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拳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11 18:33:10

少年拳教案

少年拳教案篇1

祝大彤,男,74岁,研习传统太极拳40余年,著有《太极解秘十三篇》、《增补太极内功解秘》、中国武术七段。制有《祝大彤太极推手艺术》(上中下三碟)、《自然太极拳81式》光碟(一套12碟)。

据北京媒体报道,儿童及少年白血病患儿每年新增患者两万,且治愈率比较低。

浙江临海市杜桥镇10岁的金天伦,从照片看是一位强健的少年,但两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他从8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如今,他继续在治愈好转的道路上前进,其康复的妙招是练太极拳――护理――治疗。

小天伦8岁时患上白血病,父母、爷爷、奶奶抱他去上海诊治,住进儿童医院,医治白血病的过程很痛苦。在化疗期间,胸腔积液、呕吐;强吞食,再呕吐;脱发;消瘦得变了形。连成年人也难以忍受的化疗,8岁的小天伦忍受住了,挺过来,仅一个多月胸腔积液消失,父母接他出院了。

医院认为白血病患儿出院,护理将成为患者治愈病患的重要环节。为了抢救侄儿的生命,作为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的护理师,天伦的姑母金伟宏女士回到家中,日夜陪伴天伦。伟宏制定了起居、饮食、锻炼、治疗等一套科学的护理方案。

天伦在上海治疗期间,听大夫讲,成年人白血病患者可以练太极拳辅以治疗并有益康复,儿童能否练不敢定论。天伦的爷爷回到杜桥便打听杜桥一带的太极拳的名家,以便求助。

他打听到太极拳习练者中有一位徐再明老师是从北京拜名家为师的习练者。经过寻找便认识了这位太极拳师。徐老师接受了以拳助天伦康复的义举。于是对天伦的护理方案有了“太极拳锻炼”的项目,也因之,护理――治疗――太极拳锻炼等作息时间表就形成了。

徐再明先生,酷爱传统太极拳学,于2002年5月专程到北京拜我为师研究传统太极拳,短短4年的时间里,徐再明刻苦练拳,悟性高,对拳道的认识不断上升。此次他放弃个人得失,不顾自己曾事故伤及左腿所留下的不便,不顾化疗对健康人的侵害,挺身而出,义务教授天伦传统太极拳,在他耐心而准确的两年教学中,小天伦先会了学练动作简单的太极放松法,又练会26式太极拳。

少年练少林武术并不为奇,但10岁的天伦能将要求严谨、准确、具有松柔特性的传统太极拳学会了,他不仅能按太极拳阴阳变化的动态规律去练拳,而且能遵循太极拳松、柔、圆、缓的特点去揣摩,很是难得。如今,他练起太极拳来,动作规范到位,方向、方位、步形把握的也很好。如今,天伦每天上午到校学习,下午练拳,逐渐地,他的身体也就康复了。

少年拳教案篇2

2020年3月,在县文明办、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按照财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创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有序、有效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展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真正发挥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思想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的职能。现将我校少年宫创建以来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按照“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的原则,扎实推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县文明办、教育局领导经常到我校检查指导乡村少年宫工作,了解少年宫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仔细询问少年宫各功能室的使用和辅导教师的配备情况,认真查阅了少年宫的制度、方案、计划、记录等相关档案资料,并针对少年宫的建设与少年宫领导小组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对我校的少年宫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少年宫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学校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作为学校特色工作来抓,切实发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地、农村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和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更加浓厚的乡村少年宫氛围,让学生在乡村少年宫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管理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顺利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切实加强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的领导,中都中心小学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吴瑞能(中都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教育)

副组长:邓建军(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主任

钟敏光(副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

邱宏雄(工会主席),“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

成 员:丘锦雄 何永帧 何宜昌 刘梅芳李丽英 丘文贵

江晓红 林建凤 郑元菇 陈 慧 丘才珍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少先队队室,由林建凤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辅导员队伍。

少年宫的主人是农村未成年人,少年宫运行的组织主体是师资队伍。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精心挑选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让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材。聘请五枚武术传承人作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教授学生练习五枚拳。

1.教师辅导员队伍

音乐合唱—— 丘琴兰(本科学历)

鼓号队——陈慧(专科学历)林建凤(本科学历)

美术 ——林建凤(本科学历)

五枚拳——丘才珍(专科学历)

篮球 ——钟敏(专科学历)

乒乓球—— 钟晋连(专科学历) 何宜昌(专科学历)

羽毛球 ——郑元菇(专科学历) 刘梅芳(专科学历)

读书社 ——丘小青(专科学历) 丘锦雄(专科学历)

经典诵读——邓福招(专科学历) 彭玉平(本科学历)

书法——丘建湘(专科学历) 丘柏岳(专科学历)

科技制作 ——张毓春(中专学历)

图书阅览室——丘小青(专科学历)

器材室 —— 邱新贵(专科学历)

计算机室 —— 丘永保(专科学历)

2.校外志愿者辅导员队伍:五枚拳辅导:丘金连 邱德光

(三)成立少年宫项目活动兴趣班。

我校结合农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了科技制作、五枚拳、美术、书法、声乐器乐、体育、舞蹈、经典诵读等兴趣班,共11个活动项目。遵循自由选择、自愿参与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现在,每个兴趣班均有学员20多名。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少年宫管理规范化,活动实效化,资金管理科学化,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少年宫工作计划、少年宫项目活动方案和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少年宫辅导教师职责、少年宫协助辅导员职责、少年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少年宫财务管理制度、少年宫财产管理制度、少年宫辅导老师考勤制度、少年宫活动室管理规定等。现在,各种制度和规定已上墙。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一)积极完善少年宫设施建设。

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中,我校利用半年的时间,改造和修缮了闲置的办公室、场地,开辟了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室等活动室。除此之外,学校还按“一室多用”原则,把学校实验室作为少年宫的科普活动室,阶梯教室作为我校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室,把篮球场、操场作为五枚拳和体育兴趣活动场地,把梦想课程教室作为书法活动室。现有场地设施已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需要。

(二)为了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活动,在上级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少年宫活动场地和师资建设。

1.活动场地建设:10万元

2.活动器材:5万元

3.校外辅导员聘请:2万元

4.其他费用:3万元

合计20万元。

四、结合中都特色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一)开展“五梅拳”活动

中都中心小学的“五梅拳”活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

在省市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学校每天大课间时间学生都在操场进行五梅拳的演练。为了更好传承五梅拳,乡村学校少年宫聘请五枚武术传承人到学校教授学生练习五枚拳。

(二)开展艺体活动

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开设学生感兴趣、家长多支持的兴趣班,增强趣味性,如美术、书法、舞蹈合唱、球类项目等,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三)读书、读经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读经典,读名著,提高学生素养。读名著主要面向3、4、5、6年级,《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入学学生,打下国学基础。

五、存在的困难

1.资金匮乏,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整体建设。

2.有专门特长的专职辅导员缺乏,局限了活动项目的开展。

3.少年宫活动场地有限,也局限部分活动项目的正常开展。

4.少年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六、今后的设想

1.完善少年宫管理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我校少年宫建设成少年儿童的活动乐园。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把我校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3. 由于乡村少年宫活动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艺术类师资配备不足,我们将拓展师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退休老师、校外特长人员中聘请一些人员,充实少年宫辅导教师队伍。

4.根据我镇风俗文化特点,开设地方特色兴趣班“五枚拳兴趣班”。把我们家乡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我们会团结奋进,努力让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活动更加实效化,让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发挥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的职能。

少年拳教案篇3

关键词:跆拳道 传播 推广

1引言

跆拳道,作为韩国的体育健身项目,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它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逐步深入并渗透到人们的业余生活中,牢牢的在体育健身市场里占领自己的领先地位。从其在电视、网络、群众生活中的出现频率明显表明大众对跆拳道的认可度远远超越了中国武术。所以,以西安地区跆拳道推广为个案,研究跆拳道推广的理念、方式、路径,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为更多体育健身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对于我国体育健身事业大跨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西安地区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现状

2.1跆拳道馆/俱乐部

据西安市体育局的最新统计,西安跆拳道培训机构在120家左右,按照正规程序注册的有50家左右。笔者经过调查,西安市跆拳道俱乐部或道馆总共有47个,其中12家属于连锁经营,占总调查数的26%,主要分布在西安市高新、雁塔、碑林、临潼、长安、阎良、灞桥、新城和未央九个城区。47家跆拳道俱乐部或道馆总共有教练125人,其中有个别跆拳道教练分别在不同的俱乐部工作。

2.2练习者年龄分布

调查发现,练习者年龄跨距比较大,18岁以下的练习者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92%(,青少年非常热衷于跆拳道运动,跆拳道能够提高他们的速度、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促进骨骼肌的发展,对体质有所改善。25岁以上的锻炼者数量很少,一是柔韧性差制约跆拳道腿法,二是闲暇时间少,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限制了锻炼的动力。

2.3教练员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西安市跆拳道教练员教龄在1-3年的最多,占被调查教练员人数的39%,其次是教龄在3-5年的,占35%,不足一年的占15%,5年以上的最少,共有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教练员来源统计显示,目前西安市跆拳道教练员主要为体院在校生和毕业生,占总调查人数的83%,其次是道馆自身培养的教练员,专业队退役的教练员之占6%。以上数据显示,目前西安市跆拳道教练员的教龄普遍偏短,实践经验不足。

2.4跆拳道馆教学情况

调查中发现,多数跆拳道馆没有规范的教学计划,考级不统一,有的道馆为了赚取考级费,并标榜自己的训练能力,不惜私下降低标准。此外,有些道馆为了能够留住学员,故意拖延课程,特别是升入蓝带级别后,就很少安排参加考级。走访中笔者还了解到学习跆拳道的费用也是高低不一。训练时间也不大一样。另外,同一个班级的学员年龄相差较大,由于教练员有限,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5俱乐部模式推广传播的优势劣势

各种跆拳道馆和俱乐部的成立站在了跆拳道文化传播和推广的最前沿,在盈利的同时,提高了项目的知名度,深入推广了跆拳道文化,吸引了更多爱好者的加入,提升了跆拳道文化的传播广度,同时还能发展市场经济,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西安跆拳道培训开展较晚,目前的跆拳道培训市场比较混乱,很多跆拳道培训机构的经营者依然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注册,有的道馆场地狭小,没有垫子,护具也不合格。“黑户”、“改行”教练误人子弟,有些道馆为了能够留住学员,故意拖延课程,故意推迟考级时间。在考级方面,假证的情况更令人担忧。

3西安地区跆拳道的人际传播和大众媒介传播

跆拳道门槛低,易学易练,身边跆拳道练习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自然会影响到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然而,人际传播也出现了瓶颈期,由于各种原因,西安地区跆拳道成人班开设的越来越少,低龄化趋势明显,有些成人跆拳道爱好者逐渐放弃转向空手道等其它运动项目。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介对跆拳道的传播起到了辅助推广的作用。在笔者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关于跆拳道学员接触跆拳道的渠道,选择“电影电视”的学员占总人数的18.5%,超出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选择人数。大众媒介推广传播跆拳道有其权威性、时效性、广泛性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根据笔者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选择纸媒、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了解到跆拳道的受访者偏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众媒介在跆拳道传播和推广中的作为不够。

4推广策略

4.1加强政府监管

虽然西安的跆拳道培训已经有十几年,但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各类比赛机会太少,陕西的跆拳道培训发展较为落后,直到2007年才成立了陕西省跆拳道协会,而西安市跆拳道协会还正在筹备当中。随着2013年西安市首期跆拳道教练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西安市跆拳道市场未来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4.2完善俱乐部硬件设施,提高教练员水平

俱乐部场地应由跆拳道专业道垫拼制而成,场地内的壁柱、镜子、训练中的一些辅助工具都要做安全处理,脚靶和护具必须是海绵外面包皮革,练习者在实战中必须要穿上护具;同时加强学员的安全教育。相关协会要把跆拳道教练资格培训常规化,保证教练员队伍规范、有序。同时,对跆拳道培训机构教练资质的监管力度也将逐步加大,推动西安大众跆拳道的发展。

4.3推行行业统一模式的运营和管理

目前西安跆拳道培训的不统一,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例如道馆间相互不承认彼此学员的段位和等级。考级测试标准不一、发证单位不统一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整个行业的协调和改善。只有同意该行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才能使这个项目能够始终保持良性循环的态势,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传播。

4.4加强大众媒介对跆拳道的推广传播

不同的媒介在推广传播上各有优势,但就目前西安跆拳道市场不规范不统一,各自为营的营销方式下,尽早对跆拳道行业进行统一规范,使大众媒介能在跆拳道项目的推广和传播上发挥出自身优势,更多、更深入地对跆拳道项目进行宣传和报道是所有跆拳道从业者应探索的目标。参考文献:

[1]陈立新,张明坛,吴蕾红.论我国跆拳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0(3):16-18.

[2]郭红兵.从传播学视角比较散打与跆拳道的异同[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少年拳教案篇4

116400  辽宁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三班 李 毅

今天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英语班外教课老师上课,和真正的老外在一起上课,这可是才能一遇的哦

到了英语班,,谁表现最好谁就会得到每个人都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弄到手。

外教老师来了,抢积分的行动也就开始了。我们都很紧张,也很兴奋,紧张是因为我们怕表现不好受到批评,把1000积,兴奋的是终于能上外教课了,我们都很喜欢他。

今天的外教课很特别,主题是拳击。外教拿出了几个关于拳击动作的图片,我第一个举手,外教叫到了我,我大声地说出了答案,外教老师很满意,我也很自豪,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会。

少年拳教案篇5

跆拳道之受欢迎,定然是有其实在的原因的。首先,它注重礼节的培养,崇尚武德,以精神修为为主,在上课前要向教练向长辈行礼,向场地器材行礼,也要向同学行礼,一堂课至少要行礼几十次。其次,跆拳道好学易懂,老少皆宜,特别向适合缺乏意志力或体弱多病的孩子练习,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孩子的通病,也因此特别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它能够直接增强体质,提高人的自信心,使人具有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其三,它有非常完善的系统,从入门到考级考段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技术要求相对集中,训练相对规范统一,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象征性的段带[依次为白带,黄带(10-9级),绿带(8-7级),蓝带(6-5级),褐带(4-3级),红带(2-1级),黑带(1-9段)]就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当然跆拳道在奥动会上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终究可以看出这种生在朝鲜、长在韩国、开在世界各地的竞技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和追捧,还是与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代的适应性分不开的。

跆拳道,说白了,就是拳打脚踢的功夫,以脚为主,并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作为攻击工具的一种运动。之所以称为道,因为它里面还含有各种义理、人文精神。从跆拳道的本质来看,它与中华武术都是一致的,都从健体强身、习武做人出发的,二者都重视武德,也可以护身。但中华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现在却不能自己的本土上受到像跆拳道那样的重视,虽然电视电影上、舞台表演上、国际交流上都少不了中华武术的身影,但武术也渐渐只作为“舞术”而存在了,其技击性、实战性正在削弱。

有人说,我国应该以2008年召开奥运会之际来推广武术,并努力将其列为奥运项目。1964年,日本借东京奥运会之机将日本国技柔道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1988年,韩国也是抓汉城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将自己的国技跆拳道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华武术却至今未能成为奥运项目,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这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有望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但是,为什么中华武术不能大面积地推广呢?我想究其原因在于它没有系统性的教学程序,各种武术派别太多,而且习武见效缓慢,周期长。像我国小学生能在读书时候学上一套由几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少年拳并能像样点地比划出来已经是不错的了,更多的学生则根本是没有一点样子的。如果能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话,我想它也是可以大量推广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的。而且,关键的还要有大众化的武术内容,能让人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这样一来的话,我想更多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学习中华武术的。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能够找到学柔道、跆拳道的像模像样的场馆和教学点,却没有一个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华武术的地方。这也是让一些想健身习武的人被迫去接受其它武术运动的原因吧。

少年拳教案篇6

凡与练李氏形意太极拳的人有接触的人,都知道练过此拳的人一般劲力大、体能超强、反应敏捷。创始人李春苓前辈更有“东北神力5E'’之美称,其实李春苓先生年少时体弱多病,是正确的练拳方法才让其具有了神力。为何练此拳能具有劲力大、体能超强、反应敏捷的特点?其实这正是内功强大的表现。即练此拳的人多内功强大,而内功才是拳术的真正核心。拳术发展、传播到现今,多讲有内家、外家之分,练拳者多以练内家拳为正途。但细考拳术的本质,可以讲如练内家拳而不得内功也是外家拳,练外家拳如得内功也是内家拳。内功才是拳术真正追求的东西。否则,虽然能演习太极十三式、形意五拳十二形、八卦掌六十四式连环掌,而不得内功,也只是练的外家长拳而已。练习拳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内功,拳式只是获得内功的途径,是过河用的舟楫,而李氏形意太极拳在桩功、五行筑基、十二丹法等练习上无时不以求六合、找内劲为目的。自然习练者多内功强大了。

在具体的练功方法上,李氏形意太极拳多用力练,不知者多茫然莫解,甚至认为不合拳理。其原因在于错误、片面地理解拳经上讲的“用意不用力”、“不丢不顶”等。

要正确理解拳经,首先要知道拳术有练法和用法之别,而古人的拳经也分练法和用法。“用意不用力”、“不丢不顶”是用法不是练法,不用力是习武者在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用法,正像一个善水者,手脚毫不费力,安然浮于水面,自由往来。练太极的都讲求松、求柔,多误以为不用力来练,结果松柔没有求到,只有软和懈了。事实上,松柔要从力中求得,正是古代拳家的不传之秘。世传武禹襄练太极找当地有力量的农民来练,而杨澄甫每月雇用一名身强力壮的大汉作为“人桩”练习。在拳经讲练法的语句中其实对此也有明确的说明,如太极拳论中讲“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推手歌诀的“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谁叫你不用力了,才怪,还要你用巨力来练。

我对拳术之道实在未窥门径,所幸知道虚心练习,久则必有奇效,特与习练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同仁共勉。

见义勇为扬拳威

刘严木

2008年暑期的一天(距离开学还有半个月时间,因为暑期前加入了深圳大学内家拳武术协会,我每天下午都会抽出些时间来练习师父刚教的形意五行拳),我突然听到隔壁邻居大喊:“村子路口有名女子被抢东西啦!”刚从外面回来的父亲和我急忙联系上两名邻居,准备出发去事发地点。我们商议好,两名邻居和我跑步去,父亲则驾车前往,以此来形成对歹徒的包夹。可惜的是,我们没能发现作案者,而庆幸的是,父亲在沿途搜寻中发现了女受害者。经该受害者的描述和我们的判断,这两名男子应该正在前往惠州市陈江的路途中。于是,我们便带着女孩一同上车前往陈江。当车行至惠州市神田机械厂门前时,我们发现两名可疑男子,其身材与样貌都和女孩描述的极其相似,正在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着。而我们则紧跟其后,驾车与他们始终保持着约一百米的距离。再次获得女孩证实之后,在父亲的指挥下,我们突然驾车拦截,然后迅速地开门冲出,将他们制服在地。由于我身材比较高大,平时又习武,所以我选择制服那个高个子男子,而另一名男子则由两位邻居负责。父亲则负责把车停放好,并报了警。五分钟之后,那两名作案男子被警察带走。

2009年3月底,我有幸代表父亲他们参加了惠州市公安局新闻会,我被评为了“惠州市见义勇为市民”的称号,也是大会中唯一一名学生。在颁奖大会结束后,我接受了当地惠州电视台的采访。4月中旬,我再次应邀拍摄了惠州市警务报道节目《勇敢的心》,重述那天抓获抢劫犯事件。这部记录片已经在五一期间的惠州电视台一套、二套播出。后来我与派出所所长交流时得知,这两名案犯分别被判处12年和11年的刑罚。因为这两名男子在这片地域中多次犯案,很多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当得知他们被逮捕的消息后都感觉大快人心,而这个区域内至今也再未听闻有抢劫事件的发生。

这件事使我非常高兴,因为自己为社会出了一份力。我也时刻谨记刘治良师父(李氏形意太极拳掌门人)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习武之人平时要多练功,不打无把握之战,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去见义勇为,特别是作为学生的你们,要记住遇到犯罪分子要先斗智后斗勇。”

少年拳教案篇7

       关键词:义和团  文化仪典  真实的幻觉  戏剧性格  

       可以肯定,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中国这样彻底地表现如下这个理念:’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过

是演员。

--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

       ……事实上一切反常的举动都被称作疯狂,疯狂使臆造出来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变得像真的一样。请允许我提醒您注

意,如果这就叫疯狂,它也就是你们职业中唯一的理性。

--皮蓝德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年月日,刘士瑞在山东单县城关火神庙唱戏四天,以聚会友。  义和团运动从此开始了。多年后,幸存者们回忆起那段风起云涌的日子,大多想到唱戏。

单县城西的大刀会都是刘士端、曹得礼领导的,曹得礼带领了大刀会群众在县城西南火神庙地方唱过一次对台戏,群众有几千人。火神庙唱戏聚众是在哪一年记不清了。当时我约岁左右。自从开了这一次会后,大刀会就成立起来了,名声也传开了。唱的是两出戏,一为梆子戏,一为柳子戏。  

       口述者王粹文已经岁了,年代记不准确,但事件无误。同时接受采访的岁的吴元汉、岁的张玉书、岁的尘劳汗、张起合,岁的刘志荣,都证明了这件事:每年要为火神爷唱四次戏,年那年多唱了一次,名目是给大刀会的祖师爷唱的。场面很热闹、聚集了好几个人,神棚四周插着许多大刀、红樱枪、红旗,唱戏的时候、大刀会提出要坐江山,混在人群中私访的朝廷官员毓贤发现,大刀会是要造反了。  

       大刀会唱戏聚众,起事多与演戏有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初三日,大刀会在城西火神庙唱对台戏。西边唱的是柳子戏,戏名《黄猫拿兔》,东边是梆子戏,戏名《打登州》。唱戏后,大刀会的人即在城南开始打教堂。          一年以后,登州的《山东时报》载文报道,大刀会公然在单县唱戏四天,聚众十余万不止  。

       唱戏聚众,看罢《打登州》,自己恍然也变成了瓦窑寨英雄,径直去打教堂、烧洋楼了。单县的大刀会总借唱戏起事,茌平的神拳也唱戏。光绪二十四年五里庄唱戏迎神拳,各地的大刀会都来听戏。          神拳首领朱红灯领人罚张官屯的天主教徒包戏唱,贺神拳  ,岁的徐庆士在文化大革命兴起那一年回忆,他、岁那年月里人们祈雨唱戏,第二天神拳就来了  。

       唱戏聚众,聚众举事,义和团运动与戏剧的关系,还不仅限于此。年天大早,饥民四野,人心慌慌。鲁西南的大刀会众聚集在安陵崮堆一带,口述史的资料记载刘士端穿着戏衣,骑马拿刀,自称黄帝。          穿上戏装起义,俨然自己变成了戏剧中的英雄。可惜天下了一场雨,大刀会众都赶回去务农了。老百姓开玩笑说:安陵崮堆拉大旗,淋散了。

       大刀会、神拳,从山东到山西、从河南到河北,先学义和拳,后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烧了天主教。当时直隶省滦县志记,一拳首绑了教民到神坛前候审,拳首用红布蒙首束腰,并用红绳盘束胸际,仿戏剧武生装束,立白木凳上翘一足,口中则仿戏剧武生科白口吻,询问某奉教若干年及其它琐事。少顷,则定罪曰:杀无赦。          修县志者说拳首都是无知村竖,装神弄鬼,儿戏国事。义和拳星火已燎原。他们穿着红袄、皂靴,背着大刀、红樱枪、打着各色旗子,有的还仿戏中武生装扮,将小旗插在背后  。义和团一路烧洋楼、掀铁路,毁电线,杀洋人与教民,年夏应诏进了都城北京。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说北京城里,一时大街小巷,全是拳民,风声所至,四方来附者,一天总有三四千人,辇毂之下,愈聚愈多。每团必有坛主一人,其坛主之有钱者,更为党羽制备衣履刃矛,那打扮赛如戏上唱小生的一般,手持木棍,招摇过市,美其名曰’二郎神棍’。  

       穿上戏装,分不清是世间生民还是戏中英雄。神拳无敌,刀枪不入,须有神灵附体。大刀会、神拳、义和拳,都讲烧香叩头、念咒吞符、降神附体。然而,神拳所请之神,大多是戏曲中人物。龙顾山人的《庚子诗鉴》记习拳者持咒面东南方,三诵而三揖,即昏绝于地。顷之手足伸屈,口作长?[,一跃而兴,舞蹈不已。问其名,则关平、武松、孙悟空、黄天霸之类,皆戏剧中习见者。         

         

; 男练义和拳,请神多为戏中男性英雄;女练红灯照,附体之神,则多为女角。十八、九岁的闺女练红灯照,一身红装,扇扇子,扇碗,据说由此就升了天,凌空驾云,遂成了神仙,或手里提着小红灯笼,胳膊上挎着毛篮子。据说枪子一来,用扇子一扇,枪子就掉在毛篮里,打不着她。她们也设坛演拳,神附了体,口中就喊樊梨花下山、穆桂英下山,有的说是胡金婵。都是剧中巾帼英雄。          降神附体,恍惚迷离,已不辩真幻,《河塑前尘》的作者王锡彤记河南滑县一带义和团活动,他们所降之神,也大抵见于《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施公案》,否则戏剧上所有者,而以世俗所敬祀之关爷为多。          关爷即关羽,是民间崇拜的武神、财神、又称关圣帝君,关帝,清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关帝。义和团多供关帝。陈恒庆《清季野闻》记北京拳民六月四日祭关帝生日,抬着纸马纸衣入关帝庙,还扬言关帝座下之马,汗流至足,殆赴天津大战,歼洋人尽之矣。  

       义和团多戏缘,不辩真幻。聚众起事唱戏,练拳如演戏,戏中人物如神附体,纵火上阵,特技招式,亦如戏之所演。义和团多纵火,宣扬神功可以刀指火起。龙顾山人揭露,这实际上也是戏法、拳众每纵火,以刀或枪向其门作指画状,又指画地上土,群呼曰’著’,立时火起。盖有潜纵之者,人不知也。其焚教堂,使其党预伏于内,以煤油潜洒之,然后率众往,发枪遥击,枪声甫鸣,烈焰突起。观者堵立,惊以为神,是亦幻戏之技耳。          汪声玲目睹拳民烧廊坊火车站,也是负薪堆?门,纵火焚之,并非刀指火起。  义和拳纵火烧洋楼教堂,也烧民居铺面。仲芳氏《庚子记事》记义和团烧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不料火势凶猛,漫延一天一夜,烧毁铺户余家,大小房屋余间。原号称有法术止火的团民见火势大发,趁乱逃遁。  

       义和拳纵火如戏,攻城打仗,亦如戏法。西什库教堂久攻不下,礼部尚书献策端王、庄王,飞檄请来五台山老和尚,施法术攻城。这情节听起来如在戏中,但又确确实实。家住西四牌楼的给事中陈恒庆冒险登墙观战,说是要今日拼命观此一剧。只见红灯照韶年女子,手携红巾,只著小红履,腰系红带,下垂及足,额有红抹,掩映粉黛,口诵神咒,蹀躞于府厅氍毹之上,乐部歌妓,唱荡韵,舞长袖,不能比也。恍然之间,陈恒庆不知自己是冒险观战还是娱乐看戏,武台山的大和尚从这些唱荡韵、舞长袖的韶华女子中选了随从的红灯照女将,连同义和团去攻城了。接下来的场景已回到现实。大和尚与大师兄都中弹身亡,红灯照女子在溃退中被践踏而死。曲终人散,场面一片狼籍,陈恒庆在《清季野闻》中惋惜蹂花碎玉殊可惜也。  

       戏弄试将虚幻变成真实,义和拳想将真实变成虚幻。他们聚众起事唱戏,打仗如做戏,打胜了仗也唱戏,并将自己的战事编成戏唱。于清水骑着黄马穿着黄马褂率领神拳烧了张庄洋楼,于是唱戏修庙,张学让领着大刀会与田桥教民二百多人在安庄南地的河滩发生战斗,安庄人旋即把这件事编成戏演,名叫大战芦苇坡。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义和团的运动中,获得最实质性的解释。围攻北京的使馆、教堂,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此时城外八国联军已经集结好了,城里一片红光,义和团令城中百姓守夜张灯,每家每户门前挂起的红灯笼宛若火龙蜿蜒城中。胆大的上街成了义和拳英雄,胆小的惊恐地缩在家中。尚书杨立山的漂亮园林也毁于一炬。想当年山石亭榭、池泉楼阁、男伶女玉,女伶如花。陈恒庆发现,当年在杨尚书府中见过的优伶,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拳民。唱武生的成了义和拳的大师兄,唱旦角的变成道姑,真是舞台世界,真幻难辩,令人恍然。这段奇事也被他记在《清季野闻》中:予所见在邸中演戏之优伶,习武艺者,则为拳匪之师兄;其弱文者,则装为道姑,手执  尾,身披八卦衣,女子口中念念有词,群设香坛,供奉《封神演义》之列仙。  

       戏中角色就是这样变成世间英雄的!剧戏中不论地场,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圣神。没有什么比演拳          聚义更具有戏剧性更能享受到这种幻觉的自由了。念咒、降神,晕晕荡荡,千里一步,千载一瞬,时空可以超越;农夫村妇,设坛练拳,摇身一变,黄袍加身,就可以坐江山,身份命运也可以超越。这是最让人狂奋的戏剧性。拳民痴迷,不辩戏与真,局外官兵也会有同样的幻觉。《庚子国变弹间》描述清平县追剿朱红灯的官兵在迷漫大雾中进村,听到金鼓喧闹,就以为是神拳聚事,遂大开杀戒。清醒过来时才发现,这是关帝庙前的戏场,假戏真做了。无奈只见台上堆了多少戏衣,与那枪刀剑戟之类,这时亦被炮弹打的东倒西歪,七零八落。再看地下的尸首,也有抹着花脸的,也有带着胡须的,亦有打去一脚的,亦有洞穿肚皮的,一个人躺在地下……’不好了!是他们在这里演戏酬神,并不是兴妖作怪!误剿良民,如何是好?’          这段弹词听起来离奇。实际上完全可能是现实。义和拳唱戏聚众,在关帝庙前戏台设场设坛,演拳练拳,拳术套路多从武生功法,附体之神也是剧中人物,再穿上戏衣,自然是戏里戏外,真假难分了。

       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性,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本文研究的宗旨不在于从现象上揭示戏剧与义和团的关系,而在于通过这个有趣的个案,分析中国文化的某种深层问题。          比如说,中国传统戏剧的社会功能与意识形态意义,中国文化性格中的某种戏剧化倾向甚至中国文化的戏剧性。研究不仅涉及艺术美学,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少年拳教案篇8

在陈家沟,老弱妇孺皆习太极拳,所以有“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之说。在太极拳界,也许你知道享誉全国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四大金刚”,恐怕还不知道有一位“太极女皇”陈春爱。陈春爱生于陈家沟、长于陈家沟,是地道的陈家子弟,她从小就是一位陈式太极拳的“狂热分子”,不但将陈式太极拳修炼到了功夫的境界,还把自己热爱的拳术变成了终身的事业。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春爱18岁就担任陈家沟业余体校的教练,25岁调入温县体育局任教练,长期在当地传道授业,被人形象地称为“太极女教头”。

为了结识这位“女侠”,我们来到了北京所存的唯一一座皇后宅邸――桂公府。初次相见,身着飘逸的粉色纱衣的女子缓步向我走来,匀称的身形下,多了几分女性的柔美与内敛,没有预想中的魁梧,若非提前知晓,很难将眼前这位女性与焦作市陈式太极拳推广套路的总教练、国家一级拳师、一级教练这些头衔联系在一起。

太极拳光靠说是无法明白的,我们首先领略了陈春爱老师打的一套拳。她的起势动作如行云流水般缓慢柔美,其间突然穿插出几个出拳、踢腿、跳跃的招式,动作迅速,快如疾风、力如闪电。当打到后段“转身双摆莲”时,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已经腾跃空中,踢脚、拍脚、转身一气呵成,带出的风声依稀入耳。看似简单的招式,在她的演绎下,柔美、力度兼而有之,让人感受到了那个神秘的词语:“内劲”……

太极沃土上的童子功

陈春爱老师收拳后给我们讲起了她的传奇故事。1961年出生的陈春爱,童年正赶上“”,当时的陈式太极拳处于低潮,没人敢公开练拳。9岁那年,父母请来村里的陈孟芝老师,每天晚上偷偷教授她老架功夫。陈老师授课每个动作演示不超过3遍,然后就让小春爱跟着学。从小活泼好动的陈春爱记忆力特别好,每次老师做完动作,她都能学个八九不离十,可70多个动作下来,她中间有一个招儿总是忘记,为了提醒自己又不让老师发现,她就在老师坐的桌子上面刻了标记,一看到标记就想起动作。

“我从小就喜欢练拳,也爱太极拳,那时候冬天常常在大雪地里练拳,别人看着都觉得辛苦,可他们不知道我心里是快乐的。”她回忆说。

天资聪慧、名师指点,再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后天勤奋,陈春爱几年光景便掌握了太极拳技击术。一次,20多岁的姐姐故意逗10来岁的小春爱,不让她出门练拳,一个跨步扎实了,跟小春爱开玩笑地说,“看看你这几年练了多少本事,要想过去先推倒我再说。”看着高高的姐姐小春爱并不害怕,说时迟那时快,没轻没重的一个推手将姐姐摔到了门上。姐姐当时就傻了眼,木门上竟然破了个洞,没想到这个“小萝卜头”能有这功夫,从此就更加支持春爱练功了。

1972年,学校里出现了武术队,为了不让陈式太极拳失传,陈照丕、陈照奎、朱天才老师亲自给孩子们授课。12岁,陈春爱开始跟陈照奎学习新架套路,当时老师的唯一要求就是“越慢越好”,为何如此?当初不明白的陈春爱,在以后的习武中自己找到了答案。“这个问题说起来也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慢最重要,慢是方法,可以规范动作,实现‘由浅入深’。通俗地讲,太极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还可以练出功夫自我防御。除了这两点之外,练太极还可以帮助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所以‘慢’也成了初学者的不二法门。”陈师傅感慨地说。

80年代,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封闭了多年的武苑也迎来了春光,各地武术健儿四处传艺。由于陈春爱武艺好,又会刀、剑、棍等器械,她17次代表省、市、县参加武术比赛,多次获得第一名,也赢得了“太极女皇”“双刀女王”等美誉。2009年,她代表焦作市带队赴香港参加第七届国际武术节,喜获个人太极拳、太极剑第一名,其参赛团队的12名运动员共摘取了21块金牌、14枚银牌。在当年共同练武的很多个孩子中,现在能坚持下来获得太极拳真传的就只有陈春爱一人。如果说从小好动的性格让陈春爱喜欢上了太极拳,那么多年来的努力,则让太极拳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四两”拨“千斤”的搏击术

陈老师介绍,陈式太极拳分为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单刀、单剑、双刀、双剑、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擒拿等套路。一路拳都是以柔为主,二路拳都是以刚为主,但两路拳都是柔中有刚、刚中带柔。“金刚捣碓千斤力,太极四两拔千斤”,这正是太极拳功夫的神奇所在。有人体验过太极拳推手表演,与陈老师推手的学生一到了老师手里,简直就变成了木偶,老师想让他往哪儿走就往哪儿走。更有人与之推手,即感到落空失重,被送出了几步之外,跌倒地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陈春爱实战表演起如何破解敌人的进攻招式,实地讲解了太极拳竞技中的神奇功夫。

别人出拳直攻面门,地抓住往前一带或是将手肘一拧,总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克敌制胜。“作为防身自卫中的一种,太极拳是一种运用开合、虚实、缠丝、走化等技击术的综合功夫,其身法更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慢胜快。太极拳源于自由搏击,发展到现在是以缠丝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内劲统领全身,练起来节节贯穿。一动周身无不在动,发劲松活弹抖,完整一气。”陈师傅边演示边讲解,一举一动间展示了纯熟的技艺。

“现代的太极拳已经从创拳初始的强调技击向强调健身和养生转化。太极拳虽然名之为拳,但实际上是功,学太极贵在持之以恒,经年累月必有成效。”她表示,“陈式太极拳外型的动作变化可以活动全身四肢,疏通经络,使全身气血畅通,对于缓解骨质增生和关节炎等症有较大帮助。”

陈春爱的一位邻居武国财曾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看到他行走时颤颤巍巍,热心的陈春爱主动传授他一套陈式太极老架功夫,帮助重拾康复信心,强健体魄。没想到的是,经过陈师傅太极功夫的调理和他本人几年坚持不懈地锻炼,现在不但行动自如,还蹦跳灵活,骑车、开车不成问题。面对眼前的实例,陈春爱认识到这个中国文化的结晶,的确奇特深奥,值得研究。由此,陈春爱把中国传统养生学、健身学、医学等多学科与太极拳文化融合,加以学习,更深入地传播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1986年,陈师傅应日本大阪陈式太极拳协会邀请,在东京、神户、大阪等地巡回授拳,同时还参加了日本等七国文化交流会,大阪市长亲自赠予金钥匙,接纳其为大阪市“名誉市民”。近年来,她先后接待了无数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各国的武术团体及武术爱好者,并于2008年成立了温县 陈春爱陈式太极拳协会,担任会长,全身心投入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中。

太极根脉的守护者

作为陈式太极拳协会的会长,陈春爱提出太极拳要发展好、传承好、继承好,必须进校园,“守根护脉”的提案得到了焦作市和温县领导的认可。为了传承太极拳文化,温县把太极拳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科目。作为武术教练,陈春爱告诉记者,现在传承太极拳需要的是既有文化修养又热爱练拳的孩子。拥有20多年执教经验的她,特别注重习武者的武德培养。“要让武术学习与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并肩同行,陈式太极拳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些也需要更多专业化的太极拳教练。”陈春爱严肃地说。

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1.5亿,其中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如何才能保护好这块内涵厚重、潜力巨大的金字招牌?太极拳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文化品牌,如何才能在下一代得到更好的传承?陈春爱认为借助教育的力量,才能实现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壮大。

少年拳教案篇9

李小龙演电影梁挺开馆授艺

李小龙用演电影的方式宣传中国功夫,而梁挺则用开馆授徒的方式传授咏春拳,早在李小龙回港拍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的前一年,梁挺已在香港打出名堂。其后他在德国武术界尚未知道什么是“中国功夫”时,同向他挑战的空手道、跆拳道等武林高手比武。他没有李小龙那种平地一声雷就变成响当当传奇人物的运气,也不像李小龙那样有雄厚财力的电影公司作宣传,更不如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泰国拳等武术,有国家强大的推力作后盾。但他却靠着一身过硬的功夫、一股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及一个思想缜密的脑袋,一点一滴地出了名。这几十年来,他孤身闯五洲,捱尽风浪,历经险阻,仍屹立不倒,且其门人日益强盛,声名远播,成为世界最大的武术组织“国际咏春总会”的创办人及“梁挺咏春拳系宗师”。

梁挺在武术上敢于创新,早年曾将那套只注重对付南派少林叛徒的传统咏春拳技改良为可以应付全世界不同技击的武术。他曾创立崭新的教程,短短五天之内,令学员学习六至八个月的课程。他还创造了升级及严谨的考试制度,令40多个国家“法定”承认由国际咏春总会所颁发的证书,其他各国的咏春门人,也必须靠这张证书,才能被国际咏春总会接纳为合格教练。本来可冠上其姓氏,以别于其他咏春支流。事实上,外国杂志曾多次将咏春拳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但他仍喜欢将自己一手创立的拳系直呼为“咏春拳”,并没有因为他首创中国武术的“统一服装”、“材”、“分级考试制度”的大胆做法而沾沾自喜。梁挺踏实、严谨的作风使他麾下的国际咏春总会在数年前即跃升为全世界武坛公认的最大的职业化独立武术团体,并在58个国家拥有分部、武馆近4000多家。

武术界的“成吉思汗”

在国外,一提起“咏春拳”,人们自然会想到梁挺,即使香港这个叶(继)问咏春拳派门人最多的地方,梁挺亦是唯一被国外电视及报刊杂志美誉为“咏春王”、“武术界的成吉思汗”的武术家,难怪海外十家电视台、报纸、杂志都争先恐后报道其创业史。冒昧揣测,像梁挺这样,在全世界几十家权威武术、体育杂志上作过封面人物的武术家,不仅中国,恐怕全世界也绝无仅有。2001年2月23日,梁挺博士受世界泰拳总会首脑所邀,赴泰国教授来自世界诸国的拳师,受到世界泰拳总会总书记威拉猜将军的隆重接待,成为中国武术界有史以来第一位享有此誉的武术家。

收容世界拳王

很多人认为咏春拳创自五枚师太,传自严咏春两个女性,似乎有点“娘娘腔”,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梁挺的弟子中不少人在未转学咏春拳之前,已是世界级或国际级搏击、散打、拳击冠军级高手,有些还是“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及金牌教练,如国际泰拳冠军史提芬・霍斯、世界空手道亚军及全德国空手道联盟史范斯基・胡富、世界职业跆拳道第四高手雅法・区勒、全欧洲三届刚柔流空手道及德国SEK特种部队搏斗术总教官约根・佳士拿、美国州际跆拳道冠军米・比德……英籍世界重量级拳王法兰克・宾奴,亦曾亲自在记者陪同下,于1994年9月7日上梁挺位于弥敦道的香港国际总部拜门学艺。可惜当时梁挺在欧洲巡回授徒,宾奴失望之余,仍随梁挺的香港总教练郑传勋师傅学习咏春拳中的《小念头》套路。

多国特种部队改习咏春拳

近年来,梁挺除对传统咏春拳法精益求精外,还创立了各种简短的特训课程。如《特种部队训练班》、《一般防卫队课程》、《一般警队课程》等。目前,多国执法及防卫机关,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及“联邦调查局”(FBI)、德国SEK及GSG特种部队、德国边检部队、法国RAID、意大利NOCS、庐云堡GIP、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埃及空降特种部队、印度反恐怖特警队等都在学习咏春拳。重组的“俄罗斯调查局”特警教练中,不少人也是梁挺徒弟。

梁挺希望:最杰出的徒弟是中国人

据闻,我国已有多个省市正密锣紧鼓地与梁挺联络,希望引进他的咏春拳术。去年5月,梁挺曾几次赴湖南、深圳、佛山、顺德等地讲学,逐步将他在国外传播得如火如荼的咏春拳术介绍给自己的同胞。梁挺说,咏春拳是中国的武术,但他目前最杰出的徒弟是德国人,希望将来最杰出的徒弟是中国人,相信不久,这种借力巧打、适宜近战、能使李小龙扬威、能让世界冠军级武术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咏春拳在中国蓬勃发展。

梁挺档案

国际咏春拳术总会创办人、国际总部永远会长。

14岁随叶问宗师的大弟子学习咏春拳。

18岁在舅父的武馆中任助教。

19岁考入香港浸会学院,兼修中国及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不久,成为香港大专学府中第一个教授中国拳术的人。其后,被决定封门的叶问宗师收为“封门弟子”,授以最高技法。

1970年在九龙开设第一家“咏春梁挺拳术馆”。

少年拳教案篇10

千载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原名为“无极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立最早的寺院之一,北魏时更名为千载寺。千载寺是无极养生的发祥地。东汉末年,曹魏谋士徐庶的母亲游无极寺曾亲撰石碑一通,曰“祈求佛菩灵,愿大佛慈悲,盼无极养生,保三鼎一统,佑草木繁兴,鉴忠奸分明,树贤良千秋……”,据此可见无极寺无极养生的源远流长。

二五年六月,唐村村民在河中掘得《北魏僧惠造像记》残碑一段,这段残碑仅是原碑的五分之二,尚有五分之三埋在地下。道光五年版《河内县志》载有该碑的全文,碑文称千载寺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无极”语出《老子》,《老子》第二十八章云“复归于无极”,即回到宇宙最原始的无形无像的本体之意。宋初道士陈抟老祖传世有“无极图”、“太极图”等,宋代大儒周敦颐在其基础上提出“无极而太极”之说。明学家朱熹认为,无极即“无方所,无形状”,是太极的形容词,无极就是太极。

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是群经之首,一部易经,道尽变化玄机。何为易?易者简易、变易、不易也。大道易简,变动不居,唯变不变。周流六虚而复归于根,从无所始来,到无所终去。“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十六章)古代之仁人君子要趋吉避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明“道”,要明“易”,然后可定吉凶,生大业,以逞君子之志,立不世之功。“易”理是中华哲学的基础,“道”论是东方哲学的总括。

太极拳,理通易理,是符合易理哲学,融易于武的一门拳种,它的生命力,来源于传统文化的感召魅力。太极拳的兴盛,是传统文化的流行。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渊薮。

太极是阴阳无端,无极是混沌一气,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极本无极,一切还是从无极开始。

千载寺是一个三教合一、三教共融的所在,分而言之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部分所组成,千载寺尊佛,三圣门崇儒,太极宫尚道,三教文化在此地交流共荣,三教信徒在此修真养性。道曰金丹,释曰舍利,儒曰太极(仁义),道途不同,最终殊途同归,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三教一体。修性也好,修命也好,不外乎身心修养,佛家讲坐禅,儒家讲静坐,道家注重导引、吐纳、服饵、炼丹,最终都不过性命双修,身心并炼,三教方法并行不悖,无不通融,所以在道门(包括释道儒基督伊斯兰五教的修行者)中导引吐纳等养生功夫同于修养心性等功夫同步发展起来。千载寺内的养生功始自何时尚难考证,“无极养生功”的出现据《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记载,创始自唐初千载寺僧道十力大师,亦即李道子。太极拳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神秘人物--唐朝李道子--的身世之谜竟然在此得以解开!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刊刻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年),碑文记载:“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僧游化号道子,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诞世。”李道子是一生积极宣扬三教合一、履行三教合一的僧道,从他的名字也可见一斑,名为儒家、字为道家而号为佛家,名、字、号三教合一。碑载李道子“少即聪 ,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中国佛教大辞典》对十力也有记载:“十力,唐僧,氏里师承不详,通《涅磐》、《摄论》,武德末居京师,德齿俱尊,贞观中依慧震住樟州通泉寺,后不测所终。”何为“十力”?据佛经知:一是知觉处非处力;二是智之进业报智力;三是知禅解脱三味智力;四是知诸业报胜劣智力;五是知种种解智力;六是知种种界智力;七是知一切所道智力;八是知无眼无碍智力;九是知宿命无漏智力;十是知永断习气智力。由此可见李道子对佛道的追求和见地。李道子“三教融易,以《大明度无极经》、《易筋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研传《千载养生医鉴秘决》。”在三教合一的修行中,十力和尚融会佛经易理,结合佛道养生功法,参照中医理论,五相结合,终于绽开了一朵奇葩--创艺“无极养生功”。所谓“无极”,即千载寺之名也,所谓“养生功”,即功在养生修身也。凭借无极养生功,李道子“功惊武林”,并“艺传东泉,授业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凭借无极养生功,李道子“六旬寂息,返老还童,星寿一百二十八载”。(上引文见《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

李道子生前的游历“艺传东(通)泉,医游扬州,授贤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为无极养生功的传播作了大量的工作,使无极功的种子洒遍了神州大地,中华各武术门派中受益于李道子无极功的不知凡几。直到晚年方“归故育弟”,回到河内(今博爱县)本地传授弟子。李道子严戒门第曰:“三教义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可见其对于武道要求的严恪,告诫弟子学习武术不是为霸称雄,而是要卫生养脉;其所谓“以柔克刚,舍已从人”今已成为当今太极拳法的标志;尤其严厉的是练不成材料连师门都不要提,可见传承的严厉。

千载寺千年的积淀完成了千载寺三教合一的文化,无极养生功更是孕育太极拳的胞胎。从唐宋至明季,无极功的传承绵绵不绝,成为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的僧道们修身养性、悟道成真的方便法门。明初洪武年间,太祖定鼎,因“中原丧乱,民亡殆尽”,明政府开始从山西向河南的移民工程。移民由山西洪洞等地出发,一路南下,走出太行山陉,便来到了河南的大地上,第一站即在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落脚,千载寺是明政府设立的移民分迁指挥中心。在千载寺存石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立于明万历甲午年)上记载道:“河内官路,沿道东汉古刹无极寺,唐名千载寺,设司驻员,迎迁款待”。移民们潮水般涌入寺院,在这里歇脚休整,等待政府官员的指派。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的僧道对移民热情款待,提供茅屋休息,提供茶水招待,提供斋饭果腹,并为部分移民传授了无极功等。《李氏家谱・序》载有“三教圣师舍食传拳”,《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也记载到“徙民硕四邻,茅舍休居茶待,僧道大师舍食传拳,养生积善”,直到百余年后移民后裔们还眷眷不忘僧道之恩,每逢节日,“民乐演舞,百里跋涉,千载重逢,祈释道儒三教圣灵,拜谢僧道圣师食拳养恩”。千载寺的无极养生功的传统由此可见一斑,由唐至明,数百年来功法传承长盛不衰,并在明初向中原移民传授。

唐村李氏是在洪武四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凤凰村,徙居河内怀府唐村,”始祖为李清江。(见《李氏家谱・序》)李氏被分派到千载寺下的唐村可谓是幸运之至,自此唐村李氏深受到千载寺宗教文化和武学文化的熏陶,并世代文武双修。《李氏家谱》编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据其记载,十余世中唐村李氏历代“文武双修”的人士足有几十位。

明万历年间,唐村李氏八世李春茂“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功、十三势拳剑、枪艺、箭艺,誉传神功,弘扬三教论,游教传拳,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见《李氏家谱》)族谱中记载李春茂“出身贡生,以教书传拳为生”。李春茂于明万历十八年春创作了《无极养生拳论》,这是无极功史上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为其后十三势、太极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榜样。《无极养生拳论》中指出“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无极养生功者也。”并认为无极功作用在于“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我们从《李氏家谱》的记载中还发现,李春茂入千载寺所练习的不止无极功,还有十三势,可见,至少在明万历时候已经有了十三势拳了。在写出《无极养生拳论》的同年,李春茂还创作了《十三势行功歌》,这便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太极拳理论经典的“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编纂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的《李氏家谱》中记载了李春茂的这两首著作,这本家谱在2004年被唐村李氏后裔发掘了出来,收藏在唐村李氏十八世李立炳先生手中,我们今天所幸还能看到。

李春茂有四子:长李伦,次李仲,三李俊,四李信。《李氏家谱・序》记载了太极拳养生功的创始情况:“九世公讳仲、讳信,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竞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李信,字岩,名威,就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自成麾下谋主大将。家谱世系中“李信”条目下记载:“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后与兄仲、陈沟姑表奏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双杰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数省。故奏廷考举,考官不平,之抱打诛辞,避开封杞城姨母家传拳。”家谱“李仲”条目下,有类似内容,皆清晰无误地记述了两件事--陈奏廷、李仲、李岩共同创“太极养生功”;助奏廷考举,抱打命案。这里的太极养生功从理论和拳谱上看,正是现在盛传的太极拳。太极拳界百余年来争论不休的太极拳的源流问题尘埃落定,一个史实就此定音:太极拳是陈奏廷、李仲、李信三人所始创,创艺基础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通臂拳”等,创艺原名叫作“太极养生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唐豪到陈沟考察,认定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陈沟虽有此传说,但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陈氏家谱》则谓“奏庭明末为武庠生,清初又为文庠生”,但很多的太极拳史学家对此有质疑,这一切的疑问在李氏族谱中都得到了答案。《李氏家谱》中将他们兄弟三人创艺的《太极拳养生功谱》辑出,惜乎遭毁无存,仅《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两篇残存,所幸还有唐村村民流传下来的《李氏拳谱》幸存,让我们可以得窥十三势拳、太极养生功的原貌。

李岩、李仲于崇祯十三年参加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李岩被李自成冤杀,李仲连夜解甲离营,并远逃浙江避祸。陈王廷大闹考场以后也出走避难,后曾到李际遇的起义军中避祸,在李际遇兵败以后,归里隐居。李仲的几个儿子都是文武双修的功夫名手,到了李仲的重孙即李氏十二世李鹤林,又是一个太极拳大家,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曾在唐村开设讲武堂,并写出了太极拳的不朽名篇《太极拳论》、《打手歌》等。从其学者有汜水苌乃周、王堡枪传人王安民、王霖苍、山西王宗岳等。清末期以来,博爱唐村的太极拳渐渐沉默不闻,但传承却不曾间断,只是在博爱地区人们更习惯地称之为“十三势软手”,与其同时,陈沟的太极拳却名声鹊起,培养出了一批人才,诸如杨禄禅、武禹襄等等,成为太极拳的中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