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4 07:40:11

短跑教案

短跑教案篇1

一、背景分析

1.设计理念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为宗旨,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情感体验”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教材分析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短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其中途中跑技术又是整个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重点教材,改进和提高途中跑技术,对提高学生跑的能力,促进运动水平的发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这堂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学过程中,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增加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让学生乐而不疲,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途中跑的基本技术组成,了解途中跑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途中跑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蹬地、摆臂的技术动作,通过练习发展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奋力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途中跑摆臂和蹬腿的结合。

教学难点:步频和步幅结合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清点人数;

生:报告老师,本班应到43人,实到43人,报告完毕,请指示!

师:入列!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内容;

师:同学们好,大家平时在我们体育课上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呀?

生:赛跑

师:赛跑的时候大家是不是都想当跑的最快的那个呀?那怎么样就能跑的更快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道(直道)途中跑。

3、安排见习生

师:好,下面我们要开始热身了,大家检查一下身上有没有尖锐的物品,有的话放在边上,有没有不舒服需要见习的同学?

生:无

师:好的,老师再次强调,在体育课上安全第一,在任何一个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安全。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游戏:花样跳绳

师:今天我们采用上一阶段学习的花样跳绳进行热身,一是让大家充分热身,二是让大家将之前学习的内容加强巩固,老师这里有一段很有节奏感的音乐,大家跟随音乐,跟随老师利用跳绳的步伐进行热身。好,准备,开始!

生:跟随音乐进行跳绳热身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侧压腿、活动手腕脚腕。

(三)基本部分

1、跑的专门性练习

师:现在我们做两个跑的专门性练习:首先是高抬腿练习,要求大家大腿高抬过水平,积极下压,频率要快。

生:进行练习

师:第二个练习:快速小步跑,要求身体稍前倾,迅速摆臂,积极抬腿下压。

生:进行练习

2、途中跑技术学习

将学生带到提前设计好的四个场地前,分为四组,分别进行练习后再循环进行练习。

师:大家可以可以看到老师给你们设计的四个场地,第一组去直线位置,第二组去绳梯位置,第三组去间距比较大的标志桶位置,第四组去前窄后宽的标志桶位置,大家分别进行练习,并且思考,练习到了什么。

生:进行练习

师:提问:练习到了什么

生(第一组):反应速度,灵活度

生(第二组):步频要快

生(第三组):步幅要大

生(第四组):步频和步幅要相结合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体会到的也很深刻。以上的要点就行途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下面我们小组轮换场地进行练习,注意加上摆臂。

生:进行练习

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的问题,有的同学步频太慢,有的重心太高,还有的同学在步频和步幅的结合上不太熟练。大家小组内再进行练习

生:进行练习

师:大家练习的如何了?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检验吗?

生:可以

师:我们进行一个装满空气的检验,大家把老师要求携带的塑料袋拿出来,看看谁能迅速的装满空气

生:进行练习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怎么样就可以迅速的装满空气啊?

生:跑的快。

师:对了,就是要跑的快。跑得快就要把握途中跑的技术要领。

3、上肢练习

师:大家一直在进行下肢的练习,我们现在来进行上肢练习吧,大家跟随音乐《金龙拍拍操》进行练习。好,开始

生:跟随音乐进行练习

(四)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放松整理

师:同学们都站好,我们现在做一下放松运动,跟着老师进行瑜伽放松,注意调整你们的呼吸(四节放松运动)

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2、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生:短道(直道)途中跑

师:它的动作要点是什么?

生:频率快,步幅大,重心平稳。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的很不错,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多多练习。

3、清理场地,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短道(直道)途中跑,由于天气较冷,我选择了前一阶段学习的跳绳进行热身,在于强度大一点,进而巩固之前的内容。跑是小学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体育技能,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途中跑的要求,通过观察、体验、练习、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知道了跑的正确姿势,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常规和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良好。下肢练习后我设计了《金龙拍拍操》进行上肢力量的练习,达到全身协调练习的效果。

从本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途中跑的技术,频率快、步幅大、重心平稳。同时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地辅助了对途中跑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短跑教案篇2

通过一年的结对子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必须从情感上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和爱好,有效加深对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实践探究,找出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锻炼环境,让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才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通过体育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上短跑课时,您是否喜欢此种教法”这问题时,实验组的学生回答“喜欢”的多达86,而对照组的学生只占14;在回答“上短跑课时,您的身心是否得到了愉悦”这个问题,实验组的学生回答“是”的更是多达92,而对照组的学生只占8。由此可见,在短跑教学中,专项游戏具有相当高的欢迎度。在短跑教学中,让专项游戏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主动色彩”和欢乐和谐的气氛。我们知道运动过程中情绪变化可以明显地影响肌肉工作能力,专项游戏短跑教学法能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得到新的信息刺激,产生适宜的兴奋性,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短跑活动。

专项游戏与一般活动性游戏相比较具有针对性强和技术性高的特点,因此专项游戏把一般活动性游戏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更是有的放矢。目前专项游戏贯穿整个技术教学大多是在球类项目中较为常见,在田径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技术训练的几乎找不到相关案例。与球类项目相比较,田径中的短跑教学则显得枯燥、单调、重复和艰苦。中学阶段短跑内容简单、课时较少,加之传统教法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背离,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上短跑课热情不高、短跑技术粗糙、能力不强的现象。游戏是各种运动项目的载体,在很多体育游戏中就有专门用来增强短跑素质、提高短跑技术的游戏,这为用体育游戏贯穿短跑教学的整个过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借鉴了专项游戏应用在武术、体操及球类中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中的成功经验,自己编制出一整套比较科学有效、简单易行、严格有序的跑步类训练游戏,并充分利用了技能迁移规律在中学短跑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教学成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短跑技术,提高了短跑能力,使教学的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二、通过体育明星、体育盛会的典型案例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通过课上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我了解到学生对生活中的体育明显最感兴趣。以此为切入点,我在课上教学时,时常以世界各国体育明星的背后故事为例,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比如,在足球教学时,我选取世界足球巨星罗纳尔多、梅西、贝克汉姆为例,通过他们的技术、品格、比赛技巧、合作方式教育学生,要取得成绩必须一如既往地付出,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这样,体育学习才能到位,有深度。再如,在学校篮球队训练场上,我借用我国篮球巨人姚明、易建联的比赛案例进行分析,提高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用他们背后的辛酸故事感染篮球队员,激发队员们的训练兴趣,让他们一心一意训练,扎扎实实掌握好每一项训练技巧,从技能、耐力、信心、勇气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通过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体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向更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端人才。近几年,我地区决定九年级毕业考试,体育加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为了综合提高学生学习技能,考试科目不固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能。结合学生体质较差的特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教给学生自制体育器材,在课余时间多加训练,可以是单个人训练,也可以是小组进行训练,把训练的时间、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效地提高考试水平。如掷实心球训练项目,让学生自制相同重量、形状的实心球,在家里随时随地训练,动作技巧在学生训练前教给学生,找出最佳的训练方案;再如在跳远训练时,我指导学生自制踏板、测量尺等,踏板用表面粗糙的平木板即可,测量尺可以直接做成三个标度的尺子,三个标度是及格、优秀、满分,这样学生训练时有目标,能直观看到不足与进步的幅度,训练起来更有积极性,大大增强了训练效果。

短跑教案篇3

摘 要 体育技能教学是围绕运动项目的技巧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专业术语的名词教学会导致课堂效果枯燥化、课程内容程式化、单一化,使课堂实际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本文探讨了综合式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对综合式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为体育技能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体育技能 综合式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五大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可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应将运动技能重新重视起来。运动技能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体育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技术规格有效完成专门运动技术的能力。运动技能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运动技能,通过比赛获得成功,体验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运动热情。

一、综合式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充当“指导员”角色。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相应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再根据学生的结果以及学生讨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指点。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研究为主线,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体验。案例教学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事件,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学习、讨论后,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独有的完整的思维模式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加深印象,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案例教学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师生情谊和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综合式案例教学是师生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事例,具有整体教学的特征,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强化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体育技能教育可以从健身技能、体育运动知识等方面为学生寻找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案例,以个案分析细致的体育技能知识。

二、综合式综合室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一)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短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短跑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对于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和爆发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综合式案例,把短跑学习看做一种团体性的互动,短跑技能训练展开过程时,在课前提醒学生预习短跑技术的要点,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课下预习短跑的感想。播放短跑竞赛慢动作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评论员的评论,指导他们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而后组织学生实践,在对技术动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较为熟悉的了解到短跑的训练要点以及重要的动作技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学习和很好的解决,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训练自身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案例作为一个载体,是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容器,将体育技能知识以视频、观摩他人跑步、自己实践跑步三个方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讨论、模仿、纠正三种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短跑技能。这种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体育学习的“参与性”、“协作性”。

(二)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广播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体操是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必修科目,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体质,积累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广播体操动作丰富,时间跨度较长,教学难度大,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引入案例教学,能够烘托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广播体操教学前期,可以先播放体操竞赛经典瞬间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体操技能的学习意义以及体操运动的美学意义。通过为同学讲解体操名将李宁、刘璇等优秀运动员的优秀品质以及在我国奥运史上的卓越成绩,让学生对体操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而后讲解竞技体操与广播体操的异同,竞技体操如此高难度的运动也有人能够完成,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掌握广播体操的动作。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轻松的状态下开始广播体操的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对于那些模仿能力强,动作协调且优美的同学,鼓励他们站在队伍前排,带领其他同学练习。这样还可以让学生有种不服输的精神,会对比优秀的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广播体操教学得到了有效的推广。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大部分的班级都能够完整地掌握一套广播体操。在这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视频案例的知识普及和优秀学生的示范让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三)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是综合性很强的健身娱乐游戏,能够有效培养参与者高度配合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NBA球星比赛的视频,如在教授换手运球课程中,可以截取NBA球星在比赛或是练习中进行的一系列换手运球的视频,然后跟同学讨论球星的表现。通过与学生讨论喜欢的球星,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以后,根据视频,讲解运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让同学分组讨论换手、变向运球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通过对视频中操作的观察,学生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在突破时、上篮、在运球时、在遇到防守摆脱时都可以充分运用换手和运球。

接着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将同学们分为两人一组,分别在四个区域练习。一部分学生能很快明白老师的意图,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但大部分同学体前换手变向运球遇到防守后不能很好的完成或出现背向、侧向运球等不正确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可以开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别举例纠正,学生在练习中会根据老师的指导会不断改进联系技巧,巩固提前变向运球技术,逐渐提高篮球练习中的运球能力。

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案例,一个是教师将收集的NBA比赛视频作为示范案例播放给学生观看,一个是学生自由练习时作为教学纠正案例,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去,保持高度的热情,而课堂气氛也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综合式的实际教学效果

综合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分析技能要点,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国内外重大比赛和优秀运动员的典型事迹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缩短理论学习的时间和距离,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体育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当然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差异,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式教学案例在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有有一定的局限性,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案例并不好寻找,教师在整理案例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准备。而且制作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很好的技能和经验,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除此以外案例教学法效果不一定会及时显现,这也会打击教师的热情。由于要插入案例介绍,因此比较耗费时间,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之外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学过程中合理增加体育理论的课时和内容,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积累实际教学经验,逐渐提高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能力,提高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尽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淼.浅谈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的策略[J].华章.2012(19).

短跑教案篇4

关键词:个案教学;传统教学;不同难度;教学最优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13-04

An Applied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in Athletic Disciplines of Different Technique Difficulties

CHEN Li-he1, ZHANG Ying-bo2

(1.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zi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Exploration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discipline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teaching. A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case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sprint and Fosbury flop by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case teaching can set up a good teaching condition, promot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 favor of forming “psychological rehearsal" for students. It realizes teaching optimization at some extent and raises the level of students' technique. It also shows that the case teaching is favor of advanc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cluding explaining technique and level of theory, and the more difficult the technique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effect i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different difficulties; teaching optim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田径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较为熟练的掌握田径运动中各基本项目的技术动作以及获得与之有关的教学能力。个案教学法在医学、经济管理等学科中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通过本研究,判断和检验个案教学法在田径教学中的优越性,为田径教师有效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学生田径技术动作的掌握,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全面的体育师资和人才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4级男生30人,教学内容为田径普修课短跑项目;2005级男生30人,教学内容为田径普修课背越式跳高项目。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个项目的基本技术,以及提高与之相关的实践能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在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期刊论文30余篇,同时查阅了10余部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等书籍和著作,为本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上的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拜访或通讯方式与国内近10位具有丰富体育教学、田径教学和训练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了有关交谈,通过访谈确定了技术讲解考核的标准,以保证标准的内部效度。

1.2.3 专家调查法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1~3]制作了短跑、跳高的技评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将技评标。

准初稿发给了8位专家(正、副教授各4名)进行效度检验(表1),采用“裂半法"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52,具有较高信度。然后根据专家的整体意见进行了适度修改,使之更合理化。

1.2.4 实验教学法

1.2.4.1 实验时间和方法 2006年4月-6月进行教学实验,短跑和跳高教学各为20和22学时,每学时均为50 min。实验前按照配对设计的原则,将原始成绩相似的学生进行一一配对,然后随机将两个年级的学生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由于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并能运用,需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个案分析是为学生技术学习服务的,不能占用多的时间,因此实验组采用个案量较小的“导入个案”进行教学,其“一般需10~20 min即可,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和讲义组合使用 ,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4]符合技术教学的特点,其基本教学流程见图1。

实验教学结束后进行了达标、技评、理论考试(笔试)、技术讲述(讲解和分析)能力即兴考核。技术讲述能力即兴考核在事先不通知学生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原理、概念和结构的了解程度以及讲解、分析等能力。

1.2.4.2 条件控制 实验前分别对短跑和跳高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各项基础水平的测试与齐性检验(表2、表3),结果显示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教学实验采用单盲原则;各组均由同一名教师即笔者统一授课,教学内容一致;考核完全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各项考核都采用打乱组别的方式进行;根据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学生技术动作资料进行技术评定。其余基本条件一致。

1.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后短跑、跳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分析与讨论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后短跑两组的达标成绩不呈显著差异(P>0.05),而跳高实验后两组的达标成绩呈显著差异(P<0.05)。短跑的“竞技能力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5],而体能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两种教学方法都没有使学生的达标成绩提高。而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难度大,虽然其“竞技能力对运动员的机能和素质要求最高,但在跳跃项目中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其成绩提高幅度的多少与学生技术动作的改进有直接关系,学生没有掌握技术动作前,身体素质很难发挥,也就影响了运动成绩,掌握技术之后,身体素质可以有效利用,运动成绩自然得到提高,这时候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应认为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改善了原来不合理技术的结果。短跑两组不呈显著差异,跳高两组呈显著差异反映了个案教学法在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中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好。

2.2 实验后短跑、跳高两组学生技评成绩比较分析与讨论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后短跑两组的技评考核分呈显著差异(P<0.05),背越式跳高两组的技评考核分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个案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运动技术质量和效果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法,且难度越大的项目区别越明显。

学生运动技术的提高与对技术的理解是分不开的。“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动作技能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快速掌握,但是对于动作技能的理解往往被体育教师所忽视,只强调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盲目学习,结果却事倍功半。"[5]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纠错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技术动作,教学过程“往往按照刺激-反应的模式进行,即体育教师发出刺激信号,学生则消极地、被动地按照刺激作出反应-行动"[7],其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理解、应用知识的重要性。虽然传统教学方法有对技术的讲解,但大多简单直接,很少去解释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做,使“讲解的作用受到局限性,因为只有学生完全理解这些原理时,讲解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把它们运用到新动作的学习过程之中。"[8]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时大多只能从表面模仿教师的技术动作,教师和学生往往追求练习的“量",而忽视技术动作学习的“质",使学生只能学习到“形",而不能学习到技术动作的“神",明显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实际上,“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有深度的理解内容,是完全有可能在运动技术教学中达到‘懂’与‘会’的结合的,"[9]“掌握动作技能的一个特征是学生对于动作规则、战略、战术和细节的理解。掌握有关这些概念的先进或丰富的知识,能够帮助决定做出最适宜的动作,并且有效地分析自己的动作表现。能够逐步培养出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8]。个案教学法采用与教学有关的个案在技术学习前或技术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此过程中,技术原理、概念、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等与技术学习有关的知识得到有效理解。使个案分析后获得的知识能有效迁移到技术学习中去,并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难度越大的项目,个案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越能发挥作用,这是受到思维层次的影响,较简单的学习任务思维层次肯定低,采用较简单的方法也容易掌握,而较复杂的学习任务需要更多的思维和更有效的方法才能学好,通过此点也可以推断,难度越大的运动项目更能发挥个案教学在运动技术学习方面的优势。

2.3 实验后短跑、跳高各自两组学生即兴技术讲述和理论考核比较分析 从表6、7可以看出,在即兴技术讲述方面,短跑两组呈显著差异(P<0.05),跳高两组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理论考核方面两个项目各自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10],而技术讲解、分析能力和理论水平是体育教学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和专业素质。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对技术原理、概念的理解,一般不会或很少主动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技术学习,如果让其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讲解和分析,可想而知,学生是不大可能较好的回答的。而个案教学法通过对个案的讨论和辩解,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与之相关的知识,因此学生对这些技术理论知识具有深刻的印象,做到了技术教学与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步[11],即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技术讲述和分析,这也恰恰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个案教学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教育部所提倡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非常吻合的"。

在即兴技术讲解考核中,短跑两组呈显著差异(P<0.05),跳高两组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也说明了个案教学法在不同难度技术项目教学中的差异,其在技术难度大的运动项目中更显优势,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原理和理论。在理论考核方面,两个项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理论考核前学生进行了复习有关。

2.4 个案教学法产生效果关键原因分析

2.4.1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促进师生多向交流 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利认为:教学环境“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12],良好的“动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并且使他们得到激励。"[8]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图2、图3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个案教学法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方面增加了交流、互动等环节,教学环境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另外,“教学的本质是以一系列的交流为最突出的特征"[13],因此,教学中的各种交流和互动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和培养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传授为导向,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师生的交流大多以单向交流(图4-①)为主。而个案教学法由于需要讨论与分析,存在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图4-③④),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与技术学习有关的知识,解决了技术学习中的问题,促进了正确技术动作的有效生成,同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技术讲解、语言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些交流对于较复杂的动作技术学习来说尤其重要,能使学生深层次的了解动作结构和内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能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恍然大悟’之感。

2.4.2 有利于形成“心理演练"和体现教学最优化 个案教学法的讨论和案例涉及许多真实的事件,包括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分析,学生实际操练中的正误动作等,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促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重放或冥想,从而达到心理动作演练的效果,‘心理演练'(mental rehearsal)是动作学习的另一种练习技术,“它是人在不实际进行动作练习的情况下,思想或想象正在学习的动作的各个方面。对于动作学习效果来说,采用心理演练技术比不采用心理演练会收到明显的动作学习效果。"[8]由于个案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助于“心理演练"的形成,从而也加快和促进了学生技术动作的良好掌握。

研究中注意到了个案教学法的练习时间相对传统教学法时间较少,“可是,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练习并不是学习技能唯一的方式,提高训练课的质量却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8]因此,在教学中实现教学最优化是关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佳、最优,是体育教师不断最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终身所要达到而又难以实现的理想目标"。[14]在田径技术课中,存在着多次断断续续的休息。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一般不会安排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而个案教学法却合理了利用休息时间导入个案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不仅练习时思维在活动,而且休息中也有思维的学习。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写道:“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个案教学法由于合理地利用了必要的休息时间,同时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体现了教学最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在短跑和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相对传统教学方法,个案教学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这种优势在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越能体现,也促进了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达标成绩的有效提高。2) 个案教学法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心理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这些是个案教学法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3) 个案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技术讲解能力,并且技术难度大的田径项目优势更明显。同时有利于学生的理论水平、语言表达以及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建议 1)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个案教学虽然有优势,但也有它的缺点,如更适合小班的技术教学。同时如教师控制不好,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讨论分析的时间过长,影响学生技术学习的连续性和必要的练习时间,而且,如果组织不好学生还容易开小差; 2) 建议在田径技术教学中运用个案教学法时,应合理地划分和把握好探讨个案与技术练习的时间分配。体育技术课的关键还在于学生的有效练习,个案的讨论、分析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结构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而且个案内容一定要与当时技术课所学知识、技术内容挂钩。教师要较好地控制讨论过程,要学会巧妙引导,必要时再进行关于技术动作的归纳和解释。由于个案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多方面的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慧,李老民.对跳高教学课技评改革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14-515,539.

[2] 王印梅,赵连甲.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05-807.

[3] 李铁录.“主客观评定法"在田径短跑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402-404.

[4] 杨树新.案例教学法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10(1):59-64.

[5] 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6-57.

[6] 田麦久,张英波,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32-333,378.

[7]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18-424.

[8] 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2,132-169.

[9] 李迎春.多元反馈法在高校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99-102.

[10] 黄汉升,等.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

[1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5-56.

[12] 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5.

短跑教案篇5

关键词:教材选择;教学设计;基本方法

“教材选择、教学设计、基本方法”三个方面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即课前的教材选择和分析,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等。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更多是新的教学理念,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操作策略,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效果也会不同。

一、教材选择

(1)因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一般只是以“达标率、体育中考和大课间的评比”来作为衡量的标准,所以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上课教材“达标化、中考化”现象。为了避免教师在教材选择上的随意性,导致教学计划不合理和学校教师各自为战,且技能教学偏向于球类的不良情况,建议实施“统一选择教材”替代“教师自主选择”。相对地统一每学期的部分教材,有利于教师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教学,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教学特色。

(2)围绕统一选择教材这个中心,结合学校的场地设施等实际条件,本着科学发展创、拓展教学资源的原则,共同制订出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规定技能考核内容,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教务处也可以全面了解全校各个教师的教学进度情况,便于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和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这样,既解决了以往各自为战,随意教学,重素质、轻技能等弊端,又规避了“放羊”式教学陋习的出现。

(3)因为统一了全校的教材与计划,规范了技能考核的内容与标准,所以集体备课制才能实现,才能对学校有限的场地与器材统一安排和充分利用,才能对教学单元与单元模块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能让教师从繁重无用的教案抄写中解脱出来,把时间用于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加强示范的演练上,理论上减少了工作强度,实际上提高了工作效度,真正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二、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内容:接力跑。

课堂实录1:教师讲解接力跑的要求和规则。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分4路纵队听口令比赛,教师巡视监督,分别采用接力棒、篮球、软排球等作为接力的媒介,接力形式为迎面接力、绕杆接力。几次比赛下来,学生开始喊“累”了,并且开始出现犯规,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时效果不佳。

课堂实录2:课前,教师把班级学生按照数量和能力进行分组,各组男女生实力均匀。距离上采用长短距离结合,分别采用接力棒、篮球、软排球作为接力媒介,接力形式采用“绕杆接力”。跑的形式:等距离跑、长短接力、换物接力。跑的顺序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进行调整,女同学尽量跑短距离的。这个期间男同学尽量照顾女同学,能力强的同学都争抢跑长距离,整个过程各小组都能齐心协力。即使比赛进行了很多次,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案例分析:

方案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问题,没有发挥团队的作用,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进行跑和比赛。

方案2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表现出的是对练习的渴望和对才能展现的渴望,都能参与到跑的设计中去,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得。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最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因情感所产生的对教材的参与效率的变化。方案2较方案1更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方案1的相互监督机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师的管辖范围,无意中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同时小组之间相互揭短,增大了参加练习的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些不足显然与《新课程标准》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不相适应。方案2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欣赏,突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强调了通过集体努力而获取的成功,关注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基本方法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文规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和过去所提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有了本质的区别,称之为新“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方法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它还包括获取认知、使用知识的途径和步骤。

虽然综合方案1与方案2采用的是相同的教材,但设计操作的思路却不相同。同样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但方案2取得的教学效果是较成功的。在方案2的设计中,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采用每组男女混合方式,使各小组的实力相当,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与学生能相互指导,男女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交流,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分组形式进行比赛,增强了团队责任感、荣誉感以及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短跑教案篇6

关键词:100米跑、体育高考、 放松训练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训练更加科学化,我们的中学业余训练更应如此,但多年来,我发现很多体育老师在训练短跑时,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发展身体素质和改进动作技术上,或者就是“秒表式”――---经常就是测验学生跑的成绩的训练。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还必须把放松训练列为短跑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固然,体育生良好的素质和合理的技术是很重要的,是体育考生成功的基础。但是,运动实践告诉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体育考生的良好放松能力最能充分挖掘运动潜能和发挥高水平。

近年来,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以前从未参加体育训练的,大多从高三开始报名参加训练。 对我们高中体教者来说, 要让他们在一年的训练中体育达标,才能在现在的高考中取胜。我们知道,短跑是各种体育运动的基础,100米跑是体育高考素质项目的必考项目。刚来训练时,首先给他们讲解跑的动作原理,结全一些简单的动作示范,让他们懂得放松在跑中的重要性,比如摆动腿膝关节过分紧张,就不能完成跑动中摆动腿、伸小腿和爬地动作,摆动腿着地时,小腿的过分紧张就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着地缓冲动作等等。

在训练初级阶段,即启蒙阶段,特别对于我校这些年龄较大的农村学生,首先要去训练他们在动作中的放松能力。对短跑而言,放松的摆腿,放松的摆臂,放松的躯体,放松的慢跑,时而在放松中加速,几乎是他们训练的全部。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经过几个星期乃至更长时间训练,才能够基本达到放松慢跑的能力。我训练他们去放松跑的最有效手段,是教他们不断地从平常的走路中过渡到跑。找到了这种感觉,再让他们去不断地训练和完成慢走――-逐渐加快走――--过渡到慢跑,再慢慢加速,尽可能地保持走的身体躯干姿势和节奏感,多次反复.经过这样几个星期小强度的训练,使学生基本上形成一个较完整而放松跑的姿式后,才开始逐渐加强度和专项力量训练。这样,既让他们自然的进入训练状态,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也保证有充分的精力去学习文化。达到这一点,我认为这对短跑训练成功一半。后阶段训练中,放松训练中,放松的语言和放松训练的手段,要贯穿于整个训练的始终,包括每一个力量训练动作,哪一瞬间、哪些肌肉群是放松的,只有这样,学生的短跑速度,爆发力能力,才能快速提高。

然而在进行短跑教学训练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急躁的心情,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盲目地加大运动量,不注意训练节奏,忽视科学地安排劳逸结合,机械地搬用成年人的方法,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致使学生产生了“速度障碍”,感到枯燥,不愿意参加训练。教学训练有它固有的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柔韧。身体素质的发展可为学生或者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和专项成绩奠定基础。在100米跑的教学与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

短跑的力量训练,要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进行安排。力量训练主要采用:负重练习、举重练习、抗阻力练习、跳跃练习。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练习时采用最大负重的70-80%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组,每组4-5次。

提高爆发力,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 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发展力量耐力,可采用负重量轻的,跳跃距离长的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40-50%,要求强度小,重复次数在10-20次以上。

速度素质在短跑项目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专门素质。速度训练包括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速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其中主要的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率的发展。

速度训练采用的练习主要有:提高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提高肌肉收缩速率和力量、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与放松能力。

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练习有:(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提高反应加速跑的主要练习方法有:(1)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角及高物。(2)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向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3)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4双手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5)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反映,应加强灵敏的训练

为了提高灵敏素质,教练员应尽可能采取逐渐增加复杂程度的练习方式,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器械、器材等方式增加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观察能力、节奏感等。

灵敏素质练习的主要手段: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练习等。做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做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以非常规姿势完成的练习。如侧向或倒退跳远、跳深等。限制完成动作的空间练习。如在缩小的球类运动场地进行练习。改变完成动作的速度或速率的练习。如变换动作频率或逐步增加动作的频率。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等。

严格规范技术,以求提高100米跑成绩。

很抓基本功练习,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要经过艰苦地磨练而获得。好的技术,不仅在形态上,更重要的是在力学结构上较合理,大家都这样一个共同感觉吧,改正一个错误动作要比学一个新动作难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抓好基本功。跑的专项技术练习,经常采用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等专项技术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严格反复进行。

抓好途中跑,在教学训练最初阶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训练。

大小腿的及时折叠技术:重点抓好蹬地腿离地转入后摆时大、小腿的及时折叠程度的技术训练。后蹬之后大小腿的及时折叠,足跟快速向臂部靠拢,能缩短向前提腿的重力臂,使整个腿对髋关节横轴转动惯量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增加腿作摆动运动的角速度,这样可以增加跑的频率。

大腿高抬快速前摆技术:在肌力相同的情况下,大腿向前方高抬得快而有力就能加大另一条腿后蹬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并且向前带髋,增加步长。

减小前蹬的制动力技术:在大腿加速高抬前摆的情况下,能积极前摆扒地,可把前蹬的制动力减小,相对地增加了向前跑的推动力。

缩短支撑阶段时间技术:当脚掌着地后人体处于远端支撑,大腿后倒肌群收缩,使骨盆前移,推动人体向前移动,大腿抬的越高下压扒地的力量就越大,向后下方的冲量也就越大,推动人体向前速度就越快,从而缩短了支撑阶段的时间,加大了频率。

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按上述顺序逐个掌握跑的动作技术,应注意运动员对上一个动作技术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再提出下一个动作技术的要求。

其次,在开始教学阶段,跑的速度不宜过快,用中等速度即可,这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

最后,在一次练习中,教练员注意不宜提出技术要求过多,一次练习,只能提出一个技术要求。在每一个技术教学前教练员应清楚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注意强度变化交替分段跑的实际应用。这种方法有效地处理了提高体力强度与掌握正确技术的方法的矛盾。

教学训练以后要注意放松,我常采用放松训练手段有:

1、惯性跑:惯性跑是一种放松而不减速的跑法。一般是在50米――100米的距离内进行。起跑后加速后加速跑25米----30米,速度达到最快,然后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而被动的随惯性跑进出15米---20米。惯性跑时,要求肌肉放松,尽量体会放松惯性的动作。

2、下坡跑:坡度以3度――5度为宜,利用下坡向前的惯性力,充分体会肌肉的放松感觉。

3、放松大步跑:要求充分高抬大腿,打开髋关节,用适宜的步频,做协调的练习。

4、弹性跑:充分体会踝关节蹬伸用力的节奏。

5、 中速跑:实践证明,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

6、 顺风跑:借助风的推动力,充分体会肌肉的放公能力。

7、加强肩、髋、膝、踝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这是肌肉放松、动作幅度加大的基础。

8、加强心理训练: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暗示,使身心达到放松,从而培养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考试中,胸有成竹,自我调控,把握取胜的自信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运用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100米跑项目本来就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不仅要注意训练,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更要做到放松训练。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训练和教学中,设计富有趣味的性的游戏吸引学生。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只要有了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和训练就可以很好的开展。第二、正确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要善于发现,并给以语言或肢体语言鼓励。如对进步的学生说:“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激励语言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以示鼓励。

参考文献:

1、《田经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

2、文超主编《田经运动热点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年

3、周小山、严先员编著《新课程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短跑教案篇7

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广泛关注,其中速度素质是人类运动素质中最基本的身体素质,速度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速度素质的发展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人体在大多数运动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素质,都是这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的快速应答能力。如球类和击剑运动员在瞬间变化的情况下做出反应的快慢等。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信号通过反射弧所需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能力,通常以时间长短来表示,如投掷运动员掷出器械的速度,跳跃运动员的起跳速度等。动作速度还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数量予以衡量.

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位移的能力。从物理学上讲,移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体育运动中,常常以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如男子100米跑9.69秒,男子100米蛙泳48秒等。

二、不同速度素质的运动指导方案

注意事项:

(一)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选择合适衣物,避免受伤。

(二)运动时要避免过饱或空腹练习,运动后应停止15~20分钟后方可进行温水浴。

(三)在保障场地设施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运动。

(四)教练员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状况选择练习内容,先易后难,先慢后快,使练习者逐步适应运动训练的安排。

(五)在这三种速度素质的练习中,每一种速度素质的练习均对另外两种速度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因此教练员在训练时可从这三种运动指导方案中进行选择组合,且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可逐渐增加动作的次数或组数。可将表1中的4周训练计划指导方案作为参考。

三、速度素质的运动训练方法汇总

(一)反应速度的练习

1. 起动跑:两手撑地,两腿前后成弓步状,听信号快速起动跑出;或两腿做弓步交换练习,听信号快速跑出,跑出距离为10~20米,练习3组,每组2~3次。

2. 蹲踞式起跑:按蹲踞式起跑动作做好起跑准备,听口令迅速起动跑出,跑出距离为10~15米,练习3组,每组2~3次。

3. 变向起跑:背向蹲立,听信号后迅速转体成蹲踞式起跑,接疾跑10~20米,练习2~3组,每组2~3次。

4. 高抬腿接跑:原地高抬腿练习,听信号后迅速起动,跑出距离为10~15米,练习3组,每组2~3次。

(二)动作速度的练习

1. 扶肋木后蹬跑:面向肋木站立,身体前倾,两臂伸直扶肋木,听信号后做快速后蹬跑,脚后蹬时与地面保持50°夹角,连续进行10~20秒为1组,练习3~5组。

2. 小步跑:站立,肩和双臂放松,双臂曲肘前后摆动,步幅小频率快向前跑出20米,练习2~3组,每组2~3次。

3. 高抬腿接疾跑―快速起跳:原地高抬腿5~10秒,听信号后全速疾跑20米,到起跳板做快速起跳动作落入沙坑,练习3~5次。

4. 摆臂:两脚前后站立,以短跑动作前后摆臂,肘关节弯曲约90°,双手放松。前摆,手摆到约肩部高度,后摆,手摆到臀部之后,教练员可用击掌或口令控制摆臂速度奏。

(三)位移速度的练习

1. 快速跑:站立式起跑,尽全力跑出,距离分别为30米、60米、80米,反复练习。

2. 变速跑:采用加速跑―最大速度跑―惯性放松跑―加速跑―逐渐慢跑的方式练习。

3. 上坡跑:利用适当的坡度上坡快速跑,动作频率快,后蹬充分,摆动腿抬高。

4. 固定步数跑:用事先规定的步数进行30~60米加速跑。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青少年体能锻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家颖,李山.体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短跑教案篇8

摘要:体育小课题研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以自己在教、学、研、训、赛、考、培等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服务于实践的校本教研形式。文章从着眼于小,着手于实,着重于真,着力于细,立足于小而实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小课题;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05

体育小课题研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以自己在教、学、研、训、赛、考、培等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服务于实践的校本教研形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小课题的研究贵在着眼于小,着手于实,着重于真,着力于细,立足于小而实,真而细,以最小的研究代价取得最大的研究价值。

一、着眼于小

“小”是小课题研究的显著特点,小课题研究要立足于“小而精”,从平时教、学、研、训、赛、考、培中的小事件,小现象、小问题、小疑难、小困惑入手,小题大做,从小处突破,层层深入,在最小的范围、用最少的人员、耗最短的时间,寻最佳的途径,获最佳的效果。如耐久跑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耐久跑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冬季耐久跑内容的搭配方法与策略》、《耐久跑活动的趣味化设计与实施研究》,紧紧围绕耐久跑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主辅搭配、上下搭配、大小搭配、难易搭配、长短搭配、赛练搭配等,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优化设计、趣化过程,拓展耐久跑的内容、方法、形式,通过接力跑、综合跑、变向跑、阶梯跑、交替跑、组合跑、 图形跑、运球跑、 障碍跑、测验跑、让距跑、团队跑等形式和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耐久跑的趣味性,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二、着落于实

小课题解决的是教师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因此,研究贵在真实, 要从实际出发,从整体上把握,从局部考虑,从微观入手,在实践中落实。

1、“务实”

小课题要把教、学、研、训、赛、考、培中遇到的最急需解决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确定为“小课题”,使小课题研究明确方向性、紧迫性、针对性、实效性。立足于本校、本班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 如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连年下降的严峻形势,我们进行了《运用“课课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紧密围绕“课课练”的内容、方法、手段,量与强度,精心设计最具针对性、“少而精”的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人练习的处方式方案,突出练习的趣味性,保证了“课课练”的长期化、系统化、实效化,提高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踏实”

小课题研究贵在坚守真实、踏实的研究过程,教师要在发现问题(选题)——收集资料——实施研究——总结提升——指导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善于通过反思、借鉴、学习、探索、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最真实的研究成果。如《体育理论课内容的选排与备课研究》小课题,需要一线教师通过精心收集资料,精选细选,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精心策划、精益求精地把理论课的备课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的设计与安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真实”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因此,小课题研究贵在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教学案例设计稿、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研究小报告、沙龙材料、图表。即教师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学生学习行为改善、态度的优化、学练成绩的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的改观等。如跳跃活动既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教材,又是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时间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容易引起学生身心疲劳,为此,我们进行了《跳跃练习的趣味化的校本研究》小课题,通过研究总结、梳理出如徒手原地跳跃、徒手行进间跳跃、障碍性的跳跃练习。征集、改编出跳凳、 跳绳、跳杯、跳线 、跳皮筋、跳障碍、组合跳、循环跳、配乐跳等校本化的活动方法、手段,使小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如为了解决器材与活动的现实冲突,我们进行了《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研究》,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围绕体育器材的固有功能,转换视角,运用发散思维,发挥其多种功能和用途,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如一栏多用、一纸多用、一罐多用、一盒多用、一轮多用、一袋多用、一绳多用、一圈多用、一毽多用。有效地挖掘器材的多重属性与多种功能,物尽其用,服务于教学。

三、着重于真

小课题研究贵在真实,所研究的问题、疑惑、案例是已经发生过的、基于实践的、真实可信的事件, 研究应当是真讨论、真实践、真研究、写真结论,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研究成果。如针对初一新生的养成教育与常规要求提出《初一新生体育课堂纪律的教育与管理研究》经过教师个人研究、总结和听取有经验的老师的交流,积累了注重引导、善立榜样、巧用舆论、倡导自控、严慈相济、导堵结合、批扶相间、一严到底等方法,提高了初一新生管理的有效性。如针对年轻教师处理偶发事件与能力较差的实际,进行《体育课堂偶发事件处理方法与策略研究》,重点围绕对偶发事件的态度、处理遵循的法理角度、处理事件应遵循的政策、规章制度、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手段的情度、速度、尺度、效度等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讨论、研究。有效地帮助了年轻教师科学、艺术处理体育教、学、训、赛、考等的偶发事件,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思想教育。更好地体现出以理育人,以理服人,收到了良好的研究效果。

四、着力于细

小课题是以活动中问题的某个细节为切入点,教师既要善于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从总结经验形成课题。更要善于从特殊案例、突发事件、两难情景、学生实践、争议话题、常规教学中的细小的环节去探寻、收集急需的小问题、小细节来突破大的问题、疑惑。如跳绳练习既是身体素质练习的手段,又是体育游戏用的素材,我们进行了《跳绳练习的趣味化、实用化校本研究》,我们从网络、学生、教师的交流、建议中,选择、改编跳绳的教、学、练、赛的方法、手段。如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接力跳、花式跳;双绳跳、多绳跳;短绳跳、长绳跳;双脚跳、单脚跳,单、双脚交换跳、单一型跳绳(如跳长绳、跳短绳、单人跳、集体跳等)、组合型跳绳(如长短结合、快慢结合、单双结合、难易结合、内外结合、赛练结合、跑跳结合)等,提高了跳绳学练的趣味性、针对性,收到了很好的研究效果。如针对武术基本功串联、武术套路的学困问题,我们进行了《武术基本功串联、武术套路的学练技巧研究》,着力围绕动作的难易程度、内在结构,结合身、眼,手法、步法及精神等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的组合、整合。突出手、眼、身、法、步、精、气、力、功等动作间的动态联系,改善动作技术之间相互衔接,通过整分结合、精讲巧范、对比纠错、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重复练习、帮护练习相结合,注重“收、放” 相融、快、“慢”相宜 、“动、静”相间、“粗、精”相承、“攻、防”相备的学练策略收到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五、小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1、问题意识

小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该追求为什么。所选课题于我是否有价值、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是不是突出问题等。

2、创新意识

小课题研究要善于从错误的观点中,去发现其中可能潜藏着的真理,要善于从最流行的观点中发现可以探讨的地方,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

3、实证意识

小课题研究中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研究的计划、操作流程、研究过程中的内容、方法、手段、量与强度、原始数据、表册、案例等。要及时进行整理和梳理、分析、撰写为成果,完整地、有条理地以“小课题研究报告”来呈现,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

4、深化意识

一个小课题研究中会引发或引伸出一些与课题相关联的其他问题或疑惑,需要更进一步地深入或拓展性的深化研究,有力推动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参考文献:

[1]石冰冰.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J].体育教学,2009(08).

短跑教案篇9

在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的提高,有些素质却在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的幅度更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们。现施行的《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较低,不要求学生高强度、长时间的进行长跑,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怎样用多种方法发展自己的耐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通过《体质健康标准》精神的引导,教师正确的指导,科学地安排教学方法,学生不愿意跑长跑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耐力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为此,本文就初中女生耐久跑“三段”教学的做法进行尝试,与同行共同探讨。

2、研究方法与对象

针对中学生耐久跑难教、成绩难提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我们选取中学生最不喜欢参加耐久跑锻炼的初中女生这群体,采用大单元阶梯式“三段”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

2.1 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初二女生,1至6班152名女生为实验组,7至10班102名在校女生为对照组。研究时间周期2010.9—2011.6。

2.2 实验方案

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进行800米的摸底测验,取得原始数据。然后实验组采用大单元“三段”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耐力素质。针对初中女生厌学、怕练耐久跑和耐力素质差等问题,构建实验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实验组耐久跑三个教学阶梯计划:共29课时。

第一阶梯:8课时。教学方法:本阶段主要采用各种“有氧健身操+节拍健身跑+情景耐力跑”的教学。教学手段:各种图形跑、原地健身跑、节拍健身跑和情景耐力跑等的练习。

第二阶梯:9课时。第1—3课时教学方法:情景耐久跑+力量耐久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以“获得8分钟耐久跑”为目标,创设情景的耐力练习(可跑、跳绳、连续运球等)②素质练习:单足跳、俯卧撑、支撑高抬腿。

第4—6课时教学方法:耐久跑+有氧健身操+力量耐力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自然地形跑1200~1500m,8~10分钟*1组。②素质练习:仰卧起坐、哑铃摆臂、跳绳、轻杠铃挺举。第7—9课时教学方法:耐久跑+有氧健身操+力量耐力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用8~9分钟跑完(1200m~1500m)*1组。②素质练习:高抬腿、后蹬跑、橡皮带摆腿。

第三阶梯:12课时。第1—3课时教学方法:耐力游戏+专项分段重复跑+力量耐力。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400m+400m)*2组,强度为1′55″~2′10″(相当800m及格成绩),分段间歇8~10″。最高心率为150~170次/分。每组间歇时间3′~ 4′(脉搏恢复到120次/分左右)。第4~6课时教学方法:力量耐力+变速耐力跑+韵律健美操。第10~12课时教学方法:专项耐力+有氧健身操。教学手段:800m变速跑﹛150m(35″左右)+150m(50″左右)﹜*2组。第7~9课时教学方法:速度耐力+专项分段重复跑+情景耐力跑。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400m+400m)*2组,强度为1′45″~1′55″(相当800m良好成绩)分段间歇10″。最高心率、间歇脉搏恢复同第一课时。第10~12课时教学方法:专项耐力+有氧健身操。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600m+200m)*2组(先中等强度的匀速跑600m,原地休息恢复15″,接冲刺200m),最高心率、间歇脉搏恢复同前。

3、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对全体初二女生的800米和肺活量的进行实验前测试,对照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20.32秒,实验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21.53秒;对照组平均肺活量是2824.296毫升,实验组肺活量是2802.372毫升。通过t检验,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800米成绩和肺活量无差异。实施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肺活量数据的测试,对照组平均肺活量是3025.38毫升,实验组肺活量是3362.35毫升,对照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18.87秒,实验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10.52秒;通过t检验,有着比较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在施行过程评价以来,学生进行了大量中等强度的耐久跑锻炼,提高了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机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机能的改善使学生跑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实验组的成绩提高有明显的显著性。同时还对初二女生进行了参与耐久跑锻炼健身价值体验的调查,调查表明实验组74.3%学生对参与耐久跑健身价值有很多的体验。

以上的数据表明:800m跑基本是属于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交替进行项目,所以在改善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因此,在阶段教学实验法中,先通过第一阶段和以后各阶段准备与结束部分,采用游戏、有氧健身操等用来发展学生一般耐力,提高了人体有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后阶段通过反复跑、变速跑等手段,并提出速度要求,以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达到提高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效果。在与对照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组其它数据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专项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由于跑的形式、方法、要求不同,又较多采用记时跑,增加了有氧健身操、情景教学和心理训练,保证学生在每次课中有新鲜感,能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对耐力跑课由原来害怕变为喜欢,并能自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反之,对照组只采用了发展一般耐力跑的练习,由于强度刺激较少,因此速度耐力较差,800m成绩提高较少,两者相比,则大单元阶梯教学法结合娱乐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佳。

4、结论与建议

4.1 耐久跑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为此,体育教师应对耐久跑教材进行健身化改造,通过理论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

4.2 通过变换练习方式,采用大单元阶梯“三段”教学法结合娱乐情景教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参加中长跑的兴趣,明确锻炼的目标,懂得锻炼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有氧健身操、跳绳、情景跑等练习手段,再进行必要的中长跑基本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激发初中女生内在的“动”力,提高“跑”的兴趣,发展一般耐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实验教学法是成功的,有推广价值。

短跑教案篇10

关键词:短跑训练;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

在进行青少年短跑教学训练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急躁的迫切心情。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盲目地加大运动量,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行事,只重视训练节奏和效果,不注意科学安排训练的劳逸结合;只重视机械地搬用成年人的方法,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最后,只能导致学生产生“速度障碍症”,对训练感到枯燥,不愿意参加训练。在我从事多年短跑教学的训练中,有以下几点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青少年业余短跑的训练特点

1.速度训练特点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要通过短时间用力较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速度耐力训练特点

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他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每次跑完脉搏开始为150~170次/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3.力量与柔韧训练特点

要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弹跳力、灵敏性等游戏性的练习。如障碍跑、跨栏跑、追捕、接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每次练习的时间不拖得太长,当学生适应了此时期的诱导性教学训练后,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强度较大的项目,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二、青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主要手段

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高的因素。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活泼好动,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不能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那样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为此,根据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的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严谨的训练目的作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1)反复跑60 m、100 m、200 m;(2)加速跑60 m、80 m、100 m;(3)行进间跑20 m、30 m、50 m;(4)线间跑10 m;(5)接力跑50 m×4;(6)听各种讯号的起动练习10~20 m左右;(7)支撑或不支撑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

三、青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1.对于跑的基本功进行高度重视

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是要经过艰苦地磨炼而获得。好的技术,不仅是在形态上,更重要的是在力学结构上较合理。改正一个错误动作要比学一个新的动作难得多,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抓好基本功,也就是抓好跑的专项技术练习:采用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以及专项技术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从严要求,反复进行。

2.抓好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在技术上注意四点:(1)跑得稳。重心起伏不要太大。如果用力方向是向上的,是蹬地角度过大的原因;(2)频率高。跑的过程中爬地、后摆、腿等连续动作都要快,不能消极等待。如何快不起来呢?主要是小腿和踝关节力量差。这方面我注意加强辅活动。如跳绳、向上小步跑、蹬跳、弹性跑等来发展下肢力量,另外加强大腿后肌群收缩力量;(3)步幅大。跑的步子不仅要快,还要把两腿迈开,这样必须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多做各种跳跃运动的练习。如立定五级跳、立定十级跳、蛙跳、40~60 m跨步跳、跳台阶等,另外加强抬腿压腿练习;(4)摆臂正确。跑的过程中要摆幅大、有力。向前后摆动,摆动方向和下肢配合协调,才能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摆动的两臂正确有力,可增加后蹬力量和速度。这方面我注意采用各种负重与不负重的摆臂练习方法。

四、青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主要训练方法

1.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1)跳深;(2)纵跳;(3)负重纵跳;(4)负重蹲跳起;(5)负重深蹲;(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2.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体前屈练习;(2)把杆拉腿;(3)纵、横臂叉;(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练习。

3.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