低保员、乡镇民政助理员编制。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我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当中还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关心群众的疾苦,检查扶贫帮困各项措施的落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7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党和政府民生工作重要载体,历年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为民排忧解难、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年全市民政工作,提出了2009年工作的构想、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也符合当前的民政工作实际,我完全同意,请同志们抓好贯彻落实。

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挑战前所未有,困难也前所未有。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破难题,谋发展,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持续较快发展。过去的一年,我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生工程各项指标全面达标,援川抗震救灾的应急工作完成出色,圆满完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地名设标工作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名列全省前茅,维稳工作扎实有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凝聚着我市民政工作者的艰辛和汗水,它表明我市民政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刚才,先进单位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介绍,表彰了20*年度全市民政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市民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经济发展的困难,必然会影响到民政工作领域。因此,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央出台有关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这既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需要,也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挑战蕴含着重大机遇,所以说,2009年的民政工作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安排上来。要认真按照今天会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着重抓好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民生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稳定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维护好经济发展大局,维护好深化改革的大局,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大局,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新的发展。

二、突出主线,努力抓好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

民生字字重千钧。民政工作是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工作,以民为本、反映民意、为民解困、改善民生,是民政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民政部门的工作主线。今年民政工作的主线,就是要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工程,突出“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一个狠抓”,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三个提升”:一是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要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切实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作用,关注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困难,搞好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提高社会救助整体效能。要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足额安排供养资金,逐步提高供养服务水平,做好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使之与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互衔接,探索改进救助方式,提高救助实效。要建立健全低保救助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予以停助,对确需救助的要及时给予救助。二是提升福利服务水平。完善和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今年市民政局要全力抓好儿童福利院、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新建和社会福利院的整体搬迁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逐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孤残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慈善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机制,大力推进慈善事业。三是提升双拥工作水平。要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健全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落实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助和医疗优待等多重保障措施,搞好内黄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并在全市推广好。要继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逐步建立以政策扶持就业和培训促就业为主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努力实现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基层政权建设。要进一步抓好第三次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全市216个社区居委会都要按时完成换届。巩固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搞好新当选村委会成员的培训工作。继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要深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强化社会事务管理。要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非法公墓、以罚款代火化和二次装棺等问题,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提高入葬率。要搞好我市生态型公墓的建设工作。要大力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快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积极稳妥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调研;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全面完成联检任务。继续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个狠抓”:即狠抓民政项目建设工作。要夯实民政工作基础,提升民政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抓好民政项目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决策,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组又一组“保增长、扩内需”的“组合拳”,开出了两年内新增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投资“大单”,并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三农等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民政部门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落实专门人员积极主动地谋划社会福利类、优抚类、救灾减灾类、社区服务中心、敬老养老设施等各类民政建设项目,组织精干力量,充分做好项目调研、论证、编制等前期工作,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争取投资。要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切实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民政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民政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宽,职能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充分认识民政工作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政治进步的积极作用,把民政工作作为治本之策、施政之要,作为德政、善政,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研究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情况,解决阻碍民政事业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要把民政事业的发展纳入各县(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紧密挂钩,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尤其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出面,牵头做好。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民政在保障改善民生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进程中实现民政事业的跨越发展。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分析和下半年工作要求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战略部署,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抓紧实施年初安排,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服务困难群体、完善社会救助、福利服务机制,在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进程中履行民政职能。完善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今年,我市对长期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者或其家庭经过调查核实确属生活困难者纳入了低保,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这是今年城乡低保工作的一个亮点。完善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机制,预防和遏制贫困人口因病返贫。今年以来,继续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参合参保,对低保对象中的特殊疾病、重症病人和“三无”对象进行门诊救助。对农村低保、五保、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正在逐步取消医疗救助病种限制,提高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标准。完善临时生活救助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应急保障落到实处。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对因灾因病、劳动力缺乏、教育开支过大的贫困家庭以临时救助和低保救助为主,其他贫困对象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完善防灾减灾机制,预防和减少贫困群体因灾返贫。今年我市先后遭受“6.20”、“7.6”特大洪灾。灾情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查实救灾。全市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9万人,向受灾群众及时发放救灾款物,确保灾区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有临时住所。完善优抚安置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优抚群体解困治贫。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标准的通知》,各县区落实了现役军人立功奖励标准。全省优抚安置工作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完善社会福利服务机制,确保特珠群体免遭贫困生活。审核上报1481名符合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经费的孤儿信息,并认真落实民政部制定的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认真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各县区申报的敬老模范县区和敬老模范乡镇进行了考核验收。

(二)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民政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全市民间组织新建党组织118个;加强了社会组织的执法监督工作,专项工作有序推进。强化城乡社区功能,提升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全市今年基本完成30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启动了2011年度社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将政府服务覆盖到全市的最末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提升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发挥社工人才服务社会职能。整合各方人才资源,突出各方专业特色,全市社会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8万余名具有服务能力的低保对象主动参加义工服务。此外,殡葬改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婚姻登记、行政区划调整等专项社会事务工作有序开展。

(三)紧抓机遇,狠抓落实,促进全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抓紧制定“十二·五”民政项目规划,突出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综合减灾三个方面的规划重点建设。各县区局主要负责人今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项目建设上,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建设进度,全市民政系统的项目实施尤其是市级民政项目今年得到提质、提速、提效。

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按照年初确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全力组织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扩权强县的背景下,民政事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二是民政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尤其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与新形势下关注民生的要求相比显得更加薄弱,全市城乡低保对象达41万多人,而每个县区低保工作人员仅3-6人,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民政项目实施举步维艰,灾后重建项目欠帐较大,任务极其艰巨。以上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克服。圆满完成2011年全年工作任务,任务还很重,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尤其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倾注精力,加大力度。

第一,要狠抓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主题,或者涉及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或者关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市委工作会议提出的“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加快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战略目标,省民政厅确定的“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为全市民政工作指出了价值追求的方向。全市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对民政部门提出了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民政部门提出了新任务。全省优抚安置工作会议、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会等会议等,对做好今后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会议作出的部署、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处。

第二,要认真研究落实中的新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前提。下半年工作重在落实,落实中,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比如,灾害救助项目标准的完善和政策性保险机制的引入、城乡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临时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民间组织的管理、社会福利社会化过程中民间力量的参与、政府支持慈善事业的方式和途径、适应“两化联动”、调整行政区划的思路和方向、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政策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下大力气深入调研,发现问题的症结,研究解决的办法。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指导协调和督促力度。民政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内外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和配合。通过协调促进相关制度间的衔接和制度各要素的配套,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民政工作,形成各种力量相互协调、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督促检查有利于修正错误、完善做法、推进工作。要对照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工作推进情况,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办法,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基本完成的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丰富和完善;对于即将完成的工作,要善始善终,绝不可功亏一篑;对于正在推进的工作,要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对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新增的工作,要认真应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关于落实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从去年开始,市民政局研究制定了《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的要求,是“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今年,是实施民政“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县区根据全市民政会议的部署,稳步推进规划的实施。在“十二五”规划中,民政基础服务设施涵盖了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事务服务等几大方面,包括综合性社会福利院、老年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优抚医院、光荣院、烈士陵园、军供站、救灾物资储备库、社会捐助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地名公共服务平台等实体。

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别是规划中有关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都是解决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把“十二五”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蓝图即将绘就,发展前景美好,责任极其重大。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要成为党委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决策。只有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才有保证;只有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我们要善于把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上升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落实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决策,把民政“十二五”规划实施好、把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好。

二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要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民政事业发展的政策纲领,落实“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和今后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各县区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协调,加强资源整合,稳步推进规划项目的落实和规划目标的实现。特别要加强专项规划的落实,抓好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市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历史欠帐太多,已成为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实施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把由几大专项规划组成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按照每个乡镇基本达到一个敬老院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敬老院建设规划、儿童福利院建设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等五大规划项目的落实,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

三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继续坚持社会化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民政事业的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坚持社会化思路,首先要面向社会、增加透明度。要宣传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宣传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民生、促进和谐的意义,取得社会的理解与认同,展现为民排忧解难的诚意,建树公德心和公信力。同时要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十二五”规划实施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不仅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且要切实提高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民政事业的能力。强化发现动员社会资源的意识,拓展动员社会力量的思路,增强发掘社会资源的手段,提高开发社会资源的能力,善于动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意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和进入机制,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引导和方便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注重基础、加强基层、统筹发展。首先要注重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欲工其事,必利其器。没有服务设施,就没有解决民生、服务人民的手段。必须把实施“十二五”规划重点放在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其次要加强基层。基层是民政前沿,是民政的工作起点和服务终点。“十二五”规划要落实到基层,“十二五”规划也要靠基层来落实。基层不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就会落空。加强基层,就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延伸到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向基层,政策手段向基层倾斜。第三要统筹城乡发展。市委即将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意见,基层政权建设、救灾救济、抚恤优待等工作都是农村社会事业重头戏。我们必须统筹城乡民政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注意城市与农村民政工作方式方法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农村民政工作在很多方面与城市相比相对滞后,公益福利设施相对匮乏,民政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农村的公共福利设施只有敬老院,而且多数年久失修。统筹城乡民政事业的发展,就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变农村发展滞后、设施匮乏、水平低下的现状。实施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民政事业协调发展。

三、关于今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的三项重点工作

今年4月,市委李刚书记专门对民政部门提出了两个新的课题,主要就是保障改善民生、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的问题和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总体看来,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不够得力,效果不够理想。民政部门怎样才能实现规范运行,切实履行职责,很好地解决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要在思想深处情系民生。改善民生、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是我们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目标要求。

1、以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制度为重点,健全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年以来,“6·20”、“7·6”洪灾给全市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各县区一定要认真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加强防范、快速响应,切实把救灾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保证不出大的问题,有效维护灾区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当前正值汛期,也是自然灾害频发期。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救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风险意识、职责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综合协调,着力做好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确保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到位。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及其它自然灾害风险,及时启动各层次各级应急响应,及时、准确地做好灾情的统计、核查和报告工作,迅速转移危险区和地段的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安排救灾资金,迅速调拨救灾物资,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减灾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综合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避难场所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今年以来,粮食、肉蛋、食用油价格上涨,带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环比上升,给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这一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相应提高低保对象和特殊困难家庭的保障水平,努力把物价波动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要加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争取早日出台《市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要尽快建立城乡低保审查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凡举报必查,凡查必果,凡查处结果一律通报,对群众举报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实行严格问责。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特别是大病救助制度,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的“一站式”服务;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2、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要认真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逐步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分类纳入保障范围。要加快推进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积极推动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深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各县(区)已申报的三个示范社区,要督查到位,争取迎检成功,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探索研究养老服务机构准入办法,争取早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实施“晚情行动”,并将手术对象逐步延伸到城乡特困家庭。我市福彩发行总量在全省倒数第三,这有既经济不发达的因素,也有我们宣传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问题。各县区局要把福彩发行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管理,确保全年福利销量突破8000万元。进一步拓展慈善组织体系和基层慈善服务网络,支持基层和社会组织建设慈善超市、社会捐助服务站点,规范慈善超市、社会捐助服务站点的建设和管理,真正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作用。组织实施好第七届“慈善·福彩帮困助学活动”,引入更多的慈善项目,扩大慈善的作用和影响。强化慈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慈善信息公开透明。

3、以深化退役士兵改革为重点,完善和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抓好各项优抚政策落实,继续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优抚事务公开、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等工作,做好伤残评定和烈士申报材料审查工作。做好中央近期明确的给参加铀矿开采的军队退役人员、部分烈士子女、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定期生活补助的工作。要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维护改造工程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改造工程,实施抢救保护。继续推行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做好政策宣传、就业安置、自谋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确保2010年冬季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要尽快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中心,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伤病残退役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开展军休所规范化建设和“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出台优抚医疗管理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优抚安置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活动,平昌县要全力抓好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工作。

目前,我市有数量很大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优抚群体,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爱、真挚的情,是解决民生问题、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前提。一是理念上牢牢坚持为民。要进一步深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不断丰富为民的情感,切实增强为民的责任,满怀深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像温总理要求的那样,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二是感情上紧紧维系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体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尤其要常到受灾群众、困难家庭、优抚对象和敬老院、福利院那里去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了解他们发愁的是什么、急需的是什么、盼望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难处需要解决、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哪些心愿需要满足。真正做到常虑群众之所忧、常思群众之所急、常想群众之所需,始终不渝地情系人民群众。三是作风上深深融入群众。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小也要认真解决,再难也要尽力去办。要见微知著、深入细致、周到入微,从群众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抓好每一个细节,认真解决每一个群众的每一个困难。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把各项为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要深度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要做的工作比较多,问题也比较复杂,需要全力倾注,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讲究策略,狠抓落实。

1、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服务和管理问题。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要更加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贯彻中办发[2010]27号文件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机枪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指导城市街道、社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实施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管事。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发展基层民主,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要做好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收尾和总结工作,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成果,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

2、以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为重点,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要坚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逐步完善登记管理办法,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类社会组织可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议题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他们立足基层、直接服务群众、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要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发挥福利公益金购买社会服务的导向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年检、评估等监管工作及其信息公开,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要努力依托民政部门建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自身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继续开展社会组织自律诚信建设工作,完善行为失信惩戒制度,继续扩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覆盖面,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全面完成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

3、以改进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适应“两化联动”的要求,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的调查论证、审核和报批工作,促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巩固完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成果,重点做好地名标准设置查缺补漏、地名数据的补充完善和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川陕省界联检和条市州间县界联检任务,推动县级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大力倡导文明健康节俭的结婚新习俗,加快推进婚姻登记、儿童收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实施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登级评定工作,我市殡葬改革大大滞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上半年仅火化400多具,而泸州市上半年起尸火化就高达100多具,并未引起不稳定事件的发生,泸州市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大力推行惠民殡葬、绿色殡葬,到明年底达到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覆盖困难群众。加强殡葬服务单位规范化管理,认真开展“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改善殡葬基础设施,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开展“接流浪儿童回家”活动,主动接回并妥善安置流浪未成年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智障人员等特殊救助对象的救助工作;积极开展“四川省救助管理文明单位”创建,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4、以培育社工人才为重点,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培训;继续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发,制定服务标准,落实薪酬待遇,加大城乡社区配备和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力度。加强民政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拓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范围。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一岗双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那些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严格实行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包稳控的“五包”责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健全维稳预警机制,提高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谋划社会管理创新,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一是围绕大局抓急需。集中精力解决党政领导高度关注、社会普遍关心、群众热切盼望的最急需的现实问题。同时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要注重解决的过程和方式,又要注重解决的结果;统筹兼顾形势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抢抓机遇、创造条件,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又好又快地把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二是讲究策略抓效率。大政方针既定,策略决定成败,方法影响结果。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有效、高效地解决社会管理问题。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三是着眼形势抓热点。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党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有利的大环境。但成为热点,大家关注,工作的要求自然就会更高。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民政的一些工作被社会关注,如复退军人上访、殡葬和公墓管理等,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对策,下决心解决好。实践总是在变化的,形势也是在发展的,在创新社会管理的道路上,总会有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新的难题需要不断解决,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

(三)要持久开展民政规范化建设工作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9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党和政府民生工作重要载体,历年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为民排忧解难、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刚才,志弘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提出了2009年工作的构想、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也符合当前的民政工作实际,我完全同意,请同志们抓好贯彻落实。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挑战前所未有,困难也前所未有。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破难题,谋发展,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持续较快发展。过去的一年,我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生工程各项指标全面达标,援川抗震救灾的应急工作完成出色,圆满完成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地名设标工作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名列全省前茅,维稳工作扎实有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凝聚着我市民政工作者的艰辛和汗水,它表明我市民政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刚才,先进单位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介绍,表彰了2008年度全市民政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市民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经济发展的困难,必然会影响到民政工作领域。因此,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央出台有关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这既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需要,也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挑战蕴含着重大机遇,所以说,2009年的民政工作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安排上来。要认真按照今天会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着重抓好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民生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促进中央保稳定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维护好经济发展大局,维护好深化改革的大局,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大局,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新的发展。

二、突出主线,努力抓好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

民生字字重千钧。民政工作是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工作,以民为本、反映民意、为民解困、改善民生,是民政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民政部门的工作主线。今年民政工作的主线,就是要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工程,突出“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一个狠抓”,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三个提升”:一是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要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切实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作用,关注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困难,搞好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提高社会救助整体效能。要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足额安排供养资金,逐步提高供养服务水平,做好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使之与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互衔接,探索改进救助方式,提高救助实效。要建立健全低保救助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予以停助,对确需救助的要及时给予救助。二是提升福利服务水平。完善和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今年市民政局要全力抓好儿童福利院、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新建和社会福利院的整体搬迁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逐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孤残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慈善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机制,大力推进慈善事业。三是提升双拥工作水平。要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健全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落实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助和医疗优待等多重保障措施,搞好内黄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并在全市推广好。要继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逐步建立以政策扶持就业和培训促就业为主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努力实现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基层政权建设。要进一步抓好第三次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全市216个社区居委会都要按时完成换届。巩固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搞好新当选村委会成员的培训工作。继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要深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强化社会事务管理。要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非法公墓、以罚款代火化和二次装棺等问题,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提高入葬率。要搞好我市生态型公墓的建设工作。要大力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快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积极稳妥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调研;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全面完成联检任务。继续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个狠抓”:即狠抓民政项目建设工作。要夯实民政工作基础,提升民政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抓好民政项目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决策,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组又一组“保增长、扩内需”的“组合拳”,开出了两年内新增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投资“大单”,并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三农等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民政部门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落实专门人员积极主动地谋划社会福利类、优抚类、救灾减灾类、社区服务中心、敬老养老设施等各类民政建设项目,组织精干力量,充分做好项目调研、论证、编制等前期工作,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争取投资。要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切实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民政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民政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宽,职能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充分认识民政工作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政治进步的积极作用,把民政工作作为治本之策、施政之要,作为德政、善政,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研究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情况,解决阻碍民政事业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要把民政事业的发展纳入各县(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紧密挂钩,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尤其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出面,牵头做好。

民政业务工作要点篇10

正当我市进入主汛期、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时刻,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年中分析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我市民政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今天上午,各县(区)民政局长就各自的工作情况作了汇报。下午,市局各位领导就各自分管的业务作了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

(一)以保民生为重点,抓好救灾与社会救助工作

1.城乡低保工作。我局坚持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度,全面打造“阳光低保”。一是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市自2009年1月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87元/月,截至6月共有45999人纳入城市低保,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469万元。二是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截至6月共有33.25万人纳入农村低保,按照月人均5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889.99万元。三是做好春节慰问和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共有45691名城市低保人员、349269名农村低保人员和五保户领到春节慰问费和一次性生活补助。

2.救灾救济工作。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春荒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下拨75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解决灾民灾后的基本生活救助;认真做好灾情信息收集工作,全面启用了《国家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纵向到村委会、横向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的灾情收集连动体系;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以全国“5·12”第一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了“防灾减灾进校园”、“防灾减灾进企业”、“防灾减灾进农村”、“防灾减灾上媒体”四个主题活动;认真做好汛期前的各项组织动员工作,及时做好查灾报灾、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生活救助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3.城乡医疗救助。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办法,把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争取更大社会效益。资助全市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农村重点优抚对象42638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资金852.76万元;对城乡患大病的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予以救助,上半年共救助大病患者4286人,救助金额321.66万元(其中:农村3852人,救助金额245.9万元;城市434人,救助金额75.76万元)。

4.农村五保供养。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五保户16128户、16724人。其中,分散在农村供养的是15980人,共发放农村五保资金1243.13万元,月人均现金补助120元;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44人,1至6月现金补助96.54万元。

5.临时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临时救助办法,着力加强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工作,确保受助人员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不断提高救助管理规范化、社会化、人性化水平。上半年共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8人次,支出救助资金3.6万元,医疗救助资金2.5万元。

(二)以保稳定为核心,不断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

双拥工作。广泛开展了“春节”走访慰问活动,重点慰问边防、艰苦地区的连队、站(所),看望重点优抚对象、军队离退休干部,共支付慰问金380万元。完成第八届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推荐准备工作。优抚工作。完成了重点优抚对象“三属”数据核查统计工作,完成上报残障优抚对象辅助器械需求数量统计工作,出台了《*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下拨优抚经费1603.32万元,都按新的抚恤补助标准发放到每一个重点优抚对象和出国参战民兵民工身上,没有出现因优抚政策不落实而导致的上访情况发生。安置工作。今年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797人,其中回农村安置562人,经审核符合安置工作254人(其中复员士官45人,转业士官42人,义务兵134人,政策性33人)。报名参加文化考试132人,全市已安置退役士兵20人,共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1167523.71元。开展退役士兵培训工作,2月4日至24日,历时20天,举办退役士兵摩托车修理、烹调和计算机培训班。继续抓好军队离退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认真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

(三)以保发展为前提,不断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规范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村干部“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补贴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完成了全市36个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和4个新建社区的组建工作。组织开展了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完成市内449.4公里的界线联检工作。全力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目前已完成八县一区的数据录入工作,预计在八月底全可完成此项工作。及时协调处理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纠纷,积极配合资源主管部门调解在林改中出现的林地、林木纠纷,维护界线附近地区的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婚姻、收养登记服务规范化和登记网络化建设。上半年,全市共办理国内公民结婚登记8388对,办理协议离婚登记893对,办理涉外、涉港澳结婚登记18对,办理涉外、涉港澳离婚登记1对,登记合格率达100%;收养登记37件;市级新登记社团5家、民非1家;县(区)级新登记社团21家、民非3家;全市共火化遗体894具,火化率达16.5%,各经营性公墓安葬骨灰和遗体墓穴236个。

(四)以落实政策为着力点,不断强化社会福利事业

进一步落实好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积极争取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保健补助和百岁老人的长寿补助落实发放。加强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继续抓好“微笑列车”项目,对23名儿童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医疗救治,实施修复手术。按照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开展了福利企业的年检工作。对社会散居孤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积极做好福利销售工作,今年上半年,共销售福利14170万元;每年用福利公益金资助贫困大、中学生50至60人,每人每年一次资助1000—5000元不等,资助金额近20万元。

总结分析上半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实效,狠抓重点。2009年,省政府将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推进敬老院建设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等列入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府领导和局领导先后多次到省民政厅汇报工作,千方百计反映我市民政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省民政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年初以来,省民政厅向我市拨付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3838.15万元,预拨了城市低保资金3974万元、农村低保资金9298万元。安排我市冬春救助资金750万元。预拨抚恤生活补助费1603.32万元。安排20*年新建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项目资金480多万元。年初以来,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低保资金683.17万元,安排一次性生活补助资金5万元,对城乡低保对象每人发放100元元旦春节慰问金。预拔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资金210万元,军休干部经费838万元。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抚恤补助标准的提高,使民政对象真正得到实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了重大实效。

二是突出项目,狠抓建设。从市局到各县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狠抓民政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努力夯实基础,着力推进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在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建设五年规划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投入1700万元,新建*市敬老公寓1所,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完善附属工程;改扩建、修缮敬老院4所,其中:墨江县敬老公寓(墨江县双龙敬老院)已完工,景东县锦屏镇中心敬老院、镇*中心敬老院、宁洱县中心敬老院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按既定规模全部建成后,年内将新增床位1250张。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已分别落实*救灾物资储备库、景谷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资金1000万元、50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正在建设中,景谷县救灾物资储备点前期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建设用地、建设规划、施工组织各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同时,积极争取镇*、孟连县新建物资储备点项目申报工作,逐步完善全市物资储备点的合理布点,全面提升全市的应急保障和应急支援水平。*市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4.5亩、总建筑面积5*4平方米、概算总投资792万元,已于3月份正式破土动工;澜沧儿童福利院儿童食堂、镇*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正抓紧进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工作正在开展,预计下半年建设开工。殡仪馆建设项目,景东县殡仪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镇*殡仪馆新建、澜沧县殡仪馆改造、景谷县殡仪馆搬迁等项目工程正在建设中;江城、西盟抓紧做好新建殡仪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突出创新,狠抓制度。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市局出台了《*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草拟了《*市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优抚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全省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由城市向农村推进。联合市人民法院等部门初步建立了涉诉特困人员的司法救助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全省新任民政局长培训、全省25个边境县边境乡镇及藏区乡镇民政助理员业务培训和全省老龄系统行政执法暨信息统计工作培训等10多个培训班。这些制度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政事业的发展。

四是突出责任,完善机制。在落实“责任政府”四项制度、总结20*年民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市民政局与各县(区)民政局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殡葬改革、社会组织管理、自身建设等14个项目纳入了目标管理范围,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有力地保障了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工作目标的实现。按照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阳光民政”建设,在局机关设立了实施四项制度意见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通过政务公开栏、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形式,定期向社会通报民政重点工作、公示重要事项,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服务,组织重大决策听证,主动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了对民政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快“数字民政”建设,创新民政工作手段。加快全市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民政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不断提升民政管理信息化和民政信息公开化水平。加强“法制民政”建设,开展民政依法行政依据梳理,制定民政政策法规实施细则,加大民政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局机关还对现行的学习工作和服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民政工作的法制化和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廉洁民政”建设,进一步加大专项执法监察力度,对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特别是20*年的救灾资金、福彩公益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优抚安置政策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和执法监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造“满意民政”工程。按照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从3月份开展以来,按照规定要求,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并于7月7日转入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三阶段,即“整改落实”阶段。局班子成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习调研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检查思想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查找出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按照“五个共识”,努力做到“四个提高”、建好“五型班子”,打造“满意民政”的工作思路,更好地集中了群众智慧,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认可。总的来看,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务实创新,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晰;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突出宣传,强化舆论。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建立完善新闻会、在线访谈等制度,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市人民政府政务信息查询系统及民政内部刊物、民政信息刊物等宣传平台和宣传阵地,努力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强化社会舆论,提高民政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截至6月30日,局机关共在各种媒体上稿50余条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新闻上稿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头版头条、重要新闻数量增多,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在全社会树立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为社会各界了解民政、信任民政、支持民政、参与民政打牢了舆论基础。

二、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上半年,国家和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效果明显,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回升、逐步走向好的态势,但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金融危机对经济波及的连带性、影响的严重性、冲击的滞后性和恢复的艰巨性依然突出,民生保障压力很大,民政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民政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

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困难群众”,这为把民政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切实履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民政部在大幅度增加城乡低保资金、优抚资金的基础上,将我省重点烈士陵园改扩建、精神病院改扩建项目、养老服务业、救灾仓库建设、社区建设、儿童福利院建设、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等一批项目列入了中央拉动内需项目。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这既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全国各地的民政部门呈现出只争朝夕、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所有这一切,一方面,给我们增加了紧迫感,是对我们的严重挑战;另一方面,又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为我们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奋勇向前、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从我市民政工作的现状看。上半年,我市民政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受到了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不足:一是工作进度不够理想,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城市低保人数与年初确定的目标还有差距,农村低保覆盖面较低,城乡低保配套资金落实存在种种困难,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大、救助面不广。敬老院建设、救灾仓库建设、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殡仪馆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启动不及时、进展缓慢。民政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制度不健全,部分县未按要求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制约着工作的发展。二是民政工作规划相对滞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老龄事业等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致使当前争取拉动内需项目缺乏超前考虑、缺乏可行的项目。三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所承担的民政工作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基层民政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工作手段落后;一些民政干部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不强,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数字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宣传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地方和业务部门对民政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民政宣传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大,形式、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与民政工作发展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能否把握好、利用好机遇,变挑战为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政领导干部的机遇意识和抢抓机遇的能力。民政系统的同志们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务必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和宣传意识,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强化机遇意识。机遇好比发展的金钥匙,抓住了机遇,就抢到了发展的先机,就能加速事物的发展过程、加快目标的实现进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人赢得主动、取得先机的关键所在,也是关系到一项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凡是抓住机遇的,就可以加快发展,改变面貌;反之,错失机遇,就会处于被动,沦为落后。能否抓住机遇,对于民政事业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民政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许多把握机遇、赢得发展的成功范例。比如,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国家供养的“三无”人员多,而全国的社会福利设施普遍不足、年久失修,国家财政又十分困难,这本来是民政工作的困境,但民政部的老领导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开启了新中国福利的先河,开拓了一条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出现了大量需要救助的下岗、失业人员,民政部的老领导及时抓住机遇,总结地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转型,为今天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政部及时提出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确立了“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明确了“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政事业全面发展。汶川特大地震,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灾难,救灾任务异常艰巨,民政部门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各级民政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不仅出色完成了艰巨任务,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民政部门的形象和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救灾、救助和慈善等各项民政工作的发展。上半年我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良好开局,下半年,要紧密结合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继续抢抓机遇,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争取,力争再有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纳入各级扩大内需的建设规划之中。

二是要强化创新意识。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创新就是灵魂、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工作的各个领域,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理念,不断出台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升民政工作的形象和社会效应。我们一定要按照本地区发展战略的要求,突出特色,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市民政工作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模式、展示新趋势。

三是要强化协调意识。2009年是大事较多的一年,各种社会风险和矛盾叠加,政治敏感时段集中。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民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构建“大民政”的理念,更加重视建立与民生和社会建设规律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更加重视城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的整体解决、社会建设的统筹发展,以社区建设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抓手,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民政与社会保障、卫生、财政、投资等各方面政策,研究制定民政事业发展长远规划,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民政为民的职责变为党政领导的决策,把民政工作的任务变成党委、政府的部署。要借省、市两级加大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8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老村干部生活补助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取得他们支持配合,力争将民政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纳入拉动内需的建设项目。要千方百计争取、汇报、协调,同时,要狠抓资金支出进度,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支出任务。

四是要强化宣传意识。民政宣传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大民政、打造强势民政,需要大宣传和强势宣传;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特别是履行保障民生的职责,离不开宣传;民政工作要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的配合、社会各界的参与,需要广泛深入的宣传;民政工作地位的提升、形象的塑造、社会影响面的扩大,更需要大力的宣传。各级民政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民政宣传工作,切实强化宣传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政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制订长远规划,落实宣传工作人员、经费和相关的设施设备,确保民政宣传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有经费保障、有设备操作。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报刊等平台,紧紧抓住重大政策出台、重要会议召开、重要制度建立、重大活动开展、重要典型推广、重大灾情发生、重点工作推进等时机,集中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大张旗鼓地宣传,为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年初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的整体思路和部署安排,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确保重点,统筹兼顾,认认真真落实,扎扎实实推进,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刚才前面几位市局领导就各自分管的业务作了具体要求,他们都讲得很好、很实在,我完全同意,各县(区)、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要认真地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重复前面几位领导讲过的内容,下半年,我们重点是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健全机制为重点,切实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上半年,我市发生了旱灾、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但灾害发生持续时间不长,灾害范围不广,灾害损失较近几年同期相比出现少有的下降趋势,没有发生过一起人员死伤的自然灾害事件。虽然,我市上半年灾情不算严重,但发生重特灾害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全市地形地貌多样、复杂,人的活动、气候的影响等都有可能诱发重特大灾害。同时,由于我市广大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环境和自救能力弱,灾后的救助工作范围,承担工作压力大,救灾救济工作面临艰巨考验。因此,要继续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建立和完善救灾志愿服务动员、救灾资金投入和救灾联动机制,推进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在灾后24小时内得到及时救助。抓紧建设救灾物资仓库,充实物资储备,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力争年内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目前已进入主汛期,要落实24小时值班和灾情零报告制度,重特大灾情发生后,各县(区)要在第一时间收集上报灾情、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第一线、第一时间开展灾民救助工作,确保灾后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社会和谐。

(二)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必须以提高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一是高度重视低保调标工作,切实加强对低保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市完成了城市低保提标(由157元提高到187元)、农村低保临时补助(补差由30元增加到50元)、五保供养提标(由60元提高到80元)的任务。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事关困难群众生活改善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各县(区)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足额列支配套资金,保证提标后的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二是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强化低保工作动态管理。要坚持分类施保,把好低保对象申请审批关口,建立定期核查低保家庭收入制度,鼓励低保对象自我发展、积极就业、走出低保,做到“有进有出”,真正把生活困难的人纳进来,把生活改善的人转出去,让低保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三是配套完善各项救助制度。要做好各项救助制度的完善、衔接、落实,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尤其要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特别是要针对救助力度不大、救助面不广的问题,搞好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制定出台《*市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也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加大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

(三)以宣传舆论为重点,扎实推进民政宣传工作。

民政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紧紧围绕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拓宽渠道、增强效果,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舆论坏境和社会氛围,推动和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一是要大力宣传民政工作的职能职责和地位作用。民政工作已经从为中心工作服务转变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民政部门要大力宣传民政工作地位的这种深刻变化,大力宣传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根本职责任务,大力宣传民政工作在促进公平、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功能作用。二是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民政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在做好经常性、长期性宣传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通过宣传,实现、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高民政工作依法行政、依法保障水平,推进民政法制化进程。三是要大力宣传民政工作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民政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群众性,要通过向社会宣传民政,使民政走向社会,不断健全完善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要大力宣传民政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民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大力宣传民政工作取得的成就,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要大力宣传创造积累的先进经验,以发挥经验示范、舆论引领作用,加快发展步伐。五是要大力宣传民政战线的先进典型。通过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样板和示范作用,鼓舞民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士气,激励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

(四)以基础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民政公共服务。

当前,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新形势下,各县(区)要抓住机遇,在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在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中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在促进民政事业发展中造福人民群众。近年来,我市民政服务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缺口资金较大,仍处在较低水平。各地民政部门要立足实际,从群众期盼、民政事业急需的实际出发,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利用的原则,以“霞光计划”、“蓝天计划”、“明天计划”为依托,重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救灾储备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殡仪服务设施等一批惠及百姓的民生项目。下半年,要全面完成景东县锦屏镇中心敬老院、镇*中心敬老院、宁洱县中心敬老院3个养老服务设施;*救灾物资储备库、景谷救灾物资储备点2个救灾储备设施;*市儿童福利院、*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澜沧儿童福利院儿童食堂、镇*社会福利中心4个社会福利设施;景东县殡仪馆、镇*殡仪馆、澜沧县殡仪馆、景谷县殡仪馆4个殡仪服务设施等各项民生项目的预定工程任务。

(五)以目标管理为重点,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