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5 15:1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林业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法治建设,健全和完善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林业发展新形势的林业法治体系,为促进XX生态林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秀美XX建设,努力迈出“林业立县”新步伐营造良好的法治林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三单一网”工作,促进机关依法履职。

依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在县编办统一部署下,认真做好“三单一网”相关工作;局机关各股室要按照局党组确定的《“三单一网”等工作任务分解表》要求,各负其责,分工协作,按时完成“三单一网”各项工作,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规范化、法定化、程序化;推行责任清单管理,明确职责边界,坚决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机关各股室负责)

(二)加强林业普法宣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林业系统各单位及党支部理论学习要采取会前学法、专题学法、举办法制讲座等多种方式,认真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和规章(重点是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常态化,要求年度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负责)。

2、落实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学法制度。各单位要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林业系统定期组织林业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使全体干部职工知法、学法、用法、守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要求干部职工每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40学时,并将学法情况和考试成绩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任用、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提高干部职工法制意识(系统所属各单位、政策法规股负责)。

3、坚持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积极开展林业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和更新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者进行限期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建议离岗培训;做好2015年国家林业局行政执法换证工作(系统所属各单位,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负责)。

4、做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的总结验收工作和“七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政策法规股负责)。

(三)做好重大行政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一是依法界定林业部门的重大行政决策范围,严格落实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部门协调、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结果公开等决策程序规定;二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按照要求通过政府网站、林业局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布方案草案,征求公众意见;三是对涉及林农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要积极开展决策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政策法规股、办公室负责)

(四)推进林业法制建设,落实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林业系统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建设,配合县政府法制办制定宣传、培训、执法评估等具体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林业法规体系,提高法规规章的实施效果,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政策法规股负责);二是积极推进和配合完善林业地方立法听证、论证、公示、征求意见等公众参与机制,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林业立法项目,原则上都要组织听证,同时规范立法听证程序,不断推进林业立法制度建设科学会、民主化(政策法规股牵头,系统相关单位参与)。

(五)规范行政执法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1、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深化林业执法体系改革。按照县政府和市林业局要求,做好我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探索解决交叉执法、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及时解决综合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杜绝超委托范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现象,不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广综合执法试点建设先进经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稽查大队负责)。

2、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之前,应当由本机关法制机构进行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做出决定(政策法规股负责)。

3、继续做好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衔接工作。全面深化全县林业系统行政审批改革,进行审批流程再造,编制林业系统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权力实施全程监控,促使行政权力高效、规范运行(林业窗口、政策法规股负责,相关股室配合)。

4、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贯彻落实《XX省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严格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权力行为,适时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定行政执法文明用语基本规范,倡导执法人员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着力推行“和谐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监察室、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负责)。

5、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和问责制度。按照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并经研究批准,将林业系统行政执法信息在网站、行政服务大厅或窗口实现全面公开;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畅通群众监督途径,认真受理群众反映问题,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监察室、政策法规股及各职能单位负责)

6、推进林业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行行政执法文书电子化,充分利用办案信息系统、现场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技术手段,建立对立案、调查取证、决定、执行等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的跟踪记录,确保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稽查大队负责,各执法单位配合)。

7、健全林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沟通联系,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实现案件的网上移送、网上办公、执法动态的交流和业务研讨,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森林公安、政策法规股负责)。

(六)调整工作机制建设,增强纠纷化解效力。认真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行政调解工作机构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案件申请、受理、调处、回访、登记统计、立案归档等配套制度。完善行政调解协调机制,落实行政调解工作经费,保证行政调解工作全面开展。(山纠办、各林站、综治办、办公室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部门首长负责制,林业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依法行政工作重要事项,确保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2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1.认真落实《实施意见》系列工作举措。认真贯彻实施《实施意见》,突出干字当头,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协调,制定经信委2015年重要目标工作任务,合力推进法治宣传建设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把法治建设作为经信系统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化经信系统依法治理的规范化。

2.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法计划,突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利用“机关集中学习月”活动扎实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常态性、整体性和导向性,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述法,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当好学法知法、尊法畏法、守法执法、用法依法的表率。

3.切实强化公务员学法用法。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宣传,积极参与以“深化‘法律进机关’,推进法治县建设”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开展公务员法律知识测试,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突出宣传宪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提升我委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

4.认真组织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在企业工作中组织开展“深化‘法律进企业’,推进依法治县”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5.深入开展专项送法行动。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适时调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方向和宣教形式,组织普法骨干、宣讲团成员深入企业,把法律法规及优质服务送到最基层,力争在重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上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法律进家庭”、“法律进企业”等有针对性的专项送法行动,每季度将开展一场专项送法行动。深入推进“村法治联络员进村入户”活动,充分发挥村法治联络员的纽带作用。

6.继续办好重大节点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谋划“江淮普法行”、“12·4”全国宪法日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推动形成学法守法良好氛围。

二、大力开展法治创建活动

7.广泛开展企业及生产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能力。

8.切实加强重点对象分类指导。研究制定全委机关干部、企业领导及生产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实施意见,适时召开重点对象工作联席会议,部署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和企业领导及生产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全力推进。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9.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的重要作用,构建广角度、全覆盖、多载体的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并在我委网站开辟法治文化板块。加大对法治文化墙、法治长廊等普法场所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法治环境。

10.加强品牌建设。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全委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积极打造我委“六五”普法品牌,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特色品牌,努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向更高境界迈进。

四、全面总结“六五”普法工作

11.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委党组领导、各股室齐抓共管、全委共同参与”工作体制,确保我委“六五”普法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2.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全面总结“六五”普法成功经验,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精心制作一部“六五”普法宣传专题片、制作一份“六五”普法工作汇报PPT、编制重点普法对象领导组分画册, 积极配合我县“六五”普法验收工作。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3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全县法治政府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以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主线,以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机制为保障,以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两当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全县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宪法、民法典以及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全年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不少于2次。持续深化政府及其部门会前学法制度,全年政府及其部门法治讲座不少于2次。坚持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不断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办;责任单位: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

2.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提升制度保障能力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依法依规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严禁越权发文、严控发文数量、严格制发程序。持续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3.释放发展活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全面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规定和做法,打破“隐性门槛”,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实施。在政策制定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增强透明度。持续开展涉企遗留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推动优先出台与优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和涉企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培育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省市驻县有关单位)

4.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质提标政务服务水平。坚持政府重信用、讲诚信,保持政策连续稳定,依法作出的规划、行政决定等不得随意改变。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项目投资、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方式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并联审批等制度。全面普及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让企业和群众评判政务服务绩效。持续推进“减证便民”,研究制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具体措施,巩固扩大和延伸拓展告知承诺制在政务服务事项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政务服务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作,强化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打通信息“堵点”、填补服务“空白点”。(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局、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优化行政决策,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5.落实行政决策程序,提高重大决策质量。严格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切实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功能,确保所有重大行政决策都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确保决策内容合法、程序合规。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普遍建立以内部法律顾问为主体,外聘法律顾问为补充的法律顾问队伍。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应当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深入开展风险评估,认真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完善执行主体向决策机关报告决策执行情况机制。推进决策后评估工作,将决策后评估结果作为调整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6.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部署开展全县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全方位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推动落实行政柔性执法,引导执法机关加强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和解等非强制行政手段的运用。以推动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为契机,持续推进市场主体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制度落地见效,为企业提供容错支持,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筛选公布典型案例。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统筹做好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培训,规范行政执法案卷管理,推进各领域统一行政执法案卷、文书基本标准,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长效机制。加强各部门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牵头单位:县委编办、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7.健全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全方位、全流程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对行政复议案件和被复议诉讼纠错案件相对集中的公安行政执法、土地征收、房屋征收、劳动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加大监督频次和力度,加强执法活动源头治理,增强执法监督实效。建立县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对口联系制度,组织特邀监督员广泛参与专项执法监督、执法案卷评查等监督活动,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社会监督机制。切实抓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建立行政复议、诉讼纠错案件季通报制度和行政复议纠错决定书、意见书执行情况台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牵头单位:县司法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提高组织保障,夯实法治政府建设社会基础

8.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全面部署和组织实施“八五”普法工作。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强宪法、民法典和行政处罚法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熏陶引领作用,推进开展村级法治文化广场建设。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发挥“报网端微屏”作用,推动建设智慧普法和新媒体普法平台,提高普法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持续组织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以法治保障助推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4

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其政治上的民利。国农村改革需要处理好村民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关系。

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互结合不断推进的过程。村民自治是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年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律形式对农民民利给予了保障。党的全会把“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农民民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中,并且这两种改革都发端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并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改革发展中必须大力加强的六项重大制度之一。

基于这样的规划。更要注重农民政治上的民利。使得参与民主政治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加快我国农村改革、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激发村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

村民民主选举与民主治理的关系

这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关键要处理好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者的关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样也是民主自治的重要内涵。如何保证制度有效运行,避免“重选举、轻治理”误区。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着“重选举、轻治理”现象。选举之后。如何实现民主的有效管理,这是当前村民自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次法律修订在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和罢免程序的同时,更加关注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问题。

不仅要有有效的经济治理。国村“两委”基本上服务于经济建设,民主治理中必须平衡自治组织经济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关系。还要保障有效的公共服务落实到基层。长期以来。职能明显行政化,主要精力放在税费征缴、计划生育等工作中,而其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则发育不良。税费改革后,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共财政的阳光已经普及到农村,强化村民自治的公共服务职能变得更为迫切。本次修改法案规定了村委会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来设立,应当支持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从而强调了自治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有利于其职能转变。

基层村民自治与政府他律的关系

防止“自治”缺位与“律”越位的局面。充分发挥农民在自治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修法还要协调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并在自治过程中实现村支部与村委会的高效协作。

村民自治中。而村委会作为村民选出来的非政府机构参与村民自治体现的民治。这次修订草案中规定。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种原则上的定位有利于协调好村委会与上级组织的关系,律”和“自治”具体表现为官治与民治。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机构参与村民自治体现的官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处理好“自治”与“律”分工协作。

同时。自治中还要充分发挥农民在自治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完善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自治中要协调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此外。以“四个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广大农民的创举。

权力有效运行与制约权力的关系

权力的有效行使必须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及时的监督。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只有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和相互制衡。进而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民主自治机制。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才能真正有效保障民利。国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甚至是少数村干部集决策权和执行权于一身,做出侵害其他村民或者村集体利益的行为,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村委会和村干部的行为难以得到规范。这次修订草案增加了村务监督机构和村务档案制度的相关规定,为村民直接参与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村民自治内生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5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部署,开启点评各市区县委法治工作试点,动员全市上下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X而奋斗。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推动下,我市法治建设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值得肯定。刚才点评中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差距,既有共性问题,也有特性问题,要正确认识、科学分析,在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实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X大地落地生根。

一要领会思想精髓。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法治建设的悠久历史,并且强调德法并重。X是中华法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商鞅变法、李斯定律令、刘邦约法等影响深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中央组建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要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出发,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要坚定政治信仰。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法治模式。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法治基础不同,国情条件也有很大差异,照搬照抄西方法治模式在中国是断然行不通的。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决抵制“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要增强行动自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了新矛盾新挑战,势必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我们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确保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二、精心做好全面依法治市基础工作

贯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我们就要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我们要结合谋划“十四五”发展,科学制定全面依法治市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法治×建设的方向、原则、目标、路径等重大问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一要落实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保障人民权益为根本目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要完善工作布局。法治X是目标,重点是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协同发力,加快形成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法治政府是关键,重点是用法治给行政权力来定规则、划界限,切实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法治社会是基础,重点是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十四五”时期,统筹谋划制定法治X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3个《实施方案》,形成以建设更高水平法治X的《实施意见》为统领、3个《实施方案》为支撑的法治实施体系。

三要服务中心大局。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保护,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持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要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重点,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围绕实现高效能治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全媒体”“全覆盖”“全天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等问题,推进各项事务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扎实推进法治X建设改革创新

我们要立足X实际,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基础性、创新性,奋力开创法治X建设新局面。

一要用好地方立法权。要精心制定全市“十四五”时期立法规划,全面客观研判我市立法需求,心里装着群众,哪些地方最需要法规加以约束,就把着力点放在哪里,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人民性。比如,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城乡规划、市场监管、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等,谋划制定相关法规。比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矿山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立法,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比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我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5313处,要围绕汉唐帝陵保护等加快立法,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承好。要敬畏老祖宗、敬畏老天爷、敬畏老百姓,把对历史负责与尊重科学规律、为民谋福利等相贯通。

二要总结推广好经验。实践证明,我市“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模式行之有效,得到了中央和省上、群众一致认可。要运用好、深化好这一模式,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贯穿全过程,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坚持政治与法治相融合,一手抓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一手抓法治领域行业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市各方面。要坚持自治与法治相融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高标准编制“八五”普法规划,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实现法治×与文明城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坚持智治与法治相融合,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构建法务系统“三位一体”诉讼服务平台,提升法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三要重视基层强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要持续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与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整合优化律师、公证、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镇(办)政法委员、司法所作用,推进镇(办)法律服务站、村法官工作室建设,打造司法为民的统一窗口。要探索推行“党建+法治+智慧”社区治理新模式,整合职能部门、执法力量、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资源,多方联动推进网格化管理,特别是要运用现有制度规定,创造性地解决好社区一线招进人、留住人、用好人的问题,吸引一批大中专学生投身社区服务事业,建立好鼓励激励、待遇保障、考核转岗等机制,加快补齐社区治理的短板。要推进宪法法律“七进”活动,促进全市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工作,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大地蔚然成风。

四要确保试点出成效。开展市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全省只有两个地市。这是省委、省委政法委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要按照试点《方案》要求,采取“条块结合、下点一级”的方式进行大胆探索,市委每年对各市区县和市级部门法治工作开展1次集中点评,各市区县委、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也可每半年对本地、本系统开展1次集中点评,同时对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开展随机点评,对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点评。各级各部门要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借鉴党委(党组)书记点评党建工作经验,聚焦重点内容真点实评,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赛成绩、比进度、找差距、促落实,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向上沟通汇报和对下指导督促,每次点评结束后及时梳理经验清单、整改清单,作为督察督办工作的重要依据和重点内容,逐条逐项督促落实,提炼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建设X模式。

四、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全面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作。我们要拿出老秦人的“拧”劲,勇立潮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作用,委员会办公室要履行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职责。各市区县委要把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尤其要深入研究、下势解决这次点评指出的问题。各市区县政府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市区县委书记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全局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二要强化队伍建设。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要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治工作者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探索建立从律师、法学专家中选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支持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提升法治工作整体水平。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6

为推进法治*建设实事工程与系列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天我们邀请了法治*特邀监督员对法治*建设进行视察,实地察看和听取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劳动局、市公安局实施法治*建设实事工程和惠山区地税局创建“规范执法合格单位”的情况。各位特邀监督员还围绕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视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促进全市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重要部署,明确*“*”发展要始终坚持法治导向,把法治作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确定了*要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法治城市的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地方立法、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公正司法、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得到省检查考核组的高度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市法治建设工作者辛勤努力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坚持法治导向,把法治作为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法宝,是我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今年我们按照市委杨书记在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紧紧抓住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这两个重点,以建设“法治*合格镇(街道)”活动为载体,突出开展了法治*建设系列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了法治*建设实事工程,努力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下面,我把今年实施法治*建设20件实事的有关情况向各位法治建设特邀监督员作个通报。

今年以来,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突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推进法治*实事工程,今年确定的20件实事取得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实事工程开局良好。今年法治*建设20项实事确定后,市各有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将此作为执法为民、服务群众、推进法治建设的“民心工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落实。市公安局、物价局、国税局等绝大部分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中级法院还在全市两级法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开展和指导法治*建设实事工程,保证了实事工程项目有序开展。市城管局专门成立实事项目领导小组,并召开由市国土、规划等部门、各区城管行政执法局领导参加的实施法治*、严控违法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具体工作,向各区下达整治任务,把实事工程真正抓紧办实。

二、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实事项目全面推进。各实事项目的责任部门都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定措施、抓落实,在促进度、求实效上下功夫。市法制办及时制定并下发《*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暂行办法》,并及时举办培训班和组织行政案件观摩,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市国税局将实事工程“推行十项税收服务、举办百场税法辅导会、调研服务千户纳税人、发放万份税收资料”作为全局重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并将完成情况列入“规范执法合格单位”和“规范执法示范点”考核内容。全市法院围绕“百案庭审旁听评议”活动经常进行日常督促和检查,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市卫生局在下发《关于扩大实施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报告单通用制的通知》的基础上,在今年的全市医政工作会议、医院管理年推进会议上,对落实“同城互认制”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并于5月份开展了“同城互认制”实施情况专项督查。市水利局上半年已完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初稿,并结合规划认真组织开展“节水型高校”和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共投入60余万元宣传经费,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市教育局根据依法治校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了《“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细则》,并随《实施意见》一起及时下发到各市(县)区教育局,就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办学活动、民主管理、教师权益、学生权益、法制等八个方面明确了三十三条具体评估标准。市城管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从严考核,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质监局为了更好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于6月19日联合工商、教育、民政等部门召开推进“整治室内装修,保护合法权益”实事工程联席会议,具体研究落实《“整治室内装修,保护合法权益”实事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健全齐抓共管长效管理机制。

三、强化力度,狠抓落实,实事实办成效凸显。各有关部门按照实事项目的目标,加大推进力度,狠抓项目进度,切实把办好实事工程和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规范执法、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使实事工程初显成效,受到群众赞誉。市国税部门突出税收政策宣传,创新服务方式。上半年举办税收政策宣传咨询解读日活动318场次,服务性调研纳税人2071户,发放税法宣传材料45344份。惠山区局围绕每月20日的税法解读日,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增强税收政策宣传、辅导、解读的实效性。市公安局积极落实交通管理信息及时向社会告知的承诺,上半年行政管理告知率达到了100%。交巡警部门共告知64723份,市区一线执法民警使用警务通处理交通违法,对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告知率基本达到100%。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致力于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水平提升,上半年全市受理举报投诉2018件,立案查处1060件,主动监察单位1869户,责令单位限期改正490件,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案件数59件,查处违法违规单位7546户,立案查处390户,涉及处罚金额150.736万元;开展了4次专项检查活动,共追发农民工工资7716.721万元,涉及农民工4.4823万人;社保扩面征缴稽核工作稳步开展,至6月底稽核单位51户,查出少(漏)申报社会保险基数2716万元。市中级法院为确保“百案庭审旁听评议”活动达到法律和社会效果双赢目标,组织两级法院采取选择典型案件与社会关注热点相结合、庭审旁听人员评议与法官评析相结合、召开座谈会与法律知识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庭审旁听评议,使旁听人员身临其境感受法官庭审过程,深化了解和理解法院审判工作情况,自实事项目实施以来,3个月共组织庭审旁听评议的案件37件(其中民事12件、刑事18件、行政7件),邀请旁听人数1556人(其中人大代表195人、政协委员38人、政府工作人员471人、老师学生370人、军人76人、其他社会团体406人),邀请旁听案件庭审满意率达98.8%。市安监局根据安全生产的新形势,上半年共培训各类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生产骨干近6万人次,其中法定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4101人次、安全管理人员4387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0361人次、危化品采购员和保管员3033人次,实现全市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稳中有降的既定目标,至6月份,全市累计发生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7.1%和1.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企业火灾事故起数、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国土局与财政等部门协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新增被征地农民补偿资金专户,现已到帐补偿资金8000万元。市民政局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投入6万多元,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室外活动场地安装了童趣乐园、双人太空漫步机、梅花桩、平衡滚筒等组合运动器材,在室内增设了乒乓球桌、跑步机、棋牌桌等设施,今年以来共救助流浪儿童166人,其中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为58名。市城管局配合保障市、区两级重点建设工程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上半年全市已经拆除违法建设3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仅滨湖区城管行政执法局依法对环太湖公路(民福加油站-梅园立交)两侧各类违建拆除就达5万余平米。市质监局为落实实事项目专门抽调了5名高级专业检测人员,进行针对性业务培训,并投入20余万元增添了气相色谱、分光光度计、热解析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扩大了实验室检测场地,整个项目的推进仅技术方面的投入就将超过30万元。现已排出并正在实施检测的新建幼儿园、中小学23所,敬老院7所,整个实事工程将于9月份全部完成。目前,实施法治建设实事项目的各责任部门正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努力办好实事、取得实效,为推进法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上半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法治建设相关部门围绕法治*建设实事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省委、市委关于推进法治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各部门法治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全省泗阳现场会精神,对照省、市有关加强法治建设的要求,认真细致找不足,一项一项抓落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市的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根据今年法治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宣传发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对推进法治*建设的认识。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制健全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法治社会是人民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推进法治*建设,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社会工程,也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力度搞好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推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二是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不断强化法治建设的组织保障。建设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协调推进、深入持久、重在实践的方针,立足长远,狠抓当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我们要突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这个重点,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党政推动、部门联动、舆论发动、官民互动、社会齐动的创建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工作格局。根据省有关精神,特别要在建立“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建设和落实经费保障上有所突破。要建立部门责任机制,把法治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党政各个部门,努力构建创建工作总体目标责任与部门目标责任相互对接,各部门之间责任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责任体系。要建立会办督查机制,定期会商会办和督查督办法治工作的有关事项,安排部署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检查指导有关部门落实创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奖惩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法治*建设的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进一步抓好法治建设实事。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是衡量法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办实事、求实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既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必须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认真真地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地维护和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让老百姓看到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果。今年,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组织实施法治*建设实事工程,并确定了*年法治建设的20件实事,各市(县)区也组织开展了法治建设实事工程,抓实事、求实效已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把实事抓实抓好,使每一件法治建设实事都取得实效,让老百姓真切感受法治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果。

四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法治经验。开展法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我们要认真做好思想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积极鼓励和倡导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基层的创建积极性。这次我们视察的市中级人民法院“百案庭审旁听评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完善告知服务、规范交通执法”、市劳动局“职工维权三百工程”、惠山区地税局“规范执法合格单位”建设,这些单位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惠山地税局“抓法治、促税收”的经验受到市委杨书记的充分肯定,要求在全市财税系统积极推广。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培养、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的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推动法治*建设健康发展。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7

**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法治**建设,动员全省人民认真贯彻《法治**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设法治**。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的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下建设法治**的各项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这里召开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建设法治**,依法治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去年11月17日,李书记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代表省委提出,要通过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普法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实施,逐步实现我省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设一个人人知法守法、各个方面都严格依法办事的法治**。这是我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统筹协调三个文明全面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围绕制定出台《法治**建设纲要》,省委加快了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省委提出建设法治**的目标和要求后,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司法厅抽调人员,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设纲要》起草小组。由于我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的目标,在全国还没有先例。为此,起草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一、二、三中全会文件和省十届六次全会有关法治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做好起草的各项案头工作。先后召开了法学家座谈会、省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就建设“法治**”的内涵定义、目标体系、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纲要》的“草拟稿”。几经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分送各省辖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法学专家教授征求意见。在吸收了各方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又于2月20日召开了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修改。

3月19日,省委书记李源潮主持召开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纲要》(送审稿)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对《纲要》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又将法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写进了决议。根据省委意见,我们又邀请了省政协委员和部分法学专家进行了研讨,吸收大家意见形成了“省委常委会讨论稿”。6月22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纲要(讨论稿)》,常委会纪要认为“《纲要》十易其稿,广集民意,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也具有可行性,体现了**特色,可以作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的基本纲领”。此后,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主持政协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并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法治**高层论坛上,进一步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吸收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报省委印发。

二、围绕贯彻《纲要》,切实抓好建设法治**的启动工作

根据《纲要》,今明两年是我省建设法治**的启动准备阶段,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省各部门和各市要抓紧提出贯彻意见方案,为明年全省完成动员部署创造条件。

第一,要大力抓好法治**的宣传。要把建设法治**宣传作为“四五”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结合全省动员部署建设法治**电视电话会议和《纲要》的传达、学习,加大法治**的宣传力度。要以《纲要》为基本依据,重点宣传省委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宣传法治**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典型经验。一是要抓好媒体宣传,要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和网站,进行集中宣传;二是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组织法制讲座、提交领导干部学习笔记、论文、体会文章等形式,把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上来;三是要积极组织成立各类宣讲团,尤其是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宣讲团。省厅将及时印发《法治**建设宣传提纲》供各地宣讲用。四是各级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板报、橱窗、知识竞赛、宣传一条街、法制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建设法治**的浓烈氛围。

第二,要认真组织制订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一是要有一个贯彻《纲要》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近期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层层制定出台面向2020年的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确保《纲要》在全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要抓紧制定动员部署建设法治**工作的方案,报当地党委批准实施;三是要着手规划2006—2010年本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工作规划,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各地起草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里《纲要》的精神实质,吃透情况,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纲要》的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精神贯穿始终。要根据省辖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意见的内容,努力发掘各地的典型经验,使方案凸显当地特色。各地各部门传达贯彻7月15日电视电话会议情况请于8月底前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将制定出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

第三,要建立健全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建设法治**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性系统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才能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利于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一是完善市、县委领导,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县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市、县委领导同志专门抓的领导责任制。地方党委要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由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明确专门处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确定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上下左右沟通连贯、运转有序的组织网络。三是要抓好业务干部培训和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要定期组织专门从事法治建设工作的业务干部进行轮训和培训,通过交流、学习、表彰,不断提高他们的专门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同时抓好骨干的培训,通过他们联系社会各界,通过宣传,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法治**实践中来。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法治**建设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乘势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切实肩负起推动各市法治建设的重任。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标志着我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纲要》的起草历时七个月,从一无所有到基本成熟、正式印发,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劳,虽然司法厅承担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对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法治建设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并将《纲要》的起草重任交给我们,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作为决定地位,作用决定权威”,困难再大、压力再大、任务再艰巨,也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好这项重任,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实际需要,站在党委角度,深刻认识和分析法治**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创新载体,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办公室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的职能作用,掌握情况、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开创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设法治**要积极主动地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还要花大力气培育引导和总结提炼,以及适时适度地舆论造势。我们必须在典型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弘扬上下大功夫,宏观造势,彰显先进,推动和促进面上的工作。

第四,研究制定建设法治**推进机制。建设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实,必须从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的推进机制、推进措施。在6月22日省委常委会上。李源潮书记也明确要求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落实《纲要》的配套措施。目前办公室正在拟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初步设想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责任机制,即按照《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大、政府、政协、两院等,明确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即领导责任制、工作体系、调研检查制度和考评办法,着重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要求,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调研检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设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含奖励、表彰、惩罚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障机制,在这部分设想争取几条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常设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员定编),落实专门经费(财政保障),添置必要的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实施意见时,结合当地实际,也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8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专项整治为抓手,以扭转歪风邪气为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着力在深化、提高上下功夫,高标准完成专项整治任务,推动漳港街道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五项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专项整治工作组。1、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组。牵头领导:;责任领导;责任人:安办、经贸服务中心、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国土所、工商所、供电所、行政所、边防所、农业公司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主干。2、乱抢建专项整治工作组。责任领导:;责任人:国土所、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行政所、边防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制止乱抢建巡逻队员,各村(社区)主干、土地管理员。3、乱建坟墓专项整治工作组。责任领导:潘宝情;责任人:社会事务办、国土所、林业站、行政所、边防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主干。4、清洁家园专项整治工作组。责任领导:;责任人:文教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城建监察中队、市场管委会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主干。5、效能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组。责任领导:合领导;责任人:街道机关各部门负责人。

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25日-1月31日)

利用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通知单、召开动员大会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把这次专项整治的意义、范围、目标和所依据的政策法规说明清楚、宣传到位,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全面实施专项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0年2月1日-3月20日)

各专项整治工作组、村(社区)、有关部门,按照整治方案要求,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职责,明确目标,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上下联动,落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五项专项整治”,通过面上抓,专项治,严厉打,坚决扭转歪风邪气,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总结巩固阶段(2010年3月21日-3月25日)

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五项专项整治”工作的新举措,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

整治内容

(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建筑施工、矿山、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三合一”场所、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食品卫生、渔业、农机等十五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2、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促进街道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职责分工

六位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按照各自安全生产的分管范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安办。协调、管理、检查、监督街道范围内的有关安全生产问题和各专项整治工作。全面了解、收集街道范围内有关安全信息,向领导提建议、当参谋。

其他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参与、配合街道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各村(社区)。根据街道部署,组织开展好本辖区的十五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二)乱抢建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

耕地保护区、规划区、工业区、机场高速路、峡漳路、两港路两侧、海边沿线等重点区域的乱抢建行为。

2、整治目标

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历史违法建设,坚决制止、打击新的违法建设,实现土地和村建规划依法管理。

3、职责分工

各村(社区)。要加强对村(社区)民建房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依法管理辖区土地,督促村民依法办理建房手续。协助、配合国土、社区建设等职能部门做好辖区村(社区)民建房行为控管工作,及时制止、报告违法建设行为。

街道巡逻队。要加强日常巡查,特别是周末等重点时段的巡查,及时发现乱抢建行为,有效制止。

国土资源所。要加强土地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巡查监管,依法查处乱占土地违法建设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违法建设。及时依法查处在检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违法用地行为,将违法用地制止在萌芽状态。对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或涉嫌犯罪的违法建设当事人,及时移交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要加强个人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的跟踪检查管理工作,及时预防、制止、处理未经规划审批许可的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村(社区)民个人申请建房的审批管理,向社会公布审批程序,对符合建房条件的,必须按政策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城监中队。要加强对建房行为的巡查监管,协助国土、社区建设、村(社区)开展常规整治和集中突击整治违法建设执法行动。

派出所。要加强执法保障,对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干扰拆违工作以及暴力抗法的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性质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纪工委。要公开受理群众举报,认真排查典型违法建设案件线索。以违法建设的“重灾区”为突破口,严肃查处违法建设中的典型案件,重点是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包庇及自身违法建设行为。

(三)乱建坟墓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

“三沿五区”,特别是机场高速路沿线、峡漳路沿线、两港路沿线及漳古路、漳湖路等道路两侧视野可见范围内的坟墓。

2、整治目标

对“三沿五区”的坟墓就地深埋(不留坟头)或进行植树绿化遮盖。严禁在“三沿五区”范围内新建坟墓。

3、职责分工

各村(社区)。负责摸清本辖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坟墓,在街道社会事务办的指导下,对坟墓进行深埋或植树绿化遮盖;加强巡查,对“三沿五区”范围内出现的新建坟墓,及时报告街道社会事务办。

社会事务办。负责全街道“三沿五区”范围内坟墓整治的督促指导工作,做好坟墓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总。

林业站。加强山地林木管理,加强护林员巡山,及时发现毁林建墓行为,并向街道办事处和市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派出所。全力支持配合我街道“三沿五区”视野可见范围内新建坟墓拆除平毁执法工作。依法查处整治工作中出现的聚众闹事、暴力妨碍执法、打击报复工作人员等违法行为,保证执法人员、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街道组织的乱建坟墓专项整治活动。

(四)清洁家园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

对照“家园清洁行动”要求,以“道路净化、村庄美化”为切入点,治理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禽畜乱跑等“三乱”现象,搞好卫生保洁,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2、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巩固“家园清洁行动”成果,以良好的环境卫生迎接春节的到来。

3、职责分工

各村(社区)。完善村卫生清扫保洁制度、管理制度和卫生公约。建立卫生保洁员队伍,对全村的道路、街巷等进行日常清扫保洁和清理运送,实现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

文教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督促、指导村(社区)开展整治。

城监中队。负责商行街、永安路、漳港环岛、龙峰环岛等街道中心区域的卫生保洁,垃圾运送和处理,确保每天无垃圾堆放。

市场管委会。负责农贸市场的每天保洁,确保开市前卫生整洁,收市后垃圾及时清理。

(五)效能建设专项整治

1、整治重点

(1)围绕转变作风抓效能建设。针对干部队伍中部分同志“作风不实”、“工作落实不到位”、“效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有效转变干部作风,不断提高政府形象。

(2)围绕为民服务抓效能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办事速度和质量,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等环节开展效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加大计生办、司法所、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等窗口部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办事须知明示制等制度的落实力度,促进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为群众办事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2、整治目标

以“依法、高效、廉洁”为主题,以政务公开为重点,以绩效考评为关键,以效能监察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3、职责分工

纪工委。负责对街道机关干部职工执行上级、街道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监督、查处。经常性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强化效能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党政办。严格执行街道机关上班、会议签到考勤制度,对缺勤人员落实制度规定的处罚;配合纪工委开展干部职工在岗在位情况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加强对本部门人员的管理,督促遵守上级、街道各项规章制度;对本部门人员被效能告诫负有连带责任。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整治、标本整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全面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各项措施要具体可行,突出工作重点和难点,分类、分段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整治有序推进。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9

2007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持续稳定,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以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

重点做好县(市、区)的平安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在广大乡村、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行政区域边界、部队驻地周边和家庭、工地、寺庙、集贸市场、景区景点、文化娱乐场所等,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平安和谐稳定。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指导本部门、本系统广泛开展平安建设,进一步形成条块结合、专群结合、各方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不断扩大平安建设覆盖面,提高创建水平和质量。

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农村平安建设作为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和中央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确保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的力量得到加强、不被削弱。

认真总结各地开展基层平安建设的好经验,结合四年一度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对创建平安县(市、区)成效出色的予以表彰,命名一批"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树立先进典型。上半年召开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继续推广平安建设好经验、好典型,研究部署通过平安建设为党的十七大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认真总结各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成功经验,整合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着眼于从苗头上发现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着力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继续重点抓好县(市、区)以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工作网络要覆盖全社会,不留空白和死角。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年"活动。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工作站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调处站(点)等组织网络和民间纠纷调解员、信息员等工作队伍建设,拓宽基层社情民意诉求表达和收集反馈渠道。

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归口调处、责任查究等制度,查明情况,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提高调处的效率和效果,使大量矛盾纠纷在乡镇(街道)得到解决。

突出排查调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强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在社区和村(组)加大对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预测,深入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增强严打整治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排查出的治安乱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开展治理整顿,限期解决问题、改变面貌。

继续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性犯罪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发案上升的势头,增强群众安全感。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禁娼等斗争,坚决打击、查禁犯罪和赌博、网络赌博、出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依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等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深入推进对盗窃、破坏电力、交通、通信设施和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非法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和偷渡等突出问题的重点整治。依法打击、查处"黑网吧"和进行""等色情活动、违法违规经营的互联网站。

四、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围绕治安管理的重点人员、场所、物品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与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整合资源,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依法严格管理,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打击流窜犯罪。

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综治办等十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严厉打击幕后控制、操纵流浪未成年人乞讨和教唆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和管理,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对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和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对近三年来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人员开展集中摸排活动。推广使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软件,推动衔接管理和帮教安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推进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的建设。

深入开展创建"平安铁路示范路段"活动,维护经济大动脉的畅通。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戒毒、帮教,预防和减少涉毒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及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品及枪支弹药等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五、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做好城乡结合部、公共复杂场所、重点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强化社会面、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协作配合、严密边界地区治安联防网络。

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在大中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普遍推广以电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为主的技术防范,在农村逐步推广使用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

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规范和加强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治安与保险互动、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等工作机制,多渠道筹集治安防范经费,推广综治工作站、综治协会和综治协管员、治安中心户长、十户联防等做法,加强和改进保安服务,完善社区警务工作,促进各项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版权所有

六、加强和改进检查考评工作,推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总结近年来考评工作的经验,根据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增强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科学性。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和中央综治委、中组部《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制订完善有关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修订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和"一票否决权制"等实施办法。

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感,健全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综治、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加强督查,兑现奖惩,加大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尤其是县及县以下地区、单位实施责任查究的力度。对因排查不细、不及时,措施落实不力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的,要认真查明原因,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问题严重的不仅要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也要追究综治委、办领导的责任。

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机构与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制度,密切与政法各部门宣传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各地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指导,密切与各大新闻媒体的合作。办好"中国平安网",积极推动和指导各地开办政法综治网。加强对长安杂志、法制日报、中国长安出版社和长安法制电视制作中心的指导。配合中央电视台办好"社会与法"频道。编好、用好《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鉴》。认真组织参评中国新闻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

健全完善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机制,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适时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重点采访报道平安建设的经验,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版权所有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上级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以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开展我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通过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治理目标和任务

1、治理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方针,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20*年以来规模以上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治理。通过治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建设施工中生产安全事故。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2、治理任务:按照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将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详见附件《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分解表》。

三、治理范围和重点

(一)治理范围:凡20*年1月1日以来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国有资金的规模以上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列入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治理范围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治理重点:

1、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制不落实的。

2、工程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

3、建设工程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及备案抽查的。

4、因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或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

5、已建成的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未按规定上报或瞒报的。

6、建设工程发生事故未按“四不放过”要求调查处理和落实整改措施的。

四、组织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区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区安监局局长丁明新任组长,区公安局副局长夏季兵、区纪委常委、执法监察室主任于季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季国强、区建设局副局长宋国彬、区交通局副局长周建清、区水利局纪检书记周佾、区建管局局长助理成军、区安监局副局长黄建飞为领导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综合管理科,由安监局综合科杭维民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科室长为办公室成员。联系电话:*,传真:*。

五、治理工作步骤

专项治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部署发动阶段(2009年10月下旬)。

1、建立以区安监局、公安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建管局、监察局、检察院为成员单位的区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小组工作人员。

2、制定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所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治理工作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界限和相关要求。

3、召开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全面部署。

(二)排查问题阶段(2009年11月上旬-2010年1月)。

1、开展排查。依据区相关部门提供的列入治理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跟踪排查,并对20*年以来发生的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排查,对照治理要求,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2、重点督查。在组织排查的基础上,选择我区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存在突出问题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重点督查。

3、迎接检查。在认真组织检查和督查的基础上,2009年年底前做好迎接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检查和抽查准备工作。

(三)治理整改阶段(2010年2月-2011年6月)。

1、及时整改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2、落实监管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为。

3、完善相关制度。以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年”和“安全生产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清理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制度规定,并分类作出处理,不适应的应予废止,不完善的应及时修订,需要新出台的应积极研究制定。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坚持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并重,注重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

(四)专项治理总结阶段(2011年7月-9月)

认真组织对专项治理成果的综合评估。及时把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经验转化为制度,进一步提出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加强日常监管的工作措施,逐步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六、治理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治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成员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职责范围内的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实效。

2、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帮助、指导工程建设单位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完整的具有约束力的安全责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