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3:54:55

法治调查报告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1

出于报效国家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首都十余名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的教授、博士、记者于今年3月成立了《依法治国研究》课题组①,力图从多学科角度重点调查和解剖几个依法治市时间较久、成果较明显的省、市、县和企业、以在实证调查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依法治国的规律和方法。

xx市既是全国省会城市依法治市试点城市和二五普法先进单位,也是全国城市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和卫生十佳城市,依法治市成绩较为突出。在司法部和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课题组成员于1996年7月、8月、10月三下xx,对该市依法治市情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全方位调查,采访了xx市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秘书长等主要领导,举行了20余次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调查了30多个市直属部门和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工厂、商场、学校等依法治理的先进单位,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经过数十次深入讨论和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最后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一、xx市依法治市的初步成效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需要营造国家法治环境,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同样需要营造城市法治环境。为了逐步将xx市建设成一个具有良好法治环境的现代化大都市,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根据全国和xx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客观需要,于1991年初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在xx全面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决定。近6年来,xx市在立法、执法、守法、普法、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健康、有序的都市法治氛围。依法治市所产生的整体合力,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xx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了xx市的全方位法制建设,为xx市1998年全面实现小康,2000年市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江滨城市,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构筑了强大的厚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体现在城市信誉、法律公正、社会稳定、正气昭彰和法制统一五个方面。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坚持以这五个方面为重心,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成效。

(一)这是一方信誉之地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立,城市无信同样不立。为了大大提高xx城市经济的吸纳力和辐射力,xx市将确立城市信誉作为良好法治环境的核心来抓。xx市依法治市的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信誉经济。只有通过依法治理,使xx市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都严格遵循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只有使维护城市信誉与维护企业信誉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有将确立信誉变成每个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才能大大提高xx市在市场经济中的整体信誉和形象,才能早日将xx市建设成为长江下游万商云集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才能保证xx市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经济竞争力。

加强合同意识、自觉履行合同是确立城市信誉的基础。目前,xx市企业普遍将重合同、守信用视为企业的生命和发展的根本,将合同管理作为对企业进行依法治理的突破口。五一一厂是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该厂通过成立经济技术合同管理委员会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和统一合同示范文本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合同管理和履行水平。从对1991年依法治厂以来2994份合同的抽查来看,合同合法率100%,履约率99.39%,货款回收率99.93%,合同纠纷率0.065%。交通部三航局三公司建立了经济合同的上报制度和台帐制度两级管理形式。1995年,全公司签订经济合同1340份,总金额3.5亿元,无一份无效合同。

严格保证产品和商品质量是确立城市信誉的核心。xx市各执法部门始终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2月1日,xx市举办了集中销毁查封的30类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失效变质的假冒伪劣商品现场会,其中假名酒2.3万瓶,劣质电器开关8000多件,过期变质食品8.4万件,劣质CD唱片2.4万盘。严厉的打假举措有效地制止了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xx市商业局所属企业遵循“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宗旨,根据《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建立了严格的商品质量制度,自觉地将商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xx市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将其经营的6万余种零售商品全部在保险公司投保,消费者如发现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除由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外,中央商场还将给予举报人300元的奖励。该公司以其良好的信誉和优质服务荣获了“全国无假冒伪劣商品商店”、“全国最佳信誉企业”等称号。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服务质量是确立城市信誉的十分重要的方面。新街口百货商店服务有限公司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该公司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定向消费者倾斜的四原则:即商品可退可不退的,以退为主;可换可不换的,以换为主,可修可不修的,以修为主;责任分不清的,以我为主。该公司钟表商场有两名厂方人员因处理退化刁难顾客,被各罚款100元,并予辞退。1995年该公司共处理退换货84000余次,退换金额764万元。曾有一位顾客从该公司购买了一台三菱空调,已用了半年又拿回来,说噪音大,是组装的,要求退货。售货员虽再三解释,顾客仍固执己见。最后商店不仅全部退了款,而且付了顾客打车费,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80多元。新街口百货商店以其优质的服务,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

良好的城市信誉,推动了xx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1年至1995年,该市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4.7%,比“七五”时期高出近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总量扩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在1993年提前实现了翻两翻的战略目标,1995年达576.5亿元(当年价),人均达11000元。国内外对xx市的投资大幅度增加。1991年至1995年,该市批准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3980家,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有151家,外商总投资额达68.84亿美元。国内很多企业也纷纷在xx投资建厂。一些投资者经过比较后深有感触地说:“在xx投资虽然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取暴利,但却有很大的后劲和很强的安全感。”这道出了在全国某些地区不重视区域信誉的情况下,xx率先确立城市信誉并取得佳绩的实情。良好的城市信誉也使xx成了长江下游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城市,在全国排名仅次于3个直辖市之后。1995年全市国营商业系统销售额95亿元,在全国下降幅度达10%的情况下xx增长近30%;1996年1月至6月销售额已达68亿元,全年将超过120亿元,在全国下降幅度大于去年的情况下,xx增长幅度仍将高于去年。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一个地区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区域信誉,经济发展才有长久的后劲。

(二)人民重塑了法律的尊严

法律的生命主要不在于制定,而在于实施;法律的尊严首先不在于呐喊,而在于行动。一段时间以来,立法重、执法松、监督空的现象几乎成了损害法律尊严、毁坏执法机关形象的顽症,一种不信任法律、不信任法治、不信任执法机关的情绪正在全社会蔓延。为了重塑法律的尊严,重树执法机关的形象,挽回人民对法律的信仰,xx市自1992年开始率先进行了部分区县人大代表评议区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执法公正状况的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评议对象逐步扩大到了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机关,并于1995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形成制度。人大代表评议执法机关工作的实质,是将监督执法机关公正、严格实施法律的权力赋予立法者,赋予权力机关,赋予人民群众,从而真正实现了xx市及其所辖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对执法机关监督的三个重大转变:从形式监督转变为实质监督,从会议监督转变为深入执法机关的面对面监督,从少数人的监督转变为人大代表直至普通市民的全体人民的监督,以保证法律的全面、正确和完全实施。

xx市人大代表评议工作分为准备、调查阅卷、评议、整改四个阶段。几年来全市有2174名市、区、县人大代表参与评议,召开座谈会173场,走访群众33288人次,调阅卷宗7035卷,提出意见和建议1011条。人大代表在评议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代表人民意志、行使人民权力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如李昭君代表年逾七旬,在调查中不辞劳苦,深入基层,深入选区,倾听群众意见,先后走访了8个居委会,96人次。人大代表提出的评议意见既涉及到具体案件处理和办案作风,又涉及到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既切中要害,又切实可行。如白下区公检法“三长”在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代表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过去长期没有意识到、或虽意识到但未及时解决的。评议对我们加强队伍建设有好处。有人民这座靠山,有人大做后盾,我们领导的工作以后更好做了,腰杆也更硬了。”

人大代表对执法机关的评议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其公正执法和公正办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市公安局在1995年评议期间复查了1100件劳少教案件,针对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市检察院复查了不捕、不诉、免诉、抗诉等案件496件,纠正了不足,总结了经验。市法院复查了492件有关案件,对自查中发现的56个问题予以改进。

人大代表评议直接推动了各执法机关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达到了标本兼治、整改结合的总体目标。xx市人民政府制定了《xx市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xx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xx市检察机关案件回访考察制度》,了《xx市检察机关“禁酒令”》。xx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修订了《xx市中级法院错案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确立了严格的错案追究制和案件督察制。院纪检监察部门对全院去年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改判的21件案件逐一进行了审查,对因审判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5件错案的5名法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发了他们个人和所在庭的岗位目标奖。该院还十分注重狠抓审判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如一名审判人员以法官身份到交通肇事现场为其亲戚说情,院里知道后,院长、副院长、庭长分别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在全院大会上公开做检查。玄武区法院严格规定办案人员不准抽当事人一支烟。严格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力地保证了xx市各执法机构的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如今年上半年,市中级法院共审理各类案件1514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和发回重审的只有2件。全院干警上交美金、金戒指等折合人民币2万元,拒受礼金额达5万多元。

从人民制定法律开始,到人民监督法律得到完完全全、不折不扣的实施结束,其间有一条漫长的、充满崎岖曲折的道路。xx市通过人大代表评议,在具体案件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监督xx市各执法机关公正执法,无疑为探索这一道路进行了正确而又可贵的尝试。它沟通了立法者、执法者和守法者之间的监督和交流渠道,是人民代表大会议行合一原则的新发展;它赢得了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和自觉遵守,捍卫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应当是我们探索法治之路、重塑法律尊严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流窜犯未到这里就拐弯溜走

安全稳定、正义昭彰、邪气不显是依法治市应当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基本内容,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一方平安,xx市委、市政府从开展依法治市以来,一直将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作为工作重点,采取“打防并举,重在治本”的方针。1994年,xx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将其作为依法治市的专项治理内容,共打掉各类犯罪团体591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9万起,其中重大刑事案件2173起,摧毁37个带“黑社会”性质的邪恶执力,清除了严重影响xx地区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xx市破获杀人等五类暴力性案件的攻坚能力一直在国内各同等城市居领先地位。1993年五类案件整体破案率达88.1%,1994年达93.1%,1995年达90.8%,1996年1-6月达93.5%。

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基础上,xx市十分重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犯罪和震慑犯罪,以达到“治本”的目的。xx市一方面大力抓专门机关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卫星定位系统与计算机图形系统联网为工具,以计算机人口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巡警为基本力量,以联防关卡、报警亭、流动巡逻车以及治保联防为基础的覆盖全市、快速反应的城市防控体系,大大提高了动态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和整体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抓群治群防,提高全体市民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积极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xx市,人民群众报告、协助、支持公安机关破获重大刑事案件的典型事例比比皆事。如闻名全国的“段朝风飞贼案”,以及“锁金材杀人纵火案”、“西家大塘劫持人质案”、“7·20”抢劫杀人案等重大案件,都是经群众举报、公安机关一举破获的。正是人民群众与公安干警密切配合、团结奋战的精神,构成了保证xx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可靠、最深厚、最基本的力量源泉,致使外地流窜犯到xx望而却步,本地不良分子不敢以身试法。

从1992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逐年回落。1994年全市杀人案件下降19%,强奸案件下降15%,抢劫案件下降18.9%,抢夺案件下降13.6%,伤害案件下降23.1%,实现了1983年严打以来五类暴力性犯罪首次整体下降。自1993年1月到1996年6月,xx市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及其占全部案件的比重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始终居末位,其中后者每年均低于各市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在全国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北犯南逃”现象较为普遍的情况下,xx市依法治市的综合效应铸下了犯罪分子胆颤心惊的天罗地网,营造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方净土。难怪xx市民中流传着一句十分生动形象的话:“流窜犯未到xx就拐弯溜走了。”

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感。根据xx市公安局向各界群众发放的5800份《公安安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在“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是什么?”的问题中,1995年认为很好的占34.5%,较好的占54%,一般的占10.80%,较差的占0.7%,很差的仅占0.1%。xx市以其依法治市的实际成效使社会治安较早步入了持续、稳定、良性发展的轨道,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

(四)匡正世风有法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法制既规定着社会主流道德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又决定着道德实现的程度。在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各种矛盾利益交织、多种道德观冲突的复杂形势下,只有通过严格实施法律,打击邪气,弘扬正气,治理社会恶习和社会陋习,使法律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才能防止道德行为的严重滑坡,才能在法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十分可贵的是,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不仅能较为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从确立和实现道德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而且十分注重营造信誉、公正、安全、和谐的法治环境来培育道德生长的土壤。

xx从依法治市一开始,就将普法作为一项确立人们共同行为准则和基本道德标准的基础性社会工程来抓。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外来暂住人口是xx市全民普法的重点。全市建立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一个学法日制度和学法档案。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全市共有1800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法考试,参考率达96%,提出普法建议55600多条。xx市在约80%的中学、60%以上的小学对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法教育,建立了一些“中学生学法园地”和“娃娃学法园地”。1995年下半年,xx市还对全市40多万暂住人口分批进行了法制教育,并对5万多人进行了学法考试。xx市十分重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三大新闻媒介的普法作用。如xx电视台与市中级法院合作,自1994年4月1日在全国率先开办《法庭传真》、每周一次现场直播法院审理案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播出了120余期,产生了很好的普法效果,全国各地纷纷效仿。xx市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普法,为将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到法律上来,为确立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学不学法、懂不懂法大不一样。如xx市在对外来蜇住人口进行法制教育之前,其犯罪率占全市总犯罪率的50%以上;进行法制教育之后,其犯罪率立即下降到40%左右,且打架斗殴、违犯道德的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通过严格实施法律来矫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是xx市的成功做法。xx电视台《法庭传真》曾以“一个耳光和60元钱的代价”为题,现场直播了玄武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抢劫案件,在xx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案犯朱宏友在火车站附近,以实施打耳光的暴力手段抢了一个外地人60元钱,被判了4年有期徒刑。当审判长当庭宣读判决书的语音刚落,就有观众打进热线电话认为判得太重。担任场外评点的法院院长立刻根据刑法有关条文,对本案进行了评点分析,指出抢劫罪因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故其社会危害性比抢夺罪、盗窃罪都要大,其法定最低刑期是3年有期徒刑。这样一分析,对观众教育深刻。一位来xx打工的农民在评点结束后打电话到直播现场说:“那人只抢了60元钱,就被判了4年,猛一听,觉得法官判得太重,但法律条文明摆着,只要是抢劫,哪怕抢一分钱,也至少要判3年,这对我们这些人教育真是太深了。”由此可见严格执法对人们的守法行为和道德行为的矫正作用之一斑。xx市1994年5月通过制定和严格实施《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全市禁放烟花爆竹一次成功,无疑是通过严格执法来规范社会道德行为的又一有力例证。

当然,严格执法并不等于野蛮执法;相反,严格执法更要文明执法。只有文明执法,才能真正确立权威;只有文明执法,才能开创文明之风。xx市在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坚持将提高执法者的素质作为建设文明之师的基础工程来抓。如xx市鼓楼区市容管理监察大队即注重不断用各种标准来规范队员言行,执法中坚持“四个在先”:敬礼在先,出示证件在先,告之公务在先,请字在先。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分队长马正山一次在执法时,遭到围攻,被一男子用点燃的香烟头烫在脸上不松开。在这种情况下,小马采取了十分克制、忍让的态度,周围群众纷纷指责该男子的行为,迫使其灰溜溜地逃走了。鼓楼区市容管理监察大队正是靠了这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文明执法的态度和精神,树立了较高的执法权威和良好的执法形象,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动了局部社会风气的好转。该大队在1994年执法时遭围攻17次,1995年减少到8次,至1996年8月则减少为1次。

在全面普法和严格执法以制止道德滑坡的基础上,xx市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强道德建设。《xx市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xx市市管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补充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市政府通过制定《从我做起,遵守“七不”》等规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提高全体市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各行各业的服务承诺、微笑服务、不说忌语等活动,促进了全市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彭楼医院制定和实施了《医患道德合约》,规定医务人员不得收受红包,患者不得馈赠医务人员钱物,谁违反谁负责。合约实施四个月后,回收合约2350份,没有发现一起举报收受红包事件。此外,技术监督局建立了“四不三同时”制度,公安局建立了“周六民警到我家”制度,等等。上述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确立,标志着xx市的各项道德建设已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xx市在注重营造全市整体法治环境、培育道德生长土壤的同时,还自觉地抓乡、镇、街道、行政村、企业、学校等社区的依法治理,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和前沿阵地来建设。实践证明,凡是依法治理搞得比较好的社区,其精神文明建设就搞得比较好。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自1993年开展依法治街以来,以《莫愁湖街道依法治街规范化管理暂行条例》为依据,通过深入扎实的依法治街活动,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于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中国街道之星”荣誉称号。xx市整体法治环境和基层社区各个法治环境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xx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和精神风貌的xx市正在逐步形成。

(五)法制统一在xx

国家法制统一,中央政令畅通,是国家稳定和中央权威的最重要标志,是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一段时间以来,执法上的地方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极其严重,致使国家法制统一和中央政令畅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中央总揽改革全局、将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xx市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中央政令畅通作为首要标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依法治市是国家法制统一前提下的地方依法治理,而绝不是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或城市自治,更不是封建社会的诸侯割据或藩镇坐大。那种靠牺牲国家法制统一、牺牲国家整体利益或兄弟省市利益、以邻为壑、地方保护的做法来刺激本地经济发展,即使得益于局部和一时,也必将因国家全局利益受损、其他地方迅速效仿以及社会风气整体恶化,而使本地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受到数十倍的惩罚。

正确的认识导致正确的行动。从1991年开始依法治市以来,xx市共制定了18件地方性法规和212件地方规章,没有一件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市人大和市政府顶住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驱动的压力,没有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的立法草案开口子。如1994年10月,xx市政府在为市人大代拟《xx市科技进步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草案时,有关部门要求在该法规中作出“被列入市级以上试制计划的新产品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的规定;这项规定虽然有利于推动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可为xx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考虑到国家税法在这方面没有授权,故市政府删除了草案中的这一条款,维护了国家税法的统一。

更为可贵的是,xx市为了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坚决贯彻实施,即使暂时牺牲某些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如为了严格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坚持执行环境保护的国策,1993年3月xx市政府制定了《xx市污染企业(项目)搬迁暂行规定》,该规定在贷款、免交有关地方税收和费用、扶持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等各方面均给予搬迁企业(项目)以很大政策优惠。虽然这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但却对鼓励污染企业(项目)搬迁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该规定实施后,已有50多个企业(项目)搬迁出城。

在控制基建规模、减轻农民负担、清理预算外资金、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治理“三陪”和“三乱”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大局的行动中,xx市委、市政府执行中央政令果断、坚决,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会顶着不办。如在治理“三陪”方面,xx市从1991年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并严格加以实施,从而有效地扼制了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即使因此而减少数亿元的经济收入,也丝毫没有影响xx市委、市政府坚持执行中央政令的决心。

面对愈演愈烈的执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歪风,xx市也深受其害。如该市的一名人大代表就曾因经济纠纷而被外省司法机关抓去当人质。但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大局,xx市执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自觉地不搞地方保护主义。xx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助大连中级法院执行江苏液化气公司货款一案就是一例。江苏液化气公司将2000户群众集资办气的款项276万元存在xx市中信银行。根据中信银行与液化气公司的约定,十年后由银行直接向集资户兑付集资款。大连中院在审理该案时冻结了这笔款项,执行划拨时要求xx市中院协助。此事在集资户中引起很大反响。一旦钱被划走,十年后兑付岂不成了泡影?集资户纷纷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xx中院认为,液化气公司欠大连523厂货款并利息335万元经判决确认应予执行。为了不直接损害群众利益,xx市中院直接出面做液化气公司的工作,让其另外迅速筹集到340万元,全部履行了判决。

当然,面对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诱惑与压力,xx市各执法机关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制止了某些执法机关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如1996年1月15日,xx市栖霞区法院与区政府计划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帮助企业清理催收应收款项的意见》的文件,规定由区法院和区计经委联合成立催款领导小组,帮助企业催收欠款,从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办案经费和奖励办案人员。这份文件在栖霞区驻区企业中引了起强烈反响。今年5月份,一名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写信反映情况,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认为:“这是受利益驱动作出的错误决定。这种做法一方面影响受理、审判经济纠纷案件的公正性;一方面也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要及时纠正,此风不可长。”并建议栖霞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5月29日,栖霞区法院与区计经委下文撤销该文件,纠正了错误作法。在全国各地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的情况下,xx市能依靠自身机制自觉地制止这种倾向的抬头,的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xx市依法治市的上述五方面的成效,只是其依法治市成果的部分总结。为了正确评价这些成效,我们应当始终注意遵循以下三项评价原则:第一,依法治市的成效本质上应当是渐进的成效,而非立竿见影的成效;第二,依法治市的成效本质上应当是综合性的成效,而非单方面的成效;第三,依法治市的成效本质上应当是既重质又重量的成效,而非单纯量的成效。根据这三项评论原则,我们认为,xx市依法治市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只有随着国家整体法治环境的全面好转,只有随着xx依法治市的整体深入,xx市的法治环境才能越来越好,法治的整体合力才能越来越大,法治的终极社会成效也才能越来越显著和突出。

二、xx市依法治市的主要经验

对xx市依法治市具有全局推动意义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党委统一领导,组织机构有力

xx市委始终对开展依法治市工作极其重视,从1991年初就成立了由市委统一领导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1993年又根据工作需要充实了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及其他有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市直各部门、各区、县也按照这一原则成立了本部门、本区域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xx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对工作真抓实干,定期开会讨论依法治市进展情况,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市委书记王武龙、市长王宏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序建等主要领导将依法治市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xx市依法治市之所以取得较大成绩,还在于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之下有一个做实事的办公室,由司法局陆印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与司法局合署办公。该办公室不仅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将领导小组的决策化为具体行动,而且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指导工作;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和智囊机构,又是全市依法治市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构。

(二)围绕中心工作,制定实施规划

xx市1991年就制定了依法治市5年规划,1993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改,并制定了每年度的实施计划。无论是5年规划还是年度实施计划,都被纳入了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从而既进一步明确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使其具有长期的和全局的指导意义;又将依法治市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易于落在实处。

(三)明确治理标准,严格考核验收

1994年8月,xx市制定了《依法治市工作标准》,明确规定了市和市直各部门、各区、县、乡、镇、工厂、学校、街道、行政村等单位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范围、目标和具体要求,将软任务变成了硬任务。全市还推行了依法治理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层层目标责任制,将依法治理任务分解,并摸索了一整套各单位依法治理是否达标的考核验收办法,将其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政绩,达不到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如白下区制定了《依法治区百分考核标准》,分别对依法行政、依法治街、依法治镇、依法治厂、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店等各个方面制定了百分考核标准;玄武区制定了《依法治理工作验收标准(试行)》;秦淮区制定了《依法治理达标验收实施办法》。

(四)既抓制度建设,又抓普法育人

xx市在开展依法治市的过程中,抓住了法治的本质是制度与人的良性互动这一关键,一方面将二五普法、法制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以全面提高从领导干部、到执法人员、到全体市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对从政权建设、民主建设、廉政建设,到立法、执法、司法,到市场经济、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建章立制工作,并使其相互配套,整体推进。

(五)注重典型推动,突出专项治理

xx市注重根据依法治市的推进情况,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典型,总结经验,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以块带条,逐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仅1991年至1992年,xx市和各区、县就抓了67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1994年,xx市侧重抓了7个单位6种不同类型的试点,并组成了7个联络组,每个组有一名市领导任组长,分别对试点单位进行具体指导,总结推广其经验。在抓好典型的同时,xx市适时地将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推开。1994年全市有三分之一乡(镇)、行政村、企业、二分之一街道开展了依法治理。1996年全市则有三分之二乡(镇)、街道、企业、行政村将达到依法治理标准。为了集中力量迅速治出成效,xx市还根据国家法制建设和xx城市发展与管理的具体情况,确定每年度依法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1993年度重点进行了市容卫生和市场秩序两项依法治理;1994年度重点开展了社会治安和禁放烟花爆竹两项依法治理;1995年度重点抓了外来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1996年则重点抓了经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工程建筑市场两项依法治理。

三、xx市依法治市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通过对xx市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调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xx市依法治市工作目前正处于是爬坡、停滞还是滑坡的转折关头。其原因在于一个城市的依法治市工作越是向前发展,越是会面临一些在全国具有普遍性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不解决,依法治市工作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全国这种反面例证较多;而一个城市似乎又只能缓解这些矛盾和困难的一部分,而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的全部。目前干扰各地将依法治理向纵深推进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

(一)地方法治动力与国家法治动力不同步甚至相冲突之间的矛盾

对国家而言,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均要求实现法治,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但对地方而言,既有实现法治的动力,也有实现法治的阻力。动力可能来自上级的号召、地方领导人的远见、群众的要求以及某些领域依法治理的迫切要求(如城市房屋拆迁等),但它们都不足以强烈到推动地方领导人必须实行依法治理;而阻力的存在则强大而实在:①在国家大的法治环境不理想、地区间法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实行严格的依法治理可能短期内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打假、打走私、扫黄、严格征税等);②依法治市见效慢,政绩软,往往看不见摸不着,而地方领导人的任期有限,不能不以主要精力抓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以实现为官一任,富民一方;③依法治市对地方党政领导人来说似乎不如行政手段治市那么迅速见效,往往束缚手脚;④依法治市可能削弱某些领导人的权力,甚至限制其获得非法利益;⑤依法治市需要较高理论水平的指导,工作量大,困难多,不容易推动;⑥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普遍不高,依法治理要求别人的多,要求自己的少。上述种种阻力,均导致很多地方不愿花大力气真正实行依法治理,其表现形式为或敷衍塞责,或形式主义,或停滞不前,或偃旗息鼓。

(二)地方依法治理需要国家全方位推动与现在主要靠局部地区自主摸索法治之路之间的矛盾

依法治国是一个全方位、全局性的国家工程,既不可能在国家法治推进不力、地区法治发展严重不平衡,甚至在国家法制统一受到个别地区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率先实现地方法治,也不可能将地方法治简单相加构成国家法治,而必须在国家统一领导、地方有力推进的体制下逐步实现国家法治和地方法治。

(三)地方依法治理需要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专门机构的有力推动与现在普遍存在的领导乏力、办事机构无权、无人、无经费之间的矛盾

各个依法治理搞得比较好的地区虽然大多成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但多为虚设机构,一年只能开几次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具体工作由办公室承担。该办公室一般由司法局主管法制宣传的副局长兼主任,由司法局宣传处兼做日常事务。由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遍级别低、权力小,因而难以与市人大、公、检、法机关以及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实质上只有一个依法治理的宣传机构;且办公室没有专职人员,缺乏专门经费,故的确是小马拉大车,承担不了推动一个地区依法治理这样全方位的工作任务。

(四)地方依法治理需要将法治作为价值目标与将法治作为单纯的治理工具之间的矛盾

法治首先是一个价值目标,其固有的原则、内容和标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应当达到的最终目的。法治同时又是一项治理手段,是推动国家或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方法。毫无疑问,法治作为价值目标与法治作为治理手段应当是统一的,不能对法治采取实用主义或工具主义的态度,对其有用的就用,对其作用不太大的就不用;对其好用的就用,对其不好用的就不用。实践中各地往往只注重依法治民,不注重依法治官;只注重依法治基层,不注重依法治权力;少数地方甚至存在着以“人治”推行“法治”、以“枉法”治理“违法”的现象。其结果是永远不可能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永远不可能促使领导干部学会如何自觉地在法律之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永远不可能真正确立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五)地方依法治理成效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与依法治理的急功近利之间的矛盾

由于依法治理的成效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隐性到显性、从短期效果到长期效果的逐步发展过程;因此,开展依法治理既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又不能看不到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必须从下列三个层面来自觉地把握依法治理的成效:一是从推动依法治理的进程看成效。由于依法治理反映了社会管理的规律,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推进依法治理的进程和举措本身就是成效。当然,这种成效还是浅层次的。目前xx市这一层次的成效较为突出。二是从实现地区法治的目标来看成效。依法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地区法治,这是深层次的成效。xx市目前的法治状态离此目标还相去甚远,但已开始形成法治市的基本雏形。三是从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看成效。依法治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从前者看,实现法治目标就是最大的成效;从后者看,只有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起推进作用才是最终的成效。毫无疑问,法治的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所谓好的法治与坏的法治之分的问题。由于xx市目前还只是在构建法治市的基本框架;因此,依法治市对xx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推动作用还较为有限,干扰形成法治合力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只有随着xx依法治市的进一步深入,法治的终极社会成效才越来越显著和突出。由此可见,地方依法治理的短期成效与长期成效、直接成效与终极成效、举措成效与社会成效实质上是统一的。

(六)地方依法治理需要逐步进行法治的整体推动与现在各地普遍存在的单项突进、零星治理之间的矛盾

法治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全方位社会工程,必须对立法、执法、守法、普法、法律监督等法治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各个方面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而不能零打碎敲,零星建设。实践中各地在依法治理时往往只愿抓面上的、容易出成效的法制建设,而不愿抓深层次的、不容易见成效的法制建设,结果常常导致事倍功半,甚至相互抵消。如各地一般只注重抓普法,不太注重抓司法队伍建设,结果导致一个司法人员的腐败就足以抵消一百个普法人员的工作;只注重抓立法,不太注重抓严格执法、守法和监督,结果导致法律无法真正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法治的整体推动并不排斥在特定时期集中力量加强某一薄弱环节或关键环节的法制建设,如当前就要重点抓好执法环节的法制建设;但这种特定环节的单项法制建设既应当以法治的整体推动为基础,又应当与整体推动相衔接,以此将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深入地向前推进。

四、xx市依法治市经验对依法治国具有借鉴意义

上述6个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说明,无论是依法治市还是依法治国,它与经济体制改革在动力上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很多方面一般有自发的动力,愿意自主摸索和试验;而依法治理则可能缺乏这种自发的动力,需要自上而下注入自觉的动力。因此,推行依法治国战略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象经济体制改革那样长期以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摸索为主,而应当以上下齐动、以上为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方式来组织实施,这可能是解决上述6个方面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此,我们特向中央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依法治国需要中央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高效率的办事机构予以全方位推动。为了将依法治国这一具有长期性、全局性、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真正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议成立中央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或依法治国委员会,由总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或委员会主任,其他政治局常委任副组长或副主任,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任成员或委员,下设依法治国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各地区、各部门也应按照这一原则成立依法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二)实施依法治国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及二○一○年远景规划来制定依法治国五年计划和二○一○年远景规划,确立依法治国的三步发展战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及五年普法计划同步。该五年计划应明确规定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步骤和方法,同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来保证其实现。

(三)实施依法治国需要抓住制度建设和人的建设这两个关键要素,深刻认识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坏人更加猖獗,而仅有好的制度没有人严格执行和遵守也会形同虚设的辩证道理,一手抓国家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立严格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制度;另一手抓普法教育,逐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充分确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只有真正确立了制度与人的良性主动关系,才能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2

一、“十一五”时期依法治区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我区依法治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依照“法制宣传先行,依法治理跟进”的总体思路,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普法宣传活动有声有色。牢固树立大普法意识,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和《王益区“五五”普法规划》,重点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提高了全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是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定了《王益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办法》,健全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法制理论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学法用法年度述职报告、党委中心组学法等各项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先后组织科级领导上岗培训、公务员换岗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干部法律素质培训,受训人数达5600多人次;每年对全区200多名科级干部和800多名工作人员及区财政供养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00多人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以“王益讲堂”为阵地,先后邀请16名省、市法律专家教授,对全区党政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受教育和培训达9800多人次;组建了由3名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团,为区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论证。二是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在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开展了“农村换届选举未动,基层法制宣传先行”活动,对换届后的“两委会”干部进行了4次法律知识轮训,同时以法制宣传车进村、法制文艺下乡、“法律快餐”入户、法制文化墙等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法制意识。三是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全区有完全小学以上学校28所,教师2100人,在校学生26000人。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坚持课内与课外并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图片展、观看电影、举办征文、观看模拟法庭审判、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四是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以“三抓四建立”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抓阵地:全区20个社区充分利用市民法律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普法宣传。抓活动:针对社区离退休人员多、下岗人员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弱势群体集中的特点,各社区分别开展了调查问卷、知识竞赛、法律征文等活动,寓教于乐,效果明显。抓制度:坚持社区例会培训制度,建立年度考评制度,促进普法工作。四建立:建立一支活跃社区的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支热心群众工作的人民调解队伍,建立一支具有爱心的安置帮教队伍。同时,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的作用,把法律服务向社区延伸,从2007年开始,组织20名法律工作者,每月10日分别到全区20个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代书等活动,满足了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五是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辖区各企业健全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成立法律顾问室或者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开展了“建设项目未动,法制宣传先行”活动,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六是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以窗口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重点,多次组织辖区工商、税务、环保、国土、教育、文化、卫生、交警等单位,开展了环境保护、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疾病防治、交通安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土地资源、依法纳税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知法、守法、护法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水平。

2、人大执法检查成效明显。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监督法,以执法检查为重点,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努力提高执法检查效果,督促和支持区“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2006年来,先后组织对《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安全生产法》等20部法律法规在我区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和执法检查,保障了法律法规在我区的有效贯彻执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人大常委会还加强了对司法工作的监督,组织对区人民法院审判和案件执行工作进行了视察检查,督促区人民法院严格审判程序,落实案件执行责任,提高执行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对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检查,在工作创新、严格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常委会的监督下,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区人民法院审判程序进一步规范,审判质量不断提高,案件执行率稳步提升。

3、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着力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建立健全了民主、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决策机制和责任制,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由区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近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行政执法案件。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区政法系统开展“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公正执法质量年”等系列活动,推进司法公开透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公检法所办案件无一起错案和冤案。由区司法局牵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2006年来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50多起,防止民转刑10多起。由区综治办牵头,在全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8年成立了区治安巡逻大队,建立了村(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开展治安群防群治,筑牢了治安防范网络体系,为创建平安和谐王益奠定了基础。

4、行业依法治理稳步开展。围绕平安和谐王益建设,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实际,我区开展了行业依法治理。以创建省和部级卫生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净化、绿化、美化”为主题的环境整治优化活动。我区多部门协作,集中开展了打击无照经营的“黑车”、“黑户”,打击欺行霸市、非法经营客货运输、在公路边乱停乱放、违章设点、排放污水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证道路畅通整洁,树立王益道路交通新形象。以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双高普九”和教育创强区为契机,下发了《关于整治校园、幼儿园周边环境的通知》,彻底治理校园、幼儿园周边治安、卫生死角、交通秩序、经营摊点、图书、音像、网吧及娱乐场所,营造良好治安环境。以“计生创国优”为契机,开展居住人口摸底和流动人口排查,完成了城市人口规划和计生人性化服务等依法治理工作。同时,各行业单位也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扎实细致地开展了依法治理。国土资源局集中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矿产秩序整顿,区煤炭局开展了煤矿和矿山安全大检查,区公安局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区工商局加强巡查,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及有毒害产品进入市场,区城建局改造破旧危漏公厕,整治城市支巷道路,取缔占道经营和乱贴乱画等行为,区环保局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对3个方面6类重点20个污染源单位进行了专项治理,区卫生局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无证医疗机构,对辖区1539户公共场所饮食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24家托幼机构,30名保教员和12000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区经贸局、区农业局、区文体局、区司法局、区税务局、区技术监督局等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加大执法力度,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5、基层民主法治日臻完善。一是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按照“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强化对村级财务管理和活动监督,进一步理顺和协调农村“两委会”关系,提高村委会组织的自治能力,推动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确保了农村大局稳定。目前,全区创建成1个部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20个区级示范村。二是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从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入手,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提升民主自治程序。目前,有4个社区创建成区级民主法治社区,1个社区成为市级是示范社区。三是组织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依法管理,实行校务公开。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不断强化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行保安进校园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四是组织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在推进企业民主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行、有法可循,并切实实行厂务公开,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目前,已创建成4个区级“诚信守法企业”,1个市级守法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纵观我区“十一五”时期的依法治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客观地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普法宣传上还存在“盲点”。部分领导干部对普法的认识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法制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边远贫困山村、困难企业、城乡结合部仍是工作薄弱部位,某些客观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依法行政上还存在“短腿”。一些领域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监督上还存在“软肋”。执法监督机制不尽完善,过错追究难以落实到位,行政问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是队伍经费上还存在“掣肘”。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区政府法制机构、公检法司等部门均存在编制少、人员少的问题,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短缺,导致一些执法活动不够规范或未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开展。村干部待遇偏低,基层政权组织运行相对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1、法律宣传要达到“零空白”。要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推动普法教育深入开展。要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文艺等形式,生动、直观、形象地把法律送到基层、送到群众手中,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宣传法制,教育群众,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确保法制宣传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依法行政要达到“零失误”。依法治区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政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主体,因此,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对于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为民用权、谨慎用权。要牢固树立公仆观念,牢记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改变落后的观念、体制和工作方式,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强调政府的服务行为,严格履行政府的责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执法责任制,逐步改变认识上的片面性、执法上的随意性及一些部门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围绕人权、财权、事权三个重点,公开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透明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要深化司法和司法行政改革,充分发挥公检法在依法治区中的作用。公、检、法是执法的重要主体,要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同时,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区法院要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审理好刑事、民商事、行政三大类案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完善执行机制和执行方式,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区检察院要以加强各项检察业务流程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监督制约等环节,逐步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依法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确保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区公安分局要以执法规范为核心,全面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建立执法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区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进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进一步解决群众“打官司难”问题。

3、执法为民要达到“零距离”。要强化执法为民,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要把富民增收、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居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工作作为执法重点,依法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因此我们要在宣传经济法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大力培育投资建设软环境,努力打造最佳投资创业服务区。二是进一步整顿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是当前全国范围内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不可麻痹大意,特别是对建筑施工安全和食品加工中的卫生问题,要依法加强整顿严格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社会治安是一个地区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结合创建平安王益,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治理组织和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3

天气暖和潮湿,生态和旅行资本丰厚,构成了天然维护区、西羌九黄山、窦圌山、千佛山、小寨子沟为代表的天然生态游,以富乐山、梓潼大庙山为代表的三国前史文明游,以白马藏族、羌族锅庄为代表的藏羌风情游等各具特征的主题旅行。个中尤其以中物院科技展览馆、亚洲最劲风洞群为代表的工业科技游独步全国,令人着迷。

先后成功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农民活动会、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和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效果买卖会。先后被列为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优化本钱构造试点城市、技能立异试点城市、综合配套变革试点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科普示范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立试点市。先后被定名为全国创立文明城市任务进步前辈城市、国度园林城市、结合国改善人居情况示范城市、国度卫生城市、国度情况维护榜样城市、中国优异旅行城市。为把丰厚的科技资本转化为经济和财产优势,推进西部大开拓计谋和科教兴国计谋的施行,2000年9月4日,党中心、国务院作出了建立科技城的严重决议计划。当前,人民正依照国务院批复的《科技城开展大纲》的要求,加快推进变革开放,力争到2010年把建立成为具有中等兴旺国度程度的现代化城市。

二、城市治理概略

1995以前,曾被称为“光灰”城市,“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这座城市的往日写照。在第三次全国卫生城市大反省中,被评为全省倒数第一,那时,全市上下一片哗然。这件事对那时的指导和人民群众震动很大,由此激发了普遍而深化的大评论。“知耻然后勇”,四买办子指导看法到,的城市治理已到了非抓不成的时分,要抓就要抓出成效,抓出特征,并确立了抓城市治理就是抓变革开放,就是抓经济开展,就是抓为民办实事的理念。为此,市当局于1996年头出台了《关于增强城市治理的决议》,摆开了具体整治市容市貌、具体增强城市治理的序幕。经由10年的起劲,2006年,城管荣获全国城市治理进步前辈集体十佳标兵称号。十余年来,我们在城市治理方面首要做了以下任务:

(一)市区联动,构建大城管格式。

广括的城市治理,是城市当局依据其计谋目的、本身优势和详细市情,以当局治理为主导,社会参加为根底,以获得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的进行的综合性治理。城市治理以市民本质进步为根底,内容首要包罗市容情况治理、交通次序治理、市场治理、社区治理、污染防治、食物卫生等方面,老庶民称为“上管天,下管地,中心管空气”。从增强城市治理之初,我们就出力构建大城管格式。

1、组建城市治理委员会,施行一致治理。

大城管触及数十个部分本能机能,如各自为营,各行其是,势必招致城市治理的无序和紊乱。为此,1996年我们成立了由市当局指导任主任,城建、公安部分担任人任常务副主任,工商、环保、水务、卫生、宣传、监察、财务、人事、各区当局等三十余个部分担任报酬委员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全权担任城市治理的组织批示、统筹协调。城管委经过召开全委会、治理公告和整改告诉、签署目的责任书、现场办公等方法,使城管委各委员单元的举动都一致到了当局意志上来。还,经过完美监视机制,执行审批收费、法律别离等方法,将评判员与活动员的本能机能分隔,根绝部分好处,促使各部分自动从大局动身,高度注重城市治理,看法问题有高度,剖析问题有深度,处理问题有力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当局关于城市治理的决议计划,然后使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资本获得有用整合,治理规范获得高度一致,构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越场面。

2、健全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四级治理收集,施行分级治理。

城市治理不断“条块连系,以块为主”,即在进行一致规范治理的前提下,充沛发扬辖区当局(管委会)及其派出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施行属地治理。一方面,市城管委及下设的办公室对城市治理进行组织批示、综合协调、催促反省,处理单个部分无力处理的治理热难点问题,确保治理高规范;另一方面,紧紧依托区(园区)、做事处(乡镇)、居委会城管办这支底层步队,充沛发扬其熟习状况、与居民关系亲密等优势,处理了很多的城管详细问题。目前,已根本构成了“纵向究竟,横向到边”的城市治理收集,确保在城市治理上不留任何空档和死角。

3、借助创立、喜欢卫、文明组织系统,施行综合治理。

跟着创立文明卫生城市运动的展开,我们先后成立了市创立指导小组,调整充分了市喜欢国卫生活动委员会、市精力文明建立委员会等协调机构。城管假势而为,依托创立的强壮气势,借助创立、喜欢国卫生、精力文明建立的组织系统,系统深化地展开城市治理任务。从1996年开端,城管、创立、喜欢卫、文明四大组织系统协同作战,以取缔以街为市、管理脏乱差为打破口,以整治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乱丢渣滓为着眼点,依照“农贸归市,摊点归区,座商归店,自行车归点,灵活车归场”的要求,展开全方位的综合整治,有用改善了的情况相貌。在全省第五届“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反省中,被评为第一名,并以簇新的城市面貌遭到党和国度指导人的充沛一定与赞扬。

(二)“三个连系”,进步治理效能。

城市治理涵盖城市生涯的方方面面,任务量大,重复性强,日常治理难度高。为了获得优越的治理结果,我们首要接纳了以下办法,努力于树立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

1、标本兼治,疏堵连系,人道化治理。

要从基本上改动城市情貌,必需找准打破口。从的实践动身,我们将城市治理的打破口放在取缔以街为市和占道运营上。我们以为,一个摊点就是一个脏源,以街为市就好像一个渣滓场,如不克不及有用处理这一问题,城市情貌无从谈起。但要取缔那么多的以街为市和占道运营,单靠堵,既易激发社会矛盾,又会给广阔市民生涯带来不方便,所以,必需疏堵连系,以疏为主。1996年--1999年,我们撤除15条以街为市和1500多个占道摊点,还新建了14个专业市场和8个陋习模的休闲场合,规划了120余个便民效劳点,不单处理了运营者的运营场合问题,还救活了一批贫穷企业,安顿了一多量下岗赋闲人员,完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情况效益三者统筹,城市治理与城市昌盛有机一致。

2、结合法律与专业法律相连系,标准化治理。

市容情况卫生是城市治理的首要内容,其本能机能属建立行政主管部分,但因为法律力度、法律频度等缘由,想管管不住,管好难稳固。为改动被动场面,我们成立了以公安、城建为主,工商、环保等部分参加的城市治理结合法律大队,首要担任以查处“八乱”违章为首要内容的市容治理。市城管结合法律大队由相关部分抽派正式法律人员构成,结合办公,各司其职,各执其法,既防止多个部分重复治理,法律扰民,又有用加大了法律力度,维护了司法的威严,各类违章均获得了实时有用的查处。还,城管结合法律大队还积极共同卫生、文明、市场治理、河流治理等部分的专业法律,构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城管结合法律机制。

3、综合整治与长效机制相连系,日常化治理。

综合整治就是针对一度期间内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部分展开集中整治。综合整治工夫短、力度大,针对性强、结果分明,是城市治理不成短少的方法。而长效机制则是包管城市治理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的运作方法和形式。用指导的话讲,我们抓城市治理的起点,不是为了迎接反省,而是要把建成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敷裕、文明、漂亮的现代化大城市,最终目的是“称心在”。在综合整治后,我们凡间按辖区治理准则,由响应的法律步队和治理部分归入日常治理,削减了整治后的反弹和回潮,使城市市容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常态程度,根本做到了反省与不反省一个样,平常与节日一个样,大街与冷巷一个样,白昼与晚上一个样。

(三)以报酬本,培育家园认识。

城市治理的首要对象是人,治理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人的本质。多年来,不断注重以报酬本,多渠道强化市民本质教育。起首,以创立为载体,以媒体宣传为主,传单宣传、宣传车宣传、黉舍教育、组建城管小卫士步队(黉舍教育生,学生考家长)、宣传栏宣传等方式为增补,普遍宣传“市民八禁绝”等城管规则,做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教育与处分相连系,经过法律步队、文明卫生监视员的处分、改正,标准其行为;第三,“人革新情况,情况革新人”的理念,让美好的情况来鼓舞和指导市民养成优越的文明卫生习气;第四,树立“亲民、便民、利民、为民”理念,在法律治理进程中“依法行政、热情效劳”,尽能够为治理对象处理实践问题。据查询,95%以上的民对城市情况透露表现称心。其浓重的家园认识也充沛表现在了解、支撑、共同、参加城市治理上,然后构成了“是我家,人人保护她”的优越气氛。

(四)规划先行,表现城市特征。

我们以为,一个城市虽然需求适度的规划,但真正的魅力还在于其共同的特性和由此而发生的品牌效应。因而,建市以来,我们一直在表现城市特征上做文章。新一届市委市当局尤其注重城市特性化和特征化的打造,特殊强调要经过规划节制来表现城市特征和城市魅力,执行规划、建立、治理一体化,将城市规划贯串于城市建立和城市治理的全进程。理论证实,没有好的规划、不果断执行好的规划,城市建立一直是低程度形态下的修修补补,城市治理也只能是低条理形态下的反复劳动,城市功用得不到完美,城市档次得不到进步,城市形象得不到提拔。基于此,我们注重发扬规划的龙头效果,力图经过具体、系统的规划设计,付与城市以共同的内在,大到地盘应用、功用分区、财产结构、园林设计,小到一栋修建物、一座雕塑、一块草坪、一个菜市场,都要契合科技城和宜居城市的定位,并以其独具的作风和魅力吸引世人的目光。

针对本来的城市总体规划曾经不克不及顺应城市开展内涵要求的状况,本年以来,我们组织国表里高级城市规划专家,着手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就若何打造最佳宜居城市进行了充沛的论证。当前,我们正依照“规划高起点、建立高规范、治理高程度”的要求,经过对“三江六岸”和其他主要地带、重点部位的科学规划和节制,出力打造会客堂,环绕建立百万生齿大城市的总目的,起劲把打形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科技之城、聪明之城和中国最佳宜居城市。

(五)“四化”规范,提拔城市档次。

“四化”即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这是权衡城市层次、治理程度、经济开展和社会提高的主要标记。多年来,我们不断把“四化”作为城市治理的首要内容和主要规范。

1、净化城市,进步情况质量。

净化指城市的洁净和喧嚣,首要内容是展开水情况、大气情况整治。在这方面,我们接纳了十项详细办法:一是施行“三江”管理,关停纸厂等污染大户,蓄“三江清水”;二是展开烟尘整治,革新“冒烟大户”;三是取缔城区废品收买点,废品收买必需在一环路以外并距公路200米以外,围墙功课,做到收废不见废;四是变革环卫功课方法,履行袋装渣滓治理和“一把扫帚扫究竟”。城区一切街道由环卫一致打扫保洁(费用由市区两级财务一起承当),防止了多个打扫主体之间推诿扯皮,责任不清,根绝了打扫保洁的空档、死角,进步了打扫保洁质量;五是制止脏车入城;六是城区禁鸣喇叭;七是展开工业、贸易、修建、文娱噪声的“净化”任务;八是修建资料修建渣滓执行封锁运输;九是履行城管进社区,管理卫死活角,具体封锁土壤路面;十是完美城区雨污水管网等。

2、绿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

城市缺乏绿色,就好像一小我没有安康的肤色,既缺乏气质,更谈不上档次。为了把建立成为高档次、高水准的绿色城市和宜居城市,市委市当局非常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将其放在城市规划、建立和治理的凸起地位来抓,出台专门办法增强城市园林绿化治理,严禁乱砍滥伐,严禁毁伤一草一木,严禁占用城市绿地搞建立。在施行城市绿化进程中,我们依照城市总体规划,从的实践动身,凸起特征,统筹天然景象和人文景象的全体结果,充沛根据地形、河堤、路途及城市功用散布特点,合理设置各类绿地。以大情况绿化为中间,以一批严重绿化工程为支撑,公共绿地建立为重点,路途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地绿化为根底,屋顶绿化、墙体绿化为增补,点、线、面、圈有机连系,环、带、园具体推进,构建完好的城市绿化系统。经过施行城区绿化工程和城周情况维护,我们在城周成片造林1.61万公顷,新建了10大广场,10大公园,建城区绿地上积达1329公顷,城市绿化掩盖率到达37.5%,绿地率37%,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

3、亮化城市,营建都会气氛。

近年来,我们鼎力施行以公共景象照明为主体,沿江沿河亮化为特征,高楼亮化为装点,大型告白亮化为烘托,门面亮化为增补的城市亮化工程。先后派员赴重庆、上海、姑苏、杭州等地调查亮化,连系实践,接纳产权单元和当局一起出资的方法(归入阳光工程的行政事业单元由当局出资,其他的由产权单元出资建立),一致对江两岸修建物和临园干道王子大酒店等40余幢修建物施行了亮化,对这些亮化工程执行一把闸刀治理,一致由市照明处启闭,其电费由当局(纯居民商住楼或归入阳光工程的综合楼)及产权单元承当。我市亮化工程出现四个特点:一是革新完美了城市公共亮化,先后完成了河堤、桥梁装饰工程,步行街五颜六色音乐喷泉、激光灯饰工程;二是采用LED等新资料,注重亮化的质量和层次;三是具体亮化城区户外告白;四是鼓舞用霓虹灯等制造店招。现已初步构成方式多样、动态连系的夜景特征。

4、美化城市,改善市容市貌。

针对“一看,整洁卫生;二看,缺乏亮点;三看,没有精品”的实践情况,在抓好灵活车、非灵活车停放治理、取缔占道运营、点缀临街楼宇、封锁临街阳台、一致遮阳雨棚、一致清算乱喷乱涂等日常治理任务的还,规划、建立、治理联动,出力施行城市亮点和精品工程建立。具体提拔户外告白和店招形象,编制了城区户外告白设置总规和详规,鼓舞运用高档资料制造告白,制止张贴布幅告白;打造城市特征街区、特征商号;完成了滨江广场、科学家公园、文娱风洞、绵江疾速通道、磨家“门景”、步行街片区等景象工程和临园干道、长虹干道、警钟街、剑南路等10余条景象路途的建立革新。

三、城市治理的领会

(一)看法到位,齐抓共管是基本。

起首,历届市委、人大、当局、政协四买办子指导都充沛看法到,城市治理是城市当局的主要本能机能,是开展城市经济、构建调和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优化投资情况、扩展对外开放的急迫要求,是建立西部强市、完成开展新跨越的必经之路,然后为城市治理在思维看法和组织指导上供应了主要保证,构成了城市治理的强壮合力;其次,城市治理相关部分从大局动身,协作共同,齐抓共管,准确处置以报酬本与依法治市、城市治理与城市昌盛的关系,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然后使城市治理适应了广阔市民的志愿和要求;第三,城管法律人员依法治理、标准治理,勇于逗硬,乐于贡献,然后使城市治理步入了标准化、法制化、常常化的轨道;第四,广阔市民盲目树立家园认识,自动支撑,积极参加城市治理,然后使城市治理具有最普遍的群众根底。

(二)强化指导,统筹协调是包管。

城市治理是一个进程,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由建立、公安、工商、交通等数十个城管相关部分担任的根本卫生、根本次序治理;二是由城管办担任的协调治理、综合整治、催促反省任务;三是由城管结合法律步队担任的处置违法违规任务。三个层面的任务严密联络、环环相扣。为增强和改善对城市治理的指导,我们成立了由市当局一把手任主任、四买办子分担指导参与的城市治理委员会,树立高度威望,实时一致部分意志,施行一致治理,整合力气办大事,统筹协调办实事,凸起重点解难事。

(三)严厉治理,结合法律是要害。

以城建、公安为主,工商、环保等部分参与的城管结合法律,是我市在城市治理体系体例和运作机制方面的勇敢测验,也是城管的特征和精华。一方面,公安巡警节制局限大、巡查频度高、监控工夫长,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治理城市;另一方面,公安法律的强迫力、威慑力是其他任何行政法律步队不具有的,结合法律有用处理了法律难和暴力抗法等问题。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4

一、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的最初产生,即与城市、商品交换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法在城市之中孕育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市民社会自发的演变进化,法治社会或许也会自然生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创建活动,法治城市的形成则会更加快捷。当前,各地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获取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法治城市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称号并没有得到城市执政者的广泛关注。除了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往往悄无声息,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所作为。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执政者法律意识的不同,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创建活动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也尚没有形成各地相互竞争加压的态势。

(二)创建活动考评机制不健全。法治建设更多的属于软件建设,属于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身在考评方面就面临着量化的难题。加上法治城市创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由此很难形成真正系统完善的考评细则。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其他创建活动,相关主管机构都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考评标准和细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法治城市创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除江苏、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法治县标准、法治政府标准外,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出台,全国普法办的文件也只是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种状况,客观上亦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制造了难题。

(三)创建活动协调联动力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关。政法、司法、公安、检察、法院、法制,以及政府众多执法机关在创建活动中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机关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对协调联动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各地协调联动模式不同,较多的是由县、市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种模式面临着缺少权威、缺少制约手段等弊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众多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必需的任务来抓,创建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

(四)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全国普法办提出的创建工作原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往往强调行政主导,本也无可厚非。正如马教授所言,“在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行政主导的发展家,推行法治与发展经济一样,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大动力”。但是,法治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律信仰得以建立、法律权利得以保障、法律诉求得到满足,才能说城市实现了法治化。在当前的创建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市民社会的培育、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参与,创建活动缺少了“源头活水”。

二、对创建法治城市的几点建议

法治城市创建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法治指数每上升一点,低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增加100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提高到400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提升近3000美元。(见《瞭望东方周刊》年40期)。因此,专家提出论点:法治创造gdp。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就如同发展城市经济一样,应当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自觉行动。针对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抓好创建工作:

(一)确立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城市间的竞争对城市品牌塑造提出了要求,城市执政者自身有通过创建为城市获得各种“城市名片”的内在动力。比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经过考察认定合格后,国家相关机构往往要授予该城市荣誉称号和奖牌,一些省级政府对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创建活动,法治城市创建因此也需要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荣誉作为目标。当前,江苏等地采取了授予“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方式。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国家法治城市”如何申报、由何种机构负责评审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将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限定在了省级区域之内。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部级目标的缺位,导致创建活力未能得到激发。笔者建议,可以在设立“省级法治城市”的基础上,尽快确立“国家法治城市”这一荣誉称号和制度,使二者能够有效衔接。

(二)制定法治城市的具体标准。法治作为人类共有的政治文明,即便不同法系,也有某种程度的共性。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拟定法治城市的共同标准,完全可行。作为法治创建活动先行者的江苏省,年即推出了相关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内容涵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守法、依法管理、组织保障六方面。其他地方,更多的是针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指标体系,比如深圳市制定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内容翔实,共12个大项44个子项225个细项。创建法治城市,当然要求达到法治政府的目标。但是,法治城市创建是个更广泛的概念,不但涵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机关系统,律师、协会、社区等中介组织和自治组织也应包含在内,作为城市主体的企业、市民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应以全国普法办《意见》中列举的十大任务为指导,构筑众多的子门类标准,对十大方面原则任务进行细化和补缺,构筑起完整的系统的法治城市标准。

(三)建立创建活动的权威机构。创建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的模式难以满足需要。考虑到目前的政治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由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系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具体涉法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创建法治城市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职能。当然,机构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整齐划一,可以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创造性的设置,重要的是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为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增强其协调联动能力,可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对日常法治工作的检查权、对不服从协调的建议处分权等,该机构亦可以通过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奖惩确立自己的权威。

(四)把握创建活动的重点领域。法制城市创建涉及面广,但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应抓住几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最为关键。普通市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建设服务、责任、信用、公开政府是市民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归结于一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也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市民社会中纠纷不可避免,纠纷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直接影响市民的法治信仰。正如一句著名的法谚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是法治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民生活在城市中,首先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交易的公平感,法治城市应当是一个犯罪和治安案件低发的地区,一个市场发育成熟,市场资源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各种交易诚信公平的地区。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5

一、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新区建设发展的实际,一着不让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全区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监管体系。二是坚持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一票否决”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三位一体”的业绩考核范围,严格实行层层负责的目标管理。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重点行业和单位普遍建立了专人负责的资料台账,制定了重大险情应急处置预案。

2、强化宣传,努力提高安全意识。二年来,区政府通过“安全生产月

”、“一法三卡”、“安康杯”等活动载体,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学习《安全生产法》的工作力度,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有了提高。据调查,近二年全区各个层面召开的安全生产法规学习报告会20余场,参加人数达1万余人次;组织咨询、讲座、录像、电影等各项活动近50余场,参加人数达1.5万余人次;悬挂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和横幅7000余幅;印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等宣传材料5600余份;举办各类培训27期,受训人员达31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3、加强检查,认真消除事故隐患。首先,区政府建立了重大节日(或活动)由区领导带队参加的安全检查和每季度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对检查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其次,各职能部门和街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根据“五个落实”的工作要求,具体安排部署每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二年来,全区通过检查发现各类事故隐患1340多件,排除1270余件,整改率95%以上,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责任事故,其中:调查处理伤亡事故10余起,处罚10余万元,有效地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4、突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区划调整后,区政府集中力量,认真组织开展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锅容管特与燃气,密集场所消防,农业机械和道路交通安全等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及时排查了隐患,狠抓了整改。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如质监部门收缴不合格钢瓶1779只,消防大队重新确定108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交警大队处罚超载违法行为983起,建设局、安监局联合对33个建设项目和275间民工宿舍进行跟踪检查等等,推动了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一部分私营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职工在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少数企业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成片拆迁建设的河西工地,出现不少新的安全隐患。

3、全区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制度还需强化,应急快速反应能力有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学习,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让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安全法规的基本内容,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和创建“安全家园”、“最安全城区”的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城市安全保障措施,促进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要根据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加大领导力度,不断提高职能部门和区、街道、社区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继续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坚持“一票否决”制度,积极探索先进、高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3、加大公共安全资金投入。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大量增加的公共聚集场所,给我区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诸多的隐患,城市公共安全的任务必将更加繁重,区政府要把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争取多方支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安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项目要坚持安全设施同步建设。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6

采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法定形式,对社会反响强烈的具体案件实施监督,是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以来的首次,这是个案监督形式的的一次勇敢尝试和重大突破。这一成功的实践为个案监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

一、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法律规定的强硬的人大监督形式

所谓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法定程序组织的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会;第五十二条规定:主任会议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提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全体会议决定。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代表中提名,提请全体会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这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强硬的监督措施,它的特点在于:一是特定问题调查不同于人大的一般调查,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的活动。二是特定问题也不同于一般问题,它是指某项特殊或重大的问题。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就“汪伦才案件”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正是因为这一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上述特性。“汪伦才案件”缘于1996年11月肥东县财办下属企业负责人汪伦才与承包人王某某因承包结算引起的争吵撕拉案件。这起原本普通的民事纠纷,由于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个别司法人员在办案中置公民权益于不顾,不能公正司法,致使案件性质变为刑事案件,历时三年多才作出终审裁定,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伤害。虽最终裁定受害人无罪,但有关部门不追究作假诬陷者的法律责任,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应有赔偿;案件涉及市、县两级公、检、法机关以及市、县两级卫生部门和法医鉴定单位,涉案面广,社会影响大。我市人大常委会正是抓住了“汪伦才案件”的这些典型性,运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监督形式实施监督。其目的不是单纯为一个案件或给汪伦才一个说法,旨在通过这一案件的调查和深入剖析,找出我市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和促进司法部门切实做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和公正司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二、依法办事是成立特委会监督案件必须坚持的原则

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包括权力机关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做到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作为行使立法和监督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起主导作用,更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监督。

一是坚持依法开展监督的原则。监督个案重在事实和证据,关键是证据要有法律效力。特委会的调查非一般意义上的调查,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仅需要取证的方式符合法律程序,更需要使证据符合法律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特委会对“汪伦才案件”中的关键证据的查证,一方面请公安刑侦人员参加,一方面走访多名专家,并到省和部级的司法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取证,使得证据的取得符合程序,经得起推敲,为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事后监督的原则。人大对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监督,其法律界限就是不妨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我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在司法机关对“汪伦才案件”最终裁定后实施的监督。因此不仅没有代替或干扰司法机关独立办案,而且充分运用法律规定的间接手段达到监督目的。这一点也得到司法部门、法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三是坚持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人大个案监督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的关键。我市人大常委会在特委会的提起、组织、调查、处理等四个环节的决策上,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集体审议决定,杜绝了监督行为个人意志化。

四是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原则。人大要做到监督不越位,就不能代行行政、检察和审判机关的权力,否则就会出现职责不清、越俎代庖情况。汪伦才案件特委会在实施调查时,只查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对于其他问题只听不查或建议依法举报,由有关部门另案处理。查清问题后,涉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只在特委会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处理意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后,交由“一府两院”处理,对处理不到位的,再通过审议意见书的形式督促“一府两院”进行整改,并要求报送处理结果。

三、严谨细致是特委会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的作风

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既反映的是工作态度,也体现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人大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人大行使监督权力的法定形式,其监督的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内重大违法失职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因此,更应自觉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查清案情真相,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是强化组织。特委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案情,特委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十分关键。为此,要选择那些业务素质好、政治素质高、纪律观念强、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志组成调查组。我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案情的需要,挑选有多年司法领导工作经验的同志和相关工作委员会领导及法律工作者共8人组成了特委会。特委会成员专业结构互补,彼此团结协作,有效地完成了任务。

二是精心准备。特委会监督是事后监督,开始监督距案发时间一般都较长,加上特委会监督的案件案情往往也比较复杂,这就给特委会的调查取证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调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制定调查方案、落实调查经费和交通工具等。为了保证特委会投入工作后能在计划的时间内查清案件真相,我市人大常委会给特委会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不仅在经费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还邀请法律界的专家给调查组集体“充电”。特委会为保证初战必胜,也没在急于行动,而是先关起门来研究“战略战术”,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调查取证方案。明确了调查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定出应对措施。由于准备工作扎实有效,为下一步的调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深入细致调查。特委会调查的事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个人的行为,调查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抵触和人为设置的障碍,如果只是在浮在表面查,很难查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必须深入进去刨根问底,方能查清案件的来龙去脉,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为查清“汪伦才案件”的真相,特委会调阅了肥东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以及合肥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法医室近20册案件卷宗;分析对比了公安、检察部门当时所作的40多人次的证人、证言笔录;先后听取了合肥市、肥东县有关部门关于案件办理情况和肥东县财办对“汪案”善后工作处理意见的汇报,以及肥东县医院对另一当事人诊疗情况的说明;对案件主要承办人、案件当事人进行了集体或个别调查。调查范围涉及10多个单位、50多人次和十几名法医学专家。为确定另一当事人是否因“脾破裂”而造成轻伤,特委会成员专门携带其病史资料和有关案件卷宗,远赴上海,请国家司法部授权进行刑事科学鉴定的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对王的伤情进行鉴定。经过两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整个案情。

四、对特定问题调查的处理要跟踪监督到底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7

采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法定形式,对社会反响强烈的具体案件实施监督,是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以来的首次,这是个案监督形式的的一次勇敢尝试和重大突破。这一成功的实践为个案监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

一、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法律规定的强硬的人大监督形式

所谓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法定程序组织的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会;第五十二条规定:主任会议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提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全体会议决定。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代表中提名,提请全体会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这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强硬的监督措施,它的特点在于:一是特定问题调查不同于人大的一般调查,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的活动。二是特定问题也不同于一般问题,它是指某项特殊或重大的问题。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就“汪伦才案件”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正是因为这一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上述特性。“汪伦才案件”缘于1996年11月肥东县财办下属企业负责人汪伦才与承包人王某某因承包结算引起的争吵撕拉案件。这起原本普通的民事纠纷,由于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个别司法人员在办案中置公民权益于不顾,不能公正司法,致使案件性质变为刑事案件,历时三年多才作出终审裁定,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伤害。虽最终裁定受害人无罪,但有关部门不追究作假诬陷者的法律责任,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应有赔偿;案件涉及市、县两级公、检、法机关以及市、县两级卫生部门和法医鉴定单位,涉案面广,社会影响大。我市人大常委会正是抓住了“汪伦才案件”的这些典型性,运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监督形式实施监督。其目的不是单纯为一个案件或给汪伦才一个说法,旨在通过这一案件的调查和深入剖析,找出我市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和促进司法部门切实做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和公正司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二、依法办事是成立特委会监督案件必须坚持的原则

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包括权力机关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做到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作为行使立法和监督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起主导作用,更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监督。

一是坚持依法开展监督的原则。监督个案重在事实和证据,关键是证据要有法律效力。特委会的调查非一般意义上的调查,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仅需要取证的方式符合法律程序,更需要使证据符合法律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特委会对“汪伦才案件”中的关键证据的查证,一方面请公安刑侦人员参加,一方面走访多名专家,并到省和部级的司法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取证,使得证据的取得符合程序,经得起推敲,为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事后监督的原则。人大对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监督,其法律界限就是不妨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我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在司法机关对“汪伦才案件”最终裁定后实施的监督。因此不仅没有代替或干扰司法机关独立办案,而且充分运用法律规定的间接手段达到监督目的。这一点也得到司法部门、法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三是坚持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人大个案监督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的关键。我市人大常委会在特委会的提起、组织、调查、处理等四个环节的决策上,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集体审议决定,杜绝了监督行为个人意志化。

四是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原则。人大要做到监督不越位,就不能代行行政、检察和审判机关的权力,否则就会出现职责不清、越俎代庖情况。汪伦才案件特委会在实施调查时,只查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对于其他问题只听不查或建议依法举报,由有关部门另案处理。查清问题后,涉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只在特委会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处理意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后,交由“一府两院”处理,对处理不到位的,再通过审议意见书的形式督促“一府两院”进行整改,并要求报送处理结果。

三、严谨细致是特委会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的作风

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既反映的是工作态度,也体现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人大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人大行使监督权力的法定形式,其监督的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内重大违法失职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因此,更应自觉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查清案情真相,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是强化组织。特委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案情,特委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十分关键。为此,要选择那些业务素质好、政治素质高、纪律观念强、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志组成调查组。我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案情的需要,挑选有多年司法领导工作经验的同志和相关工作委员会领导及法律工作者共8人组成了特委会。特委会成员专业结构互补,彼此团结协作,有效地完成了任务。

二是精心准备。特委会监督是事后监督,开始监督距案发时间一般都较长,加上特委会监督的案件案情往往也比较复杂,这就给特委会的调查取证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调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制定调查方案、落实调查经费和交通工具等。为了保证特委会投入工作后能在计划的时间内查清案件真相,我市人大常委会给特委会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不仅在经费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还邀请法律界的专家给调查组集体“充电”。特委会为保证初战必胜,也没在急于行动,而是先关起门来研究“战略战术”,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调查取证方案。明确了调查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定出应对措施。由于准备工作扎实有效,为下一步的调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深入细致调查。特委会调查的事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个人的行为,调查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抵触和人为设置的障碍,如果只是在浮在表面查,很难查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必须深入进去刨根问底,方能查清案件的来龙去脉,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为查清“汪伦才案件”的真相,特委会调阅了肥东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以及合肥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法医室近20册案件卷宗;分析对比了公安、检察部门当时所作的40多人次的证人、证言笔录;先后听取了合肥市、肥东县有关部门关于案件办理情况和肥东县财办对“汪案”善后工作处理意见的汇报,以及肥东县医院对另一当事人诊疗情况的说明;对案件主要承办人、案件当事人进行了集体或个别调查。调查范围涉及10多个单位、50多人次和十几名法医学专家。为确定另一当事人是否因“脾破裂”而造成轻伤,特委会成员专门携带其病史资料和有关案件卷宗,远赴上海,请国家司法部授权进行刑事科学鉴定的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对王的伤情进行鉴定。经过两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整个案情。

四、对特定问题调查的处理要跟踪监督到底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继续保持已经取得的成绩,工作进一步加强,再接再厉。

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大部分群众对我局今年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是比较肯定的。我局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服务大局,创优环境,一心一意地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进一步依法行政,执法为民,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来执法,正确执法,积极、全面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进一步讲究方法,搞好宣传;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要求,对我局的干部,更加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要求,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争取做到“‘创业服务年’活动有止境,但创业服务工作无止境,年年都是创业服务年”。

二、更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情,加强基层工作。

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反映出,我局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与基层的沟通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进一步深入到基层中,了解基层的情况与特点,加强基层工作。将由领导带头,干部跟进,深入基层进行考察,在不影响基层工作的前提下,按市司法局的指示,“下到基层去帮基层做事”,切实地了解基层工作的特点与难处,从基层工作中提取先进的精华,融入到我局的日常工作中;发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基层组织进行沟通,帮助其改进;体验基层工作的特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安排。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局的基层工作,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9

今年4月20日,法治日报以《司法所调查结论将做量刑参考,社区矫正调查制度在京首度引入刑案审理》为题,报道了北京丰台区法院在受理王某故意伤害案之后,针对王某因朋友去歌厅丢了手机,怀疑万某而发生打斗致人损伤,事后王深悔其过,已赔偿被害人巨额损失获得谅解的情况,探索性地将“社会调查制度”引入刑事案件,委托王居住地的司法所对其进行社会调查,并将调查收集的王某工作单位、居委会及其家人邻里对王的平时道德评价,写成调查报告,在法庭当庭审读,建议法庭对王某从轻判处。该调查报告被法庭采纳,对王某作了从轻判处。①北京法院系统将社会调查制度引入刑事审判的首例之作,一时引起理论界和司法界诸多议论。笔者也曾发表掘作趁了一番热闹。②说心里话,我比较赞成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者启用“社会调查制度”,使法庭量刑时参考其平时的一贯表现,决定恰如其分的刑罚。实现刑罚“改造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根本目的。

时隔5个月之久的9月,重庆市高级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社会调查的概念及原则、社会调查的组织、社会调查的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以及社会调查报告的庭审核实与运用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社会调查报告不但应作为对未成年人量刑的酌定情节,而且应作为法庭教育、判后帮教措施的依据之一。于是,在重庆地区,“社会调查制度”获得司法确认,已经“名正言顺”了。③

说到社会调查制度,不禁使笔者想到国外关于“恢复性司法”的有关理论。在国外,“恢复性司法”具有一系列内在的理论依据支撑其在刑事领域中的地位。所谓“恢复性司法”,是加害人、被害人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平对话、协商为解决纠纷的基本方式,以恢复被犯罪人破坏的社会关系为基本目标,并达到补偿被害人,改造被告人之效果的一种替代性刑事司法制度。④很多学者研究表明,恢复性司法能充分发挥犯罪人的复合性羞耻感,能够明显提高遵纪守法率,克服庭审司法的漏洞与缺失。⑤“复合性羞耻”是相对于烙印性耻辱与容忍性谅解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复合性羞耻”强调高度遣责、高度复合,即必须对犯罪人的行为严加遗责,但遗责之目的必须是为了使犯罪人与被害人、社会复合如初;“烙印性耻辱”则强调高度遣责、低度复合,即强调必须对犯罪人严加遣责,不注重犯罪人与被害人、社会的复合问题;而“容忍性谅解”则强调低度遣责、高度复合,即强调对犯罪人予以容忍宽容,高度重视犯罪人与被害人、社会的复合问题。

国外研究成果表明,放任主义的教育模式和惩罚主义的强权模式都已难以遇制日益猖獗的未成年人犯罪,但是当父母换之以道德主义的说理模式,则犯罪率会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在应对犯罪的问题上,如果重视道德论理的方式代替国家惩罚的方式,司法体制可能会发挥更好的功效。以此而论,以道德教育为出发点的社会调查制度,如果正确引入审判机关的刑事审判,将以“道德量刑”的助推方式,正确评价犯罪人的人格,唤起道德良知,感化犯罪的人痛改前非、告别昨天,在珍惜今天和幢景明天的生活中增添力量和勇气。应当说,社会调查制度比较契合于“恢复性司法”之理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形式,关键在于该制度的合理运用与正确贯彻。

法治调查报告范文篇10

2000年,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设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汪伦才案件”实施监督,查清了“汪伦才案件”的真相,使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涉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得到查处,维护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尊严,提高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社会反响强烈,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其中《合肥晚报》的“汪伦才案件系列报道”还被全国人大评为2001年度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采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法定形式,对社会反响强烈的具体案件实施监督,是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以来的首次,这是个案监督形式的的一次勇敢尝试和重大突破。这一成功的实践为个案监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

一、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法律规定的强硬的人大监督形式

所谓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法定程序组织的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会;第五十二条规定:主任会议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提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全体会议决定。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代表中提名,提请全体会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这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强硬的监督措施,它的特点在于:一是特定问题调查不同于人大的一般调查,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的活动。二是特定问题也不同于一般问题,它是指某项特殊或重大的问题。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就“汪伦才案件”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正是因为这一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上述特性。“汪伦才案件”缘于1996年11月肥东县财办下属企业负责人汪伦才与承包人王某某因承包结算引起的争吵撕拉案件。这起原本普通的民事纠纷,由于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个别司法人员在办案中置公民权益于不顾,不能公正司法,致使案件性质变为刑事案件,历时三年多才作出终审裁定,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伤害。虽最终裁定受害人无罪,但有关部门不追究作假诬陷者的法律责任,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应有赔偿;案件涉及市、县两级公、检、法机关以及市、县两级卫生部门和法医鉴定单位,涉案面广,社会影响大。我市人大常委会正是抓住了“汪伦才案件”的这些典型性,运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监督形式实施监督。其目的不是单纯为一个案件或给汪伦才一个说法,旨在通过这一案件的调查和深入剖析,找出我市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和促进司法部门切实做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和公正司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二、依法办事是成立特委会监督案件必须坚持的原则

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包括权力机关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做到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作为行使立法和监督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起主导作用,更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监督。

一是坚持依法开展监督的原则。监督个案重在事实和证据,关键是证据要有法律效力。特委会的调查非一般意义上的调查,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仅需要取证的方式符合法律程序,更需要使证据符合法律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特委会对“汪伦才案件”中的关键证据的查证,一方面请公安刑侦人员参加,一方面走访多名专家,并到省和部级的司法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取证,使得证据的取得符合程序,经得起推敲,为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事后监督的原则。人大对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监督,其法律界限就是不妨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我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在司法机关对“汪伦才案件”最终裁定后实施的监督。因此不仅没有代替或干扰司法机关独立办案,而且充分运用法律规定的间接手段达到监督目的。这一点也得到司法部门、法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三是坚持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人大个案监督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的关键。我市人大常委会在特委会的提起、组织、调查、处理等四个环节的决策上,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集体审议决定,杜绝了监督行为个人意志化。

四是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原则。人大要做到监督不越位,就不能代行行政、检察和审判机关的权力,否则就会出现职责不清、越俎代庖情况。汪伦才案件特委会在实施调查时,只查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对于其他问题只听不查或建议依法举报,由有关部门另案处理。查清问题后,涉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只在特委会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处理意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后,交由“一府两院”处理,对处理不到位的,再通过审议意见书的形式督促“一府两院”进行整改,并要求报送处理结果。

三、严谨细致是特委会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的作风

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既反映的是工作态度,也体现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人大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人大行使监督权力的法定形式,其监督的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内重大违法失职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因此,更应自觉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查清案情真相,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是强化组织。特委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案情,特委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十分关键。为此,要选择那些业务素质好、政治素质高、纪律观念强、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志组成调查组。我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案情的需要,挑选有多年司法领导工作经验的同志和相关工作委员会领导及法律工作者共8人组成了特委会。特委会成员专业结构互补,彼此团结协作,有效地完成了任务。

二是精心准备。特委会监督是事后监督,开始监督距案发时间一般都较长,加上特委会监督的案件案情往往也比较复杂,这就给特委会的调查取证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调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制定调查方案、落实调查经费和交通工具等。为了保证特委会投入工作后能在计划的时间内查清案件真相,我市人大常委会给特委会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不仅在经费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还邀请法律界的专家给调查组集体“充电”。特委会为保证初战必胜,也没在急于行动,而是先关起门来研究“战略战术”,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调查取证方案。明确了调查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定出应对措施。由于准备工作扎实有效,为下一步的调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深入细致调查。特委会调查的事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个人的行为,调查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抵触和人为设置的障碍,如果只是在浮在表面查,很难查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必须深入进去刨根问底,方能查清案件的来龙去脉,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为查清“汪伦才案件”的真相,特委会调阅了肥东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以及合肥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法医室近20册案件卷宗;分析对比了公安、检察部门当时所作的40多人次的证人、证言笔录;先后听取了合肥市、肥东县有关部门关于案件办理情况和肥东县财办对“汪案”善后工作处理意见的汇报,以及肥东县医院对另一当事人诊疗情况的说明;对案件主要承办人、案件当事人进行了集体或个别调查。调查范围涉及10多个单位、50多人次和十几名法医学专家。为确定另一当事人是否因“脾破裂”而造成轻伤,特委会成员专门携带其病史资料和有关案件卷宗,远赴上海,请国家司法部授权进行刑事科学鉴定的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对王的伤情进行鉴定。经过两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整个案情。

四、对特定问题调查的处理要跟踪监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