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04:36:27

舞蹈毕业论文

舞蹈毕业论文篇1

音乐与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与舞台表演艺术,是以展现舞台艺术效果,达到表达艺术内容为目的的形态艺术,表演者须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思想与技能相结合的成果。因此,其学科特色即注重舞台表演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作为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以举行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为其设计内容,并结合撰写艺术实践体会、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等,使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展示,完成一套更符合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不要求其单一的以撰写毕业论文为改革方案,这样的探索举措比较符合其专业特点,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舞蹈毕业论文篇2

舞蹈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教学法。

舞蹈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广告;

4、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娱乐/休闲/体育;

8、酒店/旅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主持人、舞蹈老师、网络主播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主持人;

2、舞蹈老师;

3、网络主播;

4、舞蹈演员;

5、主播;

6、舞蹈教练;

7、演员。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力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

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和表演技巧,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

4.掌握基本舞蹈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能力;

5.了解不同舞种的动作语汇特点、编创结构及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

6.了解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方法;

舞蹈毕业论文篇3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经济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在教材的组织上依据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围绕身韵训练内容形成由分节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各类教材的纵线关系。

依据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劲律贯穿起来的手眼身法步各环节整体照应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各类教材的横线关系。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上述教材的选定和组织方式也就形成了该课从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形式。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看该课己经不同于以往的基训课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身韵课因为纯身韵课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古典舞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本课由于面对的是没有基础的教学对象所以就必须承担一些与身韵训练密切相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成为具有舞蹈学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课。

(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保证。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贯彻实施过程为保证舞蹈学专业技术课教学目的、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的完成掌握与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这些课的实践性也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性,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备相应课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运用讲授和指导阅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审美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这些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层的认识,并对教学法等知识有相应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部分也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且与动作教材推进的进程相配合。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讲授内容主要应围绕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审美规范等展开。讲授内容还应包括身韵特性方面的外部技法与艺术内涵的关系、形神劲律的内容及关系、拧倾圆曲仰的静态审美特征、三圆运动规律的动态审美特征等。讲授内容还应包括与身韵教学法有关的教材体系的构成、训练步骤与过程、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的关系、音乐情绪与节奏类型的特性等内容。要避免把该课上成纯动作训练课,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训练上的问题也要对所涉及到的讲授内容做出安排。课外阅读也是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列出每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以供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时使用。当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本文虽然主张讲练结合但仍然应该掌握好讲和练的比重.以练为主精讲多练。

(六)教学手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授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口针对舞蹈学专业教学对象的特殊情况,在采取教学手段方面要扬长避短使学生身心得到均衡发展。

舞蹈学专业的生源多数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有部分学生具有初级的舞蹈基础和身体条件,而大多数人则从来没有学过舞蹈身体条件不符合舞蹈训练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等优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肢体、挖掘身体潜力,又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注重调动他们的思维,发掘心智上的潜力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在教学上可采用多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布置思考题进行提问和指定题目让学生写小论文等。思考题或论文题目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系统地考虑也可以围绕上文提到的讲授内容而展开。另外还可以采用与教学实习有关的一些手段调动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增长教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讲解动作、互相纠正动作、甚至在一个时间单元里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小的短句、组合供课上练习采用或作为期末考查的内容之一。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钻研,以长补短达到挖掘身心潜力、促进均衡发展和促进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对教学结果的考查也要具有舞蹈学专业的特点。教学任务的改变决定了对教学结果的考查方式应有所改变,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结果的考查内容上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检验动作教材的掌握情况。第二方面是通过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该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第三方面鉴于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考虑还要在素材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教学法的掌握和编排组合的能力进行适当方式的考查。从总体上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起来给予综合评价。另外在考查学生的动作表演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考虑到这些课程所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初步的基础训练因而在检验标准上要给予合理的把握主要应在透过学生对动作教材的完成观察其对教材的理解情况。

结束语

随着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因而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围绕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这些舞蹈技术课也要量身定做”,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我们尽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编写完成了《舞蹈学专业舞蹈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的教材算作对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为一个靶子能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舞蹈学专业,乃至对所有舞蹈非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3、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5、雄文龙、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舞蹈毕业论文篇4

大学的艺术教育中包括了舞蹈教育,在大学中开办的各类舞蹈课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为了使舞蹈教育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本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舞蹈教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舞蹈教育;改革;教学转型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现在很多人对舞蹈的认识还仅是表面,一方面原因是很多人认为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组合在一起蹦蹦跳跳就是舞蹈,而舞蹈教育也就是简单地教些技术,做一些身体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教师为了使舞蹈能够被高校学生接受,从而使舞蹈课程的难度有所降低;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仅将舞蹈视为生活中的调味品,一个小爱好。因此,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加强学生对舞蹈教育的认识。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方式需不断创新。最具表现力的身体开发是舞蹈教育不能缺少的,但是高校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年龄早已过了“黄金期”,这时高校舞蹈教师就需要思考怎样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很多学校的舞蹈赏析课内容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教学的规范也不统一,课程比较随性,有部分教材也是照搬专业院校的样式。因此,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需要具有规范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三)高校舞蹈教育师资素质需不断提高。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拥有高学历的舞蹈教师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我国对舞蹈研究生的培养起步比较晚。最开始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有舞蹈专业,培养舞蹈硕士生,之后才逐渐有学校培养舞蹈硕士研究生。由此可以看得出来,高校舞蹈教育的师资素质还需要提高。

二、我国舞蹈教育改革与转型中的问题

(一)结构性“错位”。舞蹈的教育方式通常是最为传统的“口传身教”,在高校的舞蹈课堂上教师更偏重“技艺性”,更多的是一些身体上的训练。很多高校重“艺”轻“文”,学习艺术类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成绩弱的现象。高校内的课程设置也体现出重“艺”轻“文”,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艺术人才的发展并没有做到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二)结构性矛盾。舞蹈教育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格局逐渐逐渐向着多元化全面发展。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精尖的专业型人才,普通的综合大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在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材上两种类型的院校是一样的,普通高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并没有区别对待。现在的毕业生结构逐渐向着单一化发展,专业院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专业极强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又少,导致供需结构存在矛盾。我国高校艺术专业仍然在扩招,供需结构的矛盾更加深化,使得艺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三、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思路

舞蹈教育不仅是对技能的教育,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使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和舞蹈欣赏的水平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定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将舞蹈教育归为专业技能教育这一类,普通高校的学生通常没有舞蹈基础或是基础很差,但是给学生定的目标又过高,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要对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做出相应的改革。一是舞蹈教育统一性的强化。根据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来看,舞蹈课程基本上是不可能成为主修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将舞蹈课程列为学校的选修课程,为了使舞蹈课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教育部门应对教学大纲统一制定,同时编写出统一的教材,避免出现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二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普及性的加强,使舞蹈教育进入到更多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舞蹈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舞蹈教育在各高校的推行。普通高校学生的舞蹈基础大多比较差,所以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深度适中,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活动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三是对普通高校舞蹈教师专业性与复合性的强化,使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水平能够有所提升。普通高校里的舞蹈教师不仅要专业性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能力,高校在引进专业舞蹈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原有教师的培训。现在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那么高校内的教师在强化舞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社科知识有所了解。对于舞蹈教育的定位是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逐渐转变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向艳华.浅谈舞蹈教育中规范的重要性[J].新丝路(下旬),2015(10).

[2]卢圣兰.浅析高等舞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启示[J].大舞台,2011(04).

舞蹈毕业论文篇5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经济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在教材的组织上依据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围绕身韵训练内容形成由分节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各类教材的纵线关系。

依据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劲律贯穿起来的手眼身法步各环节整体照应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各类教材的横线关系。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上述教材的选定和组织方式也就形成了该课从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形式。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看该课己经不同于以往的基训课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身韵课因为纯身韵课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古典舞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本课由于面对的是没有基础的教学对象所以就必须承担一些与身韵训练密切相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成为具有舞蹈学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课。

(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保证。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贯彻实施过程为保证舞蹈学专业技术课教学目的、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的完成掌握与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这些课的实践性也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性,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备相应课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运用讲授和指导阅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审美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这些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层的认识,并对教学法等知识有相应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部分也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且与动作教材推进的进程相配合。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讲授内容主要应围绕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审美规范等展开。讲授内容还应包括身韵特性方面的外部技法与艺术内涵的关系、形神劲律的内容及关系、拧倾圆曲仰的静态审美特征、三圆运动规律的动态审美特征等。讲授内容还应包括与身韵教学法有关的教材体系的构成、训练步骤与过程、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的关系、音乐情绪与节奏类型的特性等内容。要避免把该课上成纯动作训练课,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训练上的问题也要对所涉及到的讲授内容做出安排。课外阅读也是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列出每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以供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时使用。当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本文虽然主张讲练结合但仍然应该掌握好讲和练的比重.以练为主精讲多练。

(六)教学手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授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口针对舞蹈学专业教学对象的特殊情况,在采取教学手段方面要扬长避短使学生身心得到均衡发展。

舞蹈学专业的生源多数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有部分学生具有初级的舞蹈基础和身体条件,而大多数人则从来没有学过舞蹈身体条件不符合舞蹈训练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等优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肢体、挖掘身体潜力,又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注重调动他们的思维,发掘心智上的潜力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在教学上可采用多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布置思考题进行提问和指定题目让学生写小论文等。思考题或论文题目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系统地考虑也可以围绕上文提到的讲授内容而展开。另外还可以采用与教学实习有关的一些手段调动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增长教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讲解动作、互相纠正动作、甚至在一个时间单元里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小的短句、组合供课上练习采用或作为期末考查的内容之一。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钻研,以长补短达到挖掘身心潜力、促进均衡发展和促进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对教学结果的考查也要具有舞蹈学专业的特点。教学任务的改变决定了对教学结果的考查方式应有所改变,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结果的考查内容上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检验动作教材的掌握情况。第二方面是通过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该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第三方面鉴于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考虑还要在素材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教学法的掌握和编排组合的能力进行适当方式的考查。从总体上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起来给予综合评价。另外在考查学生的动作表演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考虑到这些课程所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初步的基础训练因而在检验标准上要给予合理的把握主要应在透过学生对动作教材的完成观察其对教材的理解情况。

结束语

随着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因而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围绕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这些舞蹈技术课也要量身定做”,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我们尽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编写完成了《舞蹈学专业舞蹈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的教材算作对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为一个靶子能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舞蹈学专业,乃至对所有舞蹈非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3、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5、雄文龙、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舞蹈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幼儿舞蹈创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前教育中更是占据重要作用,幼儿学习舞蹈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艺术细胞,同时让幼儿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让幼儿理解艺术的含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现在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幼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教学过程过于死板,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状态。意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就要对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进行创新,让学生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舞蹈。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时间较晚,导致学前教育的起步也较晚,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教学水平更是停滞不前。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师需要对舞蹈课程进行精心编排,对目前舞蹈课程的现状进行改革。目前舞蹈创编能力是成为优秀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教学改革和提升幼舞蹈创编能力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所重视的问题。幼儿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同学对舞蹈的接受程度与幼儿课堂中的心理变化探索出更适合幼儿的舞蹈创编课程。

一、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意义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提升作用,所以说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通过学习幼儿舞蹈创编,高校学生们能掌握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为毕业后走向职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舞蹈创编一定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并且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渊博的舞蹈知识,才能创作出更多的舞蹈艺术形式。同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也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人才。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学生们从中可以学到一定的舞蹈创编技法,同时舞蹈鉴赏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重视。目前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育学习的项目少之又少,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为了幼儿更好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着重培养,使学生们在学校能学到更多的舞蹈创编知识,全面发展,为毕业后就业上岗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对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学生们对未来综合素质学习的理解,注重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舞蹈能更直面的表达人们的情感,要让幼儿真正的了解到艺术的重要性,就要求未来幼儿教师在学习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舞蹈编创技巧与学生们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创新出更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同时学校要提升对舞蹈学习的重视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为社会输入更优秀的幼师人才做好充足准备。

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舞蹈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全方面实用型幼师人才。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育需注重其实践性,舞蹈教育中让学生们一味的模仿学习不进行创新,那就会导致学生们固地自封,并且不能真正的理解到舞蹈艺术的精髓,同时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所以学生们在学习中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能更好的理解到艺术的真谛,可以将学到的舞蹈学以致用,检验自己舞蹈的水平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在学习中不仅要规范舞蹈的规范性,还不能让学生们一直重复相同动作,所以需要对舞蹈进行创编,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舞蹈,降低学习中的单一性,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充分的实践还能有利于学生们对舞蹈专业知识的吸收以及了解,同时能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对以后学前教育工作创造有效的教育基础。学前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设好的舞蹈学习环境,可以将幼儿更好的带入到情境中,让幼儿们对舞蹈有了新的认知,并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舞蹈动作,让幼儿更好的用肢体表现出来。让幼儿更好的代入到舞蹈情境中,其重要性是对幼儿舞蹈进行合理的创编,有效的培养出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能让幼儿们更深入的了解艺术教育,同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进行创新的,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使艺术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幼儿舞蹈也是需要创新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更加新颖的舞蹈才能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提高其对舞蹈的兴趣。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培养也是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其舞蹈理论知识和幼儿心理特征进行结合,实践创编,在实践中激发出幼师的潜质,提升舞蹈创编的能力。从幼儿的审美和心理出发,创编出更适合幼儿的舞蹈课程,好的舞蹈创编可以培养幼儿的舞蹈意识。舞蹈的新颖性和创设出符合课堂的舞蹈情境让幼儿能够身处情境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舞蹈变得更加有趣,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舞蹈学习中,体会到舞蹈带来的乐趣。舞蹈的创编是需要想象力的,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一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通过幼儿们的想象力创编出新的舞蹈形式,让幼儿们有参与感能提高幼儿们的自信,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通过他们年幼的审美和认知来对舞蹈进行创编,同时幼儿在表达想法时幼师能对幼儿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幼儿一起创编出的舞蹈,幼儿们能更快的接受与学习,对舞蹈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通过幼师的指引能更好的理解舞蹈艺术。

三、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现状

根据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调研得知,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中不注重舞蹈基础,导致学生一般都没有舞蹈基础,部分学生身体协调能力或身体的柔软度等都达不到舞蹈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时对舞蹈动作的规范性无法达标,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入职幼儿教师时无法将规范性美观的舞蹈传达给学生,舞蹈的不规范也导致幼儿教师在创编过程中无法做出完美新颖的舞蹈,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舞蹈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学习提升,但是舞蹈的专业性就有大部分同学无法达到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错过学习舞蹈的最佳时间,现在的身体机能无法达到学习舞蹈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一般和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别,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的课程一般都是理论知识,并不能在后期教学时运用,而且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师一般只针对音乐的节奏感和舞蹈的基础进行讲解,对舞蹈创编课程没有深入的学习了解,教师也不要求学生对舞蹈进行创编,就导致学生毕业后也不会舞蹈创编,这样在幼儿教育中教学形式就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也要进行创新与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课程教育的不断完善,是对幼儿教育的一种负责。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招生并没有规定有舞蹈功底这一问题,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应主动练习,学校也应多开放舞蹈室供学生练习,也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舞蹈专业的学生多交流,更多地了解到舞蹈的意义。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达不到舞蹈的基础要求,那就让学生参加专业的舞蹈训练,并由专业舞蹈老师进行讲解授课。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时学生们一般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机会,使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度和舞蹈呈现效果不是很清楚,也就使学生们的舞蹈创编有了局限性。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可以多举办艺术节舞蹈演出等艺术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舞蹈基础。同时多参加舞蹈演出让学生自己进行舞蹈创编,提升学生们的创编能力,在后期对幼儿教育舞蹈创编起到重要作用。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应适应幼儿园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制定需要和当今幼儿园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适用于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局限于课本知识,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的发展情况。把幼儿园岗位的需求与高校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适应幼儿教师的注意事项与教学方式,防止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及时的适应幼儿园岗位或课堂,不能激起幼儿的喜爱。合理地与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打造出更优秀的幼儿教师。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课程,然而幼儿教育舞蹈创编课程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文中已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同时对目前幼儿创编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高职院校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监督,使其能够主动的学习并运用舞蹈创编,并在学习中了解到教学技巧与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无缝衔接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杨爱琴.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J].新课程(中),2011,(08).

[2]魏文君.幼儿舞蹈创编之我见[J].甘肃教育,2008,(04):148.

[3]赵妍.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策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02):39-40.

[4]陈爱知.幼儿集体舞的教学[J].幼儿教育,1988,(04).

[5]孙莹.幼儿舞蹈在幼儿游戏中的起承与延伸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2):237,239.

舞蹈毕业论文篇7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不断重视,促使我国国内的文化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无限潜力,艺术类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文化产业。在宏观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当前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应当在学科建设上展开调研和讨论,着手建设新兴的舞蹈文化产业相关学科。面对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作为地方上的舞蹈高职院校,已不能固步自封。为了更好地与市场结合,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各大舞蹈类高职院校不断在特色教学体系中开展新的思考,开设新的专业方向,从而体现出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价值。

二、新专业课程建设与现有课程的修订

在当前舞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方法上,能直接体现培养成果的或者最能直观看出问题的就是在教学环节。这就涉及到了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在当前,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文化产业市场对于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这些舞蹈类专业的艺术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实际动手实践能力。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能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人才培养。除了新兴的学科之外,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上进行调整,在既保持原有专业建设稳步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文化产业意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毕业就职中需要面对的世界舞蹈文化产业大发展。如今社会对艺术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面对今天新的形势,文化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现行教材呈现出来缺少创新性、文化性和综合性。所谓创新性可以理解为在对传统民族民间舞以“即兴”等方式,通过舞蹈编导的创作,去丰富当代民间舞的舞台作品。作为舞蹈专业大学生须有自己个性的发挥。而文化性则是从历史、风土人情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的角度上,对所学的民间舞“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师资的引进与进修

师资的建设,是一个学科、、专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发展舞蹈文化产业,不仅仅是要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上用心思,还需要具备长远忧患意识,积极的引进优秀的教学师资,保证这些新兴学科、专业以及交叉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这样就必须建立一支相适应的教学团队。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促使我们调整教学团队的结构。在以往,专业教学人员大于理论人员,本专业教学人员大于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人员。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教学团队要增加理论修养较高的人员参与到教学与科研,为了保证课程设置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吸收更多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学人员,应联合其他兄弟高职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在对教学团队结构的调整中,积极主动邀请校外的专家、教授,定期请他们到校交流,同时应多吸收理论知识背景较系统、实践经验与能力较突出的教员。或者聘请在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背景,享有一定声誉的文化产业实践专家来促进实际教学与科研。

四、创新实践能力的强化

舞蹈毕业论文篇8

学校四季如春,芳草如茵,湖光潋滟,环境清幽,有“绿色大学”的美誉,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地。建校80余年来,广西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条件优越、师资雄厚的区域特色研究型高等学府。

广西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专业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环境设计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视觉审美与造型设计为基础,以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培养以使用计算机为主,手绘为铺,掌握艺术绘制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从事设计、制作、施工的专业人才。毕业生为可从事公共环境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园林庭院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商业展示与设施设计等高级艺术设计的综合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速写、风景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心理学、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壁画、壁挂设计、透视与手绘表现技法、3DS电脑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基础、住宅与办公室内设计、餐饮环境设计、旅游度假区设计、宾馆与商用环境设计、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装饰构造与材料、环境艺术设计工程预算、室内环境化学物质风险评价、建筑设计基础、景观建筑设计、综合项目设计、装饰雕塑等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可在城建、科研、设计、教学等单位从事室内外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业、家居装饰设计企业、家具生产企业、会展、项目策划等领域就业。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平面视觉色彩及造型为基础,以平面视觉艺术设计为核心,培养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及手绘技能,掌握平面策划、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商用展示环境设计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毕业生为能够独立从事广告业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综合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可在党、政、军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形象设计、教育、研究及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速写、风景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技法、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装饰图案、图形设计基础、平面设计软件、版式设计、广告与标志设计、包装装璜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空间方案设计、展示动画设计、视觉传达系统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工艺、3DMAX高级动画设计等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形象策划公司、礼品设计公司、教学单位、电视及媒体单位,党政军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宣传、形象设计、展示布置、活动策划等工作。

专业名称:美术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毕业生能够胜任学校美术课堂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和美术普及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学、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与篆刻、中外美术史、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电脑美术、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教学法、摄影、透视学、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大专院校、文艺团体、文化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教学、美术创作、规划与设计、各类美术活动组织、美术研究及美术普及工作。

专业名称:音乐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毕业生能够胜任大中专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成为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配器、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钢琴伴奏编配、作曲技法、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民族音乐概论、音乐美学、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教学法、形体、心理学、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应用文写作、演艺化妆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大专院校、文化宣传机构、广播电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学、音乐表演、音乐编辑及音乐普及工作。

专业名称:舞蹈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舞蹈专业技能及理论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了解相关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团体、群众文艺团体、各类大专院校从事舞蹈教学工作、课外活动指导、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剧目、少数民族舞蹈、舞蹈毯子功、舞蹈编导、舞蹈教学法、中外舞蹈简史、舞蹈写作教程、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想论、舞蹈解剖学、基础乐理、心理学、教育学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适合在专业文艺团体、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电视台及相关的文化艺术部门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艺术指导及舞蹈科研工作。

专业名称:戏剧影视文学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基本理论素养以及剧本创作与评论的能力,能够从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编辑、理论研究工作,戏剧影视艺术的策划、评论、制作、营销、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中外电影史、影视创作与改编、视听语言、电视制作、影视美学、戏剧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中外戏剧史、戏剧戏曲剧本写作、美术欣赏、音乐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当代文学简史、外国文学简史、广播电视新闻概论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可在剧院(团)、电视台、电影厂、杂志社、电台等部门从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编辑、理论研究等工作;在新闻出版、专业报刊、文化经纪、网络传播、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传媒机构从事策划、评论、制作、营销、管理等工作;在国家机关和文教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文化宣传、影视教育等工作。

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艺术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宽厚扎实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新闻传播高素质人才,能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宣传部门和广告行业等从事记者、编辑、播音与节目主持等工作。

主要课程: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形象形体造型、广播主持、电视主持、广播电视采写、主持人节目策划、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概论、中国传播史、广播电视编导、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就业范围: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播音、节目主持、评论解说、配音及新闻采编、出镜报道、节目编导、礼仪传播等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层次

科类

计划

学费

考试科目

招生省份

视觉传达设计(130502)

本   科

文理兼招

40

12000元/年

素描、色彩

湖南、山东

湖北、广西

 

环境设计(130503)

本   科

文理兼招

40

12000元/年

素描、色彩

美术学

(130401)

本   科

文理兼招

50

12000元/年

素描、色彩

音乐学

(130202)

本   科

外省文理兼招

广西招“文史+音乐教育”

50

12000元/年

1.视唱练耳

2.主科(声、器选一)

3.副科(声、器、舞选一)

舞蹈学

(130205)

本    科

外省文理兼招

广西招“文史+舞蹈学”

40

12000元/年

1.自选表演:舞蹈剧目(舞种不限)一个

2.基本功展示:个人技术技巧组合(限1分钟)

3.即兴表演:即兴表演能力测试(1分钟)

戏剧影视文学

(130304)

本    科

外省文理兼招

广西招“文史+广播电视编导”

60

12000元/年

文学写作、影视评论

播音与主持艺术

(130309)

外省文理兼招,广西“文史+播音主持类”

30

12000元/年

1.专业素质笔试

2.专业素质面试:指定稿件播读

注:1.以上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以广西教育厅公布为准。2.专业学费经物价部门批准,我校实行学分制收费,以上学费是预交一年的学费,学生入学后按所选的课程学分及其收费标准计算收取学费,多退少补。

三、报名条件

1.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

2.应届高中毕业生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人员、社会青年、中等专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专业基础。

3.要求报考美术设计类考生无色盲、色弱;报考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要求五官端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考生发音器官无疾病。

四、报考办法

1.报名方式:广西区内考生以广西艺术类联考作为录取依据,我校不再单独组织考试。山东、湖南、湖北考生须采取面试(或笔试)方式,按照考生所在省招生办(考试院)的要求到我校在上述三省指定的考点报考。

2.不允许跨省报名考试。

3.考生本人凭居民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证件)、艺术专业高考准考证到我校所设的考点考试。

4.报名考务费:美术学、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专业150元/生,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

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元/生。

5.如生源所在省招生政策有特殊规定则按该省相关政策执行。

五、分省专业及考试安排(具体测试时间、地点以各省招生考试院安排为准)

省市

专   业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山东

美术学

网上报名

2月19日

济南市招生办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 (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舞蹈学

戏剧影视文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湖南

美术学

网上报名

2月22日

以准考证地点为准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 (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3月2日-3日

2月23日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舞蹈学

戏剧影视文学

3月2日-3日

2月23日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湖北

美术学

网上报名

3月5日

湖北招生考试院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 (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舞蹈学

戏剧影视文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注:我校根据上述各省各专业校考报名人数及排名情况,最后确定各省招生计划,并报省级高招办公布。

广西

美术学

 

 

我校在广西以联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不再组织校考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音乐教育)

舞蹈学

戏剧影视文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六、考试:

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

专业考试:

(一)美术设计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美术学专业):

1.专业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2.成绩评定办法:每门满分为100分,总成绩折合为200分。

注:美术设计类三个专业在广西区外同一省统考一份试题,我校在同一省的美术类单考成绩对三个专业均有效,在同一省的校考排名以及合格证发放均按照美术设计类三个专业在同一省的总和计算。美术设计类考生在指定考点报名时,报任意一个专业均可,专业的确定以高考填报我校专业志愿为准。

(二)音乐学

1.专业考试科目:(1)视唱练耳;(2)专业表演:A、主科: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任选一门,B、副科:主科考声乐者须在器乐或舞蹈中任选一门,主科考器乐者须在声乐或舞蹈中任选一门。

2.成绩评定办法:专业主科满分为100分,专业副科目满分为50分,视唱练耳满分为50分,总成绩为200分。

注:专业表演考试曲目自选。主科为声乐者考试要求为演唱声乐作品一首。主科为器乐者考试要求为演奏器乐练习曲或乐曲一首。除钢琴由考点提供外,其它乐器自备。

(三)舞蹈学

1.自选表演:舞蹈剧目(舞种不限)一个。

2.基本功展示:个人技术技巧组合(限1分钟)。

3.即兴表演:即兴表演能力测试(1分钟)。

4.成绩评定办法:自选表演满分为10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为50分,即兴表演满分为50分,总成绩为200分。

5.报考基本条件:符合各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肢体比例协调,年龄不超过22周岁,男性身高不低于1.70米,女性身高不低于1.60米。

(四) 戏剧影视文学

1.考试科目(笔试):文学写作、影视评论。

2.成绩评定办法:

满分为200分,各考试科目权重系数:文学写作100分,影视评论100分。考试时长:每门科目90分钟,在同一时段考完,共180分钟。

(五) 播音与主持艺术

1.考试科目:

(1)专业素质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2)专业素质面试:考生当场播读指定稿件以及即兴评述;

2. 成绩评定办法:

满分为200分,各考试科目权重系数:专业素质面试满分100分,专业素质笔试满分100分。

注:我校艺术类考试合格证发放比例不超过1:4,合格考生可于2016年4月20日后在广西大学招生信息网自行打印《广西大学2016年艺术类考试合格证》,我校不再通过其他方式通知考生本人,同时所有考生从当天起登陆广西大学招生信息网直接查询专业课成绩。(广西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zs.gxu.edu.cn)

文化考试: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七、录取原则

考生须取得所在省联考合格证和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未组织联考省份的考生以我校专业考试为准),且文化成绩达到我校在生源所在地的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我校根据考生报考志愿,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体录取原则为:

美术设计类、音乐学、舞蹈学专业:不分文理科按综合分[综合分=(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成绩满分)×60+(文化考试成绩/文化考试成绩满分)×40]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同等条件下文化分优先;

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不分文理科以专业考试成绩为基准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文化分优先。

如生源所在省招生政策有特殊规定则以该省政策为准。

以上录取原则适用于广西区外的省份。

八、入学与复查

1.新生报到时,必须携带专业课考试准考证、专业课考试合格证、我校录取通知书,按照入学须知中的各项要求办理报到入学手续。

2. 考试中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其考试资格并报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严肃处理。新生入校后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复查,如发现有代考、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的,一律取消入学资格,退回生源所在省份,并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九、联系方式

网址:zs.gxu.edu.cn 邮箱:zsk@gxu.edu.cn

电话:(0771)3232999 传真:(0771)3234955

舞蹈毕业论文篇9

如何定位舞蹈高级人才?在舞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许多学校都打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从事舞蹈史论研究、舞蹈表演研究、教学研究、创编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已由单一的专业型向综合能力素质型转变。目前在国内,可以进行舞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高校不足15所,与其他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是无法比拟的,而目前国内每年舞蹈硕士毕业生也仅百余人。但这几个简单的数字却引发出我们舞蹈高级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我们如何定位舞蹈高级人才,舞蹈高级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二是如何培养舞蹈高级人才,是定向培养,还是培养综合能力兼顾综合学科能力。三是舞蹈高级人才的现实定位,即学以致用的客观现实。

(一)如何定位、培养舞蹈高级人才

要解释舞蹈高级人才的定位与培养,就要对高校的培养模式做更多的了解。从专业方向的划分来看,目前主要包括舞蹈史、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表演等方面。就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而言,通常培养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阶段,分段安排教学计划。按年级划分:一年级将要完成中国舞蹈史、区域舞蹈史、民俗学、艺术美学、舞蹈实践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同期要对国内外的一些舞蹈现象提出相应评论、观点。二年级,将完成与本专业相互联系的交叉学科的学习。同期要逐渐培养自己艺术观察的敏锐度,适时寻找议题,增加田野调查的实践次数,为自己的毕业课题打基础。三年级,主要是综合提高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在相关领域建立自己的研究基础。逐步在某一领域找到自己研究的方向,通过综合知识的积累来完成毕业论文。但要真正使学生在某一方向有所成就,同期将要接受更为广泛的学科知识,如考古学、史学、地方史、图像学、现象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音乐学、音乐史、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的综合学科,才有可能使自己在研究方向及学术思维上取得提高,逐步向舞蹈高级人才迈进。

综上所述,培养一个合格的舞蹈高级人才,绝非一个简单的时间段可以完成,而是一种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何为学术研究能力?笔者认为是一种对知识的驾驭与运用。这符合我们国家目前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也可以简单地讲,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发展而言,势在必行。

(二)舞蹈高级人才产销脱节的现状

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国家舞蹈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但根据对近年来舞蹈硕士研究生毕业流向的调查,却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舞蹈高级人才的社会定位究竟是什么?舞蹈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应该如何?我国的舞蹈硕士研究生招生始于1982年,目前有培养资格的院校不足15所,每年的硕士毕业生仅为百余人。在这百余人中,能在专业对应的岗位上工作的却不足三分之二,多数面临转岗的问题。这无不反映出我国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面临产销脱节的问题。试着分析这一问题,是舞蹈高级人才培养过多饱和了,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是舞蹈高级人才的定位不准确,还是舞蹈高级人才的社会定位出现状况?笔者认为,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可能存在,但产需相结合、扩大专业需求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现状,以舞蹈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例。舞蹈史论的硕士研究生知识面广,学术严谨,又是舞蹈艺术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基石,但舞蹈史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实状况并不理想。因此,舞蹈史论研究生应把自己的学术认知能力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同时,各高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拓宽舞蹈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渠道,不能把目光仅仅锁定在几所艺术专业院校或是舞蹈研究所身上,要结合目前综合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适时地将舞蹈艺术课程列入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规划内,这将是舞蹈高级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的一个关键目标。目前,国内开设舞蹈史论课程的院校,只集中在极少部分的艺术类院校,占院校比例不足十分之一。以教育大省为例,北京共有88所高校,山东省共有88所高校,陕西省共有60所高校,上海市共有48所高校……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院校中,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院校少之又少。如何解决这个产销脱节的问题,将是我们目前首要考虑的。

二、拓宽舞蹈高级人才的就业渠道

在综合院校设置舞蹈艺术课程,是拓宽舞蹈高级人才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社会需求,近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成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将舞蹈艺术课程列入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规划是符合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是社会与学校双向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舞蹈高级人才产销脱节的关键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没有与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的定位、走向相互衔接。目前,虽然多数高校实施了《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设置了部分课程,但在公共艺术课程开设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在舞蹈艺术课程的设置方面尤为欠缺,这就使得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趋于定向模式,出现了就业渠道狭窄、盲目的问题。因此在普通高校推进舞蹈艺术课程,对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就普通高校舞蹈艺术课程设置的需求来看,舞蹈艺术最为突出、鲜明的意义即是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舒缓心理压力,有益于传承文化。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均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急切需要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情感释放,而舞蹈艺术的功能性,恰恰是其他艺术行为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加快公共舞蹈艺术课程的建设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的。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首先要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舞蹈高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与社会需求挂钩,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人才,从而解决产销脱节的问题,更好地发展壮大舞蹈艺术。

(一)综合院校设置舞蹈艺术课程的意义

要培养、发展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人格。艺术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的美育作用,有益于培养人的美感、情感、灵感。它以潜移默化的感染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的多方面潜能的结合不仅能够开拓艺术的视野和内涵,也突破了技能性教学训练的禁锢,由此,受拘束的主体感悟性和创造性精神得到解放。舞蹈艺术离不开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它需要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思想浓郁的环境氛围,只有长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才能使主体体现出人文精神、情感和行动。有了人文知识,就为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理性知识背景。而仅仅是知识体系的填充,并不能真正地使舞蹈艺术教育的人文要素丰富起来。面对普通高校的学生我们应该强调的是,人文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舞蹈艺术不能仅仅理解为“为了纯粹的技艺的游戏”,使其封闭和满足于有限的形式世界,这样不仅丢失了舞蹈艺术的生命价值,也使得舞蹈艺术脱离了当下大的文化语境。舞蹈教育应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从而促进学校舞蹈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对话、交流。面对着人文化的转向,舞蹈艺术教育也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舞蹈艺术教育走进普通高校的意义所在,并努力把舞蹈艺术教育与人文内容全面融合。这一步,针对当下普通高校教育模式来说,是必需的和紧迫的。

(二)普通高校如何设置舞蹈艺术课程

长久以来,舞蹈艺术教育过程中偏重技能的训练,即学生在接受模仿式的专业训练,而老师强调的也是基本功,以至于技术和艺术被混为一谈,甚至有时把技术看作艺术的全部。虽然技艺性的美感对于艺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培养和评价方式无疑对舞蹈艺术的创造性是一种严重的制约,这也就是为什么舞蹈艺术教育迟迟不能走入普通高校的原因。要认真分析舞蹈艺术在培养人才中所起到的作用,要结合普通高校的办学特点调整舞蹈艺术的课程设置,这也正是人文精神之于人格塑造的真正意义。

1.确立舞蹈艺术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保障。普通高校艺术公共课程目标的确立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培养,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舞蹈艺术审美教育要开阔视野,在确立课程目标上要符合普通高校学生的培养计划,重在塑造完美人格。而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已逐步凸显了功能性,要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审美能力、思维活跃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明确了目标,课程体系的确立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2.制定舞蹈艺术课程标准

设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标准是完成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手段。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艺术教育与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它所面对的对象是有一定科学文化底蕴的高校学生。因此,我们的教学标准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要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审美认识规律,着重体现审美体验与鉴赏能力价值、创新思维与个性发展的价值、社会交往与艺术实践价值、多元文化与科学综合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工作等课程标准理念。要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客观可行、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使课程目标不偏离轨道,教学内容不松散,与课程目标不脱节,深浅适度,从而确保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与实效性。

3.优化舞蹈课程结构

教育对象智能结构的优化取决于课程结构的优化,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质量教学的核心所在。要求普通高校艺术公共课程结构应从基础搭建,同时还要从课程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等多方面思考。

一是课程内容的广泛性。(1)舞蹈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训练类课程的设置。这类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艺术审美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感受能力,为他们搭建一个通往艺术殿堂的桥梁。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艺术基本素养普遍偏低,特别是很多高校学生基本没有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和习惯。因此,对大多数学生进行舞蹈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必须的。如开设舞蹈艺术作品欣赏、舞蹈理论等课程。(2)艺术实践类课程的设置。这类课程指舞蹈编排、表演等实践教学活动。艺术实践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舞蹈艺术课程虽然不以艺术技能训练为目标,但并不排斥艺术实践活动,关键是课程的价值取向。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际操作,实现在艺术体验中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磨练意志,开拓思维,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教育功能,这也是舞蹈艺术学科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取代的独特作用。(3)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这类课程是指舞蹈史、舞蹈概论等理论性内容。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把舞蹈艺术与人类社会快速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握和领悟舞蹈艺术的深刻内涵,建立完善的心理结构,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二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课程构建优化的发展趋势,是指将几门相互联系的课程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同时,综合性课程可以避免内容相互割裂或重复的弊病,提高教学效率。另外,综合性课程可以减少专业技术难度,增大文化含量和知识信息量。如舞蹈基础知识与舞蹈基本素养训练的综合,可以将舞蹈艺术欣赏与欣赏方法、舞蹈文化知识等多门课的内容,根据内部规律和教育原则进行组合,这样,能让学生感受较完整的舞蹈艺术结构,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我们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给予他们适当鼓舞和正确的引导,使人文艺术成为他们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的重要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阐述了舞蹈高级人才培养产销脱节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做出有益的尝试和合理的补充,以期我国的舞蹈事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4]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舞蹈毕业论文篇10

一、教材及教学对象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罗雄岩教授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于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舞蹈学专业大三的学生来说,民族民间舞蹈应该是跳的最多接触最早的舞种,在大学期间舞蹈学院更是安排了多个民族系统的民间舞蹈技法课程,从最熟悉的五大民族――藏、蒙、维、汉、傣的学习,到鲜族、彝族、羌族、回族、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等的学习,学生对每种舞蹈的风格特征、基本体态、基本动律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二、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意义

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了这么多舞种和这么多组合,真正在实践和今后的就业当中却很少也很难用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各民间舞蹈的技法,而没有了解到技法、动态形象背后的文化价值,不知道每个民间舞蹈的风格具体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学生并不会把所学的东西拆开、分解、组合,最后创新出自己的东西。

而教授本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技法的基础上,对他们所学多年的民间舞蹈技法课程,用一个学期以民间舞蹈文化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他们对所学的多个民间舞蹈进行总结,分析各民间舞蹈间的共性与特性。

三、教学内容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想在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内把所有民间舞蹈全讲一遍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工程量浩大很难完成的事情,这就需要把56个民族进行划分,分版块学习。以往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划分方法有很多,如按地域划分法、按语系划分法、按历史年代划分法等,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本课程按经济文化形态将中国民间舞蹈划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农牧文化型民间舞蹈、草原文化型民间舞蹈、绿洲文化型民间舞蹈、农耕文化型民间舞蹈和海洋文化型民间舞蹈,这样既可以纵向对比也可横向研究,运用交叉式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好、更透彻地研究本门课程。

民间舞蹈划分为五大板块,每块内容又包含多个民族民间舞蹈,本课程着重总结每一版块间民间舞蹈的共同特征,选取一个代表性民族深入分析,举例说明它的民间舞蹈文化内涵,从民族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语言系属、风俗礼仪、节庆赛会、等方面阐述文化背景,从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礼仪活动三部分分析其民间舞蹈。

四、教学方法

授课中采用开放式、引导式、对比式、发散式以及强制性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

(一)强制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节有效率的课程必须建立在遵守纪律之上,对于行为较自由的艺术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可以从考勤、课堂纪律、学生笔记等方面进行要求。

(二)开放式

大学的课堂气氛应当是活跃的,大学生是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虽然《民间舞蹈文化》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更多的应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散思维,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现场进行示范展示,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先播放一段影像,抛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或以身试教,或让学生自己组织一堂课等。开放式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引导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与实践技法密切相关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较多运用引导式。如讲蒙族民间舞蹈时,首先让学生先描述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然后请学生现场展示,接着请他们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态,讨论完后播放蒙族人民的生活环境,讲解他们的生活习俗等,学生就会明白这种舞蹈的基本体态,是建立在长期形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上,最后欣赏经典视频,让学生知道舞蹈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一种艺术的升华。通过这样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动起来,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主动思考,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导使他们知道舞蹈动态形象之下的文化内涵。

(四)发散式

发散式思维方法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掌握以及扩展知识极其重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讲农牧文化型民间舞的“一顺边”艺术特征时,让学生思考他们所学的民间舞蹈中还有哪些也具有“一顺边”特征但不是农耕文化型民间舞的舞蹈。学生经过现场讨论后得出了还有傣族与朝鲜族有“一顺边”的艺术特征,然后让他们进一步发散思维,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经济文化形态下却有相同的艺术特征。通过这种发散式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同时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五)对比式

由于《民间舞蹈文化》这门课程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对比式教学方法。如以下两种方法。

1.技法的对比。蒙族舞蹈和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都具有立腰拔背、抬头挺胸、下巴微扬的特点,但他们本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又非常明显。区别就在于,虽然上身体态相似,但整体动律不同,蒙族舞下肢躺拖长为后脚点地,动作沉稳,气息悠长。而维族舞蹈下肢轻盈多在切分音上做三步一踢快节奏舞步,同时舞蹈表情细腻、柔媚,舞姿多姿。

2.理论的对比。从历史变迁、、生活习俗、地理环境、语言系属等方面进行不同舞蹈的对比。也可就同一民间舞蹈不同地域的舞蹈进行比较,阐述其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积淀。

通过对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每种民间舞蹈的特性,区别不同舞种之间的差异。

五、教学实践

作为大三的学生,不仅要储备专业知识,更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本课程利用几周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己组织一堂30分钟的课。这样做的目的如下。

(一)为毕业论文打基础

在教师的提示与指导下,学生知道组织一堂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整理内容、制作PPT、现场讲解等。而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和答辩形式也是如此,所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讲课能力,也为一年后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为就业应聘做准备

让学生以老师的角色站在讲台上讲课,目的是通过这样的锻炼在今后的应聘当中会更有优势。作为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会选择教师教育类职业,而讲课是面试中最最重要一关。

(三)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分工协作的方式,发挥团队的最大作用。一堂课有搜集资料、整理内容、制作PPT和主讲等任务的分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专长分工协作把团队力量发挥到最大,最后评出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六、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对教学成果的判断。作为舞蹈学院理论与实践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理论课程,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如下。本课程一学期内把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按经济文化形态划分成五大类,并选取和讲解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藏、蒙、维、汉、傣五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在这五大民族中抽取一个民族,进行八百字的论述,可以围绕所抽民族进行整体民间舞蹈文化论述,也可着重对所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舞蹈进行论述,题目自拟。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