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21:4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教案

语言教案篇1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语言教案篇2

【关键词】C语言 案例教学 探索

【基金项目】2013年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究”(编号2013B23)资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9-01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上是所有高等院校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平台课程,在众多的程序设计语言中,之所以C语言能够受到大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其语法结构简洁精妙,写出的程序代码高效,还因为它能够深入到系统底层,进行底层硬件的编程,并且可以和汇编语言进行很好地融合。所以说,C语言是横跨软、硬件两个层面的且很实用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这足以显示其在程序设计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教好、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使学生切实掌握它,并具有相当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就成为了许多教师、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很好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衔接[1,2]。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它一直是被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本教学模式。后来,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涵盖了学科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3]。

案例教学重在案例,没有案例,也就谈不上案例教学了。对于案例的内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述,含义基本相同,只是各有侧重[4]。

首先是情境说。该观点认为,案例就是有关某种情境的描述。Brown等人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它是学习整体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学习者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景性的。其次是事件说。认为案例本身就是事件,但并非所有事件都能成为案例,成为案例的事件应具备代表性,应与时俱进,能引人思考,使学习者对该事件所引发的问题进行较细致深入地探讨和分析,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或采取某种行动方案。再次是故事说。该观点认为,案例是包含有情节、冲突等众多要素在内的故事。它以较丰富的表述形式,向人们描述具有典型行为、思想和感情在内的故事。

综上所述所谓案例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展开,以事例为载体,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的事务描述。而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相关知识点的具体案例,宏观上把控教学秩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探讨等活动,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

3.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1课程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任务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熟练使用开发工具,具有应用C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就是围绕合适的案例,配以相应的教学情境,旨在锻炼、培养、加强学生的编程应用能力。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具有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设置的案例情境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从而提升自我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课程任务的能力培养与技能发展来看,案例教学是比较适宜的。

3.2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C语言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它既要求学习者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具备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考虑到C语言这门课程基本上学生走入大学校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可以说学生是在毫无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来学习的,如果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讲下来,学生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是相当困难的,且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改为从案例入手,通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模仿,在实际应用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和概念的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所以从课程内容而言,案例教学是适用的。

3.3授课对象的可行性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人员大多为高校或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通过案例自主学习和探索分析,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境,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故而,从教学对象来看是能够运用的。

3.4授课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C语言教学基本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理论教学阶段,主要是围绕相关知识点,以呈现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深层探讨与挖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步入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上机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上机过程教师应耐心指导,以便发现学生中存在普遍的共性的问题,这既是对理论教学有益的补充,同时也丰富了案例素材,也便于更有效的归纳总结,为下一次的授课奠定基础。所以,从授课方式上看,是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

4.结论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习者技术能力的提升,自主认知及反思能力的加强和师生间、学生间的集体合作精神的锻炼等。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元惠,高占国,杨静.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209-211

[2]詹自胜.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06

语言教案篇3

关键词:Visual FoxPro;案例;意义;教学;实践

Microsoft Visual FoxPro 是目前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广泛学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科目之一,它具有一系列规范和通俗易懂的编程语言,即具有结构化编程语言,又具备面象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操作,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直接创建数据库表、创建数据库并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开发平台制作用户图形界面,编写程序,快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因此它适合于教学和系统开发,尤其适合于学生学习数据库应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

但是由于该课程的内容中命令、函数较多,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在学完理论之后往往不会应用,没有对整体系统的感性认识,在对系统进行开发时常常无从下手,仅就所学习的书本知识远不能与现实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难以肯定自己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也难以开发出较成熟的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的演示、分析、讲解,学生对理论加深理解并实践练习,最后让学生能自己制作一个小型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对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1 案例在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教材内容将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学到的只是零散的命令、函数、简单程序及一个个菜单、表单、控件、对象、事件等小例子,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易形成整体概念,从而不会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理论知识。在以后的课程设计及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时,拿到一个题目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开发出的系统界面单调乏味,功能简单甚至不知如何实现。很多同学只会利用Visual FoxPro的向导自动生成菜单、表单等功能,复杂一些的就不会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不高。而且该软件的命令和函数较多,在编程阶段又是许多同学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是提高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适时将案例演示给学生,尽管还有许多教学内容没有讲到,但通过案例演示能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学完该课程可以做什么,继而会带着疑问跟着教师思路去学习怎么做,自己能否也开发出类似的系统,从而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案例可选取来自于实际应用开发的系统,挑选有一定趣味性、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并能接受、乐于模仿的实例,从提出知识点到实例过程,紧密结合案例,从专题入手,以实例为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阶梯式地讲解Visual FoxPro中的各项命令、常用函数、基本编程方法、技术要点和具体实施方案,给学生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将枯燥、零散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

其次,当学完一个阶段后则将案例中相应部分内容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懂的概念,(仅靠教材中的例题是不够的)。最后通过案例将课程中零散的数据库、查询文件、表单、控件、菜单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项目,力图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轻松地掌握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方法,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大作业和其它相关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简单直接的方式,结合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所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应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以直接采用案例讲解,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有时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选择使用适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2 案例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以前学生上机时只有十几个实验的练习,由于可选择性少,学生上机时往往兴趣不高,只是“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去做实验,仅限于完成实验的要求,学生往往做完了实验还不知道做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甚至有逃课的现象,这样学生也很难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上机实验课中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和让学生开发出自己感兴趣的小型案例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提供丰富的上机实验供学生选择练习,从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调动学生上机练习的兴趣,使他们跳出枯燥的理论知识。把许多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理论化讲述的实践问题汇集成一个个小练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没有压力地快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基本具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编写程序的能力。

同时在上机实验中,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及上课分析讲解的案例模仿设计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小案例,如通讯簿管理系统、生活费用收支管理系统、旅游景点管理系统、班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入实际应用中。当然设计的内容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很复杂,只要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学会运用即可,以后在完成系统设计大作业时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易于上手。这样,学生自觉上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以往,并且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色,具有较扎实的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功底。

3 案例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和一些案例即立刻让他们开发出复杂的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案例参考,可能会使学生对开发大型管理系统有畏惧心理,也不易开发出较好的系统。因此,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会让每名学生按照课程设计要求自己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大作业,设计的系统要包含大部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那么案例教学对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的益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学生此时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开发应用系统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分析理解Visual FoxPro应用程序的设计与构架,掌握更多的开发经验和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设计的项目内容通过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出质量较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以上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案例在Visual FoxPro 语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一点困难,比如由于理论教学学时数与上机学时数的限制,可能不会有较多的上课时间为学生详细讲解更多的案例,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举一反三,多分析多研究多练习,并利用课后时间去分析理解其它案例,从模仿已有的案例,到自己设计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更好地掌握Visual FoxPro 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瑞芳.案例教学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2012, 09(7)

[2]张璇.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 .计算机教育.2008(24)

语言教案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授言语结构;专家型教师;新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31-03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框架

1.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新课改以来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于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学实践而言,教学言语是其主要构成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教学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活动效率”,美国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也同样认为在传统式教学中,教师谈话的时间占到了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言语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更对学生言语形成系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授言语作为教学言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合理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寻找语文教师课堂教授言语的相对合理的结构便成为了本次研究的焦点。

2.问题的理论框架。上世纪90年代末宋其蕤、冯显灿编写的《教学言语学》第一次把教学言语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书中按照教学言语的功能,把教学言语划分为两大类:教育言语、教授言语”,即将课堂教学言语按功能分划为图1的结构。本文将以各种教授言语为视角,充分展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程度和应占的合理比例,以便中小学语文教师引以为鉴,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特点,本研究采取了个案研究的方式。具体的数据收集上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用观察法对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用文本分析法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归纳;用访谈法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二)研究过程

1.样本。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河间市某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四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她们均为女性,都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她们的教龄从1~27年不等,其中,白老师和王老师的教龄都达到25年以上,均为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带领本校团队赢得了省、市级教学比赛的优胜奖,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属于专家型教师。而葛老师与张老师,教龄均在1年左右,属于新手教师。

2.数据收集。从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3月29日,我每天都到该小学,主要进行非参与是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最终,总计听取了24节堂课,参加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研会4次,观看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一次,并抓紧刻课后时间与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经过近一个月的交流沟通,与这四位老师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并进一步进行了访谈。

3.数据分析。根据文本分析法对课堂实录中四位教师各种教授言语的统计、对比、和归纳,发现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一些没有预想到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研究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对非参与式课堂观察、与教师的访谈、与学生的访谈等材料做了反复的论证和印证。

三、研究结果

为了数据分析的确切性,在24节课堂中选取每位教师的五节课程实录进行对比,这五节课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与《冬阳・童年・骆驼队》。根据图1中教学言语结构分类方式,将这20节课堂的教学言语进行数量统计、比例计算和比较分析。

1.讲课语。宋其蕤在《教学言语学》中指出,讲课语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通过自身语言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的主要言语。但通过对四位教师教学言语的观察和统计,发现教学的核心并不代表着数量居多。

由表1我们得出两个结论:(1)专家型教师在单节课堂教学言语中运用的讲课语比例要低于新手教师,但差距并不显著。这说明新手教师已经意识到应降低讲课语的比重,但是做的并不够。需谨记“‘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2)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讲课语中都较为侧重分析语这种言语,可见在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分析性的言语更适合引领学生深入课文。

2.提问语。提问语是教学言语中数量最多、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言语。然而,多运用提问语进行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将归结语与之相对应的予以重视。在这方面,新手教师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根据表2可以看出,(1)四位教师都运用了大量的提问语,其数量均在60句左右,说明大部分教师都可以正确的将提问语作为教学的主要言语进行运用。(2)但是,通过提问语和归结语分别占据的比例,不难发现,专家型教师在运用提问语的同时也注重了归结语的运用,归结语在提问语中的比例均在30%以上。根据观察,专家型教师更偏向于这样的结构:提问―引导―纠正―再引导―归结,其中引导步骤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答案的理解程度,新手教师在这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3.谈话语。谈话语是教师使用交谈的方式授课时使用的言语,共包括三种言语,首先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抛出疑问,然后运用启发性谈话语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接近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间或的运用指示性谈话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和指导,最后运用归纳性谈话语将结论道出,为整个谈话画上句号。

由表3可知,新手教师在此两个方面与新手教师有一定的差距:(1)在谈话语的总数和占整体教学言语比例的两个方面都远远低于专家型教师。首先,在数量上,专家型教师的谈话语均在45句以上,而新手教师都在36句以下,差距较大。其次,在比例上,专家型教师谈话语占据总体教学言语比例均在25%以上,新手教师只达到20%左右。这说明新手教师对谈话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谈话语的运用。(2)虽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谈话语中均将指示性谈话语作为重点,但是新手教师在关注重点的同时忽视了启发性谈话。由于近些年来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注,探究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等方式逐渐兴起,“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在认识活动的每一环节和阶段中都可以充分体现出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4.组织教学过程语。组织教学过程语用于教学环节的转换,使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清晰。这种辅的言语性质决定了它在整体教学言语中数量的偏少。但,只有运用组织教学过程语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才能使一堂课条理分明、浑然一体。

通过表4发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语中都较为重视导语,其次为过渡语,数量最少的是结语,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结语的数量较少,四位教师均为达到3句。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结课的现象,结语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讲解内容和课时之间相冲突的现象,这来源于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不够。

四、结论与建议

回顾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分析,追寻较为合理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成为当务之急。那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言语结构较为合理,新手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调整,专家型教师又在教学言语中忽视了些什么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

根据以上研究对教授言语的细节分析,辅以4个表格的对比说明,充分展示了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同样的5堂课程中对各种教授言语的运用情况。由此,本研究得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见图2。通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各种言语应占教授言语总数的百分比,最终得出图2的结论。通过图2将单节小学语文各种教授言语应该使用的情况,新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借鉴图2,对课堂的言语进行实现的规划,避免出现重此轻彼、比例失调等问题,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效果。专家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图2检测自身多年以来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是否合理,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二)新手教师在教授言语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1.新手教师对课堂言语的控制权不够,课堂教授言语总数较少。由于新手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往往会出现课堂暂时空白和知识传达不够清晰的问题。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首先需将“启发性谈话语”、“评论语”与“归结语”等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差距的言语予以重视,适当增加其数量,加强它们在教学言语中的比重。

2.新手教师在太过注重阐述和分析,而忽视了启发和引导。新手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不勇于、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往往将教学目标当做死任务完成,偏向于用自身言语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也就出现了“一言堂”。同时,新手教师将“启发性教学”只当作了启发式导入等教学方式,启发在其课程上成为一种形式。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多下功夫,可以将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进行教学言语的预设,同时建立一个出现计划外情况的解决方案,如学生回答差距甚远时可以换角度思考、开玩笑式过渡等。另外,可以将启发和提问、谈话式言语结合,通过提问一步一步深入,通过谈话一步一步引导,最后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之后,再以标准言语强调一遍。

3.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言语上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言语的某些方面专家型教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组织语上,表现为:专家型教师在导语上往往没有新手教师用心多,形式过于平淡,言语较少;在过渡语上,不够明确,太过模糊;在结语上过于轻视,往往匆匆带过。通过研究,建议专家型教师要克服出现的职业倦怠,对教育要充满激情,注重导入方式,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和同学认知程度变换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过渡时,需明确,多使用“以上是……下面我们进入……”等类似言语;在结语上,要包括全课堂内容大概回顾、感情生发、课下任务等方面,不可以“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一句结束,过于生硬。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高巍.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8).

[3]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第一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6).

语言教案篇5

关键词:C语言; 简单案例; 九九乘法表; 算法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TN91934; 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22002702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理工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习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C语言教学采用“课堂理论+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章节顺序,理论讲授知识点,然后上机做实验,各章节孤立;学生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语法点上,语法点多,掌握困难,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结构,编程能力普遍较低,最后以学生突击背题,应付考试来结束这样一门重要课程的学习[23]。本文分析了如何使用简单案例[410]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设计算法进而提高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九乘法表是C程序设计中讲循环嵌套时引入的例子,讲到此处,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3种基本结构这3大框架已经为学生建立起来,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可以以此为例,讲知识如何在程序设计中应用。

1 初步的设计

算法:九九乘法表是二维的结构,表中的每一个数据是它所在行列号的乘积,行列在1~9的范围内变化,因此要用到两重的循环,分别对应行列的变化。

程序1:#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d",i*j);}

输出结果截屏如图1所示。

图1 输出结果截屏(一)分析:结果可以满足题目的要求,但是所有的结果连在一起,难以分辨,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提示学生用格式输出函数的功能解决这个问题。

2 改进的程序

printf("%d",i*j);中%d控制的是每个输出数据的格式,后面加空格,就可以将数据分隔开,并且对每一行进行换行,而行对应的是外层的循环控制变量,特别注意printf("\n");是外层循环的内嵌语句。

改进的程序1: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d ",i*j);

printf("\n");}}

输出结果截屏如图2所示。

图2 输出结果截屏(二)分析:虽然进行了换行操作,并且数据之间也用空格分开,但是不够整齐,能否用所学知识进行修改以满足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对不齐的原因是两位数据和一位数据所占的列数不同,用所学的格式输出函数的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rintf(“%d”,i*j);中%d改为%4d,去掉空格,%4d中的4代表数据占据固定的列宽。

改进的程序2: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4d",i*j);

printf("\n");}}

输出结果截屏如图3所示。

图3 输出结果截屏(三)3 根据不同的应用可得变形后的程序

3.1 变形的程序一:下三角

算法:下三角限制条件是和列相关的循环控制变量的终值,变化范围是1~i。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4d",i*j);

printf("\n");}}

输出结果截屏如图4所示。

图4 输出结果截屏(四)3.2 变形的程序二:上三角

算法:上三角限制条件是和列相关的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值,变化范围是i~9。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i,j;

for(i=1;i

{for(j=i;j

printf("%4d",i*j);

printf("\n");}}

输出结果截屏如图5所示。

图5 输出结果截屏(五)结果分析:结果正确,但是对齐有问题,分析可知每行应该先输出i-1个空格,并且每个空格占4列。

改进的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4c",' ');

for(j=i;j

printf("%4d",i*j);

printf("\n"); }}

输出结果截屏如图6所示。

语言教案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应用型本科;C语言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83-02

0 引言

C 语言是一种被广泛学习、普遍使用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把它作为入门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课程,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又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介绍语法为主线,配上一些作为语法应用示例的简单程序,缺少培养编程能力方面的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是自己却写不出程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在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应用型学习方面的不足。

1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

2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正确认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学好C语言;还有学生认为现在C语言己经过时,在当今软件领域中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学不好也无所谓。错误的学习动机导致后期的学习非常地被动,学习兴趣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学习效果很差。

2.2 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复杂,灵活性大,随着课程的逐层深入,许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缺乏适合的教材

目前,一般学校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参照谭浩强教授的《C 程序设计》而编写的,即在每一章介绍基本概念后,提供一些例题、解释相关概念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在章节末尾提供习题对本章内容进行强化。这种教材的优点是基本概念描述清楚,学生便于记忆;缺点是学生仅仅记住了各章节中的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它们。加之章节之间联系不强,要想综合运用各章节知识比较困难。

2.4 没有明确的上机目的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布置明确的上机任务,学生上机之前不清楚上机内容,没有明确上机目的。有的学生上机时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案例或是教师上课时所讲的例题在电脑上编辑,不去分析具体算法和其中的语法结构,上机操作完全变成“照猫画虎”式的验证上机,根本达不到实践创新的目的。

2.5 缺乏整体设计的概念

C语言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注意如何综合运用相关内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课程进入应用阶段时,面对具体的专业设计要求无从下手。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C 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规定,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和思路,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熟悉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程序编辑习惯、设计规范和风格,为后续课程及其它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说,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由于教学型院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在学习中普遍认为C 语言语法多,枯燥难懂,全部课程完成后,感觉知识零乱,只能看懂程序,而不会编写程序,更不会应用C 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教学法的陈旧,一些教师教学中重语法教学,忽视应用案例,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四年的学习积极性。青年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上网,玩游戏都能无师自通,很快就能上手操作,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优势

3.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前几章都是先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然后才介绍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这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既枯燥又比较抽象难懂。另外,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打破课本原有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用从案例入手,通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模仿,在实际应用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基本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和延伸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3.2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C 语言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改变这种“填塞式”的做法,将学生的眼、手、脑全部调动起来,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设计的案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案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在应用中学习,从而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

4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如何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有较为深切的体会,这就是:“好案例 + 好教法 = 好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学习与讨论、评估与总结3个基本过程。要完成案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设计。

其一,教学案例并不是简单的举例,它应该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要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选择中一般应注意趣味性、可行性、挑战性。

其二,老师在设计案例时,必须接近实际,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识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感兴趣。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难度不同的案例。用由易而难的C程序案例入手去组织教学,而不是一开始就单纯进行枯燥的语法教学。

其三,老师在设计案例时,不但要设计一些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还设计一些供学生自己学习、提高、甚至具有较高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可以把国内、国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的一些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提前了解这些大赛,为今后参加备战这些大赛打下基础。

5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课堂上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学生分成6人~7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程序源代码进行多向思维启发分析,同时针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心得相互交流。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后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建立起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实现师生的有机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相互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BBS在线答疑、E-mail信箱、QQ群等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不同方式的相互交流,从而让学习没有传统的时空限制。

6 案例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课程设计阶段提前布置一个综合型的案例,让学生基本自行解决,通过分析、设计、编码、上机调试、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最后答辩。在各个环节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最后的答辩环节全体同学参加,交流设计过程中的心得,老师对整个过程总结。每完成一轮次的教学后,要及时总结,对在教学过程中出问题、不适合教学的案例进行调整,并补充新的教学案例,更好地满足以后的教学工作。

7 案例教学法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案例设计要新颖,对学生有吸引力,最好是能贴近学生生活;

2)案例设计难易要适中,太难会让学生有挫折感,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案例设计中要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包含在内,不能脱离相关知识点;

3)教学中分析问题时老师不能将源代码全盘端出,而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多动手,否则如果学生完全照搬照抄,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4)案例设计应该有可扩展性,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这样能让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8 结论

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语法讲授型教学方式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不足,能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言教案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C语言;教学改革

引言

《C程序设计》现阶段被各高校列为必修课和公共基础课程。在程序员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中,C语言也是不容忽视。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C程序设计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学习C++等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及一些操作系统的前导课程。所以,做好C语言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试图研究探索出一套较适合我学院计算机语言类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中,我们主要采取先教后练的方式,即在理论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先教授学生语句、语法等知识点,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这一过程枯燥又乏味,很多学生采取了听之任之,甚至是放弃的态度。而在实验课的过程中,一般是先采取运行课本或是实验报告上的几个程序来达到熟悉的目的,后期布置个别小程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时问题一个接一个的跳出,几乎没有学生能达到独立完成的要求,更有甚者是无从下手。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现状,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彻底突破这一瓶颈,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以达到让他们自主自发地学习的目的。就如俗话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能力低和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出并倡导,当时采取的这一独特的案例式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源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或情境,通过此方式,非常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实施之后颇具成效。到二十世纪80年代,此方法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国则是在90年代之后才开始探索研究这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作用。

案例教学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阅读、调查、分析、思考案例,并进行讨论交流等活动,教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本文中提到的案例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则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做引导,让学生在自由分析、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并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学会知识的目的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选取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俗话说“兴趣是很好的催化剂”。不管是任何知识、任何技巧,在任何方面,要想学得好,学得快,首先得有兴趣,而这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需求,选取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此过程中,案例也不时随意选择的,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联系实际

以前常听老师说“学以致用”,说明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如果学到的知识没有利用价值,那么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知识也就没有被学习的必要了。所以我们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举的案例要联系实际,结合生活中的需要,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譬如,让学生用C编写出国际象棋的棋盘。往往图片比枯燥的数字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了解循环的结构与用法。

2、难易适度

案例的选择也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初,选取的案例应该较简单、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新知识点;其次,围绕这一知识点选取稍复杂点的案例,由学生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最后,依据上两点操作循序渐进,待知识点学习得差不多时,选取综合、复杂的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这此过程中,学生将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真正了解知识的作用。最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调整教学模式。《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目前我院是3+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每周3课时的理论课讲解和2课时的上机实践。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起到讲解并引导的作用,注重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则是要分析、探索、讨论、研究问题,其过程中“学生的学”占主导,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上机实践课时。

2、教师布置任务时,选取的案例也很有讲究。例如,在学习顺序结构时,可以选取“简单译码程序”等案例;在学习选择结构时,可以选取“阶梯折扣程序”等案例;在学习循环结构时,可以选取“斐波那契数列”、“国际象棋棋盘”、“百千买百鸡”、“猴子吃桃”等案例。这些案例趣味性较强,知识点囊括较全,对学生的学的过程中会提供些助力。

3、在具体的上机实践中,学生除了要完成验证课堂上案例讨论的结果,还要完成新的巩固知识点的案例任务。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任务明确、充实,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的情况。

三、采取效果展示的激励方式

《C程序设计》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同一时间开设此门课程的班级也较多。我们可以在学习部分知识点后,组织全院性的案例分析实现比赛,由学生自由组合组织团队,最后展示并比较每个团队的成果。比赛过程中,要确保比赛的公开、公正、公平,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并由学院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体会团队合作的作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拓展――校企互动

在教学的发展中,学校应该走出去、引进来。尽早把企业引进到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选择教材与师资。比如可以实现“双师教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平时由学校教师指导教学,企业导师远程答疑辅助,特定实践周可由企业导师亲临指导,设计案例,布置任务,培养出企业、社会需要的动脑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C语言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基础课程。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使学生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解决学到知识并学会学习的方法,把教师从一味地“教”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相信,案例教学法在我院的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大伟.螺旋式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J].2009,(11).

语言教案篇8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汉语言类课程设置

相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更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之相衔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专门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便将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为“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类课程本应服从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但长期以来语言课程的教学都偏重于语言知识体系的传授,未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困难,并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同于举例和练习)。这是一种在西方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目前部分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院校虽然开设了案例教学法课程,但其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仍比较低,大多还停留在偶尔使用案例或举例的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尚需深入研究探讨。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本科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能力更为欠缺,更需要有鲜活的案例对其引导与启发。因此,笔者主张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应大力引入案例教学法,从而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学提前了解走上教学岗位后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促使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反思,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对外汉语教学课为例来说明在语言类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以期抛砖引玉。

参照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笔者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一)课前(筹备工作)

课前,教师应做以下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然后考虑将不同性别、性格、学习习惯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讨论时有助于优势互补,也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2.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列成表格,然后将与此相符的教学案例及学生讨论的问题附在其后。当然,教案设计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太死板。因为学生的讨论是变化的。

另外,案例涉及的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列得太多,否则会导致偏离主题,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也不够深入。

3.案例选择及教学重点的确定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课中案例的选取,可以采用朱勇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世界各地的35位教师的教学日志,是宝贵的一手资料。该书编者按“案例”、“分析”、“思考”、“阅读”的体例排列,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该书“分析”后设有“思考”,有的思考选自案例本身,有的是对案例的延伸,大多对学习者有启示作用。“阅读”部分其实就是参考文献,旨在提供针对性强的资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讨论案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就是很好的案例。

选择好案例之后,还要考虑案例哪些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可设置过渡性问题,或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板书、教具或场地的安排

教学过程中有静态板书与动态板书,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具体来说,那些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板书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需要提前板书。

此外,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具辅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又或者为了适应案例的内容需要将学生分组排座(圆桌式或横列式),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二)课堂实施(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

1.案例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吸引人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导入,如可以提前复印案例发给学生,还可以用投影、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表演教学(需提前准备)等。

2.案例的讨论

讨论可以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是封闭式讨论。如教师不提问,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从案例中认识问题,这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事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封闭式讨论。前者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后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靠近,有利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不参与讨论,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必要的争论与创新思维。

全班学生事先分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发表本小组意见。各小组观点可能一致,可能相左,也可能互补,教师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小结或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

3.案例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又或提出新的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对重点问题要强调。

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通过思考建构自己的认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纠正认知。这些知识结构的建立比老师单独讲解要生动、牢固得多。

(三)课后(交流与考核工作)

课后,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做准备。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予他们评判,以分数的形式呈现。

考核方式可以将小组和个人结合,如:

学生得分=小组集体分(占50%,由教师打分)+个人分(占50%,由小组长打分)

这样小组之间有竞争,小组内部也有竞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讨积极性。另外,讨论结束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过程与结论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老师,作为老师评分依据。

四、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尤其是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极度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央青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学的重要支撑、建设环境、潜在用户群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为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广大专家学者和汉语教师,特别赴海外一线教师,应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掌控局势,又要从微观洞察;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老到的实践经验;既要有教学技巧,又要有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有预测能力,又要有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最好能得到一些专业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三)课堂学时不足以保障有效的案例教学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对教学学时有严格的规范,而语言类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语言类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中会存在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情况。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我们经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开辟第二课堂,将部分讨论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对其唯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编号:2012G072;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项目“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类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Z].北京.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3]央青.工商管理案例库对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3,(5):88-93.

[4]高熏芳.师资培育:案例教学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8-9.

[5]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8-40.

[6]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语言教案篇9

关键词:典型案例;Java语言;教学研究

0 引言

Java语言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跨平台、高安全性、高健壮性、支持分布式网络应用等特性,在嵌入式设备例如无线手持设备、医疗设备、信息家电、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2011年TIOBE的报告显示,Java语言占有编程语言市场18.76%的份额,位列第一。因此很多高等院校把Java语言作为核心基础课,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利用Ja-va语言实现面向对象思想、掌握Java的常用API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利用面向对象思维分析问题能力。但由于Java语言知识点繁多琐碎,并且面向对象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对很多学生来说接受该思维模式是一种挑战,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虽然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但因为课程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提出了“123典型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 典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2)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知识点,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4)在授课过程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案例的评价和改进,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1)传统的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乏味无趣,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学生通过交流和探索来解决问题;(2)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案例教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变成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重视师生交流。传统的教学是单向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而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案例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2 典型案例教学法在Java语言教学中的实践

根据图1所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在Java语言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三个步骤。

(1)设定案例选取原则

①案例要生动有趣

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社会生活,也可以来自学习生活。例如在讲授类的设计时,可以采用ATM取款机作为典型案例,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从ATM机存取款的经验,并且很多学生在ATM存取款过程中遇见了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例如存款钞票不能被ATM机识别等,这种案例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在讲解Swing编程中的界面设计、事件模型时,可以把模拟交通红绿灯作为典型案例。在选取典型案例时。不能仅仅为了覆盖知识点而选取案例,应该考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度。

②案例要真实可信

典型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除了生动有趣之外,它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不能由教师虚构而来,并且案例应具有真实的操作细节以便于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讲多线程知识点时,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并且学生能够分析具体的算法执行过程。如果构造一个数字生产器与数字消费器的案例,虽然能够覆盖多线程知识点,但缺乏可信度,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深入实践。为采集真实可信的案例积累素材。

③案例的规模要适当

选取的案例规模要适中,一般典型案例的代码规模在100-300行之间,规模太大学生完成有难度,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模太小不能达到学习目的。

④案例应具有针对性

设计典型案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及实践,掌握案例所覆盖的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所以选取的案例虽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核心知识点应该局限在某几个范围之内。

(2)明确Java语言核心知识点

Java语言核心知识点是指对于构建对象思维以及对于Java实际应用具有基础性作用的API等知识点,依据Java语言的培养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把Java语言核心知识点分为对象知识模块和API应用知识模块。其中对象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类的设计、构造方法、getter方法、setter方法、功能方法、继承、this和supper关键字、方法重载、方法覆盖、对象多态、抽象类、接口、static方法、static变量、static代码块、包、异常处理、多线程编程、网络编程、工厂方法模式、单例模式、模式;API应用知识模块,主要包括System类、Object类、Class类、StringBuffer类、Math类、Arrays类、集合类(List、Set、Collections)、IO类(DataInputStream、DataOutputStream、Buffered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File-InputStream、FileReader、InputStreamReader、FileWriter、OutputStreamReader、PrinterWriter、Random-AccessFile)、File、类对象序列化、AWT事件处理模型、日期类(Date、DateFormat、Calendar)、BigDecimal类、包装类(Integer、Float、Double)、正则表达式(Patter,Matcher)。

(3)构建“123典型案例教学法”

“123典型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案例教学理论及实施过程,把培养学生Java应用能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1个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的理论;第二阶段采用“2个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应用核心知识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第三阶段采用有难度梯度的“3个典型案例”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①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核心知识点,选取“1个典型案例”作为讲解案例。在讲解案例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主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解决方案设计,达到通过案例理解理论知识点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继承知识点的过程中,采用交通工具关系作为典型案例,学生对该案例有直观的认识,又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案例的代码规模控制在100~150行之间。

②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核心知识点,选取“2个典型案例”,其中1个简单案例作为课堂学生练习案例,一个复杂案例通过学生讨论来完成。Java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独立完成1个简单练习案例。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自己体会到了该核心知识点的难点和解决办法:然后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完成1个复杂的案例,提高对该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即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对于授继承知识点中,把学生教师关系作为1个简单练习案例,把动物喂食关系作为一个复杂练习案例。练习案例的代码规模控制在100~200行之间。

③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核心知识点。选取“3个典型案例”作为课后练习,其中1个简单难度的,代码规模在100~200行,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1个中等难度的,代码规模在200~300行,每个学生通过讨论必须完成;1个高难度的,代码规模在300行以上,要求一小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完成,通过这种难度梯度设计,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得,基础好的学生学有所长。例如对于继承知识点,把人际关系作为简单难度的课后练习,把乐器关系作为中等难度的课后练习,把绘制图形作为高难度课后练习。

语言教案篇10

关键词:C语言;传统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0-2420-02

Applying o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about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and Case Study

HE Li-xia

(Yangtzeu University Computer College, Jingzhou 434203, China)

Abstract: C is a programming language which is used commonly, many beginners fi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C language becauseit relates to complex concepts and various rules etc.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analyses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nd case study in teaching pra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Key words: C Language; Traditional Instuction; Case Study

1 概述

现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迫切地需要复合型人才,又因为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是每个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了,不只是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是必不可少。在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主要开设的是《C语言程序设计》,因为其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具有完善的模块程序结构,可移植性好,还兼具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特点,因此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并掌握它,本人就就近十年来对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体会进行交流探讨。

2 教学现状

现在C语言教学的模式存在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听,老师讲,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第二种很多人提倡的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学生占主动。

3 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不能一味的用某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基本语言要素的学习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更好些,就如我们打造一座建筑,如果你连钢筋水泥等建筑用材都不认识,如何建造出高楼大厦。而对于高级语言要素的教学使用案例教学,因为学生对于搭建程序的所有的基本的要素都知道了,然后通过一个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算法,以达到分析程序并最终写出程序的目的!

3.1 传统教学的应用

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都是按照数据类型―基本语法结构―数组―函数―指针―文件这样的内容编排,对于数据类型到数组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计算机世界中的新术语,新规则,新概念等很容易使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降低这样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不要马上提出新的概念或内容,而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引出,比如数据类型的讲解,先问学生,通过键盘输入汉字或数字,计算机怎么才能辨别是汉字还是数字呢,而数字又有整数和小数,计算机又如何来区分呢,这样才引出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用途来,从而告诉学生整数,实数和字符型数据类型!进一步询问学生已经告知计算机输入的是整数,那如果进行任意两个整数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出运算符和表达式的内容。然后再以如果是对两个整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又该如何呢,这样引出选择结构的内容。像这样一种传统教学的方式,如果通过前期学生熟悉知识的导入,再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效果是很好的!这样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整个程序搭建的各个要素心里有了印象,下面的内容的学习就用案例教学!

3.2 案例教学的应用

对于前面基础知识的简介要点到为止,不能不停的反复的强调,只要让学生有个印象就可以了,重点还是放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个时候采用案例教学,通过一个学生都熟悉的例子来导入,提出问题:求出一个学生十门功课的最高分,并对分数进行升序排序!

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编不出程序也没关系,至少要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让计算机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最多的是在十门功课(用数组实现)中找一个参照物,假定是最大值,然后分别与其他的成绩相比,如果比最大值大,就把新值在赋给最大值。而对于排序,一般使用是冒泡法,有了这些算法,再把整个程序写出来给学生看,从上到下分析,哪是前面说的数据类型,变量,以及一些语法结构,怎么样灵活使用,学生就有了更深的印象,这个程序因为全在主函数中写的,显得比较臃肿,然后写一个用函数来实现,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模块化设计的思想!两种程序实现如右图1。

4 总结

学习C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C语言设计程序,C语言的语法规则掌握的再好,如果没有设计的经验和方法,同样不可能设计出有用的程序来。因此在基本理论教学环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打好基础,为案例教学铺砖添瓦!在设计环节里,要把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把典型的设计方法分别放到不同的案例中,让学生学习到经典的方法、优秀的方法,并能够使用这些方法完成自己的程序设计。将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应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光明,杨静宇. C语言程序与应用开发[J].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龚民,朱秀兰.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