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十篇

时间:2023-09-25 18:24:09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1

关键词:身高 体重 选材 训练

田径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体育强国都是田径强国。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奖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但田径项目仅获2枚金牌。其中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其水平高低对田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以9.69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专家认为:造成短跑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步长与步频技术动作质量的差异,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短跑速度的直接因素。身高、体重与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密切相关[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参阅和搜索了河西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有关中、外男子短跑优秀运动员资料参考文献多篇,图书馆报刊、杂志,并利用Internet广泛收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统计和分析相关全程跑的技术参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②对比分析法。运用所查资料对国内外运动员的身体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2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对比分析

2.1 步长、步频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从表1 可以看出国外运动员的步频与国内运动员的步频大小差距并不是很大,更甚至超过了国外运动员。

从表1可以看出,博尔特跑完100m全程步数仅用了41.247步,比鲍威尔少了3.242步。在整个队伍中亦以“超大步伐”处于首位。而博尔特的平均步频只有4.257步/s,在整个队伍中是最慢的。博尔特的平均步长达到了2.424米,而国内只有陈家全达到2.18米。但是陈家全的步频要比博尔特的步频快0.309步/s,从而更加进一步说明了步长、步频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身高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体育专家认为:身高与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成正比,身高高的短跑运动员特点是:步频慢、步幅大;身高低的短跑运动员的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小,那么是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2]?从表2、3中发现,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是1.82米,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是1.74米,相差了0.08米。而从步频反面来看,双方的步频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步长差距却较为明显。从表1中,伯纳尔只有1.78m的身高,也能跑出略低于博尔特的步长。可见,身高与短跑有着一定的潜在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身材高的运动员其灵活性、协调性相对要比矮个运动员差些,因而,步频能力并不十分突出[3]。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优秀男子100米跑的步频已经超过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频,只是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与身高的差别相对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比较大。

2.3 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部表现。包括身高、体重以及四肢的长度和比例等。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能力的高低,集中表现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最佳组合,而身体形态又是其运动素质水平的物质基础条件。[1]

3 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基本要求

3.1 身体形态 ①身高。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面,首先,要考虑短跑运动员的身高。以优秀短跑运动员身高、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为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表1中,博尔特的身高1.96米,体重88公斤,本身就具备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他跑时的超大步幅。②下肢。下肢长直接影响步长和步频。所以要求在一定的身高条件下,下肢较长,尤其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短跑更为理想。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3.2 遗传 遗传因素一直以来是运动选材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进行短跑运动员选材时要看:第一,父母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健康情况;第二,母亲孕育时的年龄及健康情况;第三,兄弟姐妹及家族情况。

3.3 身体素质 ①速度:主要测试30m-60m跑的能力。②速度力量:短跑运动员除要求腿部具有快速力量之外,还要求上肢也要具有良好的快速力量素质。③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3.4 跑步的技术动作 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动力。周期性技术不仅表现在动作结构方面,还表现在节奏方面。由于技术结构的逐步完善与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3.5 心理素质 运动员在进行竞技体育运动时,既是身体运动(生理运动),又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可以控制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1]选短跑运动员一般选外向性、活泼性和心理平衡、稳定性好的;以及自控能力、竞争意识强的短跑运动员。

4 短跑训练方法的设想

4.1 步频与步幅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并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其练习方法主要有:原地快慢交替摆臂;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小步跑和跑台阶练习等。

4.2 力量练习 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最典型、最重要的力量。爆发力是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力量训练的核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短跑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3 全身性训练 ①以提高步长为突破口,加强步长能力训练。②加强上肢、腰腹肌力量训练,重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③正确处理好步长、步频能力的发展关系,优化训练效果,促进步长、步频能力的协同发展。④在神经支配下,发展快速力量的训练,即爆发力。

4.4 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短跑获胜的关键。放松技术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一是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步频;二是增强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增加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减小对抗肌的阻力;三是增大肌肉、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效地提高步幅;四是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减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能量消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短跑运动成绩。步长和步频始终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根据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精挑细选;对运动员的训练要做到科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制定出科学有效地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田径短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辉.对我国100m跑成绩滞后的主因透视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146-150.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2

关键词:田径运动 短跑速度 影响因素

体育训练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一方面可以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但是对需要参加竞赛性质比赛的运动员,国家及相关机构都会对运动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根据田径运动员不同的条件安排不同的训练,在发挥他们本身优势的同时,把他们的潜能调动出来,实现均衡发展。而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教练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训练表现,找出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调整。

1、田径运动短跑运动员的选择条件

1.1 对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要求

对于参加竞争性比赛的田径运动员,硬性条件要符合要求才能入选,体现了选材的重要性,正确选材是比赛成功的一半,对于具有良好资质的运动员,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着重速度,提高运动员的相关技能。由于本身条件优良,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学质量。田径短跑运动员的基本要求是年龄,身高、身体结构,生理及心理素质要符合要求,短跑训练应当从小抓起,青年正出去发育阶段,适当的锻炼能让他们发育得更加全面,运动员的体征也要符合要求,双腿修长,肌肉分布均与,双足不能是扁平脚,生理机能及心理素质良好。双腿修长在跨步时迈出的步子较大,肌肉分布均匀有助于个个方面的平衡发展,扁平足不利于脚部的发力,对运动员的跳跃及脚面使力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平时的田径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竞赛性的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短跑是否有兴趣,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运动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对以后的训练有影响,训练辛苦,要求运动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1.2 如何训练短跑运动员

对于合适的人员有应该如何进行训练呢?注意从小就进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短跑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当从小练起,青年的身体体型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小进行锻炼可以发掘出运动员是否适合这项运动,发现其潜能,为其找到合适的项目,充分发挥个人长处。教练对运动员的训练具有目的性。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性,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训练。由于短跑运动是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培训运动员的胜利心理,为胜利努力奋斗,但也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重视文化学科方面的学习。严格训练运动员的纪律性,运动员的纪律性强弱体现他对此项运动的热爱程度,同时也能规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行为,一个纪律性强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犯规的次数少,并且能做到与对手公平竞争。一个运动员也需要服从教练的安排,一个没有纪律性的队伍是很难在训练当中学到东西的。

2、田径运动短跑速度影响因素

2.1 影响田径运动短跑的因素

在田径比赛当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没有正常发挥。运动员本身的条件不足,或者后天训练不到位。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才体态到心理素质各个方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但是对于部分运动员,可能先天因素,其条件并不十分适合短跑这个项目,或者是先天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后天没有经过刻苦的训练,其效果是不能达到预想值的。反应速度没有达到标准,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主要分为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爆发速度。这三个速度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加强,移动速度通过不断的跑步训练及体能训练来加强,爆发速度计反应速度应该通过跳远、跳绳等运动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爆发能力。短跑项目中起跑需要反应快才能从众多的运动员当中脱颖而出,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把他人超越。不能快速持久、加速速度不快。短跑项目比的是在同样的距离,利用更短的时间到达终点,这就需要运动员的快速跑步速度在短时间内维持不变,在保持速度的同时要不断的加快速度,这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爆发能力,在弹跳方面的力量足够。短跑运动时,没有做到最佳的直线范围和速度距离曲线。运动员如果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摆臂运动,那么在比赛的过程中,多余的动作会使整体速度下降,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最短的摆臂路径。加快运动员短跑速度的训练及对心理和智力方面的训练不足。训练不足也是影响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平时对训练次数和方法要合理安排。

2.2 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提高运动员技术训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技巧,切勿盲目地进行大量不规则训练。大量的、不规则的运动只会对运动员带来更大的负担,有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而且预期的运动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重视身心全面训练,着重速度的发展。不少教练往往会忽视对运动员全面的训练,全面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全方位的素质,还能对速度训练带来一定的辅助效果。不同的短跑运动员进行不同的训练,实现平衡发展。教练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突显每位运动员的长处,让他们更好地展现出来。通过加强基本训练及爆发力训练,加快运动员的速度。除了基本训练之外,也要加强运动员各个方面的技能。

3、结语

体育教练对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要求非常高,选择具有良好体质的运动员是成功的一半,往往有良好的资质能使训练事半功倍。对于影响田径短跑速度的因素,教练及运动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训练。提高短跑速度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练及运动员都应该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刻苦地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方永明.现代体育田径项目的分类及对各类运动员的要求[J].北京体育社,2009.5.

[2]李向江.田径项目中长跑与短跑运动员的区别[J].中国体育出版社,2008.9.

[3]范明艳.我国对田径运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与培养[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3

关键词: 初中生;中长跑;方法;探究

一、初中生业余短跑训练手段对中长跑的促进作用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加入短跑的专项练习,进行60米和100米的重复间歇跑的训练手段,每组的短跑训练可以间隔在1分30秒左右完成,每组进行5―6次,每次短跑训练跑都要以提高速度的成绩来完成分配完成的训练任务。通过在中长跑练习过程中融入短跑的训练手段,不仅能够使运动员适应长跑中的位移速度的抢道反应能力,还能在中长跑加速跑、变速跑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综合因素。现在长跑的训练不再是单单训练长跑过程的耐力,增加供氧动能,通过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供氧的能力增强的同时,用训练短跑的方法增加中长跑运动员短跑的训练量。这样在帮助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训练一致性与训练过程的负荷量与训练节奏相一致,身体素质与专项相结合的训练手段。

二、业余长跑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决定着中长跑成绩的取得。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中长跑运动员不管是在肌肉组织的发育上,还是韧带的韧性方面都强于其他的运动员,能够较好的减少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那么,对于中长跑运动员增加身体素质的训练也就成了训练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无论是对中长跑运动员运用短跑的专项训练,还是中长跑的耐力无氧阈的训练都是针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那么在中长跑和短跑训练之余,还得加强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以及肺活量的训练,因此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当中,就要设计较为合理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留出一定训练时间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这样在训练结构上的分配就较为合理。

三、业余长跑训练方法与手段

在发展初中生的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当中,发展专项训练的方法有上下坡跑的训练以及上下坡跑接力游戏设计。还有就是利用上下坡的地势进行跳跃式训练以及连续的跨步跳训练,这样都是增加初中生的专项力量的训练。在进行间歇性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初中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教练员在初中生业余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上,除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还有就是要注意逐渐地增加初中生的速度练习以及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的发展,而且教练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初中生的间歇训练时间与次数,以及训练过程中的训练负荷量的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成长较快,教练员如果制订的训练计划较多或是负荷量较大,那么对于初中生业余运动员来说就是较大的负担,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还要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在训练的间歇问题上,教练员还得注意初中运动员的间歇时间能够较好的把握初中生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既不能损伤初中生运动员的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也要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达到发展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取得相并行的训练效果。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4

关键词:青少年 短跑 力量 训练

获得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是短跑运动的核心。在短跑训练中力量训练是获得速度最重要的条件,是短跑训练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教练员要有计划、有目的不断地提高爆发力,提高快速力量,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如果力量训练不好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1.力量训练对短跑的作用

1.1力量是获得速度的保证。速度是短跑的核心,速度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力量的大小和肌肉收缩的速度是获得速度的关键。短跑速度获得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步长(身高、腿长、柔韧性、协调性)和步频(动作速度),要想获得足够的步长和步频力量是最重要的条件。第一,在身高、柔韧性一定的情况下,爆发力的增加,人体在跑动时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加,每步的步长增加。第二,相对力量增加,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提高,肢体运动频率增加,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步频。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都具有出色的力量素质,具有强大爆发力的肌肉群。

1.2力量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和掌握技术的基础。短跑运动时间短速度快需要良好的灵敏素质、协调性,需要出色的专项技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没有力量素质作为基础,运动员很难在技术掌握上取得突破,灵敏性和协调性都会大打折扣,形成速度障碍。

2.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运动员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训练时间不是很长,作为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原则,不能照搬成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或书本的知识。

2.1注重全面的力量训练。在训练中要有全面的力量训练,要注重主动肌和被动肌力量的训练,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的训练,注重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训练,注重浅层次肌肉训练,更要注重深层肌肉的训练。

2.2力量训练要与短跑的用力特点相结合。第一,核心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髋关节为核心的腰腹肌力量是上下肢联系的枢纽,是短跑力量获得的发动机,是力量训练的重点。作为基层教练员,往往更注重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核心力量的训练。第二,注重伸髋肌群力量的训练。短跑运动速度快,支撑时间短,几乎没有落地支撑过渡到后蹬的时间。向前的力量来自于大小腿积极下压后扒,也就是说途中跑中伸髋肌群是前进的动力,后蹬的肌肉群更多的是起到起跑开始阶段的后蹬加速和落地缓冲的作用。

2.3力量训练要符合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骨骼生长快,肌肉生长相对滞后,力量相对不足。在训练中,教练员要尽量避免过重的力量负重训练,对运动的骨骼、肌肉造成损伤。尽量运用克服自身重量的力量训练,以快速力量训练为主,结合多种身体素质训练。

2.4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力量训练方法要多样化,避免成人运动员的力量专项化,力量训练可以游戏化,和场地、情境相结合,减少负重训练,增加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内容。

2.5力量训练要和速度训练相结合。有很多基层教练对于单纯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都很熟悉,训练的内容也很丰富,但效果并不好,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把力量训练的成果转化到速度中去。作为教练员要探究力量和速度直接的联系,把速度训练穿插在力量训练当中,让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同步增长。

3.短跑力量训练的分类

力量可以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作为短跑运动,在短跑的开始阶段要摆脱静止状态,要发挥有机体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在途中跑阶段肌肉的爆发力是力量训练的重点,而在最后的20~30米,肌肉爆发力的保持能力就成了力量训练的重点。

3.1最大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要求负重的重量大,负荷达到90%~100%,做1~3个,3~4组。最大力量一般安排在准备活动充分,运动员体能状态充沛的情况下完成,在组与组之间安排积极性休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最大力量训练要慎用,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发育。

3.2提高爆发力训练。主要采用跳深练习、跳跃练习、抗阻力练习、负重练习。跳深练习根据运动员训练的水平选择不同的高度。负重练习选择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6组左右,每组8~10次。跳跃练习时,距离选择在60米左右,个数在15~25次左右。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5

关键词:短跑,放松能力,训练,专项力量

 

0.前言

短跑的放松技术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单纯的技术动作,而是多种因素在短跑运动中的综合作用,是多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体系,即称作放松能力。从生理学角度去理解,肌肉的放松意指肌肉的舒张,而肌肉的紧张意指肌肉的收缩。众所周知,短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运动员在跑中无论哪个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刺激和负荷。因此很明显,从单个方面的理论去解释“放松”,并不是人们在短跑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所特指并广泛使用的“放松”―短跑放松技术。根据“放松”一词所涉及的有关因素和短跑技术要求,我们把“短跑放松能力”解释为:短跑的放松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短跑动作技术之上的合理的肌肉用力方式和跑的节奏, 是为达到最佳运动成绩的经济高效的短跑技术, 是人体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机体的能量,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方法。受神经系统灵活性、心理品质、速度耐力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苏州市业余体校的8名短跑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岁,均为男性。论文大全。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学报期刊的广泛查询,深入了解其研究现状和动态,并收索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

1.2.2实验法

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5个月的短跑训练,在训练实验结束时测量训练前测量的指标,并对运动员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调查运动员的自我训练肌肉用力感觉。通过集训前后与运动员放松能力的有关身体素质、技术情况、心理状况及运动成绩的变化来检验训练的效果,得出结论。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步长、步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放松能力等。论文大全。从短跑过程看,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技术的好坏也影响着短跑运动的最终成绩。经过5个月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在下文中有所论证),无可否认,这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2.1.1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的比较

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后的成绩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经过统计学分析T=3.142 ,P<0.01实验前后训练效果差异显著,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论文大全。

表1 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变化情况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6

关键词:短跑训练;专项素质训练;方法

      短跑是一项考察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的综合训练。短跑训练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方式、方法的正确、灵活运用,短跑训练在整个体育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常见的体育赛事,掌握短跑训练方法无疑对专业运动员来说受益匪浅。本文通过论述短跑训练中运动员必备的各项身体素质和条件,进一步探究提高短跑水平的方法。

一、短跑需要的专业素质训练

短跑训练时一项系统化、专业化的体育练习过程,需要综合、全面的方法加以不断结合练习,才能奏效。以下就详细论述专业素质训练当中的方法。

1、力量是短跑的动力,根据短跑全程各段落肌肉的用力特点,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运动员在做支撑练习中负重固定的时间,体操中的悬垂、倒立和支撑等都是肌肉做等长收缩;动力性力量由重力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组成,摔跤、举重和投掷跳远都属于重力性力量训练,通过组织运动员跑楼梯,专门训练他们的腿部肌肉;做负重深蹲,训练其爆发力;做引体向上,训练其克服自身重力;做一分钟跳绳,训练其速度性力量。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应当以不断提高运动素质为前提,在进行力量训练过程中药科学调整负荷,发展队员绝对力量,注意提高肌肉弹性,使肌肉放松,防止僵化。

2、柔韧性练习主要为提高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通过柔韧性练习,运动员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队员反复踢腿、压肩、压腿、左右劈腿、前后劈腿等动作训练,使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防止肌肉拉伤和撕裂。柔韧性练习应和放松性动作结合,交替展开,以保持肌肉的弹性。

3、采用灵活多变、新奇有趣的训练方法,这样会充分发挥运动员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接受运动训练的势头。比如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开展接力跑比赛,路程设置为200米,分3次接力,每50米设置一次,团队里面的几位赛手需要人人具有冲刺跑到能力,才能让每个组的运动员都能通过这样一种紧张的运动氛围带动他们速度的提升;在运动员体力丰沛、精神状态饱满的时候,给他们予以刺激,就可以增强其时间的紧迫感和节奏感,短期内可以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

4、注重速度和耐力的训练。对于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来说,速度起主导作用,前文已述及,速度可以在力量训练中逐步取得突破,由于少年时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骨骼、韧带与肌肉都富有弹性,为提高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少年运动员要非常重视速度训练。速度耐力是把最快的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但往往少年运动员跑到中、后阶段的路程就出现显著的减速、技术要领不符合规范和步频减慢的情况就是速度耐力达不到的体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疲劳。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造成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机能下降,供血供氧不足,直接导致运动器官机能下降。速度耐力训练就可以积极提高全程跑的速度,改善后全程跑的技巧。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量和强度较大,运动员因为承担很大的量和强度,并反复练习,可以达到短跑比赛的要求。唯独更好地加强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二、发挥队员机体能力的短跑技术方法

在短跑训练中,专业素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在重点培养运动员素质的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和其它有关的素质能力统筹起来开展训练。平时要注重力量、耐力、速度及柔韧性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训练,并把这些素质整合起来练习,最终能达到运动员规定的指标。其实一名运动员能力水准的高低不止在于具有上述专业素质,更与掌握合理、恰当的短跑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改进和提高短跑技术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方法。

1、教练员要处理好短跑的步长与步频之间的关系。日常训练中,运动员经常在要求增加步长时,其步频减慢;加快步频时,步长则缩短。步幅的长短与人的柔韧性、腿长、身高和腿部肌肉力量都能由训练进行改观。步频在16-22岁左右就能达到很高的标准,要有所改变难度很大,唯独有正确的训练技巧,如强化摆臂训练,步频还是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因此要想改变队员的消极因素,教练员需要发扬其积极因素,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发展步长和步频应当有所针对性,循序渐进,使二者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教练员加强短跑动作技术方面的示范与指导,应当考虑如何开展有负荷的速度联系。可以用橡皮筋冲刺的办法来进行训练,从有橡皮筋和无橡皮筋的冲刺,从带负荷的小步跑到不带负荷的小步跑。因应用几种方法练习,不断完备技术要领,运动员们的肌肉力量才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3、肌肉弹性的训练也要带适当的负荷。教练员需要采取带沙袋跑楼梯、带实心球跑和弹跳的训练方法,负荷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用加快频率进行训练,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训练效果。这样由量变的积累,才能到质变的飞跃,从不断开发机体潜力,到稳步推进短跑技术的提高。

三、短跑训练中加强生理与心理训练的方法

短跑基本技术训练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全面;还要从实践出发,要做到熟练、实用。理论必须指导技术,技术也要适合于实际比赛要求,唯有如此,运动员才会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展示娴熟的技巧。下面从生理、心理角度分析这两大方面的训练方法。

1、生理训练方法。腿部肌肉的紧张与松弛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收缩与舒张的动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当工作肌进行收缩用力时,对抗肌则处于松弛状态。当肌肉一次性收缩结束后,在下一次收缩之前有一个放松过程。例如:在屈膝时,若放松股四头肌,就能助于缝匠肌、腓肠肌等做近固定时向心收缩工作,促进小腿向大腿折叠,从而使整个下肢的转动惯量较少,提高下肢摆动的角速度,使步频增加。肌肉若单纯性地收缩和舒张,便不能有效地开发人体的运动潜能,同时肌肉的紧张还会增加血乳酸的含量和加重疲劳程度,并容易导致运动性损伤。

2、心理训练方法。心理准备与自我心理调节被普遍认为是比 赛时夺取胜利的关键性因素。16-22岁的运动员训练时成绩要想稳定在较好的水平,就必须要把心理能力作为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精神过分紧张、缺乏大型比赛经验、技术动作紊乱,常常使水平无法正常发挥。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应当让运动员放下心理包袱,以积极乐观地心态迎接比赛,不必要过分讲究输赢的重要性;运动中的相关刺激都会让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较重的心理负荷,教练员需要让运动员的心理有经常性的调节放松的机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神经肌肉放松感和积极心理情绪的重要前提。若运动员在训练中注意心理的放松,在比赛进程中把自己正常的水平稳定地发挥出来,就能取得应有的成绩。除此之外,在训练后期要经常采用队员之间大强度对抗赛,比赛前举行几次校外模拟比赛,全面模仿正式比赛氛围,让运动员都能了解自己的实际短跑水平能力和水平、掌握短跑技巧要领及方法,在心理上得到锻炼,让理论全面实践,技术上得到考验,战术上获取经验,这样方能在真正的比赛时正常或超长发挥水平。

结语

    短跑训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为了提高训练成绩,除了具备必要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还要费功夫的提高专业身体素质,以提高机体能力和运动能力,为专项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技术训练的同时,应当有针对的、有规划的改进和完善技术动作,训练中重复强调轻快、步幅大的和有弹性的中跑技术,更加省力的完成技术动作规范,以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和训练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保罗,徐文斌-关于短跑技术与训练中的几个问题——全国短跑教练员训练班学习笔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4)

[2]唐朝辉,谢欣池-浅析在短跑训练中如何运用好放松技术[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3) .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7

关键词:短跑 力量 训练

短跑运动是田径运动项目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平,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的短跑巨星。作为亚洲田径强国,我国男、女子短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有着较大差距,这些差异原因何在,人们评说不一,这一点已经成为国内广大体育工作者所亟待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一、力量素质概念的分析

短跑运动的力量素质训练主要以速度为主,速度力量在不同的项目或动作中,所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速度力量又可分为起动力、爆发力和反应力,少次数的负重练习和爆发力。起动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0.15秒内)最快发挥出的肌肉力量,起动力量是提高短跑运动员起跑的重要身体素质。爆发力是每个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0.15秒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爆发力在短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爆发力是速度力量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爆发力的大小取决于参与工作所有肌肉群的收缩能力,同时要求肌群之间具备良好的协调性。综合以上的论述得出在短跑的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巴特里慈和古力格认为短跑速度完全决定于加速度跑的能力,他们和其他几个研究者一样认为:只有快速和长时间的加速跑,才能使运动员达到较高的奔跑速度,而良好发展的短跑力量使运动员达到高速奔跑速度的先决条件。我们进行力量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短跑速度和速度的动力,特别是发展起跑加速跑的力量,只有这两个方面得到发展才能使运动员获得高水平的最大速度。所以我作出了对发展最大力量、腿部肌肉力量、上肢肌肉力量、爆发力的训练方法的体会。

二、短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短跑运动的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腿部力量、上肢力量和爆发力。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合理、科学地进行。教练急功近利,采取盲目的杠铃练习,不但运动员扛不出成绩,而且还容易受伤,同时还缩短了他们的运动寿命。根据短跑运动的力量素质的内容,我特制定如下的训练方法:

1、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中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缩力量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加速能力,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技术,肌肉从静止状态快速蹬离起跑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的力量就是最大力量。

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测定,亦可在完成比赛动作接近的动作中测定,既可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亦可在动态条件下测定。通常我们测定肌肉等动练习时的最大力量值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器械以各种不同速度运动时都可以表现出最大力量。2、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在实践中,必须把力量的重点放在下肢肌群的发展上。

三、发展力量素质的注意事项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从项目的自身特点入手,着重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腿部力量、上肢力量和爆发力。个体差异不同,力量训练的负荷评定指标及训练负荷量安排就不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完成质量的监督者,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指标是不同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并根据对短跑技术特征的认识和对运动员个性的了解,选择与设计一些符合现代短跑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提高既有利于运动员长远目标的实现,又不影响运动员近期运动成绩的提高。鉴于以上的概述,加强力量素质训练要做到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要有重点

在发展力量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使用权四肢、腰、腹、背、臀等部位在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那些薄弱的小肌肉的力量。因为体育运动中的许多动作是很复杂的,需要身体各部位许多大小不同的肌群协同工作才能完成,所以发展不同类型的力量素质也不意味着面面俱到,平均发展,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针对项目特点而有所侧重。

2、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练习后要使肌肉充分放松

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然后再收缩,动作的幅度要拉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以增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力量练习以后,肌肉常会充血胀得很硬,这时应做一些与力量练习动作相反的拉长动作,或者做一些按摩,抖动,使肌肉充分放松,这样既可加快疲劳的消除,促进恢复,又可防止关节柔韧性因力量训练而下降,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8

关键词:青少年;200米;体能训练;短跑运动

一、体能训练理论及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学要点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体能发展可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几大环节。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体能训练,主要指的就是运动素质的训练。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青春期一般是身体素质最好的时期,尤其表现在力量、灵活性、敏捷性等方面。青少年时期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型项目,运动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速度并保持到终点。因此,对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速度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快速力量、爆发力是起跑的决定因素,而速度耐力是保持途中跑速度的关键。200米项目由于经过弯道,运动员同时要有控制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因此,上述三项能力以及核心力量的训练是200米短跑运动员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现阶段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时期过早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

青少年时期应注重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青少年骨骼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力量训练负荷不宜采用大强度。如果强度过大反而会对身体产生损害。目前,不少教练员由于追求眼前成绩,就采用大强度、多次数的大负荷训练,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在训练中可以加强力量素质,但应该多发展一般力量,并控制负荷。同时,青少年训练中可以多加强技术训练,加强动作技术的正确性。

2.体能训练的单一性

体能应该包含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多项素质。目前,力量训练毫无疑问是短跑训练的重心,但速度、灵敏素质的专项练习不多。很多教练员认为,过去很多的训练形式中都包含了多方面的训练。例如,美国作为世界短跑强国,泰森盖伊是知名选手。他的训练内容除了深蹲等力量训练之外,还会进行举壶铃等练习,目的就是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我们目前的训练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手段,如弹力带、瑞士球等,但是通常动作种类和次数都不系统。

3.核心力量训练缺乏系统性

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训练,其主要依据是身体核心区支撑理论。在对省体校、省级运动队的调研中发现,训练器材种类已经丰富,身体功能性训练也已经开展,但是训练组织性、动作种类、负荷不够系统。就以平板支撑为例,在训练中不仅要真正做到位,还要控制练习的组数、时间、方式,并能够从基本的支撑延伸到变式练习,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为此,教练员应该多加强科学理论学习。

三、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力量训练

(1)平板支撑。相比与过去的俯卧撑,平板支撑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锻炼。通常我们可以从基本的支撑做起,练习时注意身体呈一条线,不要拱背,臀部不要抬得太高。练习的负荷可以采用30秒一组,每次做3~4组。或者每组做到力竭,依次递增负荷。需要注意的是,平板支撑从基本支撑开始逐级有很多变式,比如单臂双手支撑、单腿双臂支撑、单腿单臂支撑等。训练中可制定详细计划,逐级增加难度。

(2)壶铃。动作一:反向屈体。身体平躺,双腿伸直。双手握住壶铃,伸展双臂越过头顶,带动核心部位。膝盖与壶铃略高于腹部,保持两秒,然后反向移动到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注意保持下背部与地面接触。双脚分开站立,略比臀宽。

动作二:壶铃风车:左手握哑铃。吊臂伸展,垂直和左肩。右手放松并自然垂下。与右腿平行。直到伸展到不能伸展为止

(3)深蹲。深蹲有很多形式,首先可以对着墙壁练习。脚离地面10公分左右,使膝盖不过于前凸。具体有负重深蹲、靠墙深蹲和相扑深蹲。相扑深蹲开始时,两腿分开站立,脚尖朝外45度。背部挺直,平视前方。手臂抬起与肩平齐,然后弯膝盖,使臀部下沉。

2.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是常常被忽视的一项素质。灵敏素质对于田径运动员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对身体的控制。具体锻炼方法有:

(1)绳梯练习。绳梯练习是目前灵敏素质训练采用最多的方法。可以利用脚步的训练提升协调、灵活能力。训练中方法多样,如正向做动作,然后后退再做。训练时注意要控制好间歇时间,保证在体力充沛的时候训练。

(2)跑的组合练习。跑的练习主要是基于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迅速、准确、协调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十字跑、变向跑、立卧撑,还有各种躲闪、转体练习等。此外,还有应答游戏、追逐跑等。

四、结论

1.体能训练内容比较全面

训练时应从各项素质全面出发。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心是快速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耐力。此外,也要注意灵敏素质的训练。

2.存在的问题

当今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包括,过早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体能训练素质不全面以及不系统等。

参考文献: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9

1、体能及短跑专项体能含义

体能一般是先天遗传和后期锻炼而形成的,其主要是由人体结构、能量储备以及功能调节所控制。初中短跑类特长生在体能方面的训练不仅仅是作为运动员的素质,而是应当被充分重视起来。短跑体能专项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测量运动员在极限强度的运动后,其肌肉所能维持运动所展现的能力。短跑特长生的体能结构、代谢水平以及外部环境都与专项体能相互联系的,

2、体能训练的内容

2.1、力量

由于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的竞技行为,所以力量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受到外界阻力时,力量就成为支撑短跑的源泉。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项目的不同而设定目标,例如100米跑的四个阶段都需要力量作为支撑,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这三个方面是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爆发力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其可以决定一个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2.2、速度

速度是短跑竞技比赛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内容,一般来说速度的训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反映速度;二是动作速度;三是位移速度,这三个方面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短跑的灵魂,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方面的培养。

2.3、耐力

耐力的训练是指运动员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后,仍能坚持运动表现的训练方式,其主要包括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而短跑运动员在耐力的训练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以及力量速度耐力,是高速运动之后运动员能够抵抗外界的干扰而克服疲劳的能力,这是无氧耐力素质的具体培训内容。

2.4、柔韧

柔韧性是韧带拉伸程度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运动自我主动进行拉伸,二是在教练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被动拉伸的训练。短跑是运用肌肉运动较多的一种竞技比赛,因此在比赛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好准备工作,很容易会韧带拉伤或者是肌肉拉伤。

2.5、协调

神经系统对于动作反应快慢的能力叫做协调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是将柔韧、速度、耐力和力量这几个部分相结合的能力。其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3、初中短跑类特长体能特征

3.1、训练方面

(1)客观评价性

目前初中短跑类特长体能的判定不只是按照成绩的最终结果,同时也要结合特长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性地评价。由于客观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运动员树立良好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较为客观地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估系统。

(2)专项特异性

每一个体能项目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训练运动员时也应该采用与之相匹配的训练手段和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达到训练的效果。长时间的专项体能训练才能够真正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在短跑训练当中。

(3)系统性

系统性的训练内容对于初中短跑体能训练也很重要,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练员和学校对运动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只有这样才是对运动员最有益的。在进行短跑体能训练的时间和任务安排时,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素质和身体情况以及运动量目标共同决定。

3.2、属性方面

根据初中短跑类竞技项目的属性研究,其属于无氧代谢以及速度型的项目。初中短跑运动员需要在无氧训练和速度训练上加强力度,因为运动员的整体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先天遗传,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强化训练。

4、初中短跑类特长生体能训练遵循的原则

4.1、个体性

在初中短跑类特长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发展运动员的个体性原则,这主要是因为每个运动员其身体素质和擅长的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在安排训练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速地培养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

4.2、渐进性

短跑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秀的运动员在栽培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磨练,不断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所有训练内容都应该秉着渐进性的专业特点,不能够过于急功近利。

4.3、整体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的训练原则,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员的发展必须全面而具体。单一的体能训练并不能够充分培养运动员的实力,同时也不利于运动员的协调发展。整体性的训练要求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做到踏实可靠。

4.4、专项化

专项化是短跑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其需要按照运动员的专项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体能特征,将这些因素共同考虑在内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同时在比赛前期要根据运动员当时的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战术和专项化的训练。

4.5、反馈性

在长期的培训之后必须要注重对运动员能力提高和身体健康等信息的反馈,这样不仅是为了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着想,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制定训练计划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篇10

摘 要 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手段。根据短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于短跑运动员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短跑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本文通过研究短跑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短跑运动员赛前运用何种心理疏导方法,以及如何解决短跑运动员的赛前过度紧张情况,充分阐释了短跑运动员赛前应做的心理准备,进而对运动员取得良好比赛成绩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 短跑 心理状态 疏导 解决办法

一、前言

田径运动集中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必需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作为竞争最为激烈的短跑项目,是一项极限强度的速度力量项目,往往百分之一秒之差就决定冠、亚军或决赛权,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充分发挥成绩的保证,然而运动员心理状态种类繁多,其中以赛前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短跑比赛转瞬即逝,影响运动员形成最佳成绩的往往是心理状态。是精神过度紧张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使运动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中避免陷入困境,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心理潜力,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二)研究的意义:每个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都有高低,但是有发展的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身体和战术方面的优势,而且还应具备心理上的。通过总结希望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利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取得好成绩产生重要意义。

三、讨论与分析

(一)短跑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分析

1.赛前过度紧张

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适宜的紧张能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不适宜的紧张则会分散注意力,引起思维迟钝,动作反应减慢,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完成各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赛前过度紧张的表现形式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大多的优秀短跑运动员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并且伴有距赛前数日就寝食难安、情绪紧张不稳定、幻想比赛等状况。赛前几小时至赛前的准备热身活动,运动员紧张表现更为明显,会出现心率加快、出冷汗、手脚冰凉、喉咙干渴、尿频、动作失调等情况。运动员变得极度兴奋、答非所问,对教练员的指导听不进去。

3.产生赛前过度紧张的原因

生理性过度紧张的原因:在激烈紧张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不光承受身体上的考验,还要经受心理上的不断刺激,因刺激强度不断变化中,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居高不下,最终导致比赛发挥失常;由于过度紧张,比赛的超强刺激,导致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之间失去应有的协调配合,如比赛前运动员技术动作变形、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等,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

(二)赛前过度焦虑

焦虑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恐惧的情绪状态。在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紧张是造成焦虑的因素之一。当一名运动员多次获得世界性比赛的冠军,但因在一次重大的比赛时某个动作出乎意料地失败了,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成绩,这次失败在他心理上形成了一个阴影,每当以后做这个动作时,他就紧张不安,接二连三地出现失误,以至于提到这个动作时就会表现出高度焦虑的情绪。

(三)赛前焦虑的表现形式

所有的焦虑情绪都伴随有身体方面的紧张。焦虑使你退缩,但这种退缩又被你强烈的比赛欲望所阻止。这就意味着你用一种反应抑制了另一种反应,结果就好像同时踩了油门和刹车闸一样的矛盾。

(四)产生心理性焦虑的具体原因

赛前心理过度焦虑是每一名运动员都必须面临的问题。目前,运动心理学已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控制心理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塑造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动员有组织地、长时间练习。

1.自身原因。运动中产生心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运动员本身的压力,也称为主观心理因素。

2.客观原因。也称为外环境,主要是来自运动员所参加比赛的外在环境。

(五)短跑运动员适用于哪种心理疏导

有些运动员经常在赛前几天就开始紧张,这种情况下,赛前感觉精力充沛的运动员,在比赛时就会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身体疲惫的现象。所以如何制止兴奋来得过早、过高是赛前调整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看电视、听音乐等一些与比赛无关的活动,尽量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当然最主要的调控手段还是做有助于缓和兴奋程度的身体练习,确保兴奋能在比赛中出现。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短跑运动员在赛前大多数都有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们能做的只是调节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采取一系列克服紧张焦虑的办法,使短跑运动员全然放松,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

(二)建议:根据目前短跑运动的心理生理状态,采取更多富有科学的放松方法,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客服自身的较差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2] 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