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3 10:23:54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1

按照**印发《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研讨方案》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9月专题研讨会工作方案》要求,现就9月份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专题研讨会主题

深入学习《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白皮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兵团深化改革和**发展战略部署的政治定力、行动自觉,坚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做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二、会前准备

(一)认真开展自学

专题研讨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原原本本学习四个白皮书,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特别是涉疆对外舆论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深刻认识党中央关于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新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大政方针、指导原则、实践要求,深刻认识近年来兵团党委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战略部署的成功实践,以及兵团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三个摆进去”,交流学习体会,认真检视问题,深刻反思根源,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深入检视剖析

领导班子成员应自觉对标对表,对照党中央关于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新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大政方针、指导原则、实践要求,查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战略部署等方面的差距,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深刻反思根源,提出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三)撰写发言材料

在认真自学和检视剖析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履行兵团职责使命,深刻认识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特别是涉疆对外舆论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深刻认识党中央关于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新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大政方针、指导原则、实践要求,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战略部署撰写交流研讨发言材料。发言材料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检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班子成员研讨发言材料于9月28日前提交**主题教育办公室。

三、召开专题研讨会

(一)时间地点

2019年9月30日下午,会期半天,机关二楼会议室。

(二)参加人员

1.党委领导班子成员。

2.列席人员:

(1)第二巡回指导组成员;

(2)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

(三)会议议程

***同志主持专题研讨会。

1. 党委常委依次发言;

2. ***同志作总结讲话。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2

在思考中明确研究重点

调查分析,明确研究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陆续设计教师、幼儿、家长等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对交往的认识、了解,对教研的看法及在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了调查。对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对家长对交往的认识、理解与关注也进行了相关测查等等。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储备了条件。

研讨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交流研讨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开展课题。例如:幼儿园结合课题计划,开展了个案研究,每班选出了2-3名幼儿作为观察的对象,建立个人档案。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感觉研究面越来越窄,最后研究活动干脆停滞不前了。在笔者的引领下,大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共同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将每班的孩子分为:交往比较好的、一般的、弱的孩子三部分。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孩子的发展。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方法调整了,研究的兴趣提高了,研究的内容明确了,研究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困境,步入了正轨。

理清思路,解决存在问题 开展课题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出现时,笔者总是反复进行思考、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并积极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教育研究的开展。

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

课题研究是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在引领课题研究工作中本着教研日常化、研究渗透化的理念,将全面工作与交往内容有机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多种环境,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一,主题环境融入交往。环境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注重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陆续带领教师分析本班开展交往活动的优势与问题,并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布置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参与环境游戏的场所。

第二,共享角色游戏注重交流。共享角色游戏是幼儿参与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孩子们通过模仿语言、行为进行游戏,从而达到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社会性发展。教研活动中笔者引领教师充分利用楼道的有利空间,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共享游戏区域,使游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共享区域材料强调合作。共享区域材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要素,在投放材料中,笔者引导教师发挥想象注重交往材料的投放,制作了促进小、中、大班合作的多种玩具材料。幼儿在相互合作、商量、共同游戏中促进了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全体精神氛围体现亲情。要营造一个整体、良好的交往氛围与环境,就要从幼儿园精神环境做起,教研活动中,幼儿园提出营造亲情环境,让幼儿在整体的大环境中感受亲情、体验温暖与尊重。

多项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搭建平台 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兴趣,提高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幼儿园开展了多项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是利用德育儿歌丰富幼儿语言。幼儿园结合东城德育儿歌的发行,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德育儿歌进行了划分,并在日常工作中带领幼儿进行学习。朗朗上口的词语,优美的诗篇,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又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幼儿的行为,为幼儿交流、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利用晨间接待促进幼儿交往。幼儿园充分利用班上教师早晨接待孩子、家长的时间,培养班上的幼儿做接待员,尝试接待小朋友和家长,从而增加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在接待过程中教师们根据班上幼儿的需求分别开设了中、英文接待员,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当班上教师发现有的家长出现不配合时(当孩子与其打招呼时,家长置之不理),教师分析其原因,鼓励全班幼儿轮流参与,打破以往早来早接待的现象,受到了家长与幼儿的欢迎。接待的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三是利用大型活动渗透幼儿交流。园里开展“六一”艺术周活动,笔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班创设的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的作用,进行了班班串与大带小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了语言、社会、合作、友好相处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爱说的小朋友多了,主动交流的小朋友也多了,交往真正走进了幼儿,成为孩子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3

反思上学期的教师成长情况,围绕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接受省一级幼儿园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在师资培训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解决的问题,如:用什么样的途径和培训形式去推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成长需要去阅读相关书籍?针对本园教师的实际情况,用什么样的培训方法能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本学期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及基本措施: 

1、抓交流互动,促共同成长。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本学期的主要措施是:一,加大教研人员下班看活动的力度,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或通过教师主动寻求帮助等形式,发现问题。个别性的问题,通过活动后教研人员与教师单独的交流,及时寻求解决方法。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等形式灵活处理,让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二,教师业务学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增加对实际教学操作中的案例分析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业务学习时间设立“分享时间”“提问时间”,在日常学习中鼓励教师间的交流和班级之间的交流,教研、行政人员参与教师的交流,提供建议。 

2、抓教师教学技能、学习技能,促教师专业成长。 

1)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以前采用的多是集体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去查找书籍。本学期在此基础上将加强教师根据个人需要而进行的读。刚开始可以由教研人员了解教师的需要,如遇到的困难,推荐书籍。后期可以要求教师定期阅读自己需要的书籍,并在业务学习时间内安排交流。 

2)对幼儿的观察、评价能力。虽然上学期教师在这方面下了不少的工夫,许多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师在把握记录时机、处理记录言辞、如何分析评价这几方面普遍还需要加强。我们将就上学期《幼儿个人档案》进行实例分析,通过与优秀个案的对比,使教师这方面能力获得提升。 

3)收集整理材料、自制材料的能力。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不仅需要有序而且还要具有艺术性,过去我们教师忽略的就是在环境创设中的创意和艺术性。教师要从材料的提供、布置的整体规划上多动脑筋,重视这个问题。可以请美术老师给予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环境中增加自制材料和废旧材料。将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和专题的讨论活动、班级间的现场观摩、教研人员的不定期检查、业务学习时间的“分享时间”内介绍经验等形式,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  

4)教师反思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在活动后的反思、班级教师间的反思交流及教师和教研人员间的反思活动。通过经常性的反思,调整工作中的不足,得到快速的成长。 

3、本学期在业务学习时间将以个案分析、专题讨论、现场观摩及级组研讨等形式,开展反思、研讨学习。重点如下: 

1)对园本课程理念的深化落实。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将在业务学习时间专门设立“提问时间”帮助教师对园本课程的架构、理念、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巩固,促进教师在平时提高对园本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研究。 

2)为了加强教师对环境的重视,我们将开展“如何为幼儿提供丰富且具有艺术性的环境?”的专题活动,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3)“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如何更好地发挥?”,是我们分析上学期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所确立的论题。主题探究活动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怎样在活动中尊重幼儿主体性,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转移?怎样体现活动的生成性?主题整理中,如何记录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教师如何进行反思、调整计划?等等都是我们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讨、交流,我们将寻求更时候我园的形式,并且鼓励班级做出自己的特色。 

4)促进教师教育活动中适宜教育行为的出现。教师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落实到教育行为有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教研人员经常性的下班看活动和交流,以直接明了的形式,让教师获得尽可能大的提高。 

5)如何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分析、评价,是教师存在的薄弱环节,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4

自1986年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教育领域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我国教育领域了解、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环境中,英语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国内大学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标准,还要与合作项目对英语的要求保持一致。以大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的中外合作项目(2+2)(“2+2”是“国际合作双校园项目”的简称,学生首先在国内学习两年,接受英语语言强化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然后赴合作方大学学习两年专业课)中的商科为例,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与专业学习的联系;不仅要满足学生生活交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学生在国外学习的需要,同时为将来在国际商务背景下工作和生活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需要我们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进行深层、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学生需求分析为导向,以学术英语EAP教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中外合作项目(2+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创新改革。

二、研究设计

随着国际学校对留学生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学生自身需求的变化,国际合作院校必须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国际合作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学术英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构筑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EAP课程建设。

1

理论基础

Dudley-EvansT.&StJohnM.J.(1998)定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课程教授特定的语言学习者在专业、职业或工作场所需要或者能够使用得当的语言和交流技能。ESP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术英语(EAP),另一类是行业英语(EOP)。Jordan(1997)从广义上将学术英语定义为“正规教育体系中以学业用途为目的的英语交流技能”。学术英语可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GSP)。蔡基刚(2012)进一步解释前者教授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叙述阅读和学术写作等语言技能的课程;后者结合专业进行语篇语类和学术交际能力的教学。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级国际班的学生,进行的外语教学模式主要是通用学术英语(以下简称“学术英语”)。束定芳(2004)指出在外语学习领域,需求分析可以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在针对国际班(2+2)的英语教学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作为EAP课程设计的基础。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PBL教学理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项目研究方式来解决一个学科上的问题。本研究根据EAP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PBL教学法,探讨了一种适合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的EAP课程模式。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国际合作学院国际班的学生设定为研究对象,以学生需求分析为向导,以学术英语教学为理论基础,以项目式研究为主导教学法,设计并尝试一种适合中外合作办学背景的EAP课程教学模式,为国际合作院校培训出国留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模式。

3

研究方法

第一,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EAP/ESP的需求理论分析的相关文献,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

第二,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为了解当前国际班在英语方面的需求以及留学生在国外学术活动中使用英语现状与存在问题获取一手材料,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第三,课程实施之后,采取测验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雅思考试并通过比较法和访谈法评估EAP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三、数据统计分析

1

2013级国际商务班(2+2)学生对EAP课程学习需求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学生的情况,研究者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对EAP课程学习需求和课程设置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13级国际商务(2+2)学生22人。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表2、表3。

68.2%的学生认为EAP课程应该由外教承担,外教对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比较熟悉,并且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学生们希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和兴趣。

2.

留学生日常生活和学术活动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从我院国际班毕业,现就读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的研究生25人,方法是将调查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具体数据统计见表4及表5。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约75%的留学生的选择难度值在“没有问题”范围内,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口语水平应付国外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从表5中反映出57%的学生参与国外的学术活动中出现问题,尤其体现在进行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和应用科研方法与范式这三个方面,学生感到有问题和有较大问题的比例分为达到56%、64%和60%。

综上所述,从针对国际班学生的EAP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EAP课程提高自己的学术英语能力,学习目标非常清晰;学生认为EAP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自己更快地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偏向于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对于承担EAP课程的教师而言,学生更青睐于外教而非中教,其原因还是围绕着语言教学环境和教师语言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学生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适合EAP课程性质。

另外,通过对留学生海外生活和学习情况的分析,了解到留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国外的生活,具备基本的日常生活的交际能力。由此来看,我们的教学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调查的结果还反映出我们教学方面需要反思的内容,即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方面不尽如人意,今后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术英语的相关技能培养。

四、EAP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1.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以我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的(2+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笔者提出项目式EAP课程的设置方案。课题组以2013级学生为例,确定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

(1)新生入学后进行雅思水平测试。对照班的学生按照传统的双语授课模式,第一学年主干课程为基础综合、技能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第二年开设的雅思强化课与英语文化应用类课程,为学生通过雅思考试以及未来的留学生活打下基础。

(2)实验班第一学年安排基于项目式的普通英语课程,改善学生听说能力较弱的局面。第一学年期末参加四级考试,通过四级的学生进入第二学年(3~4学期)的项目式学术英语学习。我们在第二学年安排四门课程:科学文献阅读与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会议与交流。我们把这四门课程看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研究,“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侧重科技英语阅读、词汇以及项目选题;“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则关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科研流程;“学术论文写作”着重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语篇语法;“学术会议与交流”帮助学生熟悉国际学术会议的参与过程,提高会议交流和报告的语言能力。所以说,从第一门课程到第四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实际已经依次经历了项目式学习的四个必要阶段:通过文献检索提出项目选题、设计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提交论文参与学术交流。16学分共256课时的学术英语学习阶段,学生用两个学期体验了学术研究的全过程,熟悉了科技英语的文献特色和撰写要素,更利于他们适应国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3)第二学年的学习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参加难度相等的雅思考试,课题组成员对比两个班的雅思成绩,对两个班级的学习状况进行汇总。

(4)分析比较两个班的雅思成绩,结合学生自评结果,评估基于项目的EAP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

结果分析

研究者在256课时的英语教学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们逐渐适应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形式。实际上,项目即课程,EAP课程是一个项目,这四门学术英语相关课程构成子项目,EAP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概念均围绕着项目的实施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合作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实验班在大二这一学年以“基于项目式”的教学理念指导,以四门学术英语相关课程为核心课程进行语言学习;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雅思强化课与英语文化应用类课程。最后,我们对比两个班的雅思成绩,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雅思成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照班平均分为5.6,实验班的平均分为6.7;实验班的平均分要比对照班多出1.1分,实验班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雅思考试能够达到6.7分,这样的分数足以满足国外大学的入学要求;也充分地说明基于项目的EAP课程对提高学生学术英语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进一步证明了EAP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77.3%的学生学完EAP课程后,能看懂专业英语资料;86.4%的学生可以顺利地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81.8%的学生能够撰写符合专业要求的学术报告和论文;72.7%的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科研方法和范式;81.8%的学生一致认为EAP课程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77.3%的学生非常满意EAP课程。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估报告,超过半数的学生能达到EAP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满意度为77.3%,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所以,ESP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问题和对策

1.

EAP教材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EAP教学在国外已经进入成熟阶段。EAP相关的教材也是分门别类。EAP英文原版教材虽然理论性强,但是这些教材并不是针对中国学生编写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

对于原版教材我们可以节选一些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内容,汇编教材;另外,也可以让中外教师共同合编辅助教材。这些都为学生学习EAP课程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材料。

2.

师资情况

EAP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讲授,对学生来说,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外籍教师虽然有EAP课程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语言技能,但是不了解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此外,像“科学研究方法和范式”这类课程如果由外教英文授课,学生肯定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我们要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教师授课。

近年来,我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的教师中有65%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整体素质很高。这些教师在国外攻读学位,学习了国外流行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这都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教学方法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5

7月9日,第一届中美暑期英语教师培训在鞍山一中召开开班仪式,经过推荐选拔,包括我在内的126名来自各县市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开班仪式完毕后,我们又参加了外籍教师亲自出题的审核考试,并最终形成我们的班级和教师队伍。在对教师的介绍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支由9人组成的来鞍任教的北美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已有53岁,最高年龄的领队教师莎朗已有80岁,他们的学历层次较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学的专业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大多数人长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热心中美文化交流。所有的任教教师都具备国际教师资格证,并完全自愿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在培训前集体签署在任教期间拒绝任何酒精饮料的协议以表示对中国学员的尊重和对这次培训的重视。

7月11日,我们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当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角色已发生变化,在未来的四周里,我要变成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了,我的导师叫哈里特,是一位64岁的优雅的白人教师,她与我印象中的外籍教师不同,她严肃、认真,对教学内容一丝不苟,让我们肃然起敬。课余又与我们交流谈心,像一位慈祥的大朋友。在与外籍教师以及其他班级学员的沟通中,我发现所有学员都被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是全天上课,上午3个半小时,下午2个半小时,而且培训时间正值夏季的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季节,我们都深感疲惫,更何况平均年龄在53岁的外籍教师了。但是他们克服了水土气候的差异,每天早来晚走,从来没有迟到过。在授课过程中,再难熬的天气他们都是站着授课以表示对学员们的尊重,每节课教师都会准备非常详尽的材料,每天课后,教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对当天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我们每人交上去的作业,教师都会认真阅读并给出评价或是解决办法。就这样我和所有学员被教师们感动着,这虽不是讲授知识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责任感和态度,我们就这样被潜移默化地感染着。

培训课程设置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说能力强化培训。针对学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训练,其中包括语音语调矫正、语法等内容,全方位地培养我们的能力。但培训中,外教灵活的教学模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和情况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室和课堂,中国的课堂特点是人数多,座位通常按次序依次排列,教室布置也比较简单明了。而外国的课堂人数较少,灵活性大,座位布置相对不是那么死板。比如我班就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半圆式座位,座位前后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其次每天的黑板内容也都精心布置更新,比较有新鲜感。在交流中,外教也幽默地跟我们说,我们更应该向中国的教师学习,因为在国外的课堂,一个班级的学生最多也不会超过30人,超过20人就需要一名助教来帮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而在中国,一个班级甚至有70名学生,只有一名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我们眼中,中国教师都是超人了。从这样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中外教学模式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从中学到不少,外教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选用互动比较多的形式,比如:听录音、朗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角色扮演、写感想、唱歌等形式。而选用的授课材料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容,使得我们有话可说。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外教认真听我们的观点,并且鼓励我们多说,而不是纠正口语中的小毛病,让我认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不是语法,而是在于不断地积累练习。

课程设置上除了对学员能力培养的课程外,还有教学法讲座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在讲座中,我们真正学习了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首先,要想教好学,我们就要从学生抓起,研究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都有哪些类型呢?有听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以及动态学习型。要想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和交流式课堂,再配以适当的教学手段。英语的教学有很多种,有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我们教者都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我们的学生在一节课达到什么样的能力等。教法中我们把一节课分成了几个层次,第一层是语言能力,其中包括语法、词汇、结构和发音;第二层是交际能力;第三是预测和策略能力,简单的说就是总结能力。教学中要达到这个目的,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多样性的,教法中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制定我们的课堂内容,我们的课堂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满足各种类型的学生的需求。另一重点是教学材料的选择,教法中强调了几点:第一是材料符合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就是选择学生认知熟悉的内容;第二是学生应对所选材料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意向,也就是趣味性;第三是所选的材料要跟所要学习的知识相关联,有链接关系。学习完教法,我发现外教对教师能力培训的课堂中正是渗透着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形成一种任务型式学习。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6

为了响应我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政策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生党员素质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师生间交流,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

借以当前热点话题,师生面对面进行讨论,搭建师生全面交流平台,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院了解研究生当前的思想状况,为研究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同时,创建渠道方便研究生了解学院和老师对研究生发展的关心,使双方关系更加融洽。

二、活动时间:xx年

三、活动地点:4月26日晚

四、活动对象:材料学院老师党员,研究生党员

五、活动安排:

1、前期策划准备

1)确定思辨话题:

当代研究生的婚姻爱情价值观(心理健康);是否支持裸婚?有房有车是否是结婚的必备条件,婚姻中门当户对重要还是两情相悦重要。

(话题可以继续展开,只要是关于爱情婚姻的相关话题都可以讨论)

2)选择双方嘉宾

正反双方各由至少三名学生组成(每班推荐一名思维活跃,善于言谈的同学参加讨论会,根据最终报名人数及报名时选择的立场进行分组)

邀请两名老师组成讨论组,全场参与讨论。

3)选择两名主持人

4)两个小组分别收集相关材料,并与讨论会前两天交给活动组织者,由组织者转交对方小组。双方相互了解各方证明材料,做好讨论的准备。

5)主持人充分准备讨论会小话题;

2、活动流程及规则

1)正方代表上台,运用ppt陈述本方观点,列举各种材料证明本方观点,包括视频案例(两份),政府部门文件,相关组织机构的文献等。时间为5分钟以上。

2)反方代表上台,运用ppt陈述本方观点,列举各种材料证明本方观点,证明材料可包括视频材料,新闻材料,相关文献等,形式不限。时间为5分钟以上。

3)针对正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反方提出疑问,正方进行解答,双方自由讨论。主持人控制讨论会节奏,随机询问各嘉宾的观点,引导嘉宾进行讨论。请两位老师发表个人意见,对本方案例及材料进行评论;

4)针对反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自由讨论。方式同(3);

5)整场讨论过程中,观众可以随时举手提出个人观点,主持人可根据讨论过程邀请观众发言;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小的话题,主持人可邀请观众通过举手表决;

6)全场观众投票,统计正反方的支持率,了解研究生通过本次讨论对该话题的态度;

7)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做出综合评论。

3、其他事项

1)本次活动以交流谈话形式为主,要求正反方观点明确,立场坚定;

2)主持人要有较强的掌控讨论过程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调动嘉宾参与讨论;

3)本活动要与观众进行足够的互动,对于参与互动的观众给予一定的奖励;

4)讨论会上,尊重所有人的个人观点,请文明用语,礼貌谦和;

5)各讨论小组准备一台笔记本电脑,讨论过程中可以随时收集材料和案例,支持本方的观点;会场将提供无线网络。

(1)

六、活动注意事项

1、文明,健康,积极的参与活动,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2、做好活动记录。

3、活动后要提交活动心得。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班化;研讨式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已经到了极为紧密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今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因此,国际问题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也必将对中国未来的战略机遇期形成挑战。对国际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对于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将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在了解西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讨论当前的热点国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辩明是非,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对外战略与政策,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观和全球观。

二、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旨在实行小班化研讨式教学,首先是基于对目前大班化教学弊端的认识:

1.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同学将其视为升级版的“形菡策”课,也有的同学将其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对理论素养的提高兴趣不大;

2.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教学人数多,大教室授课,师生交流互动存在很大困难,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教学相长难以实现;

3.考核方式简单机械,由于班级多、规模大,又属于考查课程,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都采取交课程论文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学生能相对容易地通过考核,但人文社会科学应予追求的学生表达能力,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4.单向度的讲授式教学,使得教学内容趋于肤浅,使得学生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几近缺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能力。

三、小班化教学的设计

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小班化、研讨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见解,对于切实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该教学流程的设计,改变了以往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的做法,使教学内容保质循环更新。

四、小班化教学的成效

小班化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班级人数,使课堂讨论互动成为可能。《国际问题纵论》课程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严格控制在30人以内,课堂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这种授课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一,实现了以教师“教”为主到学生“学”为主的转变

作为探究高深学问场所的大学教学,在本质上应该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但是,一般的理论课程因班级人数过多,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能采取讲与听为主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大多来自教师的储备和整理,而且这种资源的流向是单向的,即从教师流向学生。在这种由听讲和记笔记支配的学习行为中,大学生自身积累起来的资源无法呈现在课堂之中,多样性的学习资源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生聚合反应。小班教学则有可能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主动性,如本课程授课讲教师准备了17个选题(1.国际政治基本理论;2.硬实力&软实力;3.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问题;4.欧洲债务危机问题;5.欧洲一体化及中欧关系;6.中国地缘战略问题;7.中日关系研判;8.世界能源问题及中国的能源战略;9.中美关系问题;10.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11.非传统安全问题;12.朝鲜核危机;13.网络与“数字鸿沟”问题;14.网络与民主化;15.中国的国际介入问题;16.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问题;17.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最终根据学生选择,确定了8个选题(1.国际政治基本理论;2.硬实力&软实力;3.欧洲一体化及中欧关系;4.中国地缘战略问题;5.中日关系问题;6.朝鲜问题与中美安全合作;7.网络与民主化;8.中国的国际介入问题)作为本学期学习研讨的话题。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变成了学生讨论,教师听,教师从课堂的中心变成课堂的组织者,探讨的此导者和辅助者,这样学生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他们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获得了个体表达的自由与机会,并且彼此相互关心、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使良好的个性品格得以养成。

第二,实现了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评价方式的转变

《国际问题纵论》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大幅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课堂发言表现占30%,期中测试采用当堂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就一个国际问题写出分析报告,主要考察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测试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50%,考核方式也由一般的书面考核改变为主题演讲,每个学生准备一个8-10分钟的主题演讲,这个演讲所有学生参与评分,学生分数按50%计入学期总分。这样就实现了“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在大规模教学班级中,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一一点名,学生的迟到、缺课很难发现,学生看报刊小说、发短信、打电话等违纪现象也难以杜绝,教室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状态要调控到最佳状况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考核上没能有效反应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不重视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小班化教学中,课堂管理的难度大为降低,学生考勤几乎不需要消耗教师太多的精力,学生学习纪律的维持、学习状态的调节都变得相对轻松,教师的课堂管理负担大大减轻。对于考核方式的改变,也迫使学生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任何人如果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要取得好的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重过程的考核是保证小班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第三,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无缝对接

由于课程教学主要是研讨,学生必须在课前阅读相关材料,否则无法参与讨论,因此,可以说课程从来教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很多时候,一个话题无法在一次课内讨论结束,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这样,课堂的教学也自然地延伸到了课外,特别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延伸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如除电子邮件以外,学生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种课堂内外的衔接自然有效,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

五、小班化教学的若干经验

由于课程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而且每次讨论的话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对讨论主题有相当的了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课堂讨论时基本上发不言,只能听其他同学讲,如此一来就失去了小班化探究式的意义了。学生普遍反映上这一类课程对自己是个考验,每次上课有紧张的感觉,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变得十分重要,对于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通过改革,在讨论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研讨的选题要有吸引力,特别是应具有可可辩论性。由于选课的学生从大二到大四都有,每个学生专业不同,知识基础不一样,兴趣爱好各异,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在选择讨论话题就要考虑话题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起共鸣,讨论才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比如,中日关系问题,既是中国国际关系中的一重要论题,也常常是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学生们普通兴趣很高,诸如此类的话题就是比较理想的研讨主题。

2.阅读材料要准备充分,阅读内容指定精确。由于需要事先阅读材料,但因馆藏的原因,同一本书,大部分学生无法同时借到,所以最好是有电子版的书,或者可以提供重要的期刊论文,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生有材料可以阅读。与此同时,对方阅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做到精细化,每个学生每周要上十几门课程,不可能在这种选修课上花过多的时间,因此,指定阅读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确保每个学生一般情况下都能在上课前阅读完成。

3.充公发挥鲶鱼效应,带动讨论气氛,加强讨论的引导。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应该让大部分同学参与发言,现实情况却往往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同学几乎没有主动发言的习惯,而另外一些同学却是发言积极分子。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要充分发挥那些发言积极者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氛围,不断鼓励消极被动的同学发表自己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六、优化小班化教学的建议

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国际问题纵论》课程中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对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在这些方面加以改革,小班化教学或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小班化教学的环境要有保障。由于高校大班教学的现状,很多高校的教室都是为满足100人以上的教学而设计的,教室内的课桌椅也都是一排排地固定的,这样的教室一般是不能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行小班化教学,对教学空间和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教室的空间不宜过大,课桌椅一般是非固定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和组合,如环型、U型课桌摆放方式,使得课堂上的人际空间更加人性化。为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小班化教学的教室应该配备电脑和投影仪等必要的设备,以便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

2.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要完善

小班化教学对学校和对教务部门的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固定的学时与课程灵活安排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一般课程都要求按照固定学时、既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但这种要求对实施小班化教学是不利的,有时一个话题学生讨论热烈,原定学时无法完成,教师不得已要中止课程,留待下一次课再讨论,事实上过了一周以后,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已经陌生,也许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再有,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如,口头汇报考核方式的认可问题,一方面,教务部门要求加强过程的考核,不能期末一纸试卷定成绩,但真的实行口头考核,又有专家对实际效果提出质疑。最后,是教学成果的评价问题。实行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看似教师从讲课中解放出来了,但实际上,从话题设计、材料准备、讨论引导到考核,每一个阶段都比传统的大班授课付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如还是按照以往的按教学班级人数计算工作量来评价。这样的小班化教学将无法持续。

3.师生的教学理念要转变

小班化教学旨在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教学,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多方面新的挑战。教师角色至少要发生以下变化: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由主讲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习惯于退出舞台中央,但却始终主导着演出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而进行。上课中要多提多提发散式、开放式的问题,少提聚敛式、归一式的问题,多提挑战性的问题,少提已经定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有效地予以引导。按照这种方式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活跃,创造能力也会慢慢地得到培养。 对学生而言,要迫使自己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要课堂有准备,课中有参与,课后有反思。唯有如此,小班化教学才能名副其实。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要使这种教学真正取得实效,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一种新教学形式――SPOC课程已经出现,笔者以为,这是传统小班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它的出现必将使小班化教学更具推广性。

参考文献:

[1]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2):33.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教学;情景模拟;体会

什么是情景模拟教学?简言之,就是指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员进入相关的角色,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为参照物,进行模仿、比较、优化,并通过反复演练,以求得理论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情景模拟又称角色扮演。衢州市委党校教学人员经过在进修一班情景模拟教学,深切地感到: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对于解决课堂与社会分隔,学与用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一、情景模拟教学是党校主体班教学的需要

(一)情景模拟教学适应了新时期党校学员特点的需要。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推进, 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甚至有不少硕士、博士, 他们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且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 过去以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员的特点和需求, 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情景模拟教学适合党校主体班教学需要。党校主体班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的, 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研究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新的理论、新的问题不断出现, 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是交给学员现成的理论或提供对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 而是通过对某一专题情景模拟,点评分析和跟学员的交流, 帮助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

(三)实行情景模拟教学 是党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情景模拟教学其基本的要求是: 通过教学的设计、组织和管理, 充分调动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员主动地、独立地开展思维的过程, 成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开展思维互动的过程, 使学员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的内化, 实现理论、知识等向素质、能力的转化。

二、情景模拟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例―模拟新闻会

(一)教学目的: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各级政府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的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新闻会的情景模拟教学通过学员角色扮演,使扮演角色的学员切实增加应对媒体的实际感受,积累实践经验,锻炼独立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扮演角色的学员通过观察角色扮演学员的表演也能受到启发,开拓思路,达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为推动地方政府新闻工作上新台阶积累实践经验。

(二)背景材料:提供政府突发事件危机处理、最近的法律热点问题、民众关心焦点问题共三段视频材料。

(三)活动流程:整个角色扮演活动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学习小组组长抽签。通过抽签,以小组为单位,分出角色扮演组与观察组。

第二阶段:进行视频播放――举行新闻会

首先进行视频播放。播放完毕以后,小组根据各自抽签到的其中一个材料内容进行讨论,分配角色,做好准备。讨论时间完成后,各小组进入模拟新闻会会场,举行新闻会。按次序进行。

第三阶段:观察组点评

观察组各学员表现并作出客观评价。观察组共同商议,评出最佳角色扮演者3名。

第四阶段:专家点评 老师总结

三、情景模拟教学体会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实施情景模拟教学之所以取得学员的一致好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四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程参与。整个教学的情景模拟案例设计、教学主持、小结点评,由市委党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对案例设计进行把关。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对学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二)精心策划,流程顺畅。领导干部都有着较高的学术修养,较强的领导水平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设计案例和组织教学时,如何做到既要紧密结合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又要紧密结合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如果做到既要教学流程自然合理,又要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对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一个挑战。这就需要负责情景模拟教学的主持者善于沟通,精心策划,充分照顾到整个教学流程的每个环节,力求情景模拟教学顺畅、自然。

(三)多方配合,全力组织。情景模拟教学的组织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宣传部的协调与配合;涉及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安排,需要信息处(视频材料的播放)、行政处(教室的布置)的协调与配合。再有,作为整个教学当中的主体,组织发言、讨论交流,都离不开学员理论与实践的自觉联系,离不开学员的主动参与,离不开学员的积极配合。

四、实施模拟情景教学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题材: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原则上必须选材精当、具有典型性。材料应具有较突出特征,能够反应理论要点,并且比较有趣味性;要符合领导干部的实际需要,起到帮助、启发、提高的实效;内容上应尽量求新,吸收学科新的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介绍实践中成功的新理论、新方法;同时兼顾开放性,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教师必须主动地创设、利用学习情境,应注意利用知识形成、应用中所产生的故事资源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动形象。

(二)营造情景的真实气氛:在模拟情景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谈话、争论的交叉进行,往往能增添工作情景的真实性。要使参加者意识到他既不是在演戏,也不是在做练习,而是一位真正手握实权的负责人,正在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去处理各种真实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坚持采取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灵活运用,在深入浅出、提纲挈领介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大情景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的教学分量。通过主动参与,学员应了解模情景中当时的决策背景、制约因素、环境条件、决策过程、决策效果等,并在实例的研讨中认识到具体决策的优劣、实施过程的正误,从而探讨出具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更好的技能。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9

为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部署,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县、镇实施方案和XX村村“两委”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安排,现就办好XX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安排,制订如下方案。

一、学习内容

读书班学习内容根据中央、省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紧紧围绕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重点学习党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党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学习班共安排6次集中学习、4次个人自学、1次集中研讨、1次专题辅导、1次应知应会测试(开卷)。

二、参加对象

村“两委”、全体党员干部

三、日程安排

读书班分为三期:第一期时间为9月28日至9月29日, 第二期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9日,第三期时间为10月18日至10月19日,地点为村大会议室。

具体安排见附件。

四、有关事项

1、学习辅导资料包括:党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党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做好个人笔记,所学内容党员手册、及笔记本子上要有记录。

3、个人发言交流材料的要提前准备,统一集中保管;学习发言完后,将发言材料整理汇总存档(联系人:XXX,电话:1XXXXXXXXX,邮箱:XXXXXX@qq.com)。

4、严明学习纪律,原则上不得请假,确因工作原因,需向村书记请假批准,并及时补学和补交书面交流发言材料。

附:XX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安排计划表

XX村民委员会

2019年X月X日

附件:

 

XX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安排计划表

 

研讨主题:围绕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担当作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等8个方面,结合个人分管工作和自己学习体会,进行交流发言。

 

时间

学习安排

主持人

参加人员

发言人

地点

第一阶段

 9月23日上午

08:30-09:00XX同志

主持并作开班讲话

 

全体学员

 

村大会议室

 9月28日上午

09:00-11:30 集中自学

全体学员

 

 9月28日下午

14:30-17:30 集中自学

全体学员

 

 9月29日上午

08:30-10:00 集中交流

围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作专题研讨

 

全体学员

 

村大会议室

 9月29日上午

10:30-11:30 集中自学

 

全体学员

 

村大会议室

 9月30日下午

14:30-17:30 集中交流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围绕意识形态作专题研讨

全体学员

 

第二阶段

 

10月8日上午

08:30-11:30 集中自学

 

全体学员

 

村大会议室

10月8日下午

14:30-17:30 集中交流

 

10月8日晚上

19:00-21:00  集中自学

 

 

10月9日上午

08:30-11:30集中自学

 

全体学员

 

村大会议室

10月9日下午

14:30-17:30 集中交流

全体学员

 

第三阶段

10月18日上午

08:30-11:30 集中辅导    

请县委党校专家作专题辅导

 

全体学员、全体村干部

 

村大会议室

10月18日下午

14:30-17:30 集中自学

全体学员

 

10月18日晚上

19:00-21:00  集中自学

 

 

10月19日上午

08:30-11:30 集中交流

 

全体学员

 

村大会议室

10月19日下午

14:30-16:00

应知应会测试(开卷)

全体学员

 

16:10-17:00

 沈智宏同志作读书班总结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实用英语 应用

外语教学界中基于任务的教学法(Task2based Approach)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并迅速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该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视外语教学为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课堂活动的组织以任务为核心,并按学生将来使用语言的需要而设计活动,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一、任务的定义和设计原则

1.任务的定义

许多学者对任务曾下过定义,如:Jane 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 Willis Breen(1987)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至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做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廖晓青(2002)认为任务是指一系列语言学习的计划,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尽管对任务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

2.任务的设计原则

就如何设计任务,笔者认为必须基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任务应有现实意义,以学生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第二,强调意义交流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际愿望和活动,使交流的愿望和需要产生学习语言形式的动力,同时,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英语;第三,强化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第四,教师设计的任务应包含信息的输入、接受、传递等过程;第五,注意文化内容的导入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最后,任务完成以后一般要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解决现实问题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并让学生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任务型教学实施模式及在实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型教学实施模式

虽然迄今国外学者提出了为数不少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模式,但笔者认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仍然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后任务(post-task):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2.任务型教学实施模式在实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passage 1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为例看看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后任务阶段三个阶段具体任务的设计。

(1)前任务阶段

任务:搜集整理有关西方节日的资料。

目标:通过了解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

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

操作过程:全班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拿到一个需要被了解的西方节日的任务条,例如:有的小组去搜集关于复活节的资料,有的小组则需要去了解万圣节的相关信息,等等。一星期后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成果。经小组讨论分工,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头行动,搜集资料,在此过程中各组成员保持交流;小组讨论并就各成员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然后选一名组员为代表向全班做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做幻灯片来进行介绍,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积极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提高了阅读能力。指导他们搜集资料,不仅可以收集相关节日介绍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收集相关的音乐、图片资料等等,使收集的资料尽量丰富全面。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一定用英语去表达各种想法和体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仅仅为活动而活动。

(2)任务阶段

任务: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节日信息。

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变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课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操作过程: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小组代表发言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的提问,使整个课堂充分的互动起来。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小组进行互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可以经过民主评选,选出优秀活动小组,给与一定的奖励。

在这一项活动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知识、被动接受”的格局,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容许学生出错,自由发言,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课堂的教与学两个方面就具有了创造性。

(3)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由教师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认为的难点,拾遗补漏,对课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上的练习复习、巩固这些语言知识,以保证大纲的实施和教材要求的实现。这一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根据一些关键词和表达来复述课文,一般侧重于课文的语言点,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促进其掌握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四、结束语

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交流能力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即学生能把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然而,任务型语言学习的任务设计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得到控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2]Breen M P..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Task Design.London: Prentice - Hall International,1987.

[3]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

[4]廖晓青.交际教学实验简介.国外外语教学,2002,(2).

[5]《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中国大学教,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